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1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小练笔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结合文本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来巧妙安排练笔,并注意斟酌练笔内容的多样化,就能让学生一见“练笔”就产生好感。所以要利用文本开展随文小练笔。

一、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读后感小练笔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力,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写写读文的感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外观、大小、资源,来呼吁全人类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学文后,我让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小段读后感。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人类毁灭了地球等于毁灭了人类自己!我们要保护这个可爱的地球,但这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从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做起。

二、结合文本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掌握和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一个拓展内容,除了单纯地讲授写作方法的理论和概念,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有些文本的写作方法是特别明显的,如《桂林山水》中排比句的使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排比句结合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因为是仿写,所以许多学生都能写得相当优美,如“春天里花儿真艳啊!艳得如同夺目的宝石;春天里草儿真青啊!青得如同无瑕的绿水晶;春天里风儿真柔啊!柔得如同轻盈的薄纱。”通过这样的小练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能内化和吸收文本的写作方法。

三、结合单元主题或习作主题进行小练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教材每一组文本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运用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小练笔。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古典名著》单元,我给学生布置小练笔:如果你是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你想当谁,你最想做什么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古典名著,往往有话可说:有的学生想当孙悟空,因为他法力高强,可以制止世界上的战争;有的学生想当诸葛亮,成为外交官,让世界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喝彩……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这种小练笔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习作进行练笔。如写作技巧小练笔、写作顺序小练笔、刻画人物小练笔等。

四、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

教师还可结合文本布置有创意的题目让学生练笔。比如学习了《景阳冈》,我让学生想象:当武松打死老虎后,下山时又碰上一只老虎,会发生什么事?因为这个内容新颖,想象空间大,所以学生发言很热烈。经过讨论,他们明白武松打死老虎后筋疲力尽,不可能跟第二只老虎硬拼,只能智取。他们想出了不同的结局,如:武松爬上树躲避老虎,然后伺机杀虎;店家担心武松遇害,带人相救;武松站在树前,等老虎扑来时撞树而死;甚至出现武松被老虎吃掉的结局。每个结局都展示了学生的智慧,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

五、留白之处,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

我们的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如文末的省略号等,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教学时,可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如《黄山奇松》最后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把景物写具体。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对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六、续写文章,进行小练笔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道:“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道:“……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综上所述,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我们语文阅读课堂在拓展环节中结合文本进行小练笔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写小练笔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能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作文的熟练技巧,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只要教师能灵活结合文本,找准契机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2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质疑;激趣;迁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巧设问题――创情激趣――启思解疑――归纳方法――迁移应用。

一、巧设问题

就是围绕教材的中心,设计有利于学生思考理解课文、提高能力的问题。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富有情趣;同时还要有的放矢,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造成思维混乱。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如学习鲁迅的《社戏》一课就可以问:文章的题目是《社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不多,而写了看戏外的小事,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的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在看戏本身,而在于通过看戏这件事,反映乡下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智慧,表达“自己”热爱他们的真挚情感。

二、创情激趣

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营造浓厚的探讨气氛,并有意设置矛盾的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和创新的动机,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如学习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按小说的情节发展,设想三年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于勒落魄而死;有的说于勒又发了财,回来报答菲利普夫妇 ;有的说于勒成了鲁宾逊――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联想到了课外的内容,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启思解疑

启思解疑,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师生经过共同努力,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问题,但是只有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创新能力。由于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体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角色体验法。就是模仿课文中的某种情景或片段,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角色的经历与内心活动,启发思维。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是其中较好的形式。

(二)空白探讨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把教学内容全盘托出,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空白,让学生去探讨可能的结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己思考和合作探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榜样示范法。教师或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的方法、技艺,使其他学生感受榜样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学到如何发挥自身创造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四)问题转化法。当学生解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把原问题转化成另一个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利用解决原问题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如何变化,而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允许学生变化出不同的问题,找出不同的答案,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与评价。学生在新旧问题解决过程中,熟悉了解疑技巧,促使潜在的创造力迸出火花。

