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教学;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对外开拓市场以及外资的不断流入,我国国内对于英语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这也就引发了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问题。当前我国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主要是从各大高等院校中进行教学培养,高等院校承担着很大的一部分责任。在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各大高等院校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针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反思,希望能给今后的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一、合格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应有的品质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这门语言为主导,与其它学科比如商务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就是熟练掌握英语的视、听、说、写、译等语言知识,同时再培养学生对现代国际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加注重于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技能的应用将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合格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应当有哪些品质呢?以下文字将对之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英语与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全面

一名合格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首先应当熟练掌握英语的视、听、说、写、译能力,这样才能与国外人士进行语言交流。但不能忽视的是,商务英语更加注重于商务二字,那么对于国际商务知识以及基础理论的掌握则必不可少。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对于外国人的商务礼仪、工作管理方式、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合作心理等等都是需要细细斟酌学习的。所以一名合格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在基本的知识掌握上就应当对英语以及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准确地把握与熟练的应用。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与外国人打交道,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都是需要高等院校进行仔细把握以及精心准备设计的,在学校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对于今后的工作,以及对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上将会有很好地满足效果。

(二)英语与国际商务实践应用能力强

英语与国际商务知识只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应该掌握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熟练运用或者是实践。学习的知识在真正的情景场合中出现,就应该恰到好处地使用出来,不然对于知识的学习依旧停留在课本之上,那就是纸上谈兵了,“应用型”三个字将无从说起了。在如今的企业中,更加注重的是办事能力强、实践性强的人才,理论知识丰富是为了更好地实践以及更好地启发工作,一旦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那对于英语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将是失败的。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才是高等院校需要着重注意的细节,这对于一名合格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教学出现的问题

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还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的培养,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大学研究机构等等,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期待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对我国当前不少高职院校人才教学培养的相应观察及研究中,作者发现,从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教师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难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及解读。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在作者研究的几所高职院校中发现,不少院校对于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教学培养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当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面临着其它专业的一些学生的竞争,或者说是专业的相近及冲突。比如说经济学专业的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有重合的一面。再加上高校对于二学位的设立,英语、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二学位人才的培养,虽然增加了其它专业人才的知识全面性以及拓展性,但对于商务英语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少不了竞争与冲突。人才培养定位的不明确虽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高校从领导到老师学生,不应该只抓住眼前的利益,应当长远规划,对学生负责,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进行适当的明确职责,不要让这些不明确带来的后果影响学生的成长以及人才对社会的贡献。

(二)专业教师素质亟待提升

在笔者听课以及对于课堂内外的观察中发现,在不一样的课堂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态度都是有所不同的。不能说所有的老师都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但对于75%的商务英语教师的访谈及观察中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彻底用英语学过国际商务知识等等,有一些老师是使用汉语教学的方式教学国际商务的,这些也就带来了学生们学习英文知识的问题。在笔者调查的15位商务英语老师中,仅有5位学过国际商务方面的知识,其它10位教师主要是从英语相关专业出身直接教学商务英语的。在这15位商务英语教师中,有13位没有相应的经济类的从业经验,他们要么一直是在担任老师,要么并没有从事商业方面的工作,对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并不了解,这些知识还是需要学生到了企业中重新开始学习,这就是人才培养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来源于我国当前高校中对于教师的选聘问题,或者在教师的日常培训考核上也应当下一番工夫。

(三)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

在对几所高职院校即将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的95名学生的统计中发现,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高达83名,但在这83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从事自己专业方面实践的学生区区只有15人,都是自己寻找的企业或者是家里安排的实践机会,其它68名学生实践的岗位大多是售货员、传单员、家教、快递送货员等与本专业完全无关的实践机会上。在学校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院校并没有安排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从事翻译或者商务运作等工作,在顶岗实习、实训中并不在乎学生在哪所公司实训,学校并没有与相关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等。这些对于商务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培养的忽视是导致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在之后的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对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忽视是高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培养优秀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对策

要想培养好优秀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需要做的有很多,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与重视。本节将从五个方面对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出现的问题的对策进行相应阐述,在调整对策、更新理念的同时,争取为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些建议。

(一)明确以应用型为主体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前一节分析中发现的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地位不明确的问题,提出的主要对策就是要明确以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为主体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要想培养好应用能力强、英语熟练度高、商务知识全面的人才,需要的就是明确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落实到细节上就是要针对这个专业设定良好的教学日程,在细节中落实培养的目标。在经济学、英语等二学位的冲击上,应该划清界限,不要让这两个专业成为不同班的同一专业,这样做好明确目标的准备,才是培养好人才最为根本的基础。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安排

