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

第1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专业引导 会计专业 计算机类课程 办公自动化应用 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59-02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计算机类课程。因为职业类院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所以高职会计专业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时往往要考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在选择上课侧重点和案例时密切结合专业的基本要求。本文拟以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为例,对基于专业引导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模块教学进行探讨。

一、高职会计专业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首先,当前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的多个领域已经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化的深入程度将超乎人们的想象。高职院校开设办公自动化应用等计算机类课程,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就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很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求具备其他多方面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高职院校加强办公自动化应用等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则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然而,高职生的自身特点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日益突出,这种参差不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源地域性差异,生源起步差异等。同一个专业或者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加之传统教学中办公自动化课程与会计专业未能有机结合,且学习任务不明确,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教学难以开展。而基于专业引导的模块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教学难题。

二、基于专业引导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

(一)模块划分

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分别是WORD模块、EXCEL模块、PPT模块。这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起构成日常办公最常用的工具软件包。

(二)任务架构E-R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将模块涉及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和学。具体的划分如图1所示。

(三)案例选取

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中教学案例的选取十分关键,合适的案例可以实现课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而如果选取的案例不合适,与会计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则这样的例子是不利于课程教学的。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以会计专业为导向。比如,在讲解EXCEL函数的时候,可以结合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介绍常用的财务函数以及统计函数等。

1.案例一:单变量求解问题。形式化定义:Y=F(x1,x2,…,xn),已知Y值,又已知自变量中的n-1个,求解第m个xm(其中,1≤m≤n)。

求解的具体过程为:工具单变量求解目标单元格(计算Y的公式(函数)所在单元格,然后给出目标值确定可变单元格(xm)确定。

具体例子:某产品固定成本为12000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售价为210元,试确定盈亏平衡点的销量。

解决问题思路:本例涉及的函数值是利润(隐含的);函数自变量是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销售价格;确定单变量求解模型,如表1所示。

2.案例二:规划求解问题。形式化定义为:当人们想要寻找做某件事的最佳方法时,使用的就是规划求解。更正规的说法是,当人们想要在电子表格的某些单元格中得到优化(最大化或最小化)某个目标的值时,使用的就是规划求解。

优化模型包括三部分:目标单元格、可变单元格和约束。

求解过程为:优化模型加载规划求解求解。

具体例子:张森是制作钻石手镯、项链和耳环的宝石商,他每个月最多需要160人工工时,他有800盎司的钻石。表2给出了每种产品的利润、生产每种产品所需的人工工时和钻石盎司量。如果对每种产品的需求是无限量的,张森怎么生产才可以最大化他的利润?

在引入规划求解宏的工作表中,建立如表3所示的模型。模型建立后,调用规划求解宏,完成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品生产数据的计算。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选取可以看出,案例里涉及了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运用了EXCEL模块的工具。这样的例子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实现课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四)实践―反馈―实践的循环过程

教师在实施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模块教学时应逐步建立起“实践―反馈―实践”的双向反馈系统。反馈系统涉及的反馈问题如表4所示。

表4 实践过程的反馈问题总表

重要知识点 熟练 基本把握 不熟练 须改进的意见(或者自己努力的方向)

Word排版

图文处理

邮件合并

Excel函数的使用

EXCEL图表

简单财务分析

PPT动作设置

对本门课程的建议以及对这种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的建议:

本门课程你的理想分数是:

对老师的评分是:

对自己的评分是:

三、高职会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模块教学的保障工作

为了使基于专业引导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模块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目的,还须做一些保障性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建设

优秀的教材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这个优秀的定位应该着重看教材本身的设计和选材是不是能够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比如会计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应用等计算机类课程,那么教材再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例子的设计和选择上应该倾向于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的运用。除选择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外,教师还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基于专业引导的方向,在教材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努力建设适合专业特点的教材。

(二)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高职院校还应逐步建立起网络学习的平台,通过便捷的网络交互,达到实时在线教学的目的。建设网络资源平台,能够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并且能够实现在线问题交流和解答。通过以上相关资源的建设及在线联系和交互,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可达到培养学生超越课程的专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势对专业性的计算机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还应了解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专业的相关知识。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课程教师应努力学习,而学校应加大外出学习和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应设计出相应的教师考核激励制度,使教师自觉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实践条件建设

