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小学学科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学科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1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代礼仪

安徽省霍山县下符桥镇地税希望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在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在形成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推及到核心素养方面,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核心素养

所谓的灵动课堂早在《说文解字》中就已有解释,灵动主要是是指有灵气,灵活。推及到课堂教学之中,则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等,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灵活多变且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灵动课堂从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同时,新课改还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等。在本文中,主要立足小学英语灵动课堂的构建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运用情境,培养语言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会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学生在知识灌输中是难以有效掌握英语该门语言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而沟通语言与教材的一大有利工具则是情境。由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并将所要讲述的知识纳入到该情境之中,如此学生可以为情境所吸引,自主地走进情境、理解情境,在情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我在组织有关happy birthday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直接创设两个情境:一是庆祝生日,一是商场购物,为学生提供背景:陈杰要过生日了,为了庆祝她的生日,同学们一起来到超市购买礼物和食材。

我会在购物情境中为学生呈现商店、商品名称的单词,如此学生可以结合已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自主地选择所要购买的商品,并进行购物交流。如此,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对话交流,与此同时,在购物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购物意识和合理消费意识,将德育渗透其中,以此实现语言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手段多样,培养思维品质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单元或每一话题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这就需要广大的英语教师善于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性、思想性的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借助人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思维具有批判性和独创性。

比如,在教学生angry这一单词的时候,除了将其“生气”的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会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平常自己与小伙伴或父母生气的时候,会怎么做呢?自己这样做之后对自身或者他人有什么影响呢?有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就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畅所欲言,不少学生在说完自己的经历之后都说当时生气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幼稚,而且很不应该,生气的时候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动作或者说出的一句话是很伤人的,对此不少学生说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学会冷静,不能随随便便生气,要理性对事情进行理性的思考。如此,由单词的讲解延伸到生活小事,学生可以在理性地分析生活小事中发展其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方法灵活,培养文化品格

英语从其本质上来看,它属于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倘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只是将语言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忽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学生是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灵活沟通的,缺乏文化因素的参与其实也是当前跨文化交际失误频仍的一大原因,也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一大原因。对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向学生呈现英语文化内容,使其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其文化品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诸如Excuse me、Thank you等日常礼仪用语的时候,会直接理解对比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比中西方的日常礼仪用语的用法,就Thank you而言,谢谢几乎成为西方国家的口头禅,无论是对何人都会报以感谢,而在我国一般情况下,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是很少使用谢谢的,如果使用,则会显得很陌生,两者的距离会拉远。如此,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下,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要选择不同交际用语,以此为其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适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对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其中适性学习最为关键。比如,在英语的学习中,对单词记忆很枯燥,另外,英语是需要学生积累的,这样才能慢慢地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所以这就需要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互相配合来记忆单词这个方法是最适用的。特别是学生都是刚刚接触英语,对单词和句子都不太熟悉,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配合听写,用这种方法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听写时分享记忆单词的窍门。有一位学生就分享了自己的方法,他说:“我在学习单词family时,经过观察,我发现family这个单词居然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句英语前字母的拼写。发现这一点后,family这个单词很快就记住了,并且记得特别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配合,互相帮助,让英语学习变成了愉快的事情,从而也进一步丰富英语知识和技能。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等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其自身的素养也得以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玲.刍议小学英语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6(09).

[2]楼赛丽.聚焦小学英语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7(13).

[3]鲁子问.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1.

第2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培养数学定量思维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 北师大严土健教授曾谈到“虽然我国的数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至今数学并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数学意识一般还相当淡薄. ”这一问题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认真反思.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按照“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新教材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果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发现过程. 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 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能用数学的观念和视角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量化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接触新鲜事物时,能够用数学的观念和视角思考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学开始就须初步培养,可以让学生记数学日记、收集生活中的数据、用收集的数据和情境改编成一道数学题积累起来、制作数学小报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信息和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归类、整理,并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慢慢到学会用数学语言来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出猜想,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以下意识:让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一种自主的思维习惯;面对一些事物时,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形成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中还应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不断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意识.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

第3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常态;小学;英语阅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现状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英语迎来了“核心素养”的时代。英语,作为未来世界公民在跨文化场合下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亦有必要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重新审视英语教育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即英语教育应将学生的成长置于首位,帮助其形成包括学习力、思考力、沟通力、创造力、人文力等在内的21世纪核心技能及素养。

在此背景下,英语课堂迫切呼疽杂镉煤褪涑鑫驱动的,基于真实情境的,促进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足量的语言输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的现状是起步晚、实践少、手段和资源相对短缺,教师虽然已意识到需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存储式”的记单词、背语法、生硬互译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但是关于如何以英语阅读促教学创新的理念、目标、原则、流程、方法、资源配备等信息严重不足。

