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

第1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急性脑梗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15-02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急性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笔者自2007年12月~2010年5月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36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2例均为2007年12月~2010年5月期间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发病7天内就诊,均为首次发病,治疗前未做溶栓、抗凝和血液稀释等治疗,经CT和(或)MRI证实。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梗塞;②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③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发病6 h内入院1例,1 d内入院19例,超过1 d入院16例;大面积脑梗塞7例,多发脑梗塞16例;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2],轻型24例,中型11例,重型1例。治疗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40~72岁;发病6 h内入院1例,1 d内入院18例,超过1 d入院17例;大面积脑梗塞6例,多发脑梗塞18例;轻型22例,中型12例,重型2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对伴发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为14 d。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Ax-G ±s )表示,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1。

2.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见表3。

3 讨论

脑梗塞系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相应血管的闭[HJ2.4mm][SD1,1][FQ(13*2。175mm,X,DY-W][CD=175mm]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3]。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且复发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JP2]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灯盏花乙素。药理研究表明[4],灯盏花乙素具有对抗血管收缩作用,可使脑动脉张力迅速下降,舒张脑血管特别是张力血管,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同时,该药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激活纤溶系统,增加纤溶活性,降解纤维蛋白原,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和凝血,溶解微血栓。冯志武等[5]研究表明灯盏花素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对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等有明显疗效。因属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少,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可在基层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3~2434.

[4]崔连华,刘荣雅,闫芳.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杂志,2007,7(11):2446~2448.

第2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74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脑梗死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脑梗塞是指有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阻塞,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伴随缺氧,从而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软化或坏死,最终出现脑功能障碍,比如嗜睡、谵妄、意识模糊、偏瘫、感觉障碍等[1]。临床上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抢救以后,即进入康复期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主要通过系统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智力方面等进行锻炼,逐渐恢复其功能[2]。因为神经系统一旦损伤很难恢复,因此恢复期一般比较漫长,而且疗效不显著。我们的研究选取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0.7±5.8)岁。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梗塞。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各组均包括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试验组平均年龄为(61.3±5.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9.7±6.2)岁。两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在年龄、性别、症状表现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治疗方法[3-5] 在护理前对所有患者的情绪、智力、肢体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个性化护理方法具体包括:①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等,改变生活方式,制定康复计划,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认识该病恢复期的漫长。②肢体功能的锻炼和恢复:护理人员及家属可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在不影响生命指征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轻微运动,并辅以针灸、理疗等方式逐渐恢复运动功能。③语言功能的康复锻练: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语言恢复计划,设置常见的语言情景,先从简单的字词练起,逐步锻炼语言功能。④心理辅导治疗:脑梗塞患者通常会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应有计划地及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学会接受现实,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⑤纠正基础疾病,预防复发:遵医嘱服用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定期检查,预防并发症和急性脑梗塞发生。

1.3 疗效评定[6]: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选用生活质量量表和认知能力测试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调查患者及家属对于康复程度的满意情况。根据以上指标,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有效率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系统护理,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第3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7 例,均为急诊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3 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对照1986 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诊断为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治疗组48 例,男29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62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22 例,糖尿病8 例,复中风6 例,昏迷4 例;对照组39 例,男23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61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6 例,糖尿病5 例。2 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常规给予治疗,包括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血压药物等对症及支持疗法处理。

2.2 治疗组

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用中药制剂血塞通(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400 mg用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一次;西药依达拉奉(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 mg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30 分钟内滴完。每日2 次。2 组均以14 天为1 个疗程。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²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语言及肢体运动恢复正常,生活能完全自理或正常工作。显著进步:语言明显恢复,肌力IV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进步:语言有一定的恢复,肌力III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无变化: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或改善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恶化:症状加重或死亡。

3.2 治疗结果

2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级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

治疗组48826112193.7

对照组39313205282

第4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血塞通;低分子肝素;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6~48 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并继续恶化的缺血性卒中。研究提示,血栓进展是脑梗死形成的基本机制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是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配伍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科自2008年9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 例。研究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63±7.8)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型( 0~ 15 分) 22例,中型( 16 ~ 30 分) 28 例,重型( 31 ~ 45 分) 6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 40例, 脑干2例,丘脑 8 例,额、颞叶5例,小脑1例。对照组男 38例,女18例,年龄(60±9.8)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中、重型分别为27、21和8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 42例,脑干3例,丘脑5 例,额、颞叶5例,小脑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病灶部位、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入组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1]。入组条件:(1)急性脑梗死发病6~48h内入院,发病后48h内神经功能缺损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定义为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下降>2分);(2)首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3)瘫痪肢体肌力

