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职业教育改革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第1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取得的总体效率较低。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和短期化的现象。如何在政府引导下调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愿,解决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与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学校校企合作得到大力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模式有:吸收合作企业成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设计学校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实训基地;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在学校做兼职教师;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实施订单式的培养等。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虽然校企合作的形成多种多样,但都没有能够深层次合作。部分校企合作项目也只是在每个学期做个样子而已,校企合作目前是一种比较松散和不稳定的,甚至是形式的状态。行业企业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即使政府号召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学校主动去“拉”企业,企业也需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没有体制、机制、制度的保障下,没有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只是短期、表面、简单、不规范、靠人脉关系和感情维系的一种低层次合作,缺乏深层次沟通交流,无法形成统一的、协调的整体行动,合作成效不理想。大量实践表明,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严重缺失。

二、改革措施

1、确定政府的激励主导地位

加强政府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统筹领导,发挥主导作用,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保障。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并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发展合作。具体做法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不仅给予补助、奖励,还利用社会舆论媒体进行宣传,提高企业和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要加大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十分短缺,严重地限制职业教育发展。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投入保障的机制。在财政上,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对实施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直接投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也投入到职业教育,用来改变校企合作的资金不足现状。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体系,法律应具有强制性,为了使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得到有效性的保障,必须要立法,明确规定校企合作中的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责、权利、义务。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校企合作能够运行,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政府在监督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管理,对校企合作进行合理的监督、评价。

2、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办学质量不高,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提高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教育观。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提高办学质量,突出教育特色,通过质量与特色取得社会的认可,达到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职业学校还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地改革办学体制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符合企业需求。所以,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的水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第2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一、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改革途径分析

1、转移重心、拓展功能

(1)以非学历教育为导向的继续教育

在高等教育方面,仍存在人们对于学历教育的需求远高于非学历教育的现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转型过程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如何提高非学历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加强和拓展继续教育的功能成了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2)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终身教育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要重视自身在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中的意义。根据终身教育理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上。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涉及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教育。

2、突破传统、转变方式

结合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基本要素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形成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结构:

(1)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观、教学观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尊卑观,重教轻学的“占有式”师生关系,使成人学习者在平等对话的和谐关系里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也可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2)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现在基础理论够用的同时,更加要注意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先进知识及技术的学习。

(3)教学手段是供成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并在其中进行个别化学习以及开展协作学习的工具,它为学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创造条件,充分体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教学方法上可以?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随即进入式教学”及“抛锚式教学”,对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提供支持服务。

3、加强立法、增强保障

完善法律体制,首先可以落实成人?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唯有得到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法制的保障,才能形成?放、自由、公平的教育环境,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才能更加健康、苗壮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

1、体制的改变需要探索与实践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的体制,学者们大多是提供了建议和意见,具体的实施过程还需要不断的探索。由于教育体制不仅受到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科学文化发展状况,还受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会形成不同体制,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教育体制特征。因而,体制的完善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断实践,才能日?完善。

2、质量的提高需要物质保证

提高质量需要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办高等教育对教育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基本物质条件的需求更是必须的。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经费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收缴,但是当前我国严格控制学费标准,仅靠学费无法解决物资匮乏、条件不足的问题。因而必须要拓宽经费来源的渠道,联合社会、企业、市场,以联办、投资等形式筹办资金。政府也应采取措施,从制度上建立起一套鼓励捐资助学的机制,例如可以对企业捐赠部分?取税收减免的政策等,培养以捐资助学为荣的社会风气和环境。高校方面,也应“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提高教育效率,既要减少投入,又要提高质量。

3、转型需要坚强的理论基础支撑

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则,实践的过程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对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必须有坚强的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论的支持,转型才不会变得毫无头绪,没有方向和侧重点。但我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相较于国外完善和先进的成人教育理论体系的,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说来,我国成人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学科体系尚未成熟,缺乏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据此,进一步研究和提供专业化、成熟化、特色化的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才能为成功转型做好理论支撑。

第3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关键词:饭店服务;现状;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由此旅游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教育体系。但面对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旅游业,我们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教学已经明显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脱离实际、技能不过硬、没有创新精神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进行教学改革,把培养业务精通和掌握饭店服务知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作为我们培养目标,以适应饭店企业的需要。

一、饭店服务专业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够、创新能力差、交际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源问题。由于国家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这就使得多数初中毕业生和家长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职业中专的初中生源不断减少;同时,由于高中升入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也使得职业中专的高中毕业生生源不断减少。这样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饭店专业学习的学生,不少是文化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差的学生,饭店专业学生的总体质量下降;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中独生子女的比重不断增加,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缺乏吃苦精神,且自理自制能力较差,而这些都加大了饭店服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难度。

