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复读生高考心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果现在让我做选择,即便我知道自己来年可以成为状元、考上清华,我也绝对不会再去复读了”。
2008年高考得了610分、2009年考出693分、以河南省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的庞博这样说,态度决绝。
庞博毕业于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他的高三同学里几乎有一半人加入了复读的行列。“我复读那年,我们学校的复读班有6个,大概五六百个复读生,而正常高三毕业班也才八九个班级。”复读一开始,他就在课桌旁边铺了一张报纸,结果高考前,上面的卷子摞了半米多高,比他第一年参加高考时,做题量增长了一倍。
2009年,庞博成为禹州市从恢复高考以来当地第一个省状元,学校给他发了2万元奖励,他还同时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一等奖学金。等他到了清华,同学们很惊讶他的复读身份,“复读也能考状元?”这是大家普遍的态度。
他后来得知,复读的状元并非他一个,同学中有悲壮复读故事的也大有人在。跟他同年进入清华的一个新生,曾经是他高中的学长,那人为了考清华连续复读了4年。
高分复读现象:缘何愈演愈烈
去年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重庆市理科状元夏诗耀,曾从同济大学退学,他复读冲刺清华时“做题三个月,用完百支笔”一度被视为复读生格言。四川考生罗海灵为考上清华,也选择了从复旦退学复读。而云南宣威学生赵庆虎为进清华大学,甚至放弃北大、复旦和北航3次录取,连续复读了3年……
湖北教育厅原副厅长、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认为,愈演愈烈的高分复读现象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复读学校对考上“清华北大”学生的高额奖金诱惑密不可分。
一面是高考复读生的慷慨悲壮,一面是欣欣向荣的高考复读经济。当教育观察家把高考复读当作一种社会病来解析的时候,当事人却又苦衷。
大多数复读生都将自己的复读归结为“赌博”:代价是一年或几年青春年华,赌赢了就是后半生的幸福。
一半复读生:
有强迫倾向、焦虑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15年来一直研究复读生这个群体。他曾经走访过不少复读状元,也对复读生的行为特点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2002年全国60多个省级状元里有8个复读生,理科3个、文科5个。他认为这个数字还是很可观的。
他把复读生概括为3种:除了真正因为实力落榜的.还有发挥失常落榜的和非清华北大等特定大学不考的。据他观察,第一种学生经常坚持不到高考就放弃了,实际上成绩比较好的群体,才是复读大军的主力。
他以北京市4万名应届毕业生和复读生为对象做过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复读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占总数的47.1%;应届高三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占总数的28%;复读生情绪不稳定的占62%,高三生占35%;复读生不适应周围环境的占59.5%,高三生占36.7%;复读生有强迫倾向的占52.1%,高三生占33.2%;复读生有焦虑倾向的占49.4%,高三生28.6%。由此可以很明显看出,复读生的心理问题比应届高三生大很多。
复读生内部,心态的两极分化也很严重,导致的结果完全不同。
复读生中很多学生上课听讲习惯不好,有的学生喜欢低头在下面自己搞,有的学生喜欢玩手指头,有的学生喜欢看窗外,针对这些现象,我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抬起头来听讲,并且要求他们上课听讲要带有表情,通过他们的表情我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对面无表情的学生,及时设计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导并提醒他们听讲。
复读生审题习惯、做题习惯比较差,每次批改作业都能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审题马虎、答题不规范而出现的错误,针对这一现象,我对作业和考试卷基本上做到了全批全改,而且对做错的题进行了归类,并让学生自己说出错误的理由,以此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形成深刻的印象。
复读生受过伤害,心灵较脆弱,在对他们的惩罚中我一直用的是鼓励式的批评,先说优秀的,再说做得不好的,以及不好的做法会导致的种种结果,有时就让他任性一会儿,等到他发泄完了,再面对微笑看着他。一般跟他们产生正面冲突、罚站、罚抄等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惩罚方式。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几分钟,跟每个学生进行一下简单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有地位,使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不灰心,不丧气,充满信心。
“高四”虽然考试多,但真正的大考并不多,大考从环境的改变,从内心重视程度,从学生心态都有要求,所以大考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每次大考过后,我都要求学生在试卷上写好考试体会,从考试心态、做题顺序、时间把握、审题、答题、得分情况等全方位对本次考试进行剖析,从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我不想只是读个二本大学
我是一名复读生,2015年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我的高考分数离一本分数线仅差几分。然而就是这几分,让我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那个夏天,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简单地收拾了自己的行李,又回到了原来的高中复读。
作为一名复读生,我当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既担心因学习内容、考试方式有变而落后于应届生,更怕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不巧的是,因为身体原因需要动一个小手术,一周后我不得不请假回了家。
