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学前教育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核心

第1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能力;质量标准;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学前教育发展。而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师资水平的提高。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有6个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升本、五年制专科、三年制专科、中专,因此,这就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涉及哪些内容;(2)各层次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否有差别,差别体现在哪里;(3)各层次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差别体现在学历要求不同上,随着学历的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在螺旋上升;(4)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差别体现在哪里。为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关于专业能力的概念

随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教育政策法规的推动,目前对学前师资的关注程度很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而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又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探讨也逐渐增多。

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能力特指专家所拥有的,区别于新手或经验不足的人所拥有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专家只有在某个专门领域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知识和技艺,才能称为合格的专家。个人是通过学习、体验、实践和相应培训获得专家能力的。其实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具备的与此职业相关的能力。也有人将专业能力定义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灵活地应对教育情境,做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与其他的教育专业能力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它既要有普通教师的专业能力,又要有依据教育目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特殊从教能力的要求。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能力既要具备一般教师的专业能力,又要具备幼儿教师的特殊专业能力。

2010年《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从幼儿故事讲述、钢笔与粉笔字、边弹边唱、绘画、舞蹈、手工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健康操与口令、教学设计以及特长展示十个方面具体设置了水平标准。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的专业能力部分是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和基本工作内容来架构的,包括7个方面27条具体要求,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综合上述两项政策以及实践工作经验,将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归纳为:基本的才艺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反思与发展能力。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质量标准”

面对综合多样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如何确定哪些是学前教育本科的专业核心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指在学前教育专业工作领域中,所需要的关键的、具有排他性的能力。这是由学前教育的工作任务和对象所决定的。

曾有学者对中专、专科和本科三种模式作了比较,得出:“中师侧重艺体技能训练,本专科侧重专业理论的学习;本科比专科更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专科比本科较重视艺体技能的学习训练。”为什么本科要比专科更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研究,是否意味着学历越高专业理论掌握就要越深入?这是否也代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理论的学习有密切关系?

笔者通过参观幼儿园、早教机构,就专业背景、工作年限、选择幼教的原因等方面对多位老师进行访谈,发现不管是何专业毕业,以本科学历做幼儿教师几乎都能够带领幼儿做一些活动,给人感觉学不学这个专业都能做这份工作;但是通过对个别老师进行深入访谈,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活动等等问题时,专业与非专业的差距就非常大。因此,我们认为专业性的区别主要存在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当中,这具有排他性。

据此,我们认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上。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质量标准”制定并非易事,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特点,结合国家大的发展方向以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去制定。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当前学前教育迅猛发展的趋势,结合国家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制定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质量标准”。

参照《标准》,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中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第二,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第三,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学方式;第四,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三、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的获得需要在高校就着手培养。那么高校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是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基石,培养方案中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是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途径,学前教育的学生要形成这些专业核心能力,仅依靠“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为学生创设“能力为中心”的综合实践课程,这种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的能力。

1.全面、系统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我们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便于我们形成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等等,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2.理论联系实践,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1)教学法的技能训练课

虽然学科专业知识是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实践能力。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开设教学法课。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通常教法课可以采用模拟真实教学情境进行相应的实训,让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对情境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现场处理,获得真实感的实践经验。这种集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于一身的教学法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2)学校可以提供更多教育实践的机会

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最主要的实践课。教育见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每学期一周的观察深入了解幼儿园情况,然后再与理论课相结合,推动我们思考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实习不是简单的教学实践练习,而是综合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确保实践课的有效开展,同样需要制定教育见习、实习的教学大纲,在见习和实习期间,需要指定学校指导教师和幼儿园班级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教育能力。指导教师可以和幼儿园教师合作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各种能力。

当然,学前教育本科院校必须认清现实,不能要求所有院校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一样,也可能仅仅发展了专业核心能力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追求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而忽视其他,需要注意结合社会发展、幼儿园等方面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的重点。

参考文献:

