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

第1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团队协作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基于如下几方面原因:

企业内部协同要求非常高在需求变化迅速、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品牌服饰企业对供应链协同要求非常高,从设计、采购、生产、配送,_直到直面消费者的零售环节要达到高效协同,信皂硫、物流、资金流需要保持同步通畅,对承担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团队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要求严格执行、高效协作,以高度的客户导向、无微不至的客户服务,不断提升最终消费者的满意度。

团队的学习能力是其业发展的长期动力在时尚产业,要想走在前列,站在尖端,团队的学习能力将是重中之重。设计、选材、服务创新自不待言,在生产、配送的模式中,处处皆可创新,现代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将从员工层面,拓展到组织的学习和创新层面,而后者将是品牌服装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企业品牌和文化运作需要团队来传承品牌服饰企业随着对品牌文化的定位,也会建立起相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要靠制度保障,更要靠优秀的团队来传承,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找准企业品牌定位,保持企业文化常青。

走出建设高绩效团队的误区

团队建设过程中,企业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误区:

忽视团队成员的个人创造力团队不同于一般群体,它是一群有共同目标追求的人才的有机组合体,如果片面追求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在整体上机械地追求趋同,忽视发挥成员的个体优势,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最终团队会走入误区,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的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过分强调团队凝聚力,而牺牲了良性的冲突许多团队成员都是优秀的,但效率却不高,仔细研究后发现多少存在重人情、轻纪律、害怕冲突的现象,许多团队管理者害怕冲突导致失控,害怕冲突浪费时间,所以尽量避免冲突来巩固团队,实际上,这样可能导致重大问题被掩盖、决策失误、完成不了任务。鼓励团队内部建设性的、没有戒备的争论,识别虚假的和谐,保持良性的冲突,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员对于决策的充分理解和执行。

逃避责任,缺少投入,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团队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会导致成员之间回避竞争,逃避责任,不愿投入。具体表现为,做决策时,迟迟不决策,做分工时,不认同分工,执行任务时,行动迟缓,不仅逃避自身的责任,还默认别人的逃避行为以避免人际冲突。只有企业通过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团队才能长期保持活力。

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

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团队成员的忠诚度。组织中的个体应该是为同一个组织目标服务,相互共享信息和资源,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而每个个体都有权对参与管理,对重要决策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成员更加认同组织目标积极主动执行决策。在合作关系中,还需要成员坦诚暴露问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团队的合作关系才会更加巩固。这些是建设一个高绩效团队的原则。

遵循以上团队建设的原则,并结合高绩效团队的特征,创建高绩效团队应做到如下几点:

・建立共同的愿景领导者要制定出共同的目标,还要使这一目标具有吸引力和可达性,同时能够兼具团队利益和个_人利益统一,以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同,从而成为他们的动力。

・对核心人物的高信任度团队核心人物往往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他们是对组织目标认同、获团队成员认可、勇于担当责任、对关键决策有益的一类人,能提高团队成员对组织的信任度。

・谋求正确的领导力团队的领导并不―定是最核心的人,但一定是最合适的人。他是有远大抱负和超强责任感的、有战略思维、有正确领导力的人。而沟通能让成员更好地理解团队的共同目标,理解合作的好处,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益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气氛,能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第2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作为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装修需求日益扩大,给装饰业提供了持续、良好的市场前景。装饰企业总数达25万家左右,直接从业人员高达1000万人,年装饰工程总产值9000多亿元,年增加值2830亿元,装饰行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6%左右;行业年增长速度在20%以上。

但由于国内建筑装饰企业在设计和施工上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行业规范,尤其是在高级装饰装修方面,相应的劳务、施工机具、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也没有完整统一的准入、使用标准,使用能力也不强,因此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装饰企业面临着国外竞争者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我国704家一级资质装饰施工企业中,就有40多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全世界各大建筑公司都看好中国的装饰市场,全球建筑业50强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机构或分支机构,相当一部分参与了装饰工程。

纵观一些高质量的装饰工程投标案例可以发现,我国装饰企业明显处于较低层面的竞争力水平。而施工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当建筑装饰产品的价格一旦确定,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利润空间才能打开。因此,重视建筑装饰企业成本分析,提高我国装饰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大力推进装饰企业适应不断开放市场需求,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建筑装饰企业费用组成分析

建筑装饰装修中的总费用应该包括六部分,即主材费、辅助材料费、人工费、设计费、管理费及税金。

材料费是指在装饰装修施工中按施工面积或单项工程涉及的成品和半成品的材料费用,大约占整个工程费用的50%~70%.

人工费是指整个工程中所耗的工人工资,其中包括工人直接施工的工资、工人上交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费和临时户口费、工人的医疗费、交通费、劳防用品费以及使用工具的机械消耗费等等。这项费用一般占整个工程费用的15%左右。

设计费是指工程的测量费、方案设计费和施工图纸设计费,一般是整个装饰装修费用的2.5%左右(国家规定是3.5%~5.5%)。

管理费是指装饰装修企业在管理中所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利润,如企业业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企业办公费用、企业房租、水电通讯费、交通费及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及企业固定资产折;日费用等等。管理费是装饰装修工程的间接费用,它不直接形成装饰工程的实体,也不归属于某一分部(项)工程,它只能间接地分摊到各个装饰工程的费用中。管理费为直接费的5%~10%.

