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书本文字型的教学形式,使数字资源已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让数字资源走进课堂,使常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并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更适应了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师操作方便,学生便于接受。
【关键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的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语文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
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构成:一是数字化语文课本;二是数字化语文授课系统;三是数字化语文备课系统;四是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学习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又是在课堂上借助数字化资源形成对话平等权利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能得到逸而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教师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有:
1. 以课本为文本的阅读对话变为电子板的教案与课件 这就要求教师去备课时,与文本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搜集相关资料,加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取得对话的权利。但数字化课本不能只有文本,还应当具有“超文本性”。就是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还要深入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回答有意义的提问。从而使思考更深入化。如《三峡》一课,图片有:三峡地图、郦道元像、三峡四季风光、三峡工程资料及作者简介、经历、思想,研习课文内容的字词句意思及课文翻译,赏析写景特色,详略安排,说明三峡的地位及影响,中外人士对三峡的认识等,使得图文并茂,更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若再配有三峡的视频,课文朗读的录音,古朴的音乐,更把我们引向那三峡秀丽的自然风光,或制作成Flas,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积累,也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2. 在数字化的语文授课系统中构建自己的个性设计 这个系统就是课件。课件应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而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文本的阅读和感情,注重对字、词、句、段、章的能力的训练,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应有这样的几个重点环节:目标展示,导入新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作者介绍,预习指导,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和整体的理解;精彩文段的阅读,语言的品味赏析,知识的归纳和复习练习,知识的扩展和能力迁移,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不管是课上合作还是课下探究,都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功课,也应当是精彩有趣和扎实有效的。是能经得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种考验的。但网上课件不一定都能适合自己和学生,需要教师去构建自己的课件,既不能扩大图片等现代手段对文本的冲击,取代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又不能撇开这一技术而不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思路、内容和方法。这样就要求教师去精心搜集微课件库,把一批成品的微课件,去备自己的特色课,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互相讨论的内容,有练习反馈的习题。
3. 整合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资源,查找资料,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给他们提供阅读文本及阅读要求的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主或分组合作、探究,提取文本信息,然后再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综合整合的各种信息,共同甄别比较,最后确立认识和形成观点。了解作者及作品产生的根源,掌握字词,理清思路,弄清主旨,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技巧等。注意根据不同文体做出不同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搭好舞台。
4. 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大语文”观念的普及,语文课程的学习,即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提供培养能力的技巧与方法,注重实践,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说话、写作有中心,有条理,具有真实时效性,善于合作,从而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的能力。
5. 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字资源提供清晰、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学生能简便、快捷地身临其境,这样就为学生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注重练习,强化指导,从而激活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的区域。
总之,运用数字化资源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教于乐,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问题为形象的记忆,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合理利用数字资源教学,就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宋凤梅
[2] 《灵活运用数字资源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百度词条:豆丁网
[关键词]混合学习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自学能力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张志立(1964- ),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陈艳格(1982- ),女,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混合学习模型。(河南 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基于校企合作混合学习模型下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B6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08-02
所谓“混合学习”,是指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E-learning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通过运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两种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式与合作交流学习法学习相结合,拓展教师和学生学习空间,既实现教师的引导、监控等作用,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最终达到最佳的教授和学习效果。目前,混合型学习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一方面,教学工作者自身信息素养的限制;另一方面,苦于缺乏明确有效的途径、丰富有用的资源和合适的教学平台等。但是教师看到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工具给教学带来活力,渴望通过整合提升教学质量,而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传统教学改革构建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因此,本文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尝试采用混合学习方式,在物联网和网络平台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工作任务/项目为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一、混合学习教学模式介绍
(一)利用物联网网络平台获取学生自主学习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物联网以现有网络为基础,利用射频、传感等技术感知需要的信息,通过采集虚拟学习信息通信到网络,获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学习信息,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分析提取,形成教学数据并可实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在物联网校园基础上办理“校园一卡通”,通过给学生分发带有RFID标签的一卡通监控学生的学习,监控内容包括学生考勤、教学设备使用、图书阅读、教学资源使用等情况,及时反映到网络中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物联网网络监控督促学习的基础上,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学网络平台上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建构学习、在线学习。学生在电子环境、网络平台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堂合作学习时间,自主通过网络浏览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互联网检索,并且将找到的各类相关资料,发表在Blog日志中,为其他时间学习和复习做好准备工作;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通过课堂小组学习、在线远程教学等形式实现交互式学习,使参与的学习者交互学习,达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同时,在一定情境下,让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环境,通过相互协作、会话交流等学习方法,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使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到当前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即为建构学习法。
