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间设计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下室;建造成本控制;房地产开发;影响因素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地下室与地上建筑物相比,建设成本高,销售价值低,其土建和设备所占建安成本比重大,故应尽量控制地下室成本的投入,才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有效节省投资。当前正值房地产开发市场处于低迷阶段,更需要开发商严格控制地下室建造成本,才能在不断追求项目开发的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使地下室空间也成为创造利润的来源。本文通过某工程案例阐述产业楼开发地下室空间设计要素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案例
(一)项目开发概况。某产业楼工程由A、B、C座三栋开发项目组成,2010年已完成总建筑面积60,943m2(其中:地上面积为54,818m2,地下为6,125m2)的A座开发,截至目前已售出40687.43m2,去化率达到74%。为满足产业楼工程整体功能,地产商决定继续开发该工程BC座项目,总占地面积24835.43m2,总建筑面积103445.94m2,其中:地上89324.15m2、地下14121.79m2,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BC座地下室平面布置见图1。近期由于国家陆续出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开发调控政策,使得楼市销售冷热不均,市场分化,外部经济环境变得尤为复杂。因此,开发期所处的时间正值房地产市场环境不佳、销售压力大时期。开发商经多方研究,提出节约增效措施,即严格控制地下室建造成本,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增加利润空间,同时也提出开发项目的利润目标。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地下室层高。地下室层高的决定因素:顶板结构高度、设备管线高度、车库净高、地面构造层厚度。严格控制顶板结构高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设备管线高度尽量控制在最小;净高空间应满足规范最小净高尺寸,并根据停放车辆的种类,确定一个较佳的净高尺寸。
2.结构形式。一般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常用形式有:梁板式楼盖、无梁楼盖两种,其对层高影响的优缺点分析如下。(1)梁板式楼盖结构。优点:受力简单明确,材料用量少。缺点:层高要求相对高,由此增加土方开挖量、基坑支护量以及基坑降水费用。(2)无梁楼盖结构。优点:地下室层高可减小,减少土方开挖量,降低基坑支护难度及工程量,可减少降水费用,施工简单,净高相对较高,综合成本相对低。缺点:材料用量增加、含钢量大,建造成本增大。经分析研究,本项目通采用梁板式楼盖,地下室层高设计标准为4.2m。但考虑现阶段业主的使用率不高等,为节约成本,按最低限度压缩部分空间。一期产业楼BC座项目地下室结构层高设为3.95m,梁高0.85m,管道空间高度0.5m,地坪厚度0.2m,净高为3.95-0.85-0.5-0.2=2.4m。3.顶板覆土厚度。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在前期需要设备专业、园林专业介入,结合景观规划、设备管网等综合考虑确定,避免后期变更工程而增加费用。设备管网尽量布置在地下室,减少顶板覆土,尽量考虑回填轻质营养土,降低顶板荷载。顶板覆土结构计算时,让景观提出在整体空间的标高关系,以及具置的覆土厚度。大型树木的种植,尽量与结构柱位对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后,一期产业楼BC座项目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设计为0.35m。以减少土方回填量,降低顶部荷载和顶板的含钢量等。
二、严格控制地下室建造成本
(一)地下室面积大小的控制。由于产业园区入住率不高,使得目前的停车需求也不高。但随着今后私家车拥有量增多,车辆停放会增多,故园区需要大量配建停车设施,才能满足停车需要。如果全部考虑地面停车,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土地成本高,效益低;如少量配备则杯水车薪,既不能解决停车问题,又影响楼盘品质;再如建设地面停车库会影响容积率;考虑机械停车,前期设备投入高。因此考虑地下停车库是解决停车问题的最佳方式。加之,地下室不计容积率,大量配建使总建筑面积增多,影响开发项目的可售比。可售比是可销售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地下室面积过大使开发项目的可售比变小,可售成本高,如不可售部分投入的成本过大,不产生溢价就等于浪费,导致利润空间减少,市场竞争力下降,销售业绩下滑。经验证明,如果地下室面积超过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过大,将不具有经济性,因此要严格控制地下室大小。地下室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车库大小,跟车位配比相关,车位配比高,会设计成大的地下室,导致地下成本高,使得结构、桩基、土方、支护等工程分项增加很多成本;同时钢筋、砼、模板技术含量增大,导致不经济,性价比低。因此,地下车库的设计,一是争取优惠政策,在车位配比上尽可能满足规划报批和功能要求;二是考虑开发前期阶段入住率不高的问题,应在合理范围内,少做地下停车、多做地面停车;三是在地下室功能布局上注重设计合理性,充分利用空间,避免空间浪费;四是通过车道、车位合理布置,尽可能增加停车位数量。据该楼盘当地规定的工业厂房车辆配比为按地上面积每100m2配0.5个车位。考虑市场销售行情,产业楼售价不高,市场潜力一般,且某产业楼盘体量比A座大;综合车位配比要求、人防设计要求、后期使用情况、租金回收情况、品质提升方面等。采取调低地下车位配比,多建地上车位的方案,按地上面积每100m2配0.4个车位进行地下室设计。再加上设备房的面积,确定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为14121.79m2,地下与地上的比例为15.8%。
(二)地下室平面布置的影响。开发项目配建的地下室一般设计为整体大地下室,其功能单一明确,主要是停车用。地下室的平面布置内容主要包含车库、人防、设备间的布置、车道与车位的布置、柱网的布置、以及与其它功能部分相协调等方面。地下室的总平布置受地上建筑的影响较大。由于地上建筑须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楼栋间距等技术和使用要求,有时对地下室的布局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上部的结构竖向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对地下的影响。上部较密的竖向构件常常把地下室分隔成零散的片区,使停车效率大大降低,影响车行道的通畅。因此,在设计构思初期就必须把地上建筑的总体布局与地下室的设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充分利用停车库内无法利用的边角位置用作设备房或者人防的口部建筑等,利用楼座下作人防设备机房,减少地库内人防面积,把柱距较大且较规整的区域用作停车区,两者合理地匹配,争取获得地下室的最佳使用效益。
(三)柱网布置的影响因素。
1.地下室框架结构柱网布置要点。保证足够的行车、停车空间,避免车辆的碰撞损坏;留有一定的使用灵活性;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减少不好利用的空间;尽可能统一柱网尺寸。柱网太小不便于行车与停放,太大柱网虽然有利于使用,但柱距增大,使得水平结构跨度增大、结构成本升高,因此,应根据国家规范、标准规定合理控制地下室的柱网尺寸,有效地控制地下车室单车位面积指标,提高地下室的停车效率。严格控制车位和车道的尺寸,合理组织行车路线;行车道以便捷、快速、进出车位与连接车库出入口方便为原则,避免交叉与逆行,尽量设环形车道。
2.地下室框架柱网布置不合理对成本的影响。该产业楼BC座地下室的设计,须结合地上及占地情况考虑,地下室设计为一层,为配合地上两栋楼的规划布局,由图1可以看出,地下室平面布置未完全方正。因地上两栋产业楼,每栋楼带夹角布置,使得地下室不能成为正方,因此,尽量按多边形考虑,避免外墙出现很多折线,减少地下室的外墙面积。车库考虑以商务车为主,兼顾舒适性与经济性,柱网采用8.4m×8.4m布置。另考虑人防产权不属于本公司,把人防考虑在后期建设,因而地下室整体较简单,以此节省成本。
三、地下室空间设计与停车效率关系
(一)地下停车效率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日益增多,地下停车库已成为业主频繁使用的功能空间,其经济效益也愈加突出。车位多,今后的收益多,但前期成本投入多,回收慢,成本相对不经济。投入与产出需要根据项目所处的地域租售情况、成本控制以及楼盘定位和目标客户群制定,合理控制单个车位面积。