二、英语的阅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在梳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下,英语阅读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个体品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也强调我们教师必须要“远离无目的的教学”(FOR WHAT WE TEACH)!如果目标本身有所失真的话,那么未来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也会出现问题。 基于此,我认为,英语的阅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

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这一阶段是基础,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

2.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

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从作者说话的立场出发来推理话语中真实表达的意义。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

3.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

学生需要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

三、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途径

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

1.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

Hello! (How do you do?) 你好! 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呢?Good morning / afternoon/evening/night.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Excuse me。(sorry. I’m sorry) 打搅一下(对不起/不好意思)Thank you! 谢谢你!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How are you today? 今天还好吗?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子啊?It’s time for class. 该上课了。

2.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经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知识层面。这个对每个同学来说都不难,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新接触的概念,多看几眼就能够记在心里;新学到的定理,做了几道练习题就可以熟练运用了。第二个层面,是技巧和能力层面。相对于基础知识来说,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周期长,而且,相对隐形,能力高低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出来的,往往需要通过不停地练习和巩固。第三个层面,比基础知识和技巧更深入的是模型和思维层面。对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有同样的优点,就是特别擅长预习和总结。预习帮助他们快速地提前熟悉课堂上所讲的基础知识,从中领悟到解题的技巧,而过后的总结把所掌握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把研究的技巧沉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学生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比如我在进行PEP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 Read and write阅读教学时,因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为“四季”。本单元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在渗透巩固学习本单元重点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词的同时更可以利用细节的刻画引发学生思考,潜移默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在之前的阅读课中不断接触跳读,寻读以及细节阅读等阅读策略,本单元依然是对学生进行以上几个阅读技能的训练,所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基础,难点在于对诗歌中一些语言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应在课程标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指导下展开。

四、结语

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我们教师在未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将是我们落实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DD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第4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围绕核心素养对学校进行定位分析,可以发现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知识本位,知识教学过度;固有的课程文化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终身学习所需素养的提升,导致各种教与学的冲突日益凸显。面对发展中的严峻挑战,如果学校不能谋求新的内涵发展之路,不能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再建中取得突破,不能在教育行为上有所转变,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那么学校将失去品质生存的基础,失去家门口百姓的信任。

二、变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再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和愿景,加强课程领导,从学校课程文化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努力再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文化。

1.确立课程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课程目标是课程文化反思与再建的基点。学校坚定赏识育人办学理念,以“人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核心素养确定培养目标,以育人价值主导课程建设,研究“赏识育人再架构”策略。通过全校师生大讨论,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创设有意义的教育空间”的课程建设总目标,并确定学生培养目标为“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张扬、和谐发展的阳光少年”。让各层级的目标引领可持续发展。

2.规划课程内容,丰富学习经历

(1)课程计划的科学编制

学校以课程计划的制订与完善为切入点,以“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示范课程”建设工程为抓手,启动学校课程规划行动研究。将学生在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皆视为课程,运用SWOT方法进行背景分析,研制了符合校情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和年度课程计划,架构了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以基础型课程为主干,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两翼齐飞”的 “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全力打造充满生机、可持续发展、尊重差异和能让学生享受教育的“绿色课程”。

(2)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

学校重视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让教师意识到自己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校赏识并肯定教师的课程理解视角,基于教师的课程视域将学科作为宏观、将单元作为中观、将课时作为微观,引导教师将国家课程总目标逐级分解、分类编码,把每一个学科划分为若干单元或专题,以单元或专题为基本单位,以整体为核心,以“统整”为基本思路,用课程诸要素来构建每个小单元,从而构建起一个个完整而系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如数学组研究专题、语文组研究文体的重点篇目、英语组进行专题与课题研究、理化组进行单元设计等,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更加丰满和立体。

(3)校本课程的个性设置

在充分考虑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调研评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与特长培养相结合;以教师研发为主体,用赏识的力量丰富课程的“两翼”,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选择的校本课程。

一是学科限定拓展课程。如语文的《一十百千万》、数学的《思维训练》、英语的《牛津之歌》、美术的《西林版画》、体育的《校园排球》等。

二是自选超市课程。共开设了三个板块、七个系列的74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通过网上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成立了涵盖艺术、文学、技能、体育等领域的学生社团23个,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使学生人人能参与,个个有项目。

三是德育微型课程。积极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实践课程,建设“晨间故事会”等德育微型课程,探索家校联动课程,开发午间阳光课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格局。

四是校本活动课程。学校有贯穿全年的校园文化节、学科文化周、文化日、班级文化秀活动,每年举行“达人秀”、校本课程建设阶段成果展示。校园阳光电视台倡导“人人是明星,天天有直播”,鼓励更多学生走进直播间,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4)特色课程的精品培育

