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旅游景区规划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景区规划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景区规划原则

第1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也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生态旅游可以使忙碌的人们得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生态旅游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实现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我国生态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

一、目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一)粗放开发生态环境

在一些生态景区,一些部门急功近利,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科学调查和评估,盲目地对生态环境进行开发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只重视生态环境的开发,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和损坏。一些生态景区的树木遭到大面积的砍伐,一些宝贵的野生动物遭到猎杀,这种粗放型的开发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破坏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近年来,一些生态景区越来越商业化,生态景区中建设了大量的宾馆、餐厅、游乐设施,使原本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很多生态景区盲目地扩大景区,炸山修路,修建旅游设施,破坏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在我国的很多景区中都修建了索道,改变了原来的生态风貌,每年景区都要接待大量的游客,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生态旅游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导致每年大量的生态景区被严重污染,往往是人们旅游到哪生态环境污染到哪,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随地乱扔,大量的垃圾堆积在生态景区中,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二、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原则

(一)科学规划生态景区

科学规划生态景区,划分合理的旅游区,保护生态环境中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珍贵植被,最大程度地降低游客观光游览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维护生态区居民的利益。

(二)充分利用自然景观

在发展和规划生态旅游景区时,要充分利用景区中山、水、湖泊等自然景观,在依托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设施,创造优美和谐的生态景区。

(三)结合旅游发展实际情况

生态旅游开发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旅游业推动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景区的发展和规划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

(一)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景区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那些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在发展和规划生态旅游要充分了解生态景区中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科学划分观赏型旅游景区、游乐型旅游景区和特殊性旅游景区,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中原本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方案,保护生态景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区中居民的生活需求。

(二)开发生态景区的地方特色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中应该充分开发生态景区的地方特色,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扩大生态景区的生物多样性,使更多的植被和动物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生态旅游景区布置花卉园、人工湖、热带风光园林、水景园等,利用生态景区的地形地貌,开发丰富的旅游生态园。在游客较多的游乐型景区,为游客提供方便的衣食住行服务,使旅游景区中的服务机构形成生态化的产业链,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积极向游客宣传地方特色,推动生态景区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规划生态景区时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一些生态脆弱的景区,旅游设施以简洁便捷为主,不能将一些人工旅游园强加在脆弱的生态景区中,采用一些节能的设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主要以发展绿色产业链为主,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生态景区的损害,保护生态景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三)科学布局生态旅游景区

针对生态旅游景区自身的开发潜力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科学规划生态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完善生态旅游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生态景区中包括农田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区、自然环境敏感区等。农田保护区主要是用来保护耕地和农田,这样的地区不能被开发成旅游景区,只能作为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区往往用来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这些珍贵的动植物不适合游客去旅游观光,也不能作为旅游景区。自然环境敏感区主要用于自然景区的保护、回复和重建,这样的生态区由于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在开发规划生态景区时也不宜使用这样的地区。根据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自然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布局生态旅游景区,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潜力,推动生态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政府监管生态景区的力度

政府是发展和规划生态旅游景区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生态景区的开发规划,从生态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景区实际的承载能力和最大限度的容客量,严格限制生态景区每天接待游客的数量,合理分配生态景区的公共设施资源。在开发规划的过程中,推荐一些对生态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旅游项目,严禁一些污染性强的旅游项目。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地进行教育指导,对于一些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从重处罚。另外,政府还要组织生态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为游客树立保护环境的榜样。

四、结束语

第2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创新

一、旅游景区管理创新的定义

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创新当中,管理创新是指通过汁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的创新,对旅游景区内部进行重新组织与安排,以求在新的经营环境下,提高景区的工作生产效率。

旅游景区内项目的运行好坏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景区管理者所执行的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点项目的成功机会。因此,管理创新是旅游景区创新的保障,其关键是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成果,建立景区的战略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二、旅游景区管理创新的原则

(一)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从空间上考察,一个景区新产品要经历从概念信息到具体投入运行,从产品到产品链或群等多个层次;从时间上考察,产品创新要经历市场研究、功能规划、成本设计、市场开发等多个阶段。因此,景区经营管理创新也必须采用新的方式与手段,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逐层分析,层层建立评价、优化、决策的创新机制。

(二)目的性与开放性原则

旅游景区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围绕景区发展的目标,并为其服务。景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景区利润、消除竞争对手等,针对不同的目标,景区推出的服务产品是不同的,所以景区管理创新的方法与手段也是不同。

三、旅游景区管理创新的内容

在体验旅游的时代,景区管理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兼顾游客、社区、政府、开发商、环境、生态等多方利益,从各个方面共同构筑起体验旅游时代的景区管理模式。

