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的基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教学模式;策略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教学模式引入临床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中,对临床医生的诊疗实践划定了新的标准和方向,但也给长期以经验医学为指导并采取行动的临床医生带来了困惑和迷茫,尤其是临床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如何在加强自身的循证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做好医院的教学工作,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对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做出分析。
一,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提高循证医学教育的有效性是解决EBM在医学教育方面问题的根本所在。应该逐步培养医师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临床实践中,每天都会面临许多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常常是通过被动接受同事或上级医生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或从教科书上查寻答案,以这种被动方式获得知识虽然方便,却可能不可靠或已过时。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以及大查房是实习生、进修生和各级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而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为: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提出需要的问题(有关疾病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的问题)——尽根据提出的问题,查寻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尽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尽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应用于自己主管的病人的诊断、治疗决策中。
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不是由教师或上级医师准备病例和查寻资料,而是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查寻的最新研究证据,大家一起讨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最后结合主管的病例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教师或上级医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各级医师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途径系统,全面地查寻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如何将文献的结果与具体病人的病情相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二,教学策略
临床医生接受循证医学教育,除了一般的理论学习和专家讲授外,必须与日常的临床实践紧密关联,否则让人感觉只是学术上的海市屡楼,可望而不可及。为此,在循证医学教育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下列学习和教学方式:
1,诊疗演示法(也即情景教学)
诊疗演示法,就是教学医师为学生演示诊断一个病人的全过程。演示中,教师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让接受培训的医师参与诊疗。通过这种模拟诊疗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掌握病人信息(证据)的重要性,并学习面对不同主诉的病人,选择哪些临床检查、鉴别诊断的思路、诊断的依据、治疗的原则和经验等。
2,查房
查房是循证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查房应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以提高诊疗效果。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种是床边查房:主要是为了获得病情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改治疗方案,观察病情,记录好病程演进。床边查房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但不宜占时间太多,否则将冲淡诊断治疗工作。第二种是小教室查房:这是结合临床病例,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查房。这是医学教育中一个很好的培养方式。第三种是临床病理讨论会议,这种讨论方式实则是一种“考问”,最后公布结果。
查房的运行一般有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病史的询问。首先由负责的住院医师简单精练地汇报病史。在这里,医生不是“记录员”,而像律师或侦探那样,一丝不苟,特别是在床边查房时要弄清楚病的开始和过程。第二步:体检。体检时全身与局部要并重,不可精减或忽视一些检查步骤。第三步:辅助诊断方法。如化验、X线检查等,要使用恰当,既按照常规进行,也要有针对性。第四步:初步意见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这是病史、体检、诊断方法使用后的综合探索的一个初步结论。它可以有几个可能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用排除方式,必要时用入侵方法,如组织学等,做出最终结论。这些步骤都应在查房时做出必要的指导,也是查房时运行过程必须达到的目的。
除床边的常规查房外,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当然,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特点。查房与病例讨论会相结合:这种往往是在一个教室内进行。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一定数量的病例,先由住院医师或负责该病人床位的医师报告病史、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片等情况,也可请病人来教室或连床一起推进教室,使参加查房医师对病人有一个感性认识,需要时还可进一步检查,甚至询问病史。病人离开后,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讨论争辩,最后由主任医师或教学医师总结,做出诊断结论,提出诊疗意见。
此外,查房与考问相结合:这是一种以对答方式进行的查房,既是启发性提问,又是被问者用学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结合而答问。例如在读片灯上布满了所属病人的有关X线片,请医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可提出问题。负责医师如果对回答不满意,可请另一个医师补充。这种问答式的查房,迫使医师在查房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查房与讲学相结合:在介绍病例后,可请教学医师或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探讨。可辅以幻灯片、投影仪、录相、甚至电影片段,夹杂在发言中。例如教师或专家讲到关节镜检查时,可放几段关节镜的镜头;在进行手术描述时,可放几段重点手术步骤录相或电影:有时为了讲解清楚,可借幻灯或投影仪来理顺自己的观点,提高讲学效果。查房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查房前应让主持讲座者了解诊断,但不一定明确其治疗方法,有利于结合临床特性,介绍治疗方法。在病房内简单地探望病人,或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后,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集中至教室讨论,做出总结。查房是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教学策略,可以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继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系统。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将循环理论的方法应用在外科医生实习中,探讨该方法是否可行及其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外科医生实习的本科学生24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对照L和 EM对照L教学,由带教老师带教教学法带教。结果:观察组学生对自己查阅文献能力及目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循证医学;外科;实习;教学
收稿日期:2010-11-16
作者简介:战海艳,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临床医学院,主管护师。曹丽梅,张炜婷,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临床医学院。(牡丹江/157011)
由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对照观察sed le观察ring,L对照L)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循证医学(Evidence- 对照观察sed medicine,E对照M)比较理想地诠释了现代外科医学教育的精髓,循证医学是在个体病例外科判断中,以保持一致性、公开性且又不失妥当性的情况下,适当运用当今最好的科学根据的一种手段[1]。循证医学如何在教学医院顺利而有效地应用,以提高外科医生的循证医学水平,是循证医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法(E对照ML)代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外科医学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尽快引入并应用这一全新医学模式于泌尿外科教学中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科在外科实习教学中引入E对照ML,并与L对照L 的单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外科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外科医生实习的本科学生24例,分为两组,实验组(观察组)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对照组(对照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教师先熟悉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包括典型病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试讲,反复探讨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有层次地安排教学时间及精心安排讨论内容。对照组采用L对照L,由带教老师带教、归纳总结。观察组采用EM对照L教学法带教,科学地解决外科问题。(1)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 提出有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2)利用图书馆资料和互联网络收集有关的最新证据。(3)评价文献的准确性和外科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4)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最后提出最佳治疗方案的建议[2]。
1.3评价指标
实习结束后出课考试成绩:基础知识65%,病历分析35%;均采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时间地点闭卷形式考核,并发放不记名问卷调查表,自我评价外科实习效果,各调查项目按(优、良、中、差)4 级评分。
2 结果
2.1教学效果
观察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对外科实习内容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翻阅课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学习气氛热烈。两组考试成绩比较,总分及病历分析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自己查阅文献能力及目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实习生问卷调查良好率的比较
转贴于
3 讨论
循证医学(E对照M)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由加拿大流行病学家D观察vid S观察ckett教授等创立,于1982年在McM观察ster大学,率先对住院医师进行的以病人问题为中心的自学课程培训,为当今E对照M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1997年对E对照M完整地定义为:明智、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外科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外科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 制定出每个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3]。突出表现为以下的特点和优势:(1)E对照M的核心内容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强调最大限度使用现有丰富的医学资源,要求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2)E对照M要求医疗决策应将最好研究证据与外科医师的专业技能与外科经验紧密结合,使医疗决策既不受现有医学理论和诊疗手段的约束,又不单纯依靠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外科经验。(3)E对照M要求尊重病人的价值与愿望,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E对照M追求制定每个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既反映了外科医学的最高目标,又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责任要求。
通过引入E对照M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认识到EM对照L教学模式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并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系统牢固的掌握医学知识,培养外科思维, 为从学生到合格医生的转化奠定基础。EM对照是现代外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旦建立起EM对照的泌尿外科教学模式,必将极大地改进我国泌尿外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一大批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技术精湛的泌尿外科人才, 极大地促进我国泌尿外科学发展。
循证医学不是对传统医学的彻底否认, 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3]。与传统医学一样, 扎实的理论基础、敏捷的临床思路、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样是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础。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学, 它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重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必将对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只有经过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学习, 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医学科研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 运用最有效地方法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完善, 并积极探索能改善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地新方法,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新模式,保证外科医学在医疗、科研、管理决策中始终运用最佳、最新证据,使E对照M的教学与实践始终处于最佳位置[4]。
参考文献
[1]胡虹,赵文龙,钟萍,等.从SCIE版收录的系统评价看循证医学的发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5:27.
