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从就业市场时高职计算机专业求职毕业生的期待的调研出发,将其调研结论与毕业生自身体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低“综合素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我们步人网络社会,发现计算机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日趋增大,给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带来了许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是,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调研中发现,1T行业用人单位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就业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认同度非常低。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采用积极的措施提高就业市场认同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差距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就业市场对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看重,其中包括基本素质、个性特征和核心技能等。
1、基础素质
(1)诚信意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受到置疑。例如:很多学生在毕业推荐函上对于自己的能力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了解的”被夸张成“熟练的”,“熟练的”被描述成“精通的”,企业不经意中“上当”了,结果招来的毕业生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很多单位不敢贸然聘用应届毕业生。所以,学生必须树立诚信意识,这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
(2)吃苦耐劳精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往往在学校里就把自己定位为“白领”,甚至“高级白领”,且对于“白领”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简单的认为是每天“拿高薪、吃闲饭”。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明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上,计算机行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高职毕业生的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将“吃苦耐劳”明确写在招聘要求里。
(3)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是目前新一代大学生的通病,特别是沾有“高新科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总认为自己是畅游网络世界,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小事杂事不屑一顾,殊不知,“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成为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致命弱点。从另一方面讲,动手实践能力本应是高职学生的强项,实际上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非如此,表现出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认为自己什么都行,而实际却不行。
2、个性特征
在大量的调研中发现,知识和技能是最看重的因素,占被调查单位总数的59.4%,其次是工作经验,占总数的52.7%,排在第三位的是个吐特征,占急数的47.9%。而在对高职毕业生自身的调查中发现,回答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对口、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由此可看出,性格特征和态度这个因素,高职毕业生认为其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而用人单位却十分重视高职毕业生白勺个吐特征,把它列为第三位,且重要程度与工作经验差距不大。用人单位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个哇关注表现在团队精神、开拓偷申、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
3、核心技能
高职学生能力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核心技能,因此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核心技能的要求,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侧重不同的能力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涉及的生产类、研发类、服务类、文化传播业、政府部门等等,由于企业岗位所处行业种类太多而且企业岗位间的实力参差有别,所以对人才的要求条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低“综合素质”的原因分析
在现今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下,高职院校想要发展,想要创出特色,确实需要比一般高校付出的更多。分析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被就业市场不认同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政府、社会、毕业生本人等,从研究角度而言更重要的应该在于高职院校本身。
1、人才培养“标”难中“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把握好“度”,要么偏重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被一减再减,不求系统逻辑,基础理论知识的支离破碎和追求低层次的“能干事情”要么偏重理论,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一带而过。这样就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架空成了一句口号,致使高职“职不高业不精”。同时,某些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的能力标准,核心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缺陷。纵观近年来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难发现其在激励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认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但在学生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目标欠准确,导向性单一,(2)方法欠科学,过程太复杂;(3)内容欠丰满,系统性不够;(4)企业参与评价的作用甚微。
三、提高就业市场认同的综合素质的对策
提高就业市场所认同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高职院校和求职毕业生本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本文仅讨论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就业市场认同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即高职院校应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1)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优化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实时,没有获得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真实需求,导致无法准确定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更无法以严谨又科学的方法与流程开设专业和课程。图1为计算机专业开发流程图,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是建立工作岗位流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从而能很好的切中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2)构建就业市场认同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实现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使所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被就业市场认同,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图2为典型的企业参与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就业市场所认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3)提高综合素质内涵的实践举措。在上述培养模式的构想,以期通过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能培养出被就业市场所认同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合格毕业生。那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提高高职求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从其内涵来看,应该着力于实践举措的研究。以市场观念培养为例,实施如下实践。
鉴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的较多,建议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市场营销方面课程,建立如下市场观念:
竞争观-一一一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扬长避短.通过用户访问及座谈、产品展销、技术服务和建立用户联系网络等多种方法把握市场主动权.
质量观—对用户负责,用户第一,企业第二,以产品和服务质量求生存。
服务观—注重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有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建立用户访问和技术服务制度。
创新观一一居安思危.市场上有自己适销对路的产品,手中有正在研制的产品,规划着新一代产品.
