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

第1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根据《国家物流标准术语》的定义,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logistics)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求,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并贯穿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

在供应链管理下,物流以实现了快捷准确的产品转移、比传统运输更为低廉的物流成本、基于网络的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供与需实现无缝连接,物流的重要性即在于此。而物流管理则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与特征

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进行科学的组织计划,使物流活动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快速形成物流关系和确定物流方向,通过网络技术将物流关系的相关信息同时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并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协调与控制,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实时信息,实现物流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增值过程管理。是对物流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的管理。对物流事前管理是物流管理不仅决定了物流能否快速、有效以及物品的安全,同时也对整个供应链有决定性的影响。

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是物流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物流的事中管理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事前计划的实时调整,是对物流活动进程的掌握,有利于供应链各环节了解物流物品动向,协调相应的各部门的计划。物流的事后管理是对已进行的物流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成功的经验和问题的原因,为改进物流管理提供借鉴,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核算管理的环节。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快捷性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来实现快捷的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应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效的供应链的基础。动态性通过动态的互联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让企业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沟通、合作,并形成供应链。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都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

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物流运输方式、托盘等多样性。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多样化,物流活动往往都会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来进行,由于物流物品的多样化,托盘形式也会多样化。物流物品的多样性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对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与信息

物流管理中通常将信息分为三种,即: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和共享信息。需求信息是买方信息,这种信息在物流管理中主要表现为物流活动中物品接收方的相关信息。它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准确及时的需求信息对于物流管理事前计划和物流活动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供应信息是指卖方信息,相对于需求信息而言,供应信息主要表现为物品发源地的相关信息,包括物品生产企业、物流中心等。共享信息主要是指相对静态的信息,包括物流基础信息、物流标准、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等信息。

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实现这类信息的共享,是物流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共享信息还包括对需求信息与供应信息的共享。在供应链任何节点上都能相互了解相应的供应信息和需求信息,使其在各个环节上进行交流、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系统中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不论是供求信息(包括反馈信息)还是共享信息都主要依赖互联网传递。企业通过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更加快速、精确,而供应链对信息跟踪物流活动能力的提高,也使其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三、物流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从战略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全局战略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物流对整个供应链有重要影响,物流管理必须以整个供应链为大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把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送达用户。

物流管理的任何问题都将会影响到物流,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结构战略物流管理结构战略主要包括物流配送中心战略布局、物流渠道战略选择、工具与托盘设计及应用。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战略决策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工具和托盘结构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度和效率。功能战略物流管理功能战略主要是指运输、储存、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改进运输管理,包括运输战略、运输工具、托盘的管理,使物流管理向零库存极限目标努力。同时还要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优化物流路线,保证准时送达,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基础战略物流管理基础战略主要是指信息系统、组织系统、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战略。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它是物流快捷、准确、高效的最基本条件。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持。组织系统是指物流管理及运作机构,科学的组织系统对物流的运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则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基础,由于物流存在地域性,因此,政策因素会对物流在广阔地域环境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这需要国内、国际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战略则是指道路交通状况、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这是物流管理既现实又长远的因素。

第2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曾经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通过对于内外环境的分析,可能会从人力资源、技术核心以及资本等方面确定企业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行业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的曾经的竞争优势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显,现在一种新的竞争管理理念开始引入我国,被企业重视并加以运用,这种管理理念就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理念其实就是团体竞争优势,发挥行业内或者是核心企业的联动效应,以便于在整个的市场经营环境中加快运行的效率,节约成本和资源,从而获取更多利润而取得竞争优势,但目前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运用主要是在大企业中,中小企业并没有认识或者重视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因此不能通过供应链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本文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于企业更好的运用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做出贡献。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概念及开展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

所谓供应链管理,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的控制与共享,让企业从生产的源头,也就是物料采购的环节开始,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进行管控,将这一链条上涉及到的供应商、销售商、零售商、制造商等连成一个网状的结构,从而通过这种紧密的联系,将核心企业所涉及到的采购企业、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等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机体,发挥机体的联动作用,以便于迅速对市场做出反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竞争力,同时也惠及到供应链中其他的企业发展。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理念是根据市场竞争,企业采取的一种合作共赢的策略,这种策略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加强与外部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来取得竞争优势,因此目前供应链管理引入我国后受到企业的关注与重视。

(二)供应链管理应用范围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可以说任何企业都能够利用供应链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目前来说,供应链管理主要应用在生产制造业,以及工业部门,尤其是在汽车、家电、通讯设备等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而且很多大型企业例如华为、大众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经做得相当成熟,成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获取市场优势的有力竞争点,而在物流等服务行业中供应链管理也有着广泛的引用,例如像中国邮政、中远集团等都在积极探索建设自己的供应链管理项目,而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型商超也引入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在这些大型行业中供应链管理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益,但是受到管理理念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在中小企业中供应链管理做的还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是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三)开展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供应链管理最重要就是企业竞争观念的改变,原来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存在于企业的内部,企业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获取竞争力,这种竞争优势和其他的企业和其他的行业都是不相关的。企业如果自身没有竞争力,就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办法也是打造自身的实力。但是现在这种靠着内部提升竞争力的方法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不在于强调企业内部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而是通过对外的合作与联动来提高整个供应链上的管理水平,以此来增强整个行业链条的竞争力,也许一个企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但是企业却可以通过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来获取竞争力。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更加强调对外的合作,强调加强对外关系的重要性,这也是顺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目前的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变化快速,市场更加趋于细分化和专业化,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提出和使用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对于变化的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因此,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信息共享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供应链管理出现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业信息的共享存在困难,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参与到供应链的建设中来,更不用说对供应链进行管理了,中小企业行业共享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小企业本身的信息建设系统不完善,中小企受到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不愿意将过多的费用投入到信息建设上来,现在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十分落后,有的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有的企业信息系统十分落后,信息系统很不完善,还有的企业仅仅对自己的企业的某些部门建立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建设很不完备,没有先进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无法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也就无法进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是企业的信息本身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分享信息,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的发展和规模不可能都是一样,这样就存在实力强的企业和实力弱的企业,实力强的企业自身掌握的信息多,资源多,实力弱的企业本身的信息和资源都十分缺乏,这种信息的不对等,导致大中型企业不愿意将信息分享给中小企业,也使得中小企业无法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建设中,从而没有竞争优势。

(二)生产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配合

中小企业参与到供应链管理中自身并不存在优势,因为自身的规模小,生产能力弱,所以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是较低的,他们一般要和上游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而也要和下游销售商进行合作,因为中小企的规模有限,所以在和上游的原料采购商、供应商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拖欠货款的情况,而且这些采购商对于中小企业的供货量也比较少,中小企业的业务并不是他们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因此就并不十分重视和中小企业的合作,而对于下游的销售商来说,中小企业因为生产能力和技术设备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生产的产品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产品销售上销售商也并不青睐中小企业的产品,无论从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受到规模的限制,使得这些上下游企业不能积极的和他们进行合作,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物流各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配合。一旦中小企业与这些外部企业不能很好的配合,就难以起到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的共享和控制,供应链管理业就难以发挥竞争的优势,更谈不上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也容易挫伤中小企业建设供应链的积极性。

