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后的康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

第1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技术;电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a)-151-02

桡神经为臂丛神经后束,沿肱骨后下行,在肱骨中下段紧贴肱骨干,从后外方绕向前方,在桡骨颈前内方进入前臂。由于桡神经在此段行程中,其损伤的具体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当损伤在高位(腋部)时,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皆不能伸直,手呈“垂腕状”。若损伤在前臂中1/3以下,往往只有伸指功能障碍而无垂腕。损伤在腕关节以下时则基本无屈伸不利现象,仅见手背桡侧、虎口部处感觉障碍。这种因外伤所致的桡神经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桡神经的功能将难以恢复,一些患者不得不实施肌腱移位功能重建等手术治疗。我科2005年1月~2010年5月应用电针、中频电治疗、红外线照射、按摩及康复功能训练等康复方法综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桡神经损伤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0~46岁,平均32岁;上肢骨折行清创切开内固定术者4例,上肢骨折经整复后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者6例,上肢有挤压伤以及位置不当的压迫而无骨折者8例;1例肌电图提示桡神经完全性损伤,其余17例提示为中、重度损伤,病程最短3 d,最长1个半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2版,①外伤史;②垂腕、伸指障碍、手背桡侧及虎口处感觉障碍;③肌电图明确提示桡神经损伤。

1.3 方法

1.3.1 电针取穴:肩、肩前、臂、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大陵、阳溪、合谷、八邪,均取患侧穴位,避开瘢痕所在穴位。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快速进针,平补平泻,得气后,上臂选取1穴,下臂、手部选取1穴,每次3~4对,分别接上G6805-2A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型,频率10次/min,强度调至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30 min,每天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 d。

1.3.2 其他康复治疗方法中频电治疗采用北京祥云佳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电脑中频电疗仪,电疗处方选取神经损伤方,治疗电极板置于桡神经损伤部位的上下端,强度调至以患者耐受为度;红外线照射以受伤部位为主;按摩及康复训练以揉、按、拿、捏、拍打手法为主,手法轻重结合,并配合肘、腕、指关节的被动牵伸运动及肌力部分恢复后的诸关节屈伸、拇指外展等主动运动。诸方法治疗时间同电针治疗时间。药物可用甲钴胺(弥可保)、尼莫地平、复合维生素B等。

1.4 疗效标准

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相关标准。痊愈:垂腕完全消失,手臂运动和感觉基本恢复,患肢日常生活自理,功能完全独立,肌电图检查正常范围;好转:垂腕基本消失,手臂运动和感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肢日常生活部分自理,肌电图检查有改善;垂腕无明显改善,手臂运动和感觉无改善,患肢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肌电图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18例患者中,痊愈17例,占94.44%;好转1例,占5.56%;总有效率为100.00%。痊愈患者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内,好转患者经5个月治疗,手臂运动和感觉功能已明显改善,但因肱骨骨折延迟愈合,而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3 讨论

桡神经主要是运动纤维,在上肢周围神经中,桡神经最易遭受外伤,而导致手臂的运动功能障碍。肱骨干骨折、腋杖压迫、上肢置于外展位的手术、桡骨颈骨骨折及大量骨痂生成等都可损伤桡神经,但其损伤多数为肱骨干骨折所引起[1]。虽然临床过程中,肱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固然重要,但选择适当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不但可减少手术的创伤及医源性损伤,而且有利于桡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2]。电刺激能延缓肌肉萎缩进程,减轻肌重丢失,缩短肌肉运动单位电活动及自发性肌肉收缩活动出现的时间,加速轴突再生的速度,缩短肌肉失神经支配时间,改进肌肉获得神经再支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质量。电针可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提高针刺的局部效果,发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3]。电脑中频电刺激为表面电刺激,配合电针刺入肌肉组织中的电刺激,加强了电刺激多层面的作用,更有利于电流的作用,从而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以及感觉功能的恢复,并保持骨骼肌质量,防止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红外线照射损伤部位可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局部的组织代谢和神经营养。按摩可改善手臂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粘连,解除神经嵌压,保持肌肉质量,防止肌肉萎缩,迎接神经再支配。康复训练可加快肌力恢复,增强肌力,促进手臂耐力、协调性等运动功能的恢复[4-5]。综合上述电针等康复方法治疗桡神经损伤,加快了桡神经的功能恢复,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协同作用优势。

[参考文献]

[1]苏培群,陈庭芝.桡神经损伤62例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59-61.

[2]尹兆吉,孙玉伟,刘新,等.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3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7(2):19.

[3]肖桂荣,郝华,赵秋玲,等.电针并功能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不完全损伤[J].中国针灸,2007,27(5):329-332.

[4]田德虎,米立新,赵锋.周围神经损伤的物理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239-240.

第2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摘 要 康复训练是在人体损伤后所进行的身体上的活动,它有利于恢复并且改善各项身体功能,除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之外,一般的损伤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的身体锻炼。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胡某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用合理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手段,尽最大可能尽快地通过身体活动使该同学的肌肉、韧带、关节及整个机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探析胡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机理。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运动康复

一、前言

康复训练是在人体损伤后所进行的身体上的活动,它有利于恢复并且改善各项身体功能,除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之外,一般的损伤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的身体锻炼。合理的、有目的的身体训练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和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作用,当然我们还要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人在长时间的体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训练就有可能遭到破坏,并且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现象,如失眠多梦、肠胃不舒服等。在受伤以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改良受伤部位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且加快损伤部位的伤口愈合。通过运动康复练习,不仅使人体能量代谢接衡状态,还可以防止体重增加,大大缩短受伤痊愈所需要的时间。

胡某是因在下楼时不慎将脚扭伤,后送往医院进行处理,体X线显示该学生为右足舟骨,股骨粉碎性骨折,断骨对位对线差,骨折线模糊,余右足跖耻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显示正常。总体印象为右足舟骨,股骨粉碎性骨折。本文以胡某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用合理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手段,尽最大可 能、尽快地通 过身体活动使该同学的肌 肉、韧 带、关节及整个机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使该同学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二、本运动康复方案的总体设计

从长时间的康复效果来看,很少锻炼的人肌肉萎缩和关节退化的速度更快,锻炼则能有效减缓萎缩和退化的速度。这就提示我们:简单的身体活动并不能阻止人体氧化和退化的进程。

(一)踝关节伤后急性期

目的:把疼痛、肿胀、和发炎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缩短恢复的时间。

方法:RICE。休息(R)冰敷(I)压迫(C)抬高(E)。

时机:受伤后立刻开始。

(二)康复早期(术后1-3周)

