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施农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部门多头管理,扶持政策滞后
一是设施农业涉及到园艺、花卉、畜牧、水产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情况;二是扶持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渠道少,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协调有序发展。
设施装备简易,专业人员缺乏
一是随着近几年昆明市大棚温室规模的迅速扩张,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二是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设施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已经成为瓶颈。
缺乏设施标准,配套技术滞后
一是设施农业选型用材复杂、环节多、建设周期长、技术范畴广,目前云南省没有统一的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和规范,给实际操作带来诸多不便,现有技术标准和规范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实践;二是新技术成果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尚处于较低的层次,设施农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
专业组织薄弱,设施产业不强
一是昆明市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单家独户土地散小,标准化设施大棚建设一次性投入大,单家独户的农民投入有限(70%~80%用户承担),没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的参与,解决不了投入和连片问题,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由于农民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必要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能力,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较好地完成对设施农业及其装备的技术应用和运行管理,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能得到真正体现,造成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昆明市推进设施农业的思路和发展原则
总体思路
围绕生产基地,形成设施规模
围绕建成亚洲花都、外销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两大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园区突破设施建设,快速形成设施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格局。
发展设施品种,打造“昆花”和“昆菜” 名片
围绕开发外向型优势品种和高原特色品种,形成设施鲜切花、种球种苗、特色蔬菜的多元化格局,实施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昆花”和“昆菜”的名片。
依靠科技资源,突破重点环节
昆明市应该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物流贸易、园区建设、专业设施等方面重点突破。
发展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建设
根据昆明市区域优势、基础条件、作物品种的特性,充分考虑最佳设施类型适宜区及其功能布局,有重点地选择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坚持效益优先,着力提高设施种植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突出优势产区,发展特色设施
围绕昆明市花卉、蔬菜、烟草等重点优势产业园区,确定设施类型和配套设施装备,推广先进设施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统筹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力量,打造特色园艺设施,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市场引导,辅以政府扶持
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以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企业为主体,农民共同参与,以龙头企业带动设施花卉、设施蔬菜和设施种苗等的种植,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生态化水平,推进昆明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
昆明市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对策和措施
规划设施发展,引导资金投入
一是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科学规划昆明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二是建立资金服务体系,引导政府补助、农民投入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采取补助、贴息、引资、自筹等多种办法,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科学管理建设,加大人员培训
一是设施建设管理单位应该科学管理建设,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建设质量到位、确保技术保障到位、确保配套服务到位。二是分期、分批对农户进行设施农业科技知识及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施的经济效益。
制定设施标准,打造特色花菜
一是制定适合昆明市的设施农业产业政策和建设标准,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管理,科学合理制定实施细则,加强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二是昆明的设施农业建设必然要有自身特色:远郊县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的设施模式,使其标准化、规范化,向“特菜”、“特花”等精品农业发展;近郊县将种植、养殖与旅游观光结合,围绕农业观光园、生态科技园区,建设一批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生态餐厅。
探索经营模式,提高设施产业
一是围绕农业园区建设进行项目实施,通过制定相应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拉动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投入,探索 “公司+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二是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发动、引导、服务工作,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及生产大户,服务于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环节,提高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 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解决设施园艺产品的市场问题。
关键词: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改善
中图分类号:S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19
现代设施农业是为了保障植物生长环境采取一些现代设施对其局部范围内的温度和气象进行改进,从而为植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生态环境。现代设施农业是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其不仅能够保障农作物的生存环境,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当前我国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主要分为果树、蔬菜、花卉3个类型。不同的植物其生长环境需求不同,对设施农业保温技术的需求性也存在差异性。因此,高效、合理的保温栽培技术是保障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
1 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
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主要是利用墙体和供热系统对农作物进行保温处理,在现有采光面的基础上利用的遮盖物和内部供热调节系统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是智能化温室系统,近几年随着现代技术的逐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完善,从而传统的管道加热方式逐渐成了太阳能恒温保温技术、薄膜保温栽培技术。此外,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技术还在传统的温度保温系统上增加了温室通风、温室排潮、温室排水等系统,从而共同实现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g。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的产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价值的提升创新了技术手段,拓展了发展空间。
2 薄膜保温栽培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2.1 薄膜保温栽培技术
薄膜保温栽培技术是目前我国现代设施农业中最常用的一项保温措施,其在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薄膜的高透光率、高保温性、高抗水性、高抗张力等特征进行薄膜大棚的搭建,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空间内进行各种农作物的培养。薄膜保温栽培技术从研发至今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已经逐渐趋于成熟,成为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薄膜技术中使用的薄膜为塑料薄膜,其存在不同的颜色和型号,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现代设施农业。薄膜保温栽培技术进一步实现了夏季作物冬天成熟的技术,解决了作物反季不能种植的现象,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2 薄膜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
本文针对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的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选用了最为常用的薄膜保温栽培技术,选取现代设施农业水果种植为例,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次分析中选择的是黑白薄膜,其中黑薄膜的厚度为0.2mm,白薄膜的厚度为0.5mm,采取黑白薄膜交替共同使用的方式进行薄膜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
选择实验葡萄进行实验,在地面构建葡萄架,高3m,葡萄架与葡萄架之间行间距为0.3m,葡萄株的间距为0.3m,所设定的葡萄种植垄高0.3m,垄宽0.5m,薄膜大棚内设定室内通风系统,采用大棚进行实际应用分析。
