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

第1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我市的地质环境整治工作始于。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江苏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保护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地质环境整治工作。

近期我们先后到九里区、经济开发区、贾汪区、新沂市等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原来掌握的资料和当前工作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地质环境现状

从开始,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城市规划区及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本查清全市地质环境现状。

1、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种类有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和崩塌滑坡灾害等。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城区地面建筑密集区,受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过量开采影响;采空地面塌陷分布于煤矿、石膏矿、铁矿区,由于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引发;崩塌滑坡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因开山采石和道路切坡引起岩体边坡失稳。据调查,全市各类地灾隐患点、危险点129处。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来我市共发生小型地质灾害23起,其中地面塌16陷起、崩塌滑坡7起,没有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大量矿山环境问题。全市采煤塌陷地面积达32万亩,煤矿、铁矿开采、加工、洗选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煤矸石、粉煤灰、煤尘、煤泥等)占用土地、污染环境。长期以来的有山就开,导致全市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分布有939个采石宕口,山体原有地形地貌和林木植被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区、自然风景区、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两侧,实行禁采后遗留下来的废弃采石宕口,对环境景观影响较大。

二、地质环境整治工作的进展

1、完成地质环境专项规划编制。《市城市规划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以此指导地质环境整治工作。

2、基本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制度。一是《关于进一步规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确保证金收缴范围、标准、程序和时限要求,将缴纳保证金作为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前置条件,规定了新办矿山企业不缴纳保证金的不予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未缴或拖欠缴纳保证金的不予年检等管理措施。截至底全市累计收缴保证金1055万元。二是制定《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部、省财政补助经费项目的支持重点、申报程序、项目监督和资金管理等要求,为废弃矿山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发出“关于加强露采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强化矿山环境管理。实行新设开山采石采矿权的矿山环境保护审查,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禁止在完整山体和林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体新设采矿权,避免产生新的矿山环境问题。督促在采矿山增强矿山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矿山环境保护承诺和恢复治理义务,落实边开采、边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3、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进展。几年来我市共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项目9个、经费2150万元。其中:新沂市马陵山关闭矿山治理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竣工验收;铜山县皇姑窝、新沂市陆庄一期废弃矿山治理已经完成,等待验收;铁矿集团西马山采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0%;九里山襄王路口、贾汪大吴虎山口治理项目正在施工;新沂陆庄二期、铜山大刀山、九里区大孤山治理项目即将启动。

在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项目带动下,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也开始投资废弃矿山治理。两山口废弃矿山治理被列为48项城建重点工程之一,亚美房地产公司投资200多万元进行边坡治理和场地平整绿化,由于治理效果不明显,市财政又投资850万元对两山口废弃矿山进行治理,采用台阶式挂网喷播技术,治理岩石边坡约1.7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新老城区结合部的山体景观。有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也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开展了铜山县三堡洞山、睢宁乔山和汉画像石馆新馆后侧边坡治理等废弃矿山整治试点。“陡峭悬崖下建起小学校”经媒体报道后,日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5万元,委托香港东阳绿化有限公司采用台阶式挂网植生技术、鱼鳞坑植生技术,对铁刹山4200㎡的岩石边坡进行 综合整治,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美化小区环境。

4、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治理。贾汪区东大洼耐火粘土坑塘渗水危及韩桥煤矿井下安全,为此贾汪区会同矿务集团投资113万元进行防渗治理。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投资400多万元对办公教学楼后侧的洞山西坡进行爆破削坡,清理危岩5600m2;利用山势建成攀岩场地。鼓楼区实施天齐南路拓宽改造工程,有效消除山体崩塌隐患。

5、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开始启动。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全面推进,九里区完成投资1.4亿元,建成了800亩东南湖和1700亩西湖,水景景观区初见规模。贾汪区投资5100万元实施小南湖扩建工程,因地制宜地整治采煤塌陷地,建设生态景观公园。社会资金投入近万元,对市区三环西路西侧、废黄侧的亩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初步建成桃花源休闲旅游度假村。

三、存在问题

1、历史欠帐多,整治任务重。一是全市禁采区(带)内有废弃采石宕口464个,岩石面积约200万m2、废弃地面积约670万m2。二是据初步调查,常年积水、不适宜复垦的采煤塌陷地约5.6万亩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2、治理资金需求量大,经费筹措难,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初步估算,464个废弃采石宕口治理约需经费8亿元;常年积水的5.6万亩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整治约需经费20亿元。

地质环境治理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投入大,见效慢或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社会公众参与度低,投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积极性不高。仅仅依靠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经费,远远解决不了我市的地质环境历史欠帐。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项特殊政策,对煤炭企业税前按吨煤20元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用于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整治,迟迟不能落到实处。

3、露采宕口整治技术难度大,地方承诺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我市城市周边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等岩石组成,由于上覆土层较薄或岩石直接,在山体上植树绿化本身就较为困难,而在高差大、坡度陡的废弃露采宕口边坡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其难度更大。南方大多采用的喷播复绿技术,在我市的气候条件下很难全面推广;九里山襄王路项目和铜山县皇姑窝项目,虽然设计为刻槽台阶式复绿,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度大、成本高。由于各县(市、区)地方财力有限,近几年争取的部、省补助项目,申报立项时承诺的地方配套资金基本没有落实到位,因而就只有按照上级下达的项目补助经费进行招标和施工,造成了工程施工进度慢、效果差。

4、治理责任制度和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矿权人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重开采、轻保护、不治理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开山采石企业以采矿权有偿取得、负担过重等种种理由为借口,想方设法不缴或少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护金,即使足额缴纳了保证金,也不愿意履行恢复治理的义务,因为治理的投资额远远大于所缴的保证金数额。而对于煤矿、铁矿、石膏矿等地下开采的矿山而言,尚未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四、建议

