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SCM沙盘;管理教学研究;沙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33-02
1引言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对于抽象性的管理理论,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无法获得切身的实践体会。SCM沙盘(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简称,即供应链管理沙盘)的诞生,使上课学生切身感受了系统管理过程,体验了实际岗位的角色和职能,有效地掌握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实践运用和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了实践中求得真知的目的。
2SCM(供应链管理)沙盘简介
SCM理论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传统管理理论已经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于是研究全过程系统化的SCM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SCM是研究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是管理理念的革命。SCM沙盘通过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将整条供应链整体战略、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物流、库存、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置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协作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到渠道上下游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供应链管理思想,掌握横向一体化、核心竞争力、虚拟企业、服务外包、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理论观点和方法,提升学生供应链管理能力。
3SCM沙盘教学主要内容
3.1SCM沙盘组织设计
该沙盘主要介绍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加强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介绍供应链状况;组建团队并分配角色。使学员了解供应链,并完成团队组建。
3.2SCM沙盘模拟企业运营规则
明确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掌握企业初始状态;熟悉竞争的筹资策略、投资规划、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相关规则。
3.3SCM沙盘世界盘面初始化
恢复供应链的初始状态,让学员在恢复供应链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更加熟悉沙盘的运营规则。
3.4SCM沙盘企业引导季度经营
在讲师的引导下,完成供应链引导季度的经营过程。通过引导季度的练习,使学员更加熟悉沙盘的运营流程、经营规则。
3.5SCM经营年度学习要点
(1)第一年经营与知识点评(感性认知阶段)。介绍沙盘企业中整体供应链的流程理论、各供应链环节企业的职能、供应链的动态系统、提升业绩应关注的点以及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规划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学员充分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流程,明确各节点企业的职能,掌握提升业绩的途径,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市场预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
(2)SCM沙盘第二年经营与知识点评(理性认识阶段)。主要介绍供应链失调的原因及危害、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协调与管理、如何进行供应链规划。目的是使学员具有从供应链最优的角度做决策,经营企业的意识,掌握供应链协调的基本方法。
(3)SCM沙盘第三年经营与知识点评(科学管理阶段)。主要介绍市场开拓战略、产品组合策略、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库存管理与控制方法。目的是使学员充分掌握企业市场开拓战略方法,学会运用波士顿矩阵工具进行产品组合决策;了解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掌握安全库存、经济订货批量和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
(4)SCM沙盘第四年经营与知识点评(信息管理阶段)。主要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目的是使学员了解供应链中常见的信息技术,熟识常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了解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
4SCM沙盘教学优势
4.1实施弹性教育,简化业务流程
SCM沙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弹性、灵活性和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和客观环境变化应对能力培养。沙盘引入实际流通模型,简化操作流程,只要求对管理过程进行全局规律性把握,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更好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4.2运用游戏寓教于乐,改变知识传授方法
SCM沙盘教学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任务分工明确,操作生动形象,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的单向知识填鸭模式。沙盘模拟以竞赛的形式,教师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扮演不同角色。不同团队间争锋博弈研究制胜方案,团队内部紧密团结,激烈讨论,寻求最优方案。在竞争中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专业知识,在游戏中将繁杂的表单数据体现在沙盘这一实体中,将资金和资源的流向直观地反映在沙盘上;完整生动的视觉感受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3实施团队合作,体验实战过程
SCM沙盘模拟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想获得好的模拟效果,必须提高团队意识,实施团队合作;通过沙盘盘面、币子、卡片反映工程进展情况,在动手操作中化抽象为具体,体验供应链管理实战全过程。
5SCM沙盘模拟教学的改进
5.1SCM沙盘模拟存在的不足
通过总结部分高校供应链管理沙盘教学的情况,高校供应链沙盘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1)沙盘模拟的可变环境因素较少。SCM沙盘模拟虽然接近现实过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生动性,但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情况。沙盘模拟忽略了部分风险因素和突变因素,因此学员在模拟学习的基础上,应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充实自己。
(2)学生容易违反游戏规则,模拟结果失真。SCM沙盘模拟拥有特定的一套游戏规则,但一旦进入操作过程,学生会遇到一些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不利,难免会出现违反周期和违反约束关系的情况,导致模拟结果失真。因此学员应秉承诚实守信原则,遵守沙盘规则,发展自我基本素质,做到诚信经营。
(3)成绩评定标准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沙盘教学时,只靠模拟结果评定成绩,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由于沙盘教学是团队配合完成的教学项目,最终权益是团队总成绩,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混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同时,通过一次实验就决定学生成绩,有悖于管理才能评定的客观性。
5.2SCM沙盘模拟教学的改进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要想顺利实施SCM沙盘教学,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专业性强的队伍,各校应建立SCM沙盘课题组。从相关专业抽调教师,负责讲授SCM沙盘相应模块的课程。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参加SCM沙盘模拟对抗竞赛;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和调研;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文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探索教学体系改革,建设规范化课程体系。SCM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应广泛开设,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应逐步将SCM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将SCM沙盘模拟开设开放性试验。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专业网站,构建 SCM原理与实践课程网络信息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实时更新的信息和知识;使得经过授权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该系统,实现远程学习。
(3)成绩考核。SCM 沙盘模拟课程的考核不同于工科实验考核。由于其带有对抗性,受参加模拟对手水平的影响,考核成绩的不确定性较高。对学生最终能力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评价,避免由于学生偶然性决策及操作失误,造成成绩评定以偏概全现象产生。考核成绩一般由 3 部分构成,包括:实训日志和报告,即经营者工作过程与总结,占40%;团队的经营权益和经营结果,占 40%;历史实训成绩累计,占 20%。通过对 3 个部分适当分配权重,最后得出学生的最终能力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玲玲.供应链管理体验式教学探析——浅谈ERP沙盘模拟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5):72-73.
