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

第1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关键词: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4-01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易引起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及脏器损害,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我院选择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3±5.8)岁;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痛、寒战,及不同程度的黄疸,低血压,并伴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

1.2 方法。给予所有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入院时详细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尤其是高龄患者,要询问患者家属是否有心脑血管、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了解饮食习惯及烟酒等其他生活习惯,有并发症患者应给予一定配合治疗;根据病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与目标,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定护理方案的可执行性,制定护理记录本,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确认本日护理目标的完成情况。

由于患者入院时虽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但神志尚清楚,可耐心地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及手术方法与优势,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及时予以疏导,可与家属共同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桥梁,使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信任感,并积极配合治疗过程中;将护理工作做详细记录;术前常规行准备工作,备皮,协助患者摆好。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给予吸氧,观察其心、肺、脑血管是否有意外发生,观察体温及白细胞变化;可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抑酶等治疗方案,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患者术后8小时内行卧床休息,术后24小时内禁食,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循序渐进地给予流质食物至普食,注意食物以低脂、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宜,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

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病情改善情况及护理方法、用药情况及患者出现的紧急并发症状,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护理方案纠正,对患者身体康复情况做好记录。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全部获得痊愈并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患者2次置管,另有1例患者并发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未发现气胸、结肠损伤等并发症,患者腹痛情况明显消失,体温正常,胆囊炎得到完全控制。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作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因素多是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管梗阻,使胆囊内压力增高,黏膜充血、水肿,目前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突发急症及手术治疗易引起患者恐慌、焦虑等心理情绪,并对治疗产生一定抵触,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术后身体的恢复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本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本组研究中,除常规护理外,更注重心理疏导等工作,由于患者入院时虽已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但神志仍清楚,可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减轻因急症而带来的紧张、恐惧感,同时建立与家属的良好沟通,使之配合到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记录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如当日出现并发症,应进行积极的治疗,再对护理方案进行微调,但应保证护理目标的完成。没有完成的护理目标应详细记录原因及解决办法

本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全部获得痊愈并出院,1例患者并发出血,但经过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本组研究患者全部达到了护理目标。总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心理护理的方式对于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魁升.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管炎36例报告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81-182

第2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31-02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我国逐渐普及[1] ,LC已经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2]。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 对48例胆囊良性疾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20~68岁,平均50.2岁,病程1~20年。术前全部经B 超诊断,12例患者还经CT检查。单纯胆囊结石19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结石性 胆囊炎急性发作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8例,胆囊息肉3例。合并并存病为高血压病3例, 冠心病2例,心电图异常4例,糖尿病2例,慢性肝病1例,腹部有手术史者2例,分别为胃十 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1例,阑尾切除术1例。

1.2 术前准备

全部患者入院常规行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出凝血试验等检查。除做常规检 查外,还做比较详细的B超检查。手术医师亲自了解明确胆囊特别是胆管的情况,肝脏和胆 囊的位置、胆囊的大小、胆囊壁的厚度,有无胆结石嵌顿等,有胆囊炎症时术前应用抗生素 ,老年患者应注意心肺功能。

1.3 手术方法

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美国史赛克1088iHD高清三晶片腹腔镜进行手术, 术中均采用“四孔法”完成手术,取仰卧位头高脚低,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0~14mmHg。 解 剖均采用超声刀、电凝钩进行,分离切断胆囊管、胆囊动脉,顺行或逆行结合切除胆囊,从 剑突下孔取出胆囊。15例应用丝线结扎的方法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即将长7cm左右的4号 丝线送入腹腔,绕过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在腹腔内打三重方结。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近端各结 扎两道。胆囊管远端钛夹夹闭,中间剪断,胆囊动脉远端无需结扎,直接凝断。其余病例用 钛夹法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张力大,Calot三角解剖困难 ,可先以气腹针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胆囊底,吸去胆汁,再行手术。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应用抗生素2~3d,6~12h后可下床活动并可进流质饮食。术后 出现创口微痛、腹胀,为腹腔残留CO2气体所致,个别体温升高达37.6~38℃。开腹手 术者按常规开腹术管理。

2 结果

本组48例成功实施LC47例,手术成功率为97.9%,手术时间25~160 min,平均46min,术后 住院时间3~8d,平均5d,术中出血量20~250ml,平均65ml。1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 因腹腔及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局部解剖不清中转开腹。术中胆囊床出血4例。如胆囊炎症 、水肿明显、术中渗血较多时冲洗腹腔后可适当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如无胆漏、引流液 较少引流管48h拔除。本组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管损伤 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外科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也 是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中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手术,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和患者的公认, 但LC的并发症较高[3],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较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 发展和 成熟,以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对急性、 亚急性胆囊炎病例施行LC亦是安全可行的[4]。本组成功施行LC 47例,手术成功率 97.9% ,其中8例为急性胆囊炎病例,全组无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通过本组临床实践体会,术者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充分估计LC的难度,术前检查一定 要细致、全面,做到心中有数,且具备较好的胆囊炎开腹手术技术和处理各种意外的能力, 术中如解剖困难或发现合并胆道系统的其他疾病时,立即中转开腹手术,这是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并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开展LC初期适应证应从严掌握,以下情况应 慎用或不用LC:①伴有严重的多发病,病情复杂,特别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者。②胆囊与胆 囊管病变严重,有明显难以处理的解剖变异。③Mirrizzi's综合征。④有上腹部复杂的大手 术史者。⑤胆道恶性肿瘤。⑥凝血机制障碍。

