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1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1.以生命科学史教学为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以来,生物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更加理解知识以至形成较为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正规生物学科学习理念,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史能够加深其自身过程理解能力和本质理解能力等,此类方式无疑是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就具体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课程概念理解尤为重要,其主要体现在核心概念形成上、核心概念发展过程上和核心概念内部自含方法上,所以利用生物科学史速进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建构的确切实可行。

2.通过比喻来使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在生物学核心概念中,抽象化生物概念居多,学生并不是很好理解,那么我们就需要将这些抽象化概念来进行具体化形式体现,再把具体事物抽象出来,同时将其运用适当方法加以表现,可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高中生物抽象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含义。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生物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在此案例中,可用扑克牌的类比方法来教予学生;“减数分裂”可以通过橡皮泥反应染色体形态变化模型方法来进行传授,把父母双方染色体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予以正确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所表现的行为。这种比喻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抽象从而变得简单通俗,更能够加强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理解能力。

3.运用比较来寻找差异

生物核心概念中大都意义相近或关系较为密切,这便会使学生对一些生物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以至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生掌握。例如就拿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来比较,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场所、条件以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四个方面来做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必须有叶绿体的情况下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糖的有机物,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物的合理存储,但此时呼吸作用则与之相反。这样通过对比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4.对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剖析

从生物学资料和生物学科网络资源中可以看出,现下国内较为常见的一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一种名字解释和学科基本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高中生物重点概念和学科自身内部重点名词以及解释等。所以,高中生物学科蛋白质、高中生物学科核酸、高中生物学科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科呼吸作用、高中生物学科中心法则、高中生物学科生态系统等等皆被视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师认同感倍增。此条首要一点就是要抓住生物核心概念关键词,例如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配对两条染色体,染色体形状和染色体大小一般情况下大都处于等同状态,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此种形式亦被称为叫做同源染色体。

5.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等进行加深理解和认知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文化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普遍。通过计算机对视图、文字、动画、音频的处理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被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此项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刺激多种感官认知以至学生加强对生物概念理解和对此类生物学概念意义长久保持,同时也能够渲染优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之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概念图来对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分析,一般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拟定一个生物概念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将被整理出的主要概念进行科学合理排序,按照概念的逻辑关系和等级确定关系;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用连线方式建立概念之间关系连接并注明两者之间关系;通过射线来标明两者间主从关系;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概念图的解析,下面复杂概念图便能够对此类知识进行全面阐述和说明,表明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细胞增殖方式、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意义等生物核心概念的基础性关联,适时突出各种核心概念间的有效关系。

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划分各概念之间主从关系,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对部分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和内容加深理解,无论是在教师授课上,还是以后学生的系统复习中,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可将零散知识逐步系统化,系统知识逐步零散化,使学生在生物概念的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整个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出教室原有教学引导作用,加大概念教学力度,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2]张洪荣。《浅谈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设疑方法》中学生物学2002(02)::1-14

[3]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学科教研教苑2003(6):11-12

第2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认真分析与研究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与教材改革。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区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区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全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工作重点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重视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的关系,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引导各校生物教研组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创设条件,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点评、联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训活动,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中学生物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等专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3)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抓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物构建思维教学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和有关省教研课题立项与研究工作,做好有关学校其他生物研究课题的服务和指导,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研讨,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

(5)关注生物课程基地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学校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其提升示范与辐射能力。

(6)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发挥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名教师和校长学科基地等的作用,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7)总结课程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区中学生物教学的影响力。

2、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构建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动平台,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2)积极参与联校教研活动,开展“同题异构”和“主题研讨”等方式的教研活动。

(3)积极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一是适时开展学科教学调研,推进教研组建设。二是据“xx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xx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专题(课题)研究为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市、区先进教研组。

(4)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教师间差异,充分发挥这种差异的资源作用,了解教师发展中的需求,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

3、改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17届生物学科高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方向,深度解读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并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高三复习教学研讨,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考试说明之要求,探讨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认真做好高三调研测试的阅卷和分析工作,并参与做好对学校高三教学工作的调研。

