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医疗卫生相关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相关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相关政策

第1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1我市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市自2009年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知识和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全力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知识宣传和应急救治工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网络和疫情信息网络),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善乡村卫生院条件,落实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职能定位;广泛整合城区卫生资源,开展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搭建了集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具体体现在:应急救治体系运行良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逐步深化。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医改”提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市级指导不到位、乡级自身业务能力弱、村级落实不到位制约了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1.1市CDC是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单位,职责为:①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②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③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④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⑤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⑥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⑦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市CDC目前是差额事业单位,上述职责未履行到位,致使我市免疫规划、艾滋病、结核病防控工作滑坡。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职责为:① 完成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②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③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本辖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卫生服务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④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母婴保健技术培训,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⑤负责本辖区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妇幼卫生服务及技术管理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⑥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包括青春期保健、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重点加强心理卫生咨询、营养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妇女常见病防治。⑦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保健,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重点加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咨询、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儿童保健服务。⑧开展妇幼卫生、生殖健康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并组织推广适宜技术。

市妇幼保健院现有工作人员158人,编制103,现有在编人员98人,聘用60人,其中从事妇保、儿保人员21人。除需履行上述公共卫生职责外,还开展医疗服务,用于妇幼保健的业务人员较少且业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需求。

1.2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基本医疗设施陈旧、设备简陋缺乏、人员难配置、到位的人员素质差,运营成本高、宣传不深入等等因素,工作多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尚处于被动状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

我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个,核编423,实有4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1人。副高职称17,中级54,初级293。需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所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业务管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等公共卫生指标。381人需为全市约100万人提供服务,稀少的人数是制约各类工作高质量完成的瓶颈。

1.3由于政府尚未完全履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买单”职责,造成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能靠医疗服务的有偿收入承担房屋费用支出、人员工资支出、公共卫生服务支出, “以药补医”、“以医养防”现象依然存在;我市已基本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村医不用承担房屋费用,146名村医中,仅有执业医师17人,执业助理16人,乡村医生资格113人,助理以上资质每月补助1200,乡村医生资格每月补助800,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总药款的15%,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和基本药物补助,业务水平低下造成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网底不实。

2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控制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只有同步加强建设、相互注重协调配合,才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2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途径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始终坚持的方针,要达到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动员、领导、投入、服务和监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同时加强监管,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方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急救等各项工作措施在市、乡、村三级层层有机构负责,有组织保障,有人员落实,有社会监管,最终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2.3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主要责任就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利民惠民,让农村和城市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3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扩展服务功能不够,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不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应:

3.1加强领导 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2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落实公共卫生相关责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如艾滋病的防控需要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妇幼保健工作牵涉到计生、民政等部门,紧急救援工作与公安110、交警122密切相关,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各宣传媒体的大力支持,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与控制,又与安监等部门相关连等等,所以,公共卫生需政府牵头,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方能达到预防疾病、减少伤害、保护健康的目的。

3.3加大投入、解决编制、稳定队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大对市、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疾控、妇幼、卫生监督、基层防疫、妇幼专干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及必需的房屋及治疗检验检测设备监督执法工具,合理解决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公共卫生服务报酬,使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能安心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确保队伍稳定。充分发挥市级预防保健机构的龙头作用,强化乡镇防疫专干、妇幼专干和卫生监督协管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枢纽”功能,加强网底建设,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能够不断坚固起来,实行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①落实市级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责,由卫生局与其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各项业务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履行其业务指导、管理职能。②市级预防保健机构职能科室对基层单位服务指导分片包干制度,要求分片到人、责任到人。各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服务指导工作记录表”,并一式两份,做到每次服务指导有记录、有汇总、有反馈。

各专业机构科室人员下基层服务指导不少于每月4次,并将服务指导工作情况列入工作人员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与其绩效及评优评先挂钩。③建立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长效机制。每季度对辖区内未按时接种儿童进行统计和再通知、补种,建立短信通,完成接种对象的通知。④市妇幼保健院应逐步从临床医疗工作脱离,全力以赴的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二是要逐步增加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等常见多发病的防控经费,使危害人们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多发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3.4深入宣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要从大卫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覆盖、大张旗鼓的宣传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基本常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3.5注重培训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才的教育培养;同时,要严把人员准入关,对进入公共卫生队伍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3.6夯实基础要充分发挥市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网络的作用,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基础作用,构建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等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城乡统筹,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2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一、建设三支队伍,搞好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卫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已是我们今后较长时期的战略选择。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分层次引进、充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计划的开展在职人员逐级培训和公立医院医技人员进农村进社区我们的具体举措,以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1、公共卫生队伍

招录乡镇卫生监督员24名,增加卫生监督力量,填补农村卫生监督的空白;对现有监督、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2、医疗队伍

加强院长、医生和护士队伍建设,在市直医院引进3名研究生和6项新项目、新技术,鼓励开展临床试验和科研工作,积极培养和推荐后备学科带头人参加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培养高尖人才。在卫生院引进和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我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3、卫生行政管理队伍

组织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每5年参加一次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培训,每3年参加一次省外专业学术会议或一次1月左右的省内专业培训,每年参加一次省内专业学术会议或参加一周市内的专业培训,每年读2-5本专业或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以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4、举办三个学历班

积极争取与医科大学举办一个研究生课程班,一个本科学历班,一个专科学历班,采取双休日授课。学费分别由卫生局、单位、个人各出20%、40%、40%,鼓励与促进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再教育。

5、在职培训

从年3月开始,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慢性病管理,医学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在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10期。

6、视频教育

继续搞好农村卫生人员中专学历视频教育并进行严格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教学进度并保证学员学习时间和质量。

