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为了让学生重视眼睛健康,增强学生爱眼护眼意识,促使其养成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防治近视工作,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改善学生视力状况,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予以高度重视,组织各班开展了以“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主题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今年“爱眼日”活动宣传主题,通过班主任会、教师会向全校教师进行爱眼护眼常识的教育,学习《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和《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校近视防控指南》,加强全体教师为保护孩子眼睛的责任感和主动意识,提高了教师指导孩子用眼的知识水平,
二、充分利用班会、队会,通过观看视频讲解让班主任给同学们上一节预防近视的健康课,从产生近视的原因、早期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对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如座姿、看书、眼保健操、眼部的调节等)进行示范指导,并通过形象生动的举例说明和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三、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上好体育课,提高课间活动质量。学校值周领导、教师和值周学生每天跟班检查落实情况,周周进行评比。
四、教育学生采取正确的读写姿势。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检查学生的听课、读书、写字的姿势,并及时纠正。
五、通过班级群、互联网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了眼保健知识的宣传,传播眼保健知识,提高家长的护眼意识,让他们加强教育子女,并为保护孩子的视力对家用灯光等进行调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紧密配合。
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二年级学生不要求布置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每天晚上要求孩子必须在9点30分前睡觉。鼓励他们多到室外活动,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注意眼睛的营养供给和合理科学地用眼。
什么是低视力?低视力包括了视力、视野和对比明感度都下降等多方面的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当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3至0.05之间,通过手术、药物治疗或戴上普通眼镜进行屈光矫正都无法改善时,则为低视力。
不同的年龄段人群中存在不同的低视力病因。一般来讲,老年低视力病因主要是: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等等,儿童低视力病因主要是: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等等。
低视力者可以通过应用助视器、电子助视器等并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视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低视力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知觉训练,独立生活能力和运动发育等方面的训练。
实践证明,通过康复训练是能够提高低视力者的视觉能力的,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他有一点点光感,就一定让他多用眼看,要充分发挥其残余视力的作用,否则,其视觉能力会越来越差。
我原来对有关低视力的知识也是一片空白。去年年底,盲人月刊与北京市朝阳区盲协、北京奥美达科技有限公司一起举办过为低视力者捐赠助视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北京盲校老师的讲课,又学习了有关材料,这才补上了“低视力”这一课。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至4500万人,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35亿人。我国目前有视力残疾人1233万人,其中低视力是多数。我国每年新增盲人45万人左右,新增低视力者110多万人。过去,由于知识欠缺或片面认识,一些人只关注全盲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低视力问题,忽视了低视力人群。任何片面性的认识和做法都不利于全面的防盲治盲、扶盲助盲,不利于全体人民的视力健康和生活幸福。
通过参与捐赠助视器活动和关于低视力知识的补课,使我对关注低视力问题,救助低视力人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新认识,使我对爱眼护眼、防盲助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新认识。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抛砖引玉,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普及关于低视力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低视力的认识,加强对低视力者的关注与救助。要让人们都知道什么是低视力及其病因、如何预防低视力;要让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助视器,怎么通过使用助视器和康复训练来提高视觉能力,要让人们都知道低视力者的残余视力是宝贵的希望之光、生命之光、幸福之光,要为其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残余视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要让人们都知道,关心盲人,包括关心全盲人和低视力者,关注、救助低视力者时间紧迫、刻不容缓,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二、要对全国的大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爱眼护眼防盲治盲教育,要特别关注并积极救助儿童、青少年中的低视力者。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近60%,居世界之首。小学生达40%以上,初中生60%以上,高中生达76%,大学生高达83%。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爱眼护眼防盲治盲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家庭和学校抓起。儿童、青少年眼睛的健康与否,关系其一生的生活和事业,关系家庭和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家庭和学校要从环境、饮食、睡眠、学习、锻炼、安全等方面来教育孩子爱眼护眼防盲治盲。对儿童、青少年的低视力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救助,要像抢救生命一样抢救孩子的眼睛,抢救得越早、越快、越全面越好。千万不能让孩子们沿着近视高度近视低视力全盲的路子走下去。
三、各级残联、盲协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把防盲治盲与扶盲助盲结合起来,把关注全盲人与关注低视力者结合起来。我们应像大抓“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一样,积极救助低视力,提高低视力者的视觉能力和生活工作能力。很多地方残联招聘低视力者当残疾人专职委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我们不但要关心其工作,更要关心其健康,特别要关心其视力健康,使其不能过分劳累,不要使眼睛再受伤害。我们要关注、救助低视力者,既要管儿童、青少年,也要管中老年人,既要管城镇,也要管农村,各行各业都要管。各级残联,盲协虽不能代替各行各业的具体宣传预防保护工作,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社会宣传、社会协调、社会救助工作。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人人自觉爱眼护眼、人人自觉扶盲助盲”的良好风气。
四、盲人和低视力者应首先学好爱眼护眼防盲治盲的知识,学好低视力的训练、保护知识以及助视器的使用与保养知识。每个盲人和低视力者都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宝贵的残余视力,珍惜现有的一切条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保护。同时也要努力做好爱眼护眼防盲治盲的宣传工作,把自己如何预防、保护、康复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以此教育子女、亲属及身边的同事,教育青少年,使更多的人真正行动起来,自觉爱眼护眼扶盲助盲。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咱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简谈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激发儿童生活的热情
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既然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要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他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
1.唤醒生活──激发兴趣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开课伊始,老师出示一条谜语:“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这一浅显的谜语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起。
随之教师设问:我们有了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生:有了明亮的眼睛,我可以看到绿绿的小草。
生:我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和好多美丽的风景。
生:我可以看书、写字。
……
2.融入生活──主动参与
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一点点被唤醒后,老师出示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可爱的动物、新鲜可口的水果、学校的歌舞等,再一次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之后师又一次问学生:你明亮的小眼睛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有了美丽的视觉感知,这时候交流的人多了,说的面广了,语言也丰富了。一组生活化的图片,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成为课堂真正的小主人。
透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者无论是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是活动本身,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整个活动过程始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谜语导入话题,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从儿童最熟悉的自然、生活引导开去,在欣赏与交流中深深地感受到眼睛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注重活动体验,促进儿童心灵的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可见,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与感悟是何等的重要!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智力与实践活动去体验、感悟与领会。课堂上老师要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1.在活动中感悟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在这节课的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闭上眼睛写字。当写完字睁开眼睛的一瞬间,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学生表情各异,有人觉得写的太可笑了,有的觉得写的难看而难为情的,这时教师顺水推舟,跟学生展开了聊天式的问答。
师(指了一名不想展示字的女孩):怎么不想给我看?怎么啦?