在家养病的那一个月里我是动摇的,心想干脆上个二本大学算了,反正跟不上复习进度了。我爸在听到我的这些话之后怒了:学的知识就是那些,万变不离其宗,试一下,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以后你就不用那么辛苦。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会不懂?只是我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在家的那段时间,我一个人想了很久。搏与不搏也只是一念之间,不搏,整日碌碌无为,受制于生活的桎梏;搏,抓住梦想的翅膀,飞向更精彩的世界。人生很短暂,我不想留下遗憾,不如趁着还有选择的机会,再去奋战一次!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病好之后,我回到了学校。虽然也曾遭受别人鄙夷的眼光和嘲讽,但是我的目光却无比坚定,毕竟光脚的还真是不怕穿鞋的。
重新面对备考的紧张生活,我反倒变得淡定了许多。尽管同学们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月考,但是上了一周的课之后,我发现父亲是对的,复习的知识还是那些,只要理清思路,要掌握它们并不难。
有了以前的知识储备做基础,我复习起来更轻松。我摒弃了之前不系统的学习方法,先把课本目录整理一遍,建立一个框架体系,然后往里面填充内容。还有就是给各科弄一个错题本,把各个知识点的错题进行集中整理,然后做重点标记。而对文综则是做客观题题型的整理和对比,因为有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只是提问的角度和形式会有所变化,这样做能提高我的读题解题能力。
第二次月考的时候,我出乎意料地考了年级第一名,我记得当时班主任和重点班的老师们都惊呆了。在这之后,每一次年级考试我几乎都是年级前十名。
青春,就是要不留遗憾
临近高考,我和复读的同学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会有各种忧虑,担心自己努力了一年却还是不如人意。那时我们的班主任总是鼓励我们:你们已经考过一次了,比应届生要有经验,只管做好自己就行。
所以我尽可能地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而且不断地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想象着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正在等待着我,我将踏上列车,奔向那美丽的远方,我的心又是激动的。因为我知道,这一次,我不会再有遗憾!
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张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作为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建校股东之一,首先我代表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校2014届高考复读班“公开展示课”,在今天一整天的课程中,您将亲身体会未来一年,因思特高考复读班教师们课堂教学的风采,在公开课开始之前,我代表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做一个简短的发言,高考复读学校公开课发言稿。我发言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自从2009年筹备,2010年正式创办,已经有将近4年的办学经验。创业是艰辛的,第一年,我们没有全日制的高考毕业生,但是辅导的学生中很多来自红岭、高级中学、深圳中学,为我们2011年创建全日制复读班积累下宝贵经验,2011年,我们开始招收全日制复读生,第一年招生情况应该用“惨淡、奇迹”四字来形容,为什么说惨淡呢?因为8月1日开班时,文科只有5名学生,理科只有7名学生。为什么说奇迹呢?当时12名同学中1名来自深外,高考600多分,报考志愿失败。2名来自深中,不甘心只上深大,听完公开课之后,当时家长们最大的关心,不是怕我们教不好这些学生,而是怕我们承受不起经济的压力,最后关门倒闭。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谢当年家长们的魄力,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动力。我们要用行动回馈给他们,无论多么艰苦,我们都选择坚持。做事业和我们的学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要你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付出一定有收获。2012年,通过教育局严格审核,给我们颁发了正规的“民办学校”教育资质。作为民办学校,生源是我们的生命线,但教育质量是吸引生源,留住生源的唯一办法。慢慢的,不断有学生咨询,选择我们,到2012年高考时,我们一共有41名学生参加了高考,由于我们的人数少,在老师们的呕心沥血下,2012年高考创下了重本率54.78%,本科率82.5%,升学率100%好成绩。
高考复读的一年是非常快的,每天紧张的学习,周考、月考、高考报名、一模、二模,高考开始。转眼就到了第二年。2012年8月1日,仿佛就在昨天,报道时,学生是2011年开学时的3倍。教育就是这样,有发展就是我们的成功,到2013年高考毕业时我们有了109名毕业生(包括应届生过来插班,艺术生高考冲刺培训的),三年有这样的发展,我们的辛勤耕耘得到了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高考成绩公布,有60名同学上重本线,用我们主管校长刘校长的话是:我们工作是值得肯定的。理科复读生李颖麒615分,比入学成绩提高了75分,许觉之、刘佳欣等几名同学都由去年的2B成绩今年进入了本科一批重点。文科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弱,招生是基本都是2B或者2B以下的学生,今年马秀青的成绩624分,另外还有5名同学超过本二A的成绩,应该说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应届培训学生刘璐佳、肖鹏飞、雷华美都是我们老师长期培训的学生。今年也分别取得了671,634,和631分的好成绩。每个学生情况不同,但是如此优秀的学生能选择我们的老师进行辅导,足以证明我们师资是优秀的。
办学校,做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现在我的学生都会对我说:“做老师是一件非常有福报的事。”马上,我们就会迎来第2014届学生,我们总结了3年多的教学及管理经验,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在2013-2014年度,提升学校各方面管理,为学生们圆梦因思特着实努力。
我发言的第二个部分讲一下:大家要不要选择因思特?为什么要择因思特?因思特有什么优势呢?