(三)企业运作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生产能力有限,所以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总是在为获取生产资金,提高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事情操心,而且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并没有那么先进,所以中小企业缺乏对于企业运作模式的建设,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备的企业运作模式,那么就容易造成内部信息沟通的不畅,企业内部难以形成高效、快速的管理作风,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发展,也使得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很难和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影响到企业供应链的建设以及供应链管理效益的发挥。而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序、高效,也使得供应链上的外部企业能够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所以企业运作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对于企业来说也造成了供应链建设上的困难。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国供应链管理建设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年的时间,从外部整体上看,整个市场上都是缺乏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供应链管理这一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用人缺口,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难以预计,而且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很难和大企业相比,这样使得企业很难找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即使招进来也很难留住这些人才。更重要的是,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落后,有的是家长式管理作风,有的还是家族式管理理念,不注重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取专业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就难以建设供应链。

三、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进程

中小企业要想在执行供应链建设中获取效益,首先就应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高管,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内部沟通和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外部供应链建设的影响,在资金预算中拿出一定的费用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很多企业的高管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不舍得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上进行过高的投资,仅仅投资一部分,但是信息的建设如果不够完备,那么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建设整体的信息系统,要看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备带给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不是因小失大。对于一些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一些落后的信息设备也应该选择淘汰,进行更新换代,信息系统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果企业中的信息系统缓慢冗余那么不但不利于信息沟通,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这是不可取的。还有一些中企业只针对会计等部门建设了信息系统,忽视了整体的信息系统建设,这不利于企业联动效益的发挥,也应该进行大力的建设,应该积极向行业内成功的企业学习,争取在信息系统方面和他们进行接轨。

(二)建立企业节点联动合作关系,强化供应链管理

企业的供应链建设应该强化企业外部的联动合作,使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顺畅、高效。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在和外部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要讲诚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融洽合作关系,其次中小企业也应该积极的更新研发自己的产品,通过与销售商的合作和沟通,把握市场的东西,抓住市场的空白或者是潜力比较大的部分进行集中精力的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做好和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的衔接。中小企业还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也应该了解大企业对这些上下游企业的主导地位,从而和大型企业展开错位竞争,强化和企业节点的联动合作关系,加强供应链的管理。

(三)规范企业各部门流程,创新运作模式

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本身的高效、有序的运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容易出现低效和无序的情况,企业的人员不能够良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各部门沟通不顺畅,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制度约束,决策规划缺乏科学性等,这都是由于没有良好的运作模式导致的,因此企业应该规范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强化创新企业的运作模式。

(四)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企业的供应链建设和管理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但是中小企却缺乏这样的人才,这也影响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建设。有的企业进行了供应链管理的建设,但是却建设的不科学、不合理,使得供应链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企业对内可以对有潜力和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对外企业可以采用引进人才的办法,高薪聘请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对人才展开订单式和专业化的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建设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结束语

企业的供应链的管理作为现代的管理理念,能够为企业增强竞争实力,企业的竞争观念也因为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再也不是仅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来实现,而是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通过加强和外部企业的联动,与采购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销售商展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整个的供应链管理网络为竞争团体,面对市场的变化,展开迅速有力的反应,以便于获取利润并且这种利益能够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共享。希望本文对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建设有所帮助,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有所启发。

[参 考 文 献]

[1]朱伟.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8):92-93

[2]⑶恚翟晓叶.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3):115-117

[3]王耀燕.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2(1):143-144,147

第3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说明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及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中的重要地位。国际上一些大的企业,如惠普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使得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应该从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开始,但是在现在的高校中有关《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大多数都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涉及供应、生产、物流和销售等。应用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社会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提出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实践教学是学生熟悉社会职场环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教学无法达到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也迅速增加,他们更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供应链管理》的学科性质和专业性质决定了需要实践教学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协调管理以及供应链的构建、合作伙伴选择、业务流程重组、绩效评价等,它更多的给出了管理的思想,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例如在库存管理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又称为牛鞭效应,大家学习到的更多的是这种现象的描述,对于产生的原因掌握甚少,更谈不上在实际中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企业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得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内容滞后于实际企业的应用发展,造成了学生到了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环境。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各门专业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供应链管理》课程更是如此,而开这门课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的专业性质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在《供应链管理》的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以软件模拟操作和企业的参观为主,还没有相关的课程设计内容,在有些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中考虑了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而很少有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

软件模拟操作主要有供应链管理单项角色模拟实验,如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管理、零售商管理和物流公司,还有供应链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流程模拟实验。这些主要是利用各种经营思想来模拟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在这样的软件模拟实验中,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软件的模拟是软件工程师对现实情况的抽象和假设,然后编写成程序来供学生模拟,这样的模拟与实际情况还是有差距的。而实际企业实践过程中,更多地是面对突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按照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南去完成,把模拟看作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而重点没有放在问题的实质上。

企业的参观实习更是一种形式,由于学校很少有固定的实习基地,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而每个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大学生的参观实习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为企业增加了麻烦。企业的接待人员更是不会详细介绍企业的运作管理过程,往往是带着大家象征性地到现场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更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去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根本无法在现实中体现,这种实践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中考虑供应链管理问题的主要有: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研究、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分析等,而现在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大部分都面临着找工作或者考研复试,很少有人去花费精力来真正把毕业论文写好,更不会考虑把之前学习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学生不会主动去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其次,更不会用自己理解的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解决实际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涵盖很多内容的领域,更是涉及跨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协调的问题,它需要实践中不仅要关注细小问题,更要关注跨企业的宏观问题。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由于在《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就必须设计出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案,为各个学校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这里仅通过一个例子给出这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路。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里面有一个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又称牛鞭效应,它的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的多。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需求预测修正、订货决策、价格波动和短缺博弈。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现实中的这种问题,并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设计了“啤酒游戏”来进行诠释。