1、进一步加强露采矿山采矿权设置管理。一是按照《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加强山体资源保护,划定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在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内禁止开山采石;在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外要实行限制性开采。二是对允许开采的山体,要集中设置采矿权,直至这一山体全部开采完毕,不得开采地面标高以下部分。三是采矿权要设置到山体顶部,推动自上而下的分水平台阶式开采;不要设置到山体一侧,禁止斜坡式、一墙式开采。四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促进开山采石企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大企业,既可实行类似于中联的台阶开采,又可保证经济建设的资源需求,同时还可避免产生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欠帐,各级政府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进行整治,而目前在建和生产的矿山企业能否规范作业,成为是否会产生新帐的问题关键。而当前,大多采石矿山不按照已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仍是斜坡式、一墙式开采,在采矿许可证到期后,留下新的采石宕口和高陡边坡,或存在隐患,或影响景观。在石膏矿山,也不同程度的地存在违反开发利用方案现象,有的甚至引发地面塌陷。

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采石矿山的监督管理,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不留新的环境欠账。

3、建立矿山环境保护诚信准入制度。对没有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或不缴、少缴、拒缴保证金的矿山企业,列入矿山环境保护诚信档案黑名单,采取不予其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或变更登记、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等管理措施;对黑名单矿山的开办、投资、入股、出资、控股单位和个人,限制其进入采矿权市场参加竞买的资格。

4、开展“绿色矿山”创建试点。督促矿山企业落实边开采、边治理措施,推广台阶式、机械化开采,推广无尾矿、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建立“绿色矿山”激励机制,对列为“绿色矿山”创建的在采矿山,可由企业提出整治方案,由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其整治经费可从该矿山上缴的保证金中按整治面积比例进行返还。矿山最终闭坑时必须完成矿山环境治理。

5、进一步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力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足额收缴保证金。开展保证金收缴情况清查,依法限期追缴。拒绝缴纳保证金的,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年检、注销采矿许可证。

6、地质环境治理资金筹集。在加大政府投入基础上,完善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广泛吸纳包括外资在内的商业投资。一是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其是老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考虑其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矿山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绝大部分都已上缴国家,因此,其治理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同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且责任主体缺失的废弃矿山,其环境治理也只能以国家投资为主。治理资金可采取市、县(市、区)财政共同出资,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补助经费支持。二是矿山治理后可作为建设用地的国有矿山废弃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其土地出让后的净收益可部分或全部用于其它矿山的治理;整治后转为农用地的,经验收合格,可以进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并从土地复垦资金中安排一定费用作为治理专项资金。三是根据治理规划,对残留山丘和高陡岩质边坡可实施修复式整治,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取得余量资源收益可作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四是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收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凡经政府批准治理立项的单位或个人,优先享有土地使用权,并减免与治理工程相关的税费。五是按照《江苏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足额收取保证金、专门用于矿山环境的整治,不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不得挪作他用。对不予返还的保证金,统筹用于急需治理的矿山。

第2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字】煤炭塌陷区;治理;研究

矿产资源的开发已经对矿山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甚至诱发了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治理煤炭塌陷区迫在眉睫。

一、煤炭塌陷生态环境资料

我国的煤炭资源大多为地下开采,引起地表塌陷的类型分为以下两种:其中一类塌陷是由浅部开采倾斜层或者开采厚煤层形成的漏斗状陷坑造成。这类陷坑可突然塌陷,对在其上方的植物和建筑造成猝不及防的损害,但是损害范围较小。另一类塌陷是开采除以上煤层所发生的大范围下沉式的塌陷,这类塌陷形成比较平缓,不知不觉。通常塌陷度为煤炭开采厚度的70—90%左右。

二、煤炭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塌陷对地面建筑的影响与破坏

地面采塌主要是由于地表的垂直方向的移动变形、水平方向的移动变形、地表平面内的剪切变形,地面的变形导致了筑物地基之间平衡状态的破坏,伴随着受力平衡的重新建立,使城市构筑物中产生附加应力,而导致构筑物发生变形、破坏。煤炭城市塌陷灾害使房屋倒塌,通讯中断,交通中断,供水、供热管线遭到破坏,堤坝下沉甚至倒塌,造成城市建筑环境严重破坏,这给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塌陷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与破坏

采煤塌陷使地下管线破坏,使城市积水无法排出,甚至出现逆行、倒灌现象,使饮用水、城市污水与塌陷造成的地表积水混在一起,污水无法排出,造成城市居民吃水难问题,严重污染和破坏城市水体环境;采煤污水排放到地面,污水内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氧化物、氟化物、酚类及酸、碱、盐、病原微生物等进入地表河流和水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采煤塌陷坑内大量积水,无法排出,经风吹雨淋,使土地养分流失、土地盐渍化,还影响到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时地表积水体也被农家肥所污染。这种污染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不堪设想的严重威胁。

3. 塌陷对地面气体的影响和破坏

I由于塌陷造成地面的土体和水体破坏,在长期淤积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臭气污染空气。

II大量的矸石由于长期的堆积,产生自燃,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反复发作,排放大量的CO、CO2、NO2、SO2、H2S 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III矿井内大量的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IV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以及居民的生活用煤,排放的大量烟尘、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塌陷区道路破坏,睛天扬尘,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塌陷造成的空气污染破坏加上城市本身的空气污染使得煤炭城市的气体环境破坏极其严重。煤炭城市的空气污染远远超过规定的气体指标,严重地影响和损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综合治理煤炭塌陷区的方法

1.煤矿塌陷区的土体修复

I土体重构

利用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建筑垃圾等废弃材料作为基层;利用黏土和沙石等生土构建耕作层,使塌陷区的土体在重构后进行使用。

II处理土壤污染物

使用超积累植物修复发、细菌还原法和化学清除法,来彻底清除土壤中硫、砷、镉等有害物质,再使用上法,进行土体的重构,方式土体的二次污染。

III土壤改良

在重构的土壤中,使用施肥、中和以及微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重新恢复土壤孔型结构,当肥力达到农田底值时,对土壤进行复垦。

2. 煤矿塌陷区的水体修复

I重金属的去除技术

想要对水体中的重金属进行彻底去除,就要采用生物、沉淀、吸附以及氧化还原等去除技术对水体进行修复。

生物去除法:选用微生物、自由漂浮植物或者水生植物在水体中投放和种植,这种方法既可以对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又可以去除水底泥中的重金属。