目的:控制疼痛和肿胀,防止肌肉的萎缩。

方法:静力性练习,大腿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时机:一般从伤后当天到3周的时间段,视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康复中期(术后4-6周)

目的:恢复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

方法:肌肉耐力练习,PNF

时机:治疗后第四周开始。

(四)康复后期恢复阶段(术后6-12周)

目的: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并逐渐增加负重量,至术后12周离拐完全负重行走。

方法:肌肉力量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等

时机:骨痂已基本形成,骨折已基本稳定下来,恢复状况良好。

三、运动康复方案的实施

(一)踝关节伤后急性期

保护患肢,避免二次伤害,在踝关节损伤的急性期间注意制动,休息、冰敷、用弹力绷带加压、抬高患肢,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主要是进行动态的休息,同时止血与降低发炎的概率,并减少肿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二)康复早期(术后1-3周)

早期的康复内容主要为活动足趾练习、大腿肌肉群练习、抬腿练习,练习以3-5组为宜,练习频率为每周5次以上。在练习时要注意量力而行,感到有任何的不适就要立即停止练习。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15个/组,每天做5组。建议练习前用热水泡脚20-30分,用来提高肌肉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的效果,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练习时大于10次/每日。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3组/日,在练习过程中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尽力而为。要根据损伤的特点,在石膏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否则盲目的活动很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在这一时期也可以进行改善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在受伤早期一周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简单的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但是不要进行内外翻练习。如果活动度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也会上升。所以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可以试着进行练习。建议每天做5组,每组做15个左右的活动足趾练习,并且要逐步进行合适的腿部肌肉收缩,使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更有利于受伤部位肿涨的消退。一周左右,受伤部位的发炎症状开始消退,局部的疼痛开始舒缓。

评估:全身机能状况正常,骨折处感觉疼痛,虽然下肢肌力下降,但经过这一时期的练习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减轻。

(三)康复中期(术后4-6周)

中期主要以橡皮带进行辅助练习,对受伤部位进行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练习。

橡皮带足背屈:双膝伸直坐于地板。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另一端固定于足背,将脚尖对抗橡皮带阻??向身体方向,然后慢慢返回。30秒/次,休息10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跖屈:双膝伸直坐于地板。将橡皮带中部固定于足底双手握紧两端,将脚尖对抗橡皮带阻?伸直,然后慢慢返回30秒/次,休息10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内翻:坐于地板,训练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将练习脚放于圈内,将踝关节对抗阻?向内翻,然后慢慢返回。保持膝关节稳定,?要旋转腿部完成动作。30秒/次,休息5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外翻:坐于地板,训练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将练习脚放于圈内,将踝关节对抗阻?向外翻,然后慢慢返回。保持膝关节稳定,?要旋转腿部完成动作。30秒/次,休息5秒,5次/组,3组/日。

随着疼痛及肿胀的缓解,就可以开始此阶段得康复练习。通过之前的固定制定方案,此时损伤的韧带基本趋于稳定,开始向愈合阶段进行,轻微的应力牵拉不至于加重。肿胀和疼痛控制后,可以开始一些简单内外翻训练。但是不要使损伤部过度用力和牵拉。这一阶段也要防止肌肉的萎缩,并恢复肌肉的张力,还要努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的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

评估:脚着地时,踝关节,骨折处感觉疼痛,可走路200米左右。局部尚有肿胀,压痛,走路跛行。

(四)康复后期恢复阶段(术后6-12周)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康复练习,受伤部位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后期还要进行等张和等长肌肉练习。

等张练习方法: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练习。 每次训练选取踝关节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至4组的练习,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 表示。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比如胡某做的提踵练习,开始动作是,使后脚跟低于支撑脚踩的台阶,支撑脚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尽可能高的提起脚后跟,放低身体回到准备的姿势,这就完成了1次重复,尽量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提踵。2分/次,休息5秒,5次/组,4组/日。

等长练习方法:等长练习是指在肌肉两端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比如胡永静同学做的扶墙后蹬练习,手扶墙,身体与墙成一定的角度,用力蹬地,体会蹬地的动作。每次练习选取踝关节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练习1-5次/组,然后休息2-3分钟,5组/日。

此期间骨折的部位伤口痊愈的还不足够坚固,所以练习及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勉强或者盲目冒进。并且要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受伤。

在这一时期,骨痂已经基本上形成,骨折部位已经趋于稳定。在加强踝关节康复练习的同时,还要使踝关节部位一部分承受重量。这有利于骨折部位的伤口愈合,还防止骨质疏松,更有有利于踝关节肌肉力量的恢复。在练习中受伤的部位要逐渐加大负重力度,至术后12周完全负重。

在恢复正常运动之前,要保证关节活动度至少恢复到了80%-90%,而且能够完成以上所述的训练。可以做一些固定自行车、跑台以及游泳以恢复心肺功能。但是要根据损伤处疼痛耐受度来选择。训练时建议配带护具或者肌内贴保护至少6个月,直到本体感觉和肌力等完全恢复。

跑步一定要选择平坦路面,不建议在斜坡、草地或者不平的路面,容易增加再受风险。跑步练习直线跑,但是可以增加曲线的行走。建议穿着舒适厚底的运动鞋。跑步速度缓慢增加,之后可以增加加速跑。

评估:不再跛行,肿胀消除,无痛感。右腿肌力基本恢复,踝关节ROM及耐力素质恢复,恢复运动能力,基本可进行正常行走,慢跑等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功能锻炼。所谓的功能锻炼就是在骨折允许的情况下,对骨折的肢体、关节进行足量的活动,必要的时候需要让骨折的地方承受一定量的力量,骨折的地方承受的力量是骨折能不能愈合以及愈合是否良好的关键。

2.不同时期的骨折需要的锻炼不同,不充足的锻炼,可能会导致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过于剧烈的锻炼可能会出现钢板断裂、再次骨折、骨折变形等。

3.至于饮食方面,要提供足够骨折愈合的营养物质,不挑食、偏食,那么营养一般来说是充足的。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喝高钙奶,适当晒晒太阳,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4.药物对于骨折愈合应该辅助作用,没有炎症的话,“消炎药”不适合,中医和西医都有不少关于骨折愈合的促进药物,可以选择1-2种,没必要吃太多,骨折的愈合是个长期的过程,拔苗助长不见得是好事。

