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值管理的效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哮喘患者; 自我管理; 行为干预;
支气管哮喘 (以下简称哮喘) 作为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原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近年来, 随着生活环境状况的改变, 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且尚不能根治。部分患者只在急性发作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在症状缓解期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则忽视了疾病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干预是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 通过自主管理疾病症状、治疗、护理、心理状态等, 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自我效能感[1]。探讨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 增强患者自我关注意识以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为实施良好的自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样本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呼吸内科因支气管哮喘发作而住院的患者124例, 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将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62例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62例哮喘患者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16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标准; (2) 患者均愿意参与本研究, 年龄≥18周岁; (3) 依从性较好者。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患有精神或严重的心、肝、脑、肾病患者和有意识障碍、智力缺陷的患者。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病情控制情况。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 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活动与休息等, 将科室联系电话及医生坐门诊时间告知患者, 以便其出院后咨询疑难问题, 并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 成立管理小组。科室成立支气管哮喘管理干预小组, 由1名专科医师和7名专科护士组成。
(2) 住院护理。 (1) 护理人员对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哮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如:病情监测、吸入器使用、常见症状护理、用药管理、生活护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等[3],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自我管理方案, 并及时评估其掌握程度。 (2) 出院前1天护理人员对患者单独进行呼气峰流速仪使用培训指导, 包括仪器调试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让患者练习,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引入视频教育模式。对哮喘先兆表现识别及相应自我处理方法进行教育指导, 最后对患者的肺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3) 出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哮喘患者康复指南》及《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手册》, 并将负责院外随访护理人员的电话留给患者, 以便联系。
(3) 随访。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护理人员每周电话随访1次, 主要询问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计划执行情况, 同时解决其自我管理疑问, 给予科学指导。
(4) 患者自我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包括: (1) 避免诱因。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及避免诱因:在花粉、沙尘和流感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无尘、无烟, 避免接触尘螨、蟑螂等;回避宠物, 不用皮毛制成的衣物或被褥;合理饮食, 禁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 如:鱼、蟹、牛奶和蛋类。 (2) 监测病情。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每日定时测量峰流速值 (PEF) , 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以便于进行自我管理。 (3) 紧急处理。学会哮喘发作时的自我处理, 正确掌握吸入器的使用方法;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 (4) 运动锻炼。 (5) 情感管理。可通过暗示或者选择向他人倾诉等, 进行身心放松, 亦可进行音乐疗法或者看书, 转移注意力, 缓解焦虑, 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韦春等[4]改良后的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进行评估, 问卷共34个条目, 5个维度分别是:避免诱因、监测病情、紧急处理、运动锻炼、情感管理。每个条目采取Linker 5级评分法[5], “非常像我”计5分, “有些像我”计4分, “偶尔像我”计3分, “有些不像我”计2分, “非常不像我”计1分, 其中条目1、2、7、31、32为反向计分法, 得分越高, 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问卷的CVI为0.94, 该量表Cronbach’α=0.846, 信效度良好。 (2) 疾病控制。采用哮喘控制测试 (ACT) 问卷进行评定, 问卷调查表共5个问题, 每个问题最高5分, 最后将每个问题的分数相加, 若患者得分25分则为完全控制, 在20~24分为良好控制;低于20分为未控制[6]。疾病控制率= (完全控制+部分控制)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干预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组疾病控制率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偏低
目前国内研究针对支气管哮喘进行的自我管理调查量表都表明当前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这与本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主要存在4个问题:疾病知识缺乏、预防重视程度不够、治疗不规则、自身监测欠缺。因此, 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其家庭是哮喘病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参与者, 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进行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患者主要依赖医护人员教育进行自我管理, 途径单一。
3.2、 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 只能通过药物暂时控制, 因而患者症状经常反复出现, 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表1显示, 干预3个月后, 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干预前有了明显提高, 在自我管理总得分和5个维度上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哮喘患者自觉进行的自我管理策略可以防止症状的加重, 是一种高效的预防和改善手段。
3.3、 自我管理干预提高了哮喘控制水平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发现, 经过干预的患者, 自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护理干预对自我管理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高。表2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82.26%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主要原因有: (1) 向患者宣讲基本知识有利于患者认识到各种诱发因素。 (2) 对患者的用药以及相关仪器使用进行详细讲解, 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3) 要求患者建立病情记录本以及通过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督促,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的认识, 增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行动力。 (4) 干预组患者通过系统化自我管理干预措施, 正确执行哮喘行动计划, 疾病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自我管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还能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有利于改善预后, 是一种合理、高效、优秀的疾病控制方案,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郑迓妹, 孙静意, 等.哮喘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护理, 2013, 21 (5) :384-385.
[2]李志平, 彭丽红, 郭禹标.哮喘控制测试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 2007, 15 (2) :160-162.
[3]朱明恕.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18) 要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20 (3) :18-21.
[4]韦春, 戴霞, 王自秀, 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病情控制水平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7) :596-598.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皮肤科护理;观察;分析
在医院的皮肤科室中,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皮肤科的患者来说,十分注重护理的质量,若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那么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皮肤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将有效防治交叉感染的出现,保证患者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皮肤科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人数分别为90例。实验组患者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在24~77岁,平均年龄为(45±13.6)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为45例,女性为45例,年龄在23~72岁,平均年龄(43±12.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180例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实验组则是在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中,首先是优质护理模式:在医院中,皮肤科相对于其他的科室来说,其工作任务更加的繁重,同时很多护理人员还要定期进行考核以及接受各种培训。护理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要充分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积极地面对每天的护理任务,也要规范自身的语言,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1]。对于皮肤病患者来说,其病症会影响到患者的容貌,同时皮肤病治疗的周期较长,发病较为迅速,这样会导致患者经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去关心患者,不能由于患者的病症以及外貌而对其产生歧视的心理,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且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去关怀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以及幼儿患者的免疫力较差,恢复能力也较差,护理人员要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排解患者的压力。另外,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做好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出现细菌感染的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2]。并且护理人员也要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让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其次就是优质管理模式,皮肤病患者病症时间长,病变快,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优质的护患沟通关系,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听取患者的意见,为患者解决一些困难。并且若是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那么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针对每个患者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3]。并且若是一些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必须要配备经验丰富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于一些新入职护理人员,要由老护士进行培养帮带,并且要制定一些考核计划,来对其进行来科学合理的考核,从而来提升其护理能力。另外,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皮肤病多发病以及并发症的指导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各种病症的护理方式,提升护理的效率[4]。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见表1、表2。
根据上述实验组以及对照的护理质量评分可以发现,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上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可以充分地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管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5]。对于皮肤科患者来说,由于其病症的原因,其心理负担较大,经常会产生自卑以及抑郁的心理,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沟通工作。运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来将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了解患者的内心,去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的意愿,同时也要为患者解决一些困难。为患者排解心中所承受的压力,疏通心情,从而来促进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促进患者自身的康复[6]。另外,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症,以此相关的治疗常识,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
皮肤病患者属于弱势群体,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本着一颗爱心,真正的去关心皮肤病患者,为其塑造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从而来提升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爱英.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管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2):15-16.
