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进出口贸易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进出口贸易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出口贸易理论

第1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 海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湖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重庆市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中国分地区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云南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广东与云南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比较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江西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湖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 进出口贸易与反倾销会计的关系研究 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进出口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 广西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广西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FDI\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进出口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3,12.

[2]赵江红.广西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J].中国商贸,2010(12):176-177.

[3]彭红玉.探索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39.

[4]王森.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0(07):52-54.

[5]赵青平,张玉姗.中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浅析[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01):83-85.

[6]董辉.广西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对策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12-215.

[7]胡静.江苏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57-63.

[8]王风云.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06-113.

第2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环保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的服装纺织企业纷纷对于改进服装纺织生产,促进服装贸易可持续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为了能够在保持并促进服装贸易经济增长水平的同时,不断对于服装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提高,各国不断采用通过新的行业法规或标准的方式使本国服装纺织产品的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进口国通过国际贸易政策作为壁垒,对于低标准的产品输入进行限制。从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角度看,各国的新法规和新标准确实有助于促使服装纺织企业完成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转变,也有助于促进服装纺织产业的升级,同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技术水平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国际服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这就导致了服装纺织产业的行业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很难能够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一致的认可。假如发达国家以其发达的社会经济背景为支撑,利用先进的行业技术优势在是世界范围内强势推行服装贸易行业的国际化标准,必然会极大程度地扭曲国际服装贸易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服装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崛起,发达国家的服装贸易逆差正在不断扩大,针对于这一现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将服装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政治目的相挂钩,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国际服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进行阻挠。

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客观实际看,自进入WTO以来,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一直遭遇黄灯。在取消配额制度以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以欧美的发达国家为代表,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一直遭受到设限,并且受到他们所谓的“中国”的影响,在服装出口贸易方面一直遭受到各种限制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引起的舆论影响和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作出了一些跟风的反应,针对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措施,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但是最终还是要从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寻找根源,为此,回顾我国经济与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的影响,有助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行业明确自身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制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经济起步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工业发展几乎是零基础,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封锁,在服装纺织行业的目标是要能够尽快地解决我国广大人民的穿衣问题。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立足国内现有资源,特别是依靠农业基础,凭借天然原材料重点促进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兼顾丝织、麻、毛以及化纤等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经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自力更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品种和齐全工业门类的产业部门,为我国的服装纺织产业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主要还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产量主要多用于自给自足,服装进出口贸易的量非常少,出口的纺织类产品也主要是初级产品,被出口用于吸引外汇从而进口国内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物资。举例说明,在1978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额仅仅是24.3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非常微小,也由于当时我国与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及世界服装纺织行业的联系很少,因此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与国际上的纠纷和摩擦也较少。

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终于走出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从内需型的导向转变为出口导向型。在这一时期,国内服装纺织工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基于,不断进行企业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对国有服装纺织企业进行改革,在对外方面,服装纺织工业以增加出口创汇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向外向型经济进行转变。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以及内外兼顾的发展战略作用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工业基础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能力也得到了持续的增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86年至2001年间,我国的服装纺织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4%,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到了199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服装纺织品出口国家,并将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2001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534.76亿美元,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6%上升到了15.71%,说明在服装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已经跻身成为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大国。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力也在不断得到增强,服装纺织产业的外向型特征不断突显,但是贸易纠纷在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阶段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所遭遇的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中,我国往往处于孤立而被动的境地,总结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当时我国还未成为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MFA(《多种纺织品纤维协定》)成员国,因此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始终无法获得GATT或MFA的支持和保护,使我国经常陷入被动、孤立的境地,因此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经常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第二,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类似于GATT或MFA这种多边贸易组织的监督和约束,贸易进口方经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制造贸易纠纷和摩擦,更过分地会单方面地扩大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设限额度和设限范围,对我国的服装类产品配额进行扣减,相 比于其他是贸易组织成员的国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平等的地位;第三,因为当时我国未成为GATT或MFA成员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无法通过这些机构解决贸易争端,即使能够上诉到这些机构通常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裁决。

总结这一阶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地位,使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遭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调整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2年之后,我国终于能够以WTO成员国的身份正式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极大了减轻了配额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束缚,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够在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环境中参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活动,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出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对欧、美市场的服装出口贸易增速达到了32.96%,在欧、美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服装进出口贸易业务量的增加,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在迅速增加,遭遇到的设限范围之广、设限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见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在世界反倾销案件占了276起中的47起,数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俗话说树大招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警惕,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加大了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打击。在这一阶段,各国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摩擦和打击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进行。第一,故意将世界纺织品配额的释放进程推迟。ATC(《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规定了成员国要在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完成全球范围内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体化进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各国在进行每个阶段的执行时,其增加的一体化金额远远低于数量,并未达到ATC所规定的配额追加增长要求。这种要到最后的时刻才将配额全部释放的行为不但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且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长期性的处在扭曲的状态,不利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欧美等国家长期对中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实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频繁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施压,更过分地是在国际社会中肆意鼓吹中国。美国的纺织品行会还通过联合各洲的国会力量以及纺织工人的组织对世界范围内的纺织品贸易相关议题进行施压,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影响下,世界上共计65个国家相关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公告》,规定世界贸易组织讲纺织品配额制度延长到2007年底,极大了损害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利益,影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双边协定、补贴以及高关税等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限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目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200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的服装进口关税平均为7%到10%,甚至有达到30%的高关税,是在所有进出口货物中关税最高的产品。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的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美国的进口关税收入中,有42%是来自于纺织品或服装类货物。此外,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国家还通过双边协议的方式对非洲及加勒比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贸易优惠的待遇,例如免配额、免关税等方式,这种行为一方面对于缺乏优势的纺织业生产地区起到了扶持作用,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格局遭到扭曲,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为了扩大面料出口,变相地对本国纺织业进行补贴的手段。由于我国并不属于世界上的任何组织或集团,不仅不能享受到进口国的优惠待遇,还要受到进口国最严厉的限制,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遭到了打击,蒙受了不必要是损失。第四,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我国服装出口贸易进行设限。长久以来,欧美国家一直警惕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视。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些国家不断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挑衅,同时采取了各种限制措施。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十分担心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会对其国内市场造成扰乱,会对其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威胁或者损害,因此经常寻找借口讲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制裁进行延长。这种对贸易设限的延长,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也将更加自由化,更加一体化,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贸易保护的现象还将继续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继续保留一定的戏份,并且将不断地衍生出更多新的保护措施和贸易保护的相关理论,通过更加灵活而隐蔽的方法对全球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加快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保证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减少贸易保护的情况发生,最终使这种现象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王丽萍.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1).

