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

第1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省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发展机制体制,提高家庭婴幼儿科学养育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2021年,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综合监管体系,探索托幼机构一体化服务和社区托育点建设。

到2022年底,完成县妇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指导,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5年底,全县以家庭为主、社会补充、社区支撑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管理规范、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1.全面落实休假制度。倡导单位职工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民政婚姻登记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产假、配偶陪护假、哺乳假和生育津贴补贴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家庭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条件,采取设置母婴室、哺乳室,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积极措施,满足职工照护婴幼儿需求。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县总工会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医保局配合)

2.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县妇计中心和兼有婴幼儿照护内容的家政服务机构要设立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中心,县级各分娩医疗机构和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建立优生优育优教指导室,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父母课堂、育儿知识讲座,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村(社区)妇幼专干兼任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贯彻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各镇办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特殊困难群体的婴幼儿父母提供育儿指导和照护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二)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

4.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各镇办要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新建小区应当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标准,每千人不少于8个托位的要求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用3年时间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建设。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县民政局牵头,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各镇办配合)

5.加大社区社会资源投入。根据社区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采取政府补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人社部门要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以支持机构的发展。(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三)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6.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立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培育、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发改部门要按照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托育照护服务试点专项投资,制定托育照护服务规划建设体系,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7.鼓励托幼一体化建设。各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聚集优势,允许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增设托育班,招收2-3岁以下婴幼儿,并纳入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应考虑增加托育班资源供给,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县级公立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推行托幼一体化建设,解决城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收托前应将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情况及时报告县科教体局和县卫健局。(县科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8.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为方便单位职工照护婴幼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和职工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县总工会牵头,县卫健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9.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照护服务。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举办专业性、多层次、多种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供给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

10.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在我县辖区内举办的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并按照《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要求进行登记备案。举办事业单位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委编办申请审批和登记;举办社会服务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民政局申请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审批局申请注册登记。核准登记后,登记部门应及时告知托育机构到县卫健局进行备案,同时,将已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有关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推送到县卫健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纳入管理。(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编办、县民政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1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主动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管理公开透明。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排除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镇办人民政府要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主要责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人员诚信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虐童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县应急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12.加强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健康执法大队以及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县计生协会要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提升机构健康管理水平。对新设立的托育机构要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时开展卫生合格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开展托育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各镇办、各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可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场地租赁、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招聘人员等方面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等6部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执行与学校、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发改社会〔2019〕1606号),对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补助基础上,验收合格后由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安排适当配套资金给予补助。积极做好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对引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大力支持。(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税务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二)落实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鼓励利用低效土地或闲置土地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县资源局牵头,各镇办配合)

(三)加快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把保育员、育婴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职教中心要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开设儿科护理学等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对已获得婴幼儿照护指导师、育婴师、保育员从业资格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托育机构要择优录取使用,并按岗位职责落实相应薪酬待遇。要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县人社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信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县经贸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加强社会支持。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营造婴幼儿照护的友好社会环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与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监测,切实保障安全性。(县住建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六)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备案、监管机制,各部门按事权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监督,并对日常监管负主要责任。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制度。凡未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卫健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科教体、公安、民政、财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卫健、市场监管、应急、税务、工会、妇联、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部门协作。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县卫健局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群团组织和各镇办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合作,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本县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县发改局、县卫健局要认真调查摸底,对有意向申报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单位或企业,按照项目要求收集材料及时申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托育机构,县政府按规定提供支持政策清单,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有效实施,顺利推进。

第2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一、重要意义

婴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万家庭的健康福祉。我县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不充分、供给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将有力助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满足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增强广大家庭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底,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21年底,在城区内至少建成1-2所标准化、规范化的婴幼儿托育试点示范机构;到2023年,至少50%公办婴幼儿托育机构要开设2至3岁托育班,建成一批符合规范和标准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到2025年,全县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加强对家庭开展婴幼儿照护支持和指导

1.保障女职工孕产和育儿权益。全面落实女方180天产假和男方30天护理假。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每天灵活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哺乳6个月至3岁婴幼儿的女职工,每月享受1天育儿假。

2.加强从业就业指导服务。人社部门要为婴幼儿父母从业就业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予以职业资格认定,提升从业就业能力。依法保障脱产照护婴幼儿父母重返工作岗位,平等就业权利和各项劳动保障权益。

3.加强对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各级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妇联、计生协会等单位和社会组织可根据辖区内家长服务需求,组织开展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科学育儿讲座、育儿沙龙、专家咨询等活动,丰富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卫健部门要加强对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多种方式,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家长及婴幼儿照护服务者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

1.重点发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引导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2.要按照标准和规范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所和配套安全设施,并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农村社区根据实际需要,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

3.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兴办和运营公益性、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婴幼儿托育机构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

1.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

2.鼓励和支持各类幼儿园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充分调动各类幼儿园积极性,可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和消费水平,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挥公办幼儿园公益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底前,40%公办婴幼儿托育机构要开设2至3岁托育班。对各类公办幼儿园机构开设托育服务给予适度补贴。

(四)科学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

1.统筹规划托育机构。发改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严格根据城乡规划、常住人口和人口结构变化,科学规划建设婴幼儿托育机构。

2.机构选址适宜安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选址应在自然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居民相对集中、周边治安状况良好,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的地方,避开、远离对婴幼儿成长有危害的场所。可结合住宅配套设施、商务办公、教育、科研、文化等建筑综合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3.建筑设计科学规范。新建、改建、扩建婴幼儿托育机构严格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国家相关抗震标准的规定。技防、物防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县公安部门有关校园安全的规定。婴幼儿生活用房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利用房龄20年以上的既有建筑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必须通过房屋结构安全检测。

4.功能设施配套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室内装修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要求,按照消防法规、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器材,设置符合标准的婴幼儿生活用房(用餐区、睡眠区、游戏区、盥洗区、储物区等)。收托2岁以下婴幼儿的应设置符合哺乳(喂奶)室、配乳室。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管理用房(保健室、办公室、安保室等)和后勤保障用房(厨房、库房、消毒房等)。配备符合婴幼儿月龄特点,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家具、用具、玩具、图书和游戏材料等。有条件的应设置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户外玩具和游戏设施。

5.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应合理配置具有相应资质的育婴师、保健员、保育员、营养师、财会人员、保安员等工作人员。建立人员培训等制度,按规定组织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等各类进修活动,不断提高托育服务队伍素质。依法逐步实现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五)规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1.规范托育机构注册登记。举办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由县编制部门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由县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

2.实施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婴幼儿托育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婴幼儿托育机构有关标准和规范。县编制、民政、市场监管部门要完善婴幼儿托育机构登记备案机制,事先审核托育机构卫生许可、消防安全、食品经营、设置标准等相关证明,严格落实信息公示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动态管理婴幼儿托育机构,及时向县卫生健康部门推送相关信息,托育机构经核准登记后,向县卫生健康部门备案。

3.规范托育机构服务内容。婴幼儿托育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婴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可根据家庭实际需要和消费水平,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婴幼儿托育机构要以保育为主,合理安排婴幼儿生活,悉心照料婴幼儿入托、喂奶、饮水、进餐、换尿布、如厕、盥洗、穿脱衣服、睡眠、室内游戏和室外活动等每一个环节。

4.加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婴幼儿托育机构要按照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教育厅、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甘卫妇幼发〔2014〕35号)要求,加强卫生保健管理,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成立托育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开展婴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监督、检查、指导。

5.合理设置婴幼儿托育机构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支持社会力量利用社区居民住宅等兴办婴幼儿托育机构。

6.制定托育机构标准规范体系。教育部门根据省婴幼儿照护服务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县情的评价标准,建立托育机构信息公示制度、等级评定制度,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

7.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婴幼儿托育机构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公安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安全监管,督促各类婴幼儿托育机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税费减免力度。逐步落实完善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税费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用于提供托育服务的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确因地质条件等原因无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托育机构自有或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托育服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婴幼儿托育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燃气)、用热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有线(数字)电视、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安装费),有线(数字)电视基本维护费按不高于当地居民用户终端标准的50%收取。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资金要优先扶持婴幼儿照护服务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