(五)小组讨论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问题,利用群体智慧的力量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发展思维。为了避免小组讨论疏于形式,变成“闲聊”,可要求学生做好小组讨论记录,整理出小组意见并集体进行评议。这样,不仅营造出浓厚的研讨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将个体的创造力凝聚成群体的创造结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归纳方法

设疑解疑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归纳方法,使学生将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能将方法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为此,解决完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总结用的是什么方法,经过了那些步骤,获得了哪些经验,有什么体会。学生通过学习自行归纳总结,可以培养概括能力,灵活、牢固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为技能迁移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总结中,学生因个人能力出现归纳不完整或错漏的现象,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概括,避免因包办而限制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五、迁移应用

第3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作文难教是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很多教师都把原因归咎于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具备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一句话就是作文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没有系统的规划,随意性较大,教师的作文教学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结果自然是作文教学的效果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长此以往,学生作文的兴趣完全丧失,更无须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现今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教师教学盲目。作文教学没有系统的规划,训练计划、目标不明确。作文训练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写什么,怎样进行训练都十分盲目、无序,不确定性、随意性较大,作文课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许多语文教师教学作文临时决定写什么题目,或者用一些所谓的练笔小作文、片段作文、日记作文等等作为应付,完全是“放羊式”的散兵游勇作文。这样的作文训练到底练出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水平如何,结果不言自明。

其次,学生被动应付。学生写作毫无兴趣,被动作文。很多学生的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应付性作文,敷衍了事的作文,训练效果差的作文,完全变成木偶式的表演作文。究其实际,其实是写作前教师没有明确的指导,没有将具体的作文目标细化,没有规范的作文达标要求。往往是要求学生什么都写,什么都练,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什么都没学会。这种缺乏多元促写的辅助,缺乏层级达标训练的作文,无从解决作文教学的状况。

再次,训练单一。教师作文训练的程序死板,方法简单,训练时长且费力。甚至有的教师只布置大作文(即课堂作文),其它的作文训练方式全无,这就无法达到层级达标训练的要求,难以达到初中生作文训练的目标。

二、作文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欠妥

学校评价作文教学的方式欠妥。一些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喜欢用数字评价,只看数量而弃质量。只检查作文的写作次数,批改的次数,详改的次数,没有从新课程的高度来考查作文的质量、效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领导、教师仍唯分数论学生,一些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关课外活动,也因安全隐患而常常被取消。教师方面也仅满足于改一改、写一写的形式,忽视了作文教学的规律。

(二)正确的作文教学训练体系严重缺失

当前语文教材没有写作教学的具体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有总的目标要求,也缺乏写作训练具体的写作内容和详细的训练安排。因此,部分教师认为写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能力要求,对学生作文的指导缺乏写作技巧的施教。在教学操作中没有将写作目标落到实处,只停留在纸面上,因而学生写作训练质量难以得到改观,写作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

三、多元促写层级达标作文训练体系的构想

笔者所在教研组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对作文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完整的规划。提出“构建多元促写层级达标作文训练体系”的构想,专门制定了实操性强的计划,扎实进行作文能力提升的目标训练,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多元促写作文策略的构建

