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果;创新措施
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教育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大量了的创新与改革,既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培养各项能力与素质,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双重要求下教师只有积极探讨、分析及寻找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新方法才能高效、科学和顺利地完成新课改对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但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坚定不移地把新课改贯彻落实下去就要了解现阶段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还处于传统的老师直接讲授的阶段,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简单、乏味,多数是直接按照教材把课本知识讲授给学生,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部分。老师也不注重对自身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教学水平并没有随着教学工龄的增加而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适应时展对初中教学的要求,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为高中更高级的数学原理与知识点做基础性的教学铺垫,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但就目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而言,最突出的表现是过分关注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学生只会分析而不会动手解答。例如讲解空间几何的知识点时,老师注重对公式的讲解,但没有注意对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若题目没有给出原图学生则不能想象或画出与题目相关的图形,解题的速度较慢。
二、新课改环境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创新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新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组合作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以及逐渐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的重要教学方式,它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甚至是比赛、对抗或辩论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与在课堂上的发言权,锻炼与他人合作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初中数学北师大版的概率与统计一章,课前老师将学生按座位分好组并让学生给自己组起一个口号和队名,然后老师向学生询问概率的定义、生活中的应用及特性等,让各小组自由思考并将结果写出,推举出代表进行发言,并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关于概率的例题,这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多种解题方法的积累,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因此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老师应重视实验课的开设,将理论的数学原理与知识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模型,或让学生自行动手设计教学工具如圆柱体、正方体等,在实验课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比如,讲解三角形的平行线与中线的知识点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制作三角形纸片,然后老师演示如何使三角形纸片在笔尖上转动而不掉下来,再让学生动手尝试以及思考当中蕴含的原理。最后老师由此引出三角形的中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的相关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种方法提升了数学课堂效率。
3.利用例题培养学生发散思考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发散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能力,改变学生思考的角度,增加变式训练的数量,让学生在解题时要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如讲授北师大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坐标一节时,老师举例题如y=5x+1与y=-5x+5的交点坐标,先让学生通过画图解出交点坐标,然后让学生思考其他解题方法,老师再指导学生往方程组的解题思路思考,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又可巩固其他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要适应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要求,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挑战,大力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措施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更有效、科学与顺利地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春.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7).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数学;综合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87
综合题的教学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精髓,强调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和素养状况。初中数学综合题目涉及数学学科内的各个分支,如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概率与统计等两大块及以上的知识。笔者经过对初中数学教科书以及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训练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初中数学综合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方程型综合题、函数型综合题、几何型综合题、分类讨论综合题、情境应用型综合题、创新型综合题、跨学科综合题。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注重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一、初中数学综合题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的纵向逻辑联系,这些数学知识一般分属于相同的数学分支,主要依靠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它们的联系。所谓综合题,就是横跨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块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需要利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经过适当的计算和推理才能获解的问题。在初中数学中,把一个涉及到代数、几何或概率统计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基本技能、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称为综合题。
综合题具有以下一般特点:融合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渗透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方程与函数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体现了较高的思维能力,如抽象概括、归纳类比、联想转化、分析综合等。在课改形势下,初中数学教科书以及中考数学命题中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探究型问题不时涌现,关注社会生活,聚焦社会热点,实际应用性进一步加强,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加强,综合考查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注重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因此,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加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地进行归纳和整理,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方程型综合题、函数型综合题、几何型综合题、分类讨论综合题、情境应用型综合题、创新型综合题、跨学科综合题。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注重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综合题的出题方式很多,主要是方程、函数、几何、情景应用、开放探索、阅读理解、图表信息、操作设计、运动等各种问题的综合应用,在中考中得分率较低。