李钊.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第3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项目教学;教学设计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教学改革使课程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纯讲授模式,开展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上课时很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其应用性,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导致不能将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于实际业务中。基于目前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就要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训的项目中体验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的操作,实现操作技能的提高。实践表明,采用项目教学是搭建这一平台的重要载体。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一,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出口贸易实务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一、确定项目

项目的确定是教学的基础,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进出口贸易实务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可以把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解为几个子任务。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及教学任务设计

项目1:初步认识进出口贸易

任务1:认识进出口贸易业务

任务2:认识商品市场与贸易合同

项目2:解读商品品质、数量与包装

任务1:熟悉品质规定与计量单位

任务2:选择包装方式,设计唛头

项目3:解读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

任务1:选择贸易术语

任务2:核算进出口商品价格构成

项目4:解读商品装运与保险

任务1:运输方式,运费计算

任务2:投保流程,填写保险单

项目5:解读支付结算

任务1:汇付和托收流程

任务2:信用证支付流程

项目6:合同的商订与履行

任务1:交易磋商与填制合同

任务2: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二、制定计划

在项目教学中,一般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教师根据全班同学的情况进行分组,制定项目组长,一般4-6人为一组。确定项目后,在教师的带领下每小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方法。例如在交易磋商这个项目的教学中,首先制定总的项目工作任务是掌握交易磋商的形式,再把总任务进行分解,制定更详细的具体实施计划。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交易磋商中,知识目标是交易磋商的环节、内容和要求,技能目标是撰写发盘函、还盘函及合同确认函。

三、实施任务

在这个阶段,各项目小组开始学习。进出口贸易合同中主要条款地制定,进出口商品价格地核算,贸易纠纷地解决,贸易单据地制作,这些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真正学会胜任企业某个岗位的工作,将所学理论贯穿运用于其中。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学生,并给出建议性的指导。例如:在信用证这个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先简要讲解什么是信用证后,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阅读真实业务中的合同后审核信用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明确信用证的相关基本当事人,并对信用证中会包含哪些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事先做好英语词汇的翻译工作。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并请学生代表将同学们普遍需要解答的疑问列举在黑板上,由教师统一作答,同时穿插教师对各小组的个别解答,最终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已修改好的信用证。

四、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成果是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过程。对项目教学的评价应该多元化。项目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活动成果评价,如项目完成情况、计划是否合理等;二是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小组合作参与意识、是否听取教师的意见等方面。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成员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教师的评价结果,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整个项目活动中,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的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好的教学项目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去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不断的完善项目教学过程,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进,朱芬俊.任务驱动教学与国际贸易实务[J].职教论坛,2009(3).

第4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关键词:FD 对外贸易 总体效应 时空差异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关于FDI与国际贸易国外学者主要讨论两方面:一是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因果关系。Muchielli和Chedor(1999)、Graham(2000)等分析得出FDI对东道国出口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而Zhang和Felmingham(2001)的研究结论是出口规模的扩张能吸引FDI的流入。二是FDI与国际贸易之间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替代关系理论认为贸易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即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也会产生国际贸易。Belderbos和Sleuwaegen(1998)、Blonigen(2000)等学者研究证实了此观点。互补关系理论认为FDI 可以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即表现为投资与贸易的互补。Goldberg 和 Klein(1999)、Mariam Camarero(2004)等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与FDI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蔡小勇、余子鹏(2005)利用2003年中国30个省份的出口总值、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及当年实际利用FDI值,分析了FDI对中国出口及地区差异影响,结果表明FDI对西部落后地区出口的带动作用最大,对中部地区出口的带动作用最小。王少平等(2006)利用1992年至2003年我国三大地区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FDI 对不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FDI对出口有显著的创造效应和较强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其创造效应不显著并且替代效应相对较弱。梁瑞(2008)研究发现我国FDI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较为显著,但FDI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次之。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FDI对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方面,即替代性和互补性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部分结果表明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这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各区域由于自然和经济条件不同而导致FDI的贸易效应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在更深层次上分析FDI对我国区域贸易失衡状况、转移效应等方面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1987年至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我国区域对外贸易的阶段性影响进行实证,从而对我国FDI的贸易总体效应进行全面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数据选取 本文采用中国30个省市(因部分数据缺失)1987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1987年合资2008年各省进出口额、实际利用FDI、GDP与公路铁路总长度,2009年实际利用FDI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信息网,2009年其他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其中各省的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FDI以万美元为单位;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00年的名义GDP为基期调整得到实际GDP,然后按当期汇率调整为万美元;汇率是IFS所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了指数化调整;各省铁路与公路总长度以公里为单位,所有数据均采用对数形式。

