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子类专业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与其它课程如单片机密切结合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针对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特点,以项目课程的含义、项目课程的核心理念和项目课程的基本特征作为阐述,结合本校实训条件,以一个项目为主线,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1传统课程结构特点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主要进行知识传授,课程结构和内容总体上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课程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侧重强调知识的掌握水平。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把握不够,特别是在针对就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脱节严重,也无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成一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知识学习代替了职业教育的状况,使职业教育主要成为知识教育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特征和职能。2.课程的知识孤立自成体系。限于课程开发者们本身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经历或跨学科能力,往往很难开发实用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的课程,使得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性不大,对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缺乏关注,单科独进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使学习者产生整体联想,也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3.教材过于封闭,缺乏灵活性。传统学科型课程开发周期长,教材编写时间长,学术色彩比较浓,相对封闭在职业教育内部或学校内,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反应迟缓,知识内容没有与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也不能及时反映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的运用。这就造成了课程和教材要么与生产、服务一线的需要严重脱节,要么根本赶不上生产、服务一线的发展。由于传统课程结构的这些特点,容易引起课程内容繁难和陈旧,脱离实际需要。
2项目课程开发
2.1项目课程的含义项目课程模式是打破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而这些项目通常就是典型零件、典型产品和典型工艺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项目课程模式真正做到了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接近真实的“零距离通道”。
2.2项目课程开发流程根据百强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所谓的项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项目课程改革还必须触及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的问题。项目课程应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我们对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对本课程进行项目课程开发时,可以以典型电路板设计制作为逻辑主线开发,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过程进行。以电路板制作为例,第一步资讯:先分析电路的原理、功能、适用领域、软件操作要求;第二步计划:确定分配工作小组,开展项目,确定方法、工艺流程并制订小组工作计划,分配设计任务。第三步决策:确定整体设计方案;第四步实施:领取实验所用器材等,按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并对操作步骤、制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第五步检查:对制作对象的检查,并赶写检查单;第六步评估: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本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和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和建议。
3项目课程设计
下面以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为例,说明本课程项目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过程。讲课顺序是以项目的开发步骤为顺序,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各个知识点拆开,插入到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干边学,在动手中学习这门课。本课程所选择的一个项目是电子时钟的设计制作。其中核心元件是89C51为单片机,其内核和指令系统与8051完全一样,因其内部有4KB的FlashMemory,可随时改写程序,很适合初学者练习、编程。HD7279为LED和键盘的驱动芯片,可直接驱动8个LED数码管和64按键键盘。DS12887为时钟芯片,内部有锂电池,保持长时间不掉电。其工作过程为从DS12887中读出时间,在LED上显示,通过键盘可以修改DS12887中的时间。在这个项目中,89C51和HD7279是串行通信,和DS12887是并行传输,并包含键盘和显示电路。在这个项目中包含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知识点。本项目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绘制出原理图和电路板图,最终目的是制作电子时钟,要求学生能过板上布线,焊接,编程,调试,修改,调试,修改等一系列过程,使他们真正了解电子产品开发是怎样进行的。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将项目设计所需的知识点穿插融合到项目资讯之中。在学生完成项目设计的同时,不仅仅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掌握,而且能够具备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像以往学习过程中将精力全放在如何学会课本的知识,而是通过先见到现象,培养出兴趣,再深入学习,从现象到理论,在从理论到现象。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也对单片机课程内容进行了巩固和学习。
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例如当学生在面包板上焊上89C51的时候,要根据其引脚要求接上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见图1,学生真正是根据单片机的引脚要求搭电路,而不是像以前只是在理论上讲引脚,而学生连引脚在哪都不知道。为了验证单片机能否工作,可在P1.0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几条指令就可以让二极管亮,学生就会感觉指令很神奇,在这里就可以讲授传送指令,要求学生编程控制二极管闪。当学生自己编程使二极管闪了,他的成就感就有了,他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整个授课过程都是依照这个思路,讲到哪部分,就设计这部分的电路,然后把这部分焊到面包板上,然后讲与其有关的指令,让学生练习编程控制这部分,从而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当这一题目完成时,这门课的主要知识点也都讲授了,学生是在主动的学完了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这门课有兴趣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教师就可以指导这部分学生深入研究,让他们加入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这门课一般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按硬件设计,制板,软件设计,调试几部分进行。(1)硬件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设计要求和目的,按照要求查阅资料,设计硬件电路,用PROTEL画出原理图和接线图。(2)制板:在印刷电路板上插接各种元器件,焊接。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认真。(3)软件设计: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学生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编程控制硬件。(4)调试:调试就是使各部分都满足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科学工作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耐心指导又要大胆放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
关键词:民航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79-02
一、引言
