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素质升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
实际工作中,全区上下从实施“素质升级工程”是搞好农村人才开发、优化人才配置的重要举措,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区委和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摆上日程,精心部署,搞好推进。区委和各乡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实施“素质升级工程”的有关工作,分别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升级工程”的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并认真按照方案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落实,形成了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党委和区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运作,分工负责,区乡村自上而下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制。
二、加大力度,切实在实施“素质升级工程”措施上下功夫
1、认真抓好经常性岗位素质培训工作。三年来,我们一直把乡镇领导干部纳入到全区处级干部培训范围,同时对其他乡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都利用农闲时节普遍进行轮训一遍,每次时间都在两周左右。为保证培训质量,再培训工作中我们做到“八有”,即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有完善的培训计划,有健全的培训网络,有丰富的培训内容,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有过硬的培训典型,有切实的培训效果。特别是为更好地实施“素质升级工程”,我们在不断巩固乡镇党校培训阵地的基础上,在2000年5月份,成立了区委党校新发镇分校,将区委党校的培训阵地在农村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充分发挥党校的培训教育阵地作用,使区委党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直接为培训农村干部服务,产生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2、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区委和各乡镇党委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参加成人教育,攻读上一层次的学历或第二专业学历。为此,我们协调区委党校和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了农村干部大专班,全区共有42名乡村干部参加了学历培训,目前,该学历培训班已结束,42名学员都顺利毕业并获得了大专学历证书。按照我区“素质升级工程”三年实施方案中的学历目标要求,现在,我区5个乡镇的主要领导都已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已达到44%;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已达到84%;45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有80%以上达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20%以上达到大专学历。以上这些学历标准都已基本达到或超过了目标要求。
3、认真抓好村级主要领导的岗位资格培训和专项内容培训。三年来,我们先后分两批对年龄45岁以下,没有任职资格证书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任职资格培训,对培训合格者,统一颁发了岗位资格证书。对没有取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不作为下届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人选。到目前为止,全区村党支部书记持证上岗率已达90%以上。此外,我们还通过支部党的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对乡镇、村党员干部进行十五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等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文件进行专题学日培训辅导,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
4、认真抓好村级人才库的建设工作。我们指导各乡镇党委立足长远,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各乡镇党委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个村都按照1:1比例配备了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后备人选,并落实了三年培养计划和措施,建立了后备干部档案。特别是在村级后备干部的调整、选配中,我们为有效解决一些存在少数人中选后备干部和由少数人定后备干部的问题,组织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民主推荐村级后备干部,从而为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搞好了人才储备工作。
5、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契机,促进“素质升级工程”不断上水平。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在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开展的长达一年半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这个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在农村基层干部受教育上下功夫,使素质升级工程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学教活动中,我们对全区600多名乡村干部先后采取正面灌输、集中辅导、自读自学、巡回演讲、开展竞赛活动和研讨活动等灵活实用的培训教育形式,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组织建设、十五规划、农业科技知识、WTO知识、农业致富本领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培训,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搞调整、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致富本领,在保证学教活动质量的同时,促进了“素质升级工程”的不断深入。
三、注重实效,切实在实施“素质升级工程”质量上要成果
三年来,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全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坚持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方法上求活、效果上求实的原则,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升级工程”,使全区农村基层干部达到了“五个增强,五个提高”。即增强了政治观念,提高了政策水平;增强了民主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办事能力;增强了市场观念,提高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增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提高了驾驭全局的能力;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了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使“素质升级工程”切实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不足及打算: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1、结构日趋合理。在农村积极推行的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换届依法“海选”,使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年龄结构看,班子成员年轻化的程度越来越大,45岁以下的村干部占了将近半数,60岁以上的占很少比例,还涌现了一批20来岁的年轻“村官”。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的村干部达到7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也开始逐步增加。从性别结构看,我们提出了“一村一名女干部”的配备要求,全县70%以上的村有女性进入支部、村委会班子,100%的村配备了女性计划生育专干。