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

第1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激励;供应商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绿色供应链促使物流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其成功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不但实现了数据的准确快速传递,而且提高了装卸运输、仓库管理、采购货物等处理的自动化能力,从而使订货、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模式。在整体的绿色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递量大量增加,反馈信息跟需求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的传递,这样的话就要要求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须是畅通无阻的,这就促使物流企业为了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要使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当生产与流通规模越大时,就越要考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此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管理手段就越重要。

2.绿色供应链可以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消耗。 绿色供应链管理使各个环节都达到优化,用先进的设备让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快速的进行流动,以实现最大的程度资源使用和最小程度消耗量和环境污染影响,减少仓库储存和资金使用,大幅度缩短流通路线,进而有效的减少流通的资金费用。“无污染”、“无危害成分”、“无废物排放”贯穿着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始终, 绿色供应链是经济运行和生态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它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和协调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作用

就拿群体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维持这个供应链的最重要的挑战。可持续性供应链关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环境绩效是提高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多年来,西方的一些国家不断的面临从工会施加的压力,工作者请求改进工作环境,提高薪资报酬。但现在,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的注意力。事实上,供应链管理企业内管理不同, 原因在于供应链中的委托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委托问题指的是人为了私人的利益而进行低效的管理,从而损失了委托人的利益。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有着自己的利益导向,例如时间和成本, 这可能与绿色供应链发起者的绿色化产品导向背道而驰,导致结果与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目标不符。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委托问题, 链上企业对供应商设置了监督机制,以此提高原材料环保质量和增强供应商环保意识。

三、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只对供应商进行监督还不足以提高原材料绿色化水平,实行必要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原材料环保质量、增强供应商环保意识有着重要影响。供应商对提高产品环保水平的成本比如预防成本、 评估成本等比较敏感, 但是与此同时却没有意识到提高环保水平所带来的优势, 比如降低质量问题、提高顾客满意度等。 如果供应商只关注到增加的成本, 那其努力提供高环保水准的原材料将成为一席空话。本文主要从政府管制、 经济激励、 文化激励3个角度提出了对供应商提供绿色原材料的激励机制, 从而使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得到渗透。

1.经济激励

供应商的质量成本不可能全部得到政府的补偿,这时经济激励机制将会起到协调的作用,供应商将会努力提供满足制造商需求的原材料以避免失去合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用绩效工资来激励供应商。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加收益,向供应商支付绩效工资这一措施将有助于供应商努力提高原材料环保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为优化产品质量的付出成本、质量成本都将获得一定数量的补偿,这样会对供应商产生直接的激励效果。

2.技术激励

虽然绿色产品好处颇多,但是生产绿色产品必然离不开大量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企业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技术创新相对缺乏, 相关人才较少,为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供应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鼓励其积极投入到绿色原材料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当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派遣优秀人才对生产技术进行指导,优化生产线,鼓励创新生产技术等等,以此来激励企业发展。

四、结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的构建是极其重要的,同时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开发的潜力,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中合理有效的刺激性机制,对绿色供应链的有效操作具备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55-02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思想与形式,涉及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信息、物流、资金等整合与规划,强调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终极用户等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以不断优化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凸显,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

1供应链管理现状

1.1传统企业的观念制约

以传统企业发展来看,其职能划分明确,如采购、生产、销售等,以“垂直型”管理职能为主,不容职能交叉。同时,这种“垂直型”管理模式,在企业预算中也有明显体现,通过预算加强对各职能的管理工作,避免随意消耗。但是由于整个企业的运行都处于预算控制中,一味增加利润收入,不断增加库存。这样,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运行的财政负担,不利于流动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传统企业的运行观念与供应链管理显然不适应,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组织长期处于高水平的聚集状态,不利于供应链的整体发展。

1.2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一直以来,虽然我国在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方面不断努力,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1)虽然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具备物流标准体系,但是标准落实不到位,没能真正发挥作用;(2)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设备缺乏标准化。以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状况来看,卡车大小、集装箱尺寸、仓库货架等,均处于标准的配套设置,但是我国各种标准参差不齐;(3)商品信息化规范有待提高。在电子商务运行状态下,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统一的商品信息,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当前,虽然我国一些单位建立了数据库,但是缺乏统一标准,字段的长度、类型有所不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1.3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条码技术。当前我国大多生产企业没有认识到条码技术的重要性,缺乏对条码技术与条码质量的控制,因此在供应链中应用条码信息比较少;(2)EDI技术。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研究EDI技术,并在海关、交通等多个部门进行尝试,但是企业应用EDI技术的实例较少,尤其是EDI应用的法律问题、安全性问题等有待解决;(3)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应用问题。以我国当前电子商务发展来看,一方面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根本认识,很多企业利用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并将此与电子商务混为一谈;另一方面物流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商流活动在网络的广泛发展,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因此难以实现转移服务。

1.4 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

一方面,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再加上涉及到跨部门、跨行业管理,对高新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专业技术人员仍然匮乏,亟需一批既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又具备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流通行业的运行缺乏统一规范,各行业以自己的标准为主,缺乏统一标准,因此不利于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也制约了供应链的发展步伐。

2改进建议

2.1积极转变企业发展观念

以我国供应链管理状况来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问题尚不明确,甚至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单位、行业协会以及大专院校等,已经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因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扶持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深入开展供应链管理研究工作,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让企业认识到市场竞争提出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转入观念,融入到供应链中,与其他更多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企业应转变“贪大求全”的传统观念,追求企业发展的实效性、可持续性,为客户提供更多有益产品及服务,获得自身健康、长久发展。

2.2 加快标准化建设

以国外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来看,有关供应链的推广工作,需要行业协会的支持作用。将更多企业组织在一起,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或者社会利益,应用供应链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政府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所弱化,而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更不可能由某一政府部门独立实现。以我国发展的形势来看,各个行业协会或者跨行业协会将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供应链的发展与国际惯例更加相符,也利于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输工具以及物流标识的标准化。虽然在物流标识方面已经有所完善,但是使用情况仍然堪忧。而运输工具标准化的问题则执行力度不足,虽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是我国标准的主要行政部门,但是实际标准却由各部门的技术委员会统一制定。例如,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制定条码标准;由中国包装总公司负责

参考文献:

[1]王继永,孙世民,刘召云.我国供应链合作伙伴竞合关系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8,(7).

[2]朱安东,许淑君.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与市场响应模式分析[J].价值工程,2010,(35).

[3]祈莉丽,季建华.我国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4).

[4]李辉,李向阳,孙洁.供应链伙伴关系诊断管理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熊,2007,(10).