(2)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重视对初高中生物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体现生物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

(3)各高中积极做好2018年省生物奥赛的备战工作,争取在获奖学生的质与量方面有所突破,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轮专题调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2、高中生物课题组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市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江苏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无锡)

3、组织参加市课程基地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题研究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xx地区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次研讨活动。

3、组织开展区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4、推荐我区教师论文参加xx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5、组织参加市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2、学科教学调研。

3、组织参加xx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4、高中生物课题组主题沙龙活动。

第3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理性思考

1 . 坚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评价对象—学生

学生是我们评价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对高中生物学习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形成的生物素养基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物课程基础,学习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评价的出发点放在每位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愿望和潜能上,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由知识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三个维度组成的生物学科最近发展区上。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物学习过程的充分优化和发展,而学生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和曲折阶段,因此对必修、选修等不同学习阶段和模块要设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

2. 坚持用多元评价的观点评价学习过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野引领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评价思维和评价策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依据多元智能的广阔性和开放性,我们确定的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方式是:针对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心智发展特点,以课程三维目标为依据,积极实施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生物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更新学习方式,不断超越自我,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得到递进式或融合式发展。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实验操作测试等量性评价和学习过程表现记录的质性评价。

3. 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继承传统评价方法

对高中生物学习的传统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标准化考试,评价的形式基本上就是考试与测验,评价的内容片面强调知识领域。这样的评价往往忽视能力与J清感等有价值的学科教育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物课程评价时,我们在充分认识到传统评价方法不足的同时,也要理性而辩证地认识到,考试与测验对促进学生巩固生物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行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应将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考试方法融合成一个整体,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切实改变传统考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通过习题类型多样化,增加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书面交流能力。

二、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体系1.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视野应投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绩效。为了切合生物学科特点,满足评价过程的简洁性,我们将反映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主要评价内容分为学习常规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融合式测验评价、实验素养评价、突出表现评价五个方面。学习常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订正等基本表现做出的;课堂表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三基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融合式测验评价是指与课堂学习过程一致的随堂练习和阶段性测验等;实验素养评价在《生物1》(必修)和《生物2》(必修)中,主要是指基本生物实验知识、必要的生物实验技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的能力,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实验态度等方面予以考查;突出表现评价主要包括在生物竞赛、生物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优良绩效和表现。

2. 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构架

(1)高中生物将把过程性评价作为检验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重点,让他们从这里起步,积畦步、集小流,印证他们生物学科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2)过程性评价表(见附表)

(3)过程性评价计分规则。

①计分总则: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每位学生起评分为80分,根据平时过程性记录予以加减分。

②加减分细则:

学习常规:作业一贯认真、规范加2分;坚持每个阶段进行主动学习反思加3分。反之,适当减1分一3分。

课堂表现:一贯专注听讲、思维积极加1分;经常主动交流与发言加2分;课堂笔记精当加1分;基础应答正确加1分。反之,适当减1分一2分。、

实验素养:初步形成良好实验习惯,实验态度一贯认真加1分;实验操作在同学中有示范作用的加1分;独立实验能力强,且善于与他人合作,受到老师公开肯定,加1分;每次实验报告完整、规范,加1分。反之,适当减1分一2分。

突出表现:生物竞赛获得省三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8分,一等奖加10分;以生物为主题的研究学习报告,在年级做主题交流受到好评,课题组负责人加5分,其他成员每人加3分一5分,在学校研究性学习专刊上发表者主持人加10分,其他成员加5分一8分;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有一定价值,见解独到,加5分;常有创新设计,善于解决问题,加5分。

③两点补充说明:一是实行加减分时要有表现记录,各项扣分以该项目总分为上限,不出现负分情况。二是课堂小练习和学段测试均采用百分制,以便于计算机统计和处理。

3.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中应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自我申诉,为使小组评价更加客观方便,每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教师评价以平时学生表现实录和绩效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小组评价意见,当与学生小组意见不一致时,向该小组做出评价项目解释。

