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独具特色的“荣成渔业模式”
好当家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创业型企业,其前身是荣成市邱家渔业公司,当时作为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从事海洋渔业捕捞与加工出口等业务,产品外销日本、韩国以及部分欧洲市场。经过30年的演变发展,企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远洋捕捞、近海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热电、造纸以及滨海旅游等多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拥有直属企业50多家,总资产达35亿元。目前,好当家集团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单位、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以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所主营生产与销售的“好当家”牌系列海洋食品多年以前就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概括地说,好当家集团之所以能够从一家小规模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演变成一家规模化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得益于企业能够在不同的成长周期,审时度势地把握外部市场发展机遇,并据此分别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转型发展战略。
坚持集体所有制
众所周知的是,海洋捕捞作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以及团队集体协作性强等显著特征,据此,在改革开放早期,企业主要决策者就克服内外各种压力,一方面坚持集体所有制经营方式,避免分船到户,创造性地采用“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集体经营方式保障企业具有抵御生产作业过程及其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地淘汰旧船、小船,购进能够适合多种作业的大船,从而可以保证一年四季均可以出海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远洋捕捞能力,实现了从近海到远洋作业的跨越。
概括地说,好当家集团的集体经营模式逐步延伸到养殖、加工等作业领域,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荣成渔业模式”。
好当家集团管理层一方面坚持集体所有制经营方式,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员工权益,并以此集中可能性的资源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管理体制,如好当家集团较早就发展、激励员工入股企业,并保证股东合法权益。
采取出口导向与外向型经济驱动模式
20世纪80年代早期,好当家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展对日补偿贸易,企业将自产的鱼虾等产品兑换成国内市场亟需的钢材、设备等。之后相继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并根据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企业在日本福冈设立株式会社,将其作为全市鲜销出口行业的驻外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全市对日本的出口业务活动。
在此之后,好当家集团先后设立10家食品加工合资企业,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为企业积累了后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提升了企业技术与市场创新能力,并为荣成市获评“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城”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建设高标准海水养殖基地
好当家集团从1990年开始,针对海洋资源日益稀缺的现状,逐步将荒滩开发成全国最大的围海储水精养基地,当前已经拥有超过4万亩的围海养殖基地,超过21万亩的深海养殖基地,将近1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不出海就不可能有收获的传统渔民作业方式,实现了不需出海打鱼同样可以“鱼虾满舱”的梦想。近年来,好当家集团不断地引领当地海水养殖从鱼类到对虾、海参、海蜇等高档名优产品养殖转型升级。不仅如此,企业相继在乳山市、福建霞浦、广东深圳、广西北海以及海南东方等多地开发建设海水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区被列为全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积极实施品牌竞争力战略
荣成作为闻名全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大市,区域内拥有良好的海洋资源、人才以及技术、市场基础。但各种资源优势需要进一步转换为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好当家集团借助“荣成”海洋捕捞、加工产品以及“荣成”海带等近海养殖产品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性品牌优势,进一步培育企业的“好当家”自主品牌,以此改变传统的贴牌方式,着力塑造、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现阶段,海带、海参等自主品牌产品大幅提高了附加值。其中,“荣成裙带”、“荣成鲍鱼”、“荣成海参”等产品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荣成海带是中国海藻领域第一品牌,“好当家”牌为中国驰名商标,所生产的海带、海参等产品入围山东十大渔业品牌以及“山东三珍”。总之,自主品牌成为企业越来越来靓丽的市场名片,品牌竞争力越来越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牵头成立渔业协会等协会组织
根据企业及其行业发展的需要,荣成市相继涌现出一系列的行业协会组织,而主要是由好当家集团牵头设立。各种协会组织对于好当家集团以及荣成海产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说:
第一,牵头成立渔业协会,实施跨国维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荣成对日本的海上鲜销出口业务不断增长,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及其渔民等难以实施对于国外客户的有效监管,从而在出口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通过委托日本客户采购、销售,但部分日本商只顾收费、代而不理、截留鱼货,甚至中饱私囊,从而造成企业出口损失严重。为此,为了维护企业及其渔民的合法权益,当时的好当家集团决策者唐厚运牵头设立荣成市渔业协会,并成为全国第一家群众性的渔业民间组织,通过行业协会,渔民及其企业依法实施跨国维权,并挽回了大量的损失。
关键词:饲料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12-0020-02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饲料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源头,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饲料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该产业既有效地利用了现有农业资源,又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物食品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与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饲料业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转化率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及终端养殖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养殖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国家实施银根紧缩政策,很多饲料企业的资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使我国饲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的挑战。
1 我国饲料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我国饲料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应由单纯的横向联合扩张向产业链纵深发展转变,实现前向产业化与后向产业化、完全产业化与不完全产业化的完美结合和有机统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对产业链中各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的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建立“贸工农产业化、产加销一条龙、经科教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1.1 向上游饲料原料产业延伸
对于玉米、大豆等种植类大宗原料,饲料企业可选择与收储加工企业联合,或直接与农民合作。根据我国种植业农户分散经营的国情,可采取“公司+农户”、“公司+中间组织+农户”的合同制不完全产业化模式运作。由饲料企业牵头,联合农户对种植饲粮品种及面积统筹安排,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监管。这样既能牢牢控制原料生产和供应的主动权,获取数量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还可分享原料生产环节的利润。因资金投入和技术条件等制约因素,对于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工业原料,饲料企业可通过与此类生产企业签订长期订购合同的不完全产业化模式进行运作。对于需求量较大、影响成本较多的原料,饲料企业一旦实力允许即可通过参股、控股甚至收购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发展完全产业化模式,以此来降低饲料原料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1.2 向下游畜禽水产养殖产业延伸
对于畜禽水产养殖产业,饲料企业可采用“公司+农户”的不完全产业化模式。通过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将农户组织起来,提供种苗、饲料、疫苗、兽药、科技指导、养殖规范和保护价收购养殖户产品,避开经销商进行饲料直供,赚取饲料销售利润。把养殖场变成虚拟的养殖车间,把养殖户当成自己的虚拟员工,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与养殖风险。有实力进行品牌经营的企业,可自建养殖场,更好地控制产品品质,营造品牌效应。
1.3 向下游畜禽水产加工产业延伸
畜禽屠宰、水产品加工、肉食品深加工业将畜牧产品进行工业化转变,直接走进消费者的餐桌。这一产业集中度较高,利润率可观,有产业抱负和理想的饲料企业进入这一行业是势在必行的。饲料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对此类企业进行控制,或者自己投资进入这个产业,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
1.4 向下游销售流通产业延伸
饲料企业掌握了销售流通产业就等于掌握了整条产业链。饲料企业可与畜禽产品经销商和大型商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属于自己的终端产品品牌,在成熟的市场上建立完整的分销、经营渠道,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加忠实的客户群体。目前一些大型饲料企业推广的产品专卖店方式,值得大家关注。
2 饲料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饲料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
饲料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不能或不愿对企业进行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和经营思路不明确,从而导致管理随意性、方案没有严肃性、考核没有延续性、产品缺乏稳定性、结果缺乏可靠性。