沉淀去除法:利用重金属在水体中可以水解的特性,使重金属水解成氢氧化物,与相应阴离子形成沉淀,降低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

吸附法:利用水体中悬浮物和水底泥中含有的有机胶体对重金属物质进行吸附,从而大量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

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作用,是水体中的重金属变质,使其毒性降低。

II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术

可以选择不同的微生物加上植物的种植对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进行生物法的去除。

III酸碱污染物去除术

根据水体中的酸碱程度,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选择合适水体的药剂进行去除。

3.建设生态园林

按照科学发展管的指导方针,对煤炭塌陷区的现状,在土壤和水体修复的基础上,逐步恢复自然植物的种植和动物资源的培养,建设一个和谐的生态园林。

四、总结

采煤的塌陷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从技术角度来看,虽然采煤塌陷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实践证明采取预留保安煤柱法、均匀快速机采法、采空区充填法、安全采深法和隔代留采法等均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采煤塌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采煤安全尤其是社会安全、环境安全措施的实施,消除或减少采煤塌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塌陷区的治理,使得大量的闲置废弃的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既节约了城市绿化建设的资源,又治理了城市污水的一部分来源,提高了空气质量,同时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一石三鸟。

参考文献:

[1] 杨淑英,杨慧春,靖传清,岳兴玲,解晶.矿井塌陷区综合整治研究——以山东菏泽陈蛮庄矿井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2)

[2] 吕科建,李松泽,张玉龙,张悦,张冀鲁.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的综合评价研究——以唐山市南湖生态城为例[A].

[3] 何祥亮.淮北矿区杨柳矿地表沉陷综合评价及沉陷区生态恢复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4] 李会荀,蔡冠生,佟俊梅.浅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以莱州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09(06)

第3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莒县;矿产资源法;调查报告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86

1 基本情况

莒县地处沂沭断裂带,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36种,正在开发利用的有石灰石、页岩粘土、花岗岩、白云岩、钛铁矿、河砂等10多种。近年来,莒县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搞好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矿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矿山企业81家,矿产品加工企业274家,累计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各类花岗石荒料2.1万立方米,生产砖瓦7.3亿块(片),水泥产量达800万吨,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成为莒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2 主要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全民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意识。一是利用宣传月进行集中宣传。每年3月份集中开展“矿法宣传月”活动,近年来,先后印发各种宣传材料4.6万份;在城区、集市设置咨询台19台次,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二是利用各种阵地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以会代训、以案讲法的形式,先后组织召开有关乡镇、村庄及矿山企业负责人会议18次;在党校开设了矿法辅导课,将《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有关条款和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摘编成册,印发给各级领导干部和矿山企业学习。三是结合部门日常业务工作深入宣传。在办证、服务、执法等工作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了法律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依法办矿的法制观念。

(2)强化专项整治,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秩序逐步得到规范。一是领导重视,加强监督管理。县国土资源局同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联动,设立了矿产资源管理举报热线。国土资源、水利、公安、环保、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队伍,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昼夜动态巡回检查。二是不断加大采砂整治力度,建立良好的采砂管理新机制。2012年以来,县里先后召开了4次常务会、5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河道、水库采矿专项整治工作,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公安、水利等十个部门,联合了《关于整顿规范河道和水库黄砂开采销售秩序的通告》,对全县采砂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整治期间,依法查扣撤离抽沙船只94条,没收非法采砂30处、8万立方米,刑事立案4起,有效地震慑并遏制了盗采黄砂资源现象。县政府对新设立采砂点实行了10个部门联合会签和摄像监控开采制度,全县采砂管理问题得到全面规范,收到了显著成效。三是实行综合治矿新模式,全面开展矿山开采企业和矿产品加工企业整顿规范工作。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保、安监、林业、水利、交通、工商、地税、交警、电力等13个部门为成员的全县矿产资源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了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工作。对无任何手续的矿山开采企业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一律进行了关停;对采矿企业及矿产品加工企业手续不齐全的,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制定出具体整治方案,对全县所有矿山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全县6处非法采矿点,已全部关闭,其中,立案查处违法6起,暂扣开采机械7台,全县非法采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切实助力“美丽莒县”建设。一是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县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县范围内的地质遗迹和名山景点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莒县辖区内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规划方案的通知》,做到该开的开好,该封的坚决封停。

二是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启动了《莒县矿山复绿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外业调查已经结束,内业整理也已基本结束,规划已获上级批复,莒县浮来山破损山体区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已完成。同时,从2006年起,严格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全县新办8处矿山企业组织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明确规定采矿权人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矿山环境治理的责任。三是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县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莒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全面完成了1:5万地质灾害调查,加强了对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共设立警示标志牌30块,发放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2800多条次。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支持,全面完成了峤山镇南涧村等二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工作,共搬迁88户,311人,现已全部完成,共投入资金471万元。

3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法制意识和资源国有意识淡薄,乱采滥挖、无证采矿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有些矿产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开采和利用资源的方式粗放;

三是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对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难以全面到位;

对此,下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矿产资源法制意识。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法制宣传,使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进矿区、进企业、进家庭,营造人人关心矿业秩序社会氛围。

(2)建议要不断完善监管举措,维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良好秩序。要注重从源头上规范矿业秩序,完善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许可审批流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准入门槛。要整合涉矿部门执法力量,对非法开采,林地破坏,粉尘、水和噪音等污染,超载超限、运输及无证运输,偷税漏税等重点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加大执法力度。

