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素质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地理教师 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
地理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是必需的,教师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是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地理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还要把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唤醒、开发,拓宽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人文感情体验,培养出具有高尚精神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但当代地理教师的心理问题较多。
一、地理教师心理素质存在问题分析
1.地理课不被重视使地理教师产生自卑失落感。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语数外轻政史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不重视地理教育,认为学习地理将来不好找工作,使学生不能在学习地理的最佳年龄(一般是初中阶段)将基础打好;当地理教师把自己要上的地理课精心准备一番,正信心十足上课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的学生为了主课的任务,在各干各的事,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无疑会挫伤地理老师的积极性,使其消沉、失落。
2.就地理教师自身而言,专业技能不过硬使其就业时产生心理压力。师范生入学时的地理基础普遍教差,地理素质方面的基本情况是:多数学生不了解地理的分类和中外自然地理的特征,对地理学家及其研究方向更是知之甚少,地理素养较差,甚至基本的专业知识也很差,很多学生当初选的不是地理,而是被调剂过去的。
3.地位和待遇低下对教师心理产生不利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怎样,心理状况如何,投入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程度如何等,与他们劳动报酬的多少息息相关。我国教师收入普遍低下,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教师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这些情况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对教学产生厌恶感,许多教师将时间投入在教学以外的事情上,势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地理教师应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重
学校地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文化水平和地理素养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是开拓者和创新者,要求地理教师具备道德、身心、专业和其他非专业等各方面素质,而在教师具备的各项素质中应以心理素质为重。
1.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反映。地理教师跟其他教师一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他的职责,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影响学生,更以自己的情操、责任感等个人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正因为教师职业的这种特殊性,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精深的专业知识素养。“术业有专攻”。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游刃有余地驰骋。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识图画图能力、地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地理教师具备这些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将这些知识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健康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素质。由于职业特点,教师用脑较多,烦心伤神对身体健康不利。同时,由于现代工作竞争激烈,是一个崇尚竞争的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人们面临比以往更多的紧张焦虑和压抑,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复杂繁重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时,不能忽视心理素质的提高,要使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发展相协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
三、提高地理教师心理素质之有效措施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主要措施有以下四点:
1.学校实施教育的时候把地理和语数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和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地理的重要性,为学校的地理教育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保证。学校开设课程时应注意协调地理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让地理课程课时饱和,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形成尊重地理教育的良好气氛,这样教师在同学和社会眼中的地位会提高,自信心会增强。
2.高等学府对师范生的培养或学历进修要宽进严出。我国高等学校对教师培养或进修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引用宽进严出的管理方法,高等学校或进修学院要切实加强学历进修的管理工作,无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还是授课内容作业与考试等都要严格要求,凡考试成绩优秀知识技能完全达标者都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未达到要求的则应毫不留情地给予补考、留级乃至退学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理有压力,才能有学好专业的动力。
3.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待遇已经成为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全身心投入新课程改革积极性的当务之急,它不应该成为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到实处,教师超负荷地工作又得不到相应的物质报酬,这是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才能对学生形成“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你认为把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的愿望,是奋力使学生从思想上、政治上到达和我们同一水平的愿望,哪里有这种爱,哪里的教师本人就是吸引集体和每个学生的巨大力量。”总之,只有教师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地理素养提高才能落到实处,学校的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民航重大事故中人为因素的比例为60%-80%,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1]。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研究是进行飞行学员素质教育,提高飞行学员训练成绩,培养中国民航合格飞行员的客观需要。但迄今为止,鲜有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的的系统定量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国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的结构。
2研究对象和过程
2.1研究对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的飞行教员及正处于训练阶段的飞行学员,飞行学员辅导员,国航、山航、翔鹏、东航等航空公司的部分飞行员,四川大学心理咨询培训中心的心理学老师等。
2.2研究材料
(1)自编的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开放式问卷。该问卷是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的概念、成分和特点,以及心理素质好的飞行学员的特征,与普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区别,与非技术技能的关系等。
(2)自编的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成分半开放式问卷,该问卷在整理开放式问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罗列了26个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成分及其定义,每个成分及定义后面均有从非常重要到不重要5个选项,要求被试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每个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
2.3研究步骤