一所学校的优势往往也是学校的特色,而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学校精心打造“三六”特色课程项目。“三”指的是三项课程:基础型课程(快乐英语)、拓展型课程(西林版画)和探究型课程(绿色环保)。“六”指的是六个体艺项目:排球、围棋、硬笔书法、版画、合唱、轮滑。特别是将融传统文化与美术技艺为一体的版画特色课程作为龙头重点打造,积极推进“人人会版画、班班有作品”项目,采用螺旋式培养模式,使版画特色课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交流建设的名片。

3.优化课程实施,提升教学品质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学校引导教师以“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为教学理念,以“让课堂预见学生未来的学习”为目标,推出“绿色课堂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为课程文化的再塑找到平台。围绕“和谐、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课堂三维标准,实施环环相扣的“六招”,追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持续创新型课堂。

第一招是推行二次备课,把握教学预设。研究个体、集体备课策略,采取“个人独立备课提出问题、团队讨论分享、最后个体再完善”的方式,开展主题备课、备课答辩、说课等系列活动,研讨预设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二次备课要求。

第二招是研究微环节,转变教学方式。建构“4S学程模型”,以学习方式的变化反过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S”是学习(study)的缩写,“4S”代表“想学、学会、会学、再学”,既可以是一堂课的四个环节,也可以是某个环节中的四个小环节。学校以“赏识”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一个个微小环节的质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实现课堂的和谐、高效和可持续。

第三招是项目引领研究思维品质。针对绿色指标中“高层次思维”短板,与金卫中学、兴塔中学、松隐中学等伙伴学校联合成立研究共同体,确立了“以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绿色课堂实践研究”的课题,以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微环节为突破,聚焦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习品质。

第四招是基于标准改进校本作业。考试学科以双向细目表的编制为引领,设计基础、拓展、探究等分层次校本作业,提高作业针对性;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探究类作业,以丰富作业的类型。班研组控制每日作业量,拒绝无效重复作业。实施作业绿色批阅。教师批改作业不打“×”,而用“”或“\”代替,表示对学生错误的接纳和对改正的期待,学生纠正以后再打上“√”;练习本上呈现谈话交流式的评价,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美好评语,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在赏识中进步,使师生关系更和谐。

第五招是构建多元学习共同体。一是教研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主题一日研修活动。二是班研体,由班级任课教师组成,研究因材施教、关注差异教学。三是学研体,在班级中成立同伴互助型学习小组,以强带弱,共同提高。四是师生共同体,党员干部“认领”需要爱心辅导的学生。五是家校共同体,成立校级、年级家长管委会,整合家长资源,进行学习探究。六是亲子共同体,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实践课程。今年,“西林之星”爱心助老亲子团队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所有的学习共同体都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合作成为常态。

第六招是教学评优,人人获奖。参赛前,教师从微环节入手为自己设计一个单项奖,上课之前出示自己设计的奖项以及获奖的条件,课后由学科组进行评奖。每一次评奖都要持续三四个小时,获奖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别人的教学中获得启发。于是,评奖活动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教师在赏识中获得了成功体验和专业自信。

4.尝试评价转型,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评价先行。应该以评促教、以评促建,以评价转型促进课堂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学校认真研究《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努力开发校本绿色指标评价体系,探索和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标准,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努力改变以知识掌握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优劣的局面。

(1)实施多元开放的评价

对学生学期成绩采用“3+3+4”综合评价。改变教师主宰、分数唯一的评价方式,开辟师生互评、学校测评、家长点评、社区参评等渠道。建立《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详评、家长点评、社区参评、学生最佳作品评选、社会实践记录、体艺活动记录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开展“西林之星”评选活动,让每个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都能体验成长的价值,使评价更具针对性。

(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巧用赏识妙语,每堂课至少对半数以上学生说一句表扬鼓励的话,实施赏识性课堂评价。针对一年一度的“推优生”“优秀生”评选,学校更关注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实践以及学业的发展过程,采用活动记录、日常表现记录等方式,建立学生档案以跟踪学生发展。

(3)引导学生学会赏识

在赏识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引导学生既能悦纳自己,又能欣赏同伴,从赏到识,不断创新赏识形式,使评价成为学生发现自我、赏识别人的过程。

三、反思中的收获与展望

1.反思中的收获

从价值取向上看,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实践证明,核心素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在2012年和2014年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上海西林中学的学生各项指数均达到或超过区域平均水平,特别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学习动机指数、自信心指数进一步提高,其中对学校的认同指数达到9级最高水平,2014年自信心指数、师生关系指数、学习动机指数等增长2级,学生学业综合水平进步显著,学习品质得到提升。

