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

第1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61-02

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多媒体表现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中成为一个热点,用计算机实现艺术与美的创造,是现代科技术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在信息时代的新的追求,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的核心内容。

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反思

(一)从平面设计的历史看艺术设计发展

在计算机没出现的时代,设计几乎完全是用手工完成的,有时也会借助简单机械,直尺、圆规等。好的作品一般都凝聚了设计者的制作技能和设计艺术两个方面的劳动,绘画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绘画扩展到了平面设计,一般理解为通过印刷生产的设计产品对象却可以称为平面设计,它是手工绘制和摄影结合产生设计稿,制版印刷。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印刷技术革命,又使平面设计完全由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完成,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整合多个技术环节与艺术设计环节的工作。

(二)多媒体设计中的技术的误区

技术同时,对平面设计的初学者来说,会只看到技术在作品产生中的巨大作用,而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作用,许多学习计算机的平面设计的人,沉溺于技术的误区,忽视了艺术的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技术被错误地看做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而不是一门艺术,学生是按照技术的要求,去完成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整合的工作,作品成了技术产物,艺术感染力不强,作品没有生命,如同一个呆板的机器的拼装。只有将学生带入艺术设计带入殿堂,才会实现多媒体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涵上提高作品的质量。

(三)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结合

如同计算机硬件是基础是物质条件,软件是灵魂一样,我们可以认为,多媒体作品的灵魂是艺术性的,而基础是技术性。在现实的教学中,现实可见的东西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为了实现“可视的”教学效果,会倾向于展示技术性的东西,而不会关注艺术性的东西。学生也不自觉地学习可见的“真本领”,而忽视看不见的“内功”。围绕多媒体作品开发与制作而展开的多媒体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只关注技术,使课程变为一种操作课,只关注艺术,又回到传统的设计课模式,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会使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这门课呈现强大活力,呈现出技术与艺术结体的本来面目。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 内容取舍要会做“减法”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计算机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超出任何学科的惊人的发展速度不断涌现新的成果,向各个学科领域渗透也使各个行业都产生了革命性进步。计算机学科不仅有前沿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作为一般性的行业人才,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十分具体而且并不复杂,可操作性很强,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科领域传统优势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的关键性课题。对于以此为目标的应用性计算机教学,以此为突破点,优化教学内容,防止人们把使用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学科理论混为一谈,防止从本本出发,忽视应用的计算机教学。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对计算机的原理、软件技术、算法等基础理论等内容往往舍之不去,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没真正吃透学科知识体系,什么都不敢丢,什么都讲不好。人人都要从基础学起,课课都要涉及基本原理,编码等,根本原因还是教学研究不够,教师没有深入进行多媒体应用的研究,对工作第一线需要不了解,无法做到从应用和实际需要来开展教学设计,只能从学科知识体系上来开展教学内容的规划。例如,要学习做菜学习的内容是烹饪技术,相关种菜技术及有关燃烧的化学原理知识是可以省去的,也许计算机的知识体系也许过于庞大,这种取舍的工作和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就显得难以分清了,这也正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必须应划清的学科范围。

(二)内容整合要体现“主线”

各学科都广泛的与计算机学科交叉与溶合,又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为体现学科特点及重要性,在教材编写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学科内容的结构完整性上提升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的应用中体现为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影视技术结合,知识点与应用操作呈现网状特性,互相交错,系统性不强,在教学中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惑,表现为难以记忆,技能技巧的东西多,易学也易忘,原则性的东西多,可应用面又不广泛,一到实现应用工作,还是感到无从下手,这个问题解决就是如何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体现设计这一言主线,围绕设计过程、设计能力来打造课程知识与能力体系,教师围绕着“主线”讲,学生围绕“主线”构建知识体能力体系,课后围绕“主线”进行练习和自学,课程结束也要围绕着这一“主线”来考核。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创造出大量的精彩的多媒体作品,不为技术所限制,不为教师的能力所限制,教学作为人才成长的平台的作用会充分得以发挥。

