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园林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艺技术;景观设计;发展
园林景观建设能够美化城市、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应用在商务办公区、住宅区、农业生态等领域。而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使园林景观设计如虎添翼,是现代化园林工程的有效助力。城市园林景观的建立不仅可以使人们修身养性,而且还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近几年,在我国现代城市的规划中,城市的规划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创建园林景观,凸显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园林景观部门也加大了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园林的整体规划上,而且还根据自然风貌以及地域等差异,营造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舒适环境。
二、现代我国园艺技术新解
(一)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花卉园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设计中都可以融合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包含: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对人的精神素养有所帮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花卉园艺也被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效果良好。在室外环境中,花卉园艺主要应用于公路两侧、城市美化中;室内花卉园艺主要应用在卧室、客厅等。
(二)观赏园艺。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天气变化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观赏园艺的发展,园艺技术中观赏园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园艺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园艺一词原指的是围篱保护的园林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变得更为多样化,现如今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三、现代我国园林景^设计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人性化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点要求,结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居住区有不同的搭配,不同的风格,所以设计师依据不同的景观设计不同的地域风格,如南台、北绿化、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景观,使之最佳利用,整体景观搭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还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会设计的内涵,产生愉悦的感觉,并将这种愉悦的感觉升华为一种审美的意象,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生态功能及观赏性的目标。
(二)商务建筑更加注重景观设计。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三)根据地域特征进行实用性的创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除考虑生态因素之外,其次应注意结合本城市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城市的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我国地理面积广阔,不论是自然风光、地理特点还是人文环境,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势,也为各地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果设计者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当地现有资源,不仅可节约成本,还可避免雷同,设计出更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四)注重生态多样化发展。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是全世界面临的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立足于生态化、多样化的原则,为人们提供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在景观设计时,注重运用循环理念,注重植物群众中生态学理论的运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特性进行不同的安排和规划,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可持续地生长和繁衍。为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延续稳定的系统,设计师应科学协调自然地形与绿化系统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态法则充分体现物种整体特征,配置更为科学的植物类别。在运用生态平衡理念时还要注重利用自然条件中空气、水资源、天然肥,使这些植物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建立有序、长期、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圈。
(五)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公共绿地跨度大于八米,并且面积不低于四千平方米。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四、结语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起步较晚,因此,整体的规划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而园林景观的规划与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本文根据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以及我国居民对于园林发展的需求,我们发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根据地域特征进行实用性的创新、注重生态多样化发展等等。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城市园林规划会得到更好的重视及发展。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建造技术;发展
1 城市园林的建造技术
1.1 园林规划技术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主要包括:①区域设计。现代城市园林的建设要突出区域特征,实现城市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的有机结合,所以城市园林的规划要符合生物多样性、人们居住环境舒适性以及可持续利用性。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安全以及健康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化运行得更加和谐和高效。③文化设计。通过城市的景观与城市绿地相互结合,使得城市总体形象的塑造、整合以及强化的实现,建造一个形象鲜明以及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城市。④科学艺术设计。现代城市园林的建造要与艺术相互浸润、互相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园林设计手段和方法,并且对主体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以及对环境的要求都决定了现代园林的建造要做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1.2 植物配置技术
植物的配置一定要考虑植物的种类组合、园林意境和园林的植物要和其他园林的水体、建筑以及山石互相搭配。植物配置技术主要包括:①要熟悉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植物的习性,要遵循合适的地区栽种合适的植物的原则。②要根据园林性质和功能的不同来选择栽种的植物。③要合理地搭配植物的高度。在上层的乔木或者灌木的分支比较高、种类单一的时候,下层的植物可以适当的高一些,当园林种植面积比较小的时候,应该选择高度低矮的种类种植;在花坛的周围可以选择一些蔓生种类的植物来种植。④植物的色彩要协调搭配。在搭配植物的时候,要注意植物的色彩对比和变化,要带有季相变化。例如在一些常绿的树下,可以选择一些耐阴性比较强,色彩亮丽而且花期比较长的植物来种植。
1.3 要注重城市园林建造的布局以及景观的结构
在城市园林建造中,存在着很多布局分散、人工雕刻过多的现象等缺陷,导致了城市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十分简单脆弱,而且环境效能很低。所以建造城市园林时要遵循整体优先的原则。①要注重景观中的生态人文空间结构的建设。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城市公共场地的景观休闲、感受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在公共空间的景观建筑生态化,对环境的感受要多样化和自然化。景观环境与服务形式的结合更加特色化、紧密化和多样化。所以景观空间的建设要在继承原有的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地加入一些现代文化生活元素,形成一种多样化的空间环境。②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相互协调。在城市环境中,存在很多方便人们娱乐、生活和交通的硬质景观以及由植物和各种水体构成的软体景观。其在作为城市中的功能性设施以及工具,同时也组成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要素。另外,很多城市以及城郊的环境中大量存在着天然的景观资源,如果将公共艺术设置和人工的软质或者硬质景观互相协调和组合,就会把环境因素与精神公共艺术作品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以及心理效应的艺术景观。与此同时,还要尽量地保留那些水系,以及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要大力发展草地、湿地以及林地等多样化的土地类型,保持城市园林生态的多样化环境,有助于动植物生存空间的发展,对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很多好处。
2 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策略的探究
2.1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要想实现城市园林的发展,首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宣传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要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生态价值观,只有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其行为和态度才会随之改变。实现城市园林发展的关键是拥有自觉地生态意识。