3.2 正确处理Calot三角

正确处理Calot三角是LC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胆囊管与肝管汇合有多 种类型,胆囊管的变异发生率约14%[5],而病理性解剖变异更是复杂多变,多由炎 症粘连 所致。LC术中,在解剖Calot三角时,首先良好显露Calot三角,仔细观察各解剖标志。确认 “三管一壶腹”的相互关系。始终靠胆囊壁顺解剖间隙钝性分离,多用纱球钝性分离或用电 凝钩背冷推剥。先提起胆囊壶腹,靠胆囊壁钝性分离前三角区:沿胆囊壶腹部边缘切开胆囊 前三角浆膜层,向胆总管、肝总管方向小心解剖,充分游离显露壶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再从后三角分离,使胆囊管松弛、变直。在处理完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仍紧紧沿胆囊壁分至 胆囊床,是安全解剖Calot三角的可行办法。若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不能确切辨认三管关 系且胆囊管短粗、局部粘连严重者,应耐心仔细分离胆囊管,可先将分出的胆囊管用钛夹夹 闭,但不要过紧,再行胆囊逆行切除,至大部胆囊游离后,再分辨确切的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往往更为容易,此时撤掉预置钛夹,常规钛夹夹闭或丝线结扎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切断。 本组曾有多例此类病变患者,采用部分顺逆结合方法切除胆囊,效果满意。如仍不能分离清 楚,则应果断中转开腹,不必强行显露肝外胆管,以免造成肝总管、胆总管损伤,可凭借胆 囊壶腹与胆囊管连接的“唯一管征”判断胆囊管,发现与胆囊粘连紧密不易分离的组织,在 仔细辨认解剖关系后可用钛夹夹闭后切断。

3.3 术中、术后出血的防治

LC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警惕,仔细操作,避免发生出血。一旦出血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是保证LC 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常见出血原因主要为:①胆囊动脉出血。②Calot三角严重粘连。③胆 囊床出血。④胆囊床边缘出血。⑤胆囊周围粘连组织出血。胆囊动脉变异是导致胆囊动脉出 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理胆囊三角时遇到条索状组织,均应想到胆囊动脉存在的可能, 应上钛夹处理。在离断胆囊管时,为防止钛夹口端的血管出血,不要直接用剪刀剪断胆囊管 ,靠钛夹尖端的1/3应用超声刀或电凝烧断。一旦出血,出血量较大,此时应保持冷静头脑, 尽快吸引和冲洗出血部位,保持手术视野清晰,进一步确认出血点的准确位置后再上钛夹止 血,切忌盲目上钛夹或电凝,以免损伤胆管。如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应果断中转开腹手术。另 外整个手术过程动作要轻巧,防止肝、脾及其它脏器损伤出血。LC术后所有病例均需严密监 测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术后大出血并有效处理。本组无1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

3.4 术后腹腔引流

LC手术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和开腹手术的指征相同[6]。术后放置腹腔引流 管,便 于术后观察及早期发现胆汁瘘、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治疗 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35.

[2] 胡三元.腹腔镜临床诊治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2-73.

[3] MOOSSA A R,EASTER D W,VAN SONNENBERG E,et al.Laparoscopicinjuries to the bile duct.A cause for concern[J].Ann Surg,1992,215(3):203 -208.

[4] 王汉宁,杜立学,马静,等. 腹腔镜治疗急性亚急性期胆囊炎的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1):49-50.

[5] 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手术学全集[M].2版.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55.

第3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发病信号:突发偏瘫或剧烈胸痛

1.突然出现视物不清、说话不利索、一侧肢体无力、一侧面部麻木、短暂性遗忘、头晕耳鸣、头痛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吞咽困难等,应考虑脑血管病可能。

2. 约70%的心肌梗死有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疼痛性质较发生改变,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不易缓解,伴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等。

防治对策:按时服药,掌握急救原则

1. 规律服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注意休息,娱乐要有节制;

3. 忌暴饮暴食,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

4. 不吸烟,少喝酒;

5. 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6. 注意防寒保暖。

7. 一旦发病,病人应立即躺下休息,病人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病人去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就诊。

8. 冠心病病人可紧急服用麝香保心丸、消心痛等药物。呼吸困难者,可服用利尿药。

防急性肠胃炎:食物现做现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陈尼维

节日期间,吃饭常常会变得没有规律,暴饮暴食的情况比较常见,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同时,节日期间食物丰富,吃不完的食物若贮存不当,细菌和病毒很容易在食物中繁殖,进食含有病原菌及毒素的食物后,就会发生急性肠胃炎。

发病信号:进食4~24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急性肠胃炎病人一般在进食后4~24小时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和脱水。急性胃肠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更易发生。

防治对策:食物现做现吃,不滥用止泻药

1.饮食一定要规律,按时进食,以免干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影响消化能力。

2.食物最好现买、现做、现吃,尽量一次吃完。没有吃完的菜肴必须尽快放到冰箱内储存。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充分加热。

3.烹调肉、鱼和家禽等食物时,必须确保熟透,尤其是脂肪层较厚的部位(脂肪对热的传导有阻隔作用)。

4.水果和蔬菜也可能携带细菌,故在烹调和食用前,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5. 为避免交叉感染,刀和砧板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

6.一旦发生急性胃肠炎,又吐又泻时,应及时口服补液盐。若家中没有现成的补液盐,也可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淡盐水(氯化钠)。若出现发热、头痛、便中带血、心率加快等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需要提醒的是,有腹泻症状的急性肠胃炎病人不要随意服用止泻药,因为腹泻是人体排出体内致病菌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服用止泻药不当,会把毒素留在体内,加重病情。

3.防消化道出血:忌乱吃,慎用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陈尼维

春节期间气候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胃肠道黏膜供血减少,胃肠道抵抗力下降。患有慢性胃炎、溃疡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病人,一旦吃得过饱、饮酒过量或服用了一些容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感冒药、消炎止痛药等),很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发病信号:呕血或黑便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表现,同时还常伴有心率加快、四肢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有消化道出血,仅因感觉心慌、头晕等不适来医院就诊。

根据失血量的多少,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分为大量出血(出血量在数小时内达1000毫升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晕厥、休克等)、显性出血(呕血或解柏油样黑便)和隐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防治对策:合理饮食,发病须就医

1. 节日期间切忌暴饮暴食,注意劳逸结合。

2. 患有慢性胃炎、溃疡病等消化系统疾病者应限制饮酒,有肝硬化病史者更要忌酒。

3. 一旦发现消化道出血迹象,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诊途中,应注意预防因呕吐导致的人为窒息和因失血导致的低血压。

4.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分2个方面:一是对症处理,如饮食调整、输液、止血,必要时输血等;二是病因处理,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采取止酸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出血严重者还需手术治疗。

4.防急性胆囊炎:忌油腻食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黄新余(教授) 刘嘉哲

近年来,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有机械梗阻和细菌感染两大类。其中,80%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引起的,最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春节期间,人们正常的饮食、生活规律被打乱,过量饮酒和进食油腻食物的情况也很常见,很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