7、进修学习

积极组织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规范全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力争验证率达到100%。组织乡村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开展病历书写、三基护理知识竞赛;选送2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到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每期半年。选送10名市直医院骨干到省、太原及省外专科特色医院进修,每次一年。组织村卫生所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进修,从3月到11月,每月2-3人。在进修的同时,市直、驻地医院派高技术医务人员进农村、进社区服务,开创区卫生系统人才双向流动的新局面。

8、开展一个论坛

组织开展生命与健康论坛,每季度举办一次,分别由院长、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机关人员参加,促进交流与沟通,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9、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号召卫生系统每个工作人员每天学习半小时,每周学习三小时,每天至少读一本医学或卫生专业论着。卫生局和市中心医院、矿区总院阅览室每天下午向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开放,使读书在卫生系统蔚然成风,并不断改善学习条件,提供学习机会。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健康教育

将年定为健康教育年,加强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提高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学校、医院、社区、工厂等大众健康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介绍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群众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

一要在电视台、报社设立固定栏目,每周一期;二要在社区设立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每年12期;三要在医院印制健康处方并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四要开展乡村、社区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两次,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开展上街宣传;五要编写居民健康行为规范手册,全面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2、卫生监督

一要加强加快卫生监督力量建设,尽快完成乡镇卫生监督人员的招聘工作,配齐人员,填补农村卫生监督空白,构建三级卫生监督体系,解决我区卫生监督力量薄弱问题;二要加强卫生监督工具、执法手段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能力,逐步建成覆盖全区、运转协调的卫生监督机制;三要制定打击非法行医、血液安全、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监督等专项整治方案,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家宴、民工食堂、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严格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证的发放管理;四要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知识;积极开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对各项专项整治取得的成绩进行宣传报道;五要开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重点解决农民工职业卫生服务问题;六要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保证群众就医安全有效;七要提高餐饮业准入标准,建立餐饮业食品原料进货索证制度,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八要完善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吊销等管理和通报制度;九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和食品卫生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要达到100%,防止重大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疾病预防控制

一要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科学处置,强化区、乡两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运行机制,形成指挥畅通、反应灵敏、运转协调、处置快速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二要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搞好计划免疫,确保儿童基础疫苗全部免费预防接种,辖区内网络直报单位法定传染病网上及时报告率达100%;三要继续加强艾滋病、肺结核和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落实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依法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防治管理,重点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结核病归口、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产品、消毒器械、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采购及索证、肠道门诊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四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能开展日常检验工作;五要加强流调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和处置能力;六要加强地方病防治,防止碘缺乏病、布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蔓延。

4、妇幼工作

一要强化母婴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出生证的管理和使用,实行《出生医学证明》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直报;二要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和“三网监测”工作,实施“母婴安全大行动”和“降消”项目,全面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妇幼卫生信息要真实、准确、及时上报;三要深化爱婴医院分级管理,提升爱婴医院的管理质量;四要进一步加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管力度,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五要免费为500名农村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

5、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转变观念,完善内涵建设,突出以公共卫生为主服务功能。

三、加强社区卫生工作,增强服务功能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社区卫生相关政策,制定适合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制度和措施,高标准完成腾飞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二要引深服务,强化六位一体(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医疗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居民建档率达到95%,慢性病系统管理率达到8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把功夫下在服务功能的落实上;三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或定补政策,继续做好社区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工作队伍;四要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争取80%纳入定点医保机构;五要开展创建星级示范社区活动,力争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入星级示范社区;六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与辖区政府建立和谐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360度考评方案和服务费发放的激励机制;七要得到医院的对口支援,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实现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保障医疗安全。

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乡村卫生院所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对农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统一配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价廉,减轻患者负担;三是要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受益面和提高补偿水平,参合率保持在93%以上;四要完成卫生院人员编制核定工作,通过招考补充缺编人员;五要积极开展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活动,将农村初保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六要继续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项目,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按照要求完成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七是完成邢家社、梭峪等5个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八是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

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医院规范化管理

1、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备案制度、校验制度和医护人员准入制度,依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努力优化医疗执业环境;继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医院、平安医院活动,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医疗废物处理,加强医疗安全工作,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严格口腔器械消毒、内窥镜消毒等各项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事故和医源性疾病发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病历书写管理办法》,加强对病历和处方书写质量的考核,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减少和降低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巡回医疗

继续完善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制度,加大区直和驻地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的工作力度,提高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卫生互利双赢。一要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卫生支援农村工作政策和方案,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及5个分院分别与10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每周各派2名技术人员到受援单位,缓解农村、社区高素质卫生人才紧缺;二要发挥公立医院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临床医疗、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受援单位人员业务素质;三要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受援单位之间双向转诊的业务协作关系,实施安全、及时的治疗。

3、特色科室

以中心医院的骨科、中医院的糖尿病科、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和屯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科为试点的特色科室建设,各单位要长远规范,细化方案,落实措施,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创建品牌医院。

六、其它工作

1、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按照政事公开,管办分开的原则,认真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监管,形成职能明确、定位清晰、综合协调、权责统一的大卫生管理体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落实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和政府主导政策;依法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

2、卫生行风工作

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构建医患和谐关系,树立行业新形象,建设群众放心满意的卫生行业。

3、安全工作

加强安全常规工作和卫生应急防范,坚持特殊时期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及时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危害,减少损失。

4、档案管理

加强文书、科技、声像等档案材料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安全保管和准确快捷地查找利用。

5、组建医学会

积极与上级卫生部门沟通联系,取得支持,在我区组建医学会,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6、例会制度

设立每月一次乡镇卫生院长、社区卫生服务站长、公共卫生工作例会制度,并长期坚持,开展工作研讨,促进工作创新与开展。

7、加强急诊建设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市中心医院等为依托,设立区120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各医院的救护车,建成以市中心医院为平台,其它医院急诊室为基础的急诊救治网络。

