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核心文化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文化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文化素养

第1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养 文化心灵 培育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另一方还要通过多层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对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尤为关键。文化心理应当是在人文素养影响下的大学生的诸多素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塑造之所以在大学生育人工作中尤为关键,还在于文化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社会元素”。

一、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与其人文素养的习得、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文化心灵,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高雅情趣。因此,要塑造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应当基于人文素养的发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大学生的哲学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出发,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二、当前,必须重视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1.社会功利主义导致对大学生教育的缺失。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都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而忽视了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社会功利主义思想也使得当前的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上都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而对学生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缺乏应有的教育,另外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之外,其他诸如待人接物、社会交往、团体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很少,导致学生们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内容贫乏。

2.社会多元思潮和价值观导致大学生文化心灵缺失。当前,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推动了社会思潮的涌动,使得多元价值取向充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中,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现代大学生处于价值观选择迷茫、道德倾向难以确定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心灵发展的定格摇摆,难以汲取到有价值知识和营养。

3.大学生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文化心灵的脆弱。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很多学校的学科特色明显,但其人文教育不足,虽然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对大学生教育的宽专业、厚基础,讲究教育的人文化,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一些人文教育的课程,但是从实践的应用来看,收效不一。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文素养单一,专业性强,缺乏丰富的人文元素,使得大学生的文化心灵脆弱。

三、必须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入手,强化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引领,为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由于多种文化冲击,多种价值标准并存,使得大学生对文化的追求过程中,存在理性的辨别和判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先阶段迫切需要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鼓励他们的爱国精神,向他们宣传和灌输社会主义荣辱道德标准,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图强,勇于探索,甘于奉献。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对这种价值认识的内化,使他们真正夯实主流文化思想,获得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2.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自觉与自信。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应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视传统包容、共促发展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善于处理人际交往,能够包容人际关系中彼此缺点,化解存在的矛盾,使他们能够自我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得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互通、互相满足和互相激励。

3.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世界先进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的层次提升。作为西方文化,固然有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立,但其中也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必须法律制度完善,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强烈,讲究和重视人人平等,重视个人的发展等,这些都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认知,提升人类文化意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塑造方面,可以增添更为丰富的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文化心灵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应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1.重视高校课程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大学生文化心理塑造中的功能。首先,高校应增加人文课程设置,增加对大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体育、哲学、法律、历史等多种人文学科的教育,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尤其在人文课程教育中,要有意识地使大学生将人文素养的提高与社会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课堂采用启发、实习、实践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对实践的认知,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从情感认同,到理性认知,最终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推进他们文化心灵的健全发展。

2.充分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来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他们通过参加、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化他们密切合作的精神,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认同、情感发展、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发展。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形象,对人们影响大的特点。尤其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富含丰富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人文知识,高校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浏览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提高,从而推动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 文化心灵的自性化:《诗经》与文化无意识探索[A]. 张文新.[C].: ,2009:276.

第2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一、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识字写字就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各个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强化小学语言文字训练,则需要将“识字写字”训练放在第一步。首先,老师需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由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需要老师革新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小学生的爱玩心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游戏,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写字比赛、开火车读汉字等,充分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识字写字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其次,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写字技巧和方法。

例如,老师在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可有效结合汉字的形成规律,让学生通过查拼音、查偏旁部首来进行识字,或者将同一偏旁的字列出来,让学生统一进行对比学习,如“什、仍、付、住、他”,而老师还可以将每一个字的偏旁用红色标注出来,以此强化学生进行记忆。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为学生识字写字打下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2]。

二、教会学生布局谋篇,拓展学生语言思维

为了强化小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可教会学生布局谋篇,有效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例如,在进行《燕子》一课的教学时,其第一个自然段的寥寥数笔就将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出来,所以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则能够感受到燕子的可爱。但是,这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感受燕子的可爱。因此,老师在让学生进行“读、画、说”来感受燕子的伶俐可爱之后,便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为什么本课作者并没有写燕子的眼睛和嘴巴呢?是作者疏忽了吗?”当部分学生在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之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燕子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燕子的翅膀、嘴巴和眼睛,并让学生分析翅膀、嘴巴和眼睛的特点。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其思维则一下被打开,一位学生回答说:“燕子的嘴和眼睛并不像翅膀那样有特点,所以作者选择没写”。然后,老师再顺势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描写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教会学生布局谋篇,从而促使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有效拓展,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三、重视教学生字词应用,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教材,拓展口语交际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留有空白,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将这些空白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并通过联想,补充文章的空白之处。此外,教师还要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在进行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