发病信号:右上腹剧痛

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绞痛或胀痛,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可有背部和右肩隐痛。当合并胆囊感染时,病人会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40℃。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病人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因胆囊坏死、穿孔而诱发腹膜炎,危及生命。

对策: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

病情较轻或有缓解趋势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病人可以采用禁食、解痉、消炎等方法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行手术治疗。病情较重或病情有加重趋势、可能为化脓性或坏疽穿孔性胆囊炎者,需急诊手术治疗。

5.防急性胰腺炎:忌酗酒暴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黄新余(教授) 刘嘉哲

酗酒和暴饮暴食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最重要诱因。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亲朋好友免不了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故急性胰腺炎在春节期间尤其高发。目前,急性胰腺炎以轻症居多,但20%~30%的病人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发病信号:突发左上腹剧痛,向腰背部放射

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上腹或左上腹痛,常在大量饮酒和饱餐后发生,半数病人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束带状痛,弯腰抱膝时,疼痛可略微减轻。急性胰腺炎病人往往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防治策略:禁食禁水,尽快就医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凶险,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出现上述发病信号,病人应禁食禁水,并立即去医院就诊。通常,多数病人经禁食、胃肠减压、体液补充、抗炎、抗胰酶、解痉止痛等治疗后,病情可缓解,病程多在3~7天。部分重症病人可能需手术治疗。

6.防痛风:忌高蛋白饮食

痛风历来被认为是“富贵病”和“酒肉病”。痛风的患病率与高蛋白饮食呈正相关。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动物蛋白(高嘌呤)大量摄入,饮酒也较常见,很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此外,受寒也是痛风发作的主要诱因,春节期间气温低,不注意保暖也会诱发痛风发作。

发病信号:受累关节红肿、疼痛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血尿酸过高,尿酸盐在结缔组织(软骨、滑膜等)结晶、沉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痛风大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有红肿热痛的表现,首发关节多为单侧拇趾关节,其次为踝关节。疼痛在起病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一周左右可逐步缓解。急性期化验大多可发现血尿酸浓度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对策:急性期止痛,缓解期降尿酸

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应尽早治疗,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待疼痛缓解后,可逐步恢复活动;多饮水,24小时尿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肉类等,可用牛奶、鸡蛋、谷类补充蛋白质;忌酒,不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关节保暖。若疼痛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症状。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降血尿酸药物无消炎止痛作用,且会促使关节腔内尿酸盐分解而加重关节炎症状,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应暂停此类药物。待急性关节痛缓解后,再继续使用降血尿酸药。

7.防食管异物:忌边吃边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倪凌达 易红良(副主任医师)

春节期间聚餐较多,不少人喜欢边吃边聊,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异物误咽。误咽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最常见的异物是鱼刺、鸡鸭骨、肉骨等。这些异物多停留在咽喉部。食管异物若长期滞留,很容易引起感染,轻则局部疼痛,重则感染扩散,引起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异物若嵌顿过深、时间过久,还可能会穿透食管壁,引起食管穿孔,导致纵隔炎、纵隔脓肿,甚至导致大动脉破溃出血等。

防治对策:“土办法”大多不靠谱

1.不要慌张。切忌采用强咽米饭、馒头等“土办法”,以免将异物带入咽喉更深处,增加后期处理难度。此外,醋无法使鱼骨“溶解”,喝醋对消除食管异物无任何用处。。

2.如果张嘴即见异物,且手头有镊子等工具,可尝试将其拔出。

3. 尝试通过猛烈咳嗽,将异物咯出。

第4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我院自2002年8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至2007年12月已成功地为469例胆囊疾病患者施行该手术,除9例因出血或胆瘘及其他原因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无1例出现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9例,男102例,女367例,年龄19~84岁,平均48.6岁,病史0~16年,平均3.12年;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38例,单纯胆囊结石117例,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64例;急性胆囊炎35例;合并糖尿病34例,高血压65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术中胆囊破溃73例,用生理盐水冲洗89例,放置引流管16例;首次进气量1.3~4.0L,平均2.65L,手术时间20~150min,平均44.83min,手术后住院时间2~9d,平均3.37d;中转开腹手术9例。

2 结果

本组469例LC手术,除9例因腹腔粘连、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胆囊管残端损伤等原因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460例全部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0~150min,平均为44.83min,术中出血10~50ml,中转开腹术中出血100~200ml,术后住院天数2~9d,平均为3.37d。

3 讨论

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重要手段,在外科手术领域已越来越普及,它已被证明是最少发生并发症和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最合适的手术方法[1],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的干扰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和瘢痕较小等特点,现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术式。虽然LC手术在某些方面优于OC手术,但它绝不能替代开腹胆囊切除术,如果掌握不好,很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要付出患者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手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3.1 病例的选择:在前期阶段,通常选择一些良性的慢性胆囊炎并(或)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B超下胆囊壁的厚度以不超过0.5cm为宜,且不伴有胆总管病变,胆囊萎缩、急性胆囊炎等在开展初期应视为相对禁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病例的选择也可逐渐放宽。目前,笔者对于病程不超过3d的急性胆囊炎病人也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同样满意。但下列情况不宜行LC手术:①疑有胆囊癌患者;②合并原发性胆管结石者;③有胆总管狭窄或囊肿者;④疑有腹腔广泛粘连者;⑤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难以耐受全身麻醉及手术者;⑥上腹部特别是右上腹有过手术的患者;⑦妊娠6个月者;⑧严重出血性疾病;⑨膈疝等不宜建立人工气腹者[2]。⑩合并胆肠瘘。[11]Mirzzi综合征。[12]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者。

3.2 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笔者认为LC手术的术前准备应包括以下几点:①入院后的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液生化、胸部透视、心电图等,以了解患者是否能够耐受麻醉及手术;②B超检查以了解胆囊及胆总管的局部情况,初步估计患者是否适合行LC手术以及手术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能够在手术中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③术前应常规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以避免术中因器械不能正常使用给手术带来麻烦;④对某些特殊病人,还应该邀请麻醉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以确保手术的安全;⑤本组病例中,有1例术中发现钛夹钳损坏不能夹闭胆囊动脉,最后通过结扎的办法完成了胆囊动脉的处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延长了手术时间。

