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第1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基础教育;问题;教育落实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

3.教学评价僵化

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小学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4、 教材有比较重的城市化倾向

我们现用的这套小学语文教材,对学习时间较少的农村学生来讲,学习内容依然偏多。每册教材的课文都在30篇以上,还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词语盘点,加上必要的复习、检测,教学时间一般都很紧。一线教师普遍反映: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册内容特别多,时间特别紧。对学前教育薄弱的农村儿童来讲,启蒙学习的门槛仍然过高,难度仍然偏大。

对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活动少的农村小学生来说,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设计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不便操作,即使进行了训练,效果也不好。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落实的地方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2、培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国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要求语文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包括:新的教育观,作为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国学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而是充分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充分认识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一改以前“师尊弟卑”,老师一把戒尺、不苟言笑、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学生正襟危坐,机械跟读的现象,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先在思想理念上有科学的认识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3、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当前“国学”和国学教育的危机,我们应该做的,绝不是只满足于掀动国学的虚火,而是必须从国学教育着手,以系统论作为指导,纠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从教材、教师、教法、考评等诸多方面来落实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国学教育,切切实实地做好国学普及的工作,以使国学教育系统化,使它能长远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文菊.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1(18).

第2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现状;对策

一、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重要性

语文,它是一门融情感性、人文性、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它对一个人知识素养的积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对学生整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是促进整个语文学习提高的垫脚石,因此,小学语文对学生教育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而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这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

1.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可以使得教师根据现状结合自身,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去解决问题,进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促进学生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打造高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能够促使教师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来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的方式,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对打造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一个事物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影响该事物发展的阻碍因素,并且找出相关的方法去解决它,这对一个事物的促进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出阻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症结,并使得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4.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少数民族地区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知识入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是一门融情感性、人文性、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学习语文文化知识不仅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高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知识文化水平。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在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下,开始落实“寄宿制项目”、“两基攻坚”等科教工程战略任务,从而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固守,再加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使得少数民族的整体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现状来比,还是显得过于滞后。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在师资力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所在的居住地大多都比较偏僻,经济较为落后,所以在师资力量上存在很大的欠缺,即使从表面看,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历上都是达标的,但是好多教师都不是全日制师范大学出来的,所以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的教学要求。

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在教学资源上严重缺乏。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经过调查青海省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现状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工具:粉笔、教材、黑板。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辅教学工具、设备与手段。并且,学生们除了课本以外很少有多余的学习资料作为补充。

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在教学观念上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明显滞后,这种滞后的教学观念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简单地教学生识字,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弊端。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实施

(一)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上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在师资力量上存在的不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应打造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国家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

从相关调查结果数据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的资源设备严重的缺乏,国家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对于小学基础教育更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多的教学资源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善传统教学的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国家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与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以及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利于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可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会萍.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应对的新问题[J].教育, 2013(06).

第3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1、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仍然有一些误差。“听”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写字,还要训练他们“听”的能力。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写”字,还提高了“听、说”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是重视教学孩子“写字”,忽视了教孩子“听”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会了孩子写字,孩子在考试中成绩就会大大提升,孩子成绩提高对家长、对学校领导来说都会很满意。实际上,教师由于不重视对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就算孩子学会了写字,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运用,在实际中孩子却不会说,更不知道怎么说,这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讲相差甚远。

2、教师脱离新课改的标准,教学方式落后,缺少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标准已经有所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每位教师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但是却缺少实际的应用,教学模式仍然远离新课改的要求,这些教师只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仍然是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竟的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怎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教师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二、给出的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天文地理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英语、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间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2、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它们会增加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放映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三、结束语

第4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影视资源整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76

一、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助力

小学语文知识较为基础,它具有很强的思想综合性,同时又具备较强的人文色彩,是一门极具内涵的学科,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小学语文学科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它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随着小学语文知识的逐渐累积,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阅读课外书,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其实,学生很多时候不会做题,和题目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因为学生不认识文字,读不懂题目造成的,所以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在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准备,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断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助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现状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过于单一化,都是以字面的文字叙述进行讲解,把影视剧资源有效地投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从影视剧中的画面、景物、图像等获取到有用的信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大都很难集中,这样的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这样的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吸收和理解。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喜欢看视频,进行影视剧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屏幕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力,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运动起来,使学生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影视功能,把学生与教师相融合,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视剧资源的投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美观的画面,使语文教学更具画面感和层次感,给学生上了一道美味的视觉盛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影视资源,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都是把文章进行主旨立意,然后把文章分成多个自然段,教师再来进行相应的讲解,根本就没有按照正常的课件要求进行讲解。新课改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资源整合的对策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在没有接触到课文之前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加强对知识的了解,真正感受课本中所潜藏着的真情实感,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举例如下:

比如,以人教版教材五年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白杨》为例,在进行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观看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场面,真正体会白杨的坚韧和爸爸的内心的渴望。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学会把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进行比较,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让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让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视频的观看中,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看到白杨的生活环境仔细感悟,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唯独白杨却顽强的活了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视频中那飞沙走石的画面。看到爸爸说的话,明白爸爸不仅只是在介绍白杨,更多地是在表明自己的内心,想象戍边人员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学生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相结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越发紧密,当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已对多媒体运用越来越普遍,很多学校在各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仪器和投影仪,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替代,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进行结合,更能实现学习效率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曾群少.电影资源在作文中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

[2] 许丽芳.对于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电影资源的一些看法[J].考试与评价,2012.

第5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背诵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化,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这往往是造成学生不爱背诵经典篇章,不爱学习语文的最直接原因。

一、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的现状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否继续,将如何继续实施,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背诵教学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是不容乐观的。

1.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也不是什么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没有形成一种教授背诵的模式,只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小学生是感性丰富的阶段,对于理性的背诵理解不容易接受,所以许多小学生厌恶背诵学习,不仅学生不喜欢,老师也没有兴趣去教。教师从始至终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背诵技巧,这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素质教育的误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很多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放的教育,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使一些优良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开展。像背诵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抑制,因此对素质教育文本的误读也是导致背诵教学发挥不好的又一重要因素。

3.学校和家长不重视。

背诵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学校和家长往往不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应试教学仍占有很大比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没有很好地进行人文性的提高。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蒙学经典教材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述三点是现今小学生背诵教学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实施小学生背诵教学的模式,改变小学生不爱背诵,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背诵教学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背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改进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的策略

要改变背诵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对背诵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要把背诵教学认为是传统教育的糟粕完全弃之。

1.注重诵读的节奏、培养语感。

要改变小学生背诵效果的最根本途径的教学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学生的记忆心理来看,背诵要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有条理的、科学的进行。首先要从读上下工夫。从朗读技巧入手来改变背诵难的困境。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是有效提高背诵效率的直接途径,但书不能泛泛去读,要注意把感情投入进去,找到适合小学生心理接受的阅读方式和技巧,特别是要重视读的节奏,培养语感,让他们在诵读经典时,从“读”到“悟”达到鉴赏作品的能力。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诵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读出诗的意境,注意停顿和感情,通过对语感和抑扬顿挫的把握,通过语调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情感中,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全诗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2.互动教学,兴趣教学。

互动教学在锻炼小学生阅读、背诵能力中是有显著效果的。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在单个学生那里要达到背诵的程度有点难,效果也不是很好,背完就忘记了。这时教师要找到一种既适合课堂教学又能轻松背诵的教学方法,就是和学生互动。一首诗词可以让许多同学参与进来,一人读一句或一段,第一个人读第一句或第一段,下一个人读下一句或下一段,这样依次类推,从简单的阅读,逐渐过渡到熟读、背诵的阶段。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完成整个诗词的品读,经过反复练习之后把古诗文背诵下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教学目标得以完成。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达到背诵的目的,比如,实施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孩子读背,这种活动书写的内容是古典经典文化著作,通过学生参与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之完成了对古典诗词的背诵目标,既提高了语文知识储备又丰富了课余文化,同时锻炼了书写的能力。

3.理解作品内涵,切勿死记硬背。

对于背诵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这样背下来的文章过后容易忘记,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于背诵的东西,自己没有技巧和方法,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状态,背后也易忘记。很多学生都会陷入这种误区,在没有领会整个诗文意境的状况下进行背诵是不科学的,如小学二年级诗文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背诵这首诗有点难,最主要的是理解诗的内涵,使学生在读懂诗的思想内涵的前提下,去联想、去反复品味,这样就能够背诵下来。

小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想到了春天的景物,进入春的情境中,这种理解式诵读是很有效的,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不但能够背诵下来,也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第6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23-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这些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充满生命和活力,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

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已成为一条通往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对于经济不发达、教育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来说,要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必须根据农村小学的具体教学环境、条件、特点,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新课改核心理念,试图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目前的现状

1、资源限制,手段单一。农村小学条件差,虽然有许多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资源,却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使用,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贫乏,手段单一。

2、教师包揽,学生被动。大多数教师按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实践能力去组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尝试整合,缺乏研究。部分教师虽然在进行整合实践,却以技术的使用替代真正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作为单纯的技术独立于学科教学外,凸现于课堂教学中,对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缺乏必要的研究。

4、以教代学,忽视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只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创新,忽视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应对策略

1、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比如:李克东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吴娟主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何克抗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马宁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解决途径》;朱玉民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

2、参加各级组织的师资培训

对整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一是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语文教师应参加由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信息化培训。

