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商业盈利的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盈利的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盈利的模式

第1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板分析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解析

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面临风险,房地产贷款与政府融资平台等问题凸显;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基金的迅速发展也使银行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地位受到挑战;银行客户也越来越精明,在众多的选择中总会寻找成本收益的最优组合;利率市场化也进一步压缩银行的传统利润空间,这些都迫使银行传统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进行转变。目前国外对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不多也未形成系统观点,Maudos J.(1998)通过对西班牙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银 行盈利模式对其经营效率往往有决定性影响,有效率的银行利润率越高[1]。 Carvallo等(2005)对1995~1999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银行的成本效率实证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可以有效减少传统银行的成本[2]。国内对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龙、徐加(2008)通过对我国16家全国性银行盈利模式与效率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水平仍然较低[3];颜婧宇(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主要为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利差收入[4];郭忠军、郑方敬、郑蕾(2012)通过对我国银行盈利结构的实证研究,指出信贷规模与利差是我国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这种模式的根源在于投资的高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缓慢,并急需推进利率市场化[5]。国内外大多都从影响银行盈利模式的内外因素角度研究,但未进一步发掘财务指标背后所反映的银行竞争能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盈利模式的竞争。Mark W. Johnson(2008)从供求角度分析,盈利模式包括顾客的价值选择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两方面,具体包括要素禀赋,企业竞争力,企业业务流程等要素[6]。迈克尔?波特(1985)也指出: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分解为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企业赖以盈利的一条价值链[7]。竞争力是盈利模式的核心,文章据此分析,银行盈利模式就是银行的持续竞争力。根据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银行竞争力主要包括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其中安全性主要为风险应对能力与资本管理能力,盈利性体现在成本收入两方面,具体为成本控制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由于我国顺周期规模扩张的模式,规模也会对盈利性产生影响。最后,流动性也会影响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架构、指标具体见下图: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面板分析

(一)样本、指标选取

1. 样本选取。本文着眼于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对 17 家商业银行(包括9家上市银行,其中有5 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行、中信、兴业、宁波4家上市银行,以及其余八家城市商业银行) 2004 - 2011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面板分析。分析数据来自毕马威中国银行业报告,其中部分数据通过Excel计算获得。

2. 指标选取。

因变量指标:资本收益率(ROE)。资本收益率衡量银行资本创造税后净利的能力,其不仅反映资产的盈利性,也可以反映银行的盈利杠杆。本文所探讨银行盈利模式中引入了风险因素,所以选取资本收益率更为适宜。

反映银行风险应对能力的指标: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银行面临着信用、操作、市场三大风险,由于呆坏账拨备的计提一般在净利润前,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会降低利润。

反映资本管理能力的指标:资本/存款。资本是银行应对风险的最后防线,是银行弥补非预期损失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性。

反映成本管理能力的指标:非利息费用/总资产。由于银行对非利息费用可以更加主动地控制和管理,模型选取非利息费用/总资产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银行经营成本。

反映资产规模的指标:总资产。规模指标是银行在网点、客户、资产上的优势的体现,也是银行在业务定位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回归精确度,选取总资产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

反映银行收入的指标: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而非利息收入主要反映银行中间业务、私人银行等创新业务方面的盈利能力。非利息收入越高则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

(二)样本计描述统

(三)模型设定、检验及回归

1. 模型设定。截面数据有时点性,而金融危机后银行经营状况有所变化,选择面板分析数据更全面,更具有动态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方程表述如下:yi,t= k + αi+ γt+ βi,tXi,t+ εit其中,y 是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i 与 t 分别表示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在本文中 i =1,2,…,17,t = 2004,2005,…,2011) ,β 是回归系数向量。截距项是 k + ai+ ri,其中 k 是常数项,ai度量单位个体间的差异,rt度量时间序列上的差异,εit表示误差项。用面板数据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有 3 种,即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这就首先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以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2. 模型检验。

首先用 F 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由检验结果可知,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用BP 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BP检验结果可知,计算出 BP 统计量的值为54.66,远大于 0.05 的临界值,且相伴概率为 0.0000,所以拒绝原假设,可以建立个体随机效。根据F 检验和 BP 检验结果可知,既可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也可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但是究竟哪一种模型,可以通过 Hausman 检验来进行分析。由最后一行P值可以看到,从 Hausman 检验结果知chi2(6)=46.37 > χ20.05( 6) =12.59,且相伴概率为 0.0000,所以应拒绝原假设,适合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3. 面板回归结果。由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判断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解释变量x1为非利息费用/总资产,x2为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x3为资本存款比,x4为存贷款比率,x5为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总额,x6为资产对数,具体方程式为:ROEi,t= C + β1X1+ β2X2+ β3X3+β4X4+ β5X5+ β6X6+ εit

(四)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1. 从银行风险应对能力来看,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但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警觉度不高。

2. 从资本管理能力来看,资本/存款与资本收益率虽然正相关但关系不明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其资本金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是明确且足额的,但负责具体业务前线的分支行资本金却未核定明确,当面临风险时都寄希望于上级银行的援助,这直接导致了各分支行的资本拨备低于实际应有水平。

3. 从成本控制能力来看,非利息费用/总资产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具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营运效率是不同的。从整体来看,成本收入比是衡量支出成本创造收入能力的指标,2009-2011年样本银行成本收入比呈递减趋势。具体来说四大行的收入成本比平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2011年工商银行指标值为3.4,表示一元成本花费带来3.4元的收入;建行为3.36,一元花费带来3.36元的收入。此外,股份制银行成本收入指标状况优于城商行。由此可见,四大行规模上的优势使得它可以更低的成本运营。

4. 从规模因素来看,资产自然对数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从目前状况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中信、兴业等规模扩张速度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但在传统的存贷差盈利模式下,简单的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盈利不是一成不变,随着规模的扩大,会导致银行组织机构复杂化、多重委托―关系冗长化以及风险传染效应,使规模效应有U型变化趋势,规模经济逐渐转变为规模不经济。现在看来规模扩张已不能带来盈利的增加。