今年在深圳可以选择的复读学校有五、六家之多,上网一搜,映入眼帘的有“因思特高考复读学校”“城市学院”“广州卓越”“礼德教育”“启智教育”“远亮高考复读学校”等等。
负责的家长和真正想复读的同学势必把每个学校都考察了一遍,高考复读绝对关系着孩子的将来,这个选择不能够草率决定。那么为什么同学们选择因思特呢?我们因思特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我每天负责接待来访的同学和家长,对家长同学们的担心和忧虑,感同身受。大家最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1、师资2、学校管理。作为因思特的管理者,我可以负责任对大家说:
第一、 因思特的师资一定是深圳复读学校中最棒的。今年高复班的师资队伍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6名,研究生学历以上4名。每一个老师都已经桃李满天下,但是老师自己专业的优秀不算真正的优秀,对学生尽心尽力,耐心负责是我校对老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从早到晚全程跟踪学生,白天,从早上7:00到晚上10:00,学生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老师辅导,老师们对学生的问题绝对是百问不厌。晚上,管理学生宿舍都是学生们的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们都会催促学生睡觉,第二天负责叫同学们起床。老师们和同学们同吃同住,亦师亦友。在绝对不会出现,上完课就找不到老师的现象。我校董事会会阶段性组织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匿名评估,对学生们反映的问题,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回馈,整改。
第二、 因思特的第二优势:投资人直接参与管理。深圳的家长们最能够深切体会到自己创业和为别人打工的区别。我们作为因思特的投资人,对老师们的管理跟踪最到位。对学生的管理是最严格的也是最人性化。大家一定都同意“严师出高徒”吧,我们每个选择复读的学生,我还是建议大家要对自己“狠一点”虽然要把握度,但是拼一下一定要的,因此,当你报名因思特高考复读班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签一份承诺书的,承诺这一年为自己理想的学校而奋斗,违纪了,会被老师批评、叫家长、或者回家反思甚至退学的。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会非常自觉奋发努力。
第三、 因思特的第三个优势,小班教学,教学服务最周到的。高考复读一年,我们深知学生们的不容易,我们会做好一切教学服务的配套工作。我们会和公办学校一样正规参加深圳教科院组织的深圳一二模考试,会帮助深圳户籍的同学完成高考报名工作。(报名费要另外交),进入因思特读书的每个学生。我们会做一份这一年的学习档案,记录孩子的每个阶段的进步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我们办学的特点,针对学生弱的科目,我们还可以小班和一对一结合,我们会加强和家长的互动和沟通,阶段性组织家长课堂,共同学习教育孩子理念、了解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孩子心得、引领孩子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三点,我真诚的希望各位同学报读我校的高复班,当然如果您有其他更适合的选择,我们以后也可以保持联系,多多交流,我们要有海纳川穹包容心,只有对于孩子们考取理想大学有益的事,我们就要去做。
第三个部分:如果选择了,接下来一年我们该如何来过?人类因为理想而伟大,大家追逐理想的决心让我们汇聚到这里。同学们选择复读,是青春向命运的挑战,你们每个人能够重新坐进高三课堂,就是勇气的选择。作为老师,我对学生们提出以下期望:
第一点:要有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雄心。最近有个同学在网上咨询我时说,“老师最近我过得浑浑噩噩,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这是高考受挫后,心态一直没有调整过来的结果,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起落落是常态,面对挫折我们选择越挫越勇,还是一蹶不振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就。最近在优酷上看了《欧普拉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说道“有些时候,你会踉跄而行,有时甚至会跌倒。而当你跌倒的时候,我请各位要记得:没有失败这档事,失败只是让人生转个弯。从每个错误中学习,因为每个经验和遭遇,尤其是自己犯的错,都会教导并迫使你变得更好。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家长们这一路真得好辛苦!陪孩子复习、咨询、填志愿,设计营养菜谱、三天送考,考后还要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录取结果……年年高考,考学生,也是在考家长。
新学期伊始,考生或是步入大学校园、或是选择复读,生活似乎重又回复了平静。然而对于考生来讲,人生路上他们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一部分落榜生至今仍在彷徨……
对于考生家长来说,挑战又要上演,考验还将继续。
大学入校――警钟为新生而鸣
大多数学生都是满怀着期待、兴奋和焦急的心情去上大学的,但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大相径庭,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关键词:学习阴影
徐洋是以所在中学高考状元的好成绩考入一所重点大学的,拿到入学通知书后时,他自豪极了。可是大学生活第二周起,面对每学期十几门的课程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他开始觉得学习非常吃力,而且经常出现紧张、心悸的情绪。没想到大学生活刚开始,他心里就萌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
专家点评: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大学的学习不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学的习惯。从这一点上讲,其实每个大一的学生面临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不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只是一个能否尽快适应新学习方式的问题。相信徐洋同学如果把自己的心情放轻松些,并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就一定能从学习压力的阴影中走出来。
家长提示:家长如果得知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应该主动地为其放松心情,并尽量降低对其学习成绩的要求,毕竟走向社会不仅仅是看一个人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生活压力