2.2 加强生态立法
要建立适合城市园林建设生态化发展的法律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园林生态化发展制度化以及法律化,其是保证现代城市生态发展的有效方法。这样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发展就可以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有法可依,对于那些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实行必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保证城市生态化的发展。
3 结语
在我国城市园林建造中,要遵循整体原则,要考虑到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以及景观的相互结合和协调。所以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现代城市园林的建造将会得到很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爱国,李娜.风景区中历史街区整治规划方法实证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关键词]生态园林;现代化城市;作用;必然要求
中图分类号:TU986;TU9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28-01
现代化的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中安全、健康、工作效率与舒适愉快所不可缺少的空间组成部分。现代化城市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去规划和设计,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城市只有保持有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才能营造出现代化城市建设魅力。
一.生态园林的概述
生态园林是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应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体养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文化、体憩、游览等生存发展的环境。在可能的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充分利用绿色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它应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二.生态园林建设对现代化城市中的作用
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提高、改善城市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能防风沙、涵养水源、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有毒物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还能促进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来的。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湿地景观、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是自然生态景观再现于城市景观当中,从而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而景观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艺术提倡生态之园,丰富的植物群落中,较多的植物品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有致,丰富的山体、水体等景观都是动物们喜爱的栖息、繁衍的地方。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真正地增加了城市的生气。
生态园林建设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绿地植物是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主体,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生态园林效果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态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生态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生态园林景观艺术的理法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往往该国家或城市的名称与该树种是连着的,比如荷兰的郁金香、中国的牡丹,漳州水仙、福州榕城、广东木棉,等等。植物如此,其他的构筑物、建筑形式也是如此。
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寻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和发展山水形胜的特色。利用当地的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地处理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营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历史人文的景观。“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山形水势、四时季相、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昼夜阴晴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有心的创造意旨往往开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
现代化城市规划越来越追求文化内涵,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设计越来越关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文化景观是城市各类景观之一,其主旨是追忆、展示和传颂本民族本地域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文化景观符号是城市文化景观中的视觉形态设计元素,其基本意义既传达具体景观的特定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又彰显其装饰的审美意义与社会意义。
三.生态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生态园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是与产业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城市不仅是产业的中心,更是生活、消费、休闲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形成成为必然。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也使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们应当建设怎样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应当是为人设计和建设的,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家园,服务设施应有,青山绿水温馨舒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建设的应当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一个生态的城市、一个绿色的城市、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改善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将对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发展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而逐步向实现园生态的城市景观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生态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2,.02.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园林景观;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居住小区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此外,当前社会上,低碳环保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行业中,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成为了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绿色智能化建筑是对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化城市构成的主要内容,涉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我国现在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整体节能和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问题,而绿色建筑的建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技术对建筑内外的相关情况进行控制。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通信、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有效的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整体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满足建筑用户的自身需求。同时,人们在关注建筑内部绿色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住宅区外部的生活空间,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到追求文化需求。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住区环境景观的提升,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
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内容
1.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
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是人们生活、工作、居住的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同时建筑具有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低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的对能源进行利用,节约资源,通过低负荷的运转保证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持续发展的目的。
