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景观设计的精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的精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的精髓

第1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在总图设计中,管线综合是一重要环节,不论是工厂建设还是住宅区建设,管线综合布置都直接影响总体布局及规划设计,是室外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影响直接投资。

建设厂区及住宅小区管线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给排水管线、热力管线、电力管线(管沟)、弱电管线、天然气管线、压缩空气管线等。不同建设厂区管线组成有所不同,但都相互交叉,相互影响,需要全面、综合分析与协调。

管线综合布置以总平面布置为依据,同时考虑道路及竖向、考虑绿化及景观布置,管线综合也同时反过来影响总体布局及道路、园林的调整。

在管线综合布置中,管线应和道路同时考虑,考虑道路路牙对管线及检查井布置的影响,考虑道路维修对管线的影响,考虑道路横坡、宽度及结构对管线的影响。

管线综合布置要求节约用地、紧凑布置,减少交叉、维修方便,要求节约投资。

现就管线布置的一些现实新问题、新变化,需要进行调整的内容做以下探讨。

首先是市政各种管线接口的位置及标高的确认,需要甲方及市政部门的确认,这会影响厂区内各种管线的埋设方式,是直埋还是管沟,尤其是雨、污水的标高及排放位置,所有管线都要避让雨、污水,雨水管线的接口高度及位置直接影响厂内管线的埋设布置,而且有时市政雨水管线标高比较浅,对厂内管线交叉影响较大,需要防范。

这就需要在设计前期尽可能多要几点雨水及污水排放点,在厂区不同的方向设排放点,减少对厂区的影响;或提出修改意见,提出建议,以供市政部门参考和修改。

第二、管线通道直接影响建筑单体之间距离通道大小。现在管线布置甲方会不希望管线布置在道路上,一是为了道路施工及维修不影响管线,还有道路更为美观,运输更方便,减少路面井盖的存在对运输的影响。

如果两建筑之间通道有较多管线通过,两建筑间距离应该大于20米为宜,通道包括道路及两侧绿化用地宽度。两侧绿化内管线用地宽度根据管线多少的不同及车间运输的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管线离开建筑物距离远近的变化调整,原则应该距离建筑物是由浅--远、无压管线--有压管线、小管线---大管线进行排列。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管线要求越来越复杂,管线埋设不断变化,都在直接影响埋设距离的要求,包括管井的设置,都直接影响管线平面布局。

弱电设计以往仅仅考虑电话线的设置,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不仅有电话,还有有线、网络、监控等等,弱电管线就可能是管沟或管块设计,检查井也比较大,对管线交叉影响也比较大,同时平时检修也比较多,这种变化影响在平面中的布置,根据不同的要求离开建筑的距离就会不一样。

热力管线也同样,随着生活的提高,热力管线不仅是一供一回,还有需要不同温度的热水的地方,需要不同的热力管线供给,增加热力管线的埋设宽度,增加平面布置空间,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

如果厂区热力接口需要返程,更会增加热力管线的路由,增加热沟的埋设费用,在总体布置过程中就应该进行调整,使主接线减少返程,减少占地空间。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单位对热力管线的布置还会有不同的要求,如失陷性黄土地区需要管沟,有的单位要求架空布置等等,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污水管线埋置一般较深,随着经济发展,原先可以合用的污水排放点需要分开,原来可不设的排放点需要增加,排放点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也就是支线及检查井变化最多,虽然污水管埋设较深,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污水管支线及检查井增加很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断调整。

现就以上管线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布置加以阐述。

如果电信管线比较少,就单根或两根,可以直埋,距离建筑物可以较近,可设于散水外面,减少空间;如果需要管沟或管块埋设,说明弱电较多,管井也比较大,需要离开建筑物距离大一些,需要调整。

如果热力管线一供一回管线较单一,可以直埋,距离建筑物可以较近,布置在距离建筑物2.5米距离,满足热力管线进建筑物进口的距离要求,同时埋深较浅,减少交叉,减少占地空间。

如果污水排放点较少,支线及检查井较少,由于污水埋设较深,可以离开建筑物远一些;如果排放点较多,检查井也较多,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都是不利情况,就调整得比较多。距离排为燃气、污水、热力、电信。

比如在北京信用卡厂,位于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厂区南北向布置,北侧为厂前区,南侧设武警楼,东侧为动力站房。市政接口均在厂区西侧广茂大街上,包括给排水、热力、电力、电信等。根据市政接口位置,动力站房设于厂区西侧或南侧比较合适,生活武警楼设于厂前区北侧比较合适。由于各种原因,总体布局如上布置。东西、南北各一条主通道,宽度都为17米。

厂区主要进出管线集中于东西主干道,包括雨污水、热力、电力、煤气、电信管线,其中给水包含消防、生活给水、喷淋给水,热力包括市政进动力站房热力管及生活蒸气管,污水为了减少返程,设两条污水管,分别负责主厂房及武警楼的污水排放。

根据管线的走向需要,东西主道上有12根管线,其中照明有2根,污水两根,雨水布置在道路中间。原道路设计为7米,距离武警楼4米。

由于武警楼所需管线较多,而且都不能相互利用,如煤气、电信、热力、污水,都是独立管线,距离相应较大。

根据管线初步排列,主厂房和武警楼的管线基本平均,考虑运输因素和管线布置,调整道路宽度为6米,距离武警楼距离为5米,所有给水管线靠近主厂房一侧布置,给水管线之间距离适当减少。如果建筑通道17米规划之时适当增加到20米或19米,对整体布置及管线综合比较有利。