5. 从银行创新能力来看,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对资本收益率影响不显著,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创新业务对盈利性的贡献较弱。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净利息收入占到经营收入的80%左右,且四大行非利息收入比例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中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最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海外机构支撑下的国际结算业务。四大行非利息收入较高得益于大量的网点带来的代收代付类业务,技术含量不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较高,是由于招商银行作为零售银行的代表,其网上银行与银行卡业务带来的收益。

6. 从流动性来看,存贷款比率与资本收益率正相关。根据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人民币贷款额不得超过存款额的75%,这就将银行贷款能力限定在吸收存款的能力之内,吸收的存款越多,可以发放的贷款才能越多,而且许多创新业务也与吸收存款的能力有关。但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高于国有四大行,在70%以上逼近警戒线。具体从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结构来看,四大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所占比重接近50%:50%,除四大行以外的大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比重接近40%:60%,中小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的比重最高,接近20%:80%。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差异化经营,培养自身核心业务

中小型银行应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中间业务服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寻找投资以及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地区性银行应以对公中间业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并借助对公业务平台,将其扩展到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服务客户的中间业务。大银行要利用自身先天优势将零售业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

(二)主动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效率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盈利,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核心就体现在其风险管理能力上。全面风险管理不仅涉及传统存贷业务与业务,也包括金融市场业务以及表外业务。全面的风险管理要求银行根据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产品,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

(三)轻资产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累积了风险。根据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资本,可以引入第三个维度“轻资产”来突破二维困境,不依靠规模扩张来实现资本收益的提高[8]。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化以及开展中间服务、证券化降低运营资产。

参考文献:

[1]Maudos J.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Spanish Banking Using a Direct Measure of Efficiency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Aug.1998.151-153

[2]Carvallo,O,and Kasman,A.,2005. Cost Efficiency in the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Banking Syste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15):55-72.

[3]龙,徐加.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技术效率[J].金融论坛,2010(6):43-51

[4]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195-198.

[5]郭忠军、郑方敬、郑蕾.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与调控路径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12(8).64-67.

[6]Bouwman H. State of the Art on Business Models[EB/OL].httP://telin.nl,2003

第2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2-0062-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2.17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其盈利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以不同业务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其盈利构成不尽相同。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这将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由于受人才、技术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商业银行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因此,有必要分析其现阶段的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受到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实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一、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补充与完善,自1997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时刻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经过14年的发展,其业务规模,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北京银行为例,北京银行近4年净利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变动情况(见图1)。

从收入构成看,北京银行近4年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见图2)。

如上述图1、图2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07―2010年中间业务发展较快,无论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绝对值还是占比均呈逐年上升之势;但利息净收入仍是营业净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以传统存贷利差收入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格局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可见,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以存贷利差为主,中间业务收入为辅的规模效益型传统发展模式银行。

二、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可能影响

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占比位居全球之首,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国内银行中亦位居前列[1]。利率全面市场化和传统的存贷市场同质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银行利差空间被压缩。因此,全面、正确分析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主动应对挑战,并及时有效地把握机遇,对保持并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至关重要。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业务发展转型,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城市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即对利差收入为主的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个人业务、中间业务、中小企业业务等新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据2010年统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不足10%①,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18%②、股份制商业银行11.43%③和西方商业银行40%~50%④的发展比重。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缩窄导致盈利下滑的压力,将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大力发展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新兴业务,避免因利率变化对业务增长产生的影响,以培植新的盈利增长点。

2.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利率市场化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利率风险,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利率风险。因此,利率风险的加大,一方面催生了创新产品的出现,为城市商业银行加快推出利率衍生工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促使城市商业银行主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由利率变动导致的敏感性负债与敏感性资产之间的敏感性缺口等问题,通过利率调整使价格发生变动,从而改善不利缺口的状况。

3.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提高产品自主定价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报率。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可立足自身的市场定位,综合考虑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供求状况、客户信用差别和项目的回报率、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等因素,建立自身的产品定价模型对存贷款进行控制,并通过实行优质优价、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差别化定价策略来吸引客户,增加存贷收益;同时可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特点,根据其发展战略,将“地缘优势”与产品定价结合起来,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地区性龙头企业和本行优质信贷客户以低利率进行介入,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品牌和市场占有份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消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缩水。因为,一旦利率完全实行市场化,放开对存贷款的上下限管制,可能就会出现高息揽存、低息放贷的竞争局面,银行运用利率工具竞争将成为常态,势必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一方面,在存款增长放缓的负利率背景下,由于存款利率的刚性化,导致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很小,资金成本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对中小客户具有较强的贷款定价话语权,可以在中小企业业务上获取更高的收益率,但城市商业银行现有贷款规模中大客户的份额占比较高,中小客户所占贷款规模的比重偏低,贷款利率总体上升的幅度有限,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对目前传统的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经营模式产生很大冲击,银行的持续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波动频繁,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的波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将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首先,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及信息技术网络的支撑,加之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和把握的难度增大,利率风险随之产生。在这利率风险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经营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业务策略的影响。其次,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同业间开展直接的价格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存款,导致因资金流失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大型银行可凭借其在技术网络、网点机构、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提高存款利率,迅速挤占中小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部分资金的流失、流动性风险上升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再者,高利率贷款导致的道德风险和经营机构的逆向选择风险,将增大贷款的违约、信贷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当贷款利率变高时,风险低且收益率低的项目会因高利率而放弃贷款,而风险高且收益率高的项目则为了追求高的利润回报率而愿意承担高的贷款利率,这就会造成风险高的项目贷款充斥市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2]。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状态将被打破,商业银行很难迅速适应这种存贷利率完全放开的的经营环境。根据西方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存贷利差的放开必然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不稳定性也将随之增大。在此基础上,合理预测存贷利差变动对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以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范利率风险,保持银行持续的盈利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仍以北京银行为例,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这一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来测算市场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从表1分析表明,北京银行负债结构失衡较为明显,资产负债在总量结构上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金融资产总额超过金融负债总额389.76亿。具体来说,若存贷利率变动,则: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10年末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总额,敏感性系数大于1,缺口为正数,如果利率上升净利息将上升,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将下降。