第3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港口;可持续绩效;层次分析法;灵敏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3-0068-006

一、引 言

在全球贸易运输中,国际海洋货物运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海上运输业承载了90%左右的全球贸易量和70%的世界贸易总价值,是世界上最普遍、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1]

海上运输仅仅聚焦在海上两港口之间运输产品的流动,而海上物流集成了许多活动,主要控制从供应商原点到最终客户的所有产品流动。[2]在海事供应链中,主要由班轮运输和港口两部分组成。据统计,港口系统在2011年处理了16786百万吨的货物量,港口系统处理了世界范围内的货物流动的巨大需求。[3]因此,任何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上实现的明显改善,都会对海事供应链效率有一个重要的影响。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是供应链管理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维度方面的结合。[4]一个可持续的供应链也可以定义为通过对信息、运作、资金和资源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以及对环境破坏的最小化。[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关于经济和社会层面,它的目的是优化操作来提高成本效益。关于环境层面,是指减少相关的负面环境影响。[5]

近年来,航运业开始向可持续供应链努力,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确保更广泛的利益。在供应链可持续性的考虑方面,港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进行港口的可持续性评估,从而制定最优决策,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渤海、黄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有青岛港、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大连港、抚顺港、龙口港、烟台港、威海港、潍坊港、日照港、连云港港等大大小小各类港口十余个。这些港口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国内贸易的发展。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主枢纽港口青岛港、地区性重要港口日照港、烟台港以及中小港口威海港、潍坊港5个港口,从环境和经济的两个层面来分析各个港口的现阶段可持续性发展情况,希望能为我国港口(不仅是海港,也包括内陆河港)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就我们收集到的以往研究文献来看,对于港口可持续发展中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尚缺乏同时考虑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研究。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问题,确定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根据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体系,确定可持续性方面的评价标准。第三部分为方法论和实现过程。首先介绍了多准则决策法和层次分析法,然后详述了根据数据进行的实现过程。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果呈现和运用灵敏度分析的验证过程。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收尾性的总结,说明这一课题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后续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问题描述

(一) 问题介绍

众所周知,港口所在的城市都是得益于港口的不断发展,从而带动起了城市的发展。环渤海、黄海半岛拥有众多港口资源,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港口系统。近年来,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判断港口绩效的重要标准。研究中试图分析环渤海、黄海所有港口的发展绩效会非常复杂,而且不会对一项问题有太多的侧重点。因此本文选取环渤海、黄海具有代表性的5个港口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港口可持续性绩效。

(二)目标

本研究的范围是评估海运供应链的5个环渤海、黄海港口的可持m性。评估包括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内容。经济目标是优化运营成本,实现成本效益。经济方面尽量减少运营成本,如交通、运输和库存。另外,考察服务的质量,以此可以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比如缩短服务和等待时间,减少港口拥堵。

环境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港口和航运业务的环境破坏。一系列环境方面的指标设立,是用来衡量污染程度,环境立法,可再生能源和未来的发展策略。因而,根据(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和以前学者的研究,设计了评断标准。每一个标准制定了指标用来评估港口可持续性绩效。

(三)可持续性标准和指标

首先,我们要考虑经济和环境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有三种认证用来提高港口中的可持续性绩效:ISO14001、绿色港口和生态港口。其次,考虑确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一系列指标。评价港口可持续性设立的一系列标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港动对空气、噪音和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检验港口政策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研究方案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由于它们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很难把经济方面和环境方面结合起来考虑。这主要是因为所有的经济策略都是通过优化港口运营带来更多的成本效益,而大多数的环境策略通常需要大量的投资。由于可持续发展指向未来,很难平衡可持续性的环境和经济方面。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指标,用来评价每个港口的绩效和竞争力。根据层次分析法,第一步是制定决策的层次结构。我们建立环境方面的层次,是基于国际标准组织14001这一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研究方案如图1所示。

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数据

问卷调查基于选定的港口和指标体系。

1.参与者

邀请了三种类型的参与者进行问卷填写:港口管理者、港口物流研究专家以及熟悉环渤海、黄海港口的外贸人员。港口管理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者。它们直接控制港口系统以满足所需的目标。港口物流方面的专家是港口方面进行教学、工作和研究的人,他们有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评估指标体系和备选方案。他们知道港口之间的差异。长期与各个港口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外贸相关人员,他们了解港口的经营状况,可以准确地判断港口在各项标准下的表现。我们的调查问卷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共有10位港口管理人员、两位港口物流研究专家以及30位外贸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

2.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旨在反映特定的目标。对于每个标准,根据前面我们描述过的1到9级的重要程度对我们选取的港口进行评估。这部分的目的是总体了解每个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接下来,最重要部分是在一组评价可持续性绩效的标准下,对港口的绩效进行个人经验和意见的征询。这个评估采用了1―9标度法。最后,排序问题根据给定的一系列标准评价各个港口的绩效。

(二)决策层次制定

表1描述了层次结构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评估各个港口可持续发展性能的一系列标准。在第二个层次,说明了本研究的两个方面:经济方面和环境方面。

(三)成对比较模型

当建立了四个层级的决策层次结构后,就要将同一层级的构成要素进行成对比较,构造出成对比较的专家判断矩阵。如表2―表4所示。

在第三层次中有两种类型的比较。集群的比较:这是两个集群分别比较。一个标准的集群被定义为一组从它的上一层级开发的一组标准或者子标准。这种比较的目的是评估在每个集群中的标准的优先级。水平比较:这个比较的目的是在同级别中评价所有标准。这个研究集中于这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它提供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组合的总体评估。

表5描述了环境方面的比较矩阵,表6显示了经济方面的比较矩阵。表7和表8分别描述了第四层级中环境子标准的两个成对比较矩阵。

(四) 结果

对在同一集群中的标准或者属性,进行基于归一化权重排名。计算的过程按照层级。因此,如果在同一层级中有两个标准的集群,t对他们分别排名。两组比较方法的主要目的如下:在每个集群,集群的排名是为了确定一个集群中的一组标准的优先顺序。目的是评价在某一方面下的每个标准的重要性的相对程度。第二种类型的比较是层级之间的比较。目的是确定每个级别中所有标准的整体优先级和排名。这种评估的结果显示的是,在一个评估中两个方面的结合程度。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评估相互矛盾的方面之间结合的程度。

此外,一致性测试是用原有的公式计算处理。在评估的时候,对每个参与者进行一致性(不一致)比率检验。可接受的一致性比率小于或等于0.1。一致性检验过程:当CR=

表9是在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比较结果。所有的标准都使用数字规模来进行排名,1是最可取的。关于评估,在排名上环境方面的优先级高于经济方面,平均权重53.68%。表10展示的是在决策层第三个层次中一系列经济方面和环境方面的各个标准之间的权重列表。对各个标准的权重进行排名,确定各个标准的优先性和重要程度。描述出了成本效率标准与本层次的其他标准相比是最重要的一个,平均权重23.53%。在这个层次中的标准中,高质量的服务和培训以及成员意识这两个标准被列为第二个和第三个最重要的,分别为22.79%和9.38%。接下来的表11展示了决策层相对于第四层子标准的对比情况,阐释了基于权重的两种类型排名。

第一种排名情况:在同一标准下子标准之间的比较。废弃物管理和环境的风险管理这两个子标准相对于其他标准来说,它们的排名是靠前的。

第二种排名情况:在两个相同层次下,这五个子标准之间的相对比较。进行这五个子标准的之间的排名,计算的所有子标准的平均权重的总权重等于100%。由此次排名可以看出的是,环境方面的风险管理这一标准是最高优先级排名的。