在前文中提及的教材内容落后、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最后的对策就是跟上时展的步伐,在与时俱进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落实到高校层面的工作就是要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工作的安排上。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方向盘,握稳方向盘才能驶往正确的道路上,在教学安排中,将最新的企业发展理念、国际化的思潮都应该引入到教材中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学习。只有跟上时代的脚步、牢记并跟上企业发展的理念、与国际接轨,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将不是一件难事。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多领域需要牢记的理念,理论是知识的基础,实践是知识的翅膀,在理论中积淀,在实践中迸发,这是一名优秀人才需要熟练掌握的能力。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最主要的还是其今后在企业或者是与外国人打交道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这决定了这个人今后工作的能力,那就需要在培养阶段就要确立正确的培养理念。理论知识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打好基础之后多去实践是今后成为优秀人才的保证,这也需要高等院校进行高度重视与关心。教学培养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实践能力呢?那需要学生阶段到企业中去锻炼,去企业中打磨自己、学习专业方面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建立长期的顶岗实习、实训的机制,给学生们更多、更有效的锻炼机会。(四)建立健全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相应的评价及反馈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这样的机制,让学生老师及时反馈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及学习方法,给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也将会是人才培养的坚实后盾。

四、结语

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当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培养模式,调整课程、安排实践,多与企业开展相应的顶岗实践、实训的合作,为我国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这样我国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焦阳 单位:滨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韩晶晶.企业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及商务英语教学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9.

[2]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3).

第2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式

中国因地域辽阔,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文化差异,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差别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则要注重区域经济的特点,比如工业较多的区域经济、纺织服装业区域经济、旅游业区域经济或娱乐传媒区域经济等。商务英语多数用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商务英语和一般英语的区别在于前者包含了更多西方国家的商业文化。结合这些因素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所培养的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一方面令人才培养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价值也更高。

一、以往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系统性缺乏的问题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和过去的英语翻译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的贸易往来更加的多样多元,普通的英语翻译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的需求。在商务英语翻译这一领域,很多人才培养的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令人才培养变为英语培训。在人才培养之前没有制订专业的计划,令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包括:前期调研的不全面;人才培养内容或方法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与人才培养同步进行的评价体系的缺乏等。因人才培养系统性的缺乏,很容易令其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培养后的人才很快会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所淘汰,人才的利用效率不理想。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求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还应具备一定的符合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的条件,但很多相关的人才培养都忽略了这一点。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从以前到现在仍有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会借用院校相关的教育教学模式加以调整使用。一方面,各院校所针对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在时间上并不适用于市场上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的实际应用上仍有很大的不足。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当地经济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工商、国贸以及国外商务文化等知识,可以说是一种更加专业的商务型英语翻译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和针对性的不足,就导致了培养后的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不懂得如何高效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并实现所学的最大应用价值是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但很多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只考虑了如何教、如何培养,以及培养的目的,但两者是否可以联系在一起,即:通过此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是否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和效果,却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区域性人才培养的问题

虽然国内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主次之分,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多样多元化,而部分商务英语翻译的人才培养则忽略了这一点。如金融、装备制造业、化工、服装等,涉及到的商务英语内容则有所不同,而部分地区的经济仍以工业为主,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的培养也以此为主,这就导致相关人员对其他领域的商务英语有所欠缺。如该地区开始发展其他产业、行业,则需要再次培养新的翻译人员。一方面会影响新经济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相关翻译人才培养上浪费了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二、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制定科学而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

科学而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前期的调研与培养目标的设定;二是中期的效果反馈研究;三是后期的总结分析。前期的调研是针对不同区域经济体系的组成和特征的调研分析,从而得出现阶段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和其他次要部分,以及未来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兴的经济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时间上的划分则分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顾名思义,短期目标是指短时间内几天或一个星期所培养的翻译人员的收获等。长期目标则是半年或一年内容翻译人员的改变和实际的应用效果,而这种改变时根本性质上的改变,也可以说是工作效果和方式的改变。中期的效果反馈研究是指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策。因为无论前期的规划和调研多么的完善和全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而为了使这些问题对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杜绝这些问题对翻译人员长远性的影响,就需要及时地发现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解决问题,在避免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对翻译人员的不良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后期的总结分析是指翻译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以此为依据总结前期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有无需要调整和变更的部分,以及如何调整。这主要是针对翻译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对人才培养整体的分析,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定,包括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素质评定。