自动化专业英语是为了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对所学领域英语文献和资料的阅读能力,及在未来工作环境中需要的英语表达能力而开设的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向专业更高层次发展,尤其对今后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教学内容范围广是自动化专业英语的特点,它涵盖了大学期间多门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对于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普通的自动化专业英语常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自动化专业英语作为一门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业词汇特别多;语言特上多采用论证说明的表达手法,语句中多使用被动句、各类从句,并且句子较长、较散。这使文章阅读起来晦涩困难。另外,自动化英语属于严肃的书面语体。语言严谨周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1][2]。基于自动化专业英语的特性,课程主要侧重于阅读、词汇,偏重书面化,因此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很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民航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一些观点用来探讨。
二、教学的现状
民航大学自动化专业英语是在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36学时,选用的教材是由王宏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动化专业英语教程》,共有6个部分,30个单元的内容[3]。专业英语时间点的设置是这门课程首先面对的问题。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上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也仅仅是《电路》。然而,《自动化专业英语教程》中涵盖了自动化方向的很多课程,其中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电力拖动”这些正在学的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这些还未学的内容。这使得教师只能选择其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解。自动化专业涉及到的专业发展方向非常广泛,如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网络化与信息化控制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单词和句子的罗列就失去了专业英语的意义。但是,如果教师讲解学生未学知识的话,就又会触及课时的问题,自动化专业英语“信息量大,内容超前和绝对课时少”的问题就尤为明显。教材的局限也是这门课程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们所用的非民航类的自动化专业英语教科书当中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到民航领域中使用的专有词汇,而这些词汇又是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所必须掌握的东西。所学内容与未来实际工作相脱节的情况也导致了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贴近行业背景的教材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式上,根据自动化专业英语的特点,教师采用的多为“词汇讲解+翻译”或“段落讲解+翻译”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教师掌握控制教学进度,但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训练[4][5]。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重复学习、做无用功的想法,使得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仍然采用板书为主的形式,类似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英语教学的普遍规律。
三、教学的探索
1.教学内容的扩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未来从事工作的行业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内容。中国民航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当具有深厚的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机场电气、自动控制及信息技术领域知识,具备较强的机场设备开发和维修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过培训后直接参与飞机的维修。从总体就业情况来看,机务维修人员大都接触的是与国际化接轨的管理和操作模式,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与专业的英语文献、工卡、手册零距离接触,甚至需要英文的写作和与外方工作人员的直接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应当具备一定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讲解控制理论和其他自动化专业发展方向的相关内容外,还要安排学时让学生接触未在教材中体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常打交道的内容,例如常用的维修手册和工卡内容等。然而这就会面临在本来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学习内容增加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体呢?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
2.教学模式的更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内容多,课时少”的尴尬境地。“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课下阅读、理解为主,而以课堂上教师讲解为辅。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内容设置作业,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作业,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查阅网上数据库的形式查找答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可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交作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解答。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保证。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补充一些反映所讲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的英文文献,包括民航专业学术论文,设备使用说明书。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英文文献,教师在文献中提炼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并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对文献的阅读、理解、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掌握了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6][7]。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阅读课文,相关文献,在课上通过PPT用英语讲解,并回答老师和同学提问的方式。通过上述课堂实践观察发现学生对内容的学习由于自身参与性的提高变得积极起来,课堂气氛和效果也有所提高;通过考试成绩来看,学生有了平时的练习,对考试当中的大篇幅翻译能力也有所进步。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单纯地灌输知识点,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这种教学方式革新的核心内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教学手段的变化。在教学手段上,除了采用传统教具外,还需要结合多媒体。要学习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把较难理解的内容和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视频剪辑等手段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如果能够请相关企业的外籍工程师选择与本专业工作相关的一些知识进行讲解,就会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考核方式的变化。专业英语是在专业领域上的一种实用工具,实现它的工具性能和可操作性是这门课程的诉求。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在期末笔试卷考的基础上参考学生平时课堂的参与性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判断,另一方面也会无形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结束语
民用航空是我们国家现在十分重视的行业,民航人才是推动民航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作为培养民航未来人才的专业本科院校更应当遵循民航特点进行教学。在特殊专业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更应该突出“以专业背景为指导方向,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为理念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主要指导和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出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专业外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工作中应用知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樊萍,陈莲珍.浅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西北工I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3).