(二)采用工作任务/项目等整合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提高师生教与学广度,加强在线学习深度。为了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广度,可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的混合,通过对所有教学要素的优化选择和有效融合,通过网络交流、远程学习、小组学习等在线学习方法和教师合理的活动情境设计,拓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广度与在线学习深度。教学媒体方面,教师可采用网络教材、电子白板、虚拟现实、图形图像、音视频流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工具;同时,教师可采用名师直播进行授课,既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为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学生提供异地上课的机会。
2.利用物联网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拓展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把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器嵌入到教学设备中搭建物联网教学环境,提供智能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利用智能设备用于当前的学习,阅读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设备记录学生学习行为,采集学生学习过程动态,实时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使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各教学环节全方位拓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工作任务/项目等整合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为主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通过采用以下三种学习方式进行:(1)合作式小组学习。可采用每六个人一组,各组设小组长一名,通过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检查和反馈小组的学习情况。(2)案例练习法。机房实践课程中的案例实验,学生可自设任务完成相关实验,也可由教师设置案例,由学生进行实验。(3)自主学习。主要在网络上展开,学生可自定步调,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习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E-mail、BBS、聊天工具和Web相关技术,有效开展学生个别辅导、实验成果展示和探讨等教学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3.利用物联网网络拓展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含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学习等课外实践活动,该教学环节主要在物联网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内容主要采用基于工作任务/项目等整合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生真实体验岗位知识和能力,因此,该实践教学过程的学习监控至关重要。物联网能动态采集学生学习动态,及时提供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料、指令下达等,学生可根据工作任务/项目分阶段向网络提交学习资料、学习进展等情况。通过把物联网采集的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学习态度、资源利用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和相关教学人员,使相关人员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该教学环节主要靠学生协同工作完成,因此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协同工作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利用物联网构建获取学习过程综合信息的学习评价系统,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调控能力
教学评价阶段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总结及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基于物联网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完成,评价结果可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等进行分析并及时更正、调整。教学评价处于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通过网络评价或纸质评价进行。在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对象主要为学生,通过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网上学习评价系统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实验实践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价。
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运用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浏览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互联网检索,并且将找到的各类相关资料,发表在Blog日志中,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同时,通过物联网监控学生图书阅读、使用设备、教学资源等使用情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小组成员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讨论,明确各自任务,自主探究。成员完成之后,由小组组长组织成员间相互学习、评比,并汇总作业和评比资料报给任课教师,教师进行检查和综合指导,同时也可协作完成大作业或项目。
(二)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1.创设该节课的实验情境或项目。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演示或课堂直播自己的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效果情境等,对于综合实践课程或实训,采用工作任务/项目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学习。
2.创设教师学生互动情境。教师创设互动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对话,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给出2节课的时间(90分钟),由小组同学负责1 个专题的学习,组长进行课堂主持,小组成员分任务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可以质疑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点评、引导和启发,组织好合作小组,指导小组组长分工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小组组长提交的作业或作品。也可通过小组在线协作交流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备及网络作为辅助工具进行。
3.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利用教师提供的任务,围绕任务分步、分小组自主探索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发表意见,同时把课下做的课堂实验与理论练习作业发送到FTP上。
(三)课堂延伸
经过课上的学习,学生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课堂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进行网上交流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辅导网络平台或网络课堂在线组织学生学习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借助QQ群、E-mail、个人Blog 及BBS进行自由讨论,使对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深化,且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最后学生对讨论的心得进行总结,并放在Blog或作为作业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小组组长将本专题学生的所有学习资料汇总,并上传到FTP或发送给教师。教师应提供各种教学资料和素材,或通过网页、视频、创新成果、实物及物联网获取的实验数据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学习。
(四)教学评价
在网络平台上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Blog评价、网上学习系统评价等评价方式获取综合评价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师评价;课下小组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开展理论任务和小组实验学习,理论知识研究上传到个人Blog,小组实验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以异组互评的方式讨论评定互评成绩,以个人Blog资料整理情况得出Blog评价成绩;参考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及物联网获取的网络学习评价结果,系统综合得出最终的评价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宁.Moodle环境下混合型学习的研究[J].信息技术应用,2007(7).