(五)分数计算

有了上面几个表格中的数据后,接下来进行的是,计算所提供的备选方案中各个港口的得分。论文中各个标准的权重的计算、各港口绩效的百分比等都是由所有参与者评估得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得到的,然后参与者的评估获得分数的平均数就是最后我们论文中所使用的分数。各个港口由各个标准和子标准综合进行评估。每个港口最后的总分是由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在接下来的表格中,我们展示出各个港口的最终综合得分,如表12所示,青岛港与其他港口相比具有最高的可持续性绩效,为49.11%。烟台港排在青岛港的后面,可持续性绩效为44.37%。

四、灵敏度分析与结论

最终给出的评估取决于对各个标准和子标准所设置的权重。因此,灵敏度分析的目的是检验不同场景下对应的标准权重的变化。这样做,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改变环境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一系列标准的权重来验证得到的结果。举例说明,青岛港口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达到了很多的环保标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青岛港的环境方面的权重,来看一下改变环境方面的权重后,各个港口的总得分变化情况。

敏感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如下:反映各标准在港口绩效方面的重要性,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影响港口绩效排名的变化方面,确定最可能影响结果的标准,验证所获得的最终结果。

(一)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通过改变标准和子标准的权重来实现。一是改变环境方面的权重,二是改变高质量的服务这一标准的权重,下面详细陈述这两个过程:

1.如果环境方面的权重从53.68%提高到67%。当然,在经济方面的权重就会随之减少。经济方面的权重就从46.32%下降到了33%,这一环境标准方面的权重的增加,使得港口的综合得分均有提高,但各个港口的提高幅度不一样。五个港口的得分分别从49.11%、44.37%、44.36%、42.6%、34.05%升高到:49.30%、45.18%、45.38%、43.45%和34.77%。另外的话,港口的排名也发生了少许的变化,烟台港和日照港的排名进行了对调。表13描绘了这一结果。

2.当高质量的服务这一标准的权重从22.79%上升到35%时,再次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此确定各港口的可持续性绩效水平。增加高质量服务的权重,使得青岛港的综合得分更高。而且各个港口的排名也略有变化,烟台港排名略有下降,日照港排名提升,升到了第二位,其他港口没有变化。其灵敏度分析的结果展示在表14中。

(二) 讨论

通过灵敏度分析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总结如下。

环境方面:不同权重的各个标准,其经过研究的结果显示,即使由于增加了一些标准的影响,青岛港港口的分数增长幅度最小,但是仍然保持排名最高。可以看出:这个港口有关这些方面的性能已经达到了稳定性。不过研究发现,青岛港虽然排名一直居于首位,但是增加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后,综合得分的提高程度是最低的,日照港的综合得分提升最快,说明了青岛港在可持续性方面虽然固有的实力较高,但是其在环境方面的重视程度并没有日照港高,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话,还是需要加强环境方面策略的重视和改进。

经济方面:当增加了环境方面中高质量的服务这一经济标准的权重后,只有青岛港和潍坊港的综合得分有所提高,说明这两个港口在目前的港口发展战略中,比较注重这一点。建议五个港口在各个标准下,结合自己的优势,分析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展。

环境方面和经济方面的结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与最初的解决方案相比较,港口的可持续性排名是变化不大的。在对两个方面的标准进行灵敏度分析后,青岛港的位置仍然保持在最高优先级。

五、结 论

本文选取环渤海、黄海港口体系中的5个有代表性的港口,对它们在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绩效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数据,应用多准则决策方法中的多属性决策对各个港口的绩效进行了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对5个港口进行了可持续性绩效的排名。不同港口可以根据自己单项和综合分数进行改进提高。本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此类问题的通用框架,可以扩展到我国其他海港、河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Asgari N,Farahani R Z,Goh work design approach for hub ports-shipping compani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Practice,2013,48:1C18.

[2]Song D W,Panayides P M.Maritime Logistics: A Complete Guide to Effective Shipping and Port Management [M].London: Kogan Page Ltd.,2012.

[3]Asgari N et al.Sustainability ranking of the UK major ports: Methodology and case stud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15,78:19-39

第4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商供应链;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场景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推进电商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实现端对端、点对点的服务目标。数字化技术的融入可以助力电商行业的稳健发展、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强化电商供应链整体的集成化,从而推动电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电商供应链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当前的数字化转型并不完善,电商供应链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集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如物流活动在多方面明显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商流和信息流也因数字化技术不够完善而抑制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供应链当前仍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通过数字化技术升级电商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降低电商供应链整体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白雪、张兵(2019)研究了电商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的价值,认为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从以往采购主要靠定性分析到现在定量分析的转变。基于大数据数字化技术,针对目前生鲜电商供应链模式,王祚宇(2021)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客户精准分层、溯源体系建设、运力整合及路线优化等角度提出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的优化措施。陈志斐(2022)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将区块链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结合,解决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系统中的隐私安全保护、信息可溯性等问题。陶春博、王伟(2021)从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协同的创新思路,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电商供应链,并分析了该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跨境电商赋予了全新的智能内涵,赵庭悦(2021)结合区块链概念和关键特征,探讨了目前电商企业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物流管理。王孟博等(2021)基于物联网环境下,对我国鲜活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鲜活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有助于解决行业内面临的困境。本文从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出发,利用其优势并结合电商供应链的发展现状,积极地研究新型电商供应链模式。

2数字化平台赋能电商供应链的技术路径

2.1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产业都受到积极的影响。电商的最大优势是具有极大的曝光度,可通过大数据平台推送至各类需求端,即运营流量。电商企业需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供应链赋能,实现电商平台和电商流量的去中心化,进一步促进电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电商产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通过短视频平台扩大销售辐射范围,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抢占市场份额、占领下沉市场,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针对三线以下城市、县镇及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情况,可利用数字化技术给消费端提供一个高性价比、全面、方便、快捷的网络市场购物平台。采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电商平台的发展,就能充分利用消费者心理实现抢占下沉市场的目标。传统电商供应链以生产为中心,销售商聚焦于如何将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销售或分销,是典型的推动式供应链,而数字化供应链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服务型制造,聚焦的是消费端的需求,是一种拉动式供应链模式。数字化电商打破了传统供应链中间商赚差价的局面,通过数字化技术使生产商可以直接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使两者直接的联系更紧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电子商务产业进行重塑,协助电商产业改造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打造一个数字化电商平台,有消费需求的顾客可通过平台进行需求筛选,在此过程中,顾客可以“零成本”完成传统意义上的货比三家,高性价比购入心仪产品。顾客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远程观看产品的真实质量,也能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试穿服务。最终,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提高顾客黏性、提高品牌效益、打开市场、占据较好的市场份额及促进流量变现,最终实现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2.2技术创新