[2] De Sio M, 观察utorino R, Di Lorenzo G, et 观察l.Medic观察l expulsivetre观察tment of dist观察l - ureter观察l stones using t观察msulosin:观察single- center experience.Endourol, 2006, 20(1) :12-16.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基本含义指“审慎、明确、明智地应用现有最好临床研究证据对患者进行诊治”。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的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1]。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2临床教学与实践的现状与弊端
临床教学与实践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科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将来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
多年的医学教育传统延伸下来的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2],即依教学大纲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进行教学。由于课堂授课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中少有机会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而学生也缺乏主动思考,难于发现或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得到了检验。
其优势是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但其弊端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学习依赖性较强,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教与学不能相长,造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偏低,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欠缺,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显然是不能适应现行的医疗环境的需要。
3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类先进的新信息不断地冲击传统医学教育的观念,循证医学的迅速崛起及其对临床医学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促使我们必须对现行医学教育方式进行反思[3]。如何将最新、最好、最科学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医学理论知识是临床教学与实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非常值得探索[4]。
3.1更新理论,积极培养临床循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在临床教学与实践中要坚持循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重。循证思维是临床思维的基石,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人体的整体观,不断产生问题从而不断激励创新;而创新思维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成为新的证据,由此推动临床医学向前发展[5]。
3.2教师是推行循证医学教育的先行者
实施循证医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各种检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2)按照解决问题的需要查询现有最好的相关证据。(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4)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医疗决策。(5)评价上述实践的效果和效益[6]。
这五个步骤需要临床医师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予以正确评价,才能掌授人以渔,以后终生受益;少部分学生忙于应考研究生等等,不安心临床实习,但给与明确的“三基”要求后,这些学生可以柔性安排实习计划,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掌握“三基”的基本要求,完成医学本科实习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医学本科毕业水平。
强化临床实习医生的“三基”水平教学,还可以让临床实习医师在实习期间明确实习目的,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后出现的实习目标茫然状态。实习医师毕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存在着连续的对其掌握“三基”水平的考核。毕业1年后,以“三基”要求为基础,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毕业5年左右,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考核,其要求模式仍然离不开“三基”内容;在晋升为主治医师后的继续教育阶段,还是要以“三基”为模式进行学习考核。因此,“三基”教育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是我国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基本功,是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最基本条件。能给予实习医生规范、扎实、熟练的“三基”要求,并严格训练,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执业医师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及日后业务素质的提高,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对医学生的教育与对毕业后的医师教育表现为连续性的教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37-03
中图分类号:R 05
文献标识码:A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是把目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愿三者结合来决定诊疗策略的过程。近十多年来,它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明智、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有力的科学信息来诊治病人,强调任何临床医学决策都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1]。它的推广应用使普通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可以得较大的提高,并为病人提供更有人性化的差异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和现状
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已存在数个世纪[1]。最早的医学观察性研究见于希波克拉底的著述,他提出医学的研究结论不仅依靠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对循证思维进一步肯定见于阿拉伯医师Avicenna(公元980~1037年)的著述,他提出动物实验并不能证实在人体内的效果,建议应当在无并发症的病例中进行评价,应当有两种情况的比较和可重复性评价。在中国,第一次提到的对照试验见于1061年的《本草图经》,是关于评价人参药效的试验:“寻两人,令其中一人服人参并奔跑,另一人未服人参也令其奔跑。未服人参者很快就气喘吁吁。”循证医学的哲学与科学根基在18世纪以后得到了明显巩固,如:英国开始对医疗卫生干预进行利大于弊的严格评价。1948年英国科学家开始了世界上第一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肯定了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疗效[2]。接着在1955年Truelove进行了胃肠病方面首项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证实了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安慰剂[3]。RCT的兴起使流行病学的多项理论和原则用于临床医学研究。根据临床研究依据来处理病人的观察已逐渐形成,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了以前分散、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RCT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是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许多临床分组资料例数少,受发生概率错误大小的影响而不足以获得可靠的结论。如果把多个研究资料收集、合并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有助于防止小样本导致的偏倚。1930年以后有人开发了用于合并不同研究资料的统计学技术。然而,直到1966年以后,Meta-分析的方法才被引用于医学领域对干预效果的评价[4]。Meta-分析的资料来源全面,有清晰的搜索、收集资料的措施,是在批判和评价的基础上收集证据,有统一的评估方法,对资料进行质量综合而不是以往综述中的定性估计,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全面的文献复习和综合。因此,Meta-分析的结果常被用作循证医学的证据。
