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脑干出血是脑出血中最严重的一种脑出血,多数在24――48小时内死亡。随着医学的进步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干出血的治愈率也在提高。我科2006年4至2008年5月收治23例脑干出血,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除两例自动出院,一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脑干出血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最大75岁,最小42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2 护理
2.1 急性期的护理
2.1.1 做好急救准备,随时准备抢救
接120通知后,立即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病人入院后,立即静推20%甘露醇250毫升,吸氧,导尿,遵医嘱给予脱水。利尿,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疏通血管的药物,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
2.1.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脑干出血患者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应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首先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正常。有无发烧,体温是否超过39。C以上,而又持续不降;脉搏是不是均匀有力,有无呼吸不规则及血压是否突然升高或者下降,还有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的变化。
2.1.3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
脑干出血的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为每分钟5―6 升。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物及时吸出。昏迷病人正确摆放头的位置,防止舌后坠,引起呼吸不畅。
2.1.4 预防压疮
脑干出血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过久,亦引起压疮,因此急性期就应该预防。建立翻身卡,每隔2―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皮肤与床位的摩擦;卧气垫床的话,应定时检查气垫床内的气体是否充足;还要加强营养,昏迷病人三天后需鼻饲牛奶、蔡汤。每次翻身时要作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清洁。
2.2 慢性期的护理
2.2.1 健康教育
脑干出血的病人由于病情复杂凶险,病程长,还有可能丧失劳动能力,病人一般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担忧等不同的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头部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尽可能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使患者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由于脑出血患者需要家人长时间的照顾,也亦产生疲劳,因此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调适,使家人能配合医生和护士做好病人的生活照顾及肢体功能锻炼。
2.2.2 肢体功能锻炼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脑出血;治疗;CT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43-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多种并发症,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和致死因素。本文对我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预防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5岁。术前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1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其中,脑内出血20例,基底节区出血16例,出血破人脑室4例,脑干出血2例。意识清醒者10例,昏迷者32例。其中,32例出血量在30~90 ml;6例发生脑疝;血压180~240/100~150 mmHg 50例。同时选取对照组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42名,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即吸氧、降颅压、护脑、保护胃黏膜等处理。除2例脑干出血患者外,其余患者都行使以下治疗方法:患者于发病后3~24 h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YL-I型微创穿刺粉碎针,按照CT定位的靶点,刺入血肿中心,同时用5 ml无菌针管抽吸,一般首次抽吸血肿总量的30%~50%。然后注入尿激酶1万~2万U,关闭4 h后开放,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每日用生理盐水3 ml+尿激酶1万U注入脑室,夹管30 min后开放引流,引流时间不超过7 d为宜,个别达10~14 d或经复查CT血肿吸收,脑室梗阻缓解为止。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与术后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治疗组存活38例,存活率为90.1%,死亡4例,死亡患者均为出血量大于80 ml,其中2例是脑干出血患者。存活者病情稳定后,20例自由步行,18例术前下肢肌力0级恢复到Ⅲ~Ⅳ级。对照组存活32例,存活率为76.2%,死亡原因跟治疗组一样,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并发症
治疗组38例存活患者中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肺部感染5例,高血糖2例,肾功能衰竭1例,颅内再出血1例。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12例,高血糖4例,肾功能衰竭3例,颅内再出血4例。
3 讨论
近几年来,由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较高。该病术后并发症多,处理困难,加强治疗与术后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本院采用CT片定位后取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性进入脑内血肿部位,脑损伤较轻,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以迅速减轻血肿中心的压力,解除占位效应,使疝出的脑组织尽快回纳。结果显示,本组的存活率为90.1%,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不高,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证明此方法治疗比较安全有效。
在预防上,营养支持对于此类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应特别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瞳孔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术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可以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使脑血流灌注减少,造成脑低氧加重,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大便通畅,保持正确。积极有效地控制术后发热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头部温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少脑耗氧量。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可以减轻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减少应激反应。注意气道湿化,可减少肺部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率的降低而升高。
高血压脑出血的并发症多,在此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预防:掌握脑水肿程度和及脑疝临床特征,做好开颅准备。防止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衰竭,应持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另外,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致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所以,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病情变化,应及时复查CT或MRI,如有颅内再出血,需尽早再次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应加强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外指导,包括心理、用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指导,这一点对门诊医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汇民,刘国仗.高血压与糖尿病共患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分
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1):52-55.
[2]蒋延生,魏江波.高血压并发症的用药选择[J].哈尔滨医药,2005,25(6):48-49.
[3]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3(19):383-385.