4.评价结果的使用

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将纳人新课程规定的模块学分认定结构和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在模块学分认定时,我们将学习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模块测试成绩各以60%、40%的比例折算成总分模块总成绩,总分满60分者方可获得两个学分。对总分低于60分者,若是过程性评价结果为主因,则必须进行重修或再选修;若是模块考查为主因,可申请一次补考,总分仍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在综合素养评价时,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成绩达到90分以上者,方有资格人围学习能力A级的评定。

三、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效果与反思1.有效优生物生生物学习过程

由于我们在学生进校后的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就向学生解读了我们制定的“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内容与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针是将学习过程性评价作为检验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重点。教师不看重学生平时每一次检测的成绩,更看重学生平时付出了多少;不看重纯粹解题的能力,更看重有无解决问题和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不看重学生无心的错误,更看重学生有无自我调整的勇气。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提升了学生优生物习过程的自为能力。学生就主动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单一的关注考试成绩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表现中来,交作业不再需要教师催促,订正作业不需要教师督促,实验报告较以往也更加主动与规范。

2.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实施学习过程性评价,大大促进了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生物学科的三维目标,有效提高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运行能力,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不再更看重生物知识的记忆,而是更加关注生物知识的生成和理解;不再看重生物实验的趣味性,而是更加关注生物实验现象背后的成因分析和科学解释,看重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揭示生物变化的规律;不再看重探究题型的解答,而是更加关注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再看重对课本知识以外信息的无谓记忆,而是更加关注对新信息接受与处理的能力;学生也不再表现得过于木呐和内敛,交流与质疑的表现力逐渐提高。在2007年的江苏省生物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人次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3.评价方式受到师生普遍认可

第4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相关概念的知识已具有一定的体系,在对概念进行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概念知识的掌握是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只有将概念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对概念知识进行运用,同时将生活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时期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现状和学科的特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从而对相关复杂繁多的生物概念进行区分和整理,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果。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新时期提高概念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高中生物的概念知识掌握和理解是日后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在对生物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向,侧重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概念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强化教学效果。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概念教学更容易,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进行有效铺垫。

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进行一定的铺垫,从而使概念教学不那么生硬。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引入一些概念相关的实验和现象,利用这些动态的内容吸引学生,当学生产生相应的兴趣之后,更容易接受后续的概念教学,也可以对概念进行掌握和了解,概念教学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深化作用。另外,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创设相应的生物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当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学习,提高生物学习的质量。生物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于死板,可以采用一些活跃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铺垫可以对后续的概念教学进行一定的铺垫,改变学生对概念教学所谓的枯燥无味的印象,消除对概念教学的抵触心理。

2.2强化概念中的关键词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因为生物学科中涉及的概念知识都比较细致,同时在对概念进行记忆的过程中,总会有学生反映对概念中的限定要求记忆不清晰,导致概念混淆,进一步影响学生后续高中生物的学习。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该强化概念中的关键词条,将概念进行相应的分解,带领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需要更多的耐心,同时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对生物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再对生物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加深对生物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生物知识和生物概念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知识和概念进行联系,对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分类整理,发现概念之间存在的相关逻辑关系,同时将这种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学生进行解释,进一步提高概念系统和结构的有序性。在对一个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不同类型生物知识涉及的生物概念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3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在学习生物概念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复杂的同时很拗口。在对概念进行记忆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混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概念进行自主的改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自主的想象,化抽象为具体,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可以理解感受的东西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记忆,同时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只有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之后,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对知识和概念进行深入的掌握和记忆。

2.4练习与复习的结合,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

在进行生物概念教学之后,还需要对知识概念进行巩固,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概念巩固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对概念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在课余时间,留下合理的作业量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的内容,从而对所学内容和概念进一步巩固。概念的复习和巩固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3.结语

新时期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概念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在对概念进行记忆的同时,达到理解的效果。概念教学是为日后深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庄庆芬.新课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38-40.