[2]刘怡.电子技术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
[3]王宏文.自动化专业英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李文娟,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7).
[5]李峰,佟春生.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黎静华(1982-),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9070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40-0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一直是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共36个学时。该课程主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数字量和模拟量I/O通道的组成和原理,交流采样常用算法的分析,低频减载备用自投等智能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数据通讯原理和技术,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措施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变电站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点,使学生掌握变电运行岗位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规章制度、设备巡视的方法及要求,具有对变电站异常和事故处理的能力。然而,仅靠课堂的理论讲授,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如此多的内容。且其中涉及到现场的实际设备的运行,大部分学生对现场设备很陌生,“填鸭式”的讲授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融入参观实习、理论讲授、课程设计、综合实验与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中,调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参与其中的设计及实验,不仅减轻了学生“抽象”学习的压力,且学生能在设计环节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增加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启发学习的思维,部分学生还能有所创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变电站参观
“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现对设备进行认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主要参观和认识变压器、互感器、刀闸、开关等一次设备及监控系统、微机保护、备用自投及低频减载等二次设备,掌握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知识,体验现场运行工作环境。参观分为观前准备、参观及观后总结三个环节。观前准备主要目的是加强参观的效果,主要包括搜集整理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构成,了解电气设备的布置,了解电气运行的有关知识。参观内容设置如表1所示。观后总结是必要和关键的一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参观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认真思考变电站运行的特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理论讲授
综合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淡的叙述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直观性、图文声像及动态性等优势,向学生提供丰富、清晰及真实的背景资料,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讲述时,可以用相机拍下具体装置元件部分的照片,辅以说明,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而且让学生有种真实的感觉,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例如,在介绍变电站微机保护硬件装置时,介绍完微机保护硬件逻辑图(图1),应辅以实际的硬件图(图2)。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其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缩短认识上的差距。
理论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的测量和采集,变电站的通信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变电站微机保护,变电站低频减负荷控制、变电站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备用电源自投入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三、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做好必要的准备。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的设计能力。表2为作者设计的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课程设计方案,供广大师生参考。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目的。鉴于数据通信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设置了如表3所示的两个通信实验。
五、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自动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得到以下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设计题目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目的:
(1)了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意义;
(2)熟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3)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4)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
(5)掌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微机保护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任务:
(1) 根据变电站的一次电气接线图,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2)根据要求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3) 设计监控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设备进行选型;
(4)设计微机保护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设备进行选型;
(5)设计其他智能装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设备进行选型;
(6) 绘制所设计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图。
设计题目二:基于通用组态软件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目的:
(1)掌握变电站运行的特点;
(2)掌握变电站的基本操作内容;
(3)掌握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
(4)掌握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
要求:
(1) 灵活使用通用组态软件;
(2)利用通用组态软件绘制变电站一次接线图;
(3) 实现站内各数据量的采集;
(4) 实现采集数据与数据库的链接;
(5) 实现图形界面与数据库的链接;
(6) 实现Web信息功能。
六、结语
变电站是电力网中的线路连接点,是用来变换电压、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设施,是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的重要一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实现电气设备监视、控制和保护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保护、控制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要保障,该课程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通过设置变电站认知实习、理论讲授、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的理解,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成林,杨茂涛.从高职评估探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2]丁书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模块化;模块结构;教学;分析