3.3 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手术情况:331例采用3孔操作法,138例采用4孔操作。全部病例均自脐部建立气腹,在建立气腹时,应预先设置好气腹的压力,通常为12~15mmHg左右,但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肺功能轻度异常的,气腹压力应适当下调2mmHg,以减少气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进气300~500ml后即可通过叩诊肝区浊音来检查CO2气体是进入腹腔而不是在腹壁或腹内的其他脏器内。穿刺第一个Trocar时,因为是盲穿,切勿使用暴力,以大幅旋转方式逐渐进入,避免损伤腹内脏器及血管,文献曾有穿刺损伤腹主动脉而致病人死亡的报道。其中6例因有下腹部手术史,采用了注水法了解气腹针进入腹腔情况。先自脐孔插入腹腔镜,再自剑突下孔插入电凝钩,探查腹腔及肝胆情况。最后穿刺右肋缘下的工作孔道,胆囊三角(Calot)处一定要显示清晰,正确辨认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三管间的关系[3],为了便于显露,通常采取头高脚低15°~20°及左侧卧15°~20°的。一般而言,只要牵引方向正确,稍稍给点张力,Calot三角区的解剖关系是比较清楚的。特别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大的牵引力,以免将胆总管拉直被误认为是胆囊管而损伤。对复杂型胆囊结石包括胆囊颈嵌顿性结石病人,三角区有明显粘连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施行LC时,Calot三角是解剖的目标,而不是为证实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连接,应围绕在胆囊壶腹解剖分离,除少数冰冻性粘连外,多数病例还是能够分离的[4]。胆囊动脉的处理通常在确认胆囊管并被离断后更易于显露辨认。胆囊动脉变异较多,陈训如[5]曾报告胆囊动脉有主干型(78%)、分支型(7.8%)、肝床迷走型(2%)和胆囊动脉细小迷走或缺如(11.4%),处理时应加以注意。如有粘连先行分离,若分离粘连及解剖Calot三角较为困难时,不可强行解剖,而应适时中转开腹,以免导致不必要的损伤。分离胆囊动脉不必做到“骨骼化”,以免所上钛夹可能滑脱,解剖胆囊管时可不必见到所谓三管交汇处,但必须辨明所见之胆囊管一定是与胆囊壶腹部相延续;分别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之后剪断,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胆囊自剑下戳孔取出,各穿刺孔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胆囊张力过高时,可在镜下先行穿刺抽出胆汁,以便夹持胆囊。中转开腹的9例中,3例为炎症过重,无法解剖Calot三角,1例为肝右动脉变异自胆囊管下方经过入肝。

3.4 手术操作

3.4.1 必须在良好的麻醉下建立好充足的气腹,置入腹腔镜后,另外2或3个操作孔应在腹腔镜看清楚下进行,置入时决不能使用暴力,否则易损伤腹内脏器。469例未发生1例腹内脏器损伤。

3.4.2 谨慎细致地处理胆囊三角(calot三角),处理胆囊三角是LC手术最关键的步骤,分离时必须认真、仔细、耐心,必须在视野清晰的情况下进行,必须辨认清楚胆囊管与胆总管的关系,上钛夹前一定要游离出胆囊管并确认无误后才上,且钛夹要上牢靠,近端可上双钛夹,胆囊管用剪刀剪断,至于先处理胆囊动脉还是胆囊管应根据术中情况决定。遇水肿、粘连时更应仔细、谨慎,遇出血时切不可盲目使用钛夹或电凝止血,应用纱布压迫或吸引下看清楚后才可处理,以免损伤肝外胆管;如遇粘连重、解剖结构不清楚、分离困难或出血损伤时应当机立断中转开腹,决不能勉强行LC术。

3.4.3 剥离胆囊及安放引流:分离(剥离)胆囊时应在浆膜下进行[6],用电凝钩采用顺逆结合方法分离胆囊,胆囊床止血应彻底,遇有出血时不要盲目电凝,应用纱布压迫或吸引器冲洗看清楚才进行,安放引流应视术中情况,若胆囊炎症及周围水肿明显应在肝下放置引流管,取胆囊前后均应查看胆囊床有无出血、漏胆汁、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钛夹是否固定可靠。每次电凝钩起的组织不宜太多太厚,且要灵活地控制脚踏电凝开关,以避免误伤邻近组织或重要脏器。尽量保持胆囊完整剥离,尤其应避免结石掉入腹腔,一旦有结石掉入腹腔,应及时取出。取石时可把自制指套送入腹腔,然后将结石装入指套内取出。有的也可直接用特制的结石钳钳取。胆囊床常规电凝止血以减少创面渗血并可防止细小的迷走胆管漏胆汁。但靠近Calot三角处避免使用电凝,以防损伤肝总管或右肝管。

3.5 中转开腹的指征:469例中转开腹9例,占1.9%。分别是腹腔严重粘连、胆囊动脉出血、胆囊三角区“冰冻样”粘连、瓷化胆囊以及胆囊管入胆总管处撕裂后漏胆汁。文献报道:对腹腔广泛致密粘连,无法显露肝胆区,胆囊严重粘连,可疑胆囊肠瘘或胆道瘘,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术中胆道及肠管损伤,不能辨认正常解剖关系,或发现有解剖异常者,术中有难以处理的出血以及机械故障等,均应中转开腹手术[8]。不能过于追求LC手术成功率,否则会酿成严重后果。LC虽有很多优越性,但是它毕竟不同于开腹手术,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①LC是二维平面图像,缺乏立体效果,对组织结构的质地判断不如OC准确,当Calot三角炎症重、存在解剖变异时判断困难;②止血手段有限;③镜下缝合打结等操作较开放手术困难。开展LC的初期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可适当放宽。必须强调的是,LC因其特殊的手术环境及对手术设备性能的依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独有的一些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待中转开腹的问题上,术者应具备客观的判断能力,对于整个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而言,及时地中转开腹并不意味着手术的失败,而是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明智之举。

