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家庭教育课程化;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美国将“父母参与”列为第八项国家教育目标,日本的“家长协会”已成为日本家校合作进行儿童教育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家校合作在我国也渐受重视。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外来移民城市,城乡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素质的高低给学生文明素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极其关键的。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段的家长群体,在原有家长学校等多样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上,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创新和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全面大力推进家庭教育课程化势在必行。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自2006年起,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实践性研究,不断在“融通”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现代家校沟通策略,努力实现家庭教育的课程化、均衡化发展。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含义
学校从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素质入手,以课程化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系列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使家长成为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同时,通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系列化,以健全的制度和校本教材为保障,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构建良好的“三维”一体教育氛围,为家长搭建实践探索的舞台,打造家庭教育专业化团队,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理念融通、教育过程同步、教育方法互补、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实现共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实施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意义
(一)做孩子人生的“航标灯”
如今,苏州教育进入到了以学有优教、善教乐学为特色的发展新阶段,优质教育需要优质的家庭教育,打造苏式教育必须关注具有苏州特点的家庭教育。为此,我们把培养具有儒雅精致吴文化特质的新苏州人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家长“同盟军”的作用,让家长参与评价,激励孩子不断修正自我,超越自我。
(二)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
跨塘实验小学有70%以上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很多家长忙于生计,长期以来,对孩子照顾甚少,更忽略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为此学校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幸福慢慢走”的亲子运动会,“心语心愿,幸福相伴”的亲子书信会,“体验孩子学习,分享成长快乐”的亲子阅读,“爸妈教我,我喂爸妈”的劳动实践……一系列亲子互动中,家长用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关注孩子的迫切需求,亲子之间的障碍问题迎刃而解。
(三)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学研究表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了他们的生活。要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将原来的单轨运行转变到家庭、学校、社会并轨运行的合作方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维”教育网络。本着这一理念,学校的大小活动都有家长、社区、街道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是学生上学、放学路段的安全守护者,也是学校膳食领导小组的成员,更是学生外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者、监督员,他们为孩子的安全护航,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三、家庭教育课程化方案设计
(一)开设课程学习,构建学习型家庭教育体系
学校将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主要涵盖以下板块:①提高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理念;②孩子的身心健康指导和道德品质指导;③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④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学业指导;⑤家校沟通与融合以及新型家长素养提升等。结合家长学校系列活动,组织授课讲座,家长自主学习,开展亲子阅读、参观体验、校园开放等活动,进行家长沙龙研讨、家长互教互学、家访指导、个别咨询等,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丰富网络资源,为家长提供信息沟通、与辅导等服务。学校将对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资源开发、教材建设、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学习型家长。
(二)家校共同管理,做孩子校园生活的参与者
当前,跨塘实验小学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学校的护学岗、膳食小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听证会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教育课程的开设,全面开放学校大门,欢迎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更多的活动,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小学生活,如每学期的家长会的策划与组织由班级家委会成员承担,号召家长每学期至少与孩子一起参与一次升旗仪式、班会活动,参与开展一年一度的学生运动会,担任裁判或者后勤服务等。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学校,拉近了家校距离,这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三)开发资源优势,打造校外教育的管理者
通过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学校将全面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参与到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成为指导教师,如烘焙班、编织班、刺绣班等;结合学校吴文化特色教育,挖掘熟知吴文化的家长走进教室,充实现有的吴文化课堂……“妈妈教师”“爸爸教师”的身影将更多地活跃在校园内,以此拓展学校吴文化课程资源。
四、家庭教育课程化在跨塘实验小学的实践
(一)家长参与,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近年来,家长参与编写的校本德育教材(《和谐号动车在前进》《迎着朝阳起飞》)两易其稿,不仅融入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发挥了家长“同盟军”的作用,让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共同实施,在参与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系列活动中,共同监督、引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但教材的实施还没有形成体系化、常态化,希望通过校本教材这个抓手,进一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二)搭建平台,携手家长亲近孩子
为了让家长真正去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学校开展了“书信沟通,幸福相伴”活动,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真正传递给家长,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幸福慢慢走”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包馄饨,亲子共度阅读时光等,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指导家长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但由于生源绝大部分是新苏州人,地域差异、文化背景差异,造成家庭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需要全方位的引领、激发家庭教育正能量,推动各层面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的全面提升。
(三)知心玩伴,创新家庭教育理念
近年来,本着创新家庭教育理念的初衷,学校鼓励家长做孩子的知心玩伴,走出校门,与孩子一起学说吴侬软语、带孩子一起逛苏州园林、和孩子一起品尝苏州美食……在多形式的互动、渗透和整合中,孩子进一步理解了“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还存在参与面不广等问题,如果能借助此项目的引领,一定能实现我们创新家庭教育理念的初衷,让更多的新苏州人真正融入苏州的文化。
(四)护航,做学校教育的管理者