根据黑白天气候的转变以及外界温度和阳光照射强度的改变进行薄膜的选择和铺盖。当大棚的外界温度下降10℃时,分别设定白膜保温技术、黑膜保温技术、黑白膜混用保温技术3种方式进行保温栽培。此外,在每一个保温技术中分为全覆盖、1/4覆盖、半覆盖、3/4覆盖4种方式,每天进行室内温度测量、室内土壤温度测量,从而分析薄膜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2.3 应用效果分析
本次从现代设施农业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结果上发现,不同的薄膜覆盖方式即薄膜技术的应用上存在差异性。也就是说薄膜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外在因素对其进行选择。本次实验应用中不同方式的总体棚内差异性较低。但是,对其土壤温度测量上发现根据阳光照射强度的不同选择黑白膜交替,3/4覆盖室内的土壤温度最接近葡萄生长所需的土壤温度。因此,在现代设施农业中应用薄膜保温栽培技术宜采用内黑膜外白膜的方式进行植物薄膜保温栽培。
3 结语
根据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保温栽培技术是现代设施农业的关键技术,其在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中具有维持现代设施农业温度和气象条件的作用。薄膜保温栽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相对较为成熟和先进的一项技术手段,薄膜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现代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现代设施农业的正常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协整检验;农业基础设施
1引言
“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碳足迹”、“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的提出,旨在改善人类当前的高碳发展模式。低碳农业是相对于“高碳农业”而言的。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要比广义的生态农业还要更广泛,不仅包含了生态农业倡导的低化肥、少农药、高效的农业生产,还指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对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使用增加的同时,更注重农业的整体能耗与排放的降低。
对于低碳农业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师帅等(2013)基于黑龙江省近20年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和农膜的投入是增加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因。姚延婷等(2010)认为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柴油量、化肥施用量等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郑恒(2010)分析我国温室气体现状后得出几个结论:化肥过量使用导致温室其他排放增多;化石能源高消耗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农业碳排放量与化肥施用量、能源消费显著相关。漆雁斌(2010)通过计量回归得出,农业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化肥施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但对于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对于农业碳排放的研究尚不足,本文将以农业基础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低碳农业的影响。
2农业基础设施对低碳农业作用机制
农业基础设施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农村教育文化等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道路交通等项目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会促使农村传统观念改变(鞠晴江,2006)。政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有效的农业防灾、救灾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低碳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增强农业发展的活力,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韦宁卫,2011)。
农业基础设施分为物质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前者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必需的,但没有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一些物质条件,如农用灌溉、公共水利设施、发电站、道路、运输设施等,可以改善生产条件,抵抗逆境;后者是为农业生产更好的进行而提供服务的一些非物质或社会条件,如教育机构、土壤保持机构等,侧重于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社会条件。
3农业物质基础设施对低碳农业的影响
农业物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它对于农业的生产活动有重要意义。
3.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农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碳,其主要来源于以各种形式进入土壤的有机物料,特别是农作物残体,如秸秆、粪肥、绿肥等。影响其含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土壤中的水分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干湿交替的季节里,土壤团聚体会崩溃,使得其体内受到保护的有机碳暴露出来,致使土壤呼吸强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消耗大量的有机碳。而在干燥或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微生物会因失水而大量死亡,这也会影响到有机碳的分解速率,改变其含量。降雨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激增,活性增强,激发了土壤的呼吸强度,分解土壤有机碳增加(Orchard V A,Cook F J,1983;陈胜全、李凌皓、韩兴国,2003),而降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土壤温度状况而异(Singh J S,Gupta S R,1977)。农田水利设施的任务就是灌溉与排水,人为的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它主要包括田间灌排工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泵站等。因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可以影响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3.2能源基础设施
现阶段能源的使用主要是指消耗化石能源,这一过程会排放大量的CO2,是一个高碳产业,而新型能源的发展与使用又是现阶段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因此,能源消耗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作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能源消耗也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它的改革。
3.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业一直是低碳经济关注的重点,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加剧了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我国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的交通运输也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公路、铁路、水路,这些对于农产品的运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水平的40%,因此必须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选择既能满足需求,又能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同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4模型选取与说明
本文将采用协整检验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与低碳农业之间有无长期稳定的关系。协整指的是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主要研究一些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存在的长期均衡问题,步骤如下。
4.1平稳性检验
在对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时,首先必须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即要求该时间序列数据的随机过程的特征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之所以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就是要克服“伪回归”现象。
假设一个回归模型为Yt=0+1Xt1+u1,如果1=1,则该时间序列Yt存在一个单位根,这时就 被称为单位根过程。对两式两边减去后,得到如下结论:
其中,这时检验就1=1变为检验β=0是否成立,检验β=0是否成立的过程即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其基本假设为:
原假设:Hβ=0,存在单位根;备择假设:H0:QUOTEβ
如果得到的ADF统计量大于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接受原假设,表明存在单位根,序列是非平稳的,反之亦然。
4.2 协整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个是E-G两步法,由恩格尔和葛兰杰共同提出,另一个是由为Johansan提出的极大似然法。协整关系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是EG两步法,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是对时间序列Yt的分量序列进行静态回归,公式表示为βTYt=ut,其中{ut}为随机误差序列。利用观测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残差序列。然后,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即利用ADF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平稳。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可以确定时间序列Yt的分量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第二步,为进一步考察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影响的关系,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4.3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是农业设施建设对低碳农业的影响,指标的选取如表1。
表1指标与数据
年份1单位耕种面积农业
碳排放Y1有效灌溉