2.2.1大数据大数据是指在大范围内分析并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针对性地提取分析,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电商供应链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知你所想,懂你所需”,精准、快捷地抓住每一位客户的迫切需求,降低营销成本,打破数据孤岛的局面。例如:在社交活动平台上观看某电商直播卖货时,当打开其他社交或电商平台发现这些平台会通过大数据追踪,分析个人的消费需求,从而自动匹配同类型或相似类型产品进行产品推送或广告投入,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包括销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2.2.2区块链利用区块链信息共享技术,在电商供应链领域中,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商、消费者之间的公开信息资源进行重塑,信息从原有的私有信息变成私有+公有的模式,让开放的区块链技术打破原有信息的边界。在电商供应链各环节中,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原则,安全放心地在链中进行双方甚至多方交易,简化以往纸质版合约交易流程,从而达成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作用。利用区块链上消费者提供的产品需求信息,将消费者进行分类,便于整个链上的供、产、销商家节约营销成本和时间。对于链上的所有人而言,信息共享,但公布信息者是以匿名的方式,所以成员企业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属于一种“利他”理念,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个体或群体上链,区块链就会发挥更大的营销作用及信息资源。2.2.3物联网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通过技术手段随时随地进行人、机、物的联系互通,实现万物互联。物联网应用在电商供应链中大幅提高了行业效率。电商供应链可视化的仓库管理,通过物联网手段实时对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产生缺货成本和库存积压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电商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能力,更加准确地根据物联网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化安排供应、生产、库存备用等计划,优化不必要的流程,减少成本风险。对于电商供应链上的消费者而言,通过物联网技术,随时追踪商品的物流位置信息及到达时间,有利于电商供应链的发展。2.2.4人工智能在电商供应链中的销售环节,通过人脸识别可以进行支付交易环节,并通过人的微表情判读顾客是否喜欢该产品。在物流仓储和配送环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仓库的运行变得更加智能化,不仅提高了仓储利用率,还清楚地了解了仓库状态,掌握了库存数量,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支出。

3数字化平台赋能电商供应链的应用场景

3.1网络协同

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整合顾客的采购需求并同步到信息共享平台,销售商通过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上收集的信息向下一环节的生产企业发起精准的产品采购需求量(安全库存量和现有库存量),生产企业通过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功能,计算出该环节生产产品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再次通过数据同步在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上传生产企业原材料需求量,再利用数字化技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供应商根据生产企业在平台的需求进行材料准备,待原材料准备好后联系生产企业收货,最后生产企业生产顾客的定制化产品。通过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了解到销售商产品质量的宣传情况、产品功能的展示及产品的价值说明,这些可以直接反映出销售商的服务水平状况。利用数字化技术也能了解到生产企业的收益情况,便于顾客选择更加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计算出项目所需的最小成本,即人力、物力、资金“简而优”原则,并自动匹配最佳路径,即“短而便”,用最少的时间、最短和最便捷的路径实现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可根据透明化的数据反映物流的配送质量状况,如配送的时效性、可靠性、透明性及责任的可追溯性等。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还可间接判断该物流企业能否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及能否及时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响应。

3.2风险防控

利用数字化技术确定产品针对的需求人群,可以筛选出关联属性扩大人群范围,结合这类人群平时的购物习惯、购物频率、购物经费等情况,制订定制化的销售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数字化技术反向捕捉客户需求,对原产品进行改进升级,也可利用DIY吸引顾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信息共享平台上产品信息说明,提高曝光度,同时也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多媒体等手段扩大销售途径,从而吸引大批适龄用户。基于数字化技术分析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制订合理的安全库存量,最终吸引大批流量,并将流量变现销售给更多的用户。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实时数据共享,确保电商供应链各环节安全库存量的实时变化情况,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保障敏捷响应功能,掌握准确的库存动态,灵活应对市场消费波动,及时补货。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在一定范围内可有效控制风险,对仓库和途中的商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可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提高监测风险与协调应对的能力,促使电商供应链系统稳健发展。

3.3可持续性

碳排放、碳中和始终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电商交易环境下,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绿色健康发展。数字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地规划了电商供应链各节点的资源浪费、资金浪费等情况。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生产制造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大范围捕捉可靠有效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挖掘对制造商、生产商有益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将有效信息自动整合形成一套最佳方案(即利益最大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资源浪费,简化流程合理配置,调动电商供应链协同、科学系统地发展,从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产品交易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目标人群,引导顾客选择更心仪、更实惠、更适合的产品。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减少了不必要的逆向物流,降低了交易环境的物流成本,转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从而推动了电商交易环节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

4面临的挑战

4.1建设投入成本

虽然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电商供应链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始终面临着一个实际性的问题,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新技术的创新初期投入成本太高、周期太长。

4.2行业差异显著

不同产业的特征差异显著。例如,对于生鲜产业来讲,生鲜产品对存储条件的要求高、保质期较短、产品更新速度快、商品容易变质和损耗,所以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相关仓储及配送条件进行提升;对于服装产业而言,虽然衣服不会变质也不会对存储条件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仍需利用数字化(大数据)技术及时捕捉顾客的需求变化,紧跟时尚潮流。

4.3尚未大范围推广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电商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技术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普通的个体或群体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数据信息,数据质量的提高也并不明显,只有少数行业领先者掌握这项高端技术并从中受益,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白雪,张兵.大数据技术在中小电商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19(4):6-7.

[2]王祚宇.基于大数据的电商平台生鲜食品供应链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1):98-101.

[3]陈志斐.区块链助力生鲜电商供应链协同发展[J].物流科技,2022(1):147-150.

[4]陶春博,王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158-161.

[5]赵庭悦.基于区块链的电商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科技,2021(11):116-118.

[6]王孟博,尹玉婷,莫惠茵.物联网环境下国内鲜活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12):43-47.

[7]王剑.我国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及绩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0):155-159.

第5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零售企业;绿色营销;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30

低碳经济其本质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零售业的发展,同时又会带动消费的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稀缺,这必然要求整个社会重视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是社会活动的主体,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必然要求零售企业重视低碳经济的到来,应该开发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其本质是要求所有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注重成本的节约,提高节能效果,降低能耗,以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状态。

1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调查情况

本课题组于2016年7月至8月对广西部分零售企业比如南宁朝阳沃尔玛、南宁百货大楼、南城百货等大型零售企业就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和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总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78人,占39%,女性122人,占61%。被调查者年龄在20岁以下有18人,占9%,21―30岁之间有90人,占45%,31―40岁之间有50人,占25%,41―50岁之间有40人,占20%,50岁以上有2人,占1%,从这一数据反映出零售企业一般都是以年轻人为主。

在“您对绿色供应链的了解情况调查中”,回答了解一点占44%;不了解占43%;没听说过占13%。从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措施,员工也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但了解情况不是很深,说明了企业应该更加进一步让员工参与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动中来。在“企业是否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调查中,回答是的占62%;回答否的占4%;回答不清楚占34%。这说明了零售企业要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在“企业是否开展绿色办公相关措施”的调查中,回答否,没有开展绿色办公措施的占15%;回答是已经开展绿色办公相关措施占54%;回答不清楚占31%。说明了企业都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员工环境意识”的问题中,回答没有开展相关活动占20%;回答环境理念和技能培训占45%;回答开展公司内部环境宣传占20%;其他占15%。从这一情况反映出,企业要重视员工环境理念的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在“企业开展哪些措施支持环境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的问题中,回答没有相关活动占16%;回答号召员工参与环境相关公益活动占52%;资助环境相关公益活动10%;参与环境保护相关公益活动占22%,从这一调查数据表明已有过半的企业开展了号召员工参加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