第2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爱国之情

学前儿童不明白爱国的深刻道理, 必须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点, 精心设计并开展熏陶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前儿童的爱国情感。一是要巧妙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学期儿童的爱国情感。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 在环境中创设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可以有效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灵熏陶。比如, 可以在幼儿园墙壁的醒目位置张贴祖国和家乡的巨幅地图, 也可以张贴祖国的名胜古迹图片, 还可以张贴著名历史人物的画像, 这样让孩子们多接触、多了解, 可以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热情; 二是要利用祖国传统节日培养学前儿童的爱国情感。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 让孩子们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得到耳濡目染的爱国教育。

二、培育学前儿童的敬业之心

从小进行敬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为其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一是培养学前儿童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 增强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可以组织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安排他们打扫班级地面、桌面、书柜的卫生, 自主取放、整理班级内的图书和玩具,并定期进行评比, 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奖励。也可以带领孩子组成各种劳动兴趣小组,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逐渐形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经常带领孩子们去附近的工厂、企业、养殖场等劳动场所参观, 让孩子们明白劳动的艰辛与光荣, 使他们从小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意识; 二是要培养学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训练孩子独自穿衣、叠被、刷牙、洗脸、吃饭等, 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还要要求家长安排孩子适当参与洗碗、打扫卫生、择菜等家务劳动, 并及时通过家长会进行沟通、交流, 对表现好的孩子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既能够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使其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更能够使其明白劳动的伟大与光荣, 使其懂得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三、陶冶学前儿童的诚信之德

要从小培养学前儿童的诚实守信品德, 使其在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陪伴下健康成长。一是要为学前儿童营造诚信氛围。良好的品德始于良好的习惯。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讲诚信的良好环境, 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浸润和熏陶, 从而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置诚信教育冶长廊、布置诚信教育冶宣传橱窗、开辟诚信教育冶专栏等多种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向孩子们展示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故事, 以及蕴含诚信内容的儿歌、古诗文等, 使整个幼儿园形成人人知诚信冶人人讲诚信冶的良好氛围, 从而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诚信的良好品德。二是要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前儿童的诚信动力。在家园共育活动中, 教师和家长要发挥榜样的力量, 从言行举止和思想品质上, 为孩子们树立起诚实、正直、守信、充满爱心的榜样, 使孩子们得到诚信的正面熏陶, 并使其自然而然地将诚信落实到日常生活言行中。

第3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Abstract】Quality Education brings new vit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also the directions. Creative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activity bring new vitality of creative education, creative education needs to combine with the subjects. But P.E education shows the students'creative realization and creative ability. We should based on the daily teach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we also stand on basic study, activitie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Key words】Creative education;Creative realization;P.E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

1.前言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它是与活动密不可分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

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的结合。

3.创新应立足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若不然,则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毫无突破。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和学生的反应能力,可编制一个“攻占敌营”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判断、快速奔跑、躲闪、攻占等动作,在此竞赛活动中,为了取胜,有的组在派“兵”上本身自己就做了调整,而个别上陈的“兵”在进攻动作上又进行了创新加上了“转身”和“跨步”动作,为取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此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此做法进行讲评和表扬,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增强创新意识。

4.创新应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升华。如:在体育教学中“前滚翻的学习”,以往教学是教师示范——讲解——强调注意问题(双腿用力蹬、抱腿及时、团身要紧等)——学生练习等。为培养学生的灵活的思维能力,首先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这时,一个篮球从教师手中抛出在地面向前滚动,学生有的说:双脚用力蹬地向前滚得快些就能完成;有的说:团身紧一些像球一样就能完成动作;此时,老师又用叠起的垫子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使一头高一头低,同学们见了有的说再垫高些动作就更好完成了,又有同学说不如用手推他一把帮他完成等等,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都说出了他们很好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采用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使得本教学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圆满完成。

5.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溶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有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展现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主的参与下各种素质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并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和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且使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学又能和活动完美的结合,所以广大的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同仁们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地去追求创新,必然会带来有缺陷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发奋努力地学习,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3] 《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北京教育 2000 05