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是提高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和自然老化的节奏比较快,所以实验条件特别是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应该跟上,否则实践环节很难有实验保障。在时间条件建设上应该先硬再软,就是硬件配置优先,软件配置紧跟上,因为没有硬件的支撑,软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取得长足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开设只有结合计算机课程本身和会计专业的特点,才能办出特色,否则势必大众化,不能够突出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也就不能够很好地促进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计算机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很好应用。所以,高职会计专业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时,应以会计专业引导为基础,分模块设计任务,从而有序地开展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宋宇翔.财经类专业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教育与科技,2012(5)

[2]陈丹,孙谬如.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13)

[3]陈铭.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3)

第2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

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

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

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

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第3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校企项目结合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419;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GB2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8-01

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气化专业与企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应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以校企项目与学校实践课程多元结合为基础,根据企业项目的需要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深度,真正形成“产教结合、以产促教”的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1.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状况如下:(1)实践教学设备是购置厂家生产的成品实验装置,而这些设备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验证或非真实器件模拟”的实验,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技能训练要求达不到。(2)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一个项目的全周期开发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编程、调试、维护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实践内容与工程实践相差甚远。(3)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缺乏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相关实践知识,实践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2.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从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到“产教结合、以产促教”的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践教学设备

解决实践教学设备可以从实践教学场地入手,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践场所分为校内共建实践场所和校外实践场所。校内实践场所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及理论性强的课程,重点为后期实现整个项目的教学打下基础,校外实训场所分为一般见习性实训场所和实践技能顶岗场所。通过对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一些具有工程性的实验无法开展的实际问题。

2.2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以一个项目的全周期进行开发,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编程、调试、维护等。具体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及被测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被控对象动态、静态特性,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第二阶段,进一步掌握相关硬件知识;第三阶段,学习系统设计的软件;第四阶段:学习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如控制电路、操作面板等),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管理、监控程序及应用程序的设计)系统的调试及实验。把整个项目开发中的图纸、程序等有机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3实践教学师资

师资方面,采用校内、校外教师结合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负责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实训指导,并外聘为专业的讲师,保障校外教学的正常有序,并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对于校内教师通过企业学习熟悉并拓展了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找到教学与企业实践环节上的差别,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认识到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通过企业学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4 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课程考核,以具有一定工程性的项目为主,考核评分以项目设计全周期开发过程为主要情况作为评分依据。

3.结束语

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整个项目全周期开发为基础,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第128-129页.

[2]邓海鹰,施华,龙艳红,等.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8):208-209.

[3]马书英,刘晓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测绘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第89-91页.

[4]张秦伟.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4(4).

第4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暖通空调设备及控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作者简介:朱建红(1971-),女,江苏通州人,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张蔚(1977-),女,江苏泰州人,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通 22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B33、13050653、09034、2010B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90-02

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正在充分显示出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特征。以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智能化建筑将成为未来现代化建筑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建筑电气自动化领域带来一场深刻变革,为其开拓了充满希望的广阔前景。南通建筑业历来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省,以“建筑铁军”享誉全国,高资质企业进一步增多。但是,目前从事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施工、运行和安装的专业人员,在建筑电气自动化高新技术方面缺乏严格的训练。高级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不足。

面对建筑电气自动化高级人才紧缺的局面,南通大学(以下简称“本校”)在建筑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主要渠道方面,改变原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方向选修的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方向已变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并于2009年正式招生,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定是为建筑行业培养建筑电气自动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为长三角城市化进程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即卓越工程师。

该专业是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独立专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空气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需求也复杂多变,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既能从事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方面的理论设计,又能从事检修、监测、监控等应用方面的实践操作,现场的调试与改进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利用在校时间了解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控制策略与设计方案,并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控制与综合监控系统。因此专业课程教学手段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的质量。

世界各国都在强调节能减排,空调耗能模式取决于其工作机理,控制策略在能量优化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铸造绿色空调一直是整个社会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教学策略改进研究就是要顺应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主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

二、专业调整下课程大纲调整设置

“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最早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方向的一门学科方向课,主要包括一些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知识,使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最新科学技术,尤其是通信和控制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开设,原有的培养方案在2010年6月已经被重新修订。学校也对原来的以专业方向定位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相应的课内计划学时数也发生变化,课程内容重新优化组合,原来32学时的“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专业选修课变为新专业方向下48学时的必修课“暖通空调设备及控制”。