信息观~一积极收集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竞争、消费需求、商品及销售、国际市场等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法律观一一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效益观-一尽量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做每件事情要有效益观念。
(一)课程设置存在“一刀切”现象
根据研究近几年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另一类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类学生基本上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都是从零开始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没有做到层次分明。这就使部分有基础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既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又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不重视
目前,我国从事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师被一部分人轻视,这些人认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只要是学校的教师就都能来讲这些东西。因此,很多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也就变得敷衍了事,不认真讲课,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不闻不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措施
(一)对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遴选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进行设置,应当及时调整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机社会应用能力、获得信息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社会需求相关的基础能力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现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内容的重构,使教材内容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培养社会需求型的社会人才为目的,加强基础教育的比重,使学生们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二)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
根据我国新入学学生计算机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可以进行粗略讲解,但前提是确保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必须过关;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和Word、Excel等基础软件的应用等等。总之,必须确保计算机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因此,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这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具体情况。
(三)重新认识和定位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拿到国家的等级考试证书和考试及格,对训练学生们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这种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具备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非常高的信息素养的人才,但是,这些正是学校教育中所欠缺的,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也是当前从事各行各业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二是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基本软件;三是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培养,尤其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商务活动以及通过计算机搜索相关的信息的能力,这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搜索,它已经成为了我们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所必须选择的方式,因此,学校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重新认识和定位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力求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们能够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目前而言,学校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都不如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得快,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自身对新知识的学习,使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始终跟上时展的需要。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最新成果的了解,以便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求知欲,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自己不断尝试去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跟上时展的需求。
2.积极投身于最新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多参加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活动,多跟同事们交流,从而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3.及时更新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大纲,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加大基础知识的比重,夯实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4.及时更新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内容,将理论和实践都包括进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比重,并及时加入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内容。5.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情况。
三、结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广东高州525200)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61—02
收稿日期:2013—11—26
作者简介:李懋(1983— ),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对计算机信息基础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运用技术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准。再加上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了非常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且其技术也在不断地蓬勃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社会信息时展的需求。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不合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计算机教育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普及,很多地区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但是,作为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的高校,不能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去进行计算机教学,必须将计算机基础技术、计算机实践应用技术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技术、创新能力等联系起来,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主要是对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等级考试或者是学校考试而设定的,而忽视了计算机领域最基本的知识,也没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重点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试想,没有基础的教育,只把重点放在应试考试上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呢?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刀切”现象
根据研究近几年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另一类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类学生基本上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都是从零开始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没有做到层次分明。这就使部分有基础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既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又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不重视
目前,我国从事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师被一部分人轻视,这些人认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只要是学校的教师就都能来讲这些东西。因此,很多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也就变得敷衍了事,不认真讲课,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不闻不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措施
(一)对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遴选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进行设置,应当及时调整现有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机社会应用能力、获得信息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社会需求相关的基础能力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现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内容的重构,使教材内容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培养社会需求型的社会人才为目的,加强基础教育的比重,使学生们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二)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
根据我国新入学学生计算机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可以进行粗略讲解,但前提是确保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必须过关;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和Word、Excel等基础软件的应用等等。总之,必须确保计算机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因此,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这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具体情况。
(三)重新认识和定位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拿到国家的等级考试证书和考试及格,对训练学生们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这种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具备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非常高的信息素养的人才,但是,这些正是学校教育中所欠缺的,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也是当前从事各行各业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二是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基本软件;三是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培养,尤其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商务活动以及通过计算机搜索相关的信息的能力,这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搜索,它已经成为了我们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所必须选择的方式,因此,学校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重新认识和定位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力求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们能够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目前而言,学校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都不如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得快,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自身对新知识的学习,使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始终跟上时展的需要。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最新成果的了解,以便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求知欲,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自己不断尝试去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跟上时展的需求。
2.积极投身于最新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多参加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教学活动,多跟同事们交流,从而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3.及时更新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的大纲,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加大基础知识的比重,夯实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4.及时更新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内容,将理论和实践都包括进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比重,并及时加入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内容。
5.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情况。
三、结论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因此,要求学校必须跟上时展的脚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去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段武,李颖芳.新建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3).
[2]邵晓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福建电脑,2005(8).
[3]谢旻.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4]李海颖.关于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1).