[4]赵晓春,苏灵芝.脑水肿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682.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病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控制血糖,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60 d,平均(117±43)d;其中2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后,血糖控制情况良好并出院。结论 在针对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上,全面、细致的护理,有效地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关键词】 脑出血;糖尿病;护理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科急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将使病情更加复杂、凶险,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选择自27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43±59岁);全部患者经脑CT确认为脑出血,且合并糖尿病;基底节区出血19例,丘脑出血5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1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病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判断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争取急早行抢救等治疗;如患者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脉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可能出现脑疝症状,应持续、快速、大量给予脱水药物。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电情况,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内,患者清醒后可给予含服心痛定,口服卡托普利等,如未得到发送,可给予无菌盐水,降压药或静脉推注或滴注,神志未清患者建立两条脉通道,一条补充容量,另一条静脉滴注降压药的输液管道静脉推注。
由于患者治疗时多应用大剂量利尿、脱水剂,可导致代谢紊乱,因此应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给予及时控制,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如血糖升高于10 mmol/L,应给予胰岛素泵行强化治疗;三餐前30 min给予注射常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过稆中,如患者出现心率、脉搏过快、皮肤潮湿、多汗,应给予停用胰岛素,再次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症状出现。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给予雾化吸入,协助翻身拍背,清醒患者可指导自行咳痰,咳痰无力或昏迷患者给予及时吸痰,避免发生脑缺氧及脑水肿症状;如分泌物无法吸出须尽早行气管切开,并进行护理;给予吸入氧气,为脑组织供氧。
根据糖尿病饮食,给予患者定时、定量补充营养,患者清醒时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无法进食患者应给予胃管插管给予鼻饲;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给予挨家按摩,保持足部清洁,防止出现足部血管及神经损害。定期更换尿袋,清洁尿道口,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褥疮。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可开始行早期良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Bobuth握手法训练、训练、语言功能障碍训练、记忆力训练等。教导患者家属配合训练。
2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60 d,平均(117±43)d;其中2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后,血糖控制情况良好,并出院。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科较为严重的急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严重患者可短时间内因脑疝死亡,如患者合并糖尿病将使病情更为复杂,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除行常规用药治疗外,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尤为重要。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对脑出血症状进行控制的同时,还要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在给予血糖控制时,应注意防止患者低血糖症状的出现。根据糖尿病饮食,给予定时定时补充营养。如果患者血糖浓度高或波动大,会引起足部组织缺血性改变,对外界的损伤抵御性小,如发生破溃或感染将增加愈合难度,因此每日行温水清洗足部,并进行探试,防止足部破溃或感染。
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可适当行早期训练,有利于康复,可指导患者家属配合训练,有效辅助患者康复。
本组患者经护理后,2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有效控制,度过危险期并出院。在针对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上,全面、细致的护理,有效地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华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9):207.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鼻饲;注意事项
重症脑卒中患者进食困难,为了配合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提供足够的营养,给予鼻饲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无论是选择经口营养或管饲营养,都是为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根据不同患者需要,采取个性化管饲途径可以为患者有效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禁食时,机体只能动用自身的营养储备,脑组织、神经组织、红细胞和肾髓质所需的能量几乎都需要由葡萄糖供应。人体碳水化合物储存有限,肝糖原200 g,肌糖原300 g。禁食24h后,肝糖原被耗尽,而肌糖元仅能被肌肉本身所利用。在禁食24 h后,体内葡萄糖的来源由体内蛋白质的糖原异生所供给,每天约需消耗蛋白质75 g。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对机体的功能和结构带来影响:体重下降、抵抗力减弱、肌肉无力。以下是重症脑卒中状态下的代谢特点:①应激反应;②能量代谢增高;③脂肪代谢紊乱;④蛋白质分解;⑤胃肠道功能改变。补充代谢时需要的底物,避免加重应激状态下的代谢紊乱,避免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脂代谢障碍与脂肪沉积等。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并应充分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2008年12月-2009年10月收治重症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行鼻饲护理,总护理体会及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8岁,平均72岁。CT确诊:脑出血22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脑干出血5例,多发腔梗8例。
护理体会
插管时机及插管深度:通常在发病后24~72 h内插管鼻饲,插入路径为鼻尖一耳垂一剑突,长度45~55 cm。