在厂区西侧广茂大街的雨水接口管径800mm,管顶距离路面只有1米6,埋深较浅,从厂区最远处离开雨水接口距离有接近400米,根据雨水排放坡度要求,厂区雨水管只能是距地面最浅埋设,坡度最小设置。根据交涉,本想在北侧盛坊路再要一排水点,由于该路段施工较晚,无法接通,只好利用西侧唯一排放口,对排水影响较大。

由于雨水的排放限制,甲方本想厂区热力管采用管沟形式,但是和雨水的交叉高度限制,只能直埋才能满足雨水标高要求,经过甲方同意,否定原来的想法要求。

武警楼人员较多,生活污水排放点较多,热力、用蒸汽也较多,还有煤气、电信管线,同时为了节约用地,市政供回热力和武警楼热力共线,这样的话污水支线及检查井较多,热力直埋战地较大,但支管较少,电线管线较少,采用直埋的形式。综合以上分析,供给武警楼各管线距离武警楼次序为电信―煤气―污水―热力。

由于建筑通道间距的限制,雨水布置在道路中间。

第四、管线之间顺序以及管线共沟,共同利用、减少占地的布置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联合厂房、联合公用设施的建设发展很快,公用设施与联合厂房的管线联系比较紧密,根据甲方要求,管线需要做成管沟走廊,管沟走廊占地比较大,一般在2米深,根据共沟管线的多少种类,宽度有所不同,从1米5到2米不等。

共沟走廊可分为电力沟和公用管线沟,两者一般分开布置,单独设置,因为电力比较多,其他管线影响较大,热力、给排水、压缩空气根据需要进行共沟布置。

另外燃气、电信尽可能单独布置。燃气管危险等级较高,对管沟走廊影响较大,单独布置。由于管沟走廊有可能潮湿,对电信有影响,电信管线也单独布置。

由于共沟管线沟较大,会直接影响雨水管线的布置,需要综合调整,以使雨水管线顺畅、交叉合理,竖向标高满足排放要求。

在确定管线不需共沟,厂区管线直埋布置时,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给水管线就有很多分支,如消防、喷淋、生活用水等等,排水有雨水、污水、废水等排水管线,热力有供暖、空调等等,这些管线互相影响较小,可以互相利用,它们之间的间距可以减少,可以近距离布置。

给水管线如消防、喷淋、生活给水等等,可以相互利用各自的检查井设施,在紧急情况互相对接,互相利用,距离可相应缩小,近距离布置,减少空间。

给水管线和排水管线近邻布置,满足规范要求,可以相互利用,检修方便。

热力管线和排水管线近邻布置,满足规范要求,可以相互利用,检修方便。

比如北京伟世通空调厂,位于北京顺义开发区,厂区西侧为开发区5号路,北侧为开发区一号路,市政各管线接口也都在5号路,北侧为厂前区,主厂房在中央,南侧为动力站房,西侧为生活设施食堂等,厂区南北、东西两主干道,总体布置比较合理。

该工厂为中韩合资企业,根据韩方管理要求,在动力站房和主厂房之间设管沟廊,为通行地沟,敷设热力、给排水、压缩空气等管线,一是管理方便,二是维修方便。

由于管沟廊正好穿过东西通道,净宽有1米8,净高有1米9,加上路面盖板半米及基础厚度,沟高度接近2米5,而规划的雨水管线高度正好从沟中间通过,雨水管径有600,纵横交叉,互相影响,对管理、维修及运行都不方便。而韩方坚持做通廊,最后只能修改雨水路由,增加雨水路径,直接影星管线综合的布置。

第五、电力管线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电力容量在增加,电气设备不断增加,根据供电局要求,进厂电力有可能是专线电缆沟,或直埋高压电缆,如果是专线电缆沟,会对厂区管线布置影响较大,需要尽早进行综合管线调整。

随着厂区用电负荷增加,用电布局也不断变化,工厂管理的不同也对供电布局造成影响,可能是集中供电,也可能是分散供电。集中供电,由于低压电缆较多,管线多采用管沟布置,会直接影响厂内管线的综合布置。

比如陕西北人印刷机械厂,该厂2005年整体搬迁,占地接近300亩,一期工程近5万平米,包括综合办公楼、联合厂房、机加工车间、铆焊车间、油漆工段、锅炉房、动力站房等其他附属设施。

根据甲方和设计院开始的共同方案,各车间供电为分散式布置,建筑方案及电气方案也是按分散式配电考虑,供配电比较经济合理。

在进行施工设计过程中,甲方要求改为集中供电布置,设集中控制室,建筑单体设计也进行修改,车间内配电室设备及管线都加以修改。在单体及公用设施已经做完之时,甲方又提出按分散式配电考虑,在有的车间侧面加配电室,而不能加配电室的车间只能由集中配电室配送。由于低压配电线路较多,集中配电室到车间地压低电缆采用地沟敷设,和其他管线、管沟交叉影响较大。