学校重新修订课程大纲,调整不同知识点内容的讲解学时分配比例,注重跨专业知识点的合理设置,进一步增添设备方面及空气调节方面内容,结合工程实践人才的需求标准,重新研究实验内容与数量,注重实践环节内容设置。

三、课程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设的电气类专业,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不仅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学习中为以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研究与改进,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认识实习环节内容设计

本课程专业性很强,学生缺少对设备形象的了解,在单刀直入式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理解、接受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所以学校在课堂教学前一周必须设置课程实习环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空调相关的制造及应用行业,获悉该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对人才工程能力水平的具体要求。实习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原有的抽象思维,了解空调的不同用途及型号,认识大、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具体到单个系统,可以使学生着重了解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空调机及大概的设备管路结构,其工作的原理与具体的控制技术及待完善的技术与发展趋势。此环节的设置能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形象思维,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为即将展开的理论知识讲授奠定基础。

2.理论教学环节内容设计

由于学生原来从事的专业基础课程偏电气方向,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必须及时补充一些原来的课程中所未涉及的知识点。但是受限于学时数教学内容又不能太详细,因此精心设计这个环节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除正常课堂教学时数外,教师每次针对下次课的教学内容,预留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源去了解一些流体力学、热工仪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巩固机械制图知识,使其学会读图,了解现有的一些大型空调的先进监控技术,这有利于课堂内容的精练讲解。

课程整体内容分为空调系统分类及基本组成、空调冷热源装置及工作原理、空气处理及其设备、空调水系统、空气温度、湿度调节原理、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几部分,教师对每一部涉及的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讲解,涉及复杂控制部分时补充焓湿图的知识点,对自动控制部分及时补充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分别从检测量与控制量角度以及两者关系详细讲解系统监控原理及结构。

3.实践环节内容设置

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分析现有简单设备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让学生剖析现有控制功能的优缺点,独自设计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学生首先进行系统管路及通信控制网络的仿真模拟,在上位机模拟系统环境进行试运行,然后进行现场设备试运行,进行调试排故,这样能够基本实现设计目标。

4.考试环节的内容设置

这部分内容除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外,更多的是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本校结合每年注册建造师的一些考试内容,设置了一些自主发挥的题型,着重针对监控设计及实际排障排查能力,设置相关内容进行考核。

四、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改进

卓越工程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

1.引进动模及实用助学型PPT,建立情景课堂教学模式

中央空调系统本是庞大系统,成本较高,所以不可能形成学生人手一套设备、亲临其境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但如果借助先进的教学软件引进动模系统可以使学生认识所有设备,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在相关理论知识点展开前,通过系统模拟仿真图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关设备,了解其在所属空调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在此基础上切换到理论知识的讲解,可帮助学生做到思维的自然过渡,使其轻松地理解、接受所授内容,做到事半功倍。

2.注重问题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实践教学,枯燥而抽象,学生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容易进入游离状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可以沿用先问题后答案、再讲解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夏天系统空气调节控制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如果冷冻水流量很小甚至冻结,房间温度会怎样变化?对制冷机机组工作产生什么影响?由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排除故障?哪些部件易出问题不易控制?如何可靠控制”,让学生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实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互动,默契配合教学活动开展。这种教学策略,相比呆板的直切入模式,教学效果更好。

3.引进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中央空调系统打开、安装、调试本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问题,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有发现查找问题能力,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小到故障的排除,大到系统的改进设计。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必须引进实际工程案例教学。例如,可以用某大厦的空气调节冷热源供应作为案例,从稳定的负荷要求到动态的负荷调整,分析区域温度极端变化的现象,从动态调节控制需求设计入手,要求学生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利用检测环节进行合理的工程再设计。学生课外完成案例设计,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不同设计案例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对系统的不断改进,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5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本教材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一、引言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和工具,也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课程的设计最终仍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上。而校本教材是由学校自行设计的个性化教材,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改编、整合和拓展,教材内容来自生产前线的工作岗位,以学校为主体,辅以行业或者企业共同合作开发。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途径。