插管操作前要求:清醒患者的插管,在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说明插管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请家属或患者签鼻饲知情同意书。执行护士签字,管床医生签字。夹到病例中,随病历存档。
插管方法:①意识清醒患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有假牙患者取下活动假牙,颌下铺治疗巾,备好用物,湿润已选择好的鼻腔,由鼻腔轻柔置入胃管,当胃管插入14~15 cm时(即到患者咽喉部时),嘱患者做深呼吸,吞咽动作,护士顺势将胃管置人胃中。②意识不清患者:对于昏迷伴有感染及高热患者,因患者不能由口进食,肺内有痰不能咳出,或发热患者,痰液黏稠,口腔内水分蒸发。在咽部及舌上形成痰痂。就需要护士给予口腔护理2次/d,在下鼻饲前,最好做一下口腔护理,湿润口腔,促进唾液分泌,吞咽反射增强。使鼻饲管在到达咽部时刺激吞咽反射,在患者进行吞咽时顺势送管。到预定刻度时,查看患者口腔,观察口腔有无盘管现象,如果鼻饲管误入气管,患者会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拔除胃管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很快消失。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护士要立即拔除鼻饲管,使患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咳出时误吸入气管,使患者窒息。待患者呼吸平稳后,再重新置管。胃管到达指定刻度后给予固定。
3种监测胃管在胃内的方法(可以任选2种)。①胃管末端置于水碗中,看有无气泡溢出,有随呼吸频率的气泡溢出说明胃管在气管内,须立即拔除胃管重新置管。②用20 mL注射器接胃管末端抽吸胃液,在抽吸胃液检测中,如果未有抽吸出胃液,建议不要再次抽吸,以免负压损伤胃黏膜,形成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混淆。③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15~20 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听有无气过水声。
进食注意事项:①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可以准备20mL温开水,观察水顺管下流速度。确定胃管在胃内,是否通畅,有无打折。如果水流下流速度顺畅,就可以证明胃管在胃内未有折管现象。反之,如水下流速度缓慢或不下流,证明胃管有折管,需重新置管,拔管时切记反折管末端以免鼻饲管到咽喉部时,水流入气管引起窒息。②首次鼻饲过程中因患者1~2 d未有进食,消化功能较弱,建议给予清淡饮食,如米汤。不要给予油脂高的全流食及易引起腹胀的流食(如豆浆、牛奶、糖等),以免出现消化不良及腹泻,加重患者病情。③首次进食,鼻饲液量要少,80~150 mL,根据鼻饲时间逐渐增加全流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含量,以满足患者营养需要。鼻饲液温度38~40℃,过高或过低易引起胃肠不适,腹泻、腹痛,有时还会诱发高血压或加重病情。鼻饲每天4~6次,每次≤200 mL,每次鼻饲前后需温开水20 mL冲管。两餐之间给予温开水100 mL,以保持鼻饲管的清洁、干净,及给予患者补充一定量的水分,满足机体需要。④鼻饲时应将患者头部或上半身抬高30°~40°,患者在进食后毋改变以免引起食物反流。30 min后适当改变。⑤注入鼻饲液前可回抽胃液,确定胃管位置,当回抽胃液较多时,适当延长鼻饲时间,必要时使用胃动力药,若抽出咖啡色胃液提示消化道出血,应暂停鼻饲饮食给予灌注冰盐水,止血后方可进食。⑥置管后妥善固定,防止胃管脱出。⑦胃管末端用纱布包裹,保持清洁。
结论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占脑血管疾病的20%[1]。急性脑出血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如救治不及时,发病数小时至数日即可死亡,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本科室抢救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绝大多数发病前有诱因,如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先兆,患者在发病初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或一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或突然晕倒,短时间内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护士必须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争分夺秒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急救和护理,争取到可能逆转病情的宝贵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将起决定性作用[3]。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1研究对象确定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0岁,中老年发病率占97%。根据急查CT报告显示脑室出血、脑干出血、基底节出血等。
2急救护理方法
2.1采取适当急性脑出血病人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必须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进行抢救,急救人员在迅速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通知专科医生。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防止因搬动出血量加大而加重病情[4]。如必须更换或做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少搬动头部,翻身的角度不宜太大,要尽量保持病室内安静。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及时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急性脑出血多数是昏迷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刺激呕吐中枢,呈喷射性呕吐。须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头稍后仰,口角向下,及时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吸出口、鼻、咽喉和气管内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造成吸入性肺炎[5]。加强吸痰护理,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以防气管粘膜损伤出血。在本组病例中曾抢救1例患者,该患者发病时正在吃饭,突然晕倒。抢救时口腔的咽喉部有很多肉块堵塞住气管,立即用镊子把肉块钳出,再吸尽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避免了窒息的发生。对有义齿的患者,应及时将义齿取出。对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或上口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或抽搐患者给予放开口器。如有呼吸困难,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6]。
由于脑出血、脑水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尽早吸氧,可改善脑部缺氧状况,有效保护脑组织。本组患者14例患者采用中流量持续吸氧2-4L/min,46例患者采用氧流量为4-6L/min,可有效提高血氧含量。
2.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急救措施立即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本组6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留置针只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具有方便固定,搬动时或患者躁动时不易滑脱和穿破血管引起药物外渗到血管外的特点,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使用20%甘露醇、止血药、静脉推注速尿等药物,保证有效地静脉通道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接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15-30min测量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2.4.1意识及瞳孔意识障碍是脑出血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征。通过简单的问话、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和估计出血的多少及预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是否模糊或嗜睡、昏睡或昏迷等。如患者的意识逐渐好转,提示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好转。如患者由清醒转入昏迷,则提示患者有再度出血和病情加重,或有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改变多比瞳孔变化早,及时给予处理。
