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1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 人格培养

我在工作中一直致力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各项活动的安排都秉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下面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建设班级静态文化

班级文化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因此,我们应该赋予班级环境以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规范班级的环境布置

教室的自然环境是班级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班级活动的主阵地,和谐的教室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如墙报布置,我班教室前面黑板左右两侧分别是信息栏和评比栏;后墙黑板两侧分设为两个版面,分别为卫生角和荣誉角,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也促使班务管理更加公开化、民主化。

(二)完善班级规章制度

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可为学生提供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他们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建设班级动态文化

班级动态文化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使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享受到活动教育的魅力。

(一)开展争章活动

我班在中队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争章活动,争章程序规范,过程完整,形式多样。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雏鹰”争章活动,33人争得了必修章8枚、选修章4枚,荣获了雏鹰一星级奖章。争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技巧,更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人格、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在争章活动的带动下,我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二)开展班队活动

我们非常重视班队活动的开展,在开学之初,大家就一起研究讨论本学期的班队活动课内容。本学期的班队活动课,每月由班干部自己组织一次,内容有:诚信小故事演讲、安全知识讲座、流行歌曲秀一秀等。在活动中,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开展手拉手活动

“手拉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把爱带给了贫苦山区的同龄人,也带给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在得知五(3)班的张子杰学生身患白血病后,我班学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捐款5370元。除此之外,班里的学生还挂念着班主任曾支教过的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学期快结束时,他们为那里的学生买了许多学习用品,为他们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今年春节,在合家团圆的日子,在大家纷纷外出休闲旅游的时候,我班的陈璐瑶学生却选择了去泰顺,请妈妈带她去看望结对两年都未曾谋面的同龄伙伴。她和妈妈为那里的学生带去了一份诚意,更带去了一份希望。今年,我班又和远在新疆的徐胜辉学生进行了书信交流,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通过“手拉手”活动,全班学生学会了感恩。

三、创建班级特色文化

(一)“悄悄话”信箱――知心使者

高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些话他们不愿当面说出来,而希望通过特殊方式进行沟通,于是我们建立了“悄悄话信箱”。每天放学后班主任都要开信箱,及时回复学生,采用回信或当面谈心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以下是两位学生的“悄悄话”与班主任的解决对策。

之一:

吴教师:我很想为大家服务,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我参加了“剑桥英语”班的学习,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想担任英语课代表,帮助教师登记成绩,带领大家晨读,我的英语口语可棒了。请给我一个机会好吗?(陈瑞梓)

对策与成效:这位学生毛遂自荐,想为大家服务,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就采用了写“悄悄话”这一方法。事后,我和英语教师进行了沟通,对她的英语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了考察,认为该学生能胜任英语课代表这个职务。一个学期下来,她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各方面进步很快。

之二:

吴教师:这件事你得帮帮我。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愿意和李天源玩,因为他爱捣乱。我看他蛮可怜的,决定和他成为朋友。可是每次游戏时,他又要捣乱,和他说了很多次,都没有用,他的行为我不能容忍了。我们不再是朋友了,但看到他下课一个人站在边上看我们玩,我又很可怜他,吴教师,请你劝劝他,不要捣乱,我们还是朋友。(陈佳乐)

对策与成效:这位学生是和学生有矛盾,但心里又很同情他。于是就把他们找来谈话,通过谈话,李天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又和好如初了。

(二)亲子活动――消除代沟

我班曾到中村部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军营生活亲子活动”。活动中,大家感叹万分,有的家长感受到孩子的孝顺――那个平时只考虑自己的孩子,在妈妈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说:“妈,让我来。”有的家长感受到了孩子的聪明――那个平时在草地上踢球、在打靶场上打靶,样样都不落后。父母鼓励的目光是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活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在群体生活中感受到愉悦,丰富内心活动,发展优良的个性。

四、结论

“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环境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环境,其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而学习环境需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去塑造,学生的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去锻炼,这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努力做个有心人,搞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8(2).