[5]滕艳平,郑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J].高师理科学刊,2007(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
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许多职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设置了计算机专业。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今后每年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将突破100万,而每年高等院校培养的此类人才数量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弥补这样大的一个人才缺口的重担,就落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肩上。但计算机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快,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紧密,因此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比较高。
计算机人才是现在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但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本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专业对口率低;本属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往往我们的毕业生却不能够胜任等。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一般应用人才。但由于许多中职学校在办专业之初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的科学认识,盲目办学,致使培养的学生既学不到专业知识,又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
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认识到,如果不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将很难生存。因此,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改变这种状况,主要的做法有:
1.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许多小专业,在专业名称上做文章,如网络技术专业、广告专业、办公自动化专业等。
2.优化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分层分级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
4.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考核制度。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不足
以上做法各有各的价值,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上存在的弊端。
1.不可否认,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十分严峻,而且招收到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都被视为教师眼中的“差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就是抱着“拿一张文凭,找一份工作”的态度走进职业学校的大门的,他们在选择专业时,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计算机各学科的认识也是很片面,甚至有可能一无所知,所以对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盲目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如在调查中笔者就曾问过一位上课爱睡觉的学生,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不是我想睡觉,而是我实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而且我感觉学习的内容根本没什么用,整天坐在教室里,就跟坐牢一样度日如年,上课就盼望着下课,上学就盼望着放学,这样还不如爬在课桌上睡觉。”这样的回答令笔者思索良久,怎样使学生上课时不再睡觉,不再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根本没用,让他们能听得懂,这正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做的事情。目前,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小专业,虽然解决了过去课程设置时广而不精的状况,但学生的选择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2.过分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容易造成学生“教什么,会什么”的状况,而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如果没有知识的更新、扩展能力,今后的转岗能力差,仍然会被淘汰。
3.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同样没有解决。
4.有部分学校尝试推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但从可以查到的资料表明这些学校存在以下不足:(1)大部分是理论上的探讨,构建了课程模式之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2)实施之后的数据统计不够完善;(3)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及经验总结;(4)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5)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企业实训时间,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应当说,以上这些办法各有价值,也都相应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都不可能带来职业学校中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变化。要解决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应该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全面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而从根本上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摘 要: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课程改革的设想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 课程设置
一、对以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回顾及思考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最初脱胎于大学计算机课程,起点高,理论性强。后来,发现课程不适合中职学校,对课程进行了调整。笔者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对以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以下一些思考。
1.计算机专业定位
中职学校在设置计算机专业时,首先应考虑培养目标,明确了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就明确了。现在的问题是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且对中职学生来说,目标过高。
2.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应用于其他专业当中。计算机专业应该快速地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寻找本专业的突破口,激发新的专业活力。通过笔者对各招聘网站的关注和分析发现,计算机专业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完全可以找到自身的定位:一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设立,另一种是作为学校的公共课程而设立。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计
1.计算机基础应用模块
本模块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对计算机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相对于信息技术课要有所提高。同时,考虑到各学校教学环境的差异,也不能盲目提高教学目标,而应根据教学实践灵活掌握,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本模块主要开设Windows 7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课程,讲授这两部分的基础应用。可将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设置、配置等相关内容可作为本模块的灵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和组合,教学内容可深可浅,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Office系列软件,主要讲述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常用的办公软件,将重点放在Word、PowerPoint软件的讲解上,Excel只讲初步应用,将复杂的公式、函数等内容以及与VBA编程相关的内容,留到其他模块讲解。
2.高考模块
通过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一级学府进行深造,对中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针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较小,基本上是以考试为指导,在此不做过多论述。
3.计算机专业应用模块
为了能更加灵活地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其他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本模块细分为如下子模块。
(1)子模块一: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本模块主要体现为计算机在各个专业领域的一些较为实用的应用课程。例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Excel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函数的使用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反馈,加入VBA编程内容。
本模块的关键在于计算机与相应专业课的结合,应把计算机作为为相应专业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把计算机看成一个独立的专业。此模块的课程要紧贴相应专业课,为相应专业服务,同时,又要紧跟时代,淘汰陈旧的、缺少实用价值的课程。
(2)子模块二:计算机专业的细化模块。通过分析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招聘信息可以发现,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往往集中在计算机专业的某一个方面,例如,网络组装、网站维护、网页编程等。针对这种人才需求,应该把计算机专业大而全的课程划分为具体的小的专业,使专业方向更加突出,从而便于课程的设置。