关键词:多元文化:全人教育: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封建文化源远流长,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使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元化儒家文化的格局,制约着我国近现代化发展进程。近代战争、、和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一元文化的格局,欧洲、美国、苏联等欧美文化以及日韩文化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格局的形成,多元文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显示了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一元文化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础,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发展和世界全人教育思潮,实现家庭教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真正转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中国一元文化的历史和世界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多元文化文献而言,国内有许多论文或著作探讨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理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研究、学校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问题。例如《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一文偏重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五十年发展与展望,倡导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重点探讨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还有王侠的《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解释》(2005),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05),龙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2006),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2006)》,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2004)等。葛丽芳在《人品教育与多元文化》一书中将多元文化引入人品教育,总结公办和民办小学人品教育的成功经验。《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一文试图从家庭教育中探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齐阿娜尔《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少数民族教育。《浅谈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家庭教育的对比》一文间接探讨多元文化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透视了中西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但是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论文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台湾和韩国较多。《德州市家庭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一文就家长对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的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知识与技能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儿童未来的生活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有84%(124人)的家长极同意或同意幼儿应接受多元文化教育,利用地方文化、传统节日以及英语教育等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建议父母应端正态度、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005年11月,由台湾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2005年第八届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家庭、族群与多元文化:挑战与机会》一文站在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将多元文化与家庭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下探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对挑战,审视现状,寻找机遇与出路。这些研究要么基于多元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和学校教育研究,要么基于直接或间接进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探索,缺乏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教育与世界全人教育思潮结合的时代特色。在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实践方面,台湾推行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韩国推行向多元文化家庭提供教育方案与咨询、教育支援、医疗支援,这些教育实践虽然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特征,但仍缺乏知识经济时代家庭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统一,这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感。而且无论在网络搜索,还是在研究文献中,都无法找到这一方面的综合研究,致使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全人教育的探索处于空白研究领域。因此顺应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借鉴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科学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文研究价值所在,也是本文的问题研究所在。
二、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1.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卡兰在1915年提出,是所谓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1924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导致多元文化主义直接兴起。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黑人民权运动――“黑色旋风”,致使多元文化主义表现出反对民族歧视、要求平等和民权,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民族独立性和民族感情,实现社会多样化和一体化等基本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和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应用,表现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多元文化主义体现为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其核心为文化的多样性和良性互动。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元文化概念,即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此概念蕴含着复杂社会结构和背景下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发展性和平等性的特征以及多元化文化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概念不断演变,并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新的方法论。
多元文化理论作为在世界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频繁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包含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丰富内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包含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受其影响的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多元文化理论包含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多元文化与全球化、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发展(即文化合作与交流)等。世界全球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是多元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是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方面的理论运用。它的理论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分配不公导致文化差异;(2)文化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3)教师和学生应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4)社会歧视和偏见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5)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支持和创设多元文化教育环境;(6)学校教会弱势群体学生获得取得社会地位平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尊重民主和共同发展。它的实践理论包括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和文化/组织类型理论。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詹姆斯・班克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变革性教育运动,把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的观点带入各学科,以多样化视角进行教学。他的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提出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即贡献法、添加法、转化法和社会行动法,它们将文化构成内容、民族英雄、民族节日加到节日活动中;将有关概念、观点、课题及内容加进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和目标,使学生从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及群体的角度,观察各种社会事务和问题;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社会活动技能,影响所处的社区。斯里特总结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人类关系法、对特殊和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不同教学法、单一群体的学习法、多元文化教育(文化民主)法和多元文化及社会重构法,并认为后两种是最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以上这些理论为探讨全人教育思潮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新视野和方法论。