第4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一、 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动作难看,往往不敢参与练习,或者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激起学生潜在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把紧张胆怯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1.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首先,教师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然后,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获得相互认同和鼓励。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足篮排项目;对基础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敢于尝试挑战自我。2.恰当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教师善用评价手段,能有效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强的鼓励性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改革评价体系,实施多元的评价方案,用“富有内容”的评价代替“抽象的分数”评价。应根据本校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幅度等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把检查评价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适当地降低体育技术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巧施抗挫教育,锻炼学生意志

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受挫恢复力的教育。抗挫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为了熟练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动作,需要练习者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练习者必然会遭受多方面的失败与挫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对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1.利用恶劣天气,锻炼学生意志。体育课户外活动较多,避免不了要碰上恶劣天气。很多体育教师考虑到天气影响,经常要改变教学计划,进行室内授课,其实天气不好恰恰为我们创造了挫折教育的适宜环境,如果不加以利用就错失了教育的大好机会。例如,下雪天操场有不少积雪,天气又很寒冷,教师为了锻炼学生抵御严寒、战胜困难的能力,可以组织打雪仗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2.创设比赛情境,磨炼学生意志。体育比赛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关键时刻,如:短跑、中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场篮球比赛的最后几秒钟双方、比分只差一分等时刻,在这种情况下,领先的一方如何将优势变为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扭转乾坤反败为胜,都是对运动员双方心理素质的考验,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心理素质才能坚持到底。为此,体育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创设类似的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其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在利用运动负荷增强学生抗挫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设置适度的项目强度,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第5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一、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如在讲《骆路梨花》一文时,学生自学后,有学生问:"为什么不采用顺叙的写法呢?"我便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讲解倒叙和插叙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此文写作时采用倒叙和插叙,不仅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结构紧凑,又疏密有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得到了培养。

三、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是,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四、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为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五、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第6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使他们对于体育课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充分重视教学中传统训练手段、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脚步,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可见,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意义重大。

一、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整合,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能营造出良好的的情境,提高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体育教材中有腾空、高速、翻转等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以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优化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这点在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易如反掌。这些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少一些枯燥无味,又可以达到快乐体育教育目的。简单地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体育课、热爱体育的热情,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整合,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创造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快速得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的学习环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跳远教学,其教学问题为教师示范动作过快,不能做成分解动作,并且示范次数有限,不能使每名学生都观察仔细,掌握动作要领。我们可以运用flash做成的跳远课件进行授课,教师一边讲解的动作要领,做出示范,同时通过课件直接播放给学生,学生就会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整合,可以全面地展示体育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上能学到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是有限的,传统的教育教学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就可以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体育的魅力,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典故、历届奥运会经典介绍、各种精彩的比赛片断,体育明星的成长之路、各种有趣的体育竞赛、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丰富内涵,理解体育的本质,体会并学习体育精神。让学生懂得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经历艰苦的磨练,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需要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学生们就会在对体育的感知、认知中喜欢体育,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出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

通过信息技术,还会让学生知道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第7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英语 和谐 教与学

论文摘 要:本文从建立和谐民主师生关系,以及合作共享的同学关系,同时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身上具有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爱学,乐学优秀品质,最后从引进科学灵活人性的评价机制着手,论述恰当人性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实现和谐的英语教与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实施和谐教与学,使师生共同获得和谐发展。

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对中学英语教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与学更需要和谐。教学时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中学英语教与学,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真切地体验情感。我们英语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关爱,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和谐的英语课堂。和谐的教与学包括以下几种关系。

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兢兢业业地为教育事业服务。往往教师在授课时不敢放手给学生,都是一言堂,满堂问,填鸭式的教学。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学会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把微笑带给学生,把耐心留给学生,要置身于学生之中,善于激发、赏识和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在宽松亲切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也会在朋友式的切磋中日臻完善,学生充分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温馨。

二、合作共享的和谐同学关系

新课标下的和谐课堂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互动合作主要是通过共同讨论、辩论、合作收集资料等学习方式实现的,在合作共享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达到共识。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学习中同老师、同学和学校、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使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以促进共同发展。 从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并不是旧教材的单一的小组讨论活动,而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1. 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 2. 自信与创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 互相碰撞,加强沟通,形成共识。4. 互相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 5. 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