班级同学被分成8个小组,每组5-6个人,每组里有1个人担任顾客,其他人担任4个角色,分别为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生产商。组内相互竞争、组间也进行竞争。在游戏中的要求是所有人都不同互通消息,只能凭借下游的订单来做订货的决策,并且从每个环节(除了零售商以外)到下一个(下游)环节都会有两个星期的运输延迟。也就是说,这个星期发运的货物会在两个星期后抵达。游戏的步骤有6个,它们是:(1)运送啤酒:各角色收到上游企业发送的位于“第2次运输延迟”的啤酒,放入自己的库存中。(2)定单到达:各角色从自己的“需求盒”里读取下游订单卡片,确定下游企业的啤酒需求量,并将收到的定单卡片上的数量记录在记录表中的“接受的订单”栏中。(3)从现有库存中满足客户需求(如果可能的话)。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未完成的定单就变成缺货,并且在库存允许的时候必须补发。(4)记录期末库存或缺货量:(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在定单完成后记录下目前库存中啤酒的数量。如果你处于缺货状态,你必须每周积累缺货量。(5)发出上周的定单(生产商则安排生产):各角色将自身的“订单盒”里的订单卡片移动到上游角色的“需求盒”里。生产商则根据生产需求并从原材料库存中予以供应,安排生产。(6)决定当期订货量并做好记录:决策本周的订购量,在你的发送定单盒里向你的供应商下定单。(生产商则下生产需求)。在你的记录表格的“决策订购量”栏里记录你发出的定单。这样的6个步骤被重复40次,结束后,各角色绘制“期末库存状态波动图”和“决策订购量变化图”。绘制完后,小组内将4个角色按照最下游(零售商)到最上游(生产商)把波动图和变化图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波动越来越大,这就是牛鞭效应。然后引导大家主动分析自己演示的牛鞭效应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这样的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亲自体验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了解实际运作情况。使学生亲自参与进来模拟供应链运作,与软件模拟相比,这样的模拟体现了人的决策影响等,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学生参与进来后会更自愿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主动去找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还有其他一些理论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如采购的过程、物流的过程等。通过设计竞赛实验,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所以,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使用实践教学是一种趋势。高等教育中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2]杨国荣.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

[3]谈慧.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实训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119-121.

[4]乔志强,刘岩.供应链软件模拟实训效果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2):81-83.

[5]王昕.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2):38.

[6]阳小燕,庞娟.建立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7(23):128.

[7]王陆海,韩俊刚.校企合作双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9):162-163.

[8]蒋筱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37-38.

[9]Bengt-Ake Lundvall.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M].London:Anthem Press,2010.

[10]Jan Fagerberg,David C.Mowery,Richard R.Nelson.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第4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石化 供应链管理 不确定性 控制

问题的提出

作为基本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石化产业,其产品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本文论及的石化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等。近年来,世界石油需求量处于高速增长状态,石油价格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研判经济形势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指标,甚至已成为影响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石油消费大国,石化行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石化行业三大主力军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家大型企业,随着石化行业国际竞争的加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已成为我国石化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于石化领域,对于我国石化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石化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石化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最早由Sear(1993)引入,其以某一石油公司为例,对其下游供应链的物流计划建立了一个线性规划网络模型。Lababidi等(2004)对不确定性经营与经济条件下石化公司的供应链优化进行研究。Allevi等(2007)将供应链管理引入到天然气销售行业中。此外,还有众多国外学者对石化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如Alcantara(2004),Neiro(2004),Al-Othman等(2007)等,都对石化行业供应链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也对石化行业供应链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利用数学模型和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石化行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在数学模型应用上,主要包括线性/非线性规划模型(张刘军,2010;张相斌,2011等)、仿真模型(郑丽钰,2008等)以及各种优化模型(王照杰,2009;罗春鹏等,2009;王继帅,2011等);在定性分析上,顾丽娟(2012)、马云等(2013)等都对石化供应链问题作了相关研究。

石化行业供应链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生产计划制定、运输和配送、存储规划、产品调度、价格走势、成本构成等方面,当前仍较侧重于运用各种模型对供应链的具体环节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和研究,但对石化行业供应链运行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仍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石化行业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涉及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也需要将导致供应链运行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哪些不确定性因素是导致供应链不确定性存在的关键因素。

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分析

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可分为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运行的不确定性。由于石化行业是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从宏观方面来看,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全球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全球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石油作为能源产品,其国际资源供给与流通的政策环境压力,一方面国际对资源性产品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国际对节约能源利用的要求逐渐增加,双重作用下对国际资源供应将有所影响。全球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价格博弈、石油组织(如欧佩克)的价格措施、石油消费国的价格措施、国际资本的炒作等方面。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本文更为侧重分析石化供应链运行的不确定性。

我国学者对石化行业供应链的构建也进行了研究,如李成标、吴先金(2004),郑国生(2005),崔树杰(2011)等。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根据石化行业物资工艺流程和流通过程,本文将石化供应链简化为供应、炼化、销售三个环节(见图1)。

不确定性贯穿石化供应链运行的整个过程。就单个企业而言,不确定性因素亦可分为内部不确定性和外部不确定性两大类。内部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石油本身作为燃料所具有的危险性、技术水平原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物流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运营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等;外部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供应商运营水平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所导致的原料供应不确定性、市场需求变化所导致的需求不确定性等。这些不确定性贯穿整个石化行业供应链过程,成为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为便于分析,将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简单归纳为供应不确定性(物资供应的不确定性)、生产不确定性(炼化企业生产管理的不确定性)和销售不确定性(销售过程的不确定性)。

物资供应的不确定性

从油田勘探开发、石油开采到石油配送至生产企业,加上化工相关设备的供应和维护,构成了生产环节之前的供应过程,这一供应过程为石油的炼化提供了基础支撑。石化供应链所涉及的物资数量巨大,一条优质的石化供应链必须对物资供应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保障物资及时到位和维持较低的成本费用。为保障物资的及时供应,石化供应链必须强化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是企业的外部资源,又是企业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的主要源头,通常石化供应链所涉及的供应商数量庞大,供应商管理的不确定性是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供应链的供应商主要是原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负责提供日常运营所需的各种基础原材料,设备供应商负责设备的供应和维护。随着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石化供应链整体上将向更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供应商管理越来越倾向于全球采购、减少供应商以及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

在实际运营中,石油开采延误、管道维修、运输延迟等问题广泛存在,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将导致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出现。对石化供应链上的供应商而言,其在供应链中所产生的供应不确定性主要受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资源约束、技术装备水平、质量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水平、物流管理水平、服务管理水平、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竞争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供应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控制的因素,也包括必须通过供应链协作才能降低不确定性的因素。加强供应链不同环节之间的协调,对于减低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其关键在于强化石化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管理,以保证对全球采购过程的有效控制,使包括设备和原料在内的物资能够及时提供并顺利到达目的地。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关键指标可进行进一步细分(见图2)。

相对于以往资源割裂、竞争无序的状态,目前我国石化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有了明显提高。我国的石化供应链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全球供应商管理系统、信息化标准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EC)、数据库(BW)以及ERP等多系统的协同与集成,基于源头风险防控的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业绩引导订货机制、采购过程控制、框架协议采购以及资源共享等供应商管理措施已逐步建立,这些措施对降低石化供应链中供应商管理的不确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炼化企业生产管理的不确定性

炼化过程是石化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从最原始的原油转变为可被社会许多行业所利用的商品的关键节点。石化供应链炼化过程中原油粗炼、原油精炼和石油化工三个环节,构成了生产过程供应链,具有层次结构关系,在石化供应链中居于主体地位(见图3)。炼化企业生产管理所包括的需求分析、生产计划制定、采购管理、质量控制、库存控制、储运管理等多项环节,由于石化供应链中炼化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这些环节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比较庞杂,需要顺畅的信息流与物资流密切配合,需要供应链各节点的较强反应能力和及时反馈作为支撑。