(三)加大用地保障力度。自然资源部门要优先保障婴幼儿托育机构和设施建设的土地供应,完善相关规划规范和标准。将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严禁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挪作他用。

(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教育部门制定鼓励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优惠政策,对高等院校、高职、职中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毕业、与婴幼儿托育机构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婴幼儿托育机构依法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提高工作福利待遇。

(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或单位附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帮助职工解决上班时间婴幼儿无人照护的难题,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婴幼儿照护友好的社会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梳理社会力量进入的堵点和难点,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照护服务工作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要成立街道(乡镇)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明确社区(村)专门工作人员,确保各级开展照护服务工作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协同。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县发改、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社、自然资源、住建、应急、税务、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要对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婴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质量评价、信息公示等管理制度,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担负监管责任。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零容忍虐童等行为,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

第3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摘 要] 为了解0-3岁婴幼儿参加早期教育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1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婴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盈利性质的早教机构的学习;家长在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较为理性;对早教机构家长最不满意的是师资;是否参加早教机构的培训对家长教育方式影响不大。今后对早教机构的发展,政府应加强监管;早教机构应努力提高师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婴幼儿家长教育。

[

关键词 ] 早期教育;0-3岁婴幼儿;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提出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重视o至3岁婴幼儿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方向。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将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国外0-3岁早期教育政策和相关研究都非常丰富。如新西兰的“普鲁凯特计划”,英国1997年启动的“早期开端”计划,美国的“开端计划”等。美国哈佛大学早期教育专家怀特曾领导他的团队,对0-3岁婴幼儿进行了全面的跟踪研究;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法兰克波特葛兰儿童发展中心是美国最为悠久的儿童发展研究机构,他们研发的教育方案供早教专业的培训师、教师及新手父母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对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知识的普及,我国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的巨大作用。面向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处于一种异常活跃的状态。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们一致认同,在当前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早教机构和婴幼儿家长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还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有关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参与情况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公立幼儿园的540名幼儿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0/0。在所调查的儿童中,男孩195人,女孩243人,缺失23人。所调查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自编《早期教育调查问卷》,含5个维度,分别为参加早期教育总体情况、早期教育投入、早教机构的情况、早教机构质量评价、早期教育观念;共23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采取回溯式问卷调查,由家长根据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早期教育的实际情况填写。

为了解早教机构的学习是否会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台湾陈富美教授编制的《家长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经验证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共有59个题项,分别从权威、专制和放任等维度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维度包括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专制维度包括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将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权威维度的总分,将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专制维度的总分。对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早期教育机构以经营性、盈利性居多

在所调查的461名幼儿中,有44.1%的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早教机构的培训。在参加早教机构培训的幼儿中,有69.4%的幼儿参加了1个早教机构的培训,其余幼儿参加了2个或2个以上。36.3%的幼儿参加的早期教育机构是外资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其余依次是国内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31.2%)、幼儿园办的亲子班(23.2%)、其他( 3.8%)、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3.4%)、社区办的亲子园(2.1%)。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经营性、盈利性的早教机构占主流。

(二)儿童及家长在早期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经费差异较大

在时间投入上,幼儿开始上早教机构的初始年龄,最多的是在2岁半至3岁之间( 24.8%),其次是2岁至2岁半之间,(20.9%),6个月前开始上早教机构的比例最少(5.3%)。持续在机构学习的时间,在半年到1年之间的最多( 42.2%),其次是低于半年的(18.9%),再次是1年-1年半之间(17.5%)。

在经费投入上,每年在5000-10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9.1%,其次是5000元以内,占33.3%,再次是10000-20000元之间,占21.7%,2万元以上的仅占5.8%。经费投入与家庭收入相比较,19.2%在家庭收入的3%以下,33.3%在家庭收入的4~5%之间,28.2%占家庭收入的6—10%之间,10.3%占家庭收入的11~20%之间,8.9%占家庭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52.5%)的家庭在早教机构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没有超过家庭收人的5%,较为理性。

(三)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有待优化

婴幼儿参加的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以音乐、舞蹈为最多,其次是运动类,再次是创意美术类(见图1);主要教学形式为“游戏加活动”的占85.4%,“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占6.4%,以家长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占5.2%。

此外,大多数早教机构会为家长提供服务,其中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最多,占42.4%,其次是“指导家长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占31.3%,再次是“指导家长了解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占12.1%,只有13.9%的早教机构不提供上述服务。

(四)家长对早教机构的师资和管理最不满意

对于早教机构,家长最满意的是教学形式,最不满意的是师资(见图2)。对于早教机构的师资,48.8%的家长不清楚教师是否为师范生。可见,师资是早教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早教机构的效果,25.50%的家长认为很好,49.0%的家长认为一般,20.70%的家长认为不明显,2.4%的家长认为没有效果。可见,只有不到1/3的家长对早教机构的教育效果是满意的。

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 36.2%)、教师资质良莠不齐(22.5%)、收费过高(20.4%)、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19.0%)、其他(1.9%)。针对收费过高的问题,研究者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在所上早教机构中,单节课时费在101-150元之间的最多,占40.2%,其次是151-200元之间,占25.5%,再次是51-100元之间的,占22.5%。可见,单节课时费在100元以上的占65.7%以上。

(五)家长普遍重视幼儿身体发育与社会性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关注的内容从多到少依次是:儿童身体发育情况(20.6%)、儿童与他人的交往(18.6%)、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18.1%)、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16.5%)、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 13.5%)、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兴趣(7.1%)、对科学的兴趣(4.o%)、其他( 1.6%)。家长认为孩子进入早教机构学习的目的,从多到少依次是: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 43.5%)、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28.8%)、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20.9%)、家长学习早期教育相关知识(4.7%)、其他(2.1%)。由此可见,在0-3岁期间,除身体发育外,家长更看重儿童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六)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受到影响

以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分为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但是,分别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家庭教养方式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间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见表3)。可见,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影响,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四、讨论与建议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接近半数的幼儿在0-3岁期间到早期教育机构学习过。对于没有到早教机构学习的幼儿来说,16.7%的家长是因为早教机构收费太高,也就是说,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所致。这表明当前早教市场确实受众广泛,政府、社会与早教机构本身都应进一步重视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推动早教市场健康发展。

(一)政府应加强监管

在家长反映的早教机构的问题中,选择“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的最多(36.2%),可见政府监管是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家长提出主办早教机构的单位应是幼儿园(27.8%)、社区( 24.8%)、政府专设机构(21.4%)、妇幼保健机构(8.9%),认可由社会主办早教机构的仅占12.9%,这表明家长期待政府在早期教育中行使主要职能。

首先,应明确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目前中央政府部门无明文规定0-3岁婴幼儿教育由哪个部门主管,3岁前婴幼儿教育主管归属问题仍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出现谁都能管、但谁都不愿管的局面。管理上出现“真空”,也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家长反映的师资、课程、收费以及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首先要明确0-3岁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然后加强政策上的规范与引导。

其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明确主管部门并不意味着由一个部门完全负责,早期教育涉及卫生、妇联、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自身的组织和专业影响不同,应借助各自优势,协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体。只有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早期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三,应需加强对早教机构的监管,建立准人和退出机制。我国目前仅有部分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有对0-3岁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估细则与标准。对早教机构的质量评估,可以从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以及儿童发展评价三个方面着手。结构性质量包括师资水平、教育活动、教师与儿童的比例和班级规模等;过程性质量包括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发展适宜性教育活动、有刺激的和丰富的教育环境;儿童发展评价则是从儿童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即结果评价。如能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设定早期教育机构的准人标准,开展动态评估监控,将能把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早教机构排除在外,同时促使已经运行的早教机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