第二,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行的我国教育体制下,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尽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大多兼顾了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但各学校还是更重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小,学生的技能课程时间安排严重不足,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综合能力不高,毕业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三,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实践环节少。目前饭店服务专业的教学存在只是老化、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现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没有将饭店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变化结合进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师生互动很少甚至没有,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只能被动接受。

二、饭店服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在饭店服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上,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案例。教师针对每次课选用的教学案例都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第二,重视实践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素质,它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暴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改进理论教学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饭店服务行业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服务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学生缺乏的正是实践操作。因此,在加强饭店服务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零时间适应。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新事物习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饭店业有许多具体工作往往没有一个定规,这就要求饭店员工能够具有创见性地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一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破已有的理论束缚,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创新意识,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四,课程设置要满足饭店企业需要。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有许多饭店业的合作企业,他们同样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学校要根据合作饭店的需要对学生安排好课程安排,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培养与饭店发展的同步性,同时学生除了能掌握饭店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外,还能接触到行业的最新动态,真正实现在校学生与行业的接轨。在培养模式上,学校应以饭店员工的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分析饭店各岗位员工所需的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对饭店服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中,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饭店管理人员和业界专家让他们直接参与专业课程的设计和专业教学的改革。

第五,适应教学需要,编写校本教材。饭店服务专业的课程主要有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体格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加以整合,使饭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形成专业能力和素质是作为旅

游专业教师的我们所必须考虑的。由于饭店专业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当前国内饭店专业课教材里存在着内容重复的现象。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各自地区、学校、师生、教材的差异,组织行业专家和学者与经验丰富的本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此对相同的部分加以整合,从而避免了重复教学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授课效率。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饭店专业教学要依据饭店企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本教材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为饭店业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申秀英,阳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4).

2、陈才.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点思考[j].旅游学刊,(11).

第4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法国职业高中相对于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来说,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的功能,都处于法国高中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如何在法国职业高中进行补偿教育以缓解就业压力,便成了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时代的主要政绩承诺。从补偿教育的视角,可以了解在萨科齐和奥朗德执政期间,法国职业高中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遇到的困境,并可对其改革措施进行反思。

关键词 :法国;职业高中;补偿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88-04

作者简介:刘丽平(1970—),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西部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KA130099)

法国高中阶段教育因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三轨制”而闻名。其中,普通高中为高等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技术高中为高等技术型大学输送科技和管理人才;职业高中则以就业为导向,为法国劳动力市场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技术工人。法国非常重视通过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这种重视高等教育的传统,以及追求“才能至上”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在实现教育民主化的过程中一直遵循着“过滤理论”,对每位学生进行选拔和排序。法国劳动力市场则根据学校的排序接纳学生就业,排在后面的,即文凭较低者,则被排斥在就业市场的边缘。法国职业高中因生源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家长对升学教育的追求,因而一直处于劳动力就业市场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弱势地位。如何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职业高中学生实施补偿教育,以缓解失业问题,就成为自2007年以来萨科齐政府和奥朗德政府首要的教育改革政绩承诺。

一、萨科齐政府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

从2007年到2011年,是萨科齐政府支持高中教育进行深入改革的时期。2009年,法国教育部颁布“面向2010年的新高中”改革方案,法国政府和教育部声称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使每位高中生都获得成功,使职业高中毕业生的无文凭率降为零”。其中,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第一,打通了职业高中学生进入技术高中或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通道,以此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的社会地位;第二,增加了教师对职业高中学生在专业课程选修学习中的个别辅导时间,以此激发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缩短了职业方向高中毕业会考文凭(BACprc)学习年限,延伸了其进入高等教育学习的空间,以此实现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有机结合;第四,转变了观念,注重学好外语,开发行业高中,以此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经过这次教育改革的补偿,到2011年,有关资料显示,法国职业高中会考文凭获得者人数达到15.4万,占全部高中会考文凭获得者总数的27%,而2010年的上述数据分别为11.9万和22%。两组显著变化的数据说明职业高中改革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选择职业教育。然而,萨科齐政府在实施财政“瘦身计划”时,想通过缩减教师岗位,增加在岗教师的工作量来实现以学生利益为主的职业高中教育改革,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严重不满,认为这次改革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改革后,法国职业高中的学生还是难以通过探索性课程进入技术高中和普通高中学习,也很难通过毕业会考文凭进入高等技术教育领域。脱离学生成长的社会属性,而仅仅在学校教育内部环境中进行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不管计划多么严密,目标多么美好,最终都难以适应法国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规律,也难以满足法国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在萨科齐时代即将结束之际,法国的就业压力经过短暂的缓解后,在奥朗德执政期间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二、奥朗德政府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

