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冀美版美术教材”)于2002年经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2003年秋季进入实验区使用。截至目前,已在河北省11个市的大部分区(县)及省外部分市(区、县)使用。
2011年,教育部要求美术教材按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行修订和调整,并要求于2012年1月报送修订后的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共四册教科书。编写和出版人员认真研读“新课标”,不断推敲和雕琢教材内容,以努力打造适用、好用的美术教科书为目标加班加点、勤奋工作,按时报送教育部。在大家的努力下,于2012年4月以较好成绩顺利通过审核。同年末,剩余的十四本教科书也以较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核,成为美术教材中唯——套(小学和初中)一次性通过的美术教材。
从冀美版美术教材开始实验起,各位编者就十分注意在教材实验中收集有关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编者通过听课、评课、教师座谈、走访学生和家长等形式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摸底,找出教材在使用中的优点和不足。十余年来,共听评课1000多节,各种规模的教师座谈230余次,涉及中小学教师900多人,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教材在使用中的优点、问题和不足。编写组还在河北省范围内组织了冀美版美术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设计了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分选择和建议两部分,共发放问卷3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800余份,对于教材使用情况有了更为详实和可靠的数据。编写组成员还不断追踪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认真学习前沿理论,并理性评估和分析,把有益的部分吸收到教科书修订中。在此基础上,编写组对教科书的优点予以发扬;对教科书中不适用、不好用的内容,则通过深入探讨提出了初步的修订方案。“新课标”颁布后,编写组成员又深入、仔细地研究课程标准,对照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不同领域的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和评价要点,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再一次进行了梳理,使教材能够最大化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理念和要求。
因此,可以这样说,冀美版美术教材的修订是建立在长期收集、整理、思考各种意见和建议,不断学习提高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的。为方便美术教师更好地使用冀美版美术教材,现将教材修订的具体变化介绍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
在冀美版美术教材修订时,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意体现时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不同地区的生活和文化背景;精选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美术学习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在具体修订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教材在凸显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冀美版美术教材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表现突出。小学1-12册每册的封二设为民间美术系列专栏,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为欣赏内容,兼顾其他地域性民间美术作品,如布玩具、泥塑、灯彩、编织等,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民间美术。初中13-18册每册的封二为世界文化遗产专栏,是从世界文化遗产中选取的中外6个有代表性的专题,并增加了相关图片资料。同时,在教材设置的各课题中,也有大量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如《小兜肚》《画花样》《蜡染花布》《民间剪纸》《皮影艺术》等,旨在引导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另外,教材还精选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友情或亲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如《花儿朵朵》《大家—起真快乐》《夸妈妈》《巍巍太行》《珍爱艺术品》等。在每册教材的最后增加了中外美术家或著名艺术流派欣赏专题,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中外著名的美术家、作品和艺术流派。
2.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美术教材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特性。艺术性原则首先体现在,美术教材所呈现的美术作品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典型性。为此,编写组仔细推敲每一幅作品,力争使教科书上的名家名作更具有典型性和艺术陛,使教科书上的学生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美感。这一原则还体现在美术教科书的版式设计上。美术教科书版式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科书修订中,编写组将教科书的所有内容进行了重新排版和布局,注重版面的设计质量,力求使教科书版面呈现出层次清晰、清新雅致的特点,使之更具艺术性,而且更符合师生的阅读和理解习惯。
3.科学性原则
一方面,编写组认真研读了“新课标”,深入理解其中的理念、目标、内容、建议、评价等,依据“新课标”对整套教科书的知识框架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在体例结构上做了调整,使教科书体例结构更清晰,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具体而言,整套教科书在体例结构上把握了“两条线”。
(1)明线——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单课课题为载体,以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来引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美术学习。
(2)暗线——以美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为目的,依据“新课标”提出的“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性质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整套教科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重新排序,依然采用螺旋上升式的内在规律安排学习内容,修订后的各内容逻辑顺序更强、更合理,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是将手绘、色彩、中国画、泥塑等内容在整套书中的内容分布、呈现时间、难易程度都做了统一的调整。在每个课题的呈现上都力求严谨,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脉络清晰。如小学阶段泥工系列共6课,均安排在每个年级的偶数册中(下学期),递进关系是:第2册《玩泥巴》(新增课)、第4册《蚂蚁的巢穴》(原第5册)、第6册《泥捏餐具》(原第2册)、第8册《盘泥条》(原第9册)、第10册《泥板房》、第12册《夸父追日》(原第11册)。
二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编排内容。第一学段以小巧、精致、趣味性强的美术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学生从初步认识、了解、感知向理解和创造过渡为主,美术语言、形式美的规律、中国画、线描写生、电脑美术等内容从这一学段开始介入。第三学段以学生进一步了解、感知和创造为主,重视美术文化的广度和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第四学段是在小学美术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以介入具一定专业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全面总结小学阶段知识和提升美术素养为目的,重视内容更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及学生创意思维的进一步训练和提升。这一学段安排有《水彩画》《速写》等相对专业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视觉文化,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还有《图形与联想》《瓶罐巧设计》等,目的是促进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编写组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筛查和考证,力求知识呈现既科学又准确。
4.易操作性原则
在内容的设置以及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上,教科书都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兼顾城乡差异,美术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
首先,明确了每一课的目标,适度凸显美术本体,使教师对教科书更容易把握,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其次,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修订中,根据调研结果,编写组就学生掌握起来稍显困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并且提高了内容的适用性,加强了对学习方法、制作技巧的指导,适度调整了教学活动、习惯养成、评价等内容。
5.时代性原则
本套教材从立项、编写、实验到现在已有十多年。期间,文化、经济、科技等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编写组坚持与时俱进,在修订过程中,挖掘最新文化、艺术、科学发展成果和重大事件等内容,并吸收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将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载人飞船试验成功、上海世博会等鲜活的内容吸收进来,使教材具有了较强的时代性。
6.创造性原则