2.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与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全人教育思潮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整套教育思想,是一场全球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注重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个体的多样性以及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道德、伦理、社会、精神、创造性等各方面共同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经验、选择和合作。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转变教育培养目标,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人。全人教育思潮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世界性教育思潮,是对20世纪末全球化经济体系和全球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一种对制度化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思,并试图通过人本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全人教育理论是全人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和具体化,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转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当今中国制度危机、社会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反思,是将欧美现代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潮与中国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高度综合,也是东西方社会文化融合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理论。此理论将个人本位教育和社会本位教育结合起来,以人性、人本和社会本位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民主科学、合作实用、快乐自由以及人的社会化发展等基本原则,通过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和习惯培养的全人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早期教育、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使人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完整人。
家庭全人教育是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运用,涵盖了全人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现代化,是受全人教育思潮影响的全人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综合。它是基于全人教育思潮和全人教育理论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是将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的精髓、全人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家庭全人教育既体现了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全人教育的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实现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和全人教育家庭化的有机结合。同时,家庭全人教育也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教育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危机的思考,还为社会转型时期儒家文化圈的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积极适应世界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发展的潮流,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发展。
3.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理论和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都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文化理论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适应了世界多元化的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野,特别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顺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途径,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觉,而且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和世界全人教育的结合点,家庭全人教育成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全人教育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不仅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全人教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家庭全人教育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既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潮与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理论中去,又将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去,实现了多元文化理论、全人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的融合,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全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快了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家庭全人教育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社会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教育,增长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既为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顺应了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
三、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运用
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理论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价值。多元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多元文化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科学认知,为实施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合作与交流等社会文化互动的理论借鉴,通过家庭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彰显其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全球多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通过家庭全人教育,使儿童获得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态度、文化情感,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社会适应能力,使儿童获得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民主意识以及反对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的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以及文化观念、历史观念、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家庭教育遵循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儿童从幼儿教育开始获得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教育和文化教育、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综合三个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方面的理论价值,可以发现:多元文化理论不仅对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多元文化下的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多元文化实践价值方面,詹姆斯・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对于家庭全人教育的社会商、德商、理商、情商和智商等方面具有方法论价值和教育实践价值。例如台湾的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就具有全人教育视野下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斯里特提出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家庭全人教育通过使用这五种方法,使儿童获得处理社会事务、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技能,加速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发展。例如韩国的多元文化家庭教育方案与咨询、援助、支持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综合多元文化教育多方面的实践价值,以上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五种多元文化教育方法,不仅对于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而且具有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价值。