[2]覃朝莲.做好细节管理-丰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内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1):25-26.
[3]刘颖.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切入点提高护理管理水平[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1):30-31.
[4]刘晓红.优质护理服务中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及体会[J].全科护理,2013,(04):40-41.
【摘要】目的
总结应用巡视管理法于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实施巡视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护理部坚持每天不定时下病房,跟班巡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落实和护理人员的需求,按照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实施1年后对护理质量监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巡视管理法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患者满意度测评等较前均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部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巡视管理法,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隐患并改进,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巡视管理法 护理质量 监管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8.045
巡视管理法是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期提出的一种领导艺术,有三大目标即“倾听、指导、协作”[1],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非正式沟通的氛围。巡视管理法是医院综合管理的动态管理形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2]。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3]。我院护理部于2011年10月实施“巡视管理法”以来,护理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97.18%。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展开床位500张,病区护理人员共320人,女316人,男4人;年龄19~48岁,平均24.2岁。学历:中专42人,大专192人,本科86人。护龄1~34年,平均3.2年。职称:护士120人,护师149人,主管护师48人,副主任护师3人。
1.2方法
1.2.1监管办法
1.2.1.1规范护理质量标准及扣分细则根据《四版常规》要求,制定责任制整体护理、分级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记录、患者满意度测评、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病区管理质量标准及扣分细则,综合考核扣分情况与科室和护士个人绩效挂钩。
1.2.1.2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我院依据国家和军队颁发的卫生法规、卫生标准、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编写了《护理管理制度汇编》,包括护理人员行为规范、护理行政及质量管理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规定、病区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及告知程序、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紧急风险护理应急预案、各班工作程序及工作标准等内容,装订成册,护士人手一册并要求科室组织学习、熟练应用,确保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职责、工作标准与目标,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2.1.3及时掌握现存问题①三级巡查。护理部巡查:护理部每日不定时或重点时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导,与科室护士长充分沟通,进行详细质量分析,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及服务流程不畅等问题。护理部实行责任分工制,每位人员负责几个护理单元,全方位指导护理工作。护理部还有固定的检查计划,比如每周参加1次晨会交班,每月参加1次护理查房,每月2次护理夜查、每季参加1次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等。另外,还会根据近期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专项管理,到科室走访,与护士长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值班护士长夜巡查:每天由一位护士长不定时全院夜查房1次,20:00后进行,按护理部排班表和指定检点进行巡查。科室护士长巡查:科室护士长按护理部下发的各季度和月份护理工作计划,制定科室计划。根据《护士长质量监控手册》内容,每日巡查病房4次以上,并不定时跟班检查,督导护士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特别是特殊时段更应加强巡查,如节假日、中午、夜晚及非行政班时间,全时确保护理工作质量。②患者满意度测评。政治处干事每月1次深入门急诊及病房发放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并通过与患者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掌握患者的真实想法,当场收发调查表,及时向护士长反馈问题,协助改正工作中的不足,每季由院领导在院周会上进行讲评。患者出院后,由护士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指导,随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意见与建议,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2.1.4跟踪改进每周对上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直至彻底改正。每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除现场指导和与护士长沟通外,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有重大隐患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限期整改,护理部连续跟踪3次,并在每月的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按季度与绩效挂钩。对于需护理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请示汇报院领导或与相关部门沟通,力求尽快解决。
1.2.2效果评价实施前与实施后1年,由护理部质控小组按护理质量标准和扣分细则对全院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文件及患者满意度等6个护理项目进行检查,每项100分为满分。实施前、后两组均取200人次考核样本数进行统计,作为评价项目。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巡视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控制中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病区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测评较实施前均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巡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6项护理质量指标得分情况,见表1。
3讨论
3.1巡视管理是看得见的现场管理
巡视管理三大目标即“倾听、指导与协助”,是看得见的现场管理[4]。护理部的巡视不是盲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下科室巡视,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护理部经常下科巡视,会让护士产生一种现场紧迫感,认为护理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在自己身边,增强了慎独精神和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表明,各项护理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护理部经常下科巡视,强化了护士长的责任意识,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项护理工作,严把质量关。
3.2巡视管理是质控与巡查相结合
护理部实行巡视管理的目的,一是对护理工作进行质控,实时发现问题;二是经常巡查科室,及时解决问题。质控检查可以通过考核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形成质量改进的紧迫感,巡视管理则通过正面经验推广和反面案例警示,让更多科室借鉴,实现全面纵向提高。如:查房中发现,妇产科病室温馨提示健康宣教资料好、消化内分泌科室病区秩序管理好、呼吸内科八防单填写规范、急诊科告知到位等,护理部通过观察和倾听护士长的介绍,发现了护士长们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及时在全院推广。
3.3巡视管理是一种感情投入
实施巡视管理增近了护理部与护士长、护士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巡视管理是一种情感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临床”[5]的宗旨,如护理部经常下科巡视,不仅对护理质量严格把关,还可以促进与护士长、护士的沟通和了解,实现工作的协同性和一致性,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时,通过了解她们的心态、需求,解决了实际问题,护理人员感觉受到了重视和被关注,提高了工作积极性[6]。
3.4巡视管理是以人为镜
管理人员注重什么,护理人员就会关注什么,因为他们认为管理人员经常重复关注的事情就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7]。护理部就像一面放大镜,放大优点,推广经验,找出不足,资源共享。护理部要想当好这面镜子,首先 “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当好护士的榜样,要全面掌握质控标准和工作目标,要不断地强大自己。在巡视管理中,护理部要善于捕捉正能量,妥善处理负能量,肯定每个科室好的一面,给护士长及护士们鼓励,提高她们对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调动其督促、检查的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美,熊国英.护理部实施走动式管理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2,27(3):11-12.