(二)应不断提高早教机构的师资质量

从调查结果来看,0-3岁早教师资质量最让人担忧。我国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的人员,在专业训练、专业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等方面都缺乏规范与保障。为此,首先应加大职前培养培训。随着人们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对0-3岁早教师资的需求增大,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的大专院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需要在师范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或者增设0-3岁儿童保育和心理发展方向的课程。

其次,应制定0-3岁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设定该领域教师的人职门槛。现在市场惟一有资格认证的是由劳保部门颁发的育婴师执照,但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家长并不清楚教师是否有资质。针对0-3岁早期教育对教师专业性要求更高的特点,应设置标准化的统一的从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人口优化早期教育从业人员队伍。

第三,应加强对在职早期教育人员的职后培训。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些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但是缺少有关0-3岁的保教知识,可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定期的、规范的职后培训,让教师掌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施保教工作。

(三)优化课程体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17.6%的家长对课程内容是满意的,家长在早期教育阶段最关心的除身体发育外就是幼儿的社会性,但早教机构可供家长选择的课程却以艺术类课程居多,与家长的期待不符。同时,19.0%的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为此,早教课程首先必须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少部分0-3岁早教机构存在识字、算术等超前教育,这是有违婴幼儿年龄发展规律的。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在0-3岁应以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为主,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

其次,早期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由于被试选取较难等原因,研究还不够丰富,尤其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研究还很缺乏。各个早教机构大都宣称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操作中理论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往往是脱离的。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还应侧重于如何与教养实践相结合。

第三,应制定0-3岁婴幼儿课程与学习的国家标准。OECD国家的经验表明,课程和学习标准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它能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课程依据,也能让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内容,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识。12哦国已经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0-3岁儿童保育指南》,以推动0-3岁早期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发展。

第4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婴幼儿 风险防范 法律建构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风险防范是婴幼儿食品监管的核心

婴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根据2010年修订的婴幼儿食品新标准的规定,婴儿是0到12月龄,幼儿是12到36月龄。这一群体对食品的需求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第一,对食品刚性需求强。尤其是0到6个月的婴儿,饮食比较单一,乳粉是其唯一的营养源。

第二,对某种食品依赖性强。由于婴幼儿肠道适应能力弱,频繁更换不同品牌的乳粉会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婴幼儿往往会长期食用同一个品牌的乳粉。

第三,婴幼儿对食品不良反应迟钝。由于婴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健全,对于食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能很知,或者感知后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不易察觉。

基于上述分析,一旦婴幼儿食品中存在危害因素,它对婴幼儿的伤害是持续的、长期的,同时又是极为隐蔽的。婴幼儿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形成区域性、群体性的严重事故,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和“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风险防范是婴幼儿食品监管的核心,只有以“事先预防”为核心,建立健全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才能真正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缺失

食品安全标准立法不健全。首先,立法缺乏对婴幼儿食品明确的界定。《食品安全法》对婴幼儿食品的规定仅有三条,对婴幼儿食品的含义、特征、适用范畴并未界定,致使市面上婴幼儿食品鱼龙混杂。突出表现在:第一,婴幼儿食品、婴幼儿药品没有明确区分。2014年“3.15”晚会曝出浙江康诺帮用药品鱼肝油冒充婴儿用品鱼油,所曝光的鱼肝油本属于药品,却被当做婴幼儿食品生产和销售。浙江一家鳕鱼油公司生产负责人坦言,鳕鱼肝油虽然是针对婴幼儿销售的,但并没有参照婴幼儿食品的相关标准。第二,婴幼儿食品和一般儿童食品相互混淆。婴幼儿免疫系统脆弱,对食品的营养标准和安全标准高于普通人群。现在的立法只对乳粉明确规定必须标明年龄段,对于其他的辅食都没有规定标明适用年龄,导致消费者购买时往往会将3岁以上儿童食品当做婴幼儿食品来购买,尤其以饼干等零食最为突出。

其次,我国立法规定的婴幼儿食品种类过于狭窄。2010年婴幼儿食品标准远远不能概括现今市场琳琅满目的婴幼儿食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婴幼儿食品标准立法过于偏重乳粉,对于其他辅食除了2010年颁布的《婴幼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外,几乎没有相关规定。事实上,婴幼儿一般从六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食品种类越来越广,乳粉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量辅食安全标准的缺失致使相当多的婴幼儿食品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也凸显出婴幼儿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风险防范意识的匮乏。

再次,产品标识不规范。发达国家都有对婴幼儿食品标识的专门规定,美国联邦法规(CFR)第105部分要求,含有2种或2种以上组分的婴儿食品,其标签上应标出组分名称,包括使用的调味料、风味剂。第107部分规定了婴儿配方粉的术语、定义、标签要求等。欧盟食品委员会早在2003年就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定义、新成分的规定、标签要求、营养标签参考值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①我国现行标识立法主要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品标签通则》、《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和《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这些法规都没有专门对婴幼儿食品标识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物理性、化学性危害进行评估,包括确定其是否有危险、危险的特征和程度如何等。在美国,风险评估被认为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由联邦机构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评估协会。②我国的风险评估制度刚刚起步,突出的问题是:评估制度过于技术化,忽视了社会公众的主观感受。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将评估活动界定为一个纯技术层面的行为。对此,陈君石院士也曾指出:“风险评估是一个由科学家独立完成的纯科学计数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③强调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无可厚非,但风险评估是一个社会政治过程,交织着不同主体的价值评价,因此专家的科学分析只是构成决策基础的一个方面,最终的决策还需要广泛听取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意见,权衡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做出评判。而我国的风险评估制度长期以来过于倚重专家的技术性分析,将公众排除在评估过程之外,造成了风险评估公信力下降,对于公众比较关注的婴幼儿食品尤其如此。比如:在2010年“圣元奶粉事件”中,公众普遍对卫生部的结论充满质疑,甚至有家长提出要亲自送检奶粉,这就是风险评估过于技术化的后果。

缺乏统一的监测机制。2013年国家进行大部制改革,将食品安全监测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执法模式由多头变为集中,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监测体系,消除分段监管形式下监测标准各异的弊端。但是,婴幼儿食品风险防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作为主要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事必躬亲地负责每一个环节的监测,因此即使是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但是,我们仍面临着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一领导下如何构建系统有效的监测体系,如何解决“分段监管”模式下分工不明、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诸多问题,食品监管领域面临着巨大障碍。

资金投入不足。2011年全国教育财政支出16116亿元,占财政投入总支出的17.9%,比上年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但相较于这些项目,我国用于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的投资仅增加9.81亿元,相比上一年,增长仅为8.55%。④资金不足制约了食品监测体系的发展,表现为:首先,监测种类有限,手段落后。我国残留物监测种类较少,即使是监测数量比较多的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监测种类也不到美国的1/3,以单残留检测方法为主,技术手段落后。其次,资金不足制约了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美国PulseNet实验室覆盖46个州,通过分布各地的网络平台将监测数据进行交流和对比,在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⑤。而我国信息采集技术开发利用少,数据相对分散,整体质量不高。第三,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美国在基层设立“食品安全监察员”,负责样品采集、加工过程控制和农药的施用,有效监控了国内超过90%的源头食品安全。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县级监管机构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科室,乡镇一级更是连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也不齐备。⑥

完善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思考

明确食品安全风险属性。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要立足于对食品安全风险属性的全面分析,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品安全风险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一方面食品安全风险来源于食物成分中本身存在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其负面后果根据伤亡人数,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或模型进行精确的计算,具有实证性,属于客观实在的范畴。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风险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其风险内容除了本身存在的物质性危害,还包括社会公众的感受及伦理道德评判,属于主观意识范畴。⑦基于上述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已经发生的、危害结果比较确定的风险,还应包括科学上尚未确定,但广大消费者反应强烈,专家之间也存在争议的风险议题。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的风险防范成为重点,但是同样应关注到婴幼儿其他辅食的安全问题。在具体的改进措施中,应将社会公众的感受和价值评判纳入进来,注意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平衡。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立法的完善着眼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在实体方面:首先,在《食品安全法》中设专章对婴幼儿食品的定义、种类、标识作出统一规定,明确食品和药品的区别。食品首先应满足口味、营养的需要,药品用于防范、治疗疾病。针对现在大量的婴幼儿营养品、保健品,可以借鉴美国《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增设膳食补充剂和医用食品两个食品种类,同时设立相关的标准。