炼化企业生产管理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需求分析预测偏差、生产计划制定与调整、采购管理与控制过程、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与生产安排、库存管理与调整以及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和成品售出所涉及的商品运输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简单归纳为需求预测不确定性、生产控制不确定性、物流不确定性。

炼化企业需求预测建立在外部市场状况、自身生产能力、过往经营经验等的基础之上,虽然随着时展,各种科学的需求预测方法逐渐被用于炼化企业需求预测过程,但精准的需求预测仍难实现。相对而言,周期性的需求较为可控,而由于意外原因、合作伙伴变化、贸易政策变化等原因所造成的随机需求则对石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生产控制不确定性产生于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石化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复杂,在原油初练、原油精炼、石油化工的加工过程中,涉及到油品的多次流转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生产环境苛刻,生产过程包含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各种突变和不确定性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大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生产现场设备与物料监控、生产调度与物资供应、产成品质量控制等,大量不确定性的存在对炼化企业生产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物流不确定性源于物流过程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这是导致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炼化企业从物资采购、物资分配、中间产品再分配直至产成品入库的复杂生产物流过程中,只有紧密的过程衔接和对物资流动的及时反应才能保障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供应链下游企业的正常运作,而衔接的精准和反应的及时往往只是一种理想的最佳状态。

销售过程的不确定性

石化供应链销售过程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销售物流不确定性。与其他行业相比,石化行业销售物流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危险性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石化产品品种繁多,且具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特点,销售物流各环节必须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采取专业化的手段和设备进行操作,石化供应链销售物流面临多样化运输方式的要求,分段委托、多次卸货、多次发运等现象普遍存在。整体而言,销售物流,尤其是运输环节的不确定性高。

二是仓储不确定性。石化产品具有仓储作业复杂、仓储安全要求高、技术要求严格、设备专业化程度、仓储成本高等特点,这对仓储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石化分销和销售企业而言,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以合理的仓储数量保障运营,是其仓储不确定性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是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当前国内外石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营销策略多样,且面临的客户群十分复杂,又受到天然气、煤制油、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发展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高。客户需求是石化行业竞争和发展的基础,把握客户需求变化以规避客户需求不确定的影响,是石化销售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控制过程

由于石化供应链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之间利益冲突、权责不清、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将石化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通过改进促使整体不确定性降低,是提高石化供应链稳定性和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客观看待和衡量石化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并给予其正确的处理,石化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需经过一个识别、评估、控制的过程。

石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识别是最首要的工作,在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一致认为只有对关键的不确定性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不确定性管理的目标。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存在于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及其衍生出的金融、道德、意外等诸多方面,在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识别方面,需要根据供应链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学术界已探索运用规划、博弈、仿真等模型对相关不确定性作识别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这些因素的来源、诱因、种类、发生概率、危害大小等,进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评估是针对不确定性识别结果所进行的更进一步的分析检验,可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定量评估主要针对可以用数据衡量的不确定性的评估,定性评估主要针对无法用数据衡量的不确定性的评估。定量评估主要侧重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指标选取需根据石化供应链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但是仅仅依赖于定量评估无法准确衡量其不确定性,因为很多不确定性是由于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且评估数据也来源于人的行为。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参考相关数据与充分运用不同群体成员的观点同为评估机制的核心。

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控制的目的并非消除不确定性,而是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或调整,使其降低至可控范围内。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控制是在不确定性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石化供应链必要且有可能调整的不确定性所做的控制和管理,这些不确定性既包括供应链运营的不确定性,也包括非常规突发事件。对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进行控制的强度,可根据不确定性的发生概率及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来决定(见图4),通过不同调控方式和控制力度的各种组合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以达到降低供应链风险的目的。

石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控制措施

一是开展供应商质量管理,确保供应商质量与企业发展进程相匹配。对上游供应商进行管理是实现石化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基础,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维护和供应商评价三个方面。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对于重要原料和零部件,必须重点选择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供应商;对于质量影响较小的原料和零部件,可选择多家供应商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取得价格优惠。在供应商维护方面:对于重点原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需要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质量影响较小的原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可从中选择性地选取部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对所有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和动态调整,并与供应商建立合理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在供应商评价方面:对供应商开展定期评价,对评价所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沟通,促其改善或进行调整。

二是强化生产过程控制,确保生产过程控制与石化供应链的整体运作相协调。针对石化行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加强石化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充分运用MES、ERP、SAP、DCS、CMIS等系统管理与控制平台,加以系列的预测方法与管理手段,发挥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的作用,通过先进控制器(控制方法、算法)设计保证操作安全性和平稳性的程序,通过生产装置、过程、流程的模拟和优化运行实现最优操作条件,通过数据搜集、信息传递和过程监督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通过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管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产经营决策能力和整体化运作水平,降低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三是促进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共享,实现石化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供应链信息共享建设以核心企业为主导,通过不涉及经营机密的市场信息、物料信息、运输信息等的集成,建立减低供应链管理成本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当前石化产业信息系统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如中国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CMIS)、中国石化物资供应管理综合平台、生产执行系统(MES)、物料编码管理系统、先进过程控制(APC)、流程模拟优化、计划调度等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石化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成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石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我国石化行业信息化形成竞争压力,也对我国石化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共享的基础,信息共享是实现石化供应链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是供应链各环节制定生产计划、经营方案、发展规划的基础。

四是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石化供应链效率与效益。石化供应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其建设目标是:以较低的物流费用实现安全高效的物流配送。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仓储与物流成本分析、运输工具合理选择与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及时传递、仓储与运输安全维护管理等,重视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促进石化供应链中商品流通,以有效规避供应链不确定性,提高石化供应链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H B.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5

2.Sear T N. Logistics Planning in the Downstream Oil Industry [J].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3(44)

3.Lababidi H M S,Ahmed M A, Alatiqi I M,et al. Operating the Supply Chain of a Petrochemical Company under Uncertain Operating and Economic Conditions[J].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4(43)

4. Allevi E,Bertocchi M I, et al. A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odel for Gas Sale Company [J]. Optimization Letters,2007(1)

5.张刘军.线性规划软件PIMS在石化行业的应用[J].化学工业,2010(10)

6.郑丽钰.调度事件驱动的石化物流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4)

7.王照杰.石化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优化模型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2)

第5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 药品管理 优化重组

所谓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商品供应系统当中所进行的商品管理活动,通过合作,在企业间构建起战略联盟,在联盟内部对相关信息进行共享,以分担物流机能,确保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一般而言,供应链可以分为两类,即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内部供应链。根据现代供应链理论,医院供应链管理水平对医院的成功与否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医院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争取主动权,就要对内部供应链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外部供应链,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并将双方的合作上升到战略性高度,有效整合医院的内部和外部供应链。

