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5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目前,各高校都相继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以“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的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期,大多数的高校处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成长期,针对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弥补不足,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信息化建设重点。
1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补充与发展
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服务教学科研,丰富教学资源,业务系统建设与集成,建立网站门户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强调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但要应对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和存储空间建设,从软件定义世界的角度上难以支撑学与教的变革,特别是在数据的利用分析和学生生活空间需求扩展方面捉襟见肘。
智慧校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建立的共享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平台来提供数据和基本业务的支撑,同时,智慧校园有其自身特点:网络的无缝互通、打破学校壁垒网络学习、大数据挖掘分析、情景感知的个性化推送服务、社交化网络媒体交互,等等。结合智慧校园的特征,建立一种数字校园建设补充与发展的转型模式尤为重要。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高校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因此,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支撑高校四项基本职能与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另外在智慧管理决策、智慧生活服务方面也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3 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需要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的管理业务和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在借鉴国内多所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艺术高校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模型。该模型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基础设施层、共享数据中心层、应用系统与资源层、服务总线层和服务中心层,共五个层次,o以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两个保障体系保障智慧校园的规范建设与运行维护。
4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典型应用规划
4.1 逐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增加校园网络出口带宽,采用万兆出口设备,分区域进行无线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学校无线全覆盖的目标。建设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为学校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校园网络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开展网络教学服务,实现校园智慧化。
4.2 以服务教学工作为核心,加强教育大数据建设
根据现有教务系统存在的体系结构不良、缺少移动端支持、对数据的利用不足等困境,建设新型的教务系统,逐步实现对教务门户的升级改造、掌上教务、个性化数据挖据、教师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等建设工作。
4.3 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
建设10个平台:应用广泛的网络课程平台、开放资源推荐平台、MOOC实践学习平台、毕业论文防抄袭检测平台、基于微博、微校园(APP)的移动学习平台、课堂实录课程资源平台、数字教学参考文献平台、教学环境虚拟仿真软件平台、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学生电子学习档案平台。逐步通过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微课等多种方式丰富网络教学手段。
4.4 为教学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利用先进设备提升教学效果
引进MOOC、翻转课堂的相关应用,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同时采用逐步建设投影清晰度高的投影器材和液晶屏幕,扩大网络通达教室数量,通过服务器集群提供对教学用软件或应用系统的支撑服务,通过智能一卡通系统管理教学场所,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5 加快智慧校园、“互联网+”方面的应用
建设统一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师生员工和学院领导提供便捷的数据呈现、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一些整合应用服务。通过部署可配置的PC门户和移动门户,在全校范围内较为快速地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4.6 加强特色知识资源平台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分期进行具有特色的各类资源库建设。如:作品库、多媒体数据库、教学资源库等,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4.7 智能一卡通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空间
建立以卡为媒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综合平台,覆盖身份识别、消费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程整合等领域,形成高效稳定、功能全面、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慧一卡通”系统平台,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4.8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建设绿色网络环境
对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审计,优化网络结构,通过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保护校内数据中心资源,数据的统一备份和容灾处理,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为师生建设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分析网络行为,个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4.9 应用系统集成建设,实现校外管理流程的智能化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智慧化应用系统。并将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整合和处理,消除信息孤岛,打造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
4.10 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
建设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及资料检索系统,丰富网上图书借阅功能,建设大容量的图书资料存储系统,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对馆藏资源和服务的深层次挖掘,结合读者需求模型而建立起来专家级知识服务系统,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婧,李艺.教育管理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初议[J].教育学刊,2011(4).
[2]朱洪波,张登银,杨龙祥,等.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规划[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
[3]黄宇星,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2012(6).
[4]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z1).
[5]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z1).
