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供应链管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问题

第1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运输问题;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86-0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管理实质上是为了使存在于供应链节点上相关的各企业能够全面发挥相应的各自核心能力,使供应链上与之相关的成员的成本实现最小化以及相应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运输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承载者,同时也是对实体物流进行承担的主要路径。

1 运输在供应链管理中承担的实际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与国际化接轨以及一体化的发展,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逐渐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供应链管理条件下实现产品流通的基础是交通运输的畅通,有效合理地设立现代化综合的运输体系,对有效地达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以对产品流通过程进行优化。陈旧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宏观的角度上相应的对供应链的管理进行有效合理的战略研究。如果从供应链的实践层面上来看,需要在更为细致的实践操作的层面上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在现如今的国际市场的经济范畴条件下,借产品的价格信号实现供需之间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合理的对接,进而有效发挥对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地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思想与有效的方法并及时总结教训来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合理有效地优化,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竞争优势,同时交通运输又对产品的流通环节承担着主要载体的作用。企业生产的产品,首先需要运输到消费者那里,所以必须具有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因此,高效的交通运输可以对产品的流通范围进行推广,进而达到开拓企业覆盖市场的目的,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进,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应受到企业的重视。

2 我国供应链管理条件下运输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链管理中运输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库存控制问题和供应链的运输调度问题,都被称为运筹学领域所研究的问题范畴,因此相应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库存问题与运输问题的两个问题融合成一个问题来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今的国际运输中除了原木和煤炭石油以外所有的货物几乎都是借助集装箱方式运输的。运输集装箱的运量是现代化物流水平评价的主要依据,但在我国并没有相应的关于国内集装箱箱管系统性的标准。相应的船舶公司,集装箱公司及相应的运输公司都严重缺乏合作的有利条件,这就使我国的供应链管理运输中的集装箱的总体运输数量大幅度低于国际标准的平均水平。

2.2 供应链的运输信息系统面临的局限

我国整体的运输系统水平较低下。对于如今拥有的企业单位对供应链中运输车辆以及货源等需要管理的工具几乎都还处于手工作业的初级阶段,对于相应需要的先进的运输信息技术还都未成形,所以造成很难为使用者提供相应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的项目,甚至对于运输中的库存管理配套的增值服务也都不具备,国内企业亟须完善先进运输信息系统的问题。并且在我国存在企业单位对现如今比较常用的的ERP、BRP技术的盲目使用现象,不了解自身情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只是一味地盲目采用。甚至在比较多的中小型规模运输企业虽然使用了ERP的管理技术,但实际上却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明显脱节,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

2.3 供应链运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引导下,相应的供应链运输业的管理被分割为若干个分开的部门,这种条块的分割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各个基础运输方式的规划及发展不能合理地进行全面综合配置,使运输资源造成浪费。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在供应链进行联盟的条件下,达到整个的供应链总成本费用最少同时整体收益最大的目的。例如某地的铁路枢纽建设比公路的发展早,所以铁路枢纽就会比公路枢纽距离城市要近。也就是说,铁路的枢纽被公路枢纽包围其中。所以在做供应链的运输规划时,要相应地突破以前部门之间的局限性,对其加强协调,并进行系统运输的统一的规划管理。

3 供应链管理中对运输的改进办法

3.1 运输资源的利用率改进办法

在考虑到整个供应链运输的系统收益方面,使用分散决策模式所包含的运输库存的成本投入资金要远远小于进行联合优化的模型所使用的库存成本投入资金,其中运输的成本投入资金就要远远大于使用联合优化模型所使用的投入运输的成本资金。另外,对于分散决策的模式总成本资金投入要远远大于使用联合优化的模型总成本资金投入。其中与库存有联系的成本资金主要包括订货成本和货物的存储导致的支出,并且这两部分是相互矛盾,呈反比例关系。因此,在供应链中运输资源管理要适当地对供应链企业的弹性进行增大和改进,如果企业所使用的是自助营销的方法来提供物流,就相应地要拥有专业优良的物流精英队伍和良好的物流机器设备,进而达到使运输的资源得到很好地利用。因此,要减少供应链运输成本,就需要企业逐渐进行整合运输。

3.2 研发专业的运输信息技术

国外所使用的供应链运输系统软件主要是偏重在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以及进行比较高强度的作业管理前提下,加强运输管理的力度,并且逐渐降低人工成本,达到提高运输质量的目的。根据中国的供应链运输需求进行实际的探索专业化的产品化运输的相应信息技术,在进行运输系统的设计规划时,需要尽量避免盲目追逐国外的高度智能化信息指标,要结合实际适当地进行人机互动形式的信息化业务操作管理方法。

3.3 建立健全运输管理体制

在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时,要逐步达到与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作业使用的信息技术进行有力的支持,建立健全道路以及运输的铁路的立体交叉式发展,合理建造城市的中心环路,进行配套的制定相应的道路停车规则,达到减少交通堵塞,提高运输效率,在进行危险物品的运输时,要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并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达到运输系统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达,李军,李妍峰,等.随机需求库存―路径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系统工程,2007,25(8):38-44.