三、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新兴业务,积极推进经营收益的多元化。在息差收窄挤压银行生存空间的不利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切实改变主要依靠资金为盈利手段的局面,转变经营观念,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等一批新兴业务,把中间业务视为资产、负债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盈利对利息收入的依赖。顺应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投入充分资源,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步伐,稳步推进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明确新增贷款投向,努力提升信贷资源回报率。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投资渠道的增多,大企业对银行的依附性将进一步降低,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将变得非常宽泛。尤其是优质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以贷款价格竞争大型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受到自身实力限制,无论是在贷款规模还是贷款价格方面都很难与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竞争。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大客户的过度依赖,把新增贷款主要投向战略目标客户,充分把握对中小客户议价能力强的优势,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提升贷款资源的集约化水平。 3.强化利率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银行等金融行业普遍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倡导树立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理念,塑造管理风险的企业文化,增强全员防范利率风险意识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控机制,根据巴塞尔协议中关于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职责,把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到部门和人员,保证在利率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上分工明确。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和套期保值等方法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防止银行利润因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在种类、数量等方面的不匹配而导致的利率风险敞口而蒙受损失。

4.不断优化负债结构,进一步降低营业成本。在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扩大收入的同时,必须加快调整资金来源结构,尽最大限度控制营业成本。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为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可通过对负债的主动管理改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农发行、保险公司等同业合作,广泛开展在资金结算、现金、代收代付、资金存放等业务。同时积极开辟、拓展与创投、风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兴合作,促使同业存款不断增长。通过发行CDS、金融债券、回购协议等债务工具,主动从金融市场借入资金,形成具有可自主控制的、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以减轻对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依赖,降低内部营业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可能造成银行利润缩水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煜辉,张榉成.从包商银行的盈利模式看城商行的生存状态[J].银行家,2010(8).

第3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中小企业对于成本最为敏感,而它们对IT系统有着庞大的需求;在本地计算时代,IT系统是奢侈品,庞大的业务需求被高昂的成本压制了;一旦云计算得以发展,IT系统的门槛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需求就会呈现显著的扩散效应。目前全球云计算已经由概念期进入导入期,受政策、行业标准、市场需求和技术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国内云计算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发生爆发式增长。

而近年来,电信运营商最传统的业务——语音业务的增长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应用更为广阔的数据业务成为其新的盈利增长点。IaaS云计算是投资门槛极高、对运营要求极高、回报稳定的ICT业务,非常适合电信运营商参与,云计算将是继3G无线接入、智能宽带等业务之外又一重量级的运营商数据业务。因此,云计算的盈利模式将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问题。

2 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称为“云”,其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搭建。

云计算服务可以分为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三种类型。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平台虚拟化环境、效用计算计费方法和服务级别协议等组成。

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把分布式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PaaS可以构建在IaaS的虚拟化资源池上,也可以直接构建在数据中心的物理基础设施之上。PaaS为用户提供了包括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开发环境等在内的软件栈,允许用户通过网络来进行远程开发、配置、部署和运行应用。

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它通过浏览器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千万用户,供用户在线使用。SaaS提供商为用户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而用户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

3 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服务盈利模式分析

电信运营商的盈利主要通过压缩开支、增加收入来源和增强客户粘性来实现。

目标云计算业务应用包括个人用户业务和企业用户业务。个人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游戏、云桌面等,通过互联网应用进一步向个人桌面电脑渗透。针对企业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如在线CRM、虚拟计算、虚拟存储等,将本地计算能力向中心迁移。

3.1 个人用户业务盈利模式

针对个人用户的互联网服务很难直接收费,云计算也不例外。因此针对个人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可以通过免费、多产品交叉补贴、多产品融合的方式优先发展用户;当用户数量到达一定规模之后,通过对部分用户提供收费增值服务、为第三方推广应用、将云计算作为增强用户粘性的后台服务协助新产品开拓等方式进行盈利。

(1)获得用户的模式

免费:免费是互联网领域通用的方法,在云计算领域同样如此。个人SaaS服务商通过全部免费的手段发展用户,PaaS服务商和IaaS服务商的成本较高,可能采取部分免费或者限量免费增量收费的方式。

多产品交叉补贴:电信运营商、大牌厂商等进入云计算,可以通过产品交叉补贴的方式快速发展用户。如:办理宽带赠送云存储空间,办理手机赠送邮箱服务,iPhone、iPad、iMac用户免费享有iCloud账号等。

多产品融合:云计算运营商将云计算置于服务的基础架构地位,云计算是服务体系的大脑,使得位于底层的云计算和位于上层的具体应用产品之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讯录、任务、邮件、音乐、照片等基于云计算的任一产品推广都会帮助云计算服务本身获得用户。

(2)盈利的模式

增值服务:SaaS服务商可以通过分级服务向不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除保持基础服务免费以外,增值服务均可以收费。前提是用户总数足够多,每推出一个增值服务都有可能带来显著的收入。PaaS和IaaS服务商可以对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使用量收费。云计算的商业化越成熟,用户的付费使用量就越大。

成为平台:一旦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无论是SaaS、PaaS还是IaaS服务商都会呈现出显著的平台效应,即可以成为第三方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渠道,通过广告费、渠道费的收入分成等方式获得收益。

打开应用消费的空间,增加客户粘性:云计算成为服务的基础架构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会逐步拓展。以苹果为例,iCloud推出后,iPhone、iPad、iMac以及将来的Apple TV就能够基于同一个平台进行管理,应用呈现出极大的便利性,用户对应用和终端的粘性也快速提高。因此云计算即使本身不收费,也可以打开应用消费的空间,增加客户粘性,为运营商的其他产品增加收入。