[2]陈勇.《供应链管理》桌面实训实例分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实训新方式[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57-58.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自营物流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在数量上、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适应的中小企业物流战略与管理也开始受到重视。物流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几乎同时发现物流的重要性,只是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和企业家(或经理)对物流作用认识的不同,从目前中小企业物流模式现状出发,各个企业采取不同的物流策略来解决自身的物流问题。
1中小企业物流经营模式现状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随着先进的物流理念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众多企业都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模式发展现状主要有三种:业务外包、SCM自营物流、TCP自营物流。
1.1业务外包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纷纷将自己的业务外包出去,弥补自己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的不足,物流活动业务外包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选择业务外包存在许多优势,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缩短企业产品到达顾客的时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精于核心业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和企业形象的树立等。企业在选择业务外包后,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迅速增强,在可以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的同时,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商的网络优势拓展产品市场,实施运用柔性化战略,以达到节省企业物流投入。中国仓储协会曾对中国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具有代表性的45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过物流调查,调查生产企业分销物流的外包程度,这次调查的结果64%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表明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外包。
1.2SCM自营物流
SCM自营物流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SCM渠道与供应商、销售商达成的“双赢模式”。即:凭借企业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科学的物流管理方法通过整合供应商、销售商的物流业务,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物流资源,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在签订销售或采购合同时给予供应商、销售商一定的优惠,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大型企业凭借自身规模和实力上优势购买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招聘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不仅为自己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同时也有能力为有其他要求的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1.3TPL自营物流
TPL自营物流是企业或和其他合伙人出资创建,独立于其他部门或事业部成立的物流公司,并最终致力发展成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此时,物流活动不是作为花钱机器而是当做赚钱机器,物流活动不是按照各部门“吩咐”,而是把原有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而非自己的上级,有主动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同时,物流公司将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作为企业利润源之一。企业在选择这种模式时,最好采用多种形式参股,这样可以避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此项业务中。另外企业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可以作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突破口,成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外包或物流联盟是中小企业物流经营的大势所趋。
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目前很多我国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要求。这种自办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以上的这些做法制约着中小企业物流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
2.1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
要求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是指将产品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的企业,构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体系。对于每个中小生产企业来说,都处于供应链当中,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的战略同盟,成为整体供应链的一部分。这样使企业尽量减少中间层次,而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公司,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节省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同时利用第三物流机构提供的储运、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输送及流转系统,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降低库存、简化手续和提高保障程度;使货品付运的过程更有效率,并节省成本。依靠第三物流机构提供的信息,如供货信息、交通运输信息、市场信息、物流控制和物流管理信息等,了解物流的整体运作状况,及时调整物流计划。
2.2与其他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的中小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这些中小企业同处商业行业,水平一体化物流管理可使同一行业中多个中小企业在物流方面合作,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盟主,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当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可能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企业可以通过第三物流机构的集约化处理,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差异。而且,联盟成员共担风险,降低了风险与不确定性;还可以从第三物流机构得到过剩的物流能力与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
2.3利用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
互联网出现使买卖过程得以简化,信用证申请可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处理,至于采购,买家可利用特定的网上交易平台,输入相关的资料,网页上有适合每个行业物品的采购格式,互联网内的搜寻功能可以帮助买家,在有特别需要时,就可去寻找更合适的新供货商去补充货源。有了网上交易平台后,小公司不需要EDI(电子数据交换)也可以使用电子物流公司的服务,只要公司有自己的网址或email便可以,成本明显较EDI便宜。此外,进入了物流公司的网站内,客户就可以同时进行存货控制,可以看到尚有多少货物在货仓。
因此,网上物流管理系统不只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让管理层能有效率地管理其供应链资料,有及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的优势。透过计算机条形码扫描、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桌上计算机货物追踪、仓库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等物流管理工具,充分掌握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转状况。参考文献:
[1] 李元旭,田宇.物流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J].中国物资流通,2000(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常见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投放大量资金,而充足资金是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稳定进行的前提要素。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资金不充足问题,将会延长施工进度,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融资工作,以有效处理施工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一、常见的融资方式
(一)银行贷款