2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员工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培训,但培训的力度还不够,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了解,对绿色产品也不熟悉,也有被调查者表示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2消费者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还比较缺乏

众所周知,实施绿色供应链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消费者一般也不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来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者虽然对“低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低碳意识也逐步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的低碳消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消费认为“服务价值较高”,这是阻碍消费者践行绿色环保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说,要提高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

2.3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员之间缺乏合作

在调查中,零售企业也认识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只是处于低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合作的稳定机制。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外部的价值链成员的良好合作,这里的价值链成员不单纯包括员工,还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绿色,即环保,而绿色的运作在于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最终形成整体绿色供应链的竞优势。

3低碳经济模式下零售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3.1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

目前消费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不高,对低碳消费看法不一致,认为自己作为单个的消费者,与社会强调的低碳经济无关。在我们的调查者发现,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可程度比较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看重低碳商品,因为标有低碳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非低碳的商品,因此也不愿意购买标有绿色环保产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看中的是产品的价格、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只有少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碳商品,这部分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消费者低碳商品的好处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公众健康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选购商品的主要因素时才会考虑到低碳商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的全员管理,即把顾客也纳入到自己的核心成员,企业应该要有与顾客实现“双赢”的战略思维,把顾客看作是利益相关群体的主要成员,企业在从事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对其利益关系人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企业在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树立企业自身的形象,对其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也是很有裨益。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召回铅污染玩具这个案例,表面上看,美泰及时召回有害产品,但其深层次含义是通过召回有害产品,一方面显示了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3.2低碳经济模式下需要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

低碳经济是一种运营模式,企业应该全方位的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为顾客购物带来便利,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应该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的需求,对顾客的要求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低碳需求的满足给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战,要求企业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低碳需求的管理不单纯是营销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企业整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应对环境的变化有个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传统业务流程是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只能适应静态的、单一的营销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动态市场的反应能力。随着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分工不断细化,业务流程应该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的、多样化的、动态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以此形成企业整体竞争力。

3.3低碳经济模式下需要企业进行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企业由粗放型向低碳化、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每个企业都不是孤立运作的,在全球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这里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气候环境,还包括人文、科技等环境。任何一个经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全球“大气候”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需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这里的社会责任不单纯是对企业负责,还包括对顾客、股东、社会环境的负责。希望企业在开展运营过程中要有低碳创新思维,开发低碳产品。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竞争经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非常低,企业真正经营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更多地是经营自己的诚信品质。金钱不是衡量企I成功的唯一标志,而永续经营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眼光放远一点,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好,其利润才会滚滚而来。

3.4低碳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

低碳是一种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低碳产品通常具有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等作用的产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其低碳产品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供应商提供的节能实体产品;其次是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营销环境;第三是产品的使用及售后服务要节能环保。低碳应该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进行低碳产品的销售,必须与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指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有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组成。内部价值链成员包括企业的员工、管理层、股东等,外部价值链成员是由供应商、经销商和顾客组成。其中供应商是零售企业价值链的源头。如果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就低碳产品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即使自身具有绿色创新思维,也是无济于事。低碳产品可能刚投放市场,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由于消费者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于新型的低碳消费可能还有点适应不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全员推广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低碳产品的竞争力才会慢慢凸显出来。低碳产品要为消费者所接受,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卖点,这个卖点应该表现为差异性和独特性,不为竞争者轻易模仿,这样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到来,企业应该成为低碳创新的领导者,零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的主体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零售企业必须转变自身的战略观念,牢固树立低碳运行理念,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低碳产品,以此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贾昌荣.低碳营销――低碳消费浪潮下的新营销模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4).

[2]王淑翠.荆林波基于顾客体验视角的我国百货业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4,(12):1617.

[3]苏云峰.传统大型零售企业实施全网电子商务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14,(12):6869.

[4]董常亮.“云”消费时代零售企业竞争力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京),2014,(10):7478.

第6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相对于其他类型公司而言,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根系庞大,这对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只有高水平地整合供应链,保证供应链的效率、柔性与可靠性达到较高水平,才能提高全球物流的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加快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特点和成功案例分析

1.1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特点跨国公司是全球性的,经营面向全球市场,物流遍布全球,在所经营的产品范围内,对全球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历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1)供应链根系庞大,供应链管理的任务重;(2)跨国公司在供应链中具有主导力量;(3)供应链整合的难度大、重要性高。(4)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进行深层变革的技术基础,又给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注入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信息化、柔性化、反应迅速化、整合程度提高后的管理一体化。

1.2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因为上述特点,跨国公司为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必须依据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模式,不断对现有供应链进行重组与整合,最大限度地优化供应链。在企业竞争全球化并且日趋激烈的今天,主动的挑战者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创新迅速崛起,如戴尔;主动的持续改进者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或保持竞争优势,前者如海尔,后者如摩托罗拉。对这些跨国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可给经营者提供许多改进、重组与整合供应链,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法。

(1)戴尔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直销模式”的供应链管理。在库存方面,因为与客户保持直接关系,用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和准时化(Just-in-time)的生产方式,装配车间不设任何仓储空间,配件由供应商直接送到装配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送给指定客户,原配件和成品均实行零库存。在信息处理方面,公司与客户直接发生销售和售后服务关系,缩短了客户信息反馈的时间,有效减少了信息的损耗;并且,通过与供应商共享客户信息,不仅巩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而且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处理信息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在配送方面,该模式缩短了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传递时间,使公司有了极大的自和自由度,公司以合同方式与第三方物流建立伙伴关系,完成产品的配送任务。

(2)海尔模式。该模式是基于“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配送资源网和信息网。具体做法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实现JIT过站式物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网,优化外部资源,建立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供应商由原来2200多家优化至721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实行并行工程,使一些国际化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整合全球配送网络,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配送网络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外,从B2B到B2C,体系健全,配送效率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在信息网方面,海尔在内部实施了ERP,在外部搭建了CRM和BBP平台,并且采用信息集成程度最高的LES物流执行系统,建成了内外信息高速公路,为市场反应能力的增强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3)摩托罗拉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①建立数字化物流系统。基于该系统,实施全球化采购,本地化生产,进行上百个型号产品和几万种原材料的管理。②专设了一个从事物流管理的团队。该团队的主要成员由托罗拉各事业部的物流骨干人员及总公司的骨干人员组成。该团队主要负责摩托罗拉物流工作的协调和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等管理工作。③通过加强物流服务商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首先,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物流服务商。选择物流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公司全球的物流总量,统一标准招标,最终按“5+2”方式确定物流商,即5家货运企业和2家快递服务商。在该模式下,一方面招标形成的竞争机制促进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物流服务商数量的精简与合理匹配可简化公司对物流服务商的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与物流效率。其次,实行全球运输管理百分考核制。通过成立的全球性物流资源公司对本公司的物流服务备选商和服务商实行全面、严格的考评,及时淘汰不合格者。最后,物流业务量分配遵循“80/20”原则。服务好的物流公司拿到80%的业务,稍次的物流公司拿到20%的业务,保证某些重要线路上有两家物流商同时服务,若一家因为一定原因不能提供服务时另一家可迅速接管整个业务,保持一定的弹性,避免风险。