何谓多元促写,即多角度,多方面,多样化,多手段地促进学生作文的一种写作方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单元作文的目标和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自觉作文。多元促写作文策略的方法归纳如下:1.补题作文。就是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补题作文给予学生作文最大的自由度,但又有限制。补写题目部分为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是训练学生机敏和智慧的最佳形式。2.补写作文。补写作文是想象与幻想运用的训练。补写作文是针对性最强的作文训练,有补写开头,补写中间,补写结尾等。补写作文有强化作文局部和增添文采的作用,使文章的各个方面更齐备,更完整、更精彩。3.扩写作文。扩写作文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灵活运用扩写能使学生富有创新性,达到训练学生作文创新的能力。4.读后感。有感而发,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作文方式。如《伤仲永》《羚羊木雕》《斑羚飞度》等文章,读后都能让学生有所感受。但写读后感,必须有感想点。而感想点往往是文章的中心点,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和研读课文是很难有感而发的。因此,写读后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学生挖掘出文章的精神、品格、价值所在。读后感的写作既解决学生的读,又利于学生的写,同时又可解决学生作文时材料输入的问题,即写作源头问题。5.日记。日记是学生自己生活的点滴记录,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露,是学生心路历程的表述。日记的好处是真实,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玩的、有趣的、想做的事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它是作文的另一种方式,是课堂作文的补充和延续。日记的随意性,可让学生无拘无束,大胆想象,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任其驰骋,为语言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学生的作文服务。6.交际作文。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有交流就会有活动,学生自觉地将活动写出来,就是学生的交际作文。交际作文无需高要求,学生只要将事情写清楚,过程记录清楚就能达到交际作文训练的目的。7.缩写作文。缩写能锻炼学生语言综合使用能力,浓缩的都是精华。8.续写作文。续写是在文本原来基础上的延续,也是一种创新。它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必要手段。9.改写作文。改写作文更是一种创新,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精心构思、展开想象的能力。教师可适当安排古文类的文章,让学生用改写的办法来作文,以训练学生作文的能力。10.小制作作文。小制作作文是学生亲历做过的物品,有助于帮助学生将事情说得更清楚,教师可用它来做说明文体的写作训练。11.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12.漫画作文。通过漫画作文的幽默来刺激学生的神经,可训练夸张手法的运用。13.寓言作文。寓言是语言短而精的体现。寓言短小精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学生乐于动笔,易于成文。14.童话作文。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具有丰富、奇妙的想象。童话的奇思妙想,正符合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15.科学幻想作文。它是超乎想象的结果,大胆想象是它的完美体现。写作的榜样有《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16.音乐作文。音乐作文能使学生愉悦,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17.体验作文。体验作文更加有利于学生抒感,表露心迹。18.观察作文。观察可以培养学生视觉的灵敏度,视觉可以为作文搜集材料并服务于写作。

笔者所在教研组根据以上多元促写作文的策略系统完整地制定出初中三年促写训练计划,来促进学生大作文的进步,让多元促写作文策略成为课堂作文的有益补充,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愉快写作,敢于写作,爱上写作的好习惯,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层级达标作文训练体系的建设

层级达标作文训练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作文目标,完成不同作文水平的文章,即阶梯渐进式的层级达标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为此我们提出初中三年作文水平达标的不同层级标准如下。

(一)七年级层级达标作文水平标准

1. 篇章:立意正确,有条理,段落层次清晰,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有先后,过渡自然,能清楚表达出中心思想。

2. 内容:选料较新,较为切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较为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3.语言:语言通顺,少量语病,修辞方法使用合理,有少许错别字,文面较整洁。

(二)八年级层级达标作文水平标准

1. 篇章:立意明确,构思巧妙,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明了,段落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2. 内容: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具体,情真意切,选材详略得当。

3. 语言:语言较规范,语句较通顺、简明、得当、连贯,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偶有语病,错别字较少,书写整洁。

(三)九年级层级达标作文水平标准

1. 篇章:立意深刻,结构完整,有条不紊,构思精妙。

2. 内容:材料选择切中主题,思想健康向上,中心思想突出,内容充实,选材精当,感情真挚。

3. 语言:语言符合规范,语意表达顺畅,连贯得体;语言生动形象,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熟练使用各种表达方式,没有语病,无错别字,有文采,文面整洁。

第4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疼”。面对老师给出的作文题目茫然若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写什么,但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倒不出。学生迫于作业的压力,不写不行,于是东拼西凑,无目的、无中心、离题万里,写出的内容干瘪无味。多年来,我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我让学生写《我们的老村长》一文。先向学生介绍老村长的事迹,并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还把老村长请到学校,让他给学生介绍自己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学生听了后都受到启发和感染。于是,我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材”。结果学生在“真情”的激发下,写出了真切感人的作文。

