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小学阅读教学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阅读教学方案

第1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1.研究对象:高年级少数民族聋生。

2.研究周期:自2013年11月起,至2015年12月止。

3.研究范围:该课题将围绕《汉语教学大纲》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注重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而我校高年级聋生使用的是普校中段教材,因此套用中段要求进行,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养成读书的习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能力是民语系学校汉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汉语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并具有进行语言实践的能力。我在新疆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的是民语班汉语课教学,少数民族聋人学汉语,仿佛是外国聋人学中文,是第三语言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时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解运用汉语言的能力之弱,常常是健全学校教师所料想不到的。少数民族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造成学习语言的途径受阻,课堂教学就成为聋生获取汉语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最为重要的渠道。汉语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汉语阅读能力,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汉语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加强聋校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聋校汉语课堂教学实效,对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聋生的汉语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既然阅读教学是聋校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包括全区普校)汉语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三、研究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汉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少数民族聋生的汉语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目标:对汉语学习者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及语用技能,培养汉语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非常重又相当艰苦的学习过程。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四、培养少数民族聋生汉语阅读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措施

第2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我国教育环境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大,尽管当下的教育改革提倡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个人教学意识、教学习惯等因素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形式进行,例如小学语文中包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等多类文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却以同等教学方式进行,在课堂授课中未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缺乏针对性小学学生尚处于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受学生语文基础、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教师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同等的阅读教学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忽视了对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培养,以统一的整体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等,致使阅读教学中易出现如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完全理解,部分学生却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的不良现象,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直接影响。

(三)未注重学生心理需求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该年龄段学生对图片、音乐、视频或动画等形式接受程度较强,对传统文字型、语言型教学的接受程度有待提升。在此背景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以个人的大量讲解完成,或借助简单的PPT进行课堂展示,在教学形式上未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阅读教学的良好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提升,构建趣味化、多样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阅读教学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应结合当节课的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年龄特点或兴趣爱好等元素,参考互联网资源中的优质教学方案,制定适应于自身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案。教师可利用时事热点、动画图片等,为学生设计趣味性较强又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堂导入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或小组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阅读教学中,为整体的教学实效性提升打好基础。例如在“汉语拼音”的阅读教学课堂中,笔者在教学开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了动画版的拼音歌,通过小动物形象、多彩多样的拼音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鼓励学生跟着视频内容一起唱歌。在歌曲播放完之后,笔者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了例如:a、o、e等拼音字母的动画形象,并让学生跟着笔者的发音来大声朗读,最后笔者随机在黑板上写下拼音字母,鼓励学生抢答演示字母的发音并发挥想象力,用生活中的物品比喻该字母。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础词汇量的提升、阅读兴趣的引导及阅读习惯的培养,而班级内学生个体在阅读能力、阅读范围及阅读兴趣等方面又有较大差异。为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增长,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时,可增进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将班级学生分为例如阅读能力较强、基础词汇量较弱或阅读兴趣较高等几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例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班级学生力量,展开难词生词教学,为词汇量较弱的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注重对阅读能力较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讨论等形式明确自身阅读问题,通过教师对阅读问题的讲解帮助该类学生巩固阅读效果,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会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课文阅读,并要求学生挑选出来不会发音或不会理解的陌生词汇,通过与同桌或前后桌的互相交流,来明确生词发音,在学生阅读完成后,笔者会通过提问形式为学生讲解陌生词汇;在对文章中作者感情的教学中,笔者会鼓励学生通过文章阅读,找出描写文章主人公的语言、行为或心理描写等段落,让学生间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互学互助形式,提升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阅读质量,为自身的教学降低难度。

(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补充和助力,多媒体教学资源灵活性较强、资源丰富且类别多样,例如flash动画、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在优化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名著、小说类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播放相关影视资料片段,将教材内容灵活生动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感知文章感情,建立人物形象。在部分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课件形式,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在课前将“微课”课件发送至班级群中,鼓励家长监督学生进行文章预习,在课上通过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检验,提升教学有效性及教学效率,在重难点阅读教学例如古诗词教学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微课”课件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翻译及思想感情感知等等。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会在课前向学生提供包含诗词朗诵、生词注解、词句翻译、诗人背景解析及诗词背景解析,单个或多个“微课”课件,鼓励学生以此进行诗文预习,在课上通过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提问,明确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诗词教学完成后,向学生提供作者其他诗词作品或相关诗词作品进行阅读拓展,提升学生的诗词阅读量。