一、医院传统药品流程管理方式的主要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医院药品流程管理方式为:采购—入库—门诊药房—病区—患者,这种传统药品流程管理方式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以对医院药品的需求量做出准确的评估,不是高估了某类药品的需求量导致出现药品的积压,就是由于低估所造成的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医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所以在“采购—入库”这一环节,在决定药品采购数量时就缺乏有力的数据基础。医院信息系统所反映的知识药品入库和出库数据,难以据此所下一期采购进行数据预测,所以,在对药品采购数量进行决策时,只能根据相关管理及负责人员的经验进行,这就带有较大的主观性,难以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在“入库—门诊药房”环节,由于相关的责任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对相关药品具体消耗数量以及库存数量进行统计,这样就造成了药品供应信息的延迟;除此之外,由于经常会出现药品退货情况,所以由于药品过期以及价格调整所导致的风险直接导致了医院内部流程管理成本的增加;在“门诊药房—病区—患者”环节,药品使用后,其质量信息未能及时向药房反馈,相应的,药房也就无法向药物以及采购部门进行意见反馈,这样,产、供、销就极有可能排除在医院内部供应链之外。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物流业刚刚起步,整个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不高。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12.6%,而平均费用却占到12.5%;2002年1~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0.59%;而全美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5%,平均费用只占到3%~4%,平均商业利润率却占1%~2%。由此可见,我国医药行业的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发展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企业的产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开始,到生产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像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与传统的单个企业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不同,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紧密合作的企业伙伴关系,使供应链中各企业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实现共同目标,发挥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国做医药物流的大都是国有的批发企业,这些企业无论经营理念还是信息化水平与做现代物流的要求都有着较大的差距。面对入世后外资分销商的进入,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只有向国外先进的医药物流企业学习,试身现代物流,才能与之抗衡。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院药品管理流程的优化重组探讨

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就是应用现代供应链理论,优化重组药品管理流程,将传统的药品供应链进行优化,整合为“药库—门诊药房”模式,删除中间环节,以确保信息流以及物流的顺畅。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

医院的管理部门要根据预算以及实际情况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并报财务部门备案。对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是编制药品采购计划的前提和基础。改变以往依据出库数据进行药品采购量评估的做法,而是通过统计医嘱以及门诊药房的出药记录相关数据,根据统计结果预测药品的需求量和采购量。

(二)强化采购监管

在药品采购上,必须由医院采购中心集中负责,严格按照药品采购计划进行,当出现临时突发状况需要对原定采购计划进行调整时,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即由医院采购中心提出申请,经院长审核批准,对于数量较大的由医院领导层进行集体讨论并作出决定,变更申请经批准后予以实施。

(三)做好入库验收工作

医院采购中心以及库房的相关责任人要在采购药品入库时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药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等,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并且,只有经检验合格并入库后的药品才可以被领用。完成药品入库之后办理药款的结算。

(四)促进信息化建设

供应链药品流通管理模式实行之后,要求医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因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实行电子处方和医嘱,并实现药品采购、领取使用单据的电子化,才能确保供应链药品流通管理模式的顺利实现。

三、效果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院药品管理流程的实行,可以有效控制药品库存积压,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药品管理水平,确保药品出库及入库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控制药品过期现象出现的频率。

科学设置岗位,并对相应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刘俊兰,韩冬雪,李娅访,陶有才,曹挚.医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 第03期

[2]刘皈阳,郭绍来,郭代红,蔡景川,傅效群.医院药品供应链优化的实践与体会.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年 第05期

第6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快速反应;有效客户反应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89-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供应链管理战略理解的深入,伴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供应链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新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不断出现。快速反应(QR)与有效客户反应(ECR)战略在供应链内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和改善合作伙伴关系重组供应链流程,使订货提前期和成本极小化,进入到针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实施供应链流程再造的阶段,进而发展到整个企业供应链网络的集成。

一、快速反应(QR)产生的背景及含义

快速反应(QR)是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纺织行业出现了大幅度萎缩的趋势,纺织品进口大幅度上升,到80年代,进口产品几乎占据美国纺织品市场的40%。

1984年美国84家大型企业结成“爱国货运动协会”,该协会在积极宣传美国产品的同时,委托托克・特萨尔蒙公司调查研究提升美国纤维产业竞争力的方法。研究报告表明,美国纤维业的主要问题是,尽管在整个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存在生产效率较高的现象,但是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却非常低。从原材料到消费者购买,总时间为66周,这样长的供应链不仅各种费用大,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不精确需求预测上的生产和分销,因数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于是纤维、纺织、服装以及零售业开始寻找那些在供应链上导致高成本的活动,发现供应链的长度是影响其高效运作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个性化的消费倾向凸现出来,服装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客户需求复杂而变化频繁,依赖于对客户需求快速作出反应。在此背景下,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反应的战略应运而生。

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简称QR)就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相互配合,以最快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为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即以最快的速度、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二、有效客户反应(ECR)产生的背景及含义

有效客户反应(ECR)的产生可归结于上个世纪商业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到了90年代以后,美国日杂百货业零售商和生产厂家的交易关系由生产厂家占据支配地位,转换为零售商占主导地位。在供应链内部,零售商和生产厂家为取得供应链主导权,为商家品牌(PB)和厂家品牌(NB)占据零售店铺货架空间的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得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成本不断转移,供应链整体成本上升。

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新的零售业态如仓储商店、折扣店大量涌现,日杂百货业的竞争更趋激烈,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管理方法。从生产商角度来看,为了获得销售渠道,直接或间接降价,牺牲了厂家自身利益。生产商希望与零售商结成更为紧密地联盟,对双方都有利。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过度竞争忽视消费者需求:高质量、新鲜、服务好和合理价格。许多企业通过诱导型广告和促销来吸引消费者转移品牌。可见ECR产生的背景是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美国食品市场营销协会联合COCA-COLA,P&G等几家公司对供应链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得到改进供应链管理的详细报告,提出了ECR的概念体系,被零售商和制造商采用,广泛应用于实践。

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简称ECR)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和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ECR通过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组成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实现以更好、更快、成本更低的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目的。

三、实施快速反应(QR)与有效客户反应(ECR)的特征

(一)实施快速反应(QR)的特征

快速反应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条形码、POS扫描、EDI 运输包装标识、自动补货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和联合产品开发等。快速反应以制造商和零售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前提,关键是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共享信息、但不是所有的贸易伙伴都能变成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需要具备以下条:(1)关注顾客需要;(2)行业领先性;(3)长远观点和目标一致性;(4)资源投入程度高;(5)学习能力强。

快速反应策略的实施过程,就是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再造的过程。快速反应首先要求打破企业内部的组织障碍,实现内部经营业务集成;其次要重塑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关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企业间的业务集成。

(二)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的特征

有效客户反应采用的技术主要有:POS扫描、电子收货系统、EDI 计算机辅助订货(CAO)、持续补充(CR)、数据库营销、品种管理和直接转运等。有效客户反应,以引入有效商品管理、有效补货、有效促销和有效新产品四大管理方法为显著特征。有效商品管理通过了解顾客购买行为和偏好,将商品范围限制在高销售率的产品上,定期适当调整商品的分配空间,有效地利用店铺空间和店内布局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获利能力。有效补货通过POS数据共享、电子数据交换、持续补充和计算机辅助订货(CA0)将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价格、正确的数量和最有效的配送方式送给消费者,努力降低交货时间和系统成本,从而降低商品售价。