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基层组织的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素质日趋提高。通过大力实施“亮创奔”活动,着力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具有“双带”能力的村干部越来越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提高在职村干部素质和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一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计划,三年来招收人数已达到500余名。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扎实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很多党员干部掌握了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3、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我县逐步开展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建立激发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干事创业、待遇保障、考评奖惩五个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联创态势。这一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并在《**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推介。激励机制的出台,如招聘优秀村干部为公务员、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对离职村干部按标准实行补贴、重视并探索为村干部解决社保问题等,较好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促进了村级工作“村为主”的落实。
各乡镇建立了各自的村干部管理1000分制考核办法和细则,使得村干部工作考核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并最终分解到村各项工作中去。考核结果也直接和村干部的报酬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拉大差距,进一步调动和提高了村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队伍日趋稳定。村干部待遇、报酬有所提高,并基本得到保障。全县村干部工资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主职村干部(支部书记、村主任)约为2000元至2800元,其中“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要适当高点;二是非主职村干部工资约为1600元至2000元;三是聘用制村干部(如一部分村的会计、出纳等)工资按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工资,日工资约15元。各乡镇各村因经济条件不同,村干部工资标准不尽相同,但差别悬殊不是太大,浮动范围在1000元以内。村干部待遇、报酬除工资以外,主要是乡镇对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及工作奖励,每年总数在2000元以内,发放到村,由各村根据村干部工作情况发放到人,平均每名村干部可获500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县村干部工作一年所得经济报酬,主职村干部约2500至3000元左右,非主职村干部约1800至2300元左右。我们建立了离职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制度,县财政每年拔付20万元专项资金,对离职村干部进行补助,同时建立了正常增长机制,逐年按比例增加拨付数额。
5、作用日趋强化。我县实施的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找准了工作差距,带领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倡导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为确保农村的稳定、基层政权的稳固起到了中坚的作用。
从总体上,我县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村干部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
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长期以来村干部的选拔面偏窄,后备干部不足,造成了目前村干部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出年龄结构偏老,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多、女性少,懂种植会养殖的多、懂管理会经营的少,等等。
2、村干部能力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村干部存在缺少学习,忙于事务、家务的现象,缺乏岗位所需的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常常是束手无策,也不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从发展上看,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显得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步子不快。村干部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培训很多,但是存在着不够系统、扎实的现象。一方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村干部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村干部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3、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村干部心难稳、人难留。一些村特别是一些特困村,存在没有人想当村干部的现象,即使是在任的村干部,也是经乡镇党委反复做工作才勉强留任。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工作任务繁重。当前,农村各项工作实行“村为主”,不少乡镇还把各项工作分解指标落实到村级,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村干部事多利少。村级集体经济普通较为薄弱,不少地方还是经济“空壳”村,开展工作基本上“无米下锅”或靠“垫米下锅”。而村干部普遍待遇较低,一些村干部不但多年领不到误工补贴,还要自己垫钱为村里办事。他们觉得经济上没有甜头,政治上也没有奔头,生活上没有想头,工作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工作保障堪忧。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村干部为党和群众工作多年,老了只有标准不高的微薄补助,有的甚至没有。此外,村干部在工作中难免得罪人,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事也有发生,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待遇,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去年向省党代会建言献策时,毛绍武部长提出了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省委重视。该建议包括:政治上给奔头。建立择优录用村干部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每年拿出一定指标,在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村干部中,通过组织推荐、公开考试的办法优先录用为公务员。经济上给想头。实行村干部固定待遇补贴制度,采取财政拨专款措施,保障村干部待遇补贴标准每月不低于300元;采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撤组并村等措施,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有集体经济来源的村级补助一点、本人出一点的措施,大力完善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上给靠头。实行离职村干部固定生活补贴制度,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15年以上、20年以上的离职村干部,分别按每年不少于200元、300元、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省委10号文件的出台,已经解决了很多政策性问题,但市县配套实施还要加大力度,落到实处。