第4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生态文明;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S1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37-0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山西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尤其是煤炭资源含量丰富,居全国前列。山西省的采煤及相关产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目前仍然处在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阶段。虽然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生态和环境问题尤其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矿业占用了大面积的耕地,当地原有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滑坡、泥石流、地表和地下水紊乱、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屡见不鲜。二是采矿业导致土地塌陷。据统计,全省矿山占用的土地面积为442.09 km2,因采煤造成的土地沉陷面积达6.7 km2,占总破坏面积的40%,其中耕地面积≥40%,且正以每年1.24 km2的速度递增,而土地复垦率却只有2%[1]。因此,在当前同志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下,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实现清洁生产,对煤炭开采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这是时代赋予的主题,也是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对煤炭开采后的土地进行复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对废弃的煤矿土地进行复垦,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整治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根据不同情况,开发其土地资源的价值,对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土地复垦有利于降低水、土地消耗强度,保持水土平衡度,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三是复垦废弃煤矿土地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复垦废弃煤矿土地是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复垦废弃煤矿土地既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复垦废弃煤矿土地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从而促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2 山西省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现状

2.1 严峻的耕地形势

山西省耕地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极其严峻。据统计,全省现有耕地面积4.56万km2,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800.04 m2,是土地资源严重贫乏的省份。加之建设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种增加一方面压占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废弃现象,同时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山西省人口急剧膨胀,人均耕地日益下降,土地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土地复垦继而受到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重视废弃煤矿土地的复垦,已成为山西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2.2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支撑不到位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逐渐兴起,较大规模的矿区土地复垦已经开始。在总结了一些复垦技术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废弃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支撑不到位的问题。在实际复垦过程中,基本沿用已有的复垦技术,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是盲目复垦,没有起到实效。废弃地复垦现状具有复杂性,但现有的复垦技术方式却比较单一,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将煤矸石填埋在塌陷土地上,对挖损、污染破坏的土地尚未提出先进的技术。

2.3 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步伐

2.3.1 山西省对废弃矿区土地破坏的类型以及形成机制研究、复垦对象的规律性研究、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的相关关系研究等方面不够深入,未及时对土地复垦实际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复垦工作在多地大面积的开展,逐渐表现出土地复垦理论不能够指导复垦实践,严重制约了当前土地复垦的进行[2]。

2.3.2 复垦模式相对滞后。从实际情况看,矿区农民对复垦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复垦投入较高,但收益较少,且短期内生态效果不明显造成的[3]。因此,要顺利开展复垦工作,必须要经过相关研究,提出能够解决农业复垦后土地生产力问题的方法。

2.4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资金不足

资金渠道不畅通,难于落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既然是政府倡导废弃煤矿土地复垦,那么政府就应加大投资,企业没有义务去复垦。同时,企业投资废弃煤矿土地复垦成本较高,导致企业资金不足,鉴于当前经济效益差,得不偿失,投资后企业生存困难,致使企业对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没有强硬外因条件下,企业仍以眼前利益为上。

3 山西省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的优化模式

3.1 基于不同区域优化的土地复垦模式

土地复垦方法的选择受当地采矿模式、开采程度等的影响,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合理科学的复垦模式,才能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现就山西省各地不同情况,将复垦模式分析如下。

3.1.1 农林牧综合的复垦模式。山西省北部多是高山丘陵,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干燥、多风、寒冷,裂缝比较严重,适合采用农林牧综合的复垦模式。该模式是先对裂缝进行修复,然后采用生物措施,修复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3.1.2 生态农业复垦模式。山西省东南部地处低山丘陵,自然资源条件好,农业产出率相对高,适合采用高效生态农业复垦模式,将恢复耕地作为复垦的首要目标,改良和熟化土壤,优化耕作条件,合理配置农作物,逐步融入畜牧业,增加农副产品的产量,建成工矿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区,实现更高的经济目标[4]。

3.1.3 植被重建的生态林模式。山西省西部地处山地丘陵开采区,因煤矿开采引发的土地裂缝多,宜采用植被重建的生态林模式,采用工程措施用煤矸石、采矿废弃物将裂缝填充,在此基础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生态林复垦。综合利用当前有效资源,结合矿区所处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建立防护林带,或发展生态农业、休闲产业、生态旅游业。

3.1.4 综合治理复垦模式。山西省中部地处黄土丘陵的开采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当地农民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少,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宜采用一步到位的综合治理复垦模式,即采用全方位的复垦规划将复垦后的所有土地进行统一的综合治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将农业、畜牧业、林业相结合,建立大型生态农业区,在此基础上,兼顾社会环境,建立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区、农家乐等来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价值,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通过综合治理,以达到增地、增效、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矿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的[1]。

3.2 基于不同地块优化的土地复垦模式

3.2.1 种植模式。在对塌陷区实施工程复垦措施后,依据生态位原理,将营养结构中的各营养单元,即生物成员配置在一定的平面位置上。如农林间作、农果间作、农药间作以及不同农作物间的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建立一个垂直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及产出效益,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2 种养结合模式。在对矸石山实施工程复垦后,依据生态位原理,在垂直面内具有不同的生态条件,适合于不同的生物物种生存,兼顾种植、养殖方面,将生物成员配置在适当的垂直位置上[5]。如在复垦的煤矿废弃地上种果树,在果树林内养鸡,鸡以果树上的虫类为食,鸡粪则为树下的土壤增加肥力和有机质,形成鸡灭虫、粪肥泥的良性生态循环。种养共存,相得益彰,增加效益。这2种模式是生态农业的体现,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创建了节约型发展生产的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生存空间的污染,开辟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因此,应该加快生态农业的复垦研究,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分层利用,不断提高其循环转化效率和系统的生产力。煤矿废弃地农业复垦必须坚持走生态农业复垦的道路,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4 废弃煤矿土地复垦保障机制

4.1 政府补偿机制

煤矿废弃地复垦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并没有强调“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复垦者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肯定和保护,致使复垦者丧失主动复垦煤矿废弃地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计划经济时期早已形成的土地破坏问题,难以找到复垦责任人。因此,建议按照“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建立鼓励煤炭企业主动复垦煤矿废弃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煤矿企业治理的塌陷土地,除了允许其优先开发并明确其产权以外,还要在土地开发税费、土地出让金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

4.2 公众参与机制

可以利用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大力宣传等方式,将煤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通过竞标方式交给优秀个人投资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复垦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论,科学规划,合理复垦。这样有利于复垦资金的筹集,推进复垦进度、增加复垦收益。

4.3 监督机制

任何一项资金的拨付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监督机制,就无法落实。煤矿废弃地复垦的各项资金的使用,也必须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认真落实到位。要把煤矿废弃地复垦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国家督查范围之中,有关部门应定期派出工作人员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审查,对审查出的资金使用不当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

5 结语

由于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仍存在规模较小、普及率不高、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在生态农业复垦中提出更为完善具体的生态循环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二是在生物复垦工程中立地条件类型的研究甚少,影响生物复垦植被栽植品种的选择,继而影响废弃地复垦效果;三是在对整体矿区废弃地综合治理的研究方面,提高区域复垦效益。

6 参考文献

[1] 侯晓丽.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 高志远,王绮,王铎霖,等.适宜性评价视角下的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研究——以白山市道清沟煤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1):968-971.

