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阻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上是指以慢性气道炎症和不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的一类慢性肺部疾病[1],急性期COPD是指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短期的咳嗽、咳痰、喘息加重、气短,并可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表现,且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的加剧,COP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急性期COPD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急性期COPD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治疗法进行了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急性期COPD治疗的患者140例,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48.1±5.8岁,这140例患者中,其中70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70例患者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给予患者氨茶碱以缓解气管痉挛症状、使用氨溴索进行止咳化痰治疗[2],以患者药敏实验结果作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法进行治疗,即使用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公司,吸入时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4ml,万托林(葛兰素史克公司,吸入时使用硫酸沙丁胺醇)2ml,加4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次/d,患者给药完成后立即使用清水漱口,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通气功能参数(FEV1、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FVC)和症状改善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3],其中患者的通气功能使用Quark PFT4 大型组合式肺功能仪(意大利COSMED公司)进行测定,症状改善评价,参考美国胸科协会5分级法评价,显效: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基本消失,改善两个级别;进步: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症状部分缓解,改善一个级别;无效:患者治疗前后COPD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通气功能参数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通气功能参数的指标值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通气功能参数的比较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COPD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3。
3 讨论
COPD的实质为患者的肺血管、肺实质和气道慢性炎症,其临床特点多为不完全性、进行性可逆的气流受阻。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COP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多数患者往往仅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才进行住院治疗,忽视了急性期COPD的治疗,进而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有效的急性期COPD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米克令舒是临床上使用的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呼吸道,从而迅速的起到抗炎、平喘的功效,进而抑制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气道内腺体分泌物的声场,抑制肥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万托林为一种选择性肾上腺素2-受体激活剂,其可兴奋患者起到的2-受体,从而减少气道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腺毛的清除功能,调节、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湖西平滑肌的痉挛状态,两种药物合用在取得抗炎、解痉功效的基础上,还可以舒张患者的支气管,修复患者受损的气道粘膜,从而改善患者气道气流受阻。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FV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总之,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法可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FEV1、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值,对于COPD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梅香,邓年根,曹凌.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及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43-2145.
【关键词】慢阻肺;心力衰竭;小青龙汤;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79-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为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临床上常采用止咳化痰、抗炎以及抗心衰等西药治疗,但由于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对60例慢阻肺合并心衰患者分别采用单独的西医治疗以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小青龙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2.4)岁;患者病程在12-3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5.2±1.2)年。所有患者在安静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喘憋、气短加重、发热、精神萎靡、痰量增加等症状,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关于慢肺阻的诊断标准。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强心、利尿剂、喘定解痉平喘、沐舒坦剂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治疗措施,连续治疗10-15d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具体处方如下:生黄芪、西党参、生石膏各30g,补骨脂、青皮各15g,赤芍药、海蛤壳各20g,葶苈子、山茱萸、炒白术、锁阳各15―30g,生麻黄、当归、桂枝、法半夏、白芍药、五味子、葫芦巴、生姜、熟附子、地龙、白芥子各10g,红枣6枚,细辛3g。每日煎服1剂,每次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10-15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口唇、皮肤紫绀、精神萎靡等症状基本消失,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很大程度好转,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呼吸困难、口唇皮肤紫绀以及神经萎靡等症状有所缓解,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指标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粘度等四项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动脉血酸碱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以及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三项指标。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动力学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0.05),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2.2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其中治疗显效者20例,有效8例;对照组患者9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系统疾病,病情复杂,且病程较长,该病临床上主要以气流受限、高黏液分泌、纤毛功能低下、肺泡弹性下降、气体交换异常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为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常常会由于血管内缺氧导致肺动脉痉挛造成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3]。因此止咳平喘、抗感染,及时纠正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肺动脉高压是治疗慢阻肺的关键,也是改善心肺功能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用抗感染、化痰平喘等西药治疗,但由于该病病情复杂,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中医学者认为[2],慢阻肺应属于祖国医学中医中的“咳嗽”、“痰饮”、 “肺胀”、“喘证”等范畴,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肺气虚,标实是指血瘀、痰饮。小青龙汤治疗寒饮、咳喘非常有效[2],配方中的半夏可以化痰健胃,桂枝和麻黄可以驱逐寒气,止咳平喘,细辛和干姜可温补肺胃,芍药可滋养阴血、保护肝阴,五味子可滋养肾水,以敛肺气,炙甘草是一种益气和中的药物,可协调多种中药协同发挥药效。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3],五味子、细辛、麻黄以及甘草等中草药都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解痉、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可促进血管的扩张,降低肺动脉高压以及血液黏度。
本组研究发现,在常规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治疗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可见小青龙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蕾,关宿东。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16(6):395~398.