[2]刘惠.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8)[R].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央企采用较多的是纵向一体化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以单件订单形式为特定用户提供施工生产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多不稳定,为临时或短期合作,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各自利益驱动下竞争多于合作。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施工企业供应链是从工程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竣工验收以及保修服务,将劳务分包队伍、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商、区域经营、设计单位等独立单元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式。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合作是把供应链的各独立单元整合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管理的基本特点

首先,不同于制造业,建筑施工业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实施等程序,要在时间、质量、成本等资源约束下进行施工生产。其次,建筑施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阶段性和流动性特点,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但规模较大,生产过程中不易逆转,需要在事先充分计划好施工步骤。建筑施工业的管理模式决定了有关工程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是由施工企业和供应商签订合同组织实施的。此种模式下施工企业供应链上的业主、规划、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供应商相互分离,信息沟通传递不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利用不充分。

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仍处于传统的供应链模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供应链模式长期处在传统的、粗放的基础供应链管理模式。例如:工程项目上材料供应由材料供应商根据项目的需求,负责相应工程材料的供应、运输和现场存储。这种供应链上的节点管理内容单一,实际上是工程材料生产商或贸易商进行的“点对点”“一对多”的粗放式管理,虽然易于操作,但工程项目超过一定规模,就容易造成供应商管理幅度过大、难度增加的问题。施工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不健全、库存管理系统技术滞后,无法实现库存动态、多层级管理,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换还采用传统的表格、文档、图片进行传递,库存控制决策无法与供应商密切联系,供应链中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施工企业性质决定供应链战略关系难以建立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央企受到体制和机制的影响,采用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既以单件订单的形式为特定用户提供施工生产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大多不稳定,为临时或短期合作,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各自利益驱动下竞争多于合作。同时,对于每一项施工生产活动的完结和转换,施工企业都要针对新的作业环境和用户需求,寻找新的可靠供应商重新建立合作关系,由于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双方都会选择追求短期利益,使得信息流扭曲与失真,产、供、销的有机协调链建立不顺畅,施工企业供应链上的劳务队伍、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供应商等缺乏长期合作的信任,难以取得合作基础。缺乏互信的平台。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信任,各参与者之间的潜在利益不容易平衡,短期内不易建立彼此行为上的信任,阻碍了信息资源有效的共享和合作,亟需构建良好的信任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例如:施工企业的材料供应商管理、材料采购与供应是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合作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施工所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要求严,占工程造价比例高,材料供应商的支持与配合,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顺利运行。在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中,由于受到政策、社会等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材料供应商无法及时、足额地供应施工生产中所需的材料,甚至出现中断供应的现象。材料迟供、断供的累积效应,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成本的成倍增加和工期进度的延误,从而影响施工企业在业主方的满意度,造成企业信誉形象受损。信息不对称增加供应链管理风险。一是施工企业供应链各参与方存在信息传递偏差,进而影响需求信息的传递,导致需求信息的不清晰不确定,从而导致不准确的市场预测。二是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只根据相邻参与者的需求信息来确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库存和生产,需求信息的偏差会沿着信息流方向积累和扩大,导致供应链上游的参与者获取的需求信息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信息极不一致。三是由于施工企业涉及面广,供应链相对复杂,信息通过供应链传递,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会给信息流增加一个系统误差,导致信息整体失真,不确定性随之产生。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链上下游无法准确掌握实际需求信息,从而加大了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风险。

合作实施策略

制定科学可行的供应链合作战略。由于施工企业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复杂,实施供应链管理与合作必须具备系统观和全局观。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与合作战略目标,转变经营理念,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建立战略联盟,与供应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有效的供应链整合工作机制。最后,建立和共享各方信息系统,打通供应链中不顺畅的环节,简化流程,实现供应链的信息互通。选择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施工企业供应链的参与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充分利用各参与方的资源,要求施工企业根据不同的战略规划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施工企业供应链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和分工合作要求各方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只管不理”的模式,牢固树立战略合作伙伴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只有帮助供应链中的参与者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减少因缺乏材料和设备而造成的工期延误,而保证施工进度就是保证施工单位的效益。供应链的参与者应该相信并帮助施工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只有保证施工企业所需资源的质量和及时供应,才能保证工程进度以及工程产品的质量,从而保证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按时足额付款,最终通过“互信、互助、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建立健全有效的供应链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对选择合作伙伴的需求分析,制定选择的指标、程序和策略,通过综合评价选定合作伙伴并进行整合。制定利润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激励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信任机制等合作机制。二是合作风险管理,注重在合作伙伴选择、合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即影响各节点之间合作关系稳定性的风险因素。三是对合作关系的评价和改进,合作初期应建立完善的合作关系评价体系,分阶段进行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改进是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有效途径,结合施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合作目标,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与合作绩效评价机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供应链管理与合作绩效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施工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与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第3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物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信息化、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被认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发现现在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开展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众多的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和扩大销售等方面的竞争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因此,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竞争。因为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通过对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改善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的支持,带来可观的利润。企业的竞争方式已由原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所重视。