(二)改善停车效率采取的措施。剔除地下室内无用的面积,减少多余空间;柱网布置紧凑;避免行车道靠外墙布置;避免布置平行车道或斜向车位;避免设备房及非机动车库挤占行车道两边的停车位;设备房面积不考虑富余,够用即可;应集中布置,根据规划要点要求考虑进线、出线与市政管网接口;变电室位置应选择在接近负荷中心或大容量用电设备处,方便管线布置;如建人防,人防入口处设施应布置在不影响停车的地方。
(三)合理安排开发工期。地下室应合理安排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本,间接降低成本费用,如:南方地区地下室应尽量避开雨季招标,虽开发商不直接参与施工,但处在雨季,施工单位投标报价中会增加排水、降水等措施费用,相应的合同价就高。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列举了地下室空间设计与成本合理控制的框架思路,其中各要素都有着较大节省空间,需要再进一步挖掘和完善。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不断追求设计精细化和利润最大化,地下室空间也逐渐从单纯的沉没成本变成开发商创造利润和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从而地下室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阿不都沙拉木·阿布里孜 单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艺术;运用;分析
空间在艺术、物理以及哲学等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为了突出体现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设计师要不断研究空间设计,合理安排空间,使空间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特征和内涵
其一,特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第一,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不同于通过艺术手法体现的真实性,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空间感。第二,固定性。它主要是指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如果已经确定设计地点,那么空间设计中的空间是固定的。其二,内涵。空间和实体是构成环境的关键主体,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空间问题,然后考虑实体在空间中的适应性。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空间的设计,空间主要分为四维空间、三维空间以及二维空间,其中建筑实体设计属于四维空间、雕塑应用属于三维空间、建筑图纸属于二维空间。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要素,空间设计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内容。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几种空间组合
其一,流动空间。流动空间经常应用于室外封闭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但是随着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其也逐渐应用于室内设计。如,在室内狭小的空间内,通过镜子可以增加人们视野的开阔度,在某种意义上扩展室内环境;在客厅门廊处通过隔断将客厅和其他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进而形成一种主次架构,有效体现了空间特性;通过冷色与暖色过渡,可以通过两种色系的对比区分空间的区域功能,进而突破空间隔阂,分割空间区域;等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流动空间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流动空间的设计,可以将室内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区域,突破空间限制。
其二,空间对比。空间对比主要应用于园林设计和大型展厅设计中,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常用的重要方法。设计师通过有效的空间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带给人们深切的感官体验,进而丰富环境空间的艺术特色。如,大型展厅设计经常采取“回”字空间,这可以进一步拓展展厅空间,还可以让人们在小空间与大空间的徘徊中体验一种曲径通幽的情趣。又如,复式楼层的空间设计,将整个空间进行了科学划分,一般一层是正常高度,另一层是一半高度,这样可以增强空间的差异性和实用性,促使空间呈现新特征,进而带给人们错落有致的体验。
其三,空间的引导和过渡。色彩和隔断的运用属于一种空间的引导与过渡方法,这种方法经常被运用在大型空间设计中,在室外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促使空间更加自然、连贯,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让空间呈现多元化。古代在设计住宅空间的过程中比较讲究间隔和风水。如,卫生间不能与房门相对,房门一定要设有门廊,等等。我们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些空间布局,就会发现这种设计理念其实属于一种空间过渡,可以让突兀的空间更加协调。又如,在古代住宅设计中,房檐不仅要具备排水功能,还要具有分割室内空间和外界空间的作用。在现代房屋建设中,房檐主要被设计在楼顶。
其四,空间序列。空间序列主要应用于庄严、肃穆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在普通设计中基本不会采用。现代设计理念追求为人们营造一种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序列过于严谨,因此常用于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环境空间。空间序列通过对环境空间的分割,体现一种严肃的环境气氛。如,我国紫禁城是皇家建筑,代表了皇家的威严和权力,因此其设计风格十分严谨,呈现一种强势的空间力量,其空间都具有对应的序列,让人们产生一种肃穆而敬仰的感觉,体会到皇家气息。
其五,空间分隔。在空间艺术中,通过各种手段将大空间分隔成多个小空间,是设计师经常使用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室内环境设计。如,可以通过屏风、玻璃、家具以及墙体等,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分隔。而分隔室外空间主要通过植物、建筑以及假山等。分隔空间根据分隔高度和分隔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虚隔和实隔两部分,其中虚隔更加侧重人们心理的分隔,只能分隔路线,却不能分隔视线,如玻璃分隔。实隔就是指真正的分隔,在分隔路线的同时分隔视线。
在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灵活采用虚隔和实隔的方式进行空间渗透,进而使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如,巴塞罗那展览会中的德国展馆,对透与围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灵活运用虚隔与实隔的方式,通过虚拟和暗示的手法,为人们创设出虚实结合的空间体验,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冲击。结语空间艺术对环境艺术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设计师只有深入理解空间艺术,并且熟练运用相关设计方法,才能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进而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李建峰.具有民族风貌特色的铁路客运站候车大厅环境艺术设计探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叶青.中国传统装饰要素的文化分析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吴键涛,男,湖南省益阳市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周素妮,女,湖南省益阳市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摘 要:常言道“大始于小”,细部作为建筑的局部,与建筑构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重要性不可言喻。空间环境与人们生活直接产生关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同的情境氛围塑造不同的人生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建筑细部的重现认识,结合时代、人文等特征,探索细部设计在建筑空间营造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细部设计;空间营造