女孩:今天写得太难看了,不好看。
师:今天怎么写得不好了?
女孩:刚才闭着眼看不见,不知道该怎么写。
师(另一学生):对自己刚才写的字满意吗?为什么?
生(摇头):不满意,今天写的字有的大有的小,不在一起。
师:那刚才闭着眼睛写字是什么感觉?
生:闭上眼睛一点也看不见,不知道写哪儿。
师:看来没有了明亮的眼睛字就写不好了。那眼睛看不见了还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生:走路看不见会走错地方。
生:再也看不到好看的动画片了。
生:眼睛看不见,吃饭时夹不了菜呢。
……
一个闭眼写字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兴奋之余感受到没了眼睛写字竟是如此困难的事,游戏活动后的追问,让学生明白了原来没有了眼睛竟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这么多的不方便,从而懂得眼睛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感悟眼睛的重要性的目标就这样无声无痕地完成了,同时也为后面学生知道要保护好眼睛发挥了较好的催化效应。
2.在活动中体验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在学生感受到眼睛很重要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近视世界、亲自感受戴眼镜的不方便。在这一环节,师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观看,随之要学生用纱巾蒙上眼睛再次看动画片,观看完后,让学生谈两次观看动画片的感受。
生:第一次看得很清楚,蒙上纱巾后只能看见一点影子,看不清晰。
生:第二次看的时候就好像雾一样,看不清楚。
师:同学们,我们的眼睛一旦近视后,看东西就跟刚才蒙上纱巾看东西一样的模糊不清,那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再也看不清楚东西了,我会很难过。
生:想看清楚又看不到心里很着急。
……
学生亲身体验之后谈到的感受是这么的真实,这么的深刻。此时的体验足以让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想法: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好啊!
课堂至此学生似乎已经有了保护眼睛的意识了,但体验还没结束,紧接着设计了四个步骤让学生感受戴眼镜的苦恼与不便,四个步骤层层推进,教育的力度一次比一次深入。
步骤一:学生戴眼镜体验。让学生上台踢毽子,戴眼镜踢,不戴眼镜踢,谈感受。步骤二:请出身边戴眼镜的同学上台现身说法戴眼镜有很多不便。步骤三:学生现场采访老师,询问戴眼镜的老师戴上眼镜有什么不方便。步骤四:想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有没有戴眼镜的,你知道戴眼镜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不方便,学生集体交流。
模拟体验、课前调查、现场采访,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在一次次地参与课堂探究与交流活动中加深了要保护自己的眼睛的道德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对于孩子们来讲,体验和感悟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三、指导学生生活,引领道德行为的形成
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取道德认知,掌握方法,还要引领学生把课堂上体验感悟、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付诸于道德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巩固知识、提升内容,又内化品行,这样才能达到《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生: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眼睛。
生:眼睛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们要保护好,不然,戴上眼镜就麻烦了。
师:你们知道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呢?
一、根据班级幼儿特点,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和关键。目前的现状是,教师对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健康教育只需要口头上跟幼儿说一说道理,甚至只作为幼儿园晨间谈话的内容,无需制订计划,特别是详细的计划,更不要说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在这种状态下,班级的健康教育就是提起则有、放下则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回头去反思班级的健康教育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制订适合本班幼儿的健康教育计划并遵照执行,是健康教育实施的前提和关键。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领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健康教材和图文结合的绘本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内容,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领幼儿健康发展。例如,小班的活动“橡皮膏小熊”,通过小熊三天的活动,告诉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玩的时候要注意:滑滑梯不能从下往上爬,拍皮球的时候球不要碰到鼻子,荡秋千的时候手要抓住绳子等等,要不然你就会变成橡皮膏小熊的。幼儿不愿意变成橡皮膏小熊,在活动中就要格外地注意安全,不使自己受伤,让幼儿有了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又如,小班的活动“笑脸娃和哭脸娃”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笑和哭是人常见的表情,不开心的时候不要乱发脾气。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快乐的情绪,引导幼儿多做“笑脸娃”,让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有健康与快乐相伴。活动“不挑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等,让幼儿知道不挑食身体才能棒,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中班活动“夏季的卫生”“得了传染病怎么办”告诉幼儿要养成常洗手、不生吃瓜果蔬菜、不喝生水、不去人多的地方等好习惯,做一个健健康康讲卫生的好孩子。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绘本“耳朵进水怎么办”“鼻子流血了”,帮助幼儿学会简单自救和自护的常识,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大班故事《明亮的眼睛》《牙齿上的小洞洞》让幼儿懂得保护眼睛和牙齿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眼睛和牙齿的重要性,提高了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在课堂上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全班幼儿,因此也更容易让幼儿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充分利用墙报的功能,张贴各种画报,向幼儿宣传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让幼儿知道健康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疾病的痛苦,从而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积累一些自救、自护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能积极从容地应对。