笔者认为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通过数学综合题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综合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综合题所考查的并非孤立的知识点,也并非个别的思想方法,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解数学综合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阶段出现的综合题很多都是与坐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可用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常常通过条件的多变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考察,有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就有可能造成错解或漏解,近年来各地中考题出现的综合题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己成为新的热点。分类讨论就是把难度较大的问题专化为难度较小的问题,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近年来,为加强对学生全面思维能力的考查,分类讨论题在各地中考题中频频出现。
3. 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在初中数学综合题中,用方程思想求解的题目随处可见。同时,方程思想也是解几何计算题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讨论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02-01
一、讨论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实讲为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在课下进行大量重复练习,这种枯燥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被动性。然而,在讨论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讨论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加上初中数学知识难度的提高,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讨论式教学,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增强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讨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学生面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当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课堂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风采,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授数学课的时候,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激烈的交流,对于比较难的问题,通过团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所以,讨论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不会仅仅依赖老师,而会主动去向其他同学求助,相互讨论,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五、讨论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所谓讨论式教学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将讨论嵌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有一定的适用性,所以教师将讨论式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时,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其应用。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如果老师直接枯燥地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兴趣。所以,在将讨论式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时,教师应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精心安排,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最好能够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讨论内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讨论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分组讨论生活中所遇到的对称物品,然后让每组同学列举,看哪组同学列举的最多,并指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这样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讨论,从而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满怀好奇心,并充满兴趣地去听这节课,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在接受知识点时有点吃力,对所学内容有争议,或者是遇到了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点,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小组讨论后如果仍有问题,那么老师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问题的本质。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间,不能让时间过长或过短,提高课堂的效率。时间过长会影响整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时间过短,学生之间未充分交流,一知半解,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和目的,白白浪费时间,流于形式。例如,在学习抛物线 y=ax2 +bx+c的图形时,教师讲完时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之间讨论并根据a、b、c的取值不同,分别画出y=ax2 +bx+c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讨论时机,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地去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教师要掌握好讨论形式,发挥主导作用
讨论式教学并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时间,进行有效的讨论。老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确定恰当的讨论形式,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要使学生全员动起来、全员参与。然后教师要对讨论的内容提前设定,使学生能够对要讨论的内容进行预先思考。另外,教师要仔细记录好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授课时进行一一解答。一次成功的讨论,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认真思考,确定好的讨论主题,并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讨论形式。而且,教师要把握好讨论方向,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对于一个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然后让各小组成员进行抛硬币试验,每组抛30次,并分别记录正反面的次数,求出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最后,将各小组的结果进行累计,求出总的正反面发生的概率并对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通过同学之间的重复试验,加上对问题的讨论,我们就可以得出概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后概率的趋于稳定性。通过讨论式的学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为了更好地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目的设置讨论话题,并把握好讨论时机与时间,对讨论方向进行控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所在,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复习课反映出人们教学价值观上的不同,有的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有的把育人的教学价值通过学生教学实践来体现。