1.2绿色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主要的特点是绿色化,实现绿色化是指建筑本身要保证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自身设计,优化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达到实际目的。绿色建筑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在追求高效节能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舒适度。
2绿色建筑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原则是节约能源和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绿色建筑就是为了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在建筑耗能中,实际使用的能源消耗主要用于照明、供暖、供冷、热水、电梯、保洁等耗能耗电的应用。绿色建筑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利用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建筑中的照明系统上,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利用相应的传感器等技术,在建筑物的照明地区安装节能的照明装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智能的开关调节和亮度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节能控制效果,延长七彩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在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管理系统之后,可以根据自然光情况进行自动的条件,既加强了照明效果,又达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自动的对建筑受光情况进行调节,根据阳光、风力、天气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在夏天对阳光进行控制,降低温度,在冬天提高受光情况,调节建筑物内部需求,达到节省供热供冷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对建筑空调、通风、采风、供暖等系统进行综合的控制与管理。建筑内部集中控制平台可以通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对建筑空调机组进行控制,达到满足环境舒适度的目的,同时由于自动化系统可以自行的只能控制,在保证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电梯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提高调度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2.2安全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采用火灾和消防智能化报警系统可以利用烟感和探测装置对整个建筑内部进行环境监测和控制,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作出反映,保证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建筑采用只能的监测门禁可以对建筑内部和周边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建筑的自身安全。
2.3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中,用户通过建筑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联网通信和其他金融、科技方面的工作,随时进行业务的处理和办公工作。采用智能化的绿色建筑自身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可以满足建筑内部人员的自身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个先进的工作环境。
3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和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分析
加快现代化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居住条件和外部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进行现代化住宅小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从设计阶段进行规范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推进和提高整体住宅的持续发展功能。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出适用于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建设计划,满足建筑的自身功能的同时,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的特点,保证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建筑使用周期中,要处理好节约能源和满足需求的关系,在保证整体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提倡节能、节水和环保。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有效的体系出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上的优势。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在自身的照明、供热供冷、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在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保证了内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建筑内部的舒适性,满足了用户的整体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融入,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体建筑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整体建筑的管理水平,有效的保证了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中,园林景观应与绿色智能化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景观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营造出更具亲和力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其中,建筑应体现出建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整体设计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需要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供支撑,保证自身目的的实现。建立绿色建筑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管理、控制、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网络技术、新能源、再生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处理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为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技术支持。国内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降低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二是资源再利用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三是利用新能源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要积极的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和目标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析。绿色建筑的实际成效需要在长期的运营中得到体系,智能化的建筑系统环境是整体运营的基础措施,做好绿色建筑的建设工作就要保证好整体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实现。我国的绿色建筑才刚刚起步,整体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提高,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加快,迎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提升自身的建筑水平。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居住小区建设越来越向景观和绿化智能化住宅方向发展,住宅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里写满了中国人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凝聚提纯成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结晶。①生成期: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始于商,园林便出现在这最古老的文字里。殷商的甲骨上,有了囿、苑、圃、园这些文字,我们沿用至今。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而苦难的时期,但苦难中也孕育了活跃而深刻的思维。苑囿的建造随着大小王朝的频繁更迭也在频繁地更换,而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和运用上的惊喜,更多体现在私家园林上,从此,园林起开了审美的大门,让艺术之光照了进来。这是中国园林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③发展期:隋唐的园林,告别了局促和,进入了怒放的青春期。明清时期的皇家山水宫苑及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兴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工匠对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它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充满浓厚的诗情画意,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魅力。
2.欧洲传统园林