面积X11农用柴油消
耗量X21乡道
X3199011.2523 147403.111087.81218760199111.2712 147822.111076.11248480199211.2892 148590.111158.81296830199311.2741 148727.911314.71359500199411.2804 148759.111354.31386920199511.2520 149281.611405.01428600199611.2402 150381.611485.31463500199711.2426 151238.511507.51496520199811.2241 152295.611574.61536320199911.2931 153158.411819.51584630200011.3060 153820.311902.71623500200111.3539 154249.411922.81814000200211.3633 154354.912020.81865635200311.3570 154014.211887.91893800200411.3635 154478.411959.91945180200511.3700 155029.312023.11981430200611.2523 155750.511087.81987600200711.2712 156518.311076.11998400200811.2892 158471.711158.811011100200911.2741 159261.411314.711019390201011.2804 160347.711354.311054826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Y是单位耕种面积的农业碳排放,即农业碳排放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
(2)有效灌溉面积,在一般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备,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它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应该是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选用的是有效灌溉面积来反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低碳农业的影响。
(3)乡道,道路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交通运输是发展的重要指标,农村道路主要有乡道与村道,但由于村道在2006年才开始统计,因此本文只选用乡道来反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低碳农业的影响。
(4)农用柴油消耗量,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最多的能源是柴油,因此本文选用农村用电量应电力基础设施对低碳农业的影响。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公路水路交通统计》。
5模型检验与结果
5.1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以使数据趋势线性化和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同时其回归系数又代表了弹性的意义。结果如表2。
表2单位根检验
变量1检验类型(c,t,k)1ADF检验1结论lnY1(c,t,3)1-1.1897651非平稳lnX11(c,t,3)10.2615581非平稳lnX21(c,t,3)13.0842281非平稳lnX31(c,t,3)1-1.3402781非平稳D (lnY)1(c,t,3)1-2.9787441平稳*D (lnX1)1(c,t,3)1-4.6598211平稳***D (lnX2)1(c,t,3)1-3.8285211平稳**D (lnX3)1(c,t,3)1-2.7689601平稳*
注:D表示一阶差分,D(变量,2)表示二阶差分。***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由表2可以看出,变量lnY、lnX1、lnX2的ADF统计量均大于10%临界值,因此它们均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但lnX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在经过一阶差分后,D(LnY)、D(lnX1)、D(lnX2)、D(lnX3)的ADF统计量均小于10%临界值,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是平稳的,即为一阶单整,因此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检验lnY及主要相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5.2协整检验与协整方程
先对变量做静态回归,即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把所有变量引入方程,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表3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1系数1系数标准差1t统计量1概率C1-0.16908110.36523313.23562810.0071Lnx110.43479410.22685511.91662010.0794Lnx21-0.22639410.0615791-3.67646310.0032Lnx310.33691610.09932213.39217510.0053R210.8139211因变量均值10.555928调整后的R210.7674021因变量标准差10.027554回归标准差10.0132891赤池信息量1-5.591441残差平方和10.0021191施瓦兹信息量1-5.398294对数似然比148.731531F统计量117.49627DW统计量11.8749881F统计量的概率10.000112
由表3可以得出回归方程:
lnY=043lnX1-023lnX2+034lnX3-017
由表3可知,模型的 为081392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较强。DW值为187,在2的附近,说明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从表3中可以看出lnX2和lnX3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而lnX1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柴油量每增加1%,单位耕种面积的碳排放就增加43%、34%;每增加乡道1%,单位耕种面积的碳排放就减少23%。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采用ADF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见表4。
表4残差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1ADF1ADF临界值检验值11%15%110%1平稳性e1-4.0795731-4.1219901-3.1449201-2.7137511平稳**
注:e表示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上述结果表明,lnY和lnX1、lnX2、lnX3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5.3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通过上述协整分析,得出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灌溉面积、乡道、农用柴油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要想知道对于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均衡关系就必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考虑了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调节作用。根据以上分析,以lnY的一阶差分D(lnY)为因变量,lnX1的一阶差分,D(lnX1)、lnX2的一阶差分D(lnX2)、lnX3的一阶差分D(lnX3)、滞后一起的误差修正项e(-1)为自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见表5。
表5误差修正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1系数1系数标准差1t统计量1概率C1-0.02175210.0253621-0.85766110.4112DLnx110.23171110.63457910.36514110.7226DLnx21-0.02082410.0609281-0.34178810.7396DLnx310.25075510.17111111.46545210.1735E(-1)1-0.96944910.2811991-3.44755910.0063R210.9093861因变量均值10.003101调整后的R210.4531401因变量标准差10.017299回归标准差10.0127931赤池信息量1-5.618705残差平方和10.0016361施瓦兹信息量1-5.382689对数似然比147.140291F统计量13.900173DW统计量11.8498901F统计量的概率10.036802
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nY)=-0021752+0231711D(lnX1)-0020824D(lnX2)+0250755;D(lnX3)-0969449e(-1)。
由表5可以得知,为0909386,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强。DW值为1849890,在2的附近,说明不存在自相关问题。DlnX1、DlnX2、DlnX3均没有通过检验,误差项e(-1)的估计系数为-0969449,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上一期偏离越远,本期修正量越大,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6结语
(1)单位播种面积的农业碳排放与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柴油消耗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为正相关。究其原因可能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使得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剧烈,不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农用柴油的消耗本身就是一个高碳的过程,因此消耗量越大,单位播种面积的碳排放越多。乡道的修建使得农产品可以迅速进入市场,降低了贮藏时间,减少了碳排放,并且便利的交通使农民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强了低碳意识。
(2)单位播种面积的农业碳排放与乡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呈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乡道的修建使得农产品可以迅速进入市场,降低了贮藏时间,减少了碳排放,并且便利的交通使农民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强了低碳意识。
乡道、农用柴油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短期动态均衡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农业基础设施修建包含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与农村固定投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科技进步产生的实际效应传导到低碳农业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农村固定投资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也导致了农业基础设施与碳排放之间没有显著的短期动态均衡。
参考文献:
[1] 师帅,陈红,池佳.基于协整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158):81~85.