美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本套教材注重运用美术学科特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材中设计了关于学生图形创意的系列内容,如《图形变身》《图形与联想》《实用三视图》《图形与创意》等课题。这些内容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创意能力和手绘能力的提高。
二、教材特色
教科书首先要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宏观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在此基础上,还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因此,打造特色教材也是本次修订的一个重要目标。
特色1:适用和好用
教科书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因此,让教科书更适用、更好用是第一位的。在修订中,编写组充分考虑河北省美术教学现状、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努力使教材更适用、更好用。
首先,整套教科书在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呈现的原则对内容进行筛选,努力做到使之既能适合专职美术教师使用,又能方便兼职美术教师使用。
其次,教科书中的每一课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把原来隐含的美术本体予以适度显现,方便教师把握教学要点和目标。如通过主体课文、课业中的方法指导或提示、设置问题、学习目标(初中)、应知应会的美术名词术语(初中)、学生活动等内容来呈现,更易于教师把握每课的要点,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
在河北省现阶段的学校教学中,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美术专用教室相对较少,学生工具材料的准备也不理想。因此,本次教科书修订力求使之更适应学校教学,在对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教材配套资源准备、教学具准备、学生工具材料使用和教学组织等方面都立足现状。在教学内容上优中选优,精中选精,尽量选取教师好教、易教的内容;在教学呈现上,尽量关注兼职教师,便于其把握;在配套资源建设上,力求给教师准备更多的资源,以方便其教学;在学生工具材料准备上,尽量设计以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普通纸张或废旧材料为媒材的教学内容,以方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特色2:重视学生手绘能力的提高
课堂美术教学虽然不是培养艺术家,但是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手绘能力,从而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对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套教材重视学生手绘能力的提高,在教材中适当加大了相关内容的比重,并尽量通过各种有趣的美术任务或活动来促进学生该项能力的提高。
如小学阶段的《十个太阳》,是让学生画出若干个不同的太阳拟人形象,以提高手绘能力;而《画纸传传传》,是让每个学生轮流完成作品的一个部分,进行绘画接力,以培养学生手绘的兴趣。又如,《男孩女孩》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男孩和女孩的外貌差异。六七岁的儿童喜欢画“人物”,但大部分儿童笔下的人物,往往形象雷同,缺乏对描绘对象的细节表现,也多为简笔画。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恰当引导学生的观察,就能够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生动。再如,小学中高年级的《图画故事》《从家到学校》《听音乐画画》《鞋底上的花纹》《用线造房子》《用线条画感觉》《好玩的玩具》《脚的经历》《绘画日记》《生动的角落》《我的课余生活》《探索铅笔的魅力》等课,都从各不相同的角度促进学生手绘能力的提高。初中阶段也有《用绘画介绍自己》《用线条表现》等相关内容,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手绘能力会得到提高。希望使用冀美版美术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关注学生手绘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有特色地发展。
特色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是美术学习的重要价值,本套教科书的修订在本着向美术本体适度回归的同时,依然十分重视美术的教育价值。尤其在新时期及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发展也是本套教材的特色之一。
在教科书编写中,我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视的。
1.增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课题。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是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训练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因此,本套教科书适度增加了相关课题的容量,如小学中低年级的《拼音字母变化多》《灵巧的手》《小兔的奇遇》等,以及鼓励学生发现不同寻常的视角,并表现不同寻常视角的美感的《从不同的视角表现》。高年级的《巧置换》是把事物的某组成部分或角色等进行置换,或在保留原有图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事物的一部分用其类似的形状来替换,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很有价值。此外还有《纸箱板的妙用》《图片蒙太奇》,以及初中阶段的《图形与联想》《想象与创意》等课题的设置,均是基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意能力的目的。
2.在每个课题中,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内容。教科书设置了“学习提示”(小学阶段)和“思考”(初中阶段)栏目。如六年级第12册《光的艺术》中的“学习提示”为:“除了课本提供的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展现‘光的艺术’?”再如八年级第16册《绘画的构图》中的“思考”为:“你对画面上物体的排列有何感觉?”“这种构图本来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的,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构图?”“这是否意味着作品主题决定着构图的形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具体修订内容
(一)梳理了整体结构
通过梳理,整套教材的逻辑性更强,不仅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科本体的逻辑性也得到了加强。
具体修订如下:
1.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调整了有关课程内容的位置。对整套教科书的所有内容进行了大排队,重新编排到各册中。
2.根据整套教科书的内容逻辑要求,对个别内容进行了简化、扩充或调整。如原来某些要求既画又做的内容被简化为或画或做。要求的单—性,更利于目标的达成,也更便于教师操作。如《建筑之美》改为《欣赏建筑之美》,提出了建筑欣赏的方法,方便学生学习后运用欣赏方法,举一反三,提高审美能力。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某些技能性内容(如形式美的规律、水彩画、速写,中国藤类植物、树木、山水的画法,服饰色彩等),并放在合适的位置。
4.删去了某些不适用、操作有难度,或者在整个逻辑顺序中不甚合适的内容,如《虚心有节——竹》《流动之美》等。
(二)调整了整本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具体修订如下:
1.小学的第1至第12册和中学的第13至第16册,每册的页码由原来的40页增加到现在的48页;第17册和第18册,每册教科书由原来的40页调整到现在的32页。整套教科书的页码既符合教育部新的要求,也符合学校教学的实际。
2.扉页后的第一页和第二页的一小半(通页的一大半)进行了整体设计。
小学阶段,这部分内容是民间美术(图1至图3),主图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副图是相关内容的图片。如第1册为布老虎,第2册为泥玩具,等等。
初中阶段是“世界文化遗产”介绍(图4至图6),奇数册为中国的,偶数册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共有6个专题。如第13册为避暑山庄及其周围的寺庙,第14册为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等等。
3.第二页的另一半是目录,从第三页开_始为正文部分。
4.教材最后一页和封三的一小部分(通页的一大半)进行了整体设计。
小学阶段是“中外美术家介绍”,奇数册介绍的是中国美术家(图7、图8),偶数册则介绍的外国美术家(图9);一共12人。
初中阶段,奇数册为“中国画家介绍”(图10、图11),每册介绍2人,一共介绍了6位画家,均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画家;偶数册为“外国美术流派”(图12),每册介绍1个流派,一共介绍2个主要流派。值得一提的是,第18册为“中西方美术发展年代对照简表”,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不同阶段的代表艺术家和作品,让学生对中外美术发展的主要线索有一个了解。
5.封三的另一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设计了便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学生用的《评价与签名》。
(三)调整了每课的呈现方式
具体修订如下:
1.小学阶段的版式上进行了梳理,对于必要的方法和步骤给予了相对固定的位置,便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初中阶段教材变化大,主体课文置于课序和课题下,和小学阶段一致。重新梳理了文字,使文本更突出学科知识和重点,更精致,并且更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该课核心内容。
2.初中阶段在主体课文后,增加了“学习目标”和“应当知道的名词术语”两个栏目,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清楚该课的教学目标,把握该课的重点,从而更好地达成目标。
3.根据学习的进程,增设了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
4.修改了部分课题名称,使其更准确、更科学。
5.更换了部分不典型的作品图片,现在的图片选择更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经典、更具有典型性,从而更能够说明问题。
四、围绕教科书,做好相关资源的全面建设