3.2 企业用户业务盈利模式

企业用户云计算的盈利模式非常重要,不同的盈利模式选择决定了云计算服务所能够获得的用户数量、收入规模、收入的分成比例等。云计算服务如果倾向于免费,将可能快速收获大量用户,但是盈利压力较大;如果倾向于收费,盈利能力和用户数量可能均缓慢增长。

(1)企业级SaaS

1)租金:按用户数量、模块功能、使用周期收取SaaS软件租金。

第4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一、对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分析

1.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

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在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而电子商务模式随着所涉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其各种类型层出不穷,越来越能够满足制造商、供应商和销售商等不同需求,为新兴的商务交易提供平台迅速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商业信息,同时利用大数据环境的优势为供给和需求双方提供有效地配置,更大程度的实现了商务交易的效率化和个性化。

2.电子商务模式的意义及特点

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边或单边商务模式、线下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供应方与采购方通过中间运营方的商务模式等几种类型。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类别及作用方式有利于发现新的商务途径,为各种企业的商务经营和运作制定实施特定的方案,创造有效的?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整个运作原理也就是实现企业间“供应链”以及“配销商”两方面管理的自动化,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预期,并且获得更多开发新市场和市场新功能的机会;然后企业与企业进行商业交易资讯的交换,所有的交易信息都通过电子数据库记录,并与交易相关的书面数据一一对应,更方便查阅;随后通过电子资金自动转账完成双方的资金往来,最终以数据库的出货信息处理为依据完成物流的最后配送环节,达成交易。

对于电子商务的客体来说,从企业的功能结构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经营、盈利、管理、技术、资本等模式的性质结构,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融进整个商务系统中进行创新管理和调整,实现互利共享。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新模式的转变

ERP系统又称企业资源计划,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所有范畴,从供应链方面去优化管理企业资源,目前我国用于企业的各类软件基本上都被纳入了ERP管理范畴。电子商务与ERP系统的融合对企业新模式的转变息息相关,当企业内部获取到订单信息,会通过相关联结第一时间将信息导入ERP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中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市场信息的共享。而一旦阻止了ERP与电子商务的配合,只会造成信息堵塞,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内部也要经过冗杂的过程才能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回馈,这样便会减慢工作效率和增加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盈利。

2.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将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全部业务环节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在信息、资金和物流上合理流动,有效满足客户要求,这是供应管理的战略目标。随着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商业贸易在电子商务上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新的模式不断冲击着传统市场,但我国至今仍处于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主要阶段,中小企业机构的规模较不稳固,市场体系极不完善,制度要求和监督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结构系统,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在实施供应链改革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各私其利,各个企业的功能独立,并且缺乏沟通协调的意识,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都不能实现一体化,这最终的结果就是产品和市场不对称,行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能过剩或者大量产品积压,减缓企业的发展,影响盈利能力以及在国际大环境中的竞争实力。因此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需要整个链条中各部门的综合运作,要找出办法消除企业各个职能间的所谓壁垒,有效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合作力度,转变不完善的经营制度。

三、电子商务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的问世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利润。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企业能够更快地找到能与之匹配的买家,真正的实现从生产到供给再到销售一体化,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同时也节约了大量资源,减少更多不必要的生产浪费,它这一模式的出现无疑为商品贸易和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思维。

1.消除供应链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生产商可直接进行产品预订销售环节,而无需中间分销商,这样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客户进行线上沟通,这有利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减少了因中间商的存在而产生的储存成本、运输成本等,无形中降低了整个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各项成本总额,使得生产商和消费者双双受益。

2.增强了供应链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同样地,整个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都致力于信息的数字化传输,通过这个信息大网络将各个客体的相关资料或者是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联系起来,每位参与者都能实时共享信息,在整个供给链中高效频繁的完成一次次信息传输,每部门通过共享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应对需求方以及完成其要求。各个职能上的客体都属于整体的一部分,供给链的管理有利于增强个体的协调配合性,只有通过他们实现了“命运共同体”,才能为各自获取最大利润提供保障,才能更好的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企业。

3.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事实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往往由于利益的驱动分割较为严重,各个部门间相对独立,大量所需求信息和数据不能迅速传递给另一部门,或者是某一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导致时效延误,最终影响的则是企业自身的总利益。而实行供给链管理让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为共同目标协同合作,凝聚力量形成较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内部的调整。

4.建立健全了产品结构体系

第5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诚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利润,但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平台中进行的,消费者和企业都会对网上交易存在一些顾虑,从而失去了一些顾客。所以说诚信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诚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网络中,一个人可以存在多种身份,而这种身份可以是自己虚拟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网络中的信息有可能是虚假的。在电子商务中,一些不法分子容易通过虚假网站对消费者进行诱骗,导致消费者对网络交易存在顾虑。

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交易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企业或消费者对交易缺乏把握,他们就不敢在网上进行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是这样。主体的信誉问题。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很多细节无法可依,导致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得不到保障。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全面的、细致的了解,也无法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判断。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懂得电子商务的人才不是很多,所以人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标准更高,不但要熟练的对企业的电子商务进行管理运营,而且要有一定的网络营销经验技巧,能为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物流和认证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物流和认证体系,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的物流体系,长期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物流和认证体系是制约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交易的形成,不只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还需要传统的配套服务。如果对电子商务物流和认证、支付等体系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就会被限制。

二、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性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机遇。在互联网中,由于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市场上有大量的市场资源。另外网络信息对于各中小企业具有平等性且缩小了国界的限制,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客户源,也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

电子商务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成本。网络营销可以有效的节约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小企业在传统营销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通过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方便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也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成本。

减轻了中小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传统中小企业都需要基础设施提供保障,例如:办公楼、店铺、车辆等。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减小了中小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宣传,商品交易,缩小了与大企业的差距。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盈利对策分析及建议

中小企业需要充分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必须展电子商务,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企业也发展助力。