[2]梁瑞仪.混合型学习在高校实践类课程的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关键词】自能管理;管理技能;管理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19-02
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要落实这一要求,就要重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自主发展”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成就出彩人生,最终能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生活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树立自能管理意识,挖掘自能管理潜能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智能。作为班主任,如果能深谙每个学生的差异,了解其优势潜能,在教育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自能管理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大胆说“我能行”,那么他们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众所周知,学生的行为是由理念、意识和思想支配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其主观思想意识、动机、信心等尤为重要,有了强烈的自主发展和自能管理意识,就能主动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干扰,激发出自我管理的潜能,他们一定会显现出无限的能量,不断创造出新的佳绩,从而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了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进行策划、管理与实施,我们班由班主任和家委会担任顾问,鼓励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自主策划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大型商场现场自主制作一些魔术气球,然后进行义卖,义卖的钱作为班费用于组织一些新的活动。班干部先进行了活动策,确定了活动目标、分工等。然后根据班里每个人的优势特点,自行进行分工,力气大的为气球打气,心灵手巧会做魔术气球的同学制作多彩的花样气球,口才好的同学打扮成小丑样子来做销售等。这一系列活动过程全部由学生摸索着进行组织和安排,家长只在关键时候当当参谋、出出主意。结果,这种现做现卖且物美价廉的魔术气球的销售方式,吸引了众多的大人和小孩,尤其是小孩子们见了更是流连忘返纷纷购买,有些大人见状也伸出鼓励之手支持孩子们的义卖活动,其火爆场面出乎学生的预料。短短一个小时,孩子们用自己的自主和自能管理行为赚到了189元班费,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体会到了自主创造的价值,挖掘出了无限的潜能。这样,在无形之中他们就悄然树立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开启了自能管理的大门。
二、尝试进行自能管理,锤炼自能管理技能
有了自能管理的意识,是进行自能管理的前提,但仅有自能管理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自能管理的技能。有了自能管理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能管理,实现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
怎样才能更好地锤炼学生的自能管理技能呢?用什么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呢?笔者认为,就是要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一些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锤炼学生自能管理的技能。
第一步,完全由班干部组织学生研究制订方案,畅所欲言,汇聚众智,让全班学生建言献策。
第二步,选取什么样的系列实践活动,学生集思广益,民主筛选。学生纷纷提出,大家都很喜欢魔术气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着制作,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项技能,又可以以此作为载体培养自能管理的技能。
第三步,组织系列活动,锤炼自能管理的技能。假期,由班干部集体研究,聚集到学校,开始为期三天的制作魔术气球学习。教练由会做魔术气球的学生担任,由班干部安排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完全自主安排组织和学习的活动。三天时间,孩子们不顾寒冷,每天坚持到校。由于经验不足,气球经常突然爆破,孩子们克服了恐惧心理,自己摸索经验,接连学会了制作三叶草、花朵、动物、吉他、背包等十余种不同的魔术气球的造型。回家后,还自我加压反复练习,短短几天时间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制作魔术气球的技能。整个活动全程都由学生组织实施,锤炼了自能管理的技能。老师和家委会只是在学生过程中负责观察、监督与评价。
第四步,这样,在“我能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掌握了自能管理技能,尤其是锤炼了自能管理的能力,也为自能管理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初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将来的学习、择业和创业竞争,抢占先机,取得成功,铸就辉煌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觉进行自能管理,养成自能管理习惯
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锤炼了自能管理的技能,历经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形成自能管理能力。有了意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真正走向成功,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自觉进行自能管理过程中,养成自能管理的良好习惯。
为了养成自能管理的良好习惯,每学期都会由学生自觉组织多种活动。例如,每次距离开学不到一周时,全班同学们便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围绕“我为开学典礼做点啥”展开热烈讨论,完全由同学们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大家都迫切想为学校开学典礼做出贡献。达成共识以后,学生便用自己制作魔术气球的专业技术承担起装点开学典礼的任务。同时,为了让学长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留下深刻印象,气球制作还不断增加一些新的难度,创出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花样,制作出一些新的气球,像老虎头饰等。同学们自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由创新、实践和超越。全校师生在全班小魔术师们的带领下,用手中五彩缤纷的大长气球,创造性地制作了头饰、动物、宝剑、棒棒糖、背包等多种花式气球,同学们在落日的余晖里用下午的战果将楼梯扶手装点一新,当一个个美丽的气球柱站在甬道两旁时,美丽的校园顿时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将学校变成了彩色的气球海洋。用自己的劳动每一次都会为新学年的开学典礼绘出一副灵动、有趣的智慧画卷。次日的开学典礼上,全班同学牵着一年级学弟、学妹的小手共同入场,他们特意制作的生肖小老虎头饰,让学弟学妹们感受并体验到了市实验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为市实验小学的学长传帮带活动增添了新的亮点。通过开学的系列活动,同学们的自能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先在班内进行演练,然后再排兵布阵、登台展示,每一位同学都受益匪浅。校领导的先进管理理念给予同学们大显身手、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在实践活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懂得了责任、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创新,学会了创造,更增强了自能管理的信心。