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文章主要阐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文章最后作者写道:“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到底是怎样的呢,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我们都生活在相互信任的环境里,人类不再伤害动物,我们的身边有小鸟、小猴等,这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能够主动思考教师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都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对这个“境界”加以描述。在激烈的?论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3]。

(二)加强训练,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为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创新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要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教师要从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出发,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说的兴趣。

第3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应当具备的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是最关键核心的素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学科素养,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学科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

一、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对图像符号的认识、比较、辨别。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它是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体、技术、美术语言,创作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它是因交流、表达的需要提出的,是人们交往、表达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感知、分析、比较和诠释。它是人们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少的又一种素养。“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可进行创造和实践。它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素养。“文化理解”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它是为了尊重、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需要,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美术的学习便可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会成为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因此,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

1.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全面性的美术学科素养。教师对每个教学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感受、体验美术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第三,教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建立良好生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得到提高。第四,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2.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多欣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应用。

3.参加美术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如:色彩对比调和、黑白灰分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用笔、线条组织、构图安排、造型设计、元素融入、托物寄情等,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4.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们会去干点什么?然后展示自己孤独时候画的一张国画小鸟,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重要。高中生作为个体,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因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受到阻碍,师生情感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三、结语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 “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当重视地方文化的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形成有效的校本课程,唤醒人们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活、生命、社会,以及身边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身边文化的存在,不忘历史、文化史,延续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文化,让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生根发芽,不断传承。作为一名高中的美术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提高民族文化的素质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的性格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开放民族的胸怀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的理想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推动民族的创新同样需要美术文化教育。美术文化教育在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知凡. 基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评[J]. 教育参考,2016,04:9-17.

[2]李艺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千年历史文化古镇贡川[J]. 学周刊,2017,10:232-234.

第4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在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指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两大热点话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在学习了英语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活动中,具有的感知语言和领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点,能够反映出个人在思维方面的辑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和水平。思维能力是认知因素,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方面的技能。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包括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学生能够树立世界眼光,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拓宽学习渠道,逐步形成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潜能和品质。

二、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课型,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在发展核心素养的阅读课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环节的设计。

1.阅读环节

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分为默读、诵读和朗读等形式。阅读课教学应重视深层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并领悟文本语言的结构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异国文化。阅读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默读文章,以读的方式理解社会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意义。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第一册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活动:学生阅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What did Alice Thompson see? What did Alice Thompson do?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所看到的景色和所做的事情,感受作者语言描述的美。

2.探究环节

探究有助于语言的内化。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可以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等,查询生词的词义,分解长难句。通过探究,学生可以理解跨文化差异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可以训练思维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第一册Module 4 A Lively City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探究活动:学生阅读并探究以下问题:Should we put up a lo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all cities? 探究环节可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分享环节

分享可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强化。在探究环节,教师通过设计对话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语言意义和语法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交际经验。

例如,在学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设计以下阅读小组分享活动:设计小组活动,合作讨论问题:What can we do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an earthquake? What can we do before an earthquake? What can we do during an earthquake?

4.表达环节

表达是语言学习的输出环节。表达活动包括梳理故事情节、勾勒文章脉络等。人物表演和文本改写也是表达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活动中提出观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例如,在学习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表达活动:Is Yuanmingyuan worth rebuilding in Beijing? Give your reasons.

总之,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设计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建立并完善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

第5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立昌、博士研究生张金运在《中国教育学刊》第1期上撰文认为,课程知识的文化性是指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文化性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课程知识的文化融合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与学生要提升文化主体意识,能够觉察到课程知识承载着各种文化观念与文化传统,并对这些观念与传统产生的过程进行溯源,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知识中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批判与反思,进而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知识的文化要素(学科文化)和本土知识中的文化要素(地方文化),并把它们渗透在教学中;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课程知识蕴涵的文化类型,尊重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和已有经验,设计出适切的教学方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采用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批判式教学等。