[6]宓,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位于XXX国道彭高段东侧,距萍乡市区约5公里。始建于XXXX年,XXXX年进行了全面翻新改造。现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校舍面积XXXX平方米,有标准的篮球场,XXX米环形塑胶跑道,绿化率达到XX%,校园环境优美,温馨和谐,交通便利,是一所地理条件优越的镇级中心小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合理,现有学生XXXX人,XX个教学班,教师XXX人。近年来,上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更加完备。
二、创建成绩和经验
1、领导班子建设
我校非常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等制度,注重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制度健全,组织成员、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机制等明确和完善。
2、思想道德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好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教育效果好。每学期均举行形式多样的规范守则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因条件限制,我校虽没能按要求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但配备了1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建设了较完备的心理辅导室,安排了专人负责,按要求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3、活动阵地建设
我校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张贴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字画,起到了很好的熏陶教育效果。
4、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认真落实师德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师德教育,严格师德管理,努力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重视班主任、骨干教师的成长,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现形成了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教师队伍。
5、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将文化建设纳入了学校整体工作,办学目标明确,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特色。我校校徽、校歌等校园文化符号设计与编写合乎学校特色,被学校师生广泛认同并深知其含义。每学年组织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校外实践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由于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好,普通得到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6、校园环境建设
一、先进理念提升品位
机关幼儿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办园理念,坚持贯彻“精心、精细、精品,做大、做优、做强”的办园目标,倾力打造“现代化、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不懈追求“跳出江苏优质园,跨入全国优秀园,打造时代品牌园”的发展目标,在办学理念上,秉承“以人为本”的方针,倡导“让生命更加灵动”教育的理念,牢固树立“深怀爱园之心、恪守为园之责、善谋强园之策、乐办利园之事”的爱园意识,信守“热爱幼儿,尊重家长,回报社会”的服务承诺,努力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化精品幼儿园。
二、校园文化彰显特色
凭借着深厚严谨、大气睿智的校园文化底蕴,我园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享誉社会。
制度文化规范人。我园坚持“以师幼的成长为本,以幼儿园的发展为本”,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从而增强全园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规范教职工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提高发展机关幼儿园人的层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幼儿园规章制度,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凸现人文关怀、注重情感陶冶、关注环境影响,使刚性制度的“硬”构建,真正在师幼心灵中“软”着落,形成了具有我园特点的管理文化体系;精神文化激励人。我园在巍巍马陵山、滔滔沭河水的滋养中,在钟吾古国、花厅文化的积淀下汲取丰富营养,坚持弘扬“健康、智慧、快乐、和谐”的幼儿园独特文化。以教科研为载体,走特色办园之路,注重挖掘、拓展、开发艺术教育课程资源,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我园大力推进文化的融入和渗透,春风细雨,潜移默化,使之转化为幼儿园教育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工作的凝聚力,形成了我园积极进取、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人文特色,从而无论身着何处,时刻都感受幼儿园历史文化的穿透力,到处都溢射出其独有的精神气质和魅力;物质文化陶冶人。我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世纪广场之侧,环绕在沭河玉带之中,四周依偎着绿树藤廊,优美的环境无时不刻地滋养着机关幼儿园这片人杰地灵的热土。我园明确树立“环境即课程”的意识,注重开发、利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绿色、和谐、生态、立体的环境,使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营造了让墙壁墙饰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使幼儿园成为“延续真情、传授真知、领悟真谛”的学习之园、快乐之园、智慧之园。
三、科研引领专业成长
我园牢固树立“科研立园、创新兴园”意识,贯穿“展幼教风采,创研究群体,树科研新风,育名优教师,出研究成果”的研究主线,以“幼儿园要以服务发展为本,干部要以科研创新为荣,教师要以合作研究为乐,幼儿要以快乐成长为悦”为重点,把教科研工作的重心放在师资的培训,科研课题的研究、推广,“青蓝工程”的落实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吸收等方面。
“十五”期间,我园课题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国家、省、市级课题七项,县市及园级课题十三项,三百余篇研究成果在省市推广。“十一五”期间,徐州市立项课题三项、县级课题七项,正逐步深入开展研究。幼儿园科研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关键在于幼儿园注重从基础抓起,要求人人有园级或园级以上研究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围绕“质量在科研,质量在创新”的思想,努力改变立立项、开开题、搜搜资料整合整合就结题的伪科研作风,树立“立项重要、开题论证重要,研究过程更重要”的思想意识,加大研究过程管理的力度,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座谈、讲座……把工作做在平时,注重以研究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让每一位教师自觉地参与到主动研究的队伍中来,让研究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和需要。
四、示范辐射携手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校园网;软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36-04
引言
结合二十几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笔者认为, 智慧校园应以互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突显校园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传输,智能化处理与控制,智能化显示与推送。使全校各部门、各子系统信息融合、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校园管理中的信息更新滞后、人力资源不足、信息孤岛和重复投入造成的设备冗余等问题,达到了校园管理中绿色节能、科学决策、及时管控、服务便捷的管理目标。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心中普遍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愿景――“智慧的地球”,伴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等发展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而这些美好愿望实现的基础,离不开教育,因此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力量,便成为教育领域一个新的追求,“数字化校园”便是这一追求的具体体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物质层面上看是网络及设施的建设,但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而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而较少从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来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所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2.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投入大,收效小。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效率不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者信息素质的相对缺乏。其次,各种硬件设施完善,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资源则显得相对贫乏,存在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情况。在软件的建设方面,许多教学软件相对缺乏,在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的支撑,学校对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3.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忽视校外的资源利用
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现在各种网络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好各种网络的资源,应该是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所关注的。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这就使得教师或学生在资源的查找中,要多花很多气力,多走许多弯路。
从目前国外应用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全国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如1998年2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模式初探暨整体实施目标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实施目标是实现校园的事务处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绩效考核数字化、知识文档有序稳定并安全存储。校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校务管理的对象包含了党务、行政、人事、财务、科研、教务、教学、学生事务、资产、后勤等方面,如果不能有效地f调这些职能活动,将会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建立统一的校务管理系统,实施校务信息化,使校园内所有的人、财、物的信息处理融为一体,将极大地推进数字校园的进程,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同时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网站系统来达到学校内外的信息互联互通,真正达到智能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未来现代化校园的标准。智慧校园示意如图所示。