2.2 饲料产品流通渠道多、乱、杂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饲料市场快速发育。一些饲料生产者为了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在各地纷纷设立办事处,寻找经销商、商,迅速增加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点。由于点多、线长、面广,饲料企业对销售渠道的管理力不从心;同时这些经营者中,有的经营者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造成饲料产品的销售渠道出现了多、乱、杂的情形。有无证经营者,有坑蒙拐骗者,有以次充好者,有销售假劣者等等,这些不仅损害了饲料企业的形象和利益,同时也扰乱了饲料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2.3 饲料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在全球化营销的趋势下,饲料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就是进口国以环保或者安全为理由,对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加征额外的关税或者拒绝进入。饲料企业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严格执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和《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按规定正确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强化加药饲料的管理,确保畜产品安全;发展应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如饲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等;发展应用生物饲料与有机饲料;推行HACCP管理,实施饲料配制过程安全控制,确保饲料安全。
3 对我国饲料企业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3.1 大整合催生大企业
饲料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实施和完善组织和流程的再造。以“集团运作,创新经营;流程重组,有效激励;充分授权,分权管理;有效控制,自负盈亏”为指导思想,内部实行事业部制、内部市场制、经济责任制、控股经营制“四制联动、流程重组”的组织体制。其核心是将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分为若干模拟法人运行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公司内建立以母子体制为核心的控股经营制;建立各事业部之间、各控股公司之间及事业部与控股公司之间价格买断、委托的内部结算关系,实施内部市场制;对责任管理中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事业部实行委托经营责任制。
3.2 大企业催生大品牌
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从品牌企业到品牌产业,以品牌为载体,紧紧依托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壮大品牌,推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走出了一条以名牌战略带动饲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
3.3 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就是确定企业的整体形象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具体来讲,就是企业为了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与其他竞争品牌不同的形象,并使消费者了解其针对产品与竞争产品的相对差异而进行的努力。制定市场定位的有效策略可以从产品价格的高低、服务、产品用途、分销渠道等方面着手。饲料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定位,具体方法是:首先分析本企业目标市场顾客所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特征,以这些特征为变量勾画出目标市场的结构图;其次,明确本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选择自己相对的竞争优势;再次,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让目标市场了解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以上步骤,企业的市场定位就可以明确下来了。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顺监管机制、规范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为目标,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督执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市场准入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在市区和县(市)城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无公害蔬菜抽检合格率98%以上,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无公害标准化覆盖率95%以上,全市蔬菜抽检合格率96%以上。
(三)辖区内农药、肥料生产厂家、销售门市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农药、肥料抽检合格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四)按照“四有”标准,全部建立县级检测站。
(五)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实行市场准入的主体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监督抽查率100%。
(六)对规模养殖场、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奶站、市区和县城区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落实监管责任人,全面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对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查处率100%,对涉嫌犯罪的向司法部门移送率100%。
(七)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100%,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进货索证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生产企业产品检测合格率100%,经营单位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
(八)奶站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持证率100%,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分户留样率100%,质量自检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
(九)规模养殖场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购入饲料和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索证率100%,建立台帐登记率100%,可追溯率100%。无公害畜(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十)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70%以上。畜禽标识佩戴率、免疫档案规范建档率、免疫证发放率100%;产地检疫覆盖面100%;定点屠宰厂检出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规模饲养场(小区)、屠宰厂(场、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率、审核合格后发证率100%。
(十一)出栏生猪瘦肉精批批抽检;定点屠宰厂屠宰检疫率100%,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实行准入的牧渔产品市场全部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肉品经营市场经营户全部持证、挂牌经营,抽检合格率95%以上。
(十三)对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批发市场畜产品开展质量抽检,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其他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检测不合格查处率100%。
(十四)加强水产品生产监管。严厉打击在水产苗种繁育和水产养殖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使用制度,无公害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十五)实现对果品生产经营者的全员宣传教育;生产上彻底禁用五种高毒农药,全面加强对果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贮果冷库及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
的监督抽查,对无公害生产基地抽检合格率100%;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自检率100%,力争上市果品全部合格达标。
(十六)建立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源头监管
1种植业农产品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将实现农业标准化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相结合,以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品牌带动,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实施。
——着力实施“百村千户”工程。按照“一定、二约、三健全”模式,重点建设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和1000个示范户。设立1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推广十项关键无公害技术。
——整顿农资市场秩序。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组织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同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
——完善检测制度,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综合区域站的作用,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监管抽检力度。市级检测中心每年从生产基地抽样50次,1000多个样品;从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单位抽检400多批次,10000多个样品;县级检测机构每月至少全部覆盖一次;乡级综合区域站在蔬菜生产全过程实施跟踪检测。对规模生产基地、重点区域和关键季节增加检测频率,确保产地准出。
2牧渔产品
——完善标准体系,抓好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大养殖户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加强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后续监管力度,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公共安全和品牌形象;强化对养殖场(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严厉打击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和使用违法物品的行为;加快奶牛小区新建和扩建步伐,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饲养,今年6月底前实现“养殖入区、挤奶进厅”目标;搞好奶站标准化建设,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严厉查处违反《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的违法行为。