(1)收集、整理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飞行学员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资料。以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为主题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对象包括辅导员、飞行教员等。
(2)在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编制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开放式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请飞行员及心理学专家填写。共收到23份邮件,其中心理学专家5份,飞行员18份。时间为2012年10月。
(3)对开放式问卷进行整理,在统计被试所提出的心理素质成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编制出半开半闭式的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成分问卷。
(4)请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的飞行教员以及已进行了飞行训练的学员对成分问卷中所罗列的成分进行评分,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问卷147份,将缺失项过多,几乎选择同一答案,波浪形选择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剔除后共得到有效问卷为136份。时间为2012年12月。
(5)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提取平均分均超过4.0的成分用于构建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的理论结构模型。
3研究结果
3.1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谈到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成分时,经整理被试提出了32个心理素质成分,以提到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如下:情绪稳定、危机处理、团队合作、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交流能力、纠错能力、沉着、抗压能力、开朗自信、冷静、责任感,果断、环境适应、心态、情绪稳定、应变能力、有创新思维、细心、技术高超、认真、不急躁、面对错误积极向上、决断意识、易于接受他人意见、排除干扰能力、自律、时间管理、组织和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自我约束。
3.2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表1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半开放式问卷统计结果
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
根据总均值的分数,将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成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责任感(4.74)、危机应对(4.73)、 观察力(4.71)、应变力(4.71)、应对方式(4.64)、注意力(4.63)、团队合作(4.63)、自信(4.59)、判断力(4.58)、自主学习能力(4.57)、果断性(4.57)、耐受力(4.57 )、情绪稳定性(4.57)、坚持性(4.55)、飞行学习动机(4.53)、空间想象力(4.51)、交谈技能(4.51)、自律(4.50)、时间管理能力(4.47)、情绪适应(4.47)、考试焦虑调节(4.43)、人际交往(4.43)、同理心(4.15)、乐群性(4.13)、独立性(4.09)、创新能力(4.08)。
乐群性、独立性、同理心、创新能力四成分的飞行教员平均分低于4.0,且总均分较低,因此考虑将这四项成分舍弃或合并。
4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结构分析
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的结构复杂而且内隐,通过我们的梳理大致可以得出民航飞行学员心理素质结构是具有6个维度23个成分的结构模型。
4.1认知能力维度
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顺利完成飞行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根据飞行学习的特点,初步选择了观察力、注意力、空间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判断力作为民航飞行学员认知能力的评价指标。经过问卷调查后,创新能力的得分较低,一些飞行员认为没有必要将创新能力作为认知能力的评价指标。因此。将创新能力成分合并到判断成分内。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创建力也是飞行心智技能发展的最高水平,是飞行中迅速、准确地处理特殊情况的基础[3]。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对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视不够。
观察力是指快速、准确地觉察外界事物,以及辨别细小差异的能力;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某一事物的能力,并能根据任务需要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转移;空间想象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姿态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抽象思维能力;判断力是指对事物特性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综合,进而做出判断的思维能力。
4.2学习能力维度
学习仍然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但学习方法、目标却和中学时期大不相同。大学学习具有专业定向突出,自主能动性增强,学习多样性,注重创新和探索等特点。在学习能力维度初步选取了飞行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三个成分。问卷调查中,有飞行教员认为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重合,建议将其综合为一个项目。根据飞行教员的建议,将时间管理能力合并到自主学习能力维度,增加学习毅力做为学习能力维度的一个成分。
飞行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飞行学员学习飞行理论和操纵技能,从事飞行职业的内在心理动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毅力是意志力在学习方面的体现,表现为有意识地确立学习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通过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预定目标。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坚持“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不要用横向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也不要总是用批评的手段去教育学生。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与情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教学方式。正所谓:“学生个性各不同,因材施教促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身心出发,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教育要“持之以恒”,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个体、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研究
2.1 被试 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 测评工具
2.2.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 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
3.1.1 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 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 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关键词: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心理素质;团体干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市场的极为严峻的挑战。为此,不少院校开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但目前高校培养的“职前教师”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学实践能力不强,不够敬业,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能不足,社会适应力较差等。这些问题说到底都与教师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最迫切任务。鉴于此,本研究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背景,以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教师)为对象,针对其当前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心理素质提升干预,探索培养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成员初步筛选:采用前期研究所编制的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对平顶山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大三学生200名进行测验,选取心理素质总分最低的60名学生作为进一步筛选的团体干预对象。(2)正式成员确定:由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给初选的上述60名学生讲明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干预实施的操作步骤,依据自愿原则,在征得初选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根据性别、专业进行匹配,最终确定52名学生为正式干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成员构成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用于筛选团辅成员和前后测。前测时间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0~12月进行正念训练,9周训练结束后进入期末考试周,对被试实施后测。(2)自编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团辅方案柯瑞(1982)指出,团体心理辅导都要经历一个由起动、过渡到成熟、结束的过程[1]。本研究团辅方案设计注意体现活动的阶段性和层次感,同时突出中心主题。