1.总体管理

旅游景区要长期规划、总体控制,实行从家门到景区大门的全程空间管理。政府要鼓励公众参与规划,严格监管企业开发行为,制定行业规范,评估与监控旅游影响,对游客进行教育与沟通,培养负责任的旅游者,推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以粮代赈”等政策。

2.资源与环境管理

资源与环境的多样性是游客体验的必要条件,也是新鲜感的基础。没有了生态多样性,自然就不能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必须在满足经济、社会和审美需要的同时,保证文化统一、基本的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对文物保护采取“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指导方针,以及因地制宜,采用分区、容量控制、轮休等方法保证资源与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恶性开发。

3.社区参与和旅游扶贫

社区是塑造游客体验的重要道具,社区参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的影响感受最深;二是社区居民本身是构成游客体验中“友好气氛”的必要成分。促进社区发展实质上是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社区为游客的新鲜感以及亲切感提供必要的基础。景区开发要带动社区发展,增加地方就业、社会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在老少边贫地区,旅游扶贫是中国特色的景区开发的必要使命。

四、管理手段的创新

管理思想创新直接体现的管理手段的创新上。今后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核心能力的竞争,是一种非价格的竞争,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在旅游景区和管理手段上,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景区管理者必须敏锐地抓住景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建立起自己景区的市场号召力。

1.景区游客忠诚度管理

游客忠诚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首先,游客忠-戚是一个心理学的范畴,它代表了游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高强度的心理依恋,包含着对这一产品或服务性能、品质等的信任,以及在需要该类产品或服务时,首选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责任;其次,是在这一心理指导下的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行动和对该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推介。

(1)对于游客忠诚度的认识误区

首先,认为游客普遍出游的初衷是追求新异,对旅游景区重复消费可能性小,因而不存在游客普遍忠诚。其次,认为忠诚度比较重要,但培养游客忠诚度是为了景区利益最大化,而忠诚的游客就是反复来的游客,就是掏钱多的游客,所以盲目选择增设景点设置和消费点,以期带动重复消费。

(2)提高景区游客忠诚度的意义

当今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市场占有率,而是拥有多少忠诚的顾客,即企业竞争的目标由追求市场份额的数量。顾客忠诚的数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旅游景区品牌管理

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迫使旅游景区重新审视自己的旅游产品。美国的迪斯尼乐园长盛不衰,并且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连锁式迪斯尼帝国,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品牌管理就是从品牌定位到品牌增值的全部活动过程。

(1)景区品牌管理的意义

品牌管理是通过识别功能,以品牌作为沟通代码,承诺和保证产品的质量、价值、用途、信誉,自始至终确保其价值功能,能为消费者提供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其附加价值产品。

第3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为加快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步伐,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发展进程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西部开发为契机,紧密结合“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培植大产业”的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旅游民族风情为特色,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构筑开放带动型旅游产业体系。

2、发展目标。按照“超前规划、统一布局、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分期实施、注重特色”的发展原则,到*年,建成全州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全市GDP的5%。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全市GDP的12%以上,建成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旅游区。

二、保护资源,突出重点,加大开发力度

3、严格保护旅游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风景区内开山炸石、取土、葬坟、乱倒垃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在景区内修建建筑物,确需修建的须经规划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4、强化旅游业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5、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创建旅游拳头产品和精品名牌,深度开发巴楚文化土苗风情文化等旅游资源,挖掘整理地方戏曲和民族体育项目,加快民俗风情游、自然风光游等的开发步伐。

6、抓好重点景区建设。梭布垭风景区要严格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4A级标准建设,推进景区国债项目实施进程,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游客中心和农家宾馆、饭店、茶社;尽快实现与天坑地缝、长江三峡、白帝城等著名景区的对接。

全力打造清江闯滩旅游精品。积极开发建设沐抚生态地貌、热水河地缝等景点。加强民族大观园、龙鳞宫、连珠塔、纪念馆、武圣宫、鄂西特委旧址、烈士陵园等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铜盆水森林公园、车坝河水库、凤凰山公园、大龙潭等景区的渡假休闲功能,加大柳州城遗址、洗爵溪、红花淌、龙洞河等景点的开发力度,加快老城区改造进度。

三、培育市场、完善功能,增强旅游景区辐射力

7、积极培植旅游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旅行社,不断提高导游水平,以我市名特产品为基础,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发展一批旅游商店,将*特色产品推向市场。

8、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9、大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不同档次的宾馆、饭店,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餐饮、住宿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对本市涉外宾馆和星级宾馆、饭店的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接待水平。

10、大力发展旅游通讯与信息咨询业务,加快旅游景区(点)旅游城镇,旅游交通干线的通讯设施及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

11、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与各级旅游院校合作,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机制,放活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12、加大宣传力度。旅游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旅游宣传同城市形象宣传、对外文化交流、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生态旅游市、民族风情园、山水园林城”的*旅游形象。

