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树立环保意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的2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胰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均有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指征。其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57.4±2.1)岁。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术前准备 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种辅助检查, 如CT、MRI、血尿常规等,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对进食差、体质较弱的患者行肠外营养, 纠正电解质紊乱、脱水、低蛋白血症, 以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力[2]。术前做好患者的备皮和清洁灌肠工作, 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 8 h禁饮。
2. 1. 2 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手术不了解, 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因此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术前应详细向患者介绍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相关方法、步骤以及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 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了解, 消除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安慰不良的心理情绪, 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构建医护之间的和谐关系, 以便积极配合医师和护士完成手术。
2. 2 术中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应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 患者应取平卧位, 用约束带约束, 上肢外展不超过90°, 防止损伤臂丛[3]。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以保证术中输液的通畅, 积极配合麻醉医师完成患者的麻醉工作。巡回护士术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并做好记录。术中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 操作应娴熟, 动作应轻柔, 正确记录与清点手术器械,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 3 术后护理
2. 3. 1 病情观察 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密切监测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记录患者的24 h出入量, 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快速血糖, 保证液体的准确、匀速输入。术后患者全身管道较多,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 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 保证引流通畅, 避免其扭曲、受压、折叠、牵拉等, 并定时记录各引流液的色、量和性状, 如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4]。
2. 3. 2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每日帮助患者清洗口腔、会阴擦洗及床上擦浴,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按摩受压部位, 活动四肢,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 防止发生褥疮、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及病床内的物品, 床单应保持干燥整洁, 防止感染。
2. 3. 3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需要禁食, 禁食期间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行胃肠外营养的补充,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进食, 从低脂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
2. 3. 4 并发症护理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术后容易发生腹腔出血, 患者一旦发生烦躁、脉搏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 一旦确诊应立即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并补充血容量。术后1周左右患者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 术后应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和必要的代谢调理, 要求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悦、放松, 同时可预防性给予泮托拉唑40 mg与0.9%生理盐水100 ml混合溶液静脉滴注。胰瘘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术后要注意测定淀粉酶, 一旦发生胰瘘, 漏出液较多时应用负压吸引, 可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并保护腹壁皮肤[6]。肠瘘也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肠瘘是引起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循环衰竭的主要原因[7]。应加强对患者引流量变化的观察, 每日监测血糖、尿糖、肝肾功能、血浆白蛋白, 同时遵医嘱加强抗炎及全身支持治疗。
3 结果
本组2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 手术顺利, 术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良好, 仅1例患者发生胰瘘, 并发症发生率为4.2%, 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2±2.4)d。
关键词 夏玉米;树脂包膜缓释尿素;种肥同播;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14-01
为了研究树脂包膜缓释尿素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特开展了不同施用比列对夏玉米的影响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点位于新野县上港乡王白村,地势平坦,地力基础均匀,灌排条件较好,土类为砂姜黑土,土种青黑土,质地为中黏土。土壤测试结果:全氮1.31 g/kg,碱解氮133 mg/kg,有效磷30.3 mg/kg,速效钾128 mg/kg,有机质15.1 g/kg。
1.2 供试肥料及品种
树脂包膜缓释尿素(总氮44%)、普通尿素(总氮46.4%);复混肥为尿基硫酸钾型(17-17-17);经检测,总N 16.97%,P2O5 17.15%,K2O 17.09%。供试玉米品种为豫安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所有处理施肥量(折纯)均为纯N 24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施用复混肥(17-17-17)441.15 kg/hm2,折合N 75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首先配足磷钾肥的用量,剩余的纯N 165 kg/hm2,用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补足,通过树脂包膜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氮与速效氮的比例,使6个处理缓释氮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表1)[1-3]。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5月29日播种,9月19日收获,全生育期113 d。各处理均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模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尿素不同施用比例的产量效应
试验产量统计见表2。由表2可知,各处理产量排序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CK)。与处理1(CK)比,处理2、3、4、5分别增产757.39、1 191.60、1 396.82、1 507.16 kg/hm2,增幅分别为9.46%、14.88%、17.44%、18.82%。
试验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F=18.721 21>F0.01=5.994 339,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增产量和增产幅度随着缓释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递增。
2.2 缓释尿素不同施用比例的施肥成本及经济效益
各处理施肥成本和效益分析比较详见表4。扣除施肥成本后,与处理1(CK)对比,处理2、3、4、5分别净增收1 282.30、1 983.09、2 271.49、2 389.10元/hm2。可见,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经济效益仍然呈明显递增趋势。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植夏玉米,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树脂包膜缓释尿素肥效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适宜施用量的条件下,当树脂包膜尿素氮占总施氮量的比例10%、20%、30%、40%时,分别比无包膜尿素氮的对照增产757.39、1 191.60、1 396.82、1 507.16 kg/hm2,增幅分别达到9.46%、14.88%、17.44%、18.82%,差异极显著。扣除肥料成本后,分别增收1 282.30、1 983.09、2 271.49、2 389.10元/hm2。增产量和增收值均随着缓释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大而递增。
4 参考文献
[1] 司贤宗,韩燕来,王宜伦,等.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7):1390-1398.
