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职工技能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职工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明显提升,结构逐步优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全省职工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分布不均、培养滞后,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进一步推进云岭职工人才工程,是壮大职工人才队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人才的现实需要。
全省各级工会要切实把进一步推进云岭职工人才工程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作为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民心工程”,作为凝聚力量、服务发展,共筑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强基工程”,对照云南省总工会关于云岭职工人才工程所明确的目标任务,自觉地把已有的工作方案再完善一些,目标措施再细化一些,实施步骤再具体一些。进一步强化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动云岭职工人才工程深入实施。
(一)理念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云岭职工人才工程,观念突破很重要、理念引领是关键。一是思想认识上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从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职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广泛宣传职工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才之路,做到报纸信息有迹象、网络电视有影像、宣传橱窗有形象,使他们感受到荣誉和地位,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二是组织措施上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广泛开展“首席员工”、“技术带头人”、“金牌工人”等评选活动,通过严管理、硬考核、高起点、重奖励等组织措施,打造知识就是“金钥匙”,技术就是“金饭碗”的“金”字理念,让职工人才的技能显出来,作用看出来,待遇提起来,地位升起来,让他们既得到社会、企业和公众的认可,又得到经济实惠,实现“名利”双收,倡导职工走岗位成才之路。三是制度保障上要激发“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热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辅助的职工人才奖励制度。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和经营情况,建立完善职工人才奖励办法,对优秀的职工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畅通职工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激发职工成长成才的激情,凝聚社会和企业爱才用才的热情,调动每一个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各行各业的广大职工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职工人才大军。
2013年,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发展,不断拓展维护渠道,努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自觉地把工会工作全面融入到地委发展战略中,全区工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力度更强,工会帮扶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服务民生、引领职工创业致富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职工群众中竖起了啧啧称赞的口碑。
搭建平台 组织引领
让职工富起来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按照大兴安岭地区“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战略思路,大力实施“职工创业致富工程”,以促进职工增收为目的、以发展林下经济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助力地区转型发展,向历史上交了一份负责的答卷。
去年,地区总工会召开全区职工创业致富工作推进会议,表彰奖励了张希峰等14户创业致富典型为全区“职工创业致富工程示范大户”,有15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地区总工会主席李泽清出席对职工创业致富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地总的部署,全区各级工会结合当地实际,从激发职工创业致富热情,搭建创业服务和发展平台入手,多措并举,使职工创业致富工程呈现出氛围浓厚、政策优惠、平台宽广、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职工创业致富工程取得新突破。
2013年,各地各单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工增收致富的优惠政策,不断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条件。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制发了《工会系统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将发展林下经济、职工增收致富工作纳入了“星级职工之家升级达标”活动考核的重要内容。
去年,地县两级工会组织共筹集资金400万元,建立了职工创业致富基金,对职工创业致富大户给予扶持和重奖。投资80万元,举办蓝莓、黑木耳等职工创业致富技能培训班41期,培训职工4751人次,为职工创业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地总投资200余万元扶持发展黑木耳蔬菜种植业、冷水鱼养殖、生猪、牛的养殖31户,帮助协调建立黑木耳养殖基地、种苗基地等9个。各地各单位建立了以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服务业、北药、绿色产业加工业为主的9大类,45个项目库,设立了51个林下经济技术服务站。目前,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共设立职工致富专项资金3872.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额度4656万元,已发放小额贷款291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5.2亿元。全区共建年产值20万袋以上的黑木耳养殖基地134个,人工种植蓝莓达1.8万亩,蓝莓生产加工企业26家,年产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养猪、养羊、养牛、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基地36个,全区职工创业致富从业人数达到44731人,实现产值4亿多元,人均增收38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这项惠民工程真正为职工带来了实惠。
帮扶救助 服务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遍及大兴安岭林区的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站,是工会组织的一个个触角,每年都在不断延伸。近年来,这个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每天都在默默地接待来访求助的职工群众,他们热情接待、用心倾听、耐心解答,为困难职工建档立册,办理救助,做到了桩桩实事有落实,件件咨询有回音。
“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家庭,帮扶中心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说服和引导,组织动员困难职工和他们的子女,学技术、学手艺,帮助他们制定目标、想办法、筹集资金,实施项目化帮扶,帮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抓住地委实施林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有利契机,创办了兴工职业培训学校,把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发展林下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基层设立培训点,将分散在各县区局的职工发动起来,就近展开培训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自治区总工会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巴州总工会八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及县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使广大工会干部明确了工会工作目标任务,增强了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及时召开××县总工会五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回顾总结2008年工会各项工作,根据巴州总工会八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对2009年工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与全县各基层工会签订了工会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对全县各基层工会主席进行了《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培训。