李蒙是家里的独生女,刚刚升入的新校园成为她独立生活的一个新开始。没有了家人的照顾,她感觉到非常孤独;面对纷繁生活,她又显得那么无助――衣服脏了送洗衣店、肚子饿了叫外卖。开学不到一个月,她的生活费就已经所剩无己,极度的恐慌正离她越来越近……
专家点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生活上不但要学会自理,还要过得好并不容易。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生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男生不要等到袜子都能站起来了才去洗衣服;女生也千万不要为了苗条而不吃早饭,渐渐地好的生活习惯就形成了。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有家里有钱,就可以随便花的观念,花钱还是要精打细算,当毕业之后,你们会发现,其实挣得再多,还是不够花。大学4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个人理财的机会,要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家长提示:当你的孩子生活费吃紧的时候,不要过度责怪他们,更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让他们随便花。应该耐心地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巧,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一定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关键词:人际沟通障碍
开学后不久,在长春某重点高校念热门专业的大一学生小蕾几次找到老师要求退学。小蕾要退学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自己是自费生,父母负担太重;二、同学们瞧不起她,总在背后议论她,她觉得"活着没意思"。
专家点评:像小蕾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在大学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甚至产生深深的受挫感,应该是小蕾想退学的根本原因。远离父母的孤独、陌生的环境,使大一新生对"人际交往"产生前所未有的渴求;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不同的校内团体,使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环境一下子变得复杂多样;几个因素叠加起来,使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不适在大一新生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像小蕾这样比较严重的情况,建议还要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进行治疗。新生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人际交往上的障碍,重要的是必须超出封闭的自我,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
家长提示:孩子不合群,是许多家长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于那些性格较孤僻的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根据他们的爱好,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开朗。
复读――难挨的“高四”生活
复读班的学生喜欢把自己叫做“高四生”,这个称呼既有点无奈又有点调侃的意味。高考之后,本来就应该告别了高三生活,但是这群学生因为选择了复读,不得不再次品味“高考”的滋味。每一个复读的学生的心里都梦想着明年能把自己的头衔换成“大一”。其实对于“高四生”来说最难的可能不是学习,而是心理问题。因为高考的失利,他们往往背上沉重的包袱。眼看着昔日的同窗一个个去了理想的大学,难免又会不平衡。高考复习的日子依旧枯燥,又怎么会不让人心头急躁?还有父母的殷殷期望,老师的叮咛嘱托等等,所以“高四生”比高三生的压力更大。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复读班带走了我的青春和朋友。”这是一位高考高分复读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
陈浩:面对“复读”我很迷茫
陈浩今年的高考成绩不是很高,但上本科二类还是没问题的,父母要求他复读,他也觉得自己应该再拼一拼。可是面对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他总提不起精神来,心里也感到很茫然。
如何重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对他来说很沉重,他甚至没了信心。
家长提示:共同找出失利原因这是家长与孩子需要共同完成的第一份“高考复读”作业。只有把导致失利的真正原因挖掘出来,才能保证复读一年有新的进步,避免再次在这方面“栽跟头”。另外,一旦原因找到,在孩子克服过程当中,家长还要及时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高考复读的历程不是百米赛跑,而像是马拉松。在孩子复读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小小进步,并及时因势利导。不管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有所改善,还是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家长都应给予充分地肯定。
林然: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高考失意后,林然选择了复读。她依然很刻苦、很用心地去学。刚开始,她还能静下心来学习,然而当陆续收到那些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同学的来信后,她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同样是尖子生,我为什么就失败了呢?命运为什么就这样捉弄我呢?……在随即而来的期中考试中,林然成绩仍然不太理想。她很难面对这个成绩,那一刻,她想到了自杀。
家长提示:劝导孩子不要攀比。第一,不要和原高三同学攀比。在一年的复读期,家长要及时劝导孩子减少和原高三同学过度的接触。谁都羡慕成功,但想想看,每一个成功之前都有一个“沉默”的阶段,家长应告诉孩子“耐得住寂寞”的道理。第二,不要和应届生攀比。复读学生某一次成绩降低,家长不要因此丧失信心,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度的心理压力。其实任何一个学生偶尔成绩的下降都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自身的角度找出考试失利的原因,而不是盲目地和应届生做比较。
宁磊:“复读”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与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的经历,一直深深地刺痛着宁磊。当初自己下定决心复读时还踌躇满志,可一旦开始新学期的学习,他却感到自己的身体好像是上了发条,一刻都不容许停下来。只是身体的忙碌还是小事,最近他感觉心里憋闷得历害,像是有一块石头压在上面,简直难以正常呼吸!