三、在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中,引导幼儿健康实践
健康教育不光是在健康教育课中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持之以恒,从而变成一种健康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在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中,利用儿歌、故事、图片、小广播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的健康实践。
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可激发幼儿的健康行为。例如,洗手的时候念《洗手歌》,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睡觉之前念《叠衣歌》:衣服小宝宝,快来睡睡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既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还可利用幼儿的这一爱好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故事中获得启迪,使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直观形象的图片更能让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例如,在洗手池上方贴上“洗手示意图”,让幼儿直观感受正确的洗手方法。午睡室张贴“穿衣叠被系鞋带”示意图,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穿衣叠被系鞋带。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巩固健康教育的成果
幼儿的健康教育如果只是局限在幼儿园进行,那只能是失败的教育,只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督促幼儿在家中的健康行为,巩固在幼儿园已形成的健康行为,形成家园一致的健康教育观念,才能更有效地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幼儿在教师的督促下,在小朋友的相互影响下,很容易地就能把健康行为形成常规,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在家里,也能像在幼儿园一样自觉地遵守一些有助于健康的生活常规,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但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快要吃饭了,烧好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已经端上桌,孩子要不就是忘了洗手,猴急地往桌上爬,甚至动手抓饭菜;要不就是无动于衷,继续在做自己的事情。无奈的情况下,家长只好端着饭碗喂,孩子边吃边玩,把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进餐习惯抵消为零。因此,孩子的健康行为只有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反复的提醒下才能形成习惯。
另外,所有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可以让孩子去尝试一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中,幼儿才能逐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为增强广大少年儿童爱眼护眼意识,促使其养成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时刻注意着,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2021范文,欢迎参阅。
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一我是个喜欢看书的女孩子,平时没事手里就捧起书来看,躺着看,站着看,走路时看,乘坐汽车时看,灯光不足的地方看,太阳光下看,久而久之,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竟变成眼神呆滞的近视眼了。我从三年级就开始视力模糊,本想配一副眼镜,可是妈妈极力反对,一直到五年级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才勉强配一副眼镜。我成了“小博士”,真后悔。
近视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它为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方便。妈妈有反对我戴眼镜,每当我戴起眼镜,妈妈总是叫我不要戴,主要原因是女孩子戴眼镜不好看,天啊!我近视了,视力模糊,东西看不清楚了,那有讲究好看与否呢?妈妈实在是不懂得女儿的'痛苦,我的近视已经是达到300多度了。经常把对面走来的爷爷叫做“奶奶”,让人发笑,我真痛苦。若不戴上眼镜,稍微远一点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啊,白茫茫一片,好不舒服。
近视对我来说,真是件烦恼的大事情。尽管我配了一副眼镜,我谨遵母亲命令,没有时刻配戴在眼睛。但是要时时刻刻带在身边,而我常常忘记带着,以至于闹出笑话。有一次去看电影,偏偏忘了戴上眼镜,无可奈何,只能雾里看花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场面在模糊中看完了。还好是国语片,虽然影片的画面看不清楚,倒可以听得懂人物对话。要是外语或方言,那我就是瞎子和聋子了,电影有看等于没有看。更倒霉的是戴眼镜遇到雾天或热气,镜片上立即蒙上一层水雾,眼前一片茫然,真不舒服。
由于妈妈的反对,我只有看电影、电视、读书、写字时候才能戴上眼镜。平时我在大街上散步,对面来了的人跟我笑,我都不知道是熟悉的人,只管走自己的路,不知道我近视的人,还以为我目中无人,不懂礼貌。哎呀!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
上课时戴了一节课的眼镜,总是害得耳根疼,鼻梁酸。我好苦恼啊!我的苦恼还有多多的。我想:只有近视的人,才能够体会到近视的痛苦。同学们,好好保护自己的“灵魂之窗”——眼睛吧!不要轻易地去践踏它,要是让它失去了健康,戴上了眼镜,你就后悔来不及了。
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二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眼睛的重要性有多大,但,随着电脑、电视等高科技电子产品进入家庭的过程,现在学生们的近视率正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灰尘”。
作为一名近视的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后,我看到的不再是明朗、清晰的世界,如果不佩戴镜子我就像生活在迷雾中一样。
在我近视之后关于是否要佩戴镜子这个问题很是纠结:带镜子害怕同学们叫我四眼妹,不戴又害怕看不清黑板。终于,我也成为了“隔着玻璃看世界”中的一员。
也许只有戴着眼镜的人才理解戴着眼镜的人。其实,原来我也觉得没什么,但后来才发现带着镜子很不方便遇到冷天,镜子上就会上霜。而且,如果忘记带镜子,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有些同学也许认为既然戴眼镜这么可怕,那我近视还是不戴眼镜了。如果这么想那你就错了,不带镜子会使你的度数一路飞奔。最后成为高度数的俘虏,那样恐怕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吧!所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可是至关重要的
有人一定认为我太小题大做了,长大之后做一个手术摘掉镜子不就好了吗,其实哪里有这么简单。想要做这个手术,首先年龄是个问题,你一定要年满十八周岁才可以,恐怕我们还要等上好长时间;其次,角膜也要达到一定的厚度;还有在检查中如果你的眼睛有一项不符合要求,那么你就不能进行手术。
通过我这个“优秀范例”大家一定了解了视力对我们究竟有多重要。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法供大家借鉴:
1,看电视玩电脑一小时后给眼睛放个假;
2,多食像胡萝卜那样可以保护眼睛的食物;
3,多看一些绿色的东西,少在黑暗处看写;
4,如果你现在注意用眼卫生。
近视了并不可怕,你可以定期到医院检查,根据需要调换镜子。让我们一起保护眼睛拥有一个明朗的未来吧!