完善中小企业诚信体系。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首要保障。首先,要做好体系建立的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信用查询监管制度、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保护制度等。其次,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源,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例如利用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协同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借鉴各国经验,大力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再次,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法制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法律保障,使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有法可依。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是一项与生产、营销体系有着紧密联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的是懂技术并对网络营销有一定认识的人才。所以中小企业内部要经常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培训,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第6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中国连锁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一些企业已经逐步成熟,并开始把眼光投向国外市场,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继20世纪90年代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实施跨国经营后,如今又传来国美电器、同仁堂药店等一批连锁企业开始迈进国际市场的消息。这里,有必要对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管理模式作一个剖析,以便为国内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或了解跨国企业在国内的经营行为提供借鉴。

一、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向母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以开拓海外市场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主要经营特征之一。有资料表明,最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有了快速的提高,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比率基本上保持了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步调增长。同大多数行业一样,尽管对于不同行业的连锁企业而言其国际化程度会有所不同,但可以说,连锁领域内的各个行业和各种业态的企业都在疯狂地抢占国外市场。连锁企业之所以考虑“国际化”问题,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国内市场基本饱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连锁企业而言,由于国内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组成结构改变等原因,国内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同一行业高度饱和,发展的机会明显减少。例如,在美国,零售产业已经过剩,购物中心的面积自1987年之后的10年内已经翻了一番。如果以1987年的美元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每平方英尺的生产率大约只有10年前的一半。在这些发达国家,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已经在本国几乎每一个可能的市场上设立了商店,如果它们要发展,就必须进军以前“未知的”市场。当然,饱和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全新的想法和形式是可以渗入看上去饱和程度最高的市场的。然而在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出台了很多规定,例如开设大商店或收购他人商店都受到法规限制,新开商店不仅困难而且成本很高,得到经营许可也要花费很长时间,人为地增加了进入市场的难度。因此,国外市场尤其是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其吸引力要大得多。

(二)国外市场有比较诱人的发展前景

与国内市场高度饱和的情况相反,一些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服务业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飞速发展。这些国家市场竞争程度较弱,存在大量空白市场,加上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于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尤其是有能力购买高档消费品的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对投资者极具吸引力;同时,市场进入壁垒逐渐消除,投资环境逐渐改善,也成为跨国连锁公司抢滩市场的重要原因。例如中国,连续多年经济增长幅度超过8%,人口增长率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并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购买能力的中产阶级,因而吸引了很多国家的跨国连锁企业进入其中。根据Coopers和Lybrand的分析,他们在考虑了市场规模和相关风险之后,指出了门个最大的零售和服务市场并把他们分成四类,其中巴西、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四个国家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期望购买消费品,蕴藏着令人激动的机会[1]

(三)连锁企业本身内在的扩张冲动

连锁企业的跨国经营不仅具有上述外在因素,还具有一定的内在因素。连锁体系一旦成熟,本身便蕴藏着一种自我扩张的机制,即希望把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向不同的地区,通过规模扩张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种扩张的冲动取决于该企业过硬的产品品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以及成为国际企业的公司经营理念,甚至是管理层对国际化的态度和抱负等。当连锁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已经站稳了脚跟,自然而然地会希望把国内市场的成功经营模式引向国外。尤其是当国内市场饱和、国外市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国际市场上消费趋同化、技术发展使连锁企业有了更大的规模效应时,种种因素的综合推动着连锁企业在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走上国际化之路[2]。

(四)获取更多的在不同市场的学习机会

通过在不同市场的实践,连锁企业还可以从跨国经营中学习到许多新的经营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经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跨国连锁企业这些年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技巧有:巨型超级市场的运营(欧洲中部和泰国)、季节性促销(欧洲中部)、新鲜食品的经营(韩国)、商场内面包店业务(欧洲中部)、开发简单的自有品牌产品(泰国)[3]。可见,对于连锁企业而言,跨国经营不仅仅是寻找更有利的机会、不断实现规模扩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努力学习,不断融合各国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资本的流向是单纯的,知识的流动是复杂的,通过资本的输出获取知识的输入,或许是连锁企业跨国经营最根本的动力。

二、跨国连锁企业的管理模式选择

连锁企业在跨国经营管理中,主要运用了两种管理模式:全球化战略和多国化战略。

(一)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是指连锁企业将母公司成功的经营模式移植到各国的分公司中,即在不同的国家复制同样的商店,并让所有商店采取一致的市场态度。麦当劳便是采用这一战略而成功的典范,零售业中最典型的是专卖店,如意大利休闲服饰连锁店贝纳通在110个国家里有7000多家商店,全部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另外,其他一些零售商如IKEA、英国马狮公司等也采用这一战略。

采取全球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经营成本。全球化意味着高度标准化,它要求采用同样的产品系列以及同样的定价、推广和选址战略。它的主要优势有商品采购的规模经济性以及商店设计与广告复制的规模经济性。标准化的理由是连锁企业从事业务经营的所有市场需要相似的产品。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差异,但采用这一战略的连锁企业忽略了这些差异,他们认为随着通讯方式的改变、遍及世界的交通运输与旅游催生丁全球化市场,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和期望不可避免地趋向一致,他们完全可以从全球的角度定义各个细分市场上的顾客,并为这些顾客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当然,能根据东道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经营策略调整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财务成本以及管理时间和工作量角度看,为此必须做出的经营组合调整的代价可能过高。

上述观点的基础是假定各个市场(至少工业化国家)的口味和收入水平是趋同的,这意味着大多数商品和服务存在一个全球性市场。因此,为适应本地需要进行的调整要么获益很少,要么根本不会获得益处。同时,全球化节省的成本却是非常巨大的。全球化战略要求连锁企业实施权力高度集中,所有涉及公司的决定包括商品范围、商品销售、服务水平等都由最高层做出,不鼓励所属商店的创新精神。各地的商店只需严格遵从总部制定的规章和程序,他们不会对整个公司的经营技巧有任何影响。这种管理模式尽管抑制了商店的积极性,也可能导致公司对当地市场的细微变化反应迟钝而阻碍其跟上市场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可以重复使用一个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连锁企业可以从标准化的经营活动诸如产品、销售、商店管理、广告和人员培训的规模经济中获益,并可以非常迅速的扩张。