影响较为突出的有雨水及热力。由于热力也为地沟埋设,在交叉处两侧设井,热力地沟由半通行改为不通行地沟;为了雨水的通过,电缆沟加深,雨水埋浅,加以综合协调。

第六、管线垂直交叉的次序,原则是有压力让无压力的管线、管道让管沟、管径小让管径大的。

工厂管线布置中,尽可能减少交叉。为了维修方便,同时也使管线路径顺畅,尽量减少交叉。

在工厂管线布置中,各专业管线标高根据总图竖向及道路设计进行设计及调整,各专业的埋置深度都会只满足各自规范,而进行各自管线的标高设计,不可避免发生管线打架现象,可是各专业的埋深设置又是都比较经济合理的,打架之时都会互不相让,需要总图管线综合给出一个合理的调整标高,互相协调,互相让步,做到既经济合理,又使各专业管线标高变化较少,互相认可,做到在满足规范,满足设计条件情况下,减少埋深,经济合理,互相协调。

首先雨水、污水,以最远处排放点满足最浅埋深提供标高,全程控制,直到市政接口,确定厂内管线的交叉高度。

雨水影响较大的是管沟,尽可能与管沟交叉点设置于雨、污水管线末端或开始端,或走雨、污水管线上面,或走雨、污水管线下面,使管沟埋深较浅,节省投资,互相利用。

布置完雨、污水及管沟,有压力管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布置,满足规范情况下,浅埋顺畅。

第2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词】 痛必定注射液;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RT-PCR;动物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ongbiding injection on expression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1 mRNA in the spinal cord of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rats. Methods Thirty male Spragru-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roup A), CCI group (group B) and Tongbiding group (group C), ten rat for eah group. The changes in NR1 mRNA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was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techniqu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NR1 mRNA in the spinal cord was minimal in control group, CCI induc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NR1 mRNA in the spinal cord and Tongbiding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crease in NR1 mRNA expres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CI and Tongbiding group (P

Key words:Tongbiding injection;NR1 mRNA;RT-PCR;animal model

痛必定注射液由4种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组成,其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显示和杜冷丁[1-2]有相似的镇痛效果,但无明显成瘾性,其镇痛作用产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谷氨酸/天冬氨酸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系统,它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学习记忆、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等。研究认为,天冬氨酸受体在神经源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3]。本实验采用RT-PCR技术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于坐骨神经结扎性慢性损伤模型(CCI)大鼠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R1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00±20)g[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1]。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CCI造模组(B组)、痛必定组(C组)3组。将B组和C组大鼠在无菌条件下1%异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暴露左侧的坐骨神经干,在中部4~5 mm范围内,用4-0号铬制羊肠线打3~4个结,以引起小腿微微抽动为宜,然后逐层缝合;另一侧行假手术。14 d后用特制大鼠固定笼固定大鼠,以SH-XYT型小型动物压痛仪(深圳凯强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测量双侧后肢的痛阈值,左侧痛阈显著降低,并结合行为学改变,认为造模成功。C组按20 mg/kg体重剂量连续5 d腹腔注射痛必定注射液,A、B组同时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

1.2 药物和试剂

痛必定注射液由长春中医药大学药理实验室提供,批号20050609。RNA裂解液(上海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盒和RNA逆转录试剂盒;PCR Marker(华美公司产品);Takara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公司);Primer由奥科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3 取材

1%异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快速取出腰段脊髓,放入液氮内保存;取材结束后,将标本放入-80 ℃冰箱待用。

1.4 引物设计

NRl-F:5’-GTCGGTATCAGGAATGCG-3’,NRl-R:5’-GGTGCT CGTGTCTTGGA-3’,扩增片段长度330 bp;β-action-F:5’-GATTGCCTCAGGACATITCTG-3’,β-action-R:5’-GATTGCTCAG GACATTCTG-3’,扩增片段长度620 bp。

1.5 实验步骤

提取RNA:组织0.1 g,剪碎研磨+RNA裂解液1 mL,加200 μL氯仿混匀,13 000 r/min、4 ℃离心15 min,吸上清+500 μL异丙醇,4 ℃放置30~60 min,13 000 r/min、4 ℃离心15 min,弃上清,沉淀+1 mL 70%酒精漂洗1次, 13 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沉淀加dd.H2O 50 μL。逆转录合成cDNA:取2 μL RNA 65 ℃变性3 min,加入反应缓冲液,总体积为20 μL,42 ℃反应60 min,95 ℃ 5 min,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l00 μL。PCR扩增产物分析:取10 μL PCR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溴化乙啶染色后,紫外灯下观察RT-PCR扩增产物。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以q检验比较两两差异。

2 结果

经RT-PCR扩增后获得受体NR1、β-action带,凝胶图像分析仪分析电泳结果,计算NR1与β-action比值。B组N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

3 讨论

NMDA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之一,在中枢神经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4]。NMDA受体是由3个NMDA1和2个NMDA2亚基组成的异五聚体[5]。NR1是天冬氨酸受体通道活性所必须的,而NR2具有调节通道活性的作用。在脊髓水平的痛觉调制中,谷氨酸的NMDA受体已证明在慢性疼痛的诱导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6]。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反应,通过激活Aβ纤维和C纤维在脊髓背角大量释放谷氨酸,激活NMDA受体,促使其基因表达增加。在神经损伤时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NMDA受体激活,可减轻持续性疼痛。

本实验研究表明,痛必定注射液可以明显抑制CCI模型大鼠脊髓水平NR1 mRNA的表达。提示痛必定注射液的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NMDA受体/通道,抑制细胞内一系列级联反应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王冰梅,侯 宜,许 侃.痛必定注射液镇痛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2,22(4):51-52.