[1] 姚延婷,陈万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48~51.
[2] 漆雁斌,陈卫洪.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农村经济,2010(2) 19~23.
[3] 郑恒,李跃.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分析[J].农村经济问题,2011(6):26~29.
[4]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3):113~116.
[5] 韦宁卫.促进低碳农业发展与财税政策扶持研究[J].会计之友,2011(10):89~91.
[6] Orchard V A,Cook F J.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J].Soil Biol Biochem,1983(15):447~453.
关键词:温室;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11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n Facility Agriculture
JIA Bao-hong, QIAN Chun-yang, SONG Zhi-wen, WANG Jian-chun, LYV Xiong-jie, LI Feng-ju, LIU Shao-wei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liminary discusses the current main restric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OT bottleneck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applied research lacks is the key factor. Facility agriculture IOT application research to combine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mainly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data accumulation and analysis, research suitable appli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for making a fool of Internet management system, study agriculture IOT application standards,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crop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information.
Key words: greenhous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它利用各类感知设备,采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动植物本体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无线网和互联网传输,最后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1]。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涉及水产养殖与畜牧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与流通等农业领域。由于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助力设施农业实现精准高效,因此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最为显著,前景十分广阔。
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的历史及现状
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较快,20世纪后期就已经有基于网络化、分布式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研发的报道,这与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研发出用于储藏室或花园温室的入侵警报系统和霜冻系统、通风加热控制系统、远程无线洒水系统等系列无线设备;日本研究开发出“Open Plannet,OP”双向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络技术实现了温室环境和视频的实时动态监控[2]。荷兰向花卉培育者提供植物生长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温室植物的个性化追踪管理。在美国,20%的精细农业都应用感知技术,在农业生产信息获取、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加州研发出的“草莓培育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根据土壤和环境空气的动态变化,自动启动施肥浇水或温度调节等智能设施。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精细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并针对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生长环境、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使得物联网技术可以无缝接入,应用环境较为完善[3]。著名的系统有英国开发的农业管理与决策选择系统、美国的作物决策管理系统等[1]。有此作保证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决策与控制。这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农业知识处理与应用系统开发方面,他们通过集成大量知识和农业生产流通第一线数据,来为品种选择、土壤营养诊断、水肥管理、病虫害诊断、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服务。
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进行,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2011 年,农业部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北京市设施农业在内的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启动, 2013年,上海、天津、安徽3个省市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4],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迄今全国已有8个省(区、市)(另外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承担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先后启动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带动了各地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成绩较为突出的如:北京市重点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开发了与农业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为政府决策、农户技术指导、公众消费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用水精细管理[5]。江苏省则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侧重对设施农业、猪舍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业设施的自动化管理,并逐渐开始进行规模推广[6]。天津市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了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工程。应用种植业设施环境信息监测、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总面积逾667 hm2的核心试验基地,开展了约1 000栋节能温室的示范应用。此外,国内许多企业也加入到农业物联网研发行列,如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顺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还提出了设施农业物联网体系解决方案来构建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生产需要 [7]。
2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的发展瓶颈
虽然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成效较为显著,但农业物联网是项复杂的工程,在我国总体上尚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主要在示范型农业、科研温室等系统中有所应用,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促进农业物联网蓬勃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优质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4]。”而且,国内产农用传感器良莠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又没有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农业生产者很难信赖物联网设备。
二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一次性资金投入大,需要长期更新维护,而且回报周期长。目前,我国仍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下,对于普通农民来讲,物联网设备价格偏高[4],过于“高大上”,很难大面积推广。只有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才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应用研究缺乏,急需“接地气”的生产应用参数及软件产品研发。目前国内农业物联网的市场需求仍然是以设备采购、网络接入为主,在设施农业生产上还主要停留在监测与初步分析环节,没有真正意义实现科学决策和智能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分析及其生产应用的研究不够重视。
综合分析三方面问题,首先对于设备问题,我国的企业、科研机构普遍较为重视,相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批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好的各类农业传感器很快会在市场上涌现。其次对于资金问题,当前还是政府投入引导为主,随着设备成本的降低,政府补贴的实施(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4]),将会引入电信运营商、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社会力量的加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的格局。因此,制约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无疑是采集数据如何应用,物联网如何为农业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即如何打破“拿上来一大堆数据,却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窘况。重视“应用层”这个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来做研发,是农业物联网发展到今天必须引起重视的核心原则和目标。
3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方向
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确立研究方向要结合生产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重点从5个方面研究入手。一是注重数据的积累与分析,通过分析各类型数据发现农业生产规律,建立设施作物水肥管理模型、病虫害发生预警模型等,用于指导生产;二是研究成本低、效果佳、面向不同作物栽培的各种类型设施的应用模式,包括研究设施内网络节点的布控、设备系统的集成等;三是开发适用于当地设施生产实际、扩展性好、操作简便的物联网管理软件,结合专家模型的嵌入,成为农民身边的技术管家;四是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为基础,制订操作性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制定物联网栽培管理应用标准、蔬菜环境监测系统集成规范等,便于推广应用;五是加强作物生理生态信息的监测与研究,从长远来看,研究作物生理生长模型是提高设施作物生产潜力的根本和核心技术,有必要及早开始规划并实施[8-9]。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将会日臻成熟,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还必须与各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不能操之过急。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产值高的行业入手,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强应用层面的把控与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物联网 改变农业、农民、农村的新力量 农业物联网知识读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64.