1.智慧校园以校园信息智能化为核心目标,围绕信息采集智能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全面展开
信息采集智能化是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是有别于数字校园的显著特征,智慧校园中的信息采集智能化设备具有自组网、自诊断、自修复、不间断运行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特点,能够进行校园中的信息自动采集,减少信息采集中的人力投入,提高采集的准确信和可靠性。
信息处理智能化依靠云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利用计算机、平板、手机等多种平台,实现跨平台、多途径,将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到需要的信息管理者手中,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
2.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1)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2)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3)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4)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5)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3.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可以从概念、空间、功能三个层次进行探讨。
概念模式的通常描述是:数字化校园包含理念层、信息层、应用层和物理层四个层次。物理层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层是指运行在物理层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知识库、信息库等等。信息层主要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学习。其中,信息技能是指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技能。信息意识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正确认识、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信息学习是指对信息的归纳、抽象,将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为有序的知识,独立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理念层是指教育理念重构。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生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等观念,以及规则、方法和行为的总和。物理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和保证。应用层构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中“人”的状态。人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如何来使用和操纵物理层和应用层,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物理层和应用层的效果、内容、形式和运行方法,决定了资源的组织利用,推动理念层的形成。理念层代表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重构,决定了其下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内容。
空间模式包括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四个空间层次,体现“数字化空间提升”、“教育空间虚拟”的特点。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现实校园中实际存在的实体部分,如: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网络空间是通过网络建立的交互和连接空间,它可以非常广阔,但仍是有限的、可见的空间。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方式等的数字化。它代表着实际的信息和资源,也反映人对信息的处理、意识、学习、利用等智力活动,因此它是半可见的,介于虚和实之间。虚拟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数字信息空间升华出的无限的、不可见的教育空间,是完全的“虚”的空间。它体现数字化校园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辐射和影响。
功能模式主要是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功能,分为网络、应用、信息服务三大功能层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宏观模式。网络层功能很单一,主要是指是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等,是数字信息流动的平台和渠道。应用层的功能很丰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软件支撑环境所提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功能;二是所建立的各种应用功能,包括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层的功能是将条理化的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三、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校园网是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它是由计算机、网路设备和软件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是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顺利接受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大转变。他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底只校园网超越了传统多媒体校园网功能,不但拥有双向电视教学、多媒体课件点播、视音频点播、Internet浏览、示范教学等功能,而且解决了网络进教室、计算机进教室、多媒体校园网图像显示质量、网络服务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1.数字化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网除了具备Internet的所有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功能:
(1)应具备闭路电视双向教学功能
即在教室内可操作主控室内各种播放设备如VCD、DVD、录像机等;显示播放各种课件、软件、点播VOD服务器中的视音频信息、点播教师自己机器内的课件;登录互联网和远程教学网,并在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教师可将课堂内容实时录像,刻成光盘或数字硬盘存贮,以便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估,也可以供学生进行课外复习使用。教室内可以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录像节目,也可以对校内其他班级的会议、校长讲话、文室中控制主控室的放音设备,如卡座、碟机、放像机等,也可以点播MP3,wav,midi等数字形式的文件。主控中心可以控制各智能中心的电视机、投影机的开关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和主控中心、校长和各教学点相关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双向对讲。
(2)应具备教学评估、观摩听课的功能
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在主控室可以选择任意班级听课,并进行数字录像,纪录某班的课堂内容,通过评估软件进行综合打分。校长室可以控制听课班级的摄像机,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距离及场景进行教学观摩。院领导在校长室的讲话可以进行电视直播、转播。校长室还可以与教室进行双向对讲。
(3)应具备智能定向广播功能
校园网的主控系统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和对象群体进行编组,实现广播节目的数字化、定向分组、定时自动播放;具有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广播功能,即可将广播素材如听力教材按照预定的节目表进行智能化自动播放。
(4)应具备网络管理功能
可以进行网络管理、检测、调度以及教师终端状态的检查;保留有线电视接口,便于节目选取及电节目转播;预留远程教学接口及控制接口,方便以后远程教学系统的接入与连接;可以实现对任意教室的双向通话,进行设备调度或辅导设备使用;建立设备维护资料数据库及远程维护工作站,便于进行远程维护;设有电子考场,对所有考试考场都可进行实时监看,并可以进行数字录像。
2.建立适应自己学校特色的知识资源库
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从记忆知识向如何发现知识和处理知识以及合作的方向转变。知识资源库的建立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和资源贫乏的校园网络,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为此建立具有院校特色的资源库,是营造信息化校园的重要项目。首先,资源库显现出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网站的建设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潮流。浏览时能让学生和老师深感亲切,登上我们的网站,有一种回到母校的感觉。其次,网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人员构建本校的网站和网页;建立本工作部门的网页和网站;也可以调动学生制作自己本班的网站和网页。组成以网页和网站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及时更新网页和充实资源库,要有一批专业的专职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对网页进行更新,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才能留住网民,同时只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库,才能吸引人上网浏览和查寻。关于校园网软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1)软件管理平台各种功能需求的探讨和研究。
主要是根据拥有较完善硬件环境的校园网,却缺乏相应完善软管理系统的需求,展开调查和研究,探索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开发和实现一个具有高实用性、安全性、健壮性和扩充性为一体的学校信息管理集成系统。
(2)根据前面的功能需求,使用NET平台+sqlserver2000数据库来实现一个管理平台。
以网络应用平台的模式管理校园网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和决策管理。促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的深化发展和完善。实现基于“集中控制,分散管理”的通告管理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实现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等各种子功能系统。在校园网内依靠该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网络无纸化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