1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相对较为落后

在世界各大企业越来越注重供应链管理的推动作用时,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则相对较为落后。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还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并没有考虑建立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更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

1.2 库存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用信息代替库存,也就是企业持有的是“虚拟库存”而不是实物库存,只有到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才交付实物库存,那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持有库存的风险。但是,这些“虚拟库存”如何应对随机的市场即时需求,库存的“实效性”问题受到考验。

1.3 供应链整合程度低

供应链的整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内部整合,另一个就是供应链上企业间的整合,即供应链的外部整合。纵观我国企业供应链内部整合发展的过程,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重视程度不够,把供应链整合看成是纯技术的问题 ;第二,目标不明确,缺乏全面规划;第三,企业自身管理基础薄弱;第四,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模式的不完善。

1.4 供应双方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中的企业虽然拥有共同的利益,确没有形成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会把自己的成本或风险通过竞争转移至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企业间的竞争性大于合作性。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这些合作理念都没有在合作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没有实现真正的供应链合作。

2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2.1 减少供应链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电子商务是在由计算机、软件和通讯系统构成的网络中实现的。通过Internet 生产商可以不经由分销商或零售商直接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运输和销售等费用。企业之间交易的各种票证单据按统一格式在网上传输,能够快速的将需求信息向上游企业传递,实现无纸的计算机辅助订货,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

2.2 企业信息的传递更加的快捷准确

电子商务使企业的信息由直线传递变为网络传递,因此分销商可以方便地查看零售商的库存情况,制定购销计划,而不必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来预测需求情况;制造商也可以访问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库存数据,了解更准确的需求信息,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多重预测带来的信息失真。

2.3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可以对所需要的商品提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要求,生产商和相应供应商组成的虚拟联合体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共同完成产品的设计,然后组织生产,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实时的网上新产品信息机制,以更低廉的方式吸引顾客,提高消费效率。

3 我国企业实施有效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健全先进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在于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紧密地连 接起来,使链上的信息路线与产品的物理运动路线相一致,这样各个企业能够共享链上的信息,有效协调各自的行为。

3.2 提高供应链效率

首先,通过缩短补给供货期,管理者能够减少供货期间需求的不确定性,还减少了潜在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其次,管理者可以通过减少批量规模,提高运营业绩。减少批量规模可以降低需求波动性的幅度,从而提高效率。再次,管理者可以消除促销、实施每日最低限价的定价策略。消除促销也就是消除零售商的超前购买行为,使订单能够反映顾客的真实需求。

3.3 整合内部供应链,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首先,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所有环节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生产者、最终消费者和中间经营者都能够及时地了解供应链的全部动态,使供应链中任何多余的环节、不合理的流程与作业都能够被及时发现。其次,资源整合就是优化配置的决策,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信息、人力、财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信息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进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4 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选择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的合作伙伴。企业在进行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之前就应该对整个供应链有一个宏观和长期的规划,也就是说要考虑得尽量全面、具体,并且要充分照顾到供应链未来的发展以方便合作伙伴关系的升级,这也就是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次,培养合作伙伴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在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时所表现出的彼此间的信赖。通过发展相互信任关系,合作伙伴能够利用他们互补的技能减少交易成本,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随着人们对信息产业的重视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而居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全新贸易方式,必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向一些先进的企业看齐,先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然后建立适合于自己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实时的升级和维护,以确保它能够成为一个安全、开放的系统平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陈畴镛,于俭《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向欣《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国流通经济.2004

【作者简介】

第4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低碳经济;煤炭企业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推广低碳技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煤炭产业如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如何完善供应链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绩效,已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识别出煤炭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高碳环节,运用适宜的低碳环保技术,通过各个节点企业的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低碳产品和服务。

1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煤炭企业供应链由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组成,物资供应商提供煤炭生产所用物资,煤炭企业组织原煤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和煤炭销售,煤炭运输企业将煤炭产品送达客户。基于物资采购、煤炭生产加工、煤炭供应3个业务流程构建的煤炭企业供应链模式,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下,使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价值不断增值[2]。供应商要提供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煤炭采掘企业提高回采率,实现低碳开采;煤炭加工企业提高原煤洗选比例;煤炭销售企业建立封闭式储煤场,防止煤尘污染,减少原煤因自燃排放二氧化碳;煤炭消费企业对燃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先进燃煤技术,提高煤炭燃烧率;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对废旧物资进行分类和改造,实现循环利用。因此,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上协作伙伴要共同治理高碳污染,利用新技术研制低碳产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下煤炭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37亿t,占全球总产量48.3%,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72.8%,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与日剧增[3]。2011年,多名院士以“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和“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两个重大能源战略咨询项目为依托,以煤炭开发利用产业链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为低碳供应链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我国煤炭企业集团在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建立了煤炭供应链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包括供应商库存、配送、煤炭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主要模块以及基础数据维护、综合信息查询等辅助模块,以煤炭企业为核心,通过采购、运销等职能部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联系,对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协同管理取得了实效[2]。但是,煤炭产业目前处于结构性过剩、粗放经营发展的态势,煤炭产量、煤炭净进口量和库存量持续上升,说明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同时,对煤炭供应链的低碳发展缺乏系统的考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仍然很严重。