(三)内容核心要突出“应用”

在为了多媒体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仅需要懂得技术领域知识,还要懂得艺术设计的知识,两者的结合才能完成一个优秀作品。脱离实际的“应用”是没有生命力的,多媒体教学要找到它真正的生存土壤,到现实社会中去找题目,到现实应用实例中去学习经验,可能通过互联网与设计人才进行交互与学习,大胆地把作品拿到现实应用中接受更多人的评价。现实的“应用”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让学生学会适应现实“应用”的需要,会发现需求,会了解大众审美倾向,会根据“应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这些才是教学内容核心。

三、艺术设计能力要服务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能力的存在形式

艺术设计能力不是一种孤立的一种能力,用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培养就能实现,而是要与学生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成了一种溶入血液的东西,可以从学生看到它的存在,表现为一种气质、灵性,表现出为美的追求,这种能力不应只存于艺术类专业人才的身上,在各种专业人才的自上都应具备,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除了艺术类院校外,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属于基础类课程,是为学习专业能力培养的总目标服务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艺术设计能力在学生能力素质中的重要性,这正体现了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内容是要为专业能力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服务的,要在专业设置这一个系统工程,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埋下艺术设计能力的种子,努力把艺术设计的理念溶入多媒体课程的教学中,进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生根发芽。

(二)将艺术设计能力溶入专业能力的培养之中

艺术设计能力是一种十分抽象的,对一些理工科的学生似乎更难以把握其内涵,是学生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要把它根植于学员专业知识体系内的各个学科领域。美是无处不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艺术设计内容促进学生尽早脱离技术主义的困扰,面向高层次的追求,面向社会的实际需要,美的追求是人类生命活动中高层的表现,在不同学科学习中都会自发展现出创造出美的需要,这种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艺术设计能力无法依赖单一学科来完成,也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形式,从学生所从事的学科与职业高度来全面地进行培养,将艺术设计能力溶入学生专业能力之中。

参考文献:

[1] 温盛伟.现代教育技术[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中职美术设计;多媒体教学;渗透

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下,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中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媒体的重视。中职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艺术设计能力方面担起重任。所以中职美术设计应从全方位、多元化的视角下不断增强新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使新媒体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到中职美术设计课程的各个方面,加强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提升学生的设计思想和现代化艺术理念。

一、开展中职美术设计课程媒体教学的意义

科技水平的进步为教育领域的优化完善提供了可靠资源,中职美术设计这一专业在艺术文化领域不断崭露头角,随着中职学院中硬件设施的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了一项有利“武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体现了艺术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使迷茫彷徨的学子更加有兴趣学习,开辟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中职美术设计这一专业的开展,也为许许多多有干劲的年轻人提供了可靠平台,不仅减少了社会失业率,并且带动了我国设计领域的发展,将城市设计推向新纪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广州有一位21岁的女生,非常内向,缺乏自信,不愿与人接触,所有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后来她去职业学院上学,偶然的机遇在学校选择了中职美术设计专业。一开始在学校也是不愿意与人交流,但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她,喜欢新媒体的她就像是玩似的进行着美术设计的学习,与同学老师的互动让她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逐渐的她开始打开自己的心扉,以前的内向腼腆也随之而去,不断学习技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如今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美术设计经理,为她的人生绽放灿烂的花朵。所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为设计人才的培养铺垫道路。