(二)“下水”感染,引发兴趣。我在给出作文题目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用“下水”文作示范。从直观上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当我读完自己的“下水”文后,学生都跃跃欲试。再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指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提供素材。为了使学生有材料可写,作文前,我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出课堂。如开展体育、智力比赛活动,参观活动,义务劳动,做好事、献爱心活动等。活动后适当点拨,指导开头与结尾,学生在作文时便会兴趣盎然。

(四)表扬激励,引发兴趣。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两句话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如在评语中写“这两句写的多好啊,全篇文章都像这两句话就好了。”或“这个开头非常好,能开门见山,抓住了作文的题目。”对于较好的作文可以当做例文在班上范读或推荐到优秀作文园地,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有的选送到作文刊物发表,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掌握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把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例如“审题法”,在作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使学生明确作文的重点和选材范围。如“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难忘”和“事”。题目要求写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的、见到的、印象深刻的、难以忘记的一件事。审清了题目,也就明确了文章的中心,作文时,选材就不会偏离中心。除此之外,我还教给学生辨别作文题材和种类(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按照文章的题材要求,明确写作技巧。记叙文弄清写人还是写事。写人,一般按总―分―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来写;写事按记事的“六要素”来写。说明文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由远到进的方法说明事物,然后指导学生整理材料、布局谋篇、写好开头与结尾等。掌握了方法,学生无论在考场上还是平时写作都不会不知所措了。

三、广泛积累题材,养成勤写、善写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还要培养学生广泛积累材料的能力,养成勤写、善写的好习惯。

肚里空空,无米下锅,写作方法再多,也写不出感人肺腑的作文。于是我指导学生建立“观察日记本”、“新闻记录本”等,把自己平时见到的、听到的分类记录。如:把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和动物鸟禽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记到“观察日记本”上。把校内、班内、村内发生的新闻或自己亲自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记在“新闻记录本”上。除此之外,我还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写读后感,使他们养成勤写、善写的好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放在重要的地位,从低年级一直抓到高年级。把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低年级要求用自己学过的生字词会说一句到两句完整的话。看实物会说出事物的大小、颜色、作用等。中年级会用几个指定词,写一段中心明确、语言精炼的一段话,力求不罗嗦、不重复。或把自己做过的一件事写完整、写具体。高年级通过体会文章的精华,了解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多层次、多方位地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层次安排等。由于我在教学中常抓不懈,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在我的指导下,很多学生的作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五、加强读句训练

要把事情说清楚明白,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每一句话表达清楚。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训练学生读好长句,了解基本句式,正确停顿,弄清所表达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读《蓝树叶》一文中“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圆圆画画。”先指导学生说出是谁(李丽)干什么(看林圆圆画画)。(只好趴在桌子上)是补充说明怎么看的。再指导学生根据句式用“/”停顿号把句子划分为“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圆圆画画。”读好这句话,加深对句式的领会。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按句子的标点读好“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如教第四册基础训练2第五题时,注意引导学生按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升降去读,从中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变化。即陈述句是平而略降,疑问句是半升调,感叹句是降调。

六、加强说句训练

第5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阅读;教学

阅读与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对于写作一般较为排斥。事实上,课外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学生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为写作带来的促进作用,通过进行有质量、高效的阅读来促进写作。

一、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教育家李镇西说:“没有一点的阅读量,谈不上中国的教育,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很大关系。

(1)阅读对写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多读书,当语言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能力才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才会写出好文章。(2)写作对阅读也具有一定的深化作用。写作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可以帮助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总之,阅读可以帮助语言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特色。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强化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如何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写作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深化思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指导学生多读、多记,积累语言材料