13、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放开搞活旅游市场。鼓励投资者投资开发和经营旅游景区(点),兴建旅游基础设施,兴办旅游服务项目。鼓励国内外各类经济组织、企业和个人来我市合资、合作、独资兴办旅游饭店、旅游运输企业、旅行社或租赁、承包、买断旅游饭店、景区(点)的经营权。

14、放活旅游景区土地政策。旅游开发或经营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取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土地使用权。楼、堂、馆、所、亭、塔、池等旅游设施建筑用地有偿使用年限可达30年。旅游景区内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坡、荒滩,其土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租、作价入股及承包经营等形式,用于旅游企业的开发与经营。

15、实话经营优惠政策。投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究开发旅游新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企业当期管理费用。经旅游部门审核,交通部门批准,旅游营运专用车辆可享受客运附加费和营运费用优惠(含路、桥收费)。经旅游部门审核,供水、供电部门批准,旅游星级饭店用水按工业用水价格对待,用电按非普工业类价格对待。

第4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几年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充分开发利用湿地生态、辽河风光、渤海湾等自然资源,深入挖掘生态农业、将军故里、甲午末战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从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到策划宣传、接待服务,全县旅游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旅游发展规划日臻完善。2003年以来,县旅游局、赵圈河乡等单位主动参与,并积极对上协调,先后编制完成了《*县旅游业发展规划》、《辽河三角洲湿地风光旅游区规划》和《知青家园》等景区景点规划;2006年邀请中国旅游学院编制完成了《赵圈河湿地旅游第一乡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全县旅游规划体系;去年,我们又邀请各级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初稿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旅游发展构架初步形成。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组合总体结构是“一带、三区、十景”,一带是河海风光旅游带,由新兴至东风沿双台河、辽河及渤海组成的风光旅游带;三区分别是西部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中部综合性旅游功能区、东部历史文化及休闲旅游功能区;十景即*镇综合旅游景区、新兴镇双台河口综合农业旅游景区、赵圈河乡知青激情岁月旅游景区、赵圈河乡湿地风光旅游景区、二界沟镇踏浪金滩旅游景区、荣兴乡民族风情旅游景区、辽滨经济区现代工业旅游景区、田庄台镇民俗商贸旅游景区、西安镇有机农业示范旅游景区、东风镇将军故里旅游景区。三是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旅游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县旅游服务设施从无到有,服务功能由弱到强。目前全县共有星级宾馆饭店3家,准星级宾馆3家,国内旅行社2家,门市部2家,具备规模的温泉洗浴中心4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四是景区、景点档次不断提升。坚持“按规划、抓重点、上规模、有特色、出精品”的原则,以赵圈河乡湿地风光旅游景区和田庄台镇民俗商贸旅游景区为核心,以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为重点,先后新建和完善了赵圈河红海滩码头、湿地公园、盘锦知青总部、田庄台关帝庙等22个旅游景点,并在此基础上,红海滩风景区成为盘锦历史上第一家国家“AAAA”级风景区,西安生态养殖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辽河绿水湾被确定为“全国优秀农业旅游示范点”,赵圈河乡和田庄台镇分别被评为全省“湿地生态旅游乡”和“民俗商贸旅游特色乡镇”。五是旅游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0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万元;到20*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2.4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0倍和120倍,餐饮娱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也随之飞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县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先进地区相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景区、景点开发档次低,旅游主题不突出,区域特色和地域精神没能充分体现,缺乏休闲娱乐设施和文化内涵。二是缺乏旅游专业人才,行业管理相对粗放,旅游服务品牌没有真正形成。三是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和群众致富增收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思路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县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精神,结合我县旅游工作实际,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确定我县今后发展旅游业的指导原则是:开发资源、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全国营销。开发资源,就是开发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发展新兴的旅游业态。打造精品,就是旅游景点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把产品做精、做细、做强。突出特色,就是打湿地生态品牌,走休闲度假之路,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全国营销,就是把我县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加入全国旅游营销联盟,进而使我县的旅游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按照这一指导原则,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一个观念,坚持一个目标,实施一个战略。即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坚持建设全国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第一县的目标,实施“旅游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强势产业,全力构建我县旅游产业化体系。

有关资料显示,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2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全国旅游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高于全球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国,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将进入爆发性增长期。同时,国务院最近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作出调整,并出台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这对我国旅游产业而言,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因而出现,而对我们来说,无疑将是深入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建设全国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第一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必须抓住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采取多种方式,突出我县特有的湿地生态特色,牢牢把握假日调整带来的大小旅游高峰期增多、中短途旅游者增多、寒暑假季节性游客增多的有利契机,在全面改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着力做大做强休闲旅游度假产品,彻底改变以往黄金周期间景区人满为患而平日里游人稀少的现象,强化休闲度假功能,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中短途游客的新需求。发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既是我们的目标,同时也是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定位。