——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对证照合法、手续齐备、管理规范的单位,予以备案,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质量承诺书;对无证经营,以及制假售假的“黑窝点”,依法查处、取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严厉打击假劣投入品和生产经营企业非法添加、销售、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苏丹红和抗生素、β-内酰胺酶(解抗剂)、孔雀石绿等违禁品的违法行为。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布病五个病种实施强制免疫,坚持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构筑起坚强的免疫屏障;全面开展消毒灭源,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继续加强对鸡新城疫、炭疽、猪伪狂犬、狂犬病等其它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
——大力推广速测技术。当前重点推广猪“瘦肉精”速测技术,积极探索其它指标速测技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23个县(市)区全部开展生猪出栏前猪尿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工作。
——规范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四关”。规范产地检疫,严格凭免疫证、动物标识、档案出具检疫证明;规范屠宰检疫,严格按照屠宰检疫程序检疫合格后出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制度,节假日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大对肉类储存、销售环节的检疫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偏僻农村散户和零售摊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加工、经营病死动物、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对病死畜禽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净化肉类市场,让消费者吃上无疫病的放心肉。
——加强奶站监管。认真落实奶站十项管理制度和一项技术规程,即监管责任人制度、质量监管员制度、卫生消毒制度、质量监测抽查制度、日常检测制度、购销台帐制度、“五禁止”制度、分户留样制度、冷藏运输制度、营运交验管理制度和挤奶操作规程,发挥监管责任人和驻站监管员的作用,抓好以上制度和规程的落实,加强奶站各环节监管,规范奶站经营行为,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推进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鼓励乳品企业通过买断、入股、租赁、托管、监管、签订合同等形式直接经营管理奶站,使奶站真正成为乳品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实现一体化经营。
——加强生鲜乳和饲料、兽药质量监测。根据《*省奶站生鲜牛奶质量监测抽查制度(试行)》规定,加强奶站生鲜乳质量抽检。全市所有奶站市级每月抽检20%,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和抗生素。加强对奶站生鲜乳的质量抽检,下半年开始,县级对本辖区所有奶站每月抽检一次。市级对全市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营单位、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季度集中抽检一次,重点是蛋白饲料和奶牛饲料,其中对奶牛小区自配料抽检比例不低于10%,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对兽药生产企业每半年集中抽检一次,全年抽检两次,重点抽查企业主打品种,检测项目根据兽药品种确定。县级要根据当地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抽检计划,加强饲料、兽药质量抽检,保证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
3果品
——推行果树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12项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各项技术标准,全年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10万亩,结果树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果园100个、建成高标准果树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0个。严禁使用国家违禁农药和投入品,防止源头污染,建设生态型果园,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加快无公害果品产地环评认定力度,年内达到160万亩,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转换果品达到10个以上。
——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推行规模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管理弊端,规范生产过程,推广“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标识”的管理模式,减少人为生产污染,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依法加大果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从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到餐桌消费的全程监管,实行经常性调度检查,每季开展专项整治,实现“网格化”管理,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消除隐患,最大限度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果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严格市场准入
——继续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积极推进县城区内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全面落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要求。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自检和委托检验机制,配备检测人员,完善检测手段,开展自检工作,做到批批检测,严把准入关。对检测不合格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加大对实行市场准入主体单位的监督抽查力度。对市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市级检测中心全年抽检400多批次,10000多个样品;对县城区内四类市场,县级检测站每月全部覆盖一次。
——进一步完善质量追溯制度。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重点生产基地等建立完善、翔实的生产管理记录,并积极推行产地编码、产品条码制,增加可追溯性。对每一个不合格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并根据追溯结果依法进行处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抓好市场畜产品质量安全六项管理制度即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畜产品召回和退市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制度的落实,发挥市场主体和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员的作用,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市场牧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对市区内65个经营畜产品的重点市场、40家超市畜产品质量抽检,每季度随机抽检20个;加强对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产品认证单位的产品质量抽检,每半年抽检一次。抽检品种为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鸡蛋,检测项目为:猪肉检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磺胺二甲嘧啶;鸡肉检测磺胺二甲嘧啶、乙烯雌酚、土霉素;牛羊肉检测磺胺二甲嘧啶;鸡蛋检测磺胺二甲嘧啶。对市区内7个水产品批发市场、1个配送中心的鱼、虾、蟹、贝、鳖五种鲜活水产品进行质量抽检,抽检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各县(市)和矿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抽检计划,加强对县(市)城区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畜禽产品的抽检,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监管、检测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县级有机构、有队伍、有人员、有设施、有保障,尽快达到规范运作,提高监督管理和执法能力;农产品重点乡、村、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批发市场及所有实行市场准入的经营主体,都要配置专业设备,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制定完善的检测制度,实现果品监管、监测无缝隙、全覆盖。
(三)加强流通、消费环节监管
——严格农产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坚决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
——加强农产品经营单位自律机制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农产品经营单位按照有检测人员、有检测仪器、有检测场地,有检测制度“四有”标准,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自检工作,对上市农产品实行批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进场销售。同时,落实完善检查验收、购销台帐、质量信息公示等制度。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完善自律机制,建立自检、索证索票等制度,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允许加工使用。