四、构建多元文化下的现代家庭全人教育模式
1.科学认知多元文化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与理论,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为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其它先进教育理论如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合作教育、快乐教育、实用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等,借鉴家庭全人教育,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并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2.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组织框架和制度保证。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是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协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儿童协会、母亲协会等。这些合作教育组织的建立以及合作教育的制度规范,实现现代家校合作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家长和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规范家长教育行为,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合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监督,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规范。
3.在教育内容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不仅包含儿童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且包含家长素质教育。现代家庭教育不仅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教育、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等,而且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儿童接受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强化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现代家庭教育克服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智力教育的缺陷,促进家庭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和合作化。
4.在教育目标方面,现代家庭教育重视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现代家庭教育采用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不仅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且重视社会为本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接受全面教育和获得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人,促进儿童社会化全面发展,旨在提高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家庭教育以家长制教育为基本特征,忽视了以人为本和社会为本的全面教育,重视家长功利教育和灌输教育,缺乏家长有效沟通和亲子互动活动,忽视了儿童全面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造成儿童未来社会化成熟程度低和社会适应能力低的不良现实。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
(一)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理念,比如说认知错误、虚荣心和情绪心理等。首先,家长在认知方面经常将孩子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其次,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虚荣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吃穿的问题上的无限制的给予,这也是欠妥当的;最后,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有情绪心理,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化是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
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一、凝聚情感认同:寻找家校合作契机
学校地处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家长主要由富裕起来的原住居民(即农转非居民)、外来经商人士组成。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和家教方法;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在教育态度上,溺爱、放任与控制、限制等共存。如何让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变成实践者,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成为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一现状,自2008年3月起,学校开始尝试利用校讯通平台发送家教短信,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家教短信多针对家长关注的盲点、迫切点和困惑点,设置了“新生入学”“学习指导”“心理导航”“父母学堂”等栏目。短信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生理,以及家庭关系与氛围、个人言行与心态等。
例如,每到新生入学季,学校会向一年级家长发送这样的短信:“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自觉性?开始时,我们应提出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要求,具体督促、检查。教会和督促孩子做作业时要有条不紊。当孩子实在无法单独完成时,我们可不露痕迹地引导,让他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教会孩子养成自我检查和善于自我‘欣赏’作业的习惯。”
父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发出温馨短信:“向孩子‘索要’礼物教孩子学会感恩。父亲节到了,不妨向孩子索要礼物,可以是孩子做的一张小卡,画的一幅画,也可以是孩子用零用钱买的小蛋糕、小饼干。礼物收下后可要向孩子表示感谢哦!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懂得感恩了。”
每逢考试前后,学校都会发出短信提示:“考试分数只表明孩子‘智力’的一个方面。孩子考试分数高,不代表各个方面都好;反过来,考试分数不太高的孩子,也不代表什么都不行。一次考试不能决定什么,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让孩子以轻松心态迎接下一次考试,家长也会免除因埋怨、训斥而产生的苦恼。”
家教短信创作坚持“一个主题,一个理念,一个方法”,解决“为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在开学、节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或学生取得了进步,短信都会在家长茶余饭后的空隙悄然送达。短信内容活泼新颖,朴实温馨,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和情感认可。家教短信发送半个月后,调查问卷显示,95%的家长表示支持。家长也逐渐改变了消极应对的态度,开始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二、立足方法指导:初建家校良性沟通
家教短信的初步尝试获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梳理和分析短信内容,进一步了解家长的诉求。从中,学校发现,许多家长的家教方法和技能都源自自己的家长、同事、朋友、亲戚或一些书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盲从性和随意性。学校认识到,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建立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获得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便能事半功倍,更能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为此,家教短信开始聚焦良好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规律,把握孩子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处理办法,从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新生入学后,面临新的学习生活会有诸多不适,学校及时以短信与家长沟通:“您的孩子在做作业时容易分心吗?其实孩子越紧张越不易集中注意力。此时可先让他停下来慢慢自我放松,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闭眼,自然呼吸,然后做3到5次深呼吸;同时配合握拳、咬牙、绷紧全身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在双脚上,体验从脚到全身的沉重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随时进入学习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学习中。”