必须加快构建旅游产业化体系。推动旅游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单点式向集约化转变,由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积极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大跨越、快发展。要突出精品意识,在严格保护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努力挖掘文学艺术、宗教、民俗、建筑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并使之互相交融,丰富旅游内涵,彰显独特魅力。要坚持统筹规划,做到联动互补开发,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集湿地风光、生态农业、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县域旅游大格局,做好县内外各景区(点)的贯通。要突出生态特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人文与生态并举,全力构建自然负载人文、人文渗透生态的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区。要关注细节,解决好景区(点)厕所水源和排污设施;要建好游道、桥宇和休息凳椅,让游客既能安全游览观光,又能适时休息调整;要完善旅游标识和警示标牌,方便游客游览和提高游客遵守相关规定意识,要建立各种紧急援助机制,妥善处置各种突出事件,把我县建成文明安全旅游县。

必须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一方面通过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开发,增加景区、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旅游业收入,创建全省旅游强县;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进旅游产业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和拉动作用,牵动县域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兴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引导和服务力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大手笔运作。要把我县的旅游业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大管理之中。要强化我县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和宣传推介工作,举办好各种节会活动,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和认知程度。在给予必要的引导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名企、招大商,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大规模科学开发利用,对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快速推进实施,确保县域丰富旅游资源早日转化成为加快发展的巨大经济优势。

三、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做好红海滩风景区封闭管理工作。景区封闭管理既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保障游客安全,又能提升景区档次、增加旅游收入,必须加快实施进程。对此,赵圈河乡及相关部门要善于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购置电瓶车、发放作业用车通行证等办法,积极配合景区,认真研究解决办法,确保今年“五一”之前对红海滩风景区实行封闭管理。同时,要科学规划景区大门及停车场的选址,并提早实施启用。

二是要做好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按照引进工业项目的做法,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推介我县独特的旅游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前来投资,组建大集团,促进大发展。近期要加快与福建新恒基集团、鹤海苇业公司的协商洽谈,加速推进赵圈河湿地整体开发和温泉旅游度假城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要推进全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初稿已经形成,近期要继续征求各方面意见,抓紧对《规划》进行研究和修改,及时聘请专家评审并提交县政府和县委审批通过。要组织好《规划》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的沟通衔接,促进旅游产业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部门产业规划和乡镇旅游业规划的协调和相互承接,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第5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关键词:海岛旅游 景区 开发 涠洲岛

1.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岛旅游迅速成为旅游发展热点,其作为使人融入自然的精致旅游,凭借其神秘而遥远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在国家海洋权益日益受到重视、渔业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如何在条件成熟的海岛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振兴当地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打破以渔业为主体产业的单一经济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海岛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其开发模式如何把握,在海岛型旅游景区发展过程初期尤其重要。

2.涠洲岛旅游景区开发现状

2.1基本情况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向越南,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岛资源、多样的资源类型,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大发展的机遇,涠洲岛迎来了旅游大发展的春天,得到了国家和广西的强力支持,被定位打造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休闲度假海岛。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涠洲岛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实现了稳健起步,先后理顺了管理体制,完成了涠洲岛旅游区(镇)总体规划、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创5A规划等几个重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随着首批10大项目启动,目前,涠洲开发建设已由规划阶段转向实施阶段。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为下一步景区加快发展打下了基础。

2.2涠洲岛旅游景区开发特殊性分析

涠洲岛作为海岛型旅游景区,进行开发与保护时有其特殊性。一是开发与保护的对象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涠洲岛的火山地貌遗迹在岛上随处可见,这种地貌本身就具有不可再生性。另一方面,由于涠洲岛四面环海,受区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如何依托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涠洲岛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便成为首要决策问题。二是开发与保护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由于历史原因,岛上人类活动的历史普遍晚于陆地区域,普遍缺乏完善便利的基础设施。三是开发与保护面临一定程度的文化约束。虽然涠洲岛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但由于岛上客家人活动历史短暂,由此造成岛上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珍贵文物、特色建筑、节庆活动等文化表征数量偏少,文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普遍缺乏人文底蕴,在旅游开发与保护中面临一定程度的文化约束。

3.涠洲岛旅游景区开发建议

3.1注重三大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强调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涠洲岛作为资源依托型景区,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在进行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保护性开发。为此,必须进行严格的功能区划。通过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划分旅游开发区、缓冲开发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尚不具备开发条件)和资源核心保护区(对某些稀有和特有资源进行严格保护),采取不同的开发和保护措施来协调海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切实保证海岛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性。