二、中职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职美术设计是一门热度高的专业,许多喜欢美术设计的学生慕名报考此专业,社会中的工作岗位也诚招人才,使学生有了一番广阔天地。中职美术设计课程广泛引进了先进科学技术,新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轻松顺利,审美能力和设计思想的培养,让许许多多的年轻学子受益匪浅。但是,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科学器械得不到保护,大量损坏的新媒体仪器导致课程进展缓慢。学生素质相对落后,学习能力弱,没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生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美术设计课程的进展。教师责任心薄弱,课程讲授不紧促,没有完善教学方案,致使学生美术设计的能力没有显著提升,与中职美术设计相关的知识传授不多,没有开拓学生思维,学生的认知能力差,缺乏创新性思想。中职美术设计课程还需要在管理模式上加强有效措施,促进中职美术设计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三、多元化视角下中职美术设计课程中媒体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引进先进设备,制定管理制度

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国外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带动了全球化教育发展水平。我国引进国外先进媒体设备,致力于对中职美术设计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但是在使用新媒体设备的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保护设备不受损害。制定严厉的奖罚制度,并建立监管部门对学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监管,定时派技术人员对仪器进行维护更新,保证中职美术设计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手绘能力,加强设计操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手绘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美术设计课程最为重要的就是自身的设计能力,每堂课程都安排学生进行设计手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多媒体的操作设计,求真务实的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基础。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充分丰富学生设计思想,提高设计创新性,才能在淘汰率高的社会形势下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建立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有利“战场”。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不同于旧时的教室,先进的科学设备,舒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心灵上的放松,也让学生更加投入精力去学习研究美术设计课程。建立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首先应该完善多媒体设备,先进的新媒体设备能够更直接的有效进行课程讲解和传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良好习惯。课桌座椅和空调植物的配置也是不可或缺的,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使人踏实安心的进行学习,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进度。

(四)科技和艺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先进理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艺术则是精神层面的佼佼者,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必然是推动社会进程的新纪元。科学设备运用到艺术文化的教育上,更大效率上提高了艺术学习的能动性,有效促进学生先进理念的认知。青春和科技永远是挂钩的,先进科学设备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会运用,跟上时代不被社会所淘汰,养成学习习惯,在如今社会工作中也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完善自己,成为社会大环境下的佼佼者。

结语: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成为艺术教育的着重点。多元化开展美术设计课程,运用新媒体的现代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协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针对性的培养每个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实现对分类教学,提升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对全面优化中职美术设计这一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星,司书艳.探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中职美术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10)

第3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国的电气控制工程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对于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更为重视,以培养学生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兴趣,PLC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这门课程要求的技术能力较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专业教育。

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上进行着改革,其在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很多高校设置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并且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都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方式更能形象地展示出课程的教学特点,多媒体教学需要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进行编制,结合PLC技术的课本和PLC技术的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为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和实践内容,多媒体技术所要展示的不仅是文字性课件,而且配合了图片、动画的方式,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动画课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增强学生对内容的印象与记忆,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采用图文结合,多穿插实例、图片等内容,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注重对原理图的充分说明与讲解,这种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与传统的板书讲解方式相比,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一些高校采用了实践教学法,进行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可以进行动手操作实验,强化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重视设计的编程,动手实践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设计内容和课程实验内容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条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在课堂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法进行PLC技术课程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将PLC技术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和一个PLC课程设计模块,而每个模块组成都需要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这就将课程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课程内容中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1.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上要增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的运用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式

在这门课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电器元件应用图片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加强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电器元件的构造和作用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乏味,就能增强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教学理论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动脑与思考能力,实验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验证。在实验课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编程序,在编程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第4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精选教学内容

现在,大多数高校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整合为一门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针对当前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繁多而学时数有限的实际情况,应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注重重难点的处理,针对大纲要求、教材、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设计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对重点内容侧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对大纲中要求了解程度的内容可少讲或安排学生自学。对课程中与先修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如数制、码制、算术运算、A/D、D/A等以提示说明处理。

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删除一些非必要的内容后,可适当增补本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了解新知识。

1.2 理论联系实际

微型计算机技术涉及软硬件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若沿袭一贯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重视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贡献力。

实验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开发基础和提高的成套系列实验。在课程设计中,给出的课题应贴近生活,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热情。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教学形式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是知识面广、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采用全程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类比法、问题导向法、现场演示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实践证明,多种教学形式的合理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教学效果。