临近开学,学校会引导家长帮助孩子调整状态,为开学做好准备:“孩子患‘开学综合症’怎么办?寒假快结束了,孩子是否只要一提上学的事,就表现异常烦躁,动不动大发脾气呢?如果是这样要警惕孩子的‘开学综合症’了。我们可提前一到两周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心理状态,给孩子提示: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这些家教短信简明易懂、操作性强,让家长逐渐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时更加得心应手,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
三、聚焦理念提升:深化家校合作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帮助家长转变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形成并不断提升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才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和素质的核心和关键。
经过不懈努力,家教短信已经切实发挥了指导作用,帮助家长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基于此,学校调整短信重心,针对家长的家教误区,着力促进家长家教理念的改变和提升。
例如,针对不同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学校对方式背后的理念进行指引:“为什么强权妈妈手下有‘弱兵’?你为什么关门?快开门!你想防着谁?……如果经常面对这种强势力量,孩子要么会形成强烈的依赖感,失去自我,一切听凭家长安排;要么会沉默反抗,令家庭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影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
当学生出现攻击等心理问题时,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不少孩子的攻击都是来自‘高压式’家庭的影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情感表达,时常争吵不休、打骂等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攻击。若孩子痴迷恐怖影视或打斗网络游戏,孩子逆反和浮躁的情绪若得不到合理宣泄,也会引起孩子的攻击。”
这样的短信注重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等,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学习如何调整与子女的关系。由此,家长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发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获得上进的力量,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规范平台建设:拓展家校合作资源
六年多来,家教短信拓展了学校教育空间,不仅解决了家长了无法系统、随时、广泛学习家教知识的难题,而且帮助家长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了家庭教育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家教短信平台建设也日趋成熟,实现了规范化运作。
自2008年3月,家教短信投入使用起,学校便成立了家教短信编辑站,主要由班主任承担编写和发送工作。伴随着家教短信功能的拓展,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学习短信编辑方法、技巧,引导教师深入发掘、丰富短信题材。同时,学校订阅大量家庭教育类书刊,让老师们在读书看报中提升理念。如今,学校每位教师都参与短信编写,而短信要经由编辑站修改和审核后,才由班主任利用校讯通平台定时发送,实现了短信编辑的规范化运作。
家教短信平台建设旨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实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三方互动也是平台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诉说自己的心声”,让每一(下转第67页)(上接第55页)个孩子用短信写出心里话,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短信,再附上相应的家教指导建议。例如:“孩子心声:我知道妈妈爱我,不论她说什么都是为我好,但我还是不能忍受她的唠叨。一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我的头都快炸了,所以我要不当作耳边风,要不干脆躲开她。——父母的确用心良苦,但‘唠叨’常常适得其反,教育要有针对性,孩子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全校家长开展读书活动,并撰写“家教心得”。这一活动不仅为短信平台引入了一股活水,也为家长们创设了交流与展示家教经验的平台。家长们写出了美妙精彩的家教短信:“如果下棋时,你不想让孩子垂头丧气,故意让他赢一盘。这样做无异于让孩子在失败面前低头。在虚假的胜利面前,孩子失掉的是锻炼意志和韧性的机会。我们倒不如告诉孩子:下棋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赢。”
家教短信凝聚了师生、家长的智慧与心得,这成为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于2013年正式开通瑶台小学家教短信网站。网站设置了“品德养成”“学习指导”“亲子沟通”“健康导航”“短信投稿”“短信排行榜”等栏目;每个月,编辑站会对已发送短信进行分类,并定时更新。以此实现短信的网络化共享,不仅让家长能随时根据需要查阅短信,获得即时指导,也为师生、家长提供了即时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关键词: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法规 教师 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缺位不利于孩子成人成才
本校地处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学生家庭多为三代同堂,家长外出务工普遍,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祖辈家长代育居多。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因对教育法规疏于学习,对素质教育理解不深,对学校工作了解不够,对孩子身心特征缺乏研究,对科学育子方法知之甚少,家庭教育效果常常不如人意。
二、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责无旁贷
陕西省《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责任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学习习惯差,品行也欠佳,教师若严管,家长还找茬,校长逼质量,实在没办法。要走出这种困境,除校长要处处保护教师权益,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政府主导或者社会力量创办的家庭教育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主动承担起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培训,最大限度地整合家校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除外)在家生活的时间大于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同理,有好的家长,才有好的孩子。
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新的教育形式赋予学校教育新的任务,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本校依据教育法规、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根据“传承优秀文化,全面打好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读书活动。要使《评价》指标全面达标,读书活动取得长效,逐步成为我校内涵发展的亮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四、学校内涵发展必须整合育人资源
1.校长要把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创办“家长学校”,由主管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实施。各年级要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教育法规,了解学校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教研组要围绕落实《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这条主线,依据现实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研究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家庭状况,研究、归纳本年级本学期家庭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等。
3.要坚持循序渐进、分层施教,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从一年级(最好从幼儿园)开始,每学期至少对家长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专题培训。小学阶段不少于12次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初中、高中也能坚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成效就更加理想。