一、概念阐述
1.1建筑细部的含义
黑川纪章说:“建筑细部就是建筑的一个局部,从整体上看这个局部,它们并没有很强烈的个性,然而,当人们逐渐贴近它们,观察它们,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局部就是细部。”由此可知建筑细部相对于建筑整体具有自身的意义,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特殊考虑的一部分。建筑细部如同语言中的词汇,是表达和描述设计者建造的空间场所的元素,是创造的意境中情感和历史的表达手段。大多数的细部不仅具备实用性,而且他们的外观形态还能传递美感表达文化含义。
建筑细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讲建筑中被单独考虑加以处理的细小部分都可称之为细部。细部依附在建筑之上,建筑细部与建筑从属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它对于完善建筑功能、烘托建筑氛围、体现文化传统至关重要。
1.2建筑空间的含义
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空间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其中,建筑空间又是空间的一种,是建筑物质再空间中的围合空间,或者说是空间在建筑中的衔接呼应和变换流动。
二、细部设计在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受现代主义风格影响,世界各地建筑呈现出大同小异的境况,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受其影响尤其严重。21世纪以来,建筑设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细部处理的考虑开始引起广大建筑设计师的关注。
2.1“多元化建筑”――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细部设计的体现
虽然建筑的发展是受到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影响,但其总的演变与自然进化极其相似,往往遵循从加法到减法再到加法,从功能到装饰再到功能这样螺旋式发展的。
当代建筑的发展由多种探索性的风格共同平行发展,无论是新技术美学、极少主义美学,还是生态美学都是为新现代建筑服务的。建筑设计上经过长久单一、过分重视功能的现代主义风格发展,跨世纪以来这种冷漠、单一的建筑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近来建筑设计上引发再次呼唤对精致性细部设计的重现。此外,探索除功能以外的建筑细部表达的丰富性和精神性,纯观念性、纯艺术性、纯个人性、空间情境逻辑性等各种表达,都丰富了当代建筑的多元化前景。
2.2“情境逻辑”――反思建筑设计理念细部设计的体现
建筑设计的情境逻辑,只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我们解释、分析、批判和反思建筑设计学与其它学科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与策略。但决非据此来否定整个艺术领域和建筑领域。这种理论实际上仍然突显着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
无论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还是后现代主义或其它建筑运动,其动机中是充满人性的,只不过是在其中也同时存在着非人性和反人性的因素。细部作为建筑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它的设计除了功能作用外,另外更加重要的是人文主义的体现,细部的处理当属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反思的一部分,也是建筑本身设计上完善的一个进程。
三、细部设计在建筑空间营造中的作用
海因里希・韦尔夫林曾说,“……看(理解的观察),不只是永远如实反映的镜子,而是活生生的理解力,它有着内向深究的历史并经历了诸多阶段”。建筑空间虽然是空间的一种,同时他又不同于单纯性质上的空间定义,它实在的“形”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它虚无的“空”亦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本文试图从建筑细部设计的处理上来探讨其在建筑空间营造中的作用。以下总结了细部设计对建筑空间营造的三点作用:
3.1视觉上的作用
人的视觉具有选择性,也就是抽象的能力。康德曾经说过,“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视觉的抽象谓之空”,说明视觉与抽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一座建筑的欣赏,人们往往以日常的一些生活行动,通过五官去体验,并加深印象,而视觉作为最直接的感官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扑捉建筑设计中细部的处理。细部设计对视觉的影响主要分整体上和局部上两方面。
整体上的作用:无论是细部的形态还是细部的颜色处理,如果能够达成一种“一致性”使得细部与整体彼此协调并且拥有自身独特的韵律感,亦或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如哥特建筑中,无论飞梁、拱券,还是墙面的竖向线条,都在传递一种向上飞升的信息,都将带给我们既独特又和谐的整体视觉效果。
局部上的作用:局部与整体本来就存在一种“同一性”原则,阿尔伯蒂在他的《论建筑》中说道,“卓越的建筑物需要卓越的局部,但所有的局部必须统一……有一个由各部分的结合和联系引起,并给予整体以美和优雅的东西”。当你远观一栋建筑的时候观看的是建筑的整体,当你走进或进入建筑的时候,局部上的处理开始暴露于眼底。因此,一栋卓越的建筑必须要有卓越的局部做后盾。人生活在其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将影响他的生活行动,无论是墙面的材质、地面的铺装、顶面的灯饰还是阳台、楼道的栏杆等等各种类型的细部设计都会给人们造成直接的视觉影响,简单来说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来说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细部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源始于功能需求,最终发展成为“装饰性”构件,它的存在与否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当建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细部设计的重要性才会凸显出来,经过精心处理的得体、适度的细部处理,不但不会成为建造本身的累赘,反而将会提升建筑的设计水平。
3.2行动上的作用
老子在《道德经》上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开始的功能就是为人类提供住宿的地方,可以遮风挡雨,防止野兽的袭击。既然建筑是人们生活、休息、工作的场所,那么人们活动于其中的时间居多。因此,细部设计对人们的行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给人们行动造成安全和指示两大方面的影响。
安全上的影响:细部作为建筑自身完善的一部分,是为建筑本身服务的,它不能脱离整体谈局部,也不能抛弃功能谈审美,一切的细部设计必须要依附在建筑的功能上。对于一般住宅,先可不谈,但是针对大型公共建筑,涉及人群复杂,建筑设计师在细部设计的处理上,必须多方面的考虑影响因素,用细部处理来增添已有建筑物的安全程度。如阳台栏杆的高度,楼道井道的宽度以及台阶的高度、材质和区域转角等地方的处理。
指示上的影响:一个陌生人进入一栋陌生的建筑,如何才能使其快速的熟悉并认同这栋建筑,这时建筑细部的处理就能发挥其作用。在建筑空间处理上,我们可以通过造型不同且独特的指示标志引导人流趋向,也可以选用地面铺装的转换或者颜色的差异告知观赏者所处的区域,还可以通过墙面或者其它细部的设计反映出建筑空间不同区域的不同使用性质。
3.3情感上的作用
虽然建筑的发展是受到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影响,但其总的演变与自然进化极其相似,往往遵循从加法到减法再到加法,从功能到装饰再到功能这样螺旋式发展的。跨世纪以来,随着建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筑细部的处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单一的功能主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精神文化上的追求日益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建筑空间设计也趋向于多元化、主体化、情境化。