1.技工院校模块化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模块的方式,可以根据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从而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的组合,一个模块就可以构成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成绩,并且可以通过检测的方式对教学单元进行分析,其可以组成不同的教学活动,而且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成。模块的内容包括单一的课程和相关的知识点,结合了试验课程和理论课程,根据特定的内容完善教学,形成教学单元。模块化教学可以充分的解决实践的问题,并且对学科体系进行完善。在技工院校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单位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在进行课程的设置环节,要通过模块设计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格局,将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在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对专项能力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分析,并且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标准,在课程考核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对理论课程进行考核,还应该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老师可以完善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使教学质量的评估更加的科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的方式,在职业导向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且实现了教学团队的完善,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同时单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参与到讲课中,帮助学生实训和实习,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完成各项技能的鉴定,通过各项新的技术的研发,可以建立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从而为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服务和推广。
2.模块化教学的概括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要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完善各类教学组织形式,一个教学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模块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应该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学生有充足的实践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模块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课程,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的环节,老师可以科学的把握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而且在学习任务重可以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3.实践教学的模块结构体系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要侧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可以分成校内理论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训和实习等,并且可以采用综合实训的方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应该形成不同的模块,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实验教学中,就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模块,分别是基础理论课程和基本素质课程。在实训的环节,要涉及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充分掌握自动控制、电子技能和仪表的操作等。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而且一般在理论课程完成后进行,而且结合了毕业设计,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1)基于岗位职业工作过程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的思路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中,应该坚持就业导向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明确岗位的需求,并且使学生具有一些必备的证书,了解人才的规格,明确课程的联系,从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技工院校要提升电气自动化赚也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完善当前的教学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模块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非常的了解,而且在教学体系制定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学生明白相关岗位的内容,学生必须明确在岗位中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完善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模块化教学中,也应该对于人才提出规范化的要求,深入研究就业的岗位,而且针对实际的工作,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适合市场的人才。(2)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背景下建立课程体系的流程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坚持技工院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制定运用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中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模式,通过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的分析,在设计课程中才能更加的专业,在科目的开设中可以采用逆向分析的方式。在技工院校,学校应该完善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而且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岗位的实际需求的分析,可以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建立教学内容,而且还应该对实际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防止教学内容晦涩难懂,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防止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4.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在技工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学工结合的思想,对电气自动化的一些新的技术进行探究,坚持职业导向的方针,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学生实践的平台,实现学工交替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实训。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作为基础性工作,而且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将职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力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中应该突出职业性特征。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与其他的联系,实现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从而搭建实践的平台,在校企合作教育的环节中,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校内和校外都应该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对工作的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衔接,确保人才培养的方案具有实践性特征。在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该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应该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引领下,社会用人单位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校企合作中,采用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的方式,实现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确保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监督,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大量的企业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学校内部应该建立起三岗实训的模式,三岗实训主要包括试岗、顶岗和上岗等培训。试岗指的是学生在接受了理论知识后,亲自到企业进行实训,感受企业的氛围,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各类工艺的流程,对企业内使用的设备有充分的了解。顶岗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知识,在企业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指导下进行各项操作,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在岗位上应该提高各项操作的熟练度,提高操作水平。