4.通过家长学校民主推荐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并推选出负责人。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和学校一起收集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负责某年级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定期征询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学校与家庭之间这座信息快速互递的桥梁,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表彰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邀请《知心姐姐》家庭教育报告团专家作专题报告,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浓厚风气,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和全体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做好教育工作是党和政府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关键。抓好家庭教育,对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和第一环境,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千千万万家庭的和谐。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小教育好孩子,使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不仅日益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家庭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对象。家庭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有利于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一个家庭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合理的引导,使广大少年儿童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强化道德认知,培养健康心理。同时,也有利于广大家长注重言传身教,避免不良影响,从而全面提高“两代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和进步。
(三)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道德失范、失序、失衡的问题,给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带来了消极影响。从价值取向来看,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导向,带来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从教育环境来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给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从家庭结构来看,重组家庭、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空巢家庭等日益增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形成思想隔阂,致使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等等,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抓好家庭教育,能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培养一代新人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全区各级特别是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做好联系、引导、服务、凝聚家长和儿童的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任务,切实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区各级要进一步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要进一步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思想、方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要着力在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上下功夫。要始终把教育引导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讲师团成员深入基层,面向家长宣传家教理论、传授科学的家教方法,以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期指导广大家长的教育实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包括正确的教子观念、求学观念、就业观念等。全区各级各类家长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家长对儿童教育、卫生保健等家教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全面促进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要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宣传。在宣传对象上,要注重向决策者和工作者宣传,向媒体和社会各界宣传,向广大家长宣传,推进全社会充分了解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形成重视发展家庭教育的共识。在宣传内容上,要注重宣传党对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高度重视,国家关于家庭教育的有关法规政策,全国、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宣传儿童优先、儿童参与、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正确理念,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成功的教子范例。在宣传形式上,既要抓住重大节日、活动的有利契机,运用主流媒体及相关部门所属的各类宣传阵地开展聚焦宣传,又要注重加强经常性持续性的社会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要进一步打造家庭教育品牌。着重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家长学校和讲师团等三大家庭教育品牌建设。要着力打造活动品牌。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重点,着力培养孩子强烈的爱国意识、远大的志向抱负、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广大家长要努力加强学习,提升个人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确保广大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着力打造阵地品牌。继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办学渠道,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家长学校,根据广大家长和儿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切实加强对现有家长学校的业务指导和教学管理,在教材的规范化、系统化、吸引力、说服力上下工夫,使我区的家长学校名副其实,办出水平、办出影响。要着力打造队伍品牌。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定期邀请全国、省、市知名家庭教育团体,组织本地家庭教育专家巡回报告团,重点面向家庭教育工作者、指导者,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和外来人口集中区,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使之成为传播正确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
(四)要进一步破解家庭教育瓶颈。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发展、群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研究,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农村幼儿、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这些儿童的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与服务。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实施好“春蕾计划”、“关爱女孩”等社会公益项目,不断推出新的实事项目,切实为下岗失业、单亲、特困家庭子女,以及女童、孤残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和未成年人真正得到实惠。
三、齐抓共管,切实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的亲身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区各级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把这项事关全局、长远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落实责任。各级要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目标责任、政策措施、任务落实“五个到位”。要加快家庭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尤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家教研究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给予政策保障,为未成年人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二要协调配合。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教体局对各学校要提要求、教方法,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育人工作。妇联、团委等要发挥优势,经常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关执法部门要在净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成长氛围方面下功夫,努力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各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其实,每个家庭都应该,而且也可能站立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起跑线上。只要我们在实施以“母亲素质工程”为先导的“父母素质工程”中,循着从亲职教育向父母教育发展的路线,明确并完成以下三个“定位”的话,就会很快地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以及教育素质水平,就会顺利地实现家庭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并取得成功。
定位一 父母教育与亲子教育并举
“亲职教育’的概念源自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我们称之为“父母教育”,台湾称之为“亲职教育”,表述不同,其主体都是父母素质培养问题,都认为父母要从思想观念、理论水平、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方面跟上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