(3)软管理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各种特性。
1)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能有效的管理各种校园网的硬件资源,同时能确实有效的为信息资源管理、教学信息传递和教学管理提供各种服务。一个具有强实用性的管理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管理软件能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的前提条件。
2)易用性
就是校园网用户能够简单快速地掌握整个软管理平台的使用,从而具体的发挥它的各种设计功能。校园网软管理平台的多个子功能系统集成于一个总管理系统中,实现一个统一入口,统一操作,使得校园网用户操作的简单化,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3)可持续性
实现子功能系统自由添加和不断完善。校园网的软管理平台作为一个软件系统,软件的长期维护升级和根据需求不断完善功能是必需的。
数字化校园是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备现代型教育的必要条件。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挑战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中小学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化校园,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获取及时、准确的各类信息,达到完全的资源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手段,才能满足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总之,数字化校园应该包括了硬环境、软管理环境、软信息资源三个主要的环境条件,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化。实现一个适合中小学校园网的软管理平台,优化各种硬件资源,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存储、管理、共享和传递平台,为实现数字化校园铺设一个健壮、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软管理平台。这就要发动师生积极收集与教学任务有关知识信息充实校园网,使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党齐民.数字化校园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2]铁军.Web数据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大学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 问题 途径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
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 sophia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as。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1.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正是近代大学兴起之时,对人性的解放、人类的深切关怀是当时一个主旋律,大学是人文精神的代表。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注,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从古至今,大学这种“以人为本、健全人格”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从未变更,大学如果缺乏人文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畸形发展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先生“实施完全人格教育”之主张:“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之之虑焉。”还有梅贻琦先生坚持《大学》之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求生存发展之技能,而且要培养其为人处世之道,正是这些“不太实用”的人文学科能给予学生广博的视野、宽阔的胸怀、坚毅的意志,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最终使那些“实用”之学免于流入庸俗和浮泛;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兼涵并容,学术自由”的学术独立精神更是21世纪大学必须坚守的人文精神品格,大学与社会之间一个保持清净思维的距离应始终被保持,大学不应单纯是“象牙塔”又或“社会服务站”,大学不能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2.科学精神。大学要坚守自己的品行,亦要履行引领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使命,在探求真理过程中就必须始终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探索科学真理和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取向,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教育凝聚的精华。它主要包含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协作精神、批判精神和献身精神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为名利所累,能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认识,一所大学方能具备活泼的生命力,才能肩负起引领社会方向、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重任。
二、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之问题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但它又是无形的,因此需一些外在建制呈现出来,尤体现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而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大学的使命、校训、校风,以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的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目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均给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均受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价值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世俗化、实用化的倾向,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对其地位把握有误。在校区不断的扩展建设中,陷于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使得新建校园建筑与整个校院的文化积淀相脱节。大学文化独特魅力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很多学校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其实,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显,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2.低估网络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领域,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的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已远超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令这种稳定格局发生了变化。网络这种新型文化媒体所表现出的自由、开放、互动使得更多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参与文化的制造、传播,这种自由在带来平等、民主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带来无序混乱。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难以控制和过滤,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趁机欲占领思想阵地,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目前对于网络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仍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做好精神文化建设上仍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3.未充分调动其主力军力量,建设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它作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各环节,是大学文化建设及其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从参与建设的主体而言,是全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创造形成的,但由于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目前高校中也弥漫着一种不健康的风气,师生员工中呈现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占据一定位置。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引路人和主力军,但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边缘人和旁观者。
4.社会辐射作用不够突出。大部分高校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精神风貌,其精神文化建设的社会辐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只局限于校园范围内,未起到引领社会风向作用。高校既是传承文化之所,更是接触异质文化的触角和通道,大学应是倡导正确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之重要场所,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造的独具自身精神风貌和魅力的品格应能在社会中起到良好辐射作用,“让大学精神之光穿透围墙”。
三、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之途径
1.明确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有的放矢地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应围绕精神文化这一主轴旋转。精神文化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不单学生文化活动、校园自然景观建设或规章制度的建设,因而可从高校自身的校训、发展定位等基础出发,切实将本校的办学理念、精神潜移默化地渗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中,如:学校的建筑物和校园规划,其风格要体现本校文化精神;一些规章制度也可以本校办学理念、校训为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文化活动做好系统指导,形成品牌特色;校风、教风、学风等均围绕自身大学精神为指南针,务求把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成每位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打造独具本校魅力的精神文化。