瞳孔是大脑的窗口,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双侧瞳孔时大时小是脑疝的早期表现,一侧瞳孔扩大提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提示脑疝晚期,是接近死亡的征象,预后差。
2.4.2血压和脉搏脑出血早期出现血压升高,血压越高,脉搏越慢,发生脑疝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呕吐呈喷射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意识改变、双侧瞳孔不等大,则为脑疝的突出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应急处理,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本组病例中14例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病情恶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认真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透明、如有结晶必须融化后才能使用。避免药物外渗到血管外,而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保证甘露醇在15-30min内滴完,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
2.4.3体温及呼吸颅内高压可出现去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理降温,如在头部置冰袋,酒精擦浴等,冰袋一般放于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腹股沟、及腋窝处;由于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呼吸中枢,患者常呈潮式、点头式和叹息式呼吸或出现呼吸暂停。有舌根后坠者呈鼾声呼吸。观察呼吸的节律、深浅。当呼吸不规则、每分钟少于8次/min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如一位50岁的男患者急查CT诊断后丘脑及基底节出血,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呈点头式呼吸,10min后患者呼吸暂停,心率42次/min,立即行心肺复苏,由于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5饮食急性脑出血病人,有意识障碍及呕吐时,应暂禁食,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待病情好转不能自主进食者,可行鼻饲术,插入鼻饲管先抽胃液观察有无出血,如出血量多则继续禁食,出血量少可给予流质饮食,第一天可给60-80m1分4次,注入胃内,同时可注入止血药,第二天给予150-200m1分5次给予,第三天给予400-700m1分5次注入,这样可逐步增加胃张力,减少胃出血、调节胃液PH值,并可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饮食要注意尽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并充分补足水分。
3结果
3.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4防止并发症
4.1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并发症要正确吸痰,行气管插管时,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肺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合并症与原发病并治,具体措施:变换,加强翻身、扣击背部、促进排痰,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雾化吸入;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为应激性溃疡所致,应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当患者呕吐咖啡色内容物时,提示胃出血,重症脑出血时常规应用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4.2防止尿路感染及便秘重症脑出血患者,排尿失去控制,应安置小便器或留置导尿,做好导尿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给予2次消毒,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尿管扭曲,打折,定期做好尿液检查,防止逆行感染;脑出血病人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致脑出血再次发生所以要定时定点给病人便器排便,一天至少一次,并给予足够的水分,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灌肠等。
4.3防褥疮发生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每1-2h翻身1次,用枕头、靠垫以保证患者翻身到位。每天清洁皮肤2次,受潮部位扑爽身粉,受压部位每次翻身后温热敷,不能进行按摩。特别是骶部、髋部、肩、胛等骨性突起部位、注意保护,必要时垫海绵圈或气垫床;每日对病人四肢做由下向上按摩,每次10分钟,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腹肿痛、应立即通知医生诊治。
4.4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极度烦躁的患者应加床档或上约束带,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定10mg或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防止烦躁促使再出血。
5正确转运
脑出血患者往往要转运去做CT检查,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颠簸,注意保持患者头部固定,并将患者头部朝前进一方,避免因运行造成的惯性作用加重头部充血。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如搬运者为4人。每人将双手平放插入在患者头、胸、臀、下肢的下面,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同一平面直线上。听统一号令,将病人一同抬起,平移放在担架上。如搬运者为2人,方法是在患者腰部凹陷处平塞入床单或毯子,然后轻轻地在患者身下拉开展平,搬运者站在患者头、脚部,拉起床单的四角共同用力平兜起患者,移至担架上。注意床单结实完好,两人用力一致,切勿摔伤病人。在转运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
总之,急性脑出血患者起病急、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在发病早期能吸氧,心电监护、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降低颅内压、止血和利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急救护理措施,维护患者的基础生命,防止病情恶化,为进一步治疗、改善预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松枝,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8(12):103.
[2]阿曼古・艾买提.急性脑血管病的入院前急救和护理[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7,5(5):191.
[3]郑梨,王海燕.抢救75例脑干出血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07,37(4):204.