其次,对除了乳粉之外的其他主要辅食,如婴幼儿保健品、婴幼儿调味品、婴幼儿速冻食品,尽快出台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在食品标识方面,对于0到3岁的婴幼儿食品,规定其统一的标志,并且标明适用的月龄,以区别于普通的儿童食品。婴幼儿食品标识中,配料表应当清晰完整,同时附加参考值,重要成分必须有科学严谨的营养说明,不得进行任何夸大的宣传。⑧

在程序方面,注重立法的公开性,透明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机构应当组织由广大消费者组成的社会公众组织,以听证会或座谈会的方式听取他们对某一领域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价值趋向和标准判断。在充分考虑公众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备选方案,然后由专家组成委员会对方案进行专业的绩效分析,形成立法草案。方案应当由食品监管部门、专家机构和社会公众组织组成的三方会议最终确定。在立法过程中,公众组织应当全程参与,并且随时可以发表意见。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风险评估机制。多元化的评估机制的核心是,将广大消费者纳入到评估机制中来,并且发挥重要的作用。风险评估机制由风险性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个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平衡。风险性分析主要是确定危险物的范围和特征,评估其危害程度,通常需要通过法律或专家经验确定。评估专家事先并不预设评估标准和倾向性结论,而是对广大消费者进行访谈,通过开放式的访问和深度的调查,了解公众对某种食品风险的关注度,以此作为风险性分析的基础。⑨

风险管理以风险性分析为基础,在风险管理中,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应当考虑政治、文化、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风险监管措施的选择。风险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在专门的网站上提供食品的信息公告,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深入乡镇一级的婴幼儿食品风险通讯系统,列出各种主要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产生的原因和和预防预警措施。

另一方面,要建立公众意见发表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通过平台对近期的立法或行政行为进行评价。总之,风险评估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由专家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旨在建立一种稳定的信任关系的社会政治行为。

建立常态化的项目监测机制。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应避免走分段监管的老路,建议将原有的部门分段纵向监测机制改革为以项目为标准的横向监测机制。建立若干常态化的食品安全项目,由专门组织统一安排,明确各项目内容、负责的部门及职责。具体措施为,由食药品管理总局设立专门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机构,该机构由通过严格程序遴选的专家组成,直接受食药品管理总局的领导,独立于其他机构,对婴幼儿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整个产业链存在的风险行使统一的监管权。专家必须是某一领域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权威,但其知识背景应当多元化,善于运用科学的、哲学的、伦理学的方法来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这样才能保证专家以包容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⑩

工作模式为,风险监管机构定期组织听证会或深入群众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然后经过精确的数据或模型分析确定不同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项目。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项目负责的机构和协作机构,并明确权责,从而克服因分段监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片断化状态,形成系统的、常态的、可预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模式。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机构围绕着项目实施建立起有效的“考评与问责制”,使整个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对于实施不力的项目问责主管单位,甚至可以裁撤一些项目。

设立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专项资金。中央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划拨婴幼儿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专项资金,资金数额不应低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明确资金的用途,主要用于监测实验室的构建、监测设备的购置、相关信息平台及数据库的建立、监管人员的培训及监测覆盖范围的扩充等。加大对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将专项资金链延伸到乡一级,建立自下而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基层建立一支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婴幼儿食品原料的监管,从源头上防范食品风险。资金的投入围绕项目预算展开,将原来以行政为主的资金投入方式改革为以项目投入为主,各省级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障资金有的放失。

(作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讲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教授;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完善河北省婴幼儿食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对策研究”和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机制研究―以秦皇岛市为背景”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3455508、201402B056)

【注释】

①廖茂斌:“我国食品安全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商品与质量》,2013年第5期。

②李业鹏:“美国食品安全系统(编译)”,《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第4期,第46~47页。

③赵鹏:“以食盐加碘风险评估为例的研究”,《中外法学志》,2014年第1期,第34~35页。

④⑥ 彭亚拉,郑风田,齐思媛:“关于我国食品安全财政投入的思考及对策―基于对比分析美国的食品安全财政预算”,《战略与决策》,2012年第7期,第16~18页。

⑤江国红,常改:“加速建立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与控制网络”,《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第8期,第1020~1021页。

⑦⑨⑩戚建刚:“食品安全风险属性的双重性及对监管法制改革之寓意”,《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第49页,第56页,第63页。

第5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育婴员,是指专门从事 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1],育婴员职业将保健和教育两种工作结合起来,既承担儿童的保健工作,又担当教育工作,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游戏,开发婴幼儿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满发展[2]。目前一些医学院校虽已将《育婴员》这门课程作为职业技能鉴定课程培训,但因为培训费较高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参加《育婴员》培训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目前接受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他们选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他们文化水平低且,学习能力有限,在上岗工作时,工作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不能更好的满足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应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指导护理、助产专业学生考取育婴员职业资格等级证。 

一、社会发展对育婴员需求迫切,有必要加强护理、助产专业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 

1.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约2000万左右,受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3岁以下婴幼儿90%以上在家中进行养育,入托率很低,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妈妈是主要承担照料婴幼儿的人,但大多数妈妈因年轻、第一次当母亲,缺少经验,而且现代社会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女性都有她们自己的职业,不可能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全程陪同抚养,因此大部分家庭需要老人或聘请的保姆协助抚养,这些协助抚养的人育儿经验、习惯各不相同,有些传统的喂养方法及理念甚至不合理,而0-3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应该有专业人员指导家长科学的对孩子进行生活照料、保健与护理,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中生育孩子数量少,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这种“421”结构的家庭中,一个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更被给予了更大的希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非常迫切,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养育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在这种家庭之中,家长更期待有相关专业人员在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一开始不输在起跑线上。 

3.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关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处于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研究发现 3 岁以下婴幼儿正经历心理、神经及其他个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婴幼儿人格、智能以及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除了先天因素外,通过外界有效、良好的教育、影响对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3],所以,良好的早教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育婴员培训课程的内容详细的涉及到教养环境的规划,不同年龄阶段玩具的选择,婴幼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练习,语言与感知、认知的开发,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等婴幼儿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科学有趣的游戏对0-3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智能的开发。 

4.随着毕业大学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历层次较低的大专及中专院校的学生,因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鼓在校学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一些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育婴员培训。因此,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育婴员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而且能使自己在就业时多一个重要砝码,提高就业成功率[4]。 

由此可见,育婴员职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育婴员既不同于家庭保姆,又不同于托幼机构中的保育员,她们是在家庭、社区和早期教育机构中为0-3岁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指导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育婴员的职业活动满足了家长对婴幼儿照顾的需要,满足了科学育儿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为自己谋生获取报酬、自给自足的需要。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在医学院校中数量大,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素质较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更能满足社会对育婴员的需求。 

二、加强护理、助产专业开设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优势 

1.有相关医学课程打基础,培训效果好。 

育婴员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一期育婴员培训学时80个左右,一般情况下,在有限的80个学时之内要将这些知识讲的很全面、很透彻难度很大,而护理、助产专业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剖学》、《生理学》、《预防医学》、《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与育婴员培训课程内容许多知识点一致,这为育婴员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有利于育婴员培训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对这些课程加深理解。 

2.在校期间培训,学校可提供便利的技能训练条件 

育婴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育婴员的日常操作,这就要求育婴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育婴员培训中很多是关于 0-3岁婴儿的实际技能操作,要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操作课程需要在实训室、教学医院进行,尤其是一些妇幼保健机构,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儿护实训室及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这就为学生练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3.培训时间有保证,费用低,考试通过率高, 

作为全日制的校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大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最强,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可以保证,因此,考试通过率高。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培训,学校不用考虑交通、教学场地及带教老师等问题,培训费用低,大部分学生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受。 