[2] 张唯,刘婧.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广场,2012(1):238-241.
[3] 唐珂.国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700-707.
[4] 乔金亮.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N].经济日报,2013-11-5(13).
[5] 许世卫.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686-692.
[6] 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77-380.
[7] 李作伟.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存在着很多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时灌溉非常必要,但是,在灌溉过程中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主要的问题就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出现,因此,在灌溉过程中排水也非常重要。在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对灌溉和排水都要进行重视。在一些湿润以及湿润地区,降水量非常大,因此,农田水利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水,但是,降水过程很难实现合理的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补充性灌溉也非常的必要,农田水利的主要作用就是灌溉和排水。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要进行重视。
一、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保障的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仍比较滞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村水利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1、规划散乱,难于管理
最初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修建,是因局部有灌溉、排水或者防洪排涝的需求,从而进行小区域、局部的建设,而未统筹考虑流域或行政单位的总体情况,缺乏整体规划或全局布置,使水利项目出现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给管理和运行造成不少麻烦。
2、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现有的部分水利工程修建年代久远,经长时间的运行,渗漏、淤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严重,很多已成为病险工程,运行效率极其低下,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且存在安全隐患;再者,工程设计要求低、配套设施跟不上,使得灌溉保证率较低,灌溉系数低,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很难发挥最大效益。再加上农民群众局限在使用主体上,没有成为工程管理的主角,由此,类似水库出险、提防坍塌、河道淤积、渠道渗漏、泵站老化、饮用水工程瘫痪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3、项目建设监督不到位
项目建设不规范,监督不到位,质量不高。水利工程筹划阶段,设计方案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研究,缺乏科学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缺乏可行性。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取贪图便宜,没严格按照工程标准选取,就地取材方便省事。同时缺乏规范的监管体系,多数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监,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由于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限,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工程质量因而得不到保证。尤其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事出有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追根溯源,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不高,各级各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淡化,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发展上,抓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不高;二是投入机制不灵,水利项目审批监管不严,财政虽然每年建设资金投入不少,但真正落实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上的资金微乎其微,乡镇财政无力对水利设施进行投入,群众投入难以自行组织自筹自建,加之民间资金无法大量进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三是管理体制不优,农村水利设施量多面广,但管理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较大型灌区都由市级层面管理为主,且属于公益性质,政府责任大,而镇、村、组管理力度欠缺,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四是打击处理不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打击处理水利违法案件上缺乏合力,没有形成惩戒机制。
三、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保障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对症下药,攻克难关。
1、做好统一规划建设
农村水利的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质量。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为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付诸实施后也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相关水利部门和人员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农村水利存在瓶颈问题,各主管部门应从农村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入手,逐步规范完善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思路,结合当前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在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编制重点工程规划,对项目和投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报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模式。
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深化各项改革,积极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个水利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以身作则,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有效的检查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跟相关的管理养护工作。各级相关的管理单位,要按照实际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工程产权所有者或人要在充分考虑用水群众利益的基础上,选择有利的经营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涵盖的内容也在增多,因此需要相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不仅需要加大相关预算,还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鼓励当地的先进企业和个人为家乡建设尽绵薄之力。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的巨额投资,无论靠国家、集体或农民个人的单方面努力都是难以承担,必须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渠道投入为补”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
4、加强农村水利队伍建设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基层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农村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招聘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补充新鲜血液,逐步改变水利专业队伍人才短缺的现状。要充实和稳定乡镇水管人员队伍,乡镇水利站已核定的在编人员,其人头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并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类保险。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建设好水利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打硬仗的水利队伍。
5、不断强化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水利发展与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利建设责任体系,把水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要高度重视加强农用田水利基础设施与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班子,加强组织领导。要提高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结束语
尽管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水利规划,科学的水利管理,就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构筑一道坚固的防护墙。我们相信,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民众的支持下,农村水利建设定能全面出击,各个击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必将大刀阔斧,走进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08):123.