建筑空间分为“实”与“虚”两种形式,没有虚的实空间设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没有实的虚空间也是不存在的。建筑空间对人们的情感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虚空间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作用。同时,细部作为建筑诗意化的一部分,它的处理上需要添加更多人性化的因素,恰好人性化的元素满足了虚空间构成的最基本要素。黑格尔曾经说:“美得要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藉以表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不同形式的细部处理,带给人们的情感也必定不相同。就算同一形式的细部处理给不同人群造成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再者,任何美学的创造都必须通过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筑细部处理上形成的多样统一、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这些形式法则,都将会给整个建筑空间形成多元化的情境效果。如西部设计上不同的线型处理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直线――坚实、明确、刚硬;曲线――优雅、柔和、轻盈;折线――节奏、动感、焦虑不安。再如细部上不同的颜彩给人们的心理产生特有的作用,不同颜色会让人产生轻重、厚薄、远近不同的错觉,对色彩的辨别是人们区别事物认识事物的重要依据。
四.小结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价值增值
一、引言
2009年,IIA修订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在框架中IIA是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最新定义来看,内部审计的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防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与内部控制三重目标的第一类目标是一致的。内部审计如何增加组织价值?这一问题的答案与内部审计在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评价与改进中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根据IPPF第2130条关于控制的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必须评价组织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促进控制的持续改进,以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和改进方面。
(一)内部审计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的设计。在设计内部控制时,除了对会计活动中的各环节设置相应的控制点外,还需要针对企业层面更为宏观的管理活动,诸如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设置控制点。内部审计人员通常都是拥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在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供一些建议,以供管理层参考。
2.内部控制的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只有当它得到有效的实施时才能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就恰好能对此就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进行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日常性工作,能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进行督促。
3.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这也是内部控制间接增加企业价值的体现,只有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得以有效实施,其最终的效果才能呈现在公众面前,进而给外部利益相关者们做出相应的行为决策提供一些依据。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作用
1.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评价。在设计内部控制时,除了对会计活动中的各环节设置相应的控制点外,还需要针对企业层面更为宏观的管理活动,诸如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设置控制点。内部审计师需要针对这些关键的环节和内容进行检查,确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设置相应的控制点,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
2.对内部控制执行的评价。一项好的制度只有当它得到有效的实施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财务和运营信息的评价。内部审计师需要定期评估组织财务和运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酌情对改进或实施新的控制提出建议。
(2)对经营效率和效果的评价。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便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因此,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
(3)对资产安全保障的评价。较之于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设置上,增加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的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也需要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资产安全保障进行评价。
(三)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改进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为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满足监管层的要求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评价结果可以使管理层充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并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充当着参谋的角色,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此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内部审计报告也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保证组织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良好的经营效果又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增加组织价值。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内部审计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核心、发展为目标”的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这为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引,也说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一致,已进入重点关注风险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吴益兵,李荣,徐臻真.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J].会计研究,2005.(2):82-86.