在银行贷款中,主要包含担保、抵押和信用:担保也就是指银行在提供贷款业务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以保证贷款债权顺利完成。在贷款事中风险控制中,银行不愿将贷款贷给小规模企业,贷款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在贷款中,为了防范风险,大部分银行机构不愿和小型企业合作,主要原因就是银行对这种类型贷款管理费用比较高,收益不明显。在贷款中,担保部门应优化贷款管理程序,加强贷款管理,承担相应费用,帮助银行解决后顾之忧。当前,银行贷款方式有抵押、信用、担保等。银行贷款产品有:
1.流动资金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也就是指,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为了给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稳定落实,银行机构给其提供的贷款服务。通常情况下,贷款时间分为两种,一个是小于12个月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另一个是超过12个月,但是不足36个月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结合贷款模式,可分为担保贷款及信用贷款,在担保贷款中,又可以分为担保、抵押和质押。
2.银行承兑
银行承兑是指银行机构向承兑申请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时向持票人付款。由银行机构合作提供的商业汇票又称银行承兑汇票。在承兑中,承兑申请人持汇票和买卖合同向开户银行提交申请。银行审核通过后,可以与申请人签订承兑合作书,并在汇票上签字。承兑银行根据汇票金额向申请人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一般来说,我国受理费比例为0.5%-1%。如果单笔费用低于5元,则按5元收取。
3.银行保函
银行保函又称银行保函,作为担保人,银行向受益人提供担保文件。在银行保函中,包含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农民工保障金保函等。如果银行保证担保人未能向受益人履行相应的职责,银行需要按照担保函中要求承担一定的职责。在保函内容上,根据交易内容展现出多元化特征,在格式上不固定,在权益要求、处理标准等没有统一惯例,遇到不同解释时,职能根据文件内容进行解释。
4.供应链
供应链指的是上下游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为最终用户提品或服务所形成的网络链结构。供应链管理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在企业合作下,让供应链价值充分发挥。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够对供应链各项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形成无缝连接的过程。
(二)租赁融资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建设中,对现代化设备和技术需求量比较大,而企业资金比较短缺,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投资。所以企业通过采用租赁融资的方式,将资金短缺问题进行处理,通过对提供设备或者技术的企业支付相应的租金,以租赁的形式选择适宜的设备和技术,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要求,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处理企业融资问题,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节约成本。
(三)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也就是信托机构按照客户提出的要求为其提供贷款服务,贷款资金通常来源专项信托存款。这种贷款形式,不管是贷款对象,还是贷款数量,将会受客户需求的影响,信托部门应做好贷款审核、发放、管理等工作,不负责盈亏。
二、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常见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结合当前融资市场发展情况来说,融资渠道自身比较狭窄,并且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无法从根源上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处理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在工程招标、图表、施工等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将会出现时间差,并且企业贷款时间和贷款到账时间存在差异,从而加剧企业贷款压力,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为了快速统筹资金,只能选择其他融资方式,在无形之间增加企业经济压力,影响企业更好发展。
(二)银行贷款困难
银行贷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处理融资问题,但是在实际中,建筑施工企业在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时,将会面临各种问题。首先,银行机构融资手续办理流程比较繁琐,申请流程复杂,将会投放大量时间成本,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其次,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大部分处于经营发展阶段,投资规模小,资金数量少,无法得到银行机构的认可,不愿意将资金贷款给企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
(三)企业负债压力大
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资产负债率上相对偏高,通过调查得知全国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已经超过80%,甚至有些企业超过90%。在高负债率的情况下,给建筑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站在负债结构角度来说,短期借款和预收账款等流动负债占比比较多,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业绩比较低,盈利能力稳定性差。企业利润水平低是造成企业过度依赖融资的主要原因,使得部分企业自身负债偏高,负债压力大。
(四)贷款授信问题
在贷款授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资产担保困难。对于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施工建设中,将会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和设备租赁。为了统筹更多的资金,一般会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但是,银行在贷款上将会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贷款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担保物。而由于施工企业缺乏担保物,使得银行不愿因将更多的资金贷款给施工企业,从而加剧企业融资难度。并且,在贷款操作中,如果缺少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导致资金安全问题出现。例如,银行贷款放款过程中,银行审批时间长,在计划的贷款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承建项目的工期进度,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调度其他方面的资金进行及时垫补,贷款放款时往往是拿其中一个供应商的采购合同作为放款的贸易背景。
三、建筑施工企业融资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对策
(一)扩充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两部分组成。在实际中,内源融资是当前企业广泛采用的融资方法,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其次,债券融资。债券融资作为除了银行贷款外最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其面临的融资风险比较少,因为债券融资方式自身具有财务杠杆效应,是企业外源融资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债券融资一般由银行贷款、债券两部分组成,银行贷款方式已经实现全面普及,所以,债券融资成为当前融资方式首选。最后,租赁融资。通过使用售后回租方式实现企业资产盘活,让企业闲置设备高效实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如果企业和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把企业闲置的设备转让给租赁企业,在企业需要使用这些设备时,可以通过租赁方式获取,让企业资产盘活,增加企业经营收益。
(二)优化企业银行贷款融资方式
首先,因为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规模庞大,抗风险能力强,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获得大额贷款。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用银行贷款融资方式。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银行贷款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不可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保证企业资金高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要科学使用综合授信。综合授信是银行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企业一定额度的贷款额度。企业在约定期限内、额度范围内回收资金,无需第三方担保。如果可以增加综合授信额度,能够帮助企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缓解企业负债压力。其次,股票融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积极改制上市,上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体重组上市,另一种是分拆重组上市。如果为企业集团,业务领域相对集中,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强,可以考虑整体上市。
(三)完善资金管理体系缓解企业负债压力