三、小结
以上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回顾与改革的几点设想,对于课程设置的改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的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陈旧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应取消,并及时引入新的应用价值高的新课程。
2.适应社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灵活选课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课程设置只有紧跟需求,才能保障学生就业,学生才有学习兴趣。选择灵活课程,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专业的生命力。
3.建立课程研究机制
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要定期进行课程设置的研究与讨论,收集新的专业信息,学生、社会反馈的就业信息,为课程的进一步调整提供理论基础和信息支持。
多数高职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就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然而,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美国家,如果掌握了计算机英语,就可以迅速地了解和学习到计算机新技术,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专业英语,那么就会影响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掌握。比如学生在网络、数据库及电脑编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英语水平太差就会感觉到吃力,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也就很难向前更进一步。因此,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课程意义及重要性的介绍,在课程的开始就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离不开英语,英语是学好计算机的重要工具,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英语有一个良好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制定适合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目标
学生对自己在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究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许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程中脱离了它的专业性特点,只是一味地背单词、做阅读理解题,按照大学英语考试模式进行学习。其实职业教育以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的,培养的是具有中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劳动者。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所从事的工作包括计算机操作使用、技术管理、支持服务等。这些工作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能够使用英文界面的软件,能够阅读原版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就可以。所以,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应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把计算机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能看懂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翻译上。学习目标一旦明确,学生就会更好地制定适合自己就业需要的计算机英语学习计划。
三、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教材及教学时间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教材的选取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都会有效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计算机英语教师应该由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教师担任,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专业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之相互配合、协调。计算机英语教材的选取也应该与时俱进,避免使用知识老化、内容枯燥的教材,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一些实践性强,内容新颖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计算机英语课程应安排在一些专业课学习之后或者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之后再阅读与专业课有关的专业英语文章,这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作铺垫,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学习起来也就会更容易。
四、增强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现在很多计算机英语教材内容单调,偏重理论基础知识,涉及计算机英语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脱离实践应用,所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增强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学有所用。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内容不一定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及理论的系统性,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现实需要,特别是适用于就业岗位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介绍计算机各个章节时可以联系实际应用,比如,在介绍操作系统一章时,可以介绍和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的英文界面及使用,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悉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操作,那么就会既能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根据计算机英语语法及词汇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本来基础就很薄弱,很多学生未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词汇量严重不足,对于学习专业性极强的计算机英语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计算机英语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英语描述客观事物,句式突出实用性,句型以陈述句和定语从句为主。针对英语语法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和强调这几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保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顺利学习。
六、培养学生使用专业英语的习惯
要将计算机英语渗透到学生的点滴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学生不仅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接触大量计算机英语,而且在电脑编程、安装电脑软件、登陆网站页面时,也要习惯于使用英语。比如,在电脑编程中,文件名、变量名以及注释部分都要练习使用英语完成;安装的电脑软件也要尽量使用英文原版,而不要使用汉化版;登陆到网站注册成会员时名字也应该使用英文的。这些点滴的习惯都会有助于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61-02
计算机相关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一个宽口径专业,与许多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有着明显交叉的领域,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获得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宽的范围。
一、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概况和特点
1.课程概况。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授课,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两个部分。其中《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由《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而成,调整了教学要求并压缩了教学和实验学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电路模型的基本定律和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晶体管电路的一般原理,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般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而《数字逻辑电路》和其他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要求近似,但更偏重计算机专业特点,教学中应注重于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硬件基础。
2.课程特点。(1)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短。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硬件的基础课程,包含了以后将大量使用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只有2个学期,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将其他专业需要利用3个学期来学习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被浓缩为1个学期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多,知识量大,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2)课程各个部分分割明确。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电路原理部分通过学习基本电路定理和理想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经过理想化和模型化后的电路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通过学习晶体管元件的基本特性,掌握一般模拟电子电路,特别是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部分学习基本逻辑门的构成方法,研究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面向学生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和讲授过程中需要考虑计算机专业同学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使之更好地与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衔接。