——加强对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市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卫生、工商、商务、质检、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强化办公室综合组织和协调指导工作职能,保证监管机制正常运转和工作正常开展,确定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必需的专项工作经费。畜牧水产、林业、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组建相应的监管机构(处、室),明确专人负责,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所监管品种和监管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成立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依法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本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依法行政,强化“三种责任”。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一是落实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农产品种植、养殖户、经营单位对其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的农产品负直接责任。农产品种植、养殖户要依法合理使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在生产经营过程及成品中不得违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生产记录、购销台帐、主动召回等制度,确保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落实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农业、畜牧水产、林业部门负责对农产品和果品种植、畜禽和水产品养殖环节的安全监督检验工作。加强对生鲜乳和奶站的监管及畜禽定点屠宰的检疫工作;落实对农业投入品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行为,监督查封、销毁不合格农产品;负责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要求,落实自检机制,建立索证索票、违规经营强制退出等制度。商务部门负责畜禽定点屠宰工作。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消费环节的农产品监管工作,督促餐饮单位建立索证索票、自检制度,确保原料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落实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监管队伍建设,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件和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一、构建人才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选用标准,注重岗尽其能,努力搭建人才全面发展舞台。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创新人才选用工作新机制,以“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努力造就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严格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识能力用干部,凭业绩选干部,切实将那些工作实绩突出、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公务员录用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一年来,有80余名干部被选拔到科级领导岗位,有10名具有大学学历、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终身制”,实行“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任,聘约管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在全县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制,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比干劲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分行业、分层次建立了优秀人才选拔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定实行了《昌黎县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先后评选出学科带头人80名、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名。
二是建设工农业园区,发展支柱企业,为人才创业提供有效载体。为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吸引外来人才,县委、县政府把工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作为人才创业的载体。99年以来,先后建设和规划了黄金海岸生态工业园、西部工业园、东部工业园、后双坨工业园、中部工业园和南部工业园,制定实行了“经济通道”、“经济110”和项目建设领办制度及一系列优惠政策,依托园区引进项目,聚集人才到园区创业,近几年来,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0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有3家落户昌黎,聚集了千余名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园区创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县直单位及农业科技人员创办或领办示范园区,并从占用土地、税费减免、收益分配等方面予以优惠。目前全县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45个,到园区创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达500多人。人事部门开辟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完善了人才引进人事、交纳养老保险、职称评定、档案接转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企业作为吸引人才的主体地位。近几年来,我县仅顶大公司、玉龙集团、新安钢铁公司和干红酿酒企业先后引进80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我县创业,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展示着技术才华。
三是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政策环境,创造广阔的人才释能空间。自1996年以来,我县组织建立了以涉农部门拔尖人才、专家、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为成员的科技服务团,数年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全县14多万农户都接受了农业技术培训。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科技特派员活动。制定了《昌黎县科技特派员实施意见》,鼓励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并取得合法报酬,先期选派了47名科技人员进驻到农村开展工作,补充了基层专业人才队伍,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全县各乡镇根据实际,指导农村人才建立行业协会组织,把行业协会建成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平台和培养乡土人才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聚集农村人才,整合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村人才作用的发挥。目前,农村经济行业协会已发展到了47个,会员总数达4000多名。为缓解基层人才短缺现状,我县还利用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岗位释放能量,将“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招录国家公务员限定条件,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心。目前到村任职的乡镇机关干部共453名,其中大学学历的9人,大专学历的132人,中专(含高中、中技)学历的270人。
四是壮大优势产业,汇聚各类人才,构建人才与产业互动的事业平台。县委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全力培育和发展“立县”产业,大力实施借才兴业、以业立县战略,以产业培养和聚集人才,依靠人才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干红葡萄酒产业作为立县产业之一,年创产值12亿元,已成为我县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国内一流葡萄酿酒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全县拥有国家级评酒委员11人,葡萄酿酒企业发展到31家。高效种植业步入品牌经营阶段,全县360名农、林业类工程师和农艺师已成为推动种植业快速发展的领军集团。粮油食品加工业实现上档升级,加工企业达到1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畜禽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拥有畜牧兽医师近百人,规模养殖户发展到4610家。水产养殖业体系日趋完备,拥有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养殖户1300多家。到目前,立县产业汇集各类技术骨干近千人,为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影响人才创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总的看,在人才工作中我县注重加强人才载体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人才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但从适应扩权县的形势和我县各项事业提速发展要求看,还存在一些影响人才创业动力、制约人才潜能全面发挥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创业综合环境不优,人才吸引力不强,存在人才流失现象。我县虽然地处沿海地区,但城市建设水平、人文环境、经济收益远比不上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因素制约,一些学术专业课题因缺少经费,研究活动难以开展,在有些人才政策落实上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造成我县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仅以专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教育、卫生系统为例,从2000年以来,流失到县外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0多人。同时,人才创业平台狭窄,难以承载人才,也决定了人才吸引力不强,制约了各类人才的引进。从吸引人才的主体——企业方面看,我县企业大多是规模小、效益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小,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吸引和承载能力不足。
二是人才分布不尽合理,人才缺乏与浪费并存。我县是农业大县,近几年立县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在专业技术人才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科技人才总量近1000人,仅占总数的8.4%;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也只有810人,占总数6.9%,而文化、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260人,占总数的70.8%,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比例较低;从产业分布看,从事第一产业的约占7.1%,从事第二产业的约占12.9%,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80%,第一、二产业人才比例不尽合理。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能影响一方,带动一片的顶尖人才还相当不足,制约着相关领域的发展;企业中缺乏真正懂得市场经营运作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还有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学非所用,“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用不得其长”的人才浪费与闲置问题很大程度存在。
三是人才机制不活,难以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导致人才创业动力不强。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充分的用人自,急需人才、优秀人才和热门的专业人才因编制等方面的制约,人才进入难。在人才使用上,还不能彻底打破身份和所有制界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尚未完全形成,机关事业单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改进,因事设岗,以岗择人还不能够完全做到,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还不广泛,人才报酬分配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难以实现。受经济状况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人才培养、吸引、奖励和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足等问题。