[3] 张晋,孙鹏举,刘学录.刘家沟铜矿生态农业复垦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3):143-145.

第5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对公园林带不足之处进行林相改造,将南屏山森林公园原有林地从单一的绿色林带向多彩的景观阔叶林转变,将公园建设成为融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养身保健、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

关键词:自然生态空间因地制宜郁闭度季相色叶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全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将位于全椒城市核心区的南屏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科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已成为全椒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项目定位:

城市中心緑肺

南屏山森林公园是全椒城市中心绿量最大、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自然生态空间,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市民活动的城市氧吧。

文化展示窗口

方案以全椒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利用传统设计手法来展示全椒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全椒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展示的窗口和传播的媒介。

城市休闲长廊

南屏山森林公园应充分考虑全椒城市发展需求,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景观形式丰富,活动功能多样的高品质绿地休闲空间,是全椒的城市休闲长廊。

根据南屏山森林公园的自然条件和现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南屏山森林公园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融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养身保健、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因此,本方案总体上将南屏山森林公园分为四个功能区块:

生态文化保护区

儒林风情商务区

休闲运动区

科普体验区

1、生态文化保护区

生态文化保护区位于森林公园的南片区,主要由文化展览,康体娱乐,生态涵养三个主题部分组成,是体验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和全椒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主要景点有:南入口广场、乌龙塔、全椒历史与书刻艺术博物馆、暮景园、盆景园、笔峰毓秀、王枫亭等。

2、儒林风情商务区

儒林风情商务区位于森林公园北部,是依托历史古迹“南岳行宫”而建的徽派建筑商业街区,是游客进行购物、餐饮、休闲、聚会等活动的特色商务区块。主要景点有:儒林风情街、南岳戏楼、南谯书院、南岳行宫、探花湖、探花亭、乌龙泉等。

3、休闲运动区

休闲运动区位于公园东部,设计依托原始矿山等特殊地理条件,设置吊脚楼,假山瀑布,游泳池,从而形成一系列户外活动空间,是南屏山森林公园最具活力的游览区域。主要景点有:东入口广场、水上楼阁、森林浴场、假山瀑布、云影亭等。

4、科普体验区

科普体验区位于公园东北部,是以岩石、中草药和养生为主题的科普教育体验区块,主要景点有:岩石园、中药养生园、禅净园、林中漫步等。

二、现状植被的改造:

在公园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南屏山森林公园目前的植被类型存在不少问题,如植物层次结构单调,季相、色彩变化不够丰富,景观效果差等,为配合公园建设,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对公园林相进行合理改造。

(一)、林相改造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2、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二)、现状分析

公园内植物交替繁生,有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以及人工落叶阔叶林。整个公园树种资源较为丰富,中部、北部林分郁闭度大,东部、南部以毛竹林为主。原有上层植物长势良好,整体缺少中下层植物,原有下层植物多为杂草及上层乔木的更新苗(尤其是小构树);土壤方面局部有黄土现象。

改造区内原有上层树种有:马尾松、构树、槐树、板栗、毛竹、淡竹、香樟、杜仲、柏树、朴树、刺槐、青桐、玉兰、楸树、女贞、重阳木等;原有中下层树种有:紫薇、腊梅、十大功劳、迎春、南天竹、雀舌黄杨等,植物种类约400余种。

下面通过几处节点的设计来对林相改造进行阐述:

(三)、改造设计

1、王枫亭节点

现状分析

原有亭子外立面残旧,周边铺装也有破损。周围植物为女贞,无中下层植物,地面黄土。

根据现状,原有亭子需修复,原有王枫亭碑需移除,增加铺装面积,在铺装中增加绿化。铺装中绿化面积最大处(在2条连接王枫亭的道路口)设计一处植物对景,在其他铺装绿化内种植开花色叶的中下层植物。在女贞林下,种植开花、色叶的中下层,丰富植物层次,覆盖地面。铺装边有较多石块,在石块周边以丛种的形式种植灌木。

配置植物

二乔玉兰-桂花-红枫-花石榴-日本早樱-紫薇-美人茶-红叶李-红花继木球-构骨球-火棘球-朱砂根-龟甲冬青-黄花决明-紫鹃-春鹃-金丝桃-红花继木-绣线菊-大花六道木-八角金盘-矮紫薇-南天竹-鸢尾-土麦冬-石蒜-常春藤-络石-

2、怡年园节点

现状分析

原有周边环境较为空旷,有大面积空间,在空旷处建设怡年园,设计铺装、建筑、长廊。

原有植物为侧柏、扁柏,无中下层植物。在入口处种植鸡爪槭,周边种植开花色叶中下层,穿插常绿乔木。

植物配置

香泡-桂花-女贞-红枫-日本早樱-垂丝海棠-美人茶-腊梅-金丝桃-黄花决明-锦带花-金丝桃-贴梗海棠-迎春-黄馨-八角金盘-紫鹃-春鹃-金森女贞-红花继木-南天竹-朱砂根-小叶栀子-大花六道木-鸢尾-石蒜-土麦冬-常春藤-络石-红花酢浆草-佛甲草