[2]孔秋寒.护理服务模式转变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2):85.
[3]孔群容,李么琴,伍少梅,等.护理组长在创优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12,12(2):96-98.
[4]徐家喜.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9):104-105.
[5]闻曲.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公示制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6(7):39-41.
关键词:学术职业;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6-0009-05
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是高校教师管理改革的关键内容。我国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遵循“政府本位”和“市场本位”价值取向,以此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我同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仍然受到行政控制模式控制与市场经济力量推动的双重制约,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高校教师岗位具有学术职业性质,基于学术职业主体地位的高校组织也具有自身特征。由此看来,基于学术职业的视角,探索如何创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学术职业与高校教师管理
(一)学术职业的内涵
学术职业是以学术为工作对象的一种社会特定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的产物。学术职业是一个逐渐演变、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受到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学术职业存在官师形态、宗师形态和专业形态三种主要历史形态。在不同学术体系和不同教育体制下,学术职业所指对象也有所差异。比如:美国的主体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国学界所指的学术职业从业者是专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我国,学术职业从业群体则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高等学校的教师、政府及社会团体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人员等。我们认为,学术职业是以学术作为工作对象,以高深知识的发现、整合、传播和应用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专门职业。
(二)学术职业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管理
高校组织是以专业学术人员为主体组成的专业组织,不同于一般组织。基于学术职业主体地位的高校组织特征体现在:学科是高校学术职业的组织基础,松散结合是高校学术职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双重权力格局是高校学术职业的组织管理特性。基于学术职业视角,高校教师管理具有严格学术标准、强调学术自治、遵循学术自南、重视学术成就与声望等基本特征。
教师管理的制度改革是当前高校教师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制度带有规制性,和相应的理念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首要环节便是要确立科学的制度理念,即“人性化”理念和“学术本位”理念,进而指导整个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全程。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既要立足本国实情,又要善于借鉴国际教师管理的先进经验。因此,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在遵循动态开放性、公平民主、竞争效益、循序渐进等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自治与自由、科学管理等原则。
二、创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路径——回归学术职业本源
高校教师作为学术职业从业者,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方式。因此,创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需要回归学术职业本源,构建契合学术职业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一)提高学术标准,建立职业准入资格制度
高校教师从事学术职业,需要经过长期学术规训和专业训练,并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发展潜力。因此,应改进与完善职业准入资格制度,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1 提升任职资格标准。加强职业准入资格立法
高校教师职业资格标准应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考察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术职业准入标准,保障高校教师的整体质量。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学术职业阶梯的教师发展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任职资格标准。
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资格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订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准入资格制度的立法缺陷。通过立法保障学术职业资格制度的合法地位。
2 建立多级的、时效性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体系,设立职业资格实施机构
从学术职业个体发展过程的需要和学术职业终身发展的理念出发,建立多级的、具有时效性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体系。为此,建议将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设立为若干级别,并把其中的最低级别作为学术职业的资格认证标准。同时,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为每个级别资格设定有效期限(如每五年为一个有效期),有效期内要获得一定的继续教育经历和成绩,参加下一个级别资格认证标准考核合格,方可获得继续任教资格。这样,资格认证标准级别之间相互融通,引导、鼓励教师继续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指明方向,力求保障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机构,是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如:设立高校内部资格实施机构和高校外部实施机构——高校内部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或机构来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制定一套规范、公平、可行的教师资格认证程序,保证高校教师资格认证的顺利开展;高校外部设立高校教师资格认证的监督机构,保障资格认证的公平公正。
(二)遵循学术自由与平等,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是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主要环节之一。基于学术职业特质,高校应该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优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1 建立职业“准入期”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学术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其自身特殊要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甄选”和“优化”的过程,应该设置合理的“准入期”。如采取将“有固定期限”聘任和“无固定期限”聘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制定高校教师职业“准入期”须注意几点:一是设立合理的“准人”时间;二是为“准入”群体提供专业发展和平等竞争的机会:三是在“准入”阶段,实行同行学术评议,采取“发展性评价”;四是对“准入期”内聘任应有相应的规定。保证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岗位管理旨在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学术职业的合理流动,促进学术繁荣发展。高校教师岗位根据学校、学科的整体规划,宜实行分类设岗、分类管理的策略,使教师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学术得到最大限度、最有成效的发挥。通过设置流动编制和流动岗位,促进学术职业自由流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保持高校的活力。
2 建立完善灵活多元的高校教师聘任制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建立灵活多元的聘任制。根据不同类型高校或同校不同教师。高校教师聘任制的设计宜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任用方式:在教师职业成长的不同学术职业阶梯,采取各有侧重的处理方式,促进高校教师学术的异质性、多元化发展和高校的特色发展。其次,建立保证学术平等的聘任合同制,提高学术生产力。根据学术职业自身的特点,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宜采取集体合同与契约合同相结合的形式,明确高校的义务和教师的权利,逐步实现双方权利、义务的真正平等性,保障聘任合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此外,优化教师退出机制是有效实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重要保障,如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健全教师考评机制、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
(三)坚持学术公平原则,优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应把促进学术职业发展和教师自我实现的达成作为考评的最终目的。因此,优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必须坚持学术公平和自由原则,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术职业的发展。
1 建立促进学术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
高校教师主要从事学术工作,学术自由是其内在逻辑,教师评价考核制度的建立一定要考虑学术职业特点,遵循学术自由原则。一方面,营造和谐的学术评价氛围,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应尊重学术成长的规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尊重高校教师作为文化人、学术人、教育者等多重角色的职业体验,重视教师的自然生命、学术生命和精神生命;另一方面,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高度认同教师学术创造价值,大胆鼓励学术创新和创造,注重教师的学术潜力和今后可能的进步;同时考虑评价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使优秀人才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真正贯彻“以教师为本”的人文理念。
建立以学术职业声誉为主导的教授评价制。学者的学术声誉是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内部承认建立起来的,对学术成果、学术创新的认同是对学术职业者的价值肯定。因此,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坚持“学术主导,教授治学”。如:逐步建立专家声誉约束机制,加强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建设;增加评议过程的透明度,保障专家实施评价的合理性;建立健全的外部同行评议机制,制定和完善学术规范政策,实行匿名评审、利益相关回避制、专家组定期制、轮换无记名投票制度等,有效地保证教授评价的公正性。