四、建议

运动康复是在相对系统的基础上,对患者踝关节损伤的不同时期,实施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康复的过程比较漫长,中间也会有实施不到位的地方,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三个时间段的康复训练使同学胡某和我受益匪浅。

(一)踝关节骨折后运动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关节粘连,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痛苦。

(二)建议从各个方向强化踝关节肌肉。

(三)运动损伤治疗的康复训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四)为?预防踝关节的再次受伤,我们需要加强肌肉??以及本体感受和?经肌肉性控制。

(五)当感到任何?适时,请停止练习并向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 布拉德・沃克.运动损伤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

[2] 黎万友.运动骨创伤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

第3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药熏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95-02

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阶段,因为患者的膝关节处除了因为骨折渗出造成了粘连之外,还会因为其周围的皮肤和肌肉以及肌腱韧带的损伤出现膝关节的功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皮肤麻木、肿胀、肌肉酸痛以及关节不利等临床症状,在骨折术后一般临床治疗的重点是进行功能锻炼[1],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表明进行中药熏洗可有效帮助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7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对部分患者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7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0岁;髌骨骨折9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复合骨折7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1岁;髌骨骨折8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复合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具体中药熏洗的方法为在手术后的第七天,使用红花15克,川芎15克,桂枝15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20克,五加皮20克,鸡血藤20克,川续断20克,桑寄生20克倒入盆中[2],先在5000毫升的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后,再煮沸半个小时,等药水的温度降到50摄氏度到70摄氏度时,将患者的患肢洗净后置于熏洗盆上方,用一个浴巾将盆以及患者的肢体围住,以使药液的蒸汽可以充分熏蒸化患处,如果在熏洗中患者觉的太热,可将浴巾揭开部分释放热量或者适当抬高患肢,等温度降到38摄氏度到40摄氏度时,使用小毛巾蘸上药液热敷。每次熏洗20到30分钟,每天早晚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效果评价标准[3]:①效果优: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消失,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120度,伸直为0度。②效果良: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基本消失,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在90度到120度之间,伸直受限小于10度。③效果可: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有所减轻,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在30度到90度之间,伸直受限大于10度或者膝关节的活动幅度较手术前增加30度以上。④效果差: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以及膝关节功能没有改善。效果优良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15例,效果良18例,效果可4例,效果差0例,效果优良率89.19%;对照组效果优5例,效果良17例,效果可10例,效果差4例,效果优良率61.11%。两组患者在效果优良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5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使用中药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患者的膝关节进行熏洗,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疏导腠理,流通气血和活血止痛以及改善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并促进新陈代谢,起到松解粘连的作用,可使患者的皮肤、肌肉得到舒展,进而使关节功能有所恢复[4]。中药熏洗治疗可以缓解患者骨折后的发生的不良症状,既有效发挥了中药活血化瘀的作用,也发挥了进行熏洗治疗渗透性好的功效,从而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并且进行中药熏洗的操作十分简便,也便于进行临床观察,显著的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痛苦,改善了患者的肌力和耐力以及关节的活动度,有效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情况,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7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对部分患者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效果优15例,效果良18例,效果可4例,效果差0例,效果优良率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建宏,陈优民,吴守群.CPM配合中药熏洗促进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J].江西中医药,2005,36(9):37-38.

[2] 万春友,金鸿宾,夏群,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3(5):288-291.

第4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地震伤员;早期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in earthquake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Methods 37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knee joint dysfun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group 1(caused by earthquake) and rehabilitation group two(caused by common trauma)were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Another ten patients(caused by common trauma)without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ere served as control group.After one month,the motion of joint of three groups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motion of knee joint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1 or groups 2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and the motion of knee joint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1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groups 2.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in earthquake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Early consistent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patients'disability extent to a maximum limit.

【Key words】 Injured victims of earthquake;Early Rehabilitation;Knee Joint;Recovery of function

汶川地震18 d后,有30名震灾伤员经一线救治后转入117医院爱心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30名伤员均为多发性创伤,其中22例伴下肢骨折,存在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和肌肉、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在积极为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对其中12例下肢骨折术后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疗效与普通病房中介入和未介入康复干预的同类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创伤康复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设定3个观察组,均排除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肿瘤、类风湿、痛风、结核等疾病。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康复1组(地震伤后康复干预)该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3.1)岁,病程28 d,患膝关节活动度(29.60±9.8)°。其中股骨中段骨折1例,股骨下段骨折5例,股骨髁上骨折1例,股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上段骨折5例。

1.1.2康复2组(普通伤后康复干预)该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3.3±1.3)岁,病程(10.5±3.7)d,患膝关节活动度(27.60±8.7)°。其中股骨中段骨折6例,股骨下段骨折4例,股骨髁上骨折3例,股骨平台骨折2例。

1.1.3对照组(普通伤后未行康复干预)该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4.1±2.8)岁,病程(25.4±5.3)d,患膝关节活动度(31.12±10.3)°。其中股骨中段骨折2例,股骨下段骨折2例,股骨髁上骨折2例,股骨平台骨折合并股骨上段骨折4例。

1.2方法

1.2.1功能训练对照组:未行有效康复治疗,只在医生要求下自行活动关节或由家属助其轻度活动,50 min/次,2次/d(早晚)。康复1组: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音频电治疗,1次/d。具体方法为①CPM治疗:采取仰卧位,在患肢膝关节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以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大治疗范围,30 min/次。②关节松动术:先通过分离牵引、滑动等手法,做膝关节的附属运动,再做生理运动,30 min/次。③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肌力小于Ⅲ级者进行等长收缩,每次收缩6~8 s,放松,再收缩;股四头肌肌力达到Ⅲ级以上者,进行渐进抗阻训练,30 min/次。④音频电治疗:患者仰卧位,电极板为4 cm×5 cm,膝关节对置(膝内有固定者,则在膝关节下进行治疗),频率为2 00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20 min/次。康复2组:骨折后经对位、对线、固定等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介入康复治疗,康复方法同康复1组。

1.2.2心理干预针对两组康复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个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

1.2.3治疗时间3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受累膝关节的活动度,治疗结束后即刻进行疗效评定。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痊愈:关节活动度(ROM)>120°,肌力正常,肿胀疼痛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不受限;显效:ROM为90°~120°,肌力Ⅳ级左右,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日常活动稍受限;好转:ROM为60°~90°,肌力Ⅱ级左右,肿胀疼痛轻度减少,日常活动部分受限;无效:ROM为30°~60°,肿胀疼痛减轻不明显,日常活动受限。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1)3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发现两组康复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表1)。