(二)人才培养与实际价值要紧密联系

在实际的行动没有得出具体的结果时,任何人都无法确定培养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完全符合预期所需的翻译人才。因此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时,设定的培养目标所涉及的商务英语范围不应过于广泛,即使是在面向区域经济的条件下。以工业为例,工业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而重工业又分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等种类繁多的工业种类。因此在培养区域经济性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时,就不能简单的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把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为工业或重工业等,而是应保证众翻译涉及商务英语的多元性,如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等。在细化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后,就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因此把细化后的翻译人员培养目标的国内和国外的产业文化相互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同一个行业或产业,因为在国内外起步和发展的不同,国情的不同,人文文化和风俗等之间的差异,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员来说都是影响翻译的元素之一。因此,了解本国区域经济和国外文化的同时,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把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小化地进行翻译是关键之处。包括:把具有本国或区域独特性的商业或经济文化进行翻译,让对方可以在短时间最大程度上的了解,则是现代商务英语翻译所应具备的能力。

(三)同步进行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是进步、更新和创新的依据。自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国内的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令所培养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可以紧跟市场的需要,对人才培养同步进行的评价研究就是最好的保障。相关的评价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效果;二是资源的投入价值;三是培养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对相关区域经济的影响。出现问题并解决这是人才培养的常识,但解决的效果,所用的时间和资源则往往缺乏专业的评价研究。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的评价研究则是为了以后的人才培养避免同种问题的出现,节约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正是评价研究的目的。成本与利润、投入与收益,这是每一个企业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同样如此。对投入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可以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利用资源,同时也会提高人才培养整体的执行力。最后,培养的翻译人才是否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促进效果的评级研究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对该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面向区域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评级研究可直接得出翻译人员真正的实际价值。

(四)更新与创新

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创新,但这里的创新不是指以往所有的旧的东西,完全创造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而是以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为核心,以区域经济的特征和国情为基础去完善和更新以往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式。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应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法,而是应根据自身的确实需求,在细节上去调整或完善,摒除院校商务英语中的教学理论和考试部分,把实践应用作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和更新的核心部分。

(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作为现代社会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专业性和技能型不再单是人才培养的内容,翻译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会涉及到企业、公司内部的相关信息,因此自身的职业素养则直接决定了政府单位、企业和公司的信息泄露问题。同时,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或短时间就可完成的工作,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所培养的人才为他人所用也是常有之事,而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是针对翻译人员思想上的教育,以求最大化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般企业内部的人员培训或院校的教育教学,而是可以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翻译人才。现代社会中,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不再是对英译中或中译英的翻译工作,而是起到了令两种不同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文化可以实现最佳的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亮.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4,(22).

[2]宁雅静.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

[3]雷静.国际视野下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分析与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

[4]安萍.新时期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

第3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思路应紧贴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需要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社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和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我校为例,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商务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等;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听说、英语口语、英美国家概况等;英语商务知识包括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函电写作、外贸英文制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精读等;职业技能训练包括认识实习、商务英语谈判模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基础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中体现了着重夯实专业基础和素质培养,三者中以英语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主线,强调基本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以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提高素质为原则,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确保具有较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我校为例,根据专业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了教学体系。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和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及实践课的基本任务是学会用英语语言恰当地表达商务内容,这些课程以宽泛的商务知识为主,以应用能力为重点《。商务英语》《、商务函电写作》《、商务谈判英语》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培养语言能力为核心,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商务背景下进行,因此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的专业实践由三部分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认识实习、现代办公手段及基本技能实训。②专业技能训练,包括模拟商务谈判和模拟商务实习,在商务英语实训室借助国际商务各种模拟软件,创造国际商务的仿真环境,由学生亲自操作,重点掌握国际商务相关的策略和技巧。③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商务实际操作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并在商务实践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岗位定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已建成模拟实训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训练、真实场景实训,满足中高级涉外行政助理、外贸员、商务翻译、涉外营销员、涉外企业行政秘书等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此外,还建立了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并与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与招聘联动合作体系,能满足本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

三、师资队伍建设

第4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H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21-2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的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性学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商务英语已经在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2年为止,我国已有145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然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状况却因为各高校师资力量紧缺、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等原因,造成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这就使得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成爆发式增长,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除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以外,主要表现在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