上岗指的是学生在毕业后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在企业内部担任一定的职务,要承担各类任务,实现了毕业和就业的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坚持三对接原则,主要是实现课程体系和职业岗位工作的对接,课程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对接,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职业导向的作用,并且将岗位技能的培养作为核心,对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确定核心的专业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的各个知识点在实践中融合,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岗位的分析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2)课程体系的构成①进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解构应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并不笼统,其是具体化的,而且要建立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专业培养目标,在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中,应该确定好职业能力的标准。②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关能力的课程建立在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的技能和态度的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好教学的内容。按照专项技能对课程的模块进行划分,针对每个模块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目标,建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定好教学的基本环境,完善教学的组织,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方法的设计,完成评价标准的设计。在确定好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后,应该结合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进行分析。(3)模块化教学取得的成果在课程体系完善后,要将模块进行逐一的开发,各个模块之间具有独立性,从而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有独立的空间。在教学的研发以及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老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自主分析。在课程模块设计环节,每一个模块都象征着一个具体的技能,各个模块的结合就能展示出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模块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直接的展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更加有针对性。教学模块的划分还能使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完善,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他们会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已经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的习惯。
在技工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由于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多,而且还涉及很多实践的环节,因此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老师的思路更加清晰。
作者:黄谊 单位: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办公自动化 教学
办公自动化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较全面的素养,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困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尽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下面就结合办公自动化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一) 创设教学环境, 形成良好品行
目前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由于常年养成的坏习惯,平时在学习上自由散漫,缺乏自觉性,更谈不上耐心和恒心。学生爱玩电脑,但是不爱上课。学生上机只是充满好玩的心理,有的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作为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尊重、鼓励、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和保证。对学习好的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对学习差的学生不讽剌、不挖苦,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尊、自信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时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所以当一个人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伴随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比较法、比喻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最后通过自主实践来达到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在讲到资源管理器操作时,我以“钱包”为例,文件夹就像身上的钱包,我们根据需要将自已的钱放到自己的钱包,文件要保存在文件夹;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文本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在讲word文本编辑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设计精美的电子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设计的冲动,激发学生去主动搜集一些素材,通过自主完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操作水平
参加计算机职能技能鉴定考核是衡量学生办公自动化操作技术水平的客观标准。所以要把职能技能鉴定考核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以考促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找出错误,以利再练,促使学生熟能生巧和办公操作水平。胜利不骄傲,失败不气馁,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使每个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拿到学校要求的职业办公自动化技能操作中级甚至是高级证。
(四)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办公自动化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学生练习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1、学生自评
教材本身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有一个对标,使其充分认识自我,让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建立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小组互评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习惯。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在评价中尊重他人,倾听同学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最终获得知识。
3、教师评价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对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至关重要。
“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以机械制造装备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相关理论和技术,较为全面、系统地讲述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和方法。[1]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具备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该课程学时压缩至32个学时,其中课堂教学课时只有26课时,实验只有6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不断升级,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因此,怎样有效地讲好这门课,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装备先进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将专业基础课中相关知识有效地串起来
“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这门课中很多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其他课程都有介绍,比如机床设计时涉及轴所受的力及轴承的选择等。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及知识结构,并在合适的时期及时复习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讲主轴轴承的选用时,应及时复习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所学的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都有哪些,一般有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等;轴是通过什么方式将所受的轴向力传递到箱体机体上的,一般来说轴向力的传递顺序是轴肩轴承内圈滚子轴承外圈端盖螺钉机体;斜齿轮如何传递轴向力,一般来说,主动齿轮的轴向力Fa方向根据左右手定则确定、从动齿轮的轴向力Fa根据各个分力之间的关系确定。主动齿轮的左右手定则:主动齿轮是左旋就用左手,主动齿轮是右旋就用右手;将手掌展开,使拇指与四指垂直;使四指的指向与主动齿轮转向一致,并环绕轴线;拇指的指向就是轴向力的方向。诸如此类的相关知识点,在讲到相对应的知识时都应该认真地串一串,或者事先让学生复习其他课程所讲的相关知识点。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样学生不但容易听明白,而且还感兴趣、记得牢,不至于学一科,考一科,忘一科。