如果说萨科齐时代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是“由内及外”通过对学校内普职融合的教育补偿以求缓解社会就业市场的压力,那么,奥朗德时代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则是“由外及内”通过增收企业税和削减开支计划等措施拓展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能力,鼓励更多的法国青年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以求促进法国经济的复苏。2012年,奥朗德在法国中部城市布卢瓦承诺,将通过推出职业教育法案来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保证1/2的失业者可以在两个月内获得培训机会。尽管奥朗德认识到改善法国日益严峻的失业状况,是事关民族团结的头等大事,然而到2012年7月,法国本土失业人口总数达298.7万,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2013年度法国劳动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5月份,法国本土内“失业大军”人口总数最高达到326.44万,法国的人口总数为6 386万人,也就是说,每100个法国人中就有5个人失业在家,而法国年轻人的失业率也达到25%。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影响奥朗德实施“未来就业”、“代际合同”和学徒税收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对学徒税收专款专用的改革措施中,将学徒税收的2/3用来补偿法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不足,如此,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学徒税收的投资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增设或取消职业高中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先顺序;第二,发挥地区政府对职业高中教育的协调与沟通权利,以便能有效地服务于地域性经济发展;第三,增加企业税收,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尽管在奥朗德执政期间法国职业高中教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法国“经济赤字”、“财政消减”和“失业大军”的社会现实面前,想通过职业高中教育改革实现短期内法国经济的复苏,或是通过增加税收缓和法国经济和市场的就业压力,结果都是徒然的。强行的税收制度,使得部分企业无力提供更多的长期合同工作岗位,甚至对一度热衷的短期合同岗位的需求欲望也有所降低,还有的企业因学徒税收改革和削减开支,准备逃离法国。法国职业高中教育也因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和瞬息万变,依然处于就业和升学教育的弱势地位。

三、对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反思

(一)法国职业高中实施补偿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补偿教育,就是为了使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社会给予的再次教育和救助,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实现自我的价值。18世纪,法国教育家金恩·奥维林最早提出了补偿教育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英美国家民权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补偿教育的实施。例如,英国划定的“教育优先区”,通过鼓励优秀师资在这些区域服务,提供优惠的教育津贴,以弥补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使文化落后或资源不足地区之教育能够得到适当的发展;美国政府于1965年提出“头脑启迪计划”,以期所有儿童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法国的教育秉承“才能至上”和“过滤理论”的精英化教育传统,社会人才的任用标准是以“优胜劣汰”的规则和学校的排名决定的,为接受不同教育的人提供具有等级差异的职位。法国职业高中教育的对象,通常是来自于社会中下层的工人或劳动者家庭的子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状况下,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社会晋升机会困难重重。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社会不公正进行“差异补偿”,使职业高中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无论萨科齐还是奥朗德,甚至未来任何政治人物执政的时代,对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做出的政治承诺都难以实现。

(二)补偿视角下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成效

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法国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补偿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利益。第一,法国职业高中加大了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第一学年公共课和基础课的学时及比重,有利于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努力进入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第二,职业高中通过探索课程、现代外语、个性辅导以及节假日补习等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及时自我补偿的平台与机会,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信心和自我承担的责任心,实现了职业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法国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促使企业共同参与职业高中教育,提升了法国职业高中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就业保障,拓展了法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使职业高中的学生获得更多社会晋升的机会。

(三)补偿视角下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困境

法国职业高中在萨科齐到奥朗德时代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一定的困境。首先,从学校内部普职融合的教育改革来看,很多改革法案和计划规定看似完美和有效,但在师资数量减少、师资质量不高和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情况下难以实施;每周2小时的个别辅导形同虚设;学科间探索性课程的开设,没能带给基础知识薄弱的职业高中学生任何转机;外语学习因法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一直效果不佳。其次,从学校外部校企合作的教育改革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强制的法律法规面前变得消极和被动;“未来就业”和“代际合同”的教育改革计划,在雇主看重短期合同的就业制度下,并没有达到“教学做”的有效结合;法国政府及教育部门近年来的多次教育变革一波三折,使得家长、学生和学校总有一种不安而浮躁的心态,同时也对历届政府通过教育法案改变职业教育的政绩承诺失去了信心;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因不能有效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也引起国际组织对法国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

(四)对法国职业高中补偿性教育改革过程的反思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型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不仅在数量上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质量上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法国在近10年间遭遇历史上持续最久、数量最高的“失业大军”,使得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法国职业高中教育在人才“入口”和“出口”上都严重受阻,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法国职业高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表面上看在就业、升学、教育资源公平享受以及教育民主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偿,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职业高中教育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除了法国传统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对职业高中价值的认识走入了误区。