所谓亲职教育主要是帮助父母学习有关新理论新知识,帮助父母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等。所谓父母教育,与亲职教育内涵有所不同,不仅强调父母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上,而且强调父母要十分重视自身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综合整体素质。
当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成为家庭教育的对象时;当家庭内所有成年人都与孩子站在终身学习的统一阵线上,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形成时,家庭实施素质教育也就走上了必胜之路。
定位二 进取意识与成功心态互激
许多事实表明,当今中青年父母是最肯学习、最有希望的一代父母。一项大型抽样调查表明,在0—18岁孩子的父母中,年龄30—45岁的占七成。尽管这些父母自己在青少年期没有接受到完整的基础教育,但他们的进取意识十分强烈。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保持着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调查显示,上海O—18岁孩子的父母,或多或少地处在继续学习与进修过程中,其中60%一直处在“学历进修、技能证书学习和上岗培训”之中,从未间断。
在20世纪里,人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只要父母们树立起成功的理念,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就会转化为不可估量的家庭教育力。
定位三 成功教育与发现教育共振
家庭教育总是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模式去实施的。多年来,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供推介的教育模式有许多,如创造性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合格加特长模式等等。这些教育模式有不同的适用性。对于家庭教育而言,都可以尝试兼用。但是,成功教育与发现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不可缺少的。
所谓家庭实施成功教育,就是父母要树立成功教育理念:“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完人,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实行“小步子”,“多活动”,“积小成为大成”等教育策略;积极创设支持性家庭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怀有成功的心态。所谓家庭实施发现教育,就是父母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孩子自我发现独具个性的潜在资质,同时家长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独具个性的教育潜能并自我完善与优化,使家庭所有成员都进入一种放松与开放的学习状态。
成功的关键在于发现,当成功教育与发现教育相互促进时,未来的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一、“主题学习班”,丰富家长学校课程
顾名思义,家长学校是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对家长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家长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需建立在充分研究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和需求、学习动机和期望的基础之上,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才能吸引家长主动走进家长学校。广东是家长学校的发祥地,新华四小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家长学校,致力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在长期探索中,学校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学生家长的需求特点,形成了主题化的系列课程。
除了每年的入学和毕业主题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梳理各年级家长的学习内容,分低高中年段,形成了阶梯递进的学习序列。
家长成长阶段一:“做懂孩子的父母”。此阶段设有系列学习专题“体会教子成功的幸福感”“了解孩子成长的标准”“如何做一个智慧型家长”“给孩子构建一个爱的能量场,懂得爱”“信念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孩子”等,帮助家长转换角色,顺利适应小学新生活,用更好的心态教育孩子。
家长成长阶段二:“做优秀的父母”。设有“具有赏识思维,拥有阳光心态”“新生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两大学习专题,引导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家长成长阶段三:“做杰出的父母”。设有“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志愿军”“如何让孩子认识习惯的重要性”两个学习主题,从学习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方面帮助家长掌握与更新家庭教育技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特殊学生教育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必须包括特殊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更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为此,学校积极吸收“融合教育”理念,根据本校特殊儿童的状况与特点,定期举办特殊学生家长学习班,设立了“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特殊学生的类型及对策”等专题。同时,学校跟踪学习班家长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一方面,培训本校心理咨询师,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社工资源,开展家校社区联动的辅导及慰问活动,为特殊儿童家庭带去温暖。同时,学校聘请儿童心理学专家、法制副校长、律师等,定期为特殊儿童家长群体送去科学有效的育儿经。
二、“成长工作坊”,创新家长学校形式
家长委员会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1]学校依托校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分别成立家长成长工作坊,每周一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法与对策。工作坊通过各级家长委员会向家集话题,由校级和年级家委会商讨后确定每期讨论主题。多年来,成长工作坊就“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孩子不懂与人合作怎么办?”“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孩子不讲卫生怎么办?”“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话题源自家庭教育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强,家长积极报名参加并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讨论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家校合作渠道更加顺畅。
在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带领下,家长们利用网络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群“简易工作坊”。教师在群里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则在群里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由此建立起即时、高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智慧也得到很快提升。
随着家长成长工作坊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学校的这一创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家长对问题的探索也逐渐深入。为此,家委会与新华街道通力合作,建立了“优化家校沟通”高端工作坊。这一工作坊由学校心理咨询师黄永平老师担任督导,邀请班主任和新华街的社工团成员担任助理,家长通过自由报名参加讨论。每周五下午,高端工作坊围绕“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从家长、学校和社区的等不同视角,展开交流探讨。
“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多样探索,为家长创设了聚焦家庭教育问题、互动交流经验的平台,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形式,也进一步激活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
三、“天天家长会”,拓展家长学校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为家长学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速、互动的学习平台。学校变革家长会等家校沟通传统渠道和载体,利用短信、微信、论坛、Q群的传播功能,构建了“天天家长会”平台,开设“智慧家教”系列学习主题,拓展家长学校的教育渠道。
其中,新华四小微信平台“hdxhsx”是“天天家长会”主要基地,开设了多个栏目,根据教育实际选择主题,每天推送家长学校的相关学习资料。
例如,“开学篇”推送学习资料《开学第一天,家长必读:“从此刻起,我要……”》《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送给刚开学的孩子们)》等,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开学综合症”,愉快走进新学期。
“教养篇”推送学习资料《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七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三个方案,解决给孩子立规矩的教养难题》《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给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从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小问题入手,引领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天天家长会”平台深受家长欢迎,目前,微信平台用户已逾4000人,超过了在校学生数,每条推送栏目信息点击数过千。学校借助这一平台向家长群体和社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而老师们也从中不断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由此促成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