(二)模型设立 为研究FDI 对我国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除了把当年实际FDI作为解释变量,还将各地区贸易绩效与其经济规模联系起来。经济规模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因此,引入各省GDP这一变量作为经济规模的测量指标。同时,根据影响贸易收支的一般理论,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变量主要是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国内外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而影响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关键因素是汇率。因此,引入汇率这一解释变量,在文中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表示。另外,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基础设施除了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FDI 的关键因素。因此,引入各省公路和铁路里程数作为基础设施状况的替代变量,该替代变量用ROAD表示。基于上述分析,选取影响对外贸易的四个主要经济变量——外商直接投资、国民在截面间的异方差性和相关性造成估计结果偏差,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别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进行估计。

三、实证检验

(一)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总体效应分析 本文首先对解释变量回归,并依据面板模型的F检验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估计。模型 1、2、3见表(1)是FDI对解释变量的混合效应、个体固定效应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拟合结果。模型1由于面板模型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趋近于0,故拒绝混合模型;而个体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由模型2中冗余固定效应检验的F值和模型3的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是较为合适的,因此认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较为准确。结论显示,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的创造效应,当我国FDI流入量增加1个百分点,出口将增加约0.06个百分点,进口约增加0.18个百分点。此外,GDP与基础设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显著正相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在我国汇率变动显著影响进出口,即人民币贬值1%,出口将上升0.61%,进口上升1.09%。

(二)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时空差异分析 1987-2009年时期,我国经历了对外开放、金融危机、加入 WTO等重大经济事件,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环境有可能产生了相应变化。政府积极引入 FDI的同时,开始注意到引导FDI转型,使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产业内的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通过1987年至2009年数据对FDI与我国三大区域对外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很可能会遗漏掉一些重要的阶段性影响。因此考虑到这种阶段性的变化,将 1987年至1992年作为第一阶段,1993年至2001年作为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9年作为第三阶段,沿用前文设定的方程,对三个阶段分别进行GLS回归分析,通过计量结果来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FDI对各区域的贸易影响有怎样的改变。(1)不同阶段FDI对我国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计量结果见表(2)显示:在不同阶段,东部地区FDI 对贸易影响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改变。1987-1992年东部地区FDI对进出口贸易均具有创造效应,对于进口FDI系数为0.21,即增加1单位 FDI,会拉动东部 0.21 单位的进口,大于出口的FDI系数0.1。1993年至2001年东部地区 FDI对进出口贸易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效应,进口的FDI系数为 0.9大于出口的FDI系数0.32。而在2002年至2009年东部地区 FDI 对进出口贸易均无显著影响。1987年至1992和1993年至2001年间,东部进口创造效应明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凭借着地理优势、廉价劳动力和较低的运输成本吸引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投资建厂并开展加工贸易。建厂期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技术专利以及人才,无疑会拉动东部进口贸易。 2002年至2009 年间,东部地区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因可能是经过前期外资企业的发展,其已经完成了生产所必需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已形成围绕外资企业的产业需求的加工贸易服务产业链,不用通过进口就可以在国内完成所需生产资料的采购。(2)不同阶段FDI对我国中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通过FDI对中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3)显示:1987年至1992年,中部地区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无显著影响。1993年至2001 年,FDI 对进口贸易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效应,对出口没有显著的影响。进口FDI系数为0.12,即增加1单位 FDI,会拉动中部 0.12 单位的进口。2002年至2009年,FDI 对出口贸易则表现出显著的替代效应,出口FDI系数为-0.15,对进口无显著的影响。1993年至2001年间中部地区FDI的进口创造效应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部地区产业链基本形成和生产成本逐步上升,而中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并且相对于西部地区还有着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大量产业开始向中部转移。在这一阶段中部地区吸引大量FDI 的流入,对进口贸易有显著带动作用。在2002年至2009年间,FDI 对出口呈现显著替代效应并不意味着FDI 对中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减小。相反,这是正确利用FDI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虽然中部地区不具备东部地区天然地理优势,运输成本等因素也制约出口导向型FDI的流入,但非常适合引入市场导向型FDI。同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引入外资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3)不同阶段FDI对我国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通过FDI对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4)显示:1987年至1992、1993年至2001年两阶段,西部地区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无显著影响;2002年至2009年间西部FDI对进出口贸易则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效应。FDI的系数进出口系数分别为0.14和0.11,即增加1单位FDI,会拉动西部地区0.14单位的进口和0.11单位的出口。前两个阶段西部地区FDI系数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中部较一致。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基础设施,给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运输成本,引入西部地区的FDI数量较少,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低。而在2002年至2009年间,西部FDI 对进出口贸易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效应。其可能是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西部地区较大潜在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吸引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这种 FDI 与中部地区 FDI 类型(市场导向型)一致,这种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可以利用西部地区优势投资设厂和发展产业,同时也大大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我国FDI对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阶段性影响结论如下:(1)1987年至1992、1993年至2001年间东部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的创造效应;2002年至2009,东部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无显著影响。(2)1987年至1992年中部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无显著影响;1993年至2001年中部FDI对进口有显著的创造效应;2002年至2009年中部 FDI 对出口有显著的替代效应。(3)1987年至1992、1993年至2001年间西部FDI 对进出口贸易均无显著的影响;2002年至2009,西部FDI对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的创造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西部地区基础实施建设,积极引导市场导向型FDI流入。地理区域决定西部引资环境的竞争力较弱,要大规模的引资必须加强教育、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西部应继续推进铁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适当扩大航空运输能力,解决西部交通中通道少、密度低的瓶颈问题。(2)利用中部地区资源和劳动力,大力引入市场导向性FDI流入。中部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应该提供相应的产业导向,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于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引入外资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技术外溢,以及外资企业的辐射作用,能提高中部企业的竞争力并大大带动中部地区与外资企业配套的产业发展。(3)利用东部地区的良好投资环境,积极引导FDI 转型。FDI 进入东部地区之后,能够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外商可以得到较高和较快的投资回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东部地区大量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推动我国贸易顺差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限制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业的发展,引导东部地区FDI 投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通过这种转型东部地区 FDI的贸易创造效应必然会得到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王少平、封福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的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2006年第8期。