8、新建市中心医院住院大楼,提高我区医疗服务能力。

市中心医院要严格把关,做好规划设计和工程监管,把

市委、市政府为人民办的实事高标准办好。

9、继续推进中医工作,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

市中医院要立足中医特色优势,培养中医人才;组织乡村中医人员参与中医骨干培训,每个卫生院要设立中医科,推行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廉价经济实惠的中医服务。

10、加强信息管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上通下达,积极开展信息交流,

第3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关键词: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状;提高策略近年来,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医疗服务质量[1]。提高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单单是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迫切要求,可有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也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全面构建小康社会[2]。

1.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作为乡村医生,他们的服务对象不会存在性别、年龄之分,在服务内容上涉及到儿科、妇科、外科、内科等各方面疾病,因此要求乡村医生应具备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乡村医生应具备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合理用药能力、能防会护专长以及良好医德形象。但是实际上,我国乡村医生的整体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并不能满足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

1.1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临床技能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我国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条件及环境比较艰苦、落后,一些高学历的医务人才并不愿意甘心委身在农村工作,因此基本上大专学历以及本科学历乡村医生都会向着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地方进军。而一些地方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上都是在城镇,这样就会导致农村高素质医务人员较为匮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3],我国2013年乡村医生总共有95万人,其中中专学历以下者占到47.9%左右,而中专学历者占到45.2%。因为学历的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大概有11万多人,仅仅占到12%左右,甚至有的经济发展落后省份只占到5%左右。因为乡村医生学历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共卫生服务质量[4]。

1.2乡村医生公共卫生综合素质较差

乡村医生需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综合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对于医生的综合服务素质要求较高。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很多乡村医生的综合服务素质相对低下。通过某项调查[5],大概有50%左右乡村医生的处方项目并没有填写完整,有的没有明确标明用药剂量,有的没有标明具体的药物使用方法,有的没有注明患者的年龄,一些药名书写不规范。而且处方中普遍存在药物给药剂量过大的现象,每张处方中都至少有2种药物,甚至多达11种。其次,73%左右处方中抗生素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6]。

2.提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策略

2.1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从以上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状的研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乡村医生的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相对低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为了能够提升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可采取定期脱产培训方式[7]。比如,乡村医生每年应接受半个月或者1个月的脱产业务培训,并且将乡村医生是否参加脱产业务培训纳入医生职业能力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应有机结合脱产培训和在岗学习,比如可以开办知识讲座,为乡村医生补充一些临床知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疾病治疗及预防、健康教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全科知识,使乡村医生能够全面掌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其次,也可以指派上级医疗机构组织人员亲自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场对乡村医生进行指导,主要应针对一些农村常见疾病的急救、防治,传染病预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卫生法律、突发卫生事件的紧急应对处理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指导[8]。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培训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提高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2应制订严格的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

现阶段,我国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相对低下,不合理用药、执业不规范性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有的乡村医生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滥用行为较为严重,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人身健康安全。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阶段乡村医生卫生服务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制定一套合理的基本用药目录,严格限制乡村医生的用药范围,尽量要求医生选用一些物美价廉、疗效较好的药物。同时,应该以基本用药目录作为和谐指导,对乡村医生进行药物使用培训以及相应的考核,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乡村医生培训效果。其次,制定基本用药目录,有利于有效监管药品流通市场,有利于集体采购、分布药品,合理控制药品的价格及质量,避免出现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现象[9]。当然,随着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可将基本用药目录的范围适当放宽。

2.3严格把握准入关,执行乡村医生资格认证考核制度

应严格按照国家五部委颁布的《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的“医疗技术等医疗服务要素实行准入”要求,对于乡村医生药品使用、输液、执业等执行许可证制度。而且必须要求乡村医生参加医生资格考试,只有经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颁发相关的许可证书,进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10]。如果乡村医生并未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便进行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一旦发现应进行严厉的惩处。当然,乡村医生在取得许可证后还应该定期进行相关的资格考试,如果考试合格者应颁发相应的审核验证证明,如果考试没有合格的情况下,应该将乡村医生许可证予以吊销。

2.4采用合理的经济激励机制,激发乡村医生继续学习欲望

想要激发乡村医生钻研业务知识的欲望,树立继续学习观念,不单单需要应用行政考核手段,同时还应该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作为物质激励措施。比如,可以按照乡村医生的考核认证等级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服务范围限制以及收费显著,使乡村医生能够掌握自主行医的权利。而且,乡村医生只有达到一定认证等级,才可以享受医疗定点合作的权利。其次,对于脱产学习的乡村医生,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地区实际财政情况给予适当补助,提高乡村医生的经济条件。

2.5大力鼓励城市医生下乡指导乡村医生工作

如果专业素质较好的医生经常指导基层乡村医生的业务活动,对于提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鼓励一些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城市医生到农村进行短期义务服务,以可“师傅带徒弟”的指导方式手把手的传授乡村医生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医学技能。为此,卫生主管部门可以以行政手段强调想要晋升到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城市医生必须到农村医疗服务机构进行1年以上的服务。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同时应对下乡医生制定相应的下乡业务考核制度,业绩考核指标主要以是否培养出合格乡村医生为主。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普遍低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措施和手段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爱芹,霍景花,梁亚军等.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3:14-16.

[2]刘秀华,李秀萍,张艳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2,4(3):28-29.

[3]蔡怡嘉,张文昌.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3(8):565-568.

[4]解银生.郊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现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社区卫生保健,2013,6(6):58-60.

[5]刘志永,原静,刘桂芬,等.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9(12):1191―1193.

[6] 王文英,袁兆康,谬小兵,等.江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3(6):652―654.

[7]李安平,程秋榕.芜湖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

[8]刘凤芝,刘海波,吕兴权.目前我国乡村医生提供服务和提高素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管理,2012年第4 期.