(二)多国化战略

多国化战略是指连锁企业根据所在国的市场状况在分公司中建立行之有效的不同于母公司经营模式的战略。对于分散在各国的分公司,他们的基本经营理念和模式保持不变,但为适应每一个国家市场的特殊要求可以进行一些改变。如大型综合超市的“一站式购物”在许多国家都落叶生根,但是产品种类和品牌却根据每个国家顾客期望的不同而不同。

现代营销理论为多国化战略提供了较多支持。营销学认为,企业应当以客户为中心,贴近每个目标客户群体(或细分市场)需要的营销活动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意味着在跨国经营环境下,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地理、人口和文化因素以及消费者的特点各不相同,消费者的期望与需要、支付能力、购物习惯和产品偏好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最好采用适应性的多国化战略。

由于不同市场相差很大,在跨国经营中维持完全相同的经营模式有时很困难。例如,由于不同市场的劳动力成本、物业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不一致,以及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不同,市场竞争程度和当地消费者承受能力也有差别,跨国连锁企业要维持基本一致的全球性价格是不可能的。但是,连锁企业可以努力实现与其本国相似的定位,例如,Aldi等折扣商会努力使自己的价格比东道国的超市至少低20%~30%。此外,连锁企业在不同市场的推广策略和选址策略也会受到各种原因而难以保持一致,因此,多国化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是出于企业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主动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所作出的调整。多国化战略的连锁企业一般采用分权化管理,母公司做出主要的战略决策,各分公司管理层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可以决定商店经营的组合策略,例如选择产品的种类和供应商,根据当地竞争状况设定边际利润,决定所提供服务的水平,决定广告主题并选择广告媒体。这种经营的差异尽管不会使多国化连锁企业从规模经济中获益太多,但却使组织成员从全球各地学到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锻炼了一批国际零售管理人才。

尽管支持全球化和多国化战略的理由都很充分,但对连锁企业而言,选择哪一种战略意味着整个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的重心不同,而两种战略均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从目前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来看,一般而言,食品和服装等消费者偏好差异大的产品(高级女式时装除外)实行标准化的难度很大,奢侈品和时尚色彩浓厚的产品的客户追求他们所代表的独特价值,比较容易实施标准化。这些产品的消费者通常也是富裕、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且见多识广的人,因此或多或少地代表着具有趋同性的全球性群体。因此,专业零售商容易在全球化战略上取得成功,而综合零售商更偏向于选择多国化战略。

三、跨国连锁企业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调整

伴随着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巨大市场机遇,其经营风险也是巨大的。这些风险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内和国外市场之间可能存在较大文化差异,导致消费趋势难以完全趋同;第二,由于消费者偏好和渠道差异等多种因素,原先成功的管理模式可能不容易适应新的市场;第三,外国政府可能在一些领域设置限制,可能导致进入成本较高;第四,国外市场上消费者收入较低,无法支撑标准化运营的商店;第五,分销系统和技术可能不发达(例如,道路差、缺少冰箱、邮政系统落后)带来企业运作困难增大;第六,各国之间的连锁经营形态可能差别较大,而国外消费者接受新的连锁经营形态尚需要一段时间。

在连锁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当中,最为困难的要数经营理念对于特定的市场环境的适应问题了。零售业同其他行业比起来,更倚重公司与顾客的互动。同生产性行业比起来,零售业从来就不具备孤立存在的特性,不象工厂那样可以在一个国家“单独存在”却满足另一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它必须同自己所在的国家或社区融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零售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适应不同消费者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而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对于生活的态度、人文区别、历史传统等,都会给连锁企业跨国扩张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文化差异不仅导致不同的客户需求,也影响到管理风格以及与供应商从事交易的一般方式。例如,家乐福的大型超级市场经营理念在中国做得很成功,但在香港和日本却一筹莫展。正是由于零售经营模式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惟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

即使是采取全球化战略的连锁企业,也不可能全球高度标准化。肯德基在中国的“变脸”就说明了这一点。每天早上,肯德基向消费者提供有营养的中式早餐,销售美国人闻所未闻的“香汁大虾”,并出售王老吉凉茶。肯德基的这些变化并非意味着要打造“新式快餐”或者“中式快餐”,做完全的本土化,而是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为中国而改变。“从我们到中国的第一天起,就觉得不能囫囵吞枣地把国外的经验硬搬过来。”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说,“作为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品牌,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全球经验不是单纯的一套方法,而是需要整合许多的个人经营,并结合当地市场的特点。”

肯德基的变化说明即使最标准化经营的快餐行业也必须进行本土适应性调整,在这一点上,连锁企业同其他企业没有什么不同。这也意味着连锁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在标准化程度和适应性调整问题上作出抉择。当然,标准化与适应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标准化只是代表一种程度,而不是绝对化决策。标准化程度可以从全球标准化调整到每个市场的标准化,重要市场的标准化也可以根据重要市场的不同情况做出调整。连锁企业应当随时关注营销组合中可以标准化的要素,但可以根据市场运作条件考虑适应本地需要。

第7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论文摘要: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它是我国影视拍摄基地和影视旅游经营单位中的一朵奇葩,其商业模式对影视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哈默尔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为基础,从核心战略、价值网络、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四个方面分析了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的措施。

一、哈默尔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通过对产品、价格、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安排,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在商业模式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盖伊·哈默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实践的、简单的商业观念。他识别了四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四大要素。而这些因素两两之间都形成一个界面,这些界面将四个要素紧密地连成一个协调运作的整体。此外,模式还要达到效率、独特性、一致性,并在利润助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二、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分析