不仅开学典礼的实践活动如此,每年的教师节、母亲节等,同学们还用绚丽多彩的鲜花表达了对老师、母亲的敬意。今年教师节,五六班同学们主动提出了用自己的双手为全校老师们打造了一个特殊的气球花园,用真情表达了对老师们的祝福和敬意。他们用一下午的时间在三叶草的基础上自行研发制作了五个花瓣的花朵。当教师节早上,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穿上小丑服装,将花朵送给走进校门的每位老师手中时,每一位老师都满怀惊喜地接过了包含真情的气球花,热情洋溢的笑容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和赞许!阳光下,那朵饱含真情的气球花尤其耀眼夺目,班级自能管理养成初见成效。
同学们怀着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自觉应用技术,而且技术上日臻成熟,逐渐养成了自能管理的良好习惯,培养了自主发展的能力,发展了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优势
(一)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有趣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信息技术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使呈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现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特点的顺利转化。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接入网络成为终端之后,既是探视信息海洋的窗口,也是作用于信息海洋的码头。带学生进入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探究空间,也给学生以更多展示个性的机会,因为网络是无边的,网络也是互动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网络,查询资料,以补充课本教材信息的不足,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网上互动交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局限了方法,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分割、结合、移动等多角度相结合的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运用的多样性,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笛Ы滩闹杏行┮求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空间。实验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学会在信息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和“可能性”,是五年级“虚拟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个性化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计算机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逻样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四)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教学环节,要让课堂教学就得更精彩,应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中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一、转换视角,在平等的沟通与对话中营造美术课堂创新的心理氛围
意识是行动的向导。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其前提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而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又往往来自教师创新性的教学启迪,需要营造创新的心理氛围。
传统教学中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造成了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以至于美术课被称之为图画课,任课教师被称之为绘画教师。新课程就是要着力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观念。如:《叶子上的“小血管”》,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认识叶子、叶脉的基本形状和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把叶子的外形和叶脉画出来。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放手让学生发挥。结果学生情绪饱满,士气大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作业中涌现出了许多让教师惊讶和值得学习的好作品。有的同学用拟人化的方法画两片叶子在游戏;有的同学用卡通图案设计叶子中“血管”的走向;有的同学将叶子上“血管中的血液”设计成五颜六色;还有的同学用立体化的手法表现,赋予静态的作品以灵动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更多鼓励、肯定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减少挫折感,让原来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兴趣大增,喜欢上美术课。
二、整合资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1.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解方式为主,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越发显得重要。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如讲授《各式各样的汽车》,除了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画板,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各式各样的汽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
2.要打破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
突破学科界限,统筹各学科知识,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这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资源的整合,更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3. 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内容
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路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构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
1.美术教学要拓宽课堂活动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去制作彩练、挂饰、窗花来美化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挖红泥代替橡皮泥做雕塑;结合欣赏课,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要积极构建符合创新实践要求的课堂模式
一是“示范———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水墨画的笔墨技法》中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特别要注意避免只是师讲生听和机械的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应该从幼儿抓起,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新兴趣