2 建立多元主体的教师学术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工作涉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学术事务。学术评价是衡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尊重高校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充分满足每个教师的个性需要,显得尤为必要。一是对高校教师进行适当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二是强调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综合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术共同体评价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考评信息得出最后的考评结果,借助于多角度的信息反馈确保考评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三是考评过程中坚持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以及聘任评价、年度评价和聘任期满评价相结合等原则:四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不同学术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发展支持;五是建立多元、独立的学术评议机构,保证学术评议的独立性,从而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立足学术职业的特征,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高校应立足学术职业的内在激励特点,创新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促进学术创新和高校教师职业发展。
1 加强学术职业内在激励。创设学术团体激励机制
学术职业作为一种学术性专门职业,竞争、声望和荣誉构成了学术职业的内在激励机制。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调查组调查发现:教职工选择在高校工作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工资和福利待遇,而是其工作性质和学术氛围。创新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要立足于学术职业自身的激励特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坚持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结合、以内激励为主的原则,坚持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创新。
团体激励能引导学术组织健康发展,促进高校教师共同提高,能有效地增强对学术职业的激励作用:有效克服来自学术组织本身对学术创新与创造的限制,增强高校教师凝聚力,提升学术职业群体的合力: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终身教职后考核的弥补作用;通过名额限制的制度安排,能有效促进选人和用人的公正性,起到促进组织之间竞争,鼓励高校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作用。由此,高校教师学术职业激励宜采取个人奖励与团体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未来学术职业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2 营造学术至上的文化氛围,重视学术职业人文激励
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高校教师的工作特征主要是学术性。因此,加强学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文化氛围和人文发展环境能有效激励高校教师。
首先,摒弃现有的不利于学术职业发展的陈腐学术文化制度:摒弃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学者“学而优则仕”的激励制度,建立适合高校教师学术发展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轨迹:改革目前学术价值货币化、物质化、功利化的学术激励倾向,丰富激励内容和激励形式;用制度有效杜绝学术领域存在的学术“关系化”倾向、学术职务权力“寻租”等现象,保证学术公正性。
其次,建立并健全有利于“学术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学术文化,充分发挥其对高校教师的激励作用。如营造“开放、公正、民主、创新”的学术文化环境,建立让教师醉心于学术的长效机制,开展“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文化活动,丰富高校教师学术生活,提供更有利的成长成才环境,培养和激励年青教师学术创新;尊重学术成长的规律性和学术职业者个体的差异性,激励学术职业群体的异质性、多元化发展。
(五)创建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促进学术职业发展
教师发展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应以促进学术职业发展和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为目标。
1 形成灵活多元职业发展制度,促使教师职业发展法制化
高校教师群体的组成复杂,且每一类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制度应有所区别。如开放多样的培训制度、灵活的合作发展制度、学术规范制度、终身发展制度、学术休假制度等。同时,根据不同学术职业阶段的特点分别为高校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机会,满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术发展需求。
高校教师发展的法制化是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立法来保障教师发展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与措施,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某些原因而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有必要制定高校教师发展的专门法律规定或将相关的规定列入有关法律,以保障教师发展制度的顺利实施
2 建构以学术职业专业化为目标的教师发展制度体系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研究;制造业企业;对策
管理会计与以往的财务会计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之前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整理和核算对应的财务资料,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管理会计主要是指基于工作成果来分析与处置对应的数据信息,将分析所得的结果作为企业制定战略方针的参考依据,从而应用到企业的运作管理中。在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也要自觉地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有效展现管理会计数据分析以及监管的功能,促进制造业企业顺利实现战略优化与升级。
一、管理会计的特点
(一)工作方式的现代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使用管理会计模式提供了发展机遇,部分复杂的管理会计数据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大数据等第一时间进行提取,不但能够节省会计核算的时间,还可以提升处理信息工作的精确性。
(二)考察的总体性
和以往传统会计工作形式相比,管理会计是立足整体来进行工作的,审视了整个企业运作模式与发展状况,依据企业发展的独特性、个性化特征,应用了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推动了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因为企业所处的区域不一样,企业的发展模式也不一样,这个时候管理会计就可从企业间的差别入手,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来开展财务管理核算工作,减少因为地域差异导致企业发展出现较大的差别。
(三)方式的普遍性
管理会计在现实工作中,借助前沿的管控、科技来分析、整理信息数据,可以实现精细化整理、处置信息数据的目的,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普及和发展,未来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式将更有效率、更具普及性。
(四)服务模式的全方位性
剖析财务信息数据、业务透视管控是管理会计主要的一种工作模式,通过科学分析财务往来的相关数据,可以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可视化,如此一来管理会计就能够给企业管控者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
二、现阶段制造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有关管理会计的认知不清晰
在制造业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具备正确、科学的管理会计认识。然而现阶段部分制造业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清晰,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首先,部分制造业企业在管控领导方面,由于此前财务会计管控观念的局限,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功效和职能是一致的,因此没有高效落实其监控与分析数据的工作。其次,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命脉就是经济利益,企业重视经济利益是很常见的。然而部分制造业企业过于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应用在拓展业务方面,但是相对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工作。最后,部分制造业企业只有财务单位对管理会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企业中其他单位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仍然不清晰,比如,生产部门、研发部门对管理职能及相关工作并不了解,很难与财务部门进行高效的协作和配合。
(二)管理会计的落实缺乏一定的支撑
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是一项繁杂的体系类管控工作,制造业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期间,要给它提供基础的支撑,如资金、人力和权利等。然而,目前部分制造业企业并未认识到其重要,进而在使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首先,部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大,比如引入的信息系统性能不健全,只具备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功能,但是缺乏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功能,因此无法协作管理会计的工作。其次,部分制造业企业因为缺乏使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因此没有在早期投入足够的资源,导致引进管理会计的工作并不顺利。最后,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会影响工作效率,现阶段部分制造业企业中管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低,分析数据和制定战略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管理会计的使用产生偏差
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部分制造业企业产生了明显的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部分制造业企业并不清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没有把其放在管控的位置上,管理会计的权责范围并不大,很难在企业战略管控、生产经费调控和预算管控工作方面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有些制造业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业财融合的管控理念较缺乏,并未将财务管控工作与业务工作交融在一起,从而使管理会计在落实期间缺乏与业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进而不能有效发挥其工作效用。