(2)分工合作原则。由于北部湾岸线各个岛屿相距较近,旅游资源禀赋相似,因此,涠洲岛旅游景区进行开发时既要注重与其它海岛的合作,又要讲究分工。如涠洲岛可以与海南岛进行合作,连为一线,合力打造。这样既可以欣赏到两个海岛的共性,像沙滩、阳光、海水,这样有利于两个海岛旅游活动的协调统一,也有利于区域海岛旅游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拓展。同时,又可以欣赏到两个海岛的个性,在海南游览的是热带海岛、黎族风情,在涠洲游览的是火山地貌、客家文化等,以差异性留住游客,这样有利于发挥两个海岛的资源优势,也可以避免区域内部同质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

(3)动态建设原则。动态建设原则不要求景区开发一步到位,而是根据岛上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批分阶段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如涠洲岛近期主要应抓好创5A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远期则应围绕打造中高端游客为主的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目标,进行旅游产品升级改造,并策划制定新的旅游项目。

3.2协调五股力量

在进行涠洲岛旅游景区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政府、企业、旅游者、居民、专家5种基本力量。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来引导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如政府牵头制定《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二是要积极引进企业参与。景区开发与保护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进知名度高、实力强、有责任心的企业参与到景区的开发与保护,促进企业与景区的共赢;三是要积极吸引旅游者参与。旅游者的需求是景区开发的动力,没有旅游者的景区就失去了动力之源,因此,在景区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要积极吸引旅游者参与,促进景区开发更好满足旅游者需求,同时通过旅游,起到教育旅游者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目的;四是要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居民是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才能让居民持续受益。因此,要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在开发与保护中持续受益;五是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专家能够为景区开发与保护提供技术咨询,因此,要重视专家的力量。

3.3运用文化带动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但由于涠洲岛的人类历史短暂,景区的人文底蕴稍有不足,必须实施文化带动战略,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一是要树立中国唯一的“海上丝绸之路”品牌,让游客享受海洋航行的浪漫之旅的同时,体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重温、探寻海上丝绸之路艰辛历程的文化记忆。二是要在景点中注入火山文化、天主教堂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元素,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价值。三是要规划建设具有泛北部湾地区特色和中国文化特色的景观建筑,提升涠洲岛对东南亚和国内游客的吸引力。通过特色景观建筑,还原西方遗迹建筑,以增强涠洲岛的魅力,打造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文化风格结合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3.4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由于海岛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对于海岛型旅游景区的开发要慎之又慎。生态旅游开发战略作为一种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运用。涠洲岛作为刚刚起步的旅游景区,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是其必然选择。因此,涠洲岛在景区开发中要考虑到原生态,要注重自然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到既开发利用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与文献:

[1] 杨洁,李悦铮 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1

[2] 王跃伟,等 区域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3

第6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是对门票这一凭证进行可行性的管理,只有在大的社会背景下,遵循价格规律,科学定价,才能保证旅游景区市场的扩大,才能为景区吸引游客和合理化的管理做好调控。

一、我国目前景区门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定价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普遍没有根据市场需求量资源变化量和旅客实际需求来进行定价。而是在市场经济价格利益的推动下盲目一味的最求高价来提高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通过恶意竞争的手段来提高旅游景区的收入。忽视了对旅游景区门票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对于旅游景区来说,他们出售核心产品应是集景区观赏娱乐及相关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产品,不宜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而应从游客的角度出发,采取需求导向定价的方法来制定。陈芸、黄远水(2011)认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总体而言是不够灵活的,许多景区在季节段、游览时间段上没有价格变化;门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更为少见。同样曹三强、潘秋玲(2011)也指出许多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超载,不是整个旅游景区的超载,而是景区内部某些旅游点超载,或是一天之中某一时间段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超载,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价格杠杆有效调控旅游客流。例如在五一和十一的黄金周期间实行差别定价,以灵活的定价来吸引不同群体的游客。可以实行淡旺季门票价格调整,推出学生票,团体票,老人票等多种形式的门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销售门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既给旅游景区带来了收益,也发挥了旅游景区门票的灵活性起到调节客流的作用。

(二)国家对景点涨价从制度上缺陷,听证会制度有待完善

向荣(2011)认为部分景区调高门票价格的程序和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出公平性。表现在:地方政府既是门票涨价的受益者,又是门票涨价的裁判;参加各景区价格听证会的代表主要是本地人,外地消费者几乎没有或者比例很低,但门票价格上涨主要与外地人利益相关。国内多数景区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景区市场竞争相对并不激烈,很多景区仍然依靠原有的知名度,景区经营主体在经营思想上存在靠资源的理念,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存在短期行为,景区长期的发展考虑不多,生产效率低下,在管理方式、产品项目的更新、形象营销等方面努力不够,却积极找各种理由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准提高门票价格。