除了要扩充融资渠道之外,企业还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好资金统筹安排工作,加强资金管理,让建筑施工企业在出现融资问题时,能够依赖自有资金将问题处理。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现有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建立满足企业经营发展要求的资金管理机制,让资金得到高效使用。在日常资金使用管理上,避免资金随意使用,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政策,对企业财务资金加强预算控制。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引进现代化资金管理理念,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及时储备资金,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做好贷款管理工作
为了帮助建筑施工企业顺利融资,需要加强与兄弟企业之间的合作,给银行担保贷款提供条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筑行业点多面广,建设周期长,为了节约施工建设成本,各城建项目的资金有时会采取交叉调拨方式应用,为了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方式,需要企业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设定付款周期。各项目结合与业主签署的施工合同中约定工程款支付节点,合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与主要施工材料供应商洽谈好资金支付方式和支付日期。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可以成立贸易公司和劳务公司,为保证贷款资金转款安全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从当前情况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在融资上将会面临各种问题,如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等,在某种程度上,给工程施工建设造成一定影响,损害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加强融资风险管控,适当扩充融资渠道,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完善信用担保机制,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在为企业统筹更多资金的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为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湘.试论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优化建议[J].财经界,2019(34):54.
在对产品的性能指标以及环保参数同等重视的今天,SVHC的应对需求几乎覆盖所有下游产品,这些管控要求的提出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和创新研发的压力。对于SVHC的管控实施,众多企业疲于应对,在成本与风险之间不知如何平衡,供应链上已经出现了部分中小型企业订单减少甚至直接倒闭的现象。
一、SVHC清单物质更新规律及管控要点
(一) SVHC清单物质更新规律
SVHC清单物质的更新规律基于REACH法规第58条款之规定,由欧盟各成员国和欧盟化学品管理局(代表欧盟委员会)根据REACH法规第57条款所规定的SVHC判定标准进行物质危害分类并提议管控,随后这些提案将统一公开进行为期45天的意见征集,欧委会根据征集的意见进行讨论并确认最终进入Candidate List的SVHC。
判定准则一:CMR物质。按照欧盟DSD指令67/548/EEC《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包装和标识》被分类为1类及2类的致癌物质、致畸变物质和生殖毒性物质。该指令已于2010年12月1日起被欧盟CLP法规1272/2008/EC《化学物质及混合物的分类、标签及包装》取代,在新法规中上述危害物质分类为1a及1h。
判定准则二:PBT/vPvB物质。按照REACH法规附件XIII确定的持久、生物累积、有毒物质和强持久强生物累积物质。
判定准则三:其他同等危害物质。有实际案例证明对人类及环境有严重危害影响的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素)。
自2008年12月28日公布第一批清单后,基本上以平均每年两批的速度更新Candidate List,应用遍布各个行业。当前清单已更新到第9批累计144项,第10批的7种SVHC也刚刚完成45天的公开意见征集,即将公布评议结果,物质总数将被再一次刷新。而根据SVHC的判定标准,预计最终SVHC的数量将达两千余种。
(二)SVHC清单物质管控要点
就下游产品而言,SVHC清单物质管控要求与临界阈值0.1%密切相关。0.1%是指任意一种SVHC清单物质在单位产品中质量分数,虽然就“通报”责任来说,还存在吨位是否超过1吨/年的判定条件,但从销量减少的角度考虑SVHC的应对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同时对“供应链信息传递”的要求也仅是基于0.1%的浓度判定的。因此,临界阈值0.1%成为下游产品管控SVHC的关键和突破口。
SVHC清单物质的临界阈值在核算上并非按照业界常见的均质材料形式,而是针对基于“Article”为单位的判定,但如何定义具体的“Article”,在欧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观点。REACH法规第3(3)条款规定:Article,即物品,是指某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赋予了一定的形状、外观或设计,与其化学成分相比,其形状、外观或设计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功能。因此,下游产品中常见的电脑、服装、家居、汽车等都符合“Article”的定义。但是,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产品销售往往不仅包括主体产品,还包括配套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会配装电池、电源、鼠标、说明书、光盘等,若干个分装的“Article”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Article”,此时需判定0.1%的核算应该是分装的简单“Article”为基准还是经组合后的复杂“Article”为基准。
情况二:除了主体产品满足“Article”定义外,主体产品上拆分下来的零部件,比如电脑上拆分下来的键盘、摄像头、面板、PCB板等同样满足“Article”定义。此时需判定0.1%的核算应该是以主体产品“Article”为基准还是以拆分后的各个更小单位的零部件“Article”为基准。
因此,基于“Article”为判定单位的SVHC浓度如何准确计算至关重要。ECHA的指南中除了简单物品还提到复杂物品与套装物品的区别:对于自身满足“Article”定义的各零部件,在组装后形成一个整体的“Article”后,原零部件视为组装后产品的一部分,不再单独考虑“Article”的责任。比如汽车会有发动机、车身、座椅、车门等多个零部件,但经过车厂加工组装后形成销售给客户的整车,这时我们应该把整车作为 “Article”核算的基准,而不是其中的各个零部件。如上,对于销售给客户时已经完成组装的产品,视为一个复杂“Article”进行核算;如果是一套产品组销售,但需要客户自行组装使用时,则视为多个套装“Article”的组合,需分别核算每个“Article”中SVHC的浓度,比如一套组合工具、组装台式电脑、自主组合家具等。因此,就ECHA观点,SVCH的核算分成两大类:简单物品和复杂物品均直接核算,而套装物品则分别核算每一个Article。另外,欧盟6个成员国(丹麦、奥利地、比利时、德国、瑞典、法国)以及挪威经ECHA同意推出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模式:提出不区分简单物品、复杂物品和套装物品,任何满足“Article”定义的零部件均应作为核算0.1%的基准,一直拆分至相关零部件不再满足“Article”定义的等级。这种管控要求相对ECHA要更为严格,是一种趋近于均质材料管控的模式,企业应根据产品出口地进行区分,谨慎处置。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SVHC的管控同样适用于产品的包装,而且不同功能的包装均视为不同的“Article”,需要分别考量SVHC含量情况,不可与主体产品视为一体,也不可把不同功能的包装混合核算,企业在进行SVHC管控时,切勿遗漏此项目。
二、欧盟监管实施及企业管控现状
(一)欧盟监管实施情况
REACH法规提出“No Data,No Market”,如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则直接导致失去欧盟市场。目前官方层面已发起三次联合执法项目“REACH EN-FORCE-1/2/3”,核查REACH相关要求的执行状况,涉及企业千余家,并针对调查数据不合符的企业进行了相应处罚。同时,欧盟各国根据REACH法规条款126之规定也制定了自己的配套处罚措施。统计来看, 对于REACH不合格的情况,48%的国家采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并行的处罚手段,42%的国家采用行政处罚模式,10%国家采用刑事处罚。大多数国家最高罚款在5~10万欧元之间,最高罚款比利时可达5500万欧元,英国则没有限制罚款的最高额度。刑事处罚方面浮动在1个月到25年的监禁,企业法人将作为刑事处罚的对象。
另外,欧盟的非食品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consumer products,PAPEX),也会每周公布被查处的违规产品,公布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品牌、型号、制造商、制造地、不合格项目、处罚措施等,被公布的企业将面临产品召回、货品扣押、经济处罚等,下游产品如玩具、电气、纺织品、机动车等是最常见的违规案例。而作为制造大国,违规产品中原产地为“China”的屡屡出现,不断加深着欧盟执法机关对中国产品的不信任度和产品抽查的风险。根据RAPEX官方公布的数据,从2004年开始执行监管后,每年爆出的不合格案例中,均有超过一半来自中国,虽然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性能,但随着管控要求的快速增加,总体数据并没有明显好转。
(二)企业管控现状分析
SVHC清单物质数量多、更新快、管控形式特殊,同时欧盟政府和民众都非常重视,而下游企业多为整机、零部件厂商,产品零组件数量多,供应链复杂,因此针对SVHC的管控在实施方面呈现多种模式:
模式一:沿袭之前最常见的有害物质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要求,禁止产品中SVHC超过0.1%。虽然欧盟官方将0.1%作为SVHC责任和义务划分的临界阈值,但不乏一些品牌买家,为了降低自身产品风险、避免通报及信息传递的责任并同时提高产品竞争力,主动提升管控要求,限制供应商提供或自己使用含有0.1%以上的材料或配件。该模式下有害物质得到了更严格的管控,但鉴于SVHC中部分物质在业界仍广泛使用且用量较大,比如线材中常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类物质DEHP,其目前官方层面仅在儿童产品中严格禁用,短期内要求所有产品中含量均降至0.1%,则在某些情况下因成本或技术问题实现较为困难。
模式二:通过供应链调查获知产品中SVHC含量。从源头层层传递SVHC使用情况,是欧盟政府最为推荐的调查方式,但此法的顺利实施依赖于整个供应链的协作,理想情况下应追踪至最初始的原料生产商。但往往调查过程漫长复杂,且因SVHC更新较快,已出现前一轮调查尚未完成,后一轮调查已经又要开始的情况,而且过程中不排除部分不负责供应商在未做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擅自出具符合性承诺,从而带来管控风险。此方式在我国境内因供应链追溯常常脱节更是难上加难。