三是认真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结合我县实情,制定了《××县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及时下发到全县各基层工会,同时加强对工会各项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先后深入县××镇、县医院、县瓦石峡乡工会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截止目前,全县参赛企事业单位共40多家,参赛职工达1000余人。四是认真开展“安康杯”劳动竞赛。年初及时调整了××县“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联合县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县2009年“安康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加大对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督查力度,目前全县各基层工会都参加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职工1200余人。
五是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工作。制定下发了《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实施意见》明确了创建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各基层工会采取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方式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把学习活动的重点放在建设学习型科室、班组上,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立足岗位、为做好本职工作打好了基础。
六是认真开展“五一”系列活动。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县总工会根据××县委和巴州总工会安排部署,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4月22日举办了五一职工运动会;4月28日晚举办了庆五一职工文艺晚会;4月29日上午召开了全县各级劳模座谈会,12名自治区级、自治州级劳模到会畅所欲言,在全县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七是大力推进集体合同的规范签订工作,截止目前有10家企业对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进行了修订、续订和重签,有15家企业签订了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
八是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前,我县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企事业单位12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公开率为100%,集体企业11家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公开率为100%,事业单位2家包括县医院工会和教育工会各中小学校也全面推行了院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公开率达100%。
九是继续做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年初县总工会向各基层工会发出倡议,为××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帮扶超市”捐赠衣物,各基层工会积极响应倡议并迅速行动起来,共捐赠衣物达2000余件。让每个困难职工感受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春节、五一节前,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带领县总工会领导分别深入到县建设局环卫队、园林队、县红枣公司和县棉麻公司等五个单位的困难职工家中,对84户297名困难职工进行了慰问,共发放慰问金近12.52万元。
十是认真做好农民工援助行动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士援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联合县劳动人事部门深入到各乡镇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121人。发各类宣传单、宣传册1500余份(册)。
十一是做好工会组建工作,县总工会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工会组建的有效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建会职工入会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目前工会组建、发展会员任务的60%,工会组建12个,会员发展224人。
十二是加大对工会工作宣传力度.主要采取报送工会信息、电视新闻、向领导请示汇报、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经常深入基层工会指导工作、关心困难职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的方式使全社会了解工会工作、理解工会工作、支持工会工作。
十三是工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后落实到位,在5月份,县财政在全县范围内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落实到位。
2009年下半年工会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规范工会工作,完善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性工会的作用;
二、加大对农民工工会组建力度,力争在各乡(镇)组建农民工工会组织;
基本实现工会组织动态全覆盖
2012年以来,我们以加强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和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目前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562家,会员65877人,其中行业性工会联合会7家,区域性工会联合会15家,基本实现工会组织动态全覆盖,建会率达到99%以上。在抓建会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乡镇工会工作目标,为推进基层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县总工会多次举办乡镇工会主席培训班或以会代训,重点就工会组建、工会规范化建设和工资集体协商等内容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县715家(任务数701家)企业实施了“双亮双履”工程,在148家(任务数134家)企业实行工会主席直选。两年来,我们公开选聘了4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并能很好的开展工作。
工资集体协商和职代会建制行动成效显著
市总工会动员会后,我县召开了“工资集体协商建制攻坚行动”动员会,与劳动关系“三方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实施方案,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在会上县总工会与25个乡镇工会、3个行业工会联合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目标责任状。建立了县乡两级31人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并进行了专题培训。县总工会机关干部分成5个组下乡包片进行指导和检查,全县共签订工资集体合同166份,涵盖企业778家,覆盖职工17318人,签订率达81%。全县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196家,实现建制率100%;非公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775家,实现建制率81%。百人以上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100%。公司制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职工董事、监事建制12家,实现建制率100%,公司制非公企业职工董事建制8家,实现建制率88%。