第2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2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管理诸要素中核心地位,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为响应学校文化月建设的启动,我让班级学生在课余时间发挥想象去设计,动手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们感到自己是班级主人的重要性,几个班干部在一起协商,在我的指导下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一人负责一块内容,在周五放学时布置下去,周日大家都早早地到教室,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同组同学交流,他们就开始行动了,第二天一早我一进教室眼前一亮,我围着教室看了一圈,书柜上摆满了花花草草、图书角书籍接近200本、黑板报图文并茂、励志画幅高高垂挂在教室两边墙壁上,就连空调和教室洗涮间都布置一新,学生书籍都用书夹摆放的整整齐齐……内心被学生的用心感动不已,就连平时扫地马虎,对班级工作不热心的同学都面带笑容为班级的焕然一新感到骄傲自豪,其中当然也有他们的一份力量。班级文化建设以后,我们班的纪律、卫生、班风都有很大的改观,学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得以增强,并在学校班级量化管理评比中一直名列榜首。

二、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好的班集体需要一种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源于班主任不懈的思想教育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风建设的法宝。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我在开学初就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出大家认为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规范,最后找人做成一个漂亮的展板,学生又在展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学生自己制定的常规条约,自己内心是接受的,而并非班主任制定学生被动遵守,潜移默化中就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同时我让学生制定本学期班级目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意见,最终把班级目标定位为“肯定自我 创造自我 超越自我”,所以开学伊始他们的热情就被我调动起来,从而从内心里接纳这个新班集体,当然通过班级公约和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当然学生也会明确只有自己做的优秀,努力学习才会让班集体更优秀,这也必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我觉得我精心布置的班级文化,不仅仅是美化了教室,还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师生都感受到了班级浓浓的书香韵味。

下面本人就班级文化布置的思考做一下介绍:

1.教室外班级名片:班级名片展板上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介绍、班主任寄语、班级格言、我们的全家福。设计意图是让路过我们班的学生就能看见我们班的精神风貌和40位同学的阳光灿烂的笑容。

2.黑板两侧及上方: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荣誉角”展板主要是把我们班的好人好事、学业优异、学生各项优秀表现展示给同学们看,目的是让榜样激励大家不断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当然他们也是一个整体,荣誉角的右边我设计了一颗理想树,班级体是主干,大家是树上的花和果实,上面写上自己的理想,准备为班级做的努力,本班同学共同来设定的,同学们每天上课一抬头就看见那棵理想树,激励着同学们团结拼搏,努力学习,为班集体的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黑板左侧布告展板内容包括班级格言、班委会成员、作息时间、课程表和班级分工。主要是提醒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班级上方放一快钟表,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积极合理地利用时间,学会独立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后墙:教室后墙放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胸怀祖国,放眼望世界。后面黑板出主题板报,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促进交流和沟通,设班主任信箱,划出实话实说留言角——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后黑板上方放一精彩标语横幅: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做最大的努力,真正让学生对班集体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3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辅导员 角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政治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班级文化的核心还是班级成员本身,没有班级成员的探索与实践,班级文化不可能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涵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共同理念、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级成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班级文化的积累和积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优良学风及班风的建设。它往往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的积累和建设。

二、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是高校进行思政工作的有力助手,也是教师、父母、社会等各种管理因素的调节者。大学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能自我管理,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作用而忽视了辅导员的核心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那么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首先,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把自己的个性特色、品位修养融入其中,而把学生摆在主置。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是引进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代替学生包揽一切。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培养文化建设的领头雁,使班级干部成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

其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就班级而言,辅导员无疑是一个班级文化的设计师,他设计着适合自己班级的组织机构、文化氛围、班级理念,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要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制定好每次文化活动的具体方案。辅导员要根据本班人员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把任务分配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工作样样有人管,件件有人做。

辅导员不但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 而且辅导员师表形象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涵。辅导员在操作班级文化建设时,尤其要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 辅导员师表形象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一种强势的班级文化的建立往往是在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形成的[1](P9)。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再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辅导员规定的,而是辅导员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辅导员是引领班级文化、与学生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第一责任人[2]。辅导员在营造学生发展环境中的主要责任有示范、保护、整合、协调等四个方面。辅导员人格引领与营造班级文化适宜的发展环境。

三、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担任着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他们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发展方向和班级的整体发展。