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必要性

现计算机应用专业《办公自动化》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从国家规划教材中选择相近课程标准的教材,主要以讲授知识点和学生操作练习为主,知识点较为零散,教材所采用的案例基本上是章节片段式的,只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孤立的练习,没有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各学习环节链接性较差,导致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同时,现有的学习内容没有紧跟行业发展,缺少职业情境下的工作内容,很多案例过于陈旧,例如学习Word软件时,案例都是让学生制作课程表、黑板报等,不能与工作岗位和职业需求相联系,没有贴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企业需求。随着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兴的北部湾区域对信息产业人才需求有所更新,需要有效探索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在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上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流程,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配合教材改革实施。

三、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探索实践过程

1、明确教材开发的目的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根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以培养应用技能和相关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依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量身打造。让学生不仅成为掌握符合岗位职业要求的社会人,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明确教材开发的主体

编写过程应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和行业专家紧密协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由于中职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熟悉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素质基础和实际状况,了解何种方式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企业专家工作在第一线,掌握最新行业动态和职业诉求,更为知晓现实职场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双方互相合作,既反映计算机行业岗位的要求,也有利于教材编写。

3、明确教材开发的内容

为了实现与行业对接,课题组聘请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向人员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教材内容的设计,确定教材的定位。同时,派两名专任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践锻炼,深入了解企业内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情况,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提升路径进行调研,现场收集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以增加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需求设置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学习背景,分模块传授知识,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删除陈旧的脱离实际工作的理论知识,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成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与企业实际相联系、与校内实训基地配套的教材,完善相关电子教案、课件、学生工作页、案例习题、考核任务和评价方式等资源库。

4、构建完整教材体系

教材实施过程中,积极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提早融入实际工作氛围,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工作模式为评价平台,不再是由教师单一评价,减少主观性的打分环节,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个综合性的考核项目中,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全面衡量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邀请技术专家参与课堂指导教学,教师依托企业的技术力量,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学校为企业输送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效益与质量,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梁海涛.依托校企合作,开发高职动漫类专业校本教材[J]. 中国学术期刊网,2012,(12).

[2]邓志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教材开发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第6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研究生;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25-02

1 前言

教育部于2009年起,为了增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研究生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和比例[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宗旨在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在国家某一工业技术领域中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相较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加入为期半年以上的实践环节,这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较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为国家提供全面的应用型高素质型人才,是高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必须思考的问题。

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之一在于“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本文针对华北电力大学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电力行业特色和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具有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优势,通过建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进行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探索。

2 专业型硕士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宗旨,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局限于专业所限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而是要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2-3]。华北电力大学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目前存在以下突出矛盾。

偏学术化严重,实践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时间较短,教师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宗旨研究不够深入,在课程教学和指导专业硕士生方法上依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的指导方式,教学模式偏学术化,无法达到实践教学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目的。

校外实践环节与专业理论无法紧密耦合 目前控制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多地依附于传统学术型硕士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高校中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求职于校外企业实习来弥补学校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教学的缺陷[4-5]。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发挥需要建立在校内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水平,在校外企业中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内容不完全与所学专业相符,将导致实际应用与理论脱节,无法通过实践环节验证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 基于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提升实践环节教学水平,针对华北电力大学控制领域相关学科具有电力生成过程控制的行业特色,同时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又是拥有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授权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机构,结合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建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校内实践课程,探索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的专业型研究生校内实践教学改革新方法。

课程体系建设

1)明确课程定位。该课程以促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突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控制的专业特色,依托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下属、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ASEA)中心授权成立的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培训中心的自动化实际技能操作测试平台,开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该课程专门面向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具备电力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双重优点。

2)课程内容建设。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具有电力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控制工程领域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厂控制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依托华北电力大学ASEA培训中心建立的以过程控制实验室、现场总线实验室、顺序控制实验室为核心的多个技能培训及测试平台,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两大部分。理论培训包括自动化系统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专门理论、火电厂控制系统相关知识介绍;技能培训包括:人机界面组态(HMI)技能培训、分散控制系统(DCS)技能培训、可编程逻辑控制(PLC)技能培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能培训等实际操作训练。学生接受到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同步进行,达到实践教学促进理论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成果的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提升实践能力。

3)来自产学研结合的实际操做案例。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具备一套较为完整的自编教材,教材中学生实际操作的案例均来自产学研结合中发现的电力生成过程的工程问题,并针对不同实际操作装置,配备相应的专用光盘软件,便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创新。从人机界面组态(HMI)技能实操平台的数据库连接及工艺流程参数的显示,分散控制系统实操平台的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组态及水位的PID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实操平台的火电厂化学水处理逻辑控制,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操平台的现场总线智能变送器、执行器和控制对象组成的实际测试系统,上述丰富的工程案例及现场中真实的实际工程装置,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实践平台。