数学复习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以前知识进行梳理,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能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综合以上两点关系,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复习,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复习整理时,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复习课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与初中生年龄段的关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反复修改思考,能真正明白数学逻辑的本质,也能把这种数学逻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假设、预计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形式化,思维中的具体事物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初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和结构性,思考方法也具有普遍和结构性,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从而能更好的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生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对初中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系统的理解。初中复习课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知,满足了初中学生学习阶段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需求。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1.初中数学复习课共通价值
共通价值主要是指概念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共同具有的育人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深刻、批判、灵活、创造、敏捷的思维品质,不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现有的发展可能,锻炼了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空间构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独特价值
对复习课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复习课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的不同,复习课是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整理,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提高学生整体结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不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3.1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
3.2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3.3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中全面掌握初中知识体系,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不断的内化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从而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四、总结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三块:代数、几何和概率,前两个模块是重点,概率初中阶段只是初步的涉及,中考题一般也就是选择和填空或者解答题中的某个小问,难度不大,初中数学的学习重心应该放在代数和几何模块。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一个系统的培训,知识点也需要整合成一个结构合理的系统,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必要时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初中数学学习策略与技巧。
一、最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熟悉概念,课堂理解和课后做题相结合,在熟悉的基础上多做练习。
很多题用到的知识点都是相同的,所以必须牢固掌握基本概念。把教材的联系与区别搞清楚,达到不看教材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入了解最重要的知识点,虽然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最基本的知识点更重要。只要掌握了知识点,然后看到题目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如概念,定义,逻辑,定理,公式,具体计算使用)的锻炼,在预习的时候,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用自己的方式记牢,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数学是一门理科思维很强的学科,需要逻辑和记忆。记忆通俗地讲就是背东西,把该记下来的公式和判定定理、性质掌握扎实,其实这一块不是困扰学生的症结,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应用这些理论解题。数学思维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知识点也需要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这就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总结,举一反三,从而有效掌握课本知识,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二、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及单元检测。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预习应掌握课本百分之八十的知识。对不能掌握的,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直到解决这类问题。预习可以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具体方法为:在预习新课的时候,总结里边的知识点,整个过程约持续15~20分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完成课本后面的练习题。提前预习至少比老师的进度快两倍,同时搞懂课后习题,切记不懂就问。
2.在数学课堂上,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听课上,当问题搞不懂时,必须问老师或同学,不能一知半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做错。学生必须集中精力,注意细节,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教学为主线,作业作为辅助工具。阅读教材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对称点的知识,所有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在课堂上,对不清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向老师咨询,买一至两套适合自己的参考书,当然如果幸运的话,你的老师会把自己出的一些卷子给你。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课外题的内容选择今天上课学的知识点。要有意识地多做题,学会举一反三。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过去,关键是对于每次考试要进行总结和吸取教训,为以后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打下基础。老师经常会在没提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好“课后复习”。
三、在考试前进行系统复习。
将平时的考试卷集中在一起,将错过一次的问题挑选出来,重新再做一次。此外,最后做的几份模拟卷一定要都弄明白。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弱项,再根据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复习,如果有一类问题常常出错,记得一定要解决这类问题,直到弄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一定要记住。反应灵敏度是数学研究的方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意识,看到一个数学问题能用最快的速度将所用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快速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数学难学的原因,但这也正是它的闪光点。学习数学要多做题,遇到的新问题后要拓展思维:考官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改变它的标题,或增加问题的难度,下次你遇到这个问题或与它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很方便地解决。
四、数学考试技巧。
做题不在于数量,关键是每种类型的题都要掌握。例如,讲反比例函数图像时,我让学生认真完成图像绘画,然后检查,指导。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虽然在课件中可以把图像放给学生看,但亲自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牢固理解并掌握。