由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在1979年提出和开展的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对循证医学的开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2年他就指出,大多数的临床医师对于治疗方面的决策,是从质量差别很大的一大堆研究结果中,随意或根据专家意见进行选择,有时由于一些研究的缺陷,导致选择的方法或决策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呼吁全世界的研究者与临床医师联合起来,各专业的专家应系统地总结和不断更新各领域中RCT结果进行系统综述,及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5]。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这方面的跨国合作对一些常见的重要疾病的某些疗法作了系统综述,它们对改变世界临床实践和指导临床研究课题的方向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被认为是临床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2年首先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中心,1993年成立了世界Cochrane中心协作网,帮助人们进行系统综述,把系统综述结果通过杂志和网络发送给世界各地的医师、病人和决策者,有助于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诊治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循证医学的普遍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中国的EBM尚属于起步阶段。1996年,复旦大学的王吉耀教授首次将“evidence-based medicine”翻译为“循证医学”。1999年3月,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注册,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Cochrane中心/循证医学中心。随后在广州、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又成立了循证医学中心。先后出版发行了《循证医学》和《中国循证医学》等专业期刊。很多医院都非常重视循证医学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部分医学院校也已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传播了有关EBM知识,积极地开展循证医学的推广和应用。
循证医学的评估系统与作用
临床医师不能过分地相信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上的某一疾病的诊治方案,应该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并筛选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行系统的评估,总结出与特定病人或人群有相关性的结果,来决定不同病人的诊治策略和措施[6]。目前根据医学研究资料的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分为以下五级:一级:所有随机对照实验(RCT)的系统评估(Systematic review或meta-分析);二级:单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对照试验但是未随机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其中一级研究资料的可靠性最高,而五级为最低级别[7]。循证医学是建立在完善的五级证据数据库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实际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适合(对于患者、医院、医师等各方面)的治疗手段。而且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这些数据库可以不断地循环更新、不断地扩大,将更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EBM的作用在于:①更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误诊误治、浪费资源[8]。因为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检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②更好地使治疗服务个体化[9]。大多数研究选取的病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其研究结果也最适用于具有类似特点的病人个体。这样可以使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的健康状态提供特定的医学治疗,使医疗资源更有效的分配利用,这样可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准确的理论指导。③提高临床医生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使其在使用资料方面更加严格[10]。因为EBM就是可以大量地借鉴有效的医疗文献,并可以通过分级筛选,系统地评定并拣选具有最可靠的治疗操作方案。④使临床医生不断地更新医学知识,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要随时掌握最先进的医学,才能提高判断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⑤医疗安全的需要。医疗是高风险的职业,要采用EBM医疗策略,医师首先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再实施相应的治疗。这一过程是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的,因为EBM的基础就是治疗措施的可靠分级,所以在规范日趋完善和病人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采取最有效可靠的治疗办法,将是医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举措。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
EBM最大的特性就是五级可靠证据的分类,医师在对患者治疗之前,应对上述的五类医学治疗资料有较好的了解和评价:①通过网络上或期刊阅读有关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掌握本专业最新的医学成果;②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虚心向专家请教,和其他医师交流、探讨病例的处理意见;③在接诊病人时,通过采集病史和检查,根据病情特点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④运用自己掌握的EBM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制定出最佳的诊治方案供病人或其家属选择;⑤遇到疑难病例,要把解决的问题拿到EBM证据库中检索,查到相关文献,找出与该特定患者相符合的最佳诊治措施。在该过程中,要求医师有较高的医学水平及判断力,现有的EBM资源一般不可能和患者的资料一模一样,不能一厢情愿把患者的情况硬套在某份文献证据上。在将某一措施用于具体指导病人治疗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并做综合分析后才能选取最佳方案,同时要考虑治疗方案对病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也要考虑到病人的承受能力,疗效和副作用等等。在后续的考虑中,有时候会原先确认的治疗措施而选用一个级别较低的治疗办法。但最终的目标都要达到“认真、明确与合理应用现有最好的证据,来决定对具体病人的治疗”。不能总是表现医师的最高水平,而是让患者得到其可以接受的最好的治疗[12]。比如两个患者得到同一种病,有两种药物都可以治疗,一个效果快一些,快的价格则很贵,一个慢一些,慢的价格就较便宜,当然两种药物都可以治好病。这时候医师必须依照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取,这样才是患者获得的最佳治疗。有一个循证医学在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即一位老年女性病人由于突然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根据循证医学的资料,发生在3~6小时之内的脑梗死有溶栓治疗指征,医生除了告诉家属这些治疗方法的好处外,还要解释使用这些方法的风险。目前的系统评价显示,溶栓治疗组致死性颅内出血较未溶栓组增加4倍,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3倍,近期病死率增高约1/3。但是6个小时内使用溶栓治疗者死亡或残废的危险降低17%,3小时内溶栓似乎更有效。得出的结论是溶栓组早期死亡和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这些风险可被存活者残废率降低的效果所抵消。由于结果来自系统评价,属于高级别的证据,认为该评论是具有最可靠的依据,医生就可以将这些结论告诉病人家属,结合本病例,患者为老年,而且发病就有意识障碍,溶栓治疗导致早期颅内出血的风险很大,如果家属不愿冒此风险以获得降低远期残废率的效益,可以考虑不溶栓治疗而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对症支持、防止并发症等措施,这种处理也可能更有利于病人[13]。
循证医学注意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值得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循证医学把专家的意见放在最低的级别,不等于否定专家的意见[14]。专家的意见是前述4个级别证据的基石。通过对专家治疗好的病例,整理升级后成为四级的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一些研究机构依据四级的分析提取治疗措施,开展三级、乃至二级的对照实验,最后通过RCT的系统评估,试验结果文献升级为一级证据。从证据发展来看,RCT评估其实是对专家意见的汇总筛选后的证明。②Cochrance系统评估属于循证医学中最高质量的证据[14,6]。因为它是由权威的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领导方法学研究,有不断更新的统一工作手册,各专业评价组编辑部结合专业实际制订的方法学,有完善的系统评价培训体系。③如何在没有最佳证据存在时作出临床决定。没有最佳证据不等于没有有效的证据,若当前尚无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证据时,可依次参考级别较低的有效证据或经验处理病人,总之要应用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一旦高级别的证据发表,就应该及时使用新证据[14]。④循证医学并不提倡来了患者之后才去寻找有关的治疗方案。医师平时就应该经常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医学动态,否则只是临阵磨枪,有时候会错过最佳治疗期而耽误患者的有效治疗[14]。循证医学建立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基础上,同时也注重结合医生个人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目的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医学发展的目标。今后的临床试验将更趋国际化、多中心、大规模,多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试验设计严谨、科学,结果令人信服,使之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的互联网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更有效的把循证医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以前只有一些比较大的医院在治疗上可以享有更广泛的医学证据资料,现在普通医院通过互联网也可以检索到大量的医学资料,从而可以较好的开展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即将来临,经验医学向EBM的转变将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2]A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vestigation.Streptomycin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Br Med J,1948,770-782.