冀美版美术教科书服务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方便教师用好教科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是编写教材的宗旨之一。因此,冀美版教材以教科书为主体,力争做好相关资源的全面建设。围绕教科书,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美术教师兼职现象、学校美术配套资源匮乏、美术教师工作量大等实际情况,本套教材还编写了《美术教师教学用书》,设计制作了《美术教学配套资源光盘》,并配套建设了“美术教学资源网”和“河北美术教研群”等网络互动平台。
《美术教师教学用书》围绕教科书设置“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建议”,以及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等板块。“教学建议”中,不再提供现成的教学过程或案例,而是按照教学的大体流程,提供各环节的一些类似自选超市性质的可能的或是好的做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办法,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思考,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硬件建设发展很快,现已基本实现了班班通,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微机和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学配套资源光盘》以教科书中的每课为单位,配合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内容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与该课有关的更丰富、容量更大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和音频资料等资源。文字资料较之教师用书更具有拓展性和丰富性,便于教师补充更大量和更全面的知识,从而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配套资源光盘中的所有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均可供教师下载,用于设计课件或直接用于教学。该光盘的建设始于2005年,本次也随着教科书的修订进行了修订。该光盘的开发和推广受到使用冀美版美术教材的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认为适用、实用且好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知识素养,更节约了教师寻找资源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为2018年广东划定的中考试点改革城市之一,东莞中考的改革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东莞中考改革究竟怎么考?考什么?何时考?如何录取?昨日,市教育局举行中考改革大家谈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改革相关变化情况。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科长罗桂森透露,莞版中考改革的核心是“两制一改”。包含: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招生录取模式。具体表现在九大变化上面。
目前,《东莞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酝酿阶段,预计今年9月正式实施。现在就读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仍执行原来中考方案。
变化1: 考试科目
新增音乐、美术、理化生实验操作3科目
根据设想,莞版中考改革实行“全科开考”。简单点说,就是在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共11科原有考试科目上,新增音乐、美术、理化生实验操作共3个科目。
变化2: 试卷命题
5个科目考试由东莞市教育局命题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9个科目采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试卷,由东莞组织实施。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等5个科目考试由市教育局确定考试内容,并由市命题及组织实施。
变化3: 考试方式
新增实践考察等多种考试方式
各科考试结合学科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现场测试、口试、实践考察、现场实验操作、计算机辅助测试等多种方式。
变化4: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分为三个学期
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课程方案》课时要求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地理、生物在八年级下学期开考;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在九年级上学期开考;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开考。
变化5: 中考总分
从780分增加到800分
中考科目有变,总分也有变化。计分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10科,考试成绩分别按不同的权重比例折算后计入学业考试成绩。物理、化学、生物等3科的考试成绩由笔试成绩及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笔试成绩占9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10%。
变化6: 等级科目
3个科目只评等级不评分数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3科,考试成绩不计入学业考试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确定。
变化7: 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依据
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等级科目结果不计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但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及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主要依据。
变化8: 录取标准
三个评价体系构成录取标准
从2021年起,东莞中考录取将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等级科目结果、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的综合录取办法。录取时,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等级科目的合格科目数量需达到一定的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在达到基本条件的考生中再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变化9: 招生模式
自主招生增加学校和学生的
双向选择机会
中考招生模式上,会分为普通招生和自主招生两种。东莞将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自主权,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选拔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
焦点关注
焦点1: 理化生实验操作
考生随机抽取试题进行实验考试
现场,很多家长对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怎么考很关注。
罗桂森介绍,每年将提前在3月份公布当年的实验操作试题,同时公布当年考试所需的实验器材目录。考试安排在每年5月中下旬。考试时,每名考生随机抽取物理、化学、生物其中一科的一套试题进行实验操作考试。
焦点2: 综合素质评价
从五个维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基础教育科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属各单位、各学校:
为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导向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中考招生改革的具体思路,按照政策稳定、逐步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2015年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本着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深化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实施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主要录取依据,探索基于普职一体化的多元录取形式和多渠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招生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规范办学行为、有效落实学生“减负”、破解择校和大班额等招生难题上实现突破,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招生制度。
二、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初中2012级开始,将按照《关于印发〈淄博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通知》(淄教基字〔2013〕30号)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状况主要是学生反映体质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各项指标;基础素养评价为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六个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日常行为评价主要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日常行为管理量化评价结果;学业成绩主要是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或随堂检测成绩;标志性成果是反映学生成长的标志性成果记录。其中,基础素养、日常行为、标志性成果三项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可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自行设定,以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思想品德学科评价按要求纳入道德素养评价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不同批次考生录取的限制条件使用。
三、改革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录取办法