本组56例病例,男性52例,女性4例。年龄50-107岁,平均年龄为73.8岁。冠心病23例,脑梗塞13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慢支、慢阻肺15例,其中上述疾病中伴失眠者20例,顽固性皮疹1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56例病人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从外周静脉经静脉留置套管针导入光针进行血管内照射1小时,同时给与低流量吸氧3-5ml/分,激光波长632.8μm,光纤端功率2.5mv,每天一次,连续治疗5-10天为一个疗程。 3. 结果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ILLLI,3天内症状改善为显效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ILLLI,3-5天症状改善为有效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ILLLI,5-10天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4. 讨论
4.1 老年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数由于心脑血管的痉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或因血球压积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影响心脑血管供血、供氧而加重病理变化[1]。ILLLI利用光针将激光导入体静脉,对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进行直接照射,激活红细胞,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使血粘度下降,从而改善心脑等脏器的缺血、缺氧。我们应用ILLLI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率为75%,冠心病有效率为81%,说明ILLLI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异丙托溴铵;氨茶碱;临床治疗分析
目前我国人民中的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提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我院通过使用异丙托溴铵的形式对患者实施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方面,可以将我院在2014年1年之内进行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的患者的性别方面,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之间的比例为2:1.同时在患者的年龄方面,患者的年龄为32~68岁,中位年龄46岁。所有的患者均需要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同时所有的患者均在临床上出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症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数量为23例,观察组患者的数量为22例。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后我们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临床上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实施治疗,在临床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以及祛痰和控制吸烟等相应的治疗。
1.2.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氨茶碱的方法实施治疗。在临床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氨茶碱为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氨茶碱注射液,国药准字为H22022611。在临床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氨茶碱0.25g加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或是葡萄糖溶液中,并对于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1.2.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异丙托溴铵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异丙托溴铵为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国药准字为H20046118。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将气雾剂的保护盖进行打开并进行摇匀的处理,同时可以让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进行深呼吸。在乎深呼吸的过程中,患者的嘴唇要紧紧的咬住喷嘴,同时在此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深吸气的处理,在此过程中可以用力的将气雾剂的基底部位,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药物的释放。在药物得到了释放后,患者需要屏住呼吸数秒钟,并将气雾剂从患者的喷嘴中进行取出的处理,并在此过程中患者可以进行画满的呼气。
1.3疗效标准 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疗效标准为:优秀:患者在治疗完成肺部罗音及喘鸣音声和患者的咳嗽症状完全得到了消失。合格:优秀:患者在治疗完成肺部鸣声以及喘息声和患者的咳嗽症状有一定的好转,但患者的这些症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消失。无效:患者在治疗完成肺部鸣声以及喘息声和患者的咳嗽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转甚至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纳入到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均会得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秀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秀率47.82%。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合格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合格率73.91%。在此过程中的所有差别均为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终末细支气管的远端部位出现了膨胀的情况,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伴随气腔壁的破坏症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往往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仅会在运动或是劳动的过程中感觉到气短,而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往往在早期无法较好的对于患者进行确诊[2]。
氨茶碱在临床上主要是一种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在对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药理成分来自于茶碱。患者在使用了氨茶碱进行治疗后,能够对于患者的呼吸道平滑肌起到相应的松弛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嘌呤受体的阻滞剂,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于患者的呼吸道起到收缩作用[3]。异丙托溴铵在临床上是一种能够有着抗胆碱能(副交感)特性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四价铵化合物。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组织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上出现的毒蕈碱受体出现的相互作用的情况,因此可以对于患者的肺部支气管起到扩张的作用。而沙丁胺醇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于患者的呼吸道平滑肌进行舒张的作用,因此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异丙托溴铵的方法实施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异丙托溴铵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代强.78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40.