3.6 引流管的放置:腹腔引流管是观察腹腔内有无出血及胆瘘的窗口,它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发热的时间和程度,有学者报告,以下几种情况应放置腹腔引流管:①胆石症急性发作期;②胆囊管和Calot三角严重粘连有分隔者;③胆床和Calot三角电凝止血后创面较大者;④分离中胆囊破裂冲洗液过多难以吸干净者;⑤化脓性胆囊炎;⑥可疑胆瘘或肠瘘发生者[9]。笔者体会:凡是术中胆囊三角处不清晰,处理困难的;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而致手术创面渗血较多的;术中有动脉出血或胆瘘虽然处理仍不十分可靠的,应放引流管观察。本组有9例放置引流管,术后均无明显的出血和胆瘘(

3.7 术后处理及恢复情况: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当天持续或间断吸氧,术后应补液、抗炎等对证处理,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特别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漏胆汁征象,重视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若有出血、漏胆汁应及时开腹或者在腹腔镜下处理,若遇胆总管损伤应视情况进行修补,“T”管引流或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本院曾有1例行“T”管引流,2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6~10h后可下床活动并可进少量低脂流质饮食。术后常见的不适为:创口微痛,双肩背部不适感,为腹腔残留CO2气体所致;部分患者于术后3~10h出现恶心,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个别病例出现体温升高至37.5~38℃,1例出现戳孔周围皮下气肿、1例出现戳孔周围皮下瘀血,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开腹手术者按常规开腹术管理。本组患者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希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几点体会.腹部外科,1995,8(1):46.

[2] 陈训如.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230.

[3] 朱炳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654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5):289.

[4] 张震波.腹腔引流在LC术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112.

[5] 陈训如.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91.

[6] 蔡秀军,李立波,宋向阳等.特殊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6):346~347.

[7] 年,沈铭昌,郭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404.

[8]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4~235.

第5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手术;并发症;预防

【中国分类号】 R65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12-01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15例,其中术后残余结石9例(60% );胆漏5例(33% );术后伤口感染1例(0. 7% )。

2 原因分析:(1) 残余结石 本组胆总管残余结石9例,术前4例胆石症急性发作,细小结石自胆囊管落入胆总管,术前2例患者有黄疸,B超检查胆总管增宽,未见结石.术中3例见胆囊颈部结石嵌顿,Mirizzi综合征Ⅰ型,术中未行胆道造影.因此,我们认为:①LC保留胆囊管残端不可过长,以防止胆囊管残端结石;②对胆囊管增粗、胆管扩张、黄疸、慢性胰腺炎等病例应行术中胆道造影;③术中解剖时,尽量把胆囊管向外下牵拉使胆囊管与胆总管成90°角.同时,术中不可过度挤压和牵拉胆囊,可减少结石落入胆总管的机会.(2)胆漏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钛夹钳未夹紧或松动;②胆囊管水肿增厚或增粗钛夹钳夹闭不全;③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或漏夹;④胆总管损伤.本组胆漏5例, 3例为胆总管损伤,均为胆管横断伤,术中发现并转开腹行胆管对端吻合术,2例因胆囊管水肿增粗,胆囊管夹闭不全而溢胆汁,因此,术中操作严谨,胆囊管施夹时动作轻柔,手术结束前仔细检查、及时处理亦可防止胆漏.(3) 切口感染 本组发生1例,主要为胆汁污染切口所致.因此,术中操作应注意保护切口,取胆囊时采用标本袋,防止胆汁污染及结石散落残留.

3 讨论 LC最多见的并发症是胆总管损伤,其次是肝总管、胆囊管和变异胆管损伤,再次是胆漏及出血、胃肠损伤,但在本资料中发现的是残留结石,其次是胆漏.

现代医学认为手术宜在发病后48 h内进行,发作48 h以上者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术中转率增加.在急性胆囊炎发作后3 d内越早做LC成功率越高,因为早期胆囊壁水肿轻,胆囊周围还没形成致密粘连, LC时容易分离.但患者就医时间往往超过了这个时限.

尽管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腹部瘢痕小等优点.但据大宗病例文献报道,其手术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其并发症仍然是影响LC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手术时机及解剖位置,严格手术规范,增强责任心是解决LC手术并发症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是LC的并发症,特别是胆道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最多见的是胆总管损伤,其次是肝胆管、胆囊管和变异胆管损伤,再次为胆漏及出血、胃肠损伤。根据开展LC的经验,结合文献报道,重视以下几方面有利于避免或减少LC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LC是治疗胆囊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其存在内在缺陷:①二维结构;②远距离操作;③医生触觉丧失,不能对Calot三角进行精细解剖;④任何有经验的外科医师LC并发症最初均发生于第15~50例病人,即"学习曲线"的上升期,若再加上外科医生经验不足及技术上处理不当,易发生内脏损伤、血管损伤特别是胆道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外科医师在进行LC手术之前,除需要传统外科手术的系统训练,能够娴熟实行开腹胆囊切除,能准确辨认肝外胆管和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变异,还必须接受腹腔镜外科的正规训练,同时手术组人员的要保持相对固定配合。及时发现LC术中胆管损伤和妥善处理,尤其强调妥善处理LC胆管损伤比能施行LC更重要,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多数LC手术并发症是由于术者术前不能对患者全身情况及胆道局部病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所致。因此,术前B超、胆道造影特别是ERCP检查对弄清胆囊病变及胆囊与胆管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LC术前、术中选择性地对以下情况进行ERCP、术中胆道造影:①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过去有梗阻性黄疸或胰腺炎病史者;②B超提示胆总管直径>0.8cm,管壁明显增厚;血总胆红素浓度>1.2mg/dl;③胆囊内小结石,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④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检查对解剖胆囊三角有指导意义。术中对于复杂类型的LC,三角区粘连明显,三管关系模糊不清,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检查。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检查能清楚辨认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的关系,了解胆囊管的长度,显示胆总管下端。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检查能全面了解胆道正常和变异解剖。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超声检查能避免更为严重的胆道损伤的发生,及早发现胆管损伤,及时处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尽管LC时经验非常重要,但有了丰富的LC经验之后,仍需慎重、细致的手术操作。若粗心大意,任何有LC经验的医生都可能损伤胆管。因此,在LC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麻醉要满意,腹肌要松弛,术野显露充分。②灵活运用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③在解剖Calot三角时尽可能钝性分离,尽量敞开Calot三角区,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关系;明确胆囊动脉及其进入胆囊的途径,结扎时确认无误;牵拉胆囊不宜张力过大,应适当放松,避免将胆管壁牵起而误夹及大块钳夹或切割;不要盲目止血。④注意胆管生理性及病理性解剖变异。⑤胆囊切除术毕,应常规复查一遍胆道解剖。⑥当胆囊壶腹难于显露,术中出血难于控制或疑有胆管损伤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三、总结