初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测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引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考虑到各学科知识特点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考虑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合理的课业负担,考虑到对高中学校合理的文理科人数比例的调控,考虑到招生政策对规范办学行为和素质教育的引领,将学业考试和录取办法做出如下调整:
1.学业考试科目设置
从初中2011级(即现在的初三年级)开始,将初中学业考试设置为考试科目、会考科目和考查科目三种类型:
(1)考试科目:语文120分(含书写卷面分5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口语听力30分)、物理90分(含实验操作10分)、化学60分(含实验操作5分)、体育50分,总分560分。按原始成绩和等级两种形式予以公布。
(2)会考科目:历史50分、地理50分、生物50分(含实验操作5分)、信息技术30分(自初中2012级始,调整为50分),按等级形式公布。取消思想品德纸笔考试,将采取日常品行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评价结果纳入基础素养评价。
(3)考查科目: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由初中学校自行组织。
2.调整命题内容
推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注重试题素材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改革命题方向。
语文:注重对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把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三门课程所学内容作为依托和背景材料,适度融入语文命题中,引导学生重视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力。
数学:要突出主干,加强对基础的考查;试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要让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解释生活学习中遇到、观察到的简单数学问题。
英语:考查范围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增加口语测试。英语口语听力采取人机对话模式进行测试。
物理: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能力、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考查学生分析化学问题、解释生活中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重点进行考试方式、内容改革探索。考试内容将分为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抽测项目和学生自选项目。抽测项目范围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自选项目按学生申报、学校汇总、区县统一组织考试的程序进行。
历史:注重对主体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提高处理历史信息、表达历史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既要视考查学生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生物: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灵活应用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生物科学探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重点考查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信息素养。
思想品德:取消纸笔考试,由学校将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评价纳入道德素养评价具体指标,并作为道德素养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重点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日常品行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3.调整录取依据
自2015年开始,将考查科目评价合格作为录取的基本条件,将会考科目等级作为不同批次考生录取的限制条件,依据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即,录取时,按照报考志愿,在满足基本录取条件的考生中,首先从会考科目等级至少2B2C的考生中,按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取学校有空余计划时,再依次从会考科目等级至少4C、4C以下的考生中,按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直至录满计划。若考试科目成绩相同,则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各会考科目A、B、C、D、E五个等级按5、4、3、2、1进行赋分,实现不同等级组合的转换可比。
4.适度调整优质高中指标生分配录取办法
将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招生计划调整意见,对指标生分配录取办法做适度调整,以充分发挥招生政策对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本意见自2014年5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5月11日。
(规范性文件号:ZBCR—2014—01200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教办〔2018〕16号)精神,推进我州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培养与选拔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灵活多样并与高考相互衔接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普职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中阶段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人才培养与选拔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普职并重
统筹规划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按照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三)坚持公平公正,强化监督
不断完善“阳光招生”制度,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完善监管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
(四)坚持科学规范,遵循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教育考试,降低考试压力,促进学、考、招有机衔接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五)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
根据国家和省总体要求,坚持“省级统筹管理、市(州)组织实施”,从延边州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改革目标
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维护教育公平,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按照教育部关于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全部科目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的要求,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调整为:语文(朝鲜语答卷考生为朝鲜语文、汉语)、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课程。
2.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及使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共设A、B、C、D、E五个等级,A、B、C、D为合格,E为不合格。各等级所对应的分数按百分制确定如下:90分及以上是A,80-89分是B,70-79分是C,60-69分是D,59分及以下为E。
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者,准予毕业。报考县(市)普通高中的考生其未计入录取计分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达到合格。报考延边一中、延边二中的学生,其未计入录取计分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达到B等(含B等)以上。
3.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按照“学完即考”原则,及时安排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地理学科的考试在初二年级下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语文(朝鲜语文和汉语)、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学科的考试在初三年级下学期课程结束后,采取与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初三年级下学期5月底前完成;其他科目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1.创新评价方式。各县(市)和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不断优化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强化评价工具、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高评价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学校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每个维度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D等人数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