第5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实例;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G633.91

核心素养是培养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新的时代学校教学的导向。核心素养包含多个方面,既包含强健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包含主重点能力的培养,其中有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协作沟通的能力等。整体上而言,核心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下面将基于实例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一、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属于一个不断认知的流程,由感性经验到理论知识,再到使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这属于一个持续的总体,离开任何一个环节均没有办法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知识重点包含生物基础知识以及生命的本质,是抽象性极强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生物学科知识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利用好这点,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当中的具体案例结合到一起,将抽象转变为具体,通过实例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生物科学素质教育起步的时间不长,最近几年,由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学生总体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教师方面而言,有些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无法打破之前的应试教育的限制,在教学方式和理念方面没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个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方法不够灵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生物课堂学习缺少应有的热情和参与性。

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学习模式,对于高中生物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是缺少自主探索的精神。绝大多数学生被动的应对考试,这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制度造成的影响。高中学生在对生物进行学习的时候,经常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针对重点和难点以及疑点知识,不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大部分生物实验缺乏实施的必要条件,重点依赖教师的口头叙述,学生没有主动的进行动手实践,对于生物科学知识缺少深刻的认识,没有培养实验过程中生物科学探索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因为资金方面的约束,有关生物演示的设备和标本这些有关学习的工具并不是很全面,硬件设施的缺少导致大量的生物实验没有办法展开,学生对于很多生物现象,缺少直接的操作以及观察的条件,仅可以通过想象,这样十分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生物学习的水平。生物实验的缺乏既导致高中学生不具备科研操作能力,同时缺少相应的锻炼对比和分析,判断这些一系列的思维能力,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能力与习惯。

三、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在讲解《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时,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核酸不一样的类型,并且对于核酸的构造和作用可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节课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属于核酸构造,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事先准备好实验的工具,六种颜色的硬纸片,包含红色和橙色以及蓝色和黄色四种颜色代表碱基,还有绿色和黑色分别代表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给学生制作DNA的模型做足准备。

1.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坚持由学生发展当作基础,将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当作重点的教学目标,围绕高中学生发展以及提高当作核心。在实际教学的时候,生物教师应该现创建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最近几年在部分灾害当中失去生命的人,通常会使用DNA技术对于身份进行鉴定,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用电视剧当中的亲子鉴定也是利用DNA。经过情景导入课程,提出问题,DNA是什么,为什么可以使用DNA去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快速思考,表达自主思考的成果。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置完问题之后,应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开展自主研究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应该使用之前准备好的材料开展实验,制作构成DNA分子构造平面模型,最后进行小组沟通,共享实验的成果。学生经过真实的实验,观察思考之后获得结论,教师在对其进行总结,并且设置一些联系的题目,稳定学生的知识,同时实施迁移使用。

(二)培养学生生物哲学素养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为例,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构造细胞的基础元素,探讨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并且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其重点和难点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验蛋白质和脂肪,还有糖类,并能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知识

依照之前初中化学的相关学习,高中学生大概了解部分元素和化合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于细胞以及地壳一些元素表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讨沟通,获得元素类型和含量的特色,教师在根据元素的类型和含量,归纳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细胞的核心元素,最终引导出多种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展示元素周期表,对于碳元素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碳属于最基础的元素。

2.根据图片和表格去考虑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尽量不直白的讲解,将学生的参与当作核心,注重学生在生物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演示细胞当中化合物的类型图片和含量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去考虑,之后以小组的方式探讨,获取对应的生物知识。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基于实例探究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拥有优秀核心素质的人,教师一定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及时的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挖掘可以注重理论实践的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例,为学生制造一个开放和快乐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经过本文对高中生物核心素质培养的进一步探索,希望能够给高中生物培养核心素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汶澍. 贵阳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02:16-17.