课程收益

1)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行业特色。华北电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大部分将在电力生产及相关能源领域就业。该课程是非火电厂控制专业研究生了解火电厂现有控制技术的一个最佳平台,尤其对外校、外专业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来说,通过培训可以深入了解火电厂控制设备、系统及运行操作相关知识,进而弥补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为后续的研究生论文开展和应聘工作搭建较好的电力过程控制知识框架。

2)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在一起,职业背景特征比较明显。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为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提高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学生也可利用该平台学习的内容,申请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助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助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3)节省教育资源。利用职业资格认证平台进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减少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大大节约了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教育成本,使学生既掌握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从事自动相关专业的职业素质,起到兼具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同时提升的作用。

4 结语

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控制工程专业学位实际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控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实训校内实践课程,提供了结合行业特色和提升职业素质培养背景下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案例。

参考文献

[1]李彦文,莫测辉,李红,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5):144-147.

[2]李学艺,钟佩思,颜凤.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70-171.

[3]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地方工科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析: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4-15.

[4]王军,段长青,石英,等.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模式探索:以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第7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摘 要 着眼于提升我国楼宇自动化建设质量,从当前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建设定位和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楼宇自动化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 中职教育;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24-02

1 前言

近年来,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建筑项目不断增多。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我国楼宇自动化方面的人才却相对短缺,专业技术素养水平也比较低,这一状况显然不利于楼宇自动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地提升楼宇自动化建设施工效率和实践操作质量是当前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人才培养和输送角度,也是中职教育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亦应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中职教育应结合智能楼宇建设实践,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和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促进行业发展。

2 当前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符合就业要求的技能、实用型人才。重视实训是实现中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实训室则是全面提升实训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条件保障,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资源配置不完备。相应的实训设施配置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实训教学,影响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设施配置不系统,部分中职院校不按照实际需求来配置实训设备,亦多亦少现象突出,有些设施购置过多,有些配套的必要设施则配置不足,以至于浪费大量实训资源。

2)实训设备采购和配置偏重考虑教材、教学需要,忽略了与企业设备设施应用实际和发展变化,衔接不够,影响实训效果,有些科目学过了也过时了,学生无法适应后续岗位工作需求。

3)实训设备比较落后,学生技能实训所接触到的也大都是已经过时的实训技能,不适合社会岗位需求。

4)与实训室硬件配套的各种“软环境”建设、“软件”配置,不适应技术发展、行业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以至于影响了实训室有效应用和教学质量。

3 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定位分析

为了提升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的质量,就必须要明确其内涵,清晰定位。实训室功能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岗位锻炼。

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是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能给中职学生提供视频影像、音频解说、图像、书籍以及样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要从整体上来规划专业教育所涉及的各种产品及相关知识。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有关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电梯、照明、环境保护、给排水、变配电、空调与冷热源、门禁子、停车场管理、安全防范以及火灾自动检测和报警等诸多子系统,通过实训学习应使学生全面认识楼宇自动化的相关专业内涵,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技能训练 借助实训室中各类实训设施,通过合理有效应用于实训教学,应使学生详细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楼宇产品的安装操作、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等技能。这表明,实训室建设应保障完整完成设计、安装、测试以及验收等流程的教学任务,有效支持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的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鉴于中职学生未来就业后基本上都从事有关的一线技术性工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相应的技能训练教学作为重点,尤其是要重点做好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便为后续的实训项目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应用实训室增强整体技能训练效果。如在实际的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中可以设置门禁系统实训项目,以便借助这些相关的实训设备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门禁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工作原理,也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门禁系统的安全和连接质量,以及电子地图添加、事件查询、远程控制和门禁授权等常规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岗位锻炼 中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教育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岗位需要紧密结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职业素养,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在实训室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中职楼宇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订切实的实训工作计划,主要应包括:安装和运行有关的火灾自动联动和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合理安装和调试相关的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空调系统和电梯系统;开展综合布线等实训项目,具体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来满足学生在后续实训操作中的学习,以便不断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1]。