模式三:通过专业实验室检测获知SVHC含量。厂商自己送检整机产品或由上游供应商送检零部件产品。此法简单快捷,但相应检测成本大幅上升,且测试结果仅能代表具体被测样品,无法论证所有批次产品均满足管控要求。同时,鉴于当前检测行业能力的限制,部分SVHC无法直接测试获得,而是通过特征元素推算最大风险含量,而不少厂商因不了解材料性质无法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可能会造成SVHC报值偏高。
三、企业应对策略及做法
(一)建立针对有害物质风险差异的保障管理体系
体系保证的建立可以在现在管理系统上进行扩充或更新,比如OC080000,ISO9000等。就有害物质而言,在管理模式上都是通用的,应该从识别客户和法规需求上入手,将管控要求转化为本企业的内部要求,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物料采购核查、供应链管理、制造制程追踪、产品标识运输、外送验证等多个环节入手,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引入和污染。不同有害物质针对规定限值和管理手段会有所区别。一般来说,供应链上有害物质的管控限值源于国际法规/政策或买家指定要求,管理手段则更多与材料及供应商风险水平有关,存在保证函、含量调查表、测试报告、技术文档的等形式。而采用何种管理手段,应根据不同有害物质在材料存在的风险高低以及不同合作水平/规模/品牌供应商的情况进行选择,针对高风险供应商提供的高风险材料/产品,必须连用多种管理手段,而针对低风险供应商提供的低风险材料/产品可接受最简单的管理手段,将这些管理的文件和记录应进行规范编制和整理作为核查时的凭证文件。这种以体系出发的系统管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品牌客户所青睐,而在众多供应链上以审核供应商体系论证其有害物质管控的能力和水平也成为供应商定级评定的一项重要参数。
(二)SVHC测试调查对象评估的做法
就下游产品而言,其产品的复杂程度千差万别,涉及零部件从几十个到成百上千个都有可能,无论是采用供应链调查还是直接测试,企业都应先从自己产品的物料清单(BOM)开始,确定需要调查的产品可细分的零部件、组件和材料情况。根据我司对各个行业供应链特征产品数据积累,不同产品SVHC调查追溯到的基础材料和不可拆分的小组件数目差异很大,一般应急灯、节能灯等在20~50个点,电吹风、电熨斗、剃须刀等在50~150个点,吸尘器、电饭锅、取暖器在100~300个点,而更复杂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跑步机、按摩椅等可达400~1000个点。这些调查点数可用于估算自己产品的复杂度情况,进一步可用于估算供应链调查范围及检测测试费用。同时,还应根据材料性质作进一步分析,排除低风险SVHC物质的调查,以下为检测行业推荐的针对金属/陶瓷类产品,SVHC物质可简化的调查列表:
第1批:五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酸式砷酸铅、氯化钴、重铬酸钠、三乙基砷酸酯(6项)
第2批:铬黄、钼铬红、铬酸铅(3项)
第3批:硼酸、无水四硼酸钠、四硼酸钠水合物、铬酸钠、铬酸钾、重铬酸铵、重铬酸钾(7项)
第4批:硫酸钴、硝酸钴、碳酸钴、醋酸钴、三氧化铬、铬酸及重铬酸(6项)
第5批:铬酸锶(1项)
第6批:铬酸铬、氢氧化铬酸锌钾 、锌黄、硅酸铝耐火陶瓷纤维、氧化锆硅酸铝耐火陶瓷纤维、砷酸、砷酸钙、砷酸铅、叠氮化铅、2,4,6-三硝基苯二酚铅、苦味酸铅(11项)
第7批:三氧化二硼、甲基磺酸铅(2项)
第8批:氧化铅、四氧化三铅、四氟硼酸铅、碱式碳酸铅、钛酸铅、钛酸铅锆、硅酸铅、掺杂铅的硅酸钡、碱式乙酸铅、碱式硫酸铅、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氨基氰铅盐、硝酸铅、氧化铅与硫酸铅的复合物、颜料黄41、二碱式亚硫酸铅(II)、四乙基铅、三碱式硫酸铅、磷酸氧化铅、C16-18-脂肪酸铅盐、双(十八酸基)二氧代三铅(21项)
第9批:镉、氧化镉(2项)
以上风险项目,同时也是基于目前检测行测试技术水平。部分测试项目,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类、无机酸、复杂组分颜料等,无法通过直接测试的方式准确确定含量,而普遍采用其中的特征元素推算获知最大风险含量,比如测定其中的Pb、Cd、As、Cr、B等元素含量。对于此类SVHC清单物质的调查,需供应链上提供更多信息帮助准确认定SVHC。
(三)SVHC测试调查模式的制定和选择
在采用供应链调查模式时,SVHC主流调查模式还是根据最新的管控物质清单,由供应商反馈并保证各项SVHC在产品中的含量情况。另外一些知名品牌厂商从2012年起开始试点全物质调查,即直接调查产品中各材料中组分情况。这样SVHC更新时除非使用到涉及风险的物质,否则无需再进行重复调查。此类调查模式尚在试运行期,原材料厂商通过安全数据表(SDS)、物料清单表(BOS)或IPC1752表格等逐级将化学物质信息传递给下游终端客户。此模式依赖供应链的大力配合和支持。目前为了解决供应链信息传递的统一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提供标准化接口和文件的供应链管控平台,比如BOMCheck、HASA等,买家和供应商登陆平台后可以便捷实现信息传递,包括SVHC和其他有害物质管理要求,因为具有统一的文件格式,供货给不同买家时不必分别再准备资料,极大得节约了供应商制作资料的成本和买家审核的时间。
产品检测调查模式则特别适用于SVHC含量抽查、验证以及因时间/成本要求希望快速获得数据的情况。因为SVHC是基于“Article”进行管控的,所以就测试方案来说,会有多种选择。首选应根据出口地确认是否有必要按照更为严格的“Once an Article,Always an Article”划分判定基础,然后根据拆分的复杂程度以及管控风险需求和成本考量定制最适合的测试方案。
方案一:拆分成均质材料等级,分别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Article”中SVHC含量。适用于产品较为简单,拆分后检测单元较少的情况。测试成本较高,但可以直接且准确确认SVHC含量情况及部位。
方案二:拆分成均质材料等级,相似材料进行归类混测,混测样品按照质量比1:1取样,混测数量以不影响测试检出为准。适用于产品较为复杂,拆分后检测单元较多,且存在材料相同的多个不同型号的产品。此方案测试成本比方案一有所下降,但因存在混测,产品中SVHC的含量只能通过最大风险的推算或进一步测试分组中每一材料以确认具体SVHC含量及部位。
方案三:拆分成均质材料等级,相似材料进行归类混测,混测样品按照材料在原产品中的质量比进行取样,混测数量以不影响测试检出为准。适用于产品较为复杂,拆分后检测单元较多,希望直接获得以“Article”为基准的SVHC含量信息的产品。此方案同样测试成本比方案一有所下降,但因材料在不同产品中质量比的差异,同材料组成的不同产品无法进行SVHC含量的确认,同时也存在混测报值时,可能涉及进一步的细分材料追踪。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软件安装知识并不丰富,学习前软件已由专业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安装,学生只学习其应用程序,而忽略了安装过程。只有少部分学生在理论上知道该软件如何安装,尝试过安装过程,而安装成功的寥寥无几。用友ERP-U8(U8.72)安装对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均有较高要求,且在安装U8(U8.72)之前,应确保操作系统是“干净”的,即计算机没有安装过任何其他类似软件或者已经卸载干净。安装步骤有4个:IIS安装、数据库安装、ERP-U8(U8.72)安装和数据源配置。[2]以下对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一)IIS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ERP-U8(U8.72)系统的Web服务器必须运行在IIS基础上,所以在安装ERP-U8(U8.72)系统之前,必须先确认已经安装了该组件。下面通过介绍IIS组件的具体操作说明常见问题:(1)双击[控制面板]窗口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图标,打开其窗口;(2)单击[添加或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打开[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复选框;(3)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安装过程要求放入系统安装盘,按要求做就可以安装完成,前两步一般较顺利,如果没有系统盘,第三步安装就无法继续进行,此时,可以在网上下载IIS5.1安装包(压缩包需先解压缩)进行安装,在“插入磁盘”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提示选择安装路径,选择下载的安装包,然后就可以开始了。在这个安装过程中,系统会提示选择安装所需的文件,这些文件系统均都可以在安装包里自动搜索,利用IIS5.1安装包也可以完成IIS组件的安装。[3]
(二)数据库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用友ERP-U8(U8.72)的运行需要有数据库的支持,有两种数据库可供选择:一种是占存储空间较小的简装版MSDE数据库,其安装非常简单,且安装过程不易出错,且该数据库安装结束后不需重启机器;另一种是MicrosoftSQLServer2000+SP4(或更高版本),这种方法的安装过程较为复杂,且需安装SQLSever2000SP4补丁程序,与SQLSever2000相比较,MSDE数据库在用户增多后其性能下降,并且没有管理工具,其他功能基本相同。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程序,如果对此方面要求不高的单机用户可安装MSDE。[3]
(三)数据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用友ERP-U8(U8.72)安装成功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会有数据源的配置过程,并要求在“数据库”后的文本框输入数据服务器的计算机名,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该步骤也会成为安装的障碍。解决方法是:在计算机的桌面上,找到“我的电脑”,单击鼠标右键找到“属性”,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在该界面中找到“完整的计算机名称”后的字符即为数据服务器的计算机名。[4]
二、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系统管理方面1.建立账套时选错企业类型,导致某些业务不能启用。建账时易选错企业类型,导致某些功能模块无法启用,系统默认企业类型为“工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修改,当选择“工业”企业类型,供应链管理系统才能处理产成品入库、限额领料等业务;当选择“商业”企业类型,供应链管理系统才能处理受托代销业务。[5]另外,企业类型的选择也将决定系统预置科目的内容,所以必须选择正确。若设置错误,解决办法即是由账套主管在修改账套功能中进行修改,但是此功能只能将企业类型从“商业”改为“工业”,反之则不行。2.其他系统在运行时,系统提示正在执行某操作,当前功能不能执行。ERP软件的运行需要较高的运行环境,各功能模块往往不能在同一台电脑上同时运行。所以,当学生操作不当同时启用多个功能模块时,系统往往提示正在执行某操作,由于功能互斥,当前功能不能执行。针对此类问题,解决办法是关闭其他不需用的模块,只需鼠标指到不需用功能模块,然后右键弹出并点击“关闭”菜单即可。3.新建账套后,系统提示操作员非法。当设置操作员权限时,未赋予操作员拥有该账套的操作权限,系统不允许进入该账套进行操作。解决办法即是以Admin或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对该操作员进行相应赋权。4.从教材附带光盘中备份数据不成功。当备份操作不规范时,备份后的数据往往不能正常使用。解决办法是,备份分3步进行:(1)将光盘中需要备份的压缩文件复制到硬盘上;(2)对该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3)将解压完后的文件删除其“只读”属性,然后按正常程序备份数据。