五、利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已从传统的教具和学具发展到幻灯、投影、录像、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辅助教学。用这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具是教师教学演示、 操作用的工具的统称。注意处理好课本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课本主要靠文字符号表达教学内容,较系统,更注重条件与结论。而其他教学手段,如电教素材是用图像、声音等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不太系统,但注意展示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两种媒体各有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只有互相配合。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发挥主动性和主体性,注重每一个细节,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指导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初中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芬.培养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黄静.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案例分析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教学环境,可以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其使用灵活、见效快,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一、几何画板的功能和特点
几何画板最先是由美国的一个公司发明的,而后被用于我国的数学教学中,它将数学组的点、线、面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转换展示了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的具体规律,其用于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功能优势和特性。
1.将抽象具体化
几何画板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生动,能够把课本上的数学公式和定律具体的演示出来,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吸收,特别是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突破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
2.极具动态感觉
几何画板的运用非常的灵活,点、线、面的结合千变万化,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动态展示数学规律,也方便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随意的拖动、组合几何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创造教学情景
课本上的文字图片再丰富也不如几何画板来的实际、来的直接,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再费尽脑子去想象图形的空间变化模样,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直接看到图形的变化,方便形成惯性记忆模式,总体而言,就是他能够创建一个数学实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的确确给初中的数学教学带去了很多的好处,下文将进行举例分析,展示几何画板之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用以让教育工作者们更好的利用其几何画板,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推进教育改革。
1.几何画板能够充分地解释数学定理之间的联系
通常来讲,每一个数学定律都是不同的,但有存在必然的联系,如在八年级上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二小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习中,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如果把其中一个三角形作平移、旋转等方式,只要保持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值不变化进行变换,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在一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当中,采用几何换班,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的实验,就可以把平移概念、等边三角形概念等多个数学概念辐射出来,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巩固或者预习其他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数学定律的本质和规律。
再如,在八年级下,第十八章,第一、二小节的学习中,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性质包含: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相等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通过对这些性质的具体演化,我们不难发现,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且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是将其切合重新组合成为长方形进行面积计算你,所以他与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2.几何画板能够直接展示数学公式的科学性
数学公式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好数学公式有助于提高数学素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公式这块的教学基本就是死记硬背,对其具体阐释不够,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公式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使用几何画板教学后,对于数学公式的讲解不再是抽象的口头讲述和平面的板书展示,可以将这些公式在几何画板上呈现出现,便于直观的看到这些公式的规律以及他的科学依据,通过演示还原的公式来源,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够才更具实际意义。
案例分析:七年级下,第二十五章,教学内容是概率初步,也就是对概率的计算。其中包含的公式有:排列公式:A(n,m)=n*(n-1)*…(n-m+1)A(n,m)=n!/(n-m)!组合公式:C(n,m)=A(n,m)/m!=n!/(m!*(n-m)!)C(n,m)=C(n,n-m)、加法概率P(A∪B)=P(A)+P(B)-P(AB)、乘法概率P(AB)=P(A)×P(B|A)=P(B)×P(A|B),让学生单纯的记忆这些公式是不可行的,有了几何画板以后,我们可以用几何画板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来展示这些公式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科学性,具体方式将八个白块和4个红块放在一起,随机抽书三个色块,通过反复的抽取,来计算抽到白块和红块的概率,找到其计算规律,最后得知p= C(8,3)/C(12,3)=14/15,从而就可以得知概率公式的来源,并且能够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几何画板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把初中数学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提问方法;创新;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 有很多教师抱怨,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每次上课前看到同学们无精打采的样子,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传授知识的热情也瞬间烟消云散了. 由此可见,学生要学好初中数学,兴趣是关键,当今时代新课程概念风行于校园,正是要求教师敢于课程创新,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变成生动的、有趣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初中数学课. 此外,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上的初中数学问题较为枯燥,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可以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这充分体现了初中数学问题创设的重要性. 问题创设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下文将对此进行讲解.
一、诱导型问题创设方法
问题创设:小明家门口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小河的中心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巨石的西面7米和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棵柳树,巨石的东面6米和4米处分别有一棵枣树和一个稻草人,试将文中提到的各个事物的具置画图表现出来.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文中事物的具置?需不需要考虑顺序问题?应该先画什么?
文中的距离和方位是如何体现的?很明显,这个问题需要运用数轴的知识,如果不能确定小河的走向及巨石的位置,槐树、柳树、枣树和稻草人的位置就很难准确地画出来,小河的东西走向在图纸上表现为从左到右,由此引发教材中数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概念解释,而小河中心巨石的位置也引发教材中数轴原点的概念解释,与此同时,7米、8米、6米和4米的距离也很容易让学生想到以一米为单位长度的方法,为教材中数轴的等距离要求做铺垫.