(四)指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小学学生的各项能力尚需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词汇教学、中心思想感悟等方面的同时,需增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以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及阅读习惯,从学生层面出发,将阅读教学效率及质量充分提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需要向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阅读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问题意识,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例如寓言故事、童话小说等类型的阅读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词汇量的提升及文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好基础。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会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让学生将课内或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词生句、优美语句、阅读感受等内容摘抄下来,并定期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内的阅读笔记评选,选取前三名学生各奖励一本课外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不断促进学生阅读量、阅读质量的提升。

第3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作为学生时期学习生涯初始的小学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索能力的培养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阅读作为学生接触、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构成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以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自身的长足发展和日后良好学习生活的奠基之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锻炼,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明智之举,也是作为教务人员履行教育职责,培养国家人才的必然选择。

2.以明确目标为指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正式实施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阅读培养教学的教学目的。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指引来指导教学活动的进行,才能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轨道,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能。

2.1掌握阅读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学科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读写能力,才能为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2.2感受阅读过程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得出最真实、最直观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切实体验阅读的乐趣。通过实际的阅读体会,锻炼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以实践和亲身参与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培养作用,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2.3改革阅读教学

基于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教学弊端,我们有必要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改革。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一味地布置阅读任务,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水平,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应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视,以使其更符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策略。

3.以阶段教学为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中,我们要针对“小学阶段”这一特点进行培养方案的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处于萌发阶段,对此我们要加以引导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在教学中通过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掌握阅读,以难度的加深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更利于学生掌握阅读能力。

3.1阅读顺畅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不对学生有过多的阅读技巧的要求,单纯的以帮助学生达到通读全文为目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主要以培养他们的文字感知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为目标,使他们拥有一定的语感,会正确断句、断字,为日后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要求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完整感受阅读内容,理解文章大意,能够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阅读问题,新旧知识交替以刺激他们更好的学习。

3.2理解内容的中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为目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文字、句子、段落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一方面锻炼了阅读能力,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不仅如此,通过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在头脑中生成故事情节画面,会思考人物关系,会判断文章内容,在这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3.3运用文字的高级阶段

在能够读顺、读懂文章的前提下,我们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达到对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掌握语言方法。通过进行阅读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达到对学生基础培养的目的。

4.总结

第4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18-01

一、让竞赛为课堂添活力

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而这好胜之心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阅读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比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要进行字词教学。在有些文本中,甚至存在着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字词。如果不先解决这些字词,它们就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阻力,成为阅读教学中的“绊脚石”,影响教学的进程。针对这样的文本,教师与其带着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不如来一次小型的字词记忆比赛。步骤可以如下:(1)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词。(2)学生默记字词。(3)随机选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听写比赛。在比赛获胜心的激励下,学生往往能够迅速记忆字词,相比于课后记忆更为高效。而且,字词记忆比赛犹如阅读文本前的一次热身运动,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带动起来,有利于阅读教学其他环节的推进。

在阅读教学中,竞赛能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时,笔者没有固守预设的教学方式,而是及时采用了和文本相宜的朗读竞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使阅读教学充满了活力。正因如此,才保障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活动课为课堂增魅力

如今,随着新课标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得以拓宽,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阅读课活起来成为了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用活动课来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增添魅力,使阅读教学有效实施。那么,如何用活动课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确定阅读活动课型。阅读教学本身会涉及到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章的理解、赏析,对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结构布局的体会、学习。因此,在实施语文阅读活动课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通过这节活动课要达到怎样的阅读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活动课型。如:趣味识字课、句段赏析课、文本品鉴课、读写同步课、教学拓展课等等。

第二步,设计活动课方案。在确定阅读活动课教学目标,并选择了相宜的课型后,要精心设计活动课方案。在活动课方案中,要将活动课的流程一步步写清楚,而且要注意两点: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活动环节。2.活动环节易简不宜繁,以易于操作、易于达成教学目标为准。3.确保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步,正式实施活动课。一位教师针对小学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设计了一节阅读教学活动课。这节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前准备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教师对这节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归纳为一说、二演、三议、四唱、五编。一说:由学生说一说各自在课前准备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演:学生将《乌鸦喝水》的故事演出来,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三议: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从而对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四唱:引导学生把故事唱出来,从而调动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性。五编:让学生自己尝试编故事,从而进一步训练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了细致的课前准备工作:(1)学生准备了一些动物的故事,同桌的学生准备小水瓶,装入三分之二的水,并准备小石子。(2)教师制作了Flas,并根据课文编出歌词和动画相配合。此外,还制作了活动中需要用到的王冠头饰、奖章、佩饰、纸贴等。