[3]Truelive SC,Witts LJ.Cortisone in ulcerative colitis.Final report on a threapeutic trial[J].Br Med J,1955,1041-1048.
[4]Solari ME,Wheatley D.A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several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Trials Journal,1966,3:537-545.
[5]Cochrane AL.Archie Cochrane in his own words.Selections arrange from his 1972istroduction to“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random reflections on the health services”[J].Chinical Trials Journal,1989,10(4):428-433.
[6]刘学礼.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2(18):49-51.
[7]何成奇.循证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J].中国临床康复,2003,2(25):542-543.
[8]王家良.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J].华西医学,2001,16(4):381-382.
[9]孙新平,张安平,朱宗迅,等.循证医学在外科应用的优点及收集证据的方法[J].人民军医,2003,8(46):479-481.
[10]应月强,史良会.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J].皖南医学学院学报,2002,21(1):4-5.
[11]张金钟.循证医学在医学科学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37-339.
[12]曾 智,余 敏,杨 鸣,等.循证医学-临床医学发展的新趋势[J].临床荟萃,2006,27(5):240-241.
[13]张烨屏.循证医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4):251-252.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临床中药学作为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中药临床试验、制剂研究、联合用药、药学信息等方面可以借鉴循证药学的理论精髓,按照遵循证据的原则全面提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介绍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循证药学的发展概况,论述了循证药学在医院中药制剂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药学信息收集与评价、中药临床试验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循证药学;临床中药学;合理用药
作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Pharmacy,EBP)沿袭了循证医学的精髓,其核心思想是药师在药学实践过程中,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技能和经验相结合,结合患者意愿,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药学服务过程[1]。循证药学作为一种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方法,已在药学领域以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出重大的指导作用。2007年于北京召开的第67届世界药学大会主题为“循证药学与药品优化使用”[2],可见循证药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普遍的认可。文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循证药学目前已在药物有效性、用药安全性、药物信息收集、理论探讨、药物经济学、药物再评价、新药准入、药房管理等研究方向得到了运用[3]。循证药学遵循证据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化学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对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安全有效地临床用药是循证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共同的研究目标。循证药学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基础。现结合我院实际,探讨循证药学在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临床中药学发展概况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在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文化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平乐郭氏正骨”品牌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荣誉称号。药物疗法是中医正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转化医学、将传统中医与现代骨科学相结合、突出骨科临床特色的重要载体。自1956年建院以来,历经几代人的长期实践和提高,大量临床疗效确切的组方用药被发掘和总结,形成了一大批以祖传方、经验方、协定方为主体的医院制剂品种,其中三个品种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件,拳头产品“筋骨痛消丸”研发成国家注册药品,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是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为开展药物评价和合理用药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围绕骨伤科临床用药,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药材及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等。另外,医院于2011年、2014年两次顺利通过JCI认证,在“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院药学部门不断提升药学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用药咨询、用药教育、技术示范等药学信息服务,并通过引入PASS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现了合理用药的信息化管理[4]。在课题研究和药学服务的双重推动下,我院于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临床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运用循证药学的必要性
从我院长期的临床中医药研究实践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1)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而医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发挥不尽相同,导致临床辨证、理法、方药各有偏倚,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这样既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也使不少中药的确切疗效得不到科学的证实。(2)在国家药品政策下,中医药临床试验虽得以大量开展,但真正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结论可靠的临床研究却不多,多数临床试验从前期的试验设计到后期的统计分析都缺乏专业的指导,出现试验样本量不足、疗程不规范、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不准确、诊疗指标不合理、统计分析不恰当等问题,使试验结果的可信度不足,可比性欠缺[5]。(3)中药制剂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病例数较少、给药周期不长、受试者年龄范围窄、观察指标有限等,导致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不充分。药物批准上市后随着用药人群增多,药物疗效面对重大考验,可能出现疗效下降甚至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4)医院药师大部分是药学、中药学专业出身,虽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但对药物的临床经验欠缺,在为医师、护士、患者、家属解答疑惑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完全胜任临床药学工作。鉴于此,有必要采用更先进的科学标准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用药的合理性给予更科学的评价。循证药学遵循证据的原则能够使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实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其指导现代中医药研究工作的立足点,符合现代临床中药学发展的需要。
3循证药学的指导作用
循证药学的理念是以科学、有根据的用药逐步代替传统的主观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品使用的盲目性,确保患者用药物治疗的适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循证药学的应用能够帮助药师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对指导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
3.1指导中药临床试验循证医学的创始人Cochrane对循证医学的贡献体现在其提出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原则,以及将所有相关的RCT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SR)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循证医学最坚实的基石。前者用来指导和规范临床试验,后者对试验结论进行分析总结。中药临床试验要想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不仅需要贯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而且需要循证药学原则的制约,确保药物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循证药学原则,中药的临床试验设计应随机、对照、盲法、重复,在此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对于结论的真实性、科学性无疑是巨大的支撑,将使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建立在深厚牢固的基础之上,使结论更有说服力。以我院的“膝悦颗粒”为例,其处方是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先生的经验方,由11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利关节、化湿消肿之功效,用于膝关节滑膜炎所致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症。在前期充分的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该组方于2009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物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9L01191)。