用重构式将数学史融入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陈碧芬在《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上撰文认为,教师利用重构式方法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中的思考过程及其魅力,步骤如下: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数学主题的历史进行梳理,比如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专题知识脉络,但不局限于某一学段的数学历史,而是尽量让学生对某一专题知识有个全貌的了解;其次,抓住所教主题历史进化的主要步骤作为教学重点,如新的概念、法则、定理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历史上数学家遭遇到的认知冲突、认知障碍和解决过程等;最后,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重构知识点的历史,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问题驱动”策略设计教学。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校教授汪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第1期上撰文认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构成,教师欲将童话教学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联系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在态度素养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钟爱童话故事的态度、喜爱童话文体的态度和喜欢童话活动的态度;在语言素养方面,教师要分析童话语言的特点,如童话语言富有童趣、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在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读写文本、复述故事、理解寓意等路径实现文化的传承。

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

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蔡庆有在《教学与管理》第1期上撰文认为,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部分内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认识不到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有效性,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是关键。比如: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以发展学生的笛ё酆纤匮为目标,以综合性问题解决为内容;数学综合与实践以联系广泛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为依据来选择数学实践问题并开展学习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的五大特征

第6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听力课;反思

当代社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较强思维能力、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态度等综合素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2014年3月,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之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就我们英语学科而言,主要的核心素养有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其中听是理解的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听力课型又是英语技能教学基本课型之一。《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技能教学中应当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技能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活动、优化教学资源、发挥恰当的教学指导作用。因此如何上好一堂初中英语听力课很重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主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对一堂初中英语听力课进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本人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对自己的一堂初中英语听力课的反思。

一、理解英语核心素养,调整教学目标

通过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笔者发现原来设定的本课目标仅涉及到技巧,知识,语言交流方面和情感态度的内容,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原有的目标后面可增加两个目标:1.通过设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思考,课后能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2.通过了解西方国家学生的出行交通方式,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能够吸收跨文化中精华的部分。这样能够把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在常态英语教学中,教师更侧重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常忽视或弱化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提升,必然伴随思维的发展。在反思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远远不够,就这节听力课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整改。

1.巧用导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7上Unit3的主题是Welcome to our school。在听力课的开头,引入自己的学校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所学校,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对英语核心素养的学习,笔者认为此时必须趁热打铁,要为学生进一步提供创新的舞台,使他们真正热起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反思后我认为在原有的活动中,应该多增加一项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有哪些设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讨论、大胆思考、想象创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平台。为后面的听力做好圆满的铺垫,从而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调动起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兴趣,使导入变得更加具有创新性,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2.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任务型教学为中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已有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发展这些思维品质的最为便捷的方式,乃是通过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而实现,这不仅包括教师自己提出问},也包括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这堂课上除了提出与所听内容相关的问题外,也应该提出一些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在听完Speak up关于图书馆的内容后,提问中可以设计以下两个问题,先提出1.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brary?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多样化的答案,如:1.可以在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籍;2.可以向图书管借阅自己喜欢看的书籍;3.可以在图书馆安静的做作业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Can we cha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library?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主动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shouldn’t you do in the library?通过这样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不仅问题本身有助于学生从表层学习进入了深层学习,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而且最后一问可以发展学生自己的提问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自主发展。

三、善用课堂教学机智,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了解西方文化礼仪,对提升文化品格有着积极的作用。经过本人对英语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觉得这节听力课中,在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余,要渗透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格。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谈论交通方式,在谈论到坐公交车上学时,应该向学生介绍在英语国家,乘坐公交车的礼仪。乘客上车可以说:“Good morning, sir/madama”,下车的时候,要对公共汽车司机说:“Thank you”,并且告诉学生这是西方文化礼仪中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跨文化交往中有很多的品格值得我们向其他国家学习,也许不久的将来,学生上公交车时都会这么做,这样公交司机也会每天拥有好心情,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我们的学生慢慢学会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品格。

四、合理利用现代网络,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它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现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使用好网络,那将会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产生巨大的效果,因此,在本节课末尾的作业布置上,笔者认为应当增加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改变现状,改善上学交通方式的方法,尝试用英语把措施罗列在自备本上,便于下节课交流,交流后也能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制作poster,展现自己的思维内涵,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英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也认为: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反思,我更坚定了我们英语老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第7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从2014年提出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9月13日,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出台,从三个方面、六个角度、十八个点诠释了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渠道就是学科教学。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都耳熟能详,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摒弃,而是进一步丰富内涵。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包括的五大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逐步过渡为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将它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语用与语感、理解与表达、文化与情感。语用与语感包括:丰富的语言体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思维方式;理解与表达包括:比较扎实的语言知识,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与情感包括:多元的文化意识,跨文化理解能力,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科情感,良好的语言自觉。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我们经历了“问题―思考―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程应该发展怎样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合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是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基于我校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针对于高年级的教学内容,

