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第1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文化传承;文化载体

群众文化是新时期我国文化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丰富群众生活、活跃群众思维、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多样化的需求,而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各种问题的影响,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紧跟时事,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是各级文化部门必须落到实处的,需要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群众文化工作应着眼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群众文化应该着眼于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参与为基础的,以文化形式为载体发展的,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载体,群众文化的建设就不能更好的进行传播。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这种民间艺术为群众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群众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民间文化的丰富能够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文化,以传统民间文化为载体,更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建设。以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为载体的群众文化建设,传递着民族的精神情感和民族理想。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利用民间文化形式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活动内容,丰富群众文化发展形式,对增强人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群众文化工作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优秀的群众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提升的,群众文化的功能不仅是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满足精神文化需要,更能在人民群众的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教育和提升,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群众在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在自我的学习和教导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审美修养和道德修养,使社会群众整体的道德素质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提升公民群众的道德水准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责任。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形式,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贴近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用先进的群众文化教育群众,激励群众,促进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制

特别是在基层活动中,文化活动的建设更加困难,而且由于经费的制约,导致基层文化活动无法开展,或者开展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并且长期得不到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对文化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简单的文化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更渴望参与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且群众文化的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加强领导干部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各级文化宣传和建设部门对文化建设要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群众文化应该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各级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群众文化建设列入各级文化部门的考核机制内,将文化建设作为各级文化部门发展的重要的考核指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建设中去,增加文化建设的活力。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活动,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发展的活力,也为群众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只有加大经费的投入,才能确保群众文化活动顺利的开展,才能完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大经费投入能让文化活动更常态化,文化活动也能更规范、更多样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大经费的投入可由政府每年进行一定的专项财政资金拨款,来支持各级文化部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政府也可以适时出台一些群众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推出文化建设活动项目,吸引当地企业等参与文化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共享的文化活动,以吸引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集体和个人也可通过兴办文化产业和联办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进行社会资金筹集,并且能够实现文化活动的资源共享。加大经费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完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布局,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补充图书馆和文化馆图书以及活动器材等资源,为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

(三)创新文化载体,丰富文化活动

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要着重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必须创新文化载体,丰富文化活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文化形式,要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更多的表达个性化的文化,表现文化建设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创新文化载体可以通过节日文化来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节日文化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并且为群众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节日文化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也能够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一些优秀的有价值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常态化,保证优秀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能够长期持续的开展,增加对群众对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多开展一些比较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从整体上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在各地的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创新文化形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开创文化品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素质

各地的群众文化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一定要提高重视性,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从而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整体的素质。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严格指定群众文化建设从业人员的选拔资格,选拔优秀的专业的文化从业人员,配齐、配足文化部门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部门,加快部门人员的更新换代,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创新。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够将优秀的专业的文化从业人员留住,并且加强从业人员在群众文化建设能力上的培训,切实加强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可以对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补贴、奖励和帮扶,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发挥他们的模范和带头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群众文化建设团队在剧本创作、音乐、舞蹈、设计等方面的不足,辅助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三、结语

要发展和谐社会就要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发展群众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群众文化发展的水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跟上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让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5(4).

[2]王茹.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方文化周刊,2014(8).

第2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文化馆;数字化;建设

文化馆也就是文化活动中心,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是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随着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文化馆的建设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今的文化馆不只需要进行数字化建设,还需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

一、人性化角度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1)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可以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

我国社会已经跨入信息化时代,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和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日趋丰富。而面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资源,人们通常不知道该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对文化馆进行人性化的数字化建设,能够把数量繁多的信息知识细化,并让群众得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平台选择性地吸收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一来,文化馆就起到了节省大众时间的作用,同时还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2)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目前信息化技术开始逐步简化,大多数群众都已经能够掌握文化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从而更高效、便捷地获取知识。对文化馆进行数字化建设,能够打破传统文化馆在时间、空间等领域所受到的局限,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其中,并与他人展开交流和互动。因此,这一平台有利于实现人人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3)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信息资源民主化

对文化馆进行数字化建设,能够将信息资源与文化活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民群众打造出方便快捷的文化交流途径,并为人们输送各种最新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信息资源民主化的实现。