[2] 李伟,李絮花,李海燕,等.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4):699-706.
[3] 谷振宏,付秀云.缓释肥料在夏玉米上的试验效果初报[J].河南农业,2015(11):19-20.
[4] 李敏,叶舒娅,刘枫,等.施用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价值;意义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间谋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的持续进入大家的生活视野,环境保护已经持续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好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吸引人类居住的一个因素,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是实现环境保护,延续我们人类良好生存状态的重要一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一项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在高中阶段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思维,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实现学生自觉地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更好的珍惜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行了探讨,从意义与价值,方法与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
1在高中地理课堂对高中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1有利于广大高中生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顺应时展需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需要的不仅是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提高人才整体的综合素质。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强,稍加引导就可以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而要担当起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提升道德修养,增加远见卓识,这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通过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无疑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方向的认识,树立健康环保的思维意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为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1.2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适时适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帮助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怎样让它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个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话题,只有在心中牢固地树立了这个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科学对待身边的环境,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力和预知力。
2在高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1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本身就是开展环境教育课的最佳平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在各国国家地理、乡土地理、时事地理、全球环境地理等方面的介绍过程中,与教材相关联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知识,教师可充分发挥这一课堂教学的契机,把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思维,树立环保意识。
2.2充分发掘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走进周边环境当中,在对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认知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下,这个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乡土地理特征。高中地理教师,就是要学会充分地发掘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带领学生在考察乡土地理的社会实践中,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认知度,熟悉我们生存的环境,研究这个环境存在着哪些问题,比如空气、水源地、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数量、水土保持情况等等,在社会考察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研究过程中,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为怎样去保护这个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家乡作出贡献。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2.3结合时事内容,提高环保意识: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必须做到关心时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关注身边发生的许多事,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知识,才能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目前,就我国的时事来看,例如雾霾现象,就是全国人民关心的话题,甚至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那么在我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们便可以作为一个探究性话题,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来对这个话题进行研究。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有关地理环境方面的学习与关注,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高中地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正确人地关系思想,更好地学会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契机,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他们今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靖.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周美芝.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05)
[3]徐开刚.利用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7(09)
[4]郝瑞宽.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2-13.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21世纪的建设者,他们的环保意识怎么样,将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199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儿童与环境”,意味深长。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把下一代培养成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合格的“地球人”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幼儿园是一所国家级的绿色环保幼儿园,作为一名这样的老师,我更应该言传身教,不断的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幼儿的心田!