学校的创新探索,让家长学校焕发了新的活力。它促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指导作用,也促动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增进了家校沟通与交流。
【关键词】高中生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的、本土的新思想不断地被人们汲取,我国的家庭教育方面也随之出现的相应的问题。家庭教育得当那么学生的发展会更好,若缺乏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不当,学生可能会与家庭反抗、对立,学生甚至会误入歧途。由此也引发了国内学者、研究员们的探究,但是我国各地的条件各不相同,也难有一种普遍使用的解决措施,本文着力从铜仁市本地情况出发,调查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共性,借助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客观原因,从而找出切实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的家长形象遭到削减
据问卷信息,对于生活上的事情“有时起到表率作用”的父母占到40%;“很少起到表率作用”的父母占到20%,父母行为方式的偏差会令其形象在子女心中遭到贬低,照此情况来会加剧父母和子女难以沟通这一情况。高中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且处在面对人生的重要的转折点―高考的情况下,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也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加重,学习的好坏是高中学生主要的关注点,大部分父母文化的缺乏,并不能在子女的生活重心上解决其疑难,所以父母的家长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也就遭到了削减同时也间接地拉远了家庭中两代的距离。根据调查数据,能够单独辅导子女学习的父母只占有20%,而80%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学习都不能进行辅导帮助,父母的文化素养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更加直观,也更加具有教育价值。
(二)父母教育理念的不当
关于理念的解释有多种,苏格拉底认为:“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所以只有单一的理念”,“而所谓理念正是思想想到的在一切情况下永远有着自身同一的那个单一的东西”。关于教育的理念也包含很多种,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中包含: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个性化等理念,教育理念如同在教育上所持的思想和观点。现代的父母们任有多很多所持的教育理念并不科学,就如”唯分数论”认为好的成绩高的分数就是教育的全部,在统计的数据中发现有接近66%的父母他们平时最关注的就是子女的成绩,而关注于子女心理和兴趣爱好只各占18%和9%,在平时家庭教育的内容中父母倾向于督促成绩,在父母为学生提供子女环境的调查中,其中“只管学习而不用参加家务劳动”这一块占到了28%。这些情况反映出当前的大多数父母还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分数和成绩上而忽视对子女其他方面的培养。
(三)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裂痕
家庭之中往往都存在代沟的问题,父辈与子辈在文化上、思维方式上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上都难以做到同步,况且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的负担加重而且父母与学生所花的大量时间在各自的领域,生活的相交点变少,铜仁市地处我过去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都有所欠缺,相当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容乐观,因此家庭的活动内容相对单调,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次数、时间并不算多,在问卷的选项中,与父母几乎一星期交流一次的约占有29%,而几乎没有交流的占到了20%,几乎与父母没有沟通交流的学生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一大部分,可见有着不少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缺乏沟通的。
二、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因素
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城市化不断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上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近几年来高校扩招政策的幅度不断加大,1999年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社会竞争愈演愈激烈。由于家庭教育属于私人性,其运行的范围也只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范围环境里,也不属于学校教育的义务性质,目前也没有法令条文规定家庭教育属于义务性质、强制性质,家庭教育在施行的过程中是完全以父母的基本条件所决定,社会也难以对个人作为家庭教育施教者而做出明确的指导。
(二)父母文化程度不高
在经过对问卷调查信息的统计后发现,学生中父母中文化程度在小学和初中之间比例占有69%度在高中和大专之间的占有21%,本科程度只占有8%文化程度在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占绝大部分比重,一般情况下父母的文化素养越高,那么教育子女的理念则更为明确,方法也姑更加科学,也更加有能力;父母文化素养的欠缺,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已无法和学生的教育水平相匹配,此阶段父母已经无法对子女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找不到合理的方法,如果对子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追问还会,首先父母自己并不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子女与父母缺乏沟通
高中作为人发展的黄金时段,这一时期他们既会学习以独立的思想观点来看待周围事情,但同时处于青少年期难免都会有叛逆的思想,这时他们对父母的依赖不会削减,但是同时又想拥有自己更多的自主和独立,所以他们会不愿过多地与父母交流,当双方在某一事物上发生摩擦,学生会首先维护自己,而和父母之间产生对抗。他们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认识并不都完整,也许会错误地认识父母和家庭,也许会生出嫌弃、冷漠、同情、无所谓等多种认识,此刻的他们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没有经过历练还有所欠缺。
三、优化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对社会提出的建议
在调查的数据中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都停留在小学与初中之间,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内容脱轨,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父母们都具备基本识字能力。的《乡土中国》中“文字下乡”所表示,乡下人不识字被城市人叫做文盲,并不是因为乡下人智力水平低,而是因为文字在乡下的环境中并不实用,乡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需要文字来帮助他们表达一切。而城市与乡下则截然不同,所以父母完全又能力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本、读物,问卷数据表示21%的父母能够上网,那么这一部分更具有能力获得有关家庭教育的实用信息,在“父母休闲所做事情”的调查中“其他”这一选项占得比例是19%,它包含(外出、睡觉、打麻将)等选项。由此看出很大一部分父母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平时生活中忽略了自身学习和发展。父母不仅应该与子女一起学生,学习家庭教育的有关经验,还应该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二)对父母提出的建议
读书、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成才与成人的主次如何,人的最终发展受到品格发展的制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在人的品格上决一胜负。但是今天的教育却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片面地强调成绩、分数。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以提高学习成绩,考试、升学为目标。学生、教师、学校、家长都把考试看得十分重要。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能够全面的发展。我国的观点就是要培养有目标、有素质、有组织、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人才。父母和学生都应该明白,教育的目的不是取得多少分数,上了哪所学校,不能为了让孩子领先他人就扼杀孩子的童年,也不能光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智育上而忽视非智育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是否在此过程中身体上、心理上、行为上更加符合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用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对子女提出的建议
子女在切实感受到得到尊重的同时,也需要尊重与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家庭意识,提升家庭中存在的价值感与家庭的满意度;而不是只会向父母进行物质索要。在此学生需要有意识地放下负担,可以先以生活中小事情为话题与父母进行交谈,双方先建立、完善好共同话题,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深入的交流。另外建议子女多向父母征询意见,父母的生活经历、处世经验都比他们来都要丰富得多,处理起事情来更加得心应手。所以鼓励子女遇到问题可以多向父母寻求帮助,多向父母学习,从他们身上得到更多的经验,同时也汲取更多的教训,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感悟,也可以拉近家庭成员彼此的距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学生与父母一起配合,共同努力培养家庭中民主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约翰,杜威,胡恩泽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