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三我是个喜欢看书的孩子,没事时手里就捧着一本书不停地看,走路看,躺着看,站着看,光线不足也照样看。久而久之,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竟变成近视眼了。我从三年级就开始视力模糊,本来想配一副眼镜,可是妈妈极力反对。一直到了四年级,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才配了一副眼镜.
近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它为我带来了不少苦恼,因为妈妈很反对我戴眼镜。每当我戴起眼镜,妈妈总叫我少戴,她说女孩子戴眼镜不好看。可是妈妈不了解近视的痛苦,尤其是我的近视已达三百多度,若不戴眼镜,远处的东西在我看来只是白茫茫的一片。
近视对我来说,真是件麻烦的事呢。因为近视,得时时刻刻把眼镜带在身边,而我又常常忘记,以致闹出笑话。记得有一次去看电影,我偏偏忘了戴眼镜,无可奈何,只得将就,结果那场电影就在模糊中过去了。还好是国产片,虽看不清,到听得懂。要是外语片的话,看了跟没有看一样。
由于妈妈反对我戴眼镜,我只有看电影、读书、看电视时才戴。有时在大街上迎面来了一个人对我笑,我也看不清是熟人,只管走自己的路。不知道我是近视眼的人,还以为我目中无人。唉!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以上的这些苦恼,我想,只有眼睛近视的人,才能体会到。
同学们,好好地保护你们的心灵之窗吧!不要糟蹋了它,等到你近视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四妈妈一提我近视的事,就开始叹气:“小时候,你的眼睛那个好,那个明,那个亮,黑的深不见底,让人知道世界上什么最纯。可是现在啊”好像失去了一个天大的宝贝似的。
也怪我的眼睛不争气。可是现在,我的眼睛不如以前明亮了,少了一点光泽。但是,多了一分成熟。我的眼睛好像成了鸳鸯眼----一只眼睛视力好,另一只眼睛视力差了一点。上课的时候,由于我的眼睛不争气,有些时候看不见黑板上写的字,我可算得上煞费苦心,我要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看清黑板上的字:用眼呀、打哈欠呀、(因为我发现只要一流泪,再一闭眼,睁开眼的时候就能看清楚字了)、问旁边的同学黑板上的字是什么呀,等等。在这里我可有一肚子的苦水呀!因为本人在班里是数一数二个子高的男同胞,由于我个子高,理所当然的被老师排到了最后头,想往前面那一排调换一个位子都不行,个子高竟然成了我的累赘,也罢!谁让咱宰相肚里能撑船呢?再说,只要本人好好保护好眼睛,排在最后一排也没关系!有句古话不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大将头上能跑马吗?还有,我写作业时,头趴的太低,通常都是妈妈在一旁大呼小叫我才把头抬起来。
还有,因为本人是一个极度热爱书籍的书虫,不,小小书虫。呵呵,本人看书看的可是昏天黑地的哦,不看不已,一看惊人。通常是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遇到好的书的时候,(本人认为)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来书来看哦,嘻嘻。本人看书的姿势可是五花八门哦!有躺在床上看呀、背靠大树看呀、走路时看呀、在灯光昏暗时看呀,等等。
那时我是多么的高兴呀。可以随便的看书、玩电脑,又不用怕被尊敬的“玉皇大帝”(我妈妈)站在书房里,板着脸,脸好似罩上了一层严霜,正在嘴像如机关枪一样,训人的话如子弹一样喷射而出,哈哈,幸好我没有这种遭遇哦。
但是,好景不长。
过了大约九个月后,体检了。一向视力优良的我竟然有近视!当我颤抖的手伸出那张“圣旨”后,妈妈那天使般的脸渐渐转变为满脸乌云,然后,(不敢再说下去了,太恐怖了)
总之,有近视是非常不好的,我多么希望我不再近视呀!
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心得五烦恼无时无刻都存在我们身旁,而我有一个伴随我整整四年的烦恼——近视。
一、测视力
下午,老师领着我们去医护室测视力。听到这个消息,我瞬间不敢喘气了——对我而言,测试力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来到医护室,我和我的“眼镜同胞”都叫苦连天,轮到我,我摘下眼镜,瞬间傻了眼——视力表上,我竟然连最大的那个“E”也看得模糊不清。我真想对它们说:“嘿,E哥,帮帮小妹吧!”但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不断摆手或胡乱指。哎,我要是不近视就好了!就不用为要测视力而心烦意乱了!如果我不近视,那以上阵,便可以把它们的正确位置一一指出,轻轻松松顺利过关。
二、镜上之雾
那个寒风瑟瑟的冬日下午,放了学,就赶忙回到家,搓着手,跑到饭桌前,端起热腾腾的饭碗,正想大口咀嚼,眼前却一片模糊。讨厌!眼镜上有气雾了!肚子空空如也的我连声抱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眼镜摘下,大口大口地吞饭。刚想夹筷菜,却只看到绿一块,黄一块,眼镜上还雾气肆虐。好不容易等雾气消停下来,饭菜就已经被一向本着“先下手为强”地精神地妈妈妹妹消灭得片甲不留,而我只能“望菜兴叹”。哎,还是那句话——我要是不近视就好了!那可恨的雾气就不会经常爬上我的镜片,骚扰本小姐了!更不会为吃不着美味,看不清东西而干着急啦!那雾气为什么总和“跟屁虫”似的跟在我身后?为什么总喜欢在我来到屋里,没了诫心,便悄悄“乘人之虚”爬上镜片?不近视,这些事怎么会发生?不近视,以我的速度,又怎么会使到了嘴边的佳肴“飞”了呢?