[4]陈芝菊.脑出血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四川医学,2007,8(8):954.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ICU 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 要】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是一项治疗脑出血的成熟技术, 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运用。具体方法是根据CT 确定血肿最大层面,选择好穿刺点,测量好血肿中心到头皮的深度,确定进针的角度,选择好穿针的长度,应用YL-1 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1],待局麻药药效发挥,即用手电钻把穿刺针经穿刺点直接插入颅内血肿中心,穿刺点应避开大血管区及脑功能区,取下电钻,退出针芯,接引流管,进行抽吸、引流、冲洗,已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我科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治疗患者300 余例,疗效可观,现将相关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消除术;护理
1 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1 手术的适应症
大脑与小脑内各部位的脑血肿,幕上血肿在30ml 以上,幕下血肿在10ml 以上;开颅手术风险较大,易致严重感染的患者;开颅手术后再次出血的患者;发生脑疝后的病人在24 小时内的患者等。
1.2 手术的禁忌症
对于出血时间小于2 小时者一般不宜使用,易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本身凝血系统存在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脑干出血也不宜实用;刘玉珍[2] 研究调查认为并非所有的颅内出血都可用此法,对于有活动性大出血者,微创消除术只能用于它的辅助治疗,协助开颅手术一同挽救患者生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及准备
2.1.1 心理护理
加强对病人的社会评估,有无医保,经济来源及家庭成员的情况,帮助消除或减轻外在因素引起的担忧不适,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方式与目的,帮助他们正确认知,给予信心,取得他们的同意及配合。
2.1.2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发现患者血压过高,迅速配合医生做好降颅压工作,立即开通静脉,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协助医生抢救。
2.1.3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呕吐是颅内血肿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其呕吐物与其分泌物常堵塞呼吸道,使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加重颅内缺血缺氧等症状,给予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气管切开,避免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所引起的窒息。
2.1.4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病人一般住院后就给予留置尿管,手术前天给予剃去头发,清洁手术部位,标记手术范围,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刮伤皮肤。术前还需做好各种实验室的检查,抽血,备血。
2.2 术中观察及护理
(1)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面色,呼吸等,有呕吐者给予及时清洁口腔,防止误吸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于躁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及约束带,使用过程中注意加强对皮肤的护理。
(2)手术中用于冲洗的生理盐水温度控制在20 到30 度为宜,冲洗液的温度过低可引起患者的抽搐。如在抽吸中抽出的血液呈暗红色或有血凝块不宜抽吸时,则插入血肿粉碎针,进行冲刷和破碎。出血时间长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液加生理盐水注入,帮助血块溶解排出[3]。
2.3 术后观察与护理
2.3.1 意识、瞳孔变化
注意观察神志变化,神志表示大脑皮层机能状态,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亦或烦躁不安加重多提示为颅内压增高,亦可以提示颅内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注意观察瞳孔及肌力肌张力情况,这对脑出血尤为重要。准确判断,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3.2 生命体征
给予床旁心电临护,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体温升高注意区分感染性发热、吸收热、中枢热,一般术后三天体温37.5-38.5℃多为吸收热;体温在39℃以上不伴寒战、出汗、四肢温度不高,退热药无效,多为中枢性高热[4],降温主要是物理降温,给予头置冰袋,降低脑部的耗氧量,或大动脉处冰敷,协助退热。冰袋使用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及时记录并汇报。
2.3.3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各类导管的扭曲受压、脱出导致引流不畅[5],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应于头位于同一水平或低于头颅15-20cm位置,过高不利于引流,颅内压过高,可引起脑疝,危及患者生命。过低使血肿腔隙负压加大,颅内压过低,会引起大量脑脑脊液流失,导致再出血,也可出现头痛,并发脑梗死。保持引流处敷料干燥,清洁,利于观察有无渗血及脑脊液流出,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引流期间要注意管路有无堵塞,必要时给予冲洗,如遇有血块堵塞时,切忌强行吸取,冲洗液的进出要平衡。术后引流出来的液体为暗红色为陈旧积血,如发现引流管内有新鲜血引出要及时通知医生,提示在出血的可能[13],给予夹管观察情况,准医嘱使用止血药物。置管期间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保证引流管通畅对减轻脑组织压迫和坏死,恢复脑功能有重要意义,引流液的颜色逐渐清澈,是拔管的前提,一般引流3-4 天血肿即可清除干净,置管时间不超过一周,在置管期间,要经常更换引流管及引流袋,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防加重感染。
2.3.4
术后应绝对卧床,可抬高床头25 度左右,有利于减轻其脑水肿症状,改善脑部循环代谢。对伴有意识障碍和恶心不适的患者给予头朝一侧,防止舌后坠与呕吐引起的窒息[6]。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和病床双护栏的使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注意肢体的功能位与局部皮肤情况的观察。
2.3.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对于躁动不安者防止坠床,双护栏的使用及约束带的使用要规范,2 小时松绑,观察记录。
(2)鼓励清醒病人咳嗽、排痰,术后昏迷病人舌后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致使口腔分泌物滞留,易并发坠积性肺炎,要及时为病人吸痰、翻身、敲背并做好口鼻腔的护理,每日2 次口腔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长期卧床易形成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故应做好皮肤护理。给予气垫床,每日清洁床单位,保持床单的平整无皱褶,对于骨突出给予气圈,对受压的皮肤要及时给予按摩,定时翻身,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4)昏迷病人留置尿管者,严格执行尿管的消毒与集尿袋的更换,集尿袋的位置适宜,一般低于耻骨联合,避免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做到定时夹管,每4-6h开放一次,训练膀胱功能,有需要者可给予膀胱冲洗清洁尿道,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尽早拔除导尿管,严防尿路感染。