关键词:工程造价,项目前期造价,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1.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性
建设项目投资本身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统,各阶段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然而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中各阶段造价管理体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施工阶段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体系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他阶段特别是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体系则相对薄弱,造成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长期以来,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或者说绝大部分是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人们普遍忽视建设前期造价管理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错的认为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控制施工的费用支出也就控制了工程造价。其实在项目前期,项目尚处于模糊状态,可调整的余地最大,通过科学选择项目方案,如选址、 项目规模等等,可以大幅度的调整造价;设计阶段次之,可通过设计方案比选,合理选择项目工艺等,较大幅度调整造价;而施工阶段,则只能在设计规定下,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及组织,适当降低施工成本,造价控制的调整空间最小。因此,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工作队整个建造成本的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技术经济指标是项目前期造价控制的重要租车部分,本文讨论通过编制合理的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来弥补目前建设前期造价控制体系的不足。
2.技术经济指标编制的现状
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实施阶段等几大阶段。反映了项目从决策到实施,由粗到细,由模糊到清晰的形成过程。各阶段为有效控制实施造价控制,分别需要编制对应的造价文件,如估算、概算、预算等,与工程建设各阶段相适应,造价文件也经历了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在我国,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分别为下一个阶段造价控制的约束条件。
目前我国在施工期的成本管理体系已经做得很充分,不论是政府工程还是私人企业的项目中,都广泛建立了采购及发包阶段的招投标制度,实施阶段的监理制度,结算阶段的审计制度等;计价依据比较完备,计价规范,各地消耗量标准,预算定额体系基本齐全;材料机械市场信息定时更新,使用比较方便,成果比较准确。
然而我国的项目前期造价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很难编制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大多依靠计价人员自身经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受到编制机制的影响,计价人员目前对类似工程案例的调查研究局多限于编制期间前后一个小时时间内。而从宏观上看,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此起彼伏。仅仅对其中一个期间进行调查,显然不能全面掌控工程项目的变化与发展。另外计价人员对技术经济指标研究不够,使其在设置子目,确定计算规范时受预算定额影响较大,而没有充分考虑估算编制的实际特点。这是造成技术经济指标未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重要原因。
在采用非定额体系造价管理模式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对已建工程案例的分析,构成其对待工程估价的最主要依据。香港测量师在处理项目估算时采用从案例的工料指标与当前工料机价格相结合,就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香港政府多个部门都主要工料价格指数,以供快速调整价格,编制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反观内地的工料价格信息只有适合施工阶段计价的详细内容,其分类的细化与种类的繁多难以适应估算编制的要求。
3.合理编制技术指标注意的问题
估算方法主要包括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速算法比例估算法,指数估算只能采用历史案例数据作为依据,然而相对定额管理的强势,我国在采用历史案例数据作为依据。然而相对定额管理的强势,我国在采用历史案例数据为依据进行造价估算方面显得相对薄弱。案例的积累,分析与使用等各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指标存在很多不尽合理之处,估算中各种调整系数,指数的标准缺乏。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改进现有估算计价体系,达到初步解决实际估算工作问题的目的。
技术经济指标是根据既往工程的造价和技术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费用或者工料消耗量分解,再与相应的建筑部位规模相除得到。对这些指标值进行统计汇总就得到一套估算指标。经济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费用分解并分摊得到的单价,而技术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工料消耗量分摊得到的单位消耗量。上述单位随不同的指标分解单元而可能不同,最常见的单位是总建筑面积。
技术经济指标运用时,一般都需要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的差异进行调整,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存在背景,如地质气候条件,设计风格,市场情况等,有特定的建筑设计,如结构类型,平面布置,材料设备选择。根据详细的背景情况和建筑特征描述,我们找出与待建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技术经济指标的进行修正。
3.1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本身的性质的差别调整,建筑本身的特点是决定建筑造价的主要因素,不同功能,构成和结构的建筑,造价相差很大,在分析造价时需要分类处理。比如说污水处理厂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构造差别很大,即使在同一单位,地面以上技术经济指标和地面以下的技术经济指标差别也很大,在编制技术经济指标时,要分类处理。
3.2 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环境不同调整,这里所说的建筑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地质,水文,气候以及场地已有附着物等条件,比如说在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修建的道路工程与在广州天河区修建的道路工程相比,技术经济指标相差很大,因为广州市南沙区修建的工程地质条件差,普遍存在较厚的淤泥层。社会环境则包括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租赁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合同竞争状况等。同样的建筑,置于不同环境之下,技术经济指标可能呈现相当大的差别。
3.3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施工方法的区别调整,施工手段包括设计采用的施工工艺,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比如,同样的管道敷设,采用顶管施工和开挖敷设,施工成本存在很大的差异。技术经济指标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来调整。
建设工程的周期一般很长,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所以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考虑因素也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建设工程的造价呈现多样性。因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也应该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来调整,使其满足项目前期估算的要求。
4.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作用
一、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是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背景。30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而全面地、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由此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法治经济、优胜劣汰经济和契约经济。公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约束着每个公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潮涨潮落,成败迭起,而内部审计是公司强身健体的良方,市场经济―公司―内部审计实现了有机的结合。