劳动用工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我们以“进企业、查隐患、建机制、维权益”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积极组织开展了班组安全建设和管理。百人以上企业参与率达100%。在“安全月”宣传活动中,全县有120家企业参与到宣传活动中来,悬挂标语240条,发放宣传材料近12000份。与县安委会、安监局、劳动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百人以上规模高危企业都签订了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并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和职业危害档案。
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建设。县乡两级全部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社区和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或监督员,开展日常的劳动用工检查活动。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县总工会与县文广局、体育局等部门建立资源共享、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组织职工开展有制度、有内容、有载体的职工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认真完成了市总下达的报刊发行任务。一是充分发挥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作用,2012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以“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为主题的乒乓球赛和篮球赛。组织开展了运政杯“迎全运、爱家乡职工书画展”。二是落实省总“职工书屋”建设任务。全县共有职工书屋80个,文化活动阵地70个,百人以上规模企业全部都建立了职工书屋。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深入开展向郭明义、田志永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评选出了李福清等10名同志为“金牌工人”,张力等10名同志为“明星职工”。四是认真做好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把职工技能培训与劳动竞赛活动、建功立业活动结合,与“名师带高徒活动”相结合,组织动员广大职工通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建设沿海经济强县”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在全县十大行业两万多职工中开展“学技能、促发展、做贡献”劳动竞赛。有300人通过参赛获得技术晋级,职工持证上岗率逐年增加。五是深入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覆盖面达到85%。选树市级优秀班组3个,优秀班组长3个。
服务帮扶活动得民心
关键词:劳动;工作;策划;任务;企业发展
1围绕中心做好策划
开展劳动竞赛必须把们位置定在公司生产经营上,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因此,公司工会形成了开展劳动竞赛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依托三个平台”。“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把竞赛渗透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市场开拓、新品开发、实现效益等多个领域。“把握两个重点”就是既要激发职工学技术练硬功,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增强“靠本事上岗”的竞争意识,又要让职工在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竞赛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依托三个平台”就是依托全国总工会提出和倡导的“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立功竞赛活动的平台、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的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平台。确立了公司劳动竞赛的目标:一是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职工立足岗位讲创新、搞改革、降消耗、抓质量、提建议、促进度、重安全、增效益,形成 “人人关心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提高职工素质、实现个人价值;三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成立了公司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和各基层单位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明确了职责。
在公司形成了工会牵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使劳动竞赛活动有方案、有特色、有措施、有落实、有评比、有总结、有效果。
2立足项目做好指导
为了使劳动竞赛项目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符合实际,公司工会下基层调研,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从重点、焦点、特点、难点、热点的“五”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并做好指导、监督、落实工作。
3以推行企业管理为重点
3.1开展管理系统“优胜杯”竞赛活动。
组织17个管理系统开展“优胜杯”活动。针对管理提升,采取系统抓,抓系统的方法,完善《管理系统考核细则》,按照《各管理系统考核细则》的要求,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记录等形式,评出17个管理优胜单位,按季度下发表彰通报,促进公司整体管理。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全力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按照公司劳竞委“安康杯”竞赛要求,为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
3.2以提高职工技能为焦点
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以培训、练兵、比武、激励四位一体的竞赛机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全集团公司各个各种进行理论培训,加强内部经验交流,再通过理论考试和形式多样的实操比武,来增长知识,提高工作质量。
4以控制企业运行成本,减少浪费和损失为难点
4.1开展“找差距、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的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严格落实合理化建议流程,形成合理化建议的闭环,对合理化建议随时征集、随时评选,定期奖励;同时围绕公司生产经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组织开展专项和局部、全面和全员参与灵活多样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及时向提出合理化建议人员进行反馈所提建议的采纳及落实情况,更注重合理化建议的落实效果。
4.2开展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为内容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竞赛活动。组织近几年职工技术比武大赛的优秀选手,对有关工种和岗位进行技术推广、外请专家做经验介绍和技术培训,更深挖掘QC活动、品质提升活动的成果,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解决在设计、生产、工艺加工等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关键问题。组织公司技术能手、技术人员跨企业、跨地区开展促进技术进步的学习交流活动。抓好职工的技能培训,在部门中开展“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开发一项新产品”活动,在职工中开展“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活动,对职工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成果要进行表彰奖励。
5以树先评优工作为热点
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针对公司生产经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劳模、标兵、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工作,对劳模和标兵等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全面宣传,跟踪采访和报道,在全集团公司营造“比、学、赶、帮、超”的企业职工生产劳动的良好氛围,提高和完善劳模等先进的管理机制,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积极性,团结、动员、引导职工投身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6注重过程做好落实