在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设计时,即引入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原则,确保试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该项目已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3.2指导中药制剂研究中成药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给其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现行中成药质量标准多数还处在经验检查和常规检查水平,检测手段和指标落后。在如今经济效益至上的中药材市场背景下,药材重金属超标、有机溶剂残留、发霉变质等不良因素加剧了药物隐患[6]。为了保障患者用药,急需对中成药质量标准进行提升性再评价,增加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进行检测的内容,逐渐完善药品标准,提升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另外,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的药物剂型(汤、丸、散、丹、膏)也渐渐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剂型改革也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按照循证药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文献资料分析,对药品中各药味产地、加工、有效成分、添加剂成分等诸多因素进行广泛、多中心研究,对药物剂型改革进行论证、试验,最终提高药物质量和服用便利性。我院在中医骨伤内治、外治用药领域都有自己的产品,内治用药领域的拳头产品是筋骨痛消丸,外治用药领域的拳头产品是活血接骨止痛膏。筋骨痛消丸由于丸剂含水量大、易引起霉变,卫生学难以达到要求,且制备过程复杂、工序多、耗时长[7]。考虑到生产和应用实际,我院对其进行了剂型改革论证,将其制备成颗粒剂,其产业化研究也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资金项目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活血接骨止痛膏是平乐正骨的祖传膏药,属黑膏药系列。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黑膏药仅做了外观性状、重量差异、软化点方面的规定,没有涉及成分检测的项目。为强化药品质量检测,制剂研究人员尝试增加含膏量、含药量、黏贴性、铅离子含量、微生物限度等定量客观指标的测定,确保每批药物都安全、可放心适用。
3.3指导中西药联合用药骨伤外科以手术为主,传统药物与化学药的配伍应用非常突出,是骨伤科的用药特色。中西药配伍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都会产生相互作用[8],若配伍不当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9],典型的当属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配伍应用。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有的药物制剂,以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0],但用药风险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屡有发生[11-12],原因除了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外,还与其他药物配伍,特别是一些抗菌药物进行配伍后稳定性发生变化有关。按循证药学的观点,中西药在进行配伍应用前,应从理化性质、药动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各个层面对其进行充分调研,在严格的循证基础上判断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我院目前在中药注射剂使用方面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防范,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也在循证原则的引导下出台了不少政策[13]。但真正将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配伍应用工作做好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硬件措施。我院于2013年引入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系统(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用药方式,实现了对静脉输液的集中配制和供应,减少了配药差错。二是软措施。在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药师对用药合理性的判断至关重要[14],显然仅仅靠医院出台的配伍禁忌文件制约是不够的,药师在配药之中的用心观察、配药之余的认真学习,才是确保配制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药师在具体工作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循证药学完整的收集、筛选、分析资料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开展中西药联用安全性评价研究,指导临床合理配伍用药。
3.4指导药学信息收集与评价文献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是临床中药学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中草药在名称、产地、药性、功效、归经和组方应用方面的论述不尽相同,系统、全面的分析、考证和整理研究并不多见。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规定系统的方法以获取原始数据,资料搜集后也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对不同的研究结论大多凭著者的主观判断来加以选择或摒弃。因此在开展临床中药学文献研究工作中,非常有必要按照循证药学的原理,对传统中医药本草文献中的散在性记述进行系统、全面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期全面准确地掌握该药物研究的最新动态,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做好临床药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是临床药师突破自身临床经验不足瓶颈、提升服务价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我院来说,平乐郭氏正骨传统用药方法和规律是突出医院特色的巨大知识宝库,挖掘和整理平乐正骨用药规律是正骨人的光荣使命。正骨人不仅对其进行了学术提炼[15],编写了诸如《洛阳正骨传统用药精粹》《中医骨伤药物配对集萃》《中医骨伤常用药物手册》等专著,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用药规律进行验证分析[16],不断完善平乐郭氏正骨传统药物的理论体系,提升理论水平,更深层次地寻求平乐郭氏传统药物的临床价值。除了对本院中医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外,正骨人还对古今中外骨伤、骨病、伤科杂症的临床用药文献进行搜集,探讨中医骨伤用药的发展演变规律,力争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思路[17],真正做到有所继承和创新。
4结语
随着人们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临床医师和药师要从病人的实际需要和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有效地搜索、归纳自己需要的最新、最佳证据,科学、合理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就是循证药学的精髓所在。从我院中药临床试验、中药制剂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药学信息搜集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可以看出,循证药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必要的,能够为我院“创建临床研究型医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医院开展循证药学能够增加药师的证据意识、效价意识、合理用药意识、法规意识等[18],进而提高药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循证药学在指导临床中药学的具体研究工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药临床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严格的循证药学方法学前提下证明其确实安全、有效,展示疗效第一,研究机理第二[19]。(2)循证药学对证据的要求是真实、可靠、适用、全面、动态的,要求药师除具备扎实的临床药学理论基础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流行病学基础和对现代化信息的收集能力,培养缜密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9]。(3)循证药学的运用落实不仅仅依靠医师和药师的个人努力,更加需要营造一个循证决策的大环境,树立起循证的观念和态度,真正引起医药工作者对循证科学方法的重视,推进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EisertA,GüntherJ.Evidence-basedpharmacologyincommunityandhospitalpharmacies,avisionofthefuture[J].ArztlFortbildQualitatssich,2003,97(5):263-270.
[2]林振礼,陈严洁.循证药学与药品优化使用2007年第67届世界药学会主题简介[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Z2):76.
[3]赵建彬,陈菲菲.从文献分析看循证药学的发展现状[J].中国执业药师,2013(7):35-37.
[4]张虹,杜天信.《JCI标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7,18(25):1946-1947.
[5]李廷谦,毛兵,常静,等.中西医、中医核心杂志临床研究文献评价[J].华西医学,2000,15(3):266-268.
[6]范又.中药材质量堪忧[N].光明日报,2001-08-01(4A01).[7]李倩,刘俊,张婷,等.中药丸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02-104.
[8]王剑虹,吕金胜.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J].医药导报,2005,24(1):78-79.
[9]林桂凤,刘银燕.中西药配伍禁忌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6(6):1264-1266.
[10]何广宏,董然.骨科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9):26-28.
[11]袁强,王莉,成岚,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32-139.
[12]吴嘉瑞,张冰,高鹏.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2009(10):12-15.
[13]张虹,孟璐.浅谈循证医学在构建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7):71-72.
[14]秦娜,魏立伟.临床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批次决策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15,19(3):67-68.
[15]郭珈宜,崔宏勋,郭马珑,等.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J].中医正骨,2015,31(1):71-74.
[16]马珑.郭维淮经验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17]郝军.筋病理论探析[J].中医正骨,2013,29(1):70-73.
[18]黄韫.循证药学在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2(2):386-387.