税金是指企业在承接工程业务的经营中向国家所交纳的法定税金,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与其他收入相比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等特点。按照装饰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应向国家缴纳六种税金,即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教育附加费和所得税。其中前五种属于转嫁税,应列入装饰工程费用中,由业主支付,税金为不含税工程造价的 3.41%. 同时由于装饰行业的特殊性,其在项目费用中还包括一些奖励费、沟通费等隐性支出。

二、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措施从建筑装饰企业费用组成中可看出,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是三大主项,张整个费用组成的90%.因此,加强建筑装饰企业成本分析和控制应控制三项主源。

1.建立材料供应链实现利润最大化。装饰行业中的生产力要素主要由人员、机具材料、技术四部分,其中材料质量与特性、决定了装饰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由于装饰工程自身的特性,装饰工程所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而从装饰工程中费用组成中分析,装饰材料价格占到整个装饰工程造价的50%以上。因此,装饰材料的质量和价位直接关系到装饰工程的造价和效果,并牵制着企业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因此,构筑重构装饰材料供应链对装饰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装饰企业应在企业材料信息资源库中分析、统计出自身常用装饰材料的信息,结合库存管理原理,将材料归纳总结成A、B、C三类。将用量较集中、价格较昂贵的A类主材实行标准化、统一化管理,使企业内部各施工项目所耗主材相对集中,提高使用数量,并通过批量采购加重装饰企业和材料供应商价格谈判的砝码,从以零售商讨价还价中挣脱出来,提升为从批发商、地区总商及厂商出的直接进货,减少装饰材料的销售环节。通过改变自己的材料供应链结构,成为装饰材料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在双赢的基础上形成装饰材料供应链,从简化供应环节中节约出材料供应成本。

亦可通过装饰材料供应链环节上的材料销售商用协议的方式提供订单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切实保证了装饰材料的品质,保证了装饰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同时,在构筑装饰材料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战略联盟构筑的材料信息平台的指导下,系统地规范材料的使用标准,为项目投标报价提供了价格参考,为设计师构思选材提供了数据库,也为企业集中采购材料控制成本提供了便利,保证了装饰企业各施工单位及时、准确地查询自己所需的材料,保证了装饰工程开工前准备期短的需要。

2.加强流程化团队的建设,实现全员化成本控制。人工费用是装饰工程中第二大主项,因此,建筑装饰企业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最低化原则。装饰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充分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工作中,根据常见工种编制最佳的装饰工程工作流程,根据流程需要和可能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根据岗位确定合适的人选,依据岗位职责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按规程工作,即可提高工效,又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利用自身工程项目实际,统计分析出企业人工定额水平及各工序材料真实的损耗率,建立公司标准工时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它是进行装饰工程项目人工管理成本核算和跟踪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其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公司的成本和效益。应在流程化团队建设和管理中不断总结、改进、提高以达到最优化。

在流程化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岗位职责实现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并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使装饰工程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在流程化团队建设中结合管理理念实现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即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第3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在伟创力担任仓库主管期间,主要负责仓储、物料的管理,对库存进行管控,组织仓库的盘点工作,合理规划仓库,节约仓储空间和成本,制定货仓的管理制度,参加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定期培训下属员工,组建团队等工作。这此期间本人带领的团队最多超过80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意义。

同时参与了伟创力公司每月的改善活动。主要参加的改善项目有,降低生产制造前置时间,提高库存周转率,仓库超市的流程改善,优化供应链管理,收货、来料检料流程改善,优化包装材料在产线的库存,降低过期物料的库存等。通过这些改善活动,一方面使我认识到改善在企业中是永无止境,改善活动在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每个月五个工作日的亲自参与,提升了个人管理能力,并接触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增加个人的工作经验。

在工作实践方面,伟创力公司有先进erp系统,十分注重物料、仓储、库存的管理,同时物料种类多,库存量大,仓储空间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增加物料超市和物料补充频率,增加供应商送料上线的数量,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外还外租仓库由 第三方物流 公司进行管理,在缓解仓储空间压力和降低仓储成本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对贵重物料管理,专门建立贵重仓在保证物料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行了日循环盘点,保证了库存的准确性。通过这些管理实践,为公司仓储和库存管理作陈出了努力,贡献了个人力量,也使我认识到了伟创力公司在追求零库存和物资保管安全性方面不遗余力。

在人员管理方面,仓储部是服务性质工作单位,所以团队建设尤其重要。我带领的团队不论在工作绩效,工作质量,团队融洽度,合作性,员工稳定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和个人的敬业、民主、亲和的领导风格。双因素理论使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不光要关注激励因素,适时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关注保健因素,经常和员工沟通,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