葫芦岛市是农业发展为主的地级市。随着中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葫芦岛市的农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具有高科技成分的农业机械装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多年来,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机械装备的合理应用。葫芦岛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农业主要的手段,即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需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通过为农作物创造优化环境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1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是控制农业环境,调整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中,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对农作物因子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以调整和控制[1]。设施农业的特点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所需要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分为不同类型,即农业耕作机械、灌溉与施肥机械、烟雾机械和温度调节设备等等。
农业耕作机械是用于大棚或者温室等环境中的专业机械装备,不仅可以发挥多种功能,而且适应大棚的有限环境,能够满足大棚或者温室的特殊环境需要,以提高大棚或者温室中的农作物耕作效率。农业耕作机械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中属于是基础装备。
灌溉与施肥机械,其中,农业灌溉机械设备可以在大棚或者温室中进行各种灌溉操作,诸如滴灌、喷灌以及微灌等等功能都得以发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农业施肥机械设备在施肥中,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整施肥方式,以实现有效施肥[2]。
烟雾机械,是用于调节大棚或者温室的温湿度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采用静电作用使大棚或者温室内烟雾弥散,且在烟雾中适当地添加农作物所需农药,以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农业温度调节设备,是根据室外气候环境以及大棚或者温室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环境温度调整。农业温度调节设备在热能交换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损耗,而且还提高大棚和温室的室温调节效率,以为农作物塑造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
2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现状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适应中国的农业环境而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伴随着农业市场而不断地完善技术,且形成了规范的设施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到目前为止,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已经规模化,而且依然处于发展进程中,对设施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在具体应用中尚存在着不足,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不仅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而且缺乏创新力度,无论是材料的选用,还是技术的进步,都会由于创新不足而使得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跟得上进步速度不断加快的农业产业,对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3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前景
3.1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研发要能够跟得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就要从设施农业需求出发,将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计,且将多种功能集合为一体。与手动机械设备相比,电力动力驱动的小型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更为便捷,而且还要与农业中所常用的机具配套使用[3]。比如,在农业作业中,耕种、施肥、灌溉、除草等作业,都可以使用小型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来完成。
3.2 苗木移植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
设施农业中,苗木移栽是重点工作环节。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栽,就是使用机械手将苗木移植到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要求栽种。如果育苗温室中采用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且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高。
3.3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新能源研发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都属于是可再利用的清洁能源,将这些能量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而转化为电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其提高电能输送效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天津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1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5]。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方向,预示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6-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贴近农民的经营性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迅速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积,缩短服务与农民的距离,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生产问题。因此,提升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8-9]: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萌发阶段,组织形式多以农民自发联合形成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主要从事技术交流和生产环节的服务活动,第二阶段是2001—2003年的正式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各类合作组织由技术合作型向技术经济合作型升级,除了从事技术合作之外,还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产品销售、农产品贮藏及运输等项服务。第三阶段是2004—2007年6月底的积极发展阶段,登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章程、制度逐步规范,组织规模和服务带动能力日渐提高。第四阶段是2007年7月1日以后,天津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注册登记成立合作社的热情高涨。至此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高速发展轨道。可以看出,天津市农民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初期的自发松散逐渐向规范有序发展。
2 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继续予以了积极的推进。 2005 年,天津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委等八部门《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经营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问题的通知》,这些意见与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据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0月底,天津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 949户,出资总额86.7亿元,入社成员总数达9万余人。
2.1 服务覆盖领域日趋扩大
截至2010年底,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1 800家,比2007年增长1 455个,年均新发展500个。从行业分布看,合作社覆盖了农业领域的各个行业:种植业合作社864家,占48%;畜牧业合作社522家,占29%;水产业合作社140家,占7.8%;林果业合作社94家,占5.2%;农机合作社135家,占7.5%;土地流转、植保、沼气服务、手工制作等其他合作社45家,占2.5%。从合作区域看,合作社的生产基地、服务范围乃至成员已由本村、镇逐步向外部扩展,很大一部分合作社已经扩展到外省市。
2.2 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一方面,合作社从向成员提供附加值较低、单一环节的生产服务逐步向高效益、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方向转变。2010年底,全市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861家,占48%;仓储、运销、加工等较高层次服务为主的合作社345家,19.4%;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594家,只占33%;各类合作社为农户销售产品26.4亿元,为农户购入投入品9.8亿元。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成员数量、服务农户数、以及产品与投入品占比3个方面的均明显增强。2010年底社均成员数量34人,较2007年增长70%;社均带动非成员农户数量116人,较2007年增长40%;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投入品占农户需求量的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全市平均占比60%,比2007年增长20个百分点。
2.3 服务内容不断创新
一是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合作社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带动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2010年底,全市合作社共带动农户21万户,平均每个合作社带动农户144户,户数最多的达到1 100户。二是探索提升市场竞争力新模式。通过发挥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对内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提高了应对市场和技术壁垒的能力。2010年底,有65个合作社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76个合作社实行了依标生产,农产品“三品”认证232个,拥有注册商标191个。三是构建新型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成员间组织开展资金互助服务,投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会,以互助会为平台调剂社员间的资金余缺,探索入股有收益、用款有费用、闲散资金得利益、急需资金得方便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四是创建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合作社通过盈余分配、股金分红,以及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2010年,全市合作社获取盈余4.9亿元,按交易量向成员返还盈余3.1亿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比不入社的农户户均直接从合作社获得分配收入1 200元。
2.4 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社的结构和功能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天津市全国示范合作社仅有5家,远低于京沪水平(两市均为12家),市级合作社仅占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缺乏科学管理制度、技术人才、合作机制,致使农资统购、技术指导、金融保险、产后加工等服务开展不畅。
合作社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与农民需求间存在一定偏差。随着现代农业的加速推进,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由单纯的生产服务向技术、资金、信息、营销、金融、保险等综合拓展[10]。但目前合作社的功能仍偏重于生产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服务相对薄弱。
3 提升天津市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规范合作组织建设
出台《天津市农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条例》,制定合作组织以及合作组织联盟的管理办法、示范章程,鼓励并规范营销、储运、金融等服务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推进内部规章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制度的建立,以及探索利益机制(资本股份合作、产品购销合作、生产技术合作、效益考核合作)和淘汰机制的确立。
3.2 加大政策扶持
解决办公休憩、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储运等非农建设用地;设立合作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在合作组织的建立、运行、提供社会化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对合作组织提供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给予税费优惠。
3.3 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围绕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专项主要任务的开展,在健全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指导、项目支持、减免税收等途径,引导合作社积极参与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扶持合作社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开展合作社信息能力培训工作,将合作社吸纳入现代农业信息采集和体系。三是增强营销能力。财政支持合作社开展储运加工、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学校、饭店、党政机关、超市等直接与合作社之间建立订单农业。
参考文献:
[1] 魏平.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J].当代农机,2012,258(1):70-72.