[2] 曹 军.痛必定粉针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4,24(6):54.

[3] Mao J,Price DD,Mayer D.Experimental mononeurophthy reduces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morphine:implications for common intracell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morphine tolerance and neuropathic pain[J].Pain,1995,61:353-364.

[4] Ozawa S,Kamiya H,Tsuzuki K,et al.Glutamate receptors in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J].Prog Neurobiol,1998,54:581-618.

第3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 景观设计

1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首先要经历一个“去粗取精”的筛选过程,其次才是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根源,其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人类设计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认识世界的几个主要观念,即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也受其思想体系的影响。我们应当吸收其中的精髓,并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借鉴。

1.1 “天人合一”、“协同共进”的自然观

人对自然的基本认识是景观的基础。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离、互补相生。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出了人与天地、自然的层次关系。西方世界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视为对立关系,人站在自然界的对立面,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较此显得更加高瞻远瞩。从而在设计营造中构成了建筑匍匐于地、平面展开的空间序列,丝毫没有哥特式教堂那样冲天向上、直逼苍穹的态势;园林理水因地就势,水体从高就低自然流动,丝毫没有向上喷射的人工化印迹。无论是宫殿神坛的“体象天地”,还是私家园林的“宛自天开”,都反映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文化观念中就孕育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的可持续发展观。

1.2 注重意境美的审美观

既然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那么“以物喻人”、“寓情于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古人常以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感。中国山水画意不在再现,而追求每一处笔墨都“于细微处见精神”,是将情感体验以自然景物符号化的形式表达,传达深远意蕴,为西方写实绘画所无法比拟。现代景观设计中就有以山水画为源的优秀设计。如苏州博物馆北墙把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并随视点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精神表达的表意性,而不是物质再现的真实性。禅宗美学追求空灵之美,以无衬有、以虚映实,在园林景观中形成了“芥子纳须弥”、“壶中天地”的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以咫尺山林表达无限广阔的自然,于方寸间展现浩渺幽远的艺术之境。这种思维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对于意境美的追求。

1.3注重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点是认为精神的意义比物质的利益更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反映了轻视物质享乐,注重内在修养的价值观念。与西方的拜金主义相反,中国古人视金钱如浮云,所为的只是得到内心世界的升华,一种高尚的精神文明。因此,有了孟子的“充实之谓美”,有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故事。这是将人的尊严与精神状态视为超脱于肉体的更重要的最首要的因素。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原始的印迹。

2 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2.1 “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先人早在千年之前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为天人相和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美好,其途径就是让人与自然为友,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跨越千年的两种“提案”却具有“同工之妙”,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明确的指导方向。

现代景观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要注重自然生态,二是要注重文化生态。落实到具体设计实践中有两点,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尊重地方文化。世界有着多样的气候与自然风貌,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景观设计活动中,理应尊重它。例如,利用天然地形进行景观组织;在种植设计中尽量采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是这里天然的,最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它也是最经济的,无需过多的后期管理维护,它本身就根植于此。随着科技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实现雨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利用雨水等天然资源创造园林景观等。同时,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地域文化是保持世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不仅涉及自然物质条件,也意味着乡土文化。特定的文化形成了特有的习俗、观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它展现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是精神食粮。通过景观设计将地域文化以物化形式实现传承,为后人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它所具有的启发性对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从“以人为本”到场所体验

现代景观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精神世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绘画上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京剧的“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古典园林讲究“一拳代山、以勺代水”,兵法上则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围棋中仅黑白二子就能显示无穷的机智,都是以简约的物质形式指代无限丰富的精神内涵,重点在于人的内心体验。同样,现代景观也应是以物质形式丰富人们生活体验的场所,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美化环境,它是特定行为的发生器。人们在行为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找寻到了久违的记忆还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全新感受,都是最值得关注的。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行为活动支持,包括散步的支持、休憩的支持、聆听的支持、观看的支持以及触觉感受的支持,让使用者在行为活动中得到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景观设计提供的不仅仅是功能的场所,更是人们能丰富体验的场所。以人为本的设计将朝着体验性设计的方向发展。

第4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字】日式园林 室内设计 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名扬海外,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本文研究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意境的创造、空间的布局和要素的构成,分析园林设计的技巧包括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迂回、尺度得当、远借邻借等,这些表现手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并且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倒提升要求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既满足使用价值又是对室内设计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居住型室内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将日式园林的精髓融入此类室内空间,目的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丰富室内设计方式的多样性。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就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一、造园手法

所谓造园手法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表现自己的造园思想和意境时,通过一种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日式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象,它基于自然,源于自然,是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了解,深入,加之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创造出来的。园林中涉及建筑,山水,池泉,铺路,林木都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组织起来的。要使这样的园林产生美感,就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法。

二、日式园林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与室内起居空间相互协调,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由于人口,经济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复制的高层住宅代替了传统庭园宅邸。但是人们对大自然景观的渴求变得愈来愈强烈。日式园林是自然景观艺术性的再现,它的优雅不仅能让观赏者赏心悦目,更能给予观赏者一种静谧的沉思环境。提高人类精神生活。