二、人性化角度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人性化的数字化平台

文化馆要联络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尽快建立起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系统,为当地人民提供信息化服务。文化馆可以带头打造出数字化的超文化服务平台,使文化服务更加现代化、简便化、多元化。文化馆应当合理利用网络文化服务相关资源,创造资源共享的条件,提高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技术,成立服务监督管理机构,对文化馆的运作实行全面监管。要开启民众意见通道,广泛吸取群众的建议,动态化地把握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要拉起工作交流网,使信息与信息之间能够互通互动,并连接到公众服务平台,从而扩展地区服务空间。此外,还要建设公众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网络体制,并逐层递进,在省、市、县、乡等地区全面覆盖数字化文化服务网络,积极打造人性化的文化服务体系。

(2)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数字化文化馆的人文价值

科学整合信息资源,能够提高数字化文化馆的人文价值。文化馆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将公众文化产品等宝贵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从载体的角度看,数字文化馆的资源可以分为电子、纸张、网络等多种表现形式。从文种的角度看,数字文化馆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中文和外语。以此为基础,文化馆在实施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上述载体进行区别和整理,并依据相对应的公众文化产品体系,针对信息资源发挥导航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而科学的公众文化产品资源。此外,数字化文化馆还要定期更新自己的文化资源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人性化信息资源服务。

(3)建设网络互动式的信息咨询平台

建立网络信息咨询平台,可以强化数字化文化馆的信息咨询服务。文化馆可以引进DRS(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进一步实现文化馆管理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留言、发送邮件、FAQ、BBS等现代化的数字信息咨询途径,向文化馆管理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咨询相关问题。此外,文化馆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互动的信息平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与建议作出反应。DRS(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还可以根据群众的活动情况和信息咨询情况,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可以通过服务窗口,及时解决人们在信息咨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打造网络互动式的信息咨询平台,有利于实现数字化文化馆的人性化建设。

第3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摘 要】文化馆作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进行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是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措施。本文分析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当前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策。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82-01一、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意义文化馆是政府开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馆的免费开放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1]。文化馆免费开放,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提供了参加高雅文化活动的场所,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文化带来的熏陶,让人民群众走进公共文化,接受公共文化教育的均等机会,达到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目标。所以,各级文化馆应高度重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加强工作人员思想认识,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文化馆应有的贡献。二、文化馆在免费开放中遇到的问题(一)设备设施不健全,准备工作不到位。随着文化馆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化馆为社会提供的各类艺术培训和免费的文化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文化馆免费活动的群众人数也随之增加,这就为文化馆的活动设施和活动场地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基层文化馆的资金、硬件支持与人们对文化馆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矛盾。同时,文化馆开展的免费培训工作准备不充分,对于群众需求的均衡性考虑不到位,经常出现有的免费培训班火爆异常,有的无人问津的情况。(二)文化队伍力量有待充实。文化馆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文化人才缺乏,这成了限制文化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文化馆不能很好地实现其服务功能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人们对文化馆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影响到了文化馆的外界评价及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三)文化馆的服务质量需要提升。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程度的加深,文化馆的服务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但当前文化馆教学设施不完善、免费教学经验不足等现象,都导致了文化馆的教学效果满足不了人们需求情况的出现。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成熟的管理制度,培训学员的管理上存在很大弊病,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文化馆服务质量不理想等问题。三、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建议(一)加强经费保障。物质和经费的保障是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重要保证。国家文化、财政部门应根据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加大对文化馆的资金扶持力度,深入了解各地实际情况,建立起保证文化馆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制定地方财政预算时考虑到文化馆的支出,同时将文化馆绩效纳入地方的年终考核。文化馆方面应重视每一笔经费的支出,确保经费支出科学合理。加大文化馆场地、设备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在建设过程中应探索吸纳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的投入,积极宣传文化馆免费开放的益处,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到文化馆的建设中去,丰富文化馆资金来源方式。(二)做好文化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志愿者管理体制,成立志愿者管理、服务机构,将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具有一定特长的文化能人和大众文艺团体吸收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当中,壮大文化馆工作的力量。同时,应创新群众文化工作领域和方法,通过扶持引导机制、人才引领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发扬民间文化、基层群众文艺品牌项目、设备资源等优势服务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其次,加强文化馆与专业院校、文化团体的合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文化资源团体和文艺精英参加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去,整合群众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文化馆应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文化馆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文化馆免费开放所需的各种资源,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提高文化馆的服务质量。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整合队伍,重新配置人才资源,优化群体智能结构[2]。向社会群众开放文化馆的剧场、琴房以及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努力使其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不断提高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力,开拓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手段,针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具体的文化服务项目。文化馆要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原则,尊重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在满足大部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增加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尤其要提高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翟海燕.新时期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4(12).[2]于波.实现免费开放后文化(艺术)馆工作的再思考[J].大众文艺,2014(20).