通过建立村干部定额补贴规范化管理、村干部正常进入养老保险和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制度,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工作生活都有盼头,因而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同时,使得村干部岗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的目光,从而使村干部选拔范围进一步拓宽,为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2、创新制度,优化村干部选任机制。一是推进村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村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在村党支部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成员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真正将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素质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村干部选拔范围。积极采取招考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关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大从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中选拔后备人才的力度,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要以党员发展来带动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将优秀的青年通过政治培养的方式来加快成长;要健全完善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机制,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列入村党支部年终考核内容;要加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推优力度,注重从优秀青年、工人和妇女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建立村干部资格准入制度。从村干部的年龄、学历和培训入手,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干部资格标准体系,建立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的质量关,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指导思想
软弱涣散村排查整治工作以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要务,以建强班子、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二、工作目标
1、村班子有战斗力。通过选派、选育等办法,配强农村党支部班子,理顺两委关系,并培养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使村班子能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2、党员队伍充满活力。通过制定培养规划,真正把村上有威信、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结合党员承诺和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群众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关注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整治结果群众基本满意。
4、干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整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化解复杂矛盾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方法措施
1、加强村班子建设。对思想观念守旧,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的村,要组织干部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从深层次挖掘发展落后的原因,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争抢机遇,增强发展的能力;对两委班子不协调的村,要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仍不见成效的,是支部成员的进行调整充实,是村委成员的依法进行调整;对班子不健全的村,要通过“两推一选”选拔出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有威信的干部,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下派、挂职、兼职的方式,选拔人才担负起农村发展的重任;对班子老化,后备干部不足的村,要注重把村里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优秀致富带头人,解决后继乏人问题。
2、领导干部联点包村。每个软弱涣散村由一名县领导干部具体联系。县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查找症结,指导制定整治方案,促其转化。
3、选派工作组集中整治。从县直部门和各乡镇选派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软弱涣散村,集中整治,重点帮助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建好阵地、开展活动,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工作组组长由县委驻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担任。
四、具体要求
1、制定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查找问题,找准症结,本着实事求是,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2、集中整治。9月至11月底为集中整治阶段,要突出重点,对症施治。主要任务为:
(1)加强对村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的村班子要组织认真学习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找准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选好配强村班子,实现村班子工作正常化。
(2)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完善各项制度,明确分工,强化职责,理顺工作关系。
(3)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紧紧抓住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措施,综合施治。对群众反映的水、电、路、宅基地等问题,要上下沟通,搞好协调,最大限度地加以解决,为村民生产生活办实事、办好事。
3、检查验收。12月上旬,县委对软弱涣散村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省、市验收准备工作。
根据自治区、地区和县委“关于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安排部署,为实现我县社会长治久安、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明显改善,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的目标积极作出贡献,结合本局实际特制订此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县科技局开展各级干部“访、惠、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由局长亲自负责,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局里每年选派2-3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
二、按县委要求开展好“访、惠、聚”活动
1、通过驻村工作组干部与村组干部,四老人员座谈,入户走访,民意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该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该村在维护稳定、民族团结、宗教管理、民生建设、群众生活、基层组织建设,群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一进行协调解决。