3讨论

1)地震伤的特点为:①患者被埋时间长,易造成多部位大面积挤压伤。②建筑物撞击,开放性骨折多,创面大,污染严重。③因得不到及时处置,伤口暴露时间长,继发感染多,由此而造成了伤情的复杂性和难治性,也向创伤康复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2]。本文地震伤员尽管受伤时间较长且伤情复杂,多数还经过二次手术处理,但经积极的康复干预,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表1~2)。提示

地震伤的康复介入有利于骨折及受损组织愈合,对于提高伤员的临床疗效,防治卧床伤员的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减少致残率,提高和恢复伤员的活动和参与能力十分重要。

2)研究发现开始康复的时间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影响显著。骨折后1个月是进行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基本能恢复膝关节功能,而骨折4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者则大多数疗效欠佳,只能恢复部分运动功能[3]。术后早期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缓关节内、外肌肉组织的粘连、挛缩,预防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本文资料显示普通伤员(康复2组)早期(伤后10 d)的康复介入,疗效明显优于地震伤后1个月(康复1组)的伤员(表2)。因此对于康复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功能”。

3)地震伤员以多发性骨折为多,尤其合并下肢骨折为常见。由于长时间关节制动对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具有显著负性影响,可造成关节软骨营养障碍,滑液囊干涸粘连、关节腔狭窄而导致关节粘连[4-5]。持续被动的关节运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和代谢水平,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防止关节组织粘连,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关节松动术可以恢复关节内部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维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和韧性,以减轻疼痛,维持可用的关节内活动以改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6]。股四头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关节周围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促进关节液流通,控制水肿,防止关节挛缩,缓解肌肉萎缩,促进髌骨的滑动及关节功能恢复。音频电治疗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和水肿吸收,缓解痉挛,消炎消肿,减轻疼痛,避免瘢痕形成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4)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创伤康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针对伤员特有的紧张、惊恐及惧怕疼痛等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可使伤残人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康复治疗,取得疗效最大化。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的干预性治疗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可减轻骨折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效改善和促进患肢功能。而灾后的早期、持续康复介入,可有效地减轻伤员的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之重返家庭,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容国安,龙耀斌.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43-44.

[2]代小舟.医院震灾应急管理及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6):6.

[3]尹青,武继祥,刘宏亮,等.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5):304-306.

[4]冯和林,张英泽,李增炎,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54-56.

[5]GerichT,BoschU,SshmidtE,elal. Kneejoint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after fractures ofTheheadofthetibia.Intemediate term results ofacohortanalysis[J]. Unfallchiturg, 2001,104(5):414.

第5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外固定架;T型钢板;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1]。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骨折端牵引进行闭合复位, 然后用石膏、夹板外固定,一般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5]。但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由此其多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关节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此,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以保证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6-7]。随着手术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内固定手术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逐渐被临床所接受且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涉及关节面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X线片检查确定为FrykmanⅢ-Ⅷ型骨折。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8±6.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6例,高空坠伤46例,重物致伤14例。手术均经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部位的严重骨折、内脏严重疾患、严重意识障碍及骨结核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将9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T型钢板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在第2掌骨中部和基底部与掌骨垂直,与手背成45左右角度拧入2枚掌骨外固定钉,再在骨折近端骨折线3cm左右的桡骨骨干上拧入另外2枚固定螺钉,安装外固定架,骨折断端得以显露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后,牵引下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将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等进行一一恢复,满意后锁紧外固定架螺钉。观察组组给予T型钢板进行治疗。在患者臂丛进行麻醉后,取平卧位。于掌侧Henry切口纵行切开皮肤,在皮下自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进入后,L行切开部分旋前方肌可使得修复方便。骨折断端得以显露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后,牵引下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将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等进行一一恢复。复位满意后, 植入斜T型解剖钢板, 远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牢固,将钢板紧贴桡骨用螺钉固定, 取出内固定的克氏针。术后48h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术后ld可进行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术后3d开始腕关节屈伸锻炼,术后1w后开始腕关节主动活动。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开始治疗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

1.3.2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定标准:①优:腕关节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良:腕关节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③可:腕关节经常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有一定的功能障碍;④差:腕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优良率=(疗效优的例数+疗效良的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且用t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优良率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屈曲型骨折畸形与伸直型相反[8-10]。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入路方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掌侧入路。由于其手术损伤小,桡骨远端骨腱鞘结构不受影响,不需要经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因此对正中神经不会造成牵拉以至于损伤。手术操作过程中并不需要进入关节,因此对掌侧的韧带不会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复位效果好。可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功能恢复快[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T型钢板治疗方法在康复治疗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外固定架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Tosti R, Ilyas AM.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ronator quadratus repair following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3,38(9):1678-1684.

[2]黄俊明,张光明,王建炜,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13):1927-1929.

[3]刘宁,赵承斌.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4):299-301.

[4]杨能,何爱咏.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73-75.

[5]Gertraud Gradl,Nadja Mielsch,Martina Wendt,et al.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Two yea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Injury,2014,45(1):S3-S8.

[6]马立峰,于浩淼,杨稳,等.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4):559-561.

[7]田治标,俞益火.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75-2476.

[8]陈海东,王培民,范竞.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941-944.

[9]肖红强,刘艳玲,邱海波,等.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35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3,32(18):88.