第4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96-01

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创新的动力所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现阶段我们大力倡导的小康社会建设从内涵上来说既包含物质生活的丰盈,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生活的充实。目前,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出现新的特点、新的变化,文化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问题具有十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目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描述

首先,文化需求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推动了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最近几年以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文化消费在收入快速增加和消费意识迅速提高的推动下年年攀高;其次,需求结构走向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整体上的快速提升,以往高压文化被高级知识分子垄断的局面被打破,高雅文化正迅速走向大众化。而随着影视文化、音像制品等大众文化形式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也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需品。文化消费层次上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人们文化需求的主题内容也更加丰富,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等成为人们文化需求的领域;再次、实现途径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渠道愈加多样化,文化载体也随之多样化,这给人们文化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多样化的客观条件。目前,广播电视、互联网络、手机终端等文化载体的广泛出现,为人们文化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群众文化需求存在的问题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群众性文化缺乏。主要表现为:群众性文化数量少,主要是在节假日、纪念日等时间开展;大众化的文化产品缺乏,没有与底层人民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2.文化消费总体水平较低,且结构不尽合理。我国文化消费虽然在近几年得到较快的增长,但是从整体消费水平来看仍然较低。

3.区域间、城乡间文化消费需求水平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城乡间文化需求差距巨大,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从业人员、文化投入明显优于农村,造成城乡之间农村文化需求明显低于城市。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造成东部和中西部区域间文化需求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二、 改善我国人民群众文化需求问题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文化消费奠定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统一,欧美国家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消费的总量和水平,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从以往注重物质消费开始向注重文化消费转变,经济发展对文化需求的拉动开始体现出来。因此,在未来改善我国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过程中,要讲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途径来抓,为文化消费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引导

一是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对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舆论上的引导,确保群众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要主动占领新兴文化阵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善于把握和驾驭网络、移动终端媒体等新兴的文化生产和传播阵地,尤其是要注重驾驭和引导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站,注重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对网民进行理性引导;三是要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从业人员队伍,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三)实施文化普及工程,改善文化需求不均衡状况

在政府主导下,按照文化需求的“均衡性”“公益性”“基本性”等要求,统筹兼顾,增加投入,完善机制,大力推进实施文化普及工程,将文化需求的满足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实施文化普及工程,建立覆盖面广的文化网络,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产品供给服务能力。保证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结语

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权益保护水平的一个晴雨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随之凸显出来,政府应该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作力解决好目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问题,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深化改革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文化软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一、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1.通过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将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自十六大召开以来,从此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唯有在经济匀速增长、政治稳定以及文化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方才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可以说,通过对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将推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进程。有鉴于此,在注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文化事业建设,确保社会公众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所产生的精神文化诉求得到满足,进而提升社会公众的整体文化素养,最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足够的助力。

2.通过对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发展,将确保现今人民

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得到满足与保障。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并非意味着普通民众在物质层面面临贫瘠,在精神文化层面面临空虚。社会主义的精髓在于使广大社会公众在享有富足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亦能够得到同步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增长。所以,文化服务部门应该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新形势下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新形势下,文化服务部门应该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创设条件、提供契机;加大优秀文化人才发掘与培养力度;注重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1.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创设条件、提供契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民不但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亦是文化的创造者。现今我国总体社会经济水平保持稳定上升态势,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新兴文化传媒载体的大批量涌现。在这一背景之下,群众文化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契机,社会公众对社会文化建设事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这一形势,认真分析当下与未来一个时期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方针、战略,对社会公众自发组建、创办的文化团体给予大力的帮助、支持;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事业领域创造机遇;大力推动和发展新兴文化载体,以便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再攀高峰提供技术支持;借助物质奖励与精神嘉奖等方式,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踊跃地投身于群众文化发展事业之中。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是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并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要按照《决定》要求,提高建设水平。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利用网络、手机进行文学创作,运用书画、摄影等展现美好生活,通过诗歌、散文等抒发真情实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投身文化创造的理想,展示自己的才华。