(四)宏观经济环境与财务税收资本发展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与相关的财务税收资本发展的政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会计应用和执行的成效。经济环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会计的使用与效果,比如,管理会计工作中运用净现值法则,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选用贴现率,贴现率可以为投资本金的成本率,也可为投资项目归属行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如果要考虑风险因素,就要考虑风险投资方面的报酬率,但是这一系列都和国内的税收、货币、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投融资机制等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紧密相关,然而这一部分目前缺少完善的管控系统与方针政策,所以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进步。同时,管理会计尤其需要依靠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投融资市场以及中介服务市场等,而这一系列市场目前都还在形成和发展中,相应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与健全,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普及和应用。
(五)管理会计自身的局限
管理会计自身也在其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劣势,具体表现在较昂贵的信息获取经费、可行性并不强等方面,进而很难让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中普及应用。有研究表明,国家制造业企业在执行管理会计期间,取得信息需要的资金超过欧美国家企业的5倍,然而取得信息的质量和稳定性却仅仅是欧美国家企业的20%,这类信息的收集与加工所需成本较高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执行管理会计的困难和压力加大了,然而如果缩减了获取信息的资金投入,就会影响获取信息的质量与可靠性,进而误导管理者的决策,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同时,我国对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翻译和整理国外文献上,按照我国实际情况来研究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较少,在表达上,大规模使用数学模型和计划分析矩阵等高等数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管理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更为全面,进而加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三、在制造业企业中提高管理会计使用效果的措施
(一)建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念
制造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主要是把前沿的管理会计科技、观念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中去,实现财务会计的智慧化与信息化,所以在应用管理会计期间,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控理念,要意识到应用管理会计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应用管理会计模式。制造业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模式期间,要由专家进行指导,提升全体工作者对管理会计工作模式的认识,主动参加管理会计模式的应用。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也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应用管理会计的不足之处,用新的观念来全方位地了解管理会计,这样才能在应用管理会计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二)编制落实规划,有效发挥管理会计职能和功用
针对应用管理会计出现偏差的问题,制造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处理:一是制造业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要把其当成是系统性工作内容,利用管理会计统筹规划各种工作,比如,促进制造业企业业务和财务工作的结合。企业领导层要掌握业务与财务工作交融管控观念,鼓励业务单位与财务单位协作沟通,有效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功用。二是针对管理会计权限不高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可以赋予其必要的工作权利,促进制造业企业在管理战略、生产经费调控和预算管控等方面功能的发挥。企业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职权,监管企业生产单位、业务单位和营销单位的工作,保证营销规划、生产工艺以及业务流程和企业规范保持一致,进而降低产生风险的几率。制造业企业要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构建合适的管理会计机制流程,避免用不规范的机制流程来指导管理会计工作。
(三)提升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即使许多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运作期间都实现了信息化管控,但是有的制造业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期间还具有信息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提高,所以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要从具体情况着手,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化水平。制造业企业管理者要从实际的应用情况着手,从众多管理会计软件中挑选出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软件,避免盲目地选择应用,杜绝使用价格低廉、盗版的管理会计软件,而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这样才可以发挥管理会计信息软件的重要作用。制造业企业管理者也要按照应用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会计软件,在管理会计软件无法满足目前运营管控需要时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替,引进更加前沿的管理会计软件来提高管理会计的功能。与此同时,企业在使用管理会计软件的过程中,要落实好管理会计信息化安全防控工作,安排综合性、多层次以及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定期替换操作密码,设置操作权限,防止他人盗取篡改管理会计的相关数据信息。
(四)提升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制造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模式,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来落实,所以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管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一是制造业企业要提升管理会计工作者的聘请标准,管理会计工作者不但要具有较强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练应用法律、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确保管理会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二是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邀请有经验的管理会计工作者教授前沿管理会计知识和工作方式,使管理会计工作者第一时间掌握前沿的管理会计工作方式。三是管理会计工作者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归纳与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提供多方面的保障,确保工作的高效落实
在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要给管理会计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持,确保相关管控举措高效落实,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工作着手:在引入和使用管理会计期间,假如缺少有关的实践经验,可专门委派财务单位的工作者到其他制造业企业学习、借鉴管理工作经验,但是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要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应用举措,保证其可操作性。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是借助庞大的数据剖析与掌握未来的发展走向,所以企业要按照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需要,引进功能较全的信息体系,并确保该体系具有较强的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的功能。同时,针对管理会计专业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企业可以邀请业内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工作人员讲解管理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现场演示相关的工作技能,继而在短期提升其业务水平。
(六)政府要加快构建管理会计的立法系统
政府要加快建立管理会计的立法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标准来指导和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由于我国会计工作需要遵循有关法律以及法规的进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的税收、财务以及资本等政策,有助于促进管理会计的持续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其应用水平。从某种意义来说,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为制造业企业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杜绝会计虚假信息和企业欺诈行为,从为使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七)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系统的基础研究
对于管理会计自身存在的局限,要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系统的基础研究,在会计管理的实践中要第一时间归纳与总结成功的经验,尽量在工作流程方面规范管理会计的操作。首先,要强化研究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在翻译和整理国内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构建与管理会计相配套的理论支持体系,尽量使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其次,要依据国内制造业企业生产运作的具体情况,逐步修正原有的理论体系,使管控会计的目标、功能、原则、工作任务和假设等,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情况相符,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制造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制造业企业的管控水平,增强其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控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要有效制定相关措施,为提升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成效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燕.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营者,2020(16):101-102.
[2]王蔚.管理会计在制造业公司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20(12):151-152.
[3]建峰.炭企业推行管理会计及业财一体化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2018(12).