在室内环境中,阳台是一个距离自然最近的区域,在这里,容易塑造较强的排水、给水系统。日式园林中,池泉的造园手法就以精,小,巧的水景系统重现自然。“水在景观中所蕴含的最深刻的意义体现在它对不同空间的交流和联系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池泉,顾名思意,有池,有泉池泉园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是自然景观的反映,阳台这样特殊的室内空间,可以取传统池泉之精髓,造池泉之精神,不必照搬某一名处,以水为心,树立精巧的石灯笼,再配以相应的松叶小木,便可临近自然,聆听自然。

在客厅,卧室等流动性较大的空间中,装饰手法上不必太多赘述,仅以几粒圆石,几束枯木,几尊钵盂,实木家具、雅致的墙壁就可塑造出一个禅意的世界。

三、枯山水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不断寻找与现代工艺相融合的发展形式,逐步形成极具现代感与日本民族特色的现代景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日本枯山水庭园发展的整个历程,总结归纳出从传统庭园到现代景观蜕变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背景。并且以传统元素为研究脉络,通过对传统庭园中的实体传统元素与精神内涵传统元素的发展演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其中实体传统元素包括山石、植物、小品等,非实体的传统元素包括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以及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精神内涵。在对古典庭园中传统元素演绎方式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还对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日本现代景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 文章以日本枯山水庭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成功发展为借鉴,分析总结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并探究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比照枯山水庭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成功发展,再次审视我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提出了一些对于我国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创新方法,并且展望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未来之路。

由于室内空间的局限性,在狭小的空间以枯山水的手法进行景观配置时,围绕日式园林小,精,巧的特点展开。一地沙砾,几尊石组就是一方净土的诠释。在以活络某个墙角为目的时,内敷白沙、砾石,作海,为水。缀以石组,为山。配以小木,为林。再借以灯光,比起雪白的乳胶墙面或花纹精致高档的墙纸面,更加令人舒适,更有临山傍水的诗情画意和更加贴近自然的人文气息。

或在室内通向卫生间的走道、阳台的空地上用素雅的鹅卵石开辟出似海似水的可以温暖都市人繁忙的足心,不仅丰富了地面铺装的方式,也可愉悦身心。

四、日式园林造园手法之精髓是现代室内设计取之不竭的源泉

日式园林,不论使用何种造园手法,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都离不开一个“禅”意。一个静谧不被打扰的世界,是繁忙嘈杂的都市人所追求的。总之,居住空间是人们栖息生养最重要的空间,在实现居住空间设计的合理化,提高使用率的同时,能够做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是室内设计工作者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词:人居环境;传统中式园林景观;新中式园林景观

1基本概念

1.1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2传统中式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中式园林景观即为古典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园家尊重自然,他们在原有气候、地形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将自然中的美景凝缩到有限的空间内,移缩天地,使之成为天地的集萃缩影。园内楼台错落、曲径通幽,花草繁茂隐奇峰秀石,别是一番情趣。传统园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中式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理想与情怀。中国园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分布最久,范围最大的风景园林体系。按照其选址与造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

1.3新中式园林景观

“新中式”最早出现在新中式风格一词当中,即现代中国风,其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式风格来塑造清雅隽永、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中式”景观风格不是单纯的元素堆砌组合,新中式景观不是纯粹照搬中国古典园林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邂逅、碰撞的结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透彻领悟,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来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意境的景观空间,让传统艺术在现代景观中得以体现和延续。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现代的理念诠释传统文化的回归。这种设计手法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的的新中式景观设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在当今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需求的刺激下,逐渐成为一股主流的景观设计趋势。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我国古典园造园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现代语言,讲述给现代人听,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讲述方式,最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生活习惯,实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2新中式风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风格划分,中式住宅分为现代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现代中式指将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或对传统元素作适当的提炼与创新。新中式风格,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建筑外貌的模仿阶段,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来诠释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则遵循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空间意韵和精髓[1]。“新中式”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又体现出现代时尚,这种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集合体,打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见的不足之处,重在提炼传统色彩搭配、图案符号、植物材料运用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灵活多变、功能性强的现代景观空间[2-5]。

2.1新中式景观基本特征

风格是指其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新中式景观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传统文化凝练包括色彩的运用、图案符号的运用以及植物的运用等。这些要素在传统造景手法灵活组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景观空间。

2.2色彩特征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组合构成能够很好地突出甚至于优化当前景观的特色。“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称之为“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这些颜色是对历史的提纯,如中国红的印象来自与紫禁城的城墙,琉璃黄则来自于琉璃瓦,长城灰的颜色来自于长城的城砖等等。“新中式”色彩选择还需要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采用了中国红的色彩,打造出喜庆祥和的,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参观者无法忘记,色彩深入参观者的心灵。相同处理手法的还有俞孔坚的设计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让人感受到熬中国元素、中国色彩的魅力与震撼。例如,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和谐共处,对铺装纹理进行了条理的划分与拼接,形成有机的装饰纹样,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6]。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上,色彩的选用是关键的一步,合理选取色彩,做到轻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观的常用色彩明度、纯度较高,若搭配不当容易产生恶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现代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观中的主基调色。但是大面积使用会给人以强烈的压抑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度墙的亮色进行调节,在中国传统韵味背景下,强化艺术特征。新中式景观不拘泥于传统色彩选择,更加重视博采众长,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观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时尚感与传统艺术的内敛。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整体从建筑外观材质、围墙到铺装都采用灰色系,给人以稳重与压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选择上可以采用如中国红等色彩进行搭配,可能会增加亮点,调节压抑感受,更容易让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陈玮 单位:牡丹江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代元麟.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1.