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讲授,学生坐着听,偶尔记一下笔记,课堂上师生很少交流讨论。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的被动接受式的教育,学生逐渐习惯于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以至到大学课堂有时老师课堂上提问,学生不管是会还是不会都不回答,老师教得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愿意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以机械制造装备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相关理论和技术,较为全面、系统地讲述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和方法。[1]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具备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该课程学时压缩至32个学时,其中课堂教学课时只有26课时,实验只有6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不断升级,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因此,怎样有效地讲好这门课,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装备先进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将专业基础课中相关知识有效地串起来
“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这门课中很多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其他课程都有介绍,比如机床设计时涉及轴所受的力及轴承的选择等。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及知识结构,并在合适的时期及时复习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讲主轴轴承的选用时,应及时复习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所学的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都有哪些,一般有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等;轴是通过什么方式将所受的轴向力传递到箱体机体上的,一般来说轴向力的传递顺序是轴肩轴承内圈滚子轴承外圈端盖螺钉机体;斜齿轮如何传递轴向力,一般来说,主动齿轮的轴向力Fa方向根据左右手定则确定、从动齿轮的轴向力Fa根据各个分力之间的关系确定。主动齿轮的左右手定则:主动齿轮是左旋就用左手,主动齿轮是右旋就用右手;将手掌展开,使拇指与四指垂直;使四指的指向与主动齿轮转向一致,并环绕轴线;拇指的指向就是轴向力的方向。诸如此类的相关知识点,在讲到相对应的知识时都应该认真地串一串,或者事先让学生复习其他课程所讲的相关知识点。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样学生不但容易听明白,而且还感兴趣、记得牢,不至于学一科,考一科,忘一科。
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讲授,学生坐着听,偶尔记一下笔记,课堂上师生很少交流讨论。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的被动接受式的教育,学生逐渐习惯于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以至到大学课堂有时老师课堂上提问,学生不管是会还是不会都不回答,老师教得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愿意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时甚至学生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应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来认真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如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现学现考、让学生走上讲台等多种形式。
课堂提问即采用问题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提出各种导引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问题的答案并提出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或者是以小组讨论或课堂测试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新课前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就上一次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忆,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复习巩固,又能较好地引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良好衔接。例如在讲完普通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之后讲数控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之前,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普通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中公比的取值范围为多少?为什么?大家知道,普通机床的主传动设计中公比大于1小于等于2,后一要求是受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限制而得出来的。而数控机床没有这一限制,串联的机械分级变速装置的公比可以取得大些。[2]此时公比的值怎么选取?传动比怎么分配?齿轮齿数又该怎么确定呢?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并在课堂中间也应适时地提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和思维状态,通过多次实践就能使学生从被动应答变成自觉回答。
分组讨论可以在布置大作业之后进行。因为“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课程实际应用性较强,除了传统的作业外,还布置一些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题目作为项目研究和小组讨论。另外,装备设计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变性,答案不止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安排一些大作业,学生分组在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提出各种方案,教师最后汇总,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点,集思广益,开阔学生思路。如设计一台中型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要求利用分级变速机构扩大主轴恒功率范围,并要求完成主传动箱及其主轴的结构设计,并由此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以及这种综合性大作业,不但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好基本概念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学现考”是指可在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课堂上加小测验,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每次课都加小测验。在实施学分制以前,大学生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实施学分制以后学生比以前对考试成绩要在乎一些,但仍然是考前突击,平时很少看课本,更不说看课外参考书。“现学现考”的前提是严格考核制度,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就把考核方式告知学生。强调不是期末一次考试决定胜负,而是将平时的小测验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大作业,甚至专业论文等的多项分数,按照一定比例换算成标准分,累加的总分作为本课程的学业成绩。这样,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让学生打消缺课、逃课的想法,打消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混文凭的念头。教师严格把关,检查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讨论发言、小组学习,阶段小结中,随机安排一些小检查,形式可以是口试,如回答问题,答辩等,也可以是笔试,如小测验,及时给出学生成绩,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果有的学生某个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学习落后了,小测验可以让他们及早醒悟,奋起拼搏,在下一个阶段努力赶上去。
“让学生走上讲台”是指组织学生课堂,让学生上讲台讲授相关知识。对一些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学生来备课,讲课。课堂上,请几位学生来讲授该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点评,并让学生互评,最后让每个讲课学生做自我总结。学生在备课中要弄清楚好多相关知识,讲课过程中又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从而加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老师角色,而且又有意识地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增加了自信心。