我国内部审计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量上作了充分的积累。进入21世纪的今天,面对着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公司治理的新要求、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内部审计处于一个需要质变的新时期,即由传统的防范型财务审计向新的增值型管理审计转变,由以财务报表事项审计为重心向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事项审计为重心转变,由为管理者提供服务向为公司提供服务转变,由监督、评价职能向保证、咨询职能转变。显然,内部审计的这种转变是彻底的,是一种“全面转型”。
本文以电力施工企业为例,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阐述。该电力施工企业属国家一级资质,主要承揽火电厂的建设及安装。公司在三十年中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低谷、重新发展等各个阶段,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内部控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近几年,是公司变革最大的一段时期,也是国家政策、制度、市场经济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基本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化的全部过程,电力施工企业也为此付出了代价。20世纪90年代火电建设形势发生了变化,项目建设由国家指令逐步转向市场招投标制,能否得到工程由市场说了算,火电行业的发展陷入了低潮。由于公开招标,权力方、利益方增多,业主方、监理方、投资方、贷款银行等都想从工程中分一杯羹,工程承包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压价现象,导致工程利润变薄、变瘦,承揽工程的成本加大,利润压低。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宗旨、要素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一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三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四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内部控制要素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控制环境作为金字塔的最底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位于上一层次,信息和沟通接近顶部,监督处于最顶端。
(一)控制环境
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都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
(二)风险管理(评估)
风险是任何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企业自身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分析企业风险所在,以确立控制活动内容中的关键点控制,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控制活动有助于确保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行风险管理和保证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它贯穿于公司的所有级别和职能部门及所有经济活动。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是指来源于公司外部及内部,与公司经营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的信息。包括从外部获取的行业、经济、监管信息以及内部产生的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沟通是指信息在公司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在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传递。
(五)监督
监督是评估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运行质量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监督、独立评估或两者并用来实现这个过程。通过风险评估,找到企业的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并针对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同时根据控制环境的变化进行完善;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保证内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次及外部环境畅通,确保控制活动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最终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推广内控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原国家审计署李金华总审计长在荣膺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大会上分析违法违规、经济犯罪、问题根源时曾指出,“有些内部控制制度非常的苍白无力”、“当前当务之急要加强管理,严格执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实行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并强烈呼吁:加强管理,严格管理!
(二)公司发展提出的要求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行政法制化程度的提高等外部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也必须相应调整,这给公司带来了机遇,同时对于公司的独立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公司应重新构建新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框架,及时通过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试点审计和建设,建立“纵横联合”的内控制度体系,将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纳入到内控体系中来。
四、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起到的作用
作为企业要想防患于未然,就必须从根本入手。内部审计部门相对其它部门,是掌握公司资源较多、较全的一个部门,基本能纵观全局,能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到问题根源,切中时弊,直击要害。由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的重要性与关联性,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内部控制建设阶段
1.内部控制的设计思路。本着合法性、完整性、继承性、有效性原则对关键点、重点环节上详细制定,简捷、明了、有效、易行,使每一个执行人都有明确的职责、义务,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在自己范围内全权负责,责、权、利相对应。既不要无事可做、目标遥远、漫无目的,也不应超过具体执行人的范围,达到事事有人管、事事不重管的良好局面。
对公司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有必要和恰当的政策和程序,并保证已确定的控制行为得到恰当的执行。通过分析经营活动,建立流程,确认关键控制点,修订或补充制度,制定控制程序文件,并随着控制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控制。
2.内部控制建设具体设计步骤。(1)明确各层职责界限。一是明确与本部职能部室之间的界限,下达的各项信息是否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接受、确认和反馈;二是明确各部室之间的界限,工作流程、权责是否匹配;三是明确各岗位之间的界限,考察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的效率和效果性。(2)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对整体业务流程和子流程在完善过程中渗透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通过对业务分析确定控制点。(3)采用管理控制的手段,设计岗位并完善岗位职责,在设计过程中渗透组织再造思想。(4)根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管理控制的需要完善管理制度。以主流程责任处室牵头,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制度体系。(5)对各类制度进行整合,设计并建立管理模块。在模块建立过程中,注重接口的处理,最终形成内控体系框架。
(二)内部控制审计阶段
1.审前调查阶段。在审计前,对公司内控制度建设进行调查。通过审前调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对公司的经营模式、财务核算模式、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状况进行详细描述;二是充分了解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审计重点:一是资金审计;二是工程审计。
山西省电建三公司属于分级核算,必须关注各级资金从收到支的整个运作过程,主要关注资金的内容、流程,资金的来龙去脉及各阶段的控制要点、技术、方法,找出资金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通过抽查一定比例的二级单位及有代表性的管理单位,全面了解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的整体状况,从而确定资金控制点的有效性,并相应提出改进措施。
工程审计包括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标、施工各环节的进行、管理、工程项目的竣工、考核整个流程。可将其划分为工程前期、施工准备、各项生产物资的调配、采购、人员的调拨与统一安排、工程收尾及竣工需准备的有关资料。工程项目的起端是公司的项目建设计划,结束端为工程竣工交付。审计过程以工程管理为中心,涉及其他内容的进行外延审计。