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五到六本完整的书,阅读材料选择一定要注重内容丰富与寓意深刻,可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语言上受到熏陶,并且鼓励学生多阅读报纸杂志。报纸杂志时代气息浓厚,与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进行严格的写作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需要进行以文学材料为基础的读后感、改写、评论等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练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再现能力、阅读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捕捉写作素材,充实内容

在初中生作文中,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教材文本、课外读物不少都是名家名篇,其中有不少锦词佳句,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文本的写作信息,从而丰富写作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阅读中,要善于捕捉文章精彩亮点,以读促写,从阅读中寻找情感的共鸣处,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写作空间。例如,曹文轩在作品《草房子》中的一段:“太阳暖融融的,满地的紫云英,正蓬蓬勃勃地生长,在大地上堆起厚厚的绒绒绿色。其间,开放着的一串串淡紫色的小花,正向四下里散发着甜丝丝的香味,引得许多蜜蜂在田野上嗡嗡欢叫。”曹文轩景物描写功力深厚、手法高超,常采用视、听、嗅、触多种感觉综合运用的方式,从形、色、光、声、味各种形态,细致逼真地描摹自然景观,具有真实的现场感。这样的作品对于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借此亮点,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寻找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写作明白感官结合、细节渲染对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有何帮助,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匠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汲取写作情感,丰富立意

教学中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观察与理解文学反映的生活,拉近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全面地看待人与物的命运,让学生能深入到“人”和“物”的背后去体悟情感、感悟道理,区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初中生的好奇心、创造欲望、模仿心理都比较强,不会仅仅满足于文本鉴赏,受优秀作品的启发,他们会产生再现文学作品,并对文学形象产生再创造的愿望。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通过这些作品的主旨对学生从文章立意方面进行指导,通过借鉴优秀作品,从文章立意出发,启发学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站在文章主旨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使作文的立意更富有内涵,充满阳光。

(3)领悟写作方法,学习技巧

除了扩大阅读量之外,想写好文章,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整合素材并灵活运用,使得作文能够条理清晰、内容集中、生动有趣。写作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素材为依托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再指导学生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变换写作技法进行修改并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合于素材表达的最佳技法,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①阅读可以借鉴作者写作技巧,提高文章水平。写记叙文时,为使情节在明白、通顺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常常需要用到不少的写作技巧。例如,张宏散文《姑苏看水》,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从作为一个北方人“讨厌水”,到渐渐喜欢上水,仿佛姑苏的水有了灵性,这种表达手法深化了感情。在为学生解读作者写作技巧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经历,并且用上先抑后扬的手法。虽然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还是倾向于选用了以前曾写过的素材,但因为有意识地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效果比以前好了许多。

②还可以借鉴描法。例如,在阅读茨威格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等文章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训练;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有关暴风雨恶劣环境的描写则是突出主人翁勇敢坚强的重要铺垫,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明白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行为思想,从而通过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进一步强化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念。

通过针对不同的阅读题材,教师要进行以下工作:

在阅读之后,需要对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可以让学生作文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构思更美。

在写作训练中,学生要自主揣摩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与得分策略。首先在立意上,学生应该结合课外阅读的内容,充分挖掘与题目话题有联系的文章,从而提高立意、寻找灵感,在拟题的同时突出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围绕话题自然开展。

在内容写作上,教师需要结合优秀文章帮助学生明确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通过解读优秀作品,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学习名家如何精心选择文章材料,如何在文章关键地方进行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此外,在话题作文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将平常事情写出新意。例如,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而这些都不乏优秀案例。初中生生活阅历浅,而课外阅读则是很好的扩充作文素材选择的途径。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后,学生进行写作,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创新,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且选取例文分析,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进行课外阅读,坚持读写结合,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完成知识的积累,以读促写,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在读写的巧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不再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力强.浅谈阅读和写作的关系[J].教学世界:下,2009(04).