第6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84-02

髌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伤后除了实施有用的外科治疗,正确系统的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康复指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50例,开展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措施,并与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年龄15~63岁,平均41.6岁。其中破损性骨折67例,横行骨折31例,均为单发性。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75例。2008年4月~2010年5月的50例患者由于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肌力达4~5级,关节活动度达80°~100°,恢复了无痛和理想的关节活动度,设为康复组。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术后护理措施

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术后行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每天活动4~6 h,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行常规锻炼。

1.2.2 康复组术后护理措施

1.2.2.1 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心理康复是提高锻炼依从性的有效途径,把心理康复作为技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技能康复。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担心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以促进康复。术前运用合理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提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1]。早起适当活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反流,阻止液体返流到细胞外间隙,故能促使伤口周围胶原愈合,减轻疼痛,并使伤口无水肿和渗出。这些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起恢复。使患者掌握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调动患者的依从性。护士除讲解有关疾病康复的内容外,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与康复有关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教育,消除其焦虑或抑郁情绪,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1.2.2.2术后1周护理术后l周内,局部组织创伤未愈合,患肢肿胀疼痛,痛苦,可应用超短波、红外线、低中频电疗等物理体例以利消肿。术后第2天即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先在护士的指导下锻炼健侧,然后患者按照自己的感受锻炼患侧[1]。卧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仰卧位,两腿伸直,恰当抬高3~5 s,再慢慢放下,依次锻炼,一般为500次/d。坐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患侧小腿绷沙袋锻炼(重量为1.5~2.0 kg)。开始锻炼时时先协助托起患侧小腿,然后移开双手,嘱患者连结患腿抬高3~5 s,再轻轻放下。一般为每小时5 min。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1.2.2.3 术后2~4周护理拆除石膏托,骨痂已慢慢生成。可指导患者锻炼肢体重力增强肌力和关节勾当度。嘱患者坐床边,小腿下垂,做膝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以自动屈伸为主,辅以恰当被动活动。加重肌肉的按摩,并慢慢在踝部上悬重,用指推活髌法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4周开始负重锻炼。

1.2.2.4术后7周护理第7周可弃拐行走。若是呈现痛苦悲伤或不适感,可恰当推迟负重时间[2]。进行功能锻炼要按照患者体质及前一段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评估打分,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幅度并慎防摔伤其他部位的骨折。

1.3 疗效评定

采用Lysholm Ⅱ评分对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陆氏疗效评定标准分4级:优为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良为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无疼痛;中为膝关节屈曲受限,但大于90°;差为膝关节屈曲不足90°,疼痛,跛行下蹲困难。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周末Lysholm Ⅱ评分,常规组为(86.6±0.5)分,康复组为(92.7±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计划完成量比较,康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具体见表1。

3 讨论

髌骨为膝关节的籽骨,能起到呵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的作用,尤其对膝关节伸直的最后15°~30°规模更为主要。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应贯彻解剖复位、增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以尽快恢复关节面平整,削减髌股关节炎的发生。髌骨骨折术后早期行髌骨推移和按摩,能促使肿胀消退,预防关节粘连和避免肌肉纤维化。股四头肌的自动收缩促进血液轮循环更有利于消肿,避免肌肉萎缩,为膝关节的屈伸和下床活动打好基础。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自觉自动地配合康复锻炼。康复组应用此套康复方案锻炼后,术后7周末Harri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t=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84%的患者术后恢复达到优等,而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该结果证明了提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明,陆廷仁,王颖.心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2]林世红.舒适护理在心脏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201-202.

[3]朱海燕,王继红.骨科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3):72.

[4]王艳.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23-25.

[5]孙玉姣,崔翠英,张银.循证护理在老年难治性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现代护理,2006,12(2):173-174.

[6]张显文,柳晖,陈武鹏,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后膝关节创面愈合和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25(18):39-45.

第7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体会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幼儿少见。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0%,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损伤的第3位。我院2000~2007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28例,根据其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取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8例,根据其移位程度分为Ⅱ度45例、Ⅲ度38例、Ⅳ度45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左76例,右52例;年龄7~14岁,平均10.5岁。其中,所有Ⅱ度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Ⅲ度、Ⅳ度骨折均先行手法整复,夹板绷带固定,其中,有10例Ⅲ度骨折患者手法整复失败,于骨折后7d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及固定采用全身麻醉。患儿取仰卧位,患肢置于胸前或外展于手术台侧台上。取肘关节内侧以骨折为中心的纵切口,长6~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即可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及骨折断端间嵌入的软组织,探查骨块移位方向及大小。如骨块较大接近尺神经时,应给予游离,妥善保护尺神经。屈肘,前臂旋前,用巾钳夹住骨块向上牵拉复位,骨折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尺神经常规予以前移,并用周围组织缝合保护。克氏针针尾留在皮外,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功能位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4周后拔出克氏针,拆除石膏,功能锻炼。

1.2.2整复方法及固定术者及助手均站于患侧,助手的两手扶持上臂,术者左手固定肘关节,右手握持患手掌指关节处,用力使肘、腕、掌指关节过伸,同时在助手的对抗牵引下,使前臂极度旋后、外展,致使前臂屈肌极度紧张,这样屈肌牵拉骨折块,使之向内离开肱骨滑车下方,然后整复肘关节,即可在肱骨内上髁触及活动的骨块,被动屈伸肘关节,见无屈伸功能障碍。一般整复成功后内上髁骨块稳定,骨擦感明显减轻。将肘关节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内上髁处加一中心凹陷的圆垫,固定过程中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以保证固定的可靠。4周后去除外固定,加强功能训练,并用本院自制的中药熏洗(主要成分有艾叶、青椒、透骨草、红花、威灵仙、麻黄)。

2结果

优: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20°以上(屈曲≥120°~伸直为0°);良: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90°,有轻度疼痛或其他不适;劣: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30°。本组结果,优110例,良18例,劣0例。

3讨论

3.1骨折特点

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在8岁左右出现,18~20岁时与肱骨干融合,前臂屈肌腱抵止在内上髁前面,肘关节内侧副韧带也止于此。其受伤机制常为肘关节的外翻劳损,通过屈肌群对内上髁产生牵拉。分离移位的肱骨内上髁骨骺容易与滑车和尺骨鹰嘴的二次骨化中心相混淆。其中,Ⅳ度骨折易误诊为单纯的肘关节脱位,以致复位后转变为Ⅲ度骨折。儿童骨折较成人骨折愈合快,遗留的关节功能障碍较少,但临床上时常可以看到由于选择治疗方法不当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所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而早期及全程的康复训练指导同样不可忽视。

3.2治疗方法的选择

多数学者认为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为:内上髁严重移位(超过5mm和旋转90°)或外翻牵拉时肘关节不稳。据此,笔者认为Ⅱ度骨折应常规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根据经验,Ⅱ度骨折因其肘关节稳定,加之屈肌群的牵拉,骨折块移位后,手法复位很难使其再次回到原始位置,而骨折块移位后易引起纤维愈合,并导致尺神经损伤和激惹,因此,对于Ⅱ度骨折,常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而对于Ⅲ度和Ⅳ度骨折,在整复过程中,如果操作得当,由于屈肌群的牵拉,会使移位的骨折块回到原始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整复后骨折块不稳定,仍存在手术指征,应尽早选择切开复位,避免反复整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手术及注意事项