第4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是保民生工作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医疗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效率提升主要通过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来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而提供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我们认为,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将使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以及食品安全带来的奶业整合等方面存在投资空间。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

当前,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三个核心焦点:谁来提供医疗服务;谁来为医疗服务买单;如何最大程度缓和优质医疗服务的必然短缺。

保民生的要求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等导致城乡居民防御型储蓄偏高,绑架了在其他领域的消费潜力,保民生要求从医疗资源分配上为居民松绑。另一方面,基本医疗支付水平的提升和范围的扩张,将直接促进医疗消费,同时刺激新兴医疗需求的兴起。在这两条思路驱动下,我们将保民生为医疗行业带来的机遇分为两类:第一是解决医疗服务分布不均匀所催生的行业机会;第二是在医疗服务保障松绑之后兴起的慢性病的防治需求。

医疗资源区域均匀化驱动需求兴起。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匀第一个表现是医疗设备配置的不均匀。我们以X光机为例,从东中西三个区域代表性案例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医疗设备的分配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在按照卫生部基本配置要求完成配置的假设下,我们测算约有4万台的×光机采购空间,因此占据普及型X光机市场60%市场份额的万东医疗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第二个体现是优质医院的区域分布不均匀。我们把病床数超过500张的医院定义为优质医疗资源,那么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状况来看,区域分布与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所享受的优质医疗资源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在保障民生的背景下,医疗资源的分配就成为人民生活保障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据此对现有医疗机构配置达到平衡进行了测算,需要新提供床位数约为55.8万张,因此尚荣医疗(专注于手术室建设)和新华医疗(消毒供应室等的建设)将成为保民生过程中医疗资源不平衡的主要受益者。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第三个表现是医生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匀。从保民生的角度出发,已经推出的举措主要包括大型医院的对口支援、远程医疗体系的构建等。在远程医疗体系构建中,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互联服务和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将成为主要的收益者。

后民生时代保障措施完备催生新兴医疗需求。

新医改政策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将进一步推动医药市场需求增长及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2009年位列发病率前10名的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胃炎、糖尿病等。随着“全民医保”目标的实现,慢性病的潜在需求将被激发出来。相关受益企业是乐普医疗(心血管支架、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九安医疗(血压计、血糖仪)。

考虑医疗服务建设的紧迫性和资金来源保障程度,我们建议关注的顺序为:基本医疗器械的配置,医疗机构的建设、慢性疾病用医疗器械需求的释放。重点可以关注万东医疗(X光机)、尚荣医疗(医院手术室建设)。新华医疗(医院消毒供应室等的建设)、乐普医疗(心脏器械专家)、九安医疗(血压计、血糖仪)。

公立医院五项改革并进,剑指“看病贵、看病难”。

中国政府网3月7日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其中明确了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五项改革重点。

《工作安排》还提出,要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其中关于医药分开的措施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以及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在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一节中,提到了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思路。其中,对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1所县级医院,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标准化建设,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市)2011年底前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

我们认为,政府对于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将通过调整医药消费结构和医疗服务区域结构来分别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症下药的,对于医改效果的观察应该着眼于补偿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工作安排》单独强调了要通过细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等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从《工作安排》的整体思路来看,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还是将面对公立医院在政府补偿机制下的强势竞争。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看好能与公立医院错位经营的专科医疗领域和高端医疗领域,重点可以关注马应龙。

智能软件有效应用

软件行业上市公司的业务模式多是面向行业应用的,其下游客户是各级政府、企业,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极少。因此,软件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受下游客户1T开支的影响。今年随着国家“保民生”概念的提出,我们预计与“民生”概念相关细分行业的IT投入将出现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我们在梳理了与民生相关的各细分领域,同时挑选出各领域中相关上市公司供投资者参考。

“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软件行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将“民生”概念分解为8个细分领域。

就业 软件行业是人力密集型产业,从公司层面来看,软件企业要想获得较快增长,必须事先招聘足够多的研发、销售人员。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减轻国家就业压力。我们从就业的角度出发,筛选出三个细分领域:软件外包、业务流程外包(BPO)和IT服务。重点可以关注:软件外包方面,如东软集团、海隆软件、浙大网新等;业务流程外包方面,如信雅达、银之杰、立思辰等;IT服务方面,如华胜天成、太极股份、神州泰岳、汉得信息等。

医疗 医疗领域是人们重点关注的民生领域之一,国家近些年在推进数字化医院、改善医疗质量方面投入了较多精力。在医疗领域软件公司能做的主要包括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化。重点可以关注:电子病历方面,如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用友软件等;医疗信息化方面,如东华软件、东软集团、银江股份等。

交通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城市交通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人们对于交通问题的

诟病日益增多。智能交通被证明是有效减轻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各大城市纷纷加大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一个上百亿的新市场正逐步形成。软件板块与之相关的公司有两类: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汽车物联网(汽车电子、应用)。重点可以关注:智能交通方面,如银江股份、交技发展、皖通科技、亿阳信通、新大陆等:汽车物联网方面,如启明信息、四维图新等。

社保 2009年,金保工程进入了新一轮建设,目前金保工程已经由最初的搭平台、建系统进入到新的阶段――整合。在此期间,单纯的拿项目、做项目的模式将向新的服务模式转变(将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向基层延伸,方便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业务,为参保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申领登记等服务,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提供技术支持,为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提供服务)。新的模式将进一步催生新的市场,社保领域内相关公司将迎来快速增长。重点可以关注:万达信息、东软集团、易联众等。