关键词 姑息护理 进展 晚期癌症 临终关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85
姑息护理的理论进展
姑息护理的概念和内涵:WHO2002年对姑息护理的最新定义为对所患疾病不能根治、进行性恶化或生存期较短的病人给予积极的整体护理,控制疼痛和其他非疼痛症状,解决重要的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其目标是使病人和家属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WHO建议姑息护理的许多方面可结合抗癌治疗更早介入。
姑息护理的目标:实现病人及其家属的最佳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症状;帮助病人及其家属调整、应对进展性、终末疾病的悲哀和失落感;帮助和指导病人实现未完成的心愿;遵照病人的意愿选择死亡的地点,并尽量减少不适和痛苦,让病人有尊严地死亡;预防丧失亲人的悲哀反应。
姑息护理的基本内容
姑息护理包括三个基本内容:控制症状、支持患者、支持家属。
控制症状:姑息护理不是消极的等待死亡,而是要应用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学,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能有效控制症状的姑息治疗措施有:姑息性放疗、化疗、外科手术和麻醉镇痛药的使用。估计:患者的许多生理、病理问题是能够事先估计到并有效预防的。明确引起问题的原因和病理过程,并做出准确评价,对指导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护理至关重要。应向病人解释可能出现的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处理措施;家庭、陪护支持的种类和范围,申请及获得的途径。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计划中应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以及他们的想法和希望,尊重其意愿和选择。终末期患者的症状变化快,出现的新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因此需要再评价和密切监测,以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
支持患者:姑息护理视患者为有需要、有尊严、有思想和愿望的完整的个体,应评估患者的生理、精神、社会、文化需要,并在护理计划中反映出来。
支持家属和陪护:姑息护理服务的哲理和目标视患者和家属为一整体,应评估患者及其家属
的需要,护理计划集中针对和满足其需要。
姑息护理的原则
提供情感、社会和精神支持:癌症病人通常感到孤独、焦虑、愤怒和沮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了病人对疼痛的感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有人倾听并支持病人,能大大削弱病人的消极情绪,同时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其他躯体症状。
预防和处理疼痛及其他症状:高效率的姑息护理,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工作组协作,任何个人和单一学科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提供充分的、令病人满意的多样性、专业化的服务。通过多学科小组、病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能预防和有效控制病人的大多数躯体症状。
自和选择权:病人及其家属在姑息护理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决策的合作者。他们在病人临终期将会面临许多选择,因此护理人员应加以正确的引导,适当的解释,尊重其自。
为家属和其他照料者提供支持:姑息护理的一大基石就是为家属和照料者提供实践经验和情感支持。确保家属和照料者有必要的医疗资源,了解疾病的进程及用药指导,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
让病人有尊严的死亡:临终前对病人及其家属心理、精神和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施行身心全面护理,尽可能让病人及其家属愉快地渡过最后宝贵的时光,并平静勇敢地接受死亡。
姑息护理的组织形式
医院的姑息护理:由肿瘤学专家、内科通科医生、外科医生和护士实施,它一般通过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姑息护理单元(PCU)的形式提供服务。在实践中PCU与院内或院外的姑息护理团队(PCT)联合提供服务。
临终关怀医院的姑息护理:以癌症晚期患者为主,接受专业化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护理。
社区的姑息护理:在社区医院、护士之家,由姑息护理专家、社区护士和通科开业医生(GPS)实施。1990年WHO强调以家庭作为姑息护理的基本单位,医疗机构在姑息护理中的作用是提供支持。姑息家庭护理/居家姑息护理,一般由PCT和初级保健团队联络提供咨询服务,如电话咨询、家庭会诊、暂时照顾计划的安排、何时去医院或临终关怀中心、在家庭医生同意下处理疑难问题、为家庭成员提供支持。
姑息护理实践进展
服务对象:患癌症无治愈机会或患艾滋病的病人及其家属是姑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姑息护理包括3项基本内容:控制症状、支持病人、支持家属。服务提供者实际工作中由以下部分或全部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服务。国外这些人员有医生和护士、专门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师、营养师、牧师或神职人员。
我国姑息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姑息护理现状:我国现有癌症病人700万人,而且大多数在晚期确诊,每年新发生癌症200万人,癌痛病人每年300万人,每天至少有180万人正在遭受癌痛的折磨,每年130万人死于癌症。
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制约我国姑息护理发展的因素很多。首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制约姑息护理的突出因素之一,忌谈死亡,僵化的死亡观念、传统的孝道观使中国人根本不愿意接受“姑息”;其次,国外政府有政策和立法保障,资金来源广泛,公众支持度高,社会志愿者多。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rograms:Policies and managerial guideline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84.
2 Lugton J,Kindlen M.Palliative care:The nursing role Churchill livingstone.London,1999:331.
3 Tatsuya Morita,Chizuru Imura,Koji Fujimoto.Changes in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 cancer patients transferred from a palliative care team to a palliative care unit.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5,29(6):595-602.
4 李金祥,Robert GT,Mellar PD,等.姑息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1.
5 Desmedt M,Michel H.Palliative home care:Improv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pecialist team and the family doctor.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02,10(4):343-348.
6 Xin SW,Li J.End-of-life care in urban areas of China:A survey of 60 oncology clinicians.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4,27(2):125-132.
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河北医科大学是地方性重点医学院校,面临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限、招生规模扩大、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和人力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挑战。河北省卫生事“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建立环首都绿色医疗服务基地”的目标,将环首都绿色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纳入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合作协议,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康复服务需求,建设5个集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基地。为落实省委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很高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二、融汇人文精神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经
为把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中,学校明确提出了“立足河北、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优化学生生源结构、构建梯型专业层次、创办国家特色品牌专业”的特色定位;形成了“贯彻人文素养培养主线、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职业精神培养、落实创新教育根本”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了“一个战略、两个体系、三个结合、五个能力、六个平台,五个环节”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一)实施专业品牌战略
按照突出品牌专业建设、促进传统专业发展、提高新办专业水平、根据社会需求增设新专业的建设目标,建成了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中3个项目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二)构建“两大”人文学科课程体系。围绕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了人文学科的比重,形成了以“两课”为主线的必修课人文社会学科群,以“人文精神培养”为主线的选修课学科群。主编并开设了中国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医学导论、护理伦理学、卫生法规概论、护士礼仪与美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开设了医学与人文结合的理论类、文学赏析类和实践类课程等三大选修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等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贯彻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并早期体现和实施人文关怀的理念,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实践、去敬老院进行人文关怀的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送医、送温暖,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后期学习阶段,把人文关怀渗透到临床教学的每个角落。
(三)突出“三个”结合的教育理念
为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学校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三个”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一是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的渗透,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医学主动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把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中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了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强调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临床教育阶段实施医学人文关怀要求学生书写人文病历;二是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培养的结合,运用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专业基础与学术前沿的结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前沿,早期接触社会,加强理论,突出实践,注重科研,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四)明确了“五个能力”培养目标
围绕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提出了从“五个”能力的培养上做文章,一是培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渗透,医学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医生就要本着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医学科学是循证医学,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是强调证据,而现代医学强调的是在循证的基础上强调创新,这就要求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医学工作强调的是团队,需要各方面人才的通力合作,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强调团队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四是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精神,在药学院设立了“专业辅导员制度”,从中青年教师中选择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副教授资格老师担任年级专业辅导员,其主要职能是配合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做好学生专业学习辅导,包括专业意识的稳固、专业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方法科研素养的养成。以巩固专业思想为主线,培养药学精神和职业素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工作目标;以课外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形成了一批国家级课外科技创新成果;五是培养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在医学生开设医学文献检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把信息技术和医学技术有机结合。
(五)构建创新教育“六个”平台
围绕职业精神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六个”创新教育平台。一是以学术交流为平台,把创新素质教育和丰富的前沿学术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用学术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思维;二是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把创新素质教育和教师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前沿领域,推动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工程建设;三是以前沿学科为依托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四是以河北省创新教育评估体系为依据,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素质教育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设立《现代医学实验技术》、在药学专业开设《药学实验与技术》课程。把创新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融合,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减少重复和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开设设计性实验;把创新教育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充分利用临床教育和科研资源,培养临床技能和科研结合型创新人才;五是以校、院系三级创新教育基地为核心,各学院成立相应创新素质教育领导机构和专家组织,鼓励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创新素质教育,形成学院特色;六是以大学生创新设计比赛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导向,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水平。近五年来,设立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7项,324名学生参与,学校被遴选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训练基地,8个项目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大学生训练项目。
(六)建立“七个”创新教育保障机制
中应扮演积极的角色。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的病人安全立法的重点应当放在建立和完善医疗伤害的预防机制上,病人安全
法的原则有:以病人为中心原则,预防为主、重在治本原则,社会系统工程原则,多元风险保障原则。
【关键词】病人安全;立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2.17
【文献标识码1 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202-03
study on legislation for patient safety.li guo—wei.nin~oo municipal institutefor health inspection supervision,nin~oo,
chino,315010
【abstract】adverse medical events and medical errors happened frequently,which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patient
safety system.law can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s and it should take an active pole in patient safety system.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chinese patient safe~ la w should focu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accident-proof mechanism.in the
courbe of legislation such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the patient-focused care principle,the prevention-orientated principle,the
so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relief.