三、看医生
“许逸舫,我们去医院看一下你的眼睛的度数有没有加深。快!”星期六上午,本来计划着一觉睡到中午十二点的我被从温暖的被窝中拽起,来到那个充满药水味的医院。我有气无力地坐在视力表前,指着每一个戴着眼镜能看得清清楚楚的“E”。当医生告诉我眼睛没有加深时,我瞬间觉得五雷轰顶,早知会这样,我就不来了!哦!我为什么要近视!我为什么要到医院!苍天啊,大地啊!我的美梦没了!我的计划泡汤了!要不是近视,我现在还在睡觉呢!
近视真的太可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我的'这扇“窗户”,早早便蒙上了一层“白沙”它给我带来的麻烦可不少!眼镜总是不断向下滑落,我只能不断把它往上托,在妈妈的催促声中,需要毫无规律地跑医院、看医生,摧毁我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完美计划”,拍照的时候的时候因为镜片反光需要一遍又一遍,近视给我生活带来的不便无处不在。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安全,我们必须时刻防范着,因此,安全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使我们跨出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但是仅有安全的意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危机,培养我们抗拒各种危险诱惑的自制力,是我们必备的防范武器。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少社会新闻和实际案例都充分说明做到安全并非易事,这些血与泪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安全的意识。远离恐慌,拒绝暴力,真正学会自我保护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观看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视频了解到,很多关于安全知识的小常识。有很多事儿都要从我们身边做起,从小事儿做起,从小养成安全第一的好习惯。体会如下:
一、在家里
1、寒假期间在家要听从父母的话,不在家胡闹。不攀爬窗户、栏杆、防盗网等。
2、不乱使用液化气灶,不随意开关煤气开关。
3、不随意触摸接电装置、插头等,不随意动用家用电器,在家人指导下使用家用电器。
4、看电视要有时间观念,不常看,不长时间看,注意保护眼睛。
5、在家长的指导、监护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拿碗、拿筷子、自己吃饭等
二、在公共场所
1、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乱丢垃圾等。所有垃圾分类丢入垃圾桶里。
2、爱护公共设施,花草等。不随意践踏草坪等。
3、不在公共场所戏耍打闹。
4、不在公共场所攀爬公共设施。
5、不随意损坏公共设施等。
三、在马路上
1、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2、走路靠右行,靠边行走。
3、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
4、学习观看信号灯,黄灯站,红灯停,绿灯行。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从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能力。他人监督是指通过他人的察看和督促,使自身的言行更加规范化。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卫生知识和技能日积月累地内化到人的心理,上升到自主意识,并同他人的察看和督促相结合,建构起一个严密、完整的统一体系。为培养幼儿自主意识,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逐步形成自觉、民主、互助的班级氛围,进行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故选择了此课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卫生科学知识与经验的缺乏
幼儿的卫生态度、卫生行为和习惯,一般来说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中班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往往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与缺乏卫生科学知识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儿刷牙的方法不正确,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应该怎样刷牙;有的幼儿不愿意打预防针,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有的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沉默寡言、言行退缩,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与别人交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对他们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形成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卫生教育的特点与幼儿注意发展特征的影响
卫生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卫生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式的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及不良卫生习惯的改造都比较困难,并不是短时间内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反复提高、反复培养。
(三)家庭、社会等环境存在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农村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幼儿掌握文化知识,忽略其他品质的培养;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良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废物,小区脏、乱、臭等现象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孩子的年龄小,他们对所见的事情往往不能明辨。如果孩子接触的多为不利的因素,那么,他们的卫生习惯又会好到哪儿去呢?
三、实施的目的
自我教育和他人监督从丰富幼儿知识、给予机会商讨有关现象、相互提醒、监督他人入手,贯穿于幼儿卫生习惯培养内容的各个方面,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幼儿卫生习惯不再依赖成人的反复教育,幼儿的内部就能自主消化吸收。
四、实施的对象及时间
对象:中(1)班全体幼儿
时间:2013年2月--2013年6月
五、研究的方法与具体过程
一学期以来,我们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自我教育和他人监督的途径,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从自我教育与他人监督两个方面进行。
(一)自我教育,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
1.用观察法,了解本班幼儿卫生习惯的状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法中的逸事记录,了解幼儿已有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水平。观察记录下:有些幼儿不注意个人卫生;有些幼儿缺乏保护身体器官方面的知识;有些幼儿有偏食现象,不注意营养和饮食卫生;还有个别幼儿胆小,社会性退缩行为较明显,存在心理卫生的问题;部分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良,如爱随地吐痰、玩具乱扔……
举一实例说明:
时间:2013年3月1日 班级:中(1)班
幼儿:石杰 朱泽辰
记录:
星期四下午,小朋友们看动画片时,发现石杰、朱泽辰两位小朋友拖着椅子,不断往电视机屏幕前靠近。老师提醒:“朱泽辰、石杰,请你们将小椅子往后挪一些”。他俩看了看老师,没动。仍坐在离电视机屏幕很近的地方。
解释:石杰、朱泽辰两位小朋友的行为在班上较典型,有些幼儿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会不由自主地朝电视机靠近。他们不知道看电视离屏幕近会伤害眼睛,有损眼睛的健康。
记录人:朱华香
轶事记录能够如实地记录幼儿卫生习惯的情况。通过记录,分析幼儿缺乏保护视力的意识。为了让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谈话活动,师生共同商讨有关卫生习惯方面的问题,让幼儿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丰富幼儿用眼卫生的知识,促进幼儿自身卫生习惯的养成。
2.给予机会共同商讨,提高对卫生知识的认识
由上述轶事记录下的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活动,确定谈话主题――眼睛与电视。师生共同商讨,教师:我们眼睛可以干什么?戴慧:用眼睛看电视。教师:看电视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请大家帮我想想。包益宁:不讲话,认真看,要不你就看不见电视里放的是什么。郭子昂:离电视远一点,不然眼睛会坏的。教师:有些小朋友,看电视喜欢靠近电视,这样做对吗?石杰:不对。教师:那我们怎样保护眼睛呢?赵云:不能看太长时间的电视,眼睛要休息。师生共同小结:眼睛的用处真大,我们要好好的保护眼睛。看电视时要注意用眼卫生,要离电视机稍微远一些,看半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不眼睛太累就会形成近视眼,戴眼镜多不方便呀!
