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心理调适;动机迁移;基点;主阵地;影子;分层管理;激励评价

一、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内因

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更是一种科学教育,一种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观性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客观性指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印象。主观与客观作用效果出现失调,是形成不良的心理素质的内因。物理教学中常见不良心理素质主要变现为胆怯、自卑、逆反、孤僻、攻击等不同形式。如何帮助学生构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可持续发展型良好心理素质,必须从内因着眼,调节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合理平衡。

二、可持续发展型心理素质的多维度构建

1.关注学生性格差异,从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维度进行构建

造成心理素质的差异,关键在于性格的差异。(1)对于胆怯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着眼于对自信心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决不放弃物理”的信心和“坚信一定能行”的信念。(2)对于逆反心理的学生,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却不关注细节,教师应从细节上及时给予点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消除对教师的逆反心理。(3)对于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而造成孤僻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多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感受与别人协同合作交流的意识。(4)对于个性偏激,常有攻击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尊重他们,利用感恩感化他们,从而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2.改进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度进行构建

在传输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兴趣发展心理素质是关键。兴趣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内驱力,充分利用动机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条重要的途径。(1)以物理学上使人明智的科学家的范例为兴趣基点,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动机。(2)以生活中丰富有趣的实验为主阵地,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为主线,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哲学思想,让兴趣成为最好的教师,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师生共同交流物理的合作式教学氛围,迁移转化为学习的动机。(3)以教师个人魅力为影子,渲染学生。很多的学生都有偏科现象,往往与教师个人魅力有关。教师日常服式的改变、言行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个人魅力艺术,敢于做讲台上的“笑星”和“丑星”。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滑稽的动作,可能会让学生更多地关注你,促进学习动机的转化。

3.调整教学策略,从设立分层管理合理性维度进行构建

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会造成物理学习层次差异,分层施教尤为关键。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可采用“隐形分层”的形式,以保护学生的心理。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设计问题、布置作业一定要有坡度,循序渐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4.健全评价机制,从发展型激励评价维度进行构建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离不开发展型激励评价。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在力,肯定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自评、反思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心理素质。

总之,一个教师的灵魂永远在学生身上,而教师的丰碑就在学生的成就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应放在首位。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有水滴石穿的韧劲儿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多维度构建学生可持续型良好心理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讲课语言;语言艺术;语言技能修养

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的语言,它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抛砖引玉一样,诱导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去质疑、思考,而且有利于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讲课者的语言艺术,也是讲课艺术的核心,要使讲课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加强。

一、思想修养的加强

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是提高讲课语言艺术的第一步。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灵魂,思想决定语言。缺乏好的思想,再好的语言也是无“根”之“花”。只有好的思想、出色的语言才会开花结果。锤炼语言,需要先锤炼思想。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其次,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讲课这种新的教改形式在教改中的重要性。积极投身教改,主动参与

讲课。

二、心理素质修养的加强

有些教师在讲课前预备充分,信心百倍。而每当临场讲课,则惊惶失措、言不由衷。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是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讲课语言的,只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创造出语言的奇迹。

因此,提高教师讲课语言修养,必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首先,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锤炼,以形成沉着冷静、机智果敢和遇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具体地说,一是要树立起自信的旗帜。二是实践中可经常在一些公众场所或大的场合大胆讲话,或虚拟这样的场面发表演说,这是锤炼口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优秀演说家成功的经验。其次,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来源于健康的心理及对讲课对象的正确把握等。

三、知识修养的加强

讲课语言是教师知识信息的载体。讲课语言优秀的教师往往都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广博的学识。只要每个教师在讲课实践中,不断地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就一定会结出讲课语言的丰硕之果。

讲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设计及其根据。因此,讲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首先应该熟悉大纲,钻透教材,创新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讲课时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讲课语言在“稳”中开花。二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讲课教师要说“一杯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才能在讲课中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捉襟见肘、应付不暇,讲课语言才能在这种驾轻就熟的宽松氛围中恣情发挥,“活”中求胜。

四、语言技能修养的加强

使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被称为语言技能,语言技能修养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技能是语言艺术之本,是每个教师讲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离开它,教师的讲课语言将无任何特色可言,任何语言艺术将黯然无光。语言技能包括发声、用声、修辞等诸多要素,每个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为此,讲课教师提高口语能力,必须加强语言技能的练习,力求做到:

1.气息顺畅,发音正确。音准是语言的生命。

2.语音有轻有重,不平铺直叙,既不能“响彻云霄”,又不能“默默无声”。语音是语言的载体。

3.语速舒缓疾徐,既不能“暴风骤雨”,又不能“更壶滴漏”;语气掷地铿锵,不以“响”制胜。语速和语气形成语言的节奏。

4.语调高低起伏,切忌“一马平川”。语调是用声音表现各种感情特性的最重要的技巧,是语言的魔方。

5.丰富词汇,增强遣词造句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骨肉。

第3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素质;提高;声乐演唱;重要性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艺术,是一种由人体自身发声而形成的言语和音调艺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声乐演唱。众人在练习声乐的过程中,往往将目光放在各类技巧训练上,对演唱者的心理锻炼有所忽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活动受到自身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人的行为[2]。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嗓音状态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其情绪又会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比如,紧张情绪会引发颤音。因此在学习声乐时,要将目光一分为二,一份放在声乐演唱的技巧方面,一份放在演唱者心理训练方面。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含义是人自身心理的承受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指人对自身心理活动能力的控制能力。若一名演唱者其心理素质良好,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能够情绪稳定地完成演唱任务,还能自信从容地诠释歌曲的含义以及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3]。而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声乐演唱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问题造成演唱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毁坏一场表演。由此看来,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必不可少。

2.心理素质的影响要素

2.1个性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可以将一个人的个性分为诸多内容,比如气质、能力、性格等。其中,气质代表人的脾气秉性,是先天形成的,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曾经,心理学家对气质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4种:第一种是胆汁质气质;第二种是多血质气质;第三种是粘液质气质;第四种是抑郁质气质。气质并不分好坏,各有各的特点[4]。在声乐演唱中,一个人的气质会充分反映在演唱过程中。性格指的是人后天形成的,人与人最核心的差异。一般来讲,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际的人在表演过程中不易紧张,在舞台上很放松,状态很好,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声乐演唱;而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则容易怯场导致声乐演唱的失败。个性是影响人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先天的气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性格可以通过我们自身不懈的努力得到改善。

2.2情绪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讲,情绪指的是人的心理体验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反应。总体来说,情绪可以细分为7种类型,分别是喜、恐、怒、忧、悲、思、惊,通俗来分就是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对于演唱者来说,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演唱时,演唱者的情绪对其身体机能的协调统一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简单来讲就是声乐演唱者各个方面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如果心理情绪出现问题,就很难把握整个歌曲的情感方向,也就很难通过声乐的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很难取得声乐演唱的成功。一个人的情绪对其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

2.3意识

影响心理素质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意识,简单来讲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声乐演唱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意识指的是人对大脑下达命令,带有明显的控制性和目的性;潜意识指的是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受大脑支配的意识类型[5]。例如,在声乐演唱练习中,人们刻意地避开曲目中较为难把握的部分,这就是有意识行为;但唱到动情处或唱到部分,将其顺利地完成则依赖于潜意识的作用。由此可见,声乐表演的成功是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人的意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控制的,潜意识则需要声乐演唱者刻苦地训练,将声乐演唱印入到脑子里,自主记忆;在碰到难把握的歌唱部分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逃避,多加练习。只有通过意识的不断锻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因素和危害

3.1不良心理素质形成原因

第一,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在演唱的过程中,自信心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不自信的人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就会直接影响声乐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发挥甚至导致演唱的失败。导致演唱者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演唱者对自身能力的质疑,这种质疑增加了演唱者的心理负担。时间久了,声乐演唱者就会越来越不自信,出现的状况也越来越多,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情绪失控,无法进行正常的声乐演唱。第二,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使其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最佳的水平来应对外界的一切问题,而过度紧张则会影响个人的发挥水平。面对众多的观众,很少有人不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声乐演唱者的艺术表现能力;然而紧张到无法控制的人则无法正常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水平,最终只能遗憾退场。第三,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成败观念过重。关注成败是每个人的本能,如若声乐演唱者过分看重演唱的成败而不是演唱过程,就会因为自身的杂念太多,无法完美地诠释演唱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胜败乃兵家常事,声乐演唱者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演出,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演绎每一首歌曲,这样才能心无杂念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2不良心理素质的危害