2.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没有充分了解内外形势的现状与变化,未能及时对原有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存在制度和管理的盲点或制度真空地带;有的制度制定较含糊、不严密,缺乏可操作性,执行弹性比较大;部分制度内容不完整,尤其对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部门之间管理交叉、衔接的部位,缺乏具体业务工作程序以及相关职能、权限和责任的明确规定,形成管理空缺;有的部门或岗位授权不合理,权利和责任不匹配,使得管理难以到位;具体业务流程设计上缺乏明晰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有的事项只注重结果,忽视业务过程管理,既缺乏前期计划也没有后期结果评估、检查和总结,对工作整体缺乏管理。
在对公司内控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一套科学、完善、适用的内控制度体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成,也非建成后就一成不变,而是必须遵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并依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是一项周而复始、从不间断的工作,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加强学习,确保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成效,为公司的生存、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基准则[S].
[2] 任长洲.浅议内控评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S].
[3] 晏成仿,于成松.试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内部审计,2003(3).
[4] 蒋伟花,乐锡华.试论如何搞好企业内部控制.
[5] 李霜.浅谈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财务管理 规章制度
一、分析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建设项目成本力度的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对建设项目成本费用的重要性
近几年,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都是实行合理的低价中标原则,使得所有的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就开始让利。按国家对于劳动定额跟材料消耗定额的相关规定都是依据质量合格的等级来评定的,换句话讲,施工企业想要建设品质优异的项目工程,必将加大整体的施工费用。现实往往却并不如此,很多受益建筑单位并未实施严格的奖惩做法。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改革波动,使得价格的框架组成越来越趋于实际的成本费用,而取费的标准就由原先的按企业综合资质等级改成按工程对象进行取费。现社会,国家日渐完善环保条例,使得建筑施工条件及生产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约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让施工场地变得紧缺,在整个施工进程中也造成了运输方面的阻碍,使得施工变得异常艰难,这一系列的原因都让施工成本费用大幅度增多。由此可见,加强对建设项目成本费用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是十分关键的。
(二)财务管理对建设项目实施动态成本的监控模式
对人工费、材料费、设施费、价格成本动态等展开全方面地监控工作。就监控人工费来讲,主要是监控任务施工单位以及建筑工程量,特别编制了《财务工程任务管理细则》,按规则严格进行签发、验收、评估、审核、批准程序操作,定期召开一次结算对比分析会议,并将结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格公开,张贴上墙,按责任目标考核施工现场的所有人组成的责任主体,尤其要注意的就是任务单最后结算时间的限定标准。
(三)财务管理需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预决算计划
要将预决算做好,不但要在材料方面控制好,计算出利润效益,还需要运用成本倒推的方法进行工程的预算,提前估算出合同的预算价格跟实际成本间可能存在的差值,推算出最终可获取的利润值;同时,将工程合同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跟建筑企业在生产施工进程中交易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纳入到合同管理环节中去,进而建立起坚实牢靠的合同管理系统;应做好工程项目的经济签证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计划的优化、整合、汇总作业,进而便于建筑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成本费用。结束建筑施工后,尽快进行结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工程项目成本效益。
二、着手于各种规章制度,做好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建立《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制度》
财务管理部门在中标工程项目之后,需和技术管理单位、经营管理组织评估项目经济价值。建立《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制度》,是合理地明确各项有关建设经济的指标值,将成本关卡从源头抓起的一道重要环节。
(二)成本管理的主要原则就是将建筑设计的方针、任务以及目标、解决措施逐一进行分解并分别落实执行
在实际施工环节中,所设定的目标应贴合实际,一步一步加以落实,当然越具体、详细就越好、越高效。目标责任必须要全面化,每条项目都得有条理性,将责、权、利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并认真考核所有的责任部门。目标成本不光可以衡量财务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加以控制和考核的水平,还可以作为项目层次所努力追求的成本最优指标。按照细节化安排步目的,确保目标成本落实在各个阶段、责任人身上,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组织人员的控制项目成本的企业财务管理格局,将企业成本指标值跟个人利益密切联系,加以考核,诚信兑现奖罚,在控制责任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建设项目理财的任务目标。
(三)对于工程管理费用的监控
经由责、权、利间的相互结合可以加强管理费用的控制力度。通常情况下,管理费占了项目成本大部分比重,关键就是项目管理工作者的工资支出跟其他一些未用于生产活动中的可流动资金。在整个项目施工进程里,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都要负起控制成本的权利跟义务。所以要定期考察各自在成本控制中所获得的业绩成就,并紧密跟工资分配相连,同时严格实行有奖有罚的政策。
(四)材料招标采购机制
在构建项目的成本结构中,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就是成本费用的主要组成,通常工程材料花费的费用占了整个工程造价 50%左右。作为项目经理,可以在财务管理有关部门的带领下,积极调动人事决策权、进度计划控制权、技术质量决策权和设备物资采购权,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来完成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目的。对材料成本的控制,不仅要加强管理监督,严格进行限额发料,还要懂得余料的回收再利用;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零星材料实行包干控制,超用自负,节约归己;强化现场监控力度,合理进行堆放,从而减少因二次搬运所引起造成的损耗等。在项目成功招标后,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应立即展开比质比价的调查,确定各种材料的购进价格,在目前建筑工程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优劣混杂、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做到及时、准确大量地掌握材料市场信息。再邀请资信口碑好的材料供应商家展开公开招标。根据报价、质量、售后服务等,择优选定。根据工程进度及需要,由技术人员编制材料使用计划按需购进,减少资金占用。
三、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交易环境下,各建设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成本控制力度,去建设、完善企业项目经济效益机制,在施工进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管理等级,这样才可以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将建设项目整个施工成本的控制环节变得更加规范、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地节约成本费用,从而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人口密度; 设施密度; 优化配置; 人口演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1?0155?04
0 引 言