家长提示:首先要看到,有压力是好事,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注意及时帮孩子化解压力,避免压力过大。人在一生中总要遇到挫折,一帆风顺是不太可能的。虽然高考暂时失利了,但是应该鼓励他们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滴汗水都会使他离理想更近一步。在复读生活中,应帮孩子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对自身每一个长处、每一个优点都劝他们不要放过,帮助他们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高考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落榜――让平躁动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的手段,肯定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看着其他同学升学的升学、复读的复读,至今仍未找到出路的高考落榜生却是沮丧常伴无人问。相对于金榜题名者而言,这些因为一时失利而落榜的学子更值得关心――
由于心理上遭受了打击,这时的落榜生往往处于易冲动、定力不够的成长阶段,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高考落榜的打击,很容易使他们造成暂时性的心理失衡,以致于陷入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境地。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心理极度沮丧、无助,有的整日沦落在网吧、游戏厅、酒吧之中,有的甚至因为一时的想不开而产生极端的念头和行为。这些不仅不利于落榜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赵女士:我的孩子总不出门怎么办?
我的孩子这次高考只考了300多分,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出门了。我和丈夫强迫她出门,她就干脆把头发剪得乱七八糟,以此示意我们不要再强迫她出门了。现在我们非常着急,办法想了不少,但还是没能把她劝出门。
专家指导:高考失利后许多孩子都会产生悔恨、痛苦的情绪,怕出门、怕见人、怕别人问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内心充斥着无奈和无助。这时强迫他们做什么事情是都是徒劳的,要鼓励孩子适度倾诉,鼓励孩子向自己讲讲他们的后悔、沮丧,包括诸如“活得真没意思”、“死了算了”等极端想法,在诉说过程中,渐渐地包袱也被扔掉了。
另外,还要引导他们放开眼界看世界看人生,不要总是横向和别人对比,而要纵向看自己的人生,人都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高考不如意,只是人生若干个失败中的一个。认识到这一点,丢掉一些幻想的成分后,再来看待高考落榜,可能会让他们今后的行为更切合实际。
李先生:落榜后孩子的脾气大的可怕
孩子在校时成绩还不错,殊不知今年高考考砸了。这段时间以来,他天天往外边闲逛,回来后我跟他妈说他点什么,他马上就火冒三丈。我对他失望极了,可是自己的孩子又不能不管。
专家指导:考场失手、多方压力让孩子心理背负了过多的痛苦。我想您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怨自艾、自我封闭、甚至自暴自弃的一种表现。相当一部分考生会把高考看作人生的全部,一旦失败就觉得这个世界再无意义了。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没考好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小心自己的言语,以免给孩子再增加压力,尤其不能在某些事情上极度苛求他们。在生活中要多给孩子一些亲切地关怀,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王女士:孩子的大学梦就这么破了吗?
退热主体:
综合大学音乐专业
近期,从湖南、山东、黑龙江等各省教育考试院传来消息,2010年艺考人数与去年相比都减少了数千人。在这种大趋势下,音乐专业情况如何呢?
河南,在今年艺考热降温中,艺术类考生仍然比2009年增加了1300人左右。尽管如此,上升幅度已远不如从前,而且,音乐考生的人数下降了460余名。今年该省增加的艺考生源多集中在播音主持、影视导演、动漫设计等新兴艺术专业,艺考大户――音乐,降温明显。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10年该省艺考报名总人数为9.07万人,比去年仅减少6000人。这是“艺考热”自2008以来的第三度降温。今年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是美术、音乐类专业,而其他专业的报名人数则有所增加。
“我们学校在连续多年报名人数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今年突然下降了10-15%。这是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减少人数最多的是理论方面,表演类专业减少并不明显。”北京某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小北是来自黑龙江的一名考生,今年报考的是北京某大学音乐系。小北已经是第二次报考该校了。“我是复读生中唯一一个考音乐的。学音乐一年下来花费太大了。”小北复读的这一年留在了北京,跟专业老师上课每月交学费6000元,再加上其他开支,让她和家里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花费大,录取比例又小,很多同学都不考音乐了。”小北说。
音乐,这一艺考热中最先升温的专业,在降温袭来时,最早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平稳:
专业音乐学院
记者了解,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九大音乐学院,今年报考呈现平稳态势。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今年报考人数为2000人,招生300人。中国音乐学院同样预计招生为300人,报考人数也在2000人左右。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波动。“考中央、中国、上海这类音乐学院,门槛太高,不是童子功,谁敢报呀?”中央音乐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说。据记者多年的追踪考察,无论外面的艺考冷热变化有多大,此类音乐学院中的顶级学府,始终不为所动,不跟风扩招,自然也就在市场行情变化中独善其身。
“学音乐的都想跟随名师,无论是北京还是外地的专业音乐学院,都集中了该专业或者该地区最顶级、最有名的音乐教师,这些学院不愁生源。”一位专业教师向记者表示。还有人分析,这类学校稳定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声誉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了解,与想通过艺考走入大学的艺考大军不同,许多报考专业音乐学院的学子都是满怀着对音乐的热爱而来。他们大多从小就学音乐,把音乐看得很神圣、很重要。很多人从小就立下了要进入某某音乐学院的梦想。多年的音乐训练下来,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大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为获取一纸大学文凭。
调整期或将来到?