[2]蔡小勇、余子鹏:《FDI对我国出口及地区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1期。

[3]梁瑞:《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1期。

[4]梁琦、施晓苏:《中国对外贸易和 FDI 相互关系的研究》,《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4期。

[5]朱捷、张晓萍、贾金荣:《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策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5期。

[6]Graham, E.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Empirical Result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7]Zhang Qing and Felmingham, Bru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ward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hina's Provincial Export Trade,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1.

第5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贸易 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以及原因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从远期来看将影响人民币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有效汇率,逼迫人民币长期持续的升值。这两个方面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动荡,欧美货币市场安全性相对减弱,为了规避风险,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和工业投资,由于外资不断增加,人民币变得非常紧俏,进而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1、弊端。我国是全球引进境外投资项目最多、涉及领域最广泛的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企业是吸引国内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引进外资还可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人民币升值后,会使投资成本增加,改变即将来我国投资的外商的态度,转而将资本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2、利好。人民币适当的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首先,可以加大我国消费者对各种国外产品的需求;其次,还可以降低国内企业进口大宗原材料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商品的需求弹性越高,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数量调整的程度越大。由于不同商品价格的弹性有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不利影响。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而贬值可以提高该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大幅度的升值,对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巨大。如果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保持原有的利润空间,就会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国内的就业。

2、有利影响。首先,人民币适度升值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更好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改善我国和主要贸易国的关系。适度的将人民币进行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摩擦和各种有针对性的贸易纠纷,对于更好的树立我国大国的国际形象是非常有益的。

三、进出口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和建议

(一)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不仅在出口,而且在进口方面也已步入全球大国行列。一国通过进口可以引进资金、技术和各种先进的设备,弥补国内某些资源的不足,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据相关研究,进口对中国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约为46%。即使是进口消费品,也会带来相关的示范效应,从而传输到生产环节,使一国生产的发展更为优化。中国已跻身贸易大国的行列,不仅要重视出口,更好重视进口,积极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为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调整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优化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对于高科技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从我国商品的贸易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外国需求弹性小,还要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对市场份额的竞争;先进设备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高,这一特点对于完善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努力增强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尽量减少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带来的弊端。

(三)向内需型经济转变,减少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向内需型转变。由于国内内需不足,我们必须依靠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都是极度冒险的。所以,我国也应该积极推进对内开放,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我国人口众多,国内消费潜力巨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较大,扩大内需可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总的来说,在政策方面,我们可以下调税额、调整个税征收点、改变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态度、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的税收权利等。

(四)逐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维护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必须依靠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目前,我国的汇率水平还不能对资本账户变动做出快速反应,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程度和发展水平还没有条件可以让中国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和和外汇交易市场,我们必须逐步完善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改变单一的联系汇率机制,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机制。等到经验成熟,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具有对进出口贸易完全的掌控能力之时,可以考虑将对外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

四、结语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短期内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加快国内企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能力。如何有效掌控适当升值这个“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防止人民币大幅波动以缓解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又要充分利用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各种方式为人民币进一步的升值减压,以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唐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第6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例由1990年的30%一度增长到2006年的65%,随后稍有下降,2010年约为49%;同时年度贸易顺差额也迅速增长,2008年达到最高点2981.3亿美元,自2005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50%左右;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双双下滑,顺差收窄,2009年为1956亿美元,2010年1815亿美元①。但是,这与一些发达国家巨额的贸易赤字仍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球贸易的不平衡成为金融危机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典型的贸易顺差国,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有关其汇率和贸易问题的争论与研究再次成为政界和学术界的焦点之一。

    二、文献回顾在贸易收支与汇率关系的研究中,Robinson[1]最早应用弹性分析法研究进出口的供求弹性。弹性分析法在Lerner[2]

    等研究下得出了以数学表达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弹性之和小于1,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考虑到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时滞性,Mag-gee[3]发现了短期内本币贬值可能恶化贸易收支,于是J曲线效应由此而诞生。随后,大量的研究主要围绕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的验证。在比较近期的文献中,Wilson[4]采用不完全替代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与美日之间的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只有韩国的贸易与汇率关系存在J曲线效应。MarquezandSchindler[5]以中国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例为因变量,研究其与人民币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和中间品进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10%,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比例降低0.5%,进口降低0.1%。Kandil[6]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出口需求的弹性相对较低,所以进口需求的弹性是决定经常账户余额变化方向的主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升值并没有引起进口需求的增加,出口对汇率无弹性。Kharroubi[7]认为汇率弹性同时受到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共同影响,由于各国贸易的结构不同,因此汇率变动对贸易不平衡的调整也不同。较早开始研究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余额之间关系的学者中,如Zhang[8]研究发现进出口的变动是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却没有发现汇率变动是引起贸易余额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且我国的贸易余额不存在J曲线效应。卢向前、戴国强[9]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是否存在,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显着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且存在J曲线效应。叶永刚等[10]研究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短期或长期因果关系,而与中日贸易收支互为因果关系,但J曲线效应不明显。金洪飞、周继忠[11]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分析中美贸易,发现我国对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均不显着。刘尧成等[12]将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分解为纯粹的汇率变动影响和汇率变动引起产出、收入等变动间接对贸易产生影响,采用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余额的动态影响。认为我国存在修正的J曲线效应,而且人民币升值有产生贸易逆差的压力。LiandXu[13]采用比较静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人民币升值10%后,对中美贸易顺差和美国就业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的一般贸易产出的负面影响较大,中美贸易不平衡状态会进一步加剧,一般贸易的顺差会下降,加工贸易顺差增加,因此综合效应不明显。以上研究中有的支持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在我国存在,有的却得出我国贸易缺乏汇率弹性的结论。这可能因为研究的数据期间不同,方法也有所差异。此外,有的是分析双边汇率与贸易的关系,有的分析多边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双边的贸易与汇率关系虽具有针对性,但由于贸易比重占我国贸易总额较低,不能综合反映我国整体贸易与汇率的情况。而且有的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作为多边汇率的替代,也缺乏科学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环境、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汇率政策与贸易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国贸易与汇率是否存在一定的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汇率波动又是如何影响进出口贸易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说明