第5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信息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懂得如何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有关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在美国提出,目前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比较多,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可以说信息素养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能。说信息素养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包括了社会﹑哲学﹑文化等内容;说信息素养是一种技术因为他包括了各种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构成。此外,还有很多专家从教育技术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给信息素养下定义。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养,重视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长时间以来不被信息技术老师重视,由于既没有考试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测评估,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规范的教学活动,极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老师都是应付了事,从而造成了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局面。所以说信息技术老师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体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老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就是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堂的态度。假如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不断地及时的更新新的信息技术知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主动提高自身素养,不断进步。 

三、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传统的图书资料利用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信息课堂上要以强烈的信息意识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把它们综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素养的重要。

首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落后的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我们要添加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元素。例如,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实践操作,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展示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赛,使学生们感受到信息带给我们的乐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信息技术教育要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以便于更好地培养信息素养。最后,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将信息素养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学校之所以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应用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再好的理论技能如果不能合理恰当的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它都只是一纸空文,是没用的“废品”。因此,要把信息素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需要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各个领域中应用信息素养,锻炼学生应用信息素养的能力。在一些实践中也可以有意识的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例如,现在普及的互联网,可以从互联网的功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效益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重要性。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带给我们的便捷,例如,电话的发明,试想如果没有电话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竞技类的比赛,自己动手发明创造。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陶冶情操,锻炼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更好的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久坚持。要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更要利用各种方法,各种

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的应用能力。这是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向永.董玉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 

[2] 朱玺.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j]. 

第6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阅读;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88-01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不少教师站在课堂中央担任主角,教师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用固定的结论框住学生的思维,我们遗憾地看到这样的阅读教学越来越远离语文教育的要求,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产生对大自然的亲近之心。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会有这些自然而然呈现在读者面前雪地作画的热闹场景。那么,教学中让学生也成为细心的观察者,辨别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动物的脚印,这是学生解读文本的第一步骤,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惑,小鸡为啥画的是竹叶,小狗为啥能画出梅花……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冗长的介绍,而是将这四种动物的图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拨开迷雾,不少学生甚至会用笔描摹这四种动物的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先学生一步看学生所看,听学生所听,想学生所想,为其准备辅助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得到认同文本、领悟文本、启迪智慧的一种素养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低姿态高水准,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索文本的蕴含之意。创设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此处无声胜有声――把阅读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曾有教师说:“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就是太快举手的人”。这也是在提醒当下的语文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领悟是需要时间沉淀的,适时营造一片安静的课堂,学生的心思才可放入文本之中,与文本进行无声的思想交流、碰撞,在这些交集的情感脉络中,学生自觉调动情绪,展开判断、推理、验证、认同,学生才会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思作者所思,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颤,身心受到熏陶和洗礼,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执教《怀念母亲》一文时,让学生默读文本更能从静谧中寻到作者从血液中流淌的思母之情和思国之情。季羡林大师的这篇文章是“泣血之作”,细思深品下格外深沉,格外悲怆。教师把默读的课堂时间交到学生手中,不急着催促,不先发表见解,不旁敲侧击,非要给个思想的引线。这是并不需要的,此时就是一种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无声处胜于有声世界。对母亲的心,是任何一个血肉之躯都无法不去珍视,不去依恋,不去投靠的。对儿女的爱母亲又给得多么隐忍,多么细碎,多么平凡。在安静的默读之后,忽然有学生自言自语,“我一定是离不开我的妈妈的,我做梦都要和她在一起。”若非为文本蕴藏的深情打动,是不会令这位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的。这就是一个人对母亲的那种深情,母亲是灵魂得以安放栖息的暖巢。由此情景,教师让学生自主讨论作者思母与思国的共同之处。这短暂的安静之后,是学生受文本启发,再通过冷静、理智地思考,不断酝酿架构自己的文学语言,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表述一一展现了鉴赏审美能力、鉴赏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究批判能力。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把阅读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问题是一个连着一个,面面俱到,目的在于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究文本,找准把握文本主旨的关键点。但是,这种“独权”思想还是会引发学生的排斥感,让学生感到思维被限制。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的张扬体现在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自我审视、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得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阅读质疑,这是激活课堂精彩生成的“活水源头”,学生阅读文本产生思疑,说明对文本已经进行了细阅读、精阅读,从而在理解上产生一个或多个疑惑点,有一种非要弄清缘由的自我心理催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个时候,教师转变身份变成学生疑问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学会事半功倍。而学生因要努力解开心头的疑结,会更为认真地听,让思维灵动起来,这其中说不定还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百花齐放才是春――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盛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整合阅读环境,广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校内有班级阅读角、学校图书室,校外有家庭书屋、书城、图书馆,定期设定主题,定向开展阅读。将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品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适时开展读书会、诗歌文学朗诵大赛等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打造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体系,把“精神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浇灌成长,为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铺路搭桥。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