【关键词】慢肺阻;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70-01COPD是指慢性肺阻性疾病,是呼吸系统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一种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会累及肺脏,同时也会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的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导致家庭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冠心病和COPD是常见病也是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在临床是经常出现并发症,由于病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而导致治疗延误。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治疗的67例COPD并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7例COPD并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显示:21例女性患者,45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布在68-88岁,平均年龄75岁;住院时间20天到116天不等,平均在35天左右;其中37例吸烟20年以上,均为男性;12例肥胖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
1.2诊断标准COPD参照2011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并发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有COPD的患者,出现下列情况者诊断为COPD并冠心病。①曾经因心肌梗死的住院治疗者,该现象患者5例;②有典型或者不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史,曾经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有效者,该现象患者27例;③曾经确诊是冠心病患者,该现象患者21例;④COPD发作治疗好转时心电图显示的左导联缺血型ST-T不消失者,该现象患者10例;⑤X线存在左室增大或者全心增大者,该现象患者11例;⑥COPD发作治疗好转时,房颤持续、成对室性房颤期前收缩不消失者,该现象患者7例。
1.3入院后治疗方法对于住院治疗的患者,联用3-4种抗菌药物,给予低流量吸氧,持续到症状缓和时期,同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药物来缓解COPD;治疗冠心病选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药物,患者中出现35例左心功能不全者,使用利尿、强心药物,同时进行抗凝治疗。
2治疗结果
65例患者病情恢复平稳,97%的好转率;2例患者死亡,3%的死亡率,其中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导致医治无效死亡,1例呼吸衰竭并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目前全球约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居于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约有8.2%患此病。一般性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是胸闷、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质量下降;精神呈现抑郁、焦虑等。如果此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合并发生也较为常见。该研究对象中,男性人数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患者中20年以上吸烟者占82%,患有高血压、肥胖患者在研究对象中有很高比例,该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年龄、高血压、性别、吸烟、糖尿病及肥胖。
慢阻肺的主要特征是渐进性的气流阻塞,患者部分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床的总面积减少,会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共同作用导致肺部功能血管中的血流量不足,最后导致通气与血流的比例的失调,从而致使整个机体出现慢性缺氧状况,继发性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粘度相应增加,继而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进入恶性循环。
由于COPD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在诊断过程中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现在总结几点漏诊以及误诊原因,漏诊原因如下:①医生无法正确鉴别心力衰竭与感染引起的肺底部音;②临床仅用慢阻肺解释胸闷憋气症状,往往忽视冠心病;③医生不够重视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以及没有完全掌握诊断标准。误诊原因如下:①患者肺部感染会加重COPD病情,此时出现的湿音会误认为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误诊为并发冠心病;②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同时在夜间加重时会误诊为心源性哮喘,这是冠心病左心衰竭会出现的症状;③COPD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心肌受损、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心电图会出现ST-T变化,此现象会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同时,COPD患者的心电图也会呈现出QS图形,会误诊为心肌梗死。
确诊COPD并冠心病临床表现如下:①COPD患者在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同时会出现咳嗽,坐起后会好转者;②肺部感染治疗好转同时呼吸正常后,此时血氧含量仍然很低,给予强心剂治疗后症状好转者;③COPD患者改变时肺部的湿音也会随着改变,或者在输液量过多、输液速度过快时出现湿音者。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小量短时期应用利尿剂,同时严密关注电解质是否出现紊乱。②最好使用速效制剂,半量给予正性肌力药物;③COPD患者急性期易出现肺部感染,及时选择对症抗菌药物给予治疗;④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低流量吸氧。
综上所述,及时关注慢肺阻患者的并发症状,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危重症患者,减少慢肺阻并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家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70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66.
[2]申淑文.5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902.
[3]范晓艳,郭瑞斌.B型脑钠肽前体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542-543.