2.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思想教育重地,充分发挥其优势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是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要以形成良好校风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规范上网行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要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技术设备的投入建设,加强校园网及论坛的监管工作,加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及时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和筛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3.探索激励、评价机制,发挥精神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生活在大学里的人,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群体、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和以优秀大学生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其中教师群体在其中处于践行办学、管理理念的地位上,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功能,是大学精神在“可见领域”的无形力量,因此探索相应的激励及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来,比如将对教师指导学生文化活动、科研项目纳入相应的奖励或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发挥其敏锐思想触角、广博的知识视野和人格魅力,积极参与至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与广大学生一起为践行自身大学精神而共同努力。
4.注重精神文化的社会辐射作用。被称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发展轨迹,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问题:怎样把大学精神文化进一步推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同呼吸;怎样进一步发挥大学精神先进作用,以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向高层次、高文明发展。我们既要让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胆地走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又要注意保持大学某些须持有的“象牙塔”特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向着健康、文明、民主的方向发展。
科学精神、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在今天或许已逐渐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很多大学也受到这种社会价值的冲击,教育也开始过度地实用化和工具化。但回顾大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牛津、剑桥、耶鲁、哈佛等名校能经历多个世纪仍是世界创新思想之源,帝国理工大学、东京大学等兴起只有百余年的大学能够在世界如此多的大学中出类拔萃,关键在于其坚守非功利的文化来应对时代的挑战。因此,无论在什么时代,社会如何变迁,现代大学应该要做到在两种方向上的平衡,既保持大学作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象牙塔圣地,又要与现代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保持大学的时代性。正如鲍罗・舒尔所言,大学的神话是关于现实和愿望的思考,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混合体,“大学不能无象牙塔精神的恪守者,也不能缺乏经世致用之术专攻者……如果真的完全丧失了象牙塔精神,大学求真、求知精神以及俯视众生的情怀,为尘世的名利、权势所湮没,大学就不过仅仅是一个抽离了精神的躯壳而已;当然,如果没有务实的入世求存策略,大学也会丧失自身。这是现代大学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个择其两端都无出路的两难抉择”。
注释:
①英文Philosophy(哲学)由古希腊文philo(动词,意为“喜爱、追求”,现在时直陈式第一人称单数)和sophia(阴性名词,意为“智慧”)构成的动宾词组,含意是“爱智慧”。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增订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8.
[2]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xx
12月5日,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由成教办邹小平主任、李军涛副主任带领彬县8所幼儿园园长赴三原县考察三原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经过一天的考察,我觉得三原县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
一是三原县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成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
二是三原县学前教育在规划过程中,坚持撤并的中小学进行以改造为主,充分节约了教育资源,节约了成本。
三原县在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特别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节约,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将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地理位置优越的撤并学校改建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截至目前,在新建的1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中,有1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进行了改扩建或原址新建,闲置校舍利用率达到了81%, 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育资源、节约了成本投入。
三是三原县在校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在借鉴外园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我”化,加入了古龙桥、于右任等当地文化元素。
三原县在办园工作中注重抓特色建设,据张主任介绍说,三原教育局在2011年提出“以园所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彰显办园特色”的号召,各级幼儿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实践,促成了一所所“规范+特色”的现代幼儿园。如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在教室外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氛围,以“大美三原”、“书画名家”等主题文化墙时时处处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而新兴镇张家坳幼儿园充分发挥自己地处农村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自然材料,如树叶、豆子、玉米芯等,做成小玩具、陈列品和粘贴画,培养孩子的绘画塑造能力,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除了教幼儿种植外,让幼儿玩泥巴、采摘水果、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山街幼儿园和渠岸幼儿园采取巧设情景空间的方式,对幼儿进行传统知识、民间艺术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楼道楼梯,过道走廊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农具、生活用品、手工制作、戏曲脸谱、石磨等,挂有各种钉有扣子、拉链、锁子的袋子,让幼儿亲临感悟,让幼儿自己动手扣一扣,拉一拉,开一开,幼儿的灵气与心智、童趣与思维得以培养和激发。三原的园所文化环境激活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启迪了幼儿的智慧,这是对我心灵最大的震撼。
四是重视幼儿在园游戏区角活动开展。
三原县各幼儿园在注重园所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了园内幼儿游戏活动区角的设置。他们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园宗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保教活动,以“主题鲜明化、制作手工化、特点突出化、设施童趣化”为思路,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特点,在班级内设置幼儿游戏活动区域角,组织幼儿开展玩游戏、讲故事、绘画、舞蹈、唱歌、学剪纸、环保制作、珠心算等活动。每个班设有四个以上的活动区域角,最多设七个,让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寓教于乐,幼儿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如渠岸中心幼儿园的一个班设有模拟超市、小小图书架、小小手工坊(剪纸、泥工)、小小建筑工地、娃娃家、我爱图画(绘画)、我是小明星(歌舞)7个区角,激活了幼儿认知兴趣和智慧与潜力,锤炼了幼儿动手操作和想象与创造能力。再如张家坳幼儿园利用饲养角、种植园、戏水池、小盆栽等区角来彰显自然和谐的育人环境,更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情操、意志与能力。
五是突出教具自制特色,注重废旧材料的环保利用。
参观考察的四所幼儿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提倡教具自制,注重废旧材料的环保利用,并向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环保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大大提倡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幼儿的创造力,顺利建立了环保特色活动室。如中山街幼儿园的“好孩子服装店”主题环保活动室,鼓励幼儿与家长利用“废品回收站”收集废旧报纸、旧塑料袋制作各种服装(如:百褶裙、喇叭裙、休闲裤等等),深受幼儿的喜爱。还有“玩具加工厂”、“贝贝餐厅”、 “美容美发厅 ”等环保特色活动室,真正体现了教育生活化 。新兴镇张家坳 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们充分挖掘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农作物资源,制作了各具特色、美观实用的户外教玩具。师生们利用废弃的易拉罐、当地农村的玉米杆等材料,制作各种低碳环保的玩教具和活动器械,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勤俭节约意识,还增进了“环保、低碳、节能”的现代生活理念。我们欣喜地发现,环保意识正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一批“环保小卫士”从中涌现。
六是三原县幼儿园严守办园规模,严把班额关,为提高幼儿保教保育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是幼儿游戏活动能注重挖掘民俗资源。
【 关键词 】 数字化校园;顶层设计;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平台
【 中图分类号 】 TP393 【 文献标识码 】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Li Xiao-y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Yanan 716000)
【 Abstract 】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Digital Campu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overall planning, architecture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ntent are discussed.