2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因为跨国公司具有经营和市场面向全球、业务量巨大等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的一些特有关系

2.1物流管理对供应链管理有极高的依存度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原本不可分割,对跨国公司而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高度依存。因为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根系庞大,供应链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物流管理的水平,供应链整合不好,物流的效率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

2.2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决定物流管理的战略思路跨国公司根据本公司基本情况选择相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此后,公司的所有物流策略只能在供应链管理模式框架内优化。

2.3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信息整合和物流整合是供应链整合的两个最重要目标,只有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跨国公司为整合供应链付出的巨大成本才会得到降低,市场反应速度也才能提高。因此,只有物流管理策略得当,水平提高,其整合供应链的作用和效率才会体现出来。

2.4跨国公司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资源

3跨国公司的物流策略分析根据以上分析,跨国公司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须选择适合公司特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公司的供应链进行有效整合,并分别从供应链的上下游和公司内部着手,选择合适的物流策略

3.1供应方物流策略在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上游,是公司的供应商,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发包策略。跨国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利用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在与供应商共享客户信息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核心业务采用招标等竞争的方式发包给供应商,同时,将供应方物流也同时发包给了供应商,跨国公司在此基础上实施JIT采购和原材料配送,库存和运输的任务转嫁给供应商。②基于数字化系统的全球采购策略。在跨国公司建立了健全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后,利用快捷的海量信息,全球范围内低价JIT采购,同时实施JIT原材料配送,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③JIT策略。这种策略一般与其他策略配合使用。④接单后生产(Build-to-order)策略。这种策略一般也与其他策略配合使用。基于订单信息流的有效管理,接到订单后再采购原材料和生产,实现集约化物流,消灭呆滞库存。⑤战略伙伴策略。利用跨国公司的信息和客户资源,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上游供应链的集成物流,创造多赢的局面。超级秘书网

3.2销售方物流策略在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下游,是公司的客户,跨国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物流策略一般有:①配送体系构建与整合策略。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利用信息网略,构建并整合公司的全球配送体系,实现JIT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和返回物流体系。②物流服务商选择策略。用“竞合”的思维,选择优秀的物流服务商,并且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维持柔性的竞争性的合同关系,保证成品配送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③就地生产策略。全球采购,就地生产,减轻成品向下游配送的任务,将配送任务向供应方合理转嫁。

3.3公司内部物流策略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部物流策略应根据外部物流策略的选择而选择,一般而言,内部物流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公司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库存最小化,消灭呆滞库存。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应该选择相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整个供应链,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流策略,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乃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尔林.戴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物流管理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4<(3).

第7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绩效;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其对于公司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供应链管理中执行相关的管理策略以达到较高的企业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因此企业不能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而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就是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来整合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使得商品可以正确的数量生产并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其目的就是在一个令顾客满意的服务水平下使得整体系统成本最小化。依据此定义,供应链包含了从生产至最终产品的运送与服务,成员包括了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的顾客的所有成员。

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内部和外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渠道顾客间的流程做有效的整合、管理,也就是说不论物料、信息等都能由供应链的环环相扣而达到相互的整合,使企业、供应商和客户间结合成了一个无形但有效率的渠道,再经过一系列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企业便能有效的控制供应商的供应流程以达到时间上的效率。

供应链管理能针对顾客反应、市场变化等做出快速反应,并在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库存成本上都有极大的作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由于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顾客需求等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技术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能够随着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计划的内容,直至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刻。因此供应链管理能提供进一步的有效决策支持信息,使得企业能够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事件和客户需求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户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取得正确的产品,让存货降至最低,但仍旧能够提供给客户优异的服务,并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希望合作厂商之间能尽早将需求变动的信息传递出去,协调各组织间的企业流程,以减少存货、降低成本,并有效的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20世纪80年代许多公司发现新的技术和策略,这能使他们减少成本的支出,并且更能适应于不同的市场上竞争。然而,在那之后许多公司尽可能减少实际生产成本,而有许多进行改革的公司发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是他们下一步为增加利润并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解决之道。1997年美国的所有公司花费了8620亿在供应链的相关活动上,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1999年全球的供应链市场,市场规模为38亿美元,成长率为26%,2000年后供应链市场规模成长至54亿美元,成长率约为42,200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更为迅速,从1999年的38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203亿美元。

应用供应链管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实际效益,很多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策略后,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1998年的美国厂商的库存管理能力,明显发现英特尔(Intel)、戴尔(Dell)、惠普(HP)、IBM、通用电气(GE)等美国大公司因力行供应链管理,使周转天数由52天缩短为24天。1984年美国成衣纺织业,当时因为面临东南亚国家低成本、高质量的竞争压力,于是结合产业上下游的厂商,运用供应链整合的方式,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从125天减少为30天,每年节省了125亿美元的成本。

产业的竞争加速、产品的周期变短、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都说明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时代,企业之间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方法,很有可能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除此之外,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已成为目前主要的企业形态,因为许多的合作关系都是来自于各个国家,或是企业本身有许多海外分支结构,所以需要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时间上和弹性变动上的问题。美国是最早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国家,企业注意到除了降低制造成本之外,还需要提升开发能力才能促使企业成长。无论在运输、仓储流通上,都必须结合各厂商、客户,形成快速的生产业务流程,形成应付信息时代的管理方式。

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可为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等创造价值,他会使消费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即使收到货物;对制造商而言可以最小化由于产品库存短缺造成的销售损失,最小化库存和相关成本,并使制造商为顾客和分销商提供最好的服务水平;他更能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使之更好地与制造商的物流周期协调一致,以避免库存过多或短缺,减少原料报废,并向制造商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获得较高回报。“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企业而言意味着10%-20%运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大步伐,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逐年增长,从2000年以后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支出的增加比例不断上升。造成目前发展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知名公司在企业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因而造成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发展形势。尤其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氛围中,游戏规则的改变,更日益强化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手段。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的价值。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紧密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也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商品和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得最大价值。?2?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主要业务密切相关,优化企业业务并创造价值。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从未实施过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如果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带来大约20%的成本节约,例如节约物流运输成本、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等。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一方面这些利益包括传统供应链的职能如库存控制、采购和订单履行,另一方面能在整个公司的范围内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供应链管理的正确实施更是要贯穿于整个公司的战略活动,范围从产品的销售和设计部门到收款部门。而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基础在于必须在公司之间实施供应链管理,因为优化整个供应链需要各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优化供应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为达到主要的营运目标,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证供应链管理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1、 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基本的经营模式是价格的产生依成本和利润而定,成本不变,价格可变,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确定利润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但就目前正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相应的经营模式也有所变化。现在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由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但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的产生来源于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具体的方法只能是降低成本,而不可能依靠提高价格。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例如对生产容量的优化利用,或者选择直接向客户发货的方式,直接国际运输成本等。企业更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改进采购、订单履行、应收和应付帐户、意外管理等重组关键业务流程,来获得可持续性的成本节约。