    在实证研究中,通常假定进出口由国内外收入和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即实际汇率)决定,同时假设出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因而没有考虑供给的影响。本文在研究进出口汇率弹性时,同时考虑进出口的需求、供给和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国内收入分别代替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国外收入分别代替出口需求和进口供给,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价格因素。因此设定进出口贸易的方程如下:lnEX=a0+a1lnREER+a2lnWY+a3lnCY+ε1lnIM=b0+b1lnREER+b2lnWY+b3lnCY+ε2lnTB=c0+c1lnREER+c2lnWY+c3lnCY+ε3其中EX、IM分别表示出口、进口贸易额;TB=EX/IM,以出口比进口的相对额表示贸易余额;REER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指数的上升代表人民币升值,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WY、CY分别表示国外收入和国内收入,代表进出口的供给和需求因素;εi表示随机扰动项。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引起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因此系数a1、b1、c1的理论符号分别为负、正、负。而供给和需求的增加都会促进出口、进口的增加,因此a2、a3、b2、b3的理论符号均为正;c2、c3为前者的综合影响因素,因此符号不确定。由于进出口贸易、国内外收入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都具有内生性,因此,本文采用VAR模型进行分析。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时间序列数据平稳的前提下,VAR模型才是稳定的;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但是满足同阶单整,且存在协整关系时,可以采用有限制条件的VAR模型,即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因此,本文通过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性,分析进出口贸易与汇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建立VCE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与汇率的短期动态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而且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为1995年1月-2011年9月,一方面始于汇率改革后,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在整个样本期间,包括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以及最近的一次经济危机,样本期间包含了经济的扩张与衰退,更适合研究长期均衡关系。在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中,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网站;由于缺乏GDP月度统计数据,因此以工业增加值指数替代,国内外数据均来源于OECD网络数据库,其中,国外收入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欧盟等的工业增加值指数按照BIS的贸易权数加权平均来代替;同时以月度CPI指数(1995年1月为基期,根据环比数据计算得出,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对进出口贸易数额进行调整,相关数据均采用X12加法模型进行季节调整并取自然对数。

    (三)单位根检验在求解协整方程和建立VEC模型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如表1,所有变量除TB(进出口相对额)外均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均平稳,满足同阶单整的条件。

    (四)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其是在VAR系统下检验多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一种方法。协整检验滞后期的选择是基于VAR系统根据AIC和HQ准则选取的。从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存在0个协整方程的假设被拒绝,存在一个协整方程的假设没有被拒绝,因此,lnEX、lnIM、lnTB均与lnREER、lnWY、lnCY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三个标准化的协整方程:从协整方程的结果看,出口的汇率弹性为正,但数值非常低(仅为0.006794),而且不显着,所以我国的出口几乎没有汇率弹性;出口对于国外需求的收入弹性约为1.4,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进口的汇率弹性也为正,约为0.37,但是也不显着;进口的收入弹性约为1,国内需求是进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贸易差额的汇率弹性虽然为负,但是也不显着,国外需求是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因。这与Kandil[6]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结果类似,即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升值并没有引起进口需求的显着增加,出口对汇率无弹性。综合来看,虽然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进出口贸易却没有显着的汇率弹性。原因可能在于:1、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一部分,属于“大进大出”型贸易,汇率升值一方面降低加工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降低了中间产品进口的成本,二者相互抵消。2、从进口方面来看,一般贸易进口中资源及能源类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根据毕玉江的研究,国有企业对与进口产品价格敏感性较低[14]。

    3、经济全球化对与贸易的汇率弹性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会增大贸易的汇率弹性,因为一国进口产品的国内可替代品增加,需求的价格弹性增大;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使得一国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加深,一国的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具有很强互补性,进口与出口的价格弹性均降低;最终贸易的汇率弹性决定于二者的综合影响。就我国的状况而言,进口产品的国内可替代性较低,垂直化程度较高,因此贸易的汇率弹性不明显。