和谐英语教与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角色表演(Role play)、游戏(Play games)、任务(Tasks)、项目(Projects)、演剧(Drama)以及讨论、辩论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负责,互相支持、信任、帮助、配合,还要相互沟通,解决矛盾,加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如U2,M1学生分组合作给父子各写一封建议信, 并展示在英语角。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由于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形成的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增强集体的荣誉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班级差异的难题,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感,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交技能和民主价值观。这些难以用笔头测试测量出的素质,却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悄然形成。而这种素质是终身受用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实施和谐课堂的教师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譬如,教师可根据教科书的目录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contents )、单元首页明确了教学目标(goals)、单元中间适时提出学习建议(tips),以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发展学习策略、自我导向。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的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小结学习的内容,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1)自主学习英语的原动力——“我要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语言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英语”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英语的原动力。

(2)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师生一起分享每个学生成功与快乐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英语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学有用”

语言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如在教授U1,M1,One Task 时,教师让每位学生根据指定内容设计一份通知。这一任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设计的通知语言流畅,版面设计优美。教师让优秀者向全班同学present their work (活动的目的,意图,版面设计构思等),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

五、科学人性和谐的评价方式

科学人性评价方式是和谐教育学的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改革要促进新的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研究评价方法、成绩记录方式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基本思路是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和谐英语教与学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和谐教与学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并应注意与家长的交流,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要使课堂教与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好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倡探究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 牛丽君.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英语教师新定位 [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12.

三、探究开放和谐的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自主探求的过程。新课标和谐课堂在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方面已有了突破,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如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读故事想象结局、talk show等。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悟和体验英语,而且能够激活思维,开启心智,大胆想象,发挥创新精神。如学习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时,本人设计一场辩论会 (Beau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 or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auty)这个任务,学生积极性很高, 双方争论激烈。在学 types of sports时,模仿“幸运52”设计猜词游戏等互动活动。总的来说,探究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方式和过程。

四、主动学教学成果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实施和谐课堂的教师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譬如,教师可根据教科书的目录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contents )、单元首页明确了教学目标(goals)、单元中间适时提出学习建议(tips),以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发展学习策略、自我导向。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的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小结学习的内容,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1)自主学习英语的原动力——“我要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语言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英语”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英语的原动力。

(2)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师生一起分享每个学生成功与快乐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英语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学有用”

语言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如在教授U1,M1,One Task 时,教师让每位学生根据指定内容设计一份通知。这一任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设计的通知语言流畅,版面设计优美。教师让优秀者向全班同学present their work (活动的目的,意图,版面设计构思等),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

五、科学人性和谐的评价方式

科学人性评价方式是和谐教育学的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改革要促进新的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研究评价方法、成绩记录方式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基本思路是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和谐英语教与学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和谐教与学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并应注意与家长的交流,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要使课堂教与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好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倡探究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第8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贵州省平塘县者密中学558300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趣味性、互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来为英语口语教学服务,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笔者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交际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如何与信息技术接轨,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趣味性、互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来为英语口语教学服务,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因为多媒体技术则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然地进入角色,进行英语交际活动。而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掌握相应的交际语言,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笔者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现略谈体会: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条件

众所周知,英语不同于母语学习。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能用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交际情境,一旦进入了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向学生提供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和机会,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体化能为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提供近于真实、自然的虚拟交际环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语言环境之中,为交际教学做下铺垫。如介绍有关职业的单词cashier和clerk.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电脑多媒体超市购物动画片段,学到了新学单词cashier和clerk。这样使学生脑海中出现的不再是书本上枯燥无味的静止图片,而是动态的、形象的内容。多面的刺激学生大脑,使他们对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在交际时能运用自如。在综合操练时,我利用U盘将部分学生的合家照输入电脑,由电脑随机抽取,被抽到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通过这种形式,每个学生都有了开口的机会,不少学生在介绍的时候,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年龄,工作单位等。同时通过创设虚拟的交际情景,还营造出浓厚的语言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进行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习得语言。