(5)鼓励清醒患者进食,昏迷者采用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观察记录大便颜色、性质和量,有无呕吐及黑便,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有异常迅速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6)预防再出血的发生,给予患者奥美拉唑等静脉推注,严密监测血压,保持正确卧位,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促进水肿消退,勿用力排便,避免情绪激动,躁动不安时可给予镇静剂;避免医源性刺激,各项护理工作均需动作轻柔。如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配合医生抢救做好胃肠减压。
(7)脑出血患者往往有感觉障碍和言语障碍,护士需加强巡视,适当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偏瘫患者适当指导其主动性的锻炼。有意识的训练患者发音,以帮助患者尽可能的恢复语言功能。鼓励与教导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共同为病人康复努力。
(8)要给患者安排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房清洁及适当温度与湿度,温度控制在21-24 度,湿度保持在50%-60%。空气消毒次1/ 日,每次一小时,湿式扫床2次/ 日,制定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及探视次数。
2.3.6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针对不同的患者因疾病产生的悲观、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工作,安排同种病友的接触,宣传疾病知识,鼓励患者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今后的生活。
3 康复指导
(1)康复训练功能锻炼可以对脑血管病人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主张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小时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可以给予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位,每日3 到5 次的被动运动,采用手法按摩,推拿等,时间由短到长,幅度由小到大, 帮助患者做屈伸与旋转等动作,必须根据关节位置调整动作。患者屈伸避免肢体的过度伸展和屈曲[11],更不能有四肢外展屈曲的姿势,活动量以患者不出现疲乏为宗旨,目是防止患肢关节僵硬,畸形,肌肉萎缩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2)脑出血病人留下的语言障碍,分两种,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前者给予耐心的指导,从单音开始练习,循序渐进,后者采用手势予以交流,给予鼓励。目前康复训练已成为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必要手段。
4 小结
颅内血肿原则以手术治疗为准,但其对头部创伤较大留下的后遗症较多,导致被接受率降低。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即可充分吸收血肿,又可减少创伤面积,避免传统的开颅步骤,死亡率与致残率下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所以大大提升了患者与家属对其手术方案的支持。颅内血肿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是最为亲密的,术前的详细观察评估,及术后对其密切的观察,急早的发现处理,早期康复,训练协助病人做好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给予心里支持等一系列操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王海建, 焦爱晶.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 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81-82
[2] 刘玉珍. 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82-84.
[3] 李昌娟, 罗秀金. 急性脑出血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67-668.
[4] 苗小丽, 张淑静, 魏雪, 丁松华. 脑出血患者微创粉吸术后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108-109.
[5] 陆立岚, 张玉爱. 微创穿刺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J]. 护理与健康,2006,5(6):443-445.
[6] 韩春丽, 赵玉莲,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 现代护理,2010,7(4):87-88.
[7] 徐香玉.31 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4,33(1):33.
[8] 王金盈. 颅内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 现代医学杂志,2013,65(2):151-152.
[9] 黎薝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护理[J]. 现在临床护理2005,4(3):34-35.
[10] 张芳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 吉林医学,2014,35(5):1083-1084.
[11] 朱群仙. 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2-13.
[12] 杨雪峰, 索秀艳,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 临床护理,2012.3(2):42-43.
[13] 桂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36-437.
[14] 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 第5 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75.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5
目前,脑出血的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最为积极的治疗措施,但手术后对患者如何进行严格的护理及治疗并发症已引起医护人员极大的关注。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约占60%[1],微创术治疗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费用低、疗效显著的特点,已经成为内科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方法[2-3]。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开始引进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护理颇具一定经验,现对最近80例被观察病例采用急性期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配合相应的专科护理,将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出血量3~60 ml,基底节区出血63例,丘脑出血8例,脑室出血5例,小脑出血3例,桥脑出血1例,其中8例破入脑室系统。意识清楚10例,嗜睡状态22例,浅昏迷34例,中度昏迷无脑疝形成11例,深昏迷3例。
1.2 方法 术前30 min给予冬眠合剂肌注,房间紫外线消毒,常规备皮后局部皮肤消毒,根据CT显示出血部位在头皮投影的距离,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针,以接近血肿中心处并无重要血管的非功能区为穿刺区。术者位于患者头侧定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进针,根据测量距离,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后拔出针芯,导丝将引流管置入,用5 ml无菌注射器反复抽吸颅内积血,最大负压不超过1 ml,再用尿激酶5万U加入3 ml生理盐水注到血肿腔内,关闭2 h后开放引流,每12 小时重复治疗1次。如有新鲜出血,可用0.9%生理盐水500 ml加肾上腺素2 mg反复冲洗,或(和)血肿腔内局部应用止血药物,如立止血等。拔管时间依复查CT显示血肿吸收情况及引流液色泽决定。
2 结果
本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10 d,平均5 d后拔管,临床治愈73例,5例因费用等原因自动出院,2例因再出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3 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3.1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避免患者头部剧烈活动或震荡。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30 min~1 h/次。