(三)研究程序
首先,建立团队契约,澄清团体目标,建立积极、信任的群体氛围。之后,给干预组成员讲授目前国内外心理辅导中影响日益广泛的正念疗法的缘起,正念冥想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接下来,给成员讲解和演示正念冥想的坐姿、腹式呼吸技术、躯体扫描、正念观察情绪和思维等,指导成员观察、模仿,觉察当下身体感受。然后,通过分享和互相鼓励环节提升成员训练的效能感,让成员每日至少坚持20分钟正念冥想训练。最后,在学期末大复习阶段暂停训练,利用《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对干预组成员和对照组成员实施后测。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搜集实验量化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数据,主要统计方法为t检验、F检验。
二研究方法
(一)干预组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在正式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心理素质及其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据此可以认为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两个群体是同质的。
(二)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正式干预结束后,同一时期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素质及其教学投入、情绪调控、移情性、教学效能感四个因子上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O.05),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三讨论
心理素质指个体在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心理品质。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高等人才,可视为职前小学教师。地方高校在响应和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其它素质的发展。鉴于此,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更多的卓越教师,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着重考察目前国内外咨询界日益关注的正念训练对改善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实际效用。正念(Mindfulness)源于东方禅修,是一种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将注意集中于个体自身当前状态的自我调节方法[2-3]。在正念状态下,个体以一种好奇、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此时此地”的自身体验[4]。正念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状态或特质[5]。状态正念是指个体在运用正念法进行调节时出现了感觉、认知、情绪等方面的改变。特质正念是指个体通过正念调节在感觉、认知、情绪等方面所获得的持久改变[6]。正念训练是达到或获得上述状态和特质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技术包括正念冥想、行禅、身体扫描、三分钟呼吸空间、正念瑜伽等[7]。近几十年来,正念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正念作为一种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西方的临床机构。近期,心理学界逐渐开始关注正念对情绪的影响[8]。实证研究发现,正念对缓解抑郁、焦虑症状,防止抑郁复发,提高个体的有效情绪调节能力、维持情绪稳定性、增强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等有重要作用[9-11]。正是基于正念对个体身心健康,尤其是情绪调节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正念冥想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提升干预。与预期较为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在心理素质及其情绪调控、移情性、教学效能感三个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正念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功效。情绪调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情景时的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移情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觉察学生感受和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即教师对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顺利完成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预期与信心。正念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上述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因为上述因素所具有的情感性、认知性都与正念有直接的联系。正念强调对“此时此刻”身心体验的持续注意而不加任何评判。在此过程中,个体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个体对内外刺激的加工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个体心理对内外环境的一种适应,对于维持个体身心健康意义重大[12]。另有研究发现,正念可以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消极情绪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正念可以使个体对混合情绪表现出更适应的情绪调节[13],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共情能力[14]。正念可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或者情绪调节来达到各种临床和非临床功效的[15]。
四心理素质提升策略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正念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功效。但培养和改善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不一而足。本研究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一)社会整体联动,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
从宏观上看,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其职业认同感,需要社会整体联动。国家要从宣传导向、考试制度、就业政策、薪酬设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加尽可能地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指导与服务,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小学教育,努力营造更为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地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信念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专家讲座、邀请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或往届优秀毕业生做教学心得报告等活动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意义、特点的认识,促进他们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提升他们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信念。