4.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对育婴员培训兴趣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护理、助产学生基本全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对这门课很感兴趣,而且护理、助产职业的素质要求使她们从一进学校就不断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员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是完全相符的。此外,育婴员的工作职责要求除照顾婴幼儿的生活外,还包括进行婴幼儿的日常卫生保健、和婴幼儿一起游戏,与婴幼儿家长交流及沟通等,护理专业学生有相关医学知识基础,并且对于各种病患,能够根据医嘱进行日常护理。此外,青春有活力,思维敏捷,游戏花样多,沟通能力好,也更容易被婴幼儿及家长所接受,工作水平高。 

第6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第二条:为构建0-6岁一体化教育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推进本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倡导并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3岁前婴幼儿科学化、系统化的早期教育。目的是:探索0-3岁婴幼儿教养工作的规律;探索0-3岁与3-6岁两个学前年龄段保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提高3岁前婴幼儿及家长受指导率。

第三条:教养机构和家庭均应为0-3岁婴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渗透,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婴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四条:0-3岁婴幼儿基本教养理念为:尊重权利,满足需求;科学养育,教养合一;关注个性,顺应发展;有效回应,培养习惯。

1.尊重权利,满足需求

尊重婴幼儿获得身体、情绪及心理安全的权利。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以爱为魂;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自我行为方式表达的意愿,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2.科学养育,教养结合

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及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重保,医保结合,教养结合。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3.关注个体,顺应发展

尊重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基本特征,把握各成长阶段的发展潜能和相应的保教重点,关注发展差异和个体差异;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学习方式。顺应婴幼儿的学习特点,促使他们能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

4.有效回应,培养习惯

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节律,敏感且有效回应,适时干预并积极支持。充分认识许多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获得均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必须密切关注,把握并创造机会,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情景,培养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启他们的发展潜能。

第五条:本方案的适用范围主要为全省0-3岁早期教养机构,社会机构及家庭教养可参照使用。

第一部分教养内容与要求

一、新生儿

1.提供自然睡眠的条件。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洁净温馨。

2.按需哺乳。面带微笑注视新生儿,经常对新生儿进行肌肤抚触,与其交谈。

3.为新生儿勤洗澡、勤换衣裤和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和干燥。细心看护,经常对新生儿的皮肤、大小便、脐部、眼睛等进行观察。

4.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25—30厘米。

二、1-3个月

1.顺应婴儿的生理节律,逐步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合理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素。

2.在适宜时间内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让婴儿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3.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无毒卫生的玩具,帮助婴幼儿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

4.经常面对面地和婴儿逗引交流,引发其对亲近的人和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促使其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

5.悉心辨析哭声,给予积极回应,满足婴儿不同需要。

三、4-6个月

1.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养成其自然入睡、有规律睡眠的习惯。

2.按月龄逐步添加辅助食品,逐渐形成定时喂哺的规律。

3.帮助婴儿学习翻身,练习主动伸手抓握玩具、双手扶奶瓶等动作。

4.提供婴儿辨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的机会。

5.帮助婴儿学习辨别亲近的人的声音,呼其名字时会转向发声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6.引发婴儿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

7.在盥洗中,引导婴幼儿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经常保持其手、脸等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四、7-12个月

1.逐步形成婴儿定时睡眠(白天3-2次,一昼夜15-13小时)的习惯。

2.逐渐提供各类适宜的食物,让婴儿初步适应咀嚼、吞咽固体食品,尝试用杯喝水、用勺喂食。

3.鼓励婴儿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引导婴儿学习坐盆排便,对大小便的语音信号有反应,帮助其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4.让婴儿练习独坐、爬行、扶站、独立站、扶走,以及捏拿小物件,两手配合倒物等动作。

5.用简单的词和指令刺激婴儿用表情、动作、语音等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并模仿简单的动作。

6、引发婴儿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五、13-18个月

1.停用奶瓶吸吮,提供杯子让幼儿喝水(奶),顺利度过离乳期。

2.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大小便。提供适宜的坐盆,使其逐步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3.提醒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饭时自己学用小勺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

4.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独立行走、下蹲、转弯、扶栏杆上楼梯等。

5.为幼儿提供其喜欢的玩具,让其进行摆弄和装扮等活动。

6.鼓励幼儿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7.提供机会让幼儿感知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指指认认,初步建立实物和图片、物体和词语之间的联系。

8.帮助幼儿充分感受色彩和形状,尝试涂涂画画。

9.引发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19-24个月

1.让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盥洗的好习惯,生活有规律。

2.在盥洗时帮助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

3.鼓励幼儿养成用餐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

4.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自如地走、跑,进行举手扔球、玩叠高积木、串大珠子等游戏,并学着收放玩具。

5.鼓励幼儿辨别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让其对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差别明显的特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

6.鼓励幼儿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提供机会多进行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

7.提醒幼儿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8.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用各种材料涂涂画画。

七、25-36个月

1.养成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

2.鼓励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提供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机会,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让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机会,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让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机会,帮助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7.鼓励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提供图画书,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

9.帮助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1.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12.为不同月龄幼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第二部分教养组织与实施

一、环境资源

1.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机构物质环境的创设注重安全第一。墙壁四周80公分以下采用无污染的软质材料铺设,地上采用弹性软垫。提供的玩具、器械应以无尖角的轻质材料为主,如无毒塑料、软木、棉织品等。家庭物质环境的创设除了兼顾软质材料,还应注意避免锐角器具对婴幼儿造成的伤害,电器设备要妥善放置到一定的高度。

3.为婴幼儿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的室内活动空间,隔栏要低矮,物品的摆放应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

4.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为孩子提供较大的、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尤其要保证冬季出生的孩子接受日光浴的时间,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5.机构和家庭都要为婴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关注每个婴幼儿对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激发其探索周围生活的兴趣,帮助其积累各种感知经验。让他们在与玩具和材料的互动中动手、动脑、开心、开窍。

6.利用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简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提供多彩的艺术环境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鼓励孩子在音乐的伴随下想象美、表现美。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和满足婴幼儿、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精心养护。

7.建立有规律、有预测、有管理、安全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制度,机构和有条件的家庭要重视保障婴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的合理性、一日生活保教常规的有序性、营养与膳食的均衡性、卫生保健指标检查的定期性等要素。

8.创设全员关注、社会共育的教养大环境。充分挖掘、整合家长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卫生保健、妇联等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对0-3岁婴幼儿施以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健体呵护、心智养育、能力训练。

二、服务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参照月龄,按孩子需要提供适量奶、水,逐步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逐渐提供适宜孩子锻炼咀嚼、吞咽能力的半流质食品和方便其手抓的固体食品,锻炼其咀嚼及吞咽能力。注意个别差异。

2.尊重、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入睡,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和指导盥洗,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随着月龄的增长,支持、鼓励其自己动手如吃饭、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

3.保护孩子的眼睛,注意室内光线,经常移动玩具摆放的位置,防止其斜视等。观察孩子凝视物体时的眼神,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注重孩子的口腔卫生,按不同月龄用纱布或专用牙刷,为其按摩牙床或清洁口腔。

4.提供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安全适合、宽松的棉织衣物和大小合适、方便穿脱的鞋袜。提供练习生活技能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如手扶奶瓶、吃饭、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对其依靠自己努力的行为表示赞赏。

5.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运用目光、身体接触、语言手势等方法,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要简短、重复,略带夸张。关注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其多看、多听、多说、多动。

6.活动的安排要相对固定,活动内容尽可能整合,同一内容应多次重复,单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以个别、小组为主,适度考虑室内室外的交替,尽可能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组织活动。

7.教养者(即育婴师)应经过儿童保健服务专门培训并具备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置并经常清理“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意外突发的小事件。掌握儿童急救医疗地点和联系方式,发生意外时及时求助,保障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8.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其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因人而异地为其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