师生间的共同商讨,提高了幼儿积极参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让幼儿意识到,看电视时应注意用眼卫生。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辨别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正确认识卫生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卫生意识,指导卫生行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采用设置情境的方法,训练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表现自身的卫生行为,做到意行一致,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时间:3月8日下午 班级:中(1)班 幼儿:杜家鹏
记录:
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之前,教师安排幼儿坐在离电视屏幕不到1米的地方。刚打开电视机,杜家鹏嚷道:“老师,我有话要说。”他举起手,“上次,我们还说看电视时,要离电视远点儿呢,要不眼睛会受伤的,你怎么也犯啦!”
解释:通过情境设置,幼儿辨别出教师的刻意安排是不正确的,并说出了理由。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体现了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自身卫生习惯的培养。
记录人:朱华香
轶事记录如实地记录下幼儿培养后的情况,通过情境设置,幼儿的言行举止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幼儿自我卫生习惯的养成。
关于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经过上述三个过程的开展,采用自我教育的途径是有效的。只有具备自我教育的人,才能最终摆脱对学校教育的依赖,幼儿卫生习惯的形成,最终依靠自身解决。
(二)他人监督,培养幼儿卫生习惯
通过他人监督的途径,培养幼儿卫生习惯。在此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分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活动。
第一阶段,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关心帮助,提醒他人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学初,从情感方面出发,运用同伴间的相互关心帮助,对不良的卫生习惯给予相互提醒、督促,形成良好的他人监督氛围,与他人共同进步。一段时间后,采用调查法,以谈话的手段收集资料。
谈话目的:调查幼儿自身需要讲卫生的意识程度,自身的卫生科学知识与行为,对不良卫生行为的辨别能力和监督他人的
现象。
谈话内容的设计:
(1)你喜欢讲卫生的小朋友吗?
(2)你是怎样讲卫生的?
(3)你认为哪些行为是不讲卫生的?为什么?
(4)当别人不讲卫生时,你该怎么做?
第一阶段调查结果:95%的幼儿自身需要讲卫生,74%的幼儿有卫生习惯的辨别能力,26%的幼儿具有自主监督他人的行为,还有9%的幼儿认为没有监督他人的必要。
第二阶段,建立班级卫生管理的监督机制――值日生的安排。上阶段是从幼儿的情感方面出发,幼儿没有一定的责任心,幼儿间的监督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在本阶段安排值日生在做好值日工作的同时,进行卫生监督。执行两周后,发现因值日生分工不明确,责任心不强,出现了要么不管、要么一起管的现象。如,玩区角游戏时,玩具掉在地上,几个值日生都在管,而书籍不整齐,却没有人管。调查结果如下:全部幼儿都喜欢讲卫生的孩子,说明幼儿自身讲卫生的意识已具备;91%的幼儿都能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自身是如何讲卫生的,幼儿自身卫生行为意识加强了,但卫生科学知识面较窄;86%的幼儿具备一定辨别卫生行为是非的能力。最后,43%的幼儿已具有监督他人的行为,剩下67%的幼儿认为监督他人是必要的,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为此还需要加强值日生监督的力度。
第三阶段,值日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监督效能。根据上阶段值日生工作开展的情况看,其产生的监督效果不太明显。对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将值日生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做法:制作值日生牌,由色彩与标记明确值日生卫生监督工作的职责。值日生每天轮换一组幼儿,早晨来园后选择值日生牌,负责具体的卫生监督工作。
最后调查,100%的幼儿都能提醒他人讲卫生,并能很好地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班级幼儿的卫生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六、研究的结果与体会
自我教育与他人监督构起了一个由内到外的严密、完整的结构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又从知、情、意、行方面逐步的全面开展。一学期的研究表明,自我教育与他人监督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不仅在幼儿卫生习惯养成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且促进了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加强。幼儿的年龄在增长,需要的卫生科学知识也在日益增多,幼儿的卫生行为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在培养幼儿卫生习惯这一领域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一、解读教材,正确理解健康知识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任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各年级的总目标及课时目标,书写详细的教学方案。重庆市小学《健康教育》教材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充分注意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如三年级第十课就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健康指南针和健康加油站、健康面面观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侧重于通过直观的画面讲述知识。如五年级第七课《预防病毒性肝炎》中甲肝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其传播途径。小贴士是课文的资料补充及拓展延伸。健康碰碰车主要为了检验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活动形式多样,如让学生进行判断选择,谈谈自己的绝招,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言,关注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如五年级第二课《吃出健康来》,让学生设计一份自己以及家人一日三餐的食谱。此外,与语文整合,如四年级第三课《吸烟有害健康》让学生写倡议书。又如,五年级第十课《快乐度过青春期》让学生主动与家长谈心交流,并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危机处理。这样的教材给家长提供一份系统而科学的家庭健康教育参考资料,保证了健康教育从学校到家庭的延续,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知识的获得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同时,健康教育课程中蕴含专业的理论知识。
二、精构课堂
1.引人入胜,激发兴趣
在健康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导入中,可以尝试用谈话引入法、讲故事引入法、音乐引入法等方法。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别让眼睛受伤害》时,让学生欣赏《爱眼歌》,创编好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教师在一开始就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2.利用模型图片,直观展示
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运用一些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教具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一年级《正确刷牙好处多》一课时,可以利用牙齿的模型以及牙刷,给学生讲述竖刷法比横刷法更科学的原因,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更能使学生明了正确刷牙的重要性。