3.2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和意识恢复情况 (1)密切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压变化,使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为治疗脑出血之根本[4]。术后15~30 min测量血压1次,将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 mm Hg左右,以防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灌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血压持续过高引发再出血。与医生及时沟通,根据测得的血压值遵医嘱应用降压或维持脑灌注药物。(2)同时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如脉搏、呼吸变慢,常提示脑干受压,颅内压升高或中枢抑制。体温升高常提示并发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出血后吸收热,尤其是脑干出血者,可在1 h内出现中枢性高热。护理时如体温高于38.5 ℃,即采用温水擦浴,必要时给予30%~40%乙醇擦浴。体温高于39.5 ℃时给予冰毯和冰帽进行物理降温,还可给予人工冬眠配合治疗降低机体的耗氧量。同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过多的人群走动,尽量减少探视人员,使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3)脑出血患者由于脑实质的血管破裂出血,使脑功能发生障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穿刺术后应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如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提示病情加重或恶化,有再度出血或发生脑疝的可能。应及早发现前驱症状,备好抢救设备,配合抢救。(4)瞳孔的变化也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判断病情、及时发现脑疝非常重要。有文献报道,约20%左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死于不同原因并发症,尤以脑疝形成和再出血多见[5]。术后15~30 min观察1次,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脑疝形成;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多由于蛛网膜下隙出血或桥脑出血所致。观察时还必须与使用镇静药物的瞳孔变化相鉴别。
3.3 术后鞘内注射的配合和观察 术后鞘内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目的是将残留的血块溶解和引出,采用5 ml注射器用尿激酶5万U加入4 ml生理盐水注到血肿腔内,关闭2 h后开放引流,注射过程中要两人配合,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引流管开放后注意观察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量和引流速度等,并及时准确记录。
3.4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要点 确保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以防止引流管脱出、扭曲、受压。引流管最高点应保持在距头部10~15 cm,如放置太高,引流不畅;位置过低,引流液流出过快,颅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头痛、头晕不适。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以防压力突然增高或降低。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术后引流瓶内血液颜色一般呈暗红色,如引流瓶内引流液颜色突然变浅,引流速度加快,则提示再出血。更换引流瓶至少每日一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3.5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脑出血的患者大多需长期卧床且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抵抗力低下,极易形成压疮。笔者所在医院采取压疮评估表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对高危患者向家属解释并取得配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压疮发生。(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梗阻和坠积性肺炎。由于脑出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如不及时吸出可引起窒息死亡。针对这种情况,做到及时吸净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不使患者颈部屈曲和脑部受压,舌后坠者应用口咽通气管,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2 h翻身、叩背1次,适当给予祛痰药物,清醒患者教会并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3)预防泌尿系感染:昏迷患者导尿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接无菌引流袋,定时开放,记录尿量。每周尿管更换1次,每天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4)脑出血患者常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根据病情及早预防性用药,同时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密切观察病情,如呕吐咖啡色物质或大便呈柏油样,证明消化道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输血。
3.6 拔管护理 拔管前1 d夹闭引流管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拔管时先用2%碘伏常规消毒,当引流管拔出一半时,管周围彻底消毒,最后拔出,无菌纱布覆盖,局部按压30 min后弹力帽头部固定,床头抬高30°,以降低颅内压,减轻拔管后反应,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必要时局部缝合处理。
3.7 健康教育指导 脑出血锥颅抽吸引流术患者多存在躯体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根据病情同家属一起制订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功能训练计划。指导家人给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从活动小关节开始逐渐到大关节,按摩肌肉应从末端到近端,切忌急于求成。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运动,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每天按训练计划执行,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促进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语言障碍者早期教会患者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大声说话,先从单音开始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微创经皮穿刺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经济,手术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护士根据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佩琳,荣良群,陶宏韬,等.锥颅血肿抽吸、冲洗和引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106例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12(5):310.
[2] 刘欣.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急诊医学,2000,9(2):84.
[3] 蔡宏基,吴光辉,林辉,等.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37-138.
[4] 王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89.