[4]张红玲.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1819.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综合治疗
肺心病(又称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损害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右心室肥厚及右心衰竭。在我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可持续性加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呼吸系统危害最突出的疾病之一。我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107例肺心病患者,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治疗对象107例,均为本科于200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住院治疗的患者,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6版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男64侧,女43例,年龄28~82岁。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做胸片、心电图、血生化及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流变等项检查。
1.2 综合治疗方法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及合并症的治疗。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②合理氧疗;③控制心力衰竭;④及时处理呼吸衰竭;⑤纠正酸碱紊乱;⑥治疗高粘血症。
1.3 疗效判断标准[1,2] 显效:咳嗽、咳痰消失或明显减少,呼吸困难明撼好转。发绀消失,肺部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水肿消退,心衰纠正或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有效: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一定程度的好转,发绀减轻,肺部音减少,水肿减轻,心功能改善达到1级;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音及水肿等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无变化。
2 结果
经治疗,本组显效68例(64.48%),有效30例(28.04%),无效9例(8.41%),(其中6例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另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总有效率92.52%。其他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该病的特点是病情进展及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并且每一患者同时有环节。多种合并症同时存在,给治疗带来了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要全面细致,不能忽略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慢阻肺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抗感染治疗是成功的关键,选用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正确配伍,均为静脉给药,按照抗生素的半衰期分次给药,以保持血中的有效浓度。可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互补其不足。选药的原则必须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及药物的半衰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有效抗生素,这是治疗关键。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呼衰的重要环节,所以不能忽略了气道的管理,吸痰、排痰、翻身拍背协助重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才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改善呼吸衰竭。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用氧,鼻塞法持续低流量、温化吸氧,即持续低流量的温化吸氧(温化瓶温度保持在35℃~40℃),以保持呼吸道湿润、稀释痰液,易于排出。还可以迅速的缓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在没有条件上呼吸机的医疗单位,应用呼吸兴奋药物比较普遍,需掌握好适应证。一般心率偏快的(100次/min以上)要慎用,用量不宜过大,以防患者抽搐,而加重病情。当然有条件上呼吸机的医疗单位应尽早上机,避免患者发生多脏气功能衰竭。
慢阻肺的患者出现复合型酸碱紊乱是常见的合并症,纠正时必须遵循宁酸勿碱,有碱必纠的治疗原则,一般pH值纠正至正常偏低较为理想,在pH值小于7.2 mmol/L时,需给碱性药物纠正,以呼酸为主的酸碱紊乱通过上述治疗,可以缓解。但需注意剂量要小,最好与呼吸兴奋剂同时给药,效果更好。复合型酸碱紊乱在pH值小于等于7.2时,补充碱性药物,剂量要小。pH大于等于7.45时合并低钾给以氯化钾予以纠正,严重的可以给以精氨酸纠正(合并低氯时,每克精氨酸含氯离子4.5 mind/L)。低血钠应及时纠正,防止出现低渗性脑病。同时还要坚持强心、利尿原则。小量、短期给以利尿剂(保钾、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小剂量强心剂一般采用快速起效药物:西地兰0.1~0.2 mg静脉推注。
另外,患者因重度缺氧可诱发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高,致微循环障碍,影响毛细血管灌注和细胞代谢,从而又加重缺氧。血Hb大于1609/L时,红血球压积大于0.6 L/L时采取放血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同时注意静点高营养药物,改善患者自身条件,提高免疫,并且可取得快而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远期效果差,患者不易接受,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并且疗效肯定,患者容易接受。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粘血症,再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类患者病情变化快,因为缺氧而致全身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出现腹胀,即鼓肠现象时,应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可适当应用甲氰咪呱加以预防。
总之,肺心病尽管为多发病,病程长,可持续性加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但只要积极治疗,病情完全可以控制。
参 考 文 献
通讯作者:张进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疗法在COPD缓解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55例确诊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方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COPD缓解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机理,以及毒副作用较少的特点,均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笔者所在医院内2科住院部及老中医门诊在临床实践治疗中,在COPD稳定期治疗上,以“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气为主”为治疗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了C0PD的中医药治疗特色,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患者55例,均为本院呼吸科住院及老中医门诊(2008~2010年)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分级Ⅰ~Ⅲ级的COPD稳定期的患者。入选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61.71±5.45),平均病程(15.53±7.73)年;病情Ⅰ级5例,Ⅱ级17例,Ⅲ级6例。对照组27例,其中男23例,女4例,平均年龄(60.89±4.85),平均病程(16.14±6.98)年;病情Ⅰ级6例,Ⅱ级16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确诊[1]。稳定期则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1.2.2 分级标准 Ⅰ级(轻度):FEV1/FVC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Ⅰ~Ⅱ级患者茶碱缓释片(舒氟美0.2 g,1次/12 h),祛痰剂(氨溴索片60 mg,口服,2次/d);Ⅲ级加用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剂)+抗胆碱药(爱全乐气雾剂)。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辩证方法加服中医方药。(1)扶正固表防外感(肺虚):玉屏风合六君子汤、补肺汤参蛤散等加减。