安防 在保稳定方面的投入主要是针对各级政府部门,与之相关的细分领域包括数字城管、安防、应急指挥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等。重点可以关注:应急指挥方面,如太极股份、华胜天成等j数字城管方面,如数字政通等;安防方面,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等: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如美亚柏科等。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农业务,商务部都已开展了诸如动物溯源,放心肉、一荤一素等工程,目前已展开试点工作,我们预计该市场将在2-3年后形成规模。重点可以关注:新大陆、远望谷等。

教育 在教育领域,相关的软件公司主要分为行业信息化公司(为教育行业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定制软件开发等服务)和设备类公司。重点可以关注:教育信息化方面,如东软集团、东华软件、银江股份等;设备方面,如科大讯飞(语音教具)等。

旅游 软件公司在旅游领域的投资标的较少,重点可以关注在酒店信息化领域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公司――石基信息。

乳业整合提高有序竞争环境

经过21世纪初行业消费普及初期的高速发展以及由于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的负面影响而造成的行业负增长,乳品行业在2009-2010年逐步恢复稳定增长,增速保持在10%左右,到2010年底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预计未来随着政府增加低收入阶层以及县乡,农村居民收入等各项相关政策的实施,县乡等市场对乳品消费的数量和频率都会增加。县乡市场将成为乳品市场新的增长点,未来的增速将稳定的保持在15%左右。

第5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conver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to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It's a key link for students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grasp the basic clinic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clinical thinking as well.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for the HVTC students during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The guidanc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will guarante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a student to a medical worker smoothly.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实习;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intern practic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37-02

0引言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转变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关键性环节,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临床实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生就业及今后的成长息息相关。如何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指导他们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这些问题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高职医学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

医院是一个集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复杂体系,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应激。由于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既扮演学生的角色,又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医生的角色,角色的改变跨度很大,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及强迫等症状,出现较复杂的心理问题[1]。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就业选择、情感、心理冲突和障碍等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毕业生就业、择业时面对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高职医学生学历相对偏低,医学生就业压力成为心理压力的首要因素,特别是临床实习后期,面临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心理失衡。

1.2 实习人数增多,安排实习生难度大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职招生人数的增多,需要安排的实习人数也相应增多,原有的实习医院无法满足现有实习生人数的要求,特别是医院容纳实习生本身较少,而招生人数相对增加的专业,如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生安排难度会更大,学校为解决学生实习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联系实习医院。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知识能力,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要差,管理难度更大,导致有些医院不愿意接受高职学生实习,即便是接受了,也会对实习科室有所限制,无法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在无法完全安排学生实习的情况下,甚至强制要求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实习医院分散,实习生管理难度大。

1.3 实习费用学校难以把握,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实习费用支付对于学校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不同的医院对于实习费用支付标准有不同的规定,大多数情况下实习费是学校和医院通过协商解决,主要是看学校和医院的之间关系而定,同一级别的医院实习费的支付标准可能相差很大,这样也会导致有些医院因为实习费用支付标准不一而和学校之间出现矛盾,影响下一年实习生的接收。有些医院在学生实习费问题上没有严格的规定,全凭领导一句话,实习费用支付标准一年一个样,且逐年增高,对于实习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大量的实习费用支出让学校难以承担。

1.4 学生实习动手机会少,降低了实习的积极性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日益凸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再加上实习生不能系统性地掌握某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疗操作技术的熟练度不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较差,不少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拒绝实习生动手,带教教师又怕出现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接诊、处置患者,只好自己动手,这样实习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时间一久,实习生也感到成天没事可做,出现期待值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实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

1.5 住宿问题医院难以安排,学生管理难度大

住房问题目前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多数医院无法为实习生提供住宿,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租房,一般是学生还未到实习时间就提前到实习地联系住所,可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时间紧、租期短加上人生地不熟,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离医院较近、住宿便宜、相对集中的理想住所。按照实纲的要求,实习生必须跟着带教老师上夜班,有时晚上上班会比较晚,大多数医院又没有给实习学生留值班住房。这些都不便于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1.6 实习生职业法律意识、职业法律观念淡薄

在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普遍滞后于专业知识教育[3],医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接触临床医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而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效益、经济利益,急于提高实践水平而忽视了法律法规,存在着懂法不多、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或淡薄的现象。

2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

2.1 针对高职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医学生实习期间除了保证正常的学习之外,还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心理问题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质,帮助他们由一名医学生向临床医务工作者顺利过渡。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学教师通过实习巡回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问题干预;通过班主任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干预;争取家庭及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医学生心理问题干预[2],通过多条途径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心理压力,学校应该从政策、观念、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正确引导学生就业,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2.2 各级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

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实习对于高职医学生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出台医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接受一定数量的实习生,把实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每年的工作考核范围,并有专人负责和落实,要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院实习生的实习费用。各级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理解实习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妥善安排好学生实习,医院应选择医德医风好、业务水平高、认真负责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临床带教老师,使带教工作在质量上有保证。同时为了提高临床老师的带教积极性,医院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带教出色、在学生中反响好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优先晋升,甚至破格提拔。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除了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以外,还要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完善和建设实习基地,定期召开实习生带教工作会议,邀请主管部门及实习医院参加,交流实习带教体会,与医院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合作,形成以教带学、以学促教、带教结合、学研并进的良性机制。

2.3 开展临床见习和技能培训

临床见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熟悉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实习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证见习不是走形式,见习期间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好时间、分组,处理好见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带教老师要熟悉科室病种,制定见纲,提出具体要求,如见习期间每位学生必需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病历,通过有序的组织确保见习质量。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制定出各科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临床常用的基本技能。要将病历批改和技能培训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临床见习和技能培训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临床实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2.4 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学生住宿,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和医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帮助学生提前联系好住宿,确保学生有住房,有条件的医院或学校可在医院内建学生实习公寓,或长期租住固定的住房,保持住宿的连续性,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住宿条件,降低医院管理难度。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实习队长的模范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五自”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实习生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5 重视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加强临床教师医疗法律法规的带教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法律法规机制的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但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工作中医疗事故争议案件屡有发生,部份争议案件发生在低年资医师,甚至发生在临床实习生的实习活动中。因此,医学实习生必需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等相关法律法规。医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课程较多,学制较紧,开设法律知识的必修课可能性较小,但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典型案例把临床专业理论课与医疗法律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融入到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要结合接诊查房、诊断治疗、病历书写、手术及各项操作等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用自己行医处事的方式和医疗工作习惯在学生中起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如何引导他们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建安,苏晓梅,欧阳才颜.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压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38-4640.