(二)加强动机引导,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是一种与大学生学业进步关系极为密切的动机,它是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驱力。高成就动机的个体通常更愿意为学业、事业付出更多努力,渴望获得更高的成绩和肯定性评价。因而,成就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成就动机相当复杂,或是出于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或是为了证实自己能力,或是希图通过优异、出色的表现赢得地位或满足自尊需要,或是出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不同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推动作用,但力度和持久性却又差别。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任教师要经常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动机。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以后从事小学教育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然而,作为小学教育的职前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将要面对的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实际情境。这些实际情境是大学理论课程无法一一详述和预测的,要圆满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可循,它既需要足够的教学经验,也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机制,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此,在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要大胆创新,打破以往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互脱离的培养模式,以嵌入方式在理论课的讲授中自然融入现实案例,通过分析教学案例,让职前教师分析案例中呈现的教学情境,分析其中存在的教育因素,结合所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探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大胆新奇的想法,并力求将这些想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结合在一起。除了案例分析,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让职前教师登上讲台,现场发挥,采用既合乎教育心理学理论又新颖巧妙的课堂行为有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通过有意识地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教学训练,职前教师的创新性必将获得明显的提升。
(四)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乐群性与亲和力
[关键词]排球 运动员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训练
前言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渐缩小,运动员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罗格曾指出:“美国奥林匹克队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心理训练”。因此,了解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意义尤为重要。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1.运动员的认识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过高估计己方的力量或者过低估计彼方的力量都会导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临战状态,尤其是比分悬殊、气氛紧张的场面,情绪产生较大波动,水平必然每况愈下,甚至出现“打傻了”的局面。
2.运动员的情感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队员获得信息的90%来自视觉观察,即对手、裁判员、队友和教练员的身体姿态和而部表情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在接连失误的紧张时刻,教练员的沉着、冷静、充满信心的表情,会使队员们得到安慰和激励;队友之间的一种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口号、一个的挥拳动作,不仅可以提高本队的士气,还会使对方在心理上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威胁。
3.运动员的意志对竞赛胜负的决定作用。在高水平的赛中,要使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以心理变化与平日无太大差别为前提。要保持这种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意志力。在环境变化时,有的运动员紧张得手足无措,有的运动员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心理活动的指向完全集中在平日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充分发挥竞技水平的必胜信心上。
二、影响排气运动员竞赛行为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息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造成运动水平降低。
2.情绪障碍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
3.心理饱和障碍
在排球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过长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产生厌倦情绪。
4.激活障碍
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
5.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排球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十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末达到时,运动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如果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泻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科学的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法
(1)肌肉紧张放松法。使运动员某一肌肉群,保持紧张约10s,然后尽量放松。放松时可以从上肢开始,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然后从腹部到背部、髓部、大腿和小腿。在每次紧张和放松时,要把注意力同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2)语言暗示放松法。选择相对安静环境,运动员可坐卧在凳子上或床上,然后闭上眼睛,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这时进行自我暗示,默念几遍“我感到舒服”,“我轻松极了”等等。放松过后,进行自我动员,暗示“我有力量”,“我感觉良好”。
(3)模拟比赛放松法。由于参赛而造成的焦虑,可在模拟比赛下进行放松,即模拟过渡到比赛实际。例如:测验、选拨赛、问答提问等。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吸气、慢呼气,并默念放松。
2.想象训练法
(1)在训练和竞赛期间进行想象,如队员练习正面扣球技术。在练扣球之前,把整个动作过程想象一下,之后再进行练习;练习之后,再利用想象和思维及内部语言简述自己在练习扣球中的体会,知道错误和正确的地方。
(2)借用直观形象进行想象。如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照片给运动员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他们头脑中保持这些运动表象,然后再让他们想象自己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终习。
(3)模拟想象。在训练中,运动员经常是伴随着模拟动作来完成内合想象的。因此,练习接发球时队员边练一传,边想象一攻的战术配合,特别是接一传后,就积极上步扣球,进攻结束后的自我保护等。
(4)胜利情境想象。用想象胜利情境去鼓舞斗志,增强必胜信心,消除心理障碍,使怯场或害怕失败的运动员消除失败的苦恼。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语言提示,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语言提示,是由运动员自己在内心进行,即为自我暗示。
如发球时,运动员在比较紧张和信心不足时,可暗示“冷静、沉着”,“一定发好球”;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可暗示“抛好球”,“击准球”;在连续失误时、可暗示“要发过”,“不失误”,在连续得分时,可暗示“要认真”,“不松劲”等等。
又如在运动员扣球前,可暗示“我一定扣好球”,“我能扣死对方”。在击球的一刹那,可将暗示喊出来,“扣死”或“嘿”,以锐不可挡的士气压倒对方,以增强必胜信心。
4.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练习,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作好准备。运用此法首先要及时掌握情况、信息、参赛对手、环境、条件以及“时差”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安排训练,其次训练要通真,从对手、场地、器材、裁判和观众都要模拟真正比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心智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训练——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3]现代排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编.现代排球运动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1.