(1)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熟知的事情,借助这些事情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的内在相似性,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在讲授中断概念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人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相当于CPU执行主程序)时,听到电话声响起(相当于有中断请求),他暂时停下手边的事情(相当于中断主程序),去接听电话(中断响应),接听电话(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毕,再返回(中断返回)来继续做原来事情(继续执行主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类比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知识逐步产生认知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该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学习知识的主动者。

(3)现场演示及情景模拟方法。授课时,教师用不多的时间现场演示(实物展示)或情景模拟(应用软件)实例,可以使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并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中已成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例如可利用FLASH动画以实例展示CPU工作原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程序设计比较适合用板书讲解的形式,便于给学生留有思索的空间。

(5)课程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服务。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等全部上网。实时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与最新技术,提供相关的课外设计课题供开放实验室选做,并介绍教师的科研项目。建立网上师生教学交流、问题讨论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加强师生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2 教学资源应用

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其中包括:(1)科研成果促进理论教学内容优化。精选科研过程和工程应用中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的案例,介绍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科研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2)科研成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科研成果,开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同时拉近实验与工程实践的距离。(3)实行导师制,努力培养优秀学生。每年选出一些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由教师提供高级技术难题或介入教师的科研课程中,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制作比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使学生具备自主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由此,使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同时给其他学生以激励,促进后进学生努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考核改革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传统的考核方法是笔试。单纯笔试往往造学生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的局面,无法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目前,笔试始终占统治地位,值得思索。对教学考核的研究与实践包括:(1)开卷考核形式。开卷考核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重心由原来的机械记忆学习内容转移到真正理解掌握。(2)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提升实际动手测评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3)针对性考核评价。对擅长利用汇编语言实现算法设计的学生重点考核其逻辑思维能力,而对擅长硬件设计的学生重点考核其硬件接口设计与实现能力等,从而依据学生特点,建立个性化评价指标。

第5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551-02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也大有不同。而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由现状着手分析,寻找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 学生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认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1.2 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1.3 教学设施陈旧

社会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而中学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学生必要的学习软硬件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及时的实践所学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多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1.4 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上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小模块等。

1.5 师资情况复杂

中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组成相对复杂,部分是其它专业改行的教师,只有较少的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有些教师就职时间较短,因此教学经验较为欠缺;有些教师则通过自学上岗,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教学水平较低。

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定位

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不能够局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理论和教学模式,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培养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高的人才。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不断的改进创新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

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3.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 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动手操作能力,只能够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对学生来说是及其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筛选考核制度,严格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我们要建立明确细致的奖惩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专业教学做好准备。

3.3 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属于有较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课程,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定方面,应该以实践上机操作为主。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将重点方向定位于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让学生多方位的全面掌握基础,在基础的层面上加深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让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3.4 更新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备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中学教育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就必不可少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的、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

3.5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6 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4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传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改革,必需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吴孝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2003(8).

[2] 李兴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3(5).

[3] 许映连.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课的新视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第6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1 理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较多,硬件方面包括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以及接口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汇编指令和语言程序设计。通常给定的教学课时偏少,要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微机硬件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根本无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的接收式学习模式,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的,以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2]。其次在内容取舍方面,着重从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出发,知识点讲解力求深入浅出,采用浅显、清晰、循序渐进的描述方法,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便于学生自习,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章的授课中,安排1到2个课时的课堂讨论,讨论主题根据每章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给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再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需要,可采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多媒体CAI课件”,该课件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档及动画等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实验和硬件实验,软件实验通过编写程序、上机调试测试并且运行的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硬件实验通过给定任务培养学生设计硬件,编制接口程序,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实验内容为验证性实验,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灵活结合起来,无法让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更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创造性想法。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采用出勤点名签到和实验报告批改结合的方式,最后可能造成动手能力好的同学成绩不如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达不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目标[3]。