首先,辅导员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辅导员要全力鼓励同学为班级争取荣誉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在现代教育中,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辅导员,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辅导员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雁,他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辅导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一个具备多方面素质的辅导员,建立起班级文化既会得心应手,又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辅导员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辅导员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必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级。由于任何班级的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和创新意识。要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开展班级各项工作,实施组织协调,达到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并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都能按班级要求自行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要提倡“贤能德”兼备,班干部要公开进 行民主选举,把那些平时非常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岗位上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使她们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带头人。[3]班级管理组织的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的配备,直接关系到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只有从班干部自身出发,才能实现真正自我管理。班干部平时要承担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辅导员要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第三,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源动力。作为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不断为班集体制定某一阶段的具体的奋斗目标,统一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制定奋斗目标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效果,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具体、明确,而且能够切合实际。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思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委提出全班各项具体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这样的任务和目标不但具体,明确,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保持了同学的积极性。每方面的奋斗目标,都是通过班干部的倡议和班集体讨论后的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学们对这些形式感到亲切,有号召力,愿意接受并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为之奋斗。当有明确的班级目标时,班级成员知道为什么工作、学习,而且自愿去学,这样就自然凝聚在一起。

第四,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塑造班级精神,构建“严、细、实、活”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班风。班风就是班级的良好风气。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内涵角度来说,班风应体现班级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但班风不是辅导员随意确定的,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

第五,辅导员还要加强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建好班级文化阵地,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班级文化阵地包括班级的墙报、黑板报、班级自办刊物等。辅导员要加强这些阵地的建设,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培植典型、实施“标志性工程”[4](P98),要让班级自办刊物成为学生抒怀积极向上情感的阵地,而不能使其成为发泄低落情调的场所。通过阵地建设,使宏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班级舆论逐步形成,从而为班级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创造条件。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辅导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抓不懈才能使班级文化抓出成效,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好的基础,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2]方东林.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07(3).

[3]路瑜宣.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甘肃管理,2001(3).

[4]吴云助.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 交通高教研究,2003(6).

作者简介

第4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中专;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96-0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而现有的中专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匹配,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状决定了重新审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思路,研究符合中专的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规律,成为重要的课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和解决的。

一、建规立制与资金支持

一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规范和保障,班级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学校有相关制度的支持,班级同样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学校和班级的协调一致下,班级文化建设才能生机盎然。

针对过去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重视程度相对不够的局面,为有效改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应该增强重视的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发挥教育教学的合力,从而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具体措施上:学校成立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领导与支持平台。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和导师,对职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建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和运行机制,从宏观到微观,从学校到班级,定期开展研究讨论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并建立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层面纳入到考核,并以此作为产生班级集体和班级学生个人的重要指标和条件。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相对成熟点或面,在宣传栏、校园电台等阵地进行大力宣传,从而给其它班级和班主任一些启示。并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提供经费保证,支持班级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式

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和载体,需要结合中专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思想道德、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据不同的班级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且还依靠家长学校、社区企业的有利支撑,帮助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具有的耳濡目染特性和自我发展的特性,运用隐性的方式方法,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贯串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因素中去,增强班级文化育人功能的时效性。

重视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作用。网络载体在班级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并具有不可替代性。QQ群或电子信箱或班级微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交流,有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虚拟环境下的人际沟通具有主体隐匿性的特性,相对更加简单地让学生吐露心声,网络环境下的师生、生生沟通具有以往的课堂教育无法具备的优点。因此,利用网络载体有效营造适合职业中学学生年龄特点的班级心理文化氛围,从而拓展班级特色文化空间,不仅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之一。

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有利于提升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首先,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力争做到师生共同参与,注重突出问题的解决以及有效落实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惩。其次,作为育人最主要手段的日常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渠道。通过吸收在学生一定程度上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同时拓展和延伸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学校通过设立社区服务站或参观企业等方式,拓展和延伸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途径,提高实践效果。第三,多种措施并举,完善主题教育活动。以一定主题为依托,采用课堂、校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结合,使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相对规范、完善的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四,通过学校学生日常行为建设和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长效化,有效提升和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自身的知行统一,而长效化的志愿者服务则是强化学生善意知的有效途径。第五,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连续性和突出重点。在班级组建过程中,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和行为习惯养成,在班级相对稳定后,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突出责任和感恩教育,在即将顶岗实习阶段积极引导冠名班级企业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注重评价与导向引领

1.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牵扯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指导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重点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提高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学校需要加强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评价和考核。

学校应该适时地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不断优化班主任评价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和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解决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监测系统

各个班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都能根据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班级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学期计划,各个班级都能制定各个班级的发展计划。各个班级也能根据学校整体的活动安排,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但是重要的是学校需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公布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挖掘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案例,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公示和宣传,给其它班级提供一定的思路。学校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监测制度,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有助于学校积极帮助班主任克服困难,对学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给予“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和指导,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它的内涵也非常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属于一个“隐性”的教育力量,但是呈现出了班集体特有的精神面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項长期的,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班集体的每一名师生都参与进去,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变化发展的,是系统的。不断完善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其最终目的是,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最大化,以最直接、最有教育力量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蒋少军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 