理想的商务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背景且具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质,能在国际事务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在现实中,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毕业于英语语言专业,他们有着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但因欠缺商务背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培训,导致在课堂讲解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类方法大同小异,没有特色。此外,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教师本身缺少商务活动的经验,很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也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

(二)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即使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课时也较少,课程的教材多以理论为主,内容笼统,缺少系统性,且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里缺少实践课,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没有有效融合。英语语言基础课居多,商务知识基础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在高年级接触更深的商务知识的时候,知识结构脱节,学习出现困难。

(三)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是英语的一个功能变体。商务英语教学应具备以自我学习为中心的特性,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理论教学,教师灌输为主,没有把知识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学生没有参与,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能掌握完整的商务知识,而且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造成不好的效果。

二、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做到师资队伍专业化: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到今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让英语教师专业化,从略懂商务专业到精通商务专业知识。专业化的途径要靠全体从教的教师共同努力,本着“走出去,引进来”原则,鼓励专业教自学相关专业的汉语教材,去相关专业的课堂听课;也可以引进有英语背景的精通商务知识的专业教师。

2.培养双师型教师退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即具有扎实的英语水平与基本功,同时又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并并能熟练应用于教学的教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亲自到企业实习,深入外贸企业、海关等部门学习、见习、实践;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的商务人士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让教师深入了解商务知识,更好指导学生。我们的教师语言能力有余,专业知识不足,这就更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走出去,了解社会,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强化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1.课程设置要有特色: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学生要通过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发展成为既精通英语又具备系统的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般可分为三个方向的课程,一是以商务基础为背景的强调英语听、说、读、写基础技巧的基本课程,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专业技能。二是要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今后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把英语教学变成实践教学。三是可以开设一些管理类的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国际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今后可以向高端管理人才发展,迎接未来多方位的挑战。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完成商务英语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前的一次主要热身。可以采用以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模式,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校内实训具有针对性,注重岗位要求,尊重专业特点,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软件和网络,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等环节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商务实践中体验商务英语,掌握商务知识。校外实践是指变模拟为实践,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外贸企业建立巩固的合作关系,请商务人士到学校进行授课或讲座,或者派学生到基地实习,或者鼓励学生自主联系企业,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一方面为企业输送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是双赢的效果。

(三)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双语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是英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商务英语相关教材的选用上要尊重语料的真实性,课堂的教学尽量用英语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语言技巧的培养。但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行话也要给出相应的中文,还有一些特别专业的商务知识也必须用汉语进行讲解,如果只用英语解释英语,会影响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接受,造成学习的困惑和知识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案例化: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与业务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上不能简单以教师唱主角,满堂灌,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选择来自商务实践的第一手案例,给学生生动、有说服力的诠释。同时,多给学生讨论、争论、辩论的机会,让学生能更好的正确理解,还能为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树立信心。

3.教学考核实践化: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学考核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考核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标准,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传统的“语言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语言的使用者”。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写社会实践报告和商务报告,并把它们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不是一味的去背语言点。

三、结语

商务英语是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背景下使用规律的科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在英语语言方面有突出的技能,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商务活动知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并能符合自身学习能力。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机遇,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改革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商务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陈淮民,王立菲.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外语,2009,(4).

[3]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4]曾文雄.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方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第5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职业化;人才培养

社会要进步,教育是根本。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息息相关,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有两种,一种是高层次人才,另一种是高技能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能适应外向型经济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体系优化、评价方式改革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职业化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队伍职业化

加强教师商务技能培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职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分配来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大都缺乏在企业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操作的经验,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缺乏一定的了解,没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不大清楚学生以后的目标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1]因此,加强对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英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综合素质要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应是复合型的教育人才,不仅精通英语还要了解各专业的教育背景,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课题研发、技术服务、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高双师素质,逐步提高将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能力。

教师需拥有高尚的师德。英语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以自身的修养影响学生。

教师要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化的目标手段和方法。要求所有教师把个人前途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一个学期的规划、每个学年的规划、三年的规划、个人实现目标的措施及需要学院提供的帮助。规划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包含。每个学期结束,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计划和现实的差距,提出计划调整或进一步实施计划的打算。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师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施,日积月累,由教师带到课堂,传给学生,辐射学生的各个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使学生在学校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养成职业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吸纳社会优秀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行业背景的外聘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性