3、笔锋毓秀道路1.2m标段一

现状分析

现状原有上层植物长势较好,但以落叶乔木为主,下层植物也以落叶、绿色为主,局部地区黄土,同时,出现坑洼地势。

原有植物

乌桕、合欢、枫杨、构树、刺槐、沙朴、楝树

方案设计

此园路是通往笔锋毓秀节点的园路之一,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观赏游览的作用。

植物方面

A 保留原有上层植物,增加常绿的中层植物,如桂花、石楠、山茶等

B 梳理原有杂乱的灌木地被层。

C 增加常绿及开花灌木,丰富色彩变化。

D 园路两侧退让15m左右进行植物种植。

E 在坑洼处补种常绿大乔木。

土壤方面

运用土方将原有石块及坑洼地势进行处理。

设计形式

以补种的方法种植大乔木,以片植的形式种植常绿中层植物,丛植的形式种植下层植物,以常绿、开花作为改造的趋势。

配置植物

香樟-广玉兰-桂花-石楠-女贞-山茶-夹竹桃-金丝桃-春鹃-紫鹃-绣线菊-栀子—迎春—石蒜-大花六道木-红花继木-土麦冬-常春藤-络石

4、笔锋毓秀道路1.2m标段二

现状分析

原有植物:板栗、扁柏

原有上层植物长势较好,但是品种单一,以板栗和扁柏为主,地面大部分,原有岩石较为丰富。

方案设计

对原有地势进行处理,增加土壤,利用原有岩石,搭配下层植物进行设计。以不同规格的春鹃、紫鹃为主要灌木,林带下种植常春藤、络石等地被覆盖。

配置植物

春鹃-紫鹃-土麦冬-兰花三七-常春藤-络石

5、笔锋毓秀道路3.5m标段

1、现状分析:

原有上层植物长势良好,种类丰富,常绿落叶搭配合理;原有下层黄土,以小构树居多,缺少中下层植物,现状原有岩石较多,靠近路边,局部原有地基。

原有植物:香樟、女贞、雪松、玉兰、白杨、枫杨、腊梅、侧柏、构树、槐树

2、方案设计

作为整个森林公园的主园路,是引导人们走入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所以在对于主园路入口段,我们将做一下设计处理

植物方面

A保留原有中上层植物

B在园路退让15-20m之间进行植物补植。增加中下层植物,在原有岩石周围种植开花,色叶下层植物,丰富岩石与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或在岩石周边种植络石,形成岩石若影若现的景观。

C 在园路退让1-3m内用土麦冬、兰花三七等地被植物进行处理。

D将原有灌木类型的小构树进行清理

土壤方面

A局部增加覆土,对原有的地基做适当的处理。

设计形式

以丛植的形式种植中下层植物,以开花、色叶作为改造的趋势。

配置植物

第6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政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3-0100-03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体系的基本结构是以基本准则为指导原则,以固定资产、存货等基础业务准则为主线,同时兼顾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等特殊行业中的特定企业。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时代特征,适应了我国宏观政策的要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对固定资产弃置会计政策作出了规定。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提出,也正是在这理论框架下的具体体现。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定义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也叫固定资产弃置成本,或资产弃置义务,相当于一项预计负债。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应承担保护和恢复环境等义务所规定的支出。例如,核电站、石油开发企业,在进行相关工作时而废弃的核废料、油气井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应当承担起该责任,而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是巨大的。所以,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具有明显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以及费用金额大的特征。

(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在确认其初始入账价值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准则的要求,将符合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为预计负债。弃置费用属于未来企业发生的环境恢复义务支出,它的确认条件与预计负债相类似。我们可以通过预计负债的确认方法,从而判断出企业是否需要确认弃置费用。但弃置费用有一个特定的确认条件就是必须是特殊企业的特殊资产,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所发生的支出并不属于弃置费用,而应当在费用发生时利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的可能产生的负债。《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的,应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按照现值计量以确定应当计入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并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根据预计负债的实际利率与摊余成本来确定利息费用,然后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计量,应当正确反映弃置费用支付储备的形成过程。弃置费用是未来发生的支出,而计入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的是弃置费用的现值,两者相比相差很大。因此我们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而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计算出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从财务角度上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过程。支付储备的形成是将要支付的弃置费折算为现值计入初始固定资产原值,然后通过折旧方式将这一部分价值分期计入成本费用。在对未来金额进行估计时,企业不仅要对通货膨胀、技术进步等外界因素作出合理的假定,还要对它的时间分布进行预计,甚至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计算出期望值,以确定未来预计支付的金额。在进行折现时,还需要考虑折现率的确定。企业应当认真考虑各方面因素,相互借鉴,以获取相对准确客观的弃置费用金额。准确估计弃置费用的大小,可以有效地防止收益与费用不配比的情况发生,正确反映企业相关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新会计准则中弃置费用会计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的适用范围较狭窄

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弃置费用会计概念,然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仅仅是将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站等特殊企业的资产弃置义务纳入弃置费用的计算范围内。美国FAS NO.143中对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范围的规定,为全部的会计主体。相比之下,我国准则关于弃置费用规定的范围较狭窄,大部分企业是可以不受该条款约束的,当然也不需要承担恢复环境的相应义务。这明显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冶金矿山与石油天然气等企业存在类似的经济环境特征,当企业对资源开采耗尽时,所废弃的材料设备,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应当承担恢复环境的义务,计算其弃置费用。石油天然气的弃置费用计算有明确的规定,计算依据是非常充分的,但冶金企业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冶金企业来说,无论是从国家规定还是弃置费用确认条件来说,它都应当承担恢复环境的支出。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当将在未来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会存在弃置费用的行业纳入到弃置费用的核算范围内,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避免短期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确认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确认范围,明确指出只有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站等化工企业。对于煤炭、矿山等企业是否需要确认,以及需要多大规模,是否无论大小均要确认计提弃置费用,并未明确规定。矿石的开采以及与其相关设施的报废,无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破坏。是否只要是矿区都应该确认其弃置费用呢?笔者认为,矿区弃置费用与它所处的特定环境相关联。例如,矿区处于铁路、桥梁、公路或者其他的大型建筑附近,随着矿石的不断开采,必然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很可能造成道路凹陷等严重后果。又如,矿区位于大山脚下,矿产资源被采空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恶劣灾害,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再如,矿区位于河床附近,一旦矿产资源被采空,很可能引发决堤、地面裂开等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我国近年来因此发生的事故数不胜数,迫切需要相关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固定资产》准则中,将弃置费用作为或有事项来处理,利用预计负债科目来核算。同矿区一样,如何确认油气资产弃置费用的范围,也需要政策的明确规定。因为,天然气或石油的开采都需要用到油气井等相关设施,但当油气资源枯竭、油气井遭到破坏而不能修复时,它就是报废资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确定其弃置费用。根据行业特性,油气井的报废费用基本包括:拆除费、填埋费、清理费、环境治理费等。然而这些费用是否都应计入弃置费用中呢?这是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作出明确规定的。