环保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环保意识。环保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人类只有与自然有了深厚的感情,才会感受到人类与自然是血脉相通,才会千方百计地去保护自然,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同时,环保教育又是一种行为的教育,他是情感教育的体现。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思维直观,他们很难理解人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幼儿的心灵是最纯洁的,正是培养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的启蒙阶段。只要教师、家长、社会在教育教学中致力于日常行为习惯和培养,渗透环保意识教育,那么幼儿环境保护意识是可以实现的!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对幼儿来说,环保是一个陌生、抽象的概念,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简单说教这一层,要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意识地与环保话题挂钩,让幼儿逐渐熟悉环保话题,树立环保意识。如教育他们节约用水;教育他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养成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教育他们保护幼儿园内、路边、公园里的植物……同时,我们还指导幼儿种养植物,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知道植物生长的不易,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失败时的悲伤、收获时的喜悦后,孩子们学会了自觉地关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关注他们的生长环境。从身边的这些具体可感觉到的小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2.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把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先后开展了“我们是环保小卫士”、“爱护我们的家园”、“小小节水员”、“关心身边的小动物”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幼儿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使幼儿了解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我们在植树节、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爱鸟周等环保节日里也开展相关的活动。
“圣诞节”是世界孩子的节日,他给孩子们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环保动漫秀圣诞”的环保party活动!环保动漫秀以时装表演为主,西游记系列、奥特曼系列、美少女系列等表演内容。环保秀活动既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激发了幼儿表现、创造的欲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表演游戏“呼吸的大树”,用椅子代替树木,人们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呼吸越来越困难,通过这个游戏幼儿明白了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此外,幼儿通过玩“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等游戏,了解食物链的现象,初步理解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整体。
3.变废为宝,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我们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废物回收站”,发动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易拉罐、饮料瓶、废电池、牙膏盒、饼干盒等),经过消毒之后把它们投放到活动区角中,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进行制作、运用、探索一物多玩和一种制作采用多种材料的方法,以激发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报纸可以制作成风车,可以制成熊猫,可以制成拉花等等。在美工区,幼儿园用自己收集的生白米粒粘贴成北极熊,用鸡蛋壳粘贴成金鱼、用可乐罐剪制成小闹钟,孩子们看到废旧物品能制作出这么多有趣的艺术品,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4.走进大自然,启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环保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存在,观察树木、庄稼的生长、花草的变化,了解他们在四季的变化。教师通过观察不断生成新的活动,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积极进行环保教育。如我们组织幼儿实地参观,感受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和垃圾遍地、浓烟滚滚的污染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家园合作,加强环保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环保事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72-01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许多人乱砍滥伐以及肆意处决采掘,但是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进而使得环境遭到破坏,而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知识。因此,为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生活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环境保护中。
一、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关联
当前,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许许多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信息以及内容,这些信息不但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在环境教育理念中有效地渗透生物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都必须要充分关注生物资源状况,要能够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而且要树立较强的民族责任感与荣誉感,要为祖国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每位学生都要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要爱护动物与植物,爱护大自然,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护大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且要积极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生物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根据。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合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为学生介绍更多的环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彼此之间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有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而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而环保意识也是公民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以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从而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充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要有效地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意识,同时使其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了解到社会、科学以及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通过环境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1、结合生物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材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与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环境教育内容,尤其是其中所包括的一些“隐性环境”知识,从而在教材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全球植被的覆盖率正在急剧地减少,与此同时温室效应也在日益严重,这样就会逐渐影响到对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学生要加强对植物的保护。
又如,在讲解“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比喻为人体,之后再向学生介绍在人体内的环境发生失衡以后,人们就会生病,而大自然就如同人体的内部环境,一旦大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则自然也会生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透彻地为学生讲解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抓住时机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解“环境教育与保护”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环境遭到破坏以后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例如工厂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森林大幅度减少等,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到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一旦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必将会威胁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环境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了能够实现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积极地做好环境保护。
3、开展与环境教育渗透相关的主题班会