9.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为不同月龄婴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养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10.育儿机构与家庭之间、教养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及时了解,保持教养要求、教养方法的协调性、一致性。借助儿保部门的医护资源,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及预防接种。教育、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要利用社区网络中的现代通讯技术及辐射功能,协助教育部门对教养人员和家庭成员宣传育儿知识,组织参加机构育婴活动,考核早教受教率,共同推进0-3岁婴幼儿的教养工作的进程。

三、资格责任

1.选择身心健康、充满爱心、仪表整洁、具有一定育儿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承担婴幼儿教养工作。教养人员必须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及育婴师资格证。

2.教养机构负责人应持有高级育婴师指导证书,具备指导一般育婴人员的能力,并能定期组织育婴人员参加相关进修培训,在已有任职水平上获得更大的提高。同时能够承担0-3岁教养工作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3.教养人员要与婴幼儿建立起亲密的、有应答的和信任的关系,并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4.机构教养人员与家庭教养人员的期望和反应必须一致,言行举止应成为婴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5.机构教养人员同时负有指导家庭教养人员科学育婴的任务。

第三部分发展观测参考指标

教养者可以从生长和发育、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来观测评价0-3岁婴幼儿的发展。但由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0-3岁婴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就个体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

教养者在观测孩子的行为发展时,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对异常行为,应及时就诊、及早矫治;另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偶发行为(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还是稳定行为,对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并且及时提供刺激,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

一、新生儿

1.生长和发育

(1)身高约增加2.5厘米,体重约增加0.8—1千克,头围33-38厘米,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2)皮肤红润。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很模糊,眼有光感或眼前手动感,但20-30厘米左右的东西看得还比较清晰。

(2)大便有的2-3次/天,有的每块尿布上均有,色淡黄。

(3)一昼夜睡18-20小时左右。

(4)有很强的吮吸、拱头和握拳的本能反应。

(5)四肢出现自发运动。

(6)俯卧时尝试着要抬起头来。

3.认知和语言

(1)对不同味道作出反应。

(2)眼睛能注视红球,但持续的时间很短,喜注视人脸。

(3)有不同的哭声,对说话声很敏感,尤其对高音很敏感。

(4)当看见人的面部时活动减少。

4.情感和社会性

(1)哭吵时听到母亲的呼唤声能安静。

(2)对孩子讲话或抱着时表现安静,当抱着时,孩子表现独特的有特征性的姿势(如紧紧的蜷曲像一个小猫)

二、1-3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63.51厘米,女孩为61.88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7.23千克,女孩为6.55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1.32厘米,女孩为40.30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2.07厘米,女孩为40.74厘米。

(5)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2.感知和运动

(1)眼能追随活动的物体移动180°,视力标准为0.02。

(2)奶量的差异开始明显,平均700毫升/天左右。

(3)一昼夜睡16-18小时,新生儿时的反射开始消失。

(4)听力较前灵敏。

(5)直立位头可转动自如,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

(6)俯卧时抬头45°~90°。

(7)手指松开,用手摸东西,能拉扯衣服。能将两手可碰在一起。

3.认知和语言

(1)眼睛能立刻注意到大玩具,并追随着人的走动。

(2)开始将声音和形象联系起来,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3)对成人逗引有反应,会发出“咕咕”声,而且会发a、o、e音。

(4)注视自己的手。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及同一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

4.情感和社会性

(1)逗引时出现动嘴巴、伸舌头、微笑和摆动身体等情绪反应。

(2)能忍受喂奶的短时间停顿。

(3)看见最主要看护者的脸会笑。自发微笑迎人,见人手足舞动表示欢乐,笑出声。

(4)哭的时间减少,哭声分化

三、4-6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69.66厘米,女孩为68.17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8.77千克,女孩为8.27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4.44厘米,女孩为43.31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4.35厘米,女孩为43.57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能固定视物,看约75厘米远的物体,视力标准为0.04。

(2)慢慢习惯用小勺喂吃逐渐添加的辅食。

(3)大便1—3次/天。血色素≥110克/升。

(4)大多数婴儿开始后半夜不喂奶,能整个晚上睡觉。

(5)开始长出乳前牙。

(6)靠坐稳,独坐时身体稍前倾。

(7)俯卧抬头90°,能抬胸,双臂支撑会翻身至仰卧。

(8)扶腋下能站直,扶他(她)站起时,能在短时间内自己支撑。

(9)双手能拿起面前玩具,能把玩具放入口中。

(10)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时仍稍显笨拙。

(11)会将拳头放在嘴里,喜欢把东西往嘴里塞。会撕纸。会玩手、脚。

3.认知和语言

(1)会用很长的时间来审视物体和图形。

(2)开始辨认生熟人。

(3)会寻找东西,如手中玩具掉了,他(她)会用目光找寻它。

(4)咿呀作语,开始发辅音,如d、n、m、b。

(5)看见熟人、玩具能发出愉悦的声音。

(6)叫他名字会转头看,会对着镜子中的像微笑、发音,会伸手试拍自己的镜像。

(7)随着看护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情绪。

(8)看到看护者时伸出两手举起期望抱他(她)

4.情感和社会性

(1)能辨别陌生人,见陌生人盯看、躲避、哭等,开始怕羞,会害羞转开脸和身体。

(2)高兴时大笑。会用哭声、面部表情和姿势动作与人沟通。

(3)当将其独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时会表示反对。

四、7-12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78.02厘米,女孩为76.36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0.42千克,女孩为9.64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6.93厘米,女孩为45.64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6.80厘米,女孩为45.43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标准为0.2-0.25。

(2)有规律地在固定时间大便,1-2次/天。血色素≥110克/升。

(3)上、下颌开始长出第一乳磨牙。流涎的现象减少。

(4)一昼夜睡14小时左右,会用四肢爬行,且腹部不贴地面。

(5)自己扶栏杆站起来,自己会坐下。自己扶物能蹲下取物,不会复位。

(6)独站稳,自己扶物可巡走。独走几步即扑向大人怀里。

(7)手指协调能力更好,如打开包糖纸。会用手指向他(她)感兴趣的东西。

(8)故意把东西扔掉又拣起,把球滚向别人。将大圆圈套在木棍上。

(9)从杯子中取物放物(如积木、勺子),试把小丸投入瓶中

3.认知和语言

(1)喜欢看图画。

(2)能懂得一些词语的意义,如问:“灯在哪儿呢?”会看灯,向他索要东西知道给。

(3)能按要求指向自己的耳朵、眼睛和鼻子能说出最基本的语言,如“爸爸”、“妈妈”。

(4)出现难懂的话,自创一些词语来指称事物。

(5)用动作表示同意如(点头),或不同意如(摇头、摇手)会模仿手势,面部有表情地发出声音。

(6)喜欢重复的游戏,例如“再见”、玩拍手游戏、躲猫猫。

4.情感和社会性

(1)显示出更强的独立性,不喜欢大人搀扶和被抱着。

(2)更喜欢情感交流活动,还懂得采取不同的方式。

(3)能玩简单的游戏,惊讶时发笑。

(4)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感情嫉妒、焦急、同情、倔犟。

(5)以哭引人注意。听从劝阻。

五、13-18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83.52厘米,女孩为82.51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1.55千克,女孩为11.01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8.00厘米,女孩为46.76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8.38厘米,女孩为47.22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上下第1乳磨牙大多长出,乳尖牙开始萌出。

(2)会咀嚼像苹果、梨等这样的食品,并能很协调地在搅拌后咽下。

(3)前囟门闭合(正常为12-18个月),开始能表示大小便。

(4)走得稳,自己能蹲,不扶物就能复位,扶着一手,能上下楼梯2-3级,会跑,但不稳。

(5)味觉、嗅觉更灵敏,对物品有了手感,会扔出球去,但无方向。

(6)会用2—3块积木垒高,能抓住一支蜡笔用来涂画。

(7)能双手端碗,会试着自己用小勺进食。

(8)模仿母亲(主要教养者)做家务,如扫地。

3.认知和语言

(1)开始自发地玩功能性游戏,如用玩具电话做出打电话的样子?开始知道书的概念,如喜欢模仿翻书页。

(2)喜欢玩有空间关系的游戏,如把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等。

(3)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会挑出不同的物品。

(4)开始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开始对熟悉的物品和人说出名称和姓名,但还不能分得很细。