2、 适当并适时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资本,集中存货,减少库存。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具有很低的存货,对于企业来讲能够使销售策略稳定,保持较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的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运营资金,还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市场销售风险,也许大量的库存会带来商品的滞销。一旦出现商品的滞销,势必会使企业蒙受销售业绩的损失。因此,要做到减少投入资本,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尽量使工厂网络合理化,综合从定单到现金的时间以改善物流绩效等。

3、 合理增加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改善计划的制定减少库存短缺,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尤其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进行供应链管理,关闭了全球内的六个仓库和从在新加坡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作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3? 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进而提升有效的提升与改进服务水平,通过时间管理的变化,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获得多方收益。据有研究表明,实施供应链管理后企业内部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超过10%,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相应的这种类型的企业生产率提高超过10%,对一般企业而言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如果对于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其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库存降低15%,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保持40-65天的优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企业之间竞争的白热化,也加速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看谁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将定制化的产品送交顾客手上。尤其对于一个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重业务和关系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据有关调查表明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依据它们所处的行业不同,它们的市值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2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及股东提供价值,并且能够出色的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关键业务过程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完善与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可以把许多企业的生产力量与以集中,不但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存货仓储成本,更可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顾客忠诚度,进而提高销售量,同时可分散资产的拥有风险和降低市场风险,使合作伙伴取得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竞争优势等。这些种种利益都促使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间形成一股强大的旋风。而我们都了解无论是营利或非营利企业都非常重视绩效,一个或一组绩效体系就是用来说明一个系统的效率,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带来的绩效影响是评价整个供应链管理优劣的现实标准。

国际著名的企业如联想、IBM、戴尔(Dell)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有力地证明了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下,适应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将越来越显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除了会给企业带来效率与效能上的变化之外,还会因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识别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以及应对市场的敏感度等。因此,积极优化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与改善服务的战略[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6-36.

第8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P键词】农村电商 供应链管理 创新模式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电商企业逐渐将农村地区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增长点。但传统的农村电商存在着观念影响、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目前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以农村电商定义、模式运作和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等为主,但鲜有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来研究农村电商模式。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大槐树电商为例,通过分析其商业模式的创新点和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对策与建议。提出了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新型农村电商企业商业模式。在新经济背景下,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是合理的选择。

二、农村电商模式

(一)淘宝的“千县万村”模式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以市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主要平台,从行政村中挑选成立村级服务站,由阿里巴巴派遣技术人员入村进行相关运营、指导和培训。农民销售产品由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农民得到订单信息后直接发货。支付方式由农民自行选择。购物时农民选好商品后可由服务站工作人员帮助下单,确认收货后再付款,不满意可以在服务站直接退货。

(二)京东的“京东帮服务店”模式

京东通过与中国邮政合作成立“京东帮服务店”。京东服务站以大家电商品为主,提供从配送到安装整个过程的服务。京东帮服务网络工作人员由京东员工及各厂商维修人员组成。京东帮服务站的主要三大功能:一是受理已销售的产品的售后服务;二是在农村市场推广适当产品;三是培训用户相关网络购物的操作。截至到2016年3月,京东拥有16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大家电配送与安排服务覆盖44万个行政村。

(三)区域性农村电商平台模式

各省范围内的区域性农村电商也层出不穷。如浙江的“赶街网”、山西的“乐淘村”、江西的“美好乡村”、海南的“农博网”等,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代买与代卖。福建省的世纪之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农村电商与生活服务相结合,提供代买、代卖、代缴费等服务,目前此模式已在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四)政府主办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站

在“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各省、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一批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如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惠农网、海南省商务厅主办的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

(五)农村电商存在问题

尽管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电商企业抢夺的新市场,但是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大问题:第一,传统观念影响,由于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经济发展等原因,农民更愿意到实体店进行购物消费。并且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对于网络技术并不了解,对网络购物相对陌生进而有抵触心态。第二,缺乏农村电商人才,电子商务的运作需要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和网络使用水平。由于农村地区网络和电脑覆盖程度相对较低与电子商务有关知识普及程度不足,对于电子商务运作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不利于吸引电商技术的人才进入农村,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严重不足。第三,物流水平不足,农村地区的物流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的快递公司的快递收发站仅建立到县或镇一级,乡级的快递无法送达。即便邮政能够直达农村的邮政EMS,但也存在费用高的问题。农村物流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意愿,也不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尤其是大宗生鲜类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尽管有些农民“卖家”已经尝试开展了一些农产品的统一包装销售,但品牌化建设的意识和建设程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农产品难以保障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会使农产品消费者对质量的好坏很难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品牌推广,也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三、大槐树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的大槐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招商物流集团北京公司与大槐树农村电商平台(隶属广盛居集团)在河北省宽城县进行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合作。由广盛居集团负责农村综合商务体系、电商平台、基础建设投资、区域辐射方面的建设,招商物流集团北京公司负责物流体系设计、实体物流运营、生产商贸渠道、商融通方面的运作。

(二)大槐树电商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特征分析

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其特征可以归纳为“9化”,即:差异化、一体化、绿色化、模块化、网格化、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本地化。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

1.战略层面。大槐树电商采用了“差异化、一体化、绿色化”的3个发展战略。大槐树模式采取了不同淘宝、京东等现有模式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为大槐树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通过与3PL公司联动,充分发挥大槐树电商自身业务资源的优势和招商物流北京公司的管理优势,形成良好的合作效果;大槐树电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产品源头到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彻底地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

2.战术层面。大槐树模式采用了“模块化、网络化、品牌化”的3个战术策略。顺应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发展思路,立足宽城,辐射承德地区,着眼河北省,以宽城为“模块”试点,积累经验,等试点成熟,向其他地区进行模块化复制;通过电商平台作为信息传递的方式,以村和社区为服务对象,将村的服务站和社区店作为载体,进行服务区域范围内的网络化营销和配送管理;差异化战略的目标的达成,需要提高大槐树产品的质量、丰富大槐树品牌的内涵等措施来打造大槐树自身品牌价值。

3.运营层面。采取了“标准化、专业化、本地化”3个方面的运营策略。对于产品的生产、包装、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采用标准化运作;通过配送周期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采用双向物流集疏配技术,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本土化策略则是依据当地消费者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服务,并依据本地r业的优势,生产和销售具有本地特色与竞争力的农副产品。

(三)大槐树电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

第一,形成“城市商贸企业―3PL―大槐树―农村和社区服务店”四级双向供应链网络结构。通过大槐树平台和3PL,无论是农产品进城,还是工业品和农资产品下乡,每个节点的主体都成为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链条中每一个主体的利益,就需要各主体间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大槐树电商和招商物流北京公司通过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为实现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最优化奠定了基础。大槐树平台通过村店和社区店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针对性的提品和服务,降低了需求预测的风险。招商物流北京公司能够及时掌握北京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保障。