二、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学生掌握困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2个学期的时间掌握其他电类专业4个学期的内容,相对难度较高,虽然课程设置调整了教学要求和教学课时,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二同学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分两部分讲授电路原理和模拟放大电路的知识,更使得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可能出现问题。
2.授课教师对于计算机专业同学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大多由其他电学专业专业基础相关老师来进行。教师很容易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次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很可能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对于这部分课程的课时缩减,可能造成学生认为这部分课程不重要,没有认真学习的心态和热情。同时如果学生没有打好电子技术的基础的话,会使学生在学习后续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的时候出现各种困难,从而引发整个知识体系的不牢固,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就业和工作。
三、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课程开始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部分课程在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作用和地位,使得学生了解到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同学需要掌握的第一门硬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以后整个专业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在课程之初提醒学生本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复杂程度较高,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来使得学生抓住学习的时机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2.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分配学时,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特点和重点,同时紧跟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课时的合理分配,突出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脉络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分析思路。对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应该在课程中强调课程中《电路原理》部分着重于对于抽象后的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网络的分析,要求对于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方程分析以及等效变换熟练掌握,强调定量的确定性计算,整体分析偏重于理想化抽象化,应提醒学生注重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思路和基本定理。而其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则开始接触更加接近实际应用的实际电路,应从电子信息系统出发向学生解释一般系统中的构成,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包含的部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分析多为近似分析,目的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分析电路的整体表现,注重理解电路所完成的输入与输出大小关系和功能。而《数字逻辑电路》部分是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着重分析电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相对稳定,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应当适当引入相关最新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升课程与学生以后专业发展的相关性和实效性,同时可邀请部分教授或者计算机专业学者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讲座,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对于整个专业体系有所了解,来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3.采用现代教学和实验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点和动手能力的掌握。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与实际硬件联系紧密的特点,可以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提高讲授速度,并且利用生动的多媒体图像声音或者动画的演示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针对课程安排实验较少的现状,适当安排部分EWB等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2]。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比如Protel系列软件的实验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电路设计能力。最终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学之外,提供各种相对独立的小项目,培养其实际设计电路的能力,为其参与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同时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提供辅助支撑,为学校培养宽口径的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打下基础。
4.建立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最终还要落到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师的身上,只有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应当利用助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将有经验教师的经验传授给团队其他老师,培养合理的教师团队配置,积极鼓励教师去高水平大学进修,并努力建设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对于计算机专业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高屋建瓴地把握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在整个计算机专业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区别与其他专业的电子技术教育,做出特点合理发展。最后应当大力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这部分相对稳定的知识而言,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地编制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材。
总之,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睿.《电路与电子技术概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397-400.
关键词:学科竞赛;计算机专业;在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中国现今处于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而现代工业的核心是工业的智能化,其中就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还有很多的科技等[1]。现今计算机专业人才骤增,在校大学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容易被社会的浪潮淘汰,所以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要求也就更高了,有以下几点要求:
1.1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能力的,这是基本的条件。对于专业知识能力来说,当今的公司对于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要求,算法思维这是肯定要有的吧,还有你会哪几种编程语言呢,就如C还是java还是phtyon等,可知专业知识技能是多么的关键。
1.2优秀的编码能力
具备了专业知识能力并不意味着当代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就可以出师或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或是可以去更高一级的学府深造了。我们要了解和知道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了。因为现代教育的普遍化和教育的多元化,对于计算机专业培养的需求能力并不是只有计算机专业才需要。所以当代计算机专业要具有相应的优秀的编码能力。我们知道计算机编程其实就是把你的思维通过算法思维给予计算机,来实现你的思维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因此,作为当代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优秀的编码能力是必须的,也是当代的计算机专业的走向更远更高的道路的桥梁。
1.3重要的创新,实践能力
谈了以上的能力就不得不说说创新,实践能力了。众所周知,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源泉和进步阶梯,我们大部分学生不是永远地活在象牙塔里或是一生都搞理论的研究。或多或少的来说,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和步入到社会当中。所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实践能力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必备的能力要求和对于未来挑战来说最好的助力。
1.4良好的自学能力
关于现今计算机系的学生而言,落时就是被降薪,辞退,更是loser。那么我们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或是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良好的自学是最有用的来反思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自己不足的技能,也是时刻鞭策自己的最好的老师。所以,现今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必需的。