劳动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过程涉及很多环节,在开展劳动竞赛中,要特别注重过程管理,落实好每一个环节。一是宣传到位。各级劳动竞赛组织单位在竞赛方案正式出台后,都要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班组会,利用文件、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开展劳动竞赛的意义、目的及重要性,使广大职工参与竞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二是组织到位。竞赛活动只靠一个部门是不能达到圆满效果的。公司各基层单位在公司劳动竞赛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多方配合、共同参与”的原则,相应成立二级、三级劳动竞赛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竞赛领导小组的职责。三是奖励到位。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搞好劳动竞赛的最基本保证,也是竞赛的重要环节。公司制定每一项竞赛方案时,都将竞赛奖励方式或奖励标准纳入其中。公司开展的各类竞赛,只要达到了竞赛目标,就要立即对职工进行奖励,通过给予职工精神和物质奖励,达到了激励职工促进工作、促进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组织;提高;职工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会组织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这不仅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
一、工会组织和提高职工素质的意义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单位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当前全国各地倡导和提升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之外强化,各级工会组织致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当前积极实施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动缩影。职工既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的未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必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工会组织的一系列"创争"活动,不仅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使得职工在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电力企业工会组织的职能任务
电力公司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充分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始终做加快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和电网方式转变的主力军。当前我国电力各级系统和地区电力公司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创了各种形式的"创争主题",电力公司各级工会应组织员工围绕市场营销、电网建设、生产运行、物资采购等领域,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优化设计、加强预算和物资管理等有效措施,增收节支。
另外要坚持不懈的开展"送温暖活动",比如进行工会资金自筹资金,购买防暑降温用品,走访重点工程建设一线员工。对困难家庭、困难职工进行了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和慰问。工会要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夯实班组建设,深化作风建设,服务员工、丰富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提高自身素质,不辱工会使命,为建设坚强统一和谐的电力事业建功立业。
最后,工会组织要以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切实加强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依法科学维权,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基础"的作用,畅通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大力开展工会工作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
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与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因此工会要主动把握职工需求,主动争取党委领导,主动参与源头解决。其次是要在履行维护职能时,既要维护好职工的眼前利益、具体利益,又要维护好职工的长远利益、总体利益,同时要引导职工顾大体、识大局,与单位和社会同心同德,多为单位增效做贡献。三是要积极配合单位把职工素质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并在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单位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
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有效发展。由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普遍提升,工作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和处理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都随之增强。仅2007年,全厂就开展科研及新技术推广项目21项,由污水处理站李良君研制的《降低推流曝气池表面泡沫覆盖率》获集团公司QC成果三等奖、中原油田一等奖,另有一项获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取得青工创新创效成果49项,获局创新创效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2项,其中有2项获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同时采纳实施职工合理化建议72条,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会组织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实施
知识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终身教育已成为职工教育的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职工素质不仅关系到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也制约和最终决定一个单位机构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开展职工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工会组织亟待有效解决的问题。以下就一些思路做出一些建议:
一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和形势、政策、职业道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教育,从而激发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心,整体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二是要立足于职工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职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乡土"教材,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单位。
三是要重点培训一些岗位能手,采取重点学、脱产学的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单位的全面发展。
职工队伍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全厂有216名职工通过自学取得了高一级学历;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34人,中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97人,初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128人;672名岗位工人考取了本岗位资格证书,占职工总数的95%,其中,一岗二证的职工有412人,占61%,一岗三证的职工有177人,占29%。有21名职工取得了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179名职工取得了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472名职工取得了初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全厂职工学历水平和技术素质均有了很大提高。广大职工深深的感受到:是企业给他们搭建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施展才华、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他们从心里由衷感谢企业、热爱企业。