第6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现代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的高考模式体现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要求教师对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作理性思考和调整。教师应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自觉地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素质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通过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关于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呈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过程及科学家传记。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都是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好范例。这些实验可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生物科学素养意义重大。

二、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构成科学素质的基础要素。操作是一种技能,操作强调动手,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探究性学习”是《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而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还可通过主题探究设计来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运用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策略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中生物主题探究的课题一般可从联系生活实际,课堂知识延伸与补充,生物实验改进等诱发产生。选题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拓展、应用与评价; (2)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的联系与渗透;(3)生物学科实验技能、方法和材料的改进;(4)生物学科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关系;(5)生物学科知识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等。如“生物在环境保护的作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改进”、“安定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学生吸烟的原因、危害和对策”、“中学生近视眼调查”等均是较好的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研究意向,为选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意见。

三、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1.培养提问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不能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发明创造。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放飞,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2.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著名哲学家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也是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生物课堂上的“问题解决”,要求生物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环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问题探讨”环节,可让学生尝试解决第2道讨论题“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这是为什么?”还可继续引导学生讨论第3道题,即“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对自己所提的问题作尝试性的回答。”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或假设的方法进行探讨,因此,“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四、注重思维情感的熏陶,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

第7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渗透研究

1人文教育的含义及其与生物学科的关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国最初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有教养、化成、规范人类行为的作用。春秋时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主张二”和“礼”,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在现代,“人文”又有了一定的发展,简单说来,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爱人,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叫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一直以来人文教育的阵地都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生物属于自然科学,好像和人文教育关系不大,但是,古往今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自然科学取之于自然,但用之于人,如何利用体现了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生物学科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教育、对环保的教育都和人文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

2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近现代以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继而引发炫富、失衡、冷漠等道德滑坡现象。国民的整体素质下降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有人利用自然科学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这已经偏离了他们掌握科学的最初目的。人的个性、主体性的及自然性的弱化甚至丧失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科学技术在不适当的使用下,就变成了奴役人的工具。成人世界直接影响了孩子世界。高中学生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懵懂状态,并未完全建立。因此,他们需要正能量的引导,需要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再有,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目前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的溺爱,他们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信仰、畏惧困难、缺乏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人情淡薄、功利心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等。我国的传统教育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在自然学科中很少渗透人文教育。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和学生都以应试为目的,很多生物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应该是文科老师的事,所以,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程度不够。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必须引起高中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教育提出了要设计三维目标的要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对高中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生物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新课标面对新形势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课程目标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4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原则

4.1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中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让学生产生失衡的心理。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经常进行鼓励。对有缺点的学生要耐心细致的作心理工作,用爱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认为世界是充满阳光的,让他们身上充满正能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教师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

4.2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讲究的是真理至上,人文性讲究的是情感取向。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还能相互促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要追求精神的真、善、美。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幸福的真正含义、人类的终极关怀,让他们明白精神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使他们懂得学会生物的真正意义。

5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5.1运用目标做好渗透。高中生物教师要明确新课标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在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价值教育。

5.2运用教材进行渗透。无论何种教育都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主要基础,通过教材的知识的讲解,向学生摆明利害关系,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在教师逐渐正向的引导下,学生对人文教育逐渐了解。高中生物教材中主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就是环境,这就要求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当地环境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环境的状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是新课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人文教育的方法,培养出对社会有利、自信、乐观、豁达的全面人才。

作者:杨小慧 单位:吴起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秦佳佳,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5.

[2]高颖,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1期.

[3]李贤,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学科教育,2015.1.

第8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五分钟热身 信息技术 双素养

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两者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可以统合为信息技术素养,即“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综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存在过分重视信息素养并用信息素养模糊技术素养的不良倾向。

关于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现在争论很多。笔者认为,二者应该是交集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信息素养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实施,即架构在相应的技术素养基础上。在小学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它们产生一个交集和融合态,即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实质上更加工具化。

当今的信息技术课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技术素养”的重视相对来说较弱。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更多的“技术”,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技术,是其“技术素养”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即提高其“信息素养”。

在笔者的教学中,除了重视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中稳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之外,还参考其他学科的经验,开展了“五分钟热身活动”,试图以另一种教学模式和更丰富的途径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开展课堂热身活动的意义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让他们干一点他们要干的事情。”

课前热身活动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之轻松愉悦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肯定和深化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而感到满意,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成功的课前热身活动可以帮助建立自信心、消除学习障碍。通过不断地训练,可以产生更浓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我被迫学习”到“我想学习”的转变,一旦学习热情被激发,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样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记忆力和理解力,因为情绪是保持记忆和理解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通过几分钟的热身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可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