[4]奕玲俐.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
[5]李清涛.管理会计工具在煤炭企业成本管控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有效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在任何的工程施工中,其质量管理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亦是如此。为使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段工程、每一种工程材料都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符合设计中所要求的标准。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方面最为常见的各个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和解决常见问题的相关办法进行论述。
1 质量管理方面常见问题
一是因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作任务多,其学习更高技术水平的机会和时间都较少,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仅有最为基础的水利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又因参加大、中型水利工程施工的机会极少,致使工作人员不仅技术水平较低,且难以提高,不能完成难度较大的工作;现在的多数基层水利部分没有相关资质而承担相关的工作任务,职能分工不明确,使得一个部门身兼数职,但又因不具备资质而无力完成相关任务;一些基层水利部门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等相关规定了解不够深入透彻,致使未能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出现一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利工程;基层水利部门普遍出现设备不到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致使不能通过先进的设备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缺乏专业人才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且质量检测的方式较为单一。
2 质量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2.1 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将质量问题放在体系内进行检测,方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工程建设单位作为工程的最主要负责人,要建立自己的质量检测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工程段的质量进行细致、完善的检测,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完工后的水利工程不会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
2.2 监理单位中的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站在第三人的位置,通过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而参与到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中来,其作用就是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检测。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必须本着公正的、对建设单位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发现有质量问题时要及时提出,监督进行改进。监理单位需要完善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方能完成此项质量管理任务。
2.3 设计单位中的质量管理
设计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设计不科学合理将直接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失败,高质量的设计方能使一个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功能。为使水利工程达到高质量的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和考察时就要进行高标准的工作,以最优秀的设计结果来为水利工程的质量保驾护航。
2.4 施工单位中的质量管理
若施工单位内没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那么即使其他各环节各单位都有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无法真正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达标,施工单位作为决定工程质量的最直接单位,在其内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它能从源头上开始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因而施工单位必须要有自己的质量保证措施。
2.5 政府单位中的质量管理
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管是一种强制性较大的监管手段,为实实在在的保证水利工程质量达标,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中,政府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应当有所加强和扩张,其工作应当深入到水利工程施工的各环节阶段,而不应仅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才对其质量进行检查,这样的管理方式无法事先对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预防监管。
3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引进专业人员
通常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的缺陷,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使得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应高度重视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青年员工,并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要职。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3.2 加强质量教育,严格施行责任制
水利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因此,应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使其在施工中严格自律,进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严格施行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3 加大对施工的监控
在当前形势下,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检测监控工作,还不够成熟,对于工程的评价中,大多依靠主观意识,进行检测。因此相关水利部门应针对质量检测工作,配备必须的检测仪器及设备。并在施工前,对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严格摒弃,在材料的安置方面,应结合施工材料的性质进行合理摆放,进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4 合理利用水利工程的生态作用
水利工程不仅起到防洪、发电、灌溉以及水运等作用,同时,也能有效的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将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维护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而能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的持续利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质量关系重大,因此为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质量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极为重要。今后的水利工程方面,应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结合本文所提出的各项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争取尽可能的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1).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管理
1、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1.1给排水管材简介
市场上常见给排水管材主要包括聚乙烯类、聚氯乙烯类、工程塑料类、球墨铸铁管类以及各种复合管类,这些管材属新型材料。重量轻、水流阻力小,有耐压、耐腐蚀、安装方便等特点。
1.2给排水管道施工流程
给水管道施工流程分为七个步骤:测量放线―管沟开挖―管道垫层施工―管道安装―检查井砌筑―试压、闭水试验―管沟回填
2、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管道位置偏移、积水、倒坡
1)、产生原因:测量偏差;为避让原有构筑物而产生的位置偏移;管材不标准。
2)、防治措施:
1、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勘报告,按照设计埋设深度、规范要求及有关规定放样,经复测检验符合要求后施工。2、施工测量前要确认基准点数据,按规范要求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点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4、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必须避让时,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严禁对小区埋地的排水管道直接转弯连接,以防阻塞。
2.2管道渗水、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产生原因: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管道下沉;管道闭水段封堵不严密;检查井施工质量差,预留支管连接不当。
2)、防治措施:
1、管材进场后,要检查管材的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管材安装前,应逐节对管材外观进行检查,不得有松散、破损、麻面、裂纹等现象,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使用。2、在管材运输、安装过程中加强对管材的保护,并保证接口缝内洁净,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接口。3、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水文地质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改良处治,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4、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被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材料回填密实。5、当在小区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槽坑底部排水降水工作。6、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不遗漏,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做好养护。7、检查井连接管外表面应先湿润并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及时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2.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1)、产生原因:检查井基础未浇成整体;砂浆和异性差,砌筑砂浆不饱满;井室抹面空鼓裂缝;井口收口不均;构配件质量差,安装随意。
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井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
2.4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沟内积水、淤泥、杂物没有消除;局部填料质量欠佳;局部漏夯、未分层夯实或超厚夯实;压实机具不合适;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
2)、防治措施:
1、管道沟槽回填时应选用较好土料回填,认真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在最优范围以内,填料中不得含有淤泥、树根、草皮等杂物。2、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并根据不同的填料及不同的填筑厚度选择合适的夯压器具。3、小区内管道沟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碾压或用蛙式打夯机夯实。4、回填过程中,应按图纸及标准规范对回填土抽样检验,以保证回填土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小区改造过程中给排水管道的质量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小区的生态环境,因此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由于大多数施工队伍质量意识淡薄,加上管理模式、施工工艺、操作失误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致使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所以,从各方面加强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3.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管沟开挖过程中,宜采用小型机械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小区地下水道,电线、电缆、燃气管道的位置,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另外,还要注意堆土、堆料所占用的场地,并避免因外运土方和材料运输对小区道路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管道安装之前,需对管沟深度及管道支架位置进行复测,确保支架间距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及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要对各种管道走向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小管让大管,给水管道、通风管道、电缆桥架避让排水管道,电气管线布置在给排水管道上方的原则。如果现场不能满足管道安装条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3)、给排水干管安装时,应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坐标或标高预留槽洞预埋套管。干管埋入地下,全部粘连后,按水流方向找坡度,保证管道水平方向要直,坡度均匀,各预留口位置准确。管道施工完成后,需将预留口封严。