    (五)VEC模型分析因为各相关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行VEC模型的估计,分析短期贸易与汇率的动态关系。滞后期的选择也是基于VAR系统的AIC和HQ准则选取的,因此各个回归模型的滞后阶数不一定相同,如下表,从左到右的滞后阶数分别为2、2、1。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各个差分项反映各变量的波动,被解释变量的波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二是短期影响因素波动引起的。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方程的ECMt-1项的系数均为负,说明当进出口贸易大于其长期均衡时,会向负的方向调整,小于其长期均衡时,会向正的方向调整,系数的大小反映了调整的力度。三者相比而言,出口的调整力度较大,进口的调整力度最小,贸易差额居中;但整体来看,调整力度不大,说明我国目前的贸易不平衡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善。汇率短期升值对出口有负的影响,且滞后两期,影响系数约为0.45;汇率升值对于进口也有负的影响,同样滞后两期比较明显,影响系数约为0.66;说明汇率升值,短期内进出口都会减少,导致贸易差额的变化对汇率不敏感。

第7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本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数据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出口的数据和城镇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通过研究找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的协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城镇化发展;格兰杰;主成分;影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已经步入中等水平,但是收入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未来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城镇化,所以有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数据采用的是我国近几十年来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以及该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影响找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对外贸易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关于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研究的成果来看,在这些研究成果当中很少有涉及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和我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影响,得出了谷物和非谷物类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所以该研究结果得出了我国要在保证相应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来适当进口粮食的策略。有的学者对于工业化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从中得出了国际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进出口贸易的形式的不断变化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如果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该环节对于出口产品的种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进出口的产品的种类要进行严格的限定,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高科技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其有力的推动者,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使得企业在地理位置上产生集聚效应。在基础的工业带动下当地的经济会呈现全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使得农业上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一般来讲,不同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会比较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效益一般要比农业的效益要高,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服务业的效益要比工业的效益要高,这种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会使得资源和劳动力朝着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很多数据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于城镇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现状来看,直接涉及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没有对进出口贸易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对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了主成分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二者的确切的关系。

三、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的程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当地政府管理水平和组织形式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之前的不到20%已经达到目前的接近60%。在这期间我国的出口的贸易总额也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在我国城镇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变成城市,同时实现第二、三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的涌进城市,使得城市的规模以及城市的数量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转变着农村一切。城镇化是对于一个行政区域来讲,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总的百分比,在某种程度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发展和集聚的程度。所以国家的城镇化率和城市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城镇的人口又对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对外贸易以及服务业都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所以从上述推理来看城镇化率和城市的对外贸易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由于产业之间的边际效益的差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放弃从事的农业投入到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中来,在城市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事的是对外贸易的工作,并且对外贸易产业一般都集中在城镇中,这就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以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从二者关系的宏观角度来讲,进出口贸易在各个方面都会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国家对于城镇的规划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性发展的资金都是由此而来,所以对外贸易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城镇化的贡献非常大,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四、城镇化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了如下的几个变量来分析二者存在的关系,包括近三十年的我国进口总额、我国的出口总额、我国的非农业就业率、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居民收入差异、以及非农业产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目标变量为城镇化率。所选择的数据为1970-2010年的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来获得的。

(二)模型设定

在我国城镇经济的组成中非农经济占到了城镇经济组成的绝大部分,这种非农业的经济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经济的重要影响,由于城镇经济组成结构的重大转变使得越来越多农民的劳动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中开始从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当中,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恰恰成为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所以使得企业的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城镇化的研究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指的是二者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该指标反映了一个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由于数据的值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为了更好的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对于数据做一定的预处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假设如下:linUR=c+β1lnMt+β2linXt+β3linNAOt+β4linPGt+β5linNAEt+β6linIGt其中,UR指的是目标变量,M、X、NAO、PG、NAE、IG是解释变量。其余的为相应的系数以及误差项。

(三)回归分析

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来讲,可以通过差分处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平稳的变量,然后才能够将上述数据应用与所构建的模型。然后借助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误差项进行分析。首要的就是检验各个解释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通过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来获取相应的一阶的平稳数据和二阶的平稳数据等。本文在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我国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分析法。首先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城镇化率的格兰特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化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却非常小。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镇化率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下降。结合现实来考虑,城镇化率对于进出口贸易具有多个方面的消极的影响,通过本文数据的结果来看,其对于进口的影响是消极的。城镇化率的升高会使得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改变,会使得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于第二三产业中,所以社会资本也会参与到这些产业当中,这会使得国内的二三产业实现快速的增长。根据我国进出口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产业一般都是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的产品,在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中我国对于这些工业成品的进口占到了进口总额的80%以上,在这些环节中各种设备的进口占到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制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国外产品的依赖性进而使得进口的额度减少了。接着对于出口总额对于我国城镇化率的影响的格兰杰因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出口总额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因,反之则不是。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会起到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出口额的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为城市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到城市,因而实现了城镇的快速发展。反之城镇化率对于出口贸易的总额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主成分因子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每个解释变量对于城镇化率影响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为了得到各个解释变量的权重值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计算得到出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为0.99,进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同样为0.99,所以本文所选择的解释变量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了93%以上,所以利用上述解释变量来对目标变量进行解释的理由是充分的,进出口额的比重是最高的,所以为了简化也可以直接将上述两者直接作为整个模型的解释变量。

结论

为了使得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应该集中力量于出口贸易。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积极发展对外出口,大力发挥产业的集聚化效应,使得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提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资本、资源与人力的有效的配置,提高我国资本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作为政府要积极的引导对外贸易企业进行改革,为出口贸易产业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先进,使得其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作为国家来讲,应该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的税率,为出口外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外部环境,增强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增强。

作者:汤梦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章元,万广华.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

2.朱惠茹.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3.吕延方,王冬,陈树文.进出口贸易对生产率、收入、环境的门限效应—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人均GDP的非线性面板模型[J].经济学,2015(2)

4.赵强,杨丽华,陆士群.基于技术含量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5(2)