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导致声乐演唱失败。演唱的失败间接造成演唱者缺乏信心,越来越缺乏信心则会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产生紧张的情绪,愈发在乎演唱成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不良的心理素质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将会使得声音演唱者失去对演唱的兴趣和热情,最终离开声乐演唱的舞台。

4.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对声乐演唱者日常训练的重视,提高其自身演唱水平。众所周知,实力是自信心的保障,只有掌握演唱的各种技巧,才能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展现自身,“艺高人胆大”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其次要学会控制,控制自身的情绪是人类生活的必修课。只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紧张,才能摒除杂念,专心于声乐演唱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唱歌,给观众展现最美的声乐演唱。控制情绪,很大一部分就是控制自身的紧张情绪,不要畏惧观众,要知道观众是来欣赏一场视觉盛宴而不是来挑剔歌唱者毛病的。最后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台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舞台,才能锻炼自身的勇气,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初次登台者经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等情况,但是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这种现象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加强演唱实践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5.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声乐演唱实际上属于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其技巧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老师的指导之外还需要自身不懈地努力,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需品,它是演唱者声乐演唱的基础。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不放弃艰苦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信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紧张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掌控舞台节奏,最终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声乐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演唱水平的提高,实现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

结语

一个人的个性、情绪和意识都会影响到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如果处理不好声乐演唱者练习和演唱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难完成一次完美的声乐演唱。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给声乐演唱带来不可预估的麻烦,及时处理好演唱者的不良心理素质问题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心理素质,为观众呈现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冯钢.论歌唱表演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郑建飞.浅析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

[3]王晗晔.声乐演唱心理素质与咬字吐字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4]马蓉芳.如何提高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J].音乐时空,2015

第4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一、充分认识到进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四有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我通过参加由区教育局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后,充分认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平时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研活动;校内的每一节研究课,我都认真去听;经常查阅资料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还经常到校外去听课,听讲座,不断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先后去实验中学,城北中学等兄弟学校听心理健康辅导课公开课,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与经验。

二、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

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处处养尊处优,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和受挫能力尚差。又因生源复杂,许多家庭的生活背景及教育观念均不同,故学生的心里情况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根据,《心理健康活动手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关于学习习惯以及学校常规等一系列辅导活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初一年级新生早日适应新环境,做一个懂得热爱学校,尊敬老师,讲文明,讲礼貌的中学生;如《铃声响,快静齐》,让学生懂得铃声就是命令,听到铃声,知道该上课了,必须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做个有心人》,在学校里,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是每个中学生都应有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集体的好品质;《爱护集体的一草一木》,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上《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重点培养中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进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激发点,是每次实验课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列如,我上的《爱心乐园一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时,亲自制作了教学软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培养学生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健康心理,应此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效果良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及时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给与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第5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一、心理素质的定义与培养

心理学家将心理素质定义为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客观现实的应变能力,它应当是介于生理素质与适应环境能力的思想文化素质之间,起着平衡与中介的作用,它与社会上其他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又具有衍生功能。

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其是一个涉及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人际交往圈等多主体的综合性体系。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对美术教育有较大影响的方面做较为详细的解释。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从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等方面着手。意志力与耐挫力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对挫折困难的承受能力,对人生与社会重大变革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坚强乐观的 意志品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包括成就感,进取心,抱负,求知欲,做事动机,对荣辱的态度等。它是推动人实现目标的潜在力量,是鼓舞人不断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的强大内劲。在目标实现之后能否继续超越,不为名利所累,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也是这种心理素质的体现;创新素质教育 是 主体通过有目的的创新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动态,在对知识借鉴与领会之后,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最终超越前人的观点,进行新的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创新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1937年著的《艺术与社会》一书中讲:“我们认为,某些天生素质对艺术家来说十分重要,只有拥有这种素质的儿童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所以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更注重发掘学习者的精神世界,积极激发学习者的创造灵感,鼓励其用心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以其美学思维对这些环境进行再现与挖掘。

通过对美术上述特性的分析,可以感知创造能力对美术学的重要作用。美术是以灵感型的独特创造为原本,追求极度想象之后的美的视觉实现。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情感和我们本质中不受约束部分的表现。”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启迪诱发学生独有的美术灵感,帮助学生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大胆的美术创新实践,在现实生活的小事中感悟美,发现美,以独到的最具感染力的形式加以表现。由此可见,心理素质中的创新能力对大学美术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美术的教育也包括技术部分,对色彩的处理,对各种技法的掌握,对各种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等等都要求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配合。