2.2煤炭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煤炭供应链低碳经营动力不足

煤炭企业身处高碳产业,实现低碳经营的成本高,煤炭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无法衡量低碳发展获得的收益,加之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奖惩力度不大,链上多数企业低碳经营动力不足,削减了先期低碳投入的煤炭企业积极性,导致已经竣工的低碳项目开工不足。

2.2.2组织结构不合理

煤炭企业的物流系统大多实施两级管理,设立直属物资供应处,下属单位设立供应科。这种管理体制部门协调性差、整体利益考虑的少、职能部门间协作不紧密、信息不畅,造成物流系统运作效率低。同时,煤炭企业未设立环境管理部门,缺乏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门研究。

2.2.3各节点企业未实施有效的低碳管理

供应商出于成本因素低,易耗品设计上很少考虑循环利用和环保要求,造成一些材料在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加大煤炭企业的环境处理成本;采掘企业在设备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回采率低和开采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煤炭运输企业网络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物流设施防护不到位,形成煤尘污染;煤炭消费企业未使用能源梯级利用的转化设备和除硫、除尘防护设备,致使燃烧后余热大量浪费和污染物直接排向大气;物资回收企业基于技术和成本考虑,在没有法规约束的情况下,未实施科学的废物收拣和分类管理,使废物变为污染物[4]。

2.2.4供应链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煤炭供应链中,很多煤炭企业已搭建信息网络平台,但对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等信息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投入不够,致使整个信息网络没有做到信息共享畅通,未发挥集成效应[5]。

2.2.5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

供应链管理需要储存、运输、配送、货运、成本核算、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环境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煤炭企业地处偏僻、工作环境差、生产安全系数低等问题吸引和稳定技术管理人员难度大,同时,缺乏对相关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和激励机制,使供应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3低碳经济下提高煤炭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对策

3.1宏观方面的对策

3.1.1建立和健全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能源生产方面,对《煤炭法》《环境保护法》等涉及能源、环保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突出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对已经实施的法律《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要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在能源节约方面,完善《节约能源法》,制定和完善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和消费中的节能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贯彻落实《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处理办法,逐步将煤炭低碳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倡导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使低碳产业集群化,为企业的低碳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煤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证,如ISO14000认证,提升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6]。

3.1.2政府多渠道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研发投入

围绕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加大对煤炭关键共性问题的研发投入,对煤炭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设备更新改造。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能源税和环境税为收入建立的财政基金重点支持煤炭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

3.1.3加强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管理

政府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立市场管理机构,以政务公开形式使碳排放权交易在市场机制下运行;开征碳税补贴节能减排成效好的企业,违规碳排放企业惩罚额度要大于碳排放权交易成本,以此规范煤炭企业的碳排放。

3.2微观方面的对策

3.2.1树立煤炭企业的低碳环保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煤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树立低碳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企业文化,倡导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进行低碳经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如煤炭开采企业在开采区和塌陷区周围增加植被以增加碳汇,引导煤炭消费企业的低碳价值观、低碳消费模式和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激励企业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实现高碳资源的低碳发展。

3.2.2加强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低碳管理

在物资供应环节,物资采购商提供低碳产品需求信息,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采购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低碳环保产品,采购时通过集中采购或供应商管理策略降低库存成本。在煤炭开采环节,采用先进的采掘设备和技术、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回采率;通过矸石发电、矸石建材以及土地复垦回填等措施来减少煤矸石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建立资源节约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坚持节奖超罚,规范员工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在煤炭洗选加工环节,提高原煤入洗率,采用洁净煤技术,降低原煤中夹带的杂质,减少煤炭消费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煤炭运输环节,煤炭运输企业要使用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输空间,加强物流管理,降低运输工具及煤尘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煤炭消费环节,要采购洗选后的优质原煤,并使用节能环保燃烧设备,使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降低碳排放,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在煤炭物资回收环节,煤炭企业转变废旧物资处理理念,由末端处理转变为协同处理,各个环节都要减少废旧物资的产生,增强整个供应链协同处理能力。