在多个学科中,都有应用“课前热身活动”的实例。例如:语文学科常以“展示积累知识(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等)、课前演讲、赏析精彩片段、赏析古代诗词”等方式开展;数学学科常以“数学游戏、口算比赛、数学家的故事、趣味解题”等方式进行;体育学科常以“体育游戏、肢体伸展练习”等方式实施;英语学科的课前热身称为“warming up”,采取的方式有“歌曲、游戏、对话、交际”等。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前热身活动

在以上学科课前热身活动的启发下,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引入了热身活动。

1.教学模式:N+2+3(如图1)

图1 流程示意图

(1)N――问题生成和问题求解,主讲人试讲,课前完成。

①问题的生成

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A.学生在前面的课堂学习中会碰到一些操作难题,如在文字编辑软件中如何插入带圈的文字(、)。

B.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自行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时碰到的一些软硬件问题,例如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U盘的命名方法,如何设置计算机进行自动关机等。

C.教师指定的探究问题,如怎样设置显示属性。

D.某些学生掌握的其他同学尚未掌握的操作技巧。如一位同学就将不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就能隐藏桌面上的文件/文件夹的小窍门介绍给了同学;再如一名同学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快捷键向同学进行介绍。

②问题的求解暨确定主讲人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解决问题,相应的,这位解决了问题的学生即成为主讲人。

A.师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B.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解决问题,如软件帮助、网络课堂、网上搜索、独立摸索、高手相助等。

C.学生通过各种课外学习或是阅读相关书刊、杂志。

③主讲人试讲

主讲人提交方案,并提前试讲,教师把关。

(2)2+3――分享、交流、实践,课上5分钟完成。

①“主讲人”在课上利用2分钟时间,针对一项或几项计算机操作/技巧进行讲解、示范。

②“主讲人”示范完毕后,全体学生实践该方法/技巧,从而学会这项操作,用时3分钟。教师做辅导员,和主讲人一起解决同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后学生填写相关的检测表。

2.检测与反馈

这样的热身活动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些技巧,能否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对每次活动是否满意,还需要反馈和检测。在学生每次完成热身活动时,笔者都要求学生填写一份“检测表”,如表1、表2所示,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

表1检测表(示例1)

项目1:在WinXP下“隐藏”你的文件夹

组号 姓名 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分解 对主讲人的评价

重命名文件夹 更改文件夹图标 更改桌面属性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

表2检测表(示例2)

项目2:在WinXP下实现自动关机

组号 姓名 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分解 对主讲人的评价

调出“运行”框 正确输入命令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

课后,对主讲人和部分学生进行口头调查,以获取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需求,以便对活动的内容、难度、主讲人等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学期结束时,还会将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见表3:

表3汇总表举例

2006-2007第2学期课前热身活动阶段情况汇总表

组号 姓名 完成任务的数目

(总数:6次) 未完成任务的序号 担任主讲人的情况

担任主讲人的

次数 获得优秀评价的

比率

A1 吴其右 6

A2 徐慧齐 6

A3 孙凌艳 6

A4 屈硕 6

A5 蒋嘉文 4 2,3

A6 袁彦佩 4 2,6

A7 苗心逸 6

B1 李思辉 5 2,

B2 王小蒙 6

B3 赖莹云 6

B4 陈浞 6

B5 冯一雄 5 3,

B6 王佳希 6

B7 王子 6

B8 张一祯 6

B9 姜帆 6

B10 赵茜迪 2 2,3,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C1 赵伯萱 6

C2 李宗霏 6 2 88%

C3 高雨霏 5 3,

C4 赵丝羽 5 2,

C5 单羽浓 4 5,6

C6 倪鑫 5 5,

C7 李云汉 6

C8 柯笑岩 6

C9 马天骥 6

C10 张文嘉 6

D1 唐潮 5 2,

D2 胡致雄 6

D3 孔庆卿 6

D4 程明杰 6

D6 李鸿基 6

D7 梁语凡 6 1 91%

D8 李梦琦 6

D9 金子超 6 2 85%

D10 韩伟年 6 1 94%

(1)学生兴趣取向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以下技术问题更感兴趣:

①在一些儿童电脑杂志上学到的软件操作技巧。

②一些非常简单,但功能有趣的小软件。

③简单的硬件操控技巧。

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对于教师调控热身活动的内容大有裨益。

(2)教师的有效控制和引导

在这项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教师无疑应该承担更多的控制和引导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选题在生成时,要和学生有所交流。

去除一些价值不大的或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对大多数学生用处不大;有的问题,缺乏研究的价值,这样,就要把他们屏蔽掉,对这些问题,可以单独解决,而不把它当作热身活动的选题。

发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有意义的选题。有的问题本身可能价值不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其延伸开来,可能就是个好题目,教师要有慧眼,还要能点石成金。

②要对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给与学生资源上或方法上的帮助,如果学生独立研究确有困难,可以让其成立小组,或是根据情况亲身参与。

③要听主讲人的试讲,帮助主讲人理清“授课”思路,帮助他们完成讲授任务。毕竟是利用寸土寸金的课堂时间,如果主讲人讲不清楚或是效率不高,都会影响效果,耽误时间,一定要对学生讲解的内容、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④主动帮助主讲人对学生进行辅导。

⑤设计检测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⑥进行阶段总结,对主讲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反省学习过程。

⑦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热身活动的教学。

(3)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热身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技术素养角度看,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自己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教学中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他们尝试得越多,就越容易发现很多软件菜单工具使用的相似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了知识迁移。另外,学生要解决的大多是自己在实际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将其与更多的同学一起分享并实践后,不论是主讲人,还是听众,都能通过这个环节,掌握很多课堂教学中无法涉及的内容。这些问题,有些带有共性,有些则比较个性化。但即便是个性化的问题,当他们向其他学生进行介绍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知识技能结构的相似度较大,所以大多能够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反映,在这个环节中获得了很多使用的本领。这些本领,主要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技巧、操作方法,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或技能通常具有实际价值,是学生最需要的“那一个”。一个学期有8节课,8节课就是至少8项操作技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技术素养是能够得到提高的。

从信息素养角度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是通过尝试、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运用多种途径(网络搜索,BBS论坛,相关书籍杂志等)自主寻求解决方法,这恰恰是课标中谈到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这种培养是自然而然渗透的,学生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给与帮助,如应该如何获得信息、怎样到专业的BBS中进行求助、怎样更准确地搜索到所需信息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经历了信息应用的全过程。当然,由于主讲人有限,所以真正能够全盘经历这一过程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因此,有的时候,会让这些主讲人给“听众”讲讲自己获取“答案”的过程,让他们将自己不断形成并提高的“信息素养”通过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共享。

②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及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主讲人无疑是这项活动最大的收益者,他们不仅能够在操作技能、信息获取等方面得到锻炼,同时由于要作为全体同学的小老师,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解答同学提问,比教师还要耐心得多。另外,因为“教师”是学生,所以其他同学与他的交流也更加自然。由于时间较短,主讲人和教师无法周到地照顾所有同学,经常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之中再产生几名小老师,负责对他们周围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另外,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其实也是受益人。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教师也不一定知道,在和学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或是通过学生的讲解,教师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当笔者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看着讲台上的主讲人时,笔者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下面的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体会到学生会在什么地方产生困难、应该怎样减小这种困难,即通过主讲人的“教学”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这样的活动,受益人是多方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应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学生初始接触时大多怀有朴素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加上一些学生条件的限制,学生差异越来越大,有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碰到的困难较大,无法跟上同学的步伐,就慢慢丧失了对计算机的兴趣,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或因为课堂集中教学的方式无法适应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慢慢损失自己的兴趣,对这些学生来说,课堂热身活动集教学、应用、趣味于一身,内容新颖、多样,由于时间的限制,选择的内容也不会特别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由成功也能体会到乐趣,这样,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这项活动充分体验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

(5)问题与反思

这项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在下一步的实践中继续研究:

①如何根据年龄特点形成训练梯度,形成系列

本次的热身活动研究主要在六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前文介绍的主要是笔者教授的六年级学生的情况,我校另一位教师在三年级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在一高一低2个年级段中进行的活动虽然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成为系列。笔者计划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尝试在各个不同学年段开展这一活动,预期在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三年级:鼠标游戏、指法训练、学生作品展播;

四年级:配合课堂教学,重点学习Office软件中所涉及的一些技巧;

五年级:网络知识、技能、学生课件作品展播;

六年级:软硬件知识技能、信息技术新发展介绍。

希望能够通过长期成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

②学困生问题

在热身活动中,仍然存在学困生问题。尽管有种种措施尽可能地控制难度、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等,但仍有一些学生有困难,无法完成任务,在表3中可以看到,在6次活动中,有十名左右的学生未能完成全部任务,一名学生甚至有4次未能完成的记录。对这些学生应如何帮助,使他们能有所进步,是下一步应好好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效的“五分钟热身”环节,对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有一定益处,并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互助与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内外更加主动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当然,教师的引导与监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在这一活动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姚梅林.论问题解决与学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3]潘春明,石世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Warming Up”教学环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第9篇: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高效教学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8-01

相较于2002年颁布的生物教学大纲而言,新标准给出了更为科学准确的高中生物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无论是对学生、教师抑或是教研人员都是巨大的挑战,如何构建高中生物课程高效教学,是当下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1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显现,教学与新课改思想相悖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思潮已经深入到中学课堂,但是如今的生物课程教学却大多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改革理念下存在着诸多不足,进行高效的生物课程教学是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生物科学进步的必然。正确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课程教学的欠缺是开展高效生物课程教学的前提,笔者就教学实际,探究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弊端。

1.1教师主导地位过于突出,师生关系较为淡漠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太过注重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而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其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严重下降。生物课程教学是介于文科理科之间的学科,其既有诸多的需要记忆的理论概念,又有可以动手实践的实验课程。教师过于主导的教学地位严重阻碍了多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1.2知识和能力二者脱节,学生往往分高能低

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提高的评价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生物课程的兴趣和个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日后的社会活动中将成为体现其能力的主要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脱节发展让学生不能适应生活生活

1.3教学方式古板单一,缺乏多层次多角度教学

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往往采用“填鸭式”授课法,即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这样“一黑板、一粉笔、一张嘴”的灌输教育严重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教学之后,题海战术成为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师教授课容量小容易劳累,学生学习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时间耗费虽多,但是效率低下。

2 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效率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的生物教学要求的主体方向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科基本素养,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潜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高效性,总结教学影响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科教学改革与探究,提出切实合理的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注重启发式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教师要重视课堂的讲解,引导学生以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学习模式为主,增强学科教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之间的融合,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培养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在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很大成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科普类型的知识存在,比如在讲解第一章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时,教师可以从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出发,以诙谐幽默的课堂氛围切入教学,让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激发其学习热情。

2.2突破生物教学重难点,巧妙化解教学疑难

高效生物课堂教学的构建要求教师要科学处理好教材和知识的关联性,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一方面,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化解成零碎易懂的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对于处在不同理解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营造一个人人爱学习生物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气氛处于活跃状态。

高中教材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生物学知识难点就是普通细胞有丝分裂和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区别与联系问题,由于细胞分裂的微观性和抽象性,很多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其二者的相关联系,使得在而后的学习中存在盲区。教师在教学伊始,就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下讨论和自我理解知识的核心,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的比较二者在发生部位、分裂次数、子细胞名称、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是否发生联会和四分体现象等方面巧妙化解难点,让学生学习不仅感到轻松,而且充满趣味。

2.3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自主性

人常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自我学习。此理论对于生物学科教学也同样适用,在日常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让学生领悟生物学科的基本素养,使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学习能够更为持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还是要看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教与学互溶,提高教学效率。

3 以新课标为准绳,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重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必将推动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工程,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断深化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实现教学实践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高云霞.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105.

[2]祁晓冉,杨继红.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4(1):66-68.

[3]徐敏.以铜为镜,反思高中生物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118.

[4]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38(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