商务英语专业依据其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商务英语的特点以及岗位职责,可设计三大课程模块,即: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商务基本理论课程、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三大课程模块下建立若干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开设必修课、选修课。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包括综合英语教程、英语视听说、泛读教程、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经贸文选等,这些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掌握商务英语中的一些专业词汇、短语、用法等。商务基本理论课程包括对外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商务基础课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有的需要精讲,有的则让学生通过校园教学网自学,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商务实践课程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组建仿真模拟公司,明确工作章程、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进出口商、商务、公司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角色,对不同角色进行实践训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加强学生商务技能训练,如询盘、还盘、完单、包装、标记信函等的撰写。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施“课证融合”

目前高职院校对英语的考核相对单一,主要以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能力。这种类型的考试对于学生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不能作出正确评估,更无法突出显示不同工作环境下语言应用者个体的语言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考促学,可以将证书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证书的取得与教学整合,与课程结合,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能力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密切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如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跟单员资格证书、商务英语笔译(口译)资格证书等。[3]通过训练和考核,既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取得岗位证书,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轨,成为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当然,我们不应该仅仅指导学生学会考证,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做事,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是重在应用,所以对学生的考查既要有书面的笔试,又要有口头的评估,如果在实习阶段,还应该加上实习单位对该生的评价反馈。这样,各种考查方式的结合也对学生加强专业认识和学习以及日后创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

“校企合作”是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方向。校企双主体的培养体系源自于德国的“双元制”办学体制。双主体中的一个主体是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主体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企业和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二者关系应该像太极图中阴阳关系一样,每一方都在对方里面。也在自身里面。校企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学校发展会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也会促进学校发展,双方互利互补。[4]

在校企“双主体”培养体系中, 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要求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三个协调”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约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资源利用方面,利用企业和“订单”班开展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达到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精神,培养组织能力、企业集团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及创业精神,把企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专业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5]

新生一入校,可以确定为“职业认知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入学教育、校园认同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等。学校组织学生到合作学校进行职业体验,把课堂设在企业现场,把企业作为企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基础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完成部分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行业、企业和职业等职业基本知识,了解行业、企业和职业的行为规范、职业责任和职业技能要求等。

大二可以确定为“职业认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对学生开展专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行为规范训导、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培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规划职业生涯。

大三可以确定为“职业熟练阶段”,就是对学生开展至少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教育,主要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准备。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商务英语的职业化教育并不仅仅是为商务培养人才,而是为学生就业后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服务的。职业化的人首先应该具备职业化的心态,职业化的心态要求积极地去面对工作,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抱着“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地干一行”的理念,就会无往而不胜,因为“道不同,理相同”。

参考文献

[1]陈益,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之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 (2):395.

[2]张礼贵.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 (10):181.

[3]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外语,2006, (5).

第6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18-04

西方国家很早以前就很重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产教融合,高校人才可为企业所用,而企业也可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在产教合作过程中,双方均可从中获益,这是产教融合得以实现的基本动力。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发挥积极性,主动融入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才能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形成与特点

(一)产教融合的发展历史

西方国家对产教融合的研究较早,1911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企业家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找到或创造新的事物,而在于会组织社会资源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这是产教融合理论的最初雏形。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基础上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各主体之间围绕着科技发展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在共同推进国家创新w系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创新成果基本上决定于这些主体如何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技术创新的“集合体”。在创新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应共同参与、协同发展。弗里曼这一理论为产教融合理论发展提供了依据。

美国学者埃茨科瓦茨(Etzkowitz)和雷德斯道夫(Leydesdorff)进一步发展了国家创新理论,阐述了“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活动中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创建了“三重螺旋体(TriDleHelix)”概念,他们认为“大学和产业的触角开始伸向了原来属于对方的领域”,“大学越来越像是企业,而企业也越来越像是大学”等观点,明确提出了产教融合的理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统一体,实现生产与教育一体化过程,在生产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实现生产,生产和教学呈现水融的教育教学现象。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现有文献来看,2007年12月,施也频和陈斌首次以《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为题,发表关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专题讨论,论述了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产业进行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此后,学术界开展了产教融合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模式、合作的机制以及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产教融合的特点