第4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的信任;信任培养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企业面临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已内部资源的整合难以应付,这就迫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不同实体逐渐走向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企业合作模式-供应链联盟(Supply Chain Alliance,SCA),并被认为最未来企业组织形式发展演变的主流趋势。供应链联盟成员企业之间虽然依旧存在着竞争,但更注重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因此,供应链是一种以竞争为基础、以协同为主导的协同竞争模式,在协同竞争过程中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在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中企业中的信任、忠诚、道德、沟通和控制是保证供应链良好动作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在供应链伙伴间的结构、组织和文化方面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伙伴之间的协调工作量,并促使伙伴以灵活的方式相互调整彼此的合作态度和行为。各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信任关系,可以方便地利用外部资源,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降低企业失败的风险供应链企业间信任。

2.供应链信任的概述

尽管人们都知道信任在交易关系中的重要性,信任对于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西方学者就已经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关系营销学的兴起,信任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的认为信任是一个人依赖于另一个人达到自身目的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有地认为信任是一种信仰:交易伙伴的承诺是可依赖的,他将完成其在交易中的义务。总的来说,对于交易双方,信任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信任的实质:诚实、可靠、开放、公平合作以及遵守已达成的合同或协议的条款;二是信任建立的过程,即合作方的行为是重要的,“信任就是做承诺所要做的事”。具体说来信任包括:

(1)坚持较高的行为标准,如诚实、开放、公平、可信赖、说话算数;

(2)交易方过去的实际合作经验与表现;

(3)坚持合同的每项条款;

(4)积极的合作态度,如信息共享、联合开发产品;

(5)超越合同的理解等。

3.供应链的信任培养措施

(1)供应链利益分配明确与合理

实行信息共享以后,链中成员的效益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者有的增加、有的减少,但在一般情况下供应链的绩效会有所提高,这就出现了信息共享后的利益再分配即如何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利益再分配势必会影响信息共享的程度,因为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是“理性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供应链中的参与者也不例外。参与者参与这个供应链,实行信息共享所能获得的利益不少于不参与这个供应链、信息共享时的所得。只有满足了这个约束,才可能实现信息共享。

(2)文化差异的包容

在供应链环境下,节点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或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些都会对信息共享的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减少文化差异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一是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实现团队建设。保持企业间人员的频繁接触,取得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消除企业文化间的偏见,实现有效的沟通,进而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二是要加强供应链管理移植中的管理移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移植就是将一种文化中成功的管理思想、方法、制度和技术,转移到另一种企业文化中,

以求得相应的效果。三是要提高供应链内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行业务外包,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引进、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四是要建立虚拟企业,重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重构是企业重构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重构,逐步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文化融合。

(3)供应链成员要具备明确的战略目标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在市场生态环境中是为适应一定的形势而选择加入供应链联合体的。作为独立经济主体的企业,任何一项战略决策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预期,这就意味着供应链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具备给企业带来美好前景的潜在能力。明确的战略使命是再供应链和成员之间形成信用的基石,使命感明确、可行并且带来的预期利益越高,成员付与供应链联合体的信用额度越高。对供应链的搞忠诚度是减少和避免成员违约以及预防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重要保证。

(4)控制加盟成员的素质

由于供应链这种运作模式是将不同的利益主体拴在一起的,因此若有成员信誉不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声誉。大量的研究表明,具备一定信用是维持团队稳定的基础,并且一个有一定信用基础的利益联合体再不受到恶意冲击的情况下是有较强稳定性的,而严把加盟者信用质量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5)形成与供应链联合体相匹配的决策机制

供应链整体决策不可能有某一个企业中的单个或某些管理者做出,它必须让各方参与到组织的决策中来。我们必须放弃传统的、在单独企业中使用的强制性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也就是决策所带来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改进以创造双赢和多赢的局面。这就要求再供应链联合体中建立以协商一致作为群体决策准则的高层管理团队,以维护每个成员的利益、促进供应链信用水平的提高。

(6)建立多赢的信用运行机制

建立快而有序的转化制度、互惠互利的强化机制、优胜劣汰的优化机制。将供应链总体战略目标细化以使合作各方分工明确、责权分明,形成各方均能接受的决策制度、分配制度、运作制度,让强烈的合作意愿转变为具体合作过程中彼此间的信任。各方均以信用为前提进行每一次合作,就可能带来非合作状态下不曾拥有的利益,这种结果会诱使合作各方进一步提高授信额度,以促进下一次合作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如此的良性循环可使供应链联合体的信用空前高涨。这种供应链网络中的信用资源可以提升、强化成员之间的互惠观,随后供应链联合体成员会逐渐摒弃短期行为,共同致力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的合作又会促成联合体行为标准的形成,最终发展成为基于信用的成员之间对行为的共同期望,最终表现为对供应链信誉度追求的高涨。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联合体难免会出现滥用信用的害群之马,对其严惩甚至将其从联合体中除名都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措施能够产生足够震慑作用的前提是一视同仁和可观的退出成本,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合作资产的专用性。

(7)提高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被指定用途或已经发生的支出。如:合作双方就合作项目修建的仓库。由于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博弈属于重复博弈,一方的欺骗行为可能导致另一方彻底放弃合作,针对合作进行的特定投资就构成了双方的沉没成本。提高沉没成本,也就相当于提高了违约损失,提高了信息不共享的成本。当一方进行违约决策时,它就会衡量合作终止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与违约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对合作业务所需固定资产共同投资、共同进行研发等来提高沉没成本。