(5)会使用“动词”,如抱、吃、喝,模仿常见动物的叫声。

(6)能在镜中辨认出自己,并能叫出自己镜像中的名字。

4.情感和社会性

(1)对陌生人表示新奇。

(2)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丰富的情绪变化,如兴高采烈、生气、悲伤等。

(3)看到别的小孩哭时,表现出痛苦的表情或跟着哭,表现出同情心。

(4)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对选择玩具有偏爱。

(5)醒着躺在床上四处张望,个别孩子吮拇指习惯达到高峰,特别在睡觉时。

(7)喜欢单独玩或观看别人游戏活动。

(8)会依附安全的东西,如毯子。

(9)开始能理解并遵从成人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10)对常规的改变和所有的突然变迁表示反对,表现出情绪不稳定。

六、19-24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89.91厘米,女孩为88.81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2.89千克,女孩为12.33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8.57厘米,女孩为47.42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49.89厘米,女孩为48.84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标准为0.5,会主动表示大小便,白天基本不尿湿裤子。

(2)开始长第二乳磨牙,牙齿大概16只,一昼夜睡12-13小时左右。

(3)连续跑3-4米,但不稳,自己上下床(矮床)。

(4)会用脚尖走路(4-5步),但不稳,一手扶栏杆自己上下楼梯(5-8级)。

(5)开始做原地的跳跃动作,如双脚跳起(同时离开地面)。

(6)能踢大球,能蹲着玩,能够双手举过头顶掷一个球。

(7)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用玻璃丝穿进扣子洞眼,会把5——6块积木搭成塔。

3.认知和语言

(1)能自己用汤匙吃东西,开口表示个人需要。

(2)能记住生活中熟悉物放置的固定地方,如糖缸。

(3)喜欢看电视,口数1-5,口手一致能数1-3。

(4)开始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按指示办事(3件,连续的)。

(5)开始知道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

(6)对声音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并且喜欢这些声音的重复,如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首歌、读一本书等。

(7)说3-5个字的句子,开始用名字称呼自己,开始会用“我”。

(8)说出常见东西的名称(50个)和用途。

(9)听完故事能说出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10)随大人念几句儿歌,会回答生活上的问题。

(11)能区别成人的表情,当父母或看护人离开房间时会感到沮丧。

(12)在有提示的情况下,会说:“请”和“谢谢”。

4.情感和社会性

(1)与父母分离有恐惧。

(2)对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成一些技能感到骄傲。

(3)不愿把东西给别人,只知道是“我的”。

(4)情绪变化开始变慢,如能较长地延续某种情绪状态。

(5)交际性增强,较少表现出不友好和敌意。

(6)会帮忙做事,如学着把玩具收拾好。

(7)游戏时模仿父母的动作,如假装给娃娃喂饭、穿衣。

七、25-36个月

1.生长和发育

(1)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厘米,女孩为96.28厘米

(2)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千克,女孩为14.22千克

(3)平均头围男孩为49.63厘米,女孩为48.65厘米

(4)平均胸围男孩为50.80厘米,女孩为49.91厘米

2.感知和运动

(1)视力标准为0.6,晚上能控制大小便,不尿床。

(2)单脚站(5-10秒),能双脚离地腾空连续跳跃2—3次,能双替灵活走楼梯,能走直线,能跨越一条短的平衡木。

(3)能将球扔出3米多,能按口令做操(4-8节),动作较准确,用积木(积塑)搭(或插)成较形象的物体。

(4)能模仿画圆、十字形,会扣衣扣,会穿简单外衣,试用筷子。

3.认知和语言

(1)让他画方形时,可能会画一个长方形。

(2)口数6-10,口手合一能数1-5,认识黄色、绿色,懂得“里”、“外”。

(3)能用纸折小飞镖,会问一些关于“什么”、“何时”和“为什么”的问题。

(4)理解故事主要情节,认识并说出100张左右图片名称,能运用大约500个单词,能说出有5——6个字的复杂句子。

(5)开始运用“如果”、“和”、“但是”等词,知道一些礼貌用语,如“谢谢”和“请”,并知道何时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6)知道家里人的名字和简单的情况,知道自己的性别及性的差异,能正确使用性别短语,倾向于属于自己性别的玩具和参加属于自己性别群体的活动和别人一起玩简单的游戏,如玩“过家家”游戏。

(7)和同龄小朋友分享同一事件,如把玩具分给别人。

(8)知道等待轮流,但常常不耐心。

4.情感和社会性

(1)害怕黑暗和动物,同伴之间会比赛和产生嫉妒。

(2)会整理玩具,自己上床睡觉。

第7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误区;原因;对策

一、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误区

当前社会上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教育决定论盛行。在早期教育领域中,最为盛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缺乏良心的所谓“专家”,不负责任地宣扬鼓吹,搬出诸如“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之类的术语,极力夸大超前教育和超前智力开发的作用,甚至将早期教育提高到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2.重外轻内,本末倒置。研究表明,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至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而当前的早期教育看不到这一点,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情感、能力这些对孩子影响更为深远的方面。片面理解“幼小衔接”概念,把对正处于成长期中的幼儿的教育,等同于应试式“知识培养”和掠夺型“智力开发”,致使幼儿园小学化。

3.求高求全,过度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弱势。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但大多数家长却没有或者不愿看到这一点,而是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重托。

二、产生误区的原因

1.传统考试制度导致人才标准单一化。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在此之下的考试制度,导致人才选拔制度具有纵向的人才选择“顶端化”和横向的人才选拔“单一化”。在此情况下,升学这个指挥棒仍然具有压倒性的导向作用,高分数仍然是现实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目前的中国,期望所有学校办学质量、师资条件、教学设备、学校环境都达到优质水平不现实。而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优质名校稀缺,从而催生了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之风。

2.家长从众心理致使孩子“被责任”“被希望”。出于传统,中国的家长大多会刻意地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攀比,这与西方教育中注重儿童自身个性发展有很大差异。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中国父母的一个“陋习”。由此,中国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被责任”“被希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尤其那些事业比较成功的父母容易以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孩子,规划孩子的前程。而在这其中,孩子自身的个性、权利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3.营利机构行为引发不科学的泛滥宣传。近些年,大大小小、形形的亲子早教班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兴起,许多家长也对早教趋之若鹜。在这些机构有关早期教育的功利性的、不科学的宣传中,早期教育变成了适合所有儿童成长的万能灵药。

三、几点疗治对策

1.建立关于早期教育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早期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刊物等现代传媒的影响,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有效控制有关机构的功利性、不科学的宣传,使广大家长既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又不至于因为过分重视而引发恐慌性的早期教育潮,在家长中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第8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作为全球乳品巨头之一的恒天然集团在世人面前一直保持着务实、低调的态度。实际上,恒天然拥有上千种原料产品单品,横跨奶业生产链全程,可以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

为了顺应市场变化、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向客户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恒天然强势亮相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 2016),展现了NZMP品牌全系列乳品原料产品组合。在展台上,恒天然通过展板、视频、产品、VR技术等直观的方式,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西兰全方位监控的生产过程和纯净天然的牧场环境。

恒天然原料部液态乳品及饮料全球品类市场总监凌瑾女士在展会期间接受了《食品安全导刊》记者的采访。她向记者介绍了恒天然原料部在中国的发展,其拥有销售、市场、技术与研发、销售运营等完整班底的专业团队,致力于服务中国客户与促进中国乳业发展。

记者:请您结合本次FIC 2016展会就贵公司的背景和本次展出的产品做一下介绍。

凌瑾:虽然在本届FIC展会上恒天然的展位空间不大,但是通过展板、视频、VR技术等形式展现了新西兰牧场纯净的空气、水和牧草,帮助观众了解新西兰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恒天然原奶采集过程。