4 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策略

前瞻性建设 如上述所述,在建设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的过程中,保持适度的前瞻性有利于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行业和岗位的工作需求。实训室建设应充分考虑时展要求的技术的变化趋势,设施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确保建设过程采用的技术和设备设施均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2]。能够帮助学生借助实训教学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要适应开展综合性生产训练的需要,以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更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技能变化。

科学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职业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但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相比,从整体上来看,中职教育方面的经费还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因此,在楼宇自动化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既要做到保障教学又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确保经费使用科学、合理、高效。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合理配置各类实训设备,在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前提下,减低经费投入,优化经费使用效果。比如,针对中职楼宇自动化专业中所设置的中央空调系统而言,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监控中央空调中的各个重要参量的具体数据,而不是空调本身的实际制冷原理,所以中职学校实训室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置那些价格昂贵的高端中央空调,只需要选购那些价格合理且能满足楼宇自动化教学需求的设备即可,从而确保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社会性建设 中职教育中的实训室建设包括设施设置要与社会行业、企业接轨,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要不断强化实训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操作课时不受冲击。校企合作,结合具体的实践项目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在建设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的过程中,还需要满足职业鉴定要求,不仅适用于本校学生进行鉴定,还要创造条件争取满足对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鉴定需求。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开展广泛的校内外合作,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效能。

5 结语

我国中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加强实训室建设,形成专门的楼宇自动化实训室,促进课程合理衔接,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不断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楼宇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Constitution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for automation majors

Li Hongsheng, Chen Gui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on plan is guiding principl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comes from Industry need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how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ultivation plans accord with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A new thought, called Backward Inference, is presented and is carried out on establishing of cultivation plans for automation majors.

Key words: automation specialty; applied-type talent culti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以行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校自动化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结合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采用“倒推法”制定思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行业、企业知识和能力、素质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企业访谈毕业生、高年级学生座谈参考专业指导性规范教研室研讨形成培养方案初稿学院审查校企专家论证完善培养方案”的“倒推法”路线制定。所实施“倒推法”路线中的关键步骤如下:

(1)办学理念与培养规格。总体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工程能力的培养。各校由于办学历史、依托行业以及定位各有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2)就业状况分析。对近3~5年就业的主要行业(企业)及岗位的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性工作。在进行学生就业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学生就业状况的变化趋势,剔除国家与相关行业经济发展中的偶然和突发因素,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国家产业政策对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

(3)企业访谈。根据对学生就业状况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对企业人事、生产、技术等各部门的走访,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要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亟待提高。在此工作中,要注意部分企业对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并不精通,不同企业其技术、产品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不同,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注点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进行理性地分析,找出对学生所需具备能力的共性要求。

(4)应届毕业生与往届生座谈。应届毕业生与往届生座谈,特别是已工作的往届生,他们对大学阶段的学习有着深刻的感受,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甚至某些课程的知识点都有独到的看法。绝大多数往届生都能理性地分析在校期间学习的收获及不足,提出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意见。

(5)参考专业指导性规范。教育部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研,制定了专业指导性规范。专业指导性规范的基本原则是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规范内容最小化、核心知识内容最低标准,采取“基本要求+X”的思路,其中“基本要求”是指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应用,“X”是指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校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

专业规范是一种基本要求,其为各专业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人才培养方案应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办出本专业的特色。

(6)凝练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学校长期办学的特点和所依托行业的特征,确定培养目标,凝练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构建以公共平台与专业教育、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互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应明确每一项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如何落实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培养(含科技创新、科技竞赛、专业技能等)、企业培养等各环节中。

(7)校企专家论证。应用型本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应由校企专家共同组成,校企专家可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使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校企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人才培养最终方案。

2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自觉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其核心目标在于寻找以非人工方式实现对系统控制的技术手段。近20年来,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延伸,且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密切相关,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体现了控制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集成。下面以我校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1)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我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交叉,既要求学生掌握电类相关知识,又要求了解机械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既要求学生掌握控制理论与应用、微处理器系统硬软件设计,又要求了解强电电气控制、伺服驱动及液压、气动等方面的知识。

(2)企业、毕业生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先后对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南京第二机床厂、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等近10个单位进行了访谈,参与访谈的人员包括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相关领导、毕业生工作部门的领导以及毕业生等。