教育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为职工构筑学习平台,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工会组织首先要建立培训体系。要针对工作实际,建立部门协作配合,职工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要鼓励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如读书自学、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要把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单位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相结合,按照岗位要求开展多面创先争优活动,从而激发、调动职工队伍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总结
新形势下工会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工会工作层次的有效途径。工会组织要站在一个单位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咏梅,郑玉霞.浅谈企业工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23):275.
2012年,我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区总工会的中心工作,全方位开展对企业及行业在岗职工、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村农民等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努力寻求适合我区各类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培训工作新思路和新办法,使培训工作真正做到能使学员提高技能、自谋生路、自我创业的目的。
一、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水平
(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采集务工人员信息,对辖区内所有在册的企业在岗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采集劳务市场信息,广泛联系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稳定的就业渠道。我校对全年的培训工作分时段作了科学划分,突出了各时期工作的重点,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经常与相关企业、乡镇村屯的领导一起探讨适合在岗职工、农民工就业的热门课程,以便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实施方案中对培训任务逐期进行分解,以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宣传招生工作
在全区利用广播、电视、民间信息报进行招生宣传。除了借助一般的宣传方式招生公告,还多次在全区巡回流动宣传,在城区及全区各主要乡镇钉挂招生宣传公告牌,走村串户散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建立了城、乡、村三级招生体系,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招生政策,化解群众思想顾虑,提高思想认识,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教学是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培训质量,我校制定了相关的作息纪律和各种制度,并逐人签订培训协议。在学员管理过程中实行教师跟踪管理,随时了解掌握学员动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根据学员自身素质的差异,因人施教并注重实践。采取教师指导、企业实习、岗前实习三级递进的实习方式。当期不能学会的学员可选择重新学习,也可随时回校重新跟班学习。
(四)狠抓观念更新
部分受训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习惯于老经验、老传统,外出打工多为苦力,付出多而回报少。为了使学员扩大就业范围,增加收入,我们一方面努力让学员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一方面千方百计更新学员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学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商品意识和创业意识,使之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务市场的能力,从而稳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范围,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五)建立培训档案
学员培训资料的整理与建档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为此,我校由专人专责完善细化内务管理和入档保存。同时,还与劳动就业局联系,组织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合格者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一)依托主导产业,明确培训方向
从主导产业大豆、玉米种植入手,围绕生产技术,结合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突出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围绕优质、高效农业,推广优质品种,普及节本增效的先进实用技术。从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如食用菌栽培、特色种植等。
(二)打造新模式,提高服务效果
中心致力于建设一个集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应用和中外合作办学等相互兼容、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中心全面实施“七三五”发展规划,即建设“七大”基地(输电培训基地、配电培训基地、变电运行培训基地、变电检修培训基地、营销培训基地、调控一体化培训基地、电力通信培训基地),开展“三岗”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拓展性岗位培训、提升性岗位培训),打造“五大”中心(安全应急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学术论坛中心、科技应用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培养电力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主营业务,面向生产现场”,充分发挥“教学、培训、鉴定、比武”四大功能,“学历教育、职工培训”双轮驱动,有序组织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拓展培训市场,品牌声誉显著提升,培训网络覆盖到全国27个网省公司。2012年,中心先后荣获山西省教育厅“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总工会、人社厅、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山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西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66项荣誉称号。
成立一年来,中心共承办电力营销、农电工、电力通信等专业职工培训460期,培训总量215723人*天,培训完成率100%;累计完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4个等级30个工种5679人的技能鉴定工作;成功承办国网公司10千伏配网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山西省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继电保护工竞赛等16项大型竞赛活动。
转型发展文化引领、创新融合
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中,中心始终围绕转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协调各分部、各分项工作,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着力营造和谐氛围。中心陆续开展了“我转型我发展 一个中心一个家”、“传递最美力量”、“中国梦 国网情”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三集五大”、中心转型发展先后开展了专项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举办乒乓球比赛、足球、篮球比赛等多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积极营造职工认同转型、理解转型、支持转型、参与转型的和谐文化氛围;同时,将技能技术的提高与培训教学紧密融合,开展了多项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推动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实现职工自身素质的加强、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同步推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中心发展助力。