(二)基础设置方面1.输入存货档案时不能输入“代销”属性。输入存货档案中当“代销”属性显示为灰色时,说明未启用存货的受托代销业务。需进入库存管理系统进行选项设置,将“有无受托代销业务”选项选中,或者到采购系统进行选项设置,将“是否受托代销业务”选项选中。当采购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集成使用时,这两个功能是相通的。这时,再回到输入存货档案界面即可输入“代销”属性。2.费用项目无法设置。费用项目的设置必须先设费用类别,再在相应类别下设置具体的费用项目。即使无分类或者只有一个分类,也要先增设“无分类”或者某一个分类的费用项目分类,然后在“无分类”或者某分类的类别下进行费用项目设置。3.数据无法录入。输入客户档案时,“银行”按钮显示为灰色,即无法输入“银行”信息,[5]这时应该单击工具栏中的“修改”按钮,系统弹出“修改客户档案”窗口,“银行”按钮变为黑色,这样就可以输入“银行”信息。还有库存管理的期初结存数,当选中某个仓库时,要点击“修改”按钮,才能输入此仓库中的具体存货信息。4.收发类别设置错误。在“基础档案|业务”下设置收发类别时,没有看到下面的收发标志选项,误将“入库”设置为“发”,将“出库”设置为“收”,这将导致后面设置采购类型和销售类型时,找不到相应的出入库类别。这时需要重新返回修改收发类别,将“入库”设置为“收”,将“出库”设置为“发”。
(三)采购管理方面1.无法手工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设置采购管理系统参数时,若设置了“普通业务必有订单”选项,则无法手工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只能拷贝其他单据生成。这时,需将参数“普通业务必有订单”选项取消,即可手工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录入完毕并审核后若需要可重新将参数“普通业务必有订单”选项选中。如果采购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集成使用,则采购入库单应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录入。只有期初的采购入库单是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录入,若录入的期初采购入库单缺少“期初”二字,是已经进行采购期初记账,记账后就不能在进行期初数据录入了。这时,可以打开“采购期初记账”,点击“恢复”按钮,返回未记账状态。2.凭证选择范围过大。在存货核算系统的业务核算模块中记账后,财务核算模块下生成凭证时,由于数据缓存量过大,可能会显示数据选择范围过大以至于无法生成凭证,请缩小数据范围。这时需要单击屏幕左上方“清理”按钮,进行数据清理后重新登录即可。3.输入采购请购单时数量输错。当主计量单位和从计量单位并存时,录入数量易出错。如2012年1月10日,本企业向上海永昌服装厂提出采购请求,请求采购永昌男衣50包,每包200件,报价280元/件(即56000元/包);女套装50包,每包200条,报价180元/条(36000元/包)。学生在录入请购单中采购商品数量时,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只需根据计量单位输入相应的单价即可,以男衣为例,若数量输入50,则表示计量单位为包,则单价为56000;若数量输入10000,则表示计量单位为件,则单价为280。4.现结与结算混淆。现结表示客户随即用现款结账,没有拖欠货款;而结算表示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之间的核对一致,采购发票上面有货物单价,而采购入库单(可能不止一张)上面有最终的入库数量。采购商品时若现结,只需在采购发票界面单击“现结”按钮,输入相应结账信息后,发票左上角显示红色“已现付”字样,再点击发票界面的“结算”按钮即可。这相当于自动结算功能,完成后发票左上角显示红色“已结算”字样。若采购的商品没有及时付款,此时,需要通过采购管理模块下的采购结算功能实现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的结算,过滤后要选择发票和与之相应的入库单。有些同学不注意匹配,造成无法结算。若无意中点击了发票界面的“结算”按钮,需要在结算单列表中找到该张结算单据,删除后重新结算即可。
(四)销售管理方面1.无法进行“坏账准备设置”。在设置与销售管理系统相对应的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参数时,“坏账准备设置”项目不存在。这时,应在应收账款|设置|选项下降坏账处理方改为“应收余额百分比法”,在“坏账处理方式”设置好后退出ERP-U8系统,然后重新注册登录该系统,“坏账准备设置”项目即可进行设置了。若不重新登录,可能相关系统参数还保持原来的设置,没有刷新。2.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业务处理不正确。业务内容:2012年1月10日,广州东山贸易公司向本公司订购200套永昌男套装(采用先进先出法,需逐笔结转销售成本,假设单位成本为750元/套),本公司报1020元。经双方协商,以1000元成交,双方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分4次收款。25日,本公司给广州东山贸易公司发出男套装200套,27日本公司开具销售专用发票,并结转销售成本,同日,收到广州东山贸易公司的电汇,系支付第一期分期收款业务的款项。业务处理方法为:(1)在销售管理系统填制并审核销售订单、发货单,业务类型为“分期收款”;(2)在库存管理系统生成并审核销售出库单;(3)在存货核算系统选择业务类型为“分期收款”进行“发出商品记账”,然后生成凭证,借:发出商品15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4)在销售系统生成销售专用发票,并进行“现结”。这里要注意将发票数量修改成50套,因为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处理是按合同收款日期分期确认销售收入的,该操作学生普遍易出错;(5)在存货系统再进行一次“发出商品记账”,单据类型为“销售发票”,然后生成凭证,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37500,贷:发出商品37500,该步骤学生很容易遗漏;(6)在应收款系统执行应收单据审核(包含已现结发票),然后进行制单处理(现结制单),分录为:借:银行存款58500,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6]
(五)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方面库存管理的期初结存数据需要分仓库进行录入,而且要分仓库分别审核,如果不审核,后面的销售处理业务会出现“库存不足”的问题。采购期初初记账后的入库单都是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录入,但是如果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选择“销售生成出库单”,则出库单会根据发货单自动生成,只需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审核即可。对于盘点业务,要注意单据记账后才能进行盘点,若盘盈,需要另外录入单价再审核;若盘亏,可直接审核自动生成的其他出库单。对于存货核算系统的期初余额可以不用手工输入,直接从库存管理系统取数,所有仓库取数完毕后要记账。如果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或者移动平均法核算,每笔销售业务都要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记账,以核算成本,采用其他方式核算的,月末一次性结转成本。这里要注意暂估入库业务的成本核算处理,是在“业务核算|结算成本处理”下进行,不同的暂估方式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三、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引入ERP沙盘计划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分工完成实验内容。用友ERPU8.72可以设置会计主管、账套主管、出纳等角色,并赋予与之相应的权限,还具有总账、应收款、应付款、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等模块。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教学需要几个月,而实验教学内容基本在一个月之内,这就需要同一个人用不同操作员账号重新登陆系统,这导致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职权划分界限模糊,且无法清晰理解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例:采购管理系统中录入采购订单、入库单并收到发票后,应进行采购结算,如果没有结算,单据是不会传递到应付款系统中的,也就无法审核。如果采购、销售、应收、应付由不同操作员操作,则分工会比较清晰,不会出现忘记记账无法审核的情形。可以采用用友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4-5个同学负责一个公司帐套,每位同学各司其职,共同实现业务目标,然后各个公司可以评比业绩。之后开展下一轮实验,同学可以轮岗,熟练运用软件操作。
(二)改变账套建立日期并练习结账业务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一个月为模拟时间段,无法练习下个月及年度帐的结转业务,且建账日期基本都在年初。因此,可将账套建立日期改为年中,比如6月1日,这时期初余额的录入需要年初至6月1日的累计借贷方余额,6月30日结账后就要用下个月日期重新注册登录,如果恰逢年末,还要进行年度帐的结转。通过如此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同时,增添学习兴趣。
(三)设置多种假设问题,让学生主动解决对于教材中没有提到的而实际运用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尝试练习。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假设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配合度一般较高,而且对这些实际问题也保持较高的兴趣。如果某个凭证不慎录入有误需要删除或者修改,如果该凭证没有传递到总账且没有在应收或应付系统中审核制单,只需找到该凭证直接删除或者修改即可。假如有采购发票录入有误,且已经在应付系统中进行制单处理,这时需要通过应付系统的单据查询功能,找到已经生成的应付单据,删除之后,对该采购发票进行弃审。由于已经进行采购结算,还需在结算单列表中找到该结算单据并删除,然后才能对该录入有误的发票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工作。可见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输入有误,会影响其他后续环节的输入数据。如果想修改或删除上游的单据,只有先把下游与之相关的单据删除之后,才能对该上游单据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四)充分利用帮助功能如果学生在操作中碰到问题,并且来不及问老师,这时可以自己打开F1帮助键,或者单击屏幕上的“帮助”按钮,基本的问题一般都能在此处找到解决方法,如果有难度可以再进一步咨询老师。例如,薪资系统的工资项目设置中,要设置奖金的公式为“管理人员4000,行政人员3000,其他人员2000,需使用iff函数”。这时需要在薪资管理的设置选项下,先打开人员档案,然后按F1键调出帮助栏,即可查询设置选项下的各种功能。查询工资项目设置下的函数设置,知道iff函数的说明,它是一个条件取值函数,格式为iff(<逻辑表达式>,<算数表达式1>,<算数表达式2>),返回一个非真即假的数值,像本例中有3个条件供选择,需要在此函数中再嵌套一个相同函数,即iff(人员类别=“管理人员”,4000,“行政人员”,3000,2000),在帮助功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更易理解。