【key words】patient safe~,legislation,principles
一
、病人安全立法的迫切性
近年来,医疗纠纷(medical dispute)骤然上升,隐
藏在医疗纠纷背后的医疗不良事件(adverse medical
event)、医疗错误fmedical error)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1
发表以医疗错误为主题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
“孰能无错.建立更安全的健康照护系统”to e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1.该报告估计美
国每年有44 000~98 000人死于医疗错误,远远超过
美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乳腺癌、艾滋病的人数。【1】
20__年,英国卫生部在报告中估计1o%的住院患者中
遭受不良事件,全英每年约发生85万件不良事件。[21
丹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也提示,不良事件的
发生率相当高。我国目前尚无医疗不良事件的统计报
告.但20__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
件多达170万件。【3】
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是生命。医疗不良事件、医
疗错误在使病人及家庭蒙受不幸的同时,也造成了严
重的社会经济后果。iom估计医疗错误每年给美国造
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包括:患者的收入损失、家庭生产
损失、劳动能力丧失、额外医疗费用等)约为376~500
亿美元。【1】在英国,仅由医疗错误导致患者延长住院而
发生的费用1年达20亿英镑,国家卫生部门一年支
付诉讼索赔额达4亿英镑。【5]
由于医疗伤害的社会影响日趋扩大.病人安全已
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
问题。20__年5月,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
who 55.18号决议呼吁会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问
题。20__年5月.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讨论病人
安全问题。20__年,“病人安全”升级为who大会的
主题。病人安全也随之成为各国健康立法的热点议
题。在我国以“执业药师法”、“安全用药”、“手术分级
管理”、“医疗责任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题内容的
病人安全措施也屡屡跻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立法
提案。
二、他山之石:以美国为中心
美国1999年颁布了《健康照护研究与质量法案》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ct), 正式提出联
邦政府在健康照护上的目标,包括:降低疾病和失能
的潜在原因,确保医疗照护的适当性,加强病人在医
疗上的参与度,加强治疗效果评估的研究,致力大幅
减少医疗错误。法案同时要求公共卫生部(united
【作者简介】李国炜,男,法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医事法学,健康事 业管理。tel:+86—574—87368240.e—mail:med_jus@126.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下属的卫生保健研究和质
量机构(agency for heah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设立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中心,从官方角度提
高医疗质量的工作,这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构建
健康信息系统。医疗错误报告系统则是健康信息系统
最重要的内容。20__年,美国国会通过《病人安全及品
质改良法案》(the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improve.
ment act of 20__,h.r.877),旧法案确定了病人安全组
织的认证程序,同时要求健康和公共事业部(depa~.
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dhhs)为病人安全
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保持一定数量
的病人安全组织的正常运转并为之收集病人安全信
息(包含医疗错误信息)。法案同时要求健康和公共事
业部向国会报告病人安全工作的重要进展。2o05年美
国国会对这一法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的法案规定医
疗错误报告制度具有保密性,报告内容不会成为诉讼
证据,法案的通过促使医院和其他健康服务提供者自
愿向病人安全组织通报其医疗过失情形,以便病人安
全组织获取真实的医疗错误数据,进而分析上述数
据,提出改善方法。同时,美国多次修订《联邦食品、药
品和化妆品法》(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fd&c act),这使医疗器械和药品安全的法规保
障更加强有力。20__年年底,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依照《联邦食
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授权,要求全国3 000多家血
库和血制品单位改进血源安全,报告差错和事故.诸
如血型不合或供体不良作用事件等对病人安全的影
响。20__年,美国国会还通过了有关伤害事件补偿的
修订法案(the help efficient,accessible, low—cost,
timely healthcare act of 20__)并对医疗保障法案进
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医疗保障3 950亿美元的法案,实
行药物优惠制.上述法案的通过减轻了病人和医疗服
务提供者的经济压力。
美国各州也通过了以“医疗错误的预防”为主题
的州法律。其中宾夕法尼亚州2o02年的“医疗照护有
效性和事故减少法案”(medical care availability and
reduction of error act,mcare act)【5j最具有代表
性。该法案主要的内容涉及:(1)设立专门病人安全官
方机构。官方机构负责制定法案的实施细则,并同委
托并监督非赢利性机构负责医疗重大事故和事件信
息的收集和分析,并推荐规范的医疗操作程序。(2)设
立病人安全财团基金。财团基金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医疗机构的注册费用,财团基金的运作由病人安全官
方机构负责。(3)设立病人安全委员会和病人安全办
· 203 ·
公室。法案要求每个医疗机构必须设立病人安全委员
会和病人安全办公室,病人安全委员会和病人安全办
公室主要负责调查医疗机构内的医疗重大事故和事
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4)改革医疗
责任制度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减轻医师的执业压
力。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
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
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整个医疗法律制度的不
完善、不配套、不系统,而且位阶层次低。因此,我国应
该重新设计保障病人安全的法律制度,以建立保证病
人安全的长效机制。
三、讨论和总结:病人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则
“健全的法律是现代文明的基石”。面对纷繁复杂
的医疗失当(medical malpractice),设计一套符合中国
国情和现代社会精神的“良法美制”.为规整医疗行为
提供一系列全面、具体、明确而合理的标准和尺度,无
疑是各种解决病人安全问题方案(伦理的、制度的、行
政的等)中最为简洁明快也最为有效的方式。结合国
内外的立法实践,笔者以为我国的病人安全立法应遵
循如下原则。
(一)以病人为中心原则
随着医学技术在2o世纪的腾飞,“科技万能”、“技
术至善”主义在医学领域开始膨胀。“科技万能”、“技术
至善”使医生乃至病人都沉浸在“先进仪器设备和药物
保障健康”,“人的器官像机器的零件一样损坏后可以
更换”的现代迷信之中。医学服务的对象不再是病人.