3.动用录像,形象逼真
如果我们动用录像教材,就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空间,把生活中不注意的小事集中放出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同时触动小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讲授三年级第一课《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一课时,教师首先用摄像机当场拍摄出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放给学生看,学生在大屏幕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特别开心,笑声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产生了及时纠正的强烈愿望,这就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
4.穿插活动,寓教于乐
活动能培养学生活泼愉快、开朗合群的个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在讲解三年级第六课《预防腮腺炎》这课时,可以编写课本剧,通过生动形象地表演奶奶带妞妞去看病的情景,揭示浅显易懂的“理”,将腮腺炎的症状、位置、危害及防治措施跟学生讲清楚。
三、走出课堂,从实践中体会学习乐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健康教育的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四课《食品卫生与安全》这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超市,让学生亲身感受购买食品时怎样注意买合格食品,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新浪体育讯(2011.11) 过去20年,中国的GDP增长十几倍,但是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综合素质却明显下降。
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2009年与1999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根据数据显示,现在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每100个小学生中就有30多人近视,初中生近视超过一半,高中生高达74.91%。 10年前,中国青少年平均近视比率为42.45%,2009年这个数据达到了61.42%,即每10名在校学生中平均超过6人必须佩戴眼镜,而10年前,则为4个人。这种情况恶化下去,毫不夸张地说,20年后,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正常地看到黑板。
同时,肥胖已成为影响城市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与1999年相比,城市男生由6.21%的肥胖率上升到11.45%。由肥胖引起的心脏、肾脏的病变已经出现。
肥胖、近视、体弱――这身体素质的三大杀手,正气势汹汹地向我国青少年杀来!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我们的头上悬着。
【追问】
A
国家不是不重视,学校不是不作为,家长不是不关心。纵然如此――
“小胖墩”为何这么多
厉衍飞
“中学男生做不了一个引体向上”“大学生军训频频晕倒”之类的新闻动辄见诸报端。很多人不禁追问:在“家家一个宝,吃穿给最好”的当下,孩子咋就变成“小胖墩”了呢?
“小胖墩”越来越多:由社会环境造就,受生活方式影响
谈到“小胖墩”,天津爱民减肥医院副院长何振柏表示,从医学角度讲,“主要原因是营养摄入过多,而运动量相对不足,导致脂肪在身体内积聚。真正由于疾病导致身体肥胖的人数只占1%―2%。”
“小胖墩”营养过剩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的溺爱,现在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通常都希望孩子吃得饱、吃得好,对孩子的零食也不加控制。而且,“很多家长缺少营养和医疗常识”。
除了摄入热量过多,运动量不足也是导致青少年发福的“罪魁祸首”之一。
“小胖墩”如何“减负”: 学校工作应跟上,家长觉悟需提高
“只要能够控制好饮食摄入的热量,并积极参加运动,‘小胖墩’就能瘦下来。”何振柏表示。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为‘小胖墩’的身体‘减负’,需要家长、校长、市长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刁铁民表示,保证学生在校的运动时间,学校的作用至关重要。2007年和2010年国务院先后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经过几年的推广,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家长也应该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何振柏表示:“家长要了解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每天需要摄入的热量、日常各种饮食所含的热量等,为孩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除了饮食习惯,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选自2011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有删节)
B
如何将孩子从书本的海洋、虚拟的网络拉回到蓝天下,还给他们真实的世界,也还给他们明亮的眼睛――
“小眼镜”扎堆让人忧
刘硕阳
现在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四五岁就架上了眼镜片。科技先进了,兜里有钱了,用的东西高级了,可许多孩子怎么都近视了?
谁是伤害孩子视力的罪魁祸首?
视力不良低龄化,除了遗传等先天因素外,长时间过度用眼是最主要原因。 长时间盯着书本原本就不利于保护眼睛,如果在写作业时不能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之间不能保持合适的距离,会使视力状况进一步恶化。
除了放学后在家中学习,孩子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时也很难“保证眼睛的安全”。《北京市2010年度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的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60.3%,而黑板的平均照度合格率只有22.9%。而这些照度不合格的黑板与课桌也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当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成为孩子们的“囊中之物”,当读网络小说、玩网络游戏等成为学生们的流行行为时,他们的好视力也就一去不返了。
能否还给孩子明亮的眼睛?
如何才能避免更多的孩子加入“小眼镜”的行列?黄秋艳医生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让孩子出去玩。
黄秋艳解释道,“让孩子到户外去玩可以避免他们的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从而取得放松的效果”。
此外,黄秋艳补充道,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同书本保持适当距离等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若无眼睛得到充分放松作为前提,这些做法也都收效甚微。
听起来,黄医生给出的建议很容易操作,但需要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通力合作才行。
把孩子从书本的海洋中、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拉回到真真切切的蓝天下,还给他们一双明亮的眼睛吧。
(选自2011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有删节 )
C
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
好日子咋养出弱孩子
季芳
近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乘上火箭,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与此同时,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却在这20年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如今家家一个宝,为啥好日子却养出了弱孩子?