(2)健脾和胃祛痰浊(肺虚兼痰阻):二陈汤、加味保和丸等加减。(3)益气活血通肺络(肺虚兼痰阻、血瘀):固本化瘀汤(自拟方)等加减。制成丸剂, 3次/d,每次6 g,口服。两组均治疗6月后,统计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均以对症治疗,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率≥70%,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疾病的诊断多数是根据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慢阻肺早期症状以咳嗽、咯痰为主,病情进展兼伴气短、呼吸困难,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范畴。近年来,对COPD中医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的研究进一步深入。COPD稳定期是指咳嗽、咯痰、气短、喘息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或咳嗽、咯痰常年存在,早期可在活动后出现气急的症状,后期可发展稍有活动即有呼吸困难,此外还可见发绀、疲乏、纳差等全身症状。中医认为,COPD稳定期外邪暂未入侵,虚、痰、瘀三者相合为患。正气虚损、痰淤互阻、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病性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体质差异,气候变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偏虚、偏实、偏寒、偏热之不同。寻其病机,辨证施治,调养体质,是COPD稳定期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加强COPD稳定期的中医药防治,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是减少发病,阻止或减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病变早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固表,抵抗外邪,预防感冒,是减缓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病变发展,病及脾,脾失健运,胃纳失司。《医宗必读・痰饮》:“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流中滞膈,郁而成痰”,痰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浊日盛,肺气塑阻,不得宣降,更伤肺气,使病情日趋严重。此时以注重调理脾胃为主。随着病程延长及病情进展,咳喘反复,肺气久滞,肺气虚损,导致血行不畅,肺络瘀阻,出现气虚血瘀与痰阻并见,则以益气活血化痰为主。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有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能抑制病毒;党参有提高肌体抵抗力,抗疲劳的作用;茯苓镇静、抗炎、增加免疫;白术和山药均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杏仁与冬花有痰、镇咳、平喘、抗炎的作用;桃仁有镇咳及抗炎、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鸡内金有明显增强胃运动,减轻腹胀作用,并降低血浆黏度,改善血液动力学的作用;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甘草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在COPD缓解期使用中医治疗,辩证使用包括上述药物在内的中药, 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及内分泌的功能,能改善微循环,提高肌体应激性,还能改善营养状况,且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轻,能较好地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使中医与西医优势互补,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血气指标;肺部通气功能;可行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32
慢阻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 其以气道气流不可逆受限为特征, 且患者病情常呈进行性加重, 多数患者伴有肺部异常炎性反应[1]。虽然该病症累及的是肺部器官, 但也可引起全身效应, 如患者反复咳嗽、气促时, 其不仅损伤肺部血管与肺泡组织, 还可给心脏、骨骼肌等带来一定损伤, 因此, 慢阻肺属多基因性全身性疾病。为了探讨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可行性, 本文选取慢阻肺患者81例, 将其药物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81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7例, 女34例;年龄最小46岁, 最大84岁, 平均年龄(62.3±7.2)岁;病程最短2年, 最长13年, 平均病程(5.4±2.9)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8例;中度32例;重度31例。入选标准:临床明确诊断慢阻肺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实验患者。排除标准:配合治疗依从性差患者;合并消耗性疾病患者。
1. 2 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给予其进行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同时, 应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瑞典AstraZeneca AB公司, 注册证号H20090134) 2 ml置入雾化器中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时间为15 min/次左右, 2次/d;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388]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100~1000 μg经储罐加面罩吸入治疗, 2次/d。患者连续治疗1周后评价其疗效。
1. 3 评价指标 采用肺功能测试仪对患者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进行检测[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正常值为男性(3.18±0.12)L;女性(2.31±0.05)L。用力肺活量(FVC)正常值为男性(3.179±0.117)L;女性(2.314±0.048)L。FEV1/FVC正常值为70%~85%。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进行测定[3]: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为0.47~6.00 kPa;氧分压正常值为10.66~13.33 kPa;pH正常值为7.35~7.4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81例患者治疗前FEV1、FVC、FEV1/FVC检测值依次为:(1.36±0.15)L、(1.92±0.64)L、(52.8±8.9)%;治疗后FEV1、FVC、FEV1/FVC检测值依次为:(2.03±0.62)L、(2.87±0.69)L、
(65.7±9.4)%。患者治疗后肺部通气功能检测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
2. 2 81例患者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检测值依次为:(7.65±1.63)kPa、(9.37±1.94)kPa、(7.32±1.13);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检测值依次为:(10.59±1.46)kPa、(6.92±1.53)kPa、(7.41±0.15)。患者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
2. 3 8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例, 发生率为1.23%, 再无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出现。
3 讨论