第8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关键词】铁路;进出口;思考;对策

1.形势

1.1大力发展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形势

根据盛光祖部长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新模式,实施多元化战略,必须把握“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核算”的总体要求,未来铁路发展要紧紧依托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开发物流业和其他经营业务,建立铁路运输业和非运输业同等重要、同步发展的新格局。在铁路多元化经营新模式的大环境下,铁路进出口贸易公司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1.2国际形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大幅降低了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也大幅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同样,欧债危机的爆发又使得欧元区的国家加大了其产品的对外贸易。这样中国无疑会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即造成了我国外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需求急剧下降,外贸出口大幅萎缩。

(2)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好处,也带来一定的危害。好处是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成本的降低;危害是提高了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了资本投入的成本,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1.3周边形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的新亚洲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克服金融危机影响,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更加紧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引引擎,日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然而事件的发生,引发两国的贸易之争,大大削弱了中日的贸易往来,我国将会加强与东盟、台湾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同时也可能增加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

2.发展铁路进出口贸易的方法

上海雷威进出口贸易公司是上海铁路局唯一拥有全国各口岸报关权集商贸、物流、仓储、咨询及托运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外贸公司。为上海铁路局所属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等进口铁路配件和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等,如SKF轴承、工装设备等。但是由于公司规模比较小,外贸经验不足,外贸信息比较闭塞,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在高速发展的高铁时代,探索和思考发展铁路进出口贸易的方法,是我们经营铁路进出口贸易的一项责任和使命。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铁路进入高铁时代,铁路进出口贸易公司应该借当前铁路大力发展非运输企业的形势,紧紧依靠铁路运输主业,用足政策优势。

2.1进口贸易

与运输主业联手,共同开发做大做强铁路工装设备进口业务,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可以大大的降低进口成本,为进口贸易带来了优势和空间。

(1)机车车辆配件进口:随着ND5进口机车配件市场正在逐步的萎缩,动车运营公里数已趋近动车的三、四级修程,动车的配件进口业务为我们打开了外贸市场空间。

(2)工装设备进口: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许多高科技的检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如印刷铁路磁卡票的印刷设备、车辆段的车轴磨床、机务车辆段的不落轮镟车床等。

2.2出口贸易

贸易竞争指数TCli—又称水平分工度指标,它用来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它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劣的程度。即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供应的同种产品,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劣程度,TCli值越大,优势越大。铁路进出口贸易公司要充分利用在出口贸易中的政策优势,中国率先进入了高铁时代,伴随着铁路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生产,我国的路用产品正在逐步成为国际上的先进的,高附加值的铁路产品,正在从亚洲的铁路市场向欧美市场发展,如高铁和动车机车及配件、铁路路用缓冲器等。努力增加路用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通过各种国内外交易会和网络等为一些只能作为供应商的小工厂和没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做好出口。即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等,扩大外贸产品的宣传和展示,吸引外商不断做大自营和出口业务。

(2)充分利用外高桥保税区的优势,用足政策优势,努力吸引外资来料加工,逐步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仓储、物流一条龙的服务。同时可以把我们现有在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华铁置业公司逐步打造成我们在保税区的铁路窗口,努力使我们的铁路产品走向国际。

(3)加强与铁路路用产品工厂合作,充分利用我们现有向东南亚出口的铁路产品,用全新的包装和宣传,参加国际铁路路用产品的展览会,努力把既有的拳头产品扩大销售市场。增加铁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第9篇:进出口贸易理论范文

关键词:FDI;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作者简介:胡再勇(1976―),男,湖北浠水人,经济学博士,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6-0039-04

收稿日期:2006―08―14

一、外国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国fi,贸易的现状分析

根据小岛清的理论,当外资投资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时,将会创造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充分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并与自身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并拉动我国出口。此外,外国直接投资的进人,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重要的资本品的进口,而且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尤其是一些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垂直型投资的发展,即跨国公司到发展中国家建立与其国内的产品有关联的子公司,并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形成专业化分工合作,这也会促进东道国进口的增加。

从图1可以看到,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逐年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增长源泉,相对应的是国有企业出口竞争能力的逐渐衰退。

由于在外国直接投资中扮演主角的跨国公司拥有庞大的全球生产与分销体系,这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进出口渠道,也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同时也是与我国开展进出口贸易最紧密的国家,这种现象表明外国直接投资的确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本文将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来实证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定量贡献。

二、本文采用的方法

1.单位根检验。采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假设序列yt服从P阶自回归过程。检验方程为

其中c为常数项、St为趋势项。作假设检验为HO:y=0;H1:r<0。如果接受元假设则说明序列yt没有单位根。方程中加人p个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εt成为白噪声。对于非平稳序列,还需检验其差分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n阶差分是乎稳的,则称它是n阶单整的,记作I(n)。而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

2.协整检验。对于服从I(1)过程的变量的协整检验,从检验的手段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C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检验,Jo-hansen和JuseliusL提出了一种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这里我们采用前者进行分析。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平稳时间序列,可以直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变量间的回归,这时最小二乘法估计量不仅是一致的,而且快于平稳时间序列OLS估计量的收敛速度,因此,可以直接对FDI和贸易变量进行回归。

其中lnFDIt是t期实际FDI的自然对数,InXt是t期贸易额的自然对数,c为常数项。引入对数后更容易得到平稳数据而且不会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考察方程(2)的回归残差εt是否平稳,可以采用ADF检验,如果平稳,则表明存在协整过程,且方程(2)描述了FDI和贸易额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3.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在考察序列x是否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时采取的办法:先估计当前的y值被其自身滞后值所能解释的程度,然后验证通过引入序列x的滞后值是否可以提高y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则称序列x是y的格兰杰成因(Granger Cause),此时x的滞后期系数只有明显的统计显著性。一般的,还应该考虑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序列y是否是x的格兰杰成因。检验方程为