首先,改革实验考核方式,通过设置课程设计题目以学生最终完成的结果作为考核手段,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另外可以开展一些电子设计大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设立固定的开放实验室时间段,所有对微机原理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学习探讨,有利于微机原理知识的拓展和推广,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和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意识。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以验证为主要目的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的去思考、分析问题,可以精选课程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立即给出正面解答,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优差生搭配提高动手能力,让更多学生对微机原理实验充满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领悟 信息技术 教育魅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作为这门课的教学也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更要把信息技术的魅力充分展现,把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无限生机。

一、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前提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人文素养,绝不是以抛弃或削弱基本技能训练为前提的。二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等的确立和实施,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而在新型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将信息技术教育归为技术课程领域,就是想说明该课程中技术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为讲技术而技术、为讲操作而操作,将技术的讲授置于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大环境中去进行。

如在新型的信息技术课中加入了除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有益的知识,还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拿针对中学生上网“成瘾”这个问题为例,有些老师在“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制作专题网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既掌握了多种信息技术技能的使用,又对如何科学安全的上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改革信息课堂,突出魅力本色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课程目标体系力求有新意。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还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进行了具体表述。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然而,“过程与方法”本身,并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最多只能是学习的途径、内容或要求。

2.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通过与原课程纲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拓展与深化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五个模块。

压缩与淘汰部分:原课程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内容适当补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之中。

3.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如,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发展趋向与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异,实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非零起点”与“非同一终点”的教学要求。

4.在课程地位方面、内容表述方面、课程实施方面、课程评价方面、教科书编写方面都给了明确的要求和认识。如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明确提出了学习应达到的程度(标准),以及例子、建议等;强调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思想,强调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直接指导等等。

三、课程设计思想指导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具实践魅力意义

1.从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是把计算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可以说绝大部分内容适合自学。比如数据库系统初步这一部分,教材对每一条命令的使用格式、功能以及注意事项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配的实例也写得很详尽,学生上机只要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操作,去领会,就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将这种认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内容如果直接由老师来讲,可能就显得枯燥、乏味,效果不好。

2.引导学生自学,获取最佳自学效果

第8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准备;财务核算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己所处的特定地位和情景,并按照他人期望做出的行为反应。角色扮演一般包括角色认知与角色实践两方面。角色认知是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角色实践则是在一定情景下扮演者进行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活动。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研究角色扮演教学,可以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

在开放式教育模式下,教师要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和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学习者释放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载力,使之成为心智健康的人;同时还要重视师生之间必要的直接接触,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设法弥合师生的感情隔阂,提高学习者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教师由“教学”论文转变为“导学”,教师的角色除了是评判者,组织者,激励者,参与者和资料员外,更是课程设计者、知识建构者,情感沟通者,教学研究者等。为“扮演”好新角色,教师要适时地转变教育理念,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时代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曾描述:“当信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上亿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为人所用。读者可以问问题、印课文、在屏幕上读它,甚至用他选择的声音让计算机把文章读出来。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他的导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师所替代。电子教师进入课堂让我们不得不给人类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重新定位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教师的角色除了如上所述普通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外,还有更新更多的角色。

1.课程的设计者信息时代,懂得电脑知识越来越必要。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课件,而优秀的课件就相当于一本好的教材。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需要通过对学生个性的差异、喜好和特点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现因人施教。这方面问题较突出的是英语课教师。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他们大部分人的电脑知识不多,运用能力也不强,可以说英语教师的电脑水平与其年龄成反比。中年以上的教师电脑水平一般不如年轻教师,但他们恰恰是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有课程设计的能力。为了使英语教学跟上时代变化,英语教师不能再心安理得地做“电脑盲”以期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因人而宜地制定出最佳教学课件。