第6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写作;兴趣;教学

识字、阅读、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内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我们的小学写作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写作文兴趣不高,甚至讨厌作文,惧怕作文,望“文”生畏。有的小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以而为之”,作文素材非常贫乏,在写作中常常感到无话可说,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还是写不出来。只好搬些陈词滥语敷了事或者翻出作文选复制一下,写一些虚假,雷同的作文。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积淀不够,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

将多媒体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生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让小学生由“苦写”、“怕写”到“爱上写作”、“会写作”。下面就是我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践的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写作,这就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中,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找不到写作的触发点,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从讨厌写作变为畏惧写作。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教师通过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运用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习作情境,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消除了“作文恐惧症”,写作就成了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作《美丽的家乡》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反映家乡特色的图片:雄伟壮观的弥河大桥,春意盎然的弥河公园,美丽如画的滨河大道,一望无垠、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里面有红彤彤的西红柿、黄澄澄的甜瓜、五颜六色的辣椒……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展开联想的翅膀,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情感,产生了描写家乡的欲望。这次习作,学生没用一节课就洋洋洒洒写了三四页,语言生动,感情真实自然。

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我们的小学生生活阅历简单,见识浅少,所以写作时往往缺少丰富的素材。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感觉无从下笔。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取写作的素材,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且还可以弥补小学生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的断层,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之中,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陌生、抽象的事物有直观形象的了解,将我们的课堂与社会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家乡的特色小吃》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我们家乡的各种小吃,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品,让孩子们垂涎欲滴,一道道井然的制作工序,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写作起来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在写作《美丽的剪纸》时,我播放了多幅剪纸作品,孩子们在欣赏、赞叹的同时,也了解了我们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写作内容,还能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活泼,感情更加真实自然,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

三、展示写作要求、重难点,使写作有的放矢

在我们的写作中,往往会发现有的小学生不按要求来写作,或者是抓不住写作的重点,“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教师在讲解写作要求、重难点时,这些学生往往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丝毫激不起他们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常用动画形式播放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以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然后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指导学生写作《老师不在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先展示了老师不在时,全班同学乱糟糟的场景,有回头说话的,有扔纸团的,有大声嚷嚷的,有敲桌子的……然后我又展示了几个同学的特写镜头,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同学的神态、动作,同时告诉学生这次习作的重难点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漫无目的了,而是注意到既有“面”的描述,又能插入适当的细节描写。

四、例文引路,使写作有章可循

小学生最初的写作就是在模仿中学习的。怎样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呢?在写作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将例文的重点片断、写作要点用强烈的视觉效果展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然后让学生从例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将例文中的写作技能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边归纳、边展示,“先叙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又谈了自己读后的感受,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结”的写作方法。学生就明白了读后感原来是这样写的,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

五、交互改评,取长补短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所写的文章常常反馈不及时,导致学生不注意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也不关心老师的批改,更不主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而且教师的评析方式比较单一,几乎都是老师的一言堂,即使老师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亦无从着手,觉得茫然失措,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的评析当中来。以上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不能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不仅可以实现作文的及时反馈而且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提供了可能。

在我们的写作课上,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把自己的作文打在电脑上,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评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老师再做出总结发言,指出学生没有发现的其他错误,把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再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这种交互式评改不但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写作文时更加用心,促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六、优秀习作展示的平台

第7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多年来,各种陈规戒律禁锢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分析一下当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满堂灌”。即使用多媒体,也是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写作思路,学生越听越困,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高中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1. 封闭式教学,作文与学生生活脱节。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实行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学生天天被困在学校,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如果作文也就只能“闭门造车”了。另外受中考作文的影响,学生围着《中考满分作文》和教师的指挥棒转,照猫画虎,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

2. 写作训练随意,教师轻视评改。

受教学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农村初中生作文训练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都无妨,他们都认为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因此他们作文课上讲讲作文思路或随意布置一个题目,或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遇到重要的节假日,还要特别安排相关作文训练。可是他们却忽视方法的传授和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要么根据作文字数、篇幅或字迹美观程度打个分,写个日期;要么写几句评语,就算批改了。