人口与设施的分布情况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1?2]。不同领域(如商业经济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地理生物学等)都提出来一些关于根据人口分布情况选择最优位置的观点[3?9],但在实践中还并没有设施选址的理论基础出现。如果把设施看做资源,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准则衡量出了资源配置合理程度即设施是否被充分利用[10]。故对于人口和设施的相对运动的研究在人口流动、资源利用、设施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人口密度和设施密度存在幂律关系特性,商业设施与人口分布的关系达到理想配置下人口密度与设施密度所存在的幂律关系对应的幂指数为1,公共设施对应幂指数[11]为2/3。这里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划分区别在于:商业设施的主要目的为盈利,即对于单个设施而言尽可能多得吸引人口来进行消费,达到利益最大化;公共设施则主要以提供服务为目的,不追求盈利的最大化,而追求公共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效益最大化可表现为人群达到某一公共设施的消耗(或花费)最小,这里的消耗主要与该设施辐射到的人口数和这些人到达该设施的平均距离有关[12]。正是这种设施职能上的区别导致了其分布情况的差异。
在设施分布与人口演化网络模型中,设施的分布会影响到人口演化,人口的演化同样对设施的选址分布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就要求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考虑模型的建立及其中的驱动因素。在以前的人口与设施分布网络研究中,基本的演化机制为设施随人口的分布而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相对稳定。
本文在以前研究中提出的设施演化依赖于人口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口分布随设施的变化而变化的机制,建立了设施分布与人口演化相耦合的新模型,并对中国现有人口与设施分布情况作了相关分析,发现了国内设施密度与人口密度也存在幂律分布的关系,同时由于设施兼有公共和商业特性而导致对应的幂指数分布在[0.66,1]之间,对设施与人口相互演化过程中设施的商业性和公共性在整体设施中占有不同比例的情况时的幂律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规范化建设
在现代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的独立评估活动。而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一、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必须有健全的内部组织机构作为支持,以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同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而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当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问题,就会通过审计程序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高层管理人员会针对审计部门上报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不救和改善,从而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而不会蒙受任何损失。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划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内部审计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查漏补缺,防止这种舞弊和欺骗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而这同样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建设
由于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是比较公正公平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做出相对科学颗粒的决策,在选用审计测试技术和方法上也能够做到合理适当,从而为领导层提出更加科学、全面的意见。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能够促进内部控制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一)不重视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层不注重内部设计,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层往往认为只有大型企业应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由此表现出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员工抵触内部审计工作的现象,不仅不合作,甚至表现出了畏惧心理。受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企业要想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很困难的,而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难免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在大型企业中,基本组建了审计委员会,由其直接向董事会上报审计结果,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相对健全,但是,有些大型企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按照大型企业的模式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然而,在企业部门或者经理的影响下,独立性很差。
(三)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从国内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普遍较低,有的缺乏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有的只精通某一方面内容,难以更加深入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四)缺乏先进的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具备较强的建设性,而且涉及广泛的服务范围。但是,现阶段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所处层次相对较低,一般不涉及风险审计与管理审计和风险,在管理制度、法律政策和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企业实现权责分明和互相制约。这就需要各企业应该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内部控制可信赖度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这两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制,向管理者反馈相关信息,从而为管理者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
(二)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各企业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应该专门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其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监督,并开展、调整内部审计工作等,其中,内部审计机构重点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即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当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找出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则需要报告给有关部门。而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应该领导内审机构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委员会还应该负责审计业务和审计协调的呢等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拥有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的权利,所以,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时,必须要确保其地位高于其他的职能部门,从而为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创造便利,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运行。
(三)培养并引进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领域范畴的工作,而是衍生到了管理领域与经营领域,所以,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实现多元化。因此,各企业不仅要培养原有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手段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平,还应该从外部引进一些优秀的审计人才,通过内外部人才的交流与沟通,使全体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计划的建立应该是有序进行的,一般包括日常审计、阶段审计、季度审计和年度审计几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内部审计,都应该认真做好审计监督,确保内部审计的落实,而不可以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任何违纪违规的行为,必须进行严格惩处,从而将审计监察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企业应该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培养并引进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