2、突出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这个重点,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讲解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专门机关反映予以处理和打击,以确保该村的政治社会稳定。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编自演自乐,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结合本局实际组织部分科技专家和邀请本县的文化艺人到该村开展送科技、文艺下乡活动。结合该村农民和青年的实际需求,举办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青年人的就业技能。
4、协助村党支部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工作组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好各项工作。在这当中,积极帮助党支部书记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措施、合理工作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对村级组织中的基层干部主动地给他们出注意,想办法,帮助他们化解问题矛盾,促使他们提高执行政策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帮扶实在不能胜任的或在政治上不坚强,作风上问题较多且群众强烈不满的干部经向乡党委汇报研究同意后进行调整。同时,在一线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积极分子为村级后备干部。通过三年的帮扶力争将该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强,工作有魄力,群众拥护的村级组织班子。
三、抓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2014年-2016年,***县科技局将按照县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计划开展以下实事。
1、2014年计划安排
(1)邀请专家在该村举办1期林果业管理培训班(主要为核桃、红枣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举办1期肉羊养殖和养鸽培训班(主要是品种选取、科学配方饲喂和疫病防治);
(2)资助1位百岁老人建抗震房;
(3)扶持10户地少人多的农户在庭院建立蔬菜种植小拱棚;
(4)资助修建2座小型水利构筑物;
(5)向分管县领导汇报,协调解决第2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住户用电、用水问题。
(6)组织培养和协调解决该村10名大中专毕业回乡青年的就业问题;
(7)组织举办两场送科技、文艺下村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2、2015年计划安排
(1)举办1期林果业科技培训班,1期养殖业科技培训班(含羊、家禽养殖);
(2)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本村有制作民族乐器师傅的优势,组织该村有乐器制好的青年,举办1期乐器制作培训班;
(3)资助修建3-4座小型水利构筑物;
(4)向县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将第2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纳入2015年县乡计划;
(5)将第1村民小组农田小道铺石子的问题,通过向有关县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沟通和向乡里协商以及村里自身努力,争取实施。
(6)组织培养和推荐协调解决10名完成学业的回乡青年的就业问题;
(7)开展1次送科技和文艺下村活动;
(8)结合该村实际,协助村党支部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3、2016年计划安排
(1)举办1期林果业管理和营销技术培训班,1期畜牧科学养殖速肥技术培训班;
(2)扶持10-15户养鸽户和10户左右民族乐器制作农户;
(3)资助修建3-4座小型水利构筑物;
(4)组织培养和推荐协调解决该村10名完成学业回乡青年的就业问题;
(5)开展1次送科技、文艺下村活动;
(6)向有关县领导汇报,争取协调解决第1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前小水渠防渗问题;
(7)积极筹备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力争组建民族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和县人民银行积极认真地做好了新农村建设“百村帮扶”工作。本着“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是关键”的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县委**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任组长,总务处主任等为成员的帮扶工作组,明确了专职帮扶人员的工作职责。办帮扶工作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这五个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百村帮扶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立足当地实际,确保增加农民收入。帮扶组结合帮扶村实际,研究制定出了帮扶工作计划。**镇**村是个400多人的穷山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水利设施不配套,基本靠天吃饭,农民增收缓慢,这是制约该村发展的难点之一。由于该村荒山面积大,人均耕地占有8亩多,这又是该村的优势。俗话说“靠海吃海,靠山吃山”,要想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就在这里,帮扶组协调购买柿树苗、樱桃苗、核桃苗各1万棵,投入资金5万多元,达到全村人均100棵果树,年人均增收20__元的目的。投资近一百万元建成十多处标准化养鸡大棚,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60多万元。投资2万元建成荒山引水池并修建了村南引水渠,使该村仅有的100多亩耕地成为水浇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是立足长远发展,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帮扶组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帮助村委研究制定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计划。引导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使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并通过各种途径,依法收回了集体应占有的份额,建立起了集体增收的长效机制。村内两座早已到承包期的小塘坝,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收回,群众不满,集体欠收,在帮扶组的协调下,依法收回并重新承包出去,年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把现有的1000多亩荒山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承包出去,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把机动地和边远的插花地重新承包,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对集体拥有的山林、路边、沟沿等资源,明晰了产权,依法实行有偿使用。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利用和盘活了村集体现有资产,引导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了村集体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节支增收的目的。
三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文明村庄。在水、电、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之后,今年又投入7万元解决了群众最急最盼的道路硬化工程,该项工程可建成长700米,宽4米的“村村通”硬化道路,计划年底峻工投入使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清五堆、抓五改”活动,集中整治“脏、乱、差”现象,积极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健康向上、遵纪守法、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尚,实现乡村文明。