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有扩展,园林设计从仅对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用。欧洲传统园林景观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①传统公园(古希腊时期):园林一般位于住宅的庭院和天井之中,呈几何式布局,中央有水池、雕塑和花卉,四周有柱廊环绕,园内设有桌椅、水景等。②别墅园林(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吸收希腊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别墅庄园的流行。③庄园(12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④花园(15~16世纪):意大利的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的兴起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⑤现代公园(17~18世纪末):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资产阶级统治者没收了封建贵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称为公园。⑥混合式园林(19世纪):19世纪后,公园日益引起大众的关注,同时,小庭院的设计建造也相当兴盛。
在现代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点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的建设为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宜人的环境。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1)因地制宜:首先,园林的建设应该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吸收当地人的经验。其次,要顺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避免对它们造成过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当地场所的正常运行。最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原本有的景观,将其景观加以利用,适当地改造,创造和谐的生态之美。
(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在全球化的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潮流的推动下,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入人心。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3)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园林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形成,既要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任何一方,设计都会存在缺陷。
园林景观设计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由古至今延续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借鉴园林景观的发展史,设计人员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环境自身的生态价值,使得园林景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郭风平,方建兵.中外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园林景观;中国风;现代意义
1 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对现代园林艺术的影响
园林景观是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的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独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园林景观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并演变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经历了3000余年的历史演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髓。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掀起的一股中国热是受喜爱异国情调的影响的话,那么中国园林对 现在人们的影响和对中国风的传播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中国人崇尚的“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和“诗情画意”的园林手法对中国风的塑造,以及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曾经衰落过,但是现在中国风使得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关注。继承与创新是园林艺术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然而它是对古今中外园林艺术,特别是对本土文化和景观资源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中国风会使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充满魅力。
2 园林景观中的中国风
园林景观中融合了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特点,中国风就在这种情况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到之处,使得园林景观被人们所 推崇,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些园林景观当中的中国风。
①自然崇拜当中的天人合一。自然是园林创作的素材,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像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这些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融。这里所展现的中国风就是要师法自然并且顺应自然。②范山模水的景观。园林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条件,再现本土的自然景观的类型。所以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的特征等构成自然资源状况和区域景观的类型,中国风一般认为无山无水则不成园。③诗情画意的手法。中国园林景观就是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现,为了使园林景观不孤单突兀,就把它与周边的自然、城市、村庄等景观相互联系起来,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以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④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园林景观注重视觉效果的表现。中国园林强调“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就是要达到“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用 “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创造出一种空灵的空间效果。⑤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园林景观还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典中的儒家文化的内敛含蓄,让人深陷园林的意境当中回味无穷。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丰富的园林景观,这就是中国风。
3 园林景观建设中中国风发展的现代意义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放开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结合传统观念的启示,并且要融入现代生活中,只有这样中国风才会更加的绽放出特有的魅力。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3.1 与时俱进,拓展园林设计领域
中国园林景观要进行自我更新,拓展设计思路,将中国风的理念与内涵带入人民居住环境、城市园林建设、风景名胜以及道路、河流等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产生新的思想与活力,这是中国园林能否在继续保持中国风前提下继续发展的关键。
3.2 开阔眼界,研究园林的中国风发展趋势
中国园林景观要走向世界,就是要立足本土,再现地域文化的景观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必须紧紧依赖本土风景园林师长期的艰苦努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富有中国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这样才能让中国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3.3 重视科学,加强行业交流合作
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园林景观的建设。必须与其它的领域进行交流,使园林设计师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但是在这些新的思路中不能缺乏中国原有的味道,让中国风紧紧围绕在园林景观中,紧紧融合于园林景观当中。
3.4 博采众长,关注园林文化内涵
虽然中西方园林景观在表现形式上差异较大,但中国园林景观在固有的中国风的情况下也应研究借鉴结合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取西方园林的长处,将西方园林现念融合于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之中,让适应于当代的中国风园林发扬成为全世界园林的通用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主要以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中国风为观点,但现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不断在西方思潮和新时代新的要求的影响下,这种富含的古典美在逐步地消失,所以必须沿着咱中华民族文化的文脉,让中国风的文化存在于园林景观当中,使得富含中国风的园林在世间上的园林舞台上独领。
1 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优秀的景观作用。
1.2 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 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 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美学