[3]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4]徐千里.“传统”与“现代”之间[J].城市建筑,2004.

[5]蒋鸿兴.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的发展之路[J].建筑师,2005.

第6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词】现代景观规划;欧洲;趋势

欧洲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现代城市模式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园林构造手法的使用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景观规划也从关注实体向空间构造转化。欧洲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承上启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自然与非对称趣味的追求和自由浪漫的精神融合纳入符合现代人使用的理秩序。

一、现代景观发展的历程

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很多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政府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注重环境的新居住区,欧洲的一些艺术家对当时工业化所带来的审美机械化和对传统手工艺的舍弃,提出了 “工艺美术运动”,他们推崇自然主义,提倡简单朴实的艺术化手工产品,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许多景观设计师也开始抛弃繁复而又奢华的维多利亚风格转而去追求更简洁、浪漫、高雅的自然风格。随着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一些建筑师从传统的贝壳,植物花草中追求灵感,通过采用几何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曲线去划分庭园空间,对色彩进行组合,也装饰细节空间。

到了19世纪初期,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在一些小规模的庭园中尝试新风格,通过直线、矩形和平坦地面强化透视效果,或直接将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绘画的图案、线型转换为景观构图元素。这与建筑“新精神”一致的设计理念,不规则的几何式与动态均衡的平面构图以及多样化的材料使用展示了景观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与新领域。

二战期间,一部分现代设计师前往美国,将欧洲的设计思潮引入美国,随后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诞生基础,欧洲虽然笼罩在一片战火之中,但是在一些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设计师继续推广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主义,他们根据北欧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采取自然或有机形式,以简单、柔和的风格创造本土化的富有诗意的景观,其中典型的就是瑞典和丹麦。1930年代,瑞典在许多城市设立公园局,专门负责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它主张以强化的形式在城市公园中塑造地区性景观特征,既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也为地区保存了自然景观。丹麦有与瑞典相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提倡单纯的几何风格,并主张用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运用野生植物和花卉软化几何式的建筑和场地,获得柔和的景观形式。

二战结束后,欧洲成为一片废墟,为了城市的重新规划和兴建,设计师们又借用和发展了现代景观规划理论。这个时期的欧洲景观设计师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自称为“景观建筑师”,但其队伍也更加壮大和成熟。除了部分现代主义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更多关注景观价值,结合自然环境进行创作之外,一部分景观设计师通过文字作品宣扬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19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欧洲的现代主义景观虽然没有与现代主义建筑完全同步发展,但它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对空间的重视与追求,采用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采用非传统材料和更新传统材料等等。

50年代之后,欧洲社会进入全盛发展期,设计师主张把对社会的关注纳入到设计主题之中,他们把人的需求作为景观规划的最终需求,强调对人的尊重,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创造真正符合人的多种需求的人性空间;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研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此外,艺术领域中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和多彩纷呈的设计流派也为景观设计师提供更宽泛的设计语言素材,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参与环境创造和景观设计,将对自然的感觉、体验融入艺术作品中,表现自然力的伟大和自然本身的脆弱性,自然过程的复杂、丰富等。

后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使景观设计师开始摆脱现代设计中呆板枯燥的设计语言,注重从传统园林中寻回设计语言,或采取多义、复杂、隐喻的方式来发掘景观更深邃的内涵。认为景观设计是对历史及文化的反映,必须充分运用历史上各种有益的园林思想与语言。这个时候的景观设计师大部分是由建筑师组成,他们强调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和景观作品的空间性和形式感,很少采用价格昂贵的材料,而追求在创意上的独特性。

二、欧洲景观规划设计的特征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美国聚集了大批的景观设计师,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在美国找到了发展的最好场所,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与理论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本来就源自欧洲的设计理念对欧洲的反作用力越来越小,欧洲显示了摆脱美国影响的趋势。尤其是90年代以来,年轻的设计师反感当时美国裸的工业或后工业时代景观,认为那是没有沉淀,堆于表面的故作优雅,而且这些作品只为富人或大公司服务,很少关注普通大众的需要。这些设计师们转向自己园林文化传统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依据和固有特征,以抗衡美国的流行文化霸权。当然他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是极其鲜明的,即继承其精神而非形式,除了为修复古迹而做的复古园林,绝对不会去做仿古作品。欧洲景观设计师在布满传统文化精髓的街道、教堂工作,在古典设计的基础上去寻找新的设计语言,最后创造出别样的作品。

现代欧洲景观充满这历史的韵味,但又引领新颖的潮流,这个时期有一些即时性、波普性的作品,有别于美国式的大胆、暴露,而多了一分含蓄、幽默。当然这里所指的传统是广泛的,它既指欧洲历史上漫长的民族融合、国家变迁中各种园林文化的创造、继承、传播所形成的大传统,也指各个地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习俗所蕴育的小传统。在全球化的今天、欧洲各种文化的交融,设计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频繁,大量的设计师把自己的文化背景、个人风格融入当地,使欧洲现代景观设计又具备兼容并蓄的特性。