(三)景区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在地方财力匮乏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未能主动寻求和获得企业的赞助;我国尚未形成以社会捐助、社会基金等方式支持率由景区维持低廉门票价格的氛围;旅游景区投资经营的单一性明显,未能调整经营理念,想方设法从游客的购物、食宿、娱乐等方面获得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链尚未建立,景区门票之外的旅游综合收入少。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层次上,休闲度假产品较少,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不发达,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例如,在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且把城市定位为旅游城市的桂林市,传统观光产品占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78%,而度假、商务、会展、体育、养生等旅游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足25%,其产品结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失衡的严重状况。由于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创收性项目,因此使得景区经营者选择上涨门票价格的方式来增加效益。

二、关于旅游景区门票调控的若干建议

(一)国家对景点涨价从制度上制约,听证会制度有待完善

着重完善旅游景区门票听证会制度,将民主制原则切实运用到实际的定价机制中。建立定期价格审核和申报制度。景区门票改革和价格调整不得少于两年,限制重大接待和必要的公务以外的免票。坚决禁止景区自身进行的违规实行价格折扣,压价竞争等不正当行为。那些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稀缺的景区资源,应该将其定价权收归中央,是否涨价,应该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来组织听证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听证代表,管理旅游资源的地方政府只能派代表参加听证会陈述涨价理由,最终是否涨价,应由全体代表作出决定。

(二)旅游景区应该形成产业经济的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从初级阶段上升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以产业融合的三大发展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旅游景区应该放弃门票涨价获得的短期的经济效益,应该把眼光放远,关注旅游景区的发展。将关注点转移到旅游景区的资源保护,放弃原有的门票经济策略。走产业化经济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完善设施和服务,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景区产品,努力优化旅游景区产品结构才能满足旅客的不同需要,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大政府的财政投资,争强旅游景区的供给能力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旅游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反映出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从支撑我国旅游景区的产品体系来看,我国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仍然是传统的风景名胜,长期缺乏投入。长期接待旅游比较频繁,使得我国旅游景区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旅游市场需求。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的旅游景区进行改造提升。并要规划建设新的旅游景区,加快各类旅游景区休闲产品的规划和建设。旅游经济要打破门票经济的误区,开发相关产业,增加旅游收入。不要只看景点门票收入,要看综合效益,综合开发,科学规划。增加旅游收入除着眼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外,还应增加非基本旅游产品的供给,继续加强那些吸引力大的旅游产品,开发有潜力的新产品,转换一些缺乏活力的产品。要以旅游景点的开发为中心,向特色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风土文化开发等多项目开发转变,由单一景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做到有看的、有买的、有玩的,突出地方特色。国内旅游黄金周“旺季、旺丁、不旺财”,也就是说除基本旅游消费外,游客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不多。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高达50%以上,如新加坡,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我国的旅游购物创汇仅占总收入的20%左右,可见开发新的旅游商品,增加非基本旅游产品的消费潜力很大。

(四)鼓励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体制的改革创新

实行旅游景区门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并将其量化,统一全国景点门票定价评估体系;以景区价值等级、知名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管理水平、游乐设施等为项,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层上,从下而上实行“打分评估定价”制度,每年重新评估一次,不合格的降级或取消营业资格证。同时,建立起定期价格审核和逐级呈报制度,明确门票价格合理调整幅度和调价间隔时间。实行“打分评估定价”制度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首先,必须将“打分评估定价”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并将反馈上来的意见逐条归纳,及时对“打分评估定价”制度内容予以调整。其次,实行景区门票定价的维权监督员制度,即消费者代表合法介入门票价格决策听证过程。维权监督员的选定必须要走规范、严谨的程序,并向社会公布,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得当选,确保维权监督员纯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维权监督员不得与地方政府和相关经营方、管理方沾亲带故,以杜绝表决会上“装聋作哑”或“同流合污”现象出现,致使维权监督员制度失去存在意义。在举行门票价格听证会前,应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或其他公开方式向社会公布。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组成“景点门票价格管理排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严明制度,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深入地方景点,每年定期两次排查、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问题景点予以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对各景点不定期实行“回头看”,并实行暗访制度,确保排查工作质量。地方政府应予以配合建立旅游市场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以规则的完善和配套来约束和引导景区门票价格的合理形成。

三、结论

第7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一、旅游景区物流管理概述

旅游是游客的一种主观需求,旅游景区就是支持和满足这种需求的供给物,它以旅游者为对象,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物质条件,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在旅游活动过程的六个基本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旅游景区都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满足游客。旅游景区作为一个为游客提供良好旅游环境和服务的场所和实体,其产品更侧重于无形服务。因此,旅游景区不需要像制造型企业一样,大量购进原材料,再经过加工制造出产品,并送达消费者手中。表面看来,旅游景区不存在物流的对象,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游客到景区旅游时所携带的生活物品、景区向游客提供的生活用品以及景区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时所需的物品,构成景区主要的物流对象。这些物品的流动,可以称之为旅游景区物流。现参照有关文献,将旅游景区物流划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图1)