三、构建开放式人才创业平台的建议与对策
创业平台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是人才和智力引进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各项事业发展的人才平台,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人才创业提供科学的政策体系支撑,同时要进一步扶持优势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宽松的人才创业环境。
1、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是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原则,打破计划调节、组织安排选拔人才的模式,努力形成县域内外、体制内外各类人才聚集荟萃的开放性人才选拔机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中层干部的任用、单位进人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自,允许单位自主招聘所需的各类人才,形成竞争择优的人才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更多的机会。二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制定人才供需计划,建立范围广泛的人才信息网和人才信息库,及时修订和出台有关政策,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人才流动中部门、身份、地域、户籍种种限制,引导人才向事业需要的领域流动,切实解决人才浪费与闲置问题,努力使适合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同时,鼓励各类人才在履行好本岗位工作职责和不侵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发挥特长优势开展兼职和有偿社会服务,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和人才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活力。要大力培育人才市场,由行政调配人员变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重视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让人才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发展空间。三是健全分配激励机制。要按照“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一流业绩获取一流报酬”的原则,坚持以价格为杠杆,形成公开、公正、平等的符合人才特点的分配机制和奖励机制。从政策上引导事业单位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事业单位探索按业绩定酬、按岗位定酬的分配方式,大力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绩效工资、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通过合理的高回报,让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海洋人力资源 海洋教育海洋人才
一、我国海洋人力资源现状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人才,海洋技术的支持。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和第一资源,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进步。然而我国在海洋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总体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海洋人才资源大量流失问题。国内缺乏一只高、精、尖的海洋人才队伍。
国内对海洋人力资源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学者全永波将海洋人力资源概念定义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具备一定的海洋知识,并能在海洋事业发展中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海洋事业带来的效益的劳动力的总和。 我国海洋海洋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对海洋人才的开发,海洋人才包括海洋管理人才、海洋研究人才、海洋科技技术人才、海洋技能人才、海洋教育人才及海洋体力劳动力人才。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海洋人力资源总数达3350.8万余人,其中,海洋人才资源201.1万人,占海洋产业就业比例20.3%,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37.3万人,海洋产业就业比例19.1%,海洋技能人才58.7万人,占海洋产业就业比例8.1%,海洋管理人才5.1万人,占海洋产业就业比例0.7%。据《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纲要(2010-2020)》目标提出,在2020年,海洋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00万人,占海洋产业就业比例的35%,这说明我国海洋人力资源数量发展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海洋管理人才与海洋科技人才稀缺,数量不足。从我国海人力整体结构构成上来看,面临以下问题:
职业结构上,就海洋科研机构人力资源来说,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由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人员构成,至2010年底,海洋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9676人,海洋技术、海洋信息、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海洋工程研究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2.2%、8.1%、47.3%和47.4%。可见,全国海洋科研机构中海洋技术服务与海洋信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均严重不足,反映出的在海洋管理服务与信息服务上的人才不足。
学历结构上,全国海洋科研机构人员中,在2010年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统计,比例最高的是本科占34.6%,其次是研究生和博士,分别占25.9%和18.3%,大专生仅占12.6%,整体学历最高当属海洋基础科学研究人群,博士学历比例高达25.1%,大学本科学历人群最多(30.7%)。海洋管理和海洋科技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才虽由2006 年的32.01%增加到2008年的37.51%。 这说明我国海洋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我国海洋人才高学历所占比例小,尤其是海洋管理人才与海洋科技人才极为缺乏,高学历人才数量无法满足海洋产业发展需求。
职称结构上,全国人力资源按专业技术资格来分,我国从事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结构中,拥有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数最多,分别占总体的37.3%和32.6%,初级职称人员占19.9%,其他占10.6%。可以看出,我国海洋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占据较大比重,体现了国家注重海洋高端人才培养与运用的良好态势,但高层次与中、初人才结构比例不合理,严重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对海洋管理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
年龄结构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上升,我国海洋人才资源也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中青年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高级人才稀缺。同时,我国海洋人力资源正迎来高层次海洋知识分子退休的高峰阶段,如果不立刻加强对中青年海洋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的重视,我国海洋事业将会面临岌岌可危之势,海洋人才断层现象也会接踵而至。
二、全国不同区域海洋人力资源现状
从我国地理区位看出我国海洋人力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其中广东、山东、福建、浙江涉海从业人员最多,依次为803.4万人、508.6万人、412.9万人和407.6万人,而河北、天津、江苏最少,依次为92.2万人、169.2万人和185.9万人。从全国科海洋研机构就业情况来看,北京、山东、上海和江苏从业人员最多,依次为12878人、3610人、3370人和3090人,最少的是海南、广西和河北,而涉海就业人数比较多的浙江和福建仅有1396人和1004人。说明我国海洋人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海洋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以教育和经济为维度的地域,其中以教育为维度的海洋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高校,由于高校科研经费不足常常造成这部分的海洋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其次以经济为维度海洋人力资源分布导致经济发达的人力资源过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稀缺。
三、我国海洋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1.海洋教育现状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共有71个专业二级类249种专业,仅在海洋科学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水产类5个二级类下设了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养殖学和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等8种专业,占3.21%。2010年,我国有260多家海洋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海洋专业本专科在校生164246人,招生50169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81%和173%,毕业生数从2005年的11109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44653人,见表1-2。
表1 2005-2010年普通高等学院海洋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
表2 2005-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海洋专业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6-2011年)》