2010年艺考热降温,教育政策调整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9年7月,教育部就开始清理审核非艺术类本科专业,去年12月17日公布清理审核结果,社会工作、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等11个专业从2010年起退出艺考招生范畴。随即,教育部要求2010年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应低于本省(区、市)本科二批控制分数线的65%,比往年提高了5%,也就是高考文化课成绩提高了将近20分,难度增加了不少。对文化课要求提高,自然会吓跑一些想通过艺考走捷径的考生。
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音乐天赋,训练的周期相对较长,特别是器乐,要付出多年的辛苦练习。近几年,音乐类专业也进行扩招,但势头远不如美术类来得猛烈。原因即在于此。不仅如此,学音乐巨大时间、金钱投入面对的是并不景气的就业市场,走出校门却找不到工作,许多人纷纷转行,干起了完全不相干的职业。这也是不少考生放弃考音乐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高考备考的再认识。要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三个方面上来。
其一,高考备考工作事关学校高考成绩。实践证明,科学高效备考,可以大幅度提高高考的成绩。
其二,高考备考工作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生命线,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生源的质量与招生的顺利与圆满,做好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是打造质量平台及学校生命的需要,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三,高考备考工作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说,高考是最大的民心工程,那么,高考备考就是民心工作的基础工程。高考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前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好高考备考工作事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对照成绩,找出差距。
其一,是要从学校发展的可喜局面中挖掘高考备考动力。近年来,学校在新的领导集体(校长原野、书记王兴龙)带领下,以创建省级示范学校为契机,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学校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市一中这所名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市一中的发展势头良好,正如上级领导和社会所评价,“气顺、心齐、劲足”。我也认为今天的市一中人气旺、教风正、学风浓。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具体来说,一是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学校确立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整合东西校区,新建教学大楼等扩校工程,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目前,教育局正准备投入资金帮助学校启动综合楼、体育设施的建设。三是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校高举质量兴校大旗,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和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很快。四是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校严格制度管理,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师德教育,教师面貌焕然一新。五是学校影响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建校三十周年庆典,并以高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综合督导评估,正式步入省级示范学校的行列,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得益于学校好的基础,学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二是得益于好的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一中的发展,市教育局始终支持和鼓励一中的发展。三是得益于好的班子,特别是新的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和核心作用。四是得益于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这是核心中的核心,特别是学校拥有一批爱岗敬业、能教书会育人的优秀教师群体。五是得益于一个好的平台,学校以创建省级示范学校为平台和契机,通过办学目标的有效激励和持续推动,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历程中看到光明的前景,要从学校发展的成绩中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今年市一中的高考一定会再创佳绩。
其二,是要从工作不足中挖掘备考的潜力。去年市一中高考与目标还有一点差距,其原因固然有生源方面的问题,但我们一定要从主观上,从备考上找原因。
今年的三月调考市一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大半年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一是在备教辅方面克服了课时加题海的旧教学思路,形成了少时高效的新格局;二是老师们在积极探索备考规律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各种课型课的研究,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诱发学生创作潜能,渗透人文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作为复习备考的要求;三是复习备考中坚持抓纲务本,夯实基础,加强了复习备考的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
三、明确目标,科学备考。
明确高考目标,理性备考。今年市教育局给市一中明确了主要高考目标,学校要争取在保证目标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同时,学校要争取各个单科的成绩和位次,各项上线率,应届生和复读生以及艺术生上线率人数等指标与上年比均要有新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艺体生;数学学习策略;高效
一、艺体生高考现状分析