2.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本提供的有限的会话句型已满足不了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如在教学有关运动这一内容时,通过电脑,我设计了一场运动会的情景,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自己把新学单词用鼠标拖曳到相应的位置后,进行四人一组讨论,表演对话,越说越起劲,学生好像置身于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一个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新旧知识的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语言能力,同时有效而又系统地复习了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创设一个和谐、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提供看得见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又能提供听得见的音频信息,学生还能自己动手操作。即它能把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等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产生图文并茂的、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形式。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单词business时,我设置的情境是让学生猜猜电脑画面中的人物是什么职业的?学生通过句型:Ishea…?引出新学单词。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对于类似单词的学习只是局限于观看不同的图片,因此,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这样学生不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抑制了他们的智慧与潜能的发挥。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猜谜的网络教学方式,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实际练习句型和单词,这种教学改变了缺少变化的抽象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又如,在教学单词drive时,为了能让学生观察到驾车的姿态,我通过电脑多媒体播放几段视频录像,并由学生回答视频中的问题:Whatamishedoing?还让学生学着模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口语交际范围

根据英语教学要加强口语交际的任务,课堂教学活动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课外交际活动也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延伸,给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提供了条件。

对于平时的回家作业,我常常指导学生上网进行交际实践活动。除结合单元内容学唱英语歌曲、学念英语小儿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等外,学生间还可以通过发e-mail的形式进行英语方面的交流,增进友谊。

例如,教学有关新年的内容。教学后,我让学生上网查找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又是怎样过新年的?这和传统的中国新年有什么区别?学生纷纷找了答案,还了解了在新年前夕的圣诞节,也是西方国家作为迎新活动的一个重大庆祝节日。并由此找到了圣诞的来历,扩大了知识面。

总之,信息技术用在课堂英语教学中,我只是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尝试,随着对新教材探索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不但有效地实现英语课堂交际教学的重要环节,更从空间上拉近学生与外界的距离。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实验证明,,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班级,学生明显地对英语学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多数学生能大胆的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

?

第9篇:学前教育核心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联系生活及社会中的实际情况,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的一种体验性学习。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积累很多课堂中未学到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够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也会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推动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创新。接下来我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其中的体会。

一、综合实践教学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青少年大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是因为教师的讲授方式以及传统的学习观念禁锢了学生的这一良好品质。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在不爱遵守前人的技术规范,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善于从其他的角度去审视事物的本质,并且愿意从前人的经验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再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来重新认识事物,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且在教师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对现有的知识或是现象产生疑问,然后进行探究和钻研,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性意见。因此,在现实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栽培,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研究,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逐渐得到提升,同时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丰富其实践的体验和经验,这样才能够为更好的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培养必须建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基础之上。

二、信息技术能够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其中还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性实践和劳动技术的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将会使整个实践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和多彩。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其中一门独特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学了要求学生拥有现有的技术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发展科技,推动科技进步的意识,能够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创新的意识,体验到信息技术对于活动环节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当然,当计算机技术得到进步和发展后就又会推动综合实践教学的进步。这样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实践活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更加适宜的实践活动情境,通过直接可以接触的科技事物把已有的科学观念和经验进行结合,找到其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探索其普遍存在的意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动力,带动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的探索倾向真正变成其行为,成功地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以及创新行为的出现,促进学生创新型人格特征的养成。学生具有的开放新、创造性、自由行和协作性都是信息技术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推动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结合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都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利用其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特点,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能够享受到真正的自由,从而保证其创造能力的提高,并肩负起推动21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责任。信息技术教学与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主宰着信息课堂的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人变成了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就彻底地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了知识的探索者,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保护和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从而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有效结合的条件就是要充分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网络平台,并且在这个网络中创建综合实践活动以及信息教学技术的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们随时了解其中的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就像建立档案一样,建立起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教学的研究性档案,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中真正地利用到了信息技术,并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实践的教学,这样就能够形成学习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探索及创造计算机技能的兴趣和动力。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着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型学习来推动计算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计算机教学具有十分形象、生动、直观等教学优势,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索的动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