三、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趋势

在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下,每个国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享受全球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外,更加的重视对本地区、本民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欧洲当代景观设计在把传统作为本源的信念支持下和求新求变的开拓精神的指引下,已逐渐确立了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地位。现代欧洲景观设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脱变,但是多变、进取的欧洲文化正在引领这现代的景观设计师,汲取全球知识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欧洲不同地区、文化间的融合,他们采取着自成一体和不断进取的方式。设计师们在审视审视传统的同时积极汲取新技术的成就,在努力维护地方特征的同时彻底开放,促进交流,把全世界的景观文化传统和自然特征作为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现在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没有任何一种设计风格能够风靡天下,当年自称一体的各种传统园林体系,设计流派,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延承,以新的姿态融入世界景观舞台,不断的汲取各方营养,欧洲现代景观规划的前途依然呈现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8.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7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词:传统园林;意境营造;居住区;景观;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传统园林意境融入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打造和谐共生、自然优美的居住环境,是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1.解读传统园林意境

1.1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传统园林意境的核心。在传统园林意境中,崇尚“天人合一”的景观风格,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例如,我国很多古典园林都依山而建、依水而居,将山峰和水景纳入到园林景观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1.2展现自然

在我国传统园林意境中,自然元素始终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充分领略自然之美,体会天地之灵秀。例如,我国大部分古典园林都利用奇松怪石和瀑布喷泉营造景观,体现自然的鬼斧神工。

1.3诗情画意

园林与文化密切相连。在古典诗画作品中,很多都受到园林景观的感染和启示;而在传统园林意境中,也充分体现着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2.传统园林意境营造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

2.1寄情山水、顺其自然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吸取传统园林意境的经验,本着“天人合一”的原则,将自然风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让小区的建筑群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例如,西安曲江华府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就充分利用了自然优势,构建“蓝脉”与“绿脉”纵横交错、有机结合的优美景观,将整个园区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了可休闲、可娱乐、可观赏的良好栖息环境。

2.2空间布局、曲径通幽

空间布局是设计师无声的语言和无形的画作。在传统园林意境中,擅长利用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手法隔绝空间,合理布局。在现代园区景观设计中,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手法,并合理进行改造与利用,实现空间和景致之间的相互辉映、相互融合,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意境。例如,在万科第5园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了借景和框景的手法,一方面,利用“画框”风格的门窗框住花草、山水等自然风光,展现自然“画作”;另一方面,利用镂空墙体和延伸手法,将远处和近处的景致连接起来,实现空间的拓展,打造“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绵延美景;再比如,香山81号院利用植物、假山、水体等景物进行空间分割,将建筑群分成若干层次,实现“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2.3元素利用古典氛围

2.3.1山石。传统园林意境中以水墨画为灵感,利用丛石层叠创造了诸多山石杰作。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要素,展现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例如,香山81号院中多处都设置了假山喷泉,展现了园区浓郁的古典风情,打造了园区独特的靓丽风景,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2.3.2花木。花木是传统园林的重要元素,起着或主题、或映衬、或点缀、或抒情的作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元素,并将其与生态保护、文化宣传等现代功能结合起来,起到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作用。例如,西安大华曲江公园世家的小区中,就利用灌木、鲜花和竹子打造“植物墙”,在隔绝空间的同时,美化景观。

2.3.3匾额。匾额、对联、字画等是传统园林意境精髓的提炼,同时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到园林意境中,二者相互映衬、完美融合。在现代居住区中,也可以利用这一要素,为景观设计增添“点睛之笔”。例如,万科第5园中利用竹子、美人蕉和芭蕉等植物打造了小型风景区,为居民营造恬淡悠然的美好意境。有的设计师提议在这一风景区外悬挂书写“清竹园”的匾额,不仅传达竹子所代表的清高、淡雅的意境,陶冶人们的情操,也对风景进行突显和点缀,二者相互映衬,相映生辉。

2.3.4亭廊。具有古典风格的亭廊,是传统园林的象征,将古典亭廊融入到现代园区中,不仅能够方便居民生活,为他们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也能够提升园区的文化内涵,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曲江华府比邻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是古典文化包围之下的现代园区。在居住区利用亭廊等要素,能够实现现代与古典的融合,远景与近景的衔接,打造居住区独特景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第8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古诗词;新中式;中国古典园林;庭院设计;澄江县晨辉会所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随着国人文化复兴意识的崛起,中国景观设计从“异域风”逐渐回归中国本土,“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观不是单纯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精髓,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盲目堆砌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案。古诗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与中国古典园林息息相关。本研究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可为“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园冶》里谈到:“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历史传统以兴造现代园林,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中国古典园林直接运用于“新中式”景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园林的服务人群有差异;2)现代人生活环境、方式、审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与古代人不同;3)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私密性、封闭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间格局,过于沉稳的气质和缓慢节奏,缺乏运动项目的活动内容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2]。“设计”二字更是体现出不能照搬传统元素,设计是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观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推敲,进而重构传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观设计,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先进的造园手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说“新中式”景观是融汇中西方造园精髓的设计。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觅新,“新中式”景观恰好满足了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现代人对园林有新的要求,从而才有“生态”、“低碳”、“节水”、“体验”、“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海绵城市”等词汇的出现,古人建园的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应具备的特点:简洁而又不失创新,古典而又不失时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实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园。例如:拙政园腰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两边月门上题着“另有洞天”,借景达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归去来园,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词乃至为人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诗词点景

以诗词点景主要是将诗词当中的词或句运用到园中的楹联匾额上作为景题,借此表达景之意或园主人之情感,园林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得真亭、留听阁等;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南园中的厅、堂、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韩琦)之诗句而名之。……”[5];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影园中的“幽媚斋”结合周围景致,取自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独”;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副汪赢撰写的集句联: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望美人兮,予怀茫茫,扶仙抱月侣渔樵。上联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联则将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两方面。古代许多造园家都是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潜移默化地将诗的内容、写诗的技巧等体现在造园中(表1)。