2.强化结果运用。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毕业资格认定参考依据;二是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三是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将长春、吉林、延边、白城确定为我省中考录取计分科目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吉教基二〔2018〕8号)要求,我州采取“4+4+1”录取计分科目模式,即第一个“4”指的是语文(朝鲜语文和汉语)、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第二个“4”指的是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科目;“1”指的是在地理和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并公布分数后,由学生任选一科作为计分科目。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采取“分数”呈现。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普通高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自主招生学校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主要条件之一。
3.科学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继续实施指标生政策。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指标生政策,指标生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75%。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向农村学校和民办初中倾斜。
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延边一中、延边二中综合素质推荐生。延边一中、延边二中在延吉市实行全部指标生制度,在其他县(市)实行指标生和择优生相结合的录取办法。
报考延边一中、延边二中的指标生和享受农村初中、民办学校录取倾斜政策考生须具有所在初中学校两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由其他初中学校转入的,须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前(以教育部学籍升级时间为准)取得该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5.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和措施。就读我州各初中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享受与当地考生同等的待遇。
(四)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拟开展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需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自主招生申请,经批复同意后,由州教育局向省教育厅报备审批,通过后方能进行自主招生,同时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为期三年的动态管理。自主招生指标应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的5%以内。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科学制定招生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科学核定并一次性下发学校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开,不准调剂和二次录取。
2.严格招生管理。各县(市)及各招生单位要加强招生工作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严禁跨区域招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3.严格执行有关奖励照顾政策。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降低20分录取;因公牺牲的军人和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和人民警察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子女,获得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或其子女,降低10分录取;港澳同胞、台湾省籍同胞和华侨、归侨子女,日语语种考生,降低5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普通高中(不含少数民族高中)降低1分录取。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往届初中毕业生不享受奖励照顾政策。同时具备上述各类奖励和照顾条件两项以上者,只按一项计入。以上政策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4.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规范招生录取程序。按照“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根据核定后的招生计划,设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批录取;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免费注册入学方式,从而实现合理分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升学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经费、人员、设备设施等各项保障机制,确保考试招生改革工作必备条件落实到位,保障中考改革的各项举措顺利实施。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县(市)教育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县(市)教育局要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自主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落实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建立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与高考改革省级管理平台相衔接,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全省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
关键词: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一、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初步确定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围绕我校的“活力课程”的实施规划和实际需要,确定了我校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初一:利用学生尚未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概念,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初二: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初三: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初步确定
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物理的好奇心和保持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能力的情况,结合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开发。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苏科版八年级、九年级课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出发,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选择基于课本又拓展延伸,以物理知识为主,兼顾多学科的渗透和与生活社会的结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精心选择和编排活动内容。第一:《科学探秘》选题。此活动形式安排在初一年级开展,由于初一学生并未开始学习物理,所以选择的内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增强好奇心,增加物理学科的神秘感,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热情,为初二学习物理打好心理基础。第二:《做中学玩中学》选题。此综合实践活动与我校初二的活动社团相结合,采用学生自愿报名,部分学生参加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想象与创新能力为主。初二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很肤浅,所以此活动形式内容的选择主要以初二的知识结构为主,不涉及初三的知识。第三:《生活物理社会》选题。初三的学生要真正把知识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探究《生活、物理、社会》。学生能更自主地去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初步确定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物理课,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自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合理化地挖掘物理学科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应该(1)以物理学科为中心的,注重物理知识的拓展、物理创新元素加入;注重物理和生活的连接,基于生活元素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初中物理跨学科的连接,以物理知识为中心的向其他领域辐射;(2)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兴趣动机,以发展学生某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导向,如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等。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时安排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活动形式以课堂组织为主开放空间为辅;学习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个别活动和全体活动为辅;教师教学以方法指导为主知识讲授为辅。基于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课程安排及学生的情况,我校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采用了学生参与性强、注重能力培养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有全体学生参与的《生活物理社会》和《科学探秘》,也有部分学生的《做中学玩中学》活动,有小组合作、调查访问、课题汇报、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