1.以弥补社会就业为主的法国职业高中

法国一直以精英化的学校教育为社会各界培养人才。法国是第一个为工程师提供专门培训的国家,早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就有了巴黎理工学校,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培养工程师及技术人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且在国际“人力资源理论”和“内增长理论”影响下,各国开始关注劳动者的素质,对劳动者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萨科齐到奥朗德时代,法国社会的高失业率一直是阻碍经济、政治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法国国家政治力量全面干预经济和教育的前提下,法国的职业高中希望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弥补法国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期待通过加强职业高中教育在学术与职业之间的互动和流通,为法国劳动力市场注入活力。

2.以补偿学术教育为主的法国职业高中

为了实现法国职业高中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效率,萨科齐颁布了相关教育法案,旨在促进法国职业高中教育、技术高中、普通高中之间的普职互动与融合,提供给高中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学校辅导机会、更高标准的国际化要求以及多样化课程组合,以便学生在教师和咨询机构的帮助下,获得未来学习专业和生活准备的教育信息。另外,通过教育优先区计划,部分名校可直接录取教育资源相对处于弱势地区的学生,以平衡地域性教育差异,促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有利的社会晋升机会。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开学时,有138名来自教育优先区(ZEP)的学生进入巴黎圣纪尧姆街这样的名校,政府计划在推行教育优先专业建立11年后,使出身贫寒学生的比例从当年的4.5%提升到13%。通过进入名校学习,以提高法国职业高中教育的质量,通过有限的优先区学额,以补偿职业高中教育在高等专业教育上资源享受的优先权。然而,“高等专业教育优先权”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普通学术教育标准之上的。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2小时的补偿教育,以实现向技术高中和普通高中的过渡,以及职业高中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都是在理论学习和成绩考核标准框架之内的,事实上,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学术教育标准,符合这样的资格标准的学生很少,面对学术理论课程教育的压力,很多职业高中学生力不从心,最终只能选择逃避,从而失去更多的学习兴趣。

3.以补偿技能培训为主的法国职业高中

如果说萨科齐时代的职业高中教育是通过学术教育标准来促进公平和高效发展,那么,奥朗德时代则是通过衔接职业教育与培训,直接以经济活动为目的,来尝试缓解严重的高失业率以及培养失业后再就业的能力。萨科齐时代加大了对企业税的征收力度,企图通过税收加强雇主对职业高中的关注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由于短期失业能得到国家的福利补偿,这使得法国继续教育培训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尽管在奥朗德时代法国的继续教育培训已承认最初的职业高中教育文凭,并以人性化的方式保障个人接受培训的权利,但是法国依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深造,走学术型的职业教育之路依然是社会评价职业高中质量和效率的唯一标准,继续教育培训并不是家长和学生的首选。

职业教育的雏形形成于中世纪城市学校,是学徒教育在系统行会制度下的产物,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子承父业中演变出来,开始贴上了“行会利益为第一,家庭生活利益为第二”的标签,只有具备行会规定的学习经历,才能取得社会承认以及社会晋升的资格。在工业革命时期,职业教育被当作一种补偿性的、赐予弱势群体必备生存技能的教育。如此一来,行会中的学徒式职业教育,就被补偿性的学校技能教育替代,其目的是为工厂培养懂得操作的劳动力。在全球化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可以更多地激发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并在政治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进行改革。然而,职业教育不是被人为地规定属于那一部分人的教育,或仅仅作为专门化的技能教育,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需的生活教育。杜威说过:“我们必须避免的,不只是把职业的意义限定在立即可见的产品制造上,也应避免误以为只有我的分配是排他的,一个人只能做一种职业。这样限制下的专门化是行不通的;再也没有比教育一个人制作某一种行为更荒唐的想法了。”从萨科齐时代到奥朗德时代,法国政府对职业高中的改革,无论从教育内部环境还是从教育外部环境来看,都是权威性、强制性地干预职业教育目标的形成,法国职业高中在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的权威干预下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没有得到继续教育的拓展空间,因此,使得法国职业高中的学生在继续教育和终身化发展方面严重受阻。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法国吸引青年选择职业教育[J].教育,2013(18):63.

[2]李明.法国本土登记失业人数创13年最高[EB/OL].(2012-08-28).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31/c_115983024.htm.