我们也在尝试做基于篇章的整体开发,应该说有比较丰富的实践和探索。单元整体开发是以主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g,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语感,让单元内容以语篇的形式整体呈现,而不是零散、片面地出现。教材的有机重组和有效利用是教师利用教材和调试教材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重新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坚持“基于实际学情”的原则,通过“数字环境下情境教学”与“个性发展”两条线索双螺旋发展的设计与开发原则,将语言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开展交际活动。

(二)探索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模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我校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翻转课堂、生态课堂、智慧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使课堂成为培养英语学科良好学习策略的阵地,成为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能够成为时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原因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这一过程进行“翻转”,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多元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与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学―疑―导―练”的整体操作框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我们更加认识到这是“生本课堂”的学习理念和“一对一个性化学习”理念的新型模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科情感、良好的语言基础。借助数字化一对一平台,让课堂“生动”起来,教师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改变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力,就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语言体验,创设语言氛围,逐步形成英语学科必备的品格和特点。“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我们组的英语教师就实现了这一重大转

变。例如程欣老师的一节课,就是课堂改革的真实写照,并且我校王欣老师、张迎婕老师等也都进行了课堂改革,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体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只有让“核心素养”理念在英语课堂上落地开花,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会构建高品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第8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均是以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作为主要的美术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且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美术这门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每一种素养都具备自身独特的内涵,图像识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美术表现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结合现代素材和传统素材、技术、美术语言等而进行美术的创造能力;审美判断是在美术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一种特有的感知、评价、判断、表达能力等,在这五个方面中,这一项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前提;创意实践是在美术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并大胆想象、创作,进而形成个人风格的一种能力;文化理解是在美术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分析,并逐渐形成文化认同感。

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热爱程度,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具体来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该氛围引导学生产生灵感,并创新思维,进而完成美术作品;同时,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给学生的视觉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京剧脸谱”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先是借助互联网寻找一些京剧脸谱,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并分析出人物的性格;接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色彩、绘制方法、绘制技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完成制作;最后,指导学生不同的脸谱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且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此一来,在教学中就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挖掘生活资源,拓宽艺术思路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中,必须要突破美术教材上的限制,并在“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必须要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和原则下,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并积极挖掘生活资源,不断拓宽艺术的思路,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例如,在“园林与民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视频的形式,将不同的民居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如:北京的四合院、傣族的竹筒楼、陕西的窑洞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当地的环境、人文关系等,为学生讲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民居的设计。在这一教学模式下,通过美术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促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加强美术史教学,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在美术的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加强美术史教学,并指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艺术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古代人物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人物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使得学生的思维直接回到远古时期,并通过电闪雷鸣这一形式,对自然现象进行认识和想象,结合历史,引导学生对创造神的形象、摆脱神的羁绊、逐渐将神拟人化进行理解,进而促使学生从社会文化、艺术等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更好的赏析。

第9篇:核心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金葵花;文化隐喻;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0-0015-02

【作者简介】何义田,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南京,210019)校长,高级教师。

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家标准的颁布,引起了教育界积极的关注和广泛的热议。“核心素养关键在行动”“核心素养要落地”,是专家学者理性的提醒和热切的呼吁。基层学校如何行动,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笔者就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新思考、新探索。

一、核心素养校本化的表达

对国家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首先需要我们有自己校本化的理解,校本化的表达和校本化的落实。我们从学校独特的金葵花校舍设计得到启迪,金葵花是我们学校的一文化隐喻,这个文化隐喻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让学生永远向着太阳获取能量,生长能量。

学校由金葵花文化隐喻的核心思想确立我们的课程哲学就是种“太阳”。在每一个学生心里种一颗“小太阳”,让每个学生心中拥有无限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种“太阳”,有三个维度:一是输送,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心中的那颗“小太阳”输送能量,促进其生长;二是吸收,儿童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太阳,主动汲取能量;三是生长,激发儿童自己孕育能量的种子,让自己心中的“小太阳”发光发热,生长自己,照亮别人。