对近3年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机电行业数控系统(含电机、驱动)制造商、数控机床主机厂、数控机床使用企业、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类企业、机电类自动化设备制造商5类企业,少数毕业生在高职院校任教或就业于其他行业。目前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系统二次开发与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连接与调试,运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PLC控制系统的研发、应用,微处理器或者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机电类自动化系统或设备的运行、维护、销售、技术支持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等。

(3)凝练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依据企业和毕业生走访,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可归纳为机床数控系统的应用与二次开发、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应用、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与技术集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工程应用等4个专业技术领域。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架构的重点应表现为上述4个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发、运行、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围绕各专业技术领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理论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企业培养、课外培养以及工具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支撑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块。以“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应用”为例,其知识、能力的培养支撑如图1所示。

(4)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按公共基础、电工电子、检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单片机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专业与综合素质拓展、企业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课外培养10个模块进行划分,构建了结构科学、合理,对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有效支撑的培养方案。

3结束语

近年来,我校自动化专业以机电行业为背景,以机电行业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论证流程,确保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规格和目标。自2008年实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倒推法”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自动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分类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2] 崔桂梅,贾玉瑛.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第9篇: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字:人才培养;综合素质;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8.1

教育是使人具备社会高层次需要的手段,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随之改变的。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如何授予学生适合的教育方式,已经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工科类院校,专业型技术人员是我国当下建设中相当需要的,针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方面,改革教育的模式,是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最佳途径。我们要创新教育思路,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只是在改革上做表面文章,仅仅增删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理解现实社会的需求,根据实践进行创新改革。

一、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首先在人才的培养上就要明确这一最终目标。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进入高层次,素质发展理所应当成为人才的要素,所以,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很重要的。何为工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娴熟的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中达到完美结合。同时要掌握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设计制造方法,对高新技术较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维护的能力。这是工业不断发展的趋势,理应成为教育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教育方案的改革

1.培养方案的修订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教育中,要着重从课程体系入手进行改革,培养方案制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否。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予以传授,要彰显本专业的特色,并结合本专业的应用方面加以改革,同时对那些教育内容重叠的课程要予以缩减,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建立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要鼓励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对机械专业有一种新的认识,这都需要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时代性。

2.实践的应用

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而如何使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够上手操作,这是教育的关键点。那么学校教育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是基础,但是不能沉迷理论,纸上谈兵的后果要予以避免。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设立实践的环节,给学生提供模拟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要设立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等环节,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交叉,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去验证一下,以便找出问题,并快速解决,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同时是培养动手和思维的双重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学校要加大对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可以实际操作的平台,同时,要多多沟通当地相关企业,为学生真正进行企业内部实习提供机会,这不仅可以较早的给学生一种对企业的认知,同时可以实地学习,让学生从内心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给其一定的刺激作用。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开拓,当代教育要不断改变旧有的授课模式,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增加实践的比例,转变方式,这也是顺应当前发展的潮流。

3.教学流程的变革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那么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因人而宜,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的过程,这是以学生被动的学习作为前提。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被动的接受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在当今教育中,要不断摒弃这种模式,创新教育方式。那么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比不可少的。教育中要不断采取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协作方式,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讨论。那么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力,提出不同的视角。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反映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达不成一致意见,学生就会在课下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由此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课堂的授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4.增强素质的培养

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那么素质教育就涉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道德的培养是关键性的,在学生走出学校面临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道德在每一时期都是最基本的素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加强道德培养,目前,在学校的培养中,很容易忽视这一重要因素。道德永远是做人的底线,要在方方面面渗透道德的作用。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这一教育方向仍然不可缺乏,因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这都是做人的规范。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较强学生的体质培养,目前学生的精神状态是需要加以改善的,在大学的生活中,有些学生培养了闲散的习惯,这对身体素质是有损伤的,所以在教育中要做出硬性要求,改善学生的体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种高发展的学科,是需要足够好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工作的,要有快速的反映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些都是高素质的要求。所以,在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要逐渐给学生渗透素质层面的要求。

三、结语

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现阶段教育中,要不断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和科学的发展程度,来逐步完善教育中存在的漏洞。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工科中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它充分代表了现代技术人员需求的素质,所以要不断改革该学科的教育方式,努力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其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要不断改变教育旧有的模式,逐步完善创新型教育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使用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参考文献

[1]武良臣,张新民,刘志超.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