虽然横切口的瘢痕在外观上较好,但稍靠后的纵切口能使尺神经得到较好的暴露。关节内血肿必须清除,因其可能导致异位骨化。有学者认为,术前有轻度或中度尺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能存在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神经挫伤,对神经通道进行减压和神经松解,常能使症状改善。笔者认为,术中应细致游离尺神经,并常规进行尺神经前移,减少尺神经损伤和激惹的发生;骨折片应用两根克氏针固定,以减少旋转的机会。

3.4整复及固定注意事项

整复中手法要轻柔准确,以防引起其他骨折及暴力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加重。复位时首先极度过伸腕及各掌指关节,以便前臂屈肌极度紧张,使屈肌腱止点附着的骨折块向内离开肱骨滑车下方,避免骨折块嵌插于关节间隙而变为Ⅲ度骨折。在复位过程中,正中神经可能被夹入滑车-尺骨关节,为减少这种少见的损伤,有学者建议在肘关节屈曲位作前臂轻柔的牵引。复位前不应预先让肘关节过伸。固定是保证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的关键,固定时注意防止压迫性肱骨内上髁压疮和绷带过紧所致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过紧的绷带还会压迫尺神经出现尺神经症状。

3.5早期肘关节锻炼和康复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及全程康复指导对患儿肢体的全面康复非常重要。骨折早期局部的软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渗出较多,造成明显的肿胀,适当的各手指自主伸屈活动有利于血肿的吸收、肢体的早期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的建立。骨折两周左右,应主动练习肱二头肌收缩和腕关节伸屈活动,不仅可以防止粘连,还能防止肌肉的萎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骨折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后,应进一步加强功能练习,配以局部热敷和我院自制的洗药熏洗可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OgdenJA.Skeletalinjuryinchild[M].Philadelphia:Lea&Febiger,1982.

第8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康复护理;踝关节骨折;功能训练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骨二科(吴振婵 赖家盈),

普外四科(杨朝霞),骨一科(吕卫华 江美齐)

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 3.92%[1]。根据骨折情况不同,治疗方法各异。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骨折 Lauge- Hansen分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踝关节骨折中占半数以上[2],处理不当易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本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通过对50例Ⅲ度和 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配合科学、系统性的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9~7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扭伤13例,坠伤12例,重物砸伤4例。闭合性骨折41例,开放性骨折9例,其中严重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6例。伤后就诊时间半小时~4 d。住院时间:4~173 d。

2 手术方法简介

手术内固定时间为受伤后 4 h~13 d。在椎管内麻醉下,对于腓骨骨折通常使用钢板做内固定,对于内踝骨折,常规选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但当内、外踝骨折为撕脱骨折、或骨块小,或粉碎严重及骨质疏松者选择张力带方法。后踝骨折常规以松质骨加压螺丝钉固定。术中同时修复内踝部损伤的三角韧带及下胫腓韧带,其中6例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其中19例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者、内固定欠坚固的、内踝部无骨折仅行三角韧带修复的,术后应用石膏辅助外固定。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心理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护理的进行,要以心理康复做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而外伤后患者及家属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常见的心理反应阶段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及适应期[3]。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后三期的表现。其中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的是,在抑郁期和反对独立期,患者心理情绪可能不稳定,特别是合并有其他严重外伤的,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引起不良心理的原因,做到换位思考,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心理上的支持。

本组病例中,有2例年轻患者对功能锻炼极不重视,责任护士反复说明,耐心指导无效,经电话通知家属来院协助教育及主管医生开导后,能配合;2例分别合并有颅脑外伤、肋骨骨折胸腔损伤的患者出现抑郁、依赖性强的表现,表现为:害怕内固定松动引起骨折再移位或伤口疼痛,而不敢主动训练,拒绝协助被动活动或哭泣。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配合止痛对症处理,做好功能训练各方面的宣教,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训练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等之后,能以积极心态,主动参与到机能的康复训练中。“鼓励、表扬”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康复方法之一,对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不可指责,而要耐心的指导,对训练中笨拙的动作,不得急躁,而应鼓励。对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打消顾虑,增加信心。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

3.2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 关节内骨折经过一段时期外固定后,可使关节内外组织粘连挛缩及肌肉萎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所以关节内骨折还要强调早期功能锻炼[4]。早期功能锻炼,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且对进入关节面的骨折端有“模造塑形”作用[5]。因此,笔者在患者手术复位固定第2天经摄X线复查,无早期功能锻炼禁忌,如手术复位内固定不良、严重粉碎或移位的骨折等情况。即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在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手术手术情况,拟定功能训练计划,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由初级责任护士负责,高级责任护士定期检查、全程指导或协助进行。

3.2.1 第1阶段(术后第3天~2周) 于术后第3天,踝关节肿胀无加重,损伤反应开始消退时,即可开始康复训练[6]。以患者主动训练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可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石膏固定期间,进行趾间关节、跖趾关节、膝关节的活动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训练。限制踝关节跖屈,禁止内外翻和内外旋活动,以免影响骨折处稳定。要求每天至少进行3~4次,每次训练总时间≥10 min,其中股四头肌训练要求每组动作收缩5~10 s,放松5~10 s,从每次做25组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50~100组。本组病例有4例为严重粉碎性骨折,而推迟2~3周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其余患者均按要求进行训练。

3.2.2 第2阶段(术后第3~5周) 本组46例患者于术后3~5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其余4例患者因骨折粉碎严重、年老性骨质疏松推迟至第6~8周拆除石膏,开始进行非负重功能训练。调查发现,在事先无医务人员告知的情况下,约有76%的患者认为踝部骨折拆了石膏就表示为可下床逐步活动。有一例患者于拆石膏固定后即下床部分负重上侧所,引起踝关节疼痛肿胀,重新予小腿支具固定制动一周。因此,在石膏拆除后,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避免患者因可操之过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此阶段的早期,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卧位或坐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高离开床面,持续5~10 s,每次做20~30 组,重复练习。由护士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训练,具体操作如下:被动训练时间为3~7 d,3~5次/d。患者平卧于床上或坐于床上,护士一手固定踝关节,虎口正向患者的足背;另一手经足底握持足部,拇指固定于足背。踝关节做被动伸屈运动,训练约5~10 min/次,活动的力度、频率及幅度由小到大。动作应平稳、缓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不可使用暴力引起新的损伤与骨化性肌炎[7]。同时可教会患者或家属具体的操作方法,说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功能训练,以增强其积极性。此阶段,鼓励患者每日坐轮椅进行户外活动1~2 h,进行阳光浴,以利于骨折愈合。