我发现“做做玩玩”的游戏深受孩子的喜爱,并能使孩子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做做玩玩”的材料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能使孩子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做做”、“玩玩”中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又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挖掘“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养幼儿的“心灵手巧”是有重要作用的。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游戏教学中学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和成人,都有可能作出优异成绩,其中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三、在情境中,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至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该怎么分。结果孩子们看了大受启发,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就要在教学开展中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教学资源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下把知识掌握好。
一、教学资源的收集
我们要做到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其实很简单,比如语文课堂需要展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你就带上相机去踏春吧,一定不枉此行。这个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同样适用,靠直观想象不出来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实物照片来展示,让这些直观印象被学生很轻松地接受,而不再是抽象的物理知识,因为我们借助了直观的视觉冲击。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收集也可以借助全体学生的力量,不可小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去收集素材、数据。这样,既收集了教学资源,又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多误区和不恰当的方法。先看看学生是怎样看书的:有些同学只看黑体字;一行行地看,先看根据再看结果,没有根据思维推导出结果。做物理习题是这样的:在计算时看完代入的数值再看计算的结果,很少自己去算,哪怕是使用计算器;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都是直接“拿来”……
我们往往高估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大多数老师只是看有没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很少考虑全部学生。这样能培养几个“优生”,但是大多数学生什么也不会。如刚学过动能定理,有的学生连动能的符号都不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动能的增量,有的学生不知道动能定理的内容,有的学生不知道动能定理的基本观点。学生的问题主要是思想的问题和态度的问题,没有兴趣何来热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建议老师们在教学资源的准备这个环节大胆地分配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开发和收集,甚至自己动脑去制造教学资源。这在兴趣的培养方面一定会有不小的作用。
但是学生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创造性引导。老师在教学资源的准备环节应该起主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又一种教学资源正处在飞速发展中,那就是互联网教学资源。而这也正是目前我们应用得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收集教学资源的方法。由于教育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伴随着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学教育更面临着信息化教学资源大量缺乏的问题。但是时代的发展是飞速的,短短几年,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成千上万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网站。而我们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得益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我们在教学开展中更能大展拳脚。但是,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必须做必要的修改,力求能更精简地与物理教学目标所吻合。现在资源越多,来得越容易,事实上却让老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上要多下工夫。面对五花八门、形形的课件,视频,flash课件等,应挑选最直观形象生动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力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理解。
二、教学资源的发展变迁
从80年代开始,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是,不管在技术上多么复杂,在发展上多么混乱,主要还是有两条主线可依:一条是视频技术也就是视觉冲击上的发展,另一条是音频技术也就是听觉冲击上的发展。专门致力于对人们感官上的刺激,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让知识能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20世纪末视频技术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通过互联网共享视频成为了非常轻松的事情。而听觉上冲击的发展速度更是不可小觑,现在互联网有大量的压缩音乐,资源丰富,多媒体正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一步谈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那就要从利用的工具上来分类。目前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展示平台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更新换代。笔者工作在一所二级达标的乡镇学校,所在城市是一个沿海小城市,生产消费水平较全国的高,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入手接触最早的多媒体展示技术——投影仪。到目前为止也接触了学校几代多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对科学的进步不得不感叹,也更加坚定了为人师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