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这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当前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其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语文核心素养”?目前,教学界对“语文核心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对此的体验和体会是:“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个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它是指学生获得基本的、比较稳定的、符合时展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拥有学习语文习惯的良好养成,并从语文方面形成丰厚的文学涵养和人格修养。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堂教学是前果后因的关系,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所以,要想使“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最有效的途径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只有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事半功倍,即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语文老师中绝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思考并形成共识: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并非绝对,而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本身是一个永无完结、一直在路上的过程,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那么,如何实施语文教学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

语文教学目标定的精准与否,对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影响极大。如果定得精准,整个语文课堂就犹如春风化雨潜入学生的心房,教师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质量;如果模糊不清,语文课堂就犹如大海中夜航的船只失去灯塔的指引,学生就会迷茫无方向,教师教学也会因此彷徨而颇感无力。就拿打篮球来做个比喻吧,把篮筐架设得太高,即使学生的球技再怎么好也是无法投进去的,这样自然就让他们丧失了努力拼搏的信心和勇气;可是把篮筐架设的太低,就是学生不怎么努力也能轻而易举地投进篮筐,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了征服挑战的喜悦与满足。同样的道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着眼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班内差生而言,主要考虑其接受能力;对中等生及优等生而言,则主要考虑其提高。否则,会造成两级分离而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因此,制定语文教学目标重在“精准”、贵在“精准”。现实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达到“精准”的要求,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吃透课标。要以课标为基准,既不提倡超纲,也反对没有达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吃透学情。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切实做到好、中、差三个层次都兼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我要学习”的冲劲,这是始终必须坚守的底线。基于这一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就制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而对于那些后进生,则相应降低目标提出一些浅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夯实基础。

二、教学设计合理化

教学设计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的综合方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问题与不足依然存在,比如教学设计模式相对单一、过于死板,突出表现在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视不够。在此种情况下,迫切要求学校以及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合理设计语文教学方案,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语文设计达到合理化的要求,除了确定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选用方法,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等问题外,重点要对教材非常熟悉。为达到这一要求,对每篇教学课文我都要求自己做到“三读”:一是读作者。为读懂作者,我坚持不弄清三个问题不罢休:(1)作者写了什么?(2)作者是如何写的?(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读编者。为读懂编者挑选及编排文章的用意,我同样坚持弄清三个问题:(1)为何要将此文编入这一单元?(2)前后文与它有何联系?(3)又有何区别?三是读学生。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已有哪些知识储备?进入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通过“三读”,我也读出了我自己。以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为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导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自读课文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并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将自主阅读课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读课文时设计出来,然后再返过来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扫除学习障碍;另一方面,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对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并学会运用语言。我的“导”与学生的“读”互为渗透、相得益彰。它不仅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双向互动关系,更体现了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多边信息联系。

三、课堂展示艺术化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展示是检验学生自学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是学生进行自学反馈和互相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课堂展示具有三大特性: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它既包括组内小展示,也包括班内大展示;既包括口头展示,也包括书面展示;既包括行为展示,好包括实物模型展示。但无论它具有何种特征,也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出现,都是为了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这一目的。基于此,要增强课堂展示的目的性、有效性,教师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激发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展示并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在零干扰状态下洒脱自如地“说”,百无禁忌地“动”。当学生进行展示时,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尤其是学生答案不正确或是学生与老师的答案不一样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和点拨,而要让学生对答案置疑辨析,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再回答,直到最后的最后还是无法回答和解决。此时,教师不但不能袖手旁观,还要细细琢磨,讲究“点”“导”和“拨”的技巧与艺术。“点”要点到关键处“,导”要导到学生心里,“拨”要拨出水平来。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体现出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价值理念,才能发挥语文课堂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上的主渠道作用。

第8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语言能力

引言

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到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上,小学英语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探究,并且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并结合教学案例,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绘本故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绘本故事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把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展现出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英文版的绘本故事将原汁原味的英文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儿童了解英国文化,丰富儿童的阅读视野。

将英语绘本故事加入到教学中,主要加入到三四年级的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绘本整合出来,采用语言简单简练的文字,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本知识内容,而且也能作为课本的拓展知识介绍给学生。既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4A Unit 1 I like dogs有关动物的教学单元时,就可以将Peggy Rathmann话本进行引用,既可以推动教学内容的教授,又可以当作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近期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绘本的教学方式,将其中的内容做成PPT的形式,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句子易懂,老师可以初期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到了后期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概的同时,逐步的精进故事的语句,同时采用原声播放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尽可能的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看绘本、读绘本、演绘本的过程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巧妙的利用绘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学生的情感上得到引导,引起他们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交流