(8)建立信誉机制

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失信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害,由此提高它的失信成本。信誉机制正是产生于这种重复博弈,它对供应链中的信任关系具有很重要影响。信誉机制与企业间长期合作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信誉机制的建立则成为企业间信任的建立和维护的一个必然选择。建立企业的自我可信任形象。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自己希望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可信任的形象,博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对于合作中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它确信其它成员会信守诺言,那么它也必然会表现出很强的可信度。

(9)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

如同我们在择业时要考虑工资、福利、前途等因素一样,在确定合作伙伴时也必须对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投入感情机制,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获得的利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是高度相关的,感情机制之所以发生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前提。提高合作的预期收益。企业相互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共同的预期利益。因此,要想使企业在合作中相互信任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预期利益远大于短期利益。提高合作的预期利益就可以给合作伙伴一种利益激励,鼓励合作伙伴为了更大的预期利益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信任对于供应链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供应链企业间缺乏信任将严重地影响供应链及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培养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委托人确定可信任对象,也即选择合作伙伴;二是人如何建立可信任形象,以赢得委托人的信任,建立合作关系。

4.总结

供应链内各合作企业自身的实力、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往往是不平衡的,企业之所以相互合作,都是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强大的一方对待弱小的一方,还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合作都要本着公平的原则,在彼此双方的交往中,无论是市场机会还是利益的分成始终让对方感到一种基于公平的交往关系。每个企业都要经常了解合作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机制和合作氛围。通过企业之间的这种相互信任的有效的合作与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各成员的利益和目标协调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和波动,增加信息的可靠度。

参考文献:

[1]胡继灵.供应链的合作与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3-94.

[2]董常亮.服务性企业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2007(1).

[3]林英晖.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建立的信号博弈[J].物流技术,2007,13(2).

[4]许淑君,马士华.我国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危机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8(1).

作者简介:

第5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近几十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斯帕克斯和赫什(Sparks&Hirsh)在《教师发展的新视野》一书中指出,结果取向的教育、系统思考和建构主义三大强势理念,重塑了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1]斯坦(Stein)等则将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概括出六项特征。[2]而斯迈利(Smylie)则撰文明确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应当发生转移”。 [3]总的来看,针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尊重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保障教师作为认知主体的理解自由,引导教师自主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那种认为“教师必须哄骗、诱使和强迫才会去继续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观点已经逐渐失去市场。

有鉴于此,J大学自2007年起积极运用“项目建设”手段,通过“校级教学团队”等项目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形成团队合力、集体发展,变“校本位”的教师被动专业发展为“人本位”的主动专业发展,积累了丰富案例和有益经验。

一、J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概况

J大学的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始于2007年。该校明确提出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任务是: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J大学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安排教师进修等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全校共有27个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任务,详见下表:

为了加大对校级质量工程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监管力度,切实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该校教学水平,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各教学团队按照质量工程建设要求,管理到位、运行有序、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果。可喜的是:J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国际贸易教学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于2009年成功获批江西省高校首批教学团队,并取得专项资助,是该校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J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举措及主要成绩

1.不断扩大受益面,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

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该项目开展建设以来,在学校和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各教学团队采用多种方式锻炼和培养教师,直接培养教师达100多人,受益面不断扩大,一大批教师获得职称晋升、学历提升。

“国际贸易教学团队”已有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已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选派了1名青年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知名大学对口进修考察学习教师多人次参加了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与江浙多家公司和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已派出多名教师下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已有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2人攻读博士学位。已派出2名青年教师到北京新东方学习外语,1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同时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质量工程项目培训和学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团队”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与江浙一带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派出多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特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大明作为团队领军人物,通过引进和培养,团队中教授职称的教师由5人增至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人增至10人,极大地优化了团队结构。

总体上,各教学团队都能依据所在学科的特点,把握团队发展方向,通过争取二级学院和学校的支持,或推进硕士化工程、或派出进修、或挂职锻炼,形成了一批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2.不断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以来,各团队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并撰写高水平研究论文,3年间合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81项,公开250余篇,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各教学团队充分开展课题研究团结一批教师,锻炼一批教师,在取得科研突破的同时,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有效地推动团队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不断提升团队影响力,高一级项目取得突破

校级教学团队项目建设以来,有效挖掘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影响力,短短3年,已培育出2项省级教学团队,并有多个团队获得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课程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资格。

总体上,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影响力,有1人入选全国会计学术类领军(后备)人才,2人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并有多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等省级奖励20余项;教学团队建设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

4.重视人才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水平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使学习变得容易了,而且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习专业课的兴趣;科研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学科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行了“商学院杯”首届外贸单证技能竞赛暨全国外贸单证技能竞赛选拔赛,共有6位同学在此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此次比赛的胜利。同时商学院组队参赛并获得全国“E”路通杯电子商务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大力推行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英语水平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四、六英语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平行班。

三、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展望

教学团队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名师指导、专家坐阵、制度保障、投入充足,使之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项目的合理设计,提升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

教学团队建设中每个项目的设计,都经过详细的工作任务分析,然后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从而完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保证项目中的工作模块能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保障得力。

2.项目的实践内容,增强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教学团队建设的项目内容将横向构建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教师在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使其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理解,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实际经验转化为教学经验,顺利解决今后课程教学中的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3.项目的具体成果,突出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性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成果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综上并结合J大学的实际经验来看,以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效果显著。但是也要注意,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注重潜心研究教学,并围绕教学开展建设;注重解决部分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Sparks.D.&Hirsh,S.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7

[2]Stein,M.K.Smith,M.S.&Silver.E.A.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ers:Learning to assist teachers in new settings in new way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9,69(3):237-269

[3] Smylie,M.C onyers,J.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1991,12(1):12-16.