【关键词】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射击运动注重动静结合、稳中求准,虽然对运动员的体力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心理波动都可能会导致比赛成绩出现天壤之别。因此,加强对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射击成绩非常重要。心理素质的训练以运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手段,根据运动员的类型、运动项目的影响,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让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在比赛中超长发挥。
1.选择合理训练方式,保持最佳生理状态
相较于其他身体对抗较为激烈的运动,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体力要求不是太高,但是射击运动员仍然需要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这是进行有效心理调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射击教练员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训练方式,注重调节射击运动员的生理状态。
首先,教练员需要依据运动员身体条件和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尤其是运动员上肢与手指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射击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在比赛的过程中使身体各个环节处于最佳状态,保持射击的精准度。
其次,教练员需要为射击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呼吸训练计划,尤其是注重提高运动员的肺活量。这既可以帮助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掌握合理的呼吸节奏,使其心理处于张弛有度的状态,又有利于使射击运动员可以全神贯注于比赛过程,不受到气息不足或者不匀的不利影响。
最后,教练员需要制定全面均衡的饮食计划,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既要保证射击运动员有足够的能量支持,又要保证射击运动员不会因身体问题而影响比赛成绩。
2.适时鼓励和表扬,树立运动员自信心
自信心是射击运动员可以取的好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运动员出现超水平的发挥。虽然自信心和射击运动员的先天性格有很大关系,但是后天训练对于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也不可或缺。因此,射击教练员在训练中需要适时对运动员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心。
一方面,教练员需要依据运动员的射击训练成果,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运动员坚持和肯定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付出终会有所回报。在射击运动员表现起伏不定的时候,教练员不要对其采取冷嘲热讽或者严厉批评的态度,而是帮助运动员积极寻找原因,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不要对自己能力产生动摇和怀疑,要勇于超越自己和挑战自己。
另一方面,教练员需要依据射击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时,教练员要及时提醒其不可骄傲自满,要沉下心来取得更大的进步,努力实现自我突破;在运动员处于低谷时,教练员要耐心细致,鼓励运动员要看到训练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其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使运动员尽快渡过低潮期。射击教练员采取这样宽严相济的训练方式,既可以使运动员不会因自信心膨胀而出现昙花一现的情况,又不会使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止步不前,长期陷入低迷的漩涡。
3.模拟比赛场景,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
对射击运动员而言,虽然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基本一样,但是在细微之处仍然略有差别,而这些差别可能会给射击运动员的射击成绩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比赛时的现场氛围、比赛时的环境因素和比赛时的心理准备等。因此,为了保证在比赛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射击教练员需要在训练中模拟比赛的场景,让运动员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提高射击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保持在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
例如射击教练员可以要求运动员在进行空枪练习时,养成口头预报射击方向与环数的习惯,或者在实弹练习结束后,及时总结实弹训练中自己的心态变化和技术动作要领等,在使运动员形成空枪与实弹一致感觉的同时,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又如射击教练员可以在训练中设置与比赛一样的场景,安排群众在训练现场参观训练,并按照比赛的流程和标准,选择比赛用的器械进行训练,从而营造近似比赛的氛围,让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可能带来的干扰;再如教练员可以按照比赛的标准和形式,在队内安排同样的比赛,进行详细的成绩记录,对于比赛的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责令比赛的落后者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作为以后选拔参加重大比赛的参考依据。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危机意识,调动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接受比赛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4.结束语
总之,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任何细微的心理波动都会对射击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培养设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射击教练员只有在训练中选择合理训练方式,树立运动员的自信心,为运动员模拟比赛的场景,才能切实提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心理在比赛中保持稳定,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水平和能力,最终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137-138
[2]焦怡.射击运动员比赛期的自我心理调控分析[D].河南大学,2012
[3]蒲欢.试论射击运动员比赛期的心理调整[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21-22
[4]甄h.优秀射击运动员瞄准技术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1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素质;人才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重视和培养中职生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根据笔者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要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学会独立,客观、积极地评价自己
对于同一个学生,有的人看重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和荣誉,有的人看重的是大胆活泼,有的则看重他的乖巧、听话。可见,在这各种评议中,让学生客观地、准确地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处在成长期的中职生,由于是非辨别、判断能力较差,我们应当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评价自我,使学生能够接纳自我,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比如,针对某同学不做作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教师,碰到学生不做作业,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当学生有所改进时,教师抓住时机给予鼓励,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从而有信心不断完善自我。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全权包办“过度保护”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既压抑了孩子活动的愿望,又使孩子养成依赖、退缩、怯懦等不良心理,缺少独立自主性。为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协作精神尤为重要。要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观察、调查,充分了解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个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学生才能观察世界;解放学生的嘴巴,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解放学生的双手,学生才能从事科学的实验,从事发明创造;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才能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取得丰富的知识;解放学生的空间,学生才能学一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思考一下自己乐于思考的问题,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六大解放”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心理素质教育有着较深的触动。