第5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但当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班级成员集体观念缺乏、学风日益淡化、班级成员心理不健康等不良状况。为此,要通过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立德树人的要求,从主体、理念和内容、空间三方面来寻求解决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 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3-02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曾庆亮(1970—),男,江西永新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C12E014)

关于高校班级文化的概念,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观点:物质精神说、意识形态说以及群体亚文化说等。在此,高校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高校辅导员通过引导班级全体成员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以及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符合他们身心特征的共同思想特征、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综合。班级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为一种团队精神,侧重反映了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其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高校班级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在深入分析中加以解决。

一、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历来备受高校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集体观念缺乏,班级凝聚力弱

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90后大学生,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班级凝聚力弱。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社会意识淡薄,在自我表现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其次,他们具有独立的行事作风。在各种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无兴趣,与班级想要通过组织活动来凝聚大学生的目的和想法相背离。最后,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与网络互动频繁,客观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依赖相对减弱。因此,当前高校学生集体意识弱的特征弱化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班风学风日益淡化

90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人力资源。但当前高校班级存在学风日益淡化问题,有调查显示:“在学习风气上,以及格为其学习目标的学生占56.11%,而对学习无目标的学生约占到10%。”[1]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成长起来的90后,难以适应更注重学生进行自我合理安排、独立计划和合作学习的大学教育模式,对学习减少了兴趣。其次,大学有多种活动,学生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参与活动上面。最后,他们主体意识强,喜欢独自学习,缺乏合作精神。这样,班级的学习风气就处于分散的状态之中。

(三)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他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之中,自身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里长辈的宠溺,缺少集体生活并难以适应。其次,当前大学生大多是通过电话、网络来实现与他人的交往,容易与班级成员造成隔阂,选择自我封闭。最后,宿舍是班级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二、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其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发挥受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限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缺乏示范和引导。首先,辅导员自身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将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相关经验。除此以外,高校辅导员对班级未形成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建设氛围负有责任,难以使学生体验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参与不足。第一,他们重视个人的主体意识,忽视集体意识。第二,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功利性明显。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洗礼,对其主导价值取向产生了偏移。第三,他们人际关系淡薄。目前大学实施的是学分制,这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融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

(二)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内容单一

班级活动理念滞后。班级活动理念指导班级活动的执行,而班级活动理念与现实的班级活动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实施的是学分制,但高校班级活动理念与学分制认可所有学生在智能以及个体意向方面的差异存在距离。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班级活动内容单一。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源泉和动力,是班级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制。高校班级活动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班会和团会内容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班级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单一。

(三)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受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不同场地。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成为高校学生除宿舍、班级和校园外接触最多的虚拟空间。当前高校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班级、校园和校外等实体空间,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寥寥无几。

三、解决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面对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日益突出的问题,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一)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辅导员要发挥“引导员”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压力,重视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在集体活动中先进的思想发挥得越充分,班级就越优秀。在对高校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集体活动相融合,一方面培养学生个性,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2]。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自我“充电”,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高校辅导员有两个基本职责,除了要在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3]。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培养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辅导员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

2.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要加强自我教育。首先,高校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理想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高校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是“中国梦”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明确自身的理想追求。其次,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与爱、交往、自我实现等都是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学生要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最后,学生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学生要积极主动发挥其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主体作用,全面参与班级活动的筹划、准备、实施和评价整个程序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班级活动理念,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1.创新班级活动理念。班级活动理念对一个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握主流思想。首先,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辅导员在肯定学生存在主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把握主流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以班级活动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在班级活动中引入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人本理念注重对人本身的尊重,注重对人性的正视[4]。激励理论在于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和榜样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5]。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动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获得发展。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于其内容对班级成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首先,改变传统主题班会和团会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等状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质量。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其他活动,如学术创新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趣味知识竞赛等合作型活动[6]。在辅导员的指导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下组织和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旨在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团队精神。

(三)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和虚拟空间

1.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依然是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主阵地。除此以外,班级文化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向外扩展,占领社会这一更为广阔的地域。高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为促进青年发展而提供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服务社区活动。

2.开发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虚拟空间。网络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这一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平台,开发以高校学生为主的文化型、教育型、趣味型班级交流网站,以一种方便有效的、资源丰富的网络教育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班级文化中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通过班级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班级理念的创新,班级活动的拓展和班级空间的扩大,高校学生能够认识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乐于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杨丽艳.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3]李爱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4孙剑.人本理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工作研究,2010,(16).