而是疾病;病人也不再是完整的富有情感的人.而被当
作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技术至善主义引
导的现代医学正在违背“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应当看到.某些备受推崇的高新医学技术既不高明也
不高效,以冠状动脉搭桥技术为例,冠状动脉搭桥技术
后的患者常会出现再狭窄,病人的 生活质量也不高。此
外,不断增加的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也使人们认
识到单纯的医学高新技术并不能带来健康和安全.医
学应当与人文科学融合,医学界涌动着回归人、回归社
会、回归人文的思潮。171将来病人安全法应当回应医学
对人文精神的呼唤,体现人文品格。
(二)预防为主、重在治本原则
目前,我国对法律制度目的的认识,仍坚持事后
救济的基本定位,预防优先的思想并未确立。医疗错
误发生后,法律责任以刑罚惩戒、责令支付赔偿金等
方式震慑行为人,使之采取更为谨慎的行为。以避免
类似错误的发生。认为事后救济有威慑、警戒作用.是
· 204 ·
因为假定事故是在人的自由意志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发生的.行为人在实施相关行为时具有选择的余地,
他既可以选择感觉到的危险方式,也能以可行的方式
来来实施行为。但是随着对事故认识的深化,人们发
现有些事故的原因并不涉及自由意志的选择。法律责
任的加大并不一定能相应地增强事故发生的预防,有
时并不会使行为人更加谨慎地行事,而是促使行为人
干脆放弃对社会有益的某种危险活动,或者采取过度
的预防措施。在美国,为了对抗医疗责任的压力,医生
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增加没有必要的各种化验、检
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有的医生干脆退出医疗服务
市场.造成预防成本超过所保护的利益,浪费社会资
源,压制医疗技术创新,阻碍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制,
造成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8.91当意识到法律责任预防
作用有限之后,事前的预防就显的十分的必要。事实
上.事前的预防在防止事故的发生上比事后的救济更
胜一筹。
强调预防为主、重在治本,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
事后救济制度。相反.后者是前者的必要补充和条件。
从广义上说,救济制度中的刑罚惩戒、责令支付赔偿
金也是重要的预防和救济手段。正是由于这种辅助的
事后的救济和积极的事前预防相互配合,才能使得预
防为主、重在治本的原则更为完善和切实可行。
(三)社会系统工程原则
20__年9月18 13.在who主办的首届患者安
全国际联盟13大会上.卫生部官员指出我国当前病人
安全问题面临的6大挑战:(1)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和培训滞后,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不断提高。有
些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导致医疗
事故或差错时有发生。(2)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有
些医疗机构不规范执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服
务。(3)由于医疗技术本身的风险性以及高新技术在
临床的广泛应用,因缺乏规范化管理.给患者造成不
必要的伤害。(4)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等没
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证。(5)缺乏有效的报告、监测、
评价系统。(6)存在着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滥用抗菌药
物,以及注射、血液等安全隐患问题。此外,医疗服务
提供者高度的工作负担、商业的压力,失衡的医患关
系、为规避法律责任而采取的防御性医疗等诸多因素
也是病人安全的“隐形障碍物”。同时.新近的理论认
为当下的临床决策问题步及医学信息学、循证医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费用一效益评估、卫生技术评估、医学伦理与法律等学
科领域。llu】由此可见,病人安全不仅涉及医学领域,还
涉及法律、经济等领域,因素众多,系统庞大复杂。社
会系统工程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系统的内在协调,
使各个子系统、诸因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协调运
作.充分发挥事物的整体综合效应。
(四)多元社会救济原则
错误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精密的仪器也难
免发生故障一样,错误是人类自身所固有的,只要人
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永不疲劳就难免犯错误。
医疗错误发生后,患者及及其家庭多渴望得到应有的
民事赔偿以维持继续治疗和生活。但在民事责任追究
机制中,受害人和加害人处于两极对抗格局,诉讼的
增加和赔偿数额的增大,使受害人等待的时间更长、
所需要的诉讼费用更大,使责任人的赔偿能力更加有
限,受害人的利益更加得不到保障。这说明,随着医患
矛盾的加剧,单纯的民事责任救济的方式已经难以承
担补偿大量而严重的事故受害人的任务,只有突破个
人责任的局限.采取社会化的救济方式,才能更简便、
更迅速、更有力地保障受害人的健康权益。181
参考文献
[1】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ed.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l999.22
[21 department of health,an organisation with a memory:report of an expert
group on learning from adverse events in the nhs,london:20__
[3]陈同缢,赵萍.患者安全与医疗系统的持续改进fj】.中国医院,20__,9
(2):3
[41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ct3[db/ol].available at http://www.
ahrq.gov/hrqa99.pdf last visit time:20__—9-2 1
[51 medical care availability and reduction of error act3[db/ol].available
at:http://www.meare.state.pa.us/mclf/lib/mclf/hb i 802.pdf last visit
time:2oo5一l0—10
[61 patien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__[db/ol].available at:http://
thomas.1oc.gov/cgi—bin/query/z?c108:h.r.877.rh:last visit time:20__—
1o—l0
[7]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1_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_
20__,26(4):20~24
[8]薛虹.演变中的侵权责任和人 身伤亡事故问题的解决[a】.梁慧星.民
商法论丛(第5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699~710
【9]翟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对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探讨【j1.医学
与哲学.20__.23(12):29-31
【1 o1张大庆.临床决策:医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j1.医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