根据这个核心思想,我们提出了学生三个维度的能量生长:向善、向上、向美。向善是道德的能量,向上是精神的能量,向美是审美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作用在儿童身上,是一个整体:以道德的向善为核心,以审美为境界,以向上为精神支柱。这种校本化的表达培养的儿童就是向阳的儿童。儿童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他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对国家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的表达,就是要让无限的能量、无限的可能在更多的跨界学习中得到集聚和生长。

国家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它需要一个落地点。我们的切入口是学校的金葵花文化隐喻。从这个切入口,确立自己的核心思想。金葵花文化隐喻,它的核心思想是生长能量。无限的能量,无限的可能。校本化的表达要紧紧依据国家核心素养。国家核心素养有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我们的校本化表达也有三个维度:向善、向上、向美。国家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校本化表达,向善、向上、向美三个方面的能量整体作用于学生,因此我们培育的是向阳的儿童。我们从金葵花文化隐喻“生长能量”的核心思想出发,进一步梳理、凝练、架构出关于核心素养的我们自己的校本化表达。这样的校本化表达,是指向国家核心素养的,同时彰显的是学校特质,追求的是和而不同。

二、校本课程方向的再审视

核心素养是统领整个课程改革,引领整个学校课程建设,其中必然会对校本课程提出要求。核心素养对校本课程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对于校本课程方向性的审视,我们做出如下几点思考――

首先,校本课程是指向人的,指向儿童的,是面向所有学生,为了所有学生能量的增长,为了所有学生素养的培育和发展的。第二,校本课程的真正特色应该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最大的校本课程的特色。第三,校本课程应该是具有选择性的。选择性就是适宜性,让学生选择适合他的课程,才能发展个性特长。核心素养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有面向群体学生的滑冰、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和军训课程,还有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近60门“快乐周三课程”和艺术社团课程。第四,校本课程关键在于满足学生能量的增长,在于满足学生未来可能性的发展要求。从课程内容上分,我们学校重点开发的是馆课程、球课程、野外生存课程、探秘课程,把儿童引向生活,引向世界。未来我们还将开发工具课程,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儿童做事精致的品质。第五,校本课程应该与学科课程加强联系,形成跨界学习的态势。只有跨界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第六,校本课程是儿童自己的课程,是儿童参与的、喜欢的,甚至是儿童创造的课程。我们的“六小灵童”课程包括小画家、小编辑、小主播、小馆员、小拍客、小记者,这些课程都是儿童自己开发,自主实施的。

三、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开发

1.开发物质资源。

我校是离南京奥体中心最近的一所学校,奥体中心的滑冰场有我们开发的“冰上运动课程”。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周上两节滑冰课,课程实施时间为一年。一年掌握了基本的滑冰技能,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会进入我们学校的花样滑冰队、男子冰球队,这两支队伍多次参加全国乃至国际比赛,并获得大奖。我校大部分的“球课程”都是依靠周围的物质资源进行开发实施。南京奥体中心的乒乓球馆有我们的乒乓球校队,执教的教练大部分都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三、四年级学生利用南京市羽毛球学校的资源,由专业的羽毛球教练每周进课堂,进行羽毛球普及训练。我们希望通过冰球国际性比赛、不同的足球文化,让儿童t望世界,与世界对话。

2.开发文化资源。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学校自己建有一流的自然科学馆。我们把学校的校馆和社会的博物馆打通,开发学校的“馆课程”,每个年级每学期都有计划地走进南京30多个博物馆中的一两个,去参观学习。如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中华指纹博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电网电力博物馆、纪念馆等等。

3.开发人的资源。

一是家长资源。我们的“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大部分都是依靠家长资源进行开发实施,几乎每周都有班级家长组织野外亲子活动。在学校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学生得到很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定向越野、乡村远足、野餐野炊、野外生存专题课等使学生生存技能训练得到加强。在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优质资源基础上,我们实施以下“探秘课程”:《香蕉变熟的秘密》《光的魅力》《雷达与信息》《有趣的关节》《一块神奇的玻璃》《长毛的恐龙》等等。家长中的大学学者、军事专家、植物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学校的“家长讲坛”,把一个年级的学生一次次地引向广阔而神奇的探秘世界。

二是教师资源。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发了教师课程,全校近60门教师课程在周三下午供全校学生选修,我们称为“快乐周三课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名家资源。书法家尉天池、孙晓云、王惠松,体育残奥会世界冠军孙海涛,自行车世界冠军周玲美,花样滑冰国家队组合张丹、张昊等等,这些大师进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感召,输送的是无限的能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