自1996年以来,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横店影视集团,主要形成了旅游休闲、旅游开发、酒店服务、影视管理服务这几个业务。从哈默尔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理论角度来分析,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核心战略,2001年,在对影视城的资源特色、优势劣势分析之后,经营者提出了“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明确了影视是基础性资源,要利用影视宣传企业,利用影视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题材、手段等元素,使影视、旅游、文化三位一体,互相融合。②价值网络,政府的支持是横店影视城得到快速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浙江省委领导明确表态,要举全省之力,把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好,使之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要素平台。横店发展影视产业,不仅能够享受国务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还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东阳市人民政府的多项优惠措施。旅游商是横店影视城扩大市场的利器。横店影视城始终坚持“三赢理念”,让商、公司及游客三者共赢的市场开发思路,通过反利大会及活动奖励,达成与各商的诚信合作。横店影视城还在人才储备、培训和教育上狠下功夫,主动与高校合作,如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共同创办了横店影视科技学院,培养影视表演、影视工程技术及影视制作现场管理等应用人才。③战略资源,横店影视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影视资源为基础,开发与影视结合的梦幻、快乐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中国的、影视的、原创的、高科技的、充满魅力的、轻松愉悦的”产品特色。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媚俗的大宋市井图;秦王宫,气势恢弘;广州街·香港街,可让游客感受粤港风情;明清宫苑,再现堂皇的京都风貌。梦幻谷,堪称国内规模第一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其中有《暴雨山洪》、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为了维护影视基地良好的环境和旅游秩序,横店影视城制订了详细的《影视拍摄管理规定》,针对影视拍摄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行为,健全了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制度,使横店的影视拍摄与旅游走上了规范、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④客户界面,横店影视城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影视摄制组,另一类是大众游客。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横店影视城在客户界面主要有以下亮点:拍摄免场租。从2000年开始对所有前来拍摄的剧组免收场租。这一政策降低了影视剧组的成本,提高了他们前来横店影视城拍摄的积极性。“一城一策”。“一城一策”就是要分析不同的市场客源地的人的经济水平、旅游意识、旅游习惯和适时发展,结合横店影视城的资源特点,提出不同的旅游概念,进行不同的旅游策划,组合不同的线路,制订不同的旅游价格,提高客源地对横店影视城的认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三、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提升对策

①实现横店影视城的国际化,要有全球化的意识,把握经济和政治的宏观形势,在影视发展上准确把握全球最新的影视文化动向、影视技术发展方向。主动与全球上先进的影视城合作,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上影视巨头合作,为他们来横店影视城拍摄提供优惠条件,通过更多国际化影片的制作,达到让国外影视界认识横店的宣传效果。加强海外营销,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横店旅游,体验中国特有的影视文化。②延长产业链,增加创收点,“影视+旅游+文化”依然作为横店影视城的核心战略,但为了增加创收点,使横店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实现影视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在延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将多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交易费用转化公司的利润。在产业链的上游,集中影视策划与创作的优秀人才,编写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完善影视制作的统筹安排服务。在产业链的下游,加强影视后期制作和发行宣传,与更多的网上在线影院和大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加强合作,在新电影作品的发行上分享到利润。纵向一体化不仅增加创收点,也使影视城拥有更多的影视核心技术,减少对产业中其他合作伙伴的依赖,提升影视城的竞争力。③持续不断地进行影视旅游产品创新,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生产,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短则一个月之内,长则数十年。横店影视城的小型影视旅游产品基本依托于经典的影视片段,如的《英雄比剑》、《秦军剑雨》,但随着观众对电影热情的消退,此类影视旅游产品难以再引起他们的兴趣。横店旅游产品开发部门要根据最新的、火爆的电影,开发出经典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对影视旅游产品进行创新。④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横店影视店所展现的中华历史文化,如秦王宫的秦文化,明清宫苑的明清文化,清明上河图的宋文化以及大智禅寺的佛教文化、屏岩洞府的道家文化,但大都以建筑为依托,少有重现历史生活原态,更是缺少浙江当地文化、越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浙江的古越文化,以“建筑+演艺”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游客不仅在横店可以感受影视文化,还可以感受浙江本土文化。⑤提高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度,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都以静态为主,游客只能从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节目的精彩,身心上的共鸣有限,有必要开发一些能让群众充当主角的影视片段表演节目;在影视旅游中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将表演中使用的道具以记念品的形式送给游客等等。⑥注重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国家信息建设的发展,网民已成数量级增长,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网络营销将是营销的利器。网上营销还要借助其它网络平台,如携程、驴妈妈、途牛网等,与它们合作,利用它们的渠道向更大的受众提供横店的信息,共享营销收益。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胡盛强.商业模式的结构探索与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7.

[3]曾毓琳.横店传奇——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许永安.打造横店影视产业链的成功尝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24-25.

第8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经营管理 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

(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 周 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08

第9篇:商业盈利的模式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沙盘模拟教学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注重应用性”,即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沙盘模拟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把管理学、会计学、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整合于一个运营中的企业,学生通过模拟演练,在一系列的动态活动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升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沙盘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值得大家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二、ERP沙盘模拟课程概述

沙盘模拟实训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MBA教学,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沙盘模拟实训开始在欧洲、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和教育界风行。进入二十一世纪,沙盘实训逐渐进入了中国,并为广大的中国企业界精英人士所熟知,成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内训和高校教学的最先进工具。它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对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感性认识。

在沙盘模拟实训中,学生被分成6-8个团队,每个团队代表一个公司。每个团队4-6人,各代表着CEO、财务总监、市场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管理角色。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数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三、ERP沙盘模拟课程价值

(一)拓展知识体系,提升管理技能

沙盘模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每个同学在团队中扮演着不同的管理角色,通过沙盘操作,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预测市场并制定销售计划,如何在维持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制定实施生产计划、编制并实施采购供应计划,如何筹集和管理资金等各项专业管理技能,并培养信息管理的思维方式。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沙盘模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仿真教学系统可以用于综合素质训练,使学生能够树立共赢理念,系统思考问题,在团队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明确自己的个性与职业定位的关系。