宁可不锻炼,不可不学习
“不愿孩子被落下”成家长普遍心理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升学和考试压力下,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日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学业的压力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要参加3个辅导班,最多的要参加6个”。
过重的学业负担、过长的学习时间,让青少年远离了阳光和操场。很多人因 “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放弃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而在把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下,这样的做法往往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视为“最佳选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不情愿自己孩子被落下”是家长们的一种普遍心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在现实面前,家长有时也很无奈”。
“现在的升学机制决定了成绩一定是第一位的,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运动自然就被放到了第二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说,“应试教育只是原因之一,而家长、学校包括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才至关重要。”
不怕不运动,就怕出事故
安全因素导致校园体育“因噎废食”
在升学率的“硬性”考核面前,体育课难逃“鸡肋”的命运。对于传统的跑、跳、投训练,很多学生表示“兴趣一般”,“每当快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被挤占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遇到过的情况。
安全问题也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慎之又慎”的原因之一。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体育老师表示,近些年,由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技能下降,跳箱、单杠这类器械项目一直使用得比较少,“许多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不仅难度会降低,也逐渐淡化这些项目,其实这是无奈之举”。
要发挥学校体育的真正功效,关键在于监督与考核机制的完善。
父母爱户外,孩子才不“宅”
家庭氛围直接决定青少年生活习惯
“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尴尬现状被一语道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的数据表明,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当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减压方式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和同学聊天,选择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的只有约32%。
“很多孩子在体育方面没什么特长,参与兴趣低,特别是现在有了很多可以代替体育运动的活动,”毛振明说,“‘宅’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由于青少年运动氛围的缺失,体育运动越来越淡出学生们的视线。除了学习压力和对体育“兴趣不高”外,缺少运动伙伴、运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使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成了“无米之炊”。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一两项运动爱好,与孩子共同运动。”孙宏艳说,“也可以帮助孩子结交运动伙伴,增加家庭小环境的运动氛围”。她认为,“关键还在于家长观念上的转变”。
(选自2011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有删节)
【思考】
增强青少年体质,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能否落实到位
【一针见血】
锻炼不锻炼,谁能说了算
郑轶季芳厉衍飞杨柳
身边不断冒出的“小胖墩”“小眼镜”“豆芽菜”们在警示我们,拯救孩子体质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每天锻炼一小时”怎样落实?
有保障,有监督,有问责,才能防止政策踏空
日前,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邢守见带领6家媒体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三所小学督导检查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落实情况。这几所学校都能因地制宜组织学生锻炼,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的场景让人欣喜。
不过,仅仅几所学校的情况并不能说这项政策已经落实到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场地有限,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些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学生没有太多选择,往往一小时的锻炼几分钟就结束了,流于形式。”
更让人担心的是,《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这项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会不会“风头一过”又被打回“原形”?
学生跑步何时不用动员?
顺应天性,激发兴趣,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
进入11月,各地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相继启动。作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标志性活动,冬季长跑已经步入第五个年头。很多学生从中获益,但也有孩子满腹牢骚。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的五年级学生小石说自己最讨厌跑步,“长跑太枯燥了,为什么要强迫我做不喜欢的事情呢?”
孩子的抗拒,很大程度上缘于校园体育项目的简单化、应试化和功利性。据了解,很多中学的初三体育课只练习中考必考项目,“为考试而运动”让很多孩子对体育锻炼产生了逆反心理。
而在学校之外,要想让孩子迈出家门、走向操场,除了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外,还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善。
“重智轻体”观念能否转变?
倘若现行教育模式不改变,体育恐将持续遇冷
“我们有什么办法,孩子不去上培训班,拿不到各种证书,‘小升初’时怎么跟人家竞争?这时候哪还想体育锻炼啊!”一位家长说。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完成的一项“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65.5%的家长选择学习优先。
“‘重智轻体’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教育体制,在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熊丙奇说,“要扭转这种观念,一是要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二是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使之能够符合孩子的本性,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空间。”
体育被放弃,牺牲的不仅是孩子的体质,也是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选自2011.11.24《人民日报》有删节)
【佳作示例】
让我们玩得伤痕累累
庄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 吴文
夏日,在街上看到同龄的或比我小的男孩子,我常注意观察他们的膝盖、小腿有无伤痕。若见到一个伤痕累累的,就生出敬佩、羡慕之情,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英武强健,与有识之士对“合格人”的设想相同 。
一位叔叔对我说,在他的童年,大院的孩子如果齐刷刷地坐在台阶上歇息,膝盖上一律露出伤疤,伤疤最多的,体力总是最好的,往往也是头领。这种经验,和他们那一代人后来的遭遇暗合,如上山下乡。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条件艰苦,如果没有强壮的体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很难熬过来。
叔叔的话让我想到某些生命科学家的告诫:适当的劣性刺激对人尤其是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这也是防止 “物种”退化的途径。身体上的劣性刺激包括适当的疼痛、饥饿、寒冷等,它们能够激发肌体的活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力。作为孩子,我们其实很希望在这种劣性刺激中“过把瘾”的。可父母总是对我们的身体采取保护主义,千方百计地把我们安置在“大棚菜”的环境中。不许玩土,不许碰栏杆,不许跳沟,不许爬树,不许下河……在这些“不许”声中,膝盖和小腿上怎么能碰出伤疤呢?其后果当然只能培养出温室中的花朵。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所大学进行军训时,许多学生站立超过20分钟,竟纷纷晕倒。仅仅站立就晕倒,这种体能和青春年少的年龄是多么不相称啊!“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说是“废品”未免过分了,但至少是“非耐用品”。据报道,中科院的学者们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要知道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可是70多岁啊!那些立正时晕倒的孩子如果继续读死书,死读书,今后会不会“读书死”呢?真不敢想象,饱学之士“英年早逝”的民族能有多少前途?据说日本的幼儿园冬天让孩子穿着极单薄的衣服适应寒冷,这些是否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