产教融合是企业和高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二重主体性特征。企业是进行社会生产和技术开发的主体,高校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双方通力合作,协同创新,才能实现产教融合的交融状态。高校应发挥更多积极性,主动融入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通过产教融合,高校人才可为企业所用,而企业也可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双方均可从中获得利益,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具有互利性特点,这也是产教融合得以实现的基本动力。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科技和人才是产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产教融合的实质是校企之间科技和人才的流动、增值与互动。应用技术型高校只有通过与产业融合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补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术语,可以说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而产教融合是指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相互配合,彼此渗透,融为一体,是生产和教育实现一体化,达到水融的状态。“合作”与“融合”在内涵上存在较大差异,“融合”比“合作”内容更丰富,更能体现出“产”与“教”之间联系、互动与和谐。校企合作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主动接近企业,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是从高校到企业的单向过程,在企业还没有从高校获得人才和技术利益之前,很难与企业产生互动,形成合力。因此,可以说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暂时性和易变性。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都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但其结合密切程度是有差异的。产教融合是一个双向出力、双向整合的互动过程,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追求的目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是合作的主体,企业是配角,只有当高校和企业都成为主体,彼此相互渗透,校企合作才能升华为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追求的是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有与市场需求紧密融合,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二、从产教融合看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并走访了一些高校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以及院系领导,调查发现目前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虽然较多,但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而且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机制;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等。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出高校在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方面缺乏产教融合办学导向。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高校应安排并指导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产教融合。但是,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有些学校甚至以毕业设计(论文)代替实践环节的专业教学。

毕业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业务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但在毕业实习工作中,有些高校没有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而是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导致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活动效率不高,专业对口率少,很难做到产教融合。

(二)商务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缺乏有效机制

2013年,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提出后,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开始意识到校企合作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一些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然而,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高校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刺激企业参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双方一般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模式主要是高校到企业寻找实习场所,企业则从高校获得人力资源补充。这种校企合作内涵肤浅,形式单一,合作目标不明确,无法形成有效机制,对于需要履行的义务,双方积极性不高。

商务英语专业产教合作办学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当需要安排毕业生到企业实习时,高校利用教师的社会关系与周边的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联系,安排学生实习。这种合作关系基于双方的短期利益,维持不久,导致学生的实习场所经常发生变换,不利于高校建立起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调查表明,目前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主要采用外贸实训软件来进行,有些高校采用浙科国贸进出口实训教学软件,有些则采用南京世格simtrade外贸教学系统。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实训软件,其操作流程基本一样,即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软件教学系统模拟商务场景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操作各种外贸业务和流程。

模拟训练的操作方式虽然能让学生感知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但是,因为软件是由开发商根据当时外贸流程设计,对商务场景的模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后进性,无法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对接。在外贸工作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千变万化的情况,在实训教学中对各种商务场景的模拟是不可能把这些情况都考虑进来的,因此,模拟实训操作虽然能提高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但是很难真正解决学生在就业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与企业合作,做到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产教融合指导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高校可利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团队,使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一)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推进产教融合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外贸交易发展迅猛,许多外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来完成整个外贸流程,从寻找客源、产品推广、询盘报价到下单订购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来完成,因此,既懂英语又懂跨境电商的商务英语人才出现紧缺局面。不少企业为了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业务,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希望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商务英语外贸人才,他们愿意为高校学生提供企业外贸电商账号和产品信息,并到高校指导外贸业务和企业管理工作方法。高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进跨境电商外贸企业来校建立兴趣班或者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把企业引入校园,由校内教师和企业骨干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跨境电商外贸经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产教融合。

我校借助跨境电商外贸平台与东莞市在一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莞市彤星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顶好国际皮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由公司负责提品、公司账号以及产品的相关资料,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外贸负责人共同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外贸营销策划。目前,我校与企业合作的跨境电商合作项目已蓬勃开展,学生店铺已出大量订单。与过去校企合作中高校主动,企业被动的格局不同,如今为了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业务,招到既懂电商又懂外语的商务英语人才,不少企业愿意派出外贸骨干到高校指导业务,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实现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产教融合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为了使产教实现交融,高校应把企业引入校园,让企业把生产线或者相关的业务部门建在校内,让学生到校内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校与东莞市彤星服饰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校方负责提供场地,并出资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由多家企业负责提品,在校园内建立起实体商铺或者公司销售分部,双方共同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上开设网络店铺,并对店铺进行装修,上传产品,策划营销企业产品。

通过创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我校与多家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拓展外贸业务,实现了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店铺运营中得到了实战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为了使产教实现融合,我校聘请企业高管到校内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同时派出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生产、管理以及销售技能。挂职教师成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中坚力量,也成了校企双方进行合作沟通的桥梁。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使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有了突破性进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还在学校就可以参与企业运行的实践操作,掌握企业生产流程,熟悉企业文化,从而大大缩短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