为了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与环境教育渗透相关的主题班会,然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主题班会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与讨论,将个人的见解与看法表述出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最后再由教师对这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可以向学生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心,增强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但可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还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每位生物教师都要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环境教育主题班会,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自身做起,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一、实验教学中树立环保意识
据了解,在农村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回收装置,甚至连通风装置都没有。而按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也有很多,一般是物质的燃烧和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绝大部分学校对实验废弃物不做处理就直接排掉,或者简单处理再排掉。其实学校实验室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因为很多下水道跟江、河相通,即使渗入地下,其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国外学校实验室都有专门的回收流程,而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回收流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减轻实验室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要立足教材,在常规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初中阶段,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分别介绍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及防治;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煤和石油的综合;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金属冶炼尾气环境污染;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酸碱盐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农药、化肥的污染;新能量、新材料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等等环保知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应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实验探究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二、实验过程中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确而且规范化。但是大不部分的实验药品用量教材中都未明确指出用量,多用“少量”、“适量”等词语笼统地来限定,使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往往会多取,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出现,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应先验证实验,只要能得到相应的现象或结论就可以了,一定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取最佳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实验操作要求进行不浪费药品,不乱倒乱扔废液、废物,应倒入废液缸或指定的容器内,实验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对一些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没有废液缸,实验废液随手到入水槽,流入下水道,有的学校虽然有废液缸却无回收处理办法,学生做完实验,实验管理员把废液一次性到入下水道了事,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习惯。在实验课中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例如未反应完的金属或碳酸钙可以过滤回收;废酸和废碱可以分类回收,用来做别的实验或洗刷容器;盐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可用锌、铁等轻金属置换;从制氧气的残留物中提取Kcl和MnO2;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等。这样既可减少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微型实验是用微型化学仪器,极少量的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最先在美国开展与探索,它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近年来我国已将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课题列入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规划,并将微型化学实验写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育大纲(试用)》本中。如果我们适当地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势的发展,也可谓是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0.5g,反应后生成SO20.6~1g,而微型实验每次仅需硫粉约0.02g,反应后生成SO2为0.04g。实验微型化,药品微量化使化学实验的排污量大大减少了,尾气吸收、尾料和废弃物回收处理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微型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对学生环保意识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
总之,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在开展实验教学和探究过程中,往往要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构成了一定的污染。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品种类多、数量少、变化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废弃物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去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伍曦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2)
[2]王通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化学教育,2005(1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环保教育;区域教学;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55-02
\[作者简介\]叶勤梅(1981―),女,本科,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中心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二级。
幼儿园是环境保护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让幼儿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使其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面对天然的绿色环境,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以致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人淡漠的环保意识也给幼儿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农村幼儿园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农村幼儿的环保教育从何入手呢?《纲要》在科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农村幼儿园的区位特点有利于幼儿更密切地亲近大自然,认识环境与人的关系。因此,农村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一、亲近自然,增强幼儿对环境的情感认同
自觉的保护行为来自对环境价值的认可,环境的价值又是多元化的。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这些价值,从情感上接受这些价值并不断积累这种情感,是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之所在。
对于围墙之外的田野,幼儿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他们去观察大自然。春天,去感受万物复苏,认识春小麦和田垄上的小野花;夏天,到蝉声鸣叫的池边柳树下,欣赏池塘里美丽妖娆的荷花;秋天,带他们到田垄上去感受微风吹过的稻香;冬天,走进蔬菜大棚,了解反季节蔬果的成长。在探索观察中,幼儿感受着大自然,被其美丽与神奇所吸引,不断收获着情感经验。
教师更可以把握教育契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机会,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不断丰富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例如,雨后,教师带幼儿去菜地里看小青菜的生长情况,却发现蚯蚓在地上蠕动,幼儿很好奇:蚯蚓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它的家在哪里呀?它躺在地上不怕被雨淋吗?教师拿来小铲刀,和他们一起浅浅地挖开了土层,寻找蚯蚓的踪迹,得到了更多的发现。教师借机组织幼儿讨论蚯蚓的作用,最终让他们明白:蚯蚓生活在土里,土就是它们的粮食,它们在土里活动,可以松动土壤,而它们的排泄物是花草的养料,利于花草的生长。神奇的蚯蚓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幼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可爱。
二、观察探究,帮助幼儿发现环境要素间的依存关系
当前的幼儿园里,普遍设有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自然角的物种相对于城市更为丰富,区域更大,更能吸引幼儿观察探究自然界里的动植物,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在植物区,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从播种到成长的全过程,感受植物在生长中的变化;在动物区,幼儿将家中养的兔子、小鸡、小鸭、小鱼等带到幼儿园中,每天定时喂养这些小动物,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在实验区,幼儿可以开展各种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设想,解答自己的疑惑。如“种子发芽”的实验,就是将黄豆种分别放在密闭的空盒子里、有土的盒子和有水的盒子里,观察三种情况下种子生长的过程。最终引导他们发现水、土壤、阳光和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三、丰富体验,为幼儿建立环境是非观