1、供应物流。旅游景区购入生活用品或食品以及游客携带生活用品进入景区,此过程可称之为供应物流。

2、生产物流。旅游景区大部分的生活用品和和食品均是以制成品的方式进入景区的,因此生产物流所占的比重非常少。

3、销售物流。即景区内的商业经营单位将生活用品和食品进行销售并送达游客的过程。

4、回收物流。对景区内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如包装箱、玻璃瓶等进行有计划地收集,使其重新利用的过程,称之为回收物流。

5、废弃物流。对景区内无再利用价值的物品进行收集、运输,并进行处理的过程,称之为废弃物流。

二、旅游景区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概念

1、旅游景区废弃物的概念。通过对旅游景区废弃物进行调查并将其进行分类,可以看到,旅游景区的废弃物,大多来源于生活,即游客的日常消费以及为满足游客日常消费而存在的,如饭店、旅馆等服务业网点的日常生产,也可以称之为旅游垃圾,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其他商业网点和在建工程,其结果如图2所示。因此,旅游垃圾成了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的主要研究对象。(图2)

2、旅游景区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概念。旅游景区对上述废弃物的处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可利用型废弃物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收集、分类、运送,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或原材料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如对包装纸、包装箱、玻璃瓶等的处理;二是对不可利用型废弃物,即对那些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物,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进行收集、分类,并运送至指定的地点进行掩埋、焚烧等一般处理或采用其他特殊的处理方法。对于前者,我们称之为回收,对于后者,我们称之为废弃,这两类物质的流向我们称之为旅游景区的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回收物流是考虑到被废弃的对象有再利用的价值,将其进行加工、拣选、分解、净化,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或转化为能量而重新投入生产和生活循环系统。废弃物流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已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

三、旅游景区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管理原则

同所有的物流过程一样,旅游景区的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也是由存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环节组成,其管理也应该围绕这些环节进行。同时,应注重运用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按照“三R原则”,即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简称减量化;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简称再利用;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简称再循环;对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管理进行指导,其实施结果必然是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环境负荷显著减少。具体来说,旅游景区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化的原则。运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流管理的特点之一。要对旅游景区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以整个景区物流系统为出发点,从供应物流开始进行全盘考虑,对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旅游景区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利润的追求是其重要的经营目标。对废弃物进行管理,必然涉及到资金的支出,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旅游景区的经营成本。在设计和选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具体管理方法时,一定要坚持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避免利润概念的局限性,即计算利润的期间是不固定的,应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只追求短期利润。

3、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旅游景区废弃物(即旅游垃圾)的成分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有机垃圾包括剩茶剩饭、瓜果皮核、骨头等,无机垃圾包括各类塑料品和包装物、烟头、废纸、口香糖等。这些废弃物极易发酵、腐烂、发臭,因此在装运或储存等物流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这些废弃物很可能产生跑、冒、滴、露等现象,从而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进行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

四、旅游景区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废弃物的收集与分拣问题。如何快速、高效地将废弃物及时收集并按类进行分拣,一直是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中的难题。许多景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转运站、物流中心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一直认为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低、回收成本高,因而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投入稍微增大时,就认为成本太高而退却。其实上,废弃物对旅游景区效益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不回收,会对旅游景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最后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数量。此外,应按照物流接口无缝化原理的要求,统筹考虑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障碍连接,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费用。

第8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隐;标识系统;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J5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92-01

旅游景区的服务主要分为两种:显与隐。其中,显是指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景区经营行为,如咨询服务等;而隐是指游客没有太明显感受的后台活动,如产品优缺点介绍等。

一、标识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

(一)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两种,即制图学要素与旅游学要素。其中,制图学要素是指标识系统中的注记符号、色彩符号等要素。而注记要素又可以分为文字与数字这两种注记,文字注记一般以中文、英文等文字为主,数字注记则是以阿拉伯数字为主;色彩注记一般则是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的辨识度比较高,能够增强旅游者的辨识能力。旅游学要素大致包含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与旅游交通等三个要素。其中,旅游资源要素又可以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旅游商品等很多类型。这一要素往往是被印刻在标识牌较为突出的位置。旅游服务要素主要是指能够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设施,比如购物商场、售票处等。旅游交通要素的作用则是为了给游客制定旅游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其主要包括交通线、游览线等。

(二)标识系统的作用分析。旅游景区标识系统作为构成景区服务设施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使游客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调动游客的好奇心理,从而使游客去游览景区,这也能使游客更好地理解旅游景区所表现出的文化特色。