第5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育改革 改革策略

如今,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培养的人才与其职业岗位、社会经济、技术技能息息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改方向必须与我国发展现状相适应,培养高技术、高能力的社会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职学校破格组建而成的,教育改革仍是一部分教师的软肋。本文先对高职教育现状做了分析,从客观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为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设步伐提出了建议。

一、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专业技术教育。它的培养目的是以能力为根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知识素质等综合能力必须与它所需的职业岗位相契合,达到“毕业即定岗、毕业即就业”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职业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符合职业要求的基本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二、高职教育现状

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现状,我国高职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方面,我国企业存在大量的劳动力缺口,但是所需劳动力基本上是高端技术型人才,企业请不到这类人才,留下大量的市场空缺。另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找不到工作,就业存在极大的困难,就业后提升空间较小。高职教育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只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只局限于课堂,普及面试技巧,却不走出课堂,真正领略面试,只局限于模拟,不注重实践。在技术培养上,由于教室限制,实验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高职教育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目前,企业较为重视软件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而高职毕业生却远远达不到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只会简单地操作软件,远远达不到“高尖深”的要求。

三、高职教改的措施

1.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主要着重于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改革。这需要每个专业老师的配合,也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上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汲取情况。有的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上课时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而有的老师上课陈善可乏,前排往往都是空位,学生不愿听不愿学。这可能是学生的原因,教师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一个好的教师能用心开发教材,用脑去学,则效果会好很多。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巧能力为原则。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要注重实践教学,让知识走到生活生产中,教学过程应该与生产过程对接。

(2)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毕业生的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高职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往往不能与自己的工作很好地契合。同一门课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即使相同专业的人在教学时也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授课,使学生知道工作时如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3)信息化资源的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手段在职业运用中越来越广泛。教师应该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课堂。除了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影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学校还应该大力推进空间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育部已下发文件,“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已经作为“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项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下载精品课程,进行学习。这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专业改革

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它的专业教育,同时学校的专业好坏决定了它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盲目扩大专业,为了吸引学生,开设多个热点专业,却没有与之相适合的教学背景等,专业背景不深厚。因此,高等教育改革离不开专业改革这一环,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专业设置和布局改革。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要做好和产业的对接。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建立相关专业,这样既加强了专业背景的建设,又方便了学生找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将专业和企业对接,让社会人走入学校课堂,丰富专业的教学内容。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另一方面使学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能够得到提升。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有效缓解如今的就业压力,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它的教育功能,它的经济功能显得尤为突出,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显得尤为密切,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因此,必须搞好职业教育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我国的高级职业教育工作正在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许多人选择了接受高职教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培养高职学生在职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公共英语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从实际应用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理念;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我国职业工作者必须了解或者掌握的一种语言。因此对于正在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高职学生来说,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非常有必要深入掌握的课程,尤其是应该针对日后职业需要学习一些更加实用的职业英语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开办的公共英语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用效果,必须更加深入地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对其进行改革,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组成较为复杂且水平不一,大多数为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中职学生等,通常一个班级由40至50人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不可能做到照顾每一个同学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且由于是公共英语课程,在管理上也可能出现很多疏漏,学生有时候不认真听课学习也难以进行管理。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或者“2.5+0.5”的学期组合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约为两年左右,公共英语课程大多开设两个学期,此后就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了专业的英语课程。种种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安排的不足之处,也必然会对实际的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思想不明确,教学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开办公共英语教学应该针对的是学生将来会在工作中使用到的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制定教学计划,才能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教学模式落后,在我国大规模推进教育改革的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还是使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基本依赖于老师和教材,只为完成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在考完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后就不再关注英语学习了,这种教育模式弊端较大,学生学完之后依然不能做到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第三,高职英语公共教学师资力量建设不完善,许多高职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只有英语知识而没有较为丰富的职场经验和知识,学生因此也就只能学到英语知识,无法学习到这些知识在真正的职场中进行运用的方法,师资力量建设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和问题,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职业市场不断发生改变的时候,更应该对于现在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才能够真正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成果。

二、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做好目标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因此更应该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理念并将其有效融入到各科教育中。因此要改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首先就需要高职院校重新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切实结合当前就业趋势,制定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一系列教学措施,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此外,老师和学生也应该准确把握英语教学的定位,老师应该更加技术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能力进行学习和巩固,注重实用性以及专业性。

(二)创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学习状态低迷、英语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应该对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地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可以针对某一种职业进行一个场景模拟,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用英语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这种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工作模拟中考验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目标,结合职业教育理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模式,才能提高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要将其与现在的就业形势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和老师也应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的职业英语应用知识,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翻译、书写以及口语交流等方面都要进行更加专业地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增强实践

高职院校可利用院校的性质,开展“双师”教育模式,即教师应该既具有英语教学方面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有较为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参考,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多与一些外企或者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际体验在职场时如何灵活应用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进一步加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三、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水平,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把握职业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师资力量,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才能够适应现代职业市场的变化,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巧,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优秀,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真正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洁.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154-155.