四、快速反应(QR)与客户反应(ECR)的比较

(一)QR与ECR的差异

QR的主要目标是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是提高零售业中的一般商品和纺织品的设计制造和流通效率。QR早期的成功使它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许多大的零售商和供应商都在其经营业务中采用了QR的思想和技术。对普通店铺(QR)来说,重点是补货和订货的速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缺货,并且只在商品需求时才去采购。

QR的成功引起了其他行业零售商的注意,1993年1月食品和超市行业的零售商也提出了类似的战略。ECR是杂货业供应商和销售商为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策略。对于食品行业(ECR)来说,改革的重点是效率和成本。ECR是由食品和超市行业的零售商提出的战略,由于很多供应商既为普通饭店服务又为超市服务,所以ECR的采用比QR要快。

QR主要用于普通商品,ECR主要用于干货商品,它们重要的差别在于商品的特征,不是商品表面的物理差异,而是指商品的价值,周转率和品种上的本质差异。服装业经营的产品多属创新型产品,QR所实施的对象是创新型产品,如普通商品(如服装)的单品数量非常多,产品生命周期短、季节性强库存周转慢、存货削价幅度大、毛利高;杂货业和食品行业经营的产品多数是功能性产品,ECR所实施的对象是功能型产品,如食品的单品数量少,商品单价低、周转快,而且消费者很容易判断店铺的差异,所以超市通常以低毛利有效地经营。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改革的重点也是为了应对不同的挑战。

(二)QR与ECR的共同特征

1.共同的外部变化。实施QR和ECR的主要行业受到两种重要的外部变化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加速了竞争,因为零售商必须生存并保持客户的忠诚度。二是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发生了变化。在引入QR、ECR之前,供应商和零售商两者往往缺乏信任感,不能满足客户真正的需求。

2.共同的威胁。对于零售商来说,威胁主要来自大型综合超市、廉价店、仓储俱乐部和折扣店等新型零售形式,他们采用新的低成本进货渠道。这些新的竞争者把精力集中在每日低价、绝对的净价采购及快速的库存周转等策略上。对于供应商来说,压力来自有品牌商品的快速增长,这些商品威胁了他们的市场份额。

3.共同的目标和策略。以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商品,整个系统高效率运行。它们都重视供应链的核心业务,对业务进行重新设计,以消除资源的浪费。但QR解决的是补货问题,而ECR注重的是过量库存问题。

五、不同供应链QR与ECR策略的选择

对于功能型产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有效性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策略。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并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

对于创新型产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性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策略。对于反应性供应链而言,市场的调节成本是绝对重要的,而实物成本是相对次要的。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 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六、快速反应(QR)与客户反应(ECR)的发展趋势

到货满足率低和库存量高是目前整个供应链体系所面临的一对矛盾,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和管理,以及对市场变化的科学预测和快速反应,一种面向供应链的策略――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联合计划、预测与补货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有效客户反应是快速反应在食品行业中的创新,是快速反应发展的第二阶段。目前快速反应已发展至第三阶段,即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CPFR适用于所有的行业,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 。CPFR提供了一整套工作流程,该流程以提高消费者价值为共同目标,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相互协作,共享标准化信息,制定有的放矢的计划,开展精确的市场预测,有效地管理库存,根据需求动态及时补货,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业绩和效率。CPFR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系列活动和过程,它帮助合作伙伴建立准确预测和高效的补货计划,使得在高水平的服务上扩大销售并降低库存。CPFR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向价值链的成功运作,强调合作贸易伙伴共同负责开发单一、共享的消费者需求预测系统,并由这个系统驱动整个价值链计划,与贸易伙伴承诺共享预测,并在消除供应过程约束上共担风险。

综上所述,应用供应链管理QR与ECR这两种策略以实现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的运行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但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和管理,以及对市场变化的科学预测和快速反应,一种面向供应链的策略-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是近来出现的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企业的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莹.供应链管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阎子刚,赵继新.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郑力,厉嘉玲.供应链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53-01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可分为三部分:采购供应链管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和分销供应链管理,本文只谈采购供应链管理。目前,供应链管理处于国内外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它为供应商、企业、消费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联系提供了保障,使整条供应链从头至尾的物流联系更加密切,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从普通合作,转变为利益共同体。在此前提下,要想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从源头抓起,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来适应供应链管理模式。

1 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产品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定货流程,建立企业产品需求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并逐步优化,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实现企业的采购,从而达到降低采购产品价格、提高采购产品质量和提高供应商服务质量的目的。”“企业采购供应链是企业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质量、节约成本的关键。建立企业采购供应链系统,首先需要将涉及企业采购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整个系统中,保证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信息共享,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资源,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2 采购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企业采购供应链系统通过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建立协配件的供应商、事业部之间的业务关系,并逐步优化,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在保证公司协作产品集中采购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达到规范采购过程、优化供应商群体、共享采购信息、监督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信息化水平、任务分工与业绩考核和与供应商共赢的目标。”

3 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具体任务

“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具体任务为:建立采购产品信息库;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明确新产品定点流程;明确产品定价流程:如何通过招投标方式实现产品竞价;明确产品订货流程:如何向供应商下订单,并对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监督;建立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4 采购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库存成本非常高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所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不同市场领域生产大量不同的新产品,边研制、边投产带来的物资富余库存成本非常高。一新技术需要设计选用原料;二是由于企业内部信息不通畅,有些原料选用类似品种太多,扩大了库存成本。

4.2 采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

许多企业聘用的采购人员层次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企业监管力度又尚未跟进,导致一些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采购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等能力。采购人员还应该具备廉洁、敬业精神、虚心与耐心、遵守纪律等良好素质。采购关系到材料市场行情的调查、采购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查证、供应商实力的评估、采购人员控制着供应链的命运,采购也直接影响生产。

4.3 采购成本难以控制

采购费用包括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在实际业务发生时还有一些其它的费用,也属于材料的采购费用,例如:采购人员的旅差费,市内采购材料的运杂费,专设采购机构的经费等等。由于上述因素的不确定性,使采购成本无法得到控制。

4.4 供应商综合实力较弱

质量、成本、交货、服务、技术、资产、员工与流程是评价一个供应商的综合指标,然而许多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较弱,缺少应急机制和应对策略,无法满足突发状况,无法达到企业多方面需求。

4.5 各部门缺乏沟通协调、采购程序混乱

采购部门与技术部门、制造部门、生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仓储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公关部门等各部门因保持密切合作,各部门彼此之间也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了解产品质量、产品库存、供应商信誉等一些列问题,但往往许多企业的各个部门缺乏沟通与合作,导致消息闭塞迟钝,影响企业发展。