3.2.3推进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加强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煤炭企业作为科技投入主体,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低碳技术联合攻关,在型煤加工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气化技术、水煤浆技术上加大投入,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梯级利用,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常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煤炭企业开展废渣、废气、废液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废弃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2)加快煤炭企业低碳技术的转化与应用。煤炭企业应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构筑共性技术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联盟主体,煤炭企业应加大低碳技术投入,与煤炭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在低碳方面遇到的技术瓶颈。通过小规模尝试,对转化成本进行分析,评估该项技术转化后的投资回报率,决定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同时也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纳高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的科研实力。3)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节点企业的协同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要加大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搭建网络平台。建立煤炭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煤炭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煤矿安全系统、煤炭清洁利用系统、环境保护系统和外部供应商信息系统、销售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废旧物资回收信息系统能够集成,减少牛鞭效应,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快速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通过信息共享使煤炭加工企业实现精细的数字化配煤,也可以外包形式,由信息经营商来收集煤炭供应链的整体信息,提高信息管理的专业水平,从而降低信息共享成本。4)完善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组织及人员配备。成立煤炭企业环境管理部,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煤炭供应链的各环节低碳化标准,协调相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事项。人力资源部要做好规划,提供优厚待遇,多渠道招聘相关专业人员,提高煤炭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平。

4结论

在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结构要求在物资供应、煤炭生产、煤炭加工、煤炭销售、消费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实施低碳化经营,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低碳供应链管理还缺乏系统思考,针对低碳经营的法规政策、组织结构、供应链信息管理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煤炭供应链绩效,实现低碳供应链的有机集成和协调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作者:宋彧 邓慧娟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

[4]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第5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关键字:供应链;库存;问题;对策

一、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背景

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本质上是减少物流对资金流的影响,是两者达到最优化结合,库存管理已逐渐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库存管理将起到调节供需余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使库存管理费用达到最低效用。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寻求综合优势,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实时地传递信息。但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因此也就造成了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2.拥有者拥有库存

虽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绩效,但是各个成员都具有各自的独立利益,有各自独立的目标与使命。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关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因此,这种各行其是的山头主义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低下。

3.供应链中企业间缺乏合作与协调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协调的目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无缝地、流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果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同时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组织之间存在的障碍有可能使库存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各自都有不同的目标、绩效评价尺度、不同的仓库,也不愿意去帮助其他部门共享资源。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很多企业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其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提前期),造成有的物品库存不足的现象。了解和跟踪不确定性状态后,还要利用跟踪到的信息去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地变化。有些供应商在交货与质量方面可靠性好,而有些则相对差些,库存控制策略不能过于简单,必须要能反映这种情况。许多企业对所有的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种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其库存控制方法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依然比较低,而其中对库存问题的研究更为薄弱。虽然国内外针对单个企业库存控制模型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完善、成熟的理论成果,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化供应链环境下库存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完善、成熟的理论则更少了。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的对策

1.可外包

对供应链中的库存进行外包,使库存管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这样企业将有机会将优先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产业,使得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商品的流转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库存,降低风险,降低了管理的难度。

2.加强信息建设

(1)建立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库存、需求和销售预测信息的共享。这样各成员企业就可以依据真实的信息进行决策,消除由于决策信息的差异导致供应链库存数量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出入。

(2)实现联合预测和计划。如果不能进行联合预测和计划,即使各成员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也会由于各成员企业经营策略和计划的不同,导致对未来需求预测结果的差异。

(3)降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由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失真现象,而且信息经过的环节越多,失真得越厉害,影响库存决策。

3.VMI、JMI管理库存

(1)VMI库存管理VMI是很好的库存管理策略。关于VMI的定义,可表述如下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来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关于VMI也有其他的不同定义,但归纳起来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用户的许可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2)联合管理库存(Jointly Mnaaged Inventory JMI)。基于协调中心JMI从分散和集中型系统得到启发,对现有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拓展和重构。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商和用户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测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四、结语

传统库存控制方法曾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它们仅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缺乏整体优化的理念,因而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新环境的要求。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联盟与系统优化。在这种新的管理环境下,必须实行基于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控制策略与方法,通过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企业间的协作,实现供应链库存管理效果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马谦杰:物流技术[M],1998.4;

[2]王成恩:供应链中物流及信息流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第6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河北零售企业;供应链;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08-02

供应链是指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相关者的连接或业务的衔接。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所有的活动,最终成为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过程。从总体上讲,河北省内资零售企业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零售业的商品销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一直保持80%以上,是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进程上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整个流通体系仍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状态。本文将就河北省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以期对本省零售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河北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北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另有外资巨头的不断觊觎市场,竞争越发炽烈,本省零售企业在竞争中反映出来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问题日趋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供应链管理理念滞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北零售企业还存在许多并不真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现象。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具有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实际情况是,首先,零售企业大部分还固守陈旧的竞争观念,认为供应链上个各个环节仅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其某一环节价值的增加必影响另一环节,从而导致各个环节都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不真正了解,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产品采购、存储和运输等环节的操作管理过程,把供应链管理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物流管理。

12尚未真正建立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

据笔者在河北省内调查,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供货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较好,近一半的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在一年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供应链结构趋于稳定,但是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双方处于利益对立状况。零售商和供应商经常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