第7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朱  婷

(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向和重点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本文从中职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谈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中职公共英语教学。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的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中等教育的教育方向和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越来重视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越来越成为一门技能和工具。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与就业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脱节。

一、           中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院校普遍扩大了招生规模,并且新开设了大量的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这种形势对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了很大的下滑,招收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尤其是一些来自于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特别薄弱,对于英语的兴趣也不大,很多人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理解,这给中职学校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和难度,中职学校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职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不合理

我国的中职院校大部分使用国家或者地方教育部门统一编写的英语教材,这些英语教材虽然是按照国家有关英语教学的规定来编写的,但是并不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不太利于学生的就业。首先,现有的教材并未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多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比较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严重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其次,这些教材的编写形式比较老套,未考虑到中职院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学习目的,教材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教材的内容比较偏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太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三)中职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中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没有充分的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公共英语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学习指导,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一般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只能对于老师提出的知识被动的接受。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老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进行很好的了解,使得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导致英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从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中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对于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公共英语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要想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学生入手。首先,中等职业学校要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基础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不同的英语水平,采取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另外,中职学校采取宣传和教育,使得学生认识到英语对于他们以后就业的重要性,并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加强中职院校英语教材的改革

中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师资力量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首先,教材的编写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材编写时,要对于市场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做出充分的调查,根据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点。其次,要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做出大致的调查,在教材编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为前提。另外,教材的编写要注重新颖性和趣味性,要通过英语教材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一直沿用过去的模式,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严重的脱节。中等职业学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首先,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英语教学办法来进行教学。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从英语基础抓起,要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得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慢慢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对于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重点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学校要摒弃过去那一套只重视学生的英语语法和阅读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加大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总结

中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中,一定要基于就业导向,加大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红雨.论中职英语教学“读写同步”模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3).

[2]陈海飞.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第8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关键词]美国 职业教育 改革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职业高中的教育目标十分明确: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职高学生毕业后无需额外培训即可胜任工作。职业高中主要开设农业、商务(主要是文书)、贸易、工业(包括汽车,建筑贸易,餐饮服务和美容)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准备直接就业,不再上大学,因此学校对他们的学术能力要求不高,他们的算术、科学和英语课程相对简单。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的职业教育目标和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教育决策者、学校管理者,教育专家及雇主们积极应对挑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希望能为那些有志于向技能方面发展的年轻人铺设成功之路,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新需求。

一、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

对高中生来说,不管毕业后的就业计划如何,要想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就必须在高中阶段掌握高水平的学术知识和技能。雇主席飞对员工在阅读、写作、算术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许多高中毕业生根本达不到要求。在当今动态多变的经济领域,一个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在他将要从事工作的后半个世纪中,换工作的次数可能达15次之多,只有学术基础扎实的人才能灵活地适应如此多变的经济、生活需要,从而获得更多新的知识技能。

1.实业中学(High Schools That Work)。它是南方地区教育委员会在1987年推行的,旨在提高职高学生学术水平的综合学校改革战略。实业中学期望学生将他们的技术科目与大学预科学科结合,包括至少4个英语学分;3个数学学分,包括代数1、代数 2和三角学;3个科学学分,包括两个预科阶段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3个社会研究学分;1.5个基础计算机学分。这个改革模式鼓励参与的高中在技术和非技术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就业指导、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课外辅导等。在美国已经有27个州的1100所高中采纳实施了实业中学模式,成为最被广泛认可与接受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之一,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评估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智力开发中学(Talent Development High Sch00l)。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需求尤为迫切,开发智力及职业技能中学正是由贫困地区学生教育研究中心创办的,旨在帮助有困难的城区高中提升学生才能,并提供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模式。九年级的学生参加由跨学科老师传授的自行设计的“成功学院”课程,由于这些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没有达到九年级程度,因而在数学和英语课程的学习上需要花费双倍的时间。十年级(十二年制的)开始上专业课,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术教育的核心。学校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准备授课时重视同事间的交流和咨询,同时,从校外请来的各业界“教练”也不断地向老师提供该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支持他们的教学工作。一些中学采用这个模式后,效果显著。

3.要事优先原则(First Things First)。该原则由教育研究及改革协会提出,是又一项很有前景的学校综合改革模式,它采用小班教学(如职业技能课)作为重点提高策略。1997年堪萨斯市的学校开始实施这一方案,现已初见成效。