二、标识系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要求设计者要对旅游景区的特色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所以在设计标识系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体现得较多,但是没有体现出太多的特色内容,以致景区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第二,标识系统的设计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对人本主义关怀的表现也不是太高;第三,标识系统的设计一般是以说明性内容为主,导致标识系统缺乏教育功能;第四,对标识系统的设计只注重其功能,却缺少了对其艺术特色的体现;第五,设计标识系统的形式较为单调,没有太多的样式,而且设计过程中没有太多现代科技的应用。

三、旅游景区依据隐进行标识系统设计的要求

(一)原则要求。标识系统的设计要与自然景观结合。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不仅要对人本主义关怀进行充分体现,还要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和互动。标识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主要是服务于游客,标识系统所表现的信息必须要简洁明确。因为清晰、明确的标识信息能够帮助每位旅游者准确的找到自己要去的景点,也能够很好的避免走错路线现象的再次出现。而且,具有趣味性的标识系统不仅可以让旅游者自觉遵守景区的规定,也可以为旅游者的游玩过程带来很多的乐趣。

(二)程序要求。标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具有较高系统性、规范性的工作,所以,在设计之前,设计者对旅游景区必须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遵守相应的程序要求。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标识系统的设计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景区调查,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是对景区图片与优美语句的应用,还要应用一些相应的视觉符号,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旅游景区的营销形象,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第二,设计草图,标识系统草图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对文字、符号、图片、形式和色彩的应用进行调整,以便使标识系统设计达到最好效果;第三,征求意见,这个步骤是为了对标识系统的大小比例、色彩比例、图片完整性与线条粗细等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调整,以便使标识系统取得更好地视觉效果;第四,设计定稿,在确定了标识系统的样式、尺寸、文字、符号和数据等内容,并结合景区特色对其进行完善以后,设计者就需要制作出正式图样,然后再次对其进行细节推敲和审查,以便使其应用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质量能够充分的展现出这个地方经济、文化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而且,标识系统的设计是多方面内容的综合,需要很多部门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合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标识系统、景点景观等内容的设计者和旅游管理部门之间需要有一定的沟通和合作,以便其设计出的标识系统能够真正增强旅游景区的隐,从而使旅游景区的发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闵祖华.浅谈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J].广告大观,2011.

[2]庞丽,谢宝元.基于隐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

[3]方磊,唐德彪.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初探―以五溪文化广场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

作者简介:

第9篇:旅游景区规划原则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2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建筑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品牌,把*建设成为著名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工作目标:到2*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0%以上。

二、强化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旅游功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旅游规划要求,优先整治风景旅游区内及沿线村庄的环境。

4、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严格保护"温泉"品牌,促进温泉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以郭洞和俞源历史文化名村、*景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景区整合,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

5、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温泉名城。以创建温泉名城为目标,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扶持旅游集散(咨询)中心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特色街区,促进旅游购物。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旅游饭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6、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温泉品牌保护、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促销、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及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奖励。

7、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8、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矿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用电按浙价电[20*]45、49号文件实行。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可按规定的上限执行。旅游景区新评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一次性奖励,省级30万元,国家级50万元;旅游景区新评上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的一次性奖励,3A级10万元,4A级30万元,5A级50万元;旅游饭店新上三星级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星级10万元,四星级20万元,五星级40万元;星级饭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评为绿色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旅游企业被市级以上旅游部门评为最佳(优秀)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的奖励为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旅行社进入省五十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全国百强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5万元。年引进县外来武过夜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0.5至1万人·天(含0.5万),每人每天奖励2元;1至1.5万人·天(含1万),每人每天奖励3元;1.5至2万人·天(含1.5万),每人每天奖励4元;2万人·天(含2万)以上的,每人每天奖励5元;每个旅行社奖额最高可达10万元。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来武旅游住宿,每人每天奖励20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奖励机制。

开展全县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旅游商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9、加快发展工农业旅游。鼓励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聘请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将旅游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假日旅游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11、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将规范的景区交通指示牌设置列入道路规划和建设内容。合理安排景区客运班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车辆提供良好服务。

1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应游客量增长的需要。抓好旅游购物中心规划和建设。规范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游览休闲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范围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景区内严禁开矿采石、取土挖砂,严禁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林木砍伐,防止人为破坏景观。

13、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旅游企业要守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进一步规范对旅游企业的收费,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杜绝对星级饭店的多头、无序检查,*部门履行日常管理检查应事先通知饭店负责人,并须持治安检查证或工作证,坚持文明执勤。简化境外旅游团队入住手续,尊重境外游客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重点星级饭店,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其他事项

14、本意见规定的奖励、扶持政策,由企业申报,经县旅游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审批后兑现。对同一项目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