四、应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ERP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财务会计、供应链等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包括数据库安装等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RP老师大部分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亦没有参与实施过ERP开发,许多技术或系统问题无法解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学校要重视培养任课老师相关的专业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撰写与学情相适应的教材当前的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教材教少,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更少。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撰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使教材向实用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介绍,使教材内容能够满课堂足教学需求。在撰写教材过程中,教师可到企业中参观实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者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共同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这样撰写的教材更能贴近现实应用,而且学生对切实有用的知识也会提高兴趣。
[论文摘要] 本文从生产需求、采购计划、小规模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制造业采购管理的弊端,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在面向订单生产的基础上要加强市场需求预测,利用mrp系统科学地编制采购计划,在改进小规模采购弊端的同时,探讨了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技术迅猛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多变等因素影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而中小制造业由于销售、资本规模的限制,在直接面对欧、美、日等国先进企业的挑战面前,其竞争将更加残酷。
对于中小制造业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
我国2003年2月19日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界定如下: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制造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制造业。
概括地说,中小型制造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在我国,中小制造业尽管经济总量不是很大,但数量众多,尤其在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几乎影响了该地区的就业、发展、乃至稳定。而为了存续发展,不被淘汰。在外界市场环境因素,企业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关键的便是降低其制造成本。有资料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外购材料成本占其总成本的40%~60%。因此采购成本节约的每分钱都能将直接变为利润。一家企业能否得以存续经营,采购管理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采购方面现存的主要问题
首先,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决策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而需求信息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户订单,一个是需求预测。通过对这两方面信息的综合,得到制定生产计划所需要的需求信息。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大多是依订单生产,不大注重市场需求的预测。
其次,采购人员素质低、采购手段落后。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较差,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编制采购计划的能力。同时,由于从业人员每天与金钱、物资打交道,使得该部门较为敏感,管理者往往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从事采购工作,任人唯亲的现象较为普遍。
第三,中小制造企业根据顾客订单进行产品设计,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受企业规模、销售额、资金的限制,企业采购较为谨慎,采购方式比较原始、零散,无法获得规模采购带来的效益。
第四,订单式生产方式使得企业对顾客需求缺少前瞻性,往往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采购经验编排采购计划。由于企业的采购计划不够周密,以致企业在采购工作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尤其当订货周期短、交货日期较为紧张时,这种被动就更加突出。
二、对策
第一,在面向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面向市场预测需求的生产。需求预测是企业的一种需求管理方法,主要是准确地了解未来的产品需求。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市场供求调查所得到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对拟建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需求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进而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
市场需求预测一般按下述步骤和程序展开。(1)确定预测目标。(2)拟定预测方案。(3)搜集整理资料。(4)建立预测模型。(5)进行分析评价。(6)修正预测结果。(7)提出分析报告。
第二,利用mrp科学编制采购计划。众所周知,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优势众多,但为什么很多企业的应用都会以失败告终呢?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而中小制造业由于人力、资金、规模尤其是引入成本等原因,更不适合立即引入erp,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制造业更宜先引入最为基本的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就是依据大日程计划(mps)、材料表(bom)、现有存量和已定未交订单等资料,经由计算而得到各种依赖性需求(dependentdemand)物料的需求状况,同时提出各种新订单补充的建议,以及修正各种已开出订单的一种实用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总需用量。(2)计算净需求量。计算出总需用量后,再复核现有库存量(减项)、已订未交量(减项),已指派用途量(加项,即应领用未出库余量),则得到净需求量。(3)计算决定批量。 根据外购的既定决策,将确有“净需求”的料品提出“请购”的要求。(4)决定应入库日期。订购作业的基础资料中,“交货期”或“完工日期”是第二个关键因子。由于要配合“生产投入”的日期需求,势必提前一天或数日先入库备用。(5)计算先行度,决定应订购日期。
经上述五步骤,用料需求的“计划阶段”完成。
第三,充分发掘小规模采购的技巧。中小制造业没有能力构成大规模采购的能力,因此通常进行小批量采购,在采购中以下两类问题最为常见:
一是最小订货量问题。 无论是标准件还是定制件都有最小订货量的要求。这是因为供货商要生产够一定的数量才能覆盖其为生产出这一原材料所投入的成本,这一数量通常被称为平衡点产量。比如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制图、制版、开模具及人工等等费用,供货商为承担这类费用,往往要求采购方购买一个最小批量。如果达不到这一批量,生产厂家将会出现亏损而不愿接单。
二是价格问题。由于采购批量较小,公司往往要付出比通常高很多的价格才能购买到所需产品,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一方立足之地呢?中小制造业能应用的采购技巧主要有:
一是尽可能寻找固定的合作伙伴,与之实施联合采购。
二是选择供货商时应尽量挑选那些规模及经营方式与本企业要求相匹配的厂家,而不要一味地求大、求全。
三是一旦找到合适的厂商,尽可能与之结成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以取得对方的信任与支持。
第四,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rm),是企业供应链(supply chain)上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建立在对企业的供方(包括原料供应商,设备及其他资源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以及与供应相关信息完整有效的管理与运用的基础上,是对供应商的现状、历史,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沟通、信息交流、合同、资金、合作关系、合作项目,以及相关的业务决策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支持。