[4] [美].费希尔.教师在职培训:一项激进的建议[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师[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87.

作者简介:

第6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70-02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后外资的涌入对我国金融体系形成强大冲击已经显露无疑。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产品交易与资金融通的场所,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同时,我国银行的经营环境大为改观。金融市场竞争的激化,也使得产品创新、营销在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众多外资银行的陆续涌入,促使国内商业银行群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逐渐明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家商业银行为保全和扩大自己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经营中不断思考新出路,使出浑身解数维持自己占有的一块市场蛋糕。在不断的发展与竞争中,各行也充分认识到,转变经营目标,调整发展策略,树立营销观念,应用营销手段,创新产品内涵。随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的市场地位得以稳固,进而在众多的同业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在众多的竞争策略中,产品创新就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与青睐。

(一)加强了在中间业务中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

在巩固和发展国际、国内结算业务、票据承兑业务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发展保险和证券等新兴的业务;开发利率互换、比重互换、利率调期、远期利率、远期外汇买卖等可行业务。提高资金流动速度,充分利用客户资源,掌握客户信息,规避风险业务。国内结算线条在把握市场,收集分支行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充分论证,研发创新了三款国内结算新产品,为丰富结算种类、创新收入来源拓宽了渠道。其中包括全力推出方便通关客户的“关税通”产品、解决财政部门“罚缴分离”的“财政缴费通”产品、适应房屋征管补偿政策出台的“房屋拆迁补偿链式产品综合服务方案”。国际结算线条推出的“跨境人民币汇付达”产品研发以产品为抓手,加强产品创新和推广,有效拉动对公存款的快速增长,极力提升国际结算市场份额。

(二)发展了资产业务创新

不同银行针对经济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和在创新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结合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动和地方的经济特色,开辟专业贷款项目,改进贷款方式,增加贷款种类等。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把握产业政策,例如建立“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将农业产业链横向拉长、纵向切片,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网络不同节点的发展特点和业务机会,寻找业务切入点,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结合本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加强产品创新组合,确定不同环节的业务拓展重点,全面介入农业全产业链,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环节提供不同产品组合包,最终形成适用于农业全产业链的“一链四包七十二项产品服务”。

(三)推进了负债类业务的创新

加强业务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金融业务的科技含量,开拓对于多种市场相关联的业务。通过增加科技等的投入,建立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推出多功能的金融工具,组织资本市场资金回流,拓展资金来源。

(四)加快了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

建立产品研发部门,建设专业研发队伍,整合各业务优势,研判市场发展态势,推进产品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产品创新带动业务发展,以产品经理队伍建设推动产品创新的推广。

二、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研发产品相对较少,复制推广产品较多

虽然目前在全国推广的新产品较多,但自主研发产品不足。有些所谓的创新产品是已经研发,但尚未办理;还有一些创新产品,是借助市场机遇,从国外引入、简单模仿的产品,这一类金融产品创新层次不高,同质性较大,极易被模仿复制。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为中心”,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市场发展的深入研究、客户需求的了解,加之定位差异不大,也使得部分商业银行产品种类、结构及服务功能大同小异。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例,深发展银行首先在国内开创性地提出了“1十N”供应链融资理念,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效仿,虽然在产品名称、试点行业、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核心客户锁定上下游客户,开展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三个方面为主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金融产品的同质性较高、复制推广简便。

(二)创新动力不足,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银行缺乏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围绕市场变动、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的意识且供应链融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推出的服务产品,主要是推出结构性贸易融资或基于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合作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大多仅是满足链条中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没有推出一种服务产品来有效满足供应链条中企业的综合化、全面性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现有融资模式中,银行为了控制风险,需要辨认各种权利凭证真伪,了解企业抵押物规格、质量、净值、销售市场以及承销商等具体细节,工作繁杂琐碎,超出银行专业范畴,已无精力开展相关创新;另一方面是银行传统利差优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以银行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供应链金融具有创新性、整体性以及金融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这对商业银行风控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我国开展供应链融资管理的商业银行,还未构建单独的供应链融资运营机构,总分行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部门和专业化的操作平台,导致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质押物评估、核库、拍卖、处理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手段。同时,在信用调查、融资审批、授信管理以及动产担保等方面,商业银行也都缺乏体系化的风险防控机制,不能统筹衡量和识别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交易风险以及外部机构监管风险等因素。此外,商业银行在分辨企业间是否存在真实贸易背景方面,主要凭借年度财务报表、担保抵押估值等静态分析,还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具体交易情况。