这便是诱导型问题创设的例子. 诱导型问题创设,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抽象的初中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来进行讲解,提出与初中数学概念相关的问题,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将关注点从情境转到具体的初中数学知识上来,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深对初中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渗透式问题创设方法
问题创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各种各样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浮光掠影、揠苗助长、镜花水月等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成语,那么,哪些成语所讲述的故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呢?哪些又是一定不会发生的?哪些是不一定发生的?还有哪些成语所讲述的故事是不一定发生的?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感受概率”一章,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来讲解,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成语来充分了解到什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对事件的发生概率问题有了充分的判断能力. 另外,学生在判断成语的确定性之前,必然需要运用一定的语文、历史知识,充分了解成语的意思及背景,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渗透式问题创设要求教师们将枯燥的初中数学问题与不同学科相互结合,这样既增加了问题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兼顾到各门学科,减少偏科现象的发生,体现了新课程概念中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
三、趣味式问题创设方法
问题创设:《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做了很多轰轰烈烈的事情,花果山称王、大闹天宫、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等等. 而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他有一个专属武器——定海神针. 定海神针的神秘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威力无穷,还在于它可以变大变小. 如果你可以穿越到齐天大圣那里,看他手握定海神针的中间部分,说一句:“长!”定海神针的两端就开始无限延长,而当他双手放在定海神针两端时,它就纹丝不动. 请结合初中数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很显然,这个原理可以在苏科版教材“线段,射线,直线”中找到.
目前穿越剧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初中生尤其喜欢看,当我们将“穿越”一词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时,相信有不少学生会因此而提起兴趣,死板的初中数学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活跃. 很多教师会抱怨自己讲一个知识点讲了不下三遍可还是有好多同学一无所知,学生不认真听课让教师在初中数学课上事倍功半. 这与学生的所处年龄段有关,很多学生可能长期在上课,对上课不怎么感兴趣,但是他们却对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话题感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流行语,可以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也会加深,也呼应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与时俱进.
四、日常生活式问题创设方法
问题创设:夏天天气炎热,而打开风扇会给我们带来一丝凉爽,当风扇运转起来的时候是什么形状呢?同学们上学的路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它们的轮胎又是什么形状呢?请列举出其他跟风扇和轮胎形状相同的日常生活用品. 这样一来,苏科版教材中“圆”的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跟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创设可以将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轻松明白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了什么. 很多学生说课本的知识枯燥,不实用. 而日常生活式的提问就是将书本中的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一方面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知识的使用价值,让学生知道知识不只是用来考试的,还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且简单易行.
其实,教师和大多数初中学生一样,早已厌倦了枯燥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只是照教材念的授课方式万万不可取. 一次简单的创新,一个巧妙的问题创设,可以将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变得生气勃勃,也可以让学生不再对初中数学课如此排斥,何乐而不为呢?聪明的教师永远懂得大胆地去做课堂创新,给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加点颜色,我们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就更应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初中数学中,应用题教学是一种非常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但与此同时,应用题又由于实践性强,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而且考察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有一定难度,需要非常重视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应用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数学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考查实际问题、抛物线问题、概率统计问题等类型的数学应用题,其中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增长率、利率、营销问题、利润的大小问题是考查的重点,数学的知识点集中于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关系,统计学原理等方面,因此可知,数学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侧重点,不断地加强数学应用题的练习、讲解、分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顺应新课标的教学发展原则。
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选题范围更加广泛,相对于原教材而言,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对于应用题,选材范围更加多元化,更加广泛,从建筑、农业、人口等实际相关的产业中的现实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节电、节能等的生活小问题,甚至于微观世界中的高速粒子运动、宇宙之中行星的运转都成为取材材料。同时,选材更加社会化,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如银行存款利率、篮球比赛成绩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选材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充分利用表格、图画、对话、故事等多种方式,使应用题也变得生动直观、形象有趣,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一)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害怕解答应用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对自己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要从基础抓起,由浅入深。简单的应用题语言简单、直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容易解答题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我们还可以从中进行拓展,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以后解决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初中数学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就必须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既然新课标教材应用题题材社会化,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材料,以加强对数学中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改变学生的“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错误观点。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要建立真实的学习环境,将课堂所授内容与现实生活形成交叉,从而使学生注重积累生活材料,积极利用课堂解答数学应用题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三)注重“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题是以文字为基础组织的,因此,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重视对文字的理解。所谓阅读应用题题干,就是对原有材料进行提取、加工、重组和概括,以获取有用信息。。由于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文字也较冗长,很多学生会一目十行地大概看一下题目,囫囵吞枣,造成题意曲解,解题失误。因此,解答应用题之前必须先仔细地阅读题目,只有通读全题,对题目才能够有正确理解的可能。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数量关系以及解题的思路。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相信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建模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其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又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局限性,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不是很高,而这个阶段的数学建模是基础性的,有利于将来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强调结果的对与错,更应侧重于解题过程的分析,仔细、耐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问题,教学生如何用数学问题来表达实际问题,从而学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王家里在装修,他去商店买灯,商店里现有功率分别为100瓦的白炽灯和40瓦的节能灯,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元和32元。它们的照明效果和使用效果都一样,已知小王家所在地的电价为每度0.5元,试问当这两种灯的使用寿命超过多长时间时,小王选择节能灯才合算。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求他们先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首先让他们弄清这两种灯的用电量该如何计算,接着是要弄明白这两种灯的售价在选择灯时有什么作用。经过对所有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就能总结出选择灯的标准是电费与灯的售价之和最少,最后完成解答,设使用寿命为x小时,建立2+0.5×0.1×x>32+0.5×0.04×x的不等式。
总结
总而言之,解答初中数学应用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奇.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探究[J].文理导航,2010,(30).