一、政策与大事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等纲领文件,指导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随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完成,新的发展规划在2012年底正在出台过程中,必将对指导新的十年中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在2012年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对于中学阶段的规定是:在硬笔学习方面,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在毛笔学习方面,初中阶段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高中阶段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
2012年,北京市将舞蹈教育引进中小学课堂,形成了一门艺术教育的新课程。北京从2006年起,试验进行素质教育舞蹈课,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与相关院校几十位教师一起组织,在北大附小、八一中学、景山学校等学校进行了几年的实验,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创新型舞蹈课。素质教育舞蹈课将成为每人一周一节,统一采取“课例”的方式,学标准和测试标准的完整体系。[1]
2012年,我国艺术教育领域有一些较为重要的事件发生。比如厦门市教育局将2012年定为本市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年”,强调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活动,即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2] 2012年4月17日至18日,陕西省教育厅在西安召开全省艺术教育示范中小学联谊会,总结回顾了近年来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对第四届全国和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进行了动员,对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进行了表彰。2012年10月20日,“庆祝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建团25周年艺术教育峰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来自首都教育界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市80所中小学学校的校长、师生代表近300名亲临峰会现场参与活动。
二、课程与教学
2012年全国中学继续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按照艺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体项目“2+1” 工程。比如鞍山市铁东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规划(2009——2012年)中规定,全面实现“四个100%”:即音美课程设置及上课率100%,学校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率100%,学生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参与率100%。中小学专用教室(音乐、美术、舞蹈和形体)设置及器材达标率100%。按课程设置要求开全、开足艺术学课课程。全区中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挤占艺术学科课程 。
本年度,我国综合艺术课程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综合艺术课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门新型学科,对于以往在中学只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大部分学校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富有挑战性的艺术教育课改。综合艺术课对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提高其综合艺术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国家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已从过去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整体素养的综合发展。“艺术能力意味着能够综合运用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等艺术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通过艺术学习形成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的连通能力以及多种艺术综合发展能力。” [3]综合性艺术课程与旧的艺术课程相比较,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综合艺术课程不是原有的各种艺术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关注能力发展,突出人生主体,强调个性化学习。
我国当代艺术课程的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整体化。从“传统的、纯粹的、精英式的”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对艺术的感受、体验与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真正重要的是唤起创造的热忱。课程目标的设立强调对艺术的终身参与是完整的生活的一个有价值的部分,是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的标志。2.课程对象普及化。艺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是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是发展的重点。3.课程结构综合化。强调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艺术课程的综合化和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4.课程途径多元化。实施艺术课程的途径是多渠道、多层次的。在课堂艺术教育之外,还有更多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更广的艺术教育。
三、校园内外
课程途径多元化,主要指艺术课外教学。课外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业余活动,其实它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即规定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012年是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成立25周年,该团自1987年成立以来,已由11个分团600余名团员,发展到现在的94个分团,团员近万人。金帆艺术团在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普及和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在美育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德艺双馨、全面育人的重要功能。2012年11月15日晚,由市委教工委、市教委主办的“点燃生命的太阳”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成立25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
本年度,全国各省市区都在按照规划举办各种形式的丰富多样的学生艺术节。比如2012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举办得有声有色;深圳中学2012年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地区的各级艺术节和各种艺术比赛,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北京市及各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蓬勃开始,如西城区举办的“风华杯”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举办2012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在阳光下成长——践行北京精神,再创八十辉煌”为主题,旨在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参加展演活动的过程成为受教育的过程,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北京精神的践行者。
通过开设拓展活动课,加强中学艺术社团建设。发展艺术类兴趣小组,针对中学生特长和爱好,组织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艺术社团活动(合唱团、舞蹈团、文学沙龙、美术、书法、绘画、摄影和乐队),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创新,注意培育特色,提升中学生社团的层次,把中小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使之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2012年我国一些中学的艺术教育注意与地方艺术传统特色相结合,将学校和学生的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或传统文化发展联系起来。上海市石笋中学近年来一直以锣鼓书艺术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该校在已经完成了《锣鼓书艺术》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重视其它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结合新场古镇文化,完成具有江南特色的艺术课程两门。