1.3排除标准排除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计数< 90 ×109/ L 及已用溶栓剂、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病变、心源性脑梗死与昏迷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清除自由基,并根据颅内压情况予甘露醇降颅压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单位皮下注射,q12h,连用14天;血塞通针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14天。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仅加用塞通针(用法同上)。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行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等监测。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消化、泌尿系统以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复查头颅CT。

1.5疗效评定标准在入院时及用药第14天,根据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将疗效分级。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及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及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7%或较治疗前增加或死亡者。

1.6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由SPSS 13.0 统计软件包完成。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基本痊愈8 例, 显效20 例,有效25 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 显效13例,有效28例, 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5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408,P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t= 5.324,t= 4.906;P均< 0.01),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560, P

2.3不良反应研究组5例注射部位出现局部青紫,但各项凝血指标均未延长至正常2倍,不影响治疗,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左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启动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形成纤维蛋白血栓,血栓向近心端进一步发展,导致血管腔进一步狭窄或闭塞,使梗死区进一步扩大,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抑制血栓的蔓延,抢救缺血半暗带,防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关键。在发病后3~6h内的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法,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远远超过这一时间窗。有资料显示国内脑梗死患者于发病6 h内就诊率仅为15%[2],也就是说有85%的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此时,积极的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限制梗死灶向缺血半暗带扩张,并维护这个区域的血流而减少梗死面积[3]。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过亚硝酸分解浓集和纯化而得到,应用血凝剂量法证实低分子肝素有较强的抗凝血因子 Xa 和较弱的抗凝血酶(Ⅱa) 的作用 [4]。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机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改善梗死区侧支循环,从而挽救半暗区濒死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5] 。另外,还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 5~4. 0,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6]。本研究中研究组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积分值明显减低,治疗后的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无脑出血及全身各系统出血等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上述观点,证实了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血塞通注射剂是中药三七总苷的提取物,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脑组织含量的作用。并能抑制血栓形成,提高T-PA活性,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对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明显优于单用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两药合用可发挥其协同作用,既可改善梗死区的血液循环,又可减轻神经元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 376.

2高丽丽, 唐咏春, 刘前,等.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 13(3):336-339.

3陈政波, 吴振雄. 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社, 2005, 25(12): 151.

4李军荣, 张正毅.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 13( 4) : 237-238.

5Quartermain D, Li YS, Jonas S. Acute enoxaparin treatment widens the therapeutic window for tPA in a mouse model of embolic stroke. Neurol Res, 2007,29(5): 469-475.

第5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发病时间在48h以内。其中6例因自动出院或拒绝用药退出试验。有效病例106例,联合治疗组55例,对照组51例。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40~80岁,平均(58.8±8.5)岁,劲内动脉系统梗死8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20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部CT证实,排除脑出血;②40~80岁的住院患者;③发病48h;④欧洲卒中评分总分(ESS)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人选标准;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其他脑器质性疾病;④严重痴呆或精神障碍;⑤已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

1.4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丹参川穹嗪10ml(贵州拜特制药公司)+NS250ml静脉滴注,1次/d以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江苏先声制药有限公司)30mg+NS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对照组以依达拉奉治疗,用药方法与前一组一致。基础用药为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及其他对症处理。

1.5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谱、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1d进行评分及抽血化验。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治疗后E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设,差异有极显著性(P

3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最新的进展为超早期溶栓治疗。然而,或者因为患者就医时间超过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或者是因为医疗机构设备限制,或者是因为溶栓治疗本身的严重合并症,临床上进行了溶栓治疗的病例并不多。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祖国医学认为,所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气塞不通,血壅不流。现代研究根据本病血液流变学异常,以稠黏为特征;血小板活性亢进、聚集、黏附功能异常;颅脑CT所见病灶部位、大小等情况,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等认识,以及活血化瘀中药确能提高中医治疗本病疗效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从而形成了本病病因病机的瘀血论。为活血化瘀法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丹参川穹嗪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活血化瘀药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丹参素和川穹嗪。丹参素的药理作用是: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徨障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川穹嗪药理作用是: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解聚,扩张小动脉,发送微循环,抗缺血后再灌注的炎性损伤和活血化瘀作用。