量化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只有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今的新课标教学标准,学生是主体,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只是起到辅导的作用,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使学生多讲英语,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讲英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落下一个学生。

例如:在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放一些水果的图片,以fruit这个已经学过的单词引出许多新的单词,这样既可以通过图片 引言

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到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上,小学英语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探究,并且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并结合教学案例,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绘本故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绘本故事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把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展现出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英文版的L本故事将原汁原味的英文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儿童了解英国文化,丰富儿童的阅读视野。

将英语绘本故事加入到教学中,主要加入到三四年级的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绘本整合出来,采用语言简单简练的文字,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本知识内容,而且也能作为课本的拓展知识介绍给学生。既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4A Unit 1 I like dogs有关动物的教学单元时,就可以将Peggy Rathmann话本进行引用,既可以推动教学内容的教授,又可以当作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在近期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绘本的教学方式,将其中的内容做成PPT的形式,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句子易懂,老师可以初期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到了后期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大概的同时,逐步的精进故事的语句,同时采用原声播放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尽可能的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看绘本、读绘本、演绘本的过程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巧妙的利用绘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学生的情感上得到引导,引起他们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交流

量化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只有活跃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今的新课标教学标准,学生是主体,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只是起到辅导的作用,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使学生多讲英语,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讲英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落下一个学生。

例如:在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放一些水果的图片,以fruit这个已经学过的单词引出许多新的单词,这样既可以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复习单词。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型和水果单词结合起来造句说话,如,“The apple is red.”这样就与之前学过的colours的内容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可以将知识进行关联,丰富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Let’s make a fruit salad. What fruit will you choose?”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促使学生采用英文进行回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六年级的英语作文中,可以采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框架,从而提高语言能力。例如:在六B Unit8 Our dreams的作文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在描述时可以采用哪些句型或是单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三、关注课堂活力,彰显语言交流的魅力

小学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最初阵地,对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同时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朝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活力,尽可能的组织语言交流的活动,增加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是学生具有英语学习与交流的经验,提升英语语言表达的自信心,让他们增加英语学习兴趣,使其在英语学习和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喜欢这门课程。采用提问的方式“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 ?”作为导语。引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更加坚定对自己喜爱课程的热爱,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准确的表达出来,从而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当然,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播,改正学生表达中出现的语法问题,教授学生在表达中不会使用的单词,并解释相关的意思,让学生在表达中增加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将英语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提升。

四、构建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交流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师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教学中的知识点,完善结构知识,增加语法知识,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时,教师可以列举出学生都知道并了解的节日,Spring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等节日,并且补充一些知识盲区。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图片的方式,利用图片介绍一些节日的习俗,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构建起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感兴趣的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举一个例子,例如: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型构建更多的句子,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从而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能力,然后在让学生采用一些连接词,将这些构建的句子连城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语言沟通的独特魅力。

五、在问题中培养英语语言能力

问题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教师提出问题采用小M合作或是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评价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其有着与汉语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语法结构,单词与句式,英语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点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灵活有效的方法,就会促使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推动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每周采用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做presentation,提高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

例如:在五B Unit6 In the kitchen教学Culture time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饮食差异时,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或是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知道餐具如何摆放,学生在思考之后用英语回答问题,老师在同学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并给出一定的补充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通过询问或是互联网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情景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景,将同学带入规定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代入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景教学可以真正的使学生采用英语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符合和贴切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熟悉场景,提升语言交流技能。

例如:在六B Unit 5 A party 的教学中,制作一些道具或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情景环境,让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在一定情景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结

小学英语教育为学生之后的英语水平提升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其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敏.语言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探微[J].内蒙古教育,201.,35:62

第9篇:小学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五分钟热身 信息技术 双素养

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可以统合为信息技术素养,即“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综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存在过分重视信息素养并用信息素养模糊技术素养的不良倾向。

关于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现在争论很多。笔者认为,二者应该是交集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信息素养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实施,即架构在相应的技术素养基础上。在小学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它们产生一个交集和融合态,即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实质上更加工具化。

当今的信息技术课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技术素养”的重视相对来说较弱。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更多的“技术”,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技术,是其“技术素养”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即提高其“信息素养”。

在笔者的教学中,除了重视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中稳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之外,还参考其他学科的经验,开展了“五分钟热身活动”,试图以另一种教学模式和更丰富的途径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开展课堂热身活动的意义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让他们干一点他们要干的事情。”