总之,LC手术并发症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严格掌握和控制手术适应证,重视术前、术中影像学检查,适时中转开腹,操作中细心谨慎,避免暴力是减少LC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

(原方名:加味白术散)

方药:党参、白术、葛根、藿香、黄芪各3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木香10克。

用法:将上药研制成粉,贮瓶备用。

服法:每次每公斤体重0.2克,每天服2次,隔日服。以2个月为1疗程。较大儿童加白糖调开水冲服,较小儿童,则将药粉与米糕调匀服用。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疗效:《浙江中医杂志》报道,共观察80例,分治疗、对照两组进行观察。治疗组40例,年龄在1~2岁20例,3~5岁12例,6~12岁8例。患儿原有疾病:佝偻病24例,营养不良13例,营养性贫血9例,厌食29例,慢性肠炎18例。对照组只作常规预防(如隔离、防寒),不给服任何中西药,两组自用药开始观察1年,对比发病次数。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26例。加味白术散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方

(原方名:加味屏风散)

方药:黄芪24克,炒白术、白茯苓各16克,鸡内金10克,五味子8克。

用法:共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小于3岁每次5克,大于3岁每次7克,每日1次,温开水冲服,疗程为2个月。对照组用左旋咪唑治疗,每日1.25~2.5毫克/公斤体重,分3次口服,服2天停5天,疗程为2个月。

功效主治:补气健脾。主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中西医结合杂志》报道,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47例。经治疗,治疗组显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未再复发,持续3个月,与以往比较,体力恢复、体重增加)34例,有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有复发,但症状轻,上感次数减少1/2以上)16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用此方治疗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方

(原方名:麻桔温凉汤)

方药:麻黄、薄荷、甘草各4克,杏仁、桑叶、桔梗、连翘各10克,8克。

加减变化:高热口渴加石膏;干咳少痰加玉竹、沙参;咳痰黄稠加浙贝;痰多色白加二陈汤(注:二陈汤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组成);咽痛加牛蒡子;胸满气促加瓜蒌壳、厚朴。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毫升,分2~3次温服。4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宣肺止咳,散寒清热。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

疗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报道,用本方治疗54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肺部体征和X线检查正常)46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常规和肺部体征恢复正常)6例;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血常规和肺部体征、X线检查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6.29%。服药有效时间:最快1天,最长5天,平均3.5天。

顽固性外感咳嗽方

(原方名:固表宣肺汤)

方药:生黄芪24克,防风、荆芥、杏仁、桔梗、前胡、白前、浙贝各10克,麻黄、炙甘草各6克。

加减变化:风寒犯肺证加苏叶、桂枝各10克;风热犯肺证加生石膏、牛蒡子各15克,连翘、芦根各10克;燥邪犯肺证加北沙参、麦冬各10克,天花粉12克,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取汁450毫升,分3次服,7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固表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顽固性外感咳嗽。

疗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报道,用本方治疗44例,其中治愈29例,占65.9%;显效9例,占20.5%;好转5例,占11.3%;无效1例,占2.3%。总有效率97.7%。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

(原方名:开上摄下汤)

方药:紫菀、白前、苇茎、杏仁、瓜蒌仁、胡桃仁、淡苁蓉各10克,竹沥2支,枸杞12克。

加减变化:痰热偏盛减苁蓉加鱼腥草、金荞麦各30克,川贝9克;肾气虚加熟地、巴戟肉各12克,沉香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二煎汁搅匀,分2次温服,1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疗效:《四川中医》报道,用本方治疗168例,均为55~78岁老人,其中男93例,女75例,病程为3~35年。服用本方1~2疗程后(10天为1个疗程),临床控制(咳、喘、痰等主症缓解,体征消失,停药后半年内未复发)89例;有效(症状减轻、复发次数减少)6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0%。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方

(原方名:川芎桃丹汤)

方药:川芎6克,桃仁、丹参、补骨脂、紫菀、半夏各10克。

加减变化:风热痰淤型加鱼腥草30克,黄芩、桑白皮各10克,甘草6克;风寒痰淤型加细辛6克,防风、苏梗、白芥子各10克;气虚痰淤型加炙甘草6克,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活血化淤,兼化痰浊。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疗效:《新中医》报道,用本方治疗196例。临床控制(咳、痰、喘、哮鸣音4项中3项达临床控制,另1项显效)130例;显效(咳、痰、喘、哮鸣音4项中3项达显效,另1项达好转;或2项临床控制,2项显效或好转)31例;好转(凡不具备显效及无效标准,均属好转)26例;无效(咳、痰、喘、哮鸣音4项均无效,或仅1项好转)9例。总有效率95.3%。

低血压方

(原方名:黄芪升压汤)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5克,肉桂5克,桂枝、升麻各9克。

加减变化:伴手足逆冷者加附子、细辛;失眠者加酸枣仁、首乌、合欢皮;心悸者加朱砂、琥珀;健忘者加龙眼肉、胡桃肉;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阴虚者加龟版、知母。

用法:每日l剂,加水300毫升,煎成lOO毫升,上下午各服1次。

功效主治:益气充脉。主治低血压。

疗效:《湖北中医杂志》报道,用本方治疗121例,临床治愈(血压上升到110/70毫米汞柱~120/79毫米汞柱之间,并随访半年以上,血压基本稳定,自觉症状消失者)59例;有效(血压上升到96/66毫米汞柱~100/71毫米汞柱之间,并随访半年,血压有下降趋势,但不需服药,自觉症状消失者)43例;无效(血压与自觉症状无改善者)19例。总有效率84.29%。

冠心病高粘血症方

(原方名:养阴活血汤)

方药:沙参、元参、麦冬、黄芪、瓜蒌各15克,首乌、丹参各30克,海藻、昆布、赤芍、川芎各12克。

加减变化: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精各l5克;阴虚较重加生地15克或西洋参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后复查血流变、血脂。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活血祛痰。主治冠心病高粘血症。