本年度,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继续开展。2012年5月20日至6月1日,国家大剧院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策划的“2012年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周”暨“北京市第十五届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示”在大剧院音乐厅拉开帷幕。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兴趣培养基地校、第四届国家大剧院青少年周的参演学校参加此次活动。2012年5月9日下午,伴随着“中外经典歌剧咏叹调赏听会”中的阵阵歌声,“北京青少年艺术周”首场普及活动在和平街一中阅览室正式启动。
四、中学艺术教育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国中学艺术教育在蓬勃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一方面由于高考压力,艺术课程饱受挤压,而另一方面,又由于艺术生/艺术班的存在,使得艺术教育变得特殊化。
许多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目的就是高考的基本能力一科(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合起来四科占60分),为备考,各学校基本上是采取通过训练题带动知识掌握的方法,因为这样的做法对应试而言往往见效。另一方面,艺术技能的训练则只是集中在少数的艺术生身上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高中阶段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达到高校相关的录取要求,获得专业合格证。因此,面向全体的艺术教育或者异化为全体学生形同虚设的高考训练,或者窄化为少数艺术生升学的敲门砖,艺术教育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落在空处。
总体说来,本年度我国中学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状况有所缓解,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
注释:
[1] 《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15日第3版。
[2] 《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30日第1版。
1
新中考怎么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有条件的市(州)外语考试可增加听力测试、口试。
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可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
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四川省相关要求执行。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实行纸笔考试。
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
体育与健康考试科目: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鼓励多项目抽考选考,由市(州)统一组织实施。
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组成,由市(州)确定具体要求。
2
成绩呈现
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将变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取消以分数直接判定好差的标准,没有纳入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主要由市(州)根据当地实际进行设计,一般仍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没有纳入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3
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绵阳、宜宾、眉山作为试点,已经开始执行新中考模式,其他地区还有2年多的过渡时间,到2020年才会全部落实。不过,在过渡时间里,各地区已经有了动作,以成都为例,市教育局就要求,2018年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初升高录取的重要依据。该项目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4
中考怎么考?
既然学了就要考试,这么多科目要考,那中考不得持续个一周吗?
孩子怎么吃得消吗?其实,这个不用担心,不少科目“学完就考”,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7科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学完就要及时按照要求安排考试。6月的中考只考语、数、外三大核心科目。而体育与健康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5
中考改革后难度如何?
新中考是将学习负担切割成多块,然后再均衡分配到各个学科上,再结合分段考的措施,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可感知的学习负担相比以前会少一些。再者,大部分科目不再以分数算成绩,而是以等级制计算。举个例子,考100分是A,考90分也是A,也就说既然100分和90分的精力都是A,学习就不用那番费劲了,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做一些素质拓展。虽然看起来是麻烦了一些,但确实能给孩子的学习松松绑,同时也能让孩子的素质教育得到发展。
6
高中如何录取?
中考既然要改革,那么高中录取自然要发生变化,后续个高中学校将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高中招生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7
哪些孩子有潜在危机?
偏科的孩子
01
新中考需要“全科开考”,首当其冲就是偏科的学生,这类孩子要尽快找到偏科原因,并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防止偏科往更深一步发展。同时注意在攻克弱势科目时应兼顾优势科目的学习,以免顾此失彼。
体育差的孩子
02
体育与健康会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所以,平时可以兼顾适度的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别总是想着等到初三突击训练来达到考核目的。
不爱阅读的孩子
03
无论是中考改革,还是高考改革,爱阅读的孩子将更有优势。
外语听力、表达差的孩子
04
改革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外语听力测试、口试。所以,考得好,还得听得懂,会表达。
综合素质差的孩子
05
改革核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前者通过考试完成评定,后者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所以,不重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孩子要改改了。
字迹潦草的孩子
06
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在普及“电子阅卷”,高考、中考都是这样。而“电子阅卷”对书写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如果孩子从小就写字不规范、下笔力道也没练好,那他的答题卡通过扫描仪扫进电脑时,几乎就是一团模糊。阅卷老师连看都看不清,咋给你分?
不会规划学习的孩子
07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不一定!
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有的同学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决定成绩的并不是你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粗心、眼高手低的孩子
08
身边经常有同学考完试说:“我竟然忘了这个知识点,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吗?
不,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而已。所谓的“粗心”“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中考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数学选择题就是3分,你要是随便粗心三道,10分就没了,可能会直接影响你能不能上重点高中!
这时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还有啥用?
不注重总结的孩子
09
很多同学在复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改,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寻找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
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精神,我省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教育公平。结合我省实际,主要体现有:一是“全科开考”,全省统一录取的八科计分科目全部实行闭卷方式开考;以等级形式呈现的科目考试标准、方式由各市(州)自行确定,且生物、地理合卷。二是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改变招生录取唯考试分数倾向,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教育公平。
2.问:此次中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积极稳妥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同时注重“系统设计”和“因地制宜”。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教育公平。这次改革提出的四大主要任务: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3.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是哪些,分值如何呈现?
答:分数呈现科目及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含听力30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口语测试)、物理90分、化学60分、历史50分、道德与法治5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共750分。
贵阳、遵义两个试点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在省确定的八科计分科目基础上,可再增加计分科目,具体考试形式和分值由各市(州)自行确定。
4.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呈现科目是哪些,比例如何呈现?