课前热身活动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之轻松愉悦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肯定和深化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而感到满意,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成功的课前热身活动可以帮助建立自信心、消除学习障碍。通过不断地训练,可以产生更浓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我被迫学习”到“我想学习”的转变,一旦学习热情被激发,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样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记忆力和理解力,因为情绪是保持记忆和理解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通过几分钟的热身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可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

在多个学科中,都有应用“课前热身活动”的实例。例如:语文学科常以“展示积累知识(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等)、课前演讲、赏析精彩片段、赏析古代诗词”等方式开展;数学学科常以“数学游戏、口算比赛、数学家的故事、趣味解题”等方式进行;体育学科常以“体育游戏、肢体伸展练习”等方式实施;英语学科的课前热身称为“warming up”,采取的方式有“歌曲、游戏、对话、交际”等。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前热身活动

在以上学科课前热身活动的启发下,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引入了热身活动。

1.教学模式:N+2+3(如图1)

图1 流程示意图

(1)N――问题生成和问题求解,主讲人试讲,课前完成。

①问题的生成

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A.学生在前面的课堂学习中会碰到一些操作难题,如在文字编辑软件中如何插入带圈的文字(、)。

B.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自行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时碰到的一些软硬件问题,例如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U盘的命名方法,如何设置计算机进行自动关机等。

C.教师指定的探究问题,如怎样设置显示属性。

D.某些学生掌握的其他同学尚未掌握的操作技巧。如一位同学就将不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就能隐藏桌面上的文件/文件夹的小窍门介绍给了同学;再如一名同学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快捷键向同学进行介绍。

②问题的求解暨确定主讲人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解决问题,相应的,这位解决了问题的学生即成为主讲人。

A.师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B.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解决问题,如软件帮助、网络课堂、网上搜索、独立摸索、高手相助等。

C.学生通过各种课外学习或是阅读相关书刊、杂志。

③主讲人试讲

主讲人提交方案,并提前试讲,教师把关。

(2)2+3――分享、交流、实践,课上5分钟完成。

①“主讲人”在课上利用2分钟时间,针对一项或几项计算机操作/技巧进行讲解、示范。

②“主讲人”示范完毕后,全体学生实践该方法/技巧,从而学会这项操作,用时3分钟。教师做辅导员,和主讲人一起解决同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后学生填写相关的检测表。

2.检测与反馈

这样的热身活动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些技巧,能否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对每次活动是否满意,还需要反馈和检测。在学生每次完成热身活动时,笔者都要求学生填写一份“检测表”,如表1、表2所示,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

表1检测表(示例1)

项目1:在WinXP下“隐藏”你的文件夹

组号 姓名 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分解 对主讲人的评价

重命名文件夹 更改文件夹图标 更改桌面属性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

表2检测表(示例2)

项目2:在WinXP下实现自动关机

组号 姓名 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分解 对主讲人的评价

调出“运行”框 正确输入命令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

课后,对主讲人和部分学生进行口头调查,以获取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需求,以便对活动的内容、难度、主讲人等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学期结束时,还会将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见表3:

表3汇总表举例

2006-2007第2学期课前热身活动阶段情况汇总表

组号 姓名 完成任务的数目

(总数:6次) 未完成任务的序号 担任主讲人的情况

担任主讲人的

次数 获得优秀评价的

比率

A1 吴其右 6

A2 徐慧齐 6

A3 孙凌艳 6

A4 屈硕 6

A5 蒋嘉文 4 2,3

A6 袁彦佩 4 2,6

A7 苗心逸 6

B1 李思辉 5 2,

B2 王小蒙 6

B3 赖莹云 6

B4 陈浞 6

B5 冯一雄 5 3,

B6 王佳希 6

B7 王子 6

B8 张一祯 6

B9 姜帆 6

B10 赵茜迪 2 2,3,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1 赵伯萱 6

C2 李宗霏 6 2 88%

C3 高雨霏 5 3,

C4 赵丝羽 5 2,

C5 单羽浓 4 5,6

C6 倪鑫 5 5,

C7 李云汉 6

C8 柯笑岩 6

C9 马天骥 6

C10 张文嘉 6

D1 唐潮 5 2,

D2 胡致雄 6

D3 孔庆卿 6

D4 程明杰 6

D6 李鸿基 6

D7 梁语凡 6 1 91%

D8 李梦琦 6

D9 金子超 6 2 85%

D10 韩伟年 6 1 94%

(1)学生兴趣取向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以下技术问题更感兴趣:

①在一些儿童电脑杂志上学到的软件操作技巧。

②一些非常简单,但功能有趣的小软件。

③简单的硬件操控技巧。

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对于教师调控热身活动的内容大有裨益。

(2)教师的有效控制和引导

在这项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教师无疑应该承担更多的控制和引导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选题在生成时,要和学生有所交流。