第6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水肿/针灸疗法,偏瘫/针灸疗法;刺血疗法;熏洗;穴,并(五输)

继发于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是中风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肢水肿,尤以末梢部为甚。偏瘫水肿影响康复训练,延长病程,因而在临床上要加以特别注意。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第7版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确定中风中经络诊断及气虚血瘀证型。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脑卒中诊断,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水肿,年龄为40~75岁的门诊或住院患者。

排除标准:①凡不符合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者;②处于急性期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③凡属重度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重度休克、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40岁以下、7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对熏洗药过敏者。

l.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2000年6月-2005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即刺络组与西药组各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组间各项参数均衡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详见表1。

2 治疗方法

2.1 刺络组

①三棱针刺:将患手部井穴分为2组:第1组为少商、少冲、中冲;第2组为商阳、少泽、关冲。点刺前先轻揉患指0.5~1分钟,使之充血,常规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迅速点刺息侧穴,每指挤压出血3~5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每天1次,每次取1组穴位,交替进行。②补阳还五汤加味熏洗:黄芪30g、地龙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干姜10g、桑枝10g、独活10g、路路通10g、艾叶30g,上药加水3000 mL,煮开后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带药渣,先熏后洗,可用蘸药水的毛巾热敷患肢,每日2次。以上治疗10天。

2.2 西药组

口服双氢克尿塞20 mg、氨苯喋啶50 mg,每日2次。治疗10天。治疗期间2组一律停止使用其他对水肿有治疗或加重作用的药物。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

①水肿症状评分:按水肿部位单肢局部、单肢、上下肢分别计为1分、2分、3分;水肿按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肢体胀痛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水肿症状评分情况。②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半定量计分法,肢体瘫软、偏身麻木、气短乏力、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情况。③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水肿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制定疗效标准。痊愈:水肿完全消退,积分减少90%以上《显效:水肿明显消退,积分减少60%~90%;有效:水肿消退不明显,积分减少30%~60%;无效:治疗前后水肿无变化,积分减少不足30%。

3.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3.3 治疗结果

(1)2组偏瘫患者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结果说明: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在治疗后所有积分值都有改变,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2)2组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结果说明: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在治疗后所有积分值都有改变,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2组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经秩和检验,Z=0.9284,P=0.0485

4 讨论

中风病属中医“偏枯”“偏风”等范畴,“中风”之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其病因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激、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成本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密切相关。

第7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医学早期脑卒中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88-01

在所有的脑卒中患者中,患病之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占到43%,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很大,同时给患者家庭增添了许多烦恼和负担。为使这些人重新回归社会,生活能够自理,能最大限度的克服肢体的功能障碍,对这类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因而把这些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统称为脑卒中康复。

我们引入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使病人从病痛中恢复过来,不但使病情得到恢复,也使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恢复。目前康复治疗的手段主要是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好处在于使丧失的功能逐步恢复,尽可能的减小后遗症的危害,发挥机体的作用和功能,引导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回归正常状态。

1脑卒中康复治疗遵循的原则

1.1脑卒中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脑卒中发病可能受到多种病因的牵制,发病的部位不同,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所以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但也非综合症。在治疗时,不同病因,病理损害、临床表现、不同的机体,使用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治疗效果也不同。由此可见,对待每一个患者都需要采取针对性比较强的方案和最有利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①大的梗死或血肿与腔隙梗死或小量出血,其治疗方案及措施都有显著不同,注意采取分型治疗;②整个病理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明确整个病理的变动过程,便可以采取分期治疗;③人体的内环境十分复杂,器官与气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各个器官和内脏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脑部功能的正常,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脑部疾病并不是单一的只与脑部有关,而是和身体所有的器官都有关联。所以,在治疗脑卒中疾病的时候,同时要做好心脏疾病的防范与治疗。

1.2治疗过程中,要和注意保持脑部血液循环的良好状态。之所以要保持脑部阤循环的良好状态,主要是因为如果不对原有脑血管病进行治疗和处理的话,不但会影响新病情的治疗,还会造成多种并发症,引起严重的后果。并且,如果脑部血液循环不好,对脑卒中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保持脑部血液循环的良好状态是保证脑卒中取得治疗效果的前提。