二、简化学生深造学习的过渡衔接

目前,要谋求一份足以养家的工作,必须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培训,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为了青年人有一个更好的将来,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使高中学习向大学学习的过渡变得更为循序渐进,切实可行。

1.技术准备(Tech-Prep)。技术准备课程是专

为学生设计、为他们的事业生涯做准备的课程,学生需经过四年相关学术和专业课的训练。技术准备课程在高中的最后两年和大学的头两年里完成。经过了十多年的施行,这项联合计划已经延伸到1000多所社区学院、地方教育机构及一些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需求旺盛的职业机构。许多出色的项目应运而生,但数量上有限,只有约10%的技术准备计划实施综合“2+2”课程,5%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得到了服务,也仅有1.5%参与技术准备项目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并获得相关技术课程的学院资格认证书。以俄亥俄州迈阿密技术预备协会设立的二[程技术项目为例,看看怎样能使技术预备项目执行得更有效。这个由严谨的学术和技术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计划在一个高中学校开始实施,最后成为辛克莱社区学院的15个工程学副学士学位之一。在高中时,学生们可为他们的学位累积至15个学分。为对学院预科阶段学习进行评估,学生在高中时就需完成数学和阅读的测试,他们有1年多的时间去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之处,以免进学院后还要补习课程。完成了高中部分的课程并继续在辛克莱学习的学生可获得由非联邦基金提供的3000美元奖学金。2002年的一项实验评估表明,参与这项课程的学生在进入学院学习后不大需要补习,而且将来参加继续学习的可能性更大。

2.中级学院(Middle colleges)。越来越多的社区和技术学院在他们的校园里创办高中,这些高中往往把大学的课程汇编进来以加速向学院的转化。很多中级学院旨在帮助“后进生”更好地向高等教育过渡。Washtenaw技术中级学院是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一所特许高中,为Washtcnaw公共学院的学习困难生服务,他们或是读写能力差,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学习障碍。为了帮助正要踏人大学的学生成功地向学院的学分制课程学习过渡,该学院设置了“核心过渡”课程、职业发展讲座及学习技能课程。学生在接受学术帮助指导的同时,开始学习学校提供的双学分学术技能课程。有偿实习也是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必须获得37个专业领域的中等后教育证书才能毕业。在2001—2002学年,73%的毕业生除他们的高中毕业证书外还获得了至少一张其他高等资格证书,超过一半的人得到了准学士学位。

3.远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社区技术学院还利用远程技术学习的优势为农村及偏僻地区的学生提供参加双学分技术课程的机会。比如,通过与花园城市社区学院的合作创新远程学习,在堪萨斯西南地区的小型高中可以为他们的学生在农业课程设置上的不足提供足够的补给,花园城市学院的老师以现场直播、互动电视、网络交流等方式向堪萨斯西南地区的学生传授一系列相关的双学分农业课程。学生获得学院的9个学分后就可以申请花园城市学

院或其他社区学院的学士学位,也可申请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学位。

4.学徒制(Apprenticeships)。学徒制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它把学过的技能和工作结合起来。美国有超过500多个行业的雇主协会、工会都倡议先实习,再上岗。这一现象在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尤为普遍。学徒们必须在严格管理下进行至上>、2000小时的工作训练,而他们所得的工资接近于正式熟练员工的一半。他们还须完成由社区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设置的相关学术技能课程。实习注册的毕业生将会被颁发工作通行证(Joumey Worker Certifieates),该证书全国通用。有学徒经验的学生在许多高薪职位中很有竞争力,有较强的社交、文字、算术能力,并且精通基础技术技能的求职者在就业竞争中拥有明显的优势。为给更多的青年提供参与学徒锻炼的机会,很多高中、社区学院及学徒制倡议者提出了“预学徒”方案,该方案为高中生提供学术、技能教育及兼职或在职培训,从而使他们在高中毕业后可以顺利地成为正式学徒。

三、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很多迅速发展和待遇优厚的职位对技术技能水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例如,汽车制造业专家认为,今天的汽车零件比宇宙飞船的零件还复杂,这就要求售后服务人员比10年前具备更先进的技术水平。为帮助学生满足这些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正在跟产业界人士密切合作,制定一套更严谨、技术性更强的职业技术课程。