(三)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培养出一批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团队。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育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人才,我校与东莞市彤星服饰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共同组建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团队共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4名学生,其中经销小组4个,定向小组1个,每个小组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二名,企业指导老师一名。团队成员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考核选拔。合作企业免费给我校开设亚马逊、速卖通、敦煌、wish等电商外贸平台的店铺账号,提品以及产品相关信息,创新创业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这些跨境电商外贸平台营销企业产品,当创业团队营销出单时,由合作企业负责发货,从而实现单货分离,营销收益由双方按约定的比例分成。这种产教融合的办学措施既能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会跨境电商外贸业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经营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为了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合作企业每月提供数次线上或线下跨境电商营销培训。寒暑假期间,团队成员可以免费到公司参加实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贸电商操作技能。定向创新创业团队合作的主要内容除了营销企业产品外,还进行各类商务技能大赛的培训与演练,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商务技能以及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先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团队,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得到了加强,为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7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34-02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能够使用外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应运而生。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对直接培养此类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作为以培养特定职业能力为直接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清晰把握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出语言技能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知识面广博的高素质商务人才。

一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方式。简言之,就是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是高考成绩偏低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等弱点,但是他们在思想、性格、能力等方面和同龄人并没有差别,从某个角度考虑,在非纯理论基础的学习中,他们甚至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更活跃的创新思维,进而更能在强调应用型学习的高职院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理想。

商务英语教学发展至今,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各院校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当地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层次特点,汲取国内外相关专业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探索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各有千秋,值得借鉴。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和教育面向市场的必然选择,目前就业市场很多专业出现的供需矛盾,更凸显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该模式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认为根据市场的需求,商务英语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的商务知识,熟悉文秘工作,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其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商务英语不是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基础英语技能、商务课程、办公技能、社交礼仪与文化等知识的模块化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规律地从基础到专业、再到职业系统学习,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适应,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2001年“美国合作教育大会”指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学校融入企业、行业,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和企业所需人才的特点和要求,谋定而后动,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或共同或分别或交替地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教学。目前,我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比较普遍,但是实践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形成指导性示范标准。因此,在“工学结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高职学校必须重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化要求,要尽可能地实现商务英语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即“订单”,达成共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对学生承担教学任务。前者偏重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后者则重在实际操作训练中提供应用能力培训,二者相辅相成,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该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清晰,由于因岗培养,学生是按照企业的需求量身定置的,不仅节省了企业招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益,而且学生毕业即走上岗位,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工作,提高了就业率,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二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构建

1.以市场为导向,清晰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升级,商务英语的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以市场为先导,调查和研究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和人才规格等,然后找准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主要就业方向集中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要求有整体性提高,大企业和国企挑选人才时,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强调学历和职称,一般要求硕士生或具有翻译资格证的人才。近几年,内陆城市不断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涉外企业的壮大,另一方面也吸引不少企业内迁,进而扩大了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他们的要求多为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在职场的招聘启事中,企业通常会明确要求所招商务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基本的办公事务应用和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等。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为所培养的人才首先进行职业规划定位,再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某一商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过硬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宗旨,深化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属交叉学科,包括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科学合理,不能简单地叠加教学,而应将商务知识和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基本语言技能时可以适当加入必需的商务操作技能培训,在进入商务知识讨论时,也可以辅以语言知识的扩充,以便于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意义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创设虚拟的网络空间,结合案例和模拟场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融合,让学生进行“仿真式”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开设适当的文化礼仪和道德修养等课程,贯穿融于专业课程中,以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借鉴“工学结合”和“订单式”的有效办学模式与经验,努力地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近年来,校企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无法跟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或企业能力有限无法为学校输送的人才提供有保障的工作福利和待遇,最初承诺的具体事项得不到兑现等。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应引入政府监督机制,通过相应的职能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健全相应的法规,落实校企合作的相关激励政策及行业配套措施,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各方利益,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获得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三 小结

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就必须以市场为标尺,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双证书”制度,鼓励并帮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借鉴国内外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

[2]吴寒、何宇、项伟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6(3)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第8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一)行业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趋向活跃,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2014年4月18日,在第107届广交会上,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勾画出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报告提出,至202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将增长一倍,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而湖北省积极推动中部崛起战略,将外贸行业作为湖北省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支撑点”,作用日趋明显,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实用型的外贸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以及毕业生回访,分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图1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职业岗位分布图[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面向为: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检报关员、国际货代员等。