2.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海洋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剧增。同时,海洋类专业人才劳动力市场会出现多种供需矛盾,其中最重要的矛盾是供给不足,海洋人力资源的供给远不能满足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发展的需求。由于一些涉海类高校的毕业生,存在择业观偏差大,自身专业知识不过关,从而无法进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行列,同时,存在毕业生的一些普遍通病:择业期望值高,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报考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从而放弃去个体企业和海洋生产第一线锻炼工作,结果,产生这种存量海洋人力资源的浪费,造成失业和不完全就业现象。为了避免人才供求不平衡的出现,我国海洋教育系统应加强对海洋类院校毕业生的重点培养,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海洋人力资源,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符合海洋产业自身规律的终身教育体系,对于现有的海洋人力资源缺乏继续开发能力;对于海洋产业领域的高级人才选拔还缺乏符合海洋高科技人才特点的评价、选拔方法; 在海洋人才管理体制上,也缺乏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缺乏使海洋高、精、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对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适时调整培养专业结构 。在专业结构设置上,针对海洋管理人员专业机构层次低、海洋科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现状,在不忽视涉海类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同时,发展海洋管理与海洋信息服务相关专业并加大培养范围和力度,以满足海洋政策对于海洋人才需求及全国海洋人才规划。其次,积极扶持建设涉海类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如海洋生态环境、海洋遥感技术、海洋环境力学和海洋生物制药等学科,使其作为海洋特色专业的制高点,以培养海洋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海洋类专业人才,满足我国海洋战略发展的需要。
海洋教育体系要不断建全完善 。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系统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海洋人才,不仅要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诸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完善,以智育为中心的改革先行的专业计划,而且还要调整课程结构,使海洋工程、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生物的课程之间相互穿插,协调统一,学科之间资源达到整合。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课外实践,通过课外实践课程深化课本知识,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增加人文社会海洋课程,如海洋法律、海洋文化、海洋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实现海洋教育、科研和经济“三位一体”的协调统一发展。
加强海洋人才的再教育意识。通过调整、发掘和利用海洋教育存量资源,加强海洋人员的继续教育。对现有的海洋类技术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培训的途径有两条:业余培训和脱产培训。培训的方法可以主要通过集中讲授法;以老带新法;海洋高层次人才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的学徒制培训模式。这样既可以保证海洋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与质量,又可以树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和目标,使海洋人力资源从处于“原生状态”得到转变。同时,海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鼓励在职海洋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海洋类、相关海洋类的学历教育,并通过辅修班、培训机构或出国深造培养等多种形式,提高投身于我国海洋事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海洋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永波,等著《海洋管理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228页
纵观国内外形势,今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将好于去年。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省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对整体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我县经过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的艰辛努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积累了坚实基础;通过集中力量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一大批战略支撑性项目即将投产达效,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三年大变样”向纵深推进,发展空间、载体功能、品位形象明显提升。这些必将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当前我县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二是受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制约,我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有效解决,调结构、促转变的任务十分繁重。三是一些重点项目受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建设进度还不快,新的支柱企业亟待培育;四是农业基础和抗风险能力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五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还不高。六是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七是增收压力加大,支出日益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必胜信心,又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横向比发展、纵向比进位,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一、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和建设**市总目标,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为战略举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窗口”意识、进位意识,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2%,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
——坚持以园区发展为抓手,搭建发展平台,推进工业倍增。
——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做强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全力构建**大旅游格局。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
——坚持以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改善民生,让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二、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应对危机的关键之年,保增长、促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调结构,积蓄发展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做大存量,调优增量,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全县共安排续建、新开工项目260项,总投资19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80亿元,增长18%。
谋划跑办争项目。围绕国家产业导向和新增投资计划,加快项目库建设,重点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领域,抓紧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开展争资金、争项目、引技术、引人才“双争双引”活动。按照精细招商、专业招商的原则,组团赴大中城市参加或举办招商会、恳谈会、交流会等招商活动,加强与外地优势企业的对接,扩大招商范围,提高招商实效。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收益类项目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力争10个以上项目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引进县外资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跟踪调度推项目。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分包责任制,逐层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主体,逐阶段明确形象进度,全过程跟踪调度。突出抓好“四个一批”:投产一批,**阀门一期、**200万吨螺纹钢、**二甲醚等一批完工项目上半年投产显效;竣工一批,**纺织二期、**地方铁路连接线、**温泉二期、**山庄等一批在建项目早完工;开工一批,**70万吨钢结构、**玻璃第二条全自动生产线、**环保扩能改造、**阀门二期、**九源pvc手套生产线、朔黄铁路培训中心、农林产品加工基地等一批成熟项目早开工;推进一批,**电四期、4000吨多晶硅、**发电场、**会馆、核桃深加工等一批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项目建设梯次接续格局。
考核奖惩促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效果激励和评价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对每个单位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队,半年一考核,年底排名次,努力营造大上项目、快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谋划运作和对项目建设突出单位的奖励,调动各单位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二)强工业、壮园区,夯实经济支撑力。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全力搭建发展平台,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安排专项资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和“**”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树立经营园区理念,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积累发展资本,推动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年内,三个园区至少引进投资5千万元以上新企业5家,园区经济占全县经济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年底,县政府将根据引进企业数量质量,对三个园区进行考核,对成绩大的给予重奖。
扶持壮大现有企业。重新选定“2+1”重点企业,加强运行调度,全力搞好服务,力促扩张升级。大力实施骨干企业上台阶工程,对**集团、**电厂、**化肥、**玻璃、**纺织、**阀门、**锰硅等骨干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在政策、资金、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推动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滚动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力争形成几个在全省、全国市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其中,**集团重点实施南区技改扩能、200万吨矿渣微粉、余压余热发电等项目,做大企业规模,实现“全国500强”排位前移。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放心、放胆、放开、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力争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上缴税收分别增长2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大力实施产品创优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积极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倾力打造一批王牌产品,占领行业制高点,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机遇,围绕建设装备制造基地、光伏产业基地、玻璃工业园,加快**阀门、多晶硅、地源热泵、太阳能电池组件、新型玻璃等一批高科技项目的谋划运作,力促成熟项目早开工、完工项目早投产,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今年,**阀门达到2万吨的生产规模,**新型玻璃产值实现翻一番,光伏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厂长经理和优秀管理人员,到高校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广泛宣传重点企业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贡献,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政治上的红人、社会上的名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年终,县政府将根据企业贡献和社会责任,对优秀企业家和重点企业给予重奖。