13供应链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等都已经配备了较先进的物流网络系统、信息化网络和应用系统等,相比之下,河北省零售企业的信息技术比较落后。首先表现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尽管企业投资建设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并不少,但多半侧重于引进一些物流信息技术,如POS(销售终端),EDI(电子数据交换),EOS(订货系统)等,深入程度不高,而且较少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缺乏信息系统的理性规划。再有,表现在与供应商信息的共享程度不够。本省零售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还未能形成规模优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对零售业供应链普遍支持不够。

14零售和物流人才短缺

供应链管理引入中国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国内企业界人士对此知之尚浅,相关专业人才也很少。目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传播和实施,阻碍了零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步伐。据调查,在河北零售企业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仅为3%左右。零售和物流人才短缺,专业知识匮乏且更新速度慢,加之零售企业大部分又不重视加强对员工的系统培训,导致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人才非常匮乏,这已经成为限制本省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河北零售企业供应链优化策略

为不断提高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笔者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21转变观念,加强与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协调

观念转变是整个供应链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一环。首先,连锁零售企业要树立合作双赢的竞争理念,从追求供应链整个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决策,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其次,要树立系统的供应链理念。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环节和流程的系统集成,既有内部资源的整合,又有外部资源的整合;既有物流的管理,又有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只有在系统化的思想下,以信息流为基础,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运作,强化各个环节成员的协调和合作,以建立一种成本低、效率高、敏捷度高的供应链管理机制。

22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联盟

零售企业不应把渠道伙伴作为竞争对象,而应借助于自身与消费终端最接近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伙伴,建立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使得交易各方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制造商和零售商应把对产品价格和营销资源的关注逐步转移到对各自内部流程的再造和对接上,以及通过整体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以不断降低彼此的经营成本、提高双方的赢利能力。实现供应链共赢的关键是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做好本企业能长期控制的、能创造出特殊价值的、有竞争力的关键业务。

23完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面。从河北零售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信息化应用程度还有待加强。首先,要注重完善内部的基本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效率,为向供应链管理打下基础。其次,要完成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使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并在此前提下,要逐渐将供应商的信息与本企业对接,应用EDI系统和EOS系统,实现基本信息的电子化传输。最后,要加强信息系统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这也是我们与世界先进企业相差的主要地方。零售企业与供应商要有更深入的沟通,共享需求信息、存货状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信息,并且在各企业间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生产商可以实现“即时生产”,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准确地安排生产,零售企业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市场所需的商品。

24培养高层次零售供应链管理人才

管理和技术的竞争终将归结为人才的竞争。目前河北零售业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本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起步晚,管理和实践人才缺乏的局面,企业应积极组织并参加供应链管理的研讨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对国外企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和完善,学习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先进思想与管理模式,逐渐壮大省内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队伍,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

3结论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顾客消费理念的悄然变化以及国外零售业巨头入驻带来巨大冲击的多重压力,河北本土零售企业必须树立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强化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企业协作,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充分掌握与应用先进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与手段,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在服务于顾客和社会的同时拥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林小兰,蒋鸣鹛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12(18).

[2]陈芳芳,陆剑河北省零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第7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第三方物流;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the Industry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under the Management Circumstances of Supply Chain

HuangWeigan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this paper completely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process of the industry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and supplied with the concret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ird party logistics;the main problems;measure.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和发展

供应链节点企业将自身的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外协给第三方,即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在国外也称为契约物流(Contract logistics,CL),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在国际上,物流外包已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目前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量还不是很高,但增长很快。例如,真正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营业额在整个物流市场中的比重,2004年美国在10%左右,欧盟在15%左右,中国在5%左右,但欧美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以20%以上速度上升。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迅速。

二、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链中的各环节是不能彼此分割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作为物流的专业化形式----第三方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可以实现物流业务规模经营,从而减少了供应链节点企业自办物流需要投入的大量投资和员工薪酬的支出,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通过与客户企业共享的信息资源,实现联合调运,打破各个供应商、各个客户群之间的界限,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并减少运输费用等,从而减少了整个供应链运营物流的成本。

2.有利于改进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形象

引入第三方物流后使企业能够快速的响应顾客的需求,加快定单处理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保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3.有利于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有可能无法满足其所有的物流服务需求,在许多情况下,而它们的顾客所需要的物流服务往往要求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技能。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除核心业务活动之外可以不参与其他物流活动,企业能集中资源和精力用于核心活动,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有利于帮助供应链节点企业降低风险

如果企业自营物流要面临投资的风险和存货的风险,如果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那么企业既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又可将资金用于更适当的用途,从而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及时对顾客订货做出反应,防止缺货和快速交货,企业必须提高库存量,存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有贬值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配送加快了存货的流动速度,减少了企业的库存量,从而减少企业的库存风险。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性约束是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物流业作为一种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行业,所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关乎众多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又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导致市场条块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管理乏力等,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在这种体制下,全社会的物流过程被分割开来,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作业环节不能构成一个有序的连续动作,这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小,服务成本高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5年10月的《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3%左右。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而且服务的质量也比较差,导致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满意度偏低。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水平不高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物流功能还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送和定货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收益85%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而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而真正能够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4.物流专业人才匾乏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虽已初具规模,但物流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低、观念滞后、技术管理水平差,具备现代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和信息管理、经营管理、客户管理及营销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对策