三、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课堂带来生命力

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避免它仅仅成为一种口号,要让它切实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既促成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协作、质疑品质的形成,又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目前,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以下几种不太适宜的做法会影响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实践:一、提出疑难问题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短。二、学生的分组讨论时间过短。三、提问者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质疑探究的机会较少。这些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一、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不到保证。二、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性难以实现。三、学生在学习中的钻研探究精神不易形成。如何保证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有效实践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策略:

首先,在进行某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他们在充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后完成一项任务: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并做好记载。然后,在正式开始阅读教学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分组尽情交流各自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经过探讨研究后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各组展示各自选择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有学生还有自己的想法仍可提出,继续交流。

在以上步骤中,学生首先通过课前预习拥有了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因为完成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课文、独立思考问题并自行探究的过程。紧接着,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小组交流获得了协作学习的锻炼。最后,全班交流的过程其实又是一次合作学习并持续探究的过程。

第5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方案》有如下特点:特点一 改革实验方向明确、正确《方案》中明确提出“教育面向培养跨世纪人才,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实验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全宗旨”)、叶对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精、实、活''的特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学习主动权……”体现了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为依据。实验的方向明确、正确。

特点二 针对性强、推广价值大研究问题的提出并非为赶潮流、赶时髦。而是从际出发: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某些习惯的操作往往使教师跳不出原有的框框,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似乎难以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恰当突破口。

这不仅是易老师多年从城区小学的课堂教学所发现的问题,更是像我们这些地处郊区的农村学校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不断学习有关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经验,研究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路子。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有所更新、认识有所提高了。但是,实际上如何操作,仍被某些习惯操作困在原有的框框里。而《方案》中提出的六点实验方法,使我们茅塞顿开。如第二点:一堂课内力求做到“五有”、“四无”。五有:有足够的供学生读、思、议、练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教师的讲解,从总时量不少于25分钟。);有教师范读;有朗读指导;有反馈调控;有质疑问题和适当留白(3-5分钟)。四无:无繁琐的分析讲解;无单纯为牵引出课文内容或极书设计的繁琐的提问;无废话;无多余的教学环节。第三点:教师的提问和讲解一定要精当(提问讲解的时间总量力求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实验的六点方法,有些是帮助我们强化薄弱环节,有些是给予我们新的启示。但都恰好是帮助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值得广大教师依法实践。

特点三 继承、创造、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特别是改革占时甚多的阅读教学是关键的一环。如何改革阅读课堂教学,过去,不少有识人士作过多种研究、探索。有“把语文课上杨听说训练课”的研究,有“设疑辅展”的教法研究,有“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此方案,在继承了以往研究的成功经验(如:以语言训练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读和说的训练面要宽……,运用形象直观方法,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树立“大语文观”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的同时却以“精要”为突破口。首先是“精要教学内容”;集中目标,突出重点,力戒内容庞杂。再是操作上力戒繁琐的分析提问,力戒形式主义和花架子。提问和讲解一定要精当(提问讲解的时间总量力求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少问或不问那些简单的是非问概念问……,讲解学生不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力求言简意骇……。少在语法、修辞上兜圈子……。

这样,在时与质上对教师的教有适当的控制,学生的学与练有相应的保障。可算“道前人所未道,作前人所未作。”

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再创造、再发展是这实验方案的特点之一。

特点四 容易操作,可行性大首先,专题研究的角度较单一,选取的是“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并非庞大的工程。

同时,课堂教学是教师们最熟悉、最经常的工作,不似“课程、教材”研究较为生疏。

第6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时代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迫切需要迎来一场新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新课改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教育的焦点和核心,传统教育的固有弊端被打破,响应新课改的时代号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步走向自由化、开放化和活跃化。由于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改革观念贯彻得不够透彻,导致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花了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没有把握好新课改阅读教学的实质所导致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为基础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从上世纪末到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结果,有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学教师也发表了众多与之有关的教学论文,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运用原则、内涵、标准、内容、评价等都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吸收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分析体系。但是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其有效性的分析往往脱离实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前提条件;(2)构建内容充实,知识架构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是关键;(3)在课堂教学中要狠抓落实课堂训练是必要的检验手段;(4)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产生根本性影响。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语文在我国是一门关乎学生心灵精神的学科,其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其文化精神活跃,给学生的世界观和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成才意义十分深远。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丰富精神内涵的积淀,形成良好的国文功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为了提高其效用,应新课改的要求。