三、培养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的能力
人的一生,无论怎样都会遭遇人生的挫折。中职生也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的心理显得敏感脆弱,一旦遇到矛盾和挫折,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偏差。为此,要找出孩子们脆弱的情感,教给孩子们应如何面对困难,勇敢地战胜挫折,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首先,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经历苦境、险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才会更加顽强、生命也更加旺盛。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一些经历磨难而成功的名人的事迹教育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冷静看待挫折,乐观面对挫折,把挫折当成丰富人生经历和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如:5岁就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却以惊人的毅力生活,以顽强的精神在家里自学完高中课程,掌握了英、日语。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除此以外,她还自学了针灸医疗等技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她被誉为“当代保尔”。
其次,多组织学生开展战胜困难和挫折方面的活动。如:开展抗挫折能力体验活动,锻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意志。平时多注意观察那些怕困难的孩子,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相应地给予关心和指导。让他们学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战胜困难,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勇于顽强地克服才能获得成功,进而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四、家校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
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随之任之。结果有的早恋,有的其心中所想难以猜测,有的常用污秽蛮横的话语攻击别人……有些家长要么不管,要么不分青红皂白,臭骂毒打一番。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代,犹如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很需要滋润和关爱,适当剪枝才能成为一棵有用之材,否则小树将可能夭折。另外,父母单亡、双亡、离异等原因造成不健全的单亲家庭,最容易造成未成年孩子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畸形发展。了解情况后,通过老师家访和家长校访,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商讨教育孩子的办法,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教师优良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教师本身应该做到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工作中自信积极,微笑乐观;面对挫折应不卑不亢,宽仁博爱;受挫折后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很快恢复自己的情绪。教师只有保持良好、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进入教育者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曾任教的班上有一个所谓差生。我发现这个在别人眼中一无是处的学生,总是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力争上游。我想,对这样的学生数落他、责骂他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只会增加他的逆反心理,对抗情绪,并递升到对学习的反感,为其以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我找到他,没有训斥他,而是夸奖他在活动中表现突出,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并鼓励他在学习和纪律上也要奋力拼搏。平时常给其关注和特别辅导,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他感到老师没有把他“看扁”,使他看到希望,体验成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关爱,人们发现“他变了,开始读书了”。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教师只要开拓思维,多动脑筋,采取切合学生年龄特征、认识实际、心理水平的教育方法,就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陈奎庆(1965-),男,辽宁大连人,常州大学副校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11)和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92-02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除了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高校软件硬件方面的直接冲击外,也带来了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逐渐演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散去,大学生同样要在人才市场中搏杀,才能谋得一份职业,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出现“生多岗少”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始终存在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高校一方面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并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利的。这与我国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输送了大批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尽管政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也纷纷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但是高职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创业规模小,创业成功率低是高职生创业的一大窘境。高职生创业比例的高低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高职生进行创业活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创业心理素质是重要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引导高职生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并且帮助创业者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直达创业成功的彼岸。因此,研究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二、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
国外大量心理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创业者一般具备下面几方面心理特质:成就需要、内控倾向、风险偏好、自信。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结合创业活动实践,创业心理素质可以提炼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和创业意志。
1.创业意识。个体从事任何行动都受到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动。个体的创业行为也不例外,个体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产生创业行为,那是因为个体有了创业的兴趣和需要,进而产生了创业的动机,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启动器”“发动机”,推动、激励个体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维持、调整其创业行为,确保其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创业意识可以让创业者长期保持一种比较高昂的创业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潜能,力助创业者取得创业事业上的成功。