2学科竞赛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当代计算机大学生来说,知识与技能是可以全方位判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努力的情况。但是当代计算机大学生在每一所学校学习的课程都是基本理论学习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然而在知识实际实践当中,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中产生了巨大差距。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冲击下,我们需要通过学科竞赛来促进计算机领域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变得更为强大。
2.1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条件,创造不足条件
当代大学生虽然拥有创新的意识,但是却不会创造条件和缺乏创造条件。出生在信息爆发时代的大学生,能更快地接受新兴的事物。在现在的学习中,我们往往会涌出新的思维火花,但是在学校单纯的理论教育下,思想会受到阻碍。学科竞赛的存在就能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思维发展的空间。
2.2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全方位发展,保证创新的现实性
知识永无止境,大学生在对知识点的学习及吸收应是与时俱进的,这成就了大学生的思维的能力,技能的提升。但是就是知识点广度与宽度不够,知识点的独立、互不相关,这让大学生容易单纯的、片面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想象的合理性。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会使得大学生进行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2.3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学生对自身技能不足的了解,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只是系统地接受知识,并不能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这是大学生面向社会时最大的不足。高校学科竞赛的存在,能使学生对与自身实际动手能力有提升的空间。计算机学生对于项目的理解和经验是以后立足社会的关键所在。有一个好的项目想法是很难得的,学科竞赛的存在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灵感付诸实践中,这是经验的积累,为步入社会铺路。
3对高校针对计算机专业开展学科竞赛的建议
当代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但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都是对计算机工作从事者的实际经验以及实践手段有较高要求的,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想在当代社会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了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多的实践活动经验。高校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计算机专业工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或许计算机方面的学科竞赛是最好的选择。学科竞赛是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成果为载体的科研实践活动,它要求大学生运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逻辑思维进行发散思维,发展创新思维,创造出创新性作品[2]。上述是学科竞赛的要求,这里贴合这些要求,针对计算机专业开展学科竞赛提出一些建议:
3.1学科竞赛即为竞赛就要公平,公正
虽说,高校学科竞赛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参加更有热情。
3.2要符合国家教育标准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计算机学科竞赛是要有一定的设备基础的。竞赛报名应进行多方位分组,从比赛性质上来可分为:单人项目、多人项目、理论上机简单应用等,从学生阶段上来分可以把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有些比赛应配备指导老师。项目制作等比赛的选拔应面向全体参加者,让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思想;应配有专业老师的指导点评,让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不足。
3.3高校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学科竞赛本质是促进计算机系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高校开展计算机学科竞赛是为了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走入社会时能融入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中去。这样,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竞赛应更接近社会中计算机工作的项目制作方法,以竞赛来开拓学生的思想、以竞赛来积累学生的经验、以竞赛来促进学生去适应社会工作。
3.4学科竞赛应是为推动学生知识储备向实际实践能力的转化
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东西,但如果没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就是空有理论没法动手,这种人在计算机行业中是不被看重的。因此,学校开展学科竞赛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常规课程中教授理论知识,然后分阶段开展学科竞赛,让学生把这一段时间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这也要求高校开展学科竞赛要有针对性,有阶段性,有创新性。
3.5竞赛虽是培养学生但也要设立奖励
合理的奖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人总会为目标而奋斗,奖励的设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前的目标。奖励也并不必全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奖励也是一种褒奖。这些建议也不是很全面,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但总而言之,高校组织学科竞赛本质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可厚非的是,学科竞赛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是培养能力最突出的活动。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教学 学习定位教学 实施方法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较快发展的今天,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大学生发展是一直被探讨的热点问题。现代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计算机工作者着力探讨的问题。现代计算机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1],肯定了计算机专业培训的重要性[2],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好一门知识,是计算机教学中值得肯定的教学手段。
当今教育倡导主动学习,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主动地复习、接收、探讨知识,学生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即对知识的掌握在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多方式,如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位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式。本文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分析并探讨学习定位方法的实施。
二、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存在以下特点。
1.专业结构多样化
计算机专业结构的设置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2000年前后,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大体相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方面的普及,当今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多种多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软件技术”、“信息管理”、“应用技术”,等等。
2.层次结构复杂化
当今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层次也有较大的变化。早期,高校中计算机一般分为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两个层面,当今高校中计算机教育存在多个层面,有本科教育、三本教育、专科教育和二专等多个不同的教育层面。
3.兴趣爱好多种多样
当今的大学生较以往更加凸显个性,兴趣爱好也各异,譬如有的学生偏向喜欢编程,有的学生偏向喜欢网络,有的偏向喜欢应用方面的软件,等等,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各门功课的学习要求也不相同。
4.学生基础差异化严重
由于复杂的层次结构,导致各个层次间学生基础相差较大。在层次的内部,对接收本科教育的同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差别不大,对于三本、专科和二专的学生,学生的基础差别相当明显,特别是有些专业,内部的学生有的可能高中就读的是文科专业,有的就读的是理科专业。
5.就业目标不明确
通过教科过程和学生的探讨发现,多数学生对自己现在学习的专业情况和以后自己的发展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不明确是困扰学生的一个大的问题,这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迷茫,找不到落脚点。
三、实施学习定位教学的必要性
1.学习定位教学的定义
学习定位教学是指在计算机专业结构和层面复杂化的前提下,基于学生基础差异化和就业目标不明确的特点,依托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设定学习计划,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学学习方案。
首先,学习定位教学方案从实际出发,是在计算机专业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次,在现代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根据个体兴趣差异设定学习方案,符合个体的学习要求。学习定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标”可依,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必要性
我们对不同的班级抽出6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1)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明确的学习定位?