(1)艺体生不同于文化生,部分学生选择艺体是出于兴趣,但更多的是因为文化课(尤其是数学)成绩不好,为了能上大学不得不选择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艺体专业。
(2)艺体生的错误认识。艺体生往往认为:只要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省级统考(以下简称“省统考”)先有个很好的专业成绩及校考时取得好的名次,自己就能上理想的大学,认识不到文化课也很重要。
(3)通过对艺体复读生的调查,反映最多的几个问题:①多数考生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艺考文化课分数要求低,专业课考完之后再学也不迟,错过了高三第一轮系统复习的黄金时间;②艺体生返校后学校文化班(部分学校是文化、艺术混编,即文化兼报艺术类考生)已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做试卷。艺体生基础差,在做卷子的过程中,越做越不会,越做越没有信心;③没有专门针对艺体生高考文化课复习资料,文化班使用的高考复习资料普遍偏难,不适合艺体生使用。
二、艺体班复习时间分配
笔者将艺体班的高考复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二下学期、高三的9月份。这一阶段与文科班的一轮复习基本同步,但艺体生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即将到来的省统考上,缺乏足够的基础训练。建议在专业备考的同时,坚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基础知识限时训练,切实巩固复习成果。坚持第一阶段的复习,放缓步伐,切实牢固掌握: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导数、三角函数等知识,为第三阶段复习减轻负担。
第二阶段:高三的12月中旬至次年的2月底。此前(9月底至12月上旬)因省统考,大部分学校几乎暂停文化课的教学,供艺体生全力以赴备战专业统考。12月上旬省统考结束后学生开始返校复习,但仍有相当多的考生要准备艺术校考,在班级安心上课的学生不多,复习只能断断续续进行,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复习形同虚设,建议重新巩固第一阶段的复习成果。
第三阶段:3月初至5月底。是艺体生最关键的100天,绝大部分艺体生已经过了艺考关,开始拼命学习文化课。因为艺体班重在夯实基础,所以这一阶段没必要跟着文科班走二轮、三轮复习,而应独立进行复习。建议复习分四个过程:再次一轮复习―基础训练―专题训练―做综合试卷。再次一轮复习一定要有,这样才能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重点考点,查漏补缺,也是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但要尽可能快,最迟4月中旬结束(有了第一阶段的扎实复习,完全可以做到)。3月底开始要逐渐加进基础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5月初结束。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行专题复习,以期艺体生在高考解答题上也能有一定收获。虽然对艺体生而言解答题相对于填空题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复习有所收获。在三角向量、立体几何这些难度不高的题上还是大有作为的,同时对于难度较高的解析几何、数列、导数,也力争在解答题较容易的第一小题上有所突破。课堂上切忌老师一讲到底,强调师生互动、讲练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演练,最后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步骤。从5月中旬开始做综合模拟试卷,目的是通过做考卷,检验我们前期工作的成效,提高学生适应高考能力和实战水平。为了使模拟训练更具有针对性,试题来源于对江苏近四年高考卷或省内大市的模拟卷进行整合,考试利用两节连堂进行。对阅卷的要求就是要及时,通常是在下一次上课前完成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样评卷时就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到有的放矢,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第四阶段:6月初仅有的一周。工作重点是设法调节好学生的状态,以便他们能在高考中把自己现有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阶段建议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心理调节。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肯定他们的进步和能力,使他们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参加高考;二是知识调节。由于这时学生的水平、能力已经定型,所以考前只需查漏补缺,让学生把复习资料按顺序浏览一遍,找出那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最后再巩固一下。
总之,艺体班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艺体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研究,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相信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一定能把艺体生的高考数学成绩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许 东,敬瑞霞.再探社会新阶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J].黑河学刊,2011,172(11):69―70.
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曾经是个胖小孩。因为母亲王京花的工作是经纪人,他从小就接触过很多大牌明星,还曾和夏雨一起去毛里求斯旅行过。那时的他很不喜欢娱乐圈,因为圈子里的每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工作状态,就必须穿上华丽的服饰、画上浓艳的妆容,反而丢掉了本来的面貌。并且,明星们几乎没什么私生活,随便做件什么事都会被狗仔队偷拍。所以董子健一直觉得,当演员就是一件虚荣的事情,演戏是一份用自由和时间去换取钞票和知名度的职业。
王京花和丈夫都是戏曲学院毕业的,也都会唱京戏。虽然后来的工作都跟唱戏不搭边,但他们却不肯丢弃这项爱好,一有空就待在家中带着儿子练功。因此董子健从很小开始就受到了舞台文化的熏陶。那时候到董家串门的客人常常看到一个小胖子在哎呦哎呦地压腿,眼中还含着委屈的泪水。
董子健也向母亲提出过异议,问她:“我将来也不打算演戏,为什么要我学这些?”母亲回答说:“君子不器,技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总不会错。更何况,人生是一段很漫长的历程,你现在的想法并不代表着未来的态度。就算不演戏,今天的积累也会成为你未来的养料。”