第6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本研究采用书面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由护理中心起草初稿,经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和有关专家论证,反复修改后完成。问卷共包括5个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情况、社区护理人员情况、社区护理管理情况、社区护理服务情况以及社区护理发展。此外,为了更具体地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社区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还对3个省市的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了实地调研。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18个省市的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或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个)平均开办时间为47·5个月,平均所辖人口为5·0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0·88万人,慢性病患者0·3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下设3个卫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平均开办时间为48·0个月,每个站平均所辖人口为1·00万人,其中老年人口0·17万人,慢性病患者0·08万人。调查结果显示,120个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有79·2%为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且有65·8%的中心(站)隶属于二级或一级医院;87·5%的单位经费来源为政府差额拨款或自负盈亏;有46·7%的中心(站)所使用的办公用房的费用完全由自己支付。被调查的中心(站)中,尚有25%未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这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患者数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人员配置情况

2.2.1人员配置基本情况: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类人员配置情况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医护比例为1·6∶1,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护士2·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医护比例1·5∶1,平均每万人口拥有护士2·4人。在社区护士的配备方面,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负责人中有70人(58·3%)认为本单位的护理人员数量应该增加;87人(72·5%)认为社区护士的人力应按实际工作量配置,29人(24·2%)认为应按医护比例配置,其中有20人(69%)认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比例为1∶2最为合适。

2.2.2护理人员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水平均较低,大部分社区护士为初级或中级职称、中专学历(,7)。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97·5%的社区护士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社区护士有58·0%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2.3护理管理情况

2.3.1社区护理管理体制:120个被调查单位的社区护理管理情况见。表中的结果可见,仅有3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8·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管理工作是由专门的护士长负责的。

2.3.2社区护士的准入情况: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100个(83·3%)单位制定了社区护士准入标准,其中有10个(10·0%)单位要求社区护士的学历水平必须是大专以上;有17个(17·0%)单位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另外还有31个(31·0%)单位要求社区护士有3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

2.3.3社区护士转岗培训开展情况:有83个(69·2%)被调查单位所在省市均已开展社区护士转岗培训,6个(5·0%)单位所在省已开展,但地市尚未开展。开展转岗培训的省市中有39个(43·8%)单位的护理人员全部经过培训,37个(41·6%)单位的护理人员部分经过培训,13个(14·6%)单位的护理人员全部未经过培训。培训时间平均为3个月。有77个(64·2%)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站)所在省市举办了社区护士考试,其中有45个(58·4%)单位的社区护士全部通过了考试。

2.4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情况

2.4.1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任务中,社区护理人员所参加工作的顺位见表9,调查的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参与最多的工作是医疗和健康教育,另外有70个(58·3%)单位的负责人认为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涉及社区卫生服务6项任务中的所有内容。

2.4.2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被调查者认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试行)》中规定的13项工作任务中,护士参与最多的三项分别为社区医疗(81人,占67·5%)、家庭护理(72人,占60·0%)和健康教育(60人,占50%);参与最少的三项分别为精神卫生(63人,占52·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54人,占45%)和社区卫生诊断(36人,占30%)。

2.4.3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14个(95·0%)单位目前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不能全部收费,有84个(70%)单位能做到50%以上的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有116个(96·7%)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出诊服务,其中有21个(18·1%)单位不收家庭出诊费,83个(71·6%)单位为统一价格收费,收费标准平均为1元/次。

2.5社区护理人员培训

2.5.1社区护理人员进修学习情况:本研究所调查单位的社区护理人员平均每年有1人次外出进修学习,有85.0%的中心(站)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或进修费用全部或部分由单位负担(0);有90.0%的护理人员渴望或非常渴望外出进修学习(1)。

2.5.2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情况:被调查者中有114人(95·0%)认为社区护士上岗后继续教育重要或非常重要,57人(47·5%)认为目前当地组织的社区护理交流、培训等,不能满足社区护理人员对信息和技能的需求;他们认为社区护士需要强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康复护理、沟通技巧、公共卫生知识和居家护理技术等(2)。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社区护理现况调查以及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思想认识中的问题

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导致对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

3.2人力配置中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医护比例倒置,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卫生机构人力配置不合理,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造成社区医生这一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社区护士人力不足,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要,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以医疗为主,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的快速发展中尚未得到同步发展。

3.3社区护士培训中的问题

有关社区护士的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各地社区护士转岗培训不统一、不规范。本研究共调查18个省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有16个省已开展社区护士转岗培训,只有宁夏、青海尚未开展。但已开展转岗培训的地区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不适应社区护理的需求,没有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个别培训单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达到转岗培训的目的。②伴随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社区护士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

3.4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到位,或因上下不对应(多数地区省级医政部门不参与社区卫生工作,但到地市级,部分地区即由医政部门负责该项工作),导致基层单位不了解上级精神,社区护理的有关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②某些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将社区护理管理摆上议事日程,未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的体系,未明确专人分管(或兼管)护理管理工作,以致存在对社区护士的执业准入把关不严、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3.5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问题

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

3.6服务收费中的问题

物价政策支持不到位,影响社区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允许收费的项目和收费标准体现不出护士的价值,这也是导致社区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原因之一。