[2]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J].中国合作经济,2011,295(10):10-11.
[3]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11,339(1):3-5.
[4] 曾福生,李小卉.农村合作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5):390-392.
[5]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S):483-487.
[6] 杨良山,邵作仁.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3,330(3):233-238.
[7] 赵美玲,马明冲.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212(2):111-115.
[8] 乐永海,陈华,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选择及其满意度研究——基于新疆地区红枣产业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63-69.
【关键词】:电大 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现代园艺设施》是电大农科园艺专业(专科)的一门主要课程,笔者从2000年开始一直从事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园艺设施》课程的教学辅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现行农科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有必要重建,以更加适应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本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 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园艺工程设施、环境调节控制设备、信息传递设备、材料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园艺学、环境调节学、机械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领域。
2.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 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现代园艺设施》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发展、设施场地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主要构筑物的建设与计算、环境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掌握建筑识图的知识”,培养的是“设施”设计人员,而不是“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脱离了培养目标。
2.2.2 不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生产中缺乏的是园艺生产技术人才、温室管理人才,而不是设施设计施工人才,从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来看,与设施园艺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2.2.3 课程内容难度大现行课程内容跨学科(园艺学、光学、热学、电学、信息、自动控制、结构力学、建筑学等)多,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难度非常大,根本掌握不了所学知识。
2.2.4实践教学无法实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践教学来实现,而《现代园艺设施》实践教学在基层教学中几乎无法实施。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从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性质上来看,园艺专业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在课程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解析出该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分解出各项技能,围绕各项技能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2 符合生产实际
课程开发与决策,必须以广泛的社会和生产调查为依据,把生产实际的需求和该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建设中全面体现出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最大限度的适应生产需求。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园艺产业并不发达,大型温室的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生产中需要的是设施条件下的环境调控及作物栽培技术而不是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3.2实用性
实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这一点对园艺专业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建设上要围绕这一点来做文章,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学生学习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学以致用。
4《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路
4.1 更改课程名称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改《现代园艺设施》为《设施园艺学》,二者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园艺设施”是研究学习“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重在“设施”,而“设施园艺”是研究学习在设施条件下环境调控及园艺植物的生产技术,重在“园艺技术”,这虽是词语顺序颠倒,但意义相去甚远。
4.2 课程内容建设
4.2.1 “绪论”,介绍国内外设施园艺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4.2.2 “作物生理生态”,介绍设施环境下作物生理生态。
4.2.3 “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重点介绍当地园艺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设施类型、结构和性能。
4.2.4 “覆盖材料”,重点讲授常用及先进的覆盖材料和废弃覆盖物处理。
4.2.5“设施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技术”,重点讲授设施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及光照调控技术。
4.2.6“设施条件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重点介绍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内容需精练。
4.2.7 “设施育苗技术”,重点介绍电热育苗的操作技术;蔬菜作物嫁接的方法及嫁接苗的管理技术,穴盘育苗技术。
4.2.8 “设施园艺新技术”,主要介绍设施作物的营养液土耕栽培和太空农业等新内容。
4.3 明确实践教学内容
设施园艺学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应包括:
4.3.1 园艺植物育苗技术
4.3.2 芽苗菜的生产
4.3.3 电热温床的设置
4.3.4 园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应用讲解
4.4 合理选用教材
设施园艺学教材选用有两个途径,长远看由中央电大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编写组由全日制高校教师、电大教师(包括基层)、园艺专家构成,忌由单一全日制高校教师编写,以免脱离电大教育实际;临时过渡可选用用已成教材,如《设施园艺学》(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教材,主编:胡繁荣,2003年1月1日出版)。
4.5 改进教学方法
面授辅导应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4.5.1 直观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直观,易理解和接受。
4.5.2 启发式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4.5.3 多媒体教学在保留传统授课方式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单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5.4 实践教学对本地区的各类园艺设施进行调查,充分利用田间实验课和校外参观实习,应用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际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小结
以上是本人对电大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观点、思路不一定正确,但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园艺专业的一名课程辅导教师,有责任把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与看法写出来,与同行进行探讨,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教学计划,2002
【2】 现代园艺设施,邹志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1.