(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在沙盘模拟课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宝贵实践经验转化为全面的理论模型。参与者借助沙盘推演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路,每一次基于现场的案例分析和基于数据分析的企业诊断,都会使参与者恍然大悟,达到磨练其商业决策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实践的过程

(一)企业背景介绍与分组

对学生将要接手的虚拟企业进行介绍,以企业起始年的两张主要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点,逐项描述企业目前的财务状祝和经营成果,并对股东期望、市场占有、产品、生产设施等方面进行说明。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分成8-10组,分别担任CEO、营销总监、运营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等管理职务。

(二)运营规则介绍与物理沙盘的推演

企业运营的内外部环境可提炼为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市场划分与市场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生产线购买、转产与维修、出售;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与1S0认证;融资贷款与贴现。学生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先进行物理沙盘的推演,根据经营起始年的企业运营基本信息将教具摆放在物理盘面上,由教师担任银行、原材料供应商和商品需求者等外部职能,并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规范操作步骤,提出建议,在每一年度经营之末指导学生作出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并总结各组经营概况,分析原因,指出不足。在本阶段必须使得每个小组权责分明,服从指挥,保持良好的团队精神,并鼓励学生亲历亲为,从错误中发现问题。

(三)电子沙盘的推演

在ERP物理沙盘模拟经营相当熟练的情况下,引入ERP电子沙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6-8年的运营。

可总结如下:

第一年:重点揭示企业的本质是“赚钱”。企业的利润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销售。提出通过“开源节流”来增加利润。“开源”就是扩大销售额,即扩大经营市场、增加产品品种和提高生产产能。

第二年:除通过广告成本效益分析,提倡理性投入外,对内要了解产能,强调各部门间配合、协作,对外摸透市场需求及趋势,进行市场细分。

第三年:原材料以产定购,避免采购盲目性;产品以销定产,杜绝货物积压;科学排产,灵活交单,及时回收货款;合理使用各种融资方式,提前做好现金预算,由简单的财务核算上升为财务管理层次。

第四年:透过现象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用数字说话。借助全成本核算和产品赢利分析,找到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改进和解决。

第五年:引导学生建立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长远规划,整体把握企业发展。深入理解“战略就是在企业的各项运作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应用SWOT分析制定战略目标,借助平衡记分卡的管理思想,分解目标,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第六年:引导学生感知团队的合作、成员的相互信任、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反省自身,找到不足,在实践中锻炼、感悟和提升。

(四)学生的自我点评与教师的点评与总结

每轮结束后先让同学们进行自我点评,就自己的经营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再由教师就每组进行具体的点评与总结,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总结沙盘实训中如何作出正确而有效的决策、怎样保证业务与战略的一致、如何构建好自己的管理系统、怎样全面提升组织的竞争力问题的答案,为同学将来的创业奠定好的基础。

五、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的思考

要提高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的效果,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建设

模拟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载体,建设规范标准的ERP模拟实验室是搞好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前提保证。实验室硬件应包括60--80平方米的实验室场地、7-11组摆放物理沙盘的桌面、沙盘教具、10-12网电脑、投影设备。软件包括学生训练平台、教师指导平台、管理员控制平台。

(二)有一支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是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下转封三)(上接第308页)取得良好效果重要保证。ERP沙盘模拟课程涉及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要求指导老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ERP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转换应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由“教学者”向“探索者”转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制定具体的实训教师培养方案,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高校实践教学要求的专业的实训教师队伍。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新方法

1.集中安排该课程的学习时间

因为沙盘模拟课程需要较完整的操作来体会企业运营的本质,一轮经营需持续6-8个会计年度,因此要使得本课程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安排24-36学时集中在2-3周进行实训。

2.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模式由平时考勤和各组经营后的最终权益大小排名决定的成绩两部分组成。由于该课程由团队配合完成,因此,现有考核方法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混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不作为的现象。因此,应建立科学考核方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该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一是考勤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投入程度,占30%;二是每个经营年度每个组的经营情况记录及报表的核算情况,占20%;三是实验报告,即每位学生撰写自己所承担的岗位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占20%;四是实际操作结束后小组的经营权益、负债和发展潜力,占30%。通过对四个部分适当分配权重,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实践证明,通过考核方式的转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关注自己的岗位职责,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

鼓励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在参与中学习”,由转变认知模式到转变态度,再到改善行为;“在错误中学习”,发现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方向和速度;“练中学,学后用”,保持培训后“长期保存效果”。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沙盘实训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有个别同学不作为的现象。这些问题如资产与负债和权益的关系?销售与赢利的关系、盈亏平衡点、企业盈利的定量分析“ROA、ROE”?VMI、产供销平衡(产销平衡、VMI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订购计划-采购计划)?产销排程理论、产能管理、JIT准时生产理论(看板)、设备投资与运行管理?在实训中,每年度经营完毕后,先让学生自己点评自己的盘面,再让其他小组点评,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快速地提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各级沙盘大赛,建立开放实验室,组建沙盘协会

当前,全国沙盘大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通过参加沙盘大赛,走出去与更强的竞争对手竞赛,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抗压能力和拼搏精神,因此,应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各级沙盘大赛,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借助比赛的推动力,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沙盘模拟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学生参与沙盘学习的热情度大幅升高。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在开设该课程的同时,各高校能同时建立开放实验室和组建沙盘协会,增加同学学习沙盘的机会。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大一可先接受沙盘认知教育,认识到学好各专业理论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理论课的态度;随着认知的加深或本课程正式开设后,同学还可参加沙盘协会继续练习,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能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增强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谷再秋,乔梅.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上):138-140.

[2]智瑾.创新课程“企业经营模拟对抗”实践教学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0(1):43-45.

[3]熊伟.《ERP沙盘模拟》教学的反思[J].经营管理者,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