(三)育特色、助增收,催生农村新活力。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扶持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不遗余力地抓好核桃产业。抓住当前群众栽植积极性高、典型示范作用明显的有利时机,安排2000万元扶持资金,继续扩大核桃栽植规模,确保全年完成300万株的栽植任务,保持和巩固“全省领先”的位次。坚持发展与管护并重,采取群众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公司代管等多种形式,落实管护机制,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在重点乡镇、专业村,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培养一批技术能手,提高核桃管护水平。积极引进核桃深加工企业,大力开发核桃油、核桃露等相关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把核桃产业建成“富民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产业。按照“适地适种、适地适养”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鼓励支持**、**、**等水面资源丰富的乡镇,发展河蟹、银鱼、冷水鱼等特色水产养殖;鼓励支持**、**等土质土壤条件优良的乡镇,发展食用菌、有机蔬菜等特色种植;鼓励支持**、**、**等山场资源丰富和气候条件适宜的乡镇,发展黑木耳、散养鸡、瘦肉型野猪等特色种养殖;鼓励支持旅游景区沿线乡镇和**、**河流域,发展观光采摘、垂钓、农家乐等。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构建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新格局。
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筹资500万元,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出台扶持政策,对规模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培育、产品认证、市场营销等进行重点扶持,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年内,完成3—5个有机食品认证,培育引进5家以上龙头加工企业,建立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检验检疫,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要求,以新民居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村庄规划、设施配套、绿化美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筹措资金,启动117个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抓好29个省市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电气化改造,完成890口户用沼气池、1500个水冲厕所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每个乡镇建设1—2个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农村环卫管理常态化,改善村容村貌。
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市的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重点实施好八项工程:1、投资860万元,建设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综合质检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投资1100万元,实施高标准粮田和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投资1900万元,实施滴灌、喷灌等现代农业项目,改善灌溉质量。4、投资1400万元,实施岗黄水库周边水保生态建设项目。5、投资1800万元,实施**电站电气化,**、**电站代燃料项目,解决山区群众生活燃料问题。6、投资500万元,实施**、**、**灌区改造。7、投资3800万元,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1万亩,新增耕地1000亩。8、投资500万元,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
(四)兴旅游、活三产,增强消费拉动力。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扩大旅游消费。树立“大**”理念,坚持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温结合,逐步整合红色游、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等资源,通过开发红色系列景点,建设**大景区,全力打造“旅游航母”,改变小而散、各自为战局面,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投资2.5亿元,实施景区提升改造,力争年内完成**—**景区创5A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抓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在央视制作播放形象宣传片,在**、**、太原等客源地的大型车站、机场、公交车身、候车厅等部位设立宣传广告,组团到有影响力的城市参加或举办旅游推介会,提高对外知名度。依托周边知名景区,包装精品线路,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力争全年游客人数增长10%,旅游收入增长15%。
拉动城乡消费。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投资50万元,改造提升100个农家店和1个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功能,充分利用县社、邮政等现有网络,增加统一配送品种,保障市场供应,保证商品质量。落实家电下乡直补政策,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编制县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大型物流仓储中心,提高物资配送能力。
培育热点消费。积极推进**、社区、家政和公共事业服务,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科技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宽带网络等热点消费,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深入挖掘温泉文化,加快**星级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经济,打造**一流的休闲度假会展中心。
营造安全消费。深入做好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重点加强对肉、蛋、奶、酒等大宗消费品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安全消费监管网络,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
(五)创品牌、树形象,塑造综合竞争力。品牌就是知名度,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
打造**第一政治品牌。以打造**第一政治品牌为目标,充分发挥**的政治优势,精心设计、包装、宣传**品牌形象,聚集品牌要素,丰富**品牌内涵。加强五大革命圣地的交流合作,深入研究、大力弘扬**精神,提升社会的认可度。充分利用**金字招牌,做好项目包装、产品冠名、品牌推介等工作,积极承办一些有影响力的研讨会、博览会,提高**的对外知名度,真正把**打造成一个代表地方文化、地方特色、地方实力的大品牌。
强化“窗口”意识。**是**乃至**省的对外窗口,必须牢固树立窗口意识,积极发挥窗口作用,事事处处展现窗口形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号召力。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和接纳致力于**建设和发展的八方志士,增强人民的归属感,提升城市凝聚力。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城市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大力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依托优势产业、重点产品,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全力开发一批地理标志性产品。县政府出台品牌建设实施办法,由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包装、统一注册,避免各自为战、散乱发展。苹果质量好的孟家庄、下口等乡镇,利用元坊的对外知名度,包装“元坊苹果”;木耳产量多的**、**等乡镇,利用**的知名度,包装“**木耳”,等等。今年力争培育5个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品牌。
积极争创国内知名品牌。鼓励各行业、各企业与行业高端、强势企业开展“对标行动”,下大力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品,开发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名优产品。筛选10个潜力大、带动力强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努力争创省市名优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县政府拿出专门资金,对新获省名优产品、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给予重奖。
(六)大建设、大变样,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上水平、出品位、增亮点的要求,投资24.9亿元,实施20项重点工程,加快**市建设步伐。
大力度推进旧城改造。依托**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两岸综合整治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精品景观带,力争“十一”前完工。加快**、**街、北街等在建工程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完工入住;抓住当前群众认可度高、发展环境好的有利时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的原则,适时启动**二期、中**、行政服务中心等区域拆迁改造,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
大手笔构筑路网体系。加快县城北环路建设步伐,力争“五一”竣工通车。投资5.5亿元,实施建设大街拓宽延伸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拆迁工作。投资6600万元,实施****路**延、**东路东延工程,完善城市路网,拓展城市框架。投资1300万元,实施**、**大街绿化亮化、**桥包装亮化工程,营造城市亮点。
大投入完善城市配套。投资2890万元,新建桥**水厂一座,改造提升县城供水管网,缓解供水紧张局面;投资2500万元,实施**电供暖二期工程,力争达到县城桥东全覆盖,提高供暖质量;投资1.5亿元,建设**生态休闲公园、森林公园、**遗址公园,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投资2100万元,建设**橡胶坝,扩大**水面;投资2000万元,实施汽车站搬迁工程;投资200万元,建设6个公厕、8个垃圾中转站、10座市政消防栓,完善城市配套设施。