四是发扬团结奋进精神,共建和谐新农村。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核心突出、程序规范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提高了村级班子正确行使职权的能力。今年新培养了1名预备党员、2名后备干部。继续搞好了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增强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后续力量。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了“四支队伍”的作用,为实现帮扶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对现有班子成员建设不重视,更缺乏对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基层班子普遍存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班子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拉票选村干部的情况,例如:通过在村中家族庞大、帮派结伙等方式进行拉票从而当选村长,而不是通过能力的考核,致使很多会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三是基层班子的团队精神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班子成员的待遇较低;班子成员的关系不协调,喜欢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一是自然条件差。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少山区村,虽然发展林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的立地条件较好,但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多数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贷款控制过严,很难贷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难以集中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1.3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的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没有真正体现
农村目前实行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统一经营项目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尤其是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低价征用,垄断经营,高价销售,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成为空谈。
1.4政策导向偏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一方面要承担各项社会职能,如计划生育、五保户抚养、征兵优抚、水库维护、山林抚育、电力通信、道路、医疗、村庄整治等生活保障功能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导向偏差和资金扶持不足,加上村级事权过多,造成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
2建议与对策
2.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增强服务功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
2.2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3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是扎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推行农村会计核算电算化,加快村账乡(镇)会计委托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推进新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征用较多且农民已基本农转非村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
2.4加强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积极推进区级备案、乡级聘用、村级使用的村计生专干规范化管理,激发和调动村计生专干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进一步稳定基层计生队伍,为全街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村(居)计生专干管理工作,加强全街村(居)级计生专干队伍的管理,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计生干部队伍。配齐、配强、配精村级计生专干,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村(居)计生队伍建设专业化、任务目标具体化、工作制度规范化、激励机制严格化、形成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竞争有序、优胜劣汰的工作局面,促进全街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村计生专干设置
每个村设1名村计生专干,实行计生专干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一人一档,内容包括村(居)专干基本情况履历表、学历档案、鉴定考察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
(二)选聘办法及职责
1、选聘原则
以村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在全街建立起以“村民选举,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为核心的计生专干准入机制,村级计生专干按每个村(居)1名的比例配备。按照“三化”(知识化、女性化、专业化)要求,在换届选举时由“两委”(村委会、村支委)中按照村“两委”推荐、乡级考察、区级把关、择优录用的程序来聘任女专干。对村级计生专干全部实行“区管、乡聘、村用”管理体制,区管就是培训、考核。乡聘就是严格按任职条件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聘用,发给“聘任书”。村用就是被聘用的村专干可以列席村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参与村委会重大事项决策,承担起村计生工作具体任务。
2、选聘条件
村(居)计生专干的配备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公开、公正、公认、择优的原则。新聘任的计生专干同时要符合以下条件:
(1)年龄在35岁以下(初次任职不超过35周岁,继任时不超过50周岁);
(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热爱人口计生工作,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女性。
3、主要职责
(1)组织开展对育龄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
(2)每月至少一次,每月1日参加村级计生工作例会和专干工作汇报日,准确掌握全村人口计生工作基本情况,定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管理村计划生育帐卡资料;
(3)坚持参加每月一次由街计生办组织的对计生专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业务知识的培训。重点培训村(组)计生工作基本情况(总人口、育龄妇女数、新婚、现孕、出生、手术等)、月访视要求和工作手册填写;
(4)指导育龄妇女小组长开展月访视服务;每月25日至月底为固定的月访视时间,对政策内怀孕妇女、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对象进行访视,并认真填写月访视登记表、汇总表和工作手册;
(5)协助上级计生部门做好对本片(组)的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环孕检、流动人口工作,动员组织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和非意愿妊娠妇女及时采取节育措施和补救措,指导帮助育龄群众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
(6)督促违法生育的群众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7)负责避孕药具管理发放和对使用药具人员随访工作;每月按时送药具上门,并对每个用药具对象进行随访,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品种和数量,同时填写药具发放记录和随访记录;
(8)负责对申请生育、结婚登记及相关婚育情况证明的审核把关工作;
(9)负责计划生育奖励、奖扶、救助以及优先优惠政策对象的摸底、审查、上报和公示等工作;
(10)完成街道计生办交办的其他有关计生工作任务。
(三)评估考核