(四)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与电子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国际上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先进银行已经实现信用证贸易下的银行及买方单证统一处理、企业之间通过电子信息化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信息查询、报告定制等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了银企双方合作的自动化和便捷化,为银行创新更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了机会。反观国内,银行金融信息技术与国外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信用证、出账、应收账款票据确认等方面仍以人工确认为主,还不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对接。这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也增加了银行操作风险隐患。新产品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有待提高。

虽然已推出新产品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但报备流程过于繁琐、复杂,按照新产品管理相关要求:各一级分行在新产品正式投产前,要报送同级财务管理部门,同时报备总行产品管理部门,同时抄送总行风险管理、法律合规、财务管理、管理信息中心、办公室、运营服务总部(客服)、创新研发部等部门。与此同时,新产品报备与新产品审批所涉及部门不同,要求不一,许多创新产品是基于市场短暂机遇的机会产品,推出投放需要快速反映,但往往由于报送、审批环节过于繁复,导致产品批复得到,但市场机会已经流失,错过了推广的最佳时机。

(五)新产品考核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对新产品的考核激励制度不一,新产品审批流程执行不够规范,信息报送质量不高,在现有的考核机制中,未单设业务和产品创新指标,激励引导不够,研发人员及产品经理积极性不高,没有指标考核、创新激励的约束与推动,使创新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激发。只有建立科学、动态简便可行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引导和鼓励客户参与银行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使银行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围绕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不断捕捉市场机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用新产品、新业务带动中间业务发展,形成健康有序合规经营的有利环境,推动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

(六)新产品推广有待进一步细化

由于新产品以条线部门作为牵头推广单位,面对同一客户群体,不同条线有不同产品与之适应,且产品之间存在部分可替代性,由于部门之间考核指标、经营业绩等要求,各条线部门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交流不畅,因此出现产品组合不充分,联动效应较低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业务规模大、经营范围广、组织机构多,要保证创新机制的顺畅、创新秩序的稳定、创新成果的有效实施,难度较大,如何整合资源,将新产品推广更加细化、实现创新效益最大化是管理者需要考量的深层问题。

(七)产品创新专业团队建设滞后

目前中国各家商业银行都缺乏创新产品的专业团队,缺少对客户需求、市场变动分析研究的专业团队,对创新渠道狭窄。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属于科技密集型岗位,对知识构成、市场理解和创新理念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制度规范和培养模式,这也使得金融产品创新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同时,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产品推广者的支持和对创新产品的深入理解。传统的银行客户经理存在着难以准确深入地掌握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的详细内容和特点,这个弊端也造成了高附加值的金融创新产品难以推广。

三、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创新风险及控制

我国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政策风险、项目风险、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会遇到以很多形式和表现存在的创新风险,要做到根据具体的风险因素,完善风险控制措施,评估风险控制程度,逐渐提高风险监控能力。

第7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 项目 物流成本 管理 分析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提供的是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对物流相关资源耗费进行的计划、控制、分析与协调。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对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确定物流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实施物流成本控制,可以改善物流的管理水平,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物流系统管理结构的构成: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物流管理由这三个层次间的协调配合来实现:

1.管理层: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计划、实施、控制。管理层需要做出各种制度的设立,设定即期或远期目标并做出决策规划、进行系统的控制并做出绩效评价。

2.控制层。其任务是控制物料流动过程,主要包括订货处理与客户服务、库存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用料管理、采购等。

3. 作业层。其任务是完成物料的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主要包括发货与进货运输、装卸搬运、包装、保管、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没有形成系统的综合网络,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大,物流设施落后和老化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仓储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且观念上对物流成本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物流管理成本过高等。下面总结几点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理论上,我国物流业相对发展不成熟,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不足,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成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我国国内物流成本特点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上缺乏理论的具体指导。在行政管理上,物流的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完善。

2.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不够。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总体上比较陈旧、设施老化,物流仓储、运输过程中集成化、机械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3.物流行业仓储、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这一现象,也和设施基础的薄弱有密切关系,导致现代化作业的操作程度低,目前多数物流程序的操作主要靠人工,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存货成本高,物流效益低下,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4.行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水平落后。大部分物流管理者管理素质及业务能力不高,对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不甚熟悉,只了解表面现象。不少管理者观念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

5.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差。不重视信息化改造,不重视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水平不高。

三、物流活动几乎渗入到了所有生产活动的管理之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而物流成本的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提升企业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甚至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对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分析和研究,以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是目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下面我们对如何做好物流项目的成本管理,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控制进行大体的分析,以促进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

1.从管理观念上,要树立物流成本的整体概念,即控制物流总成本。物流总成本是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是有效管理物流过程的关键。对物流成本的计算,除了通常所理解的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费用外,还应包括流通过程中的基础性设施建设的投资、库存的维持等一系列费用。要采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与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寻求整体成本的最小化。

2.要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使各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得到准确、迅速地进行。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快速传输,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各部门、不同企业,和不同个体间根据获得的信息快速分工,各取所需,快速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这大大节约了信息传递与市场沟通的成本,从整休上控制了物流成本的发生,使物流在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上快速协调。传统物流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在现代物流中将得到克服,并且无形中提升了物流服务的水平。