第二,农村电商运作模式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方式。过去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上往往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再加上往往销售农产品要经过与加工企业进行多轮议价,有时甚至不能达成交易,这就导致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价格较低的现象。现在,农民可以通过大槐树平台农产品销售信息和自身期望价格,这就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利益。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原因致使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品和农资产品的供应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居民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往往要到城镇购买,这种不便利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消费。现在,农民可以在大槐树平台上购买自身所需的相关产品,并且通过3PL和农村服务店配送,降低了农民购买和提取产品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的便利性。

第三,传统电商主要以城市市场为主,而大槐树电商则主要以农村市场为主,采取了看似“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创了电商企业商业模式的先河。同时,传统电商往往是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以“卖”为主的单向流通,成本过高,对于农村市场的开发有限。而大槐树电商与3PL合作通过镇、乡、村服务站和社区店开展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既卖又买的双向流通供应链一体化运营模式,区别于京东、淘宝等基于自营物流或快递公司的运营模式,打造了新型的商物企业合作模式。

第四,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实现了与运营有关的信息共享。招商物流北京公司利用自身优势,能够将准确的市场情报和有关政策与大槐树平台共享,这样就降低了大槐树平台运营的风险。大槐树平台通过镇、乡、村和社区服务店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信息,并及时将需求信息传递给第三方物流,提高了其对市场情报的反应速度。通过建立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人为预测的失误率,信息资源的价值能够最大化的挖掘,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四、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问题与改善策略

(一)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问题分析

1.电商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与信息完全通过大槐树平台进行,而大槐树平台作为链上的一个环节,难以有效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信息共享实现了对各环节运作的了解,但是各环节仅仅了解到上下游企业的运营信息,而缺乏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最优决策的能力。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收益难以达到最大化,即使某一环节的收益较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也难以维持。

2.考虑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不足。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大槐树电商模式的供应链双向流通渠道,即“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空车返程,但由于农作物出产期只有几个月,在农作物生长期时农民没有产品可以卖,就会出现“工业品下乡,空车返程”的现象,物流成本提高。

3.城镇物流配送服务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标准的要求也在提升。而大槐树电商模式的城市配送仅配送到社区店或超市,无法实现对个体居民的终端配送服务,这与广大居民的终端配送服务期望不符,在城镇市场中丧失了主动权,不利于竞争城镇市场。

(二)大槐树农村电商模式改善对策

1.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中挑选相关人员,成立供应链的信息资源处理中心。该中心以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制定相关运营计划,将整个供应链的人、财、物进行有效分配与调整,并帮助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进行最优化的决策,指导各环节运营,使得整个供应链得以可持续运作。

2.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避免在农作物生长期空车返程的情况,可以通过与农民合作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后,基本不受季节性影响,同时便于存储,大槐树平台可以依据市场需求情况,稳定向市场提供相关农产品,这样既可以减少空车返程的现象,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完善城镇终端配送服务。为了实现城镇居民对于终端配送的要求,满足城镇居民对健康新鲜农产品的需求。可以提高城镇社区店的服务范围,增加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社区旗舰店在提品展示、帮买帮卖功能之上又提供从服务店到个体居民家的点到点送货上门服务。电商平台上可以提供备注送达时间的选项,按照所选送达时间收取不同的物流服务费。

4.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营养性、安全性的高要求,采用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措施和方法,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失,产品的新鲜度可得保障,保证了产品的销售。从农产品采购到消费者获取整个过程,既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又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5.完善电商人才培训。大槐树电商可以与学校开展深入合作,与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电商人才,由大槐树电商提供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依据大槐树电商的需要,制定专业的培训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既满足了大槐树电商对人才的需求,为整个供应链输送相关人才,又满足了学生就业问题。

五、结语

本文以农村电商及其发展模式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农村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新型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并以大槐树电商为例,分析与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对策与建议。提出了在新经济背景下,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是合理的选择。为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文以单个案例进行研究,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下一步将运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继续开展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Alan Smart. e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Vol. 21 Iss:3,pp.227-246.

[2]Paul Beynon\Davies.eBusiness as a driv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Vol.12 Iss:1,pp.30-37.

[3]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08):117-121.

[4]王庆东.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济南农村电子商务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03):13-14.

[5]王庆东.以核心企业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09):11-12.

[6]于红岩.农村电商O2O模式研究――以“邮掌柜O2O平台”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6):14-22.

[7]张景.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以厦门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3):45-47.

[8]朱品文.农村电商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68-69.

[9]任鹏.江苏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研究[D].2015.

第9篇: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物流中心;选址;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43-01

引言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将会持续扩张并推动经济命脉的增长。先进而完善的城市物流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降低不必要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与投资环境,增加直接外资投资,提供就业机会,还能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一、城市物流中心选址相关研究综述

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基础设施、环境、竞争、发展战略、产品特性、物流成本,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的复杂决策。近几年的研究关键词如下:混合多起点启发式算法(Resende和Werneck,2006)、二阶锥规划(Wagner,2009)、拉格朗日松弛启发式算法(Nezhad,2013)、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Kratica等,2014)。

现有的很多文献都是对某一确定的环境下的选址问题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问题所涉及的参量是不变且已知的。但是决策环境具有复杂与不确定性。因此,模糊理论被改进并应用于非确定环境下设施选址问题的决策。例如,Wen (2008)提出了基于模糊需求下现实主义准则单一成本模型,并使用混合智能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nüt等(2010)提出,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多标准决策方法与模糊TOPSIS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为购物中心选址。

二、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物流中心选址评价标准

1.经济标准。土地价格(A1),CLC的占地面积通常较大且需要足够大的扩展预留空间才能顺畅运营。配送灵活性(A2),合理的CLC应当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满足所有配送需求。运输条件(A3),需要能够满足多式联运的需求。服务水平(A4),涉及货物及时完善地从供应地送至消费者或收货人手中。人力资源(A5),涉及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2.环境标准。环保水平(A6),CLC的选址必须考虑保护自然环境并尽可能降低污染。对生态景色的影响(A7),要考虑到其未来发展所需的空间与其周围景色的和谐。自然条件(A8),应当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温度、风向、降雨量等。

3.社会条件。公共设施条件(A9),所需公共设施有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安全(A10),要保障CLC不受灾害等破坏。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A11),CLC的选址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并响应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资源空间。对附近居民的影响(A12),CLC的选址不仅要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还要缓解城市拥堵压力。交通拥堵的影响(A13),CLC会带来交通量的大量增加,任何不合理的安排都会带来当地交通条件的恶化。

以上13个标准形成了评价与选取潜在CLC的评价指标系统,可以进行评价(评价分为:“非常差、差、一般、好、非常好”或“非常低、低、一般、高、非常高”)。这些评价指标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成本指标与效益指标。标准A1、A7、A12、A13属于成本指标,其值越小代表该备选方案越合适。其余的都属于效益指标,值越大该备选方案越合适。

结语

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近年来广受关注,随着社会责任的强调与环境意识的逐渐加强,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也应也成为CLC选址的标准之一。因篇幅有限,本论文仅提出评价系统的构成指标,具体的评价系统以后会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Aardal,K.,van den Berg..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hard capacitated k-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s.Eur.J.Oper.Res,2015,(24):35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