3.2.3 第3阶段(术后第6~12周) 第6周,可开始平缓进行踝关节内外翻及旋转活动,开始幅度不可过大,以不加重关节疼痛为度。切忌突然用力内外翻或旋转活动,并继续加强前期的训练。可开始扶双拐下床非负重功能锻炼。本组46例患者于第6~8周开始进行负重练习,4例患者因合并有股骨骨折或骨盆骨折而推迟至术后第10~12周。根据患者骨折的情况、体质情况及手术情况等,与主管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个别性指导。指导患者先坐于床旁或椅子上,患肢屈膝下垂使足平放到地,适当用力,力量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疼痛为宜;时间由10~15 min/次,增至20~30 min/次,3~5次/d,一周后练习下蹲,经扶双拐进行轻负重(1/3负重力量),短距离步行锻炼,逐步到半负重,可于病区内步行活动。12周后经摄X线复查后可逐渐弃拐行走。

4 结果

本组50例中,48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其中41例得到随访,失访9例。随访时间为5个月~3.8年,最短为5个月,平均1.7年。笔者选择MAZUR等[8]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2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5.2%。对本组病例按术后2~3周、出院前两次进行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别为:94%和98%。

5 讨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内固定物的日新月异,而康复护理作为骨折术后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康复期心理反应的特点及病情,加强医护合作及患者、家属的沟通配合,开展全程、系统性的心理和机能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机能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走向正常生活起着桥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43.

[2] 宋兴建,刘淑萍.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的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594-595.

[3]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7.

[4] 陈少明,赵庆,唐宇星,等.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58 例手术治疗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7):212-2103.

[5]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69.

[6]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84.

第9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康复;功能锻炼;三踝骨折;中药熏洗

[中图分类号] R274.9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c)-0095-04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of TCM fumigation cooperat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after external fixator operation of the trimalleolar fracture

GUAN Yike1 CHENG Yongzhong2 HOU Wangyang2 CHEN Cheng2 ZHAO Jiyang2 CHEN Yanfei2 CHENG Hao2 WEN Jianmin2 CAI Jingyi2

1.Civil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 China; 2.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TCM fumigation cooperat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by appl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cooperat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to treat the trimalleolar fracture that had treated by external fixator operation. Methods 4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imalleolar fractu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or admitted to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from December 2008 to January 2011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with 2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fter operation,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urely functional exercise. SPSS 18.0 software was used to process the data,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rank sum test and AOF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o as to explor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all groups. Results Through regular follow-up for patients, at postoperative half year, the good rate of AOFAS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91%, and 81.82%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postoperative 1 year, the good rate of AOFAS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45%, and 90.91%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CM fumigation cooperat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ocal pain after the external operation of trimalleolar fracture 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welling subside. Thus, it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Functional exercise; Trimalleolar fracture; TCM fumigation

中医骨伤科临床上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广泛应用的同时,术后康复治疗对手术质量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月就诊于望京医院并使用中医外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4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术后分别予以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和单纯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的康复,以探讨适宜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样本44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踝关节骨与关节病变、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时剔除精神病者、怀孕期妇女、对金属过敏者等。在临床诊断上所有患者的踝部外伤史明确;患者踝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肢呈现内翻或外翻畸形,踝关节局部软组织压痛感明显,皮下有瘀斑,可扪及骨擦音,并且伴有活动功能障碍;X线片示:三踝(内、外、后)骨折,可以伴距骨脱位或者下胫腓联合分离。试验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17~75岁,平均42.5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18例属于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例为旋前背曲型Ⅲ度损伤,3例为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81.8%、4.5%、13.6%;依据成永忠等[2]建立三踝骨折独立分型,Ⅰa型6例,Ⅰb型4例,Ⅱa型6例,Ⅱb型2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7.3%、18.2%、27.3%、9.1%、9.1%、9.1%。对照组男13例,女9例;年龄17~69岁,平均39.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7例,2例为旋前背曲型Ⅲ度损伤,3例为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7%、9.1%、13.6%;三踝骨折独立分型可细分为Ⅰa型5例,Ⅰb型5例,Ⅱa型6例,Ⅱb型1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7%、22.7%、27.2%、4.5%、13.6%、9.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踝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架固定固定术操作要点为:手术时患者呈仰卧位状态,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方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首先手法复位后再按照器械辅助治疗的原则纠正骨折移位,患者的踝关节固定为背伸中立位,采用外固定器(泰州市五研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按照文献[3]报道的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时穿针方式进行穿针。术后常规针孔碘伏换药,无菌纱布覆盖针孔,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时应用抗生素以对抗治疗,改善症状。同时避风寒,忌烟酒,慎情志防止骨折愈合迟缓,运用中药辨证施治针对骨折的三期恢复特点促进愈合。

1.2.1 试验组的康复治疗

1.2.1.1 术后相关的中药熏洗治疗 术后中药泡方:川牛膝15 g、红花10 g、独活15 g、川椒12 g、羌活15 g、川芎15 g、荆芥15 g、路路通15 g、伸筋草15 g、川萆15 g、桂枝15 g、枳壳10 g、防风15 g、透骨草15 g、海桐皮25 g、木通20 g,用法:首先将上述药物加水4000 mL左右浸泡半小时,然后进行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15 min后再倒入盆中或可加热足浴盆。患者的踝关节放在盆上熏蒸,先在药液上方熏蒸患足,然后待水温下降到55℃左右,将伤踝浸没于药液中,并将药液温度维持在50~55℃之间。每天1次,每次1剂,1剂25 min左右。术后6周患者踝关节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骨折创口与手术切口已基本愈合。故中药熏洗在其后开始,12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功能锻炼。