2如何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考虑到脑卒中致病原因复杂,发病的情况特殊,以及疾病原理和临床治疗比较复杂和治疗方法多的特点,在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我们在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时,一定要对病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掌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脑卒中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从实际作用效果来看,康复治疗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针对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另一个是针对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2.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是指此时病情尚未稳定,由于严重的并发症不能惊醒制动的康复训练。因此采取一些尽可能减少脑损伤的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如:①争取身置法:这种方法的最终作用是防止出现痉挛症状,主要方式是患者应仰面躺下,头部枕着枕头,身体保持平直,尽量不出现过度伸展过度弯曲的身体侧曲。对于患者的肩膀要增加肩垫,防止肩膀向后缩,患者的上肢应平直伸展,上臂前端向后转,拇指的位置指向下方。此外,还要对患者的髋部增加髋垫,防止髋部向后收缩。对于患者的腿部我们应该垫上枕头,防止大腿变形。②身置需要经常变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长时间卧床而产生褥疮以及引起肺部的感染。不断变换,可以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同时可以恢复并维持侧屈肌,以及侧身肌的功能。③进行关节被动运动:目标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使活动受限。④饮食方面应注意:对于有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的病人,经口进食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通常靠静脉注射补充营养。⑤二便护理时易出现尿潴留、失禁及便秘,此时可采用导尿,开塞露、缓泻剂等。⑥呼吸方面,注意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⑦对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和培训。

2.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是指此时病情已经稳定,机体的各项功能处于恢复阶段,患者此时意识清醒,身体各项特征稳定,开始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开始时,活动量较小,待病情稳定,向家属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后再开始进一步训练。

2.2.1试着在床上进行来回的翻身,翻身是床上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训练患者躯干力量的主要方法,训练过程主要为让病人的两手手指相互交叉,上肢平直伸展,先向上方举手,并逐渐锻炼向侧方伸展。

2.2.2锻炼下肢力量。上面讲到的锻炼基本的翻身能力,恢复在床上的身体功能。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锻炼下肢力量,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锻炼方式主要为:首先要锻炼腰背肌肉和臀部肌肉,做好站立前的力量练习。病人应该平躺在床上,两腿缓慢弯曲和伸直,用脚踩在床上,将臀部缓慢抬起,坚持几分钟后放下。通过采取这样的方式,逐步恢复病人的下肢力量,最终达到恢复行走能力的目的。

2.2.3行走训练。对于脑卒中症状较轻的病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下肢力量锻炼之后,可以适应性的开展站立、蹲立训练。由于患病的缘故,病人在站立时候要保持身体平衡,使腿部成为支撑全身重量的支撑部位,并且在行走中要由家人搀扶或者有辅助器械帮助。初期恢复性行走训练不宜过快,应采取缓慢多走的方式进行。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如何在早期脑卒中开展康复治疗,明确了康复医学在早期脑卒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在早期脑卒中要想使病人尽快恢复状态,采取康复治疗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8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临床路径;内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c)-0166-03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al treat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 and the clinical pathway exploration

LI Wan-quan FANG Chang-geng TU Jun-rong LIANG Jian-guang ZHENG Xiao-dong

Sanshu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Foshan 528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 of aortic dissection so as to providing better guidance for saving patient′s life. Methods The AD patients accep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Octo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s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n patient′s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normal value within 30 min of treatment;when admitted within 6 h,patient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ll reached 100-110 mm Hg standard,and heart rates all reached 60-75/min standard.During hospitalization,8 patients died from aneurysm rupture,and one case of sudden death,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88.46%. Conclusion Due to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ortic dissection likely to cause misdiagnosis.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reasonable treatment ar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which will help reduce mort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Aortic dissection;Clinical pathway;Internal medical treatment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症之一。关于AD的病因,多由于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局部撕裂口流入囊样变性的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着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1]。AD患者多呈现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的特点,急性期病死率高,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因此,快速准确地对AD进行诊断及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结合本院对AD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以完善AD的内科诊疗体系为出发点,总结分析了78例AD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内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旨在提高AD的早期确诊率,最终降低AD患者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69例;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35~72岁,平均(47.7±8.9)岁;患者入院至发病时间1~16 h,平均首诊时间(7.6±2.6)h;患者住院时间7~21 d,平均(16.3±5.5)d。初发症状表现为剧烈疼痛51例(65.38%),胸背疼痛21例(26.92%),胸闷头昏15例(19.23%),大汗淋漓11例(14.10%)。所有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