3.推动新课改的深化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人生趣味。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响应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助推新课改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不断深化。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否高效最终要取决于是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没有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难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充分吸收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知识,拥有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阅读方法。

其次,是满足语文的内在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他人的语言表述和感情流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思想觉悟,为生活得更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指导。

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1.以学生兴趣为引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兴趣是做好的导师,也是学生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兴趣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个人兴趣,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有意愿、有兴趣将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吸收得更好。因为学生认知局限,缺乏阅读经验,因而教师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案。

2.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应该成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匙,让学生能够面对不同作者、不同语感、不同情境的文学作品。教授可以通过对具体阅读方法的讲授,加深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至于走弯路、走冤枉路,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

3.开发学生智力,导之以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丰富个人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智力,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剔除人类固有的劣根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开启人生生涯新篇章前,教师通过对阅读方法、阅读思维的教学,讲授个人阅读经验,让学生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导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启学生智力,让学生在通往阅读神圣殿堂之路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健全个人的人格,学会思考和判断,助力辉煌人生新篇章的开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当站在时展的角度,不断加强阅读教学的力度,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金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科技资讯,2014(28):150

[2]赵丽.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J].科技视界,2014(21):223

第7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 幼儿国学经典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国学经典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古代经典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尝试 小学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之探究 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 让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 浅谈经典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与国学传统初探 与国学道德经典同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学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国学经典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郑素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国的小学刮起了阵阵国学经典阅读的风潮。本研究在调查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小学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87-02

何谓“国学”?对于国学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但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一个说法是: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①所谓“国学经典”也就是说国学中最精华的、具有典范性的著作。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的国学经典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从小学就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还可以使小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人文知识,提高个人的修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从小修身养德,立身做人。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国学经典在教育层面上体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修身做人上。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敬畏自然、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等圣贤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也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掀起了一阵阵“国学热”,诸多学校针对阅读国学经典开设了校本课程、创立国学经典阅读角等等。然而纵观“国学热”的背后,我们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国学经典阅读的数量增加了,可是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本质上得到提高了吗?小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文本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局限,学校应思考如何在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语文素养。而作为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本研究认为应将国学经典同小学教学有机地融合,从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 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

2015年3月,本研究对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不清楚何为国学经典,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式上有63%的小学生表示“根据封面选择”。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只是根据网上的推荐来给孩子挑选阅读书目。在针对老师的问卷中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在开展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中有碰到何种困难”,有很多老师提到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和筛选合适的阅读书目很令他们苦恼。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必须从选择合适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开始。

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水平,在繁多的国学经典中,最精华最具有价值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小学生读的。因此在篇目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订,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本研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国学经典阅读篇目,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经典蒙书为主,例如《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它们兼具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配以富有童趣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段学生可以选择《论语》《千字文》和《孟子》。高年级段可选择《大学》《中庸》,引导他们将经典同实际相结合,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道理。

二 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

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学校是否有具体的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方法或方案”这个问题,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课程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教学

模式等,大部分教师都表示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如何系统地教授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自己在国学上面的素养也十分有限,所以课上也只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对于国学课程的展开是迷茫的,因此要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解决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方案,而第一步就是明确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低段年级学习内容是蒙学经典,低年级段学生的文字理解、阅读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应该以诵读和识字为主,文化感悟、文义理解可作为其他教学目标。中段的小学生学习内容为《论语》《千字文》和《孟子》,处于这个年级段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能力,在文义的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目标应在诵读、识字的基础上增设知识积累、理解文义和感悟文化。识字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教师亲自教学,而由学生自行完成。文义理解应该是教学重点,但也不要求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而是重在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文化应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而非教师刻意的行为。高年级段的学生通过积累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识字和诵读已经不需要再加强调。在此基础上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注重文义理解和文化感悟,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文章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 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方法都比较呆板和形式。“我认为他们阅读国学经典之后会背诵就算完成目标了,至于其他的目标我认为无法去衡量。”是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离不开背诵,但是过于强调“背诵”反而会使阅读变得呆板、枯燥,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经典的阅读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把《三字经》编成有旋律的儿歌,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来讲授经典内容,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国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等。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教师更不应该只强调学生的背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透过文字捕捉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情感魅力。