疗效:《湖北中医杂志》报道,用本方治疗85例,其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46~79岁;病程3~17年;经治疗,症状有明显改善;85例中,胸痛50例,明显改善43例;胸闷75例,明显改善63例;气短72例,明显改善69例;心悸31例,明显改善28例;乏力70例,明显改善63例;头晕28例,明显改善21例;烦热16例,明显改善12例:口干35例,明显改善30例;便秘15例,明显改善13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方

(原方名:加味越婢汤)

方药:麻黄l0克,生石膏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3克。

加减变化:发热重兼口渴者重用生石膏40~60克,加连翘10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浮肿甚者去炙甘草,加生姜皮10克.蛇床子、地肤子各20克;尿蛋白多者加益母草30克,血尿重者加茅根30克,小蓟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天为1疗程,1~2疗程后检验小便1次。小儿剂量酌减,服药期间禁高盐及油腻之品。

功效主治: 清热宣肺,行水消肿。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疗效:《湖南中医杂志》报道, 治疗42例,痊愈(服药1~3疗程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浮肿逐渐消失,尿检正常,停药半年或1年后无复发)33例,占79%;好转(服药后症状逐渐减轻,尿检明显好转,蛋白微量)6例,占14%;无效(服药1~3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者)3例,占7%。总有效率为93%。

急慢性胆囊炎方

(原方名:三金利胆汤)

方药:金钱草30克,鸡内金、香附、炒山楂、白芍各12克,郁金、川芎各10克,炒枳壳15克,酒军(即酒炒大黄)6克(后下),柴胡5克。

加减变化:内热毒盛者加蒲公英30~60克,黄芩12克;肝胆实热者加龙胆草、山栀各l0克;腹满脾虚者加川朴、砂仁各10克,炒白术15克;大便干燥者加芒硝(冲服)、枳实各10克;脾胃虚寒便溏者去酒军,加干姜10克,党参12克;血淤针刺痛感者加元胡15克,五灵脂12克,九香虫10克;口干渴者加天花粉、麦冬、石斛各l0克;湿偏盛者加车前子30克(包),苍术15克;正气虚者加太子参、潞党参各15克;血虚者加当归12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者加半夏、生姜各10克,柿蒂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重发热者每6小时服药1次,7天为1疗程,一般4~6疗程,少数病人用8疗程。恶心呕吐甚者先服生姜汤后,采用少量多次给药方法,待病情稍好转后改为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胆,健脾利湿,理气通腑。主治急慢性胆囊炎。

第7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治疗

胆囊切除术仍为当今治疗胆囊结石症的主要手段,但医源性胆管损伤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为更好的避免胆管损伤,现通过18例胆管损伤病例分析,谈一下防治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6~65岁,均因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其中急性胆囊炎行急诊手术12例,择期6例。

1.2 损伤部位和类型 胆总管及肝总管横断伤10例,横断加结扎3例,胆总管小口伤1例,单纯胆总管结扎2例,胆总管侧壁小裂伤2例。

1.3 发现时间 术中发现8例,术后7 d内发现7例,3例分别于术后12 d、19 d、24 d发现。

1.4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中8例在术中及时发现,其中2例胆总管横断予行胆管端端吻合术,1例胆总管壁小口损伤予60无损伤线缝合,均放置T管支撑引流,恢复均良好,分别于7~9月后拔除T管,均治愈。4例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横断均予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随访3年情况良好。本组中10例于术后发现,2例见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引流通畅,无胆汁潴留,无腹膜炎表现,经造影检查显示胆总管侧壁小裂伤,予维持腹腔引流及内镜辅助治疗后治愈。2例术后48 h内剖腹探查,见为单纯的胆总管结扎,由于时间较短,胆管黏膜及胆管壁尚未发生坏死,予拆除结扎线,并置T管支撑引流,同时予抗炎、支持治疗,分别于4~5月后拔除T管,均治愈。3例胆总管横断加结扎,3例胆总管横断,其中3例发现较早,局部炎症粘连不明显,予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康复良好。另3例因发现较晚,局部炎症粘连较严重,予胆道、腹腔双引流并予抗炎及支持治疗,5~6月后予胆道重建,1例恢复良好,2例出现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经2~4次胆道修复与重建,都未取得满意效果。

2 讨论

2.1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其原因主要包括 疏忽大意,麻醉不满意,强调小切口而显露不良,出血时盲目止血结扎,牵扯胆囊过度以及炎性粘连解剖不清和先天性胆道异常等。因此操作时需耐心细致,务必明确三管(胆囊颈管、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后,才能离断胆囊颈管。当Calot三角区因炎症及致密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时,不要强求顺行切除而因顺逆结合,边分边切或作逆行切除,或切开胆囊导引下再行分离,术野出血时切忌盲目钳夹结扎止血,其中1例因术野出血,误将胆总管一并缝扎而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严重后果。

2.2 胆管损伤的处理 对胆管损伤的患者,一经确诊即应采取合理的治疗程序。

2.2.1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的处理 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检查肝外胆管有无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即刻修复成功率高,此时局部解剖清楚、病理改变尚未形成,处理较容易。①胆管壁小口损伤(

2.2.2 术后发现胆漏的处理 有主张24 h之内发现胆漏需紧急开腹探查,根据胆管损伤情况决定手术方式[1]。但多数主张若漏出的胆汁量少且慢,症状和体征较轻,或虽有胆漏但腹腔引流通畅,无胆汁潴留及腹膜炎表现则可观察治疗。胆管壁小的损伤,腹腔引流通畅则有愈合可能。若腹腔引流不畅或术中未放置引流,腹膜炎表现者则应紧急手术,予清除积留胆汁,由于腹腔炎症重,局部条件差,原则上先行近端胆管和腹腔引流,3个月后行二期胆道修复手术。

2.2.3 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处理 对于手术后早期出现黄疸,超声显示肝外胆管扩张或MRCP显示胆管截断的患者,临床上无腹膜炎及胆管炎表现者,何时进行修复,目前多主张观察待胆管扩张后再行修复。徐智[1]认为应观察7~10 d,胆管扩张直径>12 mm,再行限期手术。姜洪池等[2]认为4周后,胆管扩张直径>15 mm,再行胆道重建比较合适。笔者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认为术后48 h内梗阻性黄疸,影像学检查肝下、腹腔无胆汁潴留,在不能排除胆管结扎线误扎胆管的情况下,应剖腹探查,本组2例为单纯胆总管结扎,经正确处理后恢复良好,避免了后期复杂的手术。