慢阻肺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最为敏感疾病之一。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对慢阻肺研究不断深入,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4]:慢阻肺患者因长期处于呼吸困难、咳痰等状态, 致使机体内痰液及呼吸道内分泌物难以全部排出体外, 从而增加了肺部等器官继发感染几率。由于慢阻肺病症复发率较高, 若长期给予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其不仅易增加细菌耐药性, 导致感染难以控制, 而且还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副反应, 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因此, 探寻控制慢阻肺炎性反应有效方法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问题。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控制气道炎症反应最为有效药物之一,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将其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 其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内炎性介质释放量,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肺水肿相关症状, 从而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改善肺部功能等目的[5]。由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为口腔给药, 其不仅避免了全身用药给机体带来的副作用, 而且也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率, 致使患者治疗1周且肺部通气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均得以改善。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属β受体激动剂, 其通过β受体兴奋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致使机体大小气道扩张、平滑肌松弛, 其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同时, 也促进了痰液与气道分泌物排出, 最终达到了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目的[6]。但该药物若单独应用时, 副作用较多, 如困乏、口干、鼻塞、胃肠道反应等, 将其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 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过敏反应作用下,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本次研究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经对症处理后,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至消失, 未影响治疗。
综上所述, 对于慢阻肺患者采用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两种药物从不同作用机理对疾病进行治疗, 互相强化、互相补充,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其对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临床体会.医学信息, 2014, 19(23):614-615.
[2] 穆林, 肖兵, 李建钦, 等.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中外医疗, 2016, 35(25):139-141.
[3] 陈文端, 陈伟业, 许怀文, 等.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临床疗效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4): 2598-2600.
[4] 左声勇.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40例用药效果初评.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9):133-134.
[5] 范向军.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医药前沿, 2016, 8(3):36.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脑梗死 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脑梗死时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误诊。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0例,其中并发脑梗死20例(5%),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1],肺功能结果显示,不完全可逆气流阻塞存在,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80%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全部病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并排除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例。其中男12例(60%),女8例(40%),年龄60~85岁,平均684岁。并发的脑梗死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15例(75%),缓解期5例(25%)。脑梗死易患因素:糖尿病5例(25%),高血压病4例(20%),高脂血症3例(15%)。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18例(90%),呼吸困难8例(40%),发热6例(30%),心慌7例(35%),下肢浮肿12例(60%),心律失常4例(20%),血压升高3例(15%)。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0例(50%),头痛头晕16例(80%),昏迷3例(15%),反应迟钝4例(20%),精神症状3例(15%),嗜睡例2例(10%),言语不清3例(15%)。
治疗方法:按常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治疗外,均给予减轻脑水肿、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
结 果
临床治愈9例(45%),好转8例(40%),死亡3例(15%)。死亡原因:呼吸衰竭1例(5%),多器官衰竭1例(5%),其他1例(5%)。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脑梗死为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而上述疾病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慢阻肺患者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1]。慢阻肺患者低氧血症时,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数量及体积增加,出现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压积增大,聚集性增强,变形性降低,血黏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导致循环障碍[3]。而循环障碍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伴有感染,细菌毒素、缺氧、酸中毒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内皮素(ET-1)增加[4],而ET-1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一种重要物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由于进食少、发热、心功能不全时利尿剂应用,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脑血流减少,卧床休息、活动少等更加重微循环障碍,有助于脑栓塞的形成。
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为5%,并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较多(75%),常伴有感染、缺氧、CO2潴留,加之饮食少及利尿剂不合理应用而诱发脑梗死。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当CO2潴留迅速发展,未能有肾脏来代偿时,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即肺性脑病期。PaCO2的升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使脑血管流量增加,从而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嗜睡、昏迷、躁动不安、抽搐、惊厥等神经系统表现[2]。另外,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常有酸碱失衡、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也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当患者合并有脑梗死时,易被误诊为肺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造成延误治疗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差,病死率高。
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中,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外,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教育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加强营养、避免长期卧床等预防血栓形成措施。患者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头颅CT等临床辅助检查,明确是否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给予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7.
2蔡柏蔷.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2,1802-1803.