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为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保证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它是以创业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经过分析、综合、总结、提炼、内化等心理过程的作用,并在创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功能。创业能力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化、综合化的高级技能,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成效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做大、做强。
3.创业行为。创业者拥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很强的创业能力,也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扶持,如果没有创业行为的发生,整个创业活动将只是美好的“愿景”。可以这样说,创业行为是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创业行为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外界资源整合的创业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创业方向、挑选公司名称、搭建组织结构、评估预算报告、租赁经营场所、募集创业资金、完成公司登记、进行市场营销、招聘和培训员工等一系列活动。
4.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是创业者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创业期间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重重困难和险阻,如人才欠缺、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都会对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创业者没有坚韧的创业意志来面对和应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创业活动很可能功亏一篑。坚强的创业意志让创业者始终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引领其创业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其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从根本上影响了创业活动的成败。为此,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切实把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好、塑造好。
1.提升高职生自信心。客观来讲,高职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失败者”。正是由于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让高职生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感。但是这种自卑感对高职生却是致命的伤害,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迁移、泛化的作用,让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为此,学校要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成功人士等各方有利资源,通过报告、讲座和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让学生逐渐明白和懂得高考的失利并不能完全把自己否定,很多时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挫折,一种磨难,世界为你关上一道门,也会你开启一扇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履历上新的一页、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各种知识与技能学会、学懂、学通、学透,同样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学生信心上来了,他们才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积累和历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影响和灌输。让学生明白创业对他们并不遥远,也可以说很近。
2.提供创业政策扶持。深圳特区由贫穷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针对深圳特区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圳特区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政策扶持在教育领域同样适合。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的社会创业精英相比较而言,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大多数将以失败而告终。正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得到特别的关心与呵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注册资金(本)可以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各商业银行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2~5万元的小额贷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2年等。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出台了更加灵活、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的优惠政策,如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3.给予创业实践平台。光有创业理论,没有创业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学校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开辟创业园、创业街作为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的“演练场”。在大学生创业园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强项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开办一个饭店、奶茶店、精品店等最简单、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开始,逐渐向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等高端创业项目推进。只有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实践活动,他们才能熟悉了解:查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户注资(银行)验资(会计事务所)申请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税务机关)整个注册公司基本流程。营销策划,资金募集,广告宣传,财务预决算,员工招募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去面对与解决。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和困难,甚至于失败,他们只有经历过种种打击之后,才能成长、发展、成熟、壮大,等他们离开学校这棵大树的庇荫时,同样也能够适应,甚至可以说游刃有余,这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才是有效,值得去尝试与努力。国内高校中温州大学城创业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4.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的氛围很重要,如果一所学校学术氛围很浓,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学习和科学研究当中;如果一所学校商业气息浓厚,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商业活动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个体,但是环境的影响同样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很有冲劲,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让大学生明白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岗位的竞争者,更可以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去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失意者”,而是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成功者”。
5.获取创业知识。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创业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他必须掌握丰富的创业知识,这就要求这些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媒体资讯、与商界成功人士交流等方式与渠道,获取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广告策划知识、人际交往的处事原则与方法、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更需要得到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力量的关心与呵护。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和支持高职生投身于创业活动,让高职生不仅成为岗位的“竞争者”,还成为岗位的“创造者”,更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