中国的园林艺术,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园林的最初形式为“苑”和“囿”,在商周时代是专供帝王和贵族狩猎和享乐之用的场所,这时的“苑”和囿只是把优美的自然风景围合起来,还没有加入专门的人为的造园活动。先秦、两汉时期的园林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千多年左右的积累,这时已经开始了造园活动,且规模十分庞大,大都为皇家园囿。造园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模仿自然山水,从而开创了“模山范水”造园手法的先河,并形成了最初的园林格局形式——“一池三山”,这种园林格局形式对中国和邻边国家如日本的园林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宋园林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崇尚自然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过渡后,随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达到全盛局面。这时的园林特点是大批文人墨客开始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让园林艺术从自然山水阶段过渡到了写意山水阶段。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此段时期集中兴建的一大批优秀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高峰,可以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园林创作的总结。并且出现了有关造园艺术的理论书籍,如明代计成的《园冶》,为中国第一本关于造园方面的系统的理论著作。[1]
在封建帝王的高度集权统治下,使中国园林长期处于一种逐步积累,相对稳定相当保守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因此,使它可能创造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具有浓重的本民族特色的园林风格。在空间格局规划上,完全的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影和模拟。中国园林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智慧结晶。其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师承自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宇宙观,这体现在造园活动中就是因地制宜,模仿自然,接近自然,在经营建造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园林艺术主要的反映对象是自然美,以自然美作为主要的表现主题。建筑等都非自然物,虽是人造的,但其风格、体量、形式、色彩、布局等只能为园林的自然美更加增色而不是去破坏自然美。在园林艺术中,自然性与社会性是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它是人们以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因素加入自己的审美感受,使原始自然美进行了艺术性的提高,抒发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感受。
2、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形式与功能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园林建筑如亭、廊、榭、舫等即可供人遮风避雨,又可供人游玩,抒情,寓情于景,从而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3、注重意境美,讲究含蓄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 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汇,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2]借景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的一项特有技法,《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巧于因借”。它的成功之点是把园外之景借入园内,扩展了某一园林的景区,利用园内外的景点环境,丰富景色内容,使园林艺术达到了高超的境界。
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是很长,但它是在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因此,与园林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较短,至今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针对景观设计所做的概念性解释,让我们看看美国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的定义:景观设计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属于景观设计的职业范围的活动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景观艺术设计大致分为公园景观艺术设计、广场景观艺术设计、街道景观艺术设计和居民小区景观艺术设计。近几年我国景观设计发展很快,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针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进行考察后,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
(1)设施不健全
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辅助设施短缺,为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厕所、道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2)规划布局不合理
良好的规划和布局可以让人们感到轻松、愉悦。目前许多景观设计的布局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让身处其境的人们感到困惑和迷茫,缺乏场所感和归属性。一些郊区和乡村的景观设计方案大都没有经过详细构思,景观和公路、地形、气候、生态基础之间缺乏合理的联系。
关键词:园林;传统文化;造景;艺术形式
一、传统文化对造园目的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园林也是在以儒、道、释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一类特定空间,是在早期物质生产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安顿心性为根本目的文化空间。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产品(如诗画、收藏、戏剧)均是以花园为背景进行生产、交易乃至消费的。因此,用现代术语来说,园林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一类文化基础设施。它既是士大夫个人的人格空间,也是士大夫阶层的社会交往空间。就是这样,中国古典园林反应的是士大夫的精致风雅的文化所以无论在造园手法与造景艺术上,还是在园内建筑装饰中 包含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诗、词、匾、联是园内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起到点景以及启示、象征的作用。
二、造园手法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深刻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它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到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因此,无论从园林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道家主张“天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由此可见,道家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其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因此,与皇家园林不同,充满禅趣的文人园林多显露出以小为尚的倾向。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三、造景艺术与思想意识的表达
植物是景观环境中的主体元素之一。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气氛,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花木是人们托物言志的载体。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备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通过植物造景创造诗情画意的意境,以植物和其代表的历史文化含义使观者睹物生情,以植物寄托情思,使植物成为特定的人文符号,所以古典园林常被称作是“流动的诗,立体的画”。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及好运;翠柳倚倚,表示惜别及报春,由柔长的柳丝引发缠绵的情意。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以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榉树中举、石榴多子、红豆相思,萱草忘忧等赋予美好愿望的植物搭配,以使园林景观中充满丰富的内涵与情感。
四、中式园林与风水学文化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它对于古代园林的渗透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造园巨著《园冶》即大量借用了相地、卜筑、八宅、宅相、择居、青霞、紫气、辅弼、趋承、曲折有情等一大批风水用词从而使我国古代园林留下了解不开、抹不尽的风水情结。
我国风水发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从历代古建筑中不难看到风水学发展应用的痕迹。中国文化传讲究“天地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这与风水学的主张是一致的。风水学的科学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虽然现代环境、空间、生态、心理等科学一定程度上与一些风水理论不谋而合,但风水学中的很多玄学理论仍然充满神秘的色彩。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象有不少园林人也在研究风水,但他们是因园林规划设计所需去研究,并非认真地将风水学当做一门独立的学术。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际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俞孔坚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称风水学说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从根本上说,中国园林的设计,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总结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与造景艺术是基于传统文化下的一门经典独特的艺术,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值得现代景观设计学习。同时它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为在当今世界发展时代变迁的新形势下怎样寻求文化与景观之间的结合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第二.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谢承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