在前期的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寻求现实或理想生活中的客观素材,并采取适当技法对其加以良好的展现。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创作瓶颈或问题。创作者如果不能正确应对,以积极的心态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甚至自暴自弃,自哀自怨,美术创作最终是不能正常运行的,即使前期的创作灵感多么独特与优异,也只能半途而废。

第6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指导 人才培养 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在近些年逐渐被各方重视的一种与职业选择有关的指导过程。职业指导可以依据人才的个人特点,通过对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对其就业方向、相对的职业能力以及其应对竞争激烈和复杂的就业环境等各种能力进行指导。帮助人才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外在的就业环境要求,进行职业选择并对相关职业进行适应。职业指导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在很多方面已经获得了良好和完善的发展,对于帮助相关求职者在激烈以及复杂的就业环境中找到既符合自己自身特点以及社会要求的职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就业指导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探讨。

P,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职业指导并不是帮助求职者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其所要完成的任务远远大于此,更重要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帮助各类求职者在复杂的社会就业环境中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从而可以面对各种情况及时作出各种符合现实的就业决策。并在各种竞争压力下,有一个可以支撑自身度过难关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更是需要做好这种准备,

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重,目前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饱和的趋势,各企事业单位自主选择人才的权利越来越大,很多地区的招聘会都出现了一职难求的现象,甚至有时几百人竞争一个职位。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无论文凭高低,各校毕业生多面对着心理的强大压力。从而使职业指导中所涵盖的心理素质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断被拒绝的情况,职业指导可以帮助求职者建立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以在面对拒绝和失败的情况下继续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更加积极的面对之后的各种风雨和挑战。

另外,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也要遇到各种挑战以及同行的竞争。公司在对于人才选拔或培养的过程中,也会对员工的心理素质投入一定的重视,因为,只有在竞争中任然保持良好心态,不断求得发展的人才,才能在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压力,做好手中的工作。而不是稍微有一些压力就难以承受,从而不利于公司的长期进步和发展。

总之,当前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心态的竞争,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后,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能承受工作所需的压力。因此,已经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其中的职业指导,在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培养专业人才 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各求职者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其根据其自身的各项特点进行职业定位。只有对自已有一个清楚和现实的认识,才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找对自己的位置,作出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然后才能保证自己在相关专业领域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以及对本专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有具有一定深度和熟练度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本专业岗位上顺利发展。

第7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 重要性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一、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

由于中职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因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的教学,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在走入社会时必须具备的。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强,热切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言传身教

中职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习惯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的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讲普通话、文明用语,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广大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发现学生心理品质的共性和个性,继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和行为习惯教育。

(二)行为习惯教育

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保持初中时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职生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占重要地位。

二、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健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中职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是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

三、不断强化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正常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强调要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学会用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从而为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打下基础。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的仪表,教师的形象及其给学生的印象,对教育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学生从这里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爱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而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而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为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人格、身体素质、职业能力,为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总之,中职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学校走入社会之前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过程,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不能马虎和松懈。体育老师应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

第8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冰球运动是世界上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在奥运体育项目中更是速度的代表者。无论是哪种比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进行提升,才是赢得训练和比赛的关键。

关键词 冰球 心理 运动员 团队 协作

在冰球的运动中,如何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冰球运动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对冰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剖析,找出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关键原因,在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使运动员能在冰球运动项目上发挥的越来越好,促进冰球运动的良好发展。

一、冰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现代冰球运动员突出的特点是力量、速度和专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在比赛的过程中当前已经不仅仅是追求比赛的结果和要求,更是追求艺术的要求。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不但要保证其比赛结果的要求,更是要保证比赛中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因此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一场比赛的胜负是出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我们在每次比赛后的总结时,一般情况之下都只是总结在运动过程中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和战略问题。只在运动员技术和相互配合之间的不恰当找原因,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其运动员心理素质,造成各种失误无法根除的结局。作为现代的教练员更应寻求对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获取最佳表演能力的科学方法。在指导运动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训过程。

三、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训练教学是关键

(一)冰球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不容忽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保持自己良好心态前提之下建立的是指在非正常的状态之下反映出来的正常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如果视技术为基础,身体素质是保障战术是手段那么心理素质是关键。良好的心理索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磨炼才能形成。