基地建设凸显特色、着眼长效
按照“基地做大、设备做新、环境做真、流程做细”的建设理念与“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原则,中心在拥有“七大”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规划了智能配电网、安全应急、特种工、微电网、智能用电与新能源、电网建设培训基地、火电厂运行、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等8个培训基地,并成为国网技术学院的外委培训基地。现有基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涵盖了公司多数主营业务,同时浓郁的职场和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培训比武、科技开发的平台,真正成为广大学员(学生)提高技能、成长进步的幸福家园。
目前,中心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在校外建立有“厂中校”实训基地95个,校内实训室89个,按照兼顾教学与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陆续完成了农电仿真、仪表、过程控制、电子测量、综合布线、风能、企业模拟经营、财会等实训室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中心的培训教学实力。
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
按照“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以老带新、项目引领”的建设理念,中心全面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鼓励教师“三上三下”,重点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升兼职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多措并举提水平。在构建高绩效教师、培训师能力的建设中,中心采取“两分三径四养五评”人才培养、晋升、评价模式。“两分”即分专业制订培养计划、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三径”即学历提升途径、技术职务晋级途径、职业技能等级晋升途径;“四养”即“专家人才培养”、“师带徒培养”、“项目挂靠培养”、“交流挂职培养”;“五评”即教学培训效果质量测评、课程开发能力测评、课程持续优化测评、日常工作绩效测评、综合能力素质测评。根据“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外出培训学习和主持参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课程改革和教研课题相结合、为企业服务和到企业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
优化结构保质量。培训师队伍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在培训教学中,采取技能专家与理论培训师组合,有经验的培训师与年轻培训师结对组合方式,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经验与知识互补的良性结合。并要求每个培训师都要轮流担任班主任,加强与培训学员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培训学员的学习、操作、生活以及对培训的要求等信息,通过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真正做到了培训教学相长;同时也使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稳步提升。
师资建设结硕果。中心全面实施“金牌培训师培养规划”、“青蓝工程”,教师转型成效显著,52对教师结成师徒,12名骨干教师到国网技术学院任教,培训效果得到一致好评。目前中心拥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名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9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省公司技能专家和电力行业专家88名,逐步建立起一支职教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高、双师素质、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队伍。
培训体系标准严格、科学完善
以“设备跟进现场、方案贴近学员、培训接近实战”为原则,优化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手段,积极探索“学中干、干中学”培训模式。
打造“质量管理精品工程”。引进和推行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体系。优化“需求分析——计划制定——过程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诊断式’培训、‘个性化’服务”的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中心教学(培训)质量检查管理办法》,建立专家督导、行政检查、教学监控、学员评教、教师评学“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教学作出科学评价;积极探索“末位淘汰制”等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队伍水平;加快教材建设。根据国网公司34个《岗位技能规范》,重点建设输配电带电作业、农电等12个标准化培训模块,编制了覆盖全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完成了《继电保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等课件的开发工作,为推动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地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培训教学。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职工培训的新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借鉴和吸纳了现代CBE、MES等教学模式,制定了模块式的培训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监控回放总结等多种手段,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培训教学内容上,重点强化安全技术、安全操作技能和工艺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员真正学到“实招”;在操作技能上,根据学员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采取差异化培训,尤其对入职不久的新入职员工更是手把手,一对一地教授,让学员在“跳起摘桃子”的心态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培训教学实施上,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形式、快反馈”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学员的畏难情绪和学习障碍。
构筑培训安全网络。坚持“认识、措施、责任落实、人员、整治、应急预案”六到位的原则,构建全过程管理的培训安全网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考核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借鉴生产班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班前会、班后会制度,定期组织学员学习《安全生产法》、《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强化培训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各培训组培训师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与全体培训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设立专职安全员,由学员轮流担任,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团队意识,实现了安全培训的“可控、能控、在控”。完善培训安全应急预案,实训前,全体实训师重温“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事件等进行讨论、修改,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库,每期培训结束后,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确保培训资料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技能培训采取“送培单位现场验收,对培训质量一票否决”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制定培训方案、优化培训项目、班组式培训模式、半军事化管理、严格考核程序、配备一流师资”等六项措施,培训质量得到省公司、用人单位和培训学员的充分肯定。