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崛起,汽车制造、重型装备、风电设备、容器设备、起重设备、钢结构生产等行业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都急需熟练掌握现代焊接技术操作技能、具备工艺设计与现场实施、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能力、熟悉焊接高新技术,并能将其转化应用于现实生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技术学院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计划以及相应的培养目标中是使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从而可以培养处适应社会的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然而在大多数的职业技术院校中,理论教学的环节还都局限在课堂上,极少有学校将理论上的东西放进实训车间或者相应的一体化车间,这样在于生产相分离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教学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学习到焊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是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通过研究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和实操脱节
在现在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教学中,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相对独立,理论课老师的动手能力相对于实训教师有明显的不足,而在给学生的上课过程中只是以课本的理论教学目标作为授课的依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行为,过于强调一些课本上的原理性的教学内容,这些东西相对于实训车间的授课内容要相对空虚很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理论上的内容的主要用途是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应用,而不是要做科学研究应用,那么对于他们原理性的东西就很难引起其学习的兴趣,而实训老师动手能力强却理论知识欠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使学生在一些原理上的东西不能去理解,这样使学生学习就缺乏主观能动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低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底子一般都比较薄,本身对于课堂上上课的兴趣就不是很高,特别对于一些理科类的原理,定理本身学习兴趣都不高,特别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所要求学习的晶格,金相等抽象问题在理论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去学,去理解十分困难。想要提高学生的学生效率就必须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将学生喜欢的实训课程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训中产生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可以再理论中找到,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理论实际相脱节。
3、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和创性能力不足
一技术工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会决定这个工人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是制约其创性能力的重要因素,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脱节大大地降低了学生自己本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答案,理论教学中由遇不到自己棘手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学院培养出人才的整体水平。
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教学模式改革
实训教学环节应该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当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是学生接触生产技能的直接环节,实训教学环节办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实际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影响办学质量。那么想要把握好实训环节就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的一体化,想实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学模式一体化改革
打破实训车间与课堂的分离模式,使实训车间与教室和二为一,充分地发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验室的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焊接的设备和仪器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理论课堂和实训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项目的教学法,首先制定一项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整个项目,在学生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合进去,使学生可以积极去寻求答案,最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完成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应该遵照,就以指导实践教学的原则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尽量脱离传统大学的授课模式,应该讲培养的目标定义为,社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应该以可以适应一线生产的焊工为标准,,例如《焊接方法与设备》这门课在讲授过程要放在焊机的维护的实训基地完成,这样不仅学生可以耳濡目染地看到每一个焊机的结构及其每一个部件,更能了解它们的每一个功能和作用,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焊机,达到实训和教学相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电工类专业几乎是按照传统教学体系,先要经过一个阶段的理论教学,用卷面的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然后再进行实习教学。虽然这样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很难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偏差,甚至有些实习内容都没有相适应的理论教材,最终导致实习教学中还要再穿插理论教学,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所以一定要进行教学教改。
一、教学模式改革
技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专业技术能力才应是衡量学生的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式教学,将所学的课程按内容和学期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为一个教学课题,每个课题在教学上都将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更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更熟练的运用技能,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教学课题也有着承接的关系,如电机与变压器模块与电力拖动模块、电力拖动模块与PLC模块等,每个模块都为下一个模块提供了理论和实操的基础。最终将所用的模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为学生毕业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能力基础,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才能
二、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在教学中用到的原件的内部结构图、电路图、PLC程序、梯形图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既有文字、图片还有动画和声音,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2)到实际场地指导学习。虽然实验室能做各种实验,但和实际还是用一定的差距,理论学习和实验练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在实际的岗位上。书本上和实验室里的图片和实验设备都是一些经典例子,而是实际的环境、设备却是多种多样,把学生带到实际的环境和设备旁进行现场教学,举例分析,更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兴趣,提高专业技能。比如电力拖动模块,把学生带到车间进行设备维修与维护,面对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现场分析、查找并排除故障,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及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全面的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改革
(1)适应技校学生。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是立足社会之本。过硬的专业技能不能是只单单只会动动手,还要多动脑。在室内布线课题中,不光要求学生设计、安装线路,还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选择、统计,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各个环节,完成该模块教学后学生能在工作中独立完成课题所学任务。
(2)适应新形式。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单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远不及电气的发展之快,制定与新形势相符合的教学内容,避免了学生学的都是过去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