4)、立管及支管安装:立管安装前应清理场地,立管插入端应先划好插入长度标记。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立管或预留口内,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达到插入深度后即可紧固,然后找正找直,检验其中心线是否垂直,无误后即可封堵;支管安装前,首先要复查预埋件位置是否合适,清除各连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安装时,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涂抹胶粘剂,用力将支管推入预留管口,并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检验其水平度合适后即可固定,进行封堵。
5)、雨季施工时,应在管沟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必要时要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槽内。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水,待管沟见底后即进行下一道工序。
6)、管道支、吊架要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安装,支、吊架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管道安装完成后,污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要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闭水试验。
4、结语
总之,在小区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结合小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管沟深度要够,管件制作要标准,管线覆土要密实。才能防止各种常见的质量问题,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支架置入;食管肿瘤;气道阻塞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b)-0057-04
Effect observati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irway stenosis caused by esophageal cancer
KONG Guo-ping SUN Jia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uan City in Hebei Province,Wuan 056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simple stent implantation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combined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irway stenosis caused by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4,25 patients with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caused by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uan City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2 patients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PDT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while the other 13 patients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imple stent implantation.Shortbreath score,mean stable time,mean survival time and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shortbreath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Mean stable time and mean survival time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ed in pati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cidence rate of bronchial stenosis again was obviously decreased (P
[Key words] Photodynamic therapy;Stent implantation;Esophageal neoplasm;Airway obstruction
食管癌常侵犯气管和主支气管,导致气道狭窄,临床常出现呼吸困难,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其生存期。气管支架能扩张狭窄的管腔,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然而肿瘤组织生长可使支架被压扁,并可进入支架网眼而导致气道再狭窄。由于大多数患者已经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患者体质弱而不能进一步施行上述治疗。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气管内肿物引起的气道阻塞患者中有一定效果,且不良反应小,能为大多数晚期患者所承受[1]。本研究对比单纯支架置入与PDT联合支架置入在外压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在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就诊因食管癌引起的重度气道狭窄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40~69岁;②中央型气道外压性狭窄75%以上;③气促评分Ⅳ级;④KPS评分>30分。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情况极度衰弱;②远处转移。共入选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7~73岁,平均6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3例单纯行支架置入术(对照组),12例支架置入后行进一步行PDT(试验组),对照组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0.6岁,试验组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3.5,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取仰卧位,行心电监测,吸氧,用利多卡因行气管黏膜表面浸润麻醉,经口插入电子支气管镜,确定病变部位及支架型号,沿活检孔将导丝送至病变远端,退镜,并沿导丝支架将支架送至病变部位,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位置,定位准确后释放支架。
1.2.2 试验组 置入支架后如无严重并发症即开始行腔内PDT。Photosan(2 mg/kg)静脉滴注,48 h后通过支气管镜活检孔导入柱状光纤,用630 mm红光并以200~250 J/cm2的光强度对病灶部位进行照射,照射范围要超过病灶上下缘各2 cm并使光纤处于管腔中间。72 h后行内镜下清除坏死组织,根据情况对原有病灶给予复照,光强度及照射时间依据病灶而定。应用光敏剂后l个月内患者应严格避光,严禁阳光及日光灯照射,门窗拉上遮光布,出病房戴墨镜,以防对皮肤及眼的损害。
1.3 观察指标
定期随访复查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直至患者死亡。
1.3.1 临床疗效 ①气促评分: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气促评分标准。0级:正常;Ⅰ级:快步气促;Ⅱ级:平常速度步行气促;Ⅲ级:平常速度步行因气促而停止;Ⅳ级:轻微活动即气促,评分在Ⅱ级以下认为气促评分改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患者评分情况。②平均稳定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从第1次治疗开始到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时间。③平均生存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从第1次治疗开始到死亡或末次随诊时间。
1.3.2 并发症 支气管黏膜急性水肿、支气管阻塞、再狭窄(狭窄75%以上)、穿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1.1 两组气促评分情况的比较 两组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两组的气促评分情况差异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气促评分情况的比较
2.1.2 两组平均稳定期、平均生存期的比较 试验组的平均稳定期、平均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两组平均稳定期、平均生存期的比较(个月,x±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的支气管黏膜急性水肿、支气管阻塞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PDT的主要原理是光敏反应,光敏剂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可较多地潴留于肿瘤组织内,以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肿瘤部位,光敏剂由基态转变为激发态,再与氧发生反应,产生单线态氧从而破坏肿瘤组织。1980年Hayata首先报道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应用PDT治疗支气管内肿瘤以来,随着光敏剂的逐渐发展,PDT由于高靶向性、低创伤性和可重复治疗等特点,在早期支气管肺癌和阻塞型支气管肺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可以直接侵犯气管和主支气管,从而引起气道狭窄及通气功能障碍[2-3]。PDT在不可切除食管癌和肺癌引起的管腔狭窄中具有重要价值[4],但PDT后急性期可引起气管黏膜急性水肿,加重气道狭窄,支架能迅速扩张狭窄的管腔,改善患者通气状况[5]。PDT联合支架置入在食管癌、胆管癌及支气管肺癌等多种癌性管腔狭窄中都有明显近期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6]。本研究近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梗阻及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气促评分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主要是气管支架在缓解气道梗阻作用。
与其他姑息治疗方法比较,PDT治疗恶性中央气道阻塞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可多次重复使用,不但可以明显缓解肿瘤引起的气道阻塞症状,并且可以作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可以使肿瘤降低病理分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7]。本研究中,PDT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支架置入组的平均稳定期、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说明联合治疗能够获得更长症状缓解时间和生存获益。
PDT治疗后肿瘤内血管会快速被阻塞,但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死亡是迟发的,常在照射48 h后最终形成坏死的碎片,这些碎片特别黏滞而难以或无法咳出,巨大的肿瘤坏死脱落物或分泌物可能会导致呼吸窘迫、肺不张或肺炎[8-10],因此,需要在48 h内第2次支气管检查以从气道去除坏死碎屑。Diaz-Jimenez等[11]在对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气道阻塞PDT治疗中发现,虽然PDT组在初始治疗后支气管炎及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支气管炎多数情况下在治疗1周内发生,多为轻度或中度,并在10 d内用抗生素治疗解决。PDT组中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呼吸困难加重都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气管镜检查去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解决,PDT组平均生存时间、治疗失败时间显著延长,但也有报道因气道肿物水肿加重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而行体外膜氧合支持治疗,所以对梗阻较重患者先行支架置入可防止这种情况出现[12]。本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行PDT治疗后,支气管黏膜急性水肿和支气管阻塞等并发症近期发生率较单纯支架治疗组明显升高,但经过及时处理,症状会很快缓解,从而提高PDT安全性和有效性。
PDT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光过敏和阳光的预防措施不足引起的晒伤。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发生率为0~20%,对阳光的光过敏可能持续至给药后6周或更长时间。通过精心指导和患者避免阳光照射的依从性提高,晒伤可被完全避免。PDT后长时间接触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可以引起皮肤烧伤,有报道在手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时出现局部光过敏现象,因此必须每隔2 h移动手指脉搏氧饱和度检测仪,并避免在皮肤薄的地方使用[13]。本组1例患者避光1个月后出现手部皮肤光过敏,继续避光后无明显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PDT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组患者平均稳定期、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P
[参考文献]
[1] Simone CB,Friedberg JS,Glatstein E,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Dis,2012,4(1):63-75.