去除一些价值不大的或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对大多数学生用处不大;有的问题,缺乏研究的价值,这样,就要把他们屏蔽掉,对这些问题,可以单独解决,而不把它当作热身活动的选题。

发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有意义的选题。有的问题本身可能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其延伸开来,可能就是个好题目,教师要有慧眼,还要能点石成金。

②要对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给与学生资源上或方法上的帮助,如果学生独立研究确有困难,可以让其成立小组,或是根据情况亲身参与。

③要听主讲人的试讲,帮助主讲人理清“授课”思路,帮助他们完成讲授任务。毕竟是利用寸土寸金的课堂时间,如果主讲人讲不清楚或是效率不高,都会影响效果,耽误时间,一定要对学生讲解的内容、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④主动帮助主讲人对学生进行辅导。

⑤设计检测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⑥进行阶段总结,对主讲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反省学习过程。

⑦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热身活动的教学。

(3)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热身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技术素养角度看,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自己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教学中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他们尝试得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很多软件菜单工具使用的相似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知识迁移。另外,学生要解决的大多是自己在实际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将其与更多的同学一起分享并实践后,不论是主讲人,还是听众,都能通过这个环节,掌握很多课堂教学中无法涉及的内容。这些问题,有些带有共性,有些则比较个性化。但即便是个性化的问题,当他们向其他学生进行介绍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知识技能结构的相似度较大,所以大多能够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反映,在这个环节中获得了很多使用的本领。这些本领,主要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技巧、操作方法,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或技能通常具有实际价值,是学生最需要的“那一个”。一个学期有8节课,8节课就是至少8项操作技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技术素养是能够得到提高的。

从信息素养角度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是通过尝试、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运用多种途径(网络搜索,BBS论坛,相关书籍杂志等)自主寻求解决方法,这恰恰是课标中谈到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这种培养是自然而然渗透的,学生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给与帮助,如应该如何获得信息、怎样到专业的BBS中进行求助、怎样更准确地搜索到所需信息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经历了信息应用的全过程。当然,由于主讲人有限,所以真正能够全盘经历这一过程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因此,有的时候,会让这些主讲人给“听众”讲讲自己获取“答案”的过程,让他们将自己不断形成并提高的“信息素养”通过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共享。

②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及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主讲人无疑是这项活动最大的收益者,他们不仅能够在操作技能、信息获取等方面得到锻炼,同时由于要作为全体同学的小老师,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解答同学提问,比教师还要耐心得多。另外,因为“教师”是学生,所以其他同学与他的交流也更加自然。由于时间较短,主讲人和教师无法周到地照顾所有同学,经常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之中再产生几名小老师,负责对他们周围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另外,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其实也是受益人。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教师也不一定知道,在和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或是通过学生的讲解,教师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当笔者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看着讲台上的主讲人时,笔者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下面的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体会到学生会在什么地方产生困难、应该怎样减小这种困难,即通过主讲人的“教学”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这样的活动,受益人是多方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应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学生初始接触时大多怀有朴素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加上一些学生条件的限制,学生差异越来越大,有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碰到的困难较大,无法跟上同学的步伐,就慢慢丧失了对计算机的兴趣,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或因为课堂集中教学的方式无法适应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慢慢损失自己的兴趣,对这些学生来说,课堂热身活动集教学、应用、趣味于一身,内容新颖、多样,由于时间的限制,选择的内容也不会特别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由成功也能体会到乐趣,这样,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这项活动充分体验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

(5)问题与反思

这项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在下一步的实践中继续研究:

①如何根据年龄特点形成训练梯度,形成系列

本次的热身活动研究主要在六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前文介绍的主要是笔者教授的六年级学生的情况,我校另一位教师在三年级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在一高一低2个年级段中进行的活动虽然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成为系列。笔者计划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尝试在各个不同学年段开展这一活动,预期在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三年级:鼠标游戏、指法训练、学生作品展播;

四年级:配合课堂教学,重点学习Office软件中所涉及的一些技巧;

五年级:网络知识、技能、学生课件作品展播;

六年级:软硬件知识技能、信息技术新发展介绍。

希望能够通过长期成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

②学困生问题

在热身活动中,仍然存在学困生问题。尽管有种种措施尽可能地控制难度、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等,但仍有一些学生有困难,无法完成任务,在表3中可以看到,在6次活动中,有十名左右的学生未能完成全部任务,一名学生甚至有4次未能完成的记录。对这些学生应如何帮助,使他们能有所进步,是下一步应好好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效的“五分钟热身”环节,对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有一定益处,并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互助与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内外更加主动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当然,教师的引导与监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在这一活动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姚梅林.论问题解决与学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3]潘春明,石世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Warming Up”教学环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