村计生专干实行“区管、乡聘、村用”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合同管理。聘用时,由街道办事处与村计生专干签订聘用合同,年初,由街道办事处与村计生专干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年度评估考评办法。推行专干基本管理,根据综合素质、服务能力、服务年限、工作绩效,结合村级年度考核等综合评定,考核按双百分制进行评估。村级年度考核占40%,个人工作绩效占60%。计算公式为:村级考评分×40%+个人考评分×60%=个人考评总得分。评估考核以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考评。对年内认真履行职责、计生任务完成好、工作成绩优异的或在省、市、区中检查成绩突出的,由街道进行表彰奖励,年底给予300元奖励;特别优秀的推荐区级进行表彰,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工作合格的继续留任;对基本合格的,加强培养教育和督导;对工作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在省、市、区计生检查中排位倒数第一的予以解聘,取消村(居)专干的任职资格,注销其专干任职资格证书(村(居)计生专干基本管理工作考评办法另行下达)。
优秀:本人工作成绩突出,本村当年工作水平达到自治村标准或先进村标准,全年本人工作评估考评得分在95分以上。
合格:能够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本村当年人口计生工作水
平达到合格村档次,全年本人工作评估考评得分在85分以上。
基本合格:能够履行工作职责,本村当年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达到合格村档次,全年本人工作评估考评得分在75分以上。
不合格:本人工作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在省、市、区计生检查中排位倒数第一,全年本人工作评估考评得分在70分以下。
(四)工资待遇
按照绩效定报酬管理原则,执行“基础工资+效益工资”的发放办法。村计生专干报酬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计算。村计生专干基础工资待遇不低于村同级副职,确保专干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具体标准以街道每年明确的村、居干部工资报酬为准),从村级转移支付中直接支出,统一负担,年终由村委会统一发放。绩效工资年终经街道评定后统一由计生办发放。①绩效工资以月为单位,以基本合格为起点,每级相差10元,兑现标准根据村级人口规模确定。1000人以下的村:基本合格20元,合格40元,优秀60元;1000人以上的村:基本合格30元,合格60元,优秀80元。②推行服务年限工龄工资制:以年为单位,1-5年每年60元,5-10年每年120元,10-15年每年180元,15年以上的每年240元。
[关键词]农村淘宝;农村劳动力;地方经济
2014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与10万个村级服务站。敦化市政府积极与阿里集团接洽,成为千县万村计划中的一分子,积极推进农村淘宝建设,并取得了卓有的成绩。敦化市现今已有54个村级服务站开始营业,其中贤儒镇太平山村运营当月累计下单额近10万元,初步解决了农户“买贵卖难”问题,但亦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1.主要情况
敦化市于2014年积极筹建电商协会、收集相关基础数据。对全市名优特产品及“村淘”项目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组成3个专项工作组,对全市名优土特产品、旅游产品等开展数据调研,开展农村淘宝建设活动;目前,敦化市现有54家服务站投入运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1农村网淘基本运营情况
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互联网金融建设,由敦化市商务局牵头成立敦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供销、流通、电商企业不断建设完善农村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农村消费品、农村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交易,打通农村商务最后一公里,在现辖54个服务站积极开展电商知识实际操作培训,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工业品网购进村。暂时依托平台为淘宝网大德敦化店,营销产品主要为敦化本地林下产品,例如黑木耳、人参、煎饼等产品,陆续会推出敦化刀画、松花石工艺品、俄罗斯货、韩国货等。9月14日大德敦化店入驻人人店网络平台,仅21个小时,发展承销商3000余人,创造利润1万余元。据统计,自7月1日服务站运营到现在,累计销售已过万单、销售金额已过200余万元,位列北方大区第一名;获得商务部与财政部授予的“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称号”,并授予“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荣誉称号,获得财政部与商务部的1850万元财政支持。
1.2互联网孕育农村新生态系统
农村商品单一,以往敦化下面乡镇的村民只能坐几十分钟的客车到城里采购,浪费时间、金钱不说,还经常因为担心错过返程车致使购买物品时匆匆忙忙,丢散落四,需要再次来城里购买。当农村淘宝入驻乡村后,大家围绕着电脑就可以精挑细选自己需要的物品。不仅商品与市价便宜不少,而且快递还可以直接送到家里,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2.面临的困难
2.1农户认识不到位制约“村淘”建设发展
“农村淘宝”在农村还属于新鲜事物,一些县乡的干部、返乡大学生也是相当陌生,至多知道网上买卖东西就是电商了,而不知电子商务的真正含义是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离真正的电商概念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简单一个例子就是农民收粮时,与粮商的及时性非现金收益也是电子商务,这种模式可以避免农民因为收到假钱而造成损失。领导集体认识不到位,村民认识不到位,就无法做出切合实际的措施与有效的反馈,制约了“三农”的发展。
2.2专业人才短缺阻碍“村淘”规模化进程
一是“村淘”县级运营中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团队开始组建,需要招聘运营、美工、文案、策划、摄像、客服等电商人才,目前缺少10人左右。二是解决农村“村淘”人才缺失问题。由于农村懂电脑操作的青年人口少,仍需招聘部分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一定数量的农村中开展“村淘”服务工作,现在35家“村淘”服务站中,至少缺失20名公益岗位大学生进行创业。随着村淘的普及,需要逐步增加招聘人员。
2.3存在融资难题制约“村淘”发展前景
一是村淘项目补助资金,按照阿里巴巴对“村淘”项目建设要求,阿里巴巴负责县级运营中心的软装修、每个村级服务站电脑、电视、门店装修等硬件设备和农村菜鸟物流体系建设;政府除需提供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的办公场所及1500平方米左右的仓储、分拣配送中心场地外,还需对每个村级服务站提供半年物流补贴和运营补贴23900元,50个村级服务站需补助约119.5万元、200个村需补助约478万元、303个村需补助720万元、80个森工及市林业局所属林场需补助约150万元。二是创业需要热情,更需要物质基础,而资金恰恰是返乡创业主体必不可少的。类比我国浙江“淘宝村”面临着诸如总体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较低、自主品牌少、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追根溯源,就是资金的掣肘。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电商认识
一是强化宣传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带好群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等媒体加大对电商的宣传氛围,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全力开展围绕电子商务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依托组织、人力资源、民政、农业、共青团、妇联等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和经费,全面开展免费电子商务培训,采用定期培训、“5+5实训”、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扎实有效开展电商会员培训,推动全民创业,打一场“人民战争”。
3.2采用“外面请+内部培养”政策破解人才难
一是要调动打工返乡人群、大学生村官、农村商户,这些人对网络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也很愿意借助网络来发家致富。就如很多农村电商所坚持的那样,利用村镇的门户网站吸纳当地人成为网络村长,并借助这些人进行落地营销,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农村电商网络。二是人才培养需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阿里巴巴、各大学校合作,突出请进来优势,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聘请专业人才带动群体发展,以点盖面,培育人才。三是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制订后备干部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