1.J叫标准及评估考核(State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许多州贯彻职业技术课程标准并据此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测试、评估。例如,通过职业成就跟踪体系,北卡罗来纳州为129个CTE(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制定了发展规划,规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方针、测试系统和评估项目。CTE学生必须达到参考标准,通过期末课程评估,国家也以这些评估结果来评价地方教学政策。例如,宾夕法尼亚州通过国家职业能力测试机构和产业协会实行的一系列测试来评估的学生的技术技能,诸如空调和冷藏协会、计算机科技产业协会等组织的测试。犹他州实施技能证书计划,根据学生在行业证书考试、州执业资格考试及技能评估中的成绩给参与学校提供奖励基金,表现好的学生被授予技术证书。国家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评价地方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学生只要成绩达到或超出全国平均评估值,都将被授予州技能证书。

第9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启示

作者简介:瞿新南(1980-),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16-02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科教活动的国际化进程,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和教育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教育质量和全民科学素养。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也不断渗透到中国的职业教育市场,其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育机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等对新兴的中国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和较大的冲击。职业教育在改革上也需不断研究国外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重点国别的科教和政府资源及合作对象对科教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实际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现状[1]

1.美国的“社区学院”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创建于20世纪,20世纪60年代大体形成了全国范围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其中公认最成功的是社区学院,它以社区服务为宗旨,集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于一体。美国的社区学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仍源源不断,经久不衰,其动力就是社区学院的“人民性”、办学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2.德国的“双元制”

德国开展职业培训的历史较长,从20世纪70年代,德国将原众多高校改建为专科大学,以满足科学、科技进步对职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除大学、专科大学以外的又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其特点:由企业和学校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技术工人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德国的法律规定,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继续读书的18岁以下青年必须接受3年的义务职业教育。

3.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

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了职业教育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体系。TAFE体系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是一种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灵活多样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有效衔接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特点:行业与学校具有高度协调一致;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雇主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依据;在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整个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建立。

二、国外职业教育的特点

纵观上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虽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在人才培养方面均注重技术应用于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此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重视,立法保障,资金支持

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比如德国、日本、美国。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被德国认为是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日本把其职业教育看成是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甚至曾把职业教育同军队一起喻为国家前进的两个车轮。另外,他们的政府明确制定了多达上百种的职业教育法,这些法制法规有利地保护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办学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发展。其次,资金上的大量支持是发达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重视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2.产学研合作,机制灵活

美国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立法最完善的国家。1980年实施《斯蒂文斯—韦德勒技术创新法案》,同年国会通过了《贝赫—多尔法案》,这是美国产学研合作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项立法。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与美国的“社区学院”等都是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其共同特点就是“产学研合作”,区别在于合作的紧密性。“双元制培训体系”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特点是灵活、高效、实用。产、学、研相结合体现了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它为社会节约了资源,创造了财富。同时,教育层次的多级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培训专业的多种化、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广泛化、培训时间的灵活化等使得职业教育获得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2]

三、国内职业教育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是重点支持的教育领域。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还普遍滞后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及生产技术的变革。希望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企业联手合作,使得职业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

1.缺乏特色

职业教育就应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但近几年,伴随着教育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一些本科院校开设抢占职业教育的生源,在这种危机中一些职业院校为提高自己的学校竞争力,盲目跟全日制本科大学对接或开设其不擅长的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与普通本科相近,未能较好地反映职业教育本身应具有的特色。所以,目前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课程选择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课程内容跟社会需求一致,课程设置同时也要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做好准备。国内职业教育缺乏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区别于本科的办学特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2.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学校也提倡实践教学,但是很难有真正专业对口的企业与高职院校有效衔接。另外,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安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而且到实验室,教师先讲解所做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示范,学生跟着做,有的时候受实验条件限制,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至于实验数据怎么来的学生根本都不关心。这种实验课违背了实验的初衷,很难达到效果。

3.就业问题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在今天受到人们的青睐,一方面是它自身完善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他们的职业院校为学生和就业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学生、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相连,就业环境发展完善合理,能快速反映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业率非常高。而国内,存在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另外,学校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造成一方面学生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学生本人期望值过高,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国外职业教育的启示

1.加强职业教育意识

加强职业教育目前仅仅停留在政府、职业院校层面,还没有深入大众之中。建设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用人育人机制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好的政策和机制能保证实用技能型人才较好的成长。此外,好的政策和机制最终应该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只有真正当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大量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国应优先发展职业教育。虽然政府也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但与国外或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应大力帮助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3]

3.与时俱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在教育目的上,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在学制机制上,要多层次并重;在学制设置上,可以灵活、机动,工学交替,长、中、短期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实用、够用为目的,以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为中心;在教学方式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打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学研能力。[4]

4.注重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质量不仅指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包括了职业道德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倡符合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5]

五、结束语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担负着培养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研究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机制,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科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欢.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比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王陈,蔡宏标,陈艳芳.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中的思考[J].职业圈,2007,(13).

[3]张方明,陈蕾,李金明.中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及思考[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