(二)心理素质起关键作用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项目在我国的比重逐渐增大。回顾以往我国体育运动竞技和比赛的过程,各种经验和结论都得出一个,那就是心理素质是取胜的关键。是在比赛过程中团结运动员凝聚力的前提。过去有的比赛并不是我们的技术、战术及身体机能方面不及对方,而是心理未能经受住考验,反映出我们队员心理素质较差,现象上输掉的是比分而实质上输的是致命的东西——“心理”。

(三)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必须从生活做起

要想成为优秀运动员,必须先养成放松的性格,用社会流行的哲学语言来形容,即“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再成为完美和优秀运动员。如果能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性格培养和素质教育,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比赛的紧张问题。自我观察,往往自己毫无觉知,甚至有的运动员还会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很愉快、很放松、很老练、很有经验。然而,他们在赛场上却经常表现出自身无法感觉到、但教练员和旁观者明显可见的紧张状态,如动作疆硬、发挥失常、找不到感觉。

(四)提高心理素质的具体方法

学会忘记烦恼和不愉快。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命令“停止”等方法,主动遗忘每一个烦恼和不愉快。现实中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和不愉快,不论是比赛失误,还是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甚至于队友之间开玩笑,忘记了应该做的事情后悔,训练不好时教练员批评几句,考试因粗心大意没有考好,丟了心爱的物品,等等,都会形成一段时间或片刻的烦恼,必须要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做到四书《大学》中所说的“知止”和“慎其独”,学会遗忘。这一点是培养良好性格的生活最根本和最重要手段,充实于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四、加强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手段

(一)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带着任务和压力练习

冰球运动是同场对抗项目,对抗性强,院赛竞争激烈。因此心理素质在比赛中至关重要。以l打守门员为例(1打0)我们平时练习中有的队员l打时,射门角度刁、幌、拉假动作逼真,比较自如,命中率较高。但在正式比赛中往往技术发挥不出来。这说明平时训练没有带着压力去练、练赛脱节,忽视了训练和跣赛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状态。

(二)在训练中循序渐进、善于诱导

心理训练同身体训练一样,要考虑到青少年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在施加压力的同时,要注意压力的强度。强度过大很可能将幼芽压倒,这样对青少年队员的心理将发生很大的副作用,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要力图加压和诱导相结合,使良好的心态逐渐正常地形成。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每个队员的心理反映,做到有的放矢。

(三)心理素质的训练要区别对待

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中,教练员要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事实上“一副药”不能统治全军,有的队员属意志品质薄弱,有的队员则显得自信心不足,两者均是心理素质问题。但反映的程度不同,前者表现为遇到强手,不敢身体接触而后者可能受同伴或同队的影响,而显得信心不足。

五、总结

冰球运动的发展正逐步的扩大,受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欢,在这项运动中,不仅可缓解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还可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冰球的运动中,心理素质的提升,是冰球运动的关键,在运动中,这是以团队为主体的一项运动,必须促进团队的互相协作,才是训练和比赛的关键。在体育项目比赛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才有利于冰球运动的良好发展,只有提高运动员各方面的心里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9篇: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小学 心理健康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智能训练,即帮助小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小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

个体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对于涉世不深、面临基础性发展任务的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小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发展,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他们也会现实地遇到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退缩,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异常,需要外界的及时帮助和有效干预。此外,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危机期的出现,种种冲突和不平衡客观上需要调适。学龄早期(4~7岁)主要面对主动性与退缩内疚的发展任务,学龄初期(7~12岁)主要面对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发展任务。如何处理这些发展任务是儿童客观面临的抉择,也是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课题。

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竞争空前激烈,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效面对各种压力和烦扰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心理素质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专门的辅导和帮助。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虽然他的着眼点是5岁以前,但是也可以看出儿童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入学后的个体在成年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学校紧密相关,学校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发展发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系统性、专门性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通过他助―互助―自助的方式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儿童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在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逐渐体现了出来。人们认识到,学生的德、智、体等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参与,个人潜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也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准确性、深刻性等都将带来干扰;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发展低下,而是由于动力不足;一些小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是由于他们意志薄弱,很难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部分小学生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能极大地推动小学生知识、技能、品德向更高水平发展。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专业知识。由于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科学理论化程度不够,所以急需对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心理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加强借鉴学习,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由于西方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较早,有很多经验和理论,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理论。

(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教育,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个体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制定有个体特色的资料计划,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扫除心理障碍,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