3. 多种因素制约,学生缺少课外读物。

农村家长大多是农民,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自身观念限制,家中的藏书极少,多数家长只局限于孩子考个好成绩,他们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稍微重视语文的,就买本作文书,至于辅导就甭提了。另外,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生活,买课外书更成了奢望。而学校图书室,怕学生弄乱了,一般都是闲着。

二、应对策略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家指出:“要扭转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局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这固然必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指导水平。”此话非常有道理,一个素质偏低,业务不过关,说话不流畅的语文教师怎能指导好学生写作?

2. 学校尝试开放教学。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长期的封闭式教育,必然使学生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导致“无米下锅”,因此,我们必须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帮助他们卸下写作包袱。比如,图书室实行开放式管理;班级建立图书角;作文课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帮助孤寡老人,去参观农贸市场,去田间劳动。只有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作文才会有起色。

3. 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激发读者的情感,让它一泻千里。因此,要充分利用早读课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以及经典国学《弟子规》、《中华美德故事》等,另外借阅报纸或《小小说》、《演讲与口才》、《读者》等,汲取更多营养,增加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应适当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训练语感,积累素材,训练思维,学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4.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用下水作文激励学生。农村中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也接触到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模仿练习,但对老师的文章,他们更乐意学习。因此,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练习“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8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创改“作文”成为“作品”,诱发学生完美的享受和人文个性的追求,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强烈的表现欲是学生的天性,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写作,更应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富有个性的挑战,抓住学生表现自己的动力,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本合订成一册,可让学生创意作品的标题:《花季》、《熏衣草》、《阳光少年》、《同窗岁月》……有绘画兴趣的同学自身设计封面,雅俗无妨,重在创造性。而且在扉页开设有“作者简介”和“写作宣言”等栏目,有的还拟用笔名,让学生尝尝小作家那种风光无限的滋味。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份美好的憧憬,指引学生细细地去追寻人生的足迹。这样,树立了学生的写作的信心,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学生就会为作品的日益完美而付诸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学生甚至在封底标明定价“一百万美金”、“青春无价”等等,足见其对作品的钟爱。教师只要学生不任性乱来,完全可以允许个性的存在。

二、采取课堂快乐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作文难,难就难在难以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授以写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米下锅,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直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写作源于生活,但农村初中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往往是局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师可以将多彩生活浓缩于三尺讲台,或把大千世界汇聚到斗室之课堂,增加学生的深层印象,丰富内心情感。组织户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名胜古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如精品展览、小制作、小实验等,生活的再现和创造如表演小品、绘制图片、讲述故事等等。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

2.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电话教学手段,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集中利用课堂体现。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寻找情境的切入口,导入写作的冲动、灵感乃至震撼,从而捕捉“闪光点”,把握作文的灵魂,达到“乐写”的境界。例如播放VCD片《世上只有妈妈好》后让学生写作《我的父母》,许多学生都是噙泪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写出来的文章能不感人吗?

3.嘉宾作秀,挖掘写作潜能。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特意邀请一些社会名流、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开展有组织的如电视中嘉宾作秀的谈话节目。畅所欲言,台上台下互动,教师串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活跃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使语言丰富起来了,更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相互交流情感,体会感受,写作如鱼得水,表现淋漓尽致。

三、展开精彩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鉴赏能力

作文需要评卷,没有评阅不能找出作文的成功失败所在,但教师也不能独揽生杀大权,一个人说了算。首先,作文快速完成后,教师需当场进行三项评估:

1.写作快。抓住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黑板上公布收卷前十位学生的姓名、耗时、大概字数以及质量等级。

2.本次小乌龟。主要针对那些不专心、拖沓的学生,以鞭策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就警示一下,目的在于激励。