四 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

调查发现有许多学校在实施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时候,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施办法。“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开设课程,课业紧张的时候几乎不会想到要去监督小学生进行阅读,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兴趣和自觉性。”没有系统的实施办法会使得课程开展效率低下。首先课程必须定时,苏悦在其研究中曾提到“逐日咀嚼法”,学生最好能每天都阅读国学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背后的意义、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此,学校必须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程,结合语文课和晨读进行名句诵读赏析等活动。总之,每天保证有大约半小时时间来学习国学经典。每周一节的固定课,可以用来复习或者举行经典阅读活动。其次,必须要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本研究在小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每日任务卡、每周任务清单以及学期反馈表(由家长填写)。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想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发挥其陶冶情操、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国学专业知识素养,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同学生的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中的需求及困难,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对话。除此之外,国学经典中本就包含许多道德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国学学习的“助推器”。因此学校必须定时举行针对教师的培训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探讨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会上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开展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等。

五 结束语

第8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主体性;合作性;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

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同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在阅读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和合作性的教学原则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在学习上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语文教师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察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从而获得及时的反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遵循主体性和合作性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核心,学生处在被动局势的思想,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代替教师的单纯讲授。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并且与名家对话,才能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阅读经验和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尊重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并不等同于在教学中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分析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制定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计划。

遵循合作性的原则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阅读并不是一个人的阅读,阅读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融合能力的培养。因樵亩两萄Ч程中学生肯定会产生问题,对文章里的理解和不理解都是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当学生无法解决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时,很有必要咨询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实际上就是和书中的人物以及作者进行对话。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严格遵守合作性的原则,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阅读,在阅读中合作。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共赢的喜悦,同时感受到合作的魅力,阅读的魅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单单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载体需要注重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讲究一个“读”字,在小学高年级“读”字已经成为整个阅读教学中核心,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在课间穿插着阅读,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小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时间去阅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的让学生自读,深入感受书籍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语文素养。学生把感情融入到阅读当中可以和书中的感情产生共鸣,并迅速的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也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经历思考的过程,并且在思考中产生对这本书的独特见解,才能真正的掌握阅读书籍的内涵,感受书籍传递的作者的感情以及书籍表面内容下的本质思想。如果教师只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了很多教学情境,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忽略思考的重要性。那么长久下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会被自身的兴趣所取代,学生只为了感兴趣而读,却不能思考我为什么读。学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局限性肯定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但是因为年龄不小,不能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梳理。这时,教师就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精心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你觉得课文中使你震撼的句子有哪些?画下相关的句子并且写上自己的体会。”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第9篇:小学阅读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好奇心;形式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阅读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往后的知识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当学生使用阅读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时候,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成了重要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碰到如对文本不感兴趣的情况等,也不喜欢读书,而现代社会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可以做出如下一些可行的改变。

一、保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好奇心

我们都知道,只有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些好奇,便能够促使人们对于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因此,好奇心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知识的力量,如果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好奇的心理,而又面对其他的学习作业,学习起来是十分辛苦的。所以,只有让学生保持对于文本阅读的好奇心,学生非常渴望获取这方面的教学活动,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使用,自然就能够取得不错的学习成果。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活动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对于文本阅读的好奇心,让学生自然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才可以顺利进行阅读教学的活动,学习成果自然更佳。

二、分角色朗读形式的使用

朗读有其独特的魅力,借由声音将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来表达,可以带领人们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也能让学生更加投入于文本阅读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与作者彼此产生共鸣,彰显语文文本的魅力,不但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更多有趣的词语,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

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懂得文本想要表达的东西,促使其阅读水平的提高,如《三袋麦子》这门课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朗读的教学活动,把握好小猪、小牛以及小猴的特征,形成这样的对话场景,让他们使用独特的语气来进行对应的朗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采用多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必要时教师也要进行适当地指点,给出肯定的评价,来改善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指引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活动之中。没有思想的阅读活动是无意义的,不能领会到文本真正的思想,也不能够很好地体会到文本中包含的深刻的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发挥出他们巨大的想象力,获得更多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够让学生积累许多的语言素材。

综上所述,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教师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保持对于阅读的兴趣与自信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也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思考,发展他们的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