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模式,加强综合执法,实现管理全天候、无缝隙。在县城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停车场,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大力开展“五乱”治理,全面提升县城形象。加强规划宣传和管理,严格规划执法,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筹建土地储备中心,垄断一级市场,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加强在建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把每一项工程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人民满意工程。
大范围改善基础设施。**高速路“五一”开工建设,**高速县城连接线项目年内启动;谋划实施宝平线**段**线**段大中修、36公里农村道路改造,以及13座危桥改造等工程。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实施**35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提高电力保障能力。不断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扩大宽带与3G网的覆盖面,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在抓好县城、**镇建设的同时,把**、**作为小城镇建设试点,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镇区环境,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七)重服务、优环境,打造发展软实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突破瓶颈制约,打造“环境高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重点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投入。逐步扩大分税制乡镇试点范围,提高乡镇争取项目、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国家工作人员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结合行风评议,开展争创“十佳窗口服务单位”活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管理,理顺工作流程,推行“一站式”办公,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进重点企业检查收费申报制度,不经批准,严禁进入企业检查收费,不准随意采取查扣和关停措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松绑减压,减少行政干扰。加大效能监察力度,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优化生态环境。以建设“生态**、绿色**”为目标,加快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全年完成绿化面积4万亩。谋划实施**路绿化工程,建设绿色景观大道。加强防火基础和防火队伍建设,严格林业执法,巩固绿化成果。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保障国土资源安全。
狠抓节能减排。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坚决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污染。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的治理、监督和考核,实施**电厂1、2号机组除尘器改造,对11家水泥粉磨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取缔29家小**灰窑企业。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大幅削减污染排放,改善大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
(八)解民忧、保民安,激发社会凝聚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真正把关系民生、民安、民健的各项事情办实办好。
扎实推进各项惠民工程。1、多渠道开创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增加群众现金收入。2、扩大五大社会基本保险覆盖面,将更多的城镇职工、居民、农村人员纳入参保范围。3、实施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制度,落实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提标扩面各项救助标准。4、完善**敬老院配套设施,力争“五一”前达到入住条件。5、投资200万元,建设供养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孤残儿童三院合一的社会福利中心。6、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和残疾人特殊困难家庭给予重点救助。7、免费为困难残疾人开展白内障手术、安装假肢。8、推进第二批农村危房改造,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9、开展计划生育军人免费服务,实施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对考入“本一”的独生子女和农村双女户给予奖励。10、认真落实优抚安置和拥军爱民政策,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
11、投资500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力争年内实现6000人稳定脱贫。12、足额落实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推进10个移民示范村建设,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综合措施解决社会矛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发挥民兵组织在抗洪、抢险、防火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九)惠民生、促和谐,凝聚发展新合力。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教育发展上台阶。坚持教育为本,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在全市率先免除高中阶段学生课本费,实现县内基础教育课本费全免。2、加快投资2亿元的**中学项目运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3、投资1500万元,抓好**、**、**等10所农村标准化学校配套工程,完成**中学食堂等3个续建项目。4、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提高抗震、防灾标准,逐步消除安全隐患。5、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高中考成绩实现新的突破。
医疗卫生提水平。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作为县政府为民办的重点实事之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加快投资1.6亿元的新建县医院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土建工程。2、投资500万元,对23个乡镇卫生院、200个村卫生室进行提升改造,改善基层医疗条件。3、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进行补贴。4、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免费婚前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和救治工作。6、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监管,做好大额医疗补助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返贫问题。7、实行药品集中配送,统一药品购进渠道,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科技文化促繁荣。做好文化资源的普查、搜集和整理,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做好古中山国文化的深度挖掘,提升文化品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索举办红色经典演出、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开发高端文化产品。加强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管理,更好地发挥知识传播、信息交流、技术推广等作用。投资560万元,完成15个乡镇文化站、100个农村书屋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民生科技保障服务等三大工程,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与此同时,重视和加强老干部工作,积极发挥老干部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推进气象、审计、统计、宗教、档案等各项事业发展。新晨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我县正处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机遇意识,加快发展求突破。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的发展环境非常难得。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科学发展的好形势,倍加珍惜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好氛围,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核心,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千方百计地用活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地多上快上项目,千方百计地培植新的支柱产业,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树立宗旨观念,一心为民谋福祉。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的全部工作都要为民服务、为民负责、为民奉献。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满腔热忱、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
(三)转变干部作风,凝心聚力抓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领域拓展“**速度”,不断丰富其科学内涵,使之成为全县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动力源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用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抓落实作为一种本领、一种追求,干工作、办事情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不抓则已、抓就抓成,在抓落实中出成效,在抓落实中树形象。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严格的督查制、严格的问责制,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
(四)充分发扬民主,依法行政严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公正办事。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五)强化廉政建设,廉洁自律树形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确保权力规范运行、透明运行、阳光运行。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和要求,勤勉尽责、秉公用权。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领域的专项治理,促进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