第6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是校园文化交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班级建设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围绕教室展开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空气的清洁度将直接影响到

学生的身体发育、学习成绩,所以搞好教室卫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对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一个班级文明的标志,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人人参与,这样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室的绿化。教室的布置要充分体现:绿化环境,美化心灵,让绿意走进教室,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热爱学习。

3.教室的美化。师生合作共同布置教室,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从而使教室布置得当,同时又体现班级特色。

二、要注意班级管理制度的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内在的评价尺度,有良好的班级制度能

够规范学生自己的言行,维护集体利益,使班级文化建设良性循环发展。

1.营造班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具备良好的班风。所谓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风气。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营造有特色的班风,可以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而且能够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对班级进行管理,要制定班级公约。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尊重

学生,让学生懂得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可以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这样的管理制度比班主任亲自制定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班级建设的成果,对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征集、创作班歌歌词、办黑板报、英语角、书画天地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些具体的班级实践活动,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

第7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德育教育 特色制度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它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的黑板报、卫生整理、桌椅整齐等看得见的“物”,而班级里的精神文化就是班级的一些行为规定,学习风气、考试纪律、课堂气氛等一系列具体表现。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建设班级文化最核心的部分[1]。

班级文化建设中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思想感情有时还不是很成熟。我们通过考察实验发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班级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学生积极主动,能更快的融入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言行,引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建设班级特色制度文化

建设班级特色制度文化,能为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提供一个衡量思考的标准尺度。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纪律、奖惩制度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们也踊跃的参与进来,如设计班徽、设计班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公精神,使学生由被动转为积极主动。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发扬班级内集体团结的精神,在学生的认同中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建设班级特色的文化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从内心感受,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班级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刚开学时,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性格迥异,他们在入学之前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各式各样。想要在短时间内建设一个默契的集体还是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先建设好班级里的基层文化,循序渐渐,最后慢慢建设深层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一个班级的班级风貌是要经过班级内的老师与学生在长期生活中磨合碰撞中慢慢得来,即使班级文化已经初步建设雏形也不能就此放松,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想要快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一蹴而就的方法是不现实的。

(三)突出德育教育,切忌肤浅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纪律文化,学习风气文化,班级精神风貌等[2]。要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也是班级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班级文化,班风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在渗透班级文化的德育教育里至关重要。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中心放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上,包括考试纪律、完成作业、课堂学习等,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造就班级的一个共同的理念,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精神,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全员参与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任务,这里面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班级委员和全体同学。班委们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在学生这个群体里,他们的一些思想做法会直接影响其他人,从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班委们作为班级文化的“领头羊”,他们如果思想保守,班级其他成员的思想就不会很开放,他们的办事效率低下,班级里其他成员的效率就不会很高。所以,班委的选择应该慎之又慎,班主任也应该积极参与并引导大家支持班级文化的建设。

(五)大胆展示班级荣誉

班级荣誉是一个班级的“勋章”,是最直观表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想让学生时刻保持主人公精神,就要让学生时刻为自己班级而感到骄傲,带给学生强烈的归属感。日常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参加比赛或评比的每一张证书、每一面锦旗张贴起来,然后在开班会的时候可以随机提到某一张证书、某一张相片、某一面锦旗的获得过程以及付出的努力。反思自己发挥的作用,已经其他成员的努力,随机提问同学们的感想。让同学们时刻牢记:班级的成功是班级里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大家更要去珍惜这份荣誉的来之不易。

(六)单独开辟一个德育角

德育角中某一独特的文化更能对学生进行精神洗礼(如重阳节),可以营造节日气氛(植树节)也能使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3]。可是要想真正发挥德育角的教育作用,还有以下几个要求:

1.让班级内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宣传当中,比如我们可以把班级成员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设小组长。让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完成班级每期的黑板报。看看哪一组办的最有新意。这个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融入学生本身的意志。

2.班级信息和学生的作品的更新要迅速,要让学生更感受到班级迫切的需要。

3.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每一周的黑板报、班级之星的的评选都可以让几个小组展开竞争,竞争产生动力,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还可以采用知识竞赛、课前朗读、优秀作文x后感、有奖投稿或者类似形式,让学生能够综合性全面发展。