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1)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3)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4)比较多的信息交流。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容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稽核,供应商供货比例设置,以及供应商的评价。很多企业针对每一款物料会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只有稽核后满足要求的供应商,才能够成为合格供应商。合格供应商才有提供物料或服务的资格。同一款物料一般不是只有一个合格供应商,因此采购部门在下采购订单时,需要根据供应商以往的供货表现,价格等来分配采购的比例。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会对供应商从按时交货,价格,服务,合作意愿等方面对供应商的供货表现进行评价,帮助供应商改善和提高。
对供应商的管理应集中在如何和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以及维护和保持这种关系上。主要体现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供应商的激励机制,以及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采购管理环节的系统性很强,而且各环节间具有依存性,如果不注重供应商管理,中小制造企业就很可能因为小规模采购的劣势而被市场淘汰。
总之,采购管理是一项围绕降低成本和风险而进行的管理工作,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和依存性。中小制造业要完善企业内部采购管理,不可操之过急, 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只有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进行, 才能取得应有的绩效。同时,良好的公司文化、健全而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高层管理的全力支持也是完善采购管理流程不可或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英:摘录《时代经贸》,第17期,2007
[2](台湾)傅武雄.《制造业物料管理实务(制度化电脑化推动宝典)》.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胡松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海尔、沃尔玛成功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孙敬延:《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策略探讨》.《财会月刊(综合)》, 2008-02
[5]张为民白士强:《采购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8
关键词:防呆(防错);笔电制造; Shop Floor System;自动化检验
前言
笔电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各品牌厂商竞争激烈。在市场萎缩竞争不断加剧的状况下,进一步减少制造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是一个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课题。针对如何减少制造成本,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措施。而防呆法作为预防不良品产生或流出最直接的方法,一直倍受企业的青睐而被各行业广泛应用。笔电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生产员工的高流动性,且制造过程复杂多样,防呆的良好运用更是减少出错机率的有力保证。
1 防呆法的介绍
防呆(防错,Fool-proof,Poka-yoke)法就是使再愚钝的人来操作,或即使作业中稍有不注意也不会发生错误,把事情做得很好所考究出来的周全办法。这个办法由日本丰田提出,但自古以来就时常被人们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而现在被灵活地运用在各行各业的日常业务的管理上,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防呆法一般有如下四个要点:(1)利用产品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声音等),使作业员很容易进行辨识。(2)利用治具工具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3)利用自动化避免人员操作或者判断造成的失误。(4)作业出现问题时,使其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或工站。灵活使用以上四个要点可以帮助工厂在生产活动中减少不良的产生,其理念就是要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2 防呆在笔电制造中的应用
笔电制造相对比较复杂,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电子机械零部件的生产、组装、测试和检验。文章仅针对成品组装过程的防呆进行探讨。由于大多数品牌厂商的产品类别和组成都比较复杂,高度的自动化生产难度较高,因此在组装包装及检验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力,相对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其他产业,笔电制造更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为了保证制造的正确性和出货品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流程的正确及制程的稳定。否则,较高的不良率不仅会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而且会造成出货品质的问题而引起市场的投诉。这不仅拉高了制造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声誉而造成市场份额流失。
表1列出了笔电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及其发生原因:
表1
下面针对以上日常出现的错误类别分别介绍几种防呆法的应用。
2.1 SFS(Shop Floor System)在流程控制中的防呆
SFS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收集系统在保证制造的正确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生产的相关信息均应集成到此系统,且系统需要与前段SAP、BOM、订单等系统连接以实现比对防错功能。是否拥有一套成熟的SFS系统也是判断一家笔电生产厂家的生产管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好的SFS信息系统在防呆方面必须要具备如下功能方能防止人员失误造成不良品流出。
(1)收集产品各部件识别信息并与订单做判断以保证用料的正确性;(2)比对BOM及订单相关系统以保证机器配置和出货设定的正确性;(3)关键流程点记录和卡站以确保每台机台流程的正确性;(4)异常机台的记录及管控以避免非正常作业造成的漏失;(5)流线时间的管控以避免人员私自离线作业;(6)追溯的方便性。
2.2 PTL(Pick-To-Light)系统防止错料的防呆
PTL系统是一套在线物料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跟工单物料系统相连,可以协助物料员正确的将物料备至线上对应物料库位。同时给予作业人员需要拣取的物料以灯光提示以减少因为人员自身识别物料时造成的错料漏料问题。若系统跟SFS相连并配合物料的条码和扫描枪一起使用,则预防的效果更好。在执行面可以很好的保证根据指示灯选取正确的物料并扫描条码加以验证。
2.3 自动化在检验中的防呆
笔电的检验工作复杂而繁琐,如果仅仅依靠人员的感官来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判断,则对相关作业人员技能要求比较高,往往容易出现人为训练技能不足而造成人员判断失误。并且人员长时间进行检验的疲劳也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此外,有些项目靠人员检验的难度极高。因此,在某些步骤或项目上采用自动化的设备进行检验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自动化应用在检验上的例子:
(1)AOI(自动光学检验)针对键盘语言的识别;(2)AOI针对标签的种类和位置的识别;(3)AOI针对线材走线和连接性的识别;(4)AOI针对屏幕显示不良的识别;(5)AOI针对LED灯光不良的识别;(6)AOI针对外观不良的识别;(7)自动称重针对配件漏放的防呆;(8)二维码或者人脸自动识别在摄像头检验上的防呆。
自动化检测检验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手段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日常检验工作中。这作为整个制造业产业自动化的一部分必将成为未来检验检测的主要方式。
2.4 治工具的防呆
治工具的防呆在笔电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广泛,在很多细节的上面的防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治工具不光减少了作业的复杂性降低了作业难度,而且可以因此降低产品的不良发生。治工具按照用途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防护类:防止产品在作业过程中被碰刮伤。例如:USB接口的遮蔽治具,可以有效的防止在USB插头插入过程中对接口周围区域的刮伤。(2)简化作业类:方便作业从而减少作业不良。(3)报警类:通过声音等方式提醒作业人员是否作业正确。(4)接触类:如果治具没有在正确的作业位置/角度,电源/气源等没有办法接通而让作业没有办法进行治工具的设计往往着眼于细处,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难题。所以,很多治工具是针对某一个产品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为了提高治具的使用率,建议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治具的通用性。
3 结束语
防呆在笔电制造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不良发生从而提高竞争力。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在于抛砖引玉,予读者参考借鉴,以倡导更多的笔电人在制造过程中设计出更多更实用的防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家兴.防呆法的活用[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2]防错方法的应用[EB/OL].百度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通过对服装物流进行研究,找出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服装物流信息化。希望通过服装物流化使得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