1.2 诊断方法

常规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再经MRI及64排CT增强扫描确诊为AD,根据DeBakey分类法将患者分为三型。Ⅰ型: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至主动脉弓或其远端;Ⅱ型: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并沿主动脉向远端扩展,罕见情况下逆行扩展至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入住CCU病房抢救,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变化。使用盐酸哌替啶、吗啡、冬非合剂等对患者进行镇痛与镇静;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控制患者心率,目标值60~75/min;降压方式采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持续泵入,根据患者血压状态调整剂量[2]。如患者血压难达标,加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等,使目标血压6 h内降低至收缩压100~110 mm Hg。若患者出现显著低血压,应积极扩容,对于顽固低血压、休克患者应用多巴胺使收缩压维持在100~110 mm Hg,以保证心、脑、肾灌注正常。对于符合支架治疗条件的DeBakey Ⅲ型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采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

1.4 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0、30、60 min的血压和心率;记录各时间段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00~110 mm Hg、心率控制在60~75/min的达标患者例数。患者治疗后随访1个月,记录患者死亡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确诊后,立即行镇静与镇痛治疗,疼痛在6 h内得到控制。经药物治疗10 min后,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开始下降;治疗30 min后,心率及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均值处于正常范围内;给药60 min后,患者平均心率及血压均达到治疗目标,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本组中10 min内治疗达标患者15例,30 min内达标患者56例,治疗60 min达标患者71例,60 min内患者心率、血压达标率为91.03%,全部患者病情稳定,留院观察(表1)。随访1个月,住院期间69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9例患者死亡,其中,因血管瘤破裂死亡8例,猝死1例;9例死亡患者中,6例患者于发病1 h内由于呕吐药物及转院等因素,未能达到治疗目标,3例患者于治疗1 h内达标。治疗1 h内达标患者死亡率4.2%(3/71)与未达标患者死亡率85.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93,P<0.05)。

表1 AD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x±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AD是现今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3],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可归为两类:血管自身的病变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引起血管自身退行性病变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和高血压,而近年来国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呈现高发态势,与之密切相关的AD发病率亦随之逐年上升[4]。AD患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死亡率较高,如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易造成患者死亡[5]。患者结局多由主动脉壁外膜破裂,导致患者迅速出血而死亡。研究显示,AD患者猝死率约为3%,发病2 d内病死率高达50%。因此,建立系统的AD患者抢救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AD患者治疗路径的选择,尽早对AD进行确诊是紧急救治的关键。临床中突发AD患者的症状复杂,极容易造成误诊,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6]。AD主要症状表现为剧烈胸痛,具有突发性并很快达到高峰及阵发性加剧的特点,性质具有多样性,典型表现为撕裂样、刀割样疼痛,且疼痛部位广泛。随着夹层分离的扩展,延伸疼痛可呈现转移性疼痛范围。当夹层累及到升主动脉分支血管的血供时,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如头昏、头痛、发作性视物不清、晕厥、偏瘫、截瘫、肢体麻木、二便失禁等。当血肿破入胸腔、食管、心包腔时,则可表现出咯血、呕血、心包压塞等症状[7]。由于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因此,对于AD的诊断应联合多种检测手段。纳入本次研究的临床诊疗病例均采用磁共振检测方法,目的在于明确AD发生的范围、内膜瓣状态及其走行、真假腔及内膜破口位置,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分支血管受累等并发症,均能获得理想的评估。与此同时,结合CT检测,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和空间位置,综合评价AD实际情况,以免造成误诊而耽误患者抢救时间。