德育角的建设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即使是一点点改变,在日积月累下,也能慢慢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改变来自不同地域的学会说呢过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使学生不再抵触课堂,乐于上学,主动学习知识[4]。

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性子,持之以恒,终会取得成效。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上的需要,也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只有有效的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班级文化建设中,才能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分清是非。所以,我们应该植根于班级文化建设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把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建设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教育水平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雪梅.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蔡懿. 培育幼儿园小班“关爱型”班级文化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第8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如何把已有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规范内容,很好的融入到班级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班级管理中,是班级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求班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遵守班级的法律,同学间互相尊重和帮助,通过良好的制度文化建设,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学生变被动守纪律变成主动遵守班级纪律规章制度,在日常生活正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内在的心里行为的体现,既是说班级同学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标准等等,所以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领域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体现的是整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对班级的向心力。

(一)对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班级里面,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对心理的影响,如果班级文化建设得到学生的认同,那么他们对班级才会有归属感,最终才能够满足他们内心需求,并获得最终的发展。所以,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班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最直接触及学生心理的一个杠杆,运用的好则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运用的不好则会对整个班级产生不可估量额后果。

(二)责任和义务意识的培养

对于一个班级而已,作为一个小团体,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对班级文化精神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不够的。在一个团体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义务观和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成员里面的每一位伙伴的努力付出,每个人对班级良好的文化建设都负有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好自己本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土壤

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张贴几张图片和写几句格言警句。一个班级,要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文化,再通过物质的东西体现出来。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所以环境文化的选择要尊重班级实际。要让环境说话,净化学生的心灵和视野。

1、教室的整洁。教室卫生体现一个班级的文明高度。试想一个到处是垃圾,学生随便扔东西的班级怎么会有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呢?这里强调一个细节,就是黑板的管理。黑板的管理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文化高度。多年来,教师与学生用黑板刷擦黑板,仿佛天经地义。但君不见黑板周围,尘土飞扬,老师满身是粉笔灰,第一桌的同学每天吃多少粉笔灰啊!因此,我们班从建班第一天,就用湿的抹布擦黑板,既擦干净了黑板,又体现了班级管理的人文关怀,真正保证了整洁的教室环境。

2、教室的墙壁文化。包括墙上要张贴标语,励志与警示的名言警句;也包括图书角、通知栏等字体与色调的搭配;还有班训,理想树,班级竞赛表格等。例如班训,很多班级并不重视,这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室的前面张贴鲜艳的班训,是班级精神的弘扬,也是班级底气的体现。开学初,我就查书和资料,找到了属于本班特色的班训,专门请了当地的书法家,书写了班训,专门装裱,然后正式悬挂在班级的前面。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讲明班训的内涵和意义,学生自然很瘦教育和鼓舞。

第9篇: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递进式;班级文化;高校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班级文化通过思政教师的指导,能够具备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工作功能,对大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认同的思维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心理态度、行为方式。目前高校在校生人数比较庞大,班级组织规模也随之扩大,班级组织管理中对班级所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选择、各种教育方式、管理手段的选择上都应顺势而变。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一些研究者着重研究班级文化的构成,低年级的班级心理适应等。于宪宝等探讨了高校递进式宿舍文化建设的路径,段兴立等以年级主题研究了班级建设模式,通过大学四个年级阶段的不同目标、特点和路径,构建了“年级模式”的基本框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大学生班级文化是渐进和复杂的动态系统,由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并随着大学四年逐步深入,阶段性递进。因此,依据学生不同年级段特点,探寻高校递进式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至关重要。

一、递进式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行为方式和班级精神,集中反映在班级制度、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和班级网络信息等的建设。这些内容在各个年级都是班级建设的内容,但是各侧重点不同,递进式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班级建设一步步走向更加符合班级个体需要,最终班级集体的行为习惯受到约束、导向和激励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终点,不同的班级在构建班级文化中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递进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能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一贯有序性以及起到对不同年级的独立性和目标性的衔接作用。