2.计量问题。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中,如何准确计量弃置费用的金额,成为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因素,一旦被不法企业滥用,将成为操纵企业利润的一种手段。然而新颁布的准则中,对于弃置费用的支出范围、折现率的选择、折旧方法规定不明确。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如果有明确证据表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当前资产价值,那我们是否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对外披露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核电站的核设施、石油天然气的油气井,它们的报废成本都是相当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超过固定资产本身的成本,并且弃置费用并不是发生在当期,而是若干年以后,通货膨胀、技术革新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弃置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如果不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到成本中,然后分月计提,那么在资源耗尽后,企业未必有能力承担所有的环境恢复费用。然而,企业又如何准确计量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呢?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特殊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后,将预计负债折算为当前现值,与取得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进行折旧。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弃置费用与现值之间的差异,分期计入财务费用,并调整预计负债的金额。计算每年需提取的利息费用时,用各年年初预计负债的金额与原贴现率相乘计算,最后用利息费用的累加值加上固定资产的初始值即为弃置费用。然而按照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会有一些因素影响固定资产的价值,那就需要重新计算弃置费用。但如果按照现值重新计算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不仅仅是会计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技术问题。

美国FAS NO.143规定,只要资产弃置费用的公允价值能够合理估计,就应当在该费用发生当期按照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预计负债予以确认。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它明确了资产弃置费用确认的时间是在义务发生时,确认的金额按公允价值计算。而我国新颁布的准则中并未明确指出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只是强调使用未来应付金额的现值来计算。这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实际操作还是具体计算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固定资产属于一项长期资产,我们虽然在当期确认了弃置费用的金额,但这是企业未来对环境恢复义务的支出,在当期并未真实发生。弃置费用的发生是在以后的若干会计期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存在很多变化因素。那是否需要我们对它重新估算,又如何估算呢?然而企业将弃置费用列入到成本中,重新估算必然会影响其当期利润,那又怎么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呢?我们是否可以效仿美国,利用公允价值计算弃置费用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的。

三、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政策的建议

新的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进行了阐述,但不管是理论的严谨性还是操作上的实践性都是不够的,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

(一)扩大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的适用范围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仅将油气和核电站等特殊资产列入弃置费用的核算范围内,而其他也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却未列入其中,这显然是不够的。例如,煤炭开采、金属冶炼、造纸、制药等活动,都会不可避免地污染空气和水。同时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用煤炭作为燃料进行生产活动的化工企业、烟草公司、供暖企业等,都会制造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废物,破坏臭氧层和生态环境。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涉及面是非常广的。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应充分考虑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对在未来固定资产弃置时可能属于需要承担环境恢复义务的企业资产加以规定和界定。只有不断完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政策,扩大其适用范围,才能引导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促使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保护和爱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关于弃置费用金额的计算是通过现值实现的;而美国则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算。笔者认为,利用现值计算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易事,因为弃置费用是一项未来义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通货膨胀、新的法律政策的出台、技术进步等外界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原估计数产生影响。若不进行调整,将会使变化后的弃置费用与原估计的弃置费用产生差额,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公允价值不同于现值,它的计算考虑了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因素,对未来弃置费用的履行方式是建立在由第三方承担恢复义务上,而不是企业自行承担的假设上。这就更具有真实性,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我国可以在未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借鉴美国FAS NO.143中关于弃置费用的规定,用公允价值作为唯一目标的期望现值来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进行计量。

(三)研究制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单独的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具有费用金额大、不确定等特征,这对于其他费用来说,具有特殊性。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说明,寥寥几行字,在空间上仅涉及石油、天然气、固定资产、或有事项等,跨度较大,内容较简单。鉴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与计量的操作复杂性及不确定性,我国有必要对弃置费用制定出单独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其确认与计量的方式方法。

通过专门的准则来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规定弃置费用各项指标的核算和具体会计处理及财务上的披露要求。对具有弃置义务的企业进行划分,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计提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通过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来不断完善和规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

我国利用会计和法律手段能够有助于企业将弃置费用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遵循“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环境恢复支出逐渐转嫁到企业,让企业承担该项支出,迫使企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防止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序.环境会计制度构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周志方,肖序.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2012(1):44-47.

[3] 张庆阁.弃置费用会计处理存在问题解析[J].会计之友,2012(7):12-14.

[4] 李爱君.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商业,2011(5):11-16.

[5] 王琳,原鹏.弃置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及应用[J].商业时代,2010(7):46-47.