4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总结归纳各地意见,对今后5~10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4.1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的重视,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改变,满足群众对护理的需求。

4.2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

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建议社区处(基层处)配置护理专业人员分管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或自上而下明确医政部门参与对社区护理管理的职责,以确保相关政策的完善与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专管或兼管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建议超过3个护理单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总护士长,下设护士长专门分管社区护理工作。

4.3保证合理的人力配置

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缺乏,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社区护士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6]。根据各地调查情况,参照《卫生部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中规定的每万人口2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建议2005~2010年,直接提供家庭护理服务的社区护士的配置不少于每万人口3~4名,并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逐步增加,保证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

4.4完善社区护士培训

4.4.1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①各地应组织护理教育、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参与的调查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需求,结合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确定社区护士培训内容,编写适宜的培训教材。②依托高校,建立各地社区护士培训基地。③对社区护理师资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④开展转岗培训,争取到2010年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护士转岗培训率达到100%,其他地区达到80%以上。

4.4.2开展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具体措施:①鉴于新业务、新技术、新药物在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的普遍开展与应用,社区护士对出院患者的继续护理常遇到困难。为保障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并根据知识更新的需要,建议国家规定在职社区护士每2~3年到三级医院或有条件的二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或急诊科进修3~6个月,形成制度,畅通双向进修渠道(参照医师职称晋升的要求,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中应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应有1年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的经验)。②将社区护理的培训纳入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管理。③结合在职人员的知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如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等),及时补充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4.4.3改革学校社区护理教育:应在各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有条件的地区可面向在职社区护士开展社区护理学历教育。

4.5健全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

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社区护理的进展,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服务规范、社区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明确规定可入户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安全保障措施,并组织定期监督、指导。

5给予政策支持

5.1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

社区护理服务不能收取相应费用,是影响护士人力配置、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政策原因,为此,建议:①将已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如入户静脉输液陪护、临终关怀护理等)项目纳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之内;今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修订时,应及时将新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纳入其中。②逐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护人员技术劳务的价值。

第7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一、总体目标

从现在开始至2012年底,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不断完善应急队伍的学习、培训、演练、管理制度,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原则

(一)整合资源,分级负责。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分类负责的原则,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队伍资源,合理划分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的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坚持立足实际,针对常发的、影响较大的灾种,确定队伍建设,先急后缓,兼顾县、乡镇两级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县乡两级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依靠公众力量,充分发挥乡镇(区)、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提高应急队伍建设的社会化程度。

三、建设内容和标准

(一)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内容和标准

1、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县公安局牵头,以县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和民兵等力量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建立200人左右“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能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指令要求,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公共安全维护、消防等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非煤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我县实际,目前暂由县直有关部门牵头组建1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相关牵头单位内部力量组成,并依托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事业单位力量组建。

县防汛抗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水务部门牵头组建,依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等,组建100人左右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主要负责水旱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县防汛抗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人员安全转移和干旱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等,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县气象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气象部门牵头组建,要依托人工增雨、防雹、防雷等气象灾害专业技术力量,并会同县民政部门组织乡镇(区)综合信息服务站信息员、民政信息员、气象灾害危险区域防御责任人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40人左右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承担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台风、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组织群众转移和避险,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县地质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建,聘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地质灾害危险点防灾责任人、乡镇(区)有关人员等,组建30人左右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趋势分析,指导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开展防范知识宣传,报告隐患和灾情信息,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县林业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林业部门牵头,充分发挥林业系统站所企事业单位、民兵、基层干部群众等力量作用,组建40人左右的林业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森林火灾的应急救援以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重大林业生态破坏、林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林区社会治安突发的应对。

县防震抗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由县地震部门牵头,聘请地震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力量,组建100人左右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监测会商,宣传应急避险知识,上报地震灾情等信息,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要建立与驻县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的协同机制,并加强区域性应急联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县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安监部门牵头,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有关企业具体负责组建,人数100人左右,主要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要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要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平时要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矿山、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单位要组织应急队伍积极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

县环境突发事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环保部门牵头组建,要组织环境监察、监测机构专业力量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50人左右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救援。县环境突发事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加强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源等重点领域环境监控,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重点危险源及污染隐患调查,对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现场进行即时监测,确定危险污染物质的成分浓度及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事故应急处置的建议方案,对事故原因、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县水上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水务局牵头组建,依托现有的南、中、北3支溺水救援队伍,人数15人左右,主要负责水上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的应急救援,开展水上搜救、打捞等应急处置工作。县水上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进一步充实装备,不断加强日常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县电力抢修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供电局牵头组建,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组建60人重要的电力应急救援队伍,承担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任务。加强专业应急装备、交通工具配备,开展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区域性联合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县通信保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电信局、移动分公司和联通分公司、安广网络分公司依托专业力量组建,人数80人左右,主要负责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现场的通信保障和通信设施损毁事故的应急抢修。要加强区域性应急通信合作,增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县特种设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质监局牵头组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人数15人左右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平时要积极开展或协助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出现特种设备事故时,要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县市政设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建设部门牵头,县市容管理配合组建,市政、供水、排水、燃气、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单位,要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40人左右的各类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设备,提高应急抢修保障能力。

县道路抢通和运输保障应急救援队伍:由县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县公路局配合组建,组织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道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组建60人左右的道路抢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重要干道损毁的抢修和各类突发事件需队伍调运、群众疏散、物资调运时的运力保障。县交通局要充分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依托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组建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运输车辆储备管理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提高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处置能力。

县卫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卫生局牵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组建,人数80人左右的县卫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县卫生局要联合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县重大动植物疫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县畜牧水产局牵头,县农委、公安、林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配合组建,人数60人左右的县重大动植物疫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动物疫情和生物灾害的应对,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县畜牧水产局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