答:等级呈现科目及比例:物理、化学和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设A、B、C、D四个等级,并按参加考试人数划分等级,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20%、B等级40%、C等级35%、D等级控制在5%左右。
5.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是?
答:这次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评价内容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初中学校按照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基本程序,为每位初中学生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在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程序、结果运用上都要求细化和完善,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
6.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评价方式是?
答:为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客观性、主体性、激励性、过程性原则,我省采用“客观记录+材料佐证”的方式,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从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客观呈现。
7.问:“全科开考”后,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安排在学年末举行,在初中相关科目教学计划完成后,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避免在毕业时集中安排。
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地理。
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
体育与健康考试原则上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
其他科目在课程结束时进行。
8.问:改革之后普通高中学校如何录取学生?
答:各市(州)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招生方案,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问:如何规范自主招生?
答:试点地区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本地区范围内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具体办法和招生程序,主动向社会公开。严格控制自主招生学校数量,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招收体育、艺术等特长生的普通高中,须经省教育厅批准并按照批复进行招生。
10.问:加分项目及加分政策如何规范和完善?
答:目前,我省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市(州)为主。此前,一些地方先后出台了加分政策,此次改革明确取消体育类、艺术类、学科类、科技类以及其它各类竞赛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进一步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公开。
11.问:此次改革“全科开考”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
答:按照教育部要求,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教学形式 多样化
相较于其他课程,初中美术的存在是比较特殊的,其注重的不是学习概念或者学习结果,其教学重心是学生的从内而外在画纸上的表现力,其本质是感性的课程,课堂更像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但是现在某些教师将美术教学固化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在台上讲画,学生在台下听话,时间一到,就掏出一张画作要求学生临摹。这种做法大大影响了美术教学效率,拉低了美术课程的交流等级,使得学生对美术课程难以兴起一丝兴趣,自然更不用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化美术课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多姿多彩的高效初中美术课堂。
一、教学设计灵活化
在某方面,美术课程对初中生的吸引力一开始就高于其他学科,这不仅是因为美术课程整体比较轻松,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上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固化的美术教学只能满足学生对轻松课程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课程枯燥无味,美术课程也就沦为纯粹的打发时间课了。这值得每个美术教师进行思考,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及充分调查,发现固化的美术课程最大的缺陷就是临摹对象单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图画表现方式,这是每个人的天性,教师不可能让一个内心深爱漫画的学生在多次临摹油画后改变自己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真正享受美术,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出发,将课程设计得更为灵活,更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布置作业时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只要能扣住作业重点,能表现出核心思想的作品都值得鼓励。比如说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学的第一课“美术概说”内容的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或者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辅助描述的方法表现情感,只要学生能够满足作业条件,甚至可以接受学生采用绘文字的表现方法。教师规定这样的作业要求后,学生将不存在拘束感,在实际创作时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画出最能表现自己内心的作品,而初中美术也以灵活度、自由度高的印象存在于学生脑海中了,这有利于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习,教师可以在以后的课程中收获许多来自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绘画惊喜。
二、美术材料多变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所以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纸上作图的美术表现方式,而是可以给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绘图语言,让学生逐一体会该种绘图语言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画材上进行自己的图画创作,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学生在各方面的天赋,有助于培养个性化美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这种自由化、开放型的绘图气氛中自信地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美术作品,并且在成功后相应获得十足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比如说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中有“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内容教学时,可以相应组织学生进行新画材的尝试创作,虽然限于各方面因素,金属类的材料或者木质画材都不能给学生进行实践,但是教师可以将目标放在常见的事物上,比如说萝卜、苹果、鸡蛋、黏土,等等,这类材料是极容易获得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比较方便操作的,而且其中篆刻、版画的精髓都没有完全消失,很适合初中生体会这种简化后的有别于传统绘画的艺术。
三、欣赏对象多样化
初中生的认知还处于成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其认知还是比较稚嫩的,这时候你去和他讲凡・高讲达・芬奇,虽然也能有些许教学效果,但是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课程上规定的中外著作教学,教师在进行这类课程教学时,可以尽量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选取其中初中生能够接受的部分进行重点宣讲。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此类课程中的内容,教师应该把握当前初中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兴趣所在,以初中生的兴趣为导向挖掘相应优秀作品,然后作为课外拓展给学生巧妙教学。比如说在初中生阶段,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传统武侠连环画及动漫画,同时这二者都有衍生品,最常见的就是绘于卡片上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中也不乏精品,比如说2010年推出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其画风充分体现了国画精髓,甚至某些零食中附赠的人物图鉴卡有很多精品之作,至于漫画则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无论日本还是国内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作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画作进行相应的美术赏析,当这类拓展课程推出,学生必然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只要教师能合理融入教学点,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会有质的提升。
四、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要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巧妙的教学方法驱散传统美术教学的沉沉死气,顺利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学习美术技巧,感受美术魅力,最终提高自身美术素养,成为具有高级审美情趣的优秀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