第7篇: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问题范文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效益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全区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双五”企业4家。和孚中水饲料水产养殖中心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中林南星湖州合板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新增市以上农业名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16只,方示”牌黄花菜、青藤”牌葡萄通过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建设了3个种兔场和10个扩繁场,金獭兔”银湖羊”温氏鸡”樱桃谷种鸭等一批特色畜牧业得到进一步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完善,新增各类农村中介组织10家。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全区农业实际利用外资346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1亿元。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全年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外贸出口达到1.04亿美元。

坚持一手抓扶优扶强,一手抓淘汰落后生产力,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共确立区级重点项目49项,开工37项;全区工业性技改项目378项,新开工项目270项;完成工业性投入45.5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投入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0项。块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木地板销售达到75.8亿元,新型电子元器件销售收入达到55.2亿元,电梯销售收入达到13.8亿元。知名品牌不断涌现,久立”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结束了没有国家级商标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6只产品荣获国家级免检产品称号,5只地板品牌荣获年全国木地板行业市场影响力十大品牌。新增省级名牌2只、省著名商标4件、省级知名商号4个。规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72.6亿元、销售收入270亿元,分别增长32%和31.5%全区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52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3家,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1家和3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全年共取缔264家褪色加工点,拆除187个有机玻璃单体灶,完成219家小化工企业的整治工作;共拆除22座机立窑,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全年拆除14座机立窑的任务;共关停26座粘土砖瓦窑,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整治目标。区拆除粘土砖瓦窑的经验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切实加大古镇保护与利用项目的推进力度,实施了立面修复、石板路铺设、三线下埋和“十字港”景区建设,改造了厕所、节点和桥梁,修复了丝业会馆、镇史馆和广惠宫,疏通了古镇区内的交通体系和河网水系,并且做好丝行埭农贸市场搬迁的前期工作。制定了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试行办法》古镇管理日趋规范。加快推进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3.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00多万元。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市场成交额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1.4%新开设各类品牌连锁企业8家,农村连锁超市取得新发展。

二积极推进城市建设

突出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水系和绿化等专项规划、全区村庄布点规划和部分示范村建设规划,城东、城西分区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准,确定了中心城区19个新村选址。

坚持建设为重。投资近亿元完成了以雨污分流、三线下埋及绿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人瑞路、嘉业路、南林路、泰安路改造和泰安路霓虹灯一条街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的消防站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方丈港农民新村二期工程拆迁安置房顺利竣工。中心城区改造、新建公厕14座。实施古镇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南东街复线建设、青平桥辅道建设、景区水系整治、便民路大修和古镇主出入口停车场等工程。开工建设凤桥港延伸段河道整治工程。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练市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启动了双林、菱湖污水处理厂建设。

不断深化管理。积极开展夏季环境大整治等活动,实施中心城区重点街路生活垃圾袋装化、主干道18小时清扫保洁、主要河道12小时保洁等制度,加大卫生死角、河道垃圾、牛皮癣”等清理力度,中心城区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实施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等违章行为。以点带面,创建嘉业路示范街,提升中心城区亮化、美化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违章建筑冒头的现象。建立了动迁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依法动迁力度。

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努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规模大的项目。全区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12个,占新批项目数的13%占新增项目总投资的72.4%积极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以民引外”嫁接世界强势企业,巨人电梯有限公司与世界第三大电梯制造商芬兰通力集团合资成立了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越球电机与全球同行业排名第一的法国尚飞集团合资成立了浙江联大有限公司等,被誉为“现象”全年合同利用外资达到2.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亿美元,实现了区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新增出口企业28家,完成自营出口2.5亿美元,增长35.8%对外经济合作全面推进。新办境外企业2家,劳务输出25名,组织了7家企业赴阿联酋长期开展境外贸易。成功举办旅游节暨经贸科技洽谈会,有22个项目上台签约,共引资34亿元。

认真做好接轨上海文章。全年共引进上海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3.21亿元,实到资金2.68亿元。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上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南方集团、洪波集团等10家企业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

切实加快平台建设。经济开发区在资金严重短缺、土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我加压,负重奋进,投入2亿多元完成了科技孵化园7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了年丰路西延段、南林分区四纵四横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为全区开放型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练市工业园区、双林和菱湖工业功能区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四有序推进城乡统筹

省、市、区和镇四级共配套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农村“康庄工程”全面完成,并通过省市验收。实现村村公路黑色化,村通公交车率达到96%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完成216个自然村整治,新增受益人口30219人。新增省、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6个。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航道砌石护岸39公里建设清水河道101公里标准圩堤150公里完成了菱湖镇和石淙镇的农民饮用水工程。以废旧厂房、矿山及宅基地等的整治为重点,盘活土地存量2000亩。平原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区被授予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区,4个村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镇、练市镇的生态镇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菱湖镇射中村等4个村成为市级生态村。省“811环境污染整治、区域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完成6个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试点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不断完善环境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覆盖全区、涵盖全体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救助低保困难群众6512人,完成特困群众危房改造85户。建设完成并启用福利院,创建三星级以上敬老院6个,全区敬老院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88.3%和94.6%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2.9%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6%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载体,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市民素质等四大工程,着力构建全国、省、市、区四级文明创建体系,努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镇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称号。分别获得省级卫生镇的称号。实施群众文化“十百千工程”和“农村文体建设年”活动,全区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00多场次,安装体育健身路径17条。认真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力度。

积极开展省级科技强区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做好接轨上海产学研合作工作,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全区新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27项,列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项,申请专利176项。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省级以上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项、国家级星火项目4项、国家级新产品2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农村科普工作深入开展,镇和练市镇荃步村分别通过省级科普示范乡镇、村验收。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覆盖城区的宽带骨干网初步形成,4家企业成为省级以上信息化试点企业。

学校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投入8800万元新建校舍51500平方米全区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30%50%以上的中小学完成“校校通”建设。地方课程建设和“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奖”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拓宽教师培养途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义务教育适龄少儿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超过99%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91.17%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区新出生人口2972人,计划生育率达到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6‰。探索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新模式,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参保人数37.5万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5个,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7.6万份。预防和控制急性肠道传染病等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在实践中得到加强。

积极实施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新增就业岗位8510个,帮助6087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8%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040人,失业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078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8210人;被征地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达到13902人,其中参加基本生活补助制度13526人。

坚持社会稳定“一票否决制”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综治工作网络。打防控一体化合作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全年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七类重大恶性案件立案数比上年减少13起,破案率达100%。成立了区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认真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组建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江南皮货市场和中和家私城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完成。加强全区应急体系建设,成功抵御了四次台风的侵袭,切实做到不死一人,损失最小”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