董子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此开始默默练功,慢慢的也揣摩出了些许味道。他酷爱京戏里武生和武旦的角色,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传递万种风情。这种积累慢慢融汇成了他气质的一部分,而持续的体能训练也帮他褪去了婴儿肥,成为了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进入青春期后,董子健一直以文艺青年的姿态自居。对他来说,文艺青年就应该听摇滚、写诗,做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比如收藏艺术品、拍另类照片。所以董子健常常把自己关在房中听崔健、偶尔写几首肉麻的诗歌,还常常帮别人出谋划策追女生。此外董子健还是个十足的愤青,一听到不公平的事就拍案而起,一定要和朋友们一起大骂一通才痛快,平日里也喜欢在网上声援弱者,谴责不公,是个气性很大的孩子。
董子健读初中的时候,偶然去话剧院找人,意外地在礼堂里看到了老朋友夏雨。当时正值盛夏,但礼堂的空调却坏掉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夏雨和其他演员的排练状态,大家虽然挥汗如雨,但表情却是虔诚而专注的,当时董子健很纳闷:听说演话剧赚不了什么钱,为什么大家要这样用心呢?事后他还特意打电话给夏雨哥,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夏雨回答说:“很多人做演员是因为热爱表演和艺术,并不单单是为了赚钱和出名。”夏雨的话深深触动了董子健,他对演艺行业的偏见也一下子消失了。后来董子健看了许多电影,对李安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萌生了报考纽约大学导演系的想法。
长大后的董子健勉强算个富二代,但他却对追逐物质生活并不感兴趣,一件几十块的T恤可以穿一个夏天,也不喜欢像有些人一样拼父母,他不认同那些打着90后标签,却描述纸迷金醉生活的作品中的价值观,也不认可社会对90后的评价,还曾经在微博上吐槽说:“按照人们对90后的定义,我就是90后里的一奇葩。”
面子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有个著名的经纪人老妈,但董子健却从未打算当演员。2012年的一天,当他汗流浃背地走出健身房的时候,无意中碰见了一个怪叔叔。怪叔叔一见董子健就热情万分地问他喜不喜欢电影、看过哪些作品,还问他想不想演电影,并自我介绍说自己名叫刘杰,是一名导演,想请他去拍戏。董子健当时就觉得对方是个骗子,但好奇心又促使他想看看对方如何行骗,所以就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两个月后,他接到了怪叔叔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去武汉拍电影。直到那天晚上,他才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一个叫刘杰的人找自己演电影。母亲嗔怪他怎么可以相信陌生人。后来王京花再三打听核实,得知对方确实是导演刘杰,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就这样,正在读高二的董子健推迟了报考纽约大学的计划来到刘杰的剧组报到。而当时的他从未受过相关的训练,也不确定自己演不演得了戏。但直觉告诉他,应该大胆地尝试一次。“如果演不了,最坏的结果就是被赶出剧组,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连试一试都不敢,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董子健这样告诉自己。
听说董子健不声不响地进入了剧组拍戏,母亲王京花的一位老朋友有些惊诧,跟董子健开玩笑说:“嘿,你这小子够大胆的,就这么轻轻巧巧地进剧组了,要是演不好,你知不知道报纸娱乐版上会出现什么新闻?金牌经纪人之子被赶出剧组!到时候你老妈的面子都被你丢尽了……”
董子健的回答却透着淡定:“面子这东西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相信我妈也没那么看重它。”而导演刘杰,也正是看中了他身上的这份气质,他说董子健身上有一种从未经过困顿的从容和宁静,所以想让他来饰演一个富二代的角色。但在看完《青春派》的剧本之后,董子健却被男一号居然的角色深深打动了,缠着导演要这个角色。刘杰再三否定,说二人的气质不协调,董子健却不为所动,再三跟刘杰沟通,说:“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困顿,但我有过青春期的躁动,也能理解居然的心理感受,您就让我尝试一把吧,不行再换人。如果没有这个角色,我宁可不演了!”董子健的执着打动了刘杰,最后他顺利成为了男一号。
在电影当中,居然是一个典型的学霸,后来因高考失利开始了复读生活。而董子健的原定计划是去国外参加高考,所以对国内高考前的紧张气氛并不熟悉。于是他主动跑到复读班里旁听,和复读生们一起做题一起听课,感受他们的紧张与不安。
刘杰是一个不喜欢限制演员的导演,所以在拍戏的时候,他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其余的地方全靠演员自主发挥。董子健倒也不怯场,总是大大方方地站在镜头前恣情演绎,一点都不像一个毫无经验的演员。拍戏之余,他还常常主动跟导演交流自己的想法,刘杰便鼓励他按自己的方式来演,二人之间很少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做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
电影拍完后,董子健对文艺青年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解读。他感慨说:“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我才明白,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文艺青年没有太大的联系,是不是文艺青年,不在于你怎么说话,也不在于你听了多少歌,而是决定于你内心对艺术的热忱程度有多少。”
当演员的经历点燃了董子健对艺术的热情,他决定做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于是他独自背上行囊去了一趟尼泊尔,带着朝圣的心境步行了几十公里,然后住进了一家逼仄的小旅店,躺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思考人生。回国之后,董子健经常跑去天桥下面看人卖唱,有时候还会跟对方聊一聊他们的经历,站在北风呼啸的地铁口请对方吃烤红薯,还常常去老年公寓和孤儿院做义工体验生活。在了解到更多人的生活状态之后,董子健突然触摸到了生命厚重的一面,他一方面为自己平淡的阅历感到羞赧,另一方面也强烈地渴望着拓宽生命的宽度与厚度。因为他觉得,这才是一个文艺青年真正的使命。
这时候的董子健,已经把自己拍过电影的事情抛到了脑后,也没想过跟票房有关的问题。2013年6月份,刘杰带董子健去上海参加国际电影节,他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跟随其后,没想到竟然成功入围了“最佳男主角“奖,得知自己的名字和刘烨等大腕排在了一起,董子健显得有些激动,但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顺利击败刘烨斩获了影帝的头衔,这下可把董子健惊到了,他在导演的催促下半信半疑地走上了舞台,然后语无伦次地说了一句:“这是我第一次入围,我是新人,谢谢导演……谢谢”然后就匆忙跑下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