【关键词】脑出血;恢复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90-02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致死率亦有所下降,但其致残率却仍高居各种疾病之首,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此如何提高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新挑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通过观察、研究、探讨,对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新的观点。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神经外科共收治脑出血病人153例,男85例,女68例,年龄15-80岁,平均58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80例,小脑出血36例,丘脑出血16例,皮质下出血16例,脑干出血5例,脑疝形成48例,出血量5-120毫升,平均65毫升。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死亡13例。昏迷时间最长达200天,平均20天,平均住院时间105天,出院病人均建立脑出血病人出院随诊表,随诊时间为3个月至1年。
2 方法
本组术后恢复期在实施整体护理基础上,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家属的护理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及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
2.1 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评估指标:包括意识、肢体活动、吞咽功能、语言、大小便程度、情绪状态等,根据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和相关因素,提供相应的护理体系。
2.1.1 完全补偿系统:病人术后处于昏迷状态时,需要护士及家属满足其所有自理需要,包括清理呼吸道、营养、排泄、个人卫生和安全等,同时给予早期功能锻炼。脑出血术后病人若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1],具体措施:①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60分钟巡视1次,通过检查各种生理反射来判断病人的意识情况。②及时准确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促进意识恢复,给予低流量吸氧,以保证脑细胞的需要。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液体出入量平衡。③预防肺部感染,每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及时吸出痰液,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或气管切开术, 并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给予护理,每日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④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并制定适宜的营养餐食谱,每日5-7次由胃管注入,必要时经静脉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制剂,利于纠正代谢紊乱,促进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⑤预防压疮及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每1-2h翻身1次,随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摆放:左侧卧位时头部保持自然舒适,左侧上肢前伸,前臂旋后位,腕关节背伸,左侧下肢自然伸展位,右侧上肢自然放置与体侧,右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个较长软枕,后被垫梗楔形软枕;仰卧位时肩关节外展,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下肢屈膝,下垫软枕,双足跟垫软圆圈垫,保持踝关节背屈,内外翻中立位;维持良肢位:为患者做任何治疗后均应重新摆放肢体;观察肢体肌张力改变:当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对抗肌张力摆放,如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时摆屈曲位,踝阵挛时,立即给予持续牵拉腓肠肌,使阵挛停止.应每4h做1次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次20分钟,帮助病人做关节伸屈、外展等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并将肢体保持功能位.⑥预防泌尿系感染,用弗雷氏双腔尿管持续留置导尿,每日用0.05%碘伏擦洗会阴及尿道口二次,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及时倾倒尿液,防止尿液逆流,必要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本组病人平均昏迷时间15天,通过实施完全补偿系统,无一例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为下一步的自理康复锻炼奠定了基础。
2.1.2 部分补偿系统:当病人意识转清,但肢体活动、语言或排泄功能仍有一定的障碍时,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指导和心里护理,协助实施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及家属尽早、尽快掌握康复锻炼程序,如语言、功能锻炼等。
2.1.2.1 与患者约定眨眼、点头、摇头、手动等动作来表示需要和反应.
2.1.2.2 教患者发音,当患者发出简单含糊的语音时及时给予鼓励。
2.1.2.3 写一段话、一段文章让患者朗读,或用卡片来帮助病人识别。
2.1.2.4 寻找与工作有关、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交流。
2.1.2.5 丰富环境,在房间内摆设小饰品,让患者看电视,接电话、听音乐等,让其谈感受,促使其讲话。
本组有25例病人意识转清后,发现语言沟通障碍,出现烦躁及其他负性情绪,通过实施部分补偿系统和激励机制,病人看到语言功能逐渐恢复,渐渐树立起信心,主动配合康复锻炼。
2.1.3 辅助教育系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病人都有特定的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护士作为促进康复者和教育者,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应提供治疗、康复及专业护理的有关信息,使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活动中。
2.2 对家属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脑出血病人自理能力恢复较慢,许多病人在出院时还不能恢复自理能力。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还很薄弱,病人所需的卫生保健知识来自医院,因此,我们亦给予家属支持并指导家属学习,使其能够承担病人出院后的照顾。具体措施如下:①协助患者的进食、卫生和大小便。②与患者共同制定食谱。③教会患者使用吸管饮水和用勺子进食。④鼓励患者自己进食。另外,康复期病人应该注意摄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和植物油,伴高血压者要注意控制钠盐摄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生活要有规律性。伴有糖尿病病人,每日进餐要定时定量,日主食不超过6两。对肥胖病人应适当限制饮。⑤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指导病人做主动、被动运动,包括转换,同时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上肢功能练习、下肢负重训练及髋、膝、踝关节屈伸练习,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运动的同时,予推、滚、揉、捏等手法按摩患肢肌群,并可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下肢肌力达Ⅳ级时可予扶手杖或借用助步器进行主动步行练习,继而进行上下台阶的练习,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钟。[2]
2.3 观察指标:采用Barthe指数(BI),对本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吃饭、如厕、活动等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3]。
3 结果
采用Barthe指数对本组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ADL评定对出院病人全部建立随诊表,结果见表1。
从表1看, 本组病人术后3个月良好率65.4%(Ⅰ级+Ⅱ级),其自理能力较术后1个月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综合文献报道的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即ADLⅠ级15%,Ⅱ级25%, Ⅲ级30%,Ⅳ级25%,Ⅴ级5%[4]。
4 讨论
通过对本组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脑出血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认为:在不同的恢复阶段对病人进行准确及时的护理评估,并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在满足病人自理需要的活动中,护士肩负着指导和帮助者的责任.脑出血病人术后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表1可见,本组术后1个月时生活自理者仅有1例,占1.79%,因此,培养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充分调动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的重点是恢复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的特性,从而提高了脑出血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心理承受能力,使病人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尽快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根据调查[5],病人实际参与护理的程度大大低于其参与的需求,这种差别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制定了因人而异的康复指导方式,根据病人的自理程度和病人家属的照顾能力及文化程度,综合制定了自体康复计划,从表1可看出,本组术后3个月自理能力较术后1个月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综合文献报道的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这种方法使我们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的宣传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使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升华,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春颖、孙平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3):35-36
[2] 许金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与急性脑卒中患肢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504-505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