[关键词]复习基础考点分析训练测试查漏补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12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对初中三年来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巩固提高,查漏补缺,它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升华,并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弄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练掌握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总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复习的好坏将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一直以来,如何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是广大教师多年来探求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1999年以来,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所教班级的数学中考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下面笔者根据对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较为实用的复习方法.
一、复习基础知识阶段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第一阶段要紧扣课本,疏理教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前后相连、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在第一阶段中,一般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数学知识分成九个单元,即:“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图形初步认识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和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的变换、投影与视图”.按单元进行复习.每个单元按下面步骤进行.
1.疏理知识结构
首先,引导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用文字、图表等方式编织知识网络,用简表式的结构表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最后,以基本习题的形式再现知识的内容,即通过一些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单计算题的训练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2.训练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
在理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每个单元按知识点分成若干课时,然后按知识点精选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练习,多角度思考,正反求解,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最好从课本上寻找,因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选例题、练习题力求典型,紧扣教材.另外,也可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改编新颖的题目进行训练.
每课时的教学可按“理顺知识――尝试做例题――讲解例题――练习――变式练习――作业”几个步骤进行.在“理解知识”阶段力求简单明了地揭示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领会概念、定理、公理和数学思想方法.讲解的例题或作业一般可选择一部分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在分析、讲解例题时切不可就题论题,应注意揭示例题中所反映出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及解题技巧.
3.单元测试
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复习完每一个单元后,必须出示至少4份试卷.第一份试卷,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归纳和总结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为主.第二份试卷,以归纳、总结本单元的常用结论、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为主.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测试题应以教学大纲、考标、教材为依据,要求内容覆盖面广,题目搭配合理、难易适中、题型俱全,富有启发性.通过测试,全面衡量复习效果,一般来说,测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精选题目:(1)全面体现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填空题和选择题;(2)本单元所反映出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解答题;(3)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的综合题.
上面三方面试题的比例为6∶3∶1.测试完后,教师进行讲评,对学生未弄懂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救.
二、综合训练,加强重点知识阶段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的重点,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和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题目一般从本市及全省近5年的中考试题中去精选.
综合题,一般来说有代数综合题、几何综合题、代数和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代数综合题的重点应是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的重点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图;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则是方程、函数与图像相结合的题.
对于综合题的训练,一般采用“尝试练习――分析――讲解――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的方式进行.对重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三、综合测试,查漏补缺阶段
为了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全面考查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第二阶段复习结束时,可进行模拟测试.测试题一般自拟几套和选择其他省市上届中考题和本省往届的中考题,模拟试题,力求全面再现初中数学知识和方法,既要有考查双基的基础题,又要有考查学生能力的综合题.有的知识还要与高中知识衔接并拓展.
考完一套,及时讲评,与学生一起分析,共同探讨,
列出知识清单使得每个学生经历知识收集、整理的过程,把书学“薄”,有效地回顾了一章书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