患者一旦确诊,尽快采取内科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次研究的临床病例中,本院首先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镇静与镇痛治疗,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利于对患者进行抢救和减少意外发生。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避免夹层进一步扩展和破裂。针对患者高血压状态,降压治疗药物首选硝普钠,但由于硝普钠可增强左室收缩力,因此需加用β受体阻滞剂合用[8]。β受体阻滞剂既能够降低患者血压,同时又能够减慢心率,故非常适合用于急性AD的紧急救治,无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都应首先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能提高动脉壁性能,降低血管破裂的概率。本次治疗的目标是在1 h内将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00~110 mm Hg,心率控制在60~75/min,其意义在于减少夹层血流量,防止血管破裂,同时将血压降低至能维持心、脑、肾最低灌注水平,以保证身体机能。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中不得使用抗凝剂,以防止血管栓塞。本组患者经治疗10 min后血压及心率开始下降,治疗30 min后血压及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达到目标心率及血压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71.79%,1 h内达标患者达到91.03%。本研究分析9例死亡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后发现,患者经治疗1 h内心率及血压如未能达标,其后期死亡率则高于达标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内科保守治疗AD患者并使其血压及心率达标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1 h内。

综上所述,由于A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容易误诊漏诊,因此,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而患者发病1 h时内是内科急救的黄金时间,如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心率,将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达到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为患者的后续外科或介入治疗创造条件,挽救患者生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或支架置入术,减少患者死亡的发生[9]。

[参考文献]

[1]Li B,Pan XD,Ma WG,et al.Stented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for retrograd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fter endovascular stent graft repair[J].Ann Thorac Surg,2013,9(33):1-6.

[2]赵子粼,罗敏,黄梁艳,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9(27):558-559.

[3]陈小芳,王东进,徐标.高血压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 20(2):171-174.

[4]周胜堂.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3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90-2791.

[5]蔡丽生,蔡铭智,陈秋贤,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2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0):899-902.

[6]蔡远翔,李伟明,徐亚伟.主动脉夹层64例临床诊断及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39-440.

[7]杨梅,张刚,曹雪滨.主动脉夹层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2):210-212.

[8]孙鸣宇,王效增,荆全民.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 21(2):181-183.

[9]陈雪梅.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6):3484-3485.

(收稿日期:2013-12-17本文编辑:袁成)

第9篇:急性脑塞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西结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41

资料与方法

收治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确诊,平均血肿量10~30ml,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不入选。全部病例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39~73岁,平均高血压病史12年,平均血肿量20ml。对照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38~75岁,平均高血压病史12年,平均血肿量19ml。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起病后均常规处理,如调整血压、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及对症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则加用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组根据患者症、舌、脉,辨证施治。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法。处方:天麻、半夏、茯苓、白术、胆南星、丹参各10g,天竺黄15g,大黄10g(后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以平肝泻火通络为法。处方:天麻15g,黄芩、山栀、夏枯草、丹皮各10g,大黄10g(后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以化痰通腑为法。处方:胆南星15g,全瓜蒌10g,大黄10g,芒硝10g(冲服)。气虚血瘀型:以益气活血、扶正祛邪为法。处方:黄芪120g,丹参、赤芍、地龙各10g,桑寄生15g,桂枝6g。阴虚风动型:治以滋养肝肾,潜阳熄风。药用: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各30g,川楝子、代赭石、白芍各15g,天麻、玄参、天冬、龟板各10g。痰热内闭清窍型:以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为法。处方:羚羊角粉3g,竹茹、天竺黄、石菖蒲、远志、夏枯草、丹皮各10g。痰湿蒙塞心神型:以温阳化痰、醒神开窍为法。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竹茹各10g,胆南星15g,石菖蒲12g。以上诸型每日1剂,分3次口服,随症加减。2周后复查头颅CT计算血肿吸收率。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①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V级,生活自理或恢复工作;②显效:肌力恢复到II级以上,言语功能基本恢复,生活部分自理;③有效:肢体肌力提高1~2级,言语功能有所恢复;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检验。

结 果

治疗组57例基本治愈17例(29.8%),显效33例(57.9%),有效5例(8.8%),无效2例(3.5%),总有效率96.5%;对照组51例,基本治愈10例(19.6%),显效25例(49.0%),有效11例(21.6%),无效5例(9.8%),总有效率90.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16,P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风”范畴。由于平素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极,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络脉溢破,血溢于脉外,脑髓受伤,瘀血、痰浊、水饮积聚,上冲犯脑而形成。中风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其转归预后常发生在一瞬之间,应积极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舌、脉,辨证分型,分别采用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法,对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