(2)设定学习定位的档案,会不会对你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发现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定位的人占71.67%,可见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处于迷茫状态;另外可以发现如果学生的学习定位明确的话,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建立学生定位的档案是非常必要的。
四、学习定位教学实施方法
分析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相应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满足或合适所有人的需求,如果某些学生对相应课程不感兴趣或者是对教师教授的方式不易接受的话,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不了解学习的作用、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混日子,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感觉很盲目,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探索知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定位,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以后能干什么,按照目标前进。我们可以用关系图表示,如图1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
1.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专业和技术教育
对各个专业和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不同方向、计算机的发展现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等进行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的情况、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需求情况,明确自己在计算机的整个专业整体中的定位。
2.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情况,特别是自己所处的专业方向和教学层次,找出适合本专业的多个合理的发展方向。
3.让学生找出符合自身发展意向的计算机相关发展方向
由于各个学生的发展兴趣不同,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师的指导教育和自己的调研找出符合自己定位的发展方向。
4.和相关专业教师探讨
学生定位了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后,可以找相关专业和方向的老师进行单独探讨。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导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如果想在相关方向进行发展需要哪些专业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平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发展动向,等等。
5.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根据上述4个过程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可以为树形结构,根节点为自己大学毕业要实现的学习定位,一级节点是自己每个学年达到的定位目标,二级节点是每个学期达到的定位目标,三级节点可以是每个月对自己学习的定位等。建立好自身的学习档案后,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探讨、修改和完善。
6.定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定和学生的自我评定
学生的定位学习档案可以分为两份,由相关教师和学生各执一份,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考察和学生的自我评定,用于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上可以发现,因为学习定位的档案是结合个人兴趣建立起来的,所以其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自我监督管理,完成得体,很容易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满足感、成就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若完成不得体,需要相应教师进行鞭策,使其积极前进。
五、实施效果
我们对抽出的来自不同专业的60个同学进行调查,通过教师召开座谈会,学生主动查找,共同制订出每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进行3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实施定位教学后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了解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较好地衡量自己在整个学科中的定位。
2.对自己兴趣爱好进一步明确清晰。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兴趣爱好的同学,在教师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通过建立学习定位教学档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
3.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着重点。通过档案的建立,学生都表示自己学习的重点得以凸显,对学习的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对其进行取舍性的学习。
4.档案里的短期定位直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以上的同学认定自己对待学习的心态发生积极变化,有了预期的定位,使自己的学习不再盲目。
5.长期的学习定位激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要达到长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必须时刻了解最近最新的和自己目标相关的技术,促进学生探索性的学习。
总之,实施学习定位教学档案方案后,能多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定位不清晰、不从实际出发和反复定位等问题,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配合加以完善。
六、结语
本文从当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征和学生特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目标,提出了建立学习定位教学档案的思想。从学习定位教学档案的建立分析可以看出建立学习定位教学档案是必要且易于落实的,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爱武.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之我见[J].商情,2010,(31):90-93.
[2]余冬梅.计算机专业培训与专业教育关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