总之,在做胆囊切除术时,术前要做好详尽的检查,术中要耐心细致的操作,尽量避免胆管损伤,术后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胆道损伤,即应采取合理治疗程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每一个外科医生的职责所在。

参 考 文 献

第8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关键词:普外科腹腔镜;舒适护理;干预作用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普外经常开展的手术方式,具有的优势有:术中痛苦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及免疫保护[1,2],患者对此比较满意,因此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患者对腹腔镜手术了解甚少,仍有部分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对手术的进行及康复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3]。患者存在个体差异,舒适护理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法,以帮助患者在生理、心理等各达到舒适。本院以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方法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普外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9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每组患者分别为4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为25~62岁,平均年龄(36.6±3.7)岁,胆囊炎胆囊结石18例,急性胰腺炎15例,胃癌6例,结直肠癌6例;舒适护理组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38.4±4.2)岁,胆囊炎胆囊结石21例,急性胰腺炎16例,胃癌6例,结直肠癌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纳入标准 患者愿意配合实验方案进行治疗与检查、无手术禁忌症状、无精神障碍且意识清楚。

1.3方法 常规护理在术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进行手术准备,术后观察患者的病情[4]。舒适护理组的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提供较为舒适的病房环境、向患者介绍病区基本情况、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消除患者对医院、病区的陌生感;②术前护理:护士以交谈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并对手术安全性进行评估,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并针对性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树立治疗信心,确保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状态。③术后护理:待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协助患者取得舒适,随时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疼痛程度进行并给予适当护理,同时注意患者引流管是否固定及是否流畅,观察伤口恢复情况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做好饮食、活动、随访及康复锻炼,调查并记录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所得数据,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P

2 结果

2.1比较常规组护理组、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对给与护理的满意度及手术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舒适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且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常规组、舒适护理组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和康复速度,显示舒适护理组的舒适度相较于常规组显著较高,且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表明,在疾病的治疗时间内,对患者身心状态实施干预可有效影响预后[5]。舒适护理注重患者身心感受,从其身心舒适度的角度出发对手术实施护理干预,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性化及医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使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周全、用心,从而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护患纠纷问题的有效解决[6]。

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术前通过宣教用语从知识认知、心理层面、术前准备方面注重患者感受,并加深患者对手术的认知,从而提升患者舒适度和信任感;术中从、环境温湿度、手术操作等各方面考虑患者是否舒适,期间注意避免患者受寒、疼痛等;术后加强对引流管、伤口、疼痛、饮食等护理及指导,促进其身心愉悦,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加速康复。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常规组(P

从以上结论可知,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在借鉴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医院、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患者可尝试不同的干预办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展志,于军辉,罗成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1):36-38.

[2]周中胜.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2306-2307.

[3]李凤辉.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41-242.

[4]岳文莉.舒适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95-196.

第9篇: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办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2(b)―024―0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因各种胆道疾病诱发的急性胰腺炎。近年来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60.8%左右。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各器官功能退化,机体抵抗力差,常合并多种疾病,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其诊断和治疗亦存在争议。1998年10月~2008年10月绵阳市游仙区涪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绵阳市游仙区东材医院)共诊治老年ABP患者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2.3±1.7)岁。其中9例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1.2 临床表现

本组27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持续性上腹部疼痛,16例有发热(59.3%),其中1例伴休克(3.7%),6例有黄疸(22.2%)。首次发病22例,第2次或者第2次以上发作5例,胆囊已切除者2例。

1.3 辅助检查结果

27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20例发现有胆囊和(或)胆管结石(74.1%),胆道蛔虫1例(3.7%),仅有胆囊炎而无结石2例(7.4%,17例行CT检查发现胆囊和,或胆管结石14例(82.4%)。B超和/或CT提示水肿型胰腺炎26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例。27例患者均行皿生化检查,ALT>40 U/L27例(100%)ALT>150 U/L 25例(92.6%),58例(100%)患者均有血尿淀粉酶增高。

1.4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24~48 h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4例。另有2例附加胰包膜切开,小网膜腔引流。13例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禁食、胃肠减压,镇痛、解痉,抑制胰液分泌及抗胰酶疗法,补充水、电解质,使用能透过胰腺屏障的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合并症。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12个月左右。

2 结果

手术治疗组: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术中发现胆道存在小于5mm结石10例(71.4%),术中发现充血水肿型胰腺炎13例,出血坏死型1例。非手术治疗组:无死亡,无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组待病情缓解后1个月延期手术8例,其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2例,开腹手术6例。

3 讨论

ABP的发病机制:传统观点认为胆胰管共同通道阻塞,胆汁返流导致胰管内压增高,胰蛋白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胰腺腺泡损伤而导致ABP。但在临床实践中,有50%左右的患者仅有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而无胆道梗阻,亦无明确排石史,此类患者很难用“共同通道”和“返流学说”来解释。随着细胞分子技术的发展,对ABP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为ABP其实是由胆道疾病引发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与白细胞过度激活有关,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胆汁返流并非必须条件,ABP不一定存在胆汁反流,单纯的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处梗阻并不一定引起胆胰返流。ABP与胆道结石的数量和性质的无明显关系,但与胆道结石的大小有重要的关系。本组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中,术中发现胆道存在小于5mm结石10例(71.4%),由此可见小于5mm结石最容易引起vater壶腹嵌顿或造成oddi's括约肌水肿痉挛狭窄从而导致ABP。

ABP的辅助检查诊断:B超为ABP的首选检查方法,但ABP患者普遍腹腔胀气明显,B超对胆管下端的小结石较难发现,本组4例患者B超未能发现而CT提示胆道下端结石。本组17例患者行CT检查,14例发现胆道结石(82.4%),因此,对于B超未发现结石的怀疑ABP患者应行CT检查,在提供胆道病变的影像学的同时还可对胰腺的损害和胰周炎症的性质和范围可作出较为可靠的判断。血生化检查可为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ABP患者血直接胆红素和,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国外有学者认为ALT升高水平与ABP的特异性和阳性呈正相关,ALT>150 U/L95%为ABP。本组25例患者ALT>150 U/L(92.6%),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