3、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以下一些内容

①熟练使用网络教室内的设备;

②远程教育资源的整理和应用;

③学会从网上获取信息或获取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④熟练掌握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

4、多进行课堂实验,采用方式:“实践──反思──完善”

语文教师要通过举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公开课。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去年下期,我上了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识字课,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生字“飞”时,我用课件出示小鸟后,让学生自由说出识记方法,有孩子说:小鸟的身子 “乙”长了一对翅膀就能飞了,这时我又用课件演示出小鸟飞翔的样子。学生有了奇特的形象,就很容易记住了字形,甚至终身难忘。上完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大家又针对这堂课展开激烈地讨论,各自发表识字教学的看法,交流有效识字的方法,最后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适”:一是“介入适时”。即教师依据课标,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出周密的资源介入方案,把资源用在关键时刻。二是“选择适当”。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三是“掌握适度”。即运用资源进行教学整合,通过音、色、形的和谐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第7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特教学校;语文;聋哑学生

特教学校的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是提高特教学校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特教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特教学校语文教学质量。

一、特教学校语文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特教学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特教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首先,掌握语言文字,是使聋人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其次,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耳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再次,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耳聋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

二、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在对高年级聋生读写能力调查资料中显示,聋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只稍高于及格线,自拟题目作文也不及格。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1.教学没有特色。当前聋校语文教学忽视聋生的特殊性,不顾聋生的语文能力和理解水平与普通教育攀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部分聋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来源于普通学校,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将聋校语文教学普通化,脱离聋生实际,拔高要求,用普通教育的要求和普通教育的方法来要求聋校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对聋教育的对象――聋生的特殊性也了解和研究的不够。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产生的最关键的缺陷是语言缺陷,所以聋校教学的突出任务是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文字能力,即听(看)、说(口型)、读、写能力。

2.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现行的聋校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是以聋生经过八年教育后进入社会这一前提考虑的,因此尽量把聋生在校期间应知道的语文知识都考虑在内,教材跨度大,既包含小学内容,又包含中学内容,杂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3.教学方法重讲轻练,重教轻学。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课堂经常以老师喋喋不休的“讲出”、“分析提问”为主,课后聋哑学生阅读又少,导致聋哑学生对一般文章的资料不能产生兴趣,语言发展迟缓,对文章中的语句不大了解,语言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让聋哑学生自述生活文章。让聋哑学生自述生活文章能激发聋哑学生的表达兴趣。兴趣是把聋哑学生引向课文、引向课堂的磁石。在自述中把潜藏在聋哑学生心中的阅读兴趣给激发出来,增强其自信心,使聋哑学生主动投入和维持阅读活动。首先由聋哑学生的生活开始,鼓励聋哑学生告诉老师一些想与老师分享的事情,聋哑学生可以用说、用手势语、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只要老师明白他所讲的内容即行,老师再依照聋哑学生的意思组织,经聋哑学生自己认可而将“文章”说出来。既然聋哑学生是原著,当然能够阅读、说清他自己的作品,阅读在兴趣中就由此逐步开始,再阅读理解相应的课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2.加强聋哑学生朗读训练。积极的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聋哑学生的阅读障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聋哑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

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教师应该为聋哑学生朗读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积极朗读,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言语表达水平。

3.唤起聋哑学生情感共鸣。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聋哑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仔细选择讲课的姿势、表情和手势,在上课时力求自己和讲课内容融合成为一体,通过学生的知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促进思维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要突出夸张自己的面部表情,来辅助、诠释手语,让聋哑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充满自信、喜获知音的心理状态下练习手势语、口语阅读,进而理解课文。老师对聋哑学生的要求说明白就行,再提示语调,补足在书写过程中标点符号所不能处理的情感表达效果。感情的表达,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传导教材所包含的情感,用手用口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最大限度地唤起聋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求得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好效果。

第8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99-01

朗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语文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各个阶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对策很有必要。

一、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

作为语文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朗读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和方式,也是儿童言语能力的具体表现。

各版本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都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可以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积累语言,使字、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他们的语言仓库;还可以锻炼他们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而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

由此可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从小就热爱语文,喜爱朗读,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是“填鸭式”,即“讲问教学”。在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学生的读书的时间就被挤掉了,有时候甚至没有,朗读教学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来去匆匆,没有实质的效果。

2、朗读教学目的不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学生阅读,A同学读完B同学读,教学课堂看着似乎很热闹,但是在读书之前没有明确的要求,在读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在朗读之后更是没有及时的评价,只是单纯的“读书”,是为了“读”而“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没有用心没有自己的感情,读书只是“有口无心”的念经,朗读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朗读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