2.加大优秀文化人才发掘与培养力度

为确保群众文化事业实现稳步发展,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力度,如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全方位地宣传造势,为本地区的优秀文化团体提供表演或异地交流契机、为优秀群众文化人才提供培训和提升机遇等。通过这些方式,使优秀的群众文化人才能够得以脱颖而出,并且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到群众文化发展事业之中。此外,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创新选用机制,促进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还要逐步建立和规范各种群众性的文化社团,组织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通过对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有效组织、调动和动员,同时依托对本地文化产业资源的发掘,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重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有鉴于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整合本地文化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契合本地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实情的群众文化阵地建设,以此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的展示效用。同时,通过系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将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物质保障和物质根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文化活动也是比较匮乏的,因此更是应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强化乡镇文化站的角色和作用,开辟农村书屋,进行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

4.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细分受众群体,而是一刀切地组织同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则无法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就现阶段的状况而言,一些基层地区,尤其是一些农业已经出现停滞现象的地区,很多人口外出打工,剩下的人口多以老人、孩子、妇女为主,也就是老百姓戏说的“386199部队”。这就使得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受到挑战,需要我们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上的群众开展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老年戏曲爱好者活动,我们开辟了淮剧票友活动室,开展广场舞蹈培训、腰鼓表演等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多层次群众的需求,也使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红火。

三、结束语

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充分意识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但是一项能够惠及人民大众的文化工程,更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文化保障因素。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发展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和文化因子,积极创设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加大对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和帮助力度,以便为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宝涛.新时期应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J].现代妇女(下旬),2013(06).

[2]金亚美.试论如何组织好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J].大众文艺,2013(05).

[3]莫丹莉.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的根本需求[J].华章,2012(21).

[4]李文清.浅谈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策划方案的制定[J].大众文艺,2010(14).

[5]张学军.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基层文化馆的作用探索[J].科技风,2017(15).

[6]赖颖璇.积极创新,努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J].民族音乐,2017(02).

[7]宁平.如何推动文化馆实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引导性作用[J].科技展望,2017(21).

第6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途径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权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整个文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重点对待。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国家的扶持之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丰富,使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得到了丰富。但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从思想认识方面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予以重视

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学习与研究,从思想认识上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充分地认识,通过创新的思维与举措加大领导力度,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实现群众思想与素质的提高,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相关部门要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在任期目标内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任务进行细分:首先,财政部门要建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专项费用,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经费;其次,政府部门要对文化站及场馆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并提高办事效率;再次,文化部门注重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实现群众文化空间的拓展。

二、建设综合素质较强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队伍

第一,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专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及考核过程中,要通过相关制度来严格把关,确保专业干部符合任职条件,促进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二,文化专业干部在任职的过程中要专人专职,不可一人担任多个职务,确保专业干部都能够尽心于本职工作。第三,通过定期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业务素质,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第四,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可以与当地的中小学进行联合,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宣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促进业务文化骨干的培养,通过文娱活动队伍的组建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

三、以实际情况为基层实现群众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第一,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资源的共同建设与共同分享,注重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站的建设,提高文化站的使用效率,实现文化站效用的最大化。第二,要对外地的文化发展经验进行积极学习与借鉴,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动文化的繁荣,通过文化的进步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要注重当地文化品牌的树立,通过文化品牌战略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第四,在文化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进文化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

四、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原则,能够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活的进一步融合,实现群众审美生活与文化人生的创新。

(一)在生活中实现文化的融入。文化建设对于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长久的影响方面,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们在生活中开悟见性。在文化建设理念确立的过程中,将其指向定为百姓生活的意义为促进群众广泛而又积极地对文化活动进行参与。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本地实际作为依据,创造出来的文化活动方式要尽可能地贴近当地的居民,既要做到对习俗的传承,又要通过创新体现时代性。例如,通过群众传统节日进行集会的习俗对庙会文化进行引导与发展;通过文化俱乐部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满足群众对科技、政策、时事、政务等方面的需求,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日常化与生活化。

(二)真正发挥文化服务群众的作用。十七大提出了“切实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的文化建设新要求。因此,要注重文化惠民计划的实施,通过文化惠民计划将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首先,要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进行建立与完善,通过图书流动点、公益文化演出、文化下乡等活动方式实现文化下乡覆盖面积的进一步扩展。其次,要注重文化共享技术平台的建立,通过数字电视、信箱、网络等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资源。最后,实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的文化设施向人民群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依据各种特殊人群所具有的特殊文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进行满足。

五、促进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将人民群众的喜好作为依据,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包括民俗表演活动,也要包括知识讲座、技术培训等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活动;要包括输入型的活动,也要包括自我组织型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使群众文化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

六、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之下,对精神文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将群众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惠荣.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基础[J].群文天地,2012(43).