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推进创业促就业全民行动,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减负措施,努力稳定就业岗位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各用人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在岗培训和人才储备,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安排职工待岗的,应向待岗期间的职工发放待岗基本生活费。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的,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给予差额30%的补助,补助资金从县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县内暂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在年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在年内,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单位应缴部分费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一二类风险行业的工伤保险费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三类风险行业的工伤保险费率下调0.4个百分点;生育保险费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上述保险费率下调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三)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适当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执行期为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补贴额度不超过2008年度失业保险费征收额的25%。其中: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就业专项资金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执行;岗位补贴标准参照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上述两项补贴中的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四)企业拟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虽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县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妥善处理因此类问题引发的职工,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一)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除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筹建登记外,其他只要不涉及安全、环保、节能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可准予办理筹建登记。对城乡劳动者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可申请试营业,免费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换发正式营业执照。鼓励和引导农民工队伍组建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适当降低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准入门槛,达到资质条件中相关人员数量标准的70%,即可批准。
(二)放宽对创业主体出资方式、出资额和时间、冠名的限制。对共同出资设立科技、环保、节能、种养殖业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首期出资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除第一年内出资不少于3万元外,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设立科技、环保、节能、种养殖业型一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20万元以下的,首期出资达到2万元即可登记;除第一年内出资不少于10万元外,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人可以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及股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所占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70%。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允许非货币财产作为注册资本登记。创业主体可按规定自行选择规范的名称、字号。
(三)积极为创业项目提供贷款扶持。县内符合相关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均可按《公安县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公政发〔2008〕46号)和《公安县开展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活动实施方案》(公政发〔〕15号)有关规定,申请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或农民工回归创业扶持项目贷款;其中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免除反担保;对经审查合格,且由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创业项目,县信用联社应及时放贷。
(四)严格执行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创业的税收政策。将全县个体经营者营业税起征点统一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对城乡劳动者创办小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将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口、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审批期限延长至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前3年内按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为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五)落实收费减免政策。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产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征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创业就业水平
(一)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查询、政策咨询、创业见习、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申报、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创业指导服务;建立社区创业基层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创业信息、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做好与创业人员之间的信息对接工作,畅通县—乡镇—社区—创业人员的信息双向沟通渠道;建立有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工商、税务、金融、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团队,有针对性地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市场分析、发展规划、融资管理、法律援助等服务。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根据不同群体创业需求,采取案例剖析、政策讲解、创业人员现身说法、边培训边实践等教学方法,为创业人员提供个性化辅导。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创立培训机构、社区服务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间的联动机制。
(三)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四)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培训补贴政策。对登记失业人员、准备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并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水平的,按每人400至80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培训结业证》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对培训后实现就业的,按补贴标准给予全额补贴。对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