3.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高效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使整个供应链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组织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通过供应链管理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管理。这需要不同企业间互相协调工作,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4.提高物流管理的团队建设。物流成本的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是管理决策者、环节控制者和作业具体实施者共同协作的过程。要对物流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交流经验,增强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要设立合理的企业激励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并促进积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进入我国商业领域的大集团公司要求我们提供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同时国际较强水平的物流服务企业加剧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这也大大冲击着我国的物流行业市场,使得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加快研究、加快基础建设的完善、更新观念,用更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这样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时刻更新动态大市场中,如何正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利用合适的营销手段掌握市场优势,使品牌长久制胜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成功品牌模式的研究与营销模式的创建以及如何长久制胜三个方面研究与说明。

成功的“米奇”模式

1.动漫文化为后盾

说到米奇,大家都不陌生,应该直接联想到迪士尼,闻名世界的迪士尼动漫王国丰富了几代人的儿童记忆,生动的动漫人物都具有鲜活饱满的性格,塑造的米奇性格开朗乐观,富有正义感,与童年身边的某个小伙伴一样真诚善良,友好真诚,具有健康的价值观和敢想敢为的精神,正是这种良好品质让他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与效仿的好榜样。

如今的迪士尼完全不限于于动画电影行业,近几年各大服装品牌纷纷与之合作,包括服装,饰品,箱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多个产业领域相继合作开发,米奇品牌也是在这段时间诞生并发展壮大,它属于迪士尼品牌中的一个子品牌,对拥有这样丰富文化背景的米奇来说是幸运的,在各位设计师手中卡通形象米奇也蜕变的时尚范十足,拥有可爱米奇头像的T恤能够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内心,正是因为这种动漫文化效应深入人心,米奇与其他旗下品牌才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2.严谨规范的品牌输出与管理

米奇品牌在迪士尼公司这个大背景下成长,使其拥有非常严谨规范的品牌输出与管理模式,迪士尼公司在品牌输出与管理的规范性体现于几个方面。首先,迪士尼公司对于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全权交予经销商和商去管理并且保证完全不加以干涉;其次是对于技术支持,迪士尼全方位支持授权商,其中包括卡通形象的详细设计图以及对授权商的人员培训;最重要的还有文化理念的传承,迪士尼的所有授权商必须要遵从迪士尼的文化理念,所有产品理念层面带有符号性,产品务必突出迪士尼所持有的“创新,高品质,共享故事,乐观,尊重”等一系列关键词,这样的统一与严谨规范的维护管理模式塑造了现在的米奇,成就了米奇的健康稳步发展。

3.衍生产品设计的不断创新

对于米奇的衍生产品,以T恤为例,近几年许多设计大师纷纷向米奇伸出友谊之手与之合作,意大利品牌“D&G”以及英伦顶级鞋类潮牌Acupuncturefen竞相与米奇合作,设计师们的热情完全点燃了米奇的时尚火焰,一时间,“米奇时尚”燃烧着整个时尚界,在这些设计大师的带领下,米奇也在随着时尚潮流不断的创新,各种具有米奇风格的创意设计T恤吸引了全球的消费者,由此卡通T恤在时尚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精准的营销方法和途径

1.采用大众视觉兼口碑营销

营销的模式有很多种,什么营销方法更能增加产品的销售值,口说无凭,我来举个例子,2009年优衣库推出了UT系列,此系列针对时尚年轻人,对于优衣库本身来说,其本身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模式本身就迎合了现代年轻人轻松随意的购物的心情,而UT系列更加吸引了大批热爱卡通的年轻人,UT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游戏,设计师根据现下年轻人喜欢的游戏元素,将其卡通形象和优衣库的产品特性结合既拥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又具有游戏赋予T恤的故事背景,用现代年轻人的话说“就是好看又好玩”,年轻人在闲暇时可以与朋友介绍,口口相传,这种现代营销模式在我看来可以称作视觉+口碑营销,这样强强联合的营销方式能带给品牌更大的销售利润。

2.联动式的线上与线下渠道建设和管理团队

现代市场营销渠道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营销途径,不管是什么T恤品牌,都需要建立和发展线上营销,即网络营销,这种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营销方式真正适应了如今社会的营销观念,电子商务的神秘面纱一旦解开,无人不为之创造的奇迹而震惊,服装网购行业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经有效数据统计,现如今的网民中70%为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网上获取服装购买信息,因此网络营销必不可少。但单单只依靠线上营销远远不够,如今的T恤市场,必须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协作才能保证产品销售更加流畅,例如通过线下的品牌专卖店,消费者可以在店中进行体验,可以感受T恤的面料、做工和试穿效果,可以在专卖店实现购买,又或者下订单,然后由网店进行物流配送。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合作,使管理团队建设日益成熟,形成上下联动协作的市场良性循环。

3.产品设计的特色宣传

除了T恤产品自身设计要吸引大众眼球,别具特色的产品营销手段以及宣传手段同样尤为重要,所谓产品设计的特色宣传,即如何利用营销的手段增加T恤产品的附加值,卡通T恤的产品附加值,可以是卡通人物所赋予的童话故事,游戏情结,同样也可以是某种文化或精神理念,无论怎样,一件T恤上的卡通图案不仅仅是你眼中那可爱或搞笑的外表,其内在的是一段故事一种心情,同一件卡通T恤在不同消费者的手中转化为不同的含义,成为他们个性体现的一部分。这种形式的特色宣传是具有感染性的,T恤的产品附加值越高,其感染性越深,同样,感染性越深,附加值体现在T恤上的意义越明显。