3、朗读教学阅读对象狭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朗读往往只是关注尖子生,成绩一般的同学没有朗读的机会,没有发挥自身的特点的机会,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机会的情况下,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不会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机会的均等性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4、朗读教学指导机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的时候,只是一味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者让学生将某一人物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出来,但是在阅读课文之前生字生词,主旨大意,思想感情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分析。

5、朗读教学评价方式单调

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言比较单调,不能够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教师低于学生的阅读评价往往就是“读的比较好”、“读的比较认真”,这些评价语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相反,往往会削弱学生去朗读,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优化

如何解决低年级朗读教学的上述问题、落实以读为本,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整体感知,自由朗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因此,阅读教学首要的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新课伊始,可以在要求学生正确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从而激发他们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教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徐童保树》一课时,板书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徐童是个什么样儿的人?“保树”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保树”?怎样“保树”?保的是怎样的树?……问题提出后,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适时提出阅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请多读几遍。(2)边读边思考前面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并试着帮他解决。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在教师指导下若长期如此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从整体上着手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2、抓住重点,理解朗读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此,应大力提倡一课一得,即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都应该抓住阅读的重点,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3、回归整体,品味朗读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己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碎的,要真正达到口诵心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即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如齐读、分角色读等,那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如学完《鸿鹅》一课,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捕鱼前渔人坐在船尾悠然自得地吸烟,鸿鹅站在船舷上等待命令的宁静,捕鱼中鸿鹅不断钻进钻出、跳上跳下地捕鱼,渔人都要忙不过来的热闹,以及捕鱼结束后渔人驾船归去,湖面又恢复平静的恬静幽美。三个场景,虽各不相同,但却同样能带给人美的感觉。

这时的品味朗读不用花很多时间,却能把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失为两全其美之法。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小学阅读教学 现状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阅读,其属于复杂的思维过程之一。其在认知世界、搜集信息、审美体验的获得、思维的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主要强调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心灵的对话,其在语文的教育当中占有显著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1.小学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近些年国家及各学校都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阅读教学的被动型较强。部分教师在认同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在实际课堂上还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怕遗漏了句子、词语、生字导致学生在考试时不会答,因此学生接受知识多较为被动,同文本较少对话,亦较少理解与运用知识[1]。其次,淡化甚至忽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小学生具有较少的自主阅读机会,通常教师用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替代学生对于文本所具有的思考和感悟,虽然增加了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使课堂较为热闹,但是学生同文本较少对话。

2.解决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有效构建生成性的课堂。

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遵循粗线条弹性设计原则,即注意板块花、框架化、条理化,该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现场性、较大的思维强度、较长的解答答距、较宽的问题问域。例如你认为文段中哪一句较为精彩?通过阅读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此类开放性问题可将选择余地留给学生,进而引发小学生对相关讨论进行主动、积极的参与。通常学生热烈地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展示出来。同一则的教案于不同课堂将生成不同局面,先前预设目标可以调整,因为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并非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定标准,包括充分尊重学生多样、自由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弹性成分随时纳入目标中,主要看目标是否及时生成。生成之后情境应该较为缺乏,此时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图片、配乐等形象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轻松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唯一的标准答案。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属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一,当师生进入情境后彼此会互动与交流,需要按照具体教学内容构建与生成有效课堂。例如教学《秋天的树》这篇文章时,由于其情感性较强,因此可通过角色朗读方式引导小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有效获取真切的语言实践和情感体验。

2.2激发小学生合理的想象,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具有较高阅读效率的学生可将活动展开细节、活动、文中人物充分“看见”,但是阅读效率较低的学生通常存在阅读障碍,无法充分想象文本。学生学习中重要的材料为教材,进行阅读无法脱离文本,亦无法离开每一位学生主动且积极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相关提问,该提问可充分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中心,在引导学生往文本中走进的同时感知整体,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进而发表创造性较强、合乎逻辑的见解。在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同时使其勇于表达个人情感性较强的感悟与理解,促进个性化阅读[2]。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讲完第五段后,教师可问:“陶罐的话是否说完?”学生回答:“没有。”此时教师可问:“你从哪儿可看出还没说完?”学生就可发表见解,答案可能很多。此后教师还可以问:“那么陶罐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主要的感情变化是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话?再现文章中心。

小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看法,且表达应该有个性。例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时,任课教师可问学生看到标题之后你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学生A回答:“人家、流水、小桥之间关系和谐?”学生B回答:“人家煮饭用的水在流出来时都应经过小桥。”学生C回答:“此处具有较好的环境,有人家、水和桥。”显然学生B的回答与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然而创新性较强,此时教师不可批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这样评价:B同学的答案很有创新,值得表扬,然而此篇文章要围绕三个实物所构成的一个美好景象角度考虑。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为阅读教学,因此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促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进而对学生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