4.6 采购渠道与信息不畅通

一方面是供应商的销路难,另一面却是企业想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也难。市场上的实际供应市场与企业采购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不畅。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环节的不通畅成为企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5 加强采购供应链中的管理控制的具体方法

5.1 降低企业库存压力,实行科学库存管理

库存过量会占用不必要的资源,产生大量不的库存费用。库存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占用大量资金、发生库存成本和掩盖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实行科学库存管理,把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库存信息管理系统配合‘ABC库存分类管理法’进行库存管理,实现库存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5.2 选拔优秀的采购人员和采购主管,实现团队管理科学化

优秀的采购主管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并且领导团队完成供应商的寻找、资料收集及开发、对新供应商品质体系状况的评估及认证、与供应商的比价、议价谈判、对旧供应商的价格、产能、品质、交期的审核、及时跟踪掌握原材料市场价格行情变化及品质情况、采购计划编排、物料之订购及交期控制、部门员工的管理培训、与供应商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因此要选聘能力突出、品质优秀并且能够吃苦耐劳的采购人员,对采购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培训,实行定期绩效考核,最后改进薪酬福利制度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

5.3 设立专门的采购监管部门,加强采购成本管理控制

长期以来,采购部门的工作缺少约束监督和制衡机制。因此,采购监管是对采购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编制采购预算,选择采购方式,执行采购程序,拨付采购资金等。加强对采购的监管,购买物料时,采购员必须索要正规发票及采购单,同时完成发票的报销,完成对采购部的购销核算工作,以达到监督质量和控制成本的目的。

5.4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加强对供应渠道的管理

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原材料产品的质量、价格因素等。因此,如果供应渠道单一、供应商数量少,将会使某些供应商一家独大,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难以解决。建立一个稳定而富有竞争性的供应商群体,优化供应商间的关系,使其公平竞争,企业可以从中择优选择。改进完善整个供应链系统,建立健全的、覆盖广的采购网络,进行预测和风险评估,优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增强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与供应商共赢。

5.5 改进采购计划管理,建立和实施制度化的采购管理程序

制定合理的采购供应链管理制度,使采购人员严格遵守。即:请购单的填写、提报、提报部门、审批程序、采购周期、价格交涉、签订合同、付款方式、报验及入库等程序务必遵守公司采购管理流程,可制定《公司采购管理流程说明书》,让采购部门人员能够分清条理,明细责任,尽职尽责、保质保量的完成采购任务。

5.6 实行信息智能化管理采购程序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必须壮大自身的综合实力,建立企业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管理终端,智能操作和监控整个采购程序的供应动态,使采购供应链中的整个流程,即:信息收集、价格交涉、评估决策、请购订购、催货验收、整理付款等程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加强信息科技在企业供应链中的运用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采购程序,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评价供应商实力等,建立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采购动态更容易掌握和控制。

结语

总的来说,加强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企业只有加强对采购供应链管理的控制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效益,降低企业面临的未知风险,缩短资金流通的周期,为企业带来更稳定的收入,早日实现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添一份重量级的筹码。

参考文献:

[1]张浩,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8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信息;电子商务;收益分配

一、引言

供应链是市场机遇推动的动态性结构组织。企业间通过有效的协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一种用于组织之间进行协调与合作的信息系统。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将企业内外的信息整合共享,通过信息流控制物流和资金流,能够加强企业协作,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作用,从而使整个联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协调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在协作企业间合理分配收益和费用是网络经济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协作和传统协作的特点相结合,综合考虑可能涉及收益分配的三个方面,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企业间收益分配模型。文章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交易成本理论相结合,分析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趋势;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收益分配特点提出影响收益分配的三个因素,建立收益分配模型;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了收益分配模型的特点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是通过连接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网络,支持信息在组织之间的流动和共享,实现跨越组织边界的合作。企业间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的协调成本主要由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这三个因素所决定。当交易所需的关系性投资的专用性程度越高,交易双方的信息越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越盛行,则市场协调成本就越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所需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减轻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协调成本,企业间协调成本的降低将造成组织边界缩小的趋势,即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市场交易,形成更灵活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供应链企业间形成有效的合作,使各企业有强大的动机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而谋取私利,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无论从供应链形成的原因或者发展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收益分配模型

1.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收益分配特点。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当供应链能产生超额收益时,才会选择加入供应链。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把供应链所产生的超额收益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给各成员企业。

供应链企业间协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有共同一致的目标;(2)具有互补的核心竞争力;(3)互信的基础,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存在;(4)有必要的信息基础以及其他资源。结合这四个因素。我们确定了供应链收益分配的主要指标:(1)投入的成本:为实现供应链协作,企业投入了一定的成本(物资,人力),企业所分配到的收益应与其投入的资源成正比。(2)承担的风险。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因为系统性风险,影响到的是供应链中的每个组织,因此只考虑非系统性风险。供应链各环节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所以,应该根据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给予补偿。(3)共享信息价值:由于各个组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运作,只有通过信息共享才能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企业提供的信息具有价值,必须在收益分配过程给予体现。

2.收益分配模型。基于上述三个收益分配因素,将模糊评价和AHP中的判断矩阵相结合,建立如下模型:

(1)投入的成本。企业所分配到的收益应与其投入的资源成正比。将投入的设备和人力都折算成现金。设所有组织共同创造的收益是B,企业i的投入成本为Ci,所获取的收益为

(2)承担的风险。假设企业最多只以投入的全部资源承担风险。则企业所承担的风险Ri,应该是风险发生的概率Pi和风险可能造成损失值Li的函数,即,R1=P1Li。其中Lj=Cixa(Gi为企业I投入的全部资源,a为风险损失率),Ri=Ci×a×Pj只其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和风险损失率是可以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预测和估计的。按照企业所分配到的收益应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原则,企业I所能获取的收益为:

(3)信息的价值。信息价值是比较难以定量计算的,它涉及的评价因素比较多,而且评价过程中有比较多模糊性问题。因此考虑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树型分级多目标评估方法解决信息价值的评估问题。要实现信息价值的综合评判,就必须确定评价等级,评价因素,模糊隶属函数,最后进行各因素的综合评判。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①参与综合决策的因素集。如图1,本文根据信息对整个供应链的贡献和对提供信息的企业本身的影响两个方面考虑信息价值。信息对供应链的贡献方面主要考虑信息的时间价值,即信息的传递是否具有时效性,可以以天、小时等为单位进行度量;对供应链收益的贡献程度主要通过一些财务指标进行体现,例如对毛利率的提升等;知识含量主要体现信息的加工程度,是粗糙的还是精练的信息,这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类型供应链的特点通过等级划分进行判断;在对提供信息组织本身的影响方面,主要有信息的独占性,体现所共享的信息是否是由该组织所特有的:一些信息的提供可能使企业牺牲一定的独立性和控制权,这也是在收益分配中必须考虑的,但该指标比较难以量化,必须通过历史经验的判断或者通过企业间的谈判达成共识: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衡量企业获取信息的过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②等级的划分。为了较好的反映评价结果,一般取评价论域U=[差,较差,一般,较好,优]。因为上述的评价等级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将各评价等级进行模糊化,从而得到与评价论域相对应的取值论域,即W={0—2,2-4,4-6,6-8,8-10}。