恒天然是植根于新西兰富饶土地的奶农合作社企业,由10500位新西兰奶农共同拥有;恒天然也是全球领先的乳制品加工和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到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许多全球领先的食品公司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恒天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1973年,新西兰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我们的乳业代表就是访问团成员。恒天然在中国拥有着清晰的发展蓝图,即在中国建立一体化的乳品业务。目前,恒天然在华有四大业务部门,分别为:牧场业务、乳品原料、餐饮服务和消费乳品,其中原料部在中国拥有销售、市场、技术与研发、销售运营等专业团队。恒天然在进口高品质乳制品的同时也在中国努力建立高品质奶源基地,凭借着跨越乳品价值链的业务和从原料到成品的管控,恒天然乳品原料部已经为中国提供乳品原料近40年。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恒天然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乳品市场之一。由于人口众多,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巨大且逐年递增,恒天然致力于与中国乳品行业携手并进,在中国打造优质的乳品供应链。

此次展会我们主要推出的是NZMP品牌―全系列乳品原料产品组合,包括:奶粉类、奶酪乳脂类、牛奶蛋白类和婴幼儿产品。其中,NZMP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凭借其优越的产品质量,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与饮料中;黄油、奶酪、无水奶油等乳脂类产品被广泛运用于奶酪、冰淇淋、烘焙食品领域以及巧克力与糖果类产品中;牛奶蛋白类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蛋白需求的同时,优化了乳品营养和应用;此外,NZMP婴幼儿产品采用优质奶源,确保了婴幼儿终端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品质,为客户提供脱盐乳清粉、益生元低聚半乳糖及婴幼儿规格配方粉等原料。

利用这次机会我们重点推介了GOLD黄金系列脱脂奶粉―专为活性乳酸菌饮品量身定制的奶粉类全新产品,该产品具有发酵时间稳定、提升货架期稳定性、减少沉淀等优点。在生产过程中,恒天然NZMP严格把控原料成分和发酵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并新增灰分控制指标,使产品成分更为稳定。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NZMP的业务模式和GDT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台?

凌瑾:NZMP通过3种渠道服务中国客户,一个是GDT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台,另一个是方便为客户提供制定化方案的线下交易,这两种都是直接的交易方式。第三种交易方式较为间接,是通过全球授权经销商网络进行产品销售。

GDT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台是一个独立的在线拍卖平台,乳品市场价格通过拍卖做到公开、透明,达到了发行价格、突出买家自主选择权的目的。恒天然是GDT平台上8家主要乳品供应商之一,面向来自几十个国家的600多个竞拍者。

对于供应商来说,在拍卖之前恒天然会根据产量情况,让买家了解在这次拍卖上恒天然能够提供多少乳品。GDT平台真正的交易量完全取决于买家所处的市场需求,以及其本身的需求。在整个拍卖过程中,卖家遵守着同样的行为规范准则,买家也有一个准入体系,彼此都在一个公开的准则条件下进行乳品拍卖,价格则由GDT平台对外公布。中国是GDT平台参与度比较高的国家。

记者:面对中国市场,恒天然将如何进行宣传推广?

凌瑾:我们希望凭借恒天然的国际化领先技术,通过产品的介绍、概念的推广、引进国外先进理念以及帮助客户研发解决方案让更多人了解恒天然NZMP品牌。恒天然将更进一步与行业、客户分享我们在乳品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我们即将针对特定的产品面向客户整理出一个手册,其中涵盖了关于浓缩蛋白全部的营养介绍、应用介绍、使用注意事项等。

另外,恒天然将会针对牛奶蛋白方面的知识面向消费者进行普及和交流,从行业发展与营养健康的层面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我们在国内开设了面对公众的天然科普类大讲堂,期望通过不同的渠道把恒天然关于营养、健康、安全方面的理念与大家进行分享。

记者:恒天然提供的乳品原料相对于同类产品有怎样的竞争优势?

凌瑾:原料部是恒天然企业较大的业务单元,也是基本业务之一。NZMP品牌产品寄托着恒天然多年的经验技术和成熟的奶源管理体系,可有效帮助客户更好地发掘商业潜力。另外,雄厚的企业背景和产业规模正是恒天然的优势之一。新西兰是出口型国家,其95%的乳制品供出口。恒天然集团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乳品公司,在乳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是世界知名企业,90%的恒天然产品用于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原料供应商。其产品出口到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客户和消费者,向全球客户提供不同种类的乳品原料,涵盖基本乳品以至用途广泛的专业化原料。

第9篇: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范文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培训工作计划(一)为做好我院20xx年幼儿园保育员短期集中培训实施项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xx省20xx年“国培计划”项目招(邀)标公告》精神,结合分析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目标

帮助保育员树立科学的保教观念,培养热爱保教工作的思想情感,掌握幼儿园卫生保健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

(二)具体目标

通过培训,使保育员做到:

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初步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育基本特征,乐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 、健康观和保育观。

专业知识方面: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任务、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初步掌握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保育基本规范与流程;熟悉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内容。

专业技能与能力方面:能参与制订幼儿生活制度,协助班级教师制订幼儿常规,创设班级环境,设计、组织卫生保健工作;熟练掌握幼儿常见疾病、传染病和一般心理问题的预防及护理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技能;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组织与指导技能;具有测评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状况的能力和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保育员80名。

三、培训方式

短期集中培训10天,共计60课时。

四、培训内容

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能力三个模块,内容、学时及培训方式见下表。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培训工作计划(二)一、目标:

通过操作技能的培训,使老师们熟悉并掌握幼儿园一日保育常规要求,提高保育员教师日常护理工作的技能技巧。

二、培训内容:

环境卫生---擦拭镜子、洗手池、地面。

生活管理技能---晨午检、洗手、进餐(餐具使用的正确方法、擦嘴、漱口、消毒桌面)、穿脱衣服、叠被子、劳动(擦椅子)指导值日生

安全工作技能:幼儿意外伤害急救---一般性擦伤、鼻出血、鼻异物、耳道异物、眼部异物、蚊虫螫咬、脱臼、烧烫伤、骨折。

日常消毒:消毒液的配比、桌面消毒、水杯、毛巾消毒。

三、培训方案:

1、集体学习:学习各项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技能技巧。安全管理工作技能。

2、实际操作:环境卫生、生活管理技能、安全管理工作技能、日常消毒。

3、观摩指导:保健医进班指导。

幼儿园20xx年保育员培训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临汾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我园的卫生、保健业务的规范化,以科研促保教,不断提高我园保育队伍的建设。一切以幼儿为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以培养现代公民为主体。

二、目前保育员队伍素质(现状):

1、85%的保育员是新上岗的(暑假期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即8个保育员中只有一名有工作经验的。

2、新上岗保育员对幼儿生活护理专业知识欠缺。

3、新上岗幼儿常见病保健知识欠缺,如对班内体弱儿的照顾和护理等。

4、新上岗保育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悉。

5、保育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意外事故急救能力差。

6、个别保育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7、参与辅助教学能力差。

8、电脑操作能力差。

三、培训目标:

1、认真学习《规程》、《细则》,提高认识,树立良好地保育员队伍形象。

2、组织对保育员有关卫生、保健、防病、营养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3、要求保育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进一部优化保育员队伍的达标率。

四、培训目的:

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把卫生保健工作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不但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去理解,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发育,没有任何缺陷,而且还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意识,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开朗乐观的性格。而对幼儿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和乐观的性格等品质的培养都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那种认为只要照顾孩子吃好吃饱、不生病、保证安全就是卫生保健工作好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将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幼儿园卫生保健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制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并重,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管理目标。

五、培训时间:

每周一上午理论培训。

六、学习内容与方法:

1、学习传染病防病工作知识的隔离与措施,确保幼儿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2、每月对保育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优化服务质量。

3、各种常见病护理常识。

4、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5、32种生活中易发意外防范常识。

9、开展保育组长帮扶新人活动,快速提高其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

10、每周对保育员进行一次理论培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