其中,k是最大滞后阶数,通常可以取稍大一些。检验的原假设是序列x(y)不是序列y(x)的格兰杰成因,即

检验的指标是F统计量利相伴概率。

三、本文采用的数据及来源

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来度量FDI,以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来度量国际贸易。

四、实证分析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由于经济模型中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经常发生伪回归现象而造成结论失效,所以,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主要采用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检验结果可知,LFDI、LEI、LE、U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即它们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这些变量的一阶滞后差分DLFDI、DLEI、DLE、DLI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LFDI、LEI、LE、LI都是一阶单整I(1)的。

2.E―C协整检验。根据协整理论,由于LFDI、LEI、LE、LI都是I(1)的,所以,可以进行协整分析以验证LFDI与国际贸易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果两个非平稳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两个变量之间就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伪回归。本文采用Johansen提出的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方法,我们首先分别建立LFDI与LEI、LE、LI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假设其滞后期数为p,通常希望滞后期数足够大以反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滞后期数越大,自由度越小,因此在本文中采取AIC和SC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滞后阶数;当AIC和SC出现矛盾时,利用似然比(LR)来确定滞后阶数,以便在动态性与自由度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在滞后期数确定后,再对协整方程中是否存在常数项和趋势项进行验证,然后对数据进行协整测试,最终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到,由于似然率22.8829大于1%临界值20.04表明应拒绝原假设,HO:r=0,而接受备择假设H1:r=1;另一方面,由于似然率3.5308小于5%的临界值3.76,因而接受Hl:r=1的原假设。结合这两个假设检验的结果可知,

在1%的显著水平下,LEI与LFDI存在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对于LE与LFDI,由于16.34366大于5%的临界值15.41,表明应拒绝原假设HO:r=0,而接受备择假设H1:r=1;似然率4.397493小于1%的临界值6.65,因而接受H1:r=1的原假设。因此,在5%的显著水平下,LE与LFDI存在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对于LI与LFDI,由于16.16805大于5%的临界值15.41,表明应拒绝原假设HO:r=0,而接受备择假设H1:r=1,由似然率2.176960小于5%的临界值3.76,因而接受H1:r=1的原假设,结合这两个假设检验的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LI与LFDI存在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检验。经济时间序列经常出现伪回归问题,即经济意义表明几乎没有联系的序列却可能计算出较大的相关系数,实际却毫无意义。本文对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可见,关于LFDI不是LEI的Granger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2921,应该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认为LFDI是LEI的Granger成因,而LEI不是LFDI的Granger成因的原假设,其相伴概率是0.7745,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LEI不是LFDI的Granger成因的概率较大。同样,表明至少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认为LFDI是LE的Granger成因,但LFDI是U的Granger成因的概率只有77%,不是很大。

4.协整方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根据上述Johansen检验以及Granger检验可知,LFDI确实是LEI、I凰、LI的成因,且LEI、LK、L1分别与LFDI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故可以分别建立LFDI与LEI、LE、U之间的长期协整方程,结果如表5。

协整分析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方程(5)的协整回归结果可知,LFDI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自然对数值0.442个百分点的同方向变动;从方程(6)的协整回归结果可知,LFDI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带动出口贸易总额的自然对数值同方向变动0.508个百分点;从方程(7)的协整回归结果可知,LFDI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带动进口贸易总额的自然对数值同方向变动0.298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FDI与出口贸易之间的正向关系要大于其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因此,就LEI、LE、L1分别与LFDI间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

(1)构建的LEI与LFDI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

由于AIC=-4.814207,SC=―4.117194都比较小,且R―squared=0.54,对数似然函数值为62.14207,所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其中括号中的数值是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同时,本文还对模型(8)、(9)、(10)进行了一系列检验,DW检验表明这3个模型的残差没有自相关,JB检验表明这3个模型的残差分布是正态分布,ARCH检验表明这3个模型不存在条件异方差,RESET检验表明3个模型的设置基本正确。

从误差修正模型(6)、(8)、(10)可以看出,三个方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分别为0.3342、0.2736、0.2157,表明上一年非均衡的程度分别为33.42%、27.36%、21.57%,表明从非均衡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不是很快,同时也表明我国的进出口、出口、进口波动程度不是很大。与长期均衡相比,在短期动态中,LFDI对LEI、I丑、L1的影响要小于长期均衡方程中的影响。从方程(6)、(8)、(10)可以看出,在短期内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滞后2期的LFDI显著影响LE(滞后1期的LFDI因估计系数没有通过T检验而省去),这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一般只有到第2年才能发挥出来。

五、结论及建议

首先,协整分析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的自然对数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和进口贸易总额的自然对数值分别同方向变动0.442个百分点、0.508个百分点和0.298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其对进口贸易的推动作用。

其次,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上一年非均衡的程度分别为33.42%、27.36%、21.57%,这说明从非均衡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不是很快,同时也表明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的波动程度不是很大。与长期均衡相比,在短期动态中,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然对数对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自然对数的影响要小于长期均衡方程中的FDI所造成的影响。在短期内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滞后2期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然对数显著影响出口贸易总额的自然对数(滞后1期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然对数因估计系数没有通过T检验而省去),这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一般只有第2年才发挥出来。

最后,从对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贸易贡献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发现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已经超过国有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的差额也在逐渐缩小,从1993年相差12.73%逐渐缩小到2004年的0.76%,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逐年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增长源泉,相对应的是国有企业出口竞争能力的逐渐衰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