③模糊隶属函数的确定(用于判断确定评价因素所隶属的等级)。

对于每一个评价因素取值x,(3)式中的模糊隶属函数存在: 能够反映评价因素的模糊过度状态的特性。

④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参照历史经验或者征求各企业的意见,根据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确定这些指标所占权数:

⑤综合评价的确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实现评价结果的模糊映射,如式(4)所示,表示所考虑的评价因素U对评价等级Vj的隶属度。

最后综合评价结果如式(5)所示

组织间可以经过协调,确立不同信息价值等级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使各等级间的收益分配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pl=a·p2,然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在收益分配中。对提供信息的企业进行信息价值分配。

⑥最终收益分配结果。在分别考虑按投入资源分配,风险补偿,共享信息价值这三个因素后,按照一定的方法确定这三个因素在供应链收益分配过程中所占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就能够获得最终的收益分配结果。确定这三个因素权重一般可以采用判断矩阵。假设三个因数的权数确定为D=(d1,d2,d),Bij表示企业i在考虑j因素中的最优分配结果,则企业I的最终分配结果如式(6)所示。

该模型的重点在于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对信息价值的几个因素进行评价。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企业协调合作的过程。因此信息价值的评价也需要通过企业间相应的谈判、协商机制来完成。企业间的协调可以用三种形式来概括,即有优势企业的协调,标准化的协调,谈判式的协调。因此信息价值的评价也可以相应的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在有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可能很大程度上受到核心企业的影响,而朝更有利于核心企业的方向发展:通过聘请第三方专家团根据供应链特点进行信息价值标准的制定可以实现标准化,客观的判断标准:信息价值标准的确定也可以通过供应链企业间的谈判完成。

第9篇: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范文

一、DEA模型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ls简称DEA)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它主要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决策单元(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DEA特别适用于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问题。本文利用DEA方法的特点,将其用于对供应链绩效的评价中,这是DEA方法具体应用的推广,也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C2R模型构造

某种生产活动,可用相应的一组投入指标值和一组产出指标值来描述。用向量Aj, Bj分别表示决策单元j的投入和产出即Aj=(a1j,a2j,…,amj)T,Bj=(b1j,b2j,…,bsj)T。

于是决策单元j的生产活动可以表示为向量(Aj, Bj),j=1,2,…,n。根据观察到的n个决策单元生产活动(Aj, Bj)的m个投入指标,s个产出指标数据,可建立如下的对偶规划模型:

D : min y

s.t.

xj≥0,j=1,2,…,n;si≥0,i=1,2,…,m;tk≥0;k=1, 2,…,s;y≥0

其中,aij0和bkj0分别为决策单元j0的第i种投入指标数据和第k种产出指标数据;x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决策变量,si为第i种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tk为第k种产出指标的剩余变量,y为投入比例变量,我们称其为C2R模型。

2.DEA有效(C2R)的经济学含义

使用对偶规划D来评价决策单元j0的DEA有效性,下面的定理给出了它的判断准则。

定理1 对偶规划D的最优解为x*j(j=1,2,…,n),s*i(i=1,2,…,m),t*k(k=1,2,…,s),y*,若(1)y*=1,且s*i=0 (i=1, 2, …, m),t*k=0 (k=1,2,…,s),则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C2R)。(2)y*=1,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C2R)。

定理1的经济学含义是,决策单元j0的生产活动(Aj0, Bj0)同时为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若某个s*i>0,表明第i种投入指标有s*i那么多的闲置;若某个t*k>0,表明第k种产出指标有t*k那么大的产出不足。此外,y*

DEA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如果说传统的统计方法是从大量的样本数据中分析出样本集合整体的一般情况的话,那么DEA则是从大量样本数据中分析出样本集合中处于相对最优情况的样本个体。换句话说,传统统计方法的本质是统计平均性,而DEA的本质是个体最优性。

3.DEA方法用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优势

与其他评价方法不同,DEA是对多个部门或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适合于处理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情况,并且可以避免权重的分配时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DEA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DEA方法具有对多输入―多输出结构复杂系统的适应性,而企业供应链系统则是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2)对供应链系统绩效评价需要从不同侧面,用多个指标加以描述,这些指标的量纲往往是不统一的,DEA方法则无需考虑量纲同一化问题。

(3)DEA方法可对供应链系统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影响企业供应链技术有效及非有效的主要因素。同时,可通过分析调整,改进非有效的指标数值,为今后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DEA方法强调在被评价决策单元群体条件下的有效“生产”前沿的分析,而不是像一般统计模型那样着眼于平均状态的描述,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理想”性。

(5)DEA通过“最佳”DMU子集的选择,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众多有效计划的管理信息,从而使在“生产”计划中寻求有效而有目的地确定减少投入指标或提高产出指标的数量成为可能。

二、 基于DEA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是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为了全面、客观地考核与评价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及规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取在满足科学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原则的情况下还要能够全面地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根据国内外专家文献中提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本文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以下的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指标 x1――产品成本;x2――订货提前期;x3――信息共享率;x4――产品合格率;x5――生产柔性;x6――供应链管理成本;x7――准时交货率。

产出指标 y1――增值生产率;y2――交货柔性;y3――订单完成率。

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采用何种方法对被评价对象的数据进行综合。在综合评价中,首先涉及指标间权数确定的问题。权数的实质是一种结构相对数,反映系统的总体结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常是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出来的。与传统的评价方法不同,DEA评价方法每一指标的权重不是根据评价者的主观认定,而是由决策单元的实际数据求得的最优权重。通过DEA方法建立线性规划LP模型,不仅可用LP的最优解来定义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获得许多其他有用的管理信息。

2.C2R模型的应用举例

C2R模型是研究具有多个输入、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效益不变的十分理想的方法。现以某企业一段时期的各年份作为决策单元,评价2002年~2005年间企业情况。利用MATLAB语言产生一些随机数,根据MATLAB程序计算得到各年份的y*, si*, tk*的值,2005年y*=0.3243;s1*=1.8321;s2*=0.0533;s3*=0.0001;s4*=0.0000; s5*=0.0000;s6*=0.0008;s7*=0.0005;t1*=0.0000;t2=*0.0000t3*=0.0407;其他年份y*=1, s*=0,t*=0。

根据定理,由以上解可以看出:DMU1、DMU2、DMU3的解中最优值y*=1且松弛变量s*=0,t*=0,故由定理知,这几年是相对有效的,DMU4非有效性也可以在答案中看出来,并可通过其在DEA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进行调整。计算结果表明非有效DMU4成为有效DMU4的数值及调整值。

运用此方法可将同一企业的不同年份的数据作为不同的决策单元以考察企业变化的发展轨迹,及时完善改进管理措施。也可选取同一年份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作为决策单元比较各企业标准化的有效性作为行业评价依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