【 Keywords 】 digital campus; top-level design; 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unified portal platform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数据规模、数据种类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日益推进,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但是这些应用信息系统并不是同时开发的,事先缺乏总体规划和设计,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缺乏关联,部门间的业务数据不能有效整合,难以实现共享,甚至出现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冲突,导致了校园内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个“信息孤岛”。
数字化校园在原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手段,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构建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
2 数字化校园建设架构
2.1 总体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坚持顶层设计,站在整体高度规划建设目标和实施计划,将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当作一个建设整体,通过统一接口、信息标准与平台,将校园内各个应用信息系统有机集成。同时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层次划分,定义不同层次之间的接口,简化系统设计。在总体规划方案中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兼顾均衡软硬件建设,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利用资金分步实施。系统实施过程中根据需求确定应用系统,在确定系统软件,最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建设与教学管理关系密切的系统。
2.2 体系架构
数字化校园从全局角度分析,以应用层为基础架构,核心为应用系统层各项业务,梳理各业务部门之间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应用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校园应用系统,形成一个有机集成的校园信息系统。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网络层: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校园网络是基础设施,所有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流都在这个平台上流动;服务层:基本服务层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主要包括目录服务、身份认证、域名服务、电子邮件、Web、网络安全及校园公共服务等;应用支撑层:主要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将校园各类数据按照特定的业务分类进行组织和管理,是数字化校园核心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信息服务层:主要处理用户逻辑,将校园规范化的数据按照用户需求呈现出来,例如后勤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查询、决策支持等;个性化门户:门户是数字校园的统一入口,各类用户通过门户进入数字校园系统,获得与其身份对应的各种信息与服务,突破地域限制,成为网络覆盖范围的数字校园,用户进入门户系统就进入了虚拟校园。
3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要制定总体解决方案,坚持以校园用户为中心,围绕资源服务、应用服务、安全服务三大要素,在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三大平台基础上,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实现校务与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
3.1 统一数据库平台
数据中心统一交换平台是全校应用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实现校内应用级容灾和异地数据级容灾,确保关键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重要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
3.2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统一身份认证是以用户信息系统权限为核心,集成各应用系统的认证信息,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唯一性。所有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用户管理的统一入口,实现真正的单点登录,提升用户使用的简洁性与安全性,方便统一管理与服务,同时各应用系统根据业务需求设置相应的管理权限,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3.3 统一门户平台
校园统一门户系统是学校对外宣传、信息和外界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它是由用户界面管理、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和应用管理服务三部分组成。通过对校园网内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与管理,实现校园网资源的统一访问入口,根据用户身份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定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为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4 应用集成系统
校内应用集成系统即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在消除“信息孤岛”、解决数据一致和共享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等。
3.5 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它可作为校园有效证件,同时具有电子钱包的功能,可一次圈存,多处消费。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学籍管理、学费缴纳、校园消费、考勤管理、后勤管理、业务查询、图书管理、医疗管理等方面,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3.6 网络安全体系
通过数据中心网络入口架设千兆防火墙、开通VPN功能、设置隔离区DMZ、开启入侵检测系统、多级防火墙保护应用服务器群、架设病毒控管中心、使用安全日志及审计服务器、安装认证服务器等多种渠道建立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安全,保证关键数据、重要业务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它是一项建设时间较长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单位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统筹规划、逐步实施、日臻完善。但是国内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着重强调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技术的新颖性,对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关注相对较少,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个性化特征和实用性,这在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沈霞娟,高东怀,刘健等.面向智慧校园的第四军医大学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5(S1):12-17.
[2] 乔世娇,梁照,刘阳.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5(10):48-49.
[3] 王宗善,冷飞,季晶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62-164.
[4] 宋果N.高校数字化校园统一规划、全面整合的方案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 唐敏.湖南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实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基金项目:
陕西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2013K06-39)。
大家早上好!