“新中式”景观不能照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元素有2个主要原因 :1)主要服务人群发生改变,从个人转向了大众,从而造园思想行不通;2)当下环境改变了观者的心理,审美情趣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古典园林传达的意境难以被现代人感知。但是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来看,空间结构营造、内容展现、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的。

3澄江县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

晨辉会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该庭院附属于某修理厂,根据园主的要求欲将其打造成修理厂后花园以及一个适合亲朋好友观光、休闲、娱乐的“新中式”庭院 。类似于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现有建筑为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会所为传统的可观、可游、可居且带有情感记忆的庭院景观。

3.1古为今用―场所分析

3.1.1空间结构布局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例如律诗,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2句要转折,最后2句作总结,一共8句4组,这4组分别是“起承转合”。古代诗人亦将此法运用于造园中,通过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达到情感的升华。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整体根据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布置,庭院分为4个部分:入口景观区、水景区、休闲区及体验区(图1)。

3.1.2内容的展现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古典园林亦如此:贵族园林、士流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乡土园林都与当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现代园林的营造也要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现代人追求参与性,追求在体验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因此该“新中式”庭院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营造了一个体验的环境。庭院体验区根据主人爱好及需求设有农作物与药材种植区,将农作物和药材作为新的景观意象结合现代构成方式引入该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寻到收获的喜悦,寻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感受,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一个具有诗意的景观,应该是体验式的景观。只有体验式的景观,才能使人们和大自然对话[7],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共鸣。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节奏韵律、小中见大等。古典园林常用的营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为小中见大。

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中,入口到主体建筑的景观道两边分别采用长方形静态水景,结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门的景观小品,形成带有节奏韵律感的景观序列;休闲区的石景营造体现出山体连绵不绝的观感。

3.1.3情感的表达

唐代王昌龄曾提出“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人通过各事物为载体抒感,古代造园家通过园林要素为载体表达内心向往。该“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三境”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物境―景观结合本土的人文环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入口景观区的盆栽采用当地铜锅的形式,隔扇门结合澄江传统刺绣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2)情境―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景致使观者心情愉悦;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亲朋好友赏景、体验,从中感受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美好生活。

3.2场景诠释

3.2.1景点设计

无论是以诗词造园还是以诗词点景,都是结合周围景致,当下所感而为之。因此,景观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不能盲目照搬传统元素。庭院休闲区主要体现“休闲”二字,木结构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态自然的效果。亭子顶局部采用玻璃材质,既可透过阳光,又可挡雨,还可以观星星,传统木质与现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对比易产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细部。该区域“前观―‘小荷才露尖尖角’;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举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种休闲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古诗的现代演绎(图2)。

3.2.2景点命名

现今景点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题名,例如“美食广场”、“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无法引起观者的

联想。景点的命名要符合景观所要表达的内容,“新中式”景点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园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涩,也可能与景点不符。景点的命名原则是要使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8],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以有限空间营无限意境。“新中式”景点命名可以用家喻户晓的古诗,亦可以用新诗,也可以较自由随意,能传达思想即可。图2当中的景观休闲亭取名“卧看星亭”,直观地表达了该处设计的用意,也能使游览者从中体会到一种闲散愉悦的生活方式。

4小结

古诗词与古典园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对园林的影响一直存在,研究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可以挖掘出适宜的传统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当地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当中。并且该方式也可借鉴到其他与园林相关的学科,从而使“新中式”景观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观是从中华文化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更加贴近人们对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国人情感上的共鸣[9],值得热切关注与积极研究。景观学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多学科知识,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观的研究之路还很长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传统景观进行继承和创新,还值得人们从多个角度深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传统园林因融入中国梦而更加辉煌[J].中国园林,2014(5):5-14.

[2]张艳.“文化场景”特质与景观风格形成[J].城乡建设,2012(7):41-42.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41-42.

[4]廖汀沪,石小文.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的融合[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2):63-6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共通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7.

第9篇:景观设计的精髓范文

1.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

创作素材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兼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设计的对象和方法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成为了设计师的创作素材,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以此作为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展现,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对设计师而言,要想在当地的地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及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等人文环境中寻找灵感,必须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才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地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强大表现力反映出来,集中表现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获得了更广阔的创新及发展的空间。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在理解及吸收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以此加强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2.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地域文化的表达时,应注意对当地的历史建筑、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及建筑风格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游人展现出本地独有的文化氛围,实现设计的与众不同和匠心独运。

2.2整体性原则

地域文化的形成依托于地域环境,而地域环境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拥有整体性的特点,且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察地域环境的因素,根据地域环境的客观规律,把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使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加强对保护及利用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关注,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地域内的全部资源,使园林景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建造,使历史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园林景观应对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适度保留地域传统

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适度保留当地的地域传统,以删减琐细和留取精髓的方式突出地域文化特点。由于保留的设计手法较为简单,其协调性较高,效果较为明显,且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较小,在历史价值高、保留较为完整并有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能有效减少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保留园林景观的传统地域文化。

3.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典型元素符号的抽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这种表达方式在设计空间结构时虽然不需遵循传统,但更注重元素符号的典型性和象征性,这些元素符号既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民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通过雕塑和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