2.知识体系的建构者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占据课堂的时间大为减少。教师必须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构建适合本专业的新的知识体系。拿英语精读课来说,老师不需要对语法,单词,句型等再进行透彻的,详细的,反复的讲解,而后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并且花时间去批改。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学生只要点击某个网址即可完成语法,词汇等学习任务。所以目前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学以至用,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形成萌发新知识的生长点。

3.教学活动的评价者评价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师要勤于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同时通过评价别人来改进教学,提高自身。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若只有教授而无测试,只有练习而无评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学习的兴趣受到挫折。教师应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表彰进步。这样会使学生在点滴的成功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教师评价的作用甚至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4.情感的沟通者有教育家曾用一句话概括现在的教育状况: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现代开放教育在突破・72・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的同时,带来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分离状态。这一“师生分离”状态虽然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却使学习者在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时减少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减少了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普通教学环境中,心理障碍问题虽然存在,但由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而并不突出。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教学系统由传统的“人―人”模式转变为“人―机―人”的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师生分离不仅是时空上的分离,更多的是感情上的隔离。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交互性,但目前受技术条件、学习者习惯、师资配备等因素的影响,交互的频度、广度、深度还有很大局限性。即使技术上能够做到双向视频交流,也会因教师注意力有限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在开放式教育模式下,教师要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和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学习者释放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载力,使之成为心智健康的人;同时还要重视师生之间必要的直接接触,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设法弥合师生的感情隔阂,提高学习者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

第9篇: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 仿真软件;电子技术;Multisim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44-03

Examples Analyzing of Simulation Software Applied 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Dong Jie

Abstract Multisim is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mputer-based learning simulation software that is used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teaching electronics. Through introducing several simulation software, we find that Multisim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function in assisted teaching. Bsides, by analyzing several examples concretely, we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software used 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simulation softw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Multisim

Author’s address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China 250014

1 引言

电子技术作为大学电子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主要由理论课教学、课程实验和实训教学环节构成,在传统的理论、实验、实训三段式教学模式下,通常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感到课程内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仿真软件引入大学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用具体的图形和声音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利用软件进行仿真、演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掌握各种仪器的基本使用和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使课堂的教与学形成良好互动,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仿真软件的选择及特点介绍

电子类仿真软件是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高级、快速、有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是以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为基本工作平台,集数据库、图形学、图论与拓扑逻辑、计算数学、优化理论等多学科研制而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通用软件包。利用它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参数优化到PCB(印刷电路板)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完成,因此日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科技人员尤其是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关爱[1]。

常用的电子类仿真软件有View logic、OrCAD、PSpice、

Pcad、Protel、Multisim等,其中以PSpice、Protel和Multisim为目前国内外最为常用的EDA仿真软件。它们的功能特点各具特色,在应用时,应针对不同的目的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PSpice功能强大,适合于对复杂电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优化;Protel综合性能好,使用范围广,实现了电路仿真与PCB设计的一体化,非常有意义;Multisim直观易用,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非常适合于电路、电子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Multisim是加拿大IIT公司推出的颇具特色的电子仿真软件,从6.0版本起有了较大规模的改动,主要增加了大量元件模型,可以仿真更复杂的电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高频电路的仿真能力和精度,电路图的绘制更加方便,此时软件更名为Multisim。Multisim在设计文件编辑和印制电路板设计方面,与其他通用EDA软件相比并无优势,其优点主要集中在电路仿真上。

Multisim的仿真功能十分强大,无需进行手工连线装配,就可以非常逼真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若是结果不理想,需更换元件或改变元件参数,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Multisim的分析手段也较全面,其中包括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频率分析、瞬态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等电路分析方法。可对仿真电路中的元件设置各种故障,从而观察在不同故障情况条件下的电路工作状态。在进行仿真的同时,还可以列出所有元器件的清单,存储测试仪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波形和测量数据。另外,Multisim的兼容性也较好,它能导出被CAD或Protel所读取的文件格式。

3 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