告别了寒冷的冬季,告别了喧闹的春节,带着春天的气息,我们,今天,又回到了放飞我们梦想的地方-----Xx地区初级中学,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新学期最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新学期的顺利开展努力做好准备工作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新学期,新气象;新学期,新梦想,为圆满完成本期工作任务,我主要讲三点:
一、对2009年的简单回顾
2009年,我们送走了 名毕业生,迎来了 名七年级新生;2009年,我们品尝了失败的味道,感受了冷落的辛酸;2009年,我们同心同德,跨过了Xx地区初级中学建校七年来最艰难的日子;2009年,我们同甘共苦,书写了Xx地区初级中学人永不服输的傲然情怀。
在维稳工作中,有些学校学生乱喊口号,有些学校,老师犯罪,有些学校,校长带头打架,有些学校,出租房出现严重问题,但我们学校,真正做到了学生不参加、教师不参与、学校不发生。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采用Xx八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尤其期末考试,我们采用Xx八中的试题,从结果我们看到了我们学生不仅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更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在校园规划中,我们的塑胶操场去年已经动工,我们的综合楼也将在今年七月底最终建成。
……
应该说,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在2009年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在2009年地区教育局的年终评估中,我们在中学组取得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2012年的学校的主要工作
1、思路:立足学校实际,把握发展机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 办学效益。
2、目标:
(1)力争把每一间教室改建成多媒体教室,为教育教学服务;
(2)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
(3)完善学校各功能室的相关设施;
(4)确保2012年中考优生率全地第一;
(5)确保2012年中考总平第一。
3、同学们直接相关的一些工作
(1)、以校园广播、手抄报展、班级活动园地等作为宣传阵地,以各类节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继续开放学校课改BBS论坛,让全体师生员工与学生家长共同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3)、抓好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及舞蹈队、篮球队、英语角、电脑绘画班等活动的建设。
(4)、加强食堂质量和卫生的管理,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教育,让同学们吃得放心。
(5)、以“反渗透教育”为主题,上好“开学第一课”,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同时做好“双集中”教育,抓好学校维稳工作。
(6)、进一步增强毕业班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科学高效备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心理辅导,圆满完成2012年中考目标任务。
(7)、由于地区教育局把我们学校定为2010的工作重点,所以我们全体师生要为迎接地区教育局的办学水平评估作好自己份内之事。
(8)、本期,我校综合楼的进行修建,请全体师生搞好配合工作。
(9)、由于上学期我们学校通过了地区教育局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的评估,本学期将会迎来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的评估,希望全体师生以校为本,树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搞好迎接工作。
(10)准备利用中午和下午休息时间开放学校机房。
(11)准备拓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试行“学生活动学生主持、学生比赛学生评价”的学生自主管理方式。
(12)准备设立家长接待室;
(13)准备设立校长接待日,每个月有记录有汇报有反思有整改;
(14)准备开办“家长课堂”,每个月讲座不少于一次;
(15)准备设立学校开放周,欢迎家长进入学校参观、交流、指导。
(16)准备强化家访工作,要求每学期班主任至少每生一次。
三、新学期的希望和要求
在新的学期,我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对同学们我主要提五个方面的要求:
1、要确定奋斗目标、订好学习计划
2、要搞好课前预习。由于本学期,我们要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所以希望同学们每节课都要对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或者按照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预习。
3、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要自主学习, 克服学习上的偷懒和依赖,要合作学习. 乐于帮助同伴,多质疑,勤思考、积极开拓创新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探究,养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力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希望同学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勤于记录重点和难点知识,典型例题,充分利用好笔记本、错题集。
4.希望同学们在做练习或者是作业期间,确保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他人,不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内、课后作业要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迅速独立完成。如果独立完成确有困难时,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进行请教。平时做错了的题,或者是模棱两可思路混淆不清的题,抽象思维较强的题,实际应用较强的题,难过关的综合题、重点题、热点题,这些题要在错题本上更正,在老师的指导下适时重复练习,常回头看,回头想、回头做,并做一些同类型题进行强化训练。学习莫畏难,要迎难而上,多想、多思考、多问,就没有过不了的坎。
5、希望同学们做好课外学习活动:一是早自习,同学们要按老师指定的任务去做,充分利用好早上这一黄金时间,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二是晚自习,要认真加深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最好不要大声讨论,可以做作业、温习所学的知识、预习等活动。三是双休日:要确保在家每天学习最少两个小时,补习自已的薄弱科目、强化本周任务、预习下周内容。
6、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做一个满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不仅做到尊重老师,尊重他人,更应该尊重自己的父母。不要以为父母今天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不要以为父母今天的付出是必须的,天底下没有不希望回报的付出。只是我们父母要求的回报很低,哪怕是你回家时亲热的叫一声“爸爸”或者“妈妈”,哪怕是你不经意的理一理父母的衣服或者给父母倒一杯开水,父母都会满足。常怀感恩之心,必是有用的人。
最后希望七年级的同学们:能紧握寻梦的船桨,用知识作为动力,在校园这块圣洁的土地上,执著而勤奋,最后将天真编织成美丽,将智慧化作飞翔的翅膀。
希望八年级的同学们:继续发扬勤奋、踏实、谦虚、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为进入九年级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希望九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最后在六月的中考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Xx地区初级中学真正的骄傲。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高科技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人的关注,优美宜人的校舍环境、健康进取的精神环境、资源共享的社区环境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物质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它不仅为整个育人过程提供保证,而且以其特有的方式直接参与育人。校园环境是一种文化景观,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着群体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智慧,为广大师生的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当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满足了功能,却没有了美感,更缺少新意。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既要关注教学和学习的需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
笔者借鉴区内环境示范校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环境实际,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环境“育人”实效性进行尝试研究。
二、研究内容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静止的环境,指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的文化特征,它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在教学或其他活动所形成的精神、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流动的环境,是通过陶冶、感染、潜移默化对人起影响作用。
1.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集中三部分内容进行尝试:
①通过校园布局、花草树木、人文景观等物质环境,提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心灵。
②通过宣传橱窗、警示牌、育人目标等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