1.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政府应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打破条块分割的物流格局,建立开放统一、通畅合理的物流体制。为此,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各地方政府各相关部委的物流发展规划应彼此衔接、整合和统筹规划。同时,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比如营造适宜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政策,加大对物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推动物流科研和教育发展等。

2.采取措施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物流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科学的、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政府需要大力扶持国内主要物流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引导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转让股份,支持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3.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在不断地整合自身的资源与功能同时,也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整合,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包括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4.重视物流管理的教育和研究,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应该通过正规化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操作技能的人才。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应加大培训物流从业人员的力度,可以与高校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开展服务管理咨询和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自己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的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陈文若主编.第三方物流 [M].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78-82.

[2]杨晓雁著.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9-93.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址: .

第8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战略 供应链 界面管理 战略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说起供应链,人们立刻会想到工厂的流水线操作,从开始的第一个工人接过零件,一直到最后一个人把零件输出,中间每个人的任务非常明确,既不需要查收别人的事情,又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责任编辑不明确,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立马归责到当时人和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从而使得后续的处理程序简化。这样的流水线操作所带来的方便性和明确性,使得企业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供应链。

现代管理教育把供应链这样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等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这是对供应链一个官方的定义,其实简而言之,供应链就是一个功能网络,它是用来将企业内各个工作部门进行有秩序的联结,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不出现混乱和责任推卸的情况。

供应链不同的标准,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说根据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不同,可以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根据容量和需求不同,又可以分为平衡的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功能性不同,可以分为有效性的和反应性的......

二、供应链界面管理的含义

界面管理是组织效率的重要来源,是公司制定决策和改变策略的重要依据,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各职能界面的管理和供应链上结点企业的界面管理。

组织内部各职能界面的管理只要是值各公司内部各个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工作部门。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工厂的零件加工流水线上,每个线上的工人都负责一个零件插件,每个人的工作不仅影响着这个零件整体而且也影响着其他的工作人员的进度,因此他们既是整体中的组成部分,又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个体。

将其概念扩大到企业来说,工人象征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部门构成企业的整体,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但是有相互影响,一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销售部门需要销售,销售的人员则需要人事部去招聘,而销售部人员的工资又需要财务部发放,销售部的活动需要市场部做宣传和策划,销售部人员的门卡和所需的物资又需要行政部办理。

供应链上结点企业的界面管理是指合作企业之间构成一条供应链,等同把组织内部各职能界面管理进行扩大一个层面,把其从公司内部之间扩大到公司和公司之间,把公司是做一个独立的整体,公司之间因为合作关系而成为供应链上的结点,公司因为合作关系而彼此之间产生联系,由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个体成为彼此之间合作互惠,互利共进的共同体。

三、供应链和界面管理二者的关系

供应链上组织单元之间存在大量的界面,因此,如何妥善地进行页面管理影响着供应链的长期稳定性和市场的竞争性。

供应链由各个结点构成,而这些结点却自成一家,相互独立,因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而达成合意。

这既包括组织内的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界面,也包括企业之间存在的界面,这些界面范围、大小,涉及范围,利益深浅都是不一样的,这与主体之身以及彼此之间目标相合程度有关。

界面管理影响着供应链的有序性、可行性,市场的竞争力等,因此界面管理在体制管理上至关重要。

四、分析供应链界面管理的问题

目前,供应链界面管理中存在多问题,导致供应链结点上的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无法有显著的作用,归结下来,供应链界面管理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不一致性;不论是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的页面管理,各自的目标都是不一致的,因为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运转的方式和市场适应能力,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实施战略方针。

二是信息传播存在滞后性和闭塞性。信息共享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存在信息传播滞后性和闭塞性,因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失真的现象以及传播内容的实质性改变,就算是同一供应链上的结点,彼此之间既有利益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所以信息传播不对称,不完全。

五、从战略层面解决供应链界面管理的问题

“毋庸置疑,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其不单是企业运营和职能领域内的问题,更是战略层面内的问题。”

供应链上的界面管理主要取决于双方目标的一致性,如果彼此间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目标,那么彼此之间的信息传播以及沟通间存在的隔阂将会大程度的缩小,彼此之间都会有意识的去降低存在的困难和风险,以实现共同目标,达成彼此间双赢的局面。

制定合理且合适的战略,深入分析供应链界面管理的相关方面,规避风险和降低危险出现的概率,从而更好的利用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机遇。

参考文献:

第9篇:供应链管理问题范文

逆向供应链是是一条网络链结构,其主要的功能是控制回收的物流,然后综合考虑资金的问题和信息的问题,把回收到的物资经行种类上的判定和分类,然后检测其相关部件的性能,把可以再制造的部件进行加工,最终实现产品的的再利用,使其能够重新的回到正向供应链当中。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逆向供应链是和正向供应链相结合的,它实现了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在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小了资金的投入,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逆向供应链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五部分之间是相互独立,但总体上又联系在一起的。产品获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实现的是废旧物资的回收,从而获得产品;逆向物流是把回收到的产品投入到逆向供应链当中,从而实现了产品在逆向供应链中的流动;检验和分类处理是逆向供应链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实现的就是对废旧物资的检查,分析其可利用和可改造的部件,最终把这些部件分类的处理;在加工环节是产品的二次制造,把可改造的部件进行再加工,实现其二次利用的价值,减少物资的浪费;销售是其中最后的一个环节,把已经加工好,可以再次投入生产中的部件销售到需要的部门,实现废物利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利益。其中,回收产品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从正向供应链中获得,这是主要的来源,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第一次共同协作就是通过物资回收这一环节。另外的两个方向就是从废旧的物流中获得和回收物流系统中获得。通过这三个渠道,逆向供应链就可以获得其需要的产品。

二、逆向供应链中的废旧物资管理

通过逆向供应链对电力系统中的废旧物资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他们分别是废旧物资的精细再制造和废旧物资的简单拆解。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经济的收益上也有不同的计算方式,本章将就此做具体的分析。

(一)逆向供应链中的废旧物资简单拆解

在电力系统中,逆向供应链对废旧物资的简单拆解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供电商是废旧物资的持有者,他们通过招标组建一个废旧物资处理企业,然后把淘汰掉的电力物资或者出现了问题的物资直接进行销售。电力系统的废旧物资处理企业在收到废旧物资后,首先会分析废旧物资的性能,把那些不值得精细再加工的部件简单的拆解掉。这一过程是对废旧物资的一个简单分类,通过对比回收的费用和拆解的费用,最终决定怎么处理废旧物资。在废旧物资的简单拆解中,通常是先把回收到的物资整体拆解,因为电力系统的物资相对较大,由好几个部分组成,它们的功能和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拆解的时候也需要不同的技术。所以,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大块的拆分,把整体的物资先根据一定的方法拆解成不同的小部分。然后,废旧物资处理企业再根据需要把已经拆分的部分再经行简单的拆分,这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个是否精细再加工的判断。例如,一个大型的变压器,如果不能进行精细再加工,就需要先把其拆分为主机体和电线,如果仍需要再拆解,就会把主机体再拆分,把其内部的可以用金属分类的拆解出来,然后再进行销售等工序。一般来说,简单拆解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废旧物资通常都要通过这一流程,才能进入到逆向供应链中,实现废物利用。当然,简单的拆解不可避免的存在物资的浪费,其收益也相对较低。

(二)逆向供应链中的废旧物资精细再制造

逆向物供应链中的废旧物资精细再制造就是相对比较高级的废旧物资处理手段,它的工序相对比简单拆解更为复杂,设计到的程序也较多,需要的技术手段也更高,但是在经济的收益和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上,就要高出简单拆解。废旧物资的精细再制造是根据废旧物资的具体应用情况,把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再加工,投入到别的行业的使用当中。例如,变压器可能是因为个别部件的损坏而不能继续投入到使用当中,在废旧物资处理企业中,就会把坏的部分拆解出来,然后对其他仍然性能良好的部件精细加工,然后销售到别的对设备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企业中。当然,废旧物资的精细再加工不止是这一种方式,他们对于废旧物资的处理往往要精细化,比如在废旧电缆的处理上,他们会把绝缘皮和内部金属芯分开处理,绝缘皮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工成化学用品,而内部的金属导线则可以加工成别的工业原料。通过用途的细分和精细再加工,废旧物资就可以实现其可以用的最大化,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废旧物资变为工业原料,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也获得了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当然,精细再加工也有其弊端存在,例如它的产业链过大,需要很多的相关技术和工厂,在加工中存在很多的细化问题,资金的投入也比较大。

(三)精细再制造和简单拆解的对比

精细再加工和简单拆解虽然都是逆向供应链中废旧物资的处理方式,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简单的废旧物资拆分,然后直接销售,另一个是把废旧物资再分类,加工可利用的部分,最终实现废旧物资的附加价值,最大化的利用废旧物资。。一般来说,简单拆解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废旧物资通常都要通过这一流程,才能进入到逆向供应链中,实现废物利用。当然,简单的拆解不可避免的存在物资的浪费,其收益也相对较低。精细再加工也有其弊端存在,例如它的产业链过大,需要很多的相关技术和工厂,在加工中存在很多的细化问题,资金的投入也比较大。两者的取舍在实际的生产中要多方考虑,分析经济收益的利弊和加工的难度,然后综合的决定使用何种方式。

三、逆向供应链管理废旧物资的展望

逆向供应链是时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当前发展面对的资源紧张的问题,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是现在发展的大方向。逆向供应链的功能正好和时代的需求相吻合,它通过和正向供应链的结合,最大化了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浪费。而且,它通过废旧物资的再利用,也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所以,逆向供应链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各种程序也将优化,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四、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