第7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58-01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和辅导的工作。这就决定了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譬如其基层性,群众文化就是面向人民群众的文化,人民群众被组织在街道、乡村、车间、商店、学校等这些最基层最前沿的机构,群众文化工作就要面向这些机构,在这些地方开展。再如其针对性,人民群众有男女老幼,性格有内向外向,文化有高低雅俗,习惯千差万别,爱好千变万化,群众文化工作就要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工作。又如其细微性,一台节目的组织,一个动作的教习,一群民众的辅导,一位人士的咨询,群众文化工作就要无微不至,真抓实干,不容懈怠,不能疏漏。

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群众文化工作担负着大量直接开展文化工作与创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群众文化工作,便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其次,群众文化工作对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有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素质如果能用“德智体美”来表述的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则对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均能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意义

(一)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有了新的内容,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越来越高,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诠释、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只有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创作和推出大批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二)可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就越迫切。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培养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相适应的文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只有坚持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持久性,才能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自身的生产力。

三、促进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标准

一切先进文化,都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推进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创新的目的也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创新,要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价值观念,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要坚持群众文化创新为人民,文化创新依靠人民,文化创新成果人民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文化创新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群众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不断创新群众文化的内容

内容创新是群众文化创新的核心要求,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要通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使我国群众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特色,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要通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使我国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充分反映革命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

(三)不断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

文化形式是任何一种文化生存、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群众文化创新不仅需要内容创新,而且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不断创新。既生产“阳春白雪”,又生产“下里巴人”,才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要在发扬光大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新的文化品种。要大力推进方式方法创新,适当总结群众的丰富创造,并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群众文化的有效经验,广泛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不断创造广泛接受的群众文化创新方法。

第8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关系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代表,而一个民族的精神产物就是艺术,因此,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都是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产生的,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想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首先就需要明确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关系,其次就是在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让它们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对群众文化、专业艺术的认知

首先,我们要对群众文化有正确的认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民间艺术保护发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各种艺术比赛,公益演出等等。群众文化是非职业性的,并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在社会上受欢迎程度高。参与活动的主体,通过欣赏绘画作品,歌舞戏剧,杂技曲艺等一些民间艺术,满足精神上面的需求。同时活动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事业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更多基层的群众广泛参与,享受文化艺术成果。

艺术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对于社会形态的艺术浓缩,以夸张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不仅关乎到人的审美,也影响到美的追求形式。艺术创作和欣赏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追求,诸如话剧、歌剧等等,都是以演绎的方式塑造艺术形象,而绘画则是以静态的艺术表达体现人的思想和创作理念。艺术是感性的外化,对于艺术的欣赏和审美,不同的角度,不同标准,就会在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于艺术以不同的分类。我们所熟悉的群众文化是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形式;静态的绘画、摄影以及雕塑等等造型艺术以及园林、建筑等等具有实用性的艺术,此外,还包括小说、诗歌等等在内的文学艺术以及包括影视、戏曲在内的综合艺术。这些艺术形式对于群众艺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促进了群众艺术的不断提升。

二、群众文化是专业文化的根基

(一)群众文化为专业文化艺术提供了源泉

群众文化为专业文化艺术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养份,是产生文化艺术的专门人才机构。由于群众文化有广大的群众参与,活动上具有广泛社会性,内容是综合反映社会生活,形式上复杂多样,方法上形态不一,还因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了群众文化持续繁荣,这些都为群众文化走向职业文化艺术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群众文化为专业文化艺术提供了舞台

舞台是群众文化活动是艺术家展现的场所,也是培养文艺专业人才的摇篮。在文化艺术消费中,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文化消费的场所和便利,使群众更方便,更直接地获得艺术享受同时,群众文化也锻炼了人才,使具有艺术天份的人脱颖而出。