卡通T恤品牌制胜保障与前提

1. 不断推出具有品牌理念和文化精神的产品新形象支持

近几年中国在国际上也在大力推广中国文化,近几年也有很多中国元素品牌登陆国际市场,但对于卡通T恤来说还是少之又少,品牌的文化理念如同一个标志或符号,一种符号或标志的形成需要的是文化背景,精神理念的沉淀,拥有明确坚定的品牌理念,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谁都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修炼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T恤背后的文化内涵。

举个例子来说,如何另中国自己的卡通T恤走向世界,就必须是中国的,同时有自身品牌的代表性,中国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数不胜数,我们可以以此入手,这样卡通T恤的品牌背后有我们独有的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这种文化不是任何其他国际大牌能够效仿的。

2. 具有强大咨询收集分析能力的企划团队与创意设计团队的支持

市场动向瞬息万变,能够正确预测市场走向,时刻掌握时尚流行风向,对于任何服装品牌来说尤为重要,强大的咨询收集成为必不可少要求,不断进行收集归纳与整理能够及时发现市场缺口,通过咨询整理分析应对策略,及时调整市场动向,因此企划团队的统筹分析能力必须能够满足品牌需求。

拥有一个敏锐的创意设计团队,加强T恤品牌的文化品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因此,我们的T恤品牌需要拥有一支非常有创意的设计队伍,他们要非常敏锐地把握消费者群体多样化的喜好,并根据喜好设计出符合潮流的T恤。

3.快速高效的产品供应链团队支持

卡通T恤品牌的成长要抓住品牌经营的核心,即产品、渠道和终端、供应链。高效的产品供应链团队对于卡通T恤品牌的发展拥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能只关注产品设计生产,产品变成商品如何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其T恤的价值利润尤为重要,必须让供应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将设计、生产、配送、销售融为一体。如此快速高效的产品供应链团队更能提高卡通T恤品牌的销售周转周期,使利润提高。

结 语

卡通T恤品牌的营销之道在于拥有品牌特色的理念文化作为后盾,强大的设计管理团队的创新思维为前提,精准的营销方法为途径,快速高效的产品供应链为基础的销售模式,如此才能激发出卡通T恤品牌的无限潜力。

第9篇:供应链团队建设和管理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客户服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以下明显的特征。

1.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我国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占企业业务67%,这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总体规模偏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

2.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

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与传统物流模式并存。我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外包水平高,自主性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这个层面看,我国物流业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同时并存的是,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

3.网络化缺乏先进技术支持

技术是第三方物流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实时化和传递的高速化,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定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等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使进货、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实现一体化。EDI技术、EFT技术、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但是,我国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还没有真正达到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电子化,大多数还是仅仅依赖原先的商业销售网点,不注重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在配送运输的网络规划方面,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现象较多。同时,新技术和新设施因为投资巨大,而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致使不少企业对之望而却步,这种现状影响了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4.物流企业服务功能不健全

因为不同企业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第三方物流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等方面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业水平。但是,中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多是传统运输、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的转型。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也往往局限于过去的业务领域,能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企业不多。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代表了企业现代化的趋势,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物流体系,对中国各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策略

1.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第三方物流的主动性

企业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主体,传统的物流服务企业要按照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理念、运作模式,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主动与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服务理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物流业务通常是多种多样的,量小而且交易频繁,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迅速有效、成本低廉且能正确处理这些交易的能力,以“快速反应”的能力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新世纪的物流企业要改变过去“利润来自客户”的传统观念,以创造价值的新理念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2.加强物流客户资源建设,树立服务品牌

稳定的客户群,是物流企业经营效益的源泉。各国的物流企业都是伴随着客户的成长逐步发展壮大,形成紧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远大的战略发展目光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对客户进行深度挖掘,获取广泛的客户群和客户资源。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树立物流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为客户来量身定做的物流运作方案。通过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量。

3.有效整合资源,保证供应链畅通

第三方物流处于供应链的中间位置,一端连着供应商,另一端连着销售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是保证供应链畅通的关键因素。第一、销售商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同时为多个销售商提供物流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对销售商的物流业务进行整合,选择互补的销售商,使运输工具的配备和调动与之相适应,提高物流作业能力的利用程度。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设施能力、信息系统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第二、供应商整合。第三方物流是在对供应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的。通过同供应商共同开发市场或展开业务层面的协作,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创立品牌,实现整合效益。第三、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整合。企业间的整合属于横向整合,目的是为了实现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地域互补性,通过联盟拓展物流服务网络,通过兼并达到规模效应。

4.重视物流服务团队建设,加快物流业人才培养

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素质,取决于企业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物流企业服务内容项目繁多、工作复杂,要保持物流供应链的畅通,就必须有一支有各种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使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都有专门技术和管理技能人才为依托。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物流配送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系统。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短缺,因此,应该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第一,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我国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方法,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制,广泛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第二,物流系统的运作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培训服务,培养他们与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物流管理水平,及时将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传达给电子商务经营者,方便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