3.推荐小作家。教师快速浏览学生上交作文,丛中挑选几篇上乘之作,供大家当场点评(评一点,算一点),再综合评估,推选出“当日小作家”、“点评高手”强调整体优化,以达到共同提高。

其次,精心组织“责任编辑”参加作文的评改,因为在乡村初中,不可能每人都能达到评阅的程度,所以教师应选择部分脱颖而出的“责任编辑”分成几组完成作文评卷。教师总结,综合评议。但学生的评议也有局限,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那么还可以开设“争鸣天地”与“同学留言板”栏目,供小读者们各抒己见,提高鉴赏能力。

四、广泛关注社会实践,组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每个学生置备《生活笔记》或《心灵笔记》,每周布置生活、感悟题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相互记载读后感并点评。

2.组织对学生有益的课外阅读。规定一星期必须阅读十本以上文学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修炼写作内功。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广阅的社会去锻炼,了解生活,实践出真知,感悟人生,感悟天下。

4.创办文学社团和作品期刊。做到一所学校一份文学期刊、一个广播室,班班设有创作园地。

第9篇:读后感写作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学生;说话能力;技巧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说话能力的高低与否是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我想试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一、多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

多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基础。我平时很注重让学生朗读或背诵诗歌、散文等美文佳作。具体作法是:

1.熟读课文,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如《有的人》《海燕》《听潮》等。

2.多记,多指导学生阅读。平时课上、课下要求学生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如我给学生推荐的.《唐诗三百首》等。多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这里指古今中外十大名著,在课下让学生广泛阅读,定期规定读一部名著。比如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长篇巨著。一般两个月读一本书,读完之后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采用自由谈的形式,可以说从中学到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人物,感悟到哪些人生的至理名言,妙词佳句等,不拘一格。

二、多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想让学生多开口,应该以平等、宽容、欣赏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我开始训练学生说话。有的学生说话语无伦次,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漏洞百出。我都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微笑着欣赏他们,接纳他们。从来不恶言讽刺挖苦。渐渐地学生放得开,胆子大,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我利用诵读课、阅读课、口语课等,挖掘学生的潜能。诵读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去品味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诵读时我注重张扬学生自己的个性。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用齐读的方式,而多要求学生个体来朗读。阅读课分两步走: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一般选择学生兴趣浓厚的书籍,篇幅短小精悍,能用两课时完成。比如说一些游记、历险记、名人传记、散文等,易于课上完成。一般我多采用读后感、讲故事等形式。课外阅读,根据篇幅的长短,定期完成,假期也不例外。课外阅读我多选名著推荐给学生,多采用读书报告会等进行读书经验交流,平时我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艺,使阅读时效果明显。口语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讲普通话,语音清晰,语句连贯,表达准确,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乍一听起来,口语交际好像属于语文工具性的范畴,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简言之:学生口语表达要适合不同场合,换句话说,因情境生文。所以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课,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形式来训练,比如说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

三、多写,多写指写作训练

我们通常的说指口语,文章多指书面语。书面语要求比较严格,逻辑性强,口语一般随意性强,条理性差。口语和书面语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应该说书面语是口语的延伸与发展,是口语的高层次,书面语要雅正一些。举个例子,比如早晨散步碰见熟人,我们就可说:吃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书面语就必须有一定语言情境来界定,否则就会笑话百出。口语看似平常,其实说起来并不简单。有时必须需要书面语的帮助,这样才能使说出的话声情并茂。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打个比方,如果说多读、多练是说话能力量变的积累,多写就是说话能力质变的飞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读写关系。多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说话要合逻辑,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因此平时应该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这对说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具体做法是:

1.是仿写。仿写是迅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执教《山中访友》一文,我就指导学生学习拜访古桥一段的三层式结构进行仿写,即叙述(记叙)、描写、抒情三层结构。运用三层式结构来描绘家乡的一革一木,一山一水等。除此之外,学《荔枝密》一文时,让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来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