(三)群众文化是维系专业文化生命力的根本

艺术家的职责是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最终要让广大观众欣赏。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没有了观众,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艺术家也就只能是孤芳自赏,甚至失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保障。群众文化的一个根本作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普遍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品鉴文化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人们才会主动的走进剧场、走进书店去欣赏文艺家的创作成果。也只有当人民群众通过不断的群众文化的熏陶,对文化艺术有了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追求的时候,人们才会主动的去接收文艺家的辅导。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文化是否繁荣直接影响着专业文化的蓬勃发展,甚至影响着某一个艺术门类的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的共同发展

三、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是相互传承、共存的,且处在一个共同发展的轨道之上

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内涵,并与专业艺术相结合,将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推向一个全面繁荣的景象之中。另外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促使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的发展,应加大对其的投入机制。首先是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足够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文化生活。创建多个非盈利组织机构,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文化事业,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社会力量加以利用,鼓励企业举办各种公益活动,使群众文化从点到面,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使文化艺术产业形成一个市场体系,使艺术生活能够与群众的生活更贴近。其次,在人才方面的投入。由于群众文化艺术是面向多数群体的,其内容需要得到升华,且更加丰富,必须与艺术相结合,并融合起来。群众文化的兴起,必须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即需要对文艺骨干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培养,加深对专业艺术的学习。从而才能产生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此外,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多接地气,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大众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并积极鼓励人们追求文化艺术。同时,民俗文化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素材,能为专业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推动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将“高雅”与“民俗”的文化生活相结合,交相辉映,能够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结束语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最能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心灵纽带。而群众文化则守护着民族文化之魂。群众文化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去除糟粕,取之精华,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千百年来,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最主要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专业文化的根基,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钟明英.探讨专业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4.

[2]谷志民.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的发展探讨[J].读书文摘,2014,14:16.

[3]兰君.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的共同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4.

第9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文化建设;文化活动

所谓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指我国人民群众通过文化娱乐的方式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自发性质的活动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随之改变,而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各种矛盾,都影响并制约着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只有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才能综合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我国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代表着我国总体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加大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执行力度、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效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提高群众的道德品质

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群众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与新兴文化,还可以逐渐塑造群众良好的性格品质,提高我国基层群众的总体道德素养。群众在进行文化活动过程中,会不断接收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洗礼,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修养及思想品德。

(三)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如果经济建设是我国居民的物质保证,那么文化活动就是我国基层群众的精神食粮。在保证我国居民基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如果群众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文化活动的重要性,会使其生活缺乏动力和幸福感。各种文娱活动都能够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帮助人民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基层群众调节自设的文化结构,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更是人们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娱乐的重要文化方式。在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国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准确把握文化工作的群众基础性。我国群众文化工作都比较面向大众,文化活动一般都是在学校、岗位、街道、社区、乡村等一些比较基层的机构或场合实施与开展,这就要求群众能够适应这些机构,并参与其中。

群众文化工作应具有针对性。我国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类型十分广泛,且群众的性格、爱好、文化喜好、性别等各不相同。因此,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采取“因类施教,因地制宜、因利致导”的原则。

群众文化活动在执行中应强调细微性。群众的文化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严格且有序的执行,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我国未来的文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具体内容的思考

(一)明确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项目都是为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在开展文化活动和建设文化项目时,应充分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对活动的满意程度,以人民的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真正做到“服务于民”,牢牢把握群众的发展方向,始终将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增强群众文化的时代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不能只局限于少数的娱乐项目,为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国家应努力做好群众的文化工作,保持群众文化的时代感与鲜活感。只有满足群众当下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让文化活动蕴含更深厚的乡土人情,才能获得广大基层群众的认可。首先,在执行群众文化活动时应准群把握时代的发展动向,清楚当前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其次,在凸显文化时代感的同时,应积极创新,使文化活动在发展中求变化。

(三)扩大群众文化的建设队伍

为加强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应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积极扩大群众队伍。首先,应加强群众的文化管理,制定相关岗位的管理条例和制度,要求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与资格,规范岗位职责。其次,文化内容的基础建设需要更多人才来支撑,国家应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从而促使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活动的建设中来,构成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四)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管理机制

一个国家只有将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做好,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准确把握“监督、服务、规划、协调、”等各种职能,理清文化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科学完善的群众文化管理制度。首先,政府应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在发展文化事业过程中,积极推进并倡导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严格按照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执行文化活动、开展娱乐项目。其次,政府应加大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发展人民的文化事业,保证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为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加强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了解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发展群众的文化事业,在城乡的各个地区积极开展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及娱乐项目,使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呈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