[2] Celiko■lu SI,Karayel T,Demirci S,et al.Direct injection of anti-cancer drugs into endobronchial tumours for palliation of major airway obstruction[J].Postgrad Med J,1997, 73(857):159-162.
[3] Freitag L,Ernst A,Unger M,et al.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 airway stenosis[J].Eur Respir,2007,30(1):7-12.
[4] Chen M,Pennathur A,Luketich JD.Role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unresectable esophageal and lung cancer[J].Lasers Surg Med,2006,38(5):396-402.
[5] Lund ME,Garland R,Ernst A.Airway stenting:applications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J].Chest,2007, 131(2):579-587.
[6] 牛立志,周红桃,曹斌.光动力疗法联合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癌性腔道梗阻――附26例报告[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9,18(2):88-91.
[7] Ross P Jr.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airway malignancie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xperience since 1998[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2,10(Suppl 2):S9-S13.
[8] Jones BU,Helmy M,Brenner M,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J].Clin Lung Cancer,2001,3(1):37-41.
[9] Lam S,Muller NL,Miller RR,et al.Predicting the response of obstructive endobronchial tumors to photodynamic therapy[J].Cancer,1986,58(10):2298-2306.
[10] Moghissi K.Role of bronchoscopic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lung cancer management[J].Curr Opin Pulm Med,2004, 10(4):256-260.
[11] Diaz-Jimenez JP,Martinez-Ballarin JE,Llunell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versus Nd-YAG laser resection in NSCLC with airway obstruction[J].Eur Respir J,1999,14(4):800-805.
[12] Chang YC,Lee JM,Ko WJ,et al.Airway obstruction following bronchoscopic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early centrally located lung cancer requir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J].J Formos Med Assoc,2013,112(1):54-56.
[13] Radu A,Zellweger M,Grosjean P,et al.Pulse oximeter as a cause of skin burn during photodynamic therapy[J].Endoscopy,1999,31(9):831-833.
[14] Dougherty TJ.An update on photodynamic therapy applications[J].J Clin Laser Med Surg,2002,20(1):3-7.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15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feedforward control.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det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arrying out feedforward control management or not: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40 cases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nursing work attitude,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nurse, nursing error behavior,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scor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no comple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pollution,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quali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86.3±13.4)score], nursing work attitude[(85.6±12.3)score],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nurse[(83.6±11.7)score], nursing error behavior [(84.8±12.2)score],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quality score [(86.2±13.3)score]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75.4±12.2),(74.3±11.1),(72.9±10.5),(73.3±10.2),(75.6±11.7)score]. The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0), no complet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2%),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pollution (0), the disqualif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quality (0)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5%、7.5%、5%、5%),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4%)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27.5%), satisfaction (98%) of feedforwar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group (87.5%),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feedforward control can improve nursing work quality, decreas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ate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eedforward control; Operation room;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各类新型手术方式和手术禁区不断被探索和突破,手术适应证得到了明显的扩大,手术需求也随之增加[1-2]。随之而来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充分提高了手术周转率,保障手术室内工作高效率运行,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4]。前馈控制属于一种主动性控制管理措施,其可以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风险事件解决在初始阶段,是一种“事前控制”[5-6]。本研究通过对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手术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进行分组,常规管理组40例,年龄20~70岁,平均(41.5±16.5)岁,手术类型:关节置换术25例,关节内固定术15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23例,大学及以上17例,脑力劳动者22例,体力劳动者18例,前馈控制组50例,年龄21~71岁,平均(42.2±16.6)岁,手术类型:关节置换术29例,关节内固定术21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29例,大学及以上21例,脑力劳动者28例,体力劳动者22例,本研究均在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按照医院手术室护理常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患者身份标识制度、查对制度、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
前馈控制组按以下方法进行:①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等几类[7-8]。②建立相关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计划: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对于相关的流程、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检查和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将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及早预防、及早控制。③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手术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术前准备、骨折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交代手术的重要性,术中需要的配合。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核查意识和慎独精神,执行术前二查、术程三对的制度。④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培训: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完善,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使其可以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患者治疗防范的最后防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手术室各项流程、规章制度。⑤加强前馈控制管理措施:首先,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安全知识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强化团队意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病房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紧密衔接,弥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遗漏和不足[9-10]。最后,强化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准确地掌握患者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性,事先做好预防,防微杜渐。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2 观察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骨折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情况。
1.3.3 观察两组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坠积性肺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延迟愈合、术后感染等。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13-14],对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工作、术后指导工作等进行评价,总分数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针对骨折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前馈控制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情况
前馈控制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前馈控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前馈控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骨折患者多是由于车祸或者意外性事故造成的损伤,患者因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心理上和身体上均没有做好准备,此时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护环境[15-16]。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手术室是对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水平。因而有效的控制和把握手术室安全隐患,对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7-18]。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9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管理组40例和前馈控制组50例。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前馈控制又被称为事前控制或者预防控制,是针对输入环节实施的一种控制方式,其通过事先控制不利因素,对护理工作开展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从而对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扰动因素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保证系统的安全程度,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前馈控制的特点是针对源头,防患于未然,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从根源上杜绝偏差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又可以反馈控制无法弥补前期伤害[19-20]。对于手术室而言,手术过程中面对的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属于健康之所系,生命之相托的特殊服务关系,安全保障是重点中的重点。将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风险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的失误、护理管理不当、手术设备故障等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保证患者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结果表明,前馈控制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提示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强调手术室流程、规章制度执行的重要性,树立“护理质量=生命”的理念,促使护理人员遵守知安全、懂安全、守安全的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操守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