所谓的农业水利标识牌就是依据文字、图形以及的符号等,并依靠多种物质载体来实现农业水利工程信息传送的牌子。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在高速的发展中,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据的比例也在加重,而且作用也日渐突出,其中农业水利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针对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标识牌实施有效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识别农业水利工程的类型,以更好的推动农业水利的发展。
一、农业水利标识牌(AWCS)的类别和管理的具体内容
1、标识牌类别
目前我国对管理标识牌的设计在城市交通、风景旅游区等方面都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而在水利工程中,特别是农业水利这一块的管理标识牌设计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各地关于农业水利管理标识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其五花八门难以管理。这就需要合理的对标识牌进行管理,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就是先要对标识牌实施分类。
AWCS的构成元素主要有文字、数字符号以及图形等,要想使得AWCS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设计,就需要针对AWCS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从而可以为后续的各项设计工作开展的奠定扎实的基础。水利管理标识不仅要能够凸显出水利工程的整体布局形式,同时,也要能够凸显出工程所涵盖的基本信息,并且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该区域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依据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针对水利管理标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展示牌以及树立工程标识牌的选定。
2、标识牌管理具体内容
2.1物资原材料的标识由物资部门进行。
2.2物资质量状况的标识分为“合格”、“不合格”、“待判定”。
2.3物资部门必须对标识、标牌等经常进行检查、整理,防止混乱。一旦出现标识模糊不清或损坏,应及时纠正。如有丢失或无法确认的应重检另标,防止错用混用。
2.4物资部门应向外协队伍书面交代物资标识的管理实施要求,并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物资标识的准确性。
2.5对有可追溯要求的物资应以《材料验收记录》、《进料记录》、“材质证”或“出厂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等质量记录作为物资质量状态的标识并妥善保存。
二、AWCS的具体设计措施
1、AWCS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
在对AWCS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坚持规范化的原则,在展开设计的时候,需要从规范、科学的角度出发,确保标识牌的内容与实际的要求向符合,不能够凭借主观意识进行设计,否则将会使得标识牌中的内容出现混乱的情况,无法形成统一的设计标准。
其次,就是要严格的坚持系统化的原则。针对与AWCS相似的标识牌设计来说,需要确保标识牌的材质、颜色以及规格等不变,而且不同的标识牌无论表现的内容有多么的不同,其风格也需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使得不同区域的标识牌呈现出和谐的局面。
再次,坚持人性化的原则。在针对AWCS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人作为考察的重点,将人的观念作为核心,在充分考虑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色,使得标识牌能够对当前的农业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反应,保障受众能够直观的理解标识牌的内容。在标识牌中,内容一定要确保具有简洁性和通俗性,保障标识牌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最后,就是要严格的坚持生态化的原则。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坚持生态化的原则,使得标识牌能够与自然相融合。在设计AWCS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能够遵循自然原则实现自然景观的合理设计,以最大限度的提升AWCS所具备的生态水平。
以自然风貌、自然资源为基础,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导人设计中,提高AWCS系统与天然景观的共生程度不能在安装过程中导致原有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得不偿失。
2、版面布置
根据AwCS的主要面向群体为农村百姓群众,因此不能照搬照套城市标识设计的文字模式,在文字内容上应尽量体现通俗易懂,容易识别的原则,且最大程度减少使用英文等外文的频率。
2.1字体符号的设计
在对AWCS字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清楚的了解版面的尺寸要求,现阶段,针对AWCS字体字号进行研究还有着一定的限制,就相关的文献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文字的字体在不同的位置会有着一定的不同,其中,主标题的字体大小应该为60磅,次标题的字体大小应该为48磅,正文字体应该为24磅。就相关人员的研究表明,标准的字体应该为中文黑体字,然后才是宋体。中英文字体大小的比例应为3:1:翁小云等引经常用到的有黑体、宋体、楷体等常用字体,应尽量减少使用装饰性强、粗细变化太大的字体,要据标识牌大小和作用考虑字号的大小,但字号以不超过3种为宜:李宏等指出文字高度一般为标识牌牌面宽度的0,024倍。
2.2字数
对AWCS字数的研究主要针对介绍类标识牌,此类研究更为少见笔者参照文献中对一般标识牌的字数设置,得出AWCS中介绍类标识牌如项目区简介、灌区简介等牌子字数的设计标准:钟永德等l7l指出介绍文字的主标题为6~8字,次标题字数不超过25字,正文最多字数为150~200字,多使用短句,每句字数控制在10~15字
2.3材料选择
大型的项目区标识牌选材的时候要考虑它的抗风、防晒、防水(防锈)和美观等,防锈好的材料主要有不锈钢和电解板,冷轧板烤漆之后也没有问题标识牌的抗风能力取决于所用材料的厚度,尺寸越大的牌子用的材料越厚,预埋也要相对做的大一些,但要避免太笨重,越大越沉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越费力费时。对于小尺寸的标识牌,主要考虑它的实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陈磊等认为要考虑耐用性、便利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等因素,尽可能选用自然材料或与自然相近的人造环保材料;王进修认为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特点与视觉效果,还要考虑风景区地理环境、面积大小、景观、标识牌数量等因素。
三、结束语
AWCS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现有工程设施正常的发挥作用与保护以及民众对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认同感因此,当前我国应努力将AWCS的设计制作制订相应的标准规范,为全国的相关领域设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农业水利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美丽乡村与和谐乡村的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