行动来自认识。对于知识和经验都还很匮乏的幼儿来说,要树立环保意识,需要教师主动开发专题教育课程,科学设计专题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环境教育感性体验。
(一)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懂得环保的意义
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最忌以简单说教的形式进行。而应该遵循幼儿年龄特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体验,以幼儿主动的经验建构来代替外界的灌输。如以下科学综合活动“‘小白’怎么了”的案例:
在这次活动中,主要运用幼儿饲养兔子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视频、图片、游戏等,让他们从中理解环保的意义。首先,笔者出示一幅“小白”伤心逃跑的图片,请幼儿猜测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接着逐步出示很脏的兔笼图片,让幼儿找出“小白”出逃的真正原因,即小动物喜欢干净的环境。现场实验,准备两个兔笼,一个脏的和一个干净的,找来两只兔子,把一只灰兔子放到有许多脏叶子的兔笼里,把另一只白兔子放在一个很干净的兔笼里,在两个兔笼里放上干净的胡萝卜。实验进行时,“小白”在两个兔笼中闻闻,自在地吃着胡萝卜,而“小灰”在脏兔笼中转来转去,然后轻轻地把胡萝卜叼起来,缩到笼中唯一一个没有脏叶子的角落里吃了起来……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不仅人喜欢舒适干净的环境,小动物们也喜欢。
(二)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设计环保教育活动,更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农村,开展环保教育的契机也很多,如在“3・12”植树节,可以开展亲子种植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边种植树木,一边学习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在“3・22”世界水日,让幼儿画一画“我身边的小河”,由家长说说这条河发生的变化,帮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幼儿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示范引导,让幼儿知道怎么做
行动是对认识最好的强化。对于初步树立了环保意识的幼儿来说,简单易行的环保行动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巩固和深入。农村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与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实践。
(一)借助环境布置告诉幼儿节约也是一种环保行为
可以用干麦秸做手工粘贴画装饰幼儿园走廊,用枯芝麻杆做成漂亮的孔雀来装饰美工室,将稻草编成“草鞋”“草帽”“草人”放在展厅供人欣赏等。
(二)巧用废弃物,让幼儿知道废物再利用的道理
可以发动幼儿收集麦秸、芝麻杆、空心萝卜等材料,用来制作手工;发动幼儿收集家中的各种包装盒和废旧衣物,送给教师制作教具。这样能使幼儿感受成为环保小卫士其实很容易。
(三)参与制作环保提示牌,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使命感
把附近乡村“小河干枯”的图片做成“请节约用水”的标记牌,放在水龙头旁;拍下路边胡乱堆积的垃圾,做成“请不要乱扔垃圾”标记牌放在垃圾桶旁。
当然,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并不是单凭幼儿园一方的教育力量就行的,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幼儿环保教育的体系,按照“纵向深化,横向发展”的原则将幼儿环保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徐朝晖.谈生态教育与学生的成长\[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9.
\[2\]樊坤.浅谈环保教育中的环境创设\[J\].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6(3):11.
\[3\]王慧.幼儿绿色环保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10.
\[4\]李慧敏,蔡玉叶.环保教育要从幼儿抓起\[J\].教育导刊, 2002(12):20.
\[5\]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Z]. 第一版.北京:教育部出版社,2001.
\[6\]沈美萍,马柳新.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Z].第一版.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30.
2、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3、节能是一种美德,环保是一种时尚。
4、企业求发展,环保须先行。
5、绿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环保第一。
6、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7、节能低碳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关灯节水多步行,绿水青天笑脸迎。
8、人类只有好好地对待大自然,大自然才能无限地回报人类。
9、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
10、树立“低碳”理念,创建绿色家园。
11、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犹如河缺口,能源连着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养成教育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有害气体超标和雾霾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些现实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身边的不少人随手扔弃废旧电池,乱吐口香糖、乱放鞭炮等现象也反映出人们的环保意识软弱。而环境与化学有密切关联,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结合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化学老师的责任,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教师应该收集、积累环保信息使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切合实际的切入点。如随着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的增加,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让学生形成环保忧患意识,从而保护环境的决心。如结合汽车尾气、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臭氧空洞又导致越来越多的不明人类疾病与生物变异,癌症发病率随之上升。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源及环境的污染并给人体带来危害;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的解决办法,等等。课堂是传授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主阵地,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探究学习,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收集关于水污染的情况及治理水污染的信息,并分组讨论为什么要禁止白色垃圾,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等,让学生通过探索问题的答案增强环保意识。
此外,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例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低碳出行,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努力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二、利用化学实验环节,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环境保护上有着非常实际的应用,治理污染的技术也大多是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应用,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直观性。
在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可以身体力行地进行环保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如在做有毒气体放出的实验时,对气体排放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又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对于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燃烧转化成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备氯气时剩余的氯气可以用稀碱液吸收,等等。
发展微型实验,在保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采用微型实验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如:氯离子的检验、卤素之间的置换萃取实验等就可以通过微型实验完成,效果很好。
对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以减少污染。比如银镜反应后含重金属的废液就应该回收到指定器皿里,并引导学生思考回收的意义及回收液如何变废为宝等相关问题,指导学生从身边做起,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苯酚、汞等有毒且易挥发的物质,钾、钠等易燃物,它们的使用和保存就是很好的教学案例。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生产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通过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实地环保教育。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污水处理情况,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并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如何改进处理“三废”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测定附近河沟和湖水的酸碱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身边环境,同时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最好的方法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小组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查找如何处理环境污染及如何进行废物利用。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环保知识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以短文的形式写出来并选取优秀作品贴在宣传栏中,让更多学生阅读,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将教学内容和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蒋帮本.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J].中学教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