③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等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创设育人环境的和谐氛围,提升学校环境育人的实效性。
2.理论借鉴
本研究借鉴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管理心理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实效。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法。以半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为调查分析、组织策划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汇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看法。
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立存在的问题,建立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方案或计划。
第三阶段即汇总阶段:2009年7月至10月,分析汇总资料,剖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提升形成总结性研究报告或相应的论文。
五、问卷调查与分析
结合校园实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涉及学生对整体校园环境的态度、改进意见、节约与环保意识及行动等方面。
1.调查结果
(1)校园环境态度与建议贴近实际(见表1)。
(2)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节约意识(见表2)。
(3)学生能及时参与公益活动与环保行动(见表3)。
2.整体分析
(1)发展需求与发展差距
校园环境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学校校园环境虽然达到规定标准,但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审美的需求。我们进行了访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第一,学生设想的校园环境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阳光校园、绿色校园;有健身、娱乐活动场所;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蕴藏丰富的知识。
第二,需要改善的方面是:种植供观赏的树木、花卉;增加人文景观;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学生诚挚的见地,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更加美好打下基础。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教育实效的改进设想
①加强学科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的结合、渗透,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②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意识。
③丰富学校人文环境,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设施,遵守法规。
六、改进措施与对策分析
1.积极改造校园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该校是一所半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校园实际,营造美观的环境氛围,让学校的文化底蕴去教育学生。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匠心独具的校训―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在甬道顶端安放奥运雕塑,预示学校勃勃生机。生活区月亮门两侧张贴“改小毛病成大气候”钛金铜字,彰显学校育人目标。操场四周栽上精心挑选的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山楂树,一年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与校园建设交相辉映。教学区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名人名言、画像、山水画。橱窗内张贴学生手工作品、先进人物事迹、班级量化评比、校务公开等内容,意在使师生用它来时刻鞭策自己。教室内悬挂各班班训,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花坛北侧矗立一面大型电子显示屏,两侧张贴“教师教方法 学生学做人”钛金铜字,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此外,显示屏随时插播师生教育教学活动风采、定时校园广播,营造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氛围。
2.加强环境教育促环保意识提升
学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让“绿色”走进课堂。学生自觉参与拔草、浇水、植树等劳动。在橱窗中展示环保手抄报、漫画、手工艺品。每逢“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纪念日,学生便向居民发放环保倡议书,并参加清除非法广告、捡拾白色垃圾、“小手拉大手,还城市一片清新”等校内外公益活动。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等使绿色文明、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3.优美雅致、健康情趣的校园环境正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校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采用直观教学,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识别各种植物、花草,锻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校园环境对学生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提供环境描写的素材,观察植物的生长、四季的变化;为学生学习教学基本篇目、诗词,提供了直观的情境。如《春》《白杨礼赞》《早春》等。
第二,校园环境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创设美观实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在操场四周种植枝叶茂盛的枫树,供师生课间休闲读书时享用。在花坛中种植各种花卉,春夏秋季节都能见到盛开的花朵,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走廊、教室甬道两侧,张贴名人、名言、山水画。另外,悬挂一些图文并茂的警示牌鞭策学生言行。通过上述做法,既美化了教学环境,又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第三,在人文环境建设中,学校注意校容校貌的管理,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每天都有“校园小卫士”值周,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尊师爱校教育等结合起来。对全校学生的礼仪、守纪、言行、卫生及“两操”等方面进行量化、公示。使校园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有序的人文环境为一体,使校园变成了一本活的教科书。
七、环境育人实效性尝试结果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学校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激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融洽的环境。
学校在寒暑假期之际,充分利用各村家教活动站这一优势,由家教活动站负责管理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参观旅游,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学校同样回报社会,无偿培训各大队干部信息技术知识。春季运动会时学校大门向社会开放,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比赛,秩序井然。正是多方的积极配合,学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体育先进单位及市级百所好家长学校,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09年学校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同年11月被全国妇联、中国教育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家庭、学校、社会携手配合,共同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正全面铺开。
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这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重视下,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对陶冶人、教育人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八、几点思考
(1)学校环境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教育、安全的观点出发,创建一个既利于教学又富有生机,以促进青少年身心良好发育,融校园、花园、学习乐园为一体的最佳环境。
(2)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校园的环境质量与学生息息相关,并持久地产生直接影响。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知识化到学府化,可以行“无言之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今后实践中要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影响人、熏陶人、感染教育人。
(3)学校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无声的教育。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突出育人功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仍是后勤管理的主旋律。
(4)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的共识,创建绿色学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Z].教基〔1992〕19号.
[2]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