以上每支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充,并由组建单位配备各种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各乡镇(区)可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需要,参照县级专业队建设模式,整合、组建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3、应急志愿者救援队伍。由团县委牵头组建,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在社区、企业、学校组建不少于100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各乡镇(区)、县直相关单位要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要采取有效方式,积极鼓励应急志愿者队伍投身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4、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牵头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二)乡镇(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

1、乡镇(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区)要整合镇村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各类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组建1支人数不少于30人的“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各类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乡镇(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要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2、乡镇(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乡镇(区)要依托镇直有关单位和村委会、社居委等组织,组建1支人数不少于20人的志愿者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三)村(居)委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

村(居)委会应根据本地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1支不少于15人的应急救援队,并根据财力,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四)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

规模以上企业要建立1支由企业员工组成的、人数不少于员工总人数10%的专(兼)职综合应急队伍;规模以下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和标准由企业自定。并由建队企业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此项工作由县安监局、县经委负责督促落实。

(五)学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组建1支由教职员工、物业管理员、学校保安和学生相结合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负责督促落实。

四、健全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加强综合性应急队伍和专业性应急队伍建设,具备一定数量和规模,确保本区域、本系统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需要。县公安、国土、农业、水利、建设、卫生、交通、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制定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方案,采取切实有力的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县突发事件总指挥部和15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各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乡镇(区)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知识培训。鼓励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各相关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组织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人、财、物支持。

第8篇:医疗卫生相关政策范文

企业从事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首先必须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综合评价企业内资产与股权结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选择投资的“退出”与“进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调整方向。一般而言,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资产质量问题资产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载体。因此,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无非是对其掌握的资产如何运用的过程。资产运用的好坏,要受资产质量和运用方法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资产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量或资产配置不合理,即无法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资产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管理不当或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这两个因素中,资产质量是基础,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最大能量限度。企业管理水平和操作技巧的提高,只能以资产质量为基准。因此,资产质量明显就是与这些资产能否或怎样为企业带来收益有关。因此,改善资产质量是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对于企业内设备陈旧、商誉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参股、控股企业,要通过实施股权投资退出战略予以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

1.2资产规模问题资本扩张,并非追求资产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努力实现适度规模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参股、控股企业资产总量大、行业分布宽、企业分布散、管理幅度大,则应该采取剥离、重组、分化的方法,适度收缩战线;当企业在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人才、资金实力时,进行适度资本扩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界定适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1.3市场前景问题从企业投资结构调整的实例看,往往存在企业绩效变化的情况。有的企业经过资产重组,资产总额、净资产及实现利润都有明显改善,但有的企业则因此受到了影响。因此,投资集团从事股权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以市场为前提,准确把握参股、控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问题,特别是需要重点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指数。对缺乏市场前景的股权投资,坚决予以退出。

1.4资产匹配问题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提高经营效率。比如通过收购兼并活动,可以使得某些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破产的企业的机器设备为具有管理优势的企业所利用,从而更好地达到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组合效率;又比如,某些优势企业通过合并,也可以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实物资产的组合比例,从而更好地产生规模效益;再比如,通过资产置换等手段,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整合业务结构,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加明晰,职能更加专业,从而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率。因此,对企业而言,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不仅要实现下属企业内部资产的优化匹配,更要实现企业间的产业、产品匹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能够解决参股或控股企业优不胜、劣不汰、优长不大、优不成势的问题,能够把集团内外单方面优势企业集中起来,形成真正的企业经济优势,实现优势集中化。

1.5经济效益问题优化投资结构,其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改变参股或控股劣势企业存量资本的呆滞状态,变呆滞的无效益的资本为有效益的资本,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通过股权投资的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第三,通过企业的参股、控股,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规范化运作,提高管理效益。

2影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外因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要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交流与沟通。企业必须对外部因素予以充分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一般而言,投资结构优化管理所涉及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决定企业股权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首先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和各种高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高,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与此相联系,IT产业、生物制药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教育产业、绿色农业、环保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一些高能耗、低效率、技术落后、缺乏竞争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业,将被逐步淘汰。显然,这种发展趋势为企业决定投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2.2社会发展目标与宏观政策取向在一定历史时期,政府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定的目标,并且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经济政策的要求一致时,通常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甚至得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先贷款、政府贴息等政策优惠;而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政策的目标相背离时,则往往会面对不利的市场条件,或者受到各种制约和限制。例如: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国政府主张大力加强农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企业投资于特色农业、环保产业、网络信息产业,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之若投资于传统的造纸、纺织,以及污染严重的小五金、小冶炼、小化肥等,则不仅难有大的发展,而且很可能受到禁止或种种限制。因此,企业在选择股权投资“进”与“退”的方向时,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认真研究经济政策的要求,研究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变动的趋势;一定要自觉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其它有关政策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调整方向。

2.3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变化趋势社会经济中,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有的行业需要巨额投资;有的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有的适合大规模生产;有的适合分散经营。企业在进行投资结构调整时,首先必须根据参股、控股企业自身的条件,选择和保留能较好发挥自身优势的行业。其次,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会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行业之间的比较效益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一定时期中,等量投资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收益率。因此,企业在考虑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必须对控股和参股企业的比较利益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对那些投资保值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高的股权和未投资领域,显然属于保留和介入的范畴。其三,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各不相同。目前,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网络信息等朝阳产业的发展前景较好,而一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则不容乐观。

2.4市场供求与竞争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结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必须由市场来检验。首先,要了解市场的供求,投资结构调整中的每一项资本营运活动必须依托市场来实现;其次,要考虑市场发展的趋势。再次,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了解控股与参股企业在技术、经营以及市场份额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便选择合理的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企业投资结构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商业经济.2009.(02):7.10.

[2]敖琴.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益问题探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