接下来的二代实物投影仪,有别于一代的投影仪,最主要的改进在于不再是单调地展示黑白的文字图形。实物投影仪可以1:1地展示实物,也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并且颜真,成像立体。对视觉冲击更大,可以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所利用,可以用来展示教师的标准解题过程,展示图形的正确画法,等等。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成长 发展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在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促使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树立大局观――现代教育观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树立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即从教育的人本观、道德观和绩效观上加以把握。人本观在教学的理念上体现在“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展开;教育的道德观崇尚理解与尊重,让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充满人文关怀。新课程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三维立体目标,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体验成功与快乐,从而热爱学习。教育的发展观提倡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不仅是有效的教育,更是讲求效率的教育。只有以正确的绩效观为导向,才能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全方位的发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更大的时空中得以自主发展。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温暖的心掏给学生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懂得并善于因材施教。如讲授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结构时,首先,对于数理基础好的学生,可让其巩固立体几何知识,充分发挥空间想像力,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而对于数理基础一般的学生可采用搭智力多功能的模型的方法,或多媒体动感形象的方法,逐步加以理解和应用;其次,要对学生充满满腔的爱,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我们说,热爱教育就应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学生情感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主要因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有了爱,就会使师生关系达到高度的和谐。反过来,学生也会在爱的呼唤中,把教师视为自己的贴心人,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爱,这也会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之,爱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再次,还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当前的转型时机更要把握机遇,把工作的挑战看成发展的机遇。勇于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三、以新课程为背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要采用以“自主、主动、合作、探索”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注意适当引发学生间的认知冲突,组织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梳理并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强调全面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对学生个体强调全面发展,对全体学生允许有合理的差异发展,因此,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家庭作业,在教学中注意寻找科学的起点,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保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迸发出最大的潜质;在学法指导方面,要倡导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常通过自我分析来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知识整合方面,要积极探索教学的生活化,课堂中要注意和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还要注意在高考复习中渗透这一观念,让学生经历理解社会实践问题“化”的过程,体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获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将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前教育研究的新特点,即将重点研究方向由“教”转向“学”,把教室变成“学室”,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师生共同营造灵动的学习场,把教学作为自己吸取教育养分的源泉,把研究既扎根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土壤,又以赖于广泛的理论博览,使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浅谈数学教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路径
——听张齐华老师报告有感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怀周学校 于大民
我国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对一门学科而言,它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学科知识目标和教学活动方面。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最关键、最重要的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必需进行专业阅读
一个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一般在自己所教学科都能做到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高效的教学,但是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学生到底是怎样想的?很多老师却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对学情把握不够,不会进行学情前测或不知道怎样对前测进行分析?怎样改进我们的教学?比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我在教学中也只停留在让学生拉一拉,体验三角形是不容易被拉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因为老师理解的三角形的特性就是这样的,所以教学中也就只让学生停留在拉一拉这一表面现象上来理解三角形的特性。这就充分证明教师自身数学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进行专业、系统的数学阅读,拓宽教师知识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当然这里必须是教师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还要配有专业化的研究平台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驶上"高速公路".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必需进行修炼
我个人非常认同刘金生教授在《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到的五项修炼:有效教学设计的修炼;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人本精神修炼;理论素养修炼。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数学专业知识的发展,更要注重教学智慧,语言和人格魅力的修炼。只要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你这个人,才能更喜欢你的课,才会上出与众不同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