二、低年级侧重关怀,初建班级文化

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主要处于适应阶段,班级文化侧重构建关怀文化,主要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立上。针对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班级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新生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度建设方面。新生融合一般在进入学校时,通过班会,班集体娱乐活动和各种比赛达到互相认识,彼此建立信任感,通过成立班委,建立班徽、班歌、班服等一系列班级符号让同学们对所在班级有认同感;心理健康教育是低年级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会有一个短暂的调整期,一些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优越感到大学后会在和同学们比较中丧失,这时如果心态没有调整过来就会出现心理落差,感到迷茫。在宿舍和班级同学关系上也存在需要适应的过程,每个舍友或同学来自于大江南北,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目标,需要彼此互相体谅和关心,需要建立朋辈教育的体系,通过心理委员,辅导员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几个层面的心理帮扶和支持达到班级的心理稳定性,在朋辈关怀上,由于彼此年龄相近更容易接近和倾述心理困惑。低年级的适应需要培育班级的关怀文化,同学们彼此融入集体,彼此关心,彼此鼓励。在低年级进行制度文化建设将会对未来三到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具有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涉及建立完善班级管理机构,执行力度强的班级规章制度。建立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班级干部为骨干的班级管理机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或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指导起到引领作用,在上级组织领导下负责管理班级的工作;团支书和班长在辅导员指导下,负责全班的团务工作和管理工作,同时协调其他班干部的工作安排;其余班干部按照班级规章制度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协助班长和团支书做好整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班级规章制度对班级普通同学同样起到指导和约束,在班风和学风上敦促大家按照一致目标努力,在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情况下受到相应处分。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班级形成优良班风班貌的重要保证。常见的班级规章制度主要有:班级会议制度、学生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团员推优和党员发展制度、班干部选举、任免和考核制度、教室寝室使用和卫生管理制度、学生综合测评和评优制度、贫困生认定和评议制度、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等。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具有科学、民主、合理的程序,是对大学生的民利和自身利益的关怀,最终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和维护,因此制度建设能培养低年级大学生更好的自觉以及和谐意识。

三、中年级注重思想引领和实践,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中年级分为相互依存的两个阶段,是大学生的重要转折期。一是比较基础的专业学习阶段,二是专业学习的深入阶段和相关专业实习实践阶段。中年级是基础专业学习并向更深阶段学习打好基础的最佳阶段,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基于适应阶段及关怀任务完成,一系列学风和班风都初步建成后,大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由于大学的基础专业学习基本处于中年级阶段,打好专业基础就成为了班级的重要目标,同时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处于重要的锻炼阶段,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基于此,发挥班委带头作用,积极鼓励同学们在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锻炼,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班刊制作、专业社团锻炼等多方面培养和引领。中年级的更高阶段是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相关专业实习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同学们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了大学低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后,学生具备了自我发展的重要准备基础,向着公务员,就业和考验出国深造等方向实现梦想。学生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班级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走向服务文化构建,相互服务相互关心,发挥班委在服务同学们中的重要作用,启用一批有能力且服务意识强的同学成立班委。主要的服务内容为社会实践的通知和发掘,协助辅导员分类学生群体指导;依靠专业老师在专业学习上的安排,同学们开展多样的专业能力提升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模拟,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高年级强化班级服务意识,完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

毕业生在大学的最后阶段面临毕业和一系列新的要求,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也处于最后一个阶段,班级文化中的关怀文化、思想引领和实践文化趋向成熟,主要的班级建设任务是组织建设的调整、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毕业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以及毕业生文化建设等。高年级是找工作和实习的阶段,很多大学生都离开校园,他们的组织意识和班级意识有下降趋势,因此高年级的班级组织建设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沟通方式主要是网络,包括微信,QQ等。因此选举一批服务意识强的班委,在线下难以聚齐开班会的状况下能将学校学院和社会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达给同学们,同时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也变为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作为管理模式,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对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作用,从服务中抓好管理,落实好学业管理、贫困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跟踪统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学校学院重视,毕业生的管理工作系统化,服务好实习和就业的毕业生。总之,大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递进式的动态体系,在班级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逐步累积,逐步完善的,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深化。虽然大学生在学习生涯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时间节点所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是有层次和侧重的,但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做好大学生递进式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生态,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综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义安,王敏.试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逻辑路径[J].文教资料,2015,(6).

[2]白石,景阳.“四位一体”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2).

[3]张丽.从和谐班级建设的视角谈大一新生心理健康[J].成才之路,2010,(5).

[4]于宪宝.高校递进式宿舍文化建设路径浅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4).

[5]段兴立.高校“年级主题”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

[6]宋顺喜,刘彦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

[7]杨钋,范皑皑,管蕾.“转折”:二年级学生发展的主题词———基于北京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