(三)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通过多次走访企业开展调研,请专业委员会专家论证,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确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湖北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外贸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贸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熟练从事国际商务助理、国际贸易跟单、单证缮制和处理、外贸业务开发和维护、外贸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确定人才培养主要从如下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第1、2学期。以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为主,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训练目标。同时,进入专业认知阶段,通过进企业参观,由企业人员深入介绍各部门功能、生产流程、产品卖点、报关流程等,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另外,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方式,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愿景,增强其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动力。第二阶段是第3、4学期。着重进行模拟商务情景训练,以学生未来工作为背景,设计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情景,并按未来工作过程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英语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完成模拟实训项目,实现英语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有机融合;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商务流程,让学生进入更为真实的虚拟进出口业务情景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素质,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获得更为真实的职业体验。第三阶段是第5学期。首先,学生在“校企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进行实战操作,我们与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协议,企业在校内建立具有文科工学结合特色的“企业校内电子工作平台”,也就是在学校设置业务后台,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编写计划实施方案、工学结合实训手册等教学环节中,并派出业务员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成为企业的“校内业务员”,以外贸公司真实业务员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业务中去,真枪实战地为企业提品推广、业务磋商、业务跟进等专业服务,从而让学生获得了为真实企业进行专业服务的机会。第四阶段是第6学期。学生到真正的企业实体去进行顶岗实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

(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是以深入、广泛的调研为基础的。首先,开展细致的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目标岗位群以及市场对外贸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随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提炼、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职业能力,之后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调研获得准确的市场对外贸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商务与外贸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较强英语语言能力(尤其听说能力和外贸函电运用能力)、商务贸易工作能力、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获取能力。这样,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规格的两大能力主线(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课程体系的四大能力模块基本确定。然后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结构,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在实践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开发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最终将其整合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见表2。再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对课程进行授课学期、学时的分配,最终形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保障

商务英语教师要具备精深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商务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和办出专业特色要求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建立校企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大力推动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和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吸收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力度,尤其是提供更多企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等机会。提升专业教师理论认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脱离语言学科体系束缚,加强商务知识和技能学习。

(二)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保障

项目化课程对实训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在高职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建成了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还往往处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状态,因此,要加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从就业岗位出发,根据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建设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比如建设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商务英语多功能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等,并配有国际贸易操作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虚拟仿真操作软件,创设突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虚拟进出口业务情境中锻炼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还应按照“合作双赢、慎重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建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有效确保实习效果。

三、结语

第9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工学结合 高职 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中国入世,众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商业外贸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成为了彼此合作的重要条件,因而既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有一定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实用”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很大市场需求。高等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和输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和高职院校构筑了亲密的纽带关系,把学校融入企业之中,把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企业与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共同培养适应上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形式开辟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从语言载体的角度来讲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又不能脱离商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有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结构、文体风格等,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从社会需求出发,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为主旨构建商务英语课程和内容,以双语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与学相结合道路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岗位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本着为社会培养熟悉涉外商务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动手+动口优势和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工学结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种途径

要实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工学结合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技院校和企业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可以由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企业的老总及相关专家共同组成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订单班”详细的培养计划。企业专家有责任向学生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并进行分析、咨询。校方侧重于对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企业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安排。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共同筹建商务英语仿真实验室。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因此,这种模式也倍受肯定。

2.项目驱动式

“项目驱动式”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作为媒介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完成教学培养工作。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要,互派人员到对方任教和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和学生技能学习场所,学校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客户提供相关专业毕业生,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例如企业举办的各种国际会展策划与涉外电子商务等项目,都需要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双方可以采取这种合作形式联合培养相关人才。

3.学工交替式

“学工交替式”是指把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段交替进行,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一个学期下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期间,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按新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津贴。这一模式恰恰能满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时对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需求。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可以用一段时间在校学习商务、英语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到酒店、旅行社、企业等需要相关人才的单位进行实习,这时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具体应用,完成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到综合技能的转化过程,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明确专业需要,再次回到学校时,可以进行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资助,企业也可以得到所需人才,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融合式

“校企融合式”是指通过将企业的培训中心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融为一体,采用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学校学历教育学生培养任务的同时,还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高职院校要与进口企业、外贸公司、合资企业或其他对外经济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经常给学生提供观摩调研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海外客户的商务洽谈实现零距离上岗。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外语培训以及相关的资格认证。这种模式是前几种模式的深化,是现阶段比较理想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种有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方面,学校能够把办学空间延伸至企业,争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适应企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从而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