1.2.1.2 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首先抬高患肢利于肿胀的消退,等麻药作用消失后开始行患足足趾及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及功能锻炼。为防止出现相关联的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功能锻炼必须贯穿整个恢复过程中。骨折在恢复的不同时期必须结合骨折端稳定性和软组织的肿胀等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①术后即开始锻炼股四头肌,附带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以及患肢趾关节的主动伸或屈活动,每次15 min左右,每天3次,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和软组织肿胀消退。②术后4~7 d,随着患者踝部软组织肿胀的消退,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对横断型或短斜型骨折的患者,进行每天10次的叩足跟练习,或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蹬床纵向锻炼,可以加速骨折愈合。③术后3周,指导患者在携带外固定器并依靠双拐下地的情况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功能锻炼,早期因外固定器本身具有重量患者在下地功能锻炼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必须在其他人搀扶下进行杵拐锻炼。1个月到1个半月后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器。外固定架拆除后的功能锻炼:①伸展训练:a.初阶动作:患者直腿端坐,在脚掌根部套上对折后的毛巾。将毛巾拉伸致使踝关节呈背伸位,绷直伸展腓肠肌,每次坚持3~5 s。b.高阶动作:患者能站立时,双手扶墙,两足趾朝前,足跟不离地,始终伸直受伤腿,屈曲正常腿的膝关节的同时使受伤腿的腓肠肌绷直,每次坚持3~5 s。此项不拘于次数和频率,重在每次训练的质量,以患者腓肠肌不过度疲劳为限度。②力量训练:踝关节的稳定性须在强力的腿部肌肉和相关韧带协调下实现。a.胫骨外侧肌训练:初阶动作:受伤腿平放于地面,外侧倚住障碍物,用力向外侧推受伤足持续3 s。高阶动作:患者端坐位,受伤腿的膝盖和受伤腿侧的足平放在一直线上,把毛巾套放置于受伤腿的外侧,将其另一侧系于障碍物上,并向外侧拉毛巾牵拉受伤足持续3 s。b.胫骨内侧肌训练:初阶动作:受伤肢平放于地面,两足向内侧用力推挤持续3 s。高阶动作:患者坐位,保持患肢的膝和足在一直线上,将毛巾套在受伤足内侧,毛巾另一端固定,患足用力向内侧拉毛巾。c.胫骨前肌训练:初阶动作:两叉放置,正常足在上,向下压同时翘起受伤足(即足跟不离地)持续3 s。高阶动作:患者呈端坐位,将毛巾套系在受伤足足背,并向躯干方向拉伸。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每项练习20遍左右,1次/d。③平衡训练:(当患者站立不再感到疼痛时,可开始本项训练)每天练习6次以上,保持受伤足平衡20 s左右。动作a:双眼睁开,双臂平举。动作b:双眼睁开,双臂交叉。动作c:双眼闭上,双臂平举。动作d:双眼闭上,双臂交叉。评判锻炼的标准:每个动作能坚持半分钟,即可进行下个动作的练习。开始时患者双足站立,慢慢过渡到单足站立。

1.2.2 对照组的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治疗选用单纯的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同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先经正态性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早期临床症状及中晚期AOFAS评分标准[4]评定(总分为100分,结果评定:优:90~100分;良:75~

表1 两组AOFAS评分结果分布(例)

3 讨论

3.1 三踝骨折的治疗

踝关节作为人体全身的负重关节,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功能决定了其成为人体最易受到损伤的关节之一。有鉴于此,踝关节损伤中三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也很复杂。故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正确指导的康复方法,都会极易引发相应的创伤性关节炎,并可能会遗留严重并发症。踝关节作为人体全身的负重关节,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功能决定了其成为人体最易受到损伤的关节之一。其中三踝骨折因创伤机制复杂,涉及广,如果手术治疗后恢复不良将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石膏夹板等外固定技术,但往往很难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随着肢体肿胀的消退,骨折再次移位也很易发生,出现骨折畸形愈合或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严重受影响;现代兴起的钢板内固定技术虽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但对骨折端血运和软组织损伤破坏太大,对患者身体而言也意味着第2次打击,增加了手术风险,术后愈合缓慢,易发生不良的并发症。近年来,在应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中,望京医院的温建民教授、成永忠副教授等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在总结大量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专门用于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外固定架,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用已建立的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指导三踝骨折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康复,取得了初步进展[5]。

3.2 中药熏洗疗法的作用机制

三踝骨折虽然经过行之有效的早期手术治疗,但因瘀血日久,必然导致血运不畅。所谓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又会诱发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等后遗症。故应用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传统中药熏洗[6-8]来进行术后护理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外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渍形为汗。”在后期骨折的治疗中,活血通络特别适合[9-12]。故本研究在中药熏洗方剂中,选择川牛膝入下焦、红花活血,川芎行气祛瘀,三药为君;独活、羌活、桂枝、路路通、伸筋草、海桐皮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为臣;木通、川萆懈等利水消肿、通利关节,全方共奏活血通络、利水消肿之功效。中药作用于踝关节局部,渗透皮肤,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和瘀血吸收,促进韧带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从而减少踝关节关节损伤后的并发症,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适宜的熏洗温度可以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更好地吸收,故此疗法对术后长期疼痛的患者或关节活动不利者具有明显疗效。

3.3 功能锻炼的作用机制

专业化的指导并及时有效的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软组织肿胀的消除,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3-16],同时可预防关节僵硬、肌肉组织萎缩或粘连以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骨折愈合过程中,功能锻炼带来的各种应力[17-18](肌肉收缩力、肢体重力和地面的压力)都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骨折端受肌肉收缩、重力等垂直压应力的刺激,使骨折端间隙缩小,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功能锻炼过程中,肌肉收缩可发挥“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通畅使骨折端血运供应充足,这都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故功能锻炼对三踝踝骨折的患者也尤为适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 成永忠,温建民,马少云,等.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J].中国骨伤,2005,18(8):483-486.

[3] 赵继阳,成永忠,温建民,等.基于筋束骨理论的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有限元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3):328-329.

[4] 成永忠,赵继阳,温建民,等.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40-42.

[5] 成永忠,温建民,马少云,等.手法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J].中医骨伤,2004,18(4):22.

[6] 成永忠,温建民,常得有,等.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内踝顶针应变生物力学测试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5):1-3.

[7] 成永忠,温建民,洪军,等.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后踝顶针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0):764-765,777.

[8] 成永忠,温建民,王雷,等.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外踝顶针生物力学研究[J].中医正骨,2010,22(3):3-5.

[9] 温建民,成永忠,赵勇,等.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5(6):28-29.

[10] 王春明,孙绍裘.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59-60.

[11] 张雨,戴闽,范红先,等.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4):42-45.

[12] 沈敏.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86-87.

[13] Kitaoka H,Alexander I,Adelaar R,et al.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 and lesser toes [J]. Foot Ankle,1994,15(7):349-353.